小学语文识字的几种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识字的几种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识字的几种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识字的几种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语文老师都会觉得识字教学是一种枯燥而又毫无乐趣的课型。每次当我们讨论起识字教学的时候也是感觉干涩、乏味。但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了“会认”和“会写”两种不同要求。小学低年级要求会认1800个,会写800-1200个。这对低段学生来说是个比较艰巨的任务艰巨的任务。而识字任务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做好课前预习,让识字更灵动。

每个学生都想在课堂上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鼓励。为了打破以往在课堂上老师一个人“唱主角”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真正有机会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之中,我便开始试探着在课前布置一些预习作业,主要还是针对生字词的预习。慢慢的我发现,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在课堂上变得更加的活跃了,课堂上他们成了真正的主角,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也越来越强了。而且课堂上多了很多的“小老师”,他们会把自己在预习中好的识记方法和同学分享,也能够在课下实行有效的一帮一的活动,这样掌握快的学生就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掌握稍微慢的学生便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减轻学习压力,提升课堂效率。

二、识字和写字有机结合,注重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

学生在听、读中能理解学过的字词,在说、写中能准确地使用学过的字词,这才是学习字词的根本目的。学生识了字以后,要指导他们认真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字、词、句的意思弄懂。这样,生字在朗读中反复出现,从而得到巩固。在讲读课文时,要有意识地结合学词学句,增强对字词的理解。复述课文时,要求学生注意使用学过的字词。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

能够指导学生使用词语实行口头或书面造句,在说话、写话乃至作文中灵活使用所学的词语。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

三、多渠道拓展识字资源,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学生的识字教学很难通过40分钟的课堂教学来完成任务,所以要求语文教师要多渠道的开发识字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充分利用课内外的一切资源协助学生识字。如识字与实物紧密结合,对于小学低段学生来说,实物能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并作用于大脑,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用实物识字,可使学生对要认的字产生强烈、深刻的第一印象。在教学《菜园里》一课中相关蔬菜名字的汉字:豆角、土豆、黄瓜、茄子、卷心菜等,可引导学生观看各种蔬菜实物,对照实物看标牌,通过看看、摸摸、读读、认认,甚至尝尝,调动多种感官认字记字。另外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根据这个特点,也能够把生字编成谜语,能够协助学生在猜谜语中识字。如“比”字字谜,“兄弟两个在一起,一个弯来一个提。”字谜既体现了比较之意,又提示了左右两部分的笔画不同。“告”字可编谜语:“一口咬掉牛尾巴。”还有“上面竹子下边毛,写字画画离不了 ( 笔) ”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识字。形声字的掌握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时,我通过换偏旁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会一个字的同时,学会一串新字。例如“晴、情”声旁都是“青”,但形旁不同,分别是“日、忄”。“晴”的形旁与太阳相关,有阳光的那天叫“晴天”,所以用“日”字旁。“情”的形旁是竖心旁,与心理活动相关,所以用“忄”。“青、清、请、晴、睛”,成串的比较会让学生在字义、字形和字音方面产生联系,快速地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识字水平。以上这些都是好的识字方式,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识字效果。

识字方法多种多样,举不胜举,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怎样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识字变得有趣,能够寓教于乐,这样才能提升识字效率和学习效果,所以要求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自身对汉字的研究水平,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改变机械教学的思想,让识字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