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的标准值和设计值区别

砼的标准值和设计值区别
砼的标准值和设计值区别

1. 混凝土、钢筋的强度设计值与强度标准值有各什么区别?

2. 荷载的设计值与标准值有什么关系?

3. 为什么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材料强度与荷载要取用设计值,而在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材料强度与荷载要取用标准值?

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牵涉的内容很多,简单的说可以这样理解:

荷载和材料强度的标准值是通过试验取得统计数据后,根据其概率分布,并结合工程经验,取其中的某一分位值(不一定是最大值)确定的。

设计值是在标准值的基础上乘以一个分项系数确定的(在国标《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中有说明)。

如荷载的设计值等于荷载的标准值乘荷载分项系数。这在荷载规范中已有明确规定,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为1.2或1.35;可变荷载为1.4或1.3;

材料强度的设计值等于材料强度的标准值乘材料强度的分项系数。在现行各结构设计规范中虽没有给出材料强度的分项系数,而是直接给出了材料强度的设计值,但你如果仔细研究是不难发现标准值和设计值之间的系数关系的。材料强度的分项系数一般都小于1。

各种分项系数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安全系数。

“为什么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材料强度与荷载要取用设计值?而在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材料强度与荷载要取用标准值?”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简单地理解:

现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编制所遵循遵的原则是:“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材料强度与荷载要取用设计值,其安全系数大些,确保了安全;而在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材料强度与荷载要取用标准值,其安全系数虽然小些,但对使用要求也是能够满足的,它更可以体现经济合理。

钢筋强度的标准值和设计值的概念有何区别

钢筋强度的标准值和设计值 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是什么意思 为了结构或构件安全需要满足一定的强度保证率,原材料的强度不可能都是同一的强度,有的可能高点,有的低点,假设设计值是210兆帕的话,在100根钢筋里面,有95跟强度在210之上,只有5根低于210,这就是满足95%保证率的要求。你想想如果这100跟里面只有一半的钢筋达到了210,这批钢材你敢用吗如果要求100%肯定又不太现实成本太大。像其他的混凝土之类的所有材料都是需要满足一定的强度保证率的 受拉钢筋设计时是按屈服强度设计都是以屈服强度为标准定的,屈服强度不分受拉和受压,屈服强度都是一样比如Q235的钢筋,设计值就是235,标准值就是210,Q335的钢筋,设计值是335,标准值就是30标准值主要是计算承载力的,设计值是用来验算结构或构件的挠度和裂缝宽度的。。。 荷载和材料强度的标准值是通过试验取得统计数据后,根据其概率分布,并结合工程经验,取其中的某一分位值(不一定是最大值)确定的。 设计值是在标准值的基础上乘以一个分项系数确定的(在国标《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中有说明)。 如荷载的设计值等于荷载的标准值乘荷载分项系数。这在荷载规范中已有明确规定,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为或;可变荷载为或; 材料强度的设计值等于材料强度的标准值乘材料强度的分项系数。在现行各结构设计规范中虽没有给出材料强度的分项系数,而是直接给出了材料强度的设计值,但你如果仔细研究是不难发现标准值和设计值之间的系数关系的。材料强度的分项系数一般都小于1。 各种分项系数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安全系数。 “为什么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材料强度与荷载要取用设计值而在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材料强度与荷载要取用标准值”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简单地理解: 现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编制所遵循遵的原则是:“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材料强度与荷载要取用设计值,其安全系数大些,确保了安全;而在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材料强度与荷载要取用标准值,其安全系数虽然小些,但对使用要求也是能够满足的,它更可以体现经济合理。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些理解,仅供参考吧。如果你想对这个问题做进一步深入的探讨,建议你看一下《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这两个规范及它们的条文说明。 钢2

柱子承载力计算

柱子承载力计算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三、框架柱承载力计算 (一)正截面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 柱正截面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与《混凝土基本原理》中相同(混凝土规范)。如图所示。 即非抗震时: (3-62) (3-63)其中: (3-64)但考虑地震作用后,有两个修正,即: ◆正截面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保证“强柱弱梁”,对柱端弯矩设计值按梁端弯矩来调整。(混凝土规范11.4.2 一、二、三级框架柱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为: (3-65)一级框架结构及9度各类框架还应满足: (3-66)其中: ——为节点上下柱端截面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如图所示;

——为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反时或顺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的较大者,一级框架节点左右梁端均为负弯矩时,绝对值较小的弯矩应取0; ——为节点左右梁端截面按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采用实配钢筋截面面积和材料标准值,且考虑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计算的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之和的较大者。其可按有关公式计算。 ——为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一级取,二级取,三级取。 求得节点上下柱端的弯矩设计值之和后,一般情况下可按弹性分析所得的节点上下柱端弯矩比进行分配。 对于顶层柱和轴压比小于的柱,可不调整,直接采用内力组合所得的弯矩设计值。 当反弯点不在柱的层高范围内时,柱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可直接乘以上述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一、二、三级框架底层柱下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且底层柱纵筋宜按上下端的不利情况配置。 (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柱剪力设计值(混凝土规范11.4.4 为了保证“强剪弱弯”,柱的设计剪力应调整。 一、二、三级的框架柱的剪力设计值按下式调整: (3-67)一级框架和9度各类框架还应满足: (3-68)

柱子承载力计算

柱子承载力计算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三、框架柱承载力计算 (一)正截面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 柱正截面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与《混凝土基本原理》中相同(混凝土规范)。如图所示。 即非抗震时: (3-62) (3-63)其中: (3-64)但考虑地震作用后,有两个修正,即: ◆正截面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保证“强柱弱梁”,对柱端弯矩设计值按梁端弯矩来调整。(混凝土规范11.4.2 一、二、三级框架柱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为: (3-65)一级框架结构及9度各类框架还应满足: (3-66)其中: ——为节点上下柱端截面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如图所示;

——为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反时或顺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的较大者,一级框架节点左右梁端均为负弯矩时,绝对值较小的弯矩应取0; ——为节点左右梁端截面按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采用实配钢筋截面面积和材料标准值,且考虑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计算的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之和的较大者。其可按有关公式计算。 ——为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一级取,二级取,三级取。 求得节点上下柱端的弯矩设计值之和后,一般情况下可按弹性分析所得的节点上下柱端弯矩比进行分配。 对于顶层柱和轴压比小于的柱,可不调整,直接采用内力组合所得的弯矩设计值。 当反弯点不在柱的层高范围内时,柱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可直接乘以上述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一、二、三级框架底层柱下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且底层柱纵筋宜按上下端的不利情况配置。 (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柱剪力设计值(混凝土规范11.4.4 为了保证“强剪弱弯”,柱的设计剪力应调整。 一、二、三级的框架柱的剪力设计值按下式调整: (3-67)一级框架和9度各类框架还应满足: (3-68)

荷载设计值标准值区别

荷载设计值标准值区别 荷载代表值:设计中用以验算极限状态所用的荷载量值,例如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准永久值。 组合值:对可变荷载,使组合后的荷载效应在设计基准期内的超越概率,能与该荷载单独出现时的相应概率趋于一致的荷载值。 频遇值:对可变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其超越的总时间为规定的较小比率或超越频率为规定频率的荷载值。 准永久值:对可变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其超越的总时间约为设计基准期一半的荷载值。 设计值:荷载代表值与荷载分项系数的乘积。 标准值:荷载的基本代表值,为设计基准期内最大荷载统计分布的特征值(例如均值、众值、中值、或某个分位值)。此概念在建筑地基规范、桩基规范、砼设计规范中经常出现,且以前的国家和地方规范使用中有点混乱,好多人都分不清设计值和标准值的具体使用方法,往往根据自己的意愿取用。我们知道任何荷载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异性,但在设计中,不可能直接引用反映荷载变异性的各种统计参数,通过复杂的概率运算进行具体的设计,因此在设计时除了采用能便于设计者使用的设计表达式外,对荷载仍应赋予一个规定的量值,即荷载代表值,荷载可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规定不同的代表值,以使之能更确切地反映它在设计中的特点。荷载规范中给出4种代表值: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准永久值。对永久荷载应该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

对可变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用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荷载标准值是荷载的基本代表值,其他代表值都可以在标准值的基础上乘以相应的系数后得出。 由于荷载本身的随机性,因而使用期间的最大荷载亦是随机变量,可以用其统计分布来描述,按照《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的规定,标准值由设计基准期内最大荷载概率分布的某个分位值来确定(但未具体规定分位值,此为数理统计概念,可以简单理解为符合正态分布),设计基准期统一为50年。当对荷载有足够的资料而有可能对其统计分布作出合理的估计时,取分位值作为荷载的代表值,原则上可取分布的特征值。目前并非所有的荷载都能取得充分的的资料,根据工程实践协议一个公称值(Nominal value)作为代表值,以上两种方式确定的代表值统称为荷载标准值。 荷载标准值和设计值的关系: 荷载代表值乘以荷载分项系数后的值,称为荷载设计值。 在设计中,只是在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的公式中引用了荷载分项系数。因此,只有在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才需要考虑荷载分项系数和设计值。 在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中,当考虑荷载标准组合时,恒载和活荷载都用标准值;当考虑荷载频遇组合和准永久组合时,恒载用标准值,活荷载用频遇值和准永久值或只用准永久值。 那么荷载代表值和标准值什么关系呢?

钢筋符号及强度标准值

HPB235(Q235)φf yk=235n/mm2 HRB335 Φf yk=335n/mm2 HRB400 三级钢f yk=400n/mm2 钢筋的密度:7.8×103kg/m3 常用金属材料密度表(1) 钢材信息:常用金属材料密度表(1)>>常用金属材料密度表(1) 材料名称密度(克/厘米3) 灰口铸铁 6.6~7.4 白口铸铁7.4~7.7 可锻铸铁7.2~7.4 铸钢7.8 工业纯铁7.87 普通碳素钢7.85 优质碳素钢7.85 碳素工具钢7.85 易切钢7.85 锰钢7.81 15CrA铬钢7.74 20Cr、30Cr、40Cr铬钢7.82 38CrA铬钢7.8 铬钒、铬镍、铬镍钼、铬锰、硅、铬锰硅镍、硅锰、硅铬钢7.85 铬镍钨钢7.8 铬钼铝钢7.65 含钨9高速工具钢8.3 含钨18高速工具钢8.7 高强度合金钢7.82 轴承钢7.81 不锈钢 0Cr13、1Cr13、2Cr13、3Cr13、4Cr13、 Cr17Ni2、Cr18、9Cr18、Cr25、Cr28 7.75 0Cr18Ni9、1Cr18Ni9、Cr18Ni9Ti、2Cr18Ni9 Cr14、Cr17 7.7 4-0.3、4-4-4锡青铜8.9 1Cr18Ni11Si4A1Ti 7.52 7铝青铜7.8 19-2铝青铜 9-4、10-3-1.5铝青铜7.5 9-4、10-3-1.5铝青铜7.5 10-4-4铝青铜7.46

铍青铜8.3 3-1硅青铜8.47 1-3硅青铜8.6 1铍青铜8.8 0.5镉青铜8.9 0.5铬青铜8.9 1.5锰青铜8.8 5锰青铜8.6 白铜B5、B19、B30、BMn40-1.5 8.9 BMn3-12 8.4 BZN15-20 8.6 BA16-1.5 8.7 BA113-3 8.5 纯铝 2.7 防锈铝LF2、LF43 2.68 LF3 2.67 LF5、LF10、LF11 2.65 LF6 2.64 LF21 2.73 硬铝L Y1、L Y2、L Y4、LY6 2.76 L Y3 2.73 L Y7、L Y8、L Y10、L Y11、L Y14 2.8 L Y9、L Y12 2.78 L Y16、L Y17 2.84 锻铝LD2、LD30 2.7 LD4 2.7

柱端弯矩值设计值的调整

柱端弯矩值设计值的调整 一、二、三级框架的梁柱节点处,除框架顶层和柱轴压比小于0.15者及框支梁与框支柱的节点外,柱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符合下式的要求: c c b M M η=∑∑ 式中, c M ∑ ——节点上下柱端截面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上下柱端的弯矩设计值可按弹性分析来分配; b M ∑——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 c η——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二级框架为1.2。 为了避免框架柱脚过早屈服,一、二、三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下端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1.25和1.15。底层是指无地下室的基础以上或地下室以上的首层。 以第二层中柱为例进行柱调整: B 节点左、右梁端弯矩 338.24157.690.62291.05KN m -+?=-? 216.23137.690.62174.92KN m -?=? B 节点上、下柱端弯矩 269.15163.220.1252.83KN m -+?=-? 301.13163.610.6202.96KN m -+?=--? 252.83202.96455.79B M KN m =+=?∑柱 291.05174.92465.97B M KN m =+=?∑梁 0.99B B M M =∑∑梁 柱 1.151 2.57B M KN m =?∑梁56.78B M KN m ?=?, 在节点处将其按弹性弯矩分配给上、下柱端,即 252.83 512.57283.56455.79M KN m =?=?上 202.96 512.57228.24455.79 M KN m =?=?下 0.8283.56226.85RE M KN m γ=?=?上 0.8228.24182.59RE M KN m γ=?=?下

材料强度的标准值与设计值

1470 1860 1470 1470 1860 1470、 1860 1720 1470 1770 1570 1470 1470

折算关系: 2、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标准值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之间的折算关系如下:3、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 表2-6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 强度种类强度等级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轴心抗压轴心抗拉轴心抗压轴心抗拉 C15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C60 C65 C70 C75 C80 10.0 13.4 16.7 20.1 23.4 26.8 29.6 32.4 35.5 38.5 41.5 44.5 47.4 50.2 1.27 1.54 1.78 2.01 2.20 2.40 2.51 2.65 2.74 2.85 2.93 3.00 3.05 3.10 6.9 9.2 11.5 13.8 16.1 18.4 20.5 22.4 24.4 26.5 28.5 30.5 32.4 34.6 0.88 1.06 1.23 1.39 1.52 1.65 1.74 1.83 1.89 1.96 2.02 2.07 2.10 2.14 二、材料强度设计值 (一)钢筋的强度设计值 《公桥规》规定,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或按以下两个条件确定: 《公桥规》规定,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或按以下两个条件确定: 1.钢筋的受压应变(或)=0.002; 2.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或)=(或)必须不大于钢 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或)。 各级普通钢筋强度设计值,如表2-7所示。 钢筋种类符号

235 335 1000 1070 1070 1260 1000 1070 1140 1200 1000 1070 450 650 770

承载力极限值、标准值、特征值与设计值的区别

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承载力设计值、特征值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抗力分项系数(一般1.65左右)单桩承载力特征值:=静载试验确定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安全系数2 94桩基规范中单桩承载力有两个: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和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由载荷试验(破坏试验)或按94规范估算(端阻、侧阻均取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该值除以抗力分项系数(1.65、1.7,不同桩形系数稍有差别)为单桩承载力设计值,确定桩数时荷载取设计值(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荷载设计值一般为荷载标准值(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1.25倍,这样荷载放大1.25倍,承载力极限值缩小1.65倍,实际上桩安全度还是2(,为了荷载与设计值对应,引入了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在确保桩基安全度不低于2的前提下,规定桩抗力分项系数取1.65左右。所以,单桩承载力设计值是在当时特定情况下(所有规范荷载均取设计值),人为设定的指标,并没有实际意义。 02规范中地基、桩基承载力均为特征值,该值为承载力极限值的1/2(安全度为2),对应荷载标准值。同一桩基设计,分别执行两本规范,结果应该是一样的。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1.25=单桩承载力设计值;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2=单桩承载力极限值; 单桩承载力设计值×1.6=单桩承载力极限值。 “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与“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是两个时代的两个单桩承载力指标,没有可比性。犹如关公和秦琼。 当代的工程师忘了“单桩承载力设计值”这个没有意义的概念吧。 承载力特征值 在地基设计里,大多采用特征值,而不是设计值或标准值。实际上,这里的,同时具备了设计值和的含义。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指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1]

反弯点法及D值法设计题

土木1204班 组员:卢焕然 邵明明 胡伟 卢鼎 刘杰 张辉 周敏 题目:试分别用反弯点法和D 值法计算下图1-1所示框架结构的内力(弯矩、剪 力、轴力)和水平位移。图中在各杆件旁标出了线刚度,其中 2600i kN m 。 图1-1: (1)反弯点法: 解:顶层柱反弯点位于柱中点 22h ,底层柱的反弯点位于柱高12 3 h 处,在反弯点处将柱切开,脱离体如图2、图3所示。 图1-2顶层脱离体:

图1-3底层脱离体: (1)求各柱剪力分配系数k k i k k μ= ∑, 顶层: 2 0.286223 GD IF μμ== =?+ 3 0.428223 HE μ= =?+ 底层: 3 0.3324 DA FC μμ== =?+ 4 0.4324 EB μ= =?+ (2)计算各柱剪力: 0.2868kN 2.29kN QGD QIF F F ==?= 0.4288kN 3.42kN QHE F =?= 0.325kN 7.5kN QAD QCF F F ==?= 0.425kN 10kN QBE F =?= (3)计算杆端弯矩,以节点E 为例说明杆端弯矩的计算 杆端弯矩: 2 3.33.42kN 5.64kN m 22EH QHE h M F m =-? =-?=-?(反弯点位于22 h 处)

计算梁端弯矩时,先求出节点柱端弯矩之和为: 按梁刚度分配: 图1-4是刚架弯矩图: 图1-4: (2)D 值法: ①求各柱的剪力值: 12+12 =6226 =0.752+6 2 122 0.75 1.653.3D 1.658 2.166.1 12+151215 =923 9 =0.822+9 2 1230.82 2.713.3D 2.71 8 3.556.1 V 1515 =7.522 7.5 =0.792+7.5 2 122 0.79 3.3D 1.748 2.286.1V

材料强度的标准值与设计值

材 料 强 度 的 标 准 值 与 设 计 值 一、材料强度标准值 二、材料强度设计值 一、材料强度标准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material strength) (一)钢筋强度标准值 普通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表2-5。

235 335 400 400 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表2-6。 钢筋种类符号 钢绞线1×2(二股) d=8.0、10.0 d=12.0 1470、1570、1720、1860 1470、1570、1720 1×3(三股) d=8.6、10.8 d=12.9 1470、1570、1720、1860 1470、1570、1720 1×7(七股) d=9.5、11.1、12.7 d=15.2 1860 1720、1860 消除应力钢丝 光面 螺旋肋 d=4、5 d=6 d=7、8、9 1470、1570、1670、1770 1570、1670 1470、1570 刻痕d=5、7 1470、1570 精轧螺纹钢筋 d=40 d=18、25、32 JL 540 540、785、930 (二)混凝土强度标准值 1、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轴心抗压强度(棱柱体强度)标准值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之间存在着以下折算关系:

2、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标准值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之间的折算关系如下: 3、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 表2-6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 强度种类强度等级 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轴心抗压轴心抗拉轴心抗压轴心抗拉 C15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C60 C65 C70 10.0 13.4 16.7 20.1 23.4 26.8 29.6 32.4 35.5 38.5 41.5 44.5 1.27 1.54 1.78 2.01 2.20 2.40 2.51 2.65 2.74 2.85 2.93 3.00 6.9 9.2 11.5 13.8 16.1 18.4 20.5 22.4 24.4 26.5 28.5 30.5 0.88 1.06 1.23 1.39 1.52 1.65 1.74 1.83 1.89 1.96 2.02 2.07

标准值、设计值、特征值、强度代表值资料

关于标准值、设计值、特征值 2007-08-25 21:48 一、原因 与钢、混凝土、砌体等材料相比,土属于大变形材料,当荷载增加时,随着地基变形的相应增长,地基承载力也在逐渐加在,很难界定出下一个真正的“极限值”,而根据现有的理论及经验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以得出不同的值。因此,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实际上没有一个通用的界定标准,也没有一个适用于一切土类的计算公式,主要依赖根据工程经验所定下的界限和相应的安全系数加以调整,考虑一个满足工程的要求的地基承载力值。它不仅与土质、土层埋藏顺序有关,而且与基础底面的形状、大小、埋深、上部结构对变形的适应程度、地下水位的升降、地区经验的差别等等有关,不能作为土的工程特性指标。 另一方面,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应满足其功能要求,常常是承载力还有潜力可挖,而变形已达到可超过正常使用的限值,也就是变表控制了承载力。 因此,根据传统习惯,地基设计所用的承载力通常是在保证地基稳定的前提下,使建筑物的变形不超过其允许值的地基承载力,即允诺承载力,其安全系数已包括在内。无论对于天然地基或桩基础的设计,原则均是如此。 随着《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施行,要求抗力计算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采用相应于极限值的“标准值”,并将过去的总安全系数一分为二,由荷载分项系数和抗力分项系数分担,这给传统上根据经验积累、采用允许值的地基设计带来了困扰。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以承力的允许值作为标准值,以深宽修正后的承载力值作为设计值,引起的问题是,抗力的设计值大于标准值,与《建筑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规定不符,因此本次规范进行了修订。 二、对策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鉴于地基设计的特殊性,将上一版“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修改为“宜遵守本标准规定的原则”,并加强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研究。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也完善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表达式,认可了地基设计中承载力计算可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特征值”一词,用以表示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采用的地基承载力和单桩承载力的值。 三、应用 用作抗力指标的代表值有标准值和特征值。当确定岩土抗剪强度和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指标时用标准值;由荷载试验确定承载力时取特征值,载荷试验包括深层、浅层、岩基、单桩、锚杆等,见规范有关附录。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是由荷载试验直接测定或由其与原位试验相关关系间接确定和由此而累积的经验值。它相于载荷试验时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上线性变形段内某一规定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不应超过该压力-变形曲线上的比例界限值。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是考虑了影响承载力的各项因素后,最终采用的相应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设计值的地基允许承载力。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是由载荷试验直接测定或由其与原位试验的相关关系间接推定和由此而累积的经验值。它相应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允许采用单桩承载力

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习题集 第1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一、判断题 1~5错;对;对;错;对; 6~13错;对;对;错;对;对;对;对; 二、单选题 1~5 DABCC 6~10 BDA AC 11~14 BCAA 三 、填空题 1、答案:长期 时间 2、答案:摩擦力 机械咬合作用 3、答案:横向变形的约束条件 加荷速度 4、答案:越低 较差 5、答案:抗压 变形 四、简答题 1.答: 有物理屈服点的钢筋,称为软钢,如热轧钢筋和冷拉钢筋;无物理屈服点的钢筋,称为硬钢,如钢丝、钢绞线及热处理钢筋。 软钢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2-1所示,曲线可分为四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破坏阶段。 有明显流幅的钢筋有两个强度指标:一是屈服强度,这是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时钢筋强度取值的依据,因为钢筋屈服后产生了较大的塑性变形,这将使构件变形和裂缝宽度大大增加以致无法使用,所以在设计中采用屈服强度y f 作为钢筋的强度极限。另一个强度指标是钢筋极限强度u f ,一般用作钢筋的实际破坏强度。 图2-1 软钢应力应变曲线 硬钢拉伸时的典型应力应变曲线如图2-2。钢筋应力达到比例极限点之前,应力应变按直线变化,钢筋具有明显的弹性性质,超过比例极限点以后,钢筋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塑性性质,但应力应变均持续增长,应力应变曲线上没有明显的屈服点。到达极限抗拉强度b 点后,同样由于钢筋的颈缩现象出现下降段,至钢筋被拉断。

设计中极限抗拉强度不能作为钢筋强度取值的依据,一般取残余应变为0.2%所对应的应力σ0.2作为无明显流幅钢筋的强度限值,通常称为条件屈服强度。对于高强钢丝,条件屈服强度相当于极限抗拉强度0.85倍。对于热处理钢筋,则为0.9倍。为了简化运算,《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统一取σ0.2=0.85σb ,其中σb 为无明显流幅钢筋的极限抗拉强度。 图2-2硬钢拉伸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 2.答: 目前我国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钢筋主要品种有钢筋、钢丝和钢绞线。根据轧制和加工工艺,钢筋可分为热轧钢筋、热处理钢筋和冷加工钢筋。 热轧钢筋分为热轧光面钢筋HPB235、热轧带肋钢筋HRB335、HRB400、余热处理钢筋RRB400(K 20MnSi ,符号,Ⅲ级)。热轧钢筋主要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非预应力普通钢筋。 3.答: 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普通钢筋宜采用HRB400级和HRB335级钢筋,也可采用HPB235级和RRB400级钢筋;(2)预应力钢筋宜采用预应力钢绞线、钢丝,也可采用热处理钢筋。 4.答: 混凝土标准立方体的抗压强度,我国《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规定:边长为150mm 的标准立方体试件在标准条件(温度20±3℃,相对温度≥90%)下养护28天后,以标准试验方法(中心加载,加载速度为0.3~1.0N/mm 2/s),试件上、下表面不涂润滑剂,连续加载直至试件破坏,测得混凝土抗压强度为混凝土标准立方体的抗压强度f ck ,单位N/mm 2。 A F f ck f ck ——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 F ——试件破坏荷载; A ——试件承压面积。 5. 答: 我国《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采用150mm×150mm×300mm 棱

钢筋拉拔实验标准值

钢筋拉拔实验标准值 1、首先要知道钢筋的牌号 Q235 或345直径的平方*3.14/4*牌号/1000得出屈服强度再乘以0.9 结果就是你需要的抗拉值 例如 6*6*3.14/4*235/1000*0.9=5.97MPs 2、新规范规定,二级钢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是300N/mm2,不是310N/mm2,一根直径22的钢筋面积是380 mm2,那么钢筋植筋拉拔设计值就是300*380=114000N,即114Kn, 3、框架填充墙墙体拉结筋,根据汶川地震的经验数据,现在不提倡后植筋锚固墙体拉结筋,(应优先采用预埋法,多种方法)后植筋锚固墙体拉结筋验收时一般不检查,只是现场施工时监理对植筋进行检查,查钻孔深度(大于80mm)锚固胶是否合格、过期,现场拉拔拉力是否符合要求(拉力大于6.8),外观有无松动,植筋端部有无损伤 4、植筋拉拔合格标准; a、一般植筋72小时后,可采用拉力计(千斤顶)对所植钢筋进行拉拔试验加载方式见右图。为减少千斤顶对锚筋附近混凝土的约束,下用槽钢或支架架空,支点距离≥max(3d,60mm)。然后匀速加载2∽3分钟(或采用分级加载),直至破坏。破坏模式分为钢筋破坏(钢筋拉断)、胶筋截面破坏(钢筋沿结构胶、钢筋界面拔出)、混合破坏(上部混凝土锥体破坏,下部沿结构胶、混凝土界面拔出)3种,结

构构件植筋,破坏模式宜控制为钢筋拉断。 b、当做非破坏性检验时,最大加载值可取为0.95Asfyk。 c、抽检数量可按每种钢筋植筋数量的0.1%确定,但不应少于3根。

植筋拉拔试验设计值HPB235:设计值=面积×钢筋强度设计值(210N/mm2)HRB335:设计值=面积×钢筋强度设计值(300N/mm2)HRB400:设计值=面积×钢筋强度设计值(360N/mm2)各级别牌号钢筋拉拔试验设计值如下:

连梁内力设计值和承载力验算

连梁内力设计值和承载力验算 1)刚度折减 联肢抗震墙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连梁两端弯矩相同、反弯点在跨中。连梁的剪跨比较小、刚度大,若按连梁实际刚度进行结构分析,所得连梁剪力值较大,可能超过剪压比限值,使连梁剪切破坏。对于抗震设计,连梁的刚度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要适当降低连梁刚度。2001规范规定,抗震墙连梁的刚度可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小于50%(6.2.13条2款)。89规范的折减系数为不小于60%。连梁刚度折减后,使水平地震力产生的梁端约束弯矩降低,同时也降低了连梁的剪力和剪压比,避免剪切破坏,有利于实现强剪弱弯的延性连梁。 2)连梁剪力设计值 按强剪弱弯的设计原则,连梁的剪力设计值要由其实际的受弯承载力确定。89规范一级抗震墙的连梁即按实际受弯承载力计算连梁剪力设计值(第6.2.5条)。2001规范作了简化,采用增大系数计算连梁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增加了对三级抗震墙连梁的增大系数;9度时,还要按实际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剪力设计值,取两者的大者验算受剪承载力(6.2.4条)。 增大系数的取值,主要考虑了材料的实际强度、连梁实配受弯钢筋的面积超过计算所需的面积,以及不同抗震等级对“强剪弱弯”的不同要求。需注意的是,连梁两端弯矩设计值之和为顺时针方向之和及逆时针方向之和两者的较大值。 如何调整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的剪力设计值,规范未作规定。 3)连梁斜向配筋 跨高比小的连梁容易剪切破坏,即使是按强剪弱弯设计,在梁的两端屈服出现塑性鉸后,仍难避免剪切破坏。为了改善跨高比小的连梁的性能,从而改善联肢墙的抗震性能,2001规范增加了连梁斜向配筋的规定。 有两种斜向配筋的方式:有箍筋的暗柱和无箍筋的钢筋。试验研究表明,连梁配置斜向交叉暗柱,可以提高连梁的受剪承载力、剪切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使抗震墙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配置无箍筋的斜向钢筋,对连梁的抗震性能也有一定的改善。 2001规范规定,筒中筒结构的一、二级核心筒和内筒的跨高比不大于2的连梁,宜配置斜向交叉暗柱,暗柱承担全部剪力(6.2.7条);其它结构一、二级抗震墙跨高比不大于2的连梁,采用无箍筋的斜向交叉钢筋,作为改善受力性能的构造措施(6.4.10条)。 从施工的角度,连梁厚度较小时,斜向暗柱的施工困难。因此,规范规定配置暗柱的连梁厚度不小于400mm;若连梁厚度小于400mm,则配置斜向交叉构造钢筋。

荷载代表值、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准永久值、及设计值

分清荷载代表值、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准永久值、及设计值 荷载代表值:设计中用以验算极限状态所用的荷载量值,例如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准 永久值。 组合值:对可变荷载,使组合后的荷载效应在设计基准期内的超越概率,能与该荷载单独出 现时的相应概率趋于一致的荷载值。 频遇值:对可变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其超越的总时间为规定的较小比率或超越频率为规 定频率的荷载值。 准永久值:对可变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其超越的总时间约为设计基准期一半的荷载值 设计值:荷载代表值与荷载分项系数的乘积。 标准值:荷载的基本代表值,为设计基准期内最大荷载统计分布的特征值(例如均值、众值、中值、或某个分位值)。 在设计时除了采用能便于设计者使用的设计表达式外,对荷载仍应赋予一个规定的量值,即荷载代表值,荷载可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规定不同的代表值,以使之能更确切地反映它在设计中的特点。 荷载规范中给出4种代表值: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准永久值。 对永久荷载应该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对可变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用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荷载标准值是荷载的基本代表值,其他代表值都可以在标准值的基础上乘以相应的系数后得出。 由于荷载本身的随机性,因而使用期间的最大荷载亦是随机变量,可以用其统计分布来描述,按照《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的规定,标准值由设计基准期内最大荷载概率分布的某个分位值来确定(但未具体规定分位值,此为数理统计概念,可以简单理解为符合正态分布),设计基准期统一为50年。当对荷载有足够的资料而有可能对其统计分布作出合理的估计时,取分位值作为荷载的代表值,原则上可取分布的特征值。目前并非所有的荷载都能取得充分的的资料,根据工程实践协议一个公称值(Nominal value)作为代表值,以上两种方式确定的代表值统称为荷载标准值。 砼结构设计规范中主要谈谈材料方面的问题。首先,砼强度等级的确定原则为:砼强度总

普通冷轧带肋钢筋的抗拉及抗压强度设计值介绍

普通冷轧带肋钢筋的抗拉及抗压强度设计值介绍 普通冷轧带肋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y 及抗压强度设计值f′y 钢筋混凝土用普通冷轧带肋钢筋强度设计值(N/mm2) 注:普通冷轧带肋钢筋用作受剪、受扭、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时,其强度设计值应按不大于360N/mm2取用。 大规范增加500MPa后,裂缝放宽了。但工程中混凝土强度等级没有提高,多层C20,小高层C25、C30,少数C40。 实际上会不会造成裂缝多而宽。 预应力混凝土用预应力冷轧带肋钢筋强度设计值(N/mm2) 对于钢筋混凝土用的普通冷轧带肋钢筋(CRB550、CRB600H)的设计强度取值仍按原规程的规定,即强度标准值除以1.25材料分项系数,取整后确定的。对于550级钢筋设计强度较原规程提高10%多。主要考虑近些年高线盘条可大量供应,厂家的轧制工艺水平有所提高。而且为了进一步提高冷轧带肋钢筋的质量水平,正在编制专用盘条标准《冷轧带肋钢筋用盘条》。再有,新国标GB13788-2008已将550级钢筋的屈服强度值作适当提高。 国外冷轧带肋钢筋的强度设计值均为屈服强度除以材料分项系数后取整确定的,强度设计值一般不低于415N/mm2。本规程取强度

设计值为400(或415)N/mm2,相当材料分项系数为1.25,照比国外取的材料分项系数1.15~1.20,仍然偏高,偏于安全。 现将国外几个发达国家与国际组织标准对冷轧带肋钢筋的强度 取值列表如下: 冷轧带肋钢筋强度取值 预应力冷轧带肋钢筋的强度设计值仍按原规程的规定,即强度标准值除以1.5材料分项系数取整后确定的。 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f’y或f’p y)的取值原则仍以钢筋压应变ε’s= 0.002作为取值条件,并按f’y=ε’s E和f’y= f y二者的较小值确定。 冷轧螺纹钢强度标准值的说明 冷轧带肋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钢筋混凝土用冷轧带肋钢筋、预应力混凝土用冷轧带肋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分别根据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确定. 钢筋混凝土用冷轧带肋钢筋强度标准值(N/mm2)

基础设计计算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宏扬?涌金商业中心1#、2#、3#楼 2、建设单位:杭州宏扬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3、设计单位:杭州诚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4、施工单位:浙江申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5、建设地点:萧山区党山镇 6、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12873平方米:1#楼3850平方米;2#楼4335平方米;3#楼4688平方米 7、建筑层数及高度:1#、2#、3#楼均为三层(局部四层),檐口高度三层局部为11.800米,四层局部为13.500米;搭设井架高度21米,采用揽风绳加固。 8、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6度;屋面防水等级III级;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二、编制依据 1、宏扬?涌金商业中心1#、2#、3#楼施工组织设计。 2、井架说明书。 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三、设备选择根据实际情况,主体结构和装饰施工阶段选用杭州双菱建筑机械有限公司的JJS-100C型作为垂直运输之需。 四、井架基础方案按照杭州双菱建筑机械有限公司的JJS-100C型货用升降机使用说明书对井架基础砼的设计要求,浇捣砼基础地基应能承受0.2mpa的压力,砼基础应能承受0.8mpa 的压力基础选用独立基础,砼强度等级为C20,实际采用C25砼根据以上要求,结合现场“岩石工程勘察报告”(浙江省工程勘察院)基础设计方案如下: 1、位置:井架基础位置选在宏扬?涌金商业中心2#楼的南面,具体位置详见平面布置图。 2、平面基础:基础长度位4050×2150,高速引机基础为1500×1400,板厚0.3米,0.6米。 3、基础计算: (1)井架的基本参做信息井架型号:JJS-100C型井架起升高度:13.5 米井架倾覆力矩m1=80KN. m 砼强度等级:C25井架宽度B1=2000cm B2=3600cm 基础以上土的厚度D=0.5米厚度F1=70KN 基础板厚度H0=0.3米最大起重荷载F2=10KN 基础板厚度最小B0=2.15 m 最大为B0=4.05 m 钢筋级别为I、II级钢 箍筋间距为Φ6@200砼保护层厚度=5CM (2)井架基础板的竖向力和弯矩计算。井架自重(包括后重)F1=70KN井架最大起重荷载F2=10KN作用于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1.2×(F1+ F2)=96 KN井架倾覆力矩M=1.4×M1=112 KN. m (3)矩形独立基础弯矩竖向力的计算。图中X轴的方向是随机变化的,设计计算时应按照倾覆力矩M最大和方向计算。 1、基础竖向力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浙江省标准)F=作用于基础板面的竖向力设计值F=96KN;G=独立基础自重G=4.05×2.15×0.3×2.5+1.2×1.4×0.6×2.5+0.3×1.4×0.3×2.5=9.366T=93.66KNMX, MY-独立基础底面弯矩设计值取112KN.MXI,YI-井架相对独立基础中心轴的XY方向距离a/2=2/2=1MNI=竖向力设计值(KN)最大压力N=96+93.66+112KN.M×1/1²=301.66KN2.矩形独立基础弯矩的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其中MX1、MY1-计算截面处XY方向的弯矩设计值

钢筋强度设计值.

钢筋强度设计值 【资料来源】《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 2.2.3 钢筋抗拉设计强度f y或f py 及钢筋抗压f y' 或f py'应按表2.2.3-1 应用;钢丝、 钢绞线抗拉强度设计值f y或f py及钢丝、钢绞线抗压强度设计值f y'或f py' 应按表 2.2.3-2 采用。 钢筋强度设计值(N/mm2)表2.2.3-1

注:①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的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大于310N/mm2时,仍应按310N/mm2 取用,其他构件的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大于360N/mm2 时,仍应按360N/mm2 取用;对于直径大于12mm 的Ⅰ级钢筋,如经冷拉,不得利用冷拉后的强度; ②当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 时,光面钢筋的强度设计值应按190N/mm2 取用,变形钢筋的强度设计值应按230N/mm2取用; ③成盘供应的LL550 级冷轧带肋钢筋经机械调直后,抗拉强度设计值应降低20N/mm2,且抗压强度设计值不应大于相应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④构件中配有不同种类的钢筋时,每种钢筋根据其受力情况应采用各自动强度设计值。 钢丝、钢绞线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表2.2.3-2 4~9 5、7 4 5

注:①冷拔低碳钢丝用作预应力钢筋时,应按表2.2.2-2 规定的钢丝强度标准值逐盘进行检验,其强度设计值应按甲级采用;乙级冷拔低碳钢丝可按分批检验,并宜用作焊接骨架、焊接网、架立筋、箍筋和构造钢筋; ②用作预应力钢筋的甲级冷拔低碳钢丝经机械调直后,抗拉强度设计值应降低30N/mm2,且抗压强度设计值不应大于相应当抗拉强度设计值; ③当碳素钢丝、刻痕钢丝、钢绞线的强度标准值不符合表2.2.2-2 的规定时,其强度设计值应进行换算; ④表中括号内的数值系根据国家标准GB 5224-85 生产、现尚在延期使用的钢绞线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

梁的设计与计算

梁的设计与计算

目录 设计简介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 正截面计算 (5) 箍筋及斜截面计算 (7) 应力计算 (11) 裂缝宽度验算 (11) 挠度验算 (12)

设计简介 设计题目:实验梁设计 制作人:09路桥二班设计组与审核组 负责人:) 设计内容:通过书本所学知识以及查阅资料,按路桥规范设计实验梁。其内容 包含配合比设计,截面设计,审核,施工图制作,PPT 制作及演示。 任务安排: 设计感言:本组设计和审核宗旨是计算追求严谨正确,除条件限制外,其他都 必须符合规范要求;思路追求简洁明了,创新求实;表述要求言简意赅,层次分明。设计书制作分为多个阶段,组员都参与了其中一部分,参与就有收获。初次设计,意义非比寻常,组内同学齐心协力,设计的成果将会成为大学生涯的见证。完成设计,不可谓不艰难,茅以升曾说过“奋斗”二字。要成功,就得奋斗,持之以恒,困难挫折丝毫不能动其心志。在此,衷心感谢和我同舟共济的组员们!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一·混泥土设计 提供材料:水:密度33/101m kg ?=ρ;

水泥:强度等级为32.5,密度3/10.3cm g c =ρ; 砂:细沙,表观密度30/2670m kg S =ρ; 石子:卵石,最大粒径为40mm,表观密度30/2660m kg G =ρ。 配制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 1. 确定混凝土的计算配合比 (1)确定配制强度(t cu f ,) MPa 225.380.5645.130645.1,,=?+=+=σk cu t cu f f (2)确定水灰比(C W ) 38.035 33.048.0225.383548.0,=??+?=+?=ce t cu ce bf a f af C W αα 根据干燥环境钢筋混泥土最大水灰比0.65,所以水灰比取0.38。 (3)确定用水量(0W ) 该混泥土所用卵石最大粒径40mm ,坍落度要求30~50mm ,取M wo =165kg (4)确定水泥用量(0C ) kg kg C W W C 2602.43438 .0016500>=== 所以取kg C 2.4340= (5)确定砂率(s β) 38.0=C W ,和卵石最大粒径为40mm 时,可取%26=s β。 (6)确定1m 3 .混凝土砂,砂和卵石用量 (0S ,0G ) 假定每立方米混泥土重量M cp =2400kg M co +M go +M so +M wo =M cp %26%1000 00=?+G S S 所以得M go =1334.5kg M so =468.3kg 综上计算,得混凝土计算配合比1m 3混凝土的材料用量为: 水泥432.2kg ,水165 kg ,砂468.3kg ,石子1334.5 kg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