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A320自动飞行系统飞行方式信号牌

我们已经知道FMGC的一个主要的输入设备是FCU。

良好的CRM要求用适当的输出信息验证所有输入信息。几乎在所有情况下,当你在FCU上进行输入时,你应在PFD上检查你的动作,并且在大多数时候,你将在飞行方式信号牌(FMA )上进行验证。FMA位于PFD的顶部。

让我们更为具体地讨论一下FMA。正如你所看到的,FMA分成5栏。

推力

推力垂直

推力垂直横向

推力垂直横向进近能力

第一栏显示推力。自动推力的方式显示在这一栏,●

第二栏显示自动驾驶仪和飞行指引仪的垂直方式,●

第三栏显示自动驾驶仪和飞行指引仪的横滚方式,●第四栏给出自动飞行系统的进近能力,

最后一栏显示飞行制导系统、自动驾驶仪、飞行指引仪和自动推力的接通状态。

推力垂直横向进近能力自动飞行

飞行制导

自动推力

接通状态

公共方式

在特定的情况下,第二和第三栏合在一起显示一个单一的自动驾驶仪/飞行指引仪方式,该方式是横向和垂直所共有的方式。

这些方式称为公共方式,出现在进近和着陆期间。你将在以后的模块中学到所有的方式。

FMA的每一栏中可显示三行。我们先看一下最前面的三栏。

第一行显示飞行制导系统当前接通的方式:

●在此例中,自动推力接通的是速度方式。这意味着自动推力将管理推力以提供所需的速度或目标速度。

●垂直方式接通的是高度(ALT)方式。这意味着自动驾驶仪/飞行指引仪将提供制导以保持高度。

●横向方式接通的是航向(HDG)方式。这意味着自动驾驶仪/飞行指引仪将提供制导以保持航向。

注:颜色代码将在以后讨论管理制导和选择制导时解释。

第二行显示飞行制导系统待命的方式。在所示的例子中,蓝色的G/S和LOC表示下滑道和航道信标截获方式已待命。

第三行显示提示和信息。在此例中,”CHECK APP SEL”提醒我们检查所选择的进近。

注:有一些信息会跨栏显示。

现在我们看一下第四栏。最后两栏中各行的逻辑与前三栏不同。第四栏提供有关进近的信息。前两行告诉我们自动飞行系统着陆能力为III类盲降进近:故障的积极保护方式(fail-active )(例如:3b类盲降)。

注:III类盲降信息可在II/III类盲降课程中找到。

第四栏的最后一行显示飞行员选择的决断高度或最低下降高度。你将在FMGS训练器中进行这些内容的练习。

注意决断高度的数值以蓝色显示,其它信息则以白色显示。

最后一栏显示飞行制导系统的接通状态:

第一行显示自动驾驶仪的状态(自动驾驶仪1和2接通),

第二行显示飞行指引仪的状态(FD1和2接通)

最后一行显示自动推力的状态(以白色A/THR字样表示自动推力接通)。

本单元已完成.

当FMA上的任何方式被改变时,它的周围将有一个方框显示几秒钟,以提醒飞行员注意这种新的状态。在此例中,飞机正在截获航道信标。注意下滑道仍然是待命的。

在以后的模块中我们将学习更多有关FMA的知识,因为在自动飞行系统的操作中我们将不断地使用它。

飞行控制系统简介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飞行控制系统(简称飞控系统)的作用是保证飞机的稳定性和操纵性,提高飞机飞行性能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增强飞行的安全性和减轻驾驶员的工作负担。 深圳市瑞伯达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无人机飞行器领导品牌,是智能化无人机飞行器及控制系统的研制开发的专业厂商,生产并提供各行业无人机应用的解决方案。产品线涵盖各种尺寸多旋翼飞行器、专业航拍飞行器、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无人机地面站控制系统、高清远距离数字图像传输系统、专业级无线遥控器、高精飞行器控制模块及各类飞行器配件 飞行器的自动飞行一、问题的提出早在重于空气的飞行器问世时,就有了实现自动控制飞行的设想。1891年海诺姆.马克西姆设计和建造的飞行器上安装了用于改善飞行器纵向稳定性的飞行系统。该系统中用陀螺提供反馈信号,用伺服作动器偏转升降舵。这个设想在基本概念和手段上与现代飞行自动控制系统有惊人的相似,但由于飞机在试飞中失事而未能成为现实。 60年代飞机设计的新思想产生了,即在设计飞机的开始就考虑自动控制系统的作用。基于这种设计思想的飞机称为随控布局飞行器(Control Configured Vehicle 简称CCV)。这种飞机有更多的控制面,这些控制面协同偏转可完成一般飞机难以实现的飞行任务,达到较高的飞行性能。 飞控系统分类飞控系统分为人工飞行控制系统和自动飞行控制系统两大类。由驾驶员通过对驾驶杆和脚蹬的操纵实现控制任务的系统,称为人工飞行控制系统。最简单的人工飞行控制系统就是机械操纵系统。不依赖于驾驶员操纵驾驶杆和脚蹬指令而自动完成控制任务的飞控系统,称为自动飞行控制系统。自动驾驶仪是最基本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飞控系统构成飞控系统由控制与显示装置、传感器、飞控计算机、作动器、自测试装置、信息传输链及接口装置组成。控制及显示装置是驾驶员输入飞行控制指令和获取飞控系统状态信息的设备,包括驾驶杆、脚蹬、油门杆、控制面板、专用指示灯盘和电子显示器(多功能显示器、平视显示器等)。传感器为飞控系统提供飞机运动参数(航向角、姿态角、角速度、位置、速度、加速度等)、大气数据以及相关机载分系统(如起落架、机轮、液压源、电源、燃油系统等)状态的信息,用于控制、导引和模态转换。飞控计算机是飞控系统的“大脑”,用来完成控制逻辑判断、控制和导引计算、系统管理并输出控制指令和系统状态显示信息。作动器是飞控系统的执行机构,用来按飞控计算机指令驱动飞机的各种舵面、油门杆、喷管、机轮等,以产生控制飞机运动的力和力矩。自测试装置用于飞行前、飞行中、飞行后和地面维护时对系统进行自动监测,以确定系统工作是否正常并判断出现故障的位置。信息传输链用于系统各部件之间传输信息。常用的传输链有电缆、光缆和数据总线。接口装置用于飞控系统和其他机载系统之间的连接,不同的连接情况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接口形式。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由自动驾驶仪、自动油门杆系统、自动导航系统、自动进场系统和自动着陆系统、自动地形跟随/回避系统构成。 RIBOLD瑞伯达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飞行影像系统独家先驱,其产品线涵盖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及地面站控制系统、影视航拍飞行平台、商用云台系统、高清远距离数字图像传输系统、无线遥控和成像终端及模型飞行器产品,多旋翼飞行器和高精控制模块。 RBD瑞伯达坚持创新, 以技术和产品为核心,通过完美的产品带来前所未有的飞行体验。我们的目标是做世界一流的无人机企业,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速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样本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速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引教师 机电工程学院 12月

目录一课程设计设计目 二设计任务 三设计思想 四设计过程 五应用simulink进行动态仿真六设计总结 七参照文献

一、课程设计目: 通过课程设计,在掌握自动控制理论基本原理、普通电学系统自动控制办法基本上,用MATLAB实现系统仿真与调试。 二、设计任务: 速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控制系统如图所示,规定运用根轨迹法拟定测速反馈系数' k,以 t 使系统阻尼比等于0.5,并估算校正后系统性能指标。 三、设计思想: 反馈校正: 在控制工程实践中,为改进控制系统性能,除可选用串联校正方式外,经常采用反馈校正方式。常用有被控量速度,加速度反馈,执行机构输出及其速度反馈,以及复杂系统中间变量反馈等。反馈校正采用局部反馈包围系统前向通道中一某些环节以实现校正,。从控制观点来看,采用反馈校正不但可以得到与串联校正同样校正效果,并且尚有许多串联校正不具备突出长处:第一,反馈校正能有效地变化

被包围环节动态构造和参数;第二,在一定条件下,反馈校正装置特性可以完全取代被包围环节特性,反馈校正系数方框图从而可大大削弱这某些环节由于特性参数变化及各种干扰带给系统不利影响。 该设计应用是微分负反馈校正: 如下图所示,微分负反馈校正包围振荡环节。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B G s ()=00t G s 1G (s)K s +()=22t 1T s T K s ζ+(2+)+1 =22'1T s 21Ts ζ++ 试中,'ζ=ζ+t K 2T ,表白微分负反馈不变化被包围环节性质,但由于阻尼比增大,使得系统动态响应超调量减小,振荡次数减小,改进了系统平稳性。 微分负反馈校正系统方框图

飞行器自动控制导论_第六章

第六章 典型飞行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概述 6.1.1典型飞行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描述飞机运动的参数有三个姿态角(θ、ψ、φ)、两个气流角(α、β)、两个线位移(H 、Y )及一个线速度(V )。飞行控制的作用,就是应用负反馈控制原理对上述参数的部分或全部进行控制。有时也根据需要也可控制与速度V 和迎角α有关的马赫数M 及法向过载。实际上飞行自动控制就是按一定飞行控制律,输出三个舵偏角(e δ、r δ及a δ)及油门T δ对飞行器实现闭环控制。 典型飞行自动控制系统一般包括三个反馈回路:舵回路、稳定回路和控制(制导)回路。 舵回路通常是一个随动系统(或称为伺服系统),一般包括舵机、反馈部件和放大器,如图所示。舵回路中的舵机作为执行机构带动舵面偏转。 图 舵回路方框图 舵回路中有两个反馈回路:位置反馈回路,使控制信号与舵机输出信号成比例关系,速度反馈回路,增加舵回路阻尼,改善舵回路的动态性能。 如果敏感部件是测量飞机的姿态,测量敏感部件、放大计算装置与舵回路构成自动驾驶仪,自动驾驶仪和飞机构成了飞行器的稳定回路,主要起稳定和控制飞机的姿态的作用。典型的稳定回路如图所示。

图稳定回路 由稳定回路和飞机重心位置测量部件以及描述飞机空间几何关系的运动环节,组成更大的回路,称为控制(或称制导回路),如图6-3所示。主要起稳定和控制飞机的运动轨迹的作用。 图控制(或制导)回路 6.1.2 纵向控制 飞行器纵向扰动运动,一般由短周期模态运动和长周期模态运动组成。随着飞行器的速度越来越快,飞行高度越来越高,飞行包线范围扩大,欲使飞行器在整个包线范围内满足飞行品质要求,普遍采用反馈控制技术。例如高空飞行时,飞行器的阻尼特性常常变差,短周期模态特性趋于恶化,造成操纵反应过程中超调量过大,振荡加剧,严重影响飞行任务的完成,此时,可以在纵向通道引入适当的反馈可以改善飞行品质。又如当飞行器要完成保持姿态角或等速V飞行时,即使飞行器具有良好的短周期模态时,但由于长周期模态振荡频率较低,衰减较慢,甚至是慢发散的。要实现上述任务时,要求驾驶员经常操纵舵面加以控制,并且过程很长。为了减轻驾驶员负担,精确地完成上述任务,需要抑制沉浮运动,同样可以引入适当反馈信号达到目的。如要完成定高飞行,除了使飞行具有良好短周期模态和长周期模态外,还可以引入高度反馈,完全脱离驾驶员操纵实现保

自动控制系统概要设计

目录 1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背景 (3) 1.3技术简介 (4) https://www.360docs.net/doc/e69970248.html,简介 (4) 1.3.2SQL Server2008简介 (5) 1.3.3Visual Studio2010简介 (5) 1.4参考资料 (6) 2总体设计 (8) 2.1需求规定 (8) 2.2运行环境 (8) 2.3数据库设计 (8) 2.3.1数据库的需求分析 (9) 2.3.2数据流图的设计 (9) 2.3.3数据库连接机制 (10) 2.4结构 (11) 2.5功能需求与程序的关系 (11) 3接口设计 (12) 3.1用户接口 (12) 3.2外部接口............................................................................................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内部接口............................................................................................错误!未定义书签。4运行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4.1运行模块组合....................................................................................错误!未定义书签。 4.2运行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4.3运行时间............................................................................................错误!未定义书签。5测试 (13)

A320飞机V2500放行题库(ME)

A320系列飞机概述题库(总共201题) A320系列飞机综述(11) 1.(i)东航的A320系列有几个燃油加油车加油点? A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ii)以下哪种描述不准确,在东航的A320上,飞机顶升时,查看飞机的水平可从 C A.可从加油面板处,查看水平仪 B.可从MCDU 进入CFDS查看 C.可从MCDU 进入AIDS查看 D.可从起落架舱处,查看水平仪 3.(ii)牵引飞机时,必须保证前起落架的高度不得大于 A A.300mm B.310mm C.400mm D.407mm 4.(i)关于发动机舱站位的描述可以从AMM哪个章节查找? B A.ATA05 B.ATA06 C.ATA12 D.ATA20 5.(ii)A320系列飞机机身分成几个主要区域? A A.5个主要区域 B.7个主要区域 C.8个主要区域 D.9个区域 6.(i)下机身的区域编号为 A A.100 B.200 C.400 D.700 7.(ii)196 BB的第二个B代表 B A.门或面板的顺序 B.门或面板的位置 C.门或面板的区域 D.主要区域 8.(ii)飞机的区域检查可从AMM内的那个章节查找? A A.ATA05 B.ATA06 C.ATA12 D.ATA20 9. (i)电路识别的显示可在哪里查询 D A.AMM、ASM B.AMM、AWM C.IPC、AMM D.ASM、AWM 10. (i)飞机X轴的0站位位于: B A.机头处B.机头前 C.机头后 D.机身纵轴 11. (i) 静电敏感器件是如何标识的: C A.用红色的环形标签 B.用绿色的三角标签 C.用黄底的黑色标签 D.用蓝色的三角标签 ATA21空调和增压一般介绍(10)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与调试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课程设计 2016年6月17日

电气信息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液位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指导老师沈细群 课程设计时间2016年6月6日~2016年6月17日(第15~16周) 教研室意见同意开题。审核人:汪超林国汉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本课程范围内的一般工程技术问题,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得到工程知识和工程技能的综合训练,获得应用本课程的知识和技术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课程设计的内容 1.根据控制对象的用途、基本结构、运动形式、工艺过程、工作环境和控制要求,确定控制方案。 2.绘制水箱液位系统的PLC I/O接线图和梯形图,写出指令程序清单。 3.选择电器元件,列出电器元件明细表。 4.上机调试程序。 5.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 课程设计的要求 1.所选控制方案应合理,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应能够满足控制对象的工艺要求,并且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操作方便。

2.所绘制的设计图纸符合国家标准局颁布的GB4728-84《电气图用图形符号》、GB6988-87《电气制图》和GB7159-87《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制定通则》的有关规定。 3.所编写的设计说明书应语句通顺,用词准确,层次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篇幅不少于7000字。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简介-精选文档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简介 、前言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已成为解决现代城市交通拥挤的有效手段,其最大特点是运营密度大、列车行车间隔时间短、安全正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是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实现行车指挥和列车运行现代化,提高运输效率的关键系统设备。 二、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列车自动控制(ATC系统由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TP、列车自动驾驶系统(ATO和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TS三个子系统组成。 一列车自动防护( ATP-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 系统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中的ATP的子系统通过列车检测、列车间 隔控制和联锁(联锁设备可以是独立的,有的生产厂商的系统也可以包含在ATP系统中)控制等实现对列车相撞、超速和其他危险行为的防护。 二列车自动驾驶系统 ( AT0?C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 列车自动驾驶子系统(ATO与ATP系统相互配合,负责车 站之间的列车自动运行和自动停车,实现列车的自动牵引、制动 等功能。ATP轨旁设备负责列车间隔控制和报文生成;通过轨道

电路或者无线通信向列车传输速度控制信息。ATP与ATO车载系 统负责列车的安全运营、列车自动驾驶,且给信号系统和司机提供接口。 三)自动监控(ATS-Automatic Train Super -vision )系统 列车自动监控子系统负责监督列车、自动调整列车运行以保证时刻表的准确,提供调整服务的数据以尽可能减小列车未正点运行造成的不便。自动或由人工控制进路,进行行车调度指挥, 并向行车调度员和外部系统提供信息。ATS功能主要由位于OCC 控制中心)内的设备实现。 三、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原理 一)列车自动防护(ATP) ATP是整个ATC系统的基础。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TP亦 称列车超速防护系统,其功能为列车超过规定的运行速度时即自动制动,当车载设备接收地面限速信息,经信息处理后与实际速度比较,当列车实际速度超过限速后,由制动装置控制列车制动系统制动。 ATP通过轨道电路或者无线GPS系统检测列车实际运行位 置,自动确定列车最大安全运行速度,连续不间断地实行速度监督,实现超速防护,自动监测列车运行间隔,以保证实现规定地行车间隔。防止列车超速和越过禁止信号机等功能。 按工作原理不同,ATP子系统可分为“车上实时计算允许速

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制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污水处理厂自控完整系统工艺介绍

污水处理厂自控系统工艺介绍 污水处理厂位于市区或市郊,出水排入河流,水质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工程采用水解-AICS处理工艺。其具体流程为:污水首先分别经过粗格栅去除粗大杂物,接着污水进入泵房及集水井,经泵提升后流经细格栅和沉砂池,然后进入水解池,。水解池出水自流入AICS进行好氧处理,出水达标提升排入河流。AICS反应器为改进SBR的一种。其工艺流程如下图1所示: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污水处理厂自控系统设计的原则 从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可以看出,主要工艺AICS反应器是改进SBR的一种,需要周期运行,AICS反应器的进水方向调整、厌氧好氧状态交替、沉淀反应状态轮换都有电动设备支持,大量的电动设备的开关都需要自控系统来完成,因此自控系统对整个周期的正确运行操作至关重要。而且好氧系统作为整个污水处理工艺能量消耗的大户,它的自控系统优化程度越高,整个污水处理工艺的运行费用也会越低,这也说明了自控系统在整个处理工艺中的重要性。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为了保证污水厂生产的稳定和高效,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环境,同时提高污水厂的现代化生产管理水平,在充分考虑本污水处理工艺特性的基础上,将建设现代化污水处理厂的理念融入到自控系统设计当中,本自控系统设计遵循以下原则:先进合理、安全可靠、经济实惠、开放灵活。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自控系统的构建 污水处理厂的自控系统是由现场仪表和执行机构、信号采集控制和人机界面(监控)设备三部分组成。自控系统的构建主要是指三部分系统形式和设备的选择。本执行机构主要是根据工艺的要求由工艺专业确定,预留自控系统的接口,仪表的选择将在后面的部分进行描述。信号采集控制部分主要包括基本控制系统的选择以及系统确定后控制设备和必须通讯网络的选择。人机界面主要是指中控室和现场值班室监视设备的选择。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1、基本系统的选择 目前用于污水处理厂自控系统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三种DCS系统、现场总线系统和基于PC控制的系统。从规模来看三种系统所适用的规模是不同。DCS系统和现场总线系统一般适用于控制点比较多而且厂区规模比较大的系统,基于PC的控制则用于小型而且控制点比较集中的控制系统。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基于PC的控制系统属于高度集成的控制系统,其人机界面和信号采集控制可能都处于同一个机器内,受机器性能和容量的限制,本工程厂区比较大,控制点较多,因此采用基于PC的控制系统是不太合适的。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飞行器自动控制导论_第一章飞行控制系统概述

第一章飞行控制系统概述 1.1飞行器自动控制 1.1.1飞行控制系统的功能 随着飞行任务的不断复杂化,对飞机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飞行距离远(例如运输机),高度高(高空侦察机),而且还要求飞机有良好的机动性(例如战斗机)。为了减轻驾驶员在长途飞行中的疲劳,或使驾驶员集中精力战斗,希望用自动控制系统代替驾驶员控制飞行,并能改善飞机的飞行性能。这种系统就是现代飞机上安装的飞行自动控制系统。 飞行控制系统的功能归结起来有两点:1)实现飞机的自动飞行;2)改善飞机的飞行性能。 飞机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在无人参与的情况下,自动操纵飞机按规定的姿态和航迹飞行,通常可实现对飞机的三轴姿态角和飞机三个方向的空间位置的自动控制与稳定。例如,无人驾驶飞行器(如无人机或导弹等),实现完全的飞行自动控制;对于有人驾驶的飞机(如民用客机或军用飞机),虽然有人参与驾驶,但某些飞行阶段(如巡航段),驾驶员可以不直接参与操纵,而由飞行控制系统实现对飞机飞行的自动控制,但驾驶员应完成对自动飞行指令的设置和监督自动飞行的情况,并可以随时切断自动控制而实现人工驾驶。采用自动飞行具有以下优点: 1)长距离飞行时解除驾驶员的疲劳,减轻驾驶员的工作负担; 2)在一些恶劣天气或复杂的环境下,驾驶员难于精确控制飞机的姿态和航迹,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可以精确对飞机姿态和航迹的精确控制; 3)有一些飞行操纵任务,驾驶员难于精确完成,如进场着陆,采用自动飞行控制则可以较好地完成任务。 一般来说,飞机的性能和飞行品质是由飞机本身气动特性和发动机特性决定的,但随着飞机飞行高度及飞行速度的增加,飞机的自身特性将会变坏。如飞机在高空飞行时,由于空气稀薄,飞机的阻尼特性变坏,致使飞机角运动产生严重的摆动,靠驾驶员人工操纵将会很困难。此外,设计飞机时,为了减小质量和阻力,提高有用升力,将飞机设计成静不稳定的。对于这种静不稳定的飞机,驾驶员是难于操纵的。在飞机上采用增稳系统或阻尼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PWM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 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班 指导教师: 二○一二年十月二十九日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3) 2.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 (3) 3.设计内容 (3) 4.设计总结 (10) 4.参考书目 (11) 5.附录

1.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 主要训练和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1).查阅资料:搜集与本设计有关部门的资料(包括从已发表的文献中和从生产现场中搜集)的能力; (2).方案的选择:树立既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与可行性,又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并注意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迅速准确的进行工程计算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 (4).用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 2.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 题目:PWM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要求: 1.要求设计温度控制系统,设定温度为230度,采用电阻丝作为加热器件,要求无余差,超调小,加热速度快。 2.硬件采用51系列单片机,采用固态继电器作为控制元件。 3采用keil c作为编程语言,采用结构化的设计方法。 4.要求用protel设计出硬件电路图。 5画出系统控制框图。 6 画出软件流程图。 3.设计内容 3.1 PID控制原理 将偏差的比例,积分和微分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用这一控制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这一样的控制器称PID控制器

3.1.1.模拟PID控制原理 在模拟控制系统中,控制器最常用的控制规律是PID控制。为了说明控制器 (t)与实际输出信号n(t)进行比的原理,以图1.1的例子说明。给定输入信号n (t)-n(t),经过PID控制器调整输出控制信号u(t),u(t)对目较,其差值e(t)=n 标进行作用,使其按照期望运行。 常规的模拟PID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如同1.2所示。该系统有模拟PID和被控对象组成。图中r(t)是给定的期望值,y(t)是系统的实际输出值,给定值与实际输出值,给定值与实际值构成控制偏差e(t): e(t)作为PID控制的输入,u(t)作为PID控制的输出和被控对象的输入。构成PID和被控对象的输入。构成PID控制的规律为: 其中:Kp为控制器的比例系数 Ti为控制器的积分时间,也称积分系数 Td为控制器的未分时间,也称微分系数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技术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技术 摘要以某具体型号自动飞行控制系统为例,在对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技能型论述的基础上,对系统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典型故障以及解决故障的相关技术进行了论述和分析,给自动飞行控制系统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动飞行;飞控系统;设计 1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构成与原理 1.1 系统的基本构成 1.2 系统原理 1)自动驾驶实现的原理 飞行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三个基本回路,其中:导航回路,用以实现对飞机飞行轨迹的控制,又被称作为外回路;驾驶仪回路,主要用于确保系统的稳定性,确保对系统控制时具有稳定性特征,一般还被称作为内回路;伺服网路,该回路是控制命令的执行机构,确保控制系统的控制命令得以可靠执行,又被称作舵回路;驾驶仪回路,该回路是具有独立功能的分系统,不但能够保持飞机员设定的飞行姿态稳定飞行,同时还可以实现透明驾驶、比普配平等功能。 在启动自动驾驶设备之后,自动驾驶计算机中的存储设备将对飞机的即时飞行状态进行记忆,并将之作为基准值。而飞机上各个部位设置的传感设备将探测得到飞机此时的姿态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实时的传递到自动驾驶设备的计算机当中。在和计算机设备中存储的基准值对比之后,对与基准值不符的相关数据通过发出飞行指令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控制飞行的目的。驾驶设备在工作过程中总需要保持控制系统处于完全平衡的状态,利用对飞机飞行姿态的控制达到是飞行误差为零的目的,或者是尽量使得飞行姿态稳定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基准值附近。 在飞行系统实现自动控制的过程中,传递函数f=B/(E—S)通常被称作是自动驾驶设备的控制律,系统的所有的控制指令都是基于这个控制规则发出的。根据PID控制理论,这个控制规则主要包括与偏差变化率相关的导数项、比例项和偏差积分项等几个部分构成。其中,比例项是控制规则的主要控制项,当飞机在飞行过程中若由于其他原因导致其偏离基准值过远时,飞行驾驶控制系统的计算机将发出与误差成对应比例的飞行姿态调整指令。但是,考虑到信号传递延迟以及飞机飞行过程中的惯性作用,飞机执行机构在响应指令时刻的飞行姿态已经发生了对应的变化,这将导致飞行姿态控制命令存在对应误差。所以,为了控制这种变化,系统控制规则中的导数项,则是通过增加系统的阻尼的方式,对飞机的飞行姿态进行调节,控制飞行姿态调节过程中的调节质量。所以,在实际的飞行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飞行姿态变化过大、控制常值扰动等问题,通常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引入一个对应的积分电路,通过其驱动与之并联的舵

自动控制系统简介

自动控制系统简介 一、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1、看以下框图 2、被控对象:需要实现控制的设备、机械或生产过程成为对象,如下塔、主冷、空冷塔、粗氩冷凝器。 3、被控变量:对象内要求保持一定数值(或按某一规律变化)的物理量称为被控变量。如下塔液空液位、空冷塔液位、粗氩冷凝器液位。 4、控制变量(操作变量):受执行器控制,用以使被控变量保持一定数值的物料或能量称为控制变量。如由下塔进入上塔经过液空节流阀(LV1)的液空。 5、干扰:除控制变量外作用于对象并能引起被控变量变化的一切因素。比如进下塔空气量改变,影响液空产量,对下塔液空液位有影响。 6、给定值:工艺规定被控变量要保持的数值。 7、偏差:设定值与测量值之差。 8、控制器:对来自变送器的测量信号与给定值相比较所产生的偏差,并根据一定的规律进行运算(PID运算),并输出控制信号给执行器。 9、检测与变送装置:它测量被控变量,并将被控变量转换为特定的信号送给控制器的比较环节。 10、执行器:它根据控制器送来的信号相应地改变控制变量,以达到控制被控变量的目的。如LV1根据控制器送来的信号,可以改变进入上塔的液空量(操作变

量),从而控制了被控变量下塔液空液位。 11、正作用环节:输出信号随输入信号增加而增加的环节称为正作用,输出信号随输入信号的增加而减小的环节称为反作用环节。 12、执行器、变送器、被控对象三个环节组成广义对象,当广义对象为正作用时,控制器为反作用特性。 13、选择控制器的正反作用: 13.1判断被控对象的正反作用方向。当控制变量增加时,被控对象的输出(被控变量)也增加,控制变量减小时,被控对象的输出(被控变量)也减小,则被控对象为正作用方向。如果被控变量与控制变量的变化方向相反,则被控对象为反作用方向。 13.2确定执行器的正、反作用方向。气开阀为正作用,气闭阀为反作用。执行器气开、气闭是根据工艺安全角度考虑。 13.3确定广义对象的正、反作用,一般变送器为正作用,只需根据被控对象和执行器的作用方向判断广义对象的作用方向,这两个环节同向,则广义对象为正作用,反之为反作用。 13.4确定控制器的正反作用。若广义对象为正作用方向,则控制器为反作用方向,若广义对象为反作用方向,则控制器为正作用方向。 14、自动控制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要实现自动控制,系统必须闭环。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最基本的必要条件是负反馈。系统要构成负反馈,则广义对象为正作用特性时,控制器为反作用特性;当广义对象为反作用特性时,则控制器为正作用特性。被控对象与执行器的特性由实际的现场工艺条件确定,所以应通过控制器的正反作用特性来满足系统的负反馈要求。 二、过程参数的检测 1、一个检测系统主要由被测对象、传感器、变送器和显示装置等部分组成。对某一个具体的检测系统而言,被测对象、检测元件和显示装置部分总是必需的。 2、传感器又称为检测元件或敏感元件,它直接响应被测变量,经能量转换并转化成一个与被测变量成对应关系的便于传送的输出信号,如电压、电流、频率等。 3、变送器是把传感器的输出转换为4~20mA的标准统一的模拟量信号或者满足特定标准的数字信号的检测仪表。

自动控制系统毕业设计..

目录 摘要…………………………………………………………………第1章任务要求和方案设计…………………………………… 1.1 任务要求……………………………………………………… 2.1 总体方案确定及元件选择…………………………………….. 2.1.1 总体设计框图……………………………………………… 2.1.2 控制方案确定………………………………...…………… 2.1.3 系统组成……………………………………………… 2.1.4 单片机系统……………………………………….. 2.1.15 D/A转换........................................................................... 2.1.5 晶闸管控制………………………………………... 2.1.6 传感器……………………………………………… 2.1.7 信号放大电路………………………………………. 2.1.8 A/D转换……………………………………………. 2.1.9 设定温度及显示……………………………………. 第2章系统硬件设计……………………….…………………2.1 系统硬件框图……………………………………………2.2 系统组成部分之间接线分析…………………………… 第3章系统软件设计…………………………………………. 3.1程序流程图..…………………………………..…………… 第4章参数计算……………………………..………………... 4.1 系统各模块设计及参数计算 4.1.1、温度采集部分及转换部分

4.1.2、传感器输出信号放大电路部分:........................... 4.1.3、模数转换电路部分:............................ 4.1.4、ADC0804芯片外围电路的设计:....................... 4.1.5、数值处理部分及显示部分:............................. 4.1.6、PID算法的介绍....................................: 4.1.7、A/D转换模块.......................................... 4.1.7、A/D转换模块................................... 4.1.8 单片机基本系统调试............................... 4 .1. 9 注意事项:................................................................ 第5章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 5.1 系统测试仪器及设备 5.2 测试方法 5.3 测试结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A320机型 第22章自动飞行系统

22章重点 1、FMGC、ELAC、惯导,哪个是AFS(自动飞行系统)的计算机?FMGC 2、FCU(飞行控制组件)在遮光板上。 3、FMA(飞行方式指引)在PFD 顶部 4、A320飞行系统核心计算机?FMGC 5、自动飞行系统的FMGC(飞行管理指引计算机)装在电子舱 MCDU(多功能控制显示组件)装在驾驶舱 FCU装在驾驶舱遮光板上 6、FMGC有2个 FAC有2个 FCU有1个,分为3部分FCU有两个通道 7、自动飞行系统有2套 自动推力有1套A/THR也有两个通道 8、AP(自动驾驶)衔接电门在FCU A/THR(自动推力)衔接电门在FCU 9、FE叫飞行包络保护,FEC叫飞行包络计算机,FE有2套 10、FE的功能:风切变探测、alpha-floor包络保护 11、包络保护功能在FAC 12、自动飞行系统操纵时,飞机侧杆不动,油门杆也不动,但是脚蹬可能会动,因为脚蹬是钢索传动 13、自动飞行系统的功能:自动操纵飞机各个舵面,自动完成推力的计算和改变,使飞机沿着预先设定的飞行计划飞行 14、AFS(自动飞行系统)的故障探测隔离功能在:FIDS(故障隔离和探测系统) 15、FMGC输出指令到AP,再由AP输出到ELAC,SEC和FAC,操纵各个舵面 16、飞控计算机有ELAC(升降舵和副翼计算机)、FAC(飞机增稳计算机)、SEC(扰流板升降 舵计算机)、FMGC(飞机管理指引计算机) 17、AP推力载荷:在AP接通时,侧杆上会有推力载荷,即防止误操作,若施加一定的力,克服了负载会断开自动驾驶(同A/THR) 18、自动推力输出推力给FADEC(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 19、自动推力切断方法:油门杆放入慢车位或者使用油门杆侧面的自动推力切断电门 20、FMGC功能:(全选) 21、FMGC功能分为FM和FG部分,FM主管飞行计划,FG主管飞行制导,FG的功能分为AP,FD,A/THR 22、飞行计划的监控由FM(飞行管理)完成 23、AP、FD、A/THR功能在FMGC实现 24、着陆测试由FMGC完成,检查自动着陆的能力 FMA上显示着陆能力的等级CAT 3 2 1 25、在进近过程中可以同时衔接2个AP,AP1为主,AP2热备份(同DIR) 26、自动推力可以人工或自动脱开。人工脱开:按压油门杆侧面的脱开电门,或者设置推力在慢车位,或者再次按压FCU上的A/THR衔接电门(不推荐此种方式,因为会在EWD上出现一个自动推力断开的黄色警告信息)。 27、自动推力由FMGC计算 28、AP在离地5s后可以接通

飞行器自动控制导论_第六章

第六章 典型飞行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6.1 概述 6.1.1典型飞行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描述飞机运动的参数有三个姿态角(θ、ψ、φ)、两个气流角(α、β)、两个线位移(H 、Y )及一个线速度(V )。飞行控制的作用,就是应用负反馈控制原理对上述参数的部分或全部进行控制。有时也根据需要也可控制与速度V 和迎角α有关的马赫数M 及法向过载。实际上飞行自动控制就是按一定飞行控制律,输出三个舵偏角(e δ、r δ及a δ)及油门T δ对飞行器实现闭环控制。 典型飞行自动控制系统一般包括三个反馈回路:舵回路、稳定回路和控制(制导)回路。 舵回路通常是一个随动系统(或称为伺服系统),一般包括舵机、反馈部件和放大器,如图6.1-1所示。舵回路中的舵机作为执行机构带动舵面偏转。 图6.1-1 舵回路方框图 舵回路中有两个反馈回路:位置反馈回路,使控制信号与舵机输出信号成比例关系,速度反馈回路,增加舵回路阻尼,改善舵回路的动态性能。 如果敏感部件是测量飞机的姿态,测量敏感部件、放大计算装置与舵回路构成自动驾驶仪,自动驾驶仪和飞机构成了飞行器的稳定回路,主要起稳定和控制飞机的姿态的作用。典型的稳定回路如图6.1-2所示。

图6.1-2 稳定回路 由稳定回路和飞机重心位置测量部件以及描述飞机空间几何关系的运动环节,组成更大的回路,称为控制(或称制导回路),如图6-3所示。主要起稳定和控制飞机的运动轨迹的作用。 图6.1-3 控制(或制导)回路 6.1.2 纵向控制 飞行器纵向扰动运动,一般由短周期模态运动和长周期模态运动组成。随着飞行器的速度越来越快,飞行高度越来越高,飞行包线围扩大,欲使飞行器在整个包线围满足飞行品质要求,普遍采用反馈控制技术。例如高空飞行时,飞行器的阻尼特性常常变差,短周期模态特性趋于恶化,造成操纵反应过程中超调量过大,振荡加剧,严重影响飞行任务的完成,此时,可以在纵向通道引入适当的反馈可以改善飞行品质。又如当飞行器要完成保持姿态角或等速V飞行时,即使飞行器具有良好的短周期模态时,但由于长周期模态振荡频率较低,衰减较慢,甚至是慢发散的。要实现上述任务时,要求驾驶员经常操纵舵面加以控制,并且过程很长。为了减轻驾驶员负担,精确地完成上述任务,需要抑制沉浮运动,同样可以引入适当反馈信号达到目的。如要完成定高飞行,除了使飞行具有良好短周期模态和长周期模态外,还可以引入高度反馈,完全脱离驾驶员操纵实现保持

(整理)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电子讲稿第一部分

学习情景1 课程导论 1.飞行控制系统发展概述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已有100多年的研制历史,早在有人驾驶飞机出现之前,自动飞行装置即已出现。 1.1方向稳定器 1873年,法国雷纳德(C.C.Renard)无人多翼滑翔机的方向稳定器。 1.2 电动陀螺稳定装置-姿态稳定 1914年,美国的爱莫尔·斯派雷(Eimer Sperry)研制成功第一台可以保持飞机稳定平飞的电动陀螺稳定装置,该装置利用陀螺的稳定性和进动性,建立一个测量基准,用来测量飞机的姿态,它和飞机的控制装置连在一起,一旦飞机偏离指定的状态,这个机构就通过飞机的控制装置操纵飞机的舵面偏转使飞机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1.3 自动驾驶仪 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可以控制和保持飞机高度、速度和航迹的自动驾驶仪。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使自动驾驶仪等设备得到进一步发展,由过去气动-液压到全电动,由三个陀螺分别控制三个通道改用一个 或两个陀螺来操纵飞机,并可作机动、爬高及自动保持高度等。 二次大战期间,美国和原苏联相继研制出功能较完善的电气式自动驾驶仪C-1和其仿制品A∏-5; 德国在二战后期研制成功飞航式导弹V-1和弹道式导弹V-2,

更进一步促进了飞行自动控制装置的研制和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和导航系统、仪表着陆系统相联,自动驾驶装置实现了长距离自动飞行和自动着陆。 1.4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1947年成功突破音障后,飞机的飞行包线(飞行速度和高度的变化范围)扩大,越来越复杂的飞行任务对飞机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仅靠气动布局和发动机设计所获得的飞机性能已经很难满足复杂飞行任务的要求。因此,借助于自动控制技术来改善飞机稳定性的飞行自动控制装置(如增稳系统)相继问世,在此基础上,自动驾驶仪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发展成为自动飞行控制系统(AFCS)。 20世纪60年代,产生了随控布局飞行器(congtrol configured vehicle--CCV)的设计思想。 20世纪60年代前的以模拟电路或模拟计算机为主要计算装置的飞行控制系统,逐渐发展成为现在已普遍应用的数字式飞行控制系统,这也为新技术应用和更复杂更完善系统的综合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例如: 主动控制技术(active control technology—ACT); 余度技术 容错控制技术 20世纪8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的火/推/飞综合控制系统等。 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计算机的应用使自动驾驶仪和飞机的指引系统组成一个综合系统,使飞机的各种传感器数据、指

A320系统知识普及帖之5-自动飞行系统之FMGC篇上

A320飞机的自动飞行系统相对比较简单,主要由4部计算机组成.2部FMGC,2 部FAC. 控制面板为MCDU和FCU 我们通常把MCDU叫做长期控制界面,因为在飞行计划和性能参数输入后,不会有大的改动。而把FCU称作短期控制界面。在空中可以随时修正速度,航向,高度等信息。 在本文中我将对FMGC的功能进行简单介绍。 A320系列飞机的FMGC由HONEYWELL或THALES/SMITHS公司提供 比如以THALES/SMITHS公司为例 C13043AA04(CFM ENGINE)和C13043BA02(IAEENGING)两种型号,计算机价格昂贵,单价在20万刀以上。 两部FMGC的工作方式为主从模式,由飞行引导部分的接通状态来决定那部为主要,那部为从属计算机。例如AP1接通,则FMGC1 为主要。如果AP2接通则FMGC2为主。完全按照AP,AP2,FD1,FD2,A/THR1,ATHR2的次序决定。 主要计算机来计算各种飞行参数,从属计算机也会计算相同的参数,如果计算结果一致则 完全服从主计算机的指令。由一部FMGC控制EFCS和FADEC。 两部计算机的工作方式有三种 1. 正常模式(Normal mode) 顾名思义就是说两部计算机都工作的状态。由其中一部控制EFCS和FADEC 2. 单一模式(Single Mode) 指有一部FMGC故障的情况。 3. 独立模式(independent Mode) 主FMGC计算各种数据控制系统,从FMGC接收同样的数据并计算但并不控制系统。从FMGC的数据要和主FMGC数据比较。如果出现较大的偏差就会出现独立工作模式 比如速度超过2节,重量超过2吨等。。。出现偏差后,从属FMGC会试图和主FMGC同步,如果同步不成功进入独立模式。 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在更新完一部FMGC的数据库后,造成两部FMGC的数据库不同,会进入独立模式。 FMGC 内部有两个通道, COMMAND CHANNEL 和 MONITORING CHANNEL 分别有自己独立的供电组件,使用不同的编程软件控制. FMGC内部分成两部分,飞行管理部分FM和飞行引导部分FG 在FM内部加载了6个数据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