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对中国现代雕塑的影响(改)

佛教文化对中国现代雕塑的影响(改)
佛教文化对中国现代雕塑的影响(改)

目录

摘要 (2)

1、佛教艺术起源及对中国艺术影响 (3)

1 .1 佛教艺术的起源 (3)

1.2佛教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4)

2、佛教对中国雕塑的影响 (4)

2.1 佛教雕塑的发展历史 (4)

2.2 佛教雕塑的特征 (5)

3、我国雕塑发展的历史轨迹 (6)

3.1 我国各朝代雕塑的特征 (6)

3.2 我国雕塑的缺陷 (8)

4、历史的借鉴与启迪 (8)

4.1 坚守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9)

4.2 树立公共艺术的观念。 (10)

4.3 保证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10)

结束语 (10)

参考文献 (11)

摘要

本文主要概述了佛教艺术的发展以及对中国艺术的影响,介绍了中国各个朝代雕塑艺术的发展,以及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与中国雕塑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过程。从佛教展开的心理审美与宗教审美相融合,开拓了更深广的内涵,丰富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宝库。经过对这些几千年遗留下来的雕塑作品回味和研究,形成了对现代雕塑艺术的思考和感悟。

关键词:佛教文化影响雕塑艺术

佛教文化对中国现代雕塑的影响

1、佛教艺术起源及对中国艺术影响

1 .1 佛教艺术的起源

佛教基于教义的构架精妙及深邃的含义而成为世界闻名的三大宗教之一,佛教艺术起于公元前3世纪,是在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代。如今我们看到的孔雀王朝所遗留的雕塑艺术,距离现在已经超过了2400年,其精妙的技艺,丰富的内涵,绝美的形式,无一不让人为之惊叹,后人为之倾倒。目前世人可以欣赏的有关阿育王时代所立的现存较完整的石柱还有十几处,上面刻以不同的动物形象雕塑,其中刻以辨认的包括柱顶的狮子、大象、骏马以及牛等,朴实而不失精美、简单而不缺内容。不仅如此,在当时还建立了许多的石塔,大量精美的浮雕装饰了石塔的围栏,其中的推山奇大塔不仅保持最为完

整,而且历史十分悠久,广被世人熟知。

1.2佛教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中国,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佛教文化的引入不仅推动了中国工艺文化的发展,而且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化艺术的范畴及内容。佛教文化通过与我国传统文化不断融合,慢慢造就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度的佛教艺术成就。在这个过程中,刚开始是仅仅是口口相传的,并没有图象记录。随着佛教文化的传播,慢慢开始影响到中国原有的图案形式和内容,经过汲取、交融、发展、混合,慢慢形成了有丰富内容的具有佛教思想的图画,它们在衍变过程中被赋予了吉祥的意义,主要表现在雕塑、书法、建筑工艺、绘画等领域。寺院内的雕梁画栋、塑像,石窟的佛像雕塑都是以佛教文化为主题,中国艺术的重要资源也为各种佛教雕塑艺术品留下了一席之地,它们不仅使中国的艺术史更加灿烂,也使人类文明更加辉煌。

2、佛教对中国雕塑的影响

2.1 佛教雕塑的发展历史

我国古代的雕塑艺术也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着,主要原因是因为佛教艺术有着经规仪轨的特色。因为佛教这个纽带,中国的雕塑最初是受到印度雕塑的影响的。追溯佛教艺术,它源自古代印度,中国的佛教雕塑源头是古印度的犍陀罗、马土腊等地区的佛教雕塑。通过纵览印度雕塑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印度的雕塑艺术从一开始就受到佛教的影响,就是佛教的从属品,就是佛教的侍女。而

那些雕塑的制作者表现的并非是理想与艺术,恰恰是为了佛教的教义而服务。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印度的雕塑艺术无法达到自成一体、特立独行的艺术高度,也没有自己特色的理论话语和知识谱系,更没有产生名扬世界的雕塑家。所以印度的雕塑传授过程通常是以师徒或者家族的方式进行,而这种特殊的地域属性也伴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影响着中国的雕塑艺术发展。

2.2 佛教雕塑的特征

然而对于学习摹仿这些佛教雕塑的古代艺术家们,他们在学艺的过程中,历尽艰难,受尽挫折,默默无闻但又耐人品味,这是一个细致、坚持、寂寞、持久的过程,通过对佛教雕塑加以改造和完善,不仅要尽可能保留其原汁原味的样子,而且又要多方面的适宜地展示出中国的特色。

其实印度的犍陀罗佛像也同样经历了本土化的演变过程,起初它同样受到古希腊古典雕刻的影响,因此如今我们在欣赏中国古代佛像雕塑时,也应当将印度与希腊的雕塑艺术适当结合作为参考,这样可以加深自己对佛教艺术雕塑的理解。另一方面,经规仪轨是佛教雕塑必须具备的原则。两耳垂肩,手长过膝是我们平时看到的佛像的基本特征,就是来自于经规仪轨。往往让我们感到佛像间极度相似,甚至是十分相同。但这一定是错觉,因为真正的佛像一共分为“三十二相”以及“八十种好”,而这些形象上具体的深化特征和造型是按照严格的要求以及审美而进行精细定位的。针对这一严格要求,我们主要从佛像肢体动作、语言表达来看,有好多佛像的手势,我们又把它

们叫做“手印”、“印相”,正如平常我们看到的很多的佛像除了两耳垂肩,手长过膝之外,根据佛经里不同身份,很多佛像的造型还经常伴有螺发绀青相、顶上肉髻相、眉间的毫相,还有的佛像三头六臂、千手千眼。我们还可以根据佛像身上配有的不同服饰,从而识别出不同的佛像,例如佛和罗汉通常身穿朴素的袈裟,菩萨则是衣饰华丽.

佛教雕塑中不仅有人物形象的描述,还包含有动植物图案、几何图案这些具有特色的方面。尤其是以莲花为代表,因为在佛教中,莲花则是其明确的象征。同时又是组成八吉祥的部分,而八吉祥常被应用到佛家居住地——曼荼罗中,两者相辅相成。通过这些特色去分开,不会再让你感觉到雷同和奇异,从而可以窥见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3、我国雕塑发展的历史轨迹

3.1 我国各朝代雕塑的特征

自秦汉时期,中国本土的雕塑艺术就已经具有一定的水平,作为雕塑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坑独具代表。而西汉的石刻同样别具一格,霍去病墓前的石刻群最具有代表性,最为著名的当属其中的马踏匈奴石刻。我国最早的浮雕艺术产生于东汉时期的画像石,其主要用于垒砌墓葬。秦汉时期的雕塑的服务对象大多是王公贵族,因此并未真正走进民间,也没有形成规模性的艺术群落。

伴随着佛教的流传中国雕塑艺术得以迅速发展壮大,佛教作为贵族阶层的一种精神寄托,开始在西汉末年传入长安。到了东汉朝代的后期,因为朝廷昏聩,政治黑暗,民不聊生。作为一种精神慰藉,佛

教开始逐渐被百姓接受,因此得以迅速传播,并在魏晋时期得到实质性的发展,据史书记载,在后赵时期所建立的佛寺约九百座,由于这些佛寺的建立,使得佛教为雕塑发展提供好的展示空间。在东晋太和元年,敦煌的莫高窟开凿,建成后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佛教石窟。以莫高窟的开凿为开端,佛教石窟的雕塑历史由此开始。此后的上千年间便有了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甘肃的灵寺石窟等。君权更迭,社会动荡,工程繁重,石窟的建设漫长且艰辛,在唐代达到鼎盛。

针对开凿,伴随着佛教传播方向,由西向东,再由北向南的地理延伸轨迹在石窟中是非常明显的。因此以拜城县克孜尔石窟为代表,最靠近印度的新疆是开凿石窟最早的地方。

以石窟寺为代表的中国雕塑艺术的重心由北向南转移开始于唐代,结束于宋时。纵观盛唐时代,中原文化已成为整个中国乃至于亚洲的中心,并以长安为中心开始传播向东亚各国,石窟寺艺术也开始向南方散播,,历经安史之乱后的唐代末期,五代十国小朝廷小政权频繁更迭,再加上黄巢农民起义战争,长期的动乱严重破坏了整个中原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大量百姓流离失所,为避战乱举家南移,以石窟寺为代表的北方雕塑艺术开始从兴盛走向衰落,而以四川的广元、巴中为代表的南方石窟寺顺应时势,在此时开始进入快速的成长时期,一直延伸至宋时的以大足、安岳为代表的后石窟时代,圆润是这一时期的石窟雕塑技术的明显特征,一是表现手法倾向于圆雕、高浮雕、浅浮雕、镂雕等,如剔底起凸、线刻等不同手法搭配运用,技术

更加多样化,;二是形体比例更加准确,多尊造像的组合既讲究对称、均衡、和谐,又能兼顾到整体中的高低、大小、疏密、起伏的变化;三是纹的处雕刻更加飘逸,过去简单生硬的阶梯式手法慢慢被改良,宋时安岳毗卢洞雕刻的水月观音,被誉为中国的维纳斯,其形象裙带当风,妩媚动人,宛若仙女下凡。因为僧侣的宗教信仰和民间的信佛礼佛,大量的佛像被开凿塑化,因此石窟寺艺术作为一种佛教寺庙的建筑形式,将中国雕塑艺术发展至顶峰。在传播宗教义理方面,最直观、最具有大众化的传播方式便是借助于造型艺术,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们大力提倡建寺修塔,利用宗教作为教化和治理朝野的手段之一,加之众多善男信女的顶礼膜拜,视凿窟造像为功德,故而风行于社会上层与民间。

3.2 我国雕塑的缺陷

佛教传播对佛像雕塑起到了很大程度的引导,因此我国的佛教雕塑与佛教发源地印度一脉相承。所以,中国古代雕塑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辉煌,但却没能像西方一样经历文化的裂变,出现艺术文化的繁荣,也没能产生流芳百世的大师级雕塑家。延至后世,宋代理学顺势兴起,这一时期尊儒抑佛,批判和排斥佛教,佛教的发展受到限制,而儒家文化教义被推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雕塑艺术也因此出现重大转折,这一影响预示着雕塑艺术日渐衰落并彻底退出艺术主流,日后更加难与明清大兴的文人绘画相提并论。

4、历史的借鉴与启迪

随着历史长河迈入近现代,在西方雕塑艺术强而有力的冲击下,

以佛教文化作为中心主题的古典雕塑艺术受到影响。清代西方传教士的到来,将西方雕塑艺术与西方文化一并带到了中国。圆明园十二生肖雕像,主题饱含中国元素,手法却极具西方雕塑的特点,成为新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现代雕塑。随着时间的推进,西方雕塑带着强烈的殖民文化色彩,伴随着殖民化进程逐渐入侵租界、通商口岸等公共环境,由于租界与中国本土的隔离,这一时期的中国雕塑自身发展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全盘西化的倾向性使传统的雕塑艺术被边缘化,因此一个明显的雕塑艺术的断层在晚清和民国出现。新中国成立以后,对传统的雕塑艺术的虚无主义发展到极致,盲目崇尚苏联以及对意识形态的强化导致真正意义上的雕塑艺术的发展基本上被阻断。

细思佛教文化在中国两千年的传播历史,探析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过程,我们发现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雕塑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犹豫不前甚至是一度停滞。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通过研究佛教雕塑艺术的历史,针对现代雕塑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几点启示:

4.1 坚守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是选择题材应该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民风民俗为素材,从而达到铭记民族历史文化的目的。其二是坚持保留传统技法,在借鉴西方雕塑技法的同时,不能抛弃传统,也要继承传统的表现手段。其三是要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形式为体现题材的内涵服务,不能在完成民族题材的时候简单套用西方的表现手法,最终成为西方雕塑的翻版。

4.2 树立公共艺术的观念。

遵循西方的审美习惯和观点,现代西方雕塑十分重视雕塑家的张扬个性,因此许多作品十分的抽象化和个性化。这既符合西方的审美习惯,也被大众乐于接受。而中国一向推崇儒家文化,几千年来中国的艺术观念尊崇天人合一,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因此排斥离经叛道的个性张扬,大众文化心理趋更于保守,虽然中国雕塑和西方雕塑之间并无艺术意义上的优劣之分。但是公共艺术的服务对象是大众,更需要被公众接受和欣赏,为此中国的现代雕塑更应该选择形象为公众熟悉,形式为公众理解,形态与公众亲近的题材。

4.3 保证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视宇宙万物为相互依存,相互感应的整体,因此古人们崇尚回归自然。受这种文化的影响,我国十分讲究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强调人与自然、自然界各物种之间的和谐。雕塑是自然环境的协调,艺术家并不是用雕塑去改造环境,而是让雕塑镶嵌在环境中,成为自然环境的点缀,营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美。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的环境设计中,雕塑的数量并不多,体量也不大,位置也不显赫,材质也不夺目,体现出一种谦卑和陪衬。而在这种谦卑和陪衬,给自然环境增添了一分灵气,也给人惊喜与意蕴。

结束语

中国佛教相关的雕塑融合了古代印度、希腊的民族艺术特征,

从历史的佛教雕塑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传统哲学思想。给如今雕塑多元化的发展开通了脉络,并传承发扬了传统雕塑的形式。

当今雕塑面临着很多冲击,塑造多元化的传统雕塑,发扬本民族特色应继续传承,不丢弃、不放弃,并坚守下去,才能使得这一文化艺术走在时代最前方,并流传下去。

参考文献

[1]唐译.世界艺术瑰宝[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2]戎宁.燕赵造像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M].

[3]郑万耕、赵建功.周易与现代文化[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4]孟晖.花间十六声[M].生活.读者.新知三联书店,2006

中国当代著名雕塑家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纯属本人在网上搜索到信息的顺序排列,与名气大小无关) 吴为山中国雕塑院院长全国城雕委艺术委员会主任 黎明广州美术学院院长 韩美林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 隋建国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 陈云岗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 龙翔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 潘鹤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历任) 曹春生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雕塑教研室主任 叶毓山(又名:叶玉山)四川美术学院名誉院长 雷宜锌湖南省雕塑院院长 梁明诚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历任) 焦兴涛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 霍波洋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 项金国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 黄永玉老字号大牌,主要是绘画,雕塑也玩。 上面这些人均可在百度百科查询详细信息。 另外参考下,全国城雕艺术委员会名单 第四届全国城雕委艺术委员会组成人员: 顾问:(按姓氏笔画为序) 文楼王克庆王景慧田世信叶毓山刘秀晨何鄂邵大箴杨奉琛范迪安袁运甫钱绍武袁熙坤黄永玉盛杨韩美林潘鹤 名誉主任委员:曹春生中国雕塑学会名誉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主任委员:吴为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副主任委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培波清华美院雕塑系主任、教授 孙振华深圳雕塑院院长 吕品昌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教授 朱子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隋建国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 陈云岗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 杨奇瑞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周畅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 俞畅广州雕塑院院长 秘书长:邹文中国美协雕塑艺委会秘书长、清华美院博士 估计中国当代大牌雕塑家都在这里了吧,有遗漏的网友们补充下。

浅谈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我国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艺术设计发展取得突破性成就的黄金时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在社会发展稳定,综合国力排名不断上升的环境优势下,艺术设计得到了蓬勃发展,焕发了新的生机,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逐渐显示出重复的国际主义刻板面貌、过分依赖计算技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底气不足等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现状;发展趋势 探究分析我国现代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对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具有不言而喻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二十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现代艺术设计逐渐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具体表现在设计队伍逐渐壮大、设计产业迅猛发展、设计观念更新快速、艺术水准全球化等等,笔者主要从整合本土化与全球化、中国的艺术设计将走向世界、艺术设计将进入个性化设计时代、绿色设计是21世纪的设计主流四个方面,浅析了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抛砖引玉,旨在为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进一步发展进上绵薄之力。 1.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现状及弊端 (1)重复的国际主义刻板面貌 从中国目前的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状况来看,市场的发展和商业形式的急功近利导致相当一部分平庸之作产生,其对于国外某种流行“艺术语言”进行大量复制和抄袭。这种“重复”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为了获得短期的艺术效应,一部分人打着与国际接轨的旗号而沉酒于对形式与技法等视觉刺激的追求,我国相当多的现代艺术设计作品追随国际潮流之后,走别人已走过的路而乐此不疲,“照猫画虎”,生硬地设计出一批“国际主义”的刻板面孔,用国际风格在设计过程中牺牲了民族性、地方性和个性,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现在是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的一个过渡阶段,从长远利益来看,现代艺术设计必须有个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设计师的创造力是现代艺术设计内在的发展动力,而设计师的创造源泉更多地取决于自身在信息和文化大背景下接收与转换艺术资源的能力。 (2)计算机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艺术设计的发展不是孤立、片面的,在经济杠杆的作用下,它自身还必须不断吸取其他学科的最新成果发展自己,从而更好地实现为社会服务的宗旨。电脑作为一种表现的工具对艺术设计有着非凡的贡献,电脑参与设计的最大好处是它为设计者带来了空前的快捷和便利,使设计者减少了手工制作所花费的大量时间,对设计者是极大的解放,同时电脑的灵活组合性可以使平常看不到的现象变成可视的画面,对于开发创作思路有了很多好处,这是设计领域的一次革命,是

中国佛教文化论文

论中国佛教文化 摘要:国父孙中山曾说:“佛教乃救世之人,佛教是哲学之母,学习佛学可佐科学之偏。国民不可无宗教思想,盖教有辅政之功,政有护教之力,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并行不悖。” 一代领袖毛泽东也曾说:“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主张普度众生,是代表受压迫的人讲话。” 近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提到“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关键词:佛教,文化,丰富性,影响,作用价值 正文: 一、佛教的简介: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最古老的宗教。“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佛教原产于古印度,于东汉永平十年,即公元67年传入中国,迄今已经有1935年的历史了,佛教在印度本土的流行约有1800年历史。佛教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期:前六百年,为部派佛教形成时期;中六百年,为显教大乘时期;后六百年,为秘密佛教流行时期。初期佛教以上座、大众为两部分为主,三四百年中分化为十余种部派。其中上座部,分为南北二转。中期的大乘佛教,于公元二世纪中传入中国汉地,公元七世纪起又自汉地和印度传入西藏。公元十一世纪起,印度后期逐渐盛行的秘密佛教,又大量传入西藏。印度后二期的佛教,又在中国形成汉语系和藏语系两大系的佛教。二、中国佛教的丰富性: 中国佛教的丰富性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为典籍的浩瀚,二为宗教派别繁多。一在汉语系的佛教中,现存译典一千四百八十二部,五千七百零二卷,除去重译本约有四千四百卷,其中声闻乘三藏约一千四百卷,大乘经论约为三千卷,全部约合梵文二百五十万颂。另外有历代汉文著述一万余卷,折合梵文七、八百万颂。合计约为一千万颂。藏文《甘珠尔》及《丹珠尔》两部共收译典五千块九百六十二部,为和梵文三百万颂,藏文著述数量亦极庞大。二在大乘佛教传入中国后,在汉地由于长期对教义进行钻研和辨析,逐渐形成许多宗派。如地论师、摄论师、天台宗、三论宗、律宗、密宗、净土宗、三阶教等,禅宗后来又分为七宗。西藏语系佛教也分为宁玛派、格鲁派、觉宇派、夏鲁派、郭扎派等。傣族巴利语系佛教也分为分润派、摆庄派等。佛教在中国所形成的这种百家争鸣的局面,是中国佛教内容丰富的体现。 三、佛教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一)、建筑风格:中国禅宗丛林制度实施后大大影响了佛教在中国社会和民众心中的形象,也促进了禅宗的自身发展。近千年来,大小丛林在全国星罗密布,遍及城乡。丛林的建筑风格一般呈对称,轴对称式。肃穆的山门、巍峨的大殿、宽敞的禅堂等等,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也有的丛林建筑精巧别致,依山傍水,古朴典雅,与大自然和谐共存,浑为一体,中国古典建筑,尤其是园林建筑风格,与其极为相似。这些美轮美奂的丛林建筑,给全国的山水风光增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充分表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的风格。 (二)、教育及教育体制:禅宗的丛林制度及其同修互助的团体生活方式对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宋代以来我国普遍实行的书院制,就是借鉴佛教的丛林制度建立起来的。一度对佛教持排斥的态度的儒家学

雕塑艺术的特点

雕塑艺术的特点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联,同时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当人类还生活在天然岩洞中,需要与威胁生命的野兽作斗争的蒙昧时期,就已经知道敲打石头,并把它打击磨制成锐利的武器或割削工具,进而运用审美意识和智能把一些可利用的物体雕磨成脱离实用的装饰品,以至成为单纯的雕塑作品。如在法国发现的15000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圆雕裸女和马、野猪等动物浮雕,以及中国陕西何家湾和辽宁凌源、建平、东沟发现距今5000-6000年新石器时代的石雕、骨雕、陶塑、人像和女神彩塑头像等。原始雕塑是在人类对自然力的崇拜和对动物的崇拜,以及描绘人类本身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世界的一种反映。雕塑是一种永久性的艺术,古往年代的许多事物经历史长河的冲刷下已荡然无存,历代雕塑遗产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人类形象的历史。3000年前的妇好墓雕刻,使人能追溯中国殷商时代的信仰、制度、文化与艺术。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2000多年前统一中国的帝王大军的威仪。西汉霍去病墓石刻大气磅礴,反映了汉武帝开拓疆域的决心和汉朝国威。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雕塑艺术愈来愈证明它是时代、思想、感情、审美观念的结晶,是社会发展形象化的历史记载,是一代一代人向往追求的体现。 雕塑是运用可塑性、可雕性的物质材料(如石、木、金属、石膏、树脂及粘土等),通过雕、刻、塑、铸、焊等手段制作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理想的具有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是一种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实体,以主体的造型形象和空间形式反映现实,称之为“凝固的舞蹈和诗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在现代艺术中出现了反传统的四维、五维雕塑、动态雕塑以及软雕塑等。使人们改变了时空观念,突破传统的三维的静态的形式,向多维的时空心态方面进行探索。 雕塑的种类很多,按所用制作的材料,可分为石雕、木雕、泥塑、陶塑、金属雕塑、玻璃钢雕塑等,在雕塑上施以粉彩叫彩雕或彩塑。 1、石雕:常用石材有花岗石、大理石、青石、砂石等。石材质量坚硬耐风化,是大型纪念性雕塑的主要材料。大型石雕有号称“山雕刻”的美国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碑和中国的乐山大佛以及云冈、龙门等石窟造像,都是用石材雕刻而成,通过雕琢加工,达到很强的建筑感和质量感效果。 2、木雕:木料雕塑因材料本身容易干缩、湿涨、翘裂、变形、霉烂、虫蛀,不宜做永久性大型室外雕塑,一般多为小型架上室内雕塑。木雕构图一般以圆木的周边为限,采用树木弯曲的自然形态相形度势,因材施艺少加斧凿,可以不失天然趣味。常用的材质有楠木、檀木、梨木、杨木、樟木、龙眼木等。利用材质的自然形态和美丽纹理,雕塑出清新悦目的作品。如:《王子卡阿培尔》。 3、泥塑:是用细质粘土、沙子、棉花等混合物来雕塑作品,要通过多次的干后修补,用胶水裱糊上一层棉纸,再涂上一层白粉胶色,然后画上需要的各种颜色,最后涂上一层油,保护彩色的鲜艳。如:《罗汉坐像》。 4、陶塑:是用精制的粘土,经过雕塑成型,绘以各种釉彩,入室火烧而成。

浅谈中国雕塑发展史

浅谈中国雕塑发展史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雕塑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游尽名山大川,走遍大城小镇,我们虽站在历史的截面上,但流逝的历史却留下了无尽的痕迹,司母戊大方鼎、秦始皇陵兵马俑、马踏匈奴石刻群雕、玉躯佛像、狮子园玉像、敦煌石窟、奉先寺大卢舍那佛龛、大足石刻、泥彩塑千手观音、孙中山立像...... 欣赏艺术精品,推测雕塑这一古老技艺的发展历程。 中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雕塑,属新石器时代氏族公社繁盛阶段的遗物。这一时期雕塑的造型都是依据整体器物上的饰物,均为粗略的,夸张式的,其具有极强装饰性。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陶塑人像。 商周时期的雕塑作品是侧重于动物外形的器皿、饰物和人物的捏塑,形体小巧,造型粗略,带有浓厚的人情味。青铜器艺术代表了商周雕塑的最高水平。此时的青铜作品已初步具备了雕塑艺术的特性。一些夸张、奇特的纹饰,渲染了威严神秘的气氛,形成了端庄、华丽、气质伟岸的艺术特性,突出反映了商周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和对自然环境的理解。鼎是这一时期典型的雕塑作品。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利用雕塑艺术宣扬统一功业、显示王权威严,在建筑装饰雕塑、青铜纪念雕塑、墓葬明器雕塑等方面,取得了划时代的辉煌成就,形成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从总体看,秦代雕塑的风格特点是浑厚雄健,朴实厚重,气魄宏大,体现出封建社会上升期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具有超常的审美特征。 汉代雕塑在继承秦代恢弘庄重的基础上,更突出了雄浑刚健的艺术个性。这一时期的墓葬雕塑特别发达,已从秦陵地下墓葬的雕塑形式发展到地上的陵墓表饰。汉代雕塑作品的品种和数量相当丰富,呈现出的主体面貌浑厚简练、生动完整。这个时期雕塑艺术成就,突出表现在大型纪念性石刻和园林的装饰性雕刻上。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佛教思想与儒学思想碰撞、交融的时期。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建寺庙,凿窟造像,利用直观的造型艺术宣传统治者思想和教义。代表性的石窟为: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石窟内雕塑大量的佛像,有石雕、木雕、泥塑、铸铜等,佛像雕塑遂成为当时中国雕塑的主体。这个时期的雕塑较注重细部的刻画,技术更圆转达纯熟,雕塑形象和题材大都为宗教题材,因而雕塑形象具有神化倾向和夸张的特征。宗教使雕塑艺术的题材单一化,但宗教精神的内在动力却也促进了大量精品的诞生。 隋唐时代促使雕塑艺术的发展出现新高峰。经过隋和初唐的过渡阶段,融会了南北朝时北方和南方雕塑艺术的成就,又通过丝绸之路汲取了域外艺术的养分,使雕塑艺术大放异彩,创造出具有时代风格的不朽杰作。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也是文学艺术发展的鼎盛期。宗教造像艺术、陵墓的装饰雕刻艺术、陪葬的陶瓷雕塑艺术、肖像造型艺术等都进入一个空前繁荣时期。此时的佛雕作品既博大凝重之态,又不失典雅鲜活之美。其雕塑风格的多样化与技巧的纯熟已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 宋代时期佛教日趋衰落。因此,宋代的佛教雕塑无论内容还是风格都明显世俗化,那些神圣不可及的面貌渐渐模糊了,代之而起的是更接近现实生活的形象。在世俗题材方面,宋的陵墓石刻多沿袭唐之传统,但气势渐弱。继中晚唐之后的宋代雕塑进一步生活化、世俗化,创作手法上趋于写实风格,材料使用上则更加广泛。宋代的彩塑较为发达,在佛雕造像上较唐代有了较大变化,此时的佛雕造像以观音菩萨居多。 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的雕塑作品主流风格仍多受宋影响,但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了其民族的特色。 元朝之前,蒙古族统治者便先后仿照汉族建筑样式,营建上都及大都两个都城。而分布各地的寺庙塑像、石窟造像等亦展示了元代雕塑艺术的概貌。进入元代,统治者重视手工业,雕塑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明清两代,宗教观念进一步淡薄,雕塑艺术多趋于装饰化和工艺化。这些雕塑大多更强调实用性与玩赏性功能,体现出工艺品的特色。但是,这些装饰性、玩赏性的作品往往不受陈规限制,面貌各异,这也可以算是明清时期雕塑艺术的一个亮点。其作品造型一般小巧玲珑、精致剔透、精雕细凿,缺乏大气之作和大型之作,艺术上逐渐转向为个人化、内聚性的风格。此时期各种小型的案头陈设雕塑和工艺品装饰雕刻,有了显著的发展,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代表着这一历史时期雕塑艺术的新成就。 进入20世纪后,中国传统的宗教雕塑已处于衰落时期,民间小型雕塑虽很繁荣,但未能成为主流。辛亥革命及五四运动前后,许多青年赴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学习雕塑。他们归国以后,成为中国近现代雕塑艺术的开拓者,促进了中国各种形式雕塑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的架上雕塑、大型纪念性雕塑、园林雕塑、城市环境雕塑、民间雕塑与大型泥塑群像等雕塑艺术都有了长足发展,标志着中国雕塑艺术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浅谈中国现代艺术现时下的文化意义(一)

浅谈中国现代艺术现时下的文化意义(一) 摘要]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在西方人与生俱来的极端主义思维方式的引导下,经过近一百年的连续不断的推陈出新,终于陷入山穷水尽的绝境,至于人们惊呼:“艺术死了!”然而,置身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双重包围的中国当代艺术,其在形式语言和文化意义上的不断突围和实验摸索中,却在不知觉间兼具了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急先锋。 关键词]现代艺术先锋艺术文化突围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在西方人与生俱来的极端主义思维方式的引导下,经过近一百年的连续不断的推陈出新,终于陷入山穷水尽的绝境,至于人们惊呼:“艺术死了!”现代主义艺术不仅在美学上构成了与传统的对立,在内在精神上体现出人的灵魂与肉体、人与自然的分离,而且在艺术的接受上也产生了与大众的隔膜。正如有人指出的,现代艺术将大众分成懂它的和不懂它的两部分人,而懂它的人总是少数。然而,置身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双重包围的中国当代艺术,其在形式语言和文化意义上的不断突围和实验摸索中,在不知觉间兼具了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急先锋。此时,以实验探索艺术语言和对当下现实做积极批判的中国现代艺术在对现实的表述和批判时表现出了应有的锐度和积极性。艺术家不仅用人性化的艺术语言表达着对大自然的亲近,对社会生活的关心,而且竭力想要消除艺术与大众的距离。他们全心全意地想与社会合作,千方百计地迎合大众审美趣味。 中国当代艺术就此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文化语境,即中国的这个交织着现时与以往传统、东方和西方交织错位的文化语境。如果单纯从艺术的当下性来说,中国现时代的艺术家几乎无不处于时代的错位之中,但如果从艺术家中国性的生存处境来看,原先的错位则是正常和必然的,因为唯有从这种“错位”才从一个更深的层次提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独特本质和意义,那些错位的艺术家们所进行的艺术创作以及形式的追求,无不是特定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语境和民族特质所能成就的最大极限之所在。应该看到,并不是这一批批当代艺术家甘愿精神迷失和徘徊途中,而是我们的文脉传统和时代境况并没有从源流洞开永恒之泉,而每一个艺术家的艺术实验探索也并没有从一开始就能抵达到艺术和社会的实质性问题。所以,现时代的中国当代艺术不是在徘徊或迷失,而是艺术家们在与繁杂交错的文化和商业环境地碰撞中,在不懈地实验和探索着! 这样一来,中国当代艺术便在另一个背景下获得了新的意义,从80年代的狂飙突进到今日的波普艺术,从写实主义到形式抽象,从表现主义到观念艺术再到行为艺术,从群体活动到个体行为,从初期现代艺术的全盘西化模仿到犯规传统的文化寻根,从反映文化和社会创痛到后来的嬉皮和玩世主义…,可以说,中国现代艺术的每一个足迹都在中国式标识中具有了探索和实验的价值,它们展示了中国现代艺术在一个当下中国这个特定的语境下所能穷尽的一切可能可为。必须指出,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几乎是从空白开始,中国艺术家缺少西方艺术家那种对西方现代艺术传统的那种熟念,因此,对于中国的现代艺术家来说,创造和批判地继承吸收是同等重要的,并且几乎是同时在发生的!基于此,中国当代艺术的每一次实验和探索都显得格外意义珍贵! 由此来看,中国现代艺术的先锋性恰恰是由于它这种独特的处境使然,他展示出的任何一个汉语世界所缺乏的当代因素都可以被视为革命性的先锋因素,特别是这种因素对中国旧有文化模式和生活法则构成批判性时,这种先锋性地位便更加巩固,不过,随着中国当代文化对诸如此类的先锋艺术汲取融合,他便需要一种更新的观念和形式来不断突破自己,以应对所处文化环境对它先锋性地位地消融。如此,新的艺术先锋便又应运而生,这样一种需求、创生(往往发胎于移植)和融纳的过程,便构成了当代中国的先锋艺术景观。中国近代现代艺术的严重缺位和对新艺术形式及观念的迫切需求,使得中国当代艺术在短短十余年间,便走过了西方现代艺术之路近百年的历程,这样的全方位多维度的文化覆盖不能不说是当代中国现代艺术的最大意义,它在每个方位和维度上都达到了当代中国文化需要与吸收所能达到的

中国当代艺术的特点

中国当代艺术的特点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由于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互联网和电子媒体的出现,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都将面临着许多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在艺术创作上, 世界各国的艺术家既深受自身文化传统的浸染和影响而表现出自身强烈的地域性特色,同时也处在国际文化大背景的交互作用当代性之中。因此,优秀的艺术作品也就是在深厚的文化传统基础之上,同时体现了我们时代的文化特征,以及艺术家个人独特的艺术语言的创新之作。 在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考察当代艺术家的文化背景和身份时我们注意到许多艺术家已具有多元的文化背景, 因而很难简单地用一种单一地域性来加以界定。当代社会由于交流与移民的日益频繁,许多艺术家在世界各国漫游,如著名当代中国艺术家蔡国强、徐冰、谷文达等都先后在几个不同的国家长期居住和从事艺术创作。20世纪以来由于西方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上的领先地位, 西方国家的文化和艺术也受到世界的普遍关注。似乎形成一种西方艺术也处于领导国际艺术发展潮流的错觉。亚洲、非洲、拉美第三世界国家的艺术只能尾随其后, 亦步亦趋地模仿或照搬。今天这种局面应该有所改变。 中国当代艺术应该包括在中国大陆的艺术家和旅居海外的中国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艺术家的创作已逐渐分化和发展成为以大陆为基地的艺术家和居住在海外的艺术家,长期以来一部分海外中国艺术家已融入西方主流艺术的大军,他们无论在艺术语言上还是在主题上都出于西方主流的话语范畴,唯一保留的只是作为早期文化背景上中国的身份。如蔡国强、谷文达、徐冰和黄永砅等人。他们的艺术创作更多地关注对文化冲突和权力的思考,特别有关文化权力的斗争。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日益开放以及文化传播和信息交流发达,中国的大陆艺术家也分化成传统中国画型,学院架上油画型和新媒体和材料型(行为、观念、装置、多媒体等)等各种艺术观念的认识和理解的不同而越来越多元化。从艺术生态和社会赞助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由于艺术的展示方式、渠道、策划方式,赞助来源的多样化使今天的中国艺术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生态。海外中国艺术家由于所处的国际文化背景中,因此,每天每时都在接触和思考更加广泛、深入的艺术问题,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种族、历史和文化权利斗争的主题与问题。从而使他们的艺术创作具有更大的国际性。 关注中国历史与现实、中国的当代艺术第一要强调中国的当代性,中国近百年来的发展与变革,同时也交织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全球化与本土化,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冲突与交融的时代性之间。因此如何面对中国文化传统,以及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重合正是中国当代艺术必须关注的问题与特点。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当代艺术(后现代文化)并不完全等同,当代中国同时具有前现代社会,现代社会与后现代社会的交织并存的状态。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及社会形态不断变革正是中国当代艺术必须关注的中国当下社会与文化的问题。如人性与价值问题、环境与生态问题、民族与地域问题、生存与权利问题等。从而构成中国艺术的

学习中国佛教文化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佛教文化心得体会 我觉得佛教是一种文化,而不是迷信。也可以说它是一门高深的哲学,其中蕴含了许许多多的人生哲理与生活哲理,今天在世界各地,都有许许多多的信众,有的法师学者更是将佛教在当今社会誉为佛陀教育。 经常会有人问道,你信佛吗?每当有人这么问我,我都会反问一句,何为佛呢?不错,何为佛呢?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深思的!既然我们学习佛,我想首先我们就要去了解所谓的“佛”。 佛教中最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南无阿弥陀佛”,那么好了,我们就从这句大家都很熟悉的句子入手,来看一看“佛”到底是何意思呢。“南无”翻译过来是皈依,敬投的意思,“阿弥陀”是无量无边无穷的意思,那么“佛”则译为觉悟者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我们要皈依敬投无量无边的觉悟者。通俗一点来说,就是要像觉悟者,拥有很多智慧的觉悟者学习。那么“佛”究竟是不是由人变成的呢?所以经典上说。一切法由心想生,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若是一个人的内心清静,那么他也自然是慈悲的、平等的、无私的、自在的、一个字来表达,那就是所谓的“佛”。 那么在让我们来看看释迦牟尼的一生,他是如何悟道成佛的呢?释迦牟尼本来是一个贵族王子。然而他却放弃了世间的权利,财富。种种去追求世间的真理!他苦行过,经历了种种磨难的修行, 然而却依然没有体悟到世间的真理。最后他来到了一棵树下盘坐。用心反思,体会,感悟。 最后他悟道成佛。他成佛之后说的第一句话也就是上面提过的,“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皆由烦恼,执着而不能证得”大家可想而知道,佛主也并不是真理的创造者,他也是通过了自然生活的磨练

,最后反观内心,去体会,感悟而发现了大自然的真理。所以他说我们本来都是佛,就是因为心中的颠倒 执着而障碍了我们的清净佛性。所以我们只要慢慢放下心中的迷惑执着心中清净了。我们就是佛! 有的人学佛很多年, 然而却迷信了。佛其实不是别人你若是善良慈悲热爱帮助别人宽容孝顺, 仁爱, 你即是佛. 有的人整天满口佛言名理.试问有几个真正懂得真正的含义佛是来源于生活的,是在生活中感悟的.。只要我们一心向善,在生活中磨难挫折中,只要用心体会感悟,总有一天会觉悟的,什么是佛呢,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很简单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高深的境界,也是从生活中慢慢修行而达到的。所以说只要一心向善不管是谁总有一天会快乐。不管怎么样,我们每天都应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没事经常笑一笑。正如不管你是考高级证书也好,考公务员也好,也许你努力了考上了,也许你努力了却没考上,但没有什么过不去的,把心放宽,什么事情用心尽力去争取了就不要太执着结果了。保持一颗平常心态去面对生活,遇到什么挫折烦恼不要去逃避,而是要坦然的去面对。活出你自己,随顺自然万事随缘。 我在这里做个比喻,我们大家都知道跑步比赛。首先会有终点.在就是每个人参赛的运动员。有的人跑的快,有的人跑的慢,不管快与慢,只要坚持,不放弃,不管终点在艰难,在远,也会到达终点吧。所以说只要我们一心向善,不放弃,坚持着我们心中的向往,我想不管多久,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达到我们理想中的高度和境界。我们要明白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过程,慢慢来,放下烦恼,放下执着。即使现在做不到,总有一天也会慢慢做到, 就好比我们从小上学,从小学,初中,高中,…工人叔叔们盖楼房,我们上楼走台阶,都是有一个过程的,要循序渐进的,。要相信自己。我们要有信心。还有最重要的要快乐 有的人会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是啊,不错,不过我们在想一想。如果我们不去

浅谈中国特色之佛教文化

浅谈中国特色之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从当初印度的小乘佛教文化演变成了今天的大乘佛教文化,经过许多高僧大德的努力,形成了现在的人间佛教以及人间净土,佛教文化不再是消极避世,而是走向大众,这无疑是利于佛教文化的传播以及发展的。 纵观当今社会,由于贪嗔痴三毒导致了种种社会问题,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盛行,更有甚者迷恋网络、毒品,导致上瘾而无法自拔。中华民族正在丧失优良的传统文化,而中国特色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是紧密相连难以分割的。很多人们日常用的词语都来自佛教文化,例如“不可思议”、“冷暖自知”等等。我常常在想“灯红酒绿的放纵,这个社会缺了什么?”,为什么我们所走之路离中国传统文化及美德渐行渐远?孙中山说“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我相信也坚信佛教文化能解决当今社会的许多问题,而中国特色佛教文化更是巧妙地将佛法融入了百姓和统治阶级的生活之中,学习内化了佛学的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清世事,正所谓“人生如梦,世事如棋”,又如南怀瑾大师所言-----“三千年读史,无非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还有南怀瑾大师所言“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这位国学大师给予佛教文化高度评价,道出中国社会以儒家为主流文化的背后隐藏着道教文化,追根寻底却是佛教文化在主导着人们的生活,很多人表面看起来是一儒生,心里却早已内化了佛教文化,为其所主宰,尽管他可能不了解佛教文化,从未读过佛经或者佛学方面的杂志,但他已经潜移默化地受佛教文化所影响,培养了其佛心,因为人人都有佛性,佛教文化已经深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骨髓,所以人人都有颗佛心,都受中国特色佛教文化所影响,其佛心导致其行为也符合佛教精神。 无论是仗阿弥陀佛之力的净土宗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法门,还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而形成的禅宗,都开始关注人活着的世界,而不是寄希望于人死后往生极乐世界,这也是前面提到过的“人间净土”,以及“人间佛教”。佛教徒再也不是为大乘佛教所鄙视的“自了汉”,而是自度度他之现代佛教徒,很多僧人甚至立下“普度众生”之大愿。当然光发心普度众生是远远不行的,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上推进佛教文化的发展,使它更好地融入当今社会之主流传统文化中,而且要精于修行,察觉自己的恶念并改善它,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三毒。而目前的寺庙里还是有许多僧人并没有将佛教文化发扬光大,而是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地混日子。现在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中国特色佛教文化要发展,要影响世界,那么必然离不开网络,离不开各种媒介,而当今的中国政治不允许僧人自由四处走动,要经过允许才行(汉地到藏地),不允许高僧大德开坛讲经,甚至百度贴吧里的《出家》《佛教》等有关于佛教文化的贴吧也禁止开放。无疑障碍了佛教文化的传播以及发展。政府这样做自有他们的考虑,但这无疑是不利于统治阶级更好地统御百姓的,因为佛教文化是善知识,是引导人走中道不走极端的宗教,而其中的精进修行也是积极向上的。许多高僧大德出家不是因为他们一时想不开看不开某些事,而是确实有慧根想悟道,解脱人生,离情绝欲不再受轮回之苦的。 许多人在大年三十晚上会去寺庙烧香,保自己来年平安。或者拜财神想来年升官发财。这个想法是好的,可他们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有《观音自拜》的故事说得很清楚,还有俗语----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也就是说人们拜的不过是石头雕刻而成的佛像,跟自己来年的运势没有半年关系,求神拜佛不如求自己。

我看中国雕塑艺术的风格特质——论中国古代雕塑的八大类型

2我看中国雕塑艺术的风格特质——论中国古代雕塑的八大类型 吴为山 我之所以要谈中国传统雕塑的艺术风格特质,乃在于近现代以来,西方雕塑的介入,导致了雕塑价值标准的偏离与混乱。原本优秀的中国雕塑传统在本土被排斥于主流之外。这“主流”指官方大型展览、重要的学术策展、学院的主干教学以及艺术的评价体系。与雕塑同样受西方影响的绘画则命运不同,因为绘画严格地分类为西洋画与中国画,且绘画有自身品评尺度并各循其道发展。按理,中国雕塑与西洋雕塑恰如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关系,中国雕塑也应循其自身规律发展。只不过近百年来,随着造“菩萨”的渐衰,“塑人”的兴起,导致写实的功用性要求愈高,西洋法价值凸显,又上个世纪50年代后苏联革命现实主义的一统天下,文革的新偶像塑造,80年代的西方现代主义热和90年代至今的后现代风潮,使得中国传统雕塑一直处于边缘的、民间的、非正统的境地,甚至被斥为封建落后余絮。 纵观中国雕塑发展,就其精神性,受政治、宗教、哲学影响;就其造型,受绘画的影响,并在意象、抽象、写意、写实诸方面显示出其道、其智、其美,有着迥异于西方传统的独立体系、独特价值。我们不能满足于中国雕塑只存在于博物馆、石窟、墓道,应当提炼出影响着现在于未来的绝伦之底蕴、超拔之意志、高远之境界。这不仅在于弘扬民族传统,保持华夏独特韵致,更在于促进人类文化生态的多元发展。数年来,笔者在对中国雕塑的直觉感受和理性分析中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将中国雕塑归纳为八种类型的风格特征。并将风格的阐释诉诸于对中国雕塑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的思考。 中国传统雕塑风格大致分为八种风格类型:原始朴拙意象风、商代诡魅抽象风、秦俑装饰写实风、汉代雄浑写意风、佛教理想造型风、宋代俗情写真风、帝陵程式夸张风和民间朴素表现风。以下,就上述风格加以一一阐释。 一、原始朴拙意象风 原始的意象风,是原始人生命自然状态的发散表现,是直觉感受的表达。通过鲜明、夸张的表现与外貌特征的塑造,直截了当地表达心灵。原始意象风的生成基于原始人主客未分的混沌心理状态。雕塑的外型特征按基本形分类,眼睛的塑造或是两个凸球,或是阴刻线纹,或是凹洞。泛神论与空间恐惧在此演化为造型手法的稚拙与朴野,这种意象反映了原始人对事物的模糊直觉,在造型上体现为把对象归纳为简单、不规则的几何形,是盛行于后世写意风与抽象风的基础。 谢榛云:“至于拙,则浑然天成,工巧不足言矣。”(《四溟诗话》)由此中国雕塑走上或拙或巧,或宁拙勿巧,或拙中见巧,最后达至由巧入拙之路。 二.商代诡魅抽象风 “虽不该备形妙,颇得壮气,陵跨群雄,旷代绝笔。”(谢赫《古画品录》) 与原始意象风呼应的是商代始大行其道的抽象风,东方的抽象,带着神秘主义色彩,它是万物有灵与抽象本能的结合。其神秘,富于图腾意味;其抽象,乃视复杂事物为简单之概念。三星堆青铜雕塑的特征集中体现了诡魅的抽象之风。它有别于根据美的原则简化组合、表达审美理想于意蕴的现代主义抽象构成。它像文字的生成一样,有象形、会意、形声,有天象、地脉,有不可知的虚无。因此,弧、曲、直、圆、方等线面体概括了对风、雨、雷、电、阴、阳、向、背的认识,此中有许多令人费解的密码。但从云纹图案、鸟头纹、倒置的饕餮,可以显而易见抽象风形成的原型。

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美术欣赏)

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美术欣赏) 一、授课时间(一课时) 二、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我国古今优秀雕塑作品,漫步历史,开阔眼界,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重点和难点: 1、了解祖国悠久的美术传统,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2、让学生了解一些雕塑基本知识,认识雕塑是雕和塑的总称,并认 识和区分圆雕与浮雕。 四、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机。 2、挂图、圆雕、浮雕原作一两件。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精美的雕塑作品,(圆雕、浮雕),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认识雕塑是雕和塑的总称,以可塑的(如粘土 油泥)或可雕刻的的(如金属、木、石等)材料,制 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一般分为圆雕和浮雕两类。板书 课题。 二、讲授新课: 1、重点欣赏《说唱俑》《艰苦岁月》。

2、教师介绍《说唱俑》是四川东汉墓中出土的陶塑,引 导学生讲出唱俑的特点 ⑴.设问:作品表现了这艺人什么动作?教师归纳学生讨论进行小节:这件生动的《说唱俑》将古代说书艺人的形象,用夸张的手法(手舞足蹈,眉开眼笑,一副谐趣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显示了古代艺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制陶技巧,给我们带来形象美的享受。 ⑵赏折《艰苦岁月》。 教师简述内容:在革命战争年代,一老一少的两位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仍保持乐观精神,他们衣衫破烂,双足赤裸,面容消瘦,老战士悠然自得革命战士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对革命终将胜利的坚定信念,是一件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的雕塑作品。 设问:①为什么红军战士穿得那么破烂? ②老战士和小战士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教师归纳:衣衫褴褛、面容消瘦的老战士和小战士形象反映了中国革命战争环境的艰苦,他们为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坚定而乐观地经受艰苦岁月的考验,让我们永远记住那悠扬的笛声,沿着他们斗争的道理奋勇前进。 3.欣赏反映近代革命斗争的雕塑。教师用简单的语言介绍作品: 《虎门销烟》是浮雕作品,刻画了广州虎门人民销毁鸦片, 进行反英斗争的伟大壮举。 收租院》是泥塑作品,刻画了一位不满地主剥削,百愤 交集地怒视着地主的农民的形象。 《武昌起义》是雕塑作品,着重刻画革命战士手握步抢向前冲锋的英

中国化佛教的过程是怎样的

中国化佛教的过程是怎样的 一、中国化佛教历史发展脉络 1. 汉末佛教传入阶段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未年开始传入中国时,先依附于流行于汉代的道术(方术),魏晋时,又依附于玄学。发展缓慢,仅流行于宫庭。这时的佛教学说大体上为神不灭说和因果报应说,佛成为中国传说中的天地神仙。佛教到中国,特别强调因果报应,跟中国原有的福善祸淫思想相通,传佛教者学习中国方术,以方便传佛教。魏晋时学术大变,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的玄学流行,佛经译家即用老庄学说中的概念、词来比喻佛家经典中的名词,僧肇的般若理论是佛教中国化的典型,也是对魏经玄学的深化总结,这时的佛教活动主要是译经。 2. 东晋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冲突 东晋以后,长期战乱,佛教在中国有了广泛的传播,民间信仰日益广泛和深入。中国原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发生了矛盾与冲突,佛教某些理论如思辨超过了中国文化,两种文化发生冲突,以南北朝时为最激烈,有政治、经济利益,有哲学和宗教论理方面的问题,出现了北方灭佛事件。一时门派众多,互相争鸣,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东晋未年,佛家经典越来越多,讲经论经兴起,这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大论战。 3. 佛教在中国的鼎盛时期 佛教在中国经过四、五个世纪的流传,到隋唐后,达到了鼎盛时期,这时南北政治统一,国家经济发达,文化交流融合,佛教也随着异说求同求通的趋势,表现为出现中国化佛教——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唯识宗、律宗、华严宗、密宗、净土宗、禅宗等并传播到日本、朝鲜,并在那里又产生了新的流派。到此,佛教中国化完成,提出顿悟成佛的禅宗的出现是佛教中国化的主要标志。 4. 宋代禅宗教派与宋明理学 佛教到了宋代,主要流传的是禅宗,这一时期,中国佛教各宗派已走向融通,佛、儒、道之间日益相互调和,形成了宋明理学,儒学是主流,吸收了佛教的心性学说、理事理论;程朱一派吸收了华严宗理事无碍理论,建立了以理为本体的形而上学的理论体系;陆王心学,吸收禅宗心性学说,心外无物。 宋以后佛教的衰落期5. 宋代以后,佛教总的情况是大势已去高潮已过,逐渐走向衰落。佛教对中国文学、风俗、艺术有极大的影响,佛教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与中国哲学有双向的影响,而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单向的。 二、中国化佛教的特点 与印度佛教相比,简易性成了中国佛教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1.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认为佛性是人的本性,人人都具先天菩提智慧,因此又能觉悟本性而成佛,众生没有成佛,就是因为迷惑,一旦万念俱灰,真智显露,就明心见性,内外彻悟、见性成佛。这派以慧能为代表,他把以心外佛变成了心内佛,把佛变成平常人。 2.顿悟成佛,与渐悟相对。提出一念觉悟,刹那成佛,以禅宗为代表。充分反映了中国佛教的简易。 3.净土宗,提出:“称名念佛”的易行道。实行称名念佛为外因,实想念佛、观

论当代雕塑的材料语言

论当代雕塑的材料语言 摘要:雕塑是人类精神的物化形式,雕塑作品是以材料所能构成的艺术形式来表现的,所以说,材料决定了雕塑的存在。雕塑的发展过程也是对材料探索、拓展的过程。随着观念艺术的产生,材料在当代雕塑艺术中的运用方式也更加的多元化,视觉效果也更加丰富、新颖。本文从雕塑材料的发展概述,材料在当代雕塑中的运用与拓展,材料与中西方当代雕塑等三方面展开,重点讨论当代雕塑艺术中材料语言的变化。 关键词:雕塑;材料;当代;观念 On the Language of Contemporary Sculpture Material Author:Wang Yong Tutor:Zhuang Jiahui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art department Haikou City 571158) Abstract: Sculpture is the material form of human spirit and the sculpture works are expressed by the artistic forms, which are constituted of materiel. In this way, material decides the existent of sculpture. What’s more, the development of sculpture is a process of investigating and expanding the sculpture material. With the emergence of conceptual art, material is used in a more diversified approach in the contemporary sculpture, and the visual effects are more abundant and novel.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ulpture material. It wa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Firstly, it discusses the usage, and then is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in the contemporary sculpture and then and the third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ulpture in China and in Western, but it focuses on the changes of the language for contemporary sculpture material. Key words: sculpture;material;contemporary;notion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西方文化的融汇和碰撞,我们对雕塑概念上的认识和我们的视觉习惯已经发生了改变。雕塑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与材料有着无法割裂的关系,材料作为雕塑的一个重要因素,始终贯穿于雕塑的发展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及至现当代,雕塑艺术中的材料语言有了很大的变化,材料在雕塑中的角色和地位也有了转变,材料最早时只是雕塑的物质媒介和载体,现在己经远远不是如此单纯了,由于物质的丰富和观念的变化,材料也就有了更广泛的话语空间。

冰雕塑的种类和风格

长沙冰雪世界 冰雕塑的种类和风格 冰雕塑同其他材料的雕塑一样,也分圆雕、浮雕和透雕三种。 圆雕又称立体造像,指不附着在任何背景上,完全独立的可以四面欣赏的冰雕。 它把实体的前后左右上等各方面都雕出来,从四周看都像真的一样。如第十四届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在文坛集锦景区里雕的一个小女孩跪在欧式灯柱前面对着蜡烛和圣诞树沉思的冰雕,便是根据丹麦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设计的一组圆雕,从哪个角度都可欣赏。圆雕是冰灯会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冰雕。 浮雕即浅雕凸雕,在实体的表面上雕刻出具有背景的形象,也就是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形象,是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雕塑艺术。冰建筑和某些圆雕的基座都常常运用浮雕的手法。如冰屏上浮雕着欢跳的小鹿和飞翔的大雁、圆雕龙的基座上浮雕着云朵或翻卷的浪花,使其犹如腾云架雾或戏水扬波一般。 镂空浮雕的背景,就是透雕。它介于圆雕与浮雕之间,空间感很强。第十三届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南门的前导区两侧立的是带公鸡、蟠桃透雕的20米长冰屏。第十四届冰灯游园会西门的冰屏透雕的飞天,几位仙女姿态优美,长绦飘拂,状若凌空飞舞。 冰雕塑的风格 具象冰雕塑就是写实冰雕塑。它比较真实、准确、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但也不排除必要的夸张和虚构。用这种风格塑造人物,无论是形体结构、位置比例,以及解剖、透视和空间的量感、质感,都同真人基本相似。塑造其他形体,也力求惟妙惟肖。 装饰变形冰雕塑这种冰雕塑有具象冰雕塑的成份又有别于具象冰雕塑,其特点是运用高度概括和夸张、变形等手法,使造型的块面结构清晰,整体感强烈,富有现代意识和装饰韵味。例如将两大片冰并排而立,雕出企鹅轮廓;头部中间夹一冰球,便是眼睛;肚腹掏空,形成一道门。 抽象冰雕塑这是用抽象的形体和色彩组合的一种冰雕塑。这种冰雕塑只强调大的轮廓线和体面关系,重在神似,在似与不似之间。游人在仔细观赏揣摩之后,才恍然大悟,看出作品的巧妙之处以及设计者的良苦用心。第十九届冰灯游园会在兆麟墓前分两层造了8.5米高的四条冰廊,廊檐为曲线形,上有冰的球体。原来这是抽象的四龙戏珠。 资料来源长沙冰雪世界长沙冰雪乐园长沙冰雕展览长沙冰雪滑道

外国近现代雕塑

外国近现代雕塑 外国近现代雕塑 外国雕塑艺术欣赏 课时结构:1课时 教学目的:1、了解外国古代、近代雕塑的艺术成就。2、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审美和欣赏能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3、提高学生对艺术品的语言表达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1、介绍古代希腊、罗马雕塑的艺术特点和近代罗丹雕塑。2、我们对雕塑艺术的看法。 教学难点:如何欣赏分析雕塑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https://www.360docs.net/doc/e71079648.html,):复习上节课内容,请C同学提问。(一)、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有同学知道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有哪些吗?学生:回答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古埃及、古印度、古代希腊、罗马、两河流域等。教师:古文明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就有雕塑艺术,引入课题。(二)、介绍古希腊、罗马雕塑艺术。学生: A同学介绍古代希腊雕塑艺术的特点。多媒体:介绍希腊雕塑图片欣赏。教师:补充介绍希腊雕塑艺术。强调希腊神话雕塑的情节性、表现力。 2、希腊雕塑裸体特点。 3、希腊雕塑创造了理想的典型的美的’形象。学生:B 同学介绍罗马雕塑艺术的特点。教师:补充介绍罗马雕塑艺术。罗马雕塑的继承性。罗马雕塑生动的个性特点。多媒体:介绍罗马雕塑艺术图片。小结:希腊雕塑和罗马雕塑比较:学生:谈谈感受 (三)、文艺复兴雕塑《大卫》欣赏。

(四)、介绍近代外国雕塑艺术。1、图片欣赏:《伏尔泰坐像》、《马赛曲》2、教师:罗丹介绍多媒体:罗丹作品欣赏,重点是〈加莱义民〉学生:谈谈感受介绍布郎库西、摩尔等雕塑家作品。学生:谈谈对西方现代抽象雕塑的认识。 (五)、D同学谈谈秦始皇兵马俑与希腊、罗马雕塑的不同特色。(六)、C同学提问。 下节课安排:一部分同学动手制作泥塑,一部分同学写生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