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组织实施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组织实施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组织实施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组织实施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是培养幼儿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开展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是衡量一名幼儿教师基本功的重要指标。但在实践过程中,幼儿教师在设计与组织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一分析,并寻找解决的对策,以提高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质量。

一、选题问题及解决对策

幼儿教师在选择集体科学活动的内容时容易出现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选题太大,定位模糊。一些教师由于对幼儿园各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缺乏了解,加之对所选内容没有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大主题下,各种内容都被“蜻蜓点水”式地涉及到了,可又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探究。例如在中班“我们怎样过冬”的科学活动中,教师不仅引导幼儿探讨了不同动物的过冬习性,而且讨论了人类怎样过冬的问题。如此多的内容交织在一起,不仅组织者自己概念模糊,幼儿在活动过后也是一片茫然。

二是存在畏难思想,只图简便。操作与探索是幼儿学习科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教师需要为幼儿准备大量的材料。这使一些幼儿教师产生了畏难情绪,只想选取一些不需准备材料或只用很少材料的主题,结果使科学活动像语言谈话活动。如一位教师在组织“动物怎样运动”的科学活动时,整节课就是让幼儿谈自己认识什么动物及这些动物是怎样运动的,然后做模仿动物运动的游戏。整个活动因没有材料的支持而显得十分沉闷,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三是所选主题因很难收集材料而无法开展。教师一般都知道材料对幼儿科学学习的重要性,也试图通过引导幼儿操作材料来学习科学,但因所选主题不易收集材料,而造成材料单一、数量有限的后果,严重影响了活动的效果。如在中班“好玩的石头”的科学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只有一个鹅卵石可供操作,又怎能感受到石头好玩呢?

四是选题不符合幼儿年龄水平,不具挑战性。只有所选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符合幼儿需要,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才能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探索和学习。一些教师因对幼儿年龄特点与兴趣需要欠了解,使所选主题太浅或太难,导致幼儿对活动毫无兴趣。如在大班科学活动“调制泡泡水”中,教师准备了洗手液、洗衣粉、肥皂片和洗洁精四种材料,让幼儿尝试自己调制泡泡水。因准备的材料都很容易调出泡泡水,而且操作方法非常简便,对大班孩子不具挑战性,所以孩子们几分钟就完成了任务,然后就到处追跑,干别的事去了。

针对幼儿教师在选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采取如下解决对策:一是分管教学的园长、教研组长与教师共同分析主题。通过共同分析,可以使教师深入了解所选主题蕴含的教育内容,明确重点与难点,知道需要准备哪些材料等。二是让教师进行比较性尝试,即让教师比较使用操作材料与不使用操作材料两种情况下幼儿的学习效果,从中体会材料对幼儿科学学习的重要意义,帮助教师克服畏难情绪。三是提示教师选题时应充分考虑现有的条件,以能否收集到相应的充足材料为重要的活动取舍标准。四是倡导教师多与幼儿接触,以使教师充分了解幼儿,能够根据幼儿的一般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施教。

二、目标问题及解决对策

幼儿园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目标是教育要达到的要求,也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依据。选好了活动主题,怎样分析、挖掘这一主题的教育价值,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与发展需要,准确定位并合理表述教育目标,对幼儿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目前,在具体设计与表述活动目标时,幼儿教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定位模糊、表述空泛、针对性不强。如在中班科学活动“我们怎样过冬”中,教师将

活动目标设计为:“知道动物与人怎样过冬。”由于人与动物在过冬的方式、方法、行为、习性、对环境的依赖与改造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如此庞大的教学内容也就不可能通过一次集体教学活动来完成。而如此空泛的目标定位也反映出教师对主题缺乏深入的分析,自身概念模糊,自然在目标定位时会不着边际。

二是目标缺乏层次性,不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如在中班“水的浮力”这一科学活动中,教师将目标表述为:“发现浮力的存在,理解浮力的概念,学会用词‘沉浮’。”这一目标只提出了知识方面的要求,而未考虑幼儿能力、方法、情感、态度等的发展,反映出教师重知识技能、轻情感态度的价值倾向,容易导致只重活动结果,而忽视活动过程和幼儿探索体验的现象。

三是表述角度混乱。如小班“好吃的糖果”这一科学活动的目标被表述为:“让幼儿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了解和发现糖果的不同种类和不同味道;在活动中乐意与同伴分享食物,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此目标中,既有站在教师培养角度的表述(“让幼儿……”),又有站在孩子发展角度的表述(“乐意……大胆……”)。表述角度的混乱必然会制约教学评价的有效开展。

针对幼儿教师在目标设计与表述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如下解决对策:一是指导教师多实际演练。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帮助教师学会分析每个主题内容的内涵、涉及的关键概念及相关知识,以准确定位,并使活动组织目标明确、具体。二是选取教师在目标设计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予以具体指导和修改。如针对中班“水的浮力”这一科学活动目标设计的问题,通过组织教师讨论,可以将目标修改为:“观察、探索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感知水的浮力;学习细致观察,并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对沉浮现象感兴趣,能大胆探索。”如此表述就全面、规范多了。三是让教师相互改错。如针对小班“好吃的糖果”这一科学活动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组织教师讨论、改错,最后将其修改为:“运用看、摸、闻、尝等多种感官途径,观察发现糖果的不同种类和不同味道;愿意向同伴、老师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意愿;乐意与同伴分享食物,并能大胆参与活动。”修改后的目标显然表述角度统一,也更具操作性。

三、材料准备问题及解决对策

活动材料是幼儿学习科学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因此材料准备是组织科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在准备材料方面,幼儿教师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材料种类不丰富,不能支持幼儿通过操作达成活动目标。如在小班“好吃的糖果”这一科学活动中,教师第一次试教时给幼儿准备的糖果只有两种,即软的和硬的纸包糖,而且数量有限,每位幼儿不到两粒。由于材料的种类很有限,无法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去感知糖果,其活动效果必

然大打折扣。

二是材料数量不够,不能满足幼儿的探索需要。如在小班“传声筒”的科学活动中,每个孩子只有一个传声纸筒。由于小班幼儿缺乏主动交换、比较探索的意识,活动也就无法达到通过幼儿探索,发现纸筒传声条件的目的。

三是材料摆放不当,影响幼儿操作与教师指导。如在大班“神奇的纸杯”这一科学活动中,教师第一次试教时,将水、教师自己折的纸杯、涂了蜡的纸杯、毛笔等材料全放在桌上,而桌子就放在幼儿面前。孩子自然会被材料所吸引,结果是不仅孩子难以专心听教师讲解,而且孩子们你玩这个,他拿那样,弄湿了衣服,打翻了纸杯,整个活动乱成一团。

四是材料呈现不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科学活动讲究“以材料说话,让材料引领幼儿学习”,因此对材料的呈现方式很有讲究。一般来说,材料呈现应根据活动环节需要,采用

逐步呈现的方式。在小班“好吃的糖果”这一科学活动中,教师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本是让幼儿猜测“老师带来了什么礼物?”然而,由于教师一开始就将糖果呈现在桌上,对于教师提出的这一猜测问题,孩子们自然就没有了想像的必要。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呈现材料时,还要注意不能干扰幼儿的注意。如在大班“神奇的纸杯”这一科学活动中,教师在组织幼儿一起讨论“为什么一种纸杯装水漏水,而同样是纸杯的另一种纸杯却不漏水”这一问题时,配班教师在每个孩子的座位后放了一个未涂蜡的纸杯,以为他们下一步操作“给纸杯涂蜡”做准备。然而,配班教师突然在孩子后面这样神秘地走一圈,还是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他们纷纷转头看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孩子们的注意力就从当前讨论的问题转移开了,从而影响了讨论这一环节的实施效果。

五是材料的卫生与安全未受到高度重视。幼儿操作的材料应尽量注意安全与卫生,这是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的大前提,但一些教师在设计组织科学活动时会有考虑不周的现象。如在大班“神奇的纸杯”这一科学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幼儿给纸杯涂蜡,以发现蜡可以保护纸杯不漏水。教师事先未做任何示范与要求,就让孩子自己去用烧融的蜡给纸杯涂蜡,是有很大的安全隐患的,可能导致幼儿被烧伤或烫伤,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注意。

针对在材料选择和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对策:一是针对问题,组织教师讨论。如在小班“好吃的糖果”这一科学活动结束后,让执教教师与观摩教师围绕“活动效果不理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展开充分的讨论,让教师认识到自己在材料准备上的问题,并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提出更好的教学实施策略,如有老师提出可以引导幼儿感知糖果的包装纸颜色、外形、种类、软硬、大小、气味、口味、数量、剥开方法等。如此深入挖掘材料的探究价值后,再次试教时,教师就懂得为幼儿准备各种颜色、质地与不同包装外形、大小、软硬、颜色、气味、口味的糖果了,活动也由此生动起来。二是让教师多次试教,比较体验。如在大班“神奇的纸杯”活动中,教师第一次试教失败后,经集体讨论,发现问题的关键是材料摆放太集中,没有合理利用空间。再次试教时,教师将孩子听课的座位与操作区相对分开,从而保证了孩子在听教师讲解和进行问题讨论时不受干扰。当然这样的调整只有经过多次尝试后才能完善。三是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教师事先应当尽量排除;确实需要幼儿操作的,教师必须先讲解示范,并强调注意事项,以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四、设计与组织问题及解决对策

活动过程是为实现活动目标和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而对活动内容的具体展开和教育方法的具体运用。当前教师在设计与组织科学活动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活动形式单一,环节设计缺乏趣味。如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杯”中,教师开始将环节设计为:“让幼儿用两个纸杯(一个涂了蜡,一个未涂蜡)分别装水,发现一个漏水、一个不漏水的现象,然后引导幼儿抠一抠、刮一刮,发现不漏水的杯上涂了蜡,接着让幼儿在两张纸(一张有蜡、一张未涂蜡)上做滴水实验,发现涂了蜡的纸不透水,最后小结结束。”从这一设计可以看出,整个活动全是教师提出一个又一个操作任务,幼儿被动操作,毫无趣味可言。

二是未注重各领域内容的整合,内涵单一。在小班科学活动“好吃的糖果”中,教师第一次设计时,只知围绕糖果的外形、口味这些单一的维度进行,致使活动内容不饱满,孩子感知不充分。

三是设计提问不精练,不能激活幼儿思维。在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主要依靠提问来引导幼儿探索,因此提问的设计非常重要。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设计的提问通常十分空洞,指向性和引导性不强,或者多为封闭性问题,只有惟一的答案,不能激活幼儿

思维,或者不符合幼儿的年龄水平,幼儿不理解或不好回答。

四是教师缺乏激情,也未注意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因科学概念要求严谨与准确,使部分教师在组织科学活动时不苟言笑,语言呆板生硬,过分严肃,在活动过程中只注重怎样清楚地向幼儿解释概念,而忽视了引导幼儿轻松、快乐地学习与探索。

五是语言不精练,概念表述欠清晰。对科学概念,教师有时自己也把握不清,导致在组织活动时环节展开不充分或各环节只是走过场,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未能落实到位,组织语言罗嗦,表述繁杂,一句话反反复复,越说幼儿越糊涂。

六是教案表述欠规范,层次不清。教师的教案要么过简,只有对主要环节的表述,对各环节引导的关键语和提问未作设计,使他人无法知道她将怎样指导活动,或者是过繁,将教师课堂中可能要说的每一句话都表述出来,又未理出层次,他人也很难明白其设计的各环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解决上述设计与组织中出现的问题,最好的对策就是与教师一起反思,分析问题,调整方案,并通过多次试教,寻找最佳的设计方案与指导策略。如针对小班科学活动“好吃的糖果”过程设计太简,提问不精炼等问题,针对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杯”过程设计太繁,环节过多,缺乏趣味性等问题,教师经过课后反思与多次试教,最后找到了较优的方案。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计划

第一幼儿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科学活动学期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指南》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大自然千变万化,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在幼儿的眼里形成了一个充满疑问的世界,就是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探索行为中,他们逐渐获得关于世界的经验,理解周围的世界。正如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也是使他们的认识活动得以维持和获得成功的首要前提。 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首先要引起他们对知识强烈的渴求感。尽量设计一些幼儿觉得新鲜有趣的问题或安排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能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帮助他们高度集中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中来,提高教学新知识的效果。 二、课程目标与教学活动的实施 (一)目标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 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 环保意识。 (二)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 1.巧设科学悬念。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定的悬念,既能使幼儿的注意力较快集中,吸引住幼儿的眼球,又能充分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为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创设有利条件。 2.合理利用多媒体。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虚拟的科学实验,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止为运动,使幼儿在多媒体的引导下,积极思维。 3.引入儿歌故事。 教师要善于用言语来表达教学内容的情感,引起幼儿的共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运用谜语、故事、儿歌等方法,以提高幼儿的兴趣。 4.营造动手空间。 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探究,才能做到学以致用,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发现知识。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通过探究体验,让幼儿的双手动起来,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提供物质材料和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方式设计与组织幼儿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索活动。是帮助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经验、建构概念、发展智能、养成科学态度的过程。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否达到教育目标和最大限度地发展幼儿的潜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正确设计和组织幼儿科技教育活动呢?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活动内容与目标的制定很关键 目标是实施科学教育的导向,教师在内容与目标选择制定上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所确定的总目标。其次,在制定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时,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能力、水平的差异,确定不同层次要求的目标、对总目标作必要的调整与分解,努力使每一次小活动的目标,都适合促进本班幼儿能力的发展与提高的需要。再次,应明确每个分目标的确定都是为实现总目标服务的。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选择和设计科学活动的内容,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在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要注意:1、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为依据,从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确立活动的目标并以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内容要为实现目标而服务2明确探究任务、设想个人计划。3、、活动设计要遵循贴近幼儿生活的原则,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激发幼儿参与。4、同伴探索交流、形成个性经验。群体交流感受、提升规律认识。5、拓展认知范围、引发持续发展。 二、注重在活动前教师对所投放材料的实验 在组织活动前教师应对所投放的材料亲自尝试,以此来确定材料是否适应活动,是否能直指教育目标。在尝试中教师要排除不适合的材料,及对幼儿经验的形成有所干扰的材料。如在设计“物体的下落”的活动中,我在开始时所想的材料有纸盒和积木,但通过活动前自己对材料的实验,我发现虽然两种物体的重量不同,但在同一高度下落的速度基本相同,这样就对于幼儿形成相对于目标物体的重量影响下落的速度的经验有所干扰,于是我放弃了纸盒这一材料,选择了方形积塑并再次尝试,这次方形积塑与积木的下落速度明显的不同。 三、在设计组织活动时要注重导入法的运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将幼儿科学教育列于重要的地位,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学前期幼儿由于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差,心理具有不稳定性,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同时也易厌倦。因此,教师在设计科学活动时,一开始就应注意运用导入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感受科学的奥秘,从而产生“我要学”的愿望。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幼儿认识活动必不可少的主观前提,是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是使幼儿的认识活动得以维持和获得成功的前提。所谓“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要有了兴趣,就会有动力,有了动力才会有创新和成功。好的导入活动对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教育活动的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由经验导入 学前期幼儿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尽管这些经验比较直观、肤浅,但由于是幼儿亲身感受的,和他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总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奋点,使科学探索活动顺利展开。例如:《神奇的小细管》这一活动中,设计中用一个“不小心水洒了,然后用纸擦,但是没有擦干,然后请幼儿来想办法帮我将水擦干”的情景引入,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此环节中让幼儿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来支持他完成这个任务,因为幼儿平时都是用毛巾擦桌子,他有这个知识经验,知道毛巾能够擦干水。然后在下面的设计中让幼儿知道这种吸水的现象是毛细现象,并想利用一个小细管插入水中来演示出水向上涨的过程,让幼儿直观地观察这种现象,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毛细现象,知道水原来是顺着这个小细管向上升的,帮助

幼儿园科学教育计划3篇

幼儿园科学教育计划3篇 (1212字)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纲要》的教育理念及“科学领域”的教育精神为宗旨,以本园《幼儿园“生活、学习”课程构建的研究》课题为研究方向,积极创建“生活化的科学教育活动”这一特色课程体系,注重生活与科学教育的紧密结合,通过比较典型的课例设计与展示,使课程更加适合幼儿的发展需求,使我园的科学教育活动真正走上“生活化”的道路。 二、研究目标: (1)立足儿童早期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构建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不同年段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体系。 (2)从幼儿兴趣和生活环境出发,注重地区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探索适合儿童科学探究的生活化和生成性科学教育内容,形成本土化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体系,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生活化的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 (579字)

一、指导思想 在素质教育方针指导下,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对科学奥秘的探究意识,进一步推进学校科学教育工作,传播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激励科学创新,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二、活动目的 1. 学得开心,玩得开心。在学习中培养兴趣,在游戏中学习科学。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进取的科学素养。 3.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 1. 时间:课外活动时间 2. 地点:科学实验室。

四、活动内容 选取较简单的实验,准备好实验材料,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让学生参与其中,亲历实验过程,真正经历科学学习过程。 五、活动措施 1.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老师可减少不必要活动前准备,多让学生自己进行准备,选取最适合的实验材料进行活动,提高活动效益。 2.活动时老师要作适当讲解,进行必要规范的演示,学生分组要团结合作。 3.实验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指导,以保证学生实验成功率达到100%。 4、注意注重安全教育,对较危险的实验应多强调注意事项,要求学生严格规范操作。 5、鼓励学生动手的同时多动脑,大胆地创新。引领学

幼儿园科学领域总结

幼儿园科学领域总结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工作总结 天竺山镇中心幼儿园李佳 时间的流逝,分秒的飞逝,一学期很快就过去了,每位幼儿都能愉快地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不仅个头长高了,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不同水平的提高。幼儿在老师的悉心教养下,良好的情感和态度正逐渐养成。能力、知识与技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将本学期的各项教育和教学工作加以总结,具体体现在以几点: 一、科学领域内容: 1.幼儿初步能够对周围新奇事物感兴趣并经常提出简单问题,继续学着用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喜欢观察、探究与生活相关的社会、自然现象。 2.幼儿认识常见的动植物,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认识小动物,能够参加简单的种植活动,并爱护动植物,关心劳动者。 3.幼儿喜欢参加数学活动,能在老师提醒下保持稳定注意,会动脑、动口、动手地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 4.幼儿能够根据物体的3——4个特征分类、排序,区别前后、高矮等空间方位,知道白天、黑夜、早晚、今天,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一样多,认识5种以上基本图形。 5.学会手口一致地点数20以内实物,并说出总数,顺

数100以内数字。 注意: 1、积极为幼儿创设科学活动的环境,营造科学学习的氛围 2、发挥自然角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3、将游戏做为教育的“媒体”,寓科技教育于科学游戏中 二、教育教学: 1.我们班两位老师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们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难点重点,并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幼儿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并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幼儿主动性的发挥,激发幼儿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幼儿的思维素质。 3.坚持听课.注重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意见与教学模式。 4.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做到学有所用。 5.我们十分重视孩子常规的培养,在幼儿入园后不久我们进行一日常规教育.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

在组织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时

在组织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时,怎样充分利用本地区(包括农村)的各类资源? 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我们提倡的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为核心,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一位幼儿富有个性化的发展。那么在体育工作的具体实施中如何贯彻这一理念呢? 一、结合幼儿的特点开展体育活动 1 幼儿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合于他们的学习、活动的方式方法,吸引、鼓励幼儿参与活动,使幼儿真正成为体育活动的主人。例如:体育活动的环境可以与幼儿共同布置,布置前与幼儿商量拿取怎样的器具,布置时提倡多样性、个性化,形成师生共同构建体育活动课程的开放式、多元化的活动状态。 2,寻找“发展关键期”。3岁~6岁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期,科学的运动对他们终身的身心健康都会带来“事半功倍”的作用。幼儿教师在体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中只有抓住“发展关键期”,并通过科学的内容和方式来实施,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3,充分利用环境开展幼儿体育活动。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利于引发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作为幼儿教师通过对户外、室内运动环境的创设来引发幼儿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引导幼儿自己去建构多样化的运动游戏,促进大脑功能和运动能力的提高。 二、开展幼儿体育活动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制定活动目标——从教师教的目标转变为幼儿学习发展的目标。以往我们在制定体育活动目标时,都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来提出发展幼儿某一方面

的动作技能和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在表述内容上经常出现的词汇是“教给、教会、培养、促进、提高”,等等。新《纲要》则在目标表述上突出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因而在表述内容上常见的词汇是“体验、感受、尝试、参与(动词、动名词),愿意、乐意、喜欢(形容词),等等。 2,制定活动内容——根据幼儿发展现状及要求选择活动内容。过去我们在制定体育活动计划和案例时一般都是根据固定的教材来安排的,备课只备教材而不备幼儿。幼儿教师必须根据本园的条件,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内容。 3,制定活动组织形式——从教师高控制式集体活动转变为集体与分散相结合的多种活动组织形式。幼儿园过去往往只重视集体体育活动,因此,教研活动、学习观摩展示活动都以集体形式的早操活动、体育课(教学活动)以及户外体育活动为主,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进行活动评价——把评价重点从教师的教为主转变到以幼儿学习发展为主。过去在评价体育活动时主要以评价教师的教为中心,看教师场地器材布置、准备得怎样,教师讲解示范好不好、教师组织指导得怎样、教师的教态怎样,等等,而幼儿在运动中的情感、他们在运动中出现的各种状况等却得不到重视。由此便出现了一次体育活动“教师忙得一身汗、幼儿围着团团转”的现象。提倡以幼儿发展为本,就应把体育活动中幼儿是否发展作为评价的最重要方面,主要看制定的计划(案例)是否体现幼儿经验的阶段性、连续性;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教学方法手段是否具有启发性、多样性、灵活性、恰当性。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一、在集体活动中贯穿分组教学。 长期以来幼儿园集体教学是我国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对组织的行为、发展认知活动、学会遵从集体规则等起着良好的影响。科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幼儿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如掌握实践操作中玻璃、磁铁的不同放置方式等。这些都要求我们老师通过集体教学、示范、讲解,使幼儿得以理解和巩固。可以说集体教学是教师作用于幼儿的一种明确简捷、系统有序的教学形式。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入和推进,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意识到: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过程。集体教学难以顾及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无法真正满足每个幼儿的需要,不利于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怎样在发挥集体教学优势的同时又能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引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愿望呢?经过观察、研究和实践,发现在集体教学中吸收分组教学、个别教学,改变集体教学的局面,增加幼儿分组活动,个别活动的机会,这样才能使幼儿真正喜爱参加科学活动。 如:在组织幼儿学习《下雨的前兆》时,如果用传统模式,幼儿就会只机械的记住下雨前的变化及其原因,其内容就会显得贫乏,而且情绪低落。为了让幼儿快乐的活动,在活动前准备一些图片、课件让他们观察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变化,更好的了解内容。活动中提供多种操作工具:玻璃板、冒着热气的水。使幼儿在和同伴一起操作的过程中,不断的交流,发现并了解变化的原因。这样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探索经验,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最后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大胆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老师及时小结,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使教学组织形式能够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 二、丰富教学内容,开展分组教学活动。 1、注重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内容。 个体差异在任何教育活动中都存在,在科学活动中也不例外。不同的幼儿其原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及个体活动方面都会存在差异。在活动中作为教师要善于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能力,给予正确的评价,促进整体提高。 2、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法,调动孩子积极性。 〈1〉吸引法:这种方法能很快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神奇的图画》活动中,教师出示一张白纸,在幼儿确认纸上什么也没有后,举起喷雾器往画上一喷,奇迹出现了,画面上呈现一只蓝色的可爱的小兔。幼儿十分惊讶:“哇,老师会变魔术”,兴趣油然而生。这时,老师神秘地说:“这个魔术很简单,每个小朋友都会

幼儿园科学计划

科学发现室教学计划 (2014.9——2014.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21名幼儿,其中有部分幼儿之前已经在春雷幼儿园进行学习,所以他们已初步具有集体荣誉感,富有同情心、正义感,能初步懂得体谅、关心别人,班级氛围宽松自由。他们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爱老师,爱同伴。但还有一少部分幼儿刚进入幼儿园学习,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幼儿胆量小,不敢与同伴大方交往,不敢表现自己,还很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甚至有个别幼儿还经常哭闹,这就需要在本学期加以引导。 二、指导思想 幼儿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师通过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扩展、整理其在生活中获得的有关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范畴方面的经验,掌握粗浅的知识,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初步运用领域知识认识事物的能力,为入小学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帮助幼儿获取有关自然环境中动、植物及沙石、水等无生命物质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具体经验,了解不同环境中个别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帮助幼儿了解四季的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观察常见的自然现象,获取感性经验。 3、引导幼儿获取周围生活中常见科技产品的具体知识和经验,初步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 4、帮助幼儿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感知事物特征,发展观察力。 5、帮助幼儿学会按照指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 6、帮助幼儿学习运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 7、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并与同伴、教师交流。 8、指导幼儿学习使用常见科技产品的方法,运用简单工具进行制作活动。 9、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探究周围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自然物和人造物,愿意参加制作活动。 10、培养幼儿关心、爱动物、植物和周围环境的情感和行为。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开展

如何开展幼儿园科学活动 一、明确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概念和意义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探索,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是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提供充分的物质材料,通过运用不同的方式设计与组织幼儿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索活动;是帮助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经验、建构概念、发展智能、养成科学态度的过程。 二、明确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定位。 目标的核心是:对科学的兴趣、探究科学的欲望和培养科学精神。 三、明确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体现教育内容生活化。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科学探究的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动物、植物、物质与材料、天气与自然现象等许多方面,教师要对幼儿探究的活动所涉及的探究内容和关键经验、相关的科学概念和原理要有准确的把握。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流程一般包括:猜想、操作、验证、记录、交流、总结。 四、采用适宜的教育策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一)选择不同的方法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以实验操作法激发兴趣。 例如:中班科学活动如《神奇的泡泡》,活动前,教师问幼儿:“你们知道哪些材料可以吹出泡泡?”然后为幼儿提供了许多他们认为可以吹出泡泡的材料,(如吸管、铁丝网、小铁圈、笔杆……)让孩子们在操作中尝试并寻找答案。 2、以游戏法激发兴趣。 比如:《有趣的影子》,教师都可以运用游戏法(如踩影子、我教影子学做操、你追我赶、小猫钓鱼……),激发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中幼儿发现了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随着我们动作的变化而变化;也知道了一天当中什么时候影子最长(短)。 3、以问题情境法激发兴趣。 如大班科学活动《顶纸板》,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在圆柱形积木和铅笔中,哪种材料能把纸板顶起来?”(幼儿猜想后验证,发现两种材料都可以)“你能用铅笔尖把纸板顶起来吗?”“为什么顶不起来?”“将笔尖顶在什么位置能顶起纸板?”在教师问题的指引下,幼儿感到了探究活动的挑战性,从而使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本身产生兴趣,更加积极地去探索与尝试,寻求自己心中的答案。 4、以教师的情趣激发兴趣。 5、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 (二)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有效策略。 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提问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同样的情境提出不同的问题,幼儿探究的主动性深度和广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技术之一,它能激励幼儿专注于探究活动和内部心理活动,真正实现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提问方式: 1、鼓励性提问 鼓励性提问应面向全体而不是针对某个单独个体,教师应设法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回答问题,或在某个孩子回答之后让其他幼儿发表不同看法或分享某个观点。如:“你们还在哪儿发现了凸面镜?”(汽车的后视镜,小区的转角处有凸面镜)“你们知道山上的树木被砍下来后是怎样运送到木材加工厂的吗?”“谁还有不同的想法?”等鼓励性的提问,扩大提问的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在目前幼儿园普遍存在较大班额的现实背景下,集体教学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仍占一定的地位。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要了解幼儿的兴趣、需求,了解幼儿的原有水平,把握幼儿年龄的特点,分析幼儿可能遇到的问题,找到促进他们发展的真正增长点,引导幼儿与环境、教师及同伴积极互动,促进每一名幼儿有个性地发展。但是,在当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影响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问题。 影响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问题 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在中班活动《垃圾的分类》中,孩子们在活动前已从家中带来了易拉罐、食品包装盒、矿泉水瓶等废旧物品。在认识了解各种垃圾的特点和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标志后,教师用课件来演示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 分析:其实,孩子们从收集的垃圾中,已经知道了矿泉水瓶、食品包装盒等是可回收的,果皮等是不可回收的。在接下来的环节完全可以让孩子用实物进行分类,这样更加体现出幼儿活动的具体形象,用课件反而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 不恰当的语言暗示 在舞蹈活动中,教师想让孩子们转入下一个环节,说:“你们一定很累了吧,我们现在休息一下。”话还未说完,孩子们就“七倒八歪”地赖在地毯上,嘴上还直喊“累死了,累死了”。分析:如果不是教师的语言提示,他们会有序地活动,一听到“累”和“休息”,他们就马上表现出“累”的样子,生怕不表现出“累”就好象会被老师认为活动不认真。其实,教师如果想让孩子休息,只需要从“动”转入“静”就行,如果老师说:“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曲子。”孩子们马上会安静地欣赏。 封闭式的提问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孩子的“学”主要是通过问与答的形式来完成的。但老师的很多提问过于封闭,都可以用“是”或“不是”来回答。例如:科学探索活动《火箭上天》,老师这样提问,“火箭可以把谁和谁带上天?”。在活动“各种各样的纸”中,老师让孩子比较宣纸和卡纸的厚薄,问“宣纸和卡纸是不是一样厚?” 分析: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引起孩子的认知冲突,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幼儿形成“建构”的问题。在上面的活动中,如果教师提出“你们知道火箭上天的作用是什么吗?”“你感觉宣纸和卡纸有什么不同?”这样的问题,就能够引发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用“把谁和谁”这样填空式的提问把孩子的思维往教师预设的思路里引,形成教师高控制、高约束,孩子高服从、高依赖的教育模式。 只有形式,没有意义的探索活动 1.在故事《鲁班造锯》中,老师为了让孩子了解鲁班是受茅草边锯齿的启发,发明了锯子。老师给每个孩子一根茅草、每组一面放大镜,让幼儿观察茅草边的“锯齿”。老师说:“发现了什么?”一组五、六个孩子,拿到放大镜的只有一个人,大家都在争抢放大镜,等待什么时候轮到自己使用放大镜,注意力根本不在探索上。 2.在大班歌唱活动《秋天多么美》中,老师出示一个摸箱,里面放了“棉桃、高梁和稻穗”让孩子伸手摸,并说出里面有什么。孩子们摸了半天也说不出什么,只是支吾地说“象米”,“象桂圆”。 分析:在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要明确这个活动到底要让孩子得到什么?每一个环节设计都要围绕活动目标。以上两个活动看似孩子在探索、感知和观察,其实,孩子什么也没发展和提高。第一个活动中,教师提供的材料不够典型,锯齿不明显,而且数量不够。而第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及设计

离线考核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及设计》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科学精神 答:科学精神包括:求真精神、探究精神、怀疑精神、理性精神。 2.观察 答: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知觉过程,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3. 幼儿科学教育中的观察 答:幼儿科学教育中的观察,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初步概念的教育方 4.自然角 答:自然角是在幼儿园活动室的一角,幼儿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进行科学小实验的场所。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幼儿园科学教育对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意义有哪些? 答:①幼儿科学教育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发展幼儿积极健康的情感; ②幼儿科学教育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智力; ③幼儿科学教育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 2选择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原则有哪些? 答:①目的性原则 ②可接受性原则 ③科学性原则

④系统性原则 ⑤全面性原则。 3.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是什么? 答:(1)启蒙性。 (2)综合性。 (3)地方性。 (4)各年龄班在认识内容与要求上不断扩大,逐渐提高。. 4. 教师如何指导幼儿进行比较性观察? 答: ①做好幼儿观察的准备工作 ②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③善于运用语言指导幼儿的观察 ④在观察中,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观察活动 ⑤教给幼儿观察方法 ⑥注意发展幼儿的语言,丰富幼儿的词汇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 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论述幼儿小实验的特点? 答:(1)幼儿实验的目的不是进行科学发现,而是重复前人的部分实验。 小实验的目的是使幼儿直观地学习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幼儿获得科学经验,发展幼儿的智能。在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实验就是幼儿的一种探索,探索本身比通过探索获得的知识更为重要。 (2)幼儿实验内容和操作方法简单,幼儿能在短时间内观察到实验结果。 2.以“收获的秋天”为例,论述教师如何组织总结性谈话? 答:①幼儿必须具有较丰富的生动的直接经验 ②教师要及时掌握反馈信息,深入了解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③准备有助于幼儿回忆的教具 ④在谈话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要有顺序性和启发性 ⑤谈话结束时,要总结谈话内容

幼儿园科学教学策略

幼儿园科学教学策略 科学现象五彩缤纷,神奇有趣,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育。《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我们应注意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并能真正做到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更有效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并从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开发幼儿的智力。 一、创设平等和谐的班级交流氛围,让孩子敢探索。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创设平等和谐的班级交流氛围,则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造能力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在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环境中,幼儿的心情轻松愉快,无压抑感,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的不断交互作用中,容易形成创造意识,有助于幼儿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 首先,教师要主动亲切幼儿,成为幼儿可信赖的交流伙伴。摸摸孩子的头,放下身姿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让幼儿在心理多创造机会,积极参与幼儿的讨论、交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伙伴式的师生关系,给给上获得一种安全感,放心地与老师无压力地轻松交流。 其次,要多创造机会,积极参与幼儿的讨论、交流,耐心倾听并积极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注意自己的言行,不随意评价幼儿谁对谁错,积极鼓励孩子大胆探索。 再次,给幼儿出错的权利,允许孩子“破坏性”学习。鼓励他们做出与众不同的言行,尊重每个幼儿的观点、兴趣。 二、丰富、扩展科学教育内容是培养幼儿科学意识与兴趣的关键

大班科学学科教学计划

大班科学学科教学计划 大班科学学科教学计划 大班科学学科教学计划 教学班级及人数:幼儿大中小8个班412人 教学内容分析:幼儿园科学教育是指在幼儿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它的本质就是教会幼儿科学的思考问题。培养幼儿理性的思维方式。帮助幼儿客观的认识周围,认识世界,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的成长。所以,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前提下.本领域教学活动重在对幼儿科学素质的培养,既培养幼儿的科学情感,科学能力,以获取一定的科学知识为目标。 学情分析:通过上学期的教育学,幼儿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科学知识。自然现象,生活技能,自然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总目标和要求:1:激发幼儿的科学情感。 2:注重幼儿科学能力的培养。 3:与探索实验相结合。 4:培养幼儿理解他人的能力。 5: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6:培养幼儿积极观察周围环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动物及其事物链自然现象,生活科技,自然现象等

几大类。内容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基础,从小是入手,由易到难,逐渐深入。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愉快教学 教学设想:兴趣是最后的老师,因此在活动设计过程中,首先,非常注重增强活动的趣味性,采用各种游戏等方法,集体,小组,个别相结合等形式不断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让幼儿得到语言活动带来的喜悦,对语言活动产生学习欲望,引导幼儿获得成功。创设情境,注重促进幼儿观察想象能力的培养,活动设计更加重视为幼儿创设科学的情境和机会,鼓励和引导幼儿自主学习,迁移已有经验,大胆,积极主动把自己的经历,经历,感受说给大家听,促进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 课时安排: 第一周3月(2—4)日:《服装的面料》 第二周3月(7—11)日:《能干的机器人》 第三周3月(14—18)日:《动物之最》、《珍惜动物》 第四周3月(21—25)日:《食物链》、《春天在哪里》 第五周3月(28—1)日:《春耕了》、 第六周4月(4—8)日:《奇妙的镜子》 第七周4月(11—15)日:《宝藏知多少》 第八周4月(18—22)日:《宝贵的土壤》 第九周4月(25—29)日:《奇异的石头》 第十周5月((2—6)日:《夏天里有什么》

浅谈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浅谈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寺滩乡中心幼儿园李雪琳 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老师每天必须要精心设计准备的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有效学习的活动。 幼儿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采取有效的、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能激起幼儿的兴趣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呢? 一、教学方法多样化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采用一些幼儿喜爱的、多样的幼儿园教学方法,如情境法、游戏法、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谈话法、实践法、角色表演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幼儿园集体教学。如:认识蔬菜与水果,可以通过视觉、触觉、味觉,让幼儿先看、再摸、然后品尝。教师运用了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谈话法、实践法进行教学。教师应避免单一枯燥的说教。 二、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要生活化 把集体教学活动生活化,不仅可以让活动内容丰富,生动具体,而且又能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自然。如科学活动按规律排序,请幼儿用色彩鲜艳的串珠,

按大小、颜色、形状等进行有规律的排序,制作出漂亮的项链。 三、集体教学活动可以适当借用现代化手段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集体教学。利用多媒体上课,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如:幼儿园数学活动10的形成,传统的教学幼儿不好理解其实际意义,通过课件演示,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化、形象化、简单易懂化;让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生动化、趣味化,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多媒体教学。教师不能盲目的任何课程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我们要把现代化教育手段和传统教育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教师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定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如: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等。为了每一次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努力提高自身的基本功水平,只有自身提高了,才能完成教学活动目标,实现教学的价值,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幼儿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之,在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活动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提问、认真做好课后反思工作等,才能达到活动目标,促进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 1 活动准备:不仅决定了教师对教育内容的安排、难易程度的把握,更能够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果。它包括了经验准备和材料准备两个方面的内容。经验准备指的是幼儿已经获得的和本次教学活动内容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经验等。每次活动前让幼儿获得相关的经验准备,能够帮助教师引导幼儿更有效的地进行活动。材料准备指的是活动前教师将活动需要用到的材料准备好。做好材料准备,能够使得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不至于手忙脚乱,同时提高活动的效率。 2.活动过程: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活动过程,主要包括开始部分、展开部分和结束部分。开始部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导入部分,教师可以采用生动和有趣的形式进行导入,充分调动起幼儿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进而烘托活跃的探究气氛。常用的导入方法有谜语、儿歌、故事导入,演示现象导入,简短的指令导入,根据已有经验的问题导入和让幼儿直接操作材料导入的方法。 展开部分。展开部分是整个活动最主要的部分,所占时间也是最长的。在这一部分,主要以幼儿进行探究,教师给予帮助为主,要避免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模式”。应该在提出的启发性问题的基础上,由幼儿充当活动的主导者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进行观察,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支架”支持和回应,帮助幼儿完成探究活动。 结束部分。结束部分既要使这一次活动圆满的结束,又不能就此结束幼儿的探索。活动结束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开放性,在形式上不必拘于常规。 3.活动的延续。活动延续,主要是指在一个活动结束之后,为了帮助孩子更加深入和全面理解活动内容,而延伸出来的活动,有活动到活动、活动到区角、活动到生活等多种形式。活动延续也可以由教师发起。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选题贴近幼儿生活的原则。选题是活动设计的首要步骤,对整个活动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因为,科学本身是抽象而不易懂的,如果在选择科学教育活动主题的时候选择的是幼儿生涩的内容,无疑会让幼儿一头雾水,无法达到活动的目的。 具体操作的原则。主要指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具体的材料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因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因此要为幼儿提供可观察、可操作材料的基础上,充分地调动幼儿多感官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应尽量避免抽象水平的口头式传授知识和概念,而应以让幼儿动手操作具体材料为主。 发展思维的原则。在幼儿园科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以提供材料、提问等方式,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意向,让幼儿养成积极动脑思考和表达的习惯,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幼儿主体和教师主导相结合的原则。和传统的“说教式教学”以及“小学式教学”不同的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要体现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材料进行科学探究,教师只提供材料、启发性提问、及时回馈和有效引导的方式提供“支架”。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幼儿去进行探究和摸索,让幼儿在其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师只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 案例引导 提问: 1.本案例中,幼儿运用了哪些感官来观察雨? 2.教师为什么把观察的地点从走廊移向室外?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提供物质材料和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方式设计与组织幼儿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索活动。是帮助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经验、建构概念、发展智能、养成科学态度的过程。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否达到教育目标和最大限度地发展幼儿的潜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正确设计和组织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呢?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活动内容与目标的制定很关键 目标是实施科学教育的导向,教师在内容与目标选择制定上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所确定的总目标。其次,在制定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时,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能力、水平的差异,确定不同层次要求的目标、对总目标作必要的调整与分解,努力使每一次小活动的目标,都适合促进本班幼儿能力的发展与提高的需要。再次,应明确每个分目标的确定都是为实现总目标服务的。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选择和设计科学活动的内容,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在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要注意: 1、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为依据,从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确立活动的目标并以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内容要为实现目标而服务 2明确探究任务、设想个人计划。

3、活动设计要遵循贴近幼儿生活的原则,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激发幼儿参与。 4、同伴探索交流、形成个性经验。群体交流感受、提升规律认识。 5、拓展认知范围、引发持续发展。 二、注重在活动前教师对所投放材料的实验 在组织活动前教师应对所投放的材料亲自尝试,以此来确定材料是否适应活动,是否能直指教育目标。在尝试中教师要排除不适合的材料,及对幼儿经验的形成有所干扰的材料。如在设计“物体的下落”的活动中,我在开始时所想的材料有纸盒和积木,但通过活动前自己对材料的实验,我发现虽然两种物体的重量不同,但在同一高度下落的速度基本相同,这样就对于幼儿形成相对于目标物体的重量影响下落的速度的经验有所干扰,于是我放弃了纸盒这一材料,选择了方形积塑并再次尝试,这次方形积塑与积木的下落速度明显的不同。 三、在设计组织活动时要注重导入法的运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将幼儿科学教育列于重要的地位,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学前期幼儿由于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差,心理具有不稳定性,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同时也易厌倦。因此,教师在设计科学活动时,一开始就应注意运用导入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感受科学的奥秘,从而产生“我要学”的愿望。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幼儿认识活

幼儿园社会领域集体教学活动的策略和方法

幼儿园社会领域集体教学活动的策略和方法 在幼儿园五大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中,社会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无疑是个难点。为什么社会课难上,我想主要困难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活动设计方面,目标难以确立,活动形式、内容和材料难以选择,不能凸显社会教育的核心价值; 二是在活动组织方面,对环节的实施过程难以走出“言语说教”的困境。 这两大困难造成教师在设计和组织社会集体教学活动时思路不清,导致社会集体教学活动效果削弱,不能很好地达到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目标。 《社会》是一个综合的学习领域。社会学习往往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对“综合”的理解:①五大领域的综合。例如《上小学了》与绘本语言活动的综合,《我爱爸爸》与绘本语言活动、美术活动的综合。②日常生活与集体教学的综合。(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日复一日的日常生活,我们只有把社会性教育目标放在日常生活中,借助于日常生活的不断重复的特点,才能日积月累地形成和巩固幼儿社会认知、情感及行为。那么,幼儿园还要不要开展集体性的社会教学活动呢?我想是当然的。我国幼儿园现有的班级规模状况看来,集体教学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社会领域集体教学不可避免。)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

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所以社会性教育更应贴近幼儿的生活。 课例:《我爱爸爸》情感激发、情绪追忆、情感换位和实际行动四个环节。 “能干的爸爸”进行情感激发。可以利用绘本《我爸爸》,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爸爸,产生对爸爸的自豪感。“皮特的爸爸会唱歌、会踢足球,你的爸爸有哪些本领?” “爱我的爸爸”进行情绪追忆。唤醒孩子在过去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体验,引起他们对情绪体验产生的情境、原因和事件的联想与共鸣。 “辛苦的爸爸”实现情感换位。当ppt出现风雪中指挥交通的警察爸爸、挥汗如雨辛勤工作的工人爸爸,教师通过让孩子们分析和讨论,让幼儿转换角色去体验爸爸工作的辛苦,使孩子们的情绪、情感、角色转换能力得到新的发展。 “我爱爸爸”是孩子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爸爸的爱。教师根据活动前的预想提供了一个让孩子抒发感情、作出积极行为的情境:画礼物,让孩子爱爸爸的体验付诸自身的实际行动,“我爱爸爸”的情感在讨论、绘画、唱歌等形式中走向高潮,得到升华。

幼儿园科学专题活动总结

幼儿园科学专题活动总结 忙碌的一年又这么匆匆的过去了。XX—XX年年上学期双星宝贝班以“科学”为专题活动,用探究式科学教育促进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发展。回顾过去半年的教育工作,有收获,同样也有不足。现总结如下: “科学”被除去了神秘的外衣,并成为幼儿学习的内容,这显然是一种进步。但不少教师在幼儿科学活动的开展中却始终有种为难情绪:“学实在太难教了。”“孩子的问题我都不能解答,怎么去教他们?”也有部分教师苦于找不到好的教学方法。所以,我班在本学期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了探索。 一、培养兴趣 九月:在开学的第一个月不开展大的科学活动,仅仅培养幼儿对科学教育活动的兴趣。 1.环境创设: 开展科学活动,引起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就必须给孩子们一个丰富的科学环境。在开学初我班创设了相对独立又便于幼儿合作互动的区角,如植物角,生物角,观察角,动手天地等等。受幼儿的欢迎。 2.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提问 科学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平时遇到的科学问题才是最贴近生活的。有时会随机提给幼儿一些科学问题,请孩子们去解决老师或自己的提出的问题。可寻求家长的帮助,让家长

也参与到进来,努力达到家园互动。 3.讲科学故事 将给孩子一些易于理解的科学和科学家的故事,让孩子能初步了解简单的科学知识,学习科学家们的探究精神。 二、开展第一次主题活动 十月:开展主题活动《我喜爱的水果》,通过看,闻,尝,摸等方式认识观察对 象的多样性。 1.从幼儿对天天吃水果产生的好奇:“人为什么要吃水果””、“水果是怎样种出来的?”出发带领幼儿走进水果的世界。创设各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引导幼儿了解水果的种类、味道、营养价值,享受品尝水果的乐趣,并养成科学的吃水果习惯。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思考、提问,培养幼儿与家长、同伴合作完成任务,学会协商的能力。 2.学习《水果歌》.从儿歌里初步了解不同水果的特性.如:香蕉弯弯象月亮,西瓜圆圆象皮球等等.目的让幼儿从儿歌里能大致了解水果的特征. 3.认识常见水果.实物教学.让幼儿用摸,闻,尝的方法猜测是哪种水果.教师支持幼儿用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如:美工、建构、游戏、音乐等技能表现自己对水果的认识,提高了幼儿的表现能力。开展了各种亲子制作、社会调查、观察实践、成果展示等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展示自己、发展能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教案 《我们是健康宝贝》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近一段时问,来园的孩子越来越少,有的家庭甚至不再送幼儿来,我向家长和孩子们询问不来园的原因,他们告诉我怕感染甲流。看 到长们对甲型流感的认识抱有恐慌的态度并影响着身边的孩子,我 设计“关于预防甲流”的系列活动,希望通过活动的开展,能够让 家长和孩们客观地认识甲流,减少对甲流的恐慌,并引导家长积极 配合幼儿园好主动预防甲流的活动。 活动目标: 1、关注甲型流感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知道预防甲流和自我 保的方法。 2、会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让幼儿园里的伙伴和家长了解甲流 的防方法,感受、体验关心他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关于甲流的新闻视频(自制)、各类色彩笔、宣传纸、照相机、涝六步法图片。 活动过程: 1、观看“新闻播报”,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师:看了刚才的新闻,你想说些什么? 幼儿:甲型流感是一种传染病,如果得了要马上去医院治疗。 幼儿:小朋友得了甲流不能再上幼儿园,要不会传染更多的小朋友 幼儿:甲流会发烧、流鼻涕、咳嗽。

幼儿:甲型流感可以传染自己身边的人,身边的人还可以再传绐多身边的人,所以得了甲流的人不要到外边玩,要不会传染更多的人。 幼儿:小朋友到商场买玩具,如果看到流鼻涕、咳嗽的人动了自喜欢的玩具,千万不能再去摸这个玩具,要不会被传染的。 幼儿:妈妈总说,吃药、吃药,要不会得甲流,得了甲流就要打针很疼。 幼儿:妈妈总说,洗手、洗手,手脏了会得甲流。 幼儿:和好朋友玩的时间少了,大家因为怕得甲流都不出来玩了。 教师小结:甲型流感是一种传染病,如果小朋友发现自己和别人在身体上出现不适的症状:如发烧、咳嗽、流涕,就千万不要再到 人多的地方去玩,应该马上到医院治疗,这样既不会延误病情也不 会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2、讨论:预防甲流的好方法。 教师:甲型流感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做到认真地预防,甲流这种传染病就不会找到我们,你们知道预防甲流的好方法吗? 幼儿:小朋友不能到人多的地方玩。 幼儿:如果看到生病的人就离他远一点。 幼儿:在人多的地方要戴口罩。 幼儿:吃东西前和大小便后要认真洗手。 幼儿:打喷嚏时用手捂上嘴和鼻子。 幼儿:将吐出的痰用卫生纸包上扔到垃圾桶里。 幼儿:吃预防甲流的药。 幼儿:多喝水,多吃菜,不挑食。 幼儿:经常去操场运动,如踢球、跳绳、打羽毛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