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考试题 Microsoft Word 97 - 2003 文档

2017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考试题 Microsoft Word 97 - 2003 文档
2017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考试题 Microsoft Word 97 - 2003 文档

《小学科学(1~6年级)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1.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2.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的基础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活动性和实践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综合性课程。

3.课程基本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课程设计思路: 总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具体分解成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

5.小学科学课程内容有四大领域: 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大领域18个主要概念,分解成75个学习内容。每个领域的主要概念分别为:6、6、3、3个。本标准在物质科学领域选择了6 个主要概念,生命科学领域选择了6个主要概念,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选择了3个主要概念,技术与工程领域选择了3个主要概念。

6、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周期比较长,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本标准把小学六年学习时间划分为l-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

7、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探究活动。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分别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目标。每个方面的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1、(二)科学知识学段目标

以下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4个领域描述科学知识的学段目标。

(二)科学探究学段目标

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

(二)科学态度学段目标

以下从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4个维度描述科学态度的学段目标。

(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学段目标

以下从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3个方面描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学段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 物质科学领域

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主要概念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5.力作用于物体会改变物体的运动。

6.声、光、热、电、磁都具有能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二) 生命科学领域

生命世界包含人、动物和植物等多种生物类群,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在此基础上,生物个体能够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从而使这些生物类群得以延续。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生物的情感。

主要概念

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

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9.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10.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人体生存。

11.植物和动物都能繁衍后代,使他们得以世代相传。

12.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三) 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地球与宇宙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与宇宙中的有关现象、事物和规律,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复杂性。初步了解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环境,科学的认识和解释地球的运动及其引发的一些自然现象,了解地球自身结构的基本特征,了解地球物质的价值和保护他们的重要性,形成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意识。

主要概念

13.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

14.地球具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岩石等圈层。

15.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四) 技术与工程领域

工程是人类为实现自己的需要,对已有的物质材料和生活环境加以下系统性的开发、生产、加工、建设的实践活动。

主要概念

16.工程技术人员依据科学原理设计和制造物品、解决技术应用的难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17.工具延伸和增强了人类的能力;人们利用工具生产产品、改造环境,以满足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18.工程技术的核心是设计,创新是设计的灵魂,每一项设计都需要不断完善。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2. 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知道冰、水、水蒸气在形状和体积等方面的区别。

观察并描述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或降低到0℃时,水会沸腾或结冰。

知道冰、水、水蒸气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

列举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如晒衣服、雾、玻璃窗上的水珠等。

知道温度是影响水结冰和水沸腾过程的主要因素。

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如沙和食用油等。

通过观察,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

通过实验,知道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问题1:请说出上图是哪个领域的课程内容?

问题2:请根据上图并结合一年级科学上册12课《认识水》一课分析,本课在这个领域里分段学习目标是什么?本课内容指向的具体概念和核心概念分别是什么?

(三)学习评价的方式

1、学习评价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就小学科学课而言,主要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过程性评价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与学生的学习交融在一起的,包括课前、课中、课后针对学生的学情及学习表现所进行的评价活动;终结性评价指的是在学习进行到一个阶段之后,针对学习的效果进行检查的评价活动。

2、终结性评价的方法是多样的,包括纸笔考试、表现式的考试、学习总结汇报、成长记录等。

终结性评价的重点是课程目标的达成度,或者说是学生所达到的科学素养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科学概念理解

(2)科学探究能力

(3)科学态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