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答案

(完整版)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答案
(完整版)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地球物理方法(Exploration Methods): 利用各种仪器在地表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

理现象,从而推断、了解地下的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它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

特点:精度和成本均高于地质法,但低于钻探方法。

2、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

二、简答题

1、了解地下资源信息有那些主要手段。

(1)、地质法(2)、地球物理方法(3)、钻探法(4)、综合方法:地质、物探(物化探)、钻

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勘探。其中,地质法贯穿始终,物探是关键,钻探是归宿。

2有几种主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以岩矿石(或地层)与其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用专门的仪器

设备观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资源

和解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为目的勘探,叫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相应

的各种勘探方法,叫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为物探方法,有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

电法勘探、地球物理测井。

(1)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密度差异,引起重力场变化,产生重力异常,

用重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2)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磁性差异,引起磁场变化,产生磁力异常,用

磁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3)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电性差异,引起电(磁)场变化,产生电性异常,

用电法(磁)仪测量其异常,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4)地震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5)地球物理测井:电测井;电磁测井;放射性测井;声波测井;地温测井;密度测井。

3、地震勘探的主要工作环节。

(1)野外数据采集(2)室内资料处理(3)地震资料解释

4、依据岩石物理性质的差异,可以分为很多的勘探方法,请说出几种物探方法,各

是依据什么样的物理性质差异?(同第二题各种勘探方法的原理)

5、什么是地震勘探,它主要包括哪几个阶段?

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包括激发地震波、接收地震波、重建地震波的传播路径。

6、地震勘探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在20世纪中,按地震信息记录方式,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发展经历了光点记录,模拟磁带记

录,数学记录三个阶段。

7、你认为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中的地位重要吗?为什么?

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中的地位相当重要。迄今为止,地震波是研究地球内部最有效

的工具之一。基于岩石中波传播性质的地震方法是目前地球物理勘探中最主要的方法。

第一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地震波运动学:研究在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其传播时间的

关系,即研究波的传播规律,以及这种时空关系与地下地质构造的关系。

2. 地震波动力学:研究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波形、振幅、频率、相位等特征的及其变化

规律,以及这些变化规律与地下的地层结构,岩石性质及流体性质之间存在的联系。

3. 地震波:是一种在岩层中传播的,频率较低(与天然地震的频率相近)的波,弹性波在

岩层中传播的一种通俗说法。地震波由一个震源激发。

4. 地震子波:爆炸产生的是一个延续时间很短的尖脉冲,这一尖脉冲造成破坏圈、塑性带,

最后使离震源较远的介质产生弹性形变,形成地震波,地震波向外传播一定距离后,波形逐渐稳

定,成为一个具有2-3个相位(极值)、延续时间60-100毫秒的地震波,称为地震子波。地震子波看作组成一道地震记录的基本元素。

5.波前:振动刚开始与静止时的分界面,即刚要开始振动的那一时刻。

6.射线:是用来描述波的传播路线的一种表示。在一定条件下,认为波及其能量是沿着一条“路径”从波源传到所观测的一点P 。这是一条假想的路径,也叫波线。射线总是与波阵面垂直,波动经过每一点都可以设想有这么一条波线。

7. 振动图和波剖面:某点振动随时间的变化的曲线称为振动曲线,也称振动图。 地震勘探中,沿测线画出的波形曲线,也称波剖面。

8. 折射波:当入射波大于临界角时,出现滑行波和全反射。在分界面上的滑行波有另一种特性,即会影响第一界面,并激发新的波。在地震勘探中,由滑行波引起的波叫折射波 ,也叫做首波 。入射波以临界角或大于临界角入射高速介质所产生的波

9.滑行波:由透射定律 可知,如果V2>V1 ,即sin θ2 > sin θ1 ,θ2 > θ1。当θ1还没到90o时, θ2 到达90o,此时透射波在第二种介质中沿界面滑行,产生的波为滑行波。

10.同相轴和等相位面:同向轴是一组地震道上整齐排列的相位,表示一个新的地震波的到达,由地震记录上系统的相位或振幅变化表示。

11.时间场和等时面:

12.地震视速度:当波的传播方向与观测方向不一致(夹角θ)时,观测到的速度并不是波前的真速度V ,而是视速度Va 。即波沿测线方向传播速度。

13 波阻抗:指的是介质(地层)的密度和波的速度的乘积(Zi=ρiVi ,i 为地层),在声学中称为声阻抗,在地震学中称波阻抗。波的反射和透射与分界面两边介质的波阻抗有关。只有在Z1 ≠ Z2的条件下,地震波才会发生反射,差别越大,反射也越强。

14.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传播速度最快。又称压缩波、膨胀波、纵波或P-波。

15.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速度比纵波慢,也称剪切波、旋转波、横波或S-波,速度小于纵波约0.7倍。 横波分为SV 和SH 波两种形式。

16.体波:波在无穷大均匀介质(固体)中传播时有两种类型的波(纵波和横波),它们在介质的整个立体空间中传播,合称体波。

221

1sin sin θθV V = 17共炮点反射道集:在同一炮点激发,不同接收点上接收的反射波记录,称为共炮点道集。在野外的数据采集原始记录中,常以这种记录形式。可分单边放炮和中间放炮。

17.面波:波在自由表面或岩体分界面上传播的一种类型的波。

18.纵测线和非纵测线:激发点与接收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的测线称为纵测线。用纵测线进行观测得到的时距曲线称为纵时距曲线。激发点不在测线上,用非纵测线进行观测得到的时距曲线称为非纵时距曲线。

19、垂直地震剖面:把检波器放入井中,在地面激发,即地面距井口一定距离激发,称作地震测井。这种观测方法得出剖面是垂直地震剖面(简称VSP ),得出的是地震波垂直时距曲线。

20 平均速度:就是用这组地层的总厚度去除以波在垂直层面的方向旅行的总时间。

二、填空题

1物体在作用下,弹性体____________所发生的_________或________的变化,就叫做

_____________形变.

2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形变 ,若去掉外力以后,物体仍旧保持其受外力时的

形状,这样的特性称为塑性.这种物体称为__塑性体。

3 弹性和塑性是物质具有两种互相__转换___的特性,自然界大多数物质都_同时具

有这两种特性,在外力作用下既产生_弹性_形变.也产生_塑性_形变.

4 弹性和塑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主要表现为___弹性___形变或_塑性_形变.这取决

于物质本身的__物理性质___,作用其上的外力__大小__,作用力延续时间的__长短__,

变化快慢,以及物体所处_温度__、压力等外界条件.

5 地震波遇到岩层分界面时主要产生两种波是___瑞利波、拉夫波__。

三、选择题

1. 连续介质中,常见的地震波传播速度与深度Z关系是(A)

A)V=Vo(1+βZ) B)V=Vo(1+β+Z) C)V=VoβZ D)V=(1+2βZ)Vo

2. 连续介质地震波射线为()

A)直线 B)曲射线 C)双曲线 D)抛物线

3. 费马原理认为,地震波沿()

A)最大路径传播 B)最小路径传播 C)二次抛物线路径传播 D)双曲线路径传

4. 物理地震学认为,地震波是(C)

A)一条条射线 B)沿射线路径在介质中传播 C)一种波动 D)面波

5. 地震波纵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A)

A)垂直 B)一致 C)相同 D)相反

6. 波的传播方向上,单位长度内的波长数目,叫做(C)

A)波长 B)周期 C)波数

四、

简答题 1. 什么是惠更斯原理?

前进的波前成上每一点都可以看作一个二次的震(波)源,且后一时刻的波前面就是基于前一时刻的波前面所激发的所有二次波的包络面。

2. 什么是费玛原理?

由Snell 定律可知,波在介质中由一点传播到另一点的可以沿许多条不同路线传播。

费马原理指出波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路线,满足所用时间为最短的条件(旅行时为极小)。这条路径正是垂直于波前面的路径,即射线路径。

3. 什么是反射定律、透射定律、斯奈尔定律?

反射定律:

① 反射线、入射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② 反射线位于入射面内;

③ 反射角θ′等于入射角θ;

④ 反射线、入射线和法线所构成的的平面为射线平面,垂直与界面。

透射定律:

① 透射线也位于入射面内,

② 入射角的正弦和透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第一和第二两种介质的波速之比。

综合反射定律和透射定律,扩展到多层水平层状介质的情况,可以得到斯奈尔(Snell)

定律: Vp1, Vs1, Vp2,Vs2,......Vpi, Vsi —为各层的纵波、横波速度。P —为一常数,

称为射线路径参数。

P V V V V V V Si

Si Pi pi S S P p S S P P =======θθθθθθsin sin ..........sin sin sin sin 22222211

4. 什么是折射波的盲区? 由于折射波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在地表某个

区段观测不到折射波,这个区段称为折射波的盲区。

5. 什么是虚震源原理?

入射线OP 在分界面P 点入射,过P 点的法线为NN ′从震源O 向分界面

作垂线OD 并延长,与反射线的反方向延长线相交于O*,把此点作为一个

虚震源。这时反射线可以看成是由O*点射出来的。虚震源是一个假设的 震源,引入它可以简化波的入射和反射路径的计算。

6. 试叙述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特点。

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传播速度最快。

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速度比纵波慢。

7. 波前和射线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均匀介质地震波的波前和射线的特点?

射线的特征总是与波阵面垂直,即与波前垂直。 在均匀介质中(V 一定)认为地震波以直线形式向外传播,射线垂直于波面。

8、根据波前面的形状,可以把地震波分为几大类?

波阵面的形状决定波的类型,可分为球面、平面和柱面波等。

平面波--波前是平面(无曲率),象是一种在极远的震源产生的。这是地震波解析中的一种常用的假设。

球面波--由点源产生的波,向四周传播,波面是球面

9.地震波的波前的形状取决于哪些因素?

波面的形状取决于波源的形状和介质的性质。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同一个震源,

在近距离的波为球面波,在远距离的地方可看成平面波。

10.从反射和折射波形成的机制,折射波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1)当波从介质1传到介质2,两种介质的阻抗不同时,在分界面上会产生透射和反

射,且满足斯奈尔定律。

2)当V2﹥V1时,透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达到临界角θC ,时透射角达到90

度,这时波沿界面滑行,称滑行波。

3)滑行波是以下层的介质速度V2传播。

c

tg h OA θ?=2

4)由于两种介质是密接的,为了满足边界条件,滑行波的传播引起了上层介质的扰

动,在第一种介质中要激发出新的波动,即地震折射波。

11、在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直达波时距曲线有何特点?

直达波时距曲线方程: 是一直线。 12、在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反射波时距曲线有何特点?

反射波时距曲线 是一条双曲线,最小值为x=0,t= h0 13、在纵测线,一个倾斜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反射波时距曲线有何特

点?和水平界面条件下有和异同?

反射波时距曲线是一条双曲线, ,据双曲线的特点可知,该方程的极小坐标为: 。都是双曲线,但极小点位置不同。

14. 直达波的时距曲线一定是直线吗?

不一定,只有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才为直线,当速度与其他因素有关时就不是直线。

15.在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和直达波

时距曲线以及折射波时距曲线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直达波时距曲线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渐近线,

折射波时距曲线与反射波时距曲线在M1点相切,切点坐标: 直达波时距曲线与折射波时距曲线相交,相交处为超前时间。

16.在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折射波时距曲线有何特

点? 水平界面折射波的时距曲线,这是一条标准的直线方程,其斜率k=1/V1,直线的

截距为ti ,V1是下层介质的速度;

根据视速度的定义,折射波的视速度应为V1,即为第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时把这种速度称为“界面速度”,因为滑行波正是以这个速度沿界面滑行的。

ti 为折射波时距曲线延长后与时间轴(x=0)的交点,称之为与时间轴的交叉时。

17.地震勘探野外工作中为什么不采用自激自收的观测方式?

v

x t =202)(t V

x t +=?sin 44122xh h x V t ±+=?????=±=V h t h x ?

?cos 2sin 2min min 0V x t =直达波: 0224V h x t +=反射波: 0V x t →当x →∞时, i c t V x V h V x t +=+=1001cos 2θc

m tg h x θ02=c m V h t θcos 200=0010cos 2v h v x v x t c c θ+==c

c v v v x h θcos 2)(1010-=

)(cos 20101

0v v v v h t c c -=θ0110cos 2v v v h x c c -=θ

从实际生产考虑,不采用自激自收方式,要得到M 点正下方的反射反射,则需在

M 点两边对称的点上进行激发(O )和接收(S )。

21、形成地震反射波必要条件是什么?各层介质之间有波阻抗的差异。

23、地震波的反射强弱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各层介质之间的波阻抗差.

24、为什么地震反射波有强有弱,有正有负?

25、在地震勘探中,经常把地下的介质做哪些简化?

地震勘探中建立的多种地层介质结构模型 ①均匀介质 ②层状介质 ③连续介质。认

为反射界面R 以上的介质是均匀的,即层内介质的物理性质不变,如地震波速度是一个常数V0。反射界面R 是平面,可以是水平的或是倾斜面。认为地层剖面是层状结构,在每一层内速度是均匀的,但层与层之间的速度不相同,介质性质的突变。界面R 可以是水平(称水平层状介质)或是倾斜的。把实际介质理想化为层状介质,因为沉积岩地区一般为层性较好,岩层的成层性又由不同岩性决定,不同岩性则往往有不同的弹性性质,因此岩层的岩性分解面有时同岩层的弹性分界面相一致。 所谓连续介质是认为在界面R 两侧介质1与介质2的速度不相等,有突变。但界面R 的上覆地层(即介质1)的波速是空间连续变化的函数。最常见的是速度只是深度的函数V(z)。连续介质是层状介质的演变,当层状介质中的层数无限增加,每一层的厚度无限减小,这时层状介质就过渡为连续介质。

26、层状介质情况下,引入平均速度的条件是什么?

①假想的均匀介质的厚度应当和水平层状介质总厚度相等;

②假想的均匀介质的t0与水平层状介质t0相等。

27、连续介质情况下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有何特点?射线和等时面有何特点?

在炮检距不大时,可以把多层介质的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似地看成双曲线。射线与等时面处处垂直,具有正交关系。在V(z)=Vo(1+βz)的条件下,地震波的射线轨迹是一个圆弧 ,在V(z)=Vo(1+βz)的条件下,地震波的等时线是一族圆,圆心在z 轴上。

29、浅层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和深层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弯曲程度有差异,为什么?

反射界面埋藏越深,则视速度越大,即时距曲线越平缓。 30、水平界面情况下,如何根据折射波的时距曲线求取浅层地层的埋深和速度? 31、连续介质情况下地震直达波时距曲线有何特征?

∑-=++=101

cos 2m k k km k m V h V x t θm 层水平界面上的折射波时距曲线方程为 ,可以看到,利用折射波时距曲 线,能够方便的得到各分界面的界面速度和交叉时等量,进而可以求取各折射界面的深度值。这就 是利用折射波法研究地下地层起伏的基本依据,也是用浅层折射法研究低降速带的依据。

2

)2(11x

h v dx dt dt dx v a +===

波从震源出发沿一条圆弧形的射线,先向下到达某一深度后,在没有遇到反射界面又向

上拐回地面到达观测点,把这种“直达波”称回折波。它与均匀介质中直达波不同,直达波沿直线传播到达地面各观测点,它是沿着一条圆弧。

回折波时距曲线方程特点:它是一条向下弯的曲线,当x 不太大时,它同速度等于v0的

均匀介质中的直达波时距曲线(直线)是基本上重合的。回折波时距曲线在直达波时距曲线之下。回折波时距曲线与反射波时距曲线在A 点相切。

第二章 练习题

一、

简答题 1、什么是地震资料的频谱分析?

所谓频谱分析,就是利用付立叶方法来对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并进而对它进行研究和处

理的一种过程。

2、什么是地震波的主频、频带宽度?

主频:频谱极大值所对应的频率。

频宽:振幅谱等于最大值的0.707倍处的两个频率值之间的宽度。

3、什么是时间域采样定理?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假频?

采样频率为fs 时,信号频率为f ,则满足这样的条件,即当采样频率fs 大于信号频率

f 的2倍时,采集到的离散信号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连续信号。 某一频率的连续信号,在离散采样时,由于采样频率小于信号频率的两倍,

于是在连续信号的每一个周期内取样不足两个,取样后变成另一种频率的新信号,

这就是假频。当 时,有

二、

填空题 1、一个谐振动是由__振幅__频率_和 __初相位_三个量确定的,改变其中的任一量,

振动波形都会发生变化.

s a f f f -=s s f f f 2

1>>f

f s 2≥

2、描述滤波器的特性有两种方式,在时间域用____时域______响应描述滤波器的

特性;在频率域,则用_____频域_____响应描述滤波器的特性。

3、由时间域函数到频率域的变换称为傅里叶正变换,由频率域到时间

域的变换称为傅里叶逆变换。

第三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炮检距:激发点(炮)点到接收点(检)点的距离。

2.偏移距:指炮点离第一个检波器的距离,等于最小炮检距,μΔx 。

3.观测系统:观测系统是指地震波的激发点和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或激发点与接收排列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观测系统分单边和双边放炮两大类,以上两观测系统又可根据有无偏移距分为端点观测系统和有偏移距观测系统。

4.规则干扰:具有一定频谱和视速度,能在地震记录以上一定同相轴出现的干扰波.

5.多次覆盖:对被追踪界面的观测次数而言,n次覆盖即对界面追踪n次.

6.低速带、降速带:地表附近的地层,由于长期受地质风化的作用,变得较疏松,其波的传播速度比下层未风化层的速度要低很多,称该低速层为低速带. :某些地区,在低速带与相对高速地层之间还有一层速度偏低的过渡区,称为降速带。

7 空间采样定理:空间采样间隔△x(道间距)必须小于视波长λ*的一半,即在一个

视波长内空间采样不能少于两个点,否则产生空间假频。

8、随机干扰:表现为无一定频率、传播方向的干扰波,在地震记录上形成杂乱无

章的干扰背景。形成形成因素很多,自然条件、激发条件、人为条件,如风吹草动、人

的走动等;随机干扰也可能出现重复,如地表不均匀引起的散射。

9、排列:用来记录反射地震波的炮点与检波点(检波器)组合中心之间的相对位

置。在一个工区,此关系是固定的。

二、填空题

1、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非纵侧线和纵侧线两类。

2、地震勘探中,一般用井中放炮,炸药埋藏应在潜水面 以下 ,尽量避开 低速

度带 ,以保证能量损失小。

3、在布置测线时,一般主测线应 为直线 和 垂直构造走向 。

四、

简答题 1、地震测线布置的两点基本要求

1)测线应为直线;2)测线一般垂直地下构造的走向。

2、简述勘探的几个阶段

路线普查、面积普查、面积详查、构造细测

3、地震勘探野外采集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试验工作 干扰波的调查,地震地质条件的了解,低速带、潜水面、地质构造

特性等,激发、接收条件的选择

(2)生产工作 生产测量,地震波的激发,地震波的接收

4、面波的特点

(1)频率低(几-30Hz )

(2)速度低(100-1000m/s ),常见的速度在200-500m/s ,时距曲线是直线,

(3)频散现象(Dispersion )--速度随频率变化V=V(f)。在地震记录上呈扫帚状。

(4)能量的强弱与激发岩性、深度和地质条件有关。

5、如何根据确定观测系统的覆盖次数? 在施工中,每放一炮,排列和炮点向前移动的道数m 为

式中: N 是排列中的接收道数:n 是覆盖次数;S 是一端放

炮时等于1,两端放炮时等于2。 故可得m

S N n 2?=,即可确定观测系统的覆盖次数。 6、地震震源有哪些类型?对震源有何基本要求?

震源分为两大类

(1)、炸药震源(普通炸药、聚能弹、炸药索)

(2)、非炸药震源(气动、重锤、可控震源、电火花)

要求:(1)使地震波具有足够强的能量

(2)使有效波具有较强的能量、显著的频谱特征和较高的分辨率

7、影响炸药震源的因素有哪些?

n

S N m 2?=

(1)、激发方式:井中、坑中和水中激发,以井中爆炸的效果最好。

优点:1)降低面波和声波的强度;2)减少炸药量; 3)地震波有较宽的振动频谱。

(2)、激发介质性质的影响

在低速疏松岩石中激发时,能量被大量吸收,产生的振动频率低、能量弱;在坚

硬岩石中激发所得到的振动频率偏高;应选用可塑性岩层,在胶泥、泥岩中激发得

到的振动频率比较适中。

(3)、激发深度的影响

激发是应选在潜水面以下,利用潜水面的较强声阻抗使能量向下传播。

(4)、炸药量对地震波的关系——炸药量影响地震脉冲的特征

(5)、炸药量包的形状也影响激发波的特性

(6)、炸药与介质的耦合关系影响波的能量

(7)、小炸药组合爆破 组合爆炸提高有效波振幅与其它干扰的比值,有利于有效

波的方向选择接收

(8)定向药柱 采用多节延迟爆破,爆破速度与地震波下传速度相等。

8、简述可控震源的工作原理

定义:

—利用气体或水力,驱动地面上或水介质中的钢板,使其产生一种频率可控制的

波列,作为地震勘探的震源,震源的波列示已知的。

工作原理:

通过增加波列的延续时间来增加地震波的能量。使频率呈线性增加,然后利用相

关技术来解决分辨率的问题。

工作方法:

根据相关分析原理,采用脉冲压缩记录方法(也称连续振动法Vibroseis ),向地

下输入一个延续时间很长的脉冲信号,记录的地震响应在资料处理阶段将其压缩成

一个短脉冲,从而达到既增强信号能量,又不降低分辨能力的目的。

9、如何选择合适的道间距才能避免空间假频?

满足空间采样定理,空间采样间隔△x(道间距)必须小于视波长λ*的一半 fm 为反射波最高频率;Vm 为反射波视速度。x 为最大炮检距。 m m m f V f V x 22*=≤?θλsin 22f V

X a =

10、低速带对地震波有哪些影响?

低速带的存在对地震波能量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和产生散射及噪音,并使反射波旅行时显著增大。

低速带厚度、速度都会沿测线方向改变,导致反射波时距曲线形状畸变,使地下构造形态受到歪曲。

低速带底部有明显的速度突变,是地震射线剧烈弯曲。

低速带的测定,是为了静校正提供参数

11、测定低速带有哪些方法?

浅层折射法和微地震测井

第四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地震组合法:利用干扰波与有效波在传播方向上的不同而提出的压制干扰波的一种方法。可以压制

规则干扰,也可以压制随机干扰。

震源组合法:用多个震源同时激发构成一个总的震源

组合的方向特性:为了估算组合对信噪比改善的程度,定义组合的方向效应为组合后的有效波与干扰波的振幅比与组合前的有效波与干扰波的振幅比之比。

相关半径

面积组合

不等灵敏度组合:采用某些办法使同一组内各检波器接收到的信号幅度不一样。

二、简答题

1、有效波和干扰波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1)、在传播方向上不同,即干扰波的最大真速度和有效波的视速度范围不同

(2)、有效波和干扰波可能在频谱上有差别

(3)、有效波和干扰波经过动校正后的剩余时差可能有差别

(4)、有效波和干扰波在出现的规律上可能不同

2、为什么要采用地震组合?地震组合有那几种形式?

当激发地震波时,既产生有效波,也产生干扰波,所记录的地震信息是在干扰的背

景下记录的有效波。

为了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就要求突出有效波,压制干扰波,使地震资料更能真实

地反映地下的地质情况。

在野外施工的主要技术为组合和多次覆盖。

组合的形式:1)野外检波器组合 2)野外的震源组合 3)室内混波

3、组合的类型:1)简单线性组合 2)加权组合 3)面积组合

4、组合的目的:增强有效波,压制干扰波,提高信噪比。对于规则干扰波,组合具

有方向特性,对不同方向来的波,具有不同的灵敏度;对于随机干扰也可压制。

5、检波器组合压制线性干扰的原理

6、组合方向特性曲线图形特点

(1)极值点

(2)零值点

(3)通放带

(4)压制区

(5)压制区极值

7、组合方向效应的特点:在最有利的条件下,组合的方向性效应与组内的检波器的

个数n相等,检波器个数越多,信噪比的改善越大。

8、地震勘探中,随机干扰的统计特点

地震勘探中,随机干扰可视为具有各态历经性质的平稳随机过程,其统计性质不随时间变化,只需几个统计参数就可以描述这个随机过程。

9、组合对随机干扰的压制效果如何?

关于检波器组合可以压制随机干扰,提高信噪比的结论是:当组内各检波器之间的距离大于该地区随机干扰的相关半径时,用m个检波器组合后,其信噪比增大m倍。

在组内距ρ

?x(随机干扰的相关半径)的前提下,组合的统计效应G与组内检波≥

器个数m的平方根成正比。

10、检波器组合对地震波频率有何影响

组合相当于一个低通滤波器,组合后信号的频谱与组合前单个检波器的信号频谱有差异,即组合前后的波形发生了畸变。

组合是为了利用地震波在传播方向上的差异来压制干扰波,突出有效波。虽然组合本身具有一定的频率选择作用,但我们不是利用这种频率选择作用进行频率滤波。

组合的这种低通频率特性只能起着使有效波波形畸变的不良作用,不是利用它,而是要尽量避免这种低通滤波特性。

为此,对于有效反射波应尽可能通过野外工作方法增大视速度,即减小△t,以获得最佳组合效果。

11、组合的平均效应

包括两方面内容:

(1)对地表的平均效应。

当检波器在安置条件上有差异时,包括地形的起伏和表层的低降速带的变化,组合的作用是把它们平均,使反射波受地表条件的变化的影响减少,组合对地表的平均效应是有利的。

(2)对地下界面的平均效应

因为组内各检波器接收的反射波是来自反射面上的许多点,如果这许多点位于一个平面上,则组合后的反射点可以认为处于这些点的中心;如果各反射点不在同一平面上,而是高低不平,比如在断层两侧,则组合后所得的波是起伏不平的面或断层两侧反射波平均的结果,这对细致研究断块特点不利,所以高分辨率或高精度地震勘探要求小组合基距就是为了避免组合对地下界面的平均效应。

12、线性组合与面积组合的差异

简单线性组合只能压制沿测线方向的规则干扰波,而不能压制垂直或斜交与测线方向的规则干扰波,因此常采用面积组合。面积组合的方向特性,可以将其分解为x 和y两个方向的简单线性组合。

第五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多次反射波:一些往来于分界面之间几次反射的波。

水平叠加:利用有效波与规则干扰波之间的剩余时差的差异,来压制规则干扰波。

在水平界面的共反射点道集上,反射波同相轴经动校正之后,由双曲线变成一条直线,经叠加后变成一道,只反映地下界面上一个反射点。对于共反射点道集来说,动校正之后,来自同一反射点的不同位置相同时间的波不仅波形相似,且没有相位差,进行叠加,

其叠加道反射波的能量必然达到最大加强。把叠加后的总振动作为共中心点M一个点的自激自收时间的输出,就实现了共反射点多次叠加的输出。

剩余时差:把某个波按水平界面一次反射波作动校正后的反射时间与共中心点处的t0之差叫剩余时差。即由于未能完全将正常时差消除而剩下来的那一小部分正常时差。

共反射点叠加

二、简答题

1、简述共反射点叠加原理

2、共反射点叠加的目的。

3、水平和倾斜界面的共中心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的特点。

4、比较共炮点与共中心点时距曲线的异同点

5、共中心点道集动校正后时距曲线的特点

6、多次反射波有哪些常见的有几种?在什么条件下产生多次波?

7、全程多次反射波的时距曲线有何特点

8、多次波的剩余时差有何特点

9、多次叠加的特性曲线的特点

10、多次叠加的频率特性、统计效应有何特点?

11、地层倾斜时对水平叠加效果有那些影响?

12、简述地震组合与多次叠加的差异。

第六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平均速度均方根速度等效速度层速度射线平均速度

二、填空题

1、地震波的速度与岩石的孔隙度成————,同种岩石,孔隙度越大地震波速度也————,反之则越————;与岩石的密度成——————。

2、岩石孔隙中充满水时,速度————充满油时的速度,充满油时的速度

————充满气时的速度。

3、地震波速度,一般随地层深度的————而增大,随地层压力的增大而————。

4、用VSP能够得到的速度资料包括————和——————资料。

5、用于计算动校正量的速度称为——————速度,它经过倾角校正后可以得到——————速度。

二、简答题

1、简述影响地震波在岩石中传播速度的因素

2、什么是叠加速度?

3、平均速度概念是如何引入?

4、均方根速度概念是如何引入?

5、平均速度和均方根速度的关系

6、简述测定平均速度有哪些方法

7、如何用速度谱计算层速度?

四、计算岩石的速度:已知岩石骨架速度为5200m/s ,孔隙中充满气体,气的速度是430m/s,求: 孔隙度是0.1时,岩石的速度?

第六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同相轴、褶积模型、合成地震记录、绕射波、广义绕射、垂向分辨率、横向分辨率、真倾角、视倾角、法线深度、铅垂深度、视铅垂深度、波场延拓、偏移

二、简答题

1、识别有效波的四大标志

2、水平叠加时间剖面的主要特点

3、绕射波时距曲线的主要特点

4、几何地震学与物理地震学的区别

5、影响垂向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垂向辨率?

6、影响横向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横向分辨率?

7、水平叠加剖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8、偏移方法的目的

9、二维和三维偏移的区别是什么?

10、时间偏移和深度偏移的区别?

11、凸界面反射波特点

12、凹界面反射波特点。

13、回转波的形成条件,特点?

14、物理地震学的基本观点

15、地震子波对分辨率的影响有哪些?

加工中心考试试题定稿版

加工中心考试试题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加工中心知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圆弧插补指令G03 X Y R中,X、Y后的值表示圆弧的( B ) A 起点坐标值 B 终点坐标值 C 圆心坐标相对于起点的值 2.铣削T形槽时,下列哪种方法较合适( C ) A 用面铣刀先铣直槽再用T槽铣刀 B 直接用T槽铣刀 C 先钻孔在加工直槽再用T槽铣刀 3.钻孔之前使用的中心钻,其钻削深度为( A ) A 依钻孔直径及中心钻直径而定 B 10mm C 20mm 4.铣削加工盲孔的空底,使用的端铣刀为( C ) A 6刃 B 3刃 C 2刃较佳 5.铰孔时铰刀的直径越小,则选用的每分钟转数( A ) A 越高 B 越低 C 越大,值一样

6.切削金属材料时,在切削速度较低,切削厚度铰大,刀具前角较小的条件下,容易形成( A ) A 挤裂切屑 B 带状切屑 C 崩碎切屑 7.刀具材料中,制造各种结构复杂的道具应选用( C ) A 碳素工具钢 B 合金工具钢 C 高速工具钢 8.刀具破损即在切削刃或刀面上产生裂纹、崩刀或碎裂现象。这属于( B ) A 正常磨损 B 非正常磨损 C 初期磨损阶段 9.长时间闲置的加工中心在加工前必须先( A ) A 暖机 B 清洁 C 维修 10.切削液有冷却作用,润滑作用,还有( B ) A 断屑作用 B 洗涤与排屑作用 C 隔热作用 11.用于指令动作方式的准备功能的指令代码是( B ) A F 代码 B G 代码 C T代码 12.加工工件装夹时,必须使余量层( B )钳口 A 稍低于 B 稍高于 C 大量高出 13.( B )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后刀面与切削表面之间的摩擦 A 前角 B 后角 C 螺旋角

fanuc加工中心基本操作学习

第二篇 数控加工中心 基本操作 课题一FANUC 0i Mate-MC 系统面板操作 一、实训目得 1、了解FANUC0i Mate-MC数控系统面板各按键功能。 2、熟练掌握FANUC 0iMate-MC数控系统得基本操作。 二、实训项目

1、认识FANUC 0i Mate-MC数控系统面板各按键及功能 FANUC 0i Mate-MC数控系统面板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CRT显示屏、编辑面板及操作面板。 (1)FANUC 0iMate-MC数控系统CRT显示屏及按键 FANUC 0i Mate-MC数控系统CRT显示屏及按键分布见图1-1。 图1—1:FANUC 0i Mate-MC数控系统CRT显示屏CRT显示屏下方得软键,其功能就是可变得。在不同得方式下,软键功能依据CRT画面最下方显示得软键功能提示。如图1—2所示 (a)程序画面 (b)刀偏/设定画面 (C)位置画面 图1-2:FANUC 0iMate—MC数控系统CRT显示屏画面 2、FANUC 0i Mate-MC数控系统编辑面板按键 FANUC 0i Mate-MC数控系统编辑面板如图1—3所示,其各按键名称及用途见表1-1、1—2所示。 图1—3:FANUC 0i Mate-MC数控系统编辑面板 表1-1 FANUC 0iMate—MC数控系统主菜单功能键得符号与用途 序号键符号按键名称用途 1 位置键 荧屏显示当前位置画面,包括绝对坐标、相对坐标、综合坐标(显示绝对、相对坐标与余移量、运行时间、实际速度等)。 2 程序键荧屏显示程序画面,显示得内容由系统得操作方式决定。a、在AUTO(自动执行)或MDI(manualdata input 手动数据输入)方式下,显示程序内容、当前正在执行得程序段与模态代码、当前正在执行得程序段与下一个将要执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地球物理方法(ExplorationMethods):利用各种仪器在地表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推断、了 解地下的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它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特点:精度和成本均高于 地质法,但低于钻探方法。 2、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 二、简答题 1、了解地下资源信息有那些主要手段。 (1)、地质法(2)、地球物理方法(3)、钻探法(4)、综合方法:地质、物探(物化探)、钻探 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勘探。其中,地质法贯穿始终,物探是关键,钻探是归宿。 2有几种主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以岩矿石(或地层)与其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用专门的仪器设备 观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资源和解决工 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为目的勘探,叫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相应的各种勘探方法,叫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为物探方法,有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球物 理测井。 (1)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密度差异,引起重力场变化,产生重力异常,用重 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2)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磁性差异,引起磁场变化,产生磁力异常,用磁力 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3)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电性差异,引起电(磁)场变化,产生电性异常,用 电法(磁)仪测量其异常,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4)地震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 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5)地球物理测井:电测井;电磁测井;放射性测井;声波测井;地温测井;密度测井。 3、地震勘探的主要工作环节。 (1)野外数据采集(2)室内资料处理(3)地震资料解释

2014加工中心试题

加工中心理论试题 填空10分选择20分判断20分名词解释10 简答题20分组后一个大题20分 一、填空 1、加工中心是一种带刀库和自动换刀装臵的数控机床。 2、每个脉冲信号使机床运动部件沿坐标轴产生一个最小位移叫脉冲当量。 3、走刀路线是指加工过程中,刀具刀位点相对于工件的运动轨迹和方向。 4、数控机床的精度检查,分为几何精度检查、定位精度检查和切削精度检查。 5、在加工中心上用立铣刀侧刃铣削凸模外轮廓时,应沿外轮廓曲线延长线的 切向切入。 6、切削液的四个作用分别是是冷却、润滑、清洗、防锈。 7、加工材料塑性较差,刀具前角较小,切削速度较低,在切削厚度较大时产 生节状切屑。 8. 细长孔加工必须解决刀具细长刚性差、切屑不易排出和刀具冷却等问题。 9、三相步进电动机的转子上有40个齿,若采用三相六拍通电方式,则步进电 动机的步距角为1.50 10、将钢加热到发生相变的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的热处 理叫回火 11、当某个组成环增大时,封闭环相应增大,则该组成环称为增环。 12、在测量过程中,不会有累积误差,电源切断后信息不会丢失的检测元件是 __绝对编码器___。 13、周铣时为了降低表面粗糙度值和提高刀具耐用度,建议采用顺铣。 14、决定某一种定位方式属于几点定位,是根据工件被消除了几个自由度。 15、普通螺纹的中径公差是一项综合公差,可以同时限制中径、螺距和牙型半角三个参 数的误差。 二、选择 1.(C)是计算机床功率,选择切削用量的主要依据。 (A)径向力 (B)轴向力 (C)主切削力 2.对于配合精度要求较高的圆锥加工,在工厂一般采用(A )检验。 (A)圆锥量规涂色 (B)游标量角器 (C)角度样板 3.五轴控制四轴联动数控机床至少有(A )个数控轴 (A)5 (B)3 (C)4 4.管螺纹靠(B)密封。 (A)牙形配合 (B)弹性填料 (C)旋紧程度 5.在AutoCAD中要标出某一尺寸±0.6,应在Text后输入(C )特殊字符。 (A)%%D0.6 (B)0.6%%D (C) %%P0.6 6、下列工件材料中,适合以精密车削作为最终加工方法的是。(C ) A、20Cr B、HT200 C、紫铜 D、45 7、为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希望零件表面存在一定残余压应力,应选用的热

数控技术试题库(含答案)

1、数控机床自动编程有两种:软件编程和软件编程。[APT、CAM] 2、使用作位置检测装置的半闭环进给系 统,一方面用它作实际位移反馈信号,另一方面作测速信号。[旋转变压器] 3、在数控编程时,是按照______ 来进行编程,而不需按照刀具 的在机床中的具体位置。 [工件原点] 4、数控车床自动换刀装置的刀架动作是刀架抬起、____ __、 _____ __、_____ _。 [刀架转位、刀架定位、夹紧刀架] 5、按照伺服系统类型,可将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分为、和。 [开环、半闭环、闭环] 6、数控机床有着不同的运动方式,编写程序时,我们总是一律假定并规定为正。 [工件不动刀具运动、刀具远离工件的方向] 7、普通数控铣床程序与加工中心编程的主要区别于。[换刀程序] 8、数控机床是 由、 、、 、 组成的。 [数控程序、计算机、外部设备、输入/出通道、操作面板] 9、按所用的进给伺服系统的不同数控机床可 为、、 。 [开环、半闭环、闭环] 10、NC机床的含义是数控机床,CNC是_ FMS 是CIMS是。

[计算机数控机床、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11、数控机床程序编制可分为、。[手工编程、自动编程] 12、脉冲编码器是一种位置检测元件,按照编码方式,可分为和两种。 [光学式、增量式、绝对式] 13、一个零件加工的程序是由遵循一定结构、句法和格式规则的若干个组成的,而每个 是由若干个组成的。[程序段、程序段、指令字] 14、圆弧插补加工时,通常把与时钟走向一致的圆弧叫使用_______指令,反 之使用_______指令。[G02、G03] 15、对步进电机施加一个电脉冲信号,步进电机就回转一个固定的角度,这 个角度叫做______,电机的总角位移和输入脉冲的_______成正比,而电机的转速则正比于输入脉冲的______。 [步距角、数量、频率] 16、插补是指。[将工件轮廓的形状描述出来,边根据计算结果向各坐标发出进给指令] 插补的任务:跟据进给速度的要求,完成在轮廓起点与终点之间的中间点的坐标值的计算。 17、程序编制的方法有和。[手工编程、自动编程] 18、数控机床实现插补运算广泛应用的是插补和插补。[直线、圆弧] 19、数控机床由控制介质、和、等部分组成。[数控装置、伺服系统、机床] 20、数控机床按控制运动轨迹可分为、点位直线控制和等几种。[点位控制、轮廓控制] 21、对刀点既是程序的,也可以是程序的。 [起点、终点]

数控铣床操作步骤

数控铣床操作步骤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数控铣床操作步骤 1.开电源:机床左侧面的红色旋钮,初始化到系统界面右上角显示700016并且已完全进入界面时,按下K1键启动伺服。 2.回零:分别使X/Y/Z轴初始化回零。(按下RefPoint在回零方式下,分别按住三个轴的+方向键(不要松手),一直到显示屏上显示出类似宝马标志的图标时,三个轴分别都处于0位置才松开按键。) 特别注意:回零以后,就将工作方式改为手动方式即按下JOG键,否则不小心在回零方式下又按了三根轴的方向键就会使回零失效。 3.传输程序:在操作界面的主菜单()下,选择通讯,然后按输入启动将程序从计算机传输到数控系统。 计算机端从开始-程序里启动WINPCIN软件。如右图所示,选择TEXTFORMAT。 按下SendData按钮选择要发送的文件发送即可。在主菜单()中按下程序按钮,然后用上下箭头选择发送过来的程序,再按下选择按钮,屏幕的右上方会显示文件名,然后再按打开按钮。 X轴、Y 轴、Z轴伺 服电机; 主轴电机 操作面板 空气开关、接触器、PLC、 熔断器、驱动电器等 串行

4.程序仿真:在菜单上用向右的箭头来翻找,按下仿真功能键,在AUTO方式下,按下CycleStar键(屏幕右下方)执行自动仿真。如果仿真出错,回主菜单,在诊断功能里检查错误,然后修改后再上传再仿真,直到无误为止。 5.刀补:在主菜单()中按下参数按钮,选择刀具补偿对刀,设定刀具半径为3mm,对刀后确认。回上一级菜单,选择零点偏移,按下测量键,确定1号刀具,然后进行零点偏移值的设定。具体操作是:将刀具在JOG方式下移动,让主轴正转起来,刀具在小进给速率下移动到工件表面原点位置(与画图的原点一致)。然后在G54坐标系下通过按轴+键对每一个轴的偏移量进行计算,最后确认零点偏移的值。 6.加工:在主菜单()下按加工,在自动方式下按执行键CycleStar。加工完毕,将工件取下打扫卫生,老师确认后方可离开。

地震勘探原理题库

地震勘探原理测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1.调谐厚度 2.倾斜因子 3.波的吸收 4.第一类方向特性 5.动校正 二、叙述题 1.试叙述Kirchhoff绕射积分公式的物理含义。 2.试说明Zoeppritz方程的物理意义。 3.试叙述地震波在实际地层中传播的动力学特点。 4.试述地震组合法与水平多次叠加方法有何异同之处。 三、证明题 试证明地层介质的品质因数Q值与地层吸收系数呈反比关系。 四、画图题 1.请示意画出SV波倾斜入射到两层固体介质的弹性分界面上时产生的新波动。 2.请示意画出定量表示地震薄层顶底板两个反射波相互干涉的相对振幅与视厚度间的关系曲线。 五、回答问题 1.粘滞弹性介质(指V oigt模型)中应力与应变间的关系如何? 2.垂直地震界面入射情况下的反射系数公式是什么?其物理意义如何? 3.如何定量表示一个反射地震记录道的物理机制? 4.利用初至折射波可获得什么资料? 5.为什么说地震检波器组合法能压制面波干扰? 6.影响水平多次叠加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7.计算双相介质波速的时间平均方程如何? 8.地震波倾斜入射情况下的反射系数与哪些参数有关? 六、分析题 1.分析下面各图表示的意义。 2.分析各图中曲线的特点。 图1 图2

地震勘探原理 测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 1.频散现象 4.球面扩散 二、说明下列表达式的物理意义 1. 1111+++++-= i i i i i i i i i V V V V R ρρρρ 2. 1 ,2 1, 02112 =??? ? ??=n r r A A n 3.dK dC K C V R += 4.)(0kz wt i z e e --=α?? 三、填空题 1.地震波沿( )方向传播能量最集中,沿( )方向传播为最短时间路径。 2.在)1()(0z V z V β+=介质中地震波的射线是( )特点,等时线是( )特点。 3.在( )情况下,反射波时距曲线与绕射波时距曲线顶点相重合。 4.介质的品质因数Q 值与吸收系数α间的关系为( )。 5.VSP 剖面中波的类型有( )。 6.第一类方向特性指的是( )。 7.检波器组合利用( )特性,压制面波干扰。 8.检波器组合法压制随机干扰波是利用( )特性。 9.水平多次叠加法压制多次波是利用一次波与多次波之间( )差异。 10.影响水平多次叠加效果的主要因素是( )。 11.利用绕射波时距曲线( )判断断层位置。 13.韵律型地震薄层对地震反射波呈现为( )特点。 14.递变型地震薄层对地震反射波呈现为( )特点。 15.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 )成份衰减快。 16.地震纵波在地下传播中遇到固体弹性分界面时可产生( )波动现象。 17.在( )情况下,地震波在弹性分界面处只产生同类波。 18.面波的( )特点用于工程勘查中。 19.地震薄层厚度横向变化时,顶底板的反射波会产生( )现象。 20.一个反射地震记录道的简化数学模型为( )。 四、回答下列问题 2.试阐述影响地震反射波振幅的因素。 3.地震数据处理的目的、任务是什么? 4.地震检波器组合法与水平多次叠加法有何异同之处? 五、证明题 1.试证明地震波在薄层中传播时相对振幅达最大,厚度等于4λ 。 2.试证明在均匀介质中反射波时距曲线为双曲线,变换到P -τ域内为椭圆。 《地震勘探原理》测试题三 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30分) 1. 波阻抗 2. 时距曲线 3. 规则干扰 4. 视速度 5. 动校正 6. 均方根速度 7. 振动图 8. 观测系统 9. 转换波10. 低速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折射波形成的条件是( )和( )。 2. 波在各种介质中沿( )传播,满足所需时间( )的路径传播。 3. 倾斜界面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的形状是( ),极小点坐标是

高级加工中心+试题+配答案

高级加工中心操作工 一、职业道德(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在括号内划“×”。每题0.5分,共5分) ()1、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和劳动过程中,所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2、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工作部门和工作种类的向往和对现行职业发展将达到什么水平、程度的憧憬。 ()3、职业荣誉是热爱职业、关心职业名誉的表现,是以从事此职业为荣的道德情感。 ()4、职业责任是指人们在一定职业活动中所承担的特定职责。()5、职业技能是人们进行职业活动、履行职业责任的能力和手段。()6、爱岗敬业是现代企业精神。 ()7、诚实守信主要是人际交往关系的准则和行为。 ()8、办事公道就是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实事求是待人处事。()9、诚实守信与企业形象没关系。 ()10、职业纪律就是指规章制度。 二、计算机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入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于()诞生。 A、1946年在法国 B、1946年在美国 C、1943年在英国

D、1943年在美国 2、计算机最早是应用在()领域中。 A、科学计算 B、信息处理 C、自动控制 D、人工智能 3、CAD是()的英文缩写。 A、人工智能 B、电子商务 C、计算机辅助设计 D、办公自动化 4、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通常应包括()。 A、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B、计算机及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系统硬件和系统软件 5、下面()组设备包括了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 A、显示器、CPU和ROM B、磁盘、鼠标和键盘 C、鼠标、绘图仪和光盘 D、键盘、扫描仪和软盘 6、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

加工中心加工零件的基本操作过程

加工中心加工零件的基本操作过程 加工中心加工零件的基本操作过程 ” 主要讲解加工中心操作面板上各个按键的功用,使学生掌握加工中心的调整及加工前的准备工作以及程序输入及修改方法。最后以一个具体零件为例,讲解了加工中心加工零件的基本操作过程,使学生对加工中心的操作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一、加工要求 加工如下图所示零件。零件材料为L Y12 ,单件生产。零件毛坯已加工到尺寸。 选用设备:V-80 加工中心 二、准备工作 加工以前完成相关准备工作,包括工艺分析及工艺路线设计、刀具及夹具的选择、程序编制等。 三、操作步骤及内容 1、开机,各坐标轴手动回机床原点

2、刀具准备 根据加工要求选择Φ20 立铣刀、Φ5中心钻、Φ8麻花钻各一把,然后用弹簧夹头刀柄装夹Φ20立铣刀,刀具号设为T01,用钻夹头刀柄装夹Φ5中心钻、Φ8麻花钻,刀具号设为T02、T03,将对刀工具寻边器装在弹簧夹头刀柄上,刀具号设为T04 。 3 、将已装夹好刀具的刀柄采用手动方式放入刀库,即 1 )输入“T01 M06”,执行 2 )手动将T01 刀具装上主轴 3 )按照以上步骤依次将T02 、T03 、T0 4 放入刀库 4、清洁工作台,安装夹具和工件 将平口虎钳清理干净装在干净的工作台上,通过百分表找正、找平虎钳,再将工件装正在虎钳上。 5、对刀,确定并输入工件坐标系参数 1 )用寻边器对刀,确定X 、Y 向的零偏值,将X 、Y 向的零偏值 输入到工件坐标系G54 中,G54 中的Z 向零偏值输为0 ; 2 )将Z 轴设定器安放在工件的上表面上,从刀库中调出1 号刀具装上主轴,用这把刀具确定工件坐标系Z 向零偏值,将Z 向零偏值输入到机床对应的长度补偿代码中,“+”、“-”号由程序中的G4 3 、G4 4 来确定,如程序中长度补偿指令为G43 ,则输入“-”的Z 向零偏值到机床对应的长度补偿代码中; 3 )以同样的步骤将2 号、3 号刀具的Z 向零偏值输入到机床对应的长度补偿代码中。 6、输入加工程序 将计算机生成好的加工程序通过数据线传输到机床数控系统的内存中。 7、调试加工程序 采用将工件坐标系沿+Z 向平移即抬刀运行的方法进行调试。 1 )调试主程序,检查3 把刀具是否按照工艺设计完成换刀动作; 2 )分别调试与 3 把刀具对应的3 个子程序,检查刀具动作和加工路径是否正确。

地震勘探原理题库

地震资料采集试题库 一、判断题,正确者划√,错误者划×。 1、弹性介质中几何地震学的反射系数只与上下介质的速度和密度有关。() 2、纵波反射信息中包括有横波信息,因此可以利用纵波反射系数提取横波信息。() 3、在纵波 AVO分析中,我们可以提取到垂直入射的纵波反射系数剖面。() 4、当纵波垂直入射到反射界面时,不会产生转换横波。() 5、SH波入射到反射界面时,不会产生转换纵波。() 6、直达波总是比浅层折射波先到达。() 7、浅层折射波纯粹是一种干扰波。() 8、折射界面与反射界面一样,均是波阻抗界面。() 9、实际地震记录可以用鲁滨逊地震“统计”模型表示为:反射系数(R(t))与地震子波(W(t))的褶积 S(t)=W(t)*R(t)。() 10、面波极化轨迹是一椭圆,并且在地表传播。() 11、检波器组合可以压制掉所有的干扰波。() 12、可控震源的子波可以人为控制。() 13、对于倾斜地层来说,当最小炮检距和排列长度不变,并且排列固定不动时,上倾激发与下倾激发可获得地下相同的一段反射资料。() 14、单炮记录上就可以看出三维资料比二维资料品质好。() 15、资料的覆盖次数提高一倍,信噪比也相应地提高一倍。() 16、当单位面积内的炮点密度和接收道数一定时,面元越大,面元内的覆盖次数越高。() 17、覆盖次数均匀,其炮检距也均匀。() 18、无论何种情况下,反射波时距曲线均为双曲线形状。() 19、横向覆盖次数越高,静校正耦合越好。() 20、动校正的目的是将反射波校正到自激自收的位置上。() 21、当地下地层为水平时,可以不用偏移归位处理。() 22、偏移归位处理就是将CMP点归位到垂直地表的位置上。() 23、最大炮检距应等于产生折射波时的炮检距。()

地震勘探原理期末总复习 3 (共四部分)

5组合法的缺陷: 1、进行组合是为了利用地震波在传播方向的差异来压制干扰波,但组合本身有一定的频率选择作用。 2、在设计组合方案时,只考虑到有效波和干扰波的传播方向的差异,没有考虑它们在频谱上的差别,组合的这种低通频率特性只能起使有效波畸变的不良作用。 我们不希望组合改变波形,只希望提高信噪比。因此,对于有效反射波应尽可能通过野外工作方法增大视速度(即减小△t)以获得最佳组合效果。 3、组合实质上是针对某一频率成分的视速度滤波,有效波和干扰波都包括许多不同的频率成分,各种组合方式主要压制比f 频率高的成分,压制不了干扰波中比f 低的频率成分。这是组合法不可避免的缺陷。 6随机干扰的压制: 来源可分三类: 1)地面的微震,如风吹草动,人走车行,这类干扰的特点是在震源激发前就已存在。 2)仪器接收或处理过程中的噪音。 3)次生的干扰波,如不均匀体散射等。特点是无方向性,相位变化无规律。 随机干扰的“统计规律”: 对随机干扰也有较好的压制作用,这种压制作用主要是利用组合的统计特性 组合对随机干扰的统计效应的主要结论: 组内检波器的间距大于该地区的随机干扰的相关半径时,用n 个检波器组合后,对垂直入射到地面的有效波振幅增强n 倍;对随机干扰振幅只增强n1/2倍。因此,有效波相对振幅增强n1/2倍 7 信噪比 信噪比是有效波与随机干扰相对强弱的对比 由此可知,组合后的信噪比为组合前的信噪比的 倍,即采用n 个组合后,有效波对无规则干扰波的信噪比提高了 倍,当n 越大时,信噪比提高的越高。 8 平均效应 组合的平均效应表现在两个方面: 1) 表层的平均效应,当检波器在安置条件上有差异时,包括地形的起伏和表层的低降 速带的变化,组合的作用是把它们平均,使反射波受地表条件的变化的影响减少。 2) 深层的平均效应,深层的平均效应为当反射界面起伏不平时,因为组合检波器接收 的反射波是反射界面上的不同点的反射,组合的作用是将这些反射波平均,使反射界面的起伏变小,尤其在多断层的地区,当组合的总长度过大时,组合的平均效应更明显,可以造成反射波同相轴的畸变。 )() () ()()()()(ωωωωωωωR S n R n S n R S b Z Z ===

评分标准:第五届全国数控大赛山东省选拔赛五轴加工中心职工组(教师组)试题三

第五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 山东省选拔赛五轴加工中心操作试题一评分记录表二次编号: 考件编号: 姓名: 单位:准考证号: 零件一(总分100,占实操成绩35%): 序号考核项目考核内容配分评分标准检测 结果 得分 检测手 段 1 零 件 顶 部φ40孔 φ40+00.033 4 超差不得分 2 Ra0.8 2 超差不得分 3 顶部锥度 轮廓Φ90 1 超差不得分 4 Φ50 1 超差不得分 5 R3、R7 3 超差不得分 6 5° 3 超差不得分 7 16 1 超差不得分 8 25-00.05 4 超差不得分9 零件中间及侧面曲面 Φ116 1 接平即可 10 Φ90 1 接平即可 11 R15、R145 2 符合图纸程度 12 Ra3.2 5 不得有接刀痕 13 B向局部15、24、34、 (M8) 3 超差不得分 14 Φ8+00.015 3 超差不得分 15 20+00.1 1 超差不得分 16 6-0。03、3 3 超差不得分 17 深15、10 1 超差不得分 18 深13 1 超差不得分 19 5+00.05 2 超差不得分 20 45° 1 超差不得分 21 C向局部20+0.1、 28+0.1、(13) 3 超差不得分 22 6+0.015(R3)2 超差不得分 23 14+0.015 2 超差不得分 24 6+0.05 2 超差不得分 25 10+0.05 2 超差不得分 26 45° 1 超差不得分 27 侧面螺旋 槽57(8) 3 超差不得分 28 55(18) 3 超差不得分 29 10°、R3 (刀轴矢 量) 4 超差不得分

30 零 件 底 部外形Φ116-0.03 3 超差不得分 31 D向局部7 1 超差不得分 32 20(R4) 1 超差不得分 33 8+0.015 3 超差不得分 34 5+0.05 3 超差不得分 35 六边形Φ97 1 超差不得分 36 45° 2 超差不得分 37 6-R12 2 超差不得分 38 凸轮槽Φ66+0.05 3 超差不得分 39 Φ55+0.1 2 超差不得分 40 4-R5 1 超差不得分 41 30° 1 超差不得分 42 10-0.05 2 超差不得分 43 1×45° (2处) 2 超差不得分 44 Ra1.6 2 超差不得分 45 平行度0.03(2处)4 超差不得分 46 表面质量Ra3.2 2 超差不得分 47 安全 文明 生产 1、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工、夹、量、刀具 放置规范,设备维护保 养,场地清洁 1、酌情扣分5-10分 2、情节严重者取消考试资格评分人: 核分人:

加工中心的基本操作

加工中心教案 一.主轴功能及主轴的正、反转 主轴功能又叫S功能,其代码由地址符S和其后的数字组成。用于指定主轴转速,单位为r/min,例如,S250表示主轴转速为250r/min. 主轴正、反转及停止指令M03、M04、M05 M03表示主轴正转(顺时针方向旋转)。所谓主轴正转,是从主轴往Z正方向看去,主轴处于顺时针方向旋转。 M04表示主轴反转(逆时针方向旋转)。所谓主轴反转,是从主轴往Z正方向看去,主轴处于逆时针方向旋转。 M05为主轴停转。它是在该程序段其他指令执行完以后才执行的。 如主轴以每分钟2500转的速度正转,其指令为:M03 S2500。 二.刀具功能及换刀 刀具功能又叫T功能,其代码由地址符T和其后的数字组成,用于数控系统进行选刀或换刀时指定刀具和刀具补偿号。例如T0102表示采用1号刀具和2号刀补。 如需换取01号刀,其指令为:M06 T01。 三.机床坐标系及工件坐标系 机床坐标系:用机床零点作为原点设置的坐标系称为机床坐标系。 机床上的一个用作为加工基准的特定点称为机床零点。机床制造厂对每台机床设置机床零点。机床坐标系一旦设定,就保持不变,直到电源关掉为止。 工件坐标系:加工工件时使用的坐标系称作工件坐标系。工件坐标系由CNC 预先设置。

一个加工程序可设置一个工件坐标系。工件坐标系可以通过移动原点来改变设置。 可以用下面三种方法设置工件坐标系: (1)用G92法 在程序中,在G92之后指定一个值来设定工件坐标系。 (2)自动设置 预先将参数NO。1201#0(SPR)设为1,当执行手动返回参考点后,就自动设定了工件坐标系。 (3)使用CRT/MDI面板输入 使用CRT/MDI面板输入可以设置6个工件坐标系。G54工件坐标系1、G55工件坐标系2、G56工件坐标系3、G57工件坐标系4、G58工件坐标系5、G59工件坐标系6。 工件坐标系选择G54~G59 说明: G54~G59是系统预定的6个工作坐标系(如图5.10.1),可根据需要任意选用。 这6个预定工件坐标系的原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值(工件零点偏置值)可用

加工中心试题(试题)

姓名:文化程度:联系电话: --------------装----------订----------线--------------- 加工中心试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填√,错误的填X 。每题2分,共30分) 1.造成铣削时振动大的原因,从加工中心的角度看主要时主轴松动和工作台松 动。() 2.在机床接通电源后,通常都要做回零操作,使刀具或工作台退离到机床参考 点。() 3.退火的目的是:改善钢的的组织;提高强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4.在轮廓铣削加工中,若采用刀具半径补偿指令编程,刀补的建立与取消应在 轮廓上进行,这样的程序才能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 5.对切削刀具而言,硬度越高,其耐磨性越好。() 6.铣削过程中,切削液不应冲注在切削从工件上分离下来的部位,否则会使铣 刀产生裂纹。() 7.在执行完含有M00的程序段后,机床的主轴、进给及切削液都自动停止,该 指令用于加工过程中测量工件的尺寸等操作,全部现存的模态信息保持不变。 () 8.铣削时,铣刀的切削速度方向和工件的进给方向相同,这种铣削方式称为顺 铣。() 9.高速钢刀具用于承受冲击力较大的场合,常用于高速切削。() 10.数控机床通过返回参考点可建立工件坐标系。() 11.在确定工件在夹具的定位方案时,出现欠定位是错误的。() 12.开环控制系统的数控机床受步进电动机的步距精度和传动机构的传度精度的 影响,难以实现高精度的加工。() 13.通过传感器直接检测目标运动并进行反馈控制的系统称为半闭环控制系统。 () 14.数控加工程序编制过程中,即可以用R编程圆弧,也可以用I、J、K编程。 () 15.切削用量包括进给量、背吃刀量和切削速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数控机床最具有机床精度特征的一项指标是()。 A.机床的运动精度 B.机床的传动精度 C.机床的定位精度 D.机床的集合精度 2.使用数控系统的刀具半径补偿功能时,刀具中心的运动轨迹是()。A.工件的真实轮廓 B.工件轮廓的等距离线 C.工件轮廓的插补直线 D.工件轮廓的插补圆弧。 3.加工中心在切削轮廓拐角时会产生超程现象,应采用()方法控制。 A.提高进给速度 B.修改坐标点 C.减速或暂停 D.更换刀具 4.滚珠丝杠预紧的目的是()。 A.增加阻尼比,提高抗振性。 B.提高运动平稳性 C.消除轴向间隙和提高传动刚度 D.加大摩擦力,使系统自锁。

《数控加工中心操作与加工》

行业模块《加工中心操作与加工》 项目1 加工中心的操作编程 学习单元1 加工中心的手动方法 一、FANUC 0i —MATE 系统加工中心控制面板 FANUC 0i —MATE 数控系统分为4个部分,分别是CNC 操作面板,屏幕显示区,屏幕软键和机床控制面板,如图H.1.1所示。 图H.1.1 FANUC 数控系统加工中心控制面板 1 FANUC 数控系统CNC 操作面板 FANUC 数控系统CNC 操作面板如图H.1.2所示,各按键功能见表H1.1。 CNC 操作面板 屏幕显示区 屏幕软键 机床控制面板

图H.1.2 FANUC数控系统CNC操作面板 表H1.1: FANUC数控系统操作面板各键功能 键名称功能说明 0~9 地址、数字键输入输入字母、数字和符号SHIFT 上档键切换字符 EOB 段结束符键每条语句结束后加 “;” POS 加工操作区域键显示加工状态 PROG 程序操作区域键显示程序界面 OFS/SET 参数操作区域键显示参数和设置界面SYSTEM 系统参数键设置系统参数MESSAGE 报警参数键显示报警参数 CSTM/GR 图像显示键显示当前走刀路线INSERT 插入键手动编程时插入字符ALTER 替换键编程时替换字符 CAN 回退键编程时回退清除字符DELETE 删除键删除程序及字符INPUT 输入键输入各种参数 RESET 复位键复位数控系统 HELP 帮助键获得帮助信息 翻页键程序编辑时进行翻页 光标移动键移动光标 2 机床控制面板如图H.1.3所示,面板各按钮说明见表H.1.2所示。

图H.1.3 FANUC数控系统机床控制面板 表H.1.2: FANUC数控系统机床控制面板各按钮说明类型按钮/名称功能说明 模式选择自动按此按钮后,进入自动加工 编辑按此按钮后,进入程序编辑 MDI 按此按钮后,进入MDI,手动输入程序 DNC 按此按钮后,可进行输入输出程序(在线加 工) 回原点模式 按此按钮后,机床进入回原点模式 JOG 按此按钮后,进入手动状态 增量 按此按钮后,进入增量模式 手轮 按此按钮后,进入首轮模式,可手轮操作机 床 电源开 接通电源 电源关 关闭电源 主轴倍率调节主轴转速 急停按钮按下急停按钮机床立即停止所有移动 进给倍率可调节机床进给速度 手轮键按此键可用手轮操作机床

五轴加工中心培训课程

五轴加工中心培训课程 五轴加工中心培训课程 多轴(四、五轴)加工技术培训课程是三轴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的补充和提 高,符合国家职业标准对于高级工和技师的要求? 二、培训目标 通过学习数控多轴(四、五轴)加工技术,使学员能够了解多轴加工的基础知识,会操作五轴机床。在专业技能上达到完成零件加工工艺制定、编制多轴加工程序、利用多轴仿真软件实现产品加工的安全保证、能使用多轴(四、五轴)机床加工复杂零件的能力。 三、培训时间:2个月 四、课程内容: (一)软件部分 1、UG NX多轴编程 2、MasterCAM多轴编程 (二)机床部分 1、四、五轴加工介绍,机床结构与运动关系,各种机床的加工特点,运用场合及优势; 2、定轴加工(3+2)在模具及零件加工中的应用; 3、NX软件刀具轴的控制方法; 4、四、五轴实例分析及案例讲解; 5、机床仿真; 6、(可变轴铣、外形轮廓铣);

(1)多种刀轴设置⑵插补刀轴设置⑶ 垂直于部件 17、四、五轴联动工件铣削; 18、四、五轴机床的仿真加工; 19、独立完成加工与编程。 课程特点: (1)同时学习到四轴与五轴加工中心的编程与加工技术,课程更超值,学习效率更高; ⑵采用流行的数控编程软件,Mastercam、UG PM等,方便已有软件基础的学员进行学习; 多轴(五轴)加工培训大纲 一、培训课程性质 多轴(五轴)加工是数控加工技巧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该项技巧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医疗、模具、轻工、高精密仪器等制作领域得到广泛利用。随着对产品的要求千锤百炼:产品的结构形势日趋复杂,生产效率不断前进,数控机床的更新换代,控制数控多轴加工技巧已经突显出它的重要作用。然由于受到机床硬件前提和师资力量不足的限制,职业院校开设的数控加工课程内容多仅限于三轴加工、理论性比较强,很少涉及数控多轴加工的内容,实战内容比较少,所以使得很多学生不得不在参加工作以后才接触到多轴设备和实战经验。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生产定单。为了满足企业加工需求,在数控教学、培训中开设数控多轴(五轴)加工技巧课程已是迫在眉睫。 多轴(五轴)加工技巧培训课程是三轴数控加工技巧课程的补充和前进,契 合国家职业标准对于高级工和技师的请求。该课程是奥林匹克数控多轴(五轴)加工技巧培训的必修课程,通过考核后,由浙江省机械装备制造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培训中心颁发数控多轴(五轴)加工技巧培训证书;该培训为全国数控技巧大赛供给技巧支撑和保障。 二、培训目标 通过学习数控多轴(五轴)加工技巧,使学员能够懂得多轴加工的工艺知识,熟练操作四轴、五轴机床。在专业技巧上达到完成零件加工工艺制定、编 制多轴加工程序、利用多轴仿真软件实现产品加工的安全保证、能应用多轴机床加工复杂

五轴加工中心基础试题

五轴加工中心基础试题 一填空题 1、DMU 100五轴加工中心刀库容量()把,本机床使用的刀柄型号为()。 2、常见多轴机床的分辨率为()。 3、数控机床机内对刀仪的作用是(),在MIKRON UCP600上用机内对刀仪 对刀时,应先估测刀具的()并通过(),调用刀具估测值后在启动对刀()。 4、MIKRON UCP600机床的几个轴分别是X、Y、Z、()、(),其中X轴的行程为: ()。 5、MAZAK INTEGREX 100 IV—ST车铣复合中心采用的数控系统是()。 6、热装刀仪的作用是()。 7、德马吉DMU 100 monoBLOCK机床属于()机构形式的机床。 8、MAZAK INTEGREX 100 IV—ST车铣复合中心九个轴分别是()。 9、双摆头结构形式主要用于()五轴加工中心上。 10、我国自主研发的多轴数控系统有()和()。 三判断题 1、多轴机床是指具有多个坐标轴的机床。() 2、MIKRON UCP600高速五轴加工中心A轴的回转范围是-122°~ +100°。( ) 3、DMU 100万能五轴加工中心的刀库能装36把刀具。( ) 4、马扎克车铣复合中心刀柄型号为KM64。( ) 5、米克朗UCP600工作台得承重为200g. ( ) 6、DMU 100万能五轴加工中心采用的数控系统是新一代西门子840D。() 7、米克朗UCP600液压工作的正常压力在95~111磅。() 8、马扎克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主轴最大转速:车削主轴6000r/min 铣削主轴10000r/min。 () 9、DMG100五轴加工中心主要应用于小型叶轮、叶片和复杂的箱体零件的加工。() 10、德马吉DMG 100属于双摆台结构形式机床。() 四:问答题 1、常见的五轴加工中心的结构形式有那几种?各种形式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2、简述多轴机床的基本定义及其加工特点。

加工中心操作流程

加工中心操作流程 一、开机操作 1、打开外部总电源,启动空气压缩机; 2、按下POWER£〈ON〉按钮,加工中心上电; 3、系统上电; 二、开机、返回参考点操作机床防护罩顶部三色指示灯亮。 1、顺时针旋开“急停”按钮,红色指示灯灭; 2、检查机床CP风扇运转及面板指示灯是否正常; 3、手动回参考点: ①确定X、丫、Z各坐标值小于-50 ; ②工作方式选择回参考点方式,先选择Z轴按下正方向,再分别按下X轴、丫轴正方向, 机床各轴分别回零。黄色指示灯灭;机床指示灯亮绿色; 为便于工件安装,用手动方式尽量把Z轴抬高,用压块、螺杆、扳手等把工件锁紧在工作台上或平口钳上。 四、编制与传输程序 1、按零件图技术要求,选择合理加工工艺,编制程序。 2、输入程序 程序输入有两种方式:〈EDIT 〉方式输入或在电脑上输入后传输到机床。 方法一,在EDIT程序编辑方式下: ①按下“PROG键,输入地址键“O',再输入程序号,如“ 1314”,分别按下 “INSERT 键和“ EOB键,确认程序名。 ②后输入每一段程序,须按下“ EOB和“ INSERT键,直到程序输入结束。方法 二,程序从电脑上传输到机床: ①先在电脑上利用CIMICO EDIT软件输入程序内容; ②在机床系统EDIT S序编辑方式下,分别按下“ PROG键、“操作”软键、“?”软键、 “ READ软键、“ EXEC软键,界面显示“标头SKP ;

③在电脑上利用CIMICO EDIT软件的发送功能将程序传输到机床 ④程序输入结束,按〈RESET〉键,将光标上移至程序头。 五、对刀操作 1在手动进给JOGJ式下,分别按下X、丫、Z轴负方向移动,至刀具到所需要位置。 2、在MD手动数据输入方式下,按下“ PORG键,输入M S数值,如“ M3S2O0 ,分别按 下“ EOB、“ INSERT、循环启动,再选择回到手动方式,机床可在手动方式下启动 主轴转动或停止。 3、以立铣刀为例。根据工件原点的工艺位置,在手轮方式下操作,使铣刀与工件各所需面 轻微接触(注意观察有无切屑溅出或刀具与工件接触时发出的“嚓”“嚓”响声),确认工件原点在机床坐标系下的X、丫 Z的坐标值。 4、确定工件坐标系。在系统操作中, 即以该点为工件坐标原点(即编程原点), 建立 工件坐标系(G54):分别按下“ OFFSETSETTING软键“坐标系”,光标下移至 (G54)X 轴坐标值处,输入“X0',按下软键“测量”,光标再下移至丫轴坐标值处,输 入“ 丫0', 按下软键“测量”,光标再下移至Z轴坐标值处,输入“ Z0” ,按下软键“测量”。 六、自动加工 自动加工执行前, 须将光标移动到程序头, 确认是加工程序。再选择自动加工方式, 按下循环启动按钮, 铣床进行自动加工。加工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切削情况, 并随时调整进给速率保证在最佳条件下切削,直至运行结束。 七、关机 1、卸下工件,清理加工中心中的切屑; 2、在〈JOG 〉方式,使工作台处在比较中间的位置,主轴尽量处于较高的位置; 3、按下控制面板上的“急停”按钮; 4、断开数控系统电源; 5、按下POWER K〈OFF〉按钮; 6、关闭空气压缩机,关闭外部总电源;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试题(C)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反射波:由震源出发向外传播,经波阻抗界面反射到达接收点的波叫做反射波。 2、有效波:那些可用来解决所提出的地质任务的波为有效波或信号,如在进行反射波法地震勘探时,反射纵波为有效波。 3、干扰波:所有妨碍认辩、追踪有效波的其他波均属于干扰波范畴。 4、多次波:从震源出发,到达接收点时,在地下界面之间发生了一次以上反射的波。多次反射波、反射—折射波、折射—反射波和扰射—反射波等等统称为多次波。 二、填空 1.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物探方法,主要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和地震勘探。其中,有效的物探方法是地震勘探。 2.用___人工______方法(如爆炸,敲击等)产生振动,研究振动在地下介质中__的传播规律,进一步查明__地下__地质构造和有用矿藏的一种__物探____方法,叫地震勘探. 3.地震勘探分___折射波_______地震法、____反射波_____地震法和____透射波___地震法三种.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主要是__反射波_____地震法,其它两方法用的较少. 4. 反射波地震勘探,首先用人工方法使__地表_____产生振动,振动在地下__介质___形成地震波,地震波 5 反射波到达地表时,引起地表的__振动_____.检波器把地表的__振动 _____转换成___电信号__,通过电缆把电振动输送到数字地震仪器里, 记录在磁带上的, 这就成为____数字磁带___地震记录. 6. 对数字磁带地震记录,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____处理_____,得到各种时间剖面,再对时间剖面进行地震资料____解释______,做出地震_构造图___________,并提出____井位_____进行钻探,这样就完成了地震勘探工作. 7. 根据炮点__检波点____和地下反射点三者之间的关系,要__连续____追踪反射波,炮点和接收点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_____相互位置______关系.这种关系称为__观测系统______. 8.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__纵测线___和____非纵测线____两大类. 9.地震波属于__弹性波____波的一种,振动只有在弹性___介质____中,才能传播出去而形成波。 三、选择题 1 在反射波地震法勘探中,_____B.反射波.________就是有效波. 2 共反射点记录反映的是地下界面上____ A.一个点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