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基础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20 年月日

目录

实验一、机构学(现场课)

实验二、齿轮参数测定

实验三、零件设计(现场课)

实验四、减速器拆装

渐开线齿轮参数测定及啮合传动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1. 测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参数;

(1)通过测量公法线长度确定模数m和压力角α:

(2)通过测量齿顶圆直径d a和齿根圆直径d f,确定齿顶高系数h a*和顶隙系数c*;

(3)通过标准齿轮公法线长度与实测公法线长度的比较,判断齿轮的变位类型,并计算变位系数x,确定齿轮是否根切;

2. 观察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过程,测定重合度。

3. 确定变位齿轮的传动类型

二、实验仪结构及实验原理

1. 实验仪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仪结构图

齿轮轴1、2固定在台板上,其中心距为100±0.027mm,齿轮1的轴颈上可分别安装2#、3#、5#、6#实验齿轮,齿轮2的轴颈上可分别安装1#、4#实验齿轮,1#齿轮可分别与2#、3#齿轮啮合,4#齿轮可分别与5#、6#齿轮啮合,共组成四对不同的齿轮传动。实验仪还配有4块有机玻璃制的透明面板,面板相当于齿轮箱体的一部分,面板上刻有齿顶圆、基圆、啮合线等,两孔同时安装在齿轮轴1、2的轴颈上。面板I和面板II分别用于齿轮1~2和齿轮1~3两对啮合传动,面板III和面板IV分别用于齿轮4~5和齿轮4~6两对啮合传动。

2.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原理

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参数有五个:z、m、α、h a*、c*,其中m、α、h a*、c*均

应取标准值,z 为正整数。对于变位齿轮,还有一个重要参数,即变位系数x ,变位齿轮及变位齿轮传动的诸多尺寸均与x 有关。

(1)通过测量公法线长度确定模数m 和压力角α,见图2。

① 确定跨齿数k :确定跨齿数是为了保证在测量时,跨k 及k +1个齿时卡尺的量爪均能与齿廓渐开线相切,并且最好能切于分度圆附近。按式0.5180

z

k α=

+计

算出跨齿数初值,跨齿测量时要检查是否切于分度圆附近。如果切点偏于齿顶圆,则减少跨齿数,直至切于分度圆附件为止;如果切点偏于齿根圆,则增加跨齿数,直至切于分度圆附件为止。

② 测量公法线长度k W '和1k W +'。并注意卡尺在测量时不要倾斜,造成卡脚与齿廓的局部接触,卡尺面应与齿轮面平行。

③ 确定模数m 、压力角α:

图2 用游标卡尺测公法线长度

根据渐开线性质:发生线沿基圆滚过的长度,等于基圆上被滚过的弧长。

(1)k b b W k p s '=-+ 1k b b

W k p s +'=+ 所以1cos b k k p W W m πα+''=-=

式中因α一般只为20。或15。,m 应符合标准模数系列,由此可试算确定齿轮的模数m 和压力角α。

(2)通过测量齿顶圆直径d a 与齿根圆直径d f ,确定齿顶高系数h a *和顶隙系数c*:

a )偶数齿齿轮

b )奇数齿齿轮

图3 齿轮d a 与d f 的测量

偶数齿齿轮的d a 、d f 可直接用游标卡尺测得,如图3(a )示。奇数齿齿轮的d a 、d f 须间接测量,如图3(b )示。

d a =D+2H 1 d f =D+2H 2

则: h =(d a -d f )/2= H 1-H 2

对于标准齿轮h=(2h a *+c*)m ,分别将h a *=1、c*=0.25(正常齿制)或h a *=0.8、c*=0.3(短齿制)代入,若等式成立,即可确定齿轮是正常齿或是短齿,进而确定h a *、c*。若等式都不成立,则齿轮是变位齿轮,根据等式接近成立的原则,可确定齿轮是正常齿还是短齿,进而确定h a *、c*。

(3)计算变位系数x :

标准齿轮的公法线长度k W =m co s α [(k -0.5)π+zinv α]

变位齿轮的公法线长度k W '= m cos α [(k -0.5)π+zinv α]+2xm sin α 若测得k W '与计算值k W 相等,则x =0,该齿轮为标准齿轮; 若k W '≠k W ,则齿轮为变位齿轮,变位系数x :sin k k

W W x zm α

'-=

(4)计算不根切的最小变位系数x min :

要保证变位齿轮不产生根切,应满足:min (*)2a mz h x m -≤sin 2

α 标准齿轮不根切的最小齿数为:min 2

2*

sin a h z α

= 所以:min min min *()/a x h z z z ≥- 3. 渐开线齿轮啮合传动过程

图4 渐开线齿轮的啮合过程

一对渐开线出轮啮合传动,其理论啮合线是两基圆的内公切线N 1N 2,其实际啮合线是两齿顶圆与理论啮合线交点之间的线段21B B (见图4),两轮轮齿在B 2点开始进入啮合,接触点为从动轮的齿顶圆齿廓与主动轮齿根部位齿廓。随着传动的进行,两齿廓的啮合点将沿着主动轮的齿廓,由齿根逐渐移向齿顶;沿着从动轮的齿廓,由齿顶逐渐移向齿根。当啮合进行到B 1点时,两轮齿廓即将脱离啮合。为使两轮能够连续啮合传动,实际啮合线21B B 长度应大于(至少等于)齿轮的法向齿距P n (亦即基节P b ),重合度εa :21/1a b B B p ε=≥ 5. 变位齿轮传动类型及啮合参数的确定原理。

按照相互啮合的两齿轮变位系数和(x 1+x 2)值的不同,可将变位齿轮传动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x 1+x 2=0,且x 1=x 2=0即标准齿轮传动。

(2)x 1+x 2=0,且x 1=-x 2≠0称等变位齿轮传动,又称高度变位齿轮传动,亦

称零传动。

(3)x 1+x 2≠0,称不等变位齿轮传动,又称角度变位齿轮传动。 其中:① x 1+x 2>0,称正传动;

② x 1+x 2<0,称负传动。

三、实验步骤

1. 数出各轮齿数z ,确定测量公法线长度的跨齿k 。 按式0.5180

z

k α=

+计算出跨齿数初值,跨齿测量时要检查是否切于分度圆附

近。如果切点偏于齿顶圆,则减少跨齿数,直至切于分度圆附件为止;如果切点偏于齿根圆,则增加跨齿数,直至切于分度圆附件为止。现推荐各齿轮的跨齿数为:k 1=4;k 2=2;k 3=3;k 4=3;k 5=2;k 6=3。

2. 分别测出各齿轮的公法线长度

k

W 、

k W '

+1,对每一个测量尺寸应测量三次,

各次测量位置应相隔

120,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数据,下同。

3. 通过P b = k W '+1-k W '=πm cos α确定各齿轮m 、α;

4. 测量各偶数齿齿轮的d a 、d f ;

5. 测量各奇数齿齿轮的D 、H 1、H 2 ,算出d a 、d f ;

6. 计算齿高,通过h=(2h a *+c*)m 确定h a *、c*;

7. 计算标准齿轮公法线长度k W =m cos α [(k -0.5)π+zinv α]; k W 与k W '比较:

若k W '=k W ,齿轮为标准齿轮 x =0;

若k W '≠k W ,齿轮为变位齿轮,x =(k W '-k W )/(2msin α) 8. 通过min min min *()/a x h z z z ≥-判断各齿轮有无根切;

9. 分别将齿轮1、2,齿轮 1、3,齿轮4、5,齿轮4、6装在实验仪台板的齿轮轴上,再装上相应的面板(将其刻画面朝下),转动各对中的小齿轮,观察齿轮传动的啮合过程,注意啮合点位置的变化及其与啮合线的位置关系;

10. 初测这四对齿轮的实际啮合线长度21B B (当齿项顶圆与理论啮合线交点B 2超出N 1点位置时,实际啮合线长度为11N B ),并计算重合度εa ;

11. 判断这四对齿轮传动的类型,比较其特点。 四、注意事项

1. 实验仪台板、被测齿轮及卡尺等应轻拿轻放,不要掉下,以免砸脚及损坏实验器材。

2. 有机玻璃面板应将刻度面朝下(贴近齿轮端面)安装,板面应避免划痕。

3. 实验时应携带渐开线函数表、计算器、刻度尺等。

4. 实验步骤1~8为单个齿轮进行,9~11为装在实验台板上进行。

渐开线齿轮参数测定及啮合传动实验

实验报告

一、渐开线齿轮参数测定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二、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参数计算值

- 9 -

三、思考题

1.测量齿轮的公法线长度应注意什么?

2. 如何判断所测齿轮是否根切?这六个齿轮中有根切的是哪个(些)齿轮?

3 通过两个齿轮参数的测定,如何判断该对齿轮能否啮合?如能啮合,又怎样辨别他们的传动类型?

减速器拆装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了解减速器的结构、功用。

2、分析装配关系,加深对轴系部件结构的理解。

3、练习基本参数的测定及装拆方法。

二、设备及工具

1、各类减速器;

2、卡尺及钢板尺;

3、减拆工具若干。

三、实验步骤

1、观察分析减速器外型及特点;

2、按序把箱盖打开,分析其结构;

3、按要求测量有关几何参数,填入报告中;

4、减速器复原。

实验报告

减速器名称:

一、外廓最大尺寸(MM)

长×宽×高。

二、箱体有关尺寸(MM)

1、上箱体壁厚δ1:下箱体壁厚δ2。

2、轴承凸台高度和宽度:高h 宽l1。

3、上下箱体凸椽高度和宽度。

上箱体:高b1宽。

下箱体:高b 宽。

4、上下箱体筋板厚:上m1 下m 。

5、齿轮端面距箱体内侧面(最小处)距离。

第一级Δ1第二级。

6、大齿轮顶圆距上箱体内表面距离。

7、大齿轮顶圆或蜗轮顶圆距下箱体内底面距离。

8、视孔盖尺寸:长宽。

9、定位销尺寸:直径长度个。

三、测量各种螺钉尺寸(MD×L)

1、轴承旁螺钉。

2、上下箱体凸椽联接螺螺钉。

3、轴承端盖螺钉。

4、起箱螺钉。

5、地角螺钉孔个。

四、记录下列数据

1、齿数:Z1Z2Z3Z4。

2、模数:M1-2M3-4。

3、齿宽:B1B2B3B4。

4、中心距:高速级低速级。

5、传动比:高速级低速级总传动比。

五、比例绘制轴系部件

六、思考题

1、如何保证装配精度?

2、减速器中哪些零件需要润滑?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润滑的?

陈立德版机械设计基础第10、11章课后题答案

第十章 齿轮传动 10.1渐开线性质有哪些? 答:(1)发生线在基圆上滚过的长度等于基圆上被滚过的弧长,即 NK NA =。 (2)因为发生线在基圆上作纯滚动,所以它与基圆的切点N 就是渐开线上K 点的瞬时速 度中心,发生线NK 就是渐开线在K 点的法线,同时它也是基圆在N 点的切线。 (3)切点N 是渐开线上K 点的曲率中心,NK 是渐开线上K 点的曲率半径。离基圆越近,曲率半径越少。 (4)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的大小。基圆越大,渐开线越平直。当基圆半径无穷大时,渐开线为直线。 (5)基圆内无渐开线。 10.2何谓齿轮中的分度圆?何谓节圆?二者的直径是否一定相等或一定不相等? 答:分度圆为人为定的一个圆。该圆上的模数为标准值,并且该圆上的压力角也为标准值。 节圆为啮合传动时,以两轮心为圆心,圆心至节点p 的距离为半径所作的圆。 标准齿轮采用标准安装时,节圆与分度圆是相重合的;而采用非标准安装,则节圆与分度圆是不重合的。 对于变位齿轮传动,虽然齿轮的分度圆是不变的,但与节圆是否重合,应根据具体的传动情况所决定。 10.3在加工变位齿轮时,是齿轮上的分度圆与齿条插刀上的节线相切作纯滚动,还是齿轮上的节圆与齿条插刀上的分度线相切作纯滚动? 答:是齿轮上的分度圆与齿条插刀上的节线相切。 10.4为了使安装中心距大于标准中心距,可用以下三种方法: (1)应用渐开线齿轮中心距的可分性。 (2)用变位修正的直齿轮传动。 (3)用标准斜齿轮传动。 试比较这三种方法的优劣。 答:(1)此方法简易可行,但平稳性降低,为有侧隙啮合,所以冲击、振动、噪声会加剧。 (2)采用变位齿轮传动,因a a '>,所以应采用正传动。可使传动机构更加紧凑,提高抗弯强度和齿面接触强度,提高耐磨性,但互换性变差,齿顶变尖,重合度下降也较多。 (3)采用标准斜齿轮传动,结构紧凑,且进入啮合和脱离啮合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传动平稳,冲击、噪声小,而斜齿轮传动的重合度比直齿轮大,所以传动平稳性好。 10.5 一渐开线齿轮的基圆半径b =60mm r ,求(1)=70mm K r 时渐开线的展角K θ,压力角K α以及曲率半径K ρ;(2)压力角20α= 时的向径r 、展角θ及曲率半径ρ。 解:(1)因b 60 cos 70 K K r r α= =,可得出31K α=?,则 tan 0.60.540.06rad 3.38K K K θαα=-=-==?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 实验归属:课内实验 课程编码:0BH01207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实验学时:8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一、实验教学的地位、任务及作用 实验教学是本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试验训练、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强化音响、深化理解并从中传授实用仪器设备、探索试验科学理论的基本方法。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二、实验教学的目的及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 通过实验课使学生获得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基本训练,提高学生观察分析事物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巩固、深化和验证课堂教学中掌握的机械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 三、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 时 实验内容与要求 必开 / 选开 1 机构运动简图绘 制与结构认识实 验 2 绘制插齿机、小型冲床、油泵模型、摆动导杆机构、内燃机模型、 缝纫机的机针机构、缝纫机的脚踏驱动机构、缝鞋机的机针机构、 机车驱动机构等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自由度,分析机构 的运动,机构的组成,了解组成机构需要的各种结构。 必开 2 渐开线齿轮范成 实验 2 在一张图上,一半画标准齿轮的范成图,另一半画变位齿轮的范 成图;并计算所画的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基本参数,并分析实 验结果。 必开 3 带传动实验 2 测定带传动主、从动轮的转速n1、n2,测定带传动主、从动轮的 转转矩T1、T2,绘制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随带传动负载的变化 测定带传动主、从动轮的转速曲线,分析带传动的涨紧力对这些 曲线的影响。 必开 4 轴系结构测绘与 分析实验 2 分析和测绘轴系模型,明确轴系结构设计需要满足的要求(固定 与定位要求,装拆要求,调整要求,加工工艺性要求等),画两种 轴系的结构装配图。 必开四、主要设备与器材配置 主要设备有用于测绘与分析的机构25个:缝纫机,插齿机,抛光机,牛头刨床,颚式 破碎机,机械手腕部机构,制动机构,急回简易冲床,步进输送机,假支膝关节机构,装订 机机构,铆机机构等;齿轮范成仪10个;插齿演示机一台 ;用于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的 齿轮啮合对12个;机构运动参数测定实验台两台;机械原理陈列柜一套;带传动实验机三 台;拆装减速器8种:单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单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单级直齿圆锥 齿轮减速器,双级同轴式圆柱齿轮减速器,双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器,双级分流式圆柱齿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上)综合练习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林小宁 注:综合练习中所标分数为对应题型分值的参考范围 一.填空题(共30分) 1.机械零件丧失预定的功能而不能正常工作的现象,称为()。 2.载荷按其大小和方向是否随时间变化分为()和()两类。 3.根据原动机或负载的额定功率计算出的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叫()。 4.载荷系数K与名义载荷的乘积叫()。 5.按照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否随时间变化分为()和()。 6.合理选择安全系数的原则是:在保证()的原则下,尽可能()安全系数。 7.疲劳设计有()和()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法。 8.在疲劳曲线中,纵坐标 rN表示零件材料的()。 9.许多机器都是由()、()和()三部分组成的。 10.按工作原理,机械传动可分为()和()两大类。 11.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和()。 12.带传动的设计准则是:在保证带传动在工作时()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和()。13.V带轮的材料主要采用(),转速高时可采用()。 14.与带传动相比,链传动无()和()现象,工作可靠,具有准确的(),传动效率较高。 15.在带传动中,弹性滑动和滑动率的大小与()和()的拉力差有关,随着传递()的增加,弹性滑动和滑动率也将增大。 16.单根V带所能传递功率主要取决于()和()。 17.链条的长度以()来表示,一般应尽量避免()节。 18.滚子链传动最主要的参数是()。 19.按螺旋机构的工作情况,螺旋主要用于以下三种情况:()、()和()螺旋。20.按照母体形状,螺纹分为()螺纹和()螺纹。 21.按螺旋和螺母的运动情况,螺旋传动有四种结构,但它们的()关系是相同的。22.按螺纹副的摩擦性质,可分为()螺旋、()螺旋和()螺旋。 23.在齿轮传动中,齿轮齿面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和()。 24.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和()。 25.闭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和()。 26.齿轮能承受动载荷的大小取决于齿轮的()及()。 27.设计齿轮传动时,为限制整个传动的尺寸过大,一般应限制大小齿轮的齿数比≤()。,28.对闭式蜗杆传动,为避免油温升高而导致胶合,设计时要进行()计算。 二.填空题(共20分) 1.机械零件的计算载荷由()确定。 A.原动机的额定功率和效率B.工作机的负载和机械效率 C.零件名义载荷和工作应力D.零件名义载荷和附加载荷 2.机械零件静应力计算的强度准则是()。 A.使计算应力≤极限应力B.使计算应力≤许用应力 C.使计算安全系数≤许用安全系数D.使计算安全系数≤1 3.在带传动中(i>1),传动带内部应力的最大值发生在带()。

机械设计基础考试题库及答案汇总

一、 名词解释 1.机械: 2.机器: 3.机构: 4.构件: 5.零件: 6.标准件: 7.自由构件的自由度数: 8.约束: 9.运动副: 10.低副: 11.高副: 23.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24.死点位置: 25.急回性质: 26.间歇运动机构: 27.节点: 28.节圆: 29.分度圆: 30.正确啮合条件: 31.连续传动的条件: 32.根切现象: 33.变位齿轮: 34.蜗杆传动的主平面: 35.轮系: 36.定轴轮系: 37.周转轮系: 38.螺纹公称直径:螺纹大径。39.心轴: 40.传动轴: 41.转轴: 二、 填空题 1. 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2. 机构中各个构件相对于机架能够产生独立运动的数目称为(自由度)。 3.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公式为:(F=3n-2P L -P H )。 4. 已知一对啮合齿轮的转速分别为n 1、n 2,直径为D 1、D 2,齿数为z 1、z 2,则其传动比i= (n 1/n 2)= (D 2/D 1)= (z 2/ z 1)。 5. 铰链四杆机构的杆长为a=60mm ,b=200mm ,c=100mm ,d=90mm 。若以杆C为机架,则此四杆机构为(双摇杆机构)。 6. 在传递相同功率下,轴的转速越高,轴的转矩就(越小)。 7. 在铰链四杆机构中,与机架相连的杆称为(连架杆),其中作整周转动的杆称为(曲柄),作往复摆动的杆称为(摇杆),而不与机架相连的杆称为(连杆)。 8. 平面连杆机构的死点是指(从动件与连杆共线的)位置。 9. 平面连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是①(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它两杆长度之和)②(连架杆和机架中必有一杆是最短杆)。 10. 平面连杆机构的行程速比系数K=1.25是指(工作)与(回程)时间之比为(1.25),平均速比为(1:1.25)。 11. 凸轮机构的基圆是指(凸轮上最小半径)作的圆。 12. 凸轮机构主要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三个基本构件组成。 13. 带工作时截面上产生的应力有(拉力产生的应力)、(离心拉应力)和(弯曲应力)。 14. 带传动工作时的最大应力出现在(紧边开始进入小带轮)处,其值为:σmax=σ1+σb1+σc 。 15. 普通V带的断面型号分为(Y 、Z 、A 、B 、C 、D 、E )七种,其中断面尺寸最小的是(Y )型。 16. 为保证齿轮传动恒定的传动比,两齿轮齿廓应满足(接触公法连心线交于一定点)。 17. 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 18. 一对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为:(m 1 = m 2)与(α 1 = α2)。 19. 一对齿轮连续传动的条件为:(重合度1>ε)。 20. 齿轮轮齿的失效形式有(齿面点蚀)、(胶合)、(磨损)、(塑 性变形)和(轮齿折断)。 21. 一对斜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为:(m 1 = m 2)、(α 1 = α2) 与(β1=-β2)。 22. 蜗杆传动是由(蜗杆、蜗轮)和(机架)组成。 23. 通过蜗杆轴线并垂直蜗轮轴线的平面称为(中间平面)。 24. 常用的轴系支承方式有(向心)支承和(推力)支承。 25. 轴承6308,其代号表示的意义为(6:深沟球轴承、3:直 径代号,08:内径为Φ40)。 26. 润滑剂有(润滑油)、(润滑脂)和(气体润滑剂)三类。 27. 列举出两种固定式刚性联轴器(套筒联轴器)、(凸缘联轴 器)。 28. 轴按所受载荷的性质分类,自行车前轴是(心轴)。 29. 普通三角螺纹的牙形角为(60)度。 30. 常用联接螺纹的旋向为(右)旋。 31. 普通螺栓的公称直径为螺纹(大)径。 32. 在常用的螺纹牙型中(矩形)形螺纹传动效率最高,(三角) 形螺纹自锁性最好。 33. 减速器常用在(原动机)与(工作机)之间,以降低传速 或增大转距。 34. 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有(展开式)、(同轴式)与(分流式)三种配置齿轮的形式。 35. 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两大类。 36. 轴承支承结构的基本形式有(双固式)、(双游式)与(固游式)三种。 37. 轮系可分为(平面轮系)与(空间轮系)两类。 38. 平面连杆机构基本形式有(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与(双摇杆机构)三种。 39. 凸轮机构按凸轮的形状可分为(盘形凸轮)、(圆柱凸轮) 与(移动凸轮)三种。 40. 凸轮机构按从动件的形式可分为(尖顶)、(滚子)与(平底)三种。 41. 变位齿轮有(正变位)与(负变位)两种;变位传动有(等移距变位)与(不等移距变位)两种。 42. 按接触情况,运动副可分为(高副)与(低副) 。 43. 轴上与轴承配合部分称为(轴颈);与零件轮毂配合部分称为(轴头);轴肩与轴线的位置关系为(垂直)。 44. 螺纹的作用可分为(连接螺纹)和(传动螺纹) 两类。 45. 轮系可分为 (定轴轮系)与(周转轮系)两类。 46. 常用步进运动机构有(主动连续、从动步进)与(主动步进、从动连续)两种。 47. 构件是机械的(运动) 单元;零件是机械的 (制造) 单元。 48. V 带的结构形式有(单楔带)与(多楔带)两种。 三、 判断题 1. 一个固定铰链支座,可约束构件的两个自由度。× 2. 一个高副可约束构件的两个自由度。× 3. 在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可不考虑虚约束。× 4. 销联接在受到剪切的同时还要受到挤压。√ 5. 两个构件之间为面接触形成的运动副,称为低副。√ 6. 局部自由度是与机构运动无关的自由度。√ 7. 虚约束是在机构中存在的多余约束,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应除去。√ 8. 在四杆机构中,曲柄是最短的连架杆。× 9. 压力角越大对传动越有利。× 10. 在曲柄摇杆机构中,空回行程比工作行程的速度要慢。× 11. 偏心轮机构是由曲柄摇杆机构演化而来的。√ 12. 曲柄滑块机构是由曲柄摇杆机构演化而来的。√ 13. 减速传动的传动比i <1。× 14. Y型V带所能传递的功率最大。× 15. 在V带传动中,其他条件不变,则中心距越大,承载能力越大。× 16. 带传动一般用于传动的高速级。× 17. 带传动的小轮包角越大,承载能力越大。√ 18. 选择带轮直径时,直径越小越好。× 19. 渐开线上各点的压力角不同,基圆上的压力角最大。× 20. 基圆直径越大渐开线越平直。√ 21. 设计蜗杆传动时,为了提高传动效率,可以增加蜗杆的头数。 √ 22. 在润滑良好的闭式齿轮传动中,齿面疲劳点蚀失效不会发生。 × 23. 只承受弯矩而不受扭矩的轴,称为心轴。√ 24. 螺钉联接用于被联接件为盲孔,且不经常拆卸的场合。√ 25. 挤压就是压缩。 × 26. 受弯矩的杆件,弯矩最大处最危险。× 27. 仅传递扭矩的轴是转轴。√ 28. 低速重载下工作的滑动轴承应选用粘度较高的润滑油。√ 29. 代号为6310的滚动轴承是角接触球轴承。×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3)要点

机械基础习题5 一、填空题 1.机械零件丧失预定的功能而不能正常工作的现象,称为(。 2.载荷按其大小和方向是否随时间变化分为(和(两类。 3.根据原动机或负载的额定功率计算出的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叫(。 4.载荷系数K与名义载荷的乘积叫(。 5.按照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否随时间变化分为(和(。 6.合理选择安全系数的原则是:在保证(的原则下,尽可能(安全系数。 7.疲劳设计有(和(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法。 8.在疲劳曲线中,纵坐标 rN表示零件材料的(。 9.许多机器都是由(、(和(三部分组成的。 10.按工作原理,机械传动可分为(和(两大类。 11.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和(。 12.带传动的设计准则是:在保证带传动在工作时(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和(。 13.V带轮的材料主要采用(,转速高时可采用(。 14.与带传动相比,链传动无(和(现象,工作可靠,具有准确的(,传动效率较高。 15.在带传动中,弹性滑动和滑动率的大小与(和(的拉力差有关,随着传递(的增加,弹性滑动和滑动率也将增大。 16.单根V带所能传递功率主要取决于(和(。

17.链条的长度以(来表示,一般应尽量避免(节。 18.滚子链传动最主要的参数是(。 19.按螺旋机构的工作情况,螺旋主要用于以下三种情况:(、(和(螺旋。 20.按照母体形状,螺纹分为(螺纹和(螺纹。 21.按螺旋和螺母的运动情况,螺旋传动有四种结构,但它们的(关系是相同的。 22.按螺纹副的摩擦性质,可分为(螺旋、(螺旋和(螺旋。 23.在齿轮传动中,齿轮齿面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和(。 24.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和(。 25.闭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和(。 26.齿轮能承受动载荷的大小取决于齿轮的(及(。 27.设计齿轮传动时,为限制整个传动的尺寸过大,一般应限制大小齿轮的齿数比≤(。, 28.对闭式蜗杆传动,为避免油温升高而导致胶合,设计时要进行(计算。 二、填空题 1.机械零件的计算载荷由(确定。 A.原动机的额定功率和效率 B.工作机的负载和机械效率 C.零件名义载荷和工作应力 D.零件名义载荷和附加载荷

机械设计基础考试专升本试题与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如图所示的齿轮—凸轮轴系中,轴4称为( A ) A零件 B.机构 C.构件 D.部件 2.若组成运动副的两构件间的相对运动是移动,则称这种运动副为( B ) A.转动副 B.移动副 C.球面副 D.螺旋副 3.渐开线齿轮的齿廓曲线形状取决于( D) A.分度圆 B.齿顶圆 C.齿根圆 D.基圆 4.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是( A ) A.机构的自由度数目等于主动件数目 B.机构的自由度数目大于主动件数目 C.机构的自由度数目小于主动件数目 D.机构的自由度数目大于等于主动件数目 5.一般转速的滚动轴承计算准则为( C ) A.进行静强度计算 B.进行极限转速计算 C.进行疲劳寿命计算 D.进行热平衡 计算 6.柴油机曲轴中部的轴承应采用( B ) A.整体式滑动轴承 B. 剖分式滑动轴承 C.深沟球轴承 D.圆锥滚子轴承 7.螺纹联接的自锁条件为( A ) A.螺纹升角≤当量摩擦角 B.螺纹升角>摩擦角 C.螺纹升角≥摩擦角 D.螺纹升角 ≥当量摩擦角 8.机械运转不均匀系数是用来描述机械运转不均匀程度的重要参数,其表达式为 ( C )

A.σωω =- max min B.σωω = + max min 2 C. σωω ω = - max min m D.σωω ωω = - + max min max min 9.铰链四杆机构的死点位置发生在( A ) A.从动件与连杆共线位置 B.从动件与机架共线位置 C.主动件与连杆共线位置 D.主动件与机架共线位置 10.当轴的转速较低,且只承受较大的径向载荷时,宜选用( C ) A.深沟球轴承 B.推力球轴承 C.圆柱滚子轴承 D.圆锥滚子轴承 11.作单向运转的转轴,其弯曲应力的变化特征是( A ) A.对称循环 B.脉动循环 C.恒定不变 D.非对称循环 12.在一般机械传动中,若需要采用带传动时,应优先选用( C ) A.圆型带传动 B.同步带传动 C.V型带传动 D.平型带传动 13.铰链四杆机构中,若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则为了获得 曲柄摇杆机构,其机架应取( B ) A.最短杆 B.最短杆的相邻杆 C.最短杆的相对杆 D.任何一杆 14.若被联接件之一厚度较大、材料较软、强度较低、需要经常装拆时,宜采用( B ) A.螺栓联接 B.双头螺柱联接 C.螺钉联接 D.紧定螺钉联接 15.在凸轮机构的从动件选用等速运动规律时,其从动件的运动( A ) A.将产生刚性冲击 B.将产生柔性冲击 C.没有冲击 D.既有刚性冲击又有柔性冲 击 16.与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复合齿轮形系数Y FS 值有关的参数是( C ) A.工作齿宽b B.模数m C.齿数z D.压力角α 17.齿轮传动中,轮齿齿面的疲劳点蚀经常发生在( B ) A.齿根部分 B.靠近节线处的齿根部分 C.齿顶部分 D.靠近节线处的齿顶部分 18.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是( B )(注:下标t表示端面,a表示轴 向,1表示蜗杆、2表示蜗轮)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11章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11章 案场各岗位服务流程 销售大厅服务岗: 1、销售大厅服务岗岗位职责: 1)为来访客户提供全程的休息区域及饮品; 2)保持销售区域台面整洁; 3)及时补足销售大厅物资,如糖果或杂志等; 4)收集客户意见、建议及现场问题点; 2、销售大厅服务岗工作及服务流程 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 班前阶段1)自检仪容仪表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工作区域 2)检查使用工具及销售大厅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报告上级。 班中工作程序服务 流程 行为 规范 迎接 指引 递阅 资料 上饮品 (糕点) 添加茶水 工作 要求 1)眼神关注客人,当客人距3米距离 时,应主动跨出自己的位置迎宾,然后 侯客迎询问客户送客户

注意事项 15度鞠躬微笑问候:“您好!欢迎光临!”2)在客人前方1-2米距离领位,指引请客人向休息区,在客人入座后问客人对座位是否满意:“您好!请问坐这儿可以吗?”得到同意后为客人拉椅入座“好的,请入座!” 3)若客人无置业顾问陪同,可询问:请问您有专属的置业顾问吗?,为客人取阅项目资料,并礼貌的告知请客人稍等,置业顾问会很快过来介绍,同时请置业顾问关注该客人; 4)问候的起始语应为“先生-小姐-女士早上好,这里是XX销售中心,这边请”5)问候时间段为8:30-11:30 早上好11:30-14:30 中午好 14:30-18:00下午好 6)关注客人物品,如物品较多,则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如拾到物品须两名人员在场方能打开,提示客人注意贵重物品); 7)在满座位的情况下,须先向客人致歉,在请其到沙盘区进行观摩稍作等

待; 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 班中工作程序工作 要求 注意 事项 饮料(糕点服务) 1)在所有饮料(糕点)服务中必须使用 托盘; 2)所有饮料服务均已“对不起,打扰一 下,请问您需要什么饮品”为起始; 3)服务方向:从客人的右面服务; 4)当客人的饮料杯中只剩三分之一时, 必须询问客人是否需要再添一杯,在二 次服务中特别注意瓶口绝对不可以与 客人使用的杯子接触; 5)在客人再次需要饮料时必须更换杯 子; 下班程 序1)检查使用的工具及销售案场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报告上级领导; 2)填写物资领用申请表并整理客户意见;3)参加班后总结会; 4)积极配合销售人员的接待工作,如果下班时间已经到,必须待客人离开后下班;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一)

实验一机构的认知及运动简图的绘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常用基本机构的结构特点、主要类型及应用实例。增强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 2、了解机械运动简图与实际机械结构的区别,掌握根据实际机械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和正确标注运动尺寸。 3、进一步加深理解机构的组成原理和机构自由度的含义,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及其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1、机构陈列柜和各种机构模型、实物。 2、测量工具:钢尺、内外卡规。 3、绘图工具(学生自备):三角板、直尺、圆规、铅笔、橡皮擦、草稿纸(供测绘、画草图用)。 三、实验原理 通过观察机构陈列室展示的各种常用机构的模型以及动态展示,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通过观察,对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械中所有的构件数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的数目、种类、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复杂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简略的符号来代表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绘出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和机构结构,以此表明实际机构的运动特殊,从而便于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实验前先由指导老师对实验过程讲解示范,然后分组进行。每组同学应测绘2~3个机构,应认真测量其有关尺寸,按比例尺作出正规的机构运动简图。 1、机构的认识 通过实物模型和机构运动的观察,了解平面四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以及其他常用机构(如棘轮机构、槽轮机构、摩擦式棘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 1

万向联轴器及非圆齿轮机构等)组成、类型、传动特点、运动状况及应用等。 2、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1)使被测绘的机构或模型缓慢地运动,从原动件开始仔细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构件,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对于两个构件的相对运动非常微小而不易察觉到的地方应特别加以注意,切不可误认为刚性联接。 (2)根据相联接的两构件间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的性质,确定各个运动副的类型。 (3)选择恰当的视图,并在草稿纸上徒手按规定的符号及构件的联接次序逐步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的草图,用数字1,2,3……分别标出各构件,用字母A、B、C……分别标出各运动副,然后用箭头标出原动件。 (4)计算机构的自由度并以此检查所绘机构运动简图的草图是否正确。应当注意,在计算自由度时应除去局部自由度及虚约束。 (5)自由度检查无误后,仔细测量机构各运动副间相对位置(即运动尺寸),最后按一定比例尺将草图绘成正式的机构运动简图。 实际长度(米) 比例尺u l = 图上尺寸(毫米) 五、实验报告及基本要求 实验后,学生应将实验数据,计算结果等直接填入实验报告内,绘制好机构运动简图,独立完成实验报告【见附录】交老师批阅。 六、思考题 1、在本次实验中你感兴趣的机构有哪些?请予以简单介绍。 2、一个正确的机构运动简图应包含哪些内容? 3、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原动件的位置是否可以任意确定?若任意确定会不会影响简图的正确性? 4、自由度大于或小于原动件数会有什么结果?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A 英文名称:The Fundamental of Machine Design 学分:7 学时:112 (其中实验学时20) 适用对象:四年制机械电子专业 一、目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必修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3、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结合应用力学、机械理论和生产知识,解决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的分析和设计问题,为学生进行机电产品的设计开发、技术创新、维修维护以及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着重设计构思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经过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中问题的综合能力。本课程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侧重理论和技能两者并重、相互结合。所以本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常用机构的结构、特性,初步具备分析、选用常用机械机构的能力;掌握机械中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及设计计算的工程方法;初步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获得实验技能的初步训练。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械传动和通用机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选用的基本方法,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常用机械零件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并进而具备向新技术渗透和联接的接口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理论学时92+实验学时20) 第1讲绪论(3学时+0) 熟悉机器与机构,零件与构件的基本概念,了解本课程内容、性质和任务,介绍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了解机械设计的内容、步骤及基本要求,熟悉零件的机械物理特性。

最新机械设计基础考试题库及答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 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 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 万事如意! 最新机械设计基础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2.机构中各个构件相对于机架能够产生 独立运动的数目称为(自由度)。 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公式为: (F=3n-2P L-P H)。 4.已知一对啮合齿轮的转速分别为n1、 n2,直径为D1、D2,齿数为z1、z2,则其传 动比i= (n1/n2)= (D2/D1)= (z2/ z1)。 5.铰链四杆机构的杆长为a=60mm, b=200mm,c=100mm,d=90mm。若以杆C为 机架,则此四杆机构为(双摇杆机构)。 6.在传递相同功率下,轴的转速越高, 轴的转矩就(越小)。 7.在铰链四杆机构中,与机架相连的杆 称为(连架杆),其中作整周转动的杆称 为(曲柄),作往复摆动的杆称为(摇杆), 而不与机架相连的杆称为(连杆)。

8.平面连杆机构的死点是指(从动件与连杆共线的)位置。 9.平面连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是①(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它两杆长度之和)②(连架杆和机架中必有一杆是最短杆)。 10.平面连杆机构的行程速比系数K=1.25是指(工作)与(回程)时间之比为(1.25),平均速比为(1:1.25)。11.凸轮机构的基圆是指(凸轮上最小半径)作的圆。 12.凸轮机构主要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三个基本构件组成。 13.带工作时截面上产生的应力有(拉力产生的应力)、(离心拉应力)和(弯曲应力)。 14.带传动工作时的最大应力出现在(紧边开始进入小带轮)处,其值为:σmax=σ1+σb1+σc。 15.普通V带的断面型号分为(Y、Z、A、 B、C、D、E)七种,其中断面尺寸最小的是(Y)型。 16.为保证齿轮传动恒定的传动比,两齿轮齿廓应满足(接触公法连心线交于一定点)。 17.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 18.一对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为:(m1= m2)与(α 1 = α2)。 19.一对齿轮连续传动的条件为:(重合度1 > ε)。 20.齿轮轮齿的失效形式有(齿面点蚀)、(胶合)、(磨损)、(塑性变形)和(轮齿折断)。 21.一对斜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为:(m1= m2)、(α 1 = α2)与(β1=-β2)。 22.蜗杆传动是由(蜗杆、蜗轮)和(机架)组成。 23.通过蜗杆轴线并垂直蜗轮轴线的平面称为(中间平面)。24.常用的轴系支承方式有(向心)支承和(推力)支承。 25.轴承6308,其代号表示的意义为(6:深沟球轴承、3:直径代号,08:内径为Φ40)。 26.润滑剂有(润滑油)、(润滑脂)和(气体润滑剂)三类。 27.列举出两种固定式刚性联轴器(套筒联轴器)、(凸缘联轴器)。 28.轴按所受载荷的性质分类,自行车前轴是(心轴)。 29.普通三角螺纹的牙形角为(60)度。 30.常用联接螺纹的旋向为(右)旋。 31.普通螺栓的公称直径为螺纹(大)径。 32.在常用的螺纹牙型中(矩形)形螺纹传动效率最高,(三角)形螺纹自锁性最好。 33.减速器常用在(原动机)与(工作机)之间,以降低传速或增大转距。 34.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有(展开式)、(同轴式)与(分流式)三种配置齿轮的形式。 35.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两大类。 36.轴承支承结构的基本形式有(双固式)、(双游式)与(固游式)三种。 37.轮系可分为(平面轮系)与(空间轮系)两类。 38.平面连杆机构基本形式有(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与(双摇杆机构)三种。 39.凸轮机构按凸轮的形状可分为(盘形凸轮)、(圆柱凸轮)与(移动凸轮)三种。 40.凸轮机构按从动件的形式可分为(尖顶)、(滚子)与(平底)三种。 41.变位齿轮有(正变位)与(负变位)两种;变位传动有(等移距变位)与(不等移距变位)两种。 42.按接触情况,运动副可分为(高副)

精选-机械设计基础习题答案第11章

11-1 解1)由公式可知: 轮齿的工作应力不变,则 则,若,该齿轮传动能传递的功率 11-2解由公式 可知,由抗疲劳点蚀允许的最大扭矩有关系: 设提高后的转矩和许用应力分别为、 当转速不变时,转矩和功率可提高69%。 11-3解软齿面闭式齿轮传动应分别验算其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 (1)许用应力 查教材表11-1小齿轮45钢调质硬度:210~230HBS取220HBS;大齿轮ZG270-500正火硬

度:140~170HBS,取155HBS。 查教材图11-7, 查教材图11-10 , 查教材表11-4取, 故: (2)验算接触强度,验算公式为: 其中:小齿轮转矩 载荷系数查教材表11-3得 齿宽

中心距 齿数比 则: 、,能满足接触强度。 (3)验算弯曲强度,验算公式: 其中:齿形系数:查教材图11-9得、 则: 满足弯曲强度。 11-4解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磨损,目前的设计方法是按弯曲强度设计,并将许用应力 降低以弥补磨损对齿轮的影响。

(1)许用弯曲应力查教材表11-1小齿轮45钢调质硬度:210~230HBS取220HBS;大齿轮 45钢正火硬度:170~210HBS,取190HBS。查教材图11-10得 , 查教材表11-4 ,并将许用应用降低30% 故 (2)其弯曲强度设计公式: 其中:小齿轮转矩 载荷系数查教材表11-3得 取齿宽系数 齿数,取

齿数比 齿形系数查教材图11-9得、 因 故将代入设计公式 因此 取模数 中心距 齿宽 11-5解硬齿面闭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折断,设计方法是按弯曲强度设计,并验算其齿面接触 强度。 (1)许用弯曲应力 查教材表11-1,大小齿轮材料40Cr 表面淬火硬度:52~56HRC,取54HRC。查教材图11-10得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与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机械类通用工程设计性的技术基础课。内容主要有: (1)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2)机械零件的设计计算准则。 (3)磨擦、磨损和润滑的机理。 (4)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和结构工艺性。 (5)联接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6)机械传动的应用。 (7)支承零部件的设计和维护。 (8)简单机械的综合实践。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正确使用和维护机械的基本知识、理论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简单机械的能力,为以后学习有关专业机械设备课程以及参与技术改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明确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 2.了解机器和机构的组成相关概念。 教学内容 一.机器和机构 二.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 教学建议 1.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随时注意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2.讲授中注意机器各构件、零件的有机联系。 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 2.能进行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3.掌握机械零件的强度、零件的失效形式和设计计算。 4.掌握零件材料的选择及结构工艺性,了解磨擦、磨损和润滑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第一节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平面机构的设计分析 第三节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和设计计算准则 第四节机械零件的强度 第五节磨擦、磨损和润滑 第六节材料选择及结构工艺性 教学建议 1.讲解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时,应列举生产实际例子讲解,再以教学模型分析。

2.应强调零件的磨擦、磨损和润滑对机械零件设计的重要影响。 3.详细介绍零件材料的选择及结构工艺性的分析。 第二章键联接、花键联接、销联接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键联接的类型、应用特点和平键联接的设计计算。 2.熟悉花键和销联接基本概念、应用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键联接 第二节花键联接 第三节销联接 教学建议 1.应详细介绍键联接、花键联接、销联接的应用形式。 2.重点介绍平键连接的设计计算。 第三章螺纹联接及螺旋传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常用螺纹的类型和应用。 2.掌握螺纹连接的结构特点及强度计算方法。 3.掌握螺旋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形式,能进行相关计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常用螺纹的类型和应用 第二节螺纹联接的结构 第三节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第四节螺旋传动 教学建议 1.螺纹联接,日常生活应用实际例子太多,故应引导学生多进行观察,以增强感性认识。2.讲解重点螺纹联接的结构分析和强度计算。 第四章联轴器和离合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联轴器、离合器的分类、应用。 2.掌握联轴器、离合器的结构、选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联轴器 第二节离合器 教学建议 1.有条件的情况,应尽量配合实物、教具进行讲解。 2.重点应进行联轴器、离合器的结构讲解分析。 第五章弹性联接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弹簧的类型、材料及制造。 2.掌握圆柱弹簧的几何尺寸和计算。

《机械设计基础》考试试题B答案

一、填空题 1.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自由度大于零且机构的原动件数等于机构的自由 度。 2. 在凸轮机构四种常用的推杆运动规律中,等速运动规律运动规律有刚性冲击; 等加速 等减速运动规律和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有柔性冲击; 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无冲 击。 3. 带传动工作时,最大应力发生在在紧边进入小带轮处,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打滑和疲劳破坏。 4. 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条件为:模数相等和压力角相等,齿轮连续啮 合传动条件为:重合度大于1 。 5. 在齿轮传动设计时,软齿面闭式传动常因_ _齿面点蚀而失效,故通常先按齿面接触 疲劳强度设计公式确定传动的尺寸,然后验算齿轮的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6. 齿轮传动以及蜗杆传动的效率均包括:(1)轮齿啮合效率n 1 、(2)搅油效率n 2 、(3)轴承效率n 3 ;总的传动效率为:n =n 5 ?n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矩形螺纹、梯形螺纹、锯齿形螺纹和三角形螺纹四种螺纹中,传动效率最高的是 _矩 形螺纹;双向自锁性最好的是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 螺纹;只能用于单向传动的是_______ 锯齿形螺纹。 8. 普通平键的工作面是两侧面;楔键的工作面为键的一上下—面,平键的剖面 尺寸b x h按轴径d 来查取。 9. 代号为 72308的滚动轴承,其类型名称为角接触球轴承_____________ ,内径为 40 mm _2 ________ 为宽度系列代号, 3 _______ 为直径系列代号。 10.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在工作时最大应力发生在弹簧丝内侧_______________ 。 二、问答题 1. 请说明平面机构速度瞬心的概念,并简述三心定理。 答:速度瞬心定义为:互相作平面相对运动的两构件上在任一瞬时其相对速度为零的重合 点。或说是作平面相对运动的两构件上在任一瞬时其速度相等的重合点(即等速重合点) 三心定理:作平面运动的三个构件共有三个瞬心,他们位于同一直线上。

机械设计基础习题解答(1-5)

机械设计基础教材习题参考解答 (第一章~第五章) 2012.8

目录 第1章机械设计概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章机械零件尺寸的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章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平面机构自由度___________ 4第4章平面连杆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5章凸轮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第1章机械设计概论 思考题和练习题 1-1举例说明什么是新型设计、继承设计和变型设计。 解:新型设计通常人们指应用成熟的科学技术或经过实验证明是可行的新技术,设计过去没有过的新型机械,如:新型机械手、动车、扑翼飞机、电动汽车等; 继承设计通常指人们根据使用经验和技术发展对已有的机械进行设计更新,以提高其性能、降低其制造成本或减少其运用费用,如:大众系列汽车、大家电产品等。 变型设计通常指人们为适应新的需要对已有的机械作部分的修改或增删而发展出不同于标准型的变型产品,如:。各种工程机械、农田作业机械等。 1-2解:评价产品的优劣的指标有哪些? 解:产品的性能、产品的 1-3机械零件常用的材料有哪些?为零件选材时应考虑哪些主要要求? 解:制造机械零件的材料目前用得最多的是金属材料,其又分为钢铁材料和非铁材料(如铜、铝及其合金等);其次是非金属材料(如工程塑料、橡胶、玻璃、皮革、纸板、木材及纤维制品等)和复合材料(如纤维增强塑料、金属陶瓷等)。 从各种各样的材料中选择出合用的材料是一项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的工作,通常应考虑下面的原则: 1)载荷的大小和性质,应力的大小、性质及其分布状况 2)零件的工作条件 3)零件的尺寸及质量 4)经济性 1-4解:机械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解:机械设计的内容包括:构思和方案设计、强度分析、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等。 机械设计的步骤:明确设计任务,总体设计,技术设计,样机试制等。

2019年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初试】机械设计基础

大连海事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机械设计基础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试卷内容结构:机械原理50%,机械设计50%。 第一部分机械原理 一、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考试内容 运动副及其分类、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自由度、速度瞬心及其在 机构速度分析上的应用。 考试要求 1.掌握运动副的含义,平面运动副的分类; 2.了解平面机构运动简图中运动副和构件的表示符号和表示方法; 3.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意义,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复合铰链、局 部自由度、虚约束的形式; 4.正确判断和处理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进行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 算,并能判断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相对运动; 5.了解速度瞬心的含义和求法;能用速度瞬心法求平面机构的速度。 二、平面机构的力分析、机械效率及自锁 考试内容 平面机构中构件的惯性力、运动副中的摩擦力、机械的效率及自锁。 考试要求 1.了解平面连杆机构动态静力分析数学模型的建立思路; 2.掌握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计入运动副摩擦时的机构静力分析方法; 3.掌握机械效率及计算方法,深入理解机械自锁概念,能通过力分析或效率分 析进行机械自锁性判别和自锁条件的建立。 三、机械的平衡 考试内容 刚性转子平衡的方法和平衡的计算;刚性转子平衡的实验;平面机构的平 衡。 考试要求 1.了解刚性转子平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了解平面机构平衡的原理和方法。 四、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调节 考试内容

机械运转速度波动调节的目的和方法、飞轮设计的近似方法、飞轮主要尺 寸的确定。 考试要求 1.了解周期性速度波动和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概念,平均角速度和不均匀系数 的概念;周期性速度波动和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概念; 2.了解周期性速度波动和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原因和调节意义;平均角速度和 不均匀系数的计算方法; 3.理解机械中安装飞轮的作用,飞轮的设计、主要尺寸确定。 五、平面连杆机构设计 考试内容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应用、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考试要求 1.识别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演化机构; 2.掌握曲柄存在条件、急回特性、压力角、传动角和死点位置; 3.正确判断平面四杆机构有无曲柄及其类型;利用作图法确定平面四杆机构的 极限位置、最小传动角以及死点位置;能计算平面四杆机构的极位夹角、行程速比系数和最小传动角; 4.能用作图法按给定的行程速比系数或连杆位置进行平面四杆机构设计。 六、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考试内容 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图 解法设计凸轮轮廓。 考试要求 1.掌握凸轮机构的组成和基本类型; 2.掌握凸轮与从动件的相互运动关系,凸轮的基圆、推程运动角、远休止角、 回程运动角、近休止角和从动件的推程、回程及动程的含义; 3.了解等速运动、等加速等减速运动和简谐运动的位移线图绘制; 4.理解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原理;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凸轮理论轮廓曲 线和实际轮廓曲线的设计; 5.了解凸轮机构压力角和基圆半径的关系,滚子半径的选择。 七、齿轮机构 考试内容 齿轮机构的特点和类型、齿廓实现定角速比传动条件、渐开线齿廓、齿轮 各部分名称及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尺寸、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啮合、渐开 线齿轮的切齿原理、根切、最少齿数及变位齿轮、直齿锥齿轮机构、蜗杆 传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