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恩-2008-2009年贺岁档中国电影市场研究报告(简版)

艺恩-2008-2009年贺岁档中国电影市场研究报告(简版)
艺恩-2008-2009年贺岁档中国电影市场研究报告(简版)

目 录

1. 2009年贺岁档电影市场概况 (5)

1.1. 2009年贺岁档市场高速增长 (5)

1.2. 2009年贺岁档周票房走势 (5)

1.3. 2009年贺岁档单部影片市场份额 (6)

1.4. 2009年贺岁档发行公司票房市场份额 (8)

1.5. 贺岁档三年票房持续增长原因分析 (8)

2. 2007-2009年贺岁档影片分析 (11)

2.1. 2007-2009年贺岁档上映影片票房分布分析 (11)

2.2. 2007-2009年贺岁档影片类型概述 (15)

2.2.1. 2007-2009年贺岁档影片类型分析 (15)

2.2.2. 2007-2009年贺岁档进口片票房远低于国产片 (18)

3. 2007-2009年贺岁档上映影片档期分析 (20)

3.1. 2007-2009年贺岁档13周票房走势 (21)

3.2. 元旦新年前后周票房对比 (22)

3.3. 档期第二个高潮是春节档期 (23)

3.4. “情人节”档期和春节档期的票房互动关系 (24)

4. 2007-2009年贺岁档发行公司表现 (25)

4.1. 贺岁档发行公司市场概况 (25)

4.1.1. 民营发行公司成长迅速 (25)

4.1.2. 2009年贺岁档中影与华谊兄弟争霸格局 (27)

4.1.3. 其他发行公司的市场份额分析 (27)

4.2. 2007-2009年贺岁档主要影片发行特点 (28)

5. 2010年贺岁档市场趋势展望 (31)

图表目录

图1-12009年贺岁档电影市场周总票房 (6)

图1-22009年贺岁档影片票房分布散点图 (7)

图1-32009年贺岁档重点影片市场份额 (7)

图1-42009年贺岁档发行公司市场份额 (8)

图1-52007-2009贺岁档市场数据增长率对比 (9)

图2-12007-2009年贺岁档影片票房分布散点图 (11)

图2-22007年贺岁档重点影片市场份额 (12)

图2-32008年贺岁档重点影片市场份额 (13)

图2-42009年贺岁档重点影片市场份额 (13)

图2-52007-2009年贺岁档类型片票房收入 (16)

图2-62007-2009年贺岁档国产片进口片票房对比图 (18)

图3-12007-2009年贺岁档每周票房走势图 (21)

图3-22007-2009年元旦前后票房走势图 (22)

图3-32007-2009年春节前后票房走势图 (23)

图4-12007-2009年贺岁档各电影发行公司票房市场份额图 (25)

图4-22007-2009年贺岁档发行公司市场份额图 (26)

图4-32008-2009年贺岁档主要影片前五周票房走势图 (29)

表1-12007-2009年贺岁档上映影片数,影院数,银幕数,观影人次,票房列表 (5)

表2-12007-2009年贺岁档国产片和进口片数量和票房表 (18)

表3-12007-2009年春节和情人节票房互动关系表 (24)

i.研究背景

“贺岁档”是国内电影市场化运作的起点,是国内电影营销最早按市场理念、市场规律进行市场化运作的一个档期。为了帮助产业各方及投资者更清楚地了解国内贺岁档市场的现状及特点,艺恩在行业访谈和深入研究基础上,推出此份《2008-2009年贺岁档中国电影市场研究报告》。

贺岁档起源

国内“贺岁档”源于香港市场电影销售概念。国内第一部具有“贺岁电影”的元素的电影,是1995年春节的《红番区》以进口分帐形式在春节上映,以后几年都是由成龙主演的贺岁电影在春节期间放映。真正从12月底提出国内电影“贺岁”理念并以此营销市场的电影,是1999年12月底冯小刚的《甲方乙方》。电影发行开创了主创人员走南跑北做首映宣传的新片宣传模式。《甲方乙方》最终获得3000多万票房,其中电影制片方之一,北京紫禁城影业的关联公司北京市电影公司(北京新影联前身)在北京市场收获票房一千多万,占约三分之一的份额。历经10年培育,贺岁档已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中最成熟,最具价值,最炙手可热的档期。随着贺岁档期优质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放大,转化为推动票房高增长的能力明显。

最早在年末投放国产大片是2002年12月20日上映的《英雄》。《英雄》最终2.5亿的票房,一方面开启了国产大片时代,另一方面给贺岁档注入了“国产大片”收获高额票房的概念。从此,引发始于2006年末—2007年2月巨制国产大片激烈竞争贺岁档的贺岁电影档期大战。2006年《满城尽带黄金甲》高调宣布12月14日上档后,媒体与市场关注热点就集中在贺岁档期电影大战。12月第一周上映了文艺片《云水谣》,第二周为避开《黄金甲》风头,在热档期开“空窗”没有新片上映。《云水谣》因此有了完整的 两个周档期,实现票房超过3000万。市场新片”开空窗“造成市场极度饥渴,《黄金甲》首周票房达到8000万,最终以2.9亿票房占有2006—2007年贺岁档总份额40.9%。《黄金甲》市场成功鼓励了更多国产大片追逐贺岁档,期望借助档期含金量+“一片独大”=事半功倍之票房。市场成绩印证了国产大片是催生贺岁档市场人气与票房激增的重要因素之一。

与香港的贺岁电影基本在春节前后不同,近年来,国内贺岁档逐渐向年末12月档期倾斜。因为 “贺岁电影”由北京开始,年末社会集团消费相对集中,大量公司及企事业单位购买团体票赠与客户或作为内部员工福利,造成团体票消费现象。大量团体票的出现客观上起到刺激消费增长,增添了贺岁档期含金量。一个有旺盛消费需求的档期自然要吸引各制片方的高度关注,处于强势市场地位的国产大片当然更具话语主导权。

ii.研究范畴

本报告将围绕以下方面对2009贺岁档中国电影市场进行研究分析。本报告研究仅限于中国大陆电影市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iii.研究方法

本报告以票房收入数据研究为主,采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中国电影市场进行研究。本报告中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电影报上公布的国家电影基金电脑售票联网中心公布的数据、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每月公布市场各排名前10位的国产片与进口片数据、以及国内主要院线公司提供数据,并通过与主要院线公司和发行公司访谈进行验证,此外票房数据的核准得到票房专家刘嘉的大力支持。本报告中数据研究成果是通过以上多种数据渠道,通过反复交叉验证与综合研究,以最大程度保证数据的真实与精准。

iv.影片分类

国产片:国内制作,或者与境外电影制作公司合作,国内为主导的电影。

进口片:1、引进海外制作的电影;

2、两种引进方式:第一种,采用市场票房全额分账,即通常说的进口分账大片;第二种,以购买发行版权的形式,获得有期限的、有范围的发行放映权限,统称“买断批片”。

影片类型:

短片 动画 传记 剧情

记录 犯罪 音乐 运动

喜剧 音乐 战争 脱口秀

成人 冒险 历史 恐怖

动作 家庭 真人秀 神秘

惊秫 奇幻 西部 新闻

爱情 科幻 游戏节目

v.相关定义

贺岁档:国内电影市场的贺岁档期三年来逐渐前移,从年末12月中旬渐进至11月下旬起始,艺恩研究报告定义贺岁档的周期为上一年的12月第一周至本年的2月底最后一周,共3个月、13周。

2007年贺岁档: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

2008年贺岁档: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

2009年贺岁档: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

1.2009年贺岁档电影市场概况

1.1. 2009年贺岁档市场高速增长

艺恩统计数据显示,在2009年贺岁档近90天的放映周期里,中国电影市场消费实现爆发式增长,总计观影人次约4779万,票房总计收入达14.7亿元,相比2008年贺岁档的9.47亿元同比增长55.3%。

2007-2009年贺岁档市场数据

2006.12-2007.2 2007.12-2008.22008.12-2009.2新上映影片数 35* 29* 29*

观影人次 (万人) 2473 3231 4779

票房(万元) 75068.8** 94721.7** 147073**

影院数 1325 1427 1545

银幕数 3034 3527 4097

注:影院数和银幕数截止到每年12月31日

* 表示公映日期从12月开始的影片数,不包括11月开始上映但在12月继续放映的影片数;

**表示每年12月到次年2月放映的所有影片总票房,包括11月开始上映影片在12月继续放映期间取得的票房;

?2009.3 艺恩EntGroup Inc. https://www.360docs.net/doc/e810365457.html,

表1- 1 2007-2009年贺岁档市场数据

1.2. 2009年贺岁档周票房走势

贺岁档受节日驱动 旺盛消费力决定市场高票房

艺恩统计数据显示,在2009年贺岁档近90天的放映周期里,市场出现了三次消费高潮。这三次电影消费高峰分别落点在以下三个节日周上:圣诞节周08年12月22日至29日,票房1.69亿;春节周09年1月26日至2月1日,票房1.6亿;情人节周09年2月9日至2月15日,票房1.05亿。

图1- 1 2009年贺岁档电影市场周总票房

1.3. 2009年贺岁档单部影片市场份额

市场票房与占有率凸显高度集中

艺恩统计数据显示,在2009年贺岁档近90天的放映周期里,有29部不同类型影片上映。其中单片票房超过千万元电影有20部,占档期影片总数69%;票房超过亿元的电影5部,最高达到3.33亿元;票房在5000万至1亿之间的2部;票房在3000万至5000万之间的4部。

贺岁档虽然电影数量众多,周期较长,但市场票房与占有率却凸显高度集中。2009年贺岁档市场,仅占影片数量23%的7部电影,占据了档期总票房的73.8%的市场份额。票房冠军《非诚勿扰》一部影片3.33亿占到贺岁档总票房的22.7%,第二名赤壁(下)以2.58亿占贺岁档17.6%,两部影片加在一起占到贺岁档总票房的40.3%。

图1- 2 2009年贺岁档影片票房分布散点图

图1- 3 2009年贺岁档重点影片市场份额

1.4. 2009年贺岁档发行公司票房市场份额

发行公司多元化 民营公司市场争锋

艺恩统计数据显示, 2009年贺岁档3个月中,有15家国有与民营发行公司参与了市场逐鹿。市场格局呈现两家强势公司引领发行市场:国有大型企业中影集团,在贺岁档期占有总票房39.3%的市场份额;民营影视公司华谊兄弟占有总票房29.5%的市场份额。两家发行公司以合计占有总票房的 68.8%的市场份额,数据显示:电影市场黄金档期,掌握了优势资源的发行公司,渐显市场“领导”地位。

图1- 4 2009年贺岁档发行公司市场份额

1.5. 贺岁档三年票房持续增长原因分析

艺恩统计数据显示,自2007年到2009年三年贺岁档期全国城市主流市场观影人次与电影票房不断刷新纪录,持续创造了中国电影市场多项市场纪录。贺岁档票房同比增长率从2007-2008年的26.2%,增加到2008-2009年的55.3%. 观影人次同比增长率从2007-2008年的30.7%,增加到2008-2009年的47.9%. 而银幕数保持稳定增长,增长率均为16.2%。

2007-2008年票房同比增长率低于观影人次增长率的主要原因为团体票的大量出现降低了平均票价;2008-2009年票房同比增长率高于观影人次增长率的主要原因为: 节日个人购票的比率上升,而节

日票价以及3D立体电影票价远高于平均票价的影响。

图1- 5 2007-2009 贺岁档市场数据增长率对比

艺恩研究认为,贺岁档市场票房及观影人次高增长因素,可归结为如下两方面:

(1)银幕数连续三年大幅增加拓宽市场放映空间

与市场高增长产出相匹配,中国电影放映市场三年来亦保持了旺盛的增长趋势,每年全国投向放映市场基础建设的各类资金超过100亿元。截至2008年12月止,中国城市电影院加入院线注册数为1545家,银幕数为4097张。影院及屏幕数量高速增长背后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国内电影产业发展政策在放映终端利益分配上相对有利于影院建设。在2009年开始执行的国产电影分账比例广电指导意见中,要求保证影院在放映票房分账比例不得低于50%,而这一比例高于国际同类标准。在现阶段国家扶持鼓励社会资本对院线的投入的政策支持下,中国城市影院建设一直呈迅猛发展态势,平均每年新增和改造影院超过100家,银幕增加数百张。

连续三年国内放映市场投资增量拉动的影院和银幕数量的增加具体带来了贺岁档优异的市场业绩: 银幕数量的增加使进入大银幕放映的电影有效空间得到延伸,更多新片有了进入市场的机会,优质

影片还可以相对延长上映时间。对市场直接效应是优化了国内电影市场环境,使之多元化,多层次,观众群体因此得到拓宽,更多不同类型的新片通过银幕与不同受众群体的观众见面。优质影院数量的增加提升了观影体验,降低了一线城市影迷的观影时间成本,满足了二线城市的观影需求。同时新建影院在赢利的压力下,加强市场营销行为,使更多消费者走入影院。

(2) 影片类型多元化、优质影片数量上升吸引更多观众

2009年贺岁档共有29部新上映影片投放市场。以数量来计,平均每月近10部新片登场,虽不算年内月度新片最多档期,但新片质量突出,市场竞争实力强劲。在2009年贺岁档期里共有5部国产影片票房过亿。

从表1-1中数据显示, 2009年贺岁档期的观影人次较上年贺岁档期增幅达47%。观影人次的高幅度增长,除观众看电影的频率增加,还有新的观众群加入而产生的观影绝对人数的增加。电影《梅兰芳》上映,良好的观众口碑吸引了相当数量的中老年观众和京剧爱好者,这些新观影群多年没有进行过影院消费,通过对《梅兰芳》的观影体验,有望培养出这些观影群体对电影消费新需求。

2.2007-2009年贺岁档影片分析

2.1. 2007-2009年贺岁档上映影片票房分布分析

贺岁档期经营从粗放走向精细

艺恩统计数据显示, 在2007贺岁档和2008年贺岁档,12中旬至次年1月上旬,新片上映密集。2009年贺岁档,影片投放开始显得较均衡。依据档期渐热规律,逐步加快新片投放频率,保证整个档期市场新片亮点不断,支撑着市场不断升温的消费需求。

图2- 1 2007-2009年贺岁档影片票房分布散点图

艺恩研究发现,票房市场总量增大后,过亿影片数量逐年增加,票房冠军也在不断刷新贺岁档单片票房纪录。影片票房收入在5000万至1亿间数量还是过少,而这恰恰是中等投资影片回收的安全区域。一些质量相当不错的影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因放映空间、排映场次受限而没有达到正常的票房产出水准。这一现象,主要体现在票房在2000万以下至800万的影片上。这表明“贺岁档”并不是没有“门槛”的,目前国内放映市场的放映资源有限,90天贺岁档内最有效放映时间可能只有20来天,如果发行公司不能准确选择受众目标,那么被挤压后放映空间就会对好影片资源造成浪费。

图2- 2 2007年贺岁档重点影片市场份额

图2- 3 2008年贺岁档重点影片市场份额

图2- 4 2009年贺岁档重点影片市场份额

艺恩研究发现,三年贺岁档期主要新片市场份额化呈现如下特点:

(1) 票房冠军影片所占的份额逐年下降

通过三年票房单部影片份额的比较,可以看出,随着进入贺岁档的影片数量和质量的提高,贺岁档竞争加剧。票房冠军影片所占的份额逐年下降,从2007年票房冠军《满城尽带黄金甲》的35.8%, 下降至至2008年贺岁档《集结号》的23.6%。而到2009年贺岁档,票房冠军《非诚勿扰》虽然取得3.4亿左右票房优异成绩也仅能占到市场总量的22.7%份额。

(2) 贺岁档电影具有极强的品牌效应

虽然贺岁档高票房电影类型不一,但均呈现出或导演或题材的强势品牌效应。票房冠军2007年贺岁档为张艺谋,而2008年贺岁档和2009年贺岁档均为冯小刚。而第二名和第三名电影也均为强势品牌如007系列,或拥有吴宇森,陈可辛,周星驰等品牌效应。

2.2. 2007-2009年贺岁档影片类型概述

2.2.1.2007-2009年贺岁档影片类型分析

艺恩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贺岁档影片主要有5类:分别是动作类59.4%,票房4.8亿;喜剧类10.1%,票房8213万;悬疑类 9.1%,票房7430万; 爱情类6.8%,票房5520万;剧情类5.4%,4395万。

2008年贺岁档影片主要有5类:分别是战争类23.6%,票房2.4亿;动作类21.7%,票房2.21亿;科幻类19.9%,票房2.03亿;喜剧类17.9%,票房1.8亿;历险6.1%,票房6280万。

2009年贺岁档影片主要有5类:分别是喜剧类40.7%,票房5.98亿,历史类 17.6%,票房2.59亿动画类10.8%, 票房1.59亿;动作类10.4%,票房1.52亿;传记类 7.8%,票房1.14亿。

图2- 5 2007-2009 年贺岁档类型片票房收入

艺恩研究发现,三年贺岁档票房前几位影片处于不断变化中,说明贺岁档期并未像美国暑期档和香港贺岁档那样具有显著的发行类型特征,更多还是由于优质导演的个人关于影片类型的选择带来了最终的市场结果。而2009年贺岁档出现了以下的一些类型特点:

(1) 喜剧片强势回归

2009年贺岁档,喜剧片成为主流,媒体宣传中认为这是因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喜剧片可作慰籍人

们的“心灵鸡汤”使然。从图2-5中,我们看到,实际上喜剧类电影一直是贺岁档期的主要类型之一。只是在2002年12月国产大片《英雄》创造2.5亿票房后,引发了连续几年来投资甚巨的武侠片争抢12月贺岁档期,喜剧类型电影在贺岁档期的影响力才有所减弱。不过从电影的投资回报率考量,喜剧类型电影投资额度相对不是太高,市场成功后回报率高于大制作,大投资的武侠类、战争类型电影。

(2) 动画电影异军突起

动画片类型电影票房在2009年贺岁档占到10.8%的市场份额,这是一个市场突破。4部动画片,进口与国产各占一半。《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大卖有可能成为国产动漫产业的转折点,它显示了影院票房市场对动画电影的消费需求。《喜羊羊与灰太狼》在市场票房的成功,除了选对了档期,针对性广告投入指向明确受众目标外,几年来同名动画片系列培养了大批潜在影院观众群才是真正的原因。这是长期积累,偶尔得之的一个经典案例。

(3) 剧情片的尴尬

剧情片数量最多,票房份额却不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前些年国内电影制作类型化不明显。部分中低成本及主旋律影片,制作较小,缺乏突出的吸引力因素,很难被归入其他类别,只好笼统的将电影归为“剧情类”。随着制片业市场化程度提高,电影投资与市场定位目标明确,投资制作朝着比较鲜明的类型靠拢,比如喜剧、战争、传记、动作等。所以,“剧情片”的名号实际反映出国内制片业某些制作上的“短板”。

(4) 传记片的偶然成功

2009年贺岁档电影类型中出现几部人物传记片,如《梅兰芳》。《叶问》严格意义上更是按动作片发行,并不是传统意义的传记片。虽然在2009年贺岁档传记片获得了客观的票房,不一定能证明人物传记片会成为贺岁档的稳定类型。

2.2.2.2007-2009年贺岁档进口片票房远低于国产片

艺恩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贺岁档上映的进口片数量为14部,票房份额为29%。2008年贺岁档进口片数量为11部,票房份额为14.4%。2009年贺岁档进口片数量为15部,票房份额14.8%。三年来贺岁档期进口片投放数量变化不大,票房比重呈大幅下降趋势,从2007年的28.9%份额跌落至近两年的15%左右。

2007-2009年贺岁档国产片和进口片数量和票房

2006.12-2007.2 2007.12-2008.2 2008.12-2009.2

数量 票房(万元) 数量票房(万元)数量票房(万元) 国产片 2857775238745825*125303

进口片 1423496111477115**21701

注:*表示贺岁档内新上映国产片17部,11月开始上映但在12月继续放映的国产片8部

**表示贺岁档内新上映国产片12部,11月开始上映但在12月继续放映的进口片3部

?2009.3 艺恩EntGroup Inc. https://www.360docs.net/doc/e810365457.html,

表2- 1 2007-2009年贺岁档国产片和进口片数量和票房表

图2- 6 2007-2009年贺岁档国产片进口片票房对比

艺恩研究发现,进入贺岁档期的进口片都算不上是强劲而有实力的电影,在影片的市场影响力上先输一筹。其次,在发行放映规模上,拷贝仅有中等偏上规模,能占有的银幕资源和安排的放映场次相当有限。既然国产片与进口片处在一种实力不对称的市场环境中抗衡,贺岁档自然就成为国产片的主战场。三年来贺岁档期,国产片票房超过亿元的电影累计有10部,进口片没有一部影片在贺岁档票房过亿。最好的成绩还是三年前《007:大战皇家赌场》9270多万,其次是2007年贺岁档《博物馆奇妙夜》6486万和2008年贺岁档的《尼斯湖水怪》6280多万。其它票房成绩都相差甚远。因此,进口片市场份额连续走低的原因,主要是两类电影无论从单片在市场的影响力、发行公司在放映市场的投放规模、以及宣

传营销力度皆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不对称的竞争结果自然影响了进口片的票房成绩和市场占有率。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一、中国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2013年全国电影票房达亿元,同比增长%,中国电影票房进入200 亿量级的发展阶段;电影投融资空前活跃,电影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从制作到宣传发行再到影院终端,资本驱动的力量不断显现。 上市企业通过资本并购实现资源整合,日渐成为影视资本市场的趋势;而上市公司新片上映前夕,股价出现波动,也是2013 年电影相关资本市场的突出现象。股价与档期内上映影片的市场预期及实际表现形成直接关联,一方面凸显了电影作为特殊的产品,其风险性与市场敏感度更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相关影视上市公司仍需要积极与市场互动,促使股民对这些文化创意股票形成全面深入的了解,以改变“一片成败定股价”的尴尬境地。 随着中国电影创作和生产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产业内已经出现的一些积极的、结构性的变化,将会促使电影创作和消费格局发生相应变化,促成电影产业整体升级换代。 二、中国电影制片机构市场份额 2013 年,从总票房产出看,中影仍然占据头把交椅,地位从短期内无法撼动。中影2013 年度共有35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亿元,参与制作影片中有7 部过亿。光线凭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厨戏痞》等“以小博大”的中小成本影片,表现突出,全年共上映影片8 部,共实现票房亿。华谊兄弟今年共有7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亿,风头不如往年强劲。《私人订制》饱受争议,未达到10 亿预期,《大明猩》、《忠烈杨家将》票房惨败。威秀亚洲、文化中国作为《西游·降魔篇》的制作方,单部影片获得亿元,进入制片机构TOP10。总体上看,2013 年市场份额TOP10 的制片机构名单与2012 年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尤其是民营企业市场份额的波动尤为明显,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电影制片企业的发展还不成熟和稳定,与市场发展稳定的好莱坞六大制片公司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三、中国电影投融资分析 随着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家对文化产业扶植政策的密集出台,国内外资本开始以组建影视基金的形式,对我国电影、电视剧产业进行投资。从已成立影视基金的LP 群体组成看来,具有影视背景的专业制作公司以及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是国内影视基金的主要出资人。在提供资金的同时,具有影视专业知识的LP 也可以为影视公司、项目提供更多指导,改善经营,规避项目风险。

关于电影行业的分析报告

关于电影行业的分析报告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低速缓慢发展再到近10年爆炸式发展的过程。201x年全球票房达到375亿美元,美国占27%的市场份额,中国占13%,比XX年提升5%,排在第三位的日本比中国电影市场低8%,中国已成为毫无争议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而从增量来看,201x年全球电影票房增长16亿美元,中国贡献增量的75%,由此可见中国对全球电影票房增量市场起到了主引擎的作用,确实不容小觑,也难怪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均将目光瞄向中国,纷纷在中国内地设立办事处,谋求在中国长远发展,许多大片均在影片中加入“中国元素”,以期吸引更多的中国观众。 1. 政治环境:早在201x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电影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扶持政策,5年来政府在扶持电影创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财税及融资政策、土地使用、院线建设、提升国产电影国际影响力方面实施了许多有力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为电影业高速发展提供了宏观政策保障。201x年又出台了《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实施《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电影行业作为重点、主流文化产业,首当其冲将受益匪浅。

2. 经济环境:201x年以来,我国经济受“三期叠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大,特别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如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如钢铁,均遭遇重大挫折,市场需求疲软,经营效益大幅下滑。201x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GOP 增速%,创24年来新低;201x年前三季度GDP增速%。然而,电影市场却未受整体经济下行影响,逆势上涨,屡创票房新高。据统计,201x年我国故事影片产量618部,同比减少20部;全国电影总票房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国产片票房亿元,占总票房的%。201x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就达到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国产影片市场份额占比%,比去年同期提高了个百分点。201x年“十﹒一”黄金周更是创纪录地达到了亿元的总票房,相较于201x年国庆档的亿元,增长率达70%。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投资回报高,在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势必将吸引更多资本进入,继续推动整个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并辐射和带动旅游、动漫、游戏、广告、玩具等周边产业持续发展。同时随着中国经济长期的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中国电影市场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持续快速发展。 3. 人文环境: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是人们的文化、娱乐及精神需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中国人

中国电影市场现状及问题分析

中国电影市场现状及问题分析摘要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有着蓬勃发展的态势,具体表现在高增长、衍生品以及营销等方面,但是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重视。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中国电影的市场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来进行一些思考。 关键词电影市场现状问题 从1905年拍摄的《定军山》算起,中国电影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最初,在尝试、探索时期,中国电影是从市场开始的,这也符合世界电影发展的普遍规律。但是由于现代中国的特殊国情,加上“礼乐”的、“文以载道”的传统,电影的政治、宣传和教育功能,时常被扩大和突出,而它首先应该有的娱乐功能却时常被降低,甚至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被全面否定。直到改革开放后期,电影体制改革深化,电影的产业性质得到确认,也逐渐移步于市场和主流意识领域,有序的中国电影市场态势才开始形成,中国电影也总体性的向常态社会回归。 电影市场是指从事影片版权交易活动以及提供电影放映活动的领域和场所。按照营销环节划分,分为电影发行市场和电影放映市场。 中国电影市场发展概况 20世纪80年代,电影在我国文化服务市场中一度占据着“龙头”地位。1981年全国电影观众人次达到275亿,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最高纪录,;1991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达到24亿元、发行收入达到11亿元,均创咋了中国电影市场史上的最高纪录。到了90年代,随着娱乐、电视、网络和旅游市场的崛起和繁荣,电影市场曾受到巨大冲击并且逐渐陷入萎缩的境地。近年来,在我国的电影业管理者、经营者的共同努力下,电影凭借着“大、光、声”的技术效果和艺术感染力获得了新的生机,改善城市影院设施环境也开始激活我国的电影市场。 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1)我国电影制作机构不断增扩,电影制作权逐渐放开,近年来,电影产业实现了年均35%以上的高速增长。 (2)电影产量不断增加,票房收入总数不断增长

电影行业分析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产业经济学》作业 公共管理学院 1.产业界定 电影产业,也称为“电影工业”,是指以电影制作为核心通过电影的生产、发行和放映以及电影音像产品,电影衍生品,电影院和放映场所的建设等相关产业经济形态的统称。 广义的电影产业链即“大电影产业链”,则在原有产业链前后端进行延伸,前端加入电影投融资,后端加入电影衍生产品(如音像制品、广告、游戏)和拓展其他放映渠道(如在有线电视、MP4、网络等媒介播放)。 中国电影观众:特指中国大陆地区(不含港、澳、台)近一年内在电影院观看过至少一次电影的群体。 制作公司:完成电影的融资、拍摄和后期制作环节,制片公司拥有电影的版权,将电影某一期限内的版权出售给发行公司或其他渠道收购商。 发行公司:负责影片的营销推广及与院线洽谈拷贝投放。发行公司从制作公司购买代理电影发行权,然后以买断或票房分账的方式与院线公司合作。 电影院线:影院的管理公司,负责和发片公司沟通制定排片放映时间。一条院线下面有若干个电影院,由院线统一管理,统一排片,统一供片。 影院:电影产业链的一个终端,影院营收模式除票房分账之外,爆米花、可乐等附加产品及电影衍生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10%~16%不等,也是影院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影产业链主体: 2.现状描述 3.行业结构分析 3.1产品结构 3.1.1 电影行业从2D到3D新纪元时代,在发展周期上经历了技术断层。电影技术已经进入了3D

灾难片>科幻片>战争片>言情片>侦探片>武侠片>恐怖片>歌舞片 市场需求的变化: 在我国电影市场上,华人引以为荣的武侠片已经不再稳居榜首,退居科幻、灾难、战争片之下,甚至低过言情片与侦探片。伴随电脑游戏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群落,更乐意接受好莱坞大制作的灾难、科幻、战争影片。究其原因是18至26岁年龄段的青年人属于电影观众结构中的最大群落,其次成分居高群落为27至39岁年龄段的观众。如果说后者内心深处依然残留对武侠的钟情的话,那么前者是在电子游戏、科幻故事熏陶下成长起来的电影消费群落,西方消费文化对这一消费群落影响颇深。 中国的电影客户分类: 可以从文化的角度细分为主流文化消费者、精英文化消费者和大众文化消费者三个主要群体。(1)主流文化消费者群体:是由具有主流文化特征的消费者组成的群体。有官方性强、客观性强、集体性强、社会性强、商品性较弱的基本特征。 (2)精英文化消费者群体:是由当代中国具有精英文化特征的消费者组成的群体。有官方性较强、客观性弱、集体性弱、社会性弱、商品性弱的基本特征。 (3)大众文化消费者群体:是由当代中国具有大众文化特征的消费者组成的群体。在中国的当代消费者群体中,大众文化消费者群体是主导的强势群体,是消费市场中的主流和核心力量。有官方性弱、客观性较强、集体性较强、社会性较强、商品性强的基本特征。 不同类别客户的需求变化: (1)主流文化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变化: 一、影片风格娱乐化 二、影片主题低调化 三、影片教育传统化 四、影片人物平凡化 (2)精英文化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变化: 一、影片主题主流化 二、影片叙事生活化 (3)大众文化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变化: 一、影片风格艺术化 二、影片叙事情感化 3.1.3产品的供给 3.2企业结构 集中度分析(CRn): 定义: 本文对中国电影院线的产业集中度分析主要采用CR4指标。采样数据为2009年电影产业。若CR4超过30%的产业为高度集中,处于15-30%的产业为中度集中,低于15%的产业为低度集中。 制作方:CR4=26%(中影,上影,保利博纳,华谊兄弟) ------竞争结构 发行方:CR4=75.7%(中影,华夏,保利博纳,华谊兄弟) ------高度集中 院线&影院:CR4=46.8%(大连万达,中影星美,上海联合,北京新影联) ------相对集中

2018年电影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18年电影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详解票房 (5) 一、2017年1-5月票房延续2016年以来平稳趋势 (5) 二、一、二线城市观众仍为主流,偏好引进大片 (7) 三、2017年引进片带动电影市场回暖 (9) 第二节影投变局 (13) 一、全国银幕总数已达4.5万,阶段性饱和 (13) 二、2017年以来,前15大院线各月份票房增速均出现明显分化 (15) 三、购物中心快速扩张拉动新增银幕持续放量 (18) 第三节资本运作 (24) 一、2016年以来院线并购热潮主要由资本驱动 (24) 二、影城资产偏重,并购交易速度相对缓慢 (26) 三、资本驱动的院线行业整合将趋理性 (27) 第四节产业布局 (29) 一、国产片仍以中小成本为主,工业化水准欠缺 (29) 二、国际对比:好莱坞票房与成本集中度高企 (30) 三、电影内容产品竞争未成熟,大型渠道未形成 (31)

图表目录 图表1:年度电影累计票房及增速 (5) 图表2:国内电影平均票价趋势 (6) 图表3:国内电影单月票房趋势 (6) 图表4:各级城市票房占比 (7) 图表5:2017年5月各地区票房增速 (8) 图表6:2017年3月各地区票房增速 (9) 图表7:2017年5月国产片与引进片份额 (10) 图表8:2017年国产片与引进片累计份额 (10) 图表9:哪些推荐会影响你看电影的选择? (11) 图表10:购票张数分布 (12) 图表11:国内电影银幕数量趋势 (13) 图表12:国内影院数量月度同比趋势 (13) 图表13:TOP100影院月度总票房趋势 (14) 图表14:前15大院线月度票房增速 (15) 图表15:前15大院线月度票房增速 (15) 图表16:2014-2017新开业购物中心数量 (18) 图表17:2016年各品牌大型商业项目数量 (19) 图表18:老影院在购物中心开业后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 (19) 图表19:2016年新开业项目连锁数量TOP10 (20) 图表20:影院扩张建设计划 (22) 图表21:资本介入的新经济特性:供给创造需求 (24) 图表22:2010-2016年打车软件完成了萌芽到行业整合全过程 (25) 图表23:电影指数2017年表现与市场比较 (27) 图表24:2016年票房TOP20国产影票投资回报率排名 (29) 图表25:2017年Q1国产片发行top5 (31)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一、中国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20xx年全国电影票房达217.69 亿元,同比增长27.51%,中国电影票房进入200 亿量级的发展阶段;电影投融资空前活跃,电影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从制作到宣传发行再到影院终端,资本驱动的力量不断显现。 上市企业通过资本并购实现资源整合,日渐成为影视资本市场的趋势;而上市公司新片上映前夕,股价出现波动,也是2013 年电影相关资本市场的突出现象。股价与档期内上映影片的市场预期及实际表现形成直接关联,一方面凸显了电影作为特殊的产品,其风险性与市场敏感度更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相关影视上市公司仍需要积极与市场互动,促使股民对这些文化创意股票形成全面深入的了解,以改变“一片成败定股价”的尴尬境地。

随着中国电影创作和生产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产业内已经出现的一些积极的、结构性的变化,将会促使电影创作和消费格局发生相应变化,促成电影产业整体升级换代。 二、中国电影制片机构市场份额 2013 年,从总票房产出看,中影仍然占据头把交椅,地位从短期内无法撼动。中影2013 年度共有35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26.78 亿元,参与制作影片中有7 部过亿。光线凭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厨戏痞》等“以小博大”的中小成本影片,表现突出,全年共上映影片8 部,共实现票房17.95 亿。华谊兄弟今年共有7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14.83 亿,风头不如往年强劲。《私人订制》饱受争议,未达到10 亿预期,《大明猩》、《忠烈杨家将》票房惨败。威秀亚洲、文化中国作为《西游·降魔篇》的制作方,单部影片获得12.46 亿元,进入制片机构TOP10。总体上看,2013 年市场份额TOP10 的制片机构名单与2012 年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尤其是民营企业市场份额的波动尤为明显,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电影制片企业的发展还不成熟和稳定,与市场发展稳定的好莱坞六大制片公司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三、中国电影投融资分析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报告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低速缓慢发展再到近10年爆炸式发展的过程。2014年全球票房达到375亿美元,美国占27%的市场份额,中国占13%,比2012年提升5%,排在第三位的日本比中国电影市场低8%,中国已成为毫无争议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而从增量来看,2014年全球电影票房增长16亿美元,中国贡献增量的75%,由此可见中国对全球电影票房增量市场起到了主引擎的作用,确实不容小觑,也难怪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均将目光瞄向中国,纷纷在中国内地设立办事处,谋求在中国长远发展,许多大片均在影片中加入“中国元素”,以期吸引更多的中国观众。 一、中国电影市场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早在2010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电影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扶持政策,5年来政府在扶持电影创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财税及融资政策、土地使用、院线建设、提升国产电影国际影响力方面实施了许多有力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为电影业高速发展提供了宏观政策保障。2014年又出台了《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实施《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电影行业作为重点、主流文化产业,首当其冲将受益匪浅。 2.经济环境: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受“三期叠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大,特别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如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如钢铁,均遭遇重大挫折,市场需求疲软,经营效益大幅下滑。2014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 3.6亿元,GOP增速7.3%,创24年来新低;2015年前三季度GDP增速6.9%。然而,电影市场却未受整体经济下行影响,逆势上涨,屡创票房新高。据统计,2014年我国故事影片产量618部,同比减少20部;全国电影总票房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15%,其中国产片票房161.55亿元,占总票房的5 4.51%。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就达到330.09亿元,同比增长50.39%,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入197.55亿元,同比增长7 5.24%。国产影片市场份额占比59.8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8.5个百分点。2015年“十﹒一”黄金周更是创纪录地达到了18.5亿元的总票房,相较于2014年国庆档的10.71亿元,增长率达70%。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投资回报高,在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势必将吸引更多资本进入,继续推动整个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并辐射和带动旅游、动漫、游戏、广告、玩具等周边产业持续发展。同时随着中国经济长期的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中国电影市场还将在很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摘要:随着国内娱乐产业的发展,中国电影文化产业正在不断改进与提高。电影正逐渐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家家户户把看电影当成一种放松的最佳途径。我国电影产业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数量的激增以及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中国电影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本文针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现时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的预计做了一定的分析,并对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提出一定的建议。 一、中国电影的发展简史 从1905年中国出现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到如今的2015年,中国电影的百年历程虽然颇为艰辛,但却是极有价值的。第一代电影人的出现,使他们成为了中国电影的拓荒者。黑白默片虽然在表演上依旧留有舞台剧的表演痕迹,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电影镜头的景别变化不大,在内容上难免浅陋芜杂,艺术上也较幼稚,具有实验性特征,但其拓荒作用功不可没。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由萌芽阶段逐渐过渡到了起步阶段,迎来了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第二代电影人”的突出贡献是完成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转变。在艺术上,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长。建国后走上影坛的导演艺术家,人称中国电影导演的“第三代”。他们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使中国电影进入了“春华秋实两辉煌”的时代。而紧接着,在夹缝中生存的第四代电影人,虽然总是笼罩着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但他们的作品在这一时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改革开放之后,第五代电影人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而现在,第六代电影人横空出世,他们带着年轻新潮的思想,力图在电影界闯出一片天。 中国电影这是在这六代电影人的步步努力推动下,才逐渐走向了今日的蓬勃发展。 二、中国电影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出现典型的“大片救市”特征,电影票房收入多集中于少数的几部影片,特别是大片。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市场一直比较萧条,直到2002年张艺谋所拍大片《英雄》上市,当年《英雄》票房收入达到了2.5亿元,这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让很多人看到中国人拍大片也能赚钱,于是很多人开始投资拍大片。到了2004年,中国电影产业出现了由大片推动的繁荣的发展态势。我认为中国电影大片主要呈现5大特征:题材封闭化(故事情节多与现实生活脱节,经常是自说自话)、故事幼稚化(有些故事情节已经幼稚到侮辱观众智商的地步,特别是一些历史剧,漏洞百出,台词“穿越”)、视觉平面化(很多大片片面追求视觉效果,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无法提供给观众任何精神营养)、审美低俗化(主题低俗化,充满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等很多负面的内容;场景也低俗化,很多影片为了追求震撼效果,一再突破观众的审美底线,充斥着暴力、色情的画面)、营销过度化(很多大片炒作过度)。在这里,我要特别谈谈炒作过度的话题。有人曾经说:“如果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产品比如电影,像股票一样一味通过炒作就能得到升值的话,便是一个国家电影文化悲哀的开始。”我们现在应该对过度炒作引起足够重视,毕竟电影不是物质产品,它是精神文化产品,如果电影的票房收入与其本身质量没有多大联系的话,这个市场就真的乱套了。我们现在电影市场不健康的表现之一就是很多电影都是“一锤子买卖”,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人先“骗”进电影院再说,而鲜有电影能拍得了续集,所以说,我国目前电影产业还没有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其次,文艺片不能获得国内观众的青睐。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消息,某某影片获得了某某国际上的大奖,但是在国内上映后票房却不容乐观。观众看完后都反映看不懂,不明白在说什么,转而又投向那些所谓的高成本大制作的电影。对我而言,看电影的目的不仅在于放松

电影市场现状分析

一.当前阶段,我国电影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一方面,中式大片在产量和社会效果两方面都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趋势,重新赢得国内观众的喜爱和信任;另一方面,它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也出现持续上升趋势,对于推广我国文化价值体系及提高文化软实力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式大片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受到外国观众的欢迎,使得本土电影再国际市场有了新的开拓,商业价值也不断提高。虽然电影产业呈现出向上发展的特征,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影藏在其背后的一些问题,中国电影虽然在国际市场所占的份额较以往有所上升,但是依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逆差的状态,本土影片的海外竞争力依旧偏弱,这种情况与中国贸易大国和文化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从近年来中式大片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本土电影在创作上已经摸索出一条主旋律片、艺术片和商业片三种互相渗透的电影美学道路,尤其是在电影主旋律应当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方面达成了共识。从在观众中的社会效果看,中式大片已初步形成在通俗故事中蕴藉民族主流或核心价值理念的美学传统,这对中国电影产业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当前电影产业的营销观念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1.产品策略 对于制作好的影片,要充分挖掘影片的“整体概念”,特别是要加强对电影周边产品开发。相关资料表明,欧美电影产业的总收益,20%来自于银幕营销,80%来自于非银幕营销。比如:好莱坞的电影营销采用的是银幕营销和非银幕营销齐头并进、互为支持的连锁式营销的方式,具体表现为银幕营销、电视营销、家庭影院、网络营销和相关商品开发这“五位一体”的营销构架。电影营销不应该只是局限于影片本身,一部电影的商业运作是可以通过一个产业链做营销的。电影产品如果是强势品牌,很容易拉动商家趋之若鹜,例如《星球大战》系列的周边产品的销售收入早已经超过了50亿美元;如《七剑》开发了包括七八千万人民币的网络游戏以及动漫,徐克导演亲自设计的七把剑也被制成了礼品盒等等,同时,在电影品牌之下,特许经营、联合促销、植入性广告等,都将是很有赢利潜力和空间的。 2.渠道和价格策略 在价格的制定过程中,应该分层分步地进行,如可以是对首映权进行拍卖,拍卖独家放映权是一种方式,全面铺开且赠送放大镜用于满地找牙也是一种方式;再如价格,根据渠道策略确定不同的价格策略,可以同步上映,可以逐步拓展市场,可以采取分期的价格策略,可以统一定价。 3.传播策略 对电影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大众传播的工具;而电影之所以存在或存在得好不好的支点,完全视它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否顺畅良好,因而必须将营销传播进行整合运用,如宣传,媒体、海报是宣传,演员与观众见面,动员社会力量进行研讨也是宣传,如路演、如首映仪式和晚会等等,当然,还可以利用短信、网络等手段进行快速传播。因为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盗版异常猖獗,基于电影的生命周期短和快速传播的特点,在上市时就要快速跟进,更多地追求速度和力量,快速制胜。 当前本土电影营销现在仍处于一种以银幕营销为目的,以公关传播为主要手段的营销状态。现在我们的困境是票房营销不尽如人意,非票房营销后劲不足。现阶段的中国电影营销已经走出了单一的票房营销模式,但远远还没有和国际接轨,在跨世纪的新时代,绿色营销、网络营销、关系营销、品牌营销、分众营销、竞合营销、文化营销等新的营销方式应运而生,成为企业营销的新潮流和新趋势。我国电影产业要实现营销方式的变革。应该借鉴一些新的营销理论并结合自身产业的特点开拓更多的营销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现在的营销模式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主要表现在把创意作为营销的全部内容,而没有把营销建立在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电影营销策划不只是一个技巧、一个招数,而是一门科学。再好的点子,只有与整体营销策划相适应才会奏效。”就算运作比较成功的电影,

电影市场分析报告

电影市场分析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报告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低速缓慢发展再到近10年爆炸式发展的过程。2014年全球票房达到375亿美元,美国占27%的市场份额,中国占13%,比2012年提升5%,排在第三位的日本比中国电影市场低8%,中国已成为毫无争议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而从增量来看,2014年全球电影票房增长16亿美元,中国贡献增量的75%,由此可见中国对全球电影票房增量市场起到了主引擎的作用,确实不容小觑,也难怪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均将目光瞄向中国,纷纷在中国内地设立办事处,谋求在中国长远发展,许多大片均在影片中加入“中国元素”,以期吸引更多的中国观众。 一、中国电影市场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早在2010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电影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扶持政策,5年来政府在扶持电影创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财税及融资政策、土地使用、院线建设、提升国产电影国际影响力方面实施了许多有力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为电影业高速发展提供了宏观政策保障。2014年又出台了《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实施《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电影行业作为重点、主流文化产业,首当其冲将受益匪浅。 2.经济环境: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受“三期叠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大,特别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如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如钢铁,均遭遇重大挫折,市场需求疲软,经营效益大幅下滑。2014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GOP增速%,创24年来新低;2015年前三季度GDP增速%。然而,电影市场却未受整体经济下行影响,逆势上涨,屡创票房新高。据统计,2014年我国故事影片产量618部,同比减少20部;全国电影总票房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国产片票房亿元,占总票房的%。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就达到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国产影片市场份额占比%,比去年同期提高了个百分点。2015年“十﹒一”黄金周更是创纪录地达到了亿元的总票房,相较于2014年国庆档的亿元,增长率达70%。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投资回报高,在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势必将吸引更多资本进入,继续推动整个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并辐射和带动旅游、动漫、游戏、广告、玩具等周边产业持续发展。同时随着中国经济长期的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中国电影市

中国电影市场细分

匆匆那年 制作: 介绍: 《匆匆那年》是北京小马奔腾影业2014年出品的校园爱情片,改编自九夜茴同名小说。该影片由张一白执导,彭于晏、倪妮、郑凯、魏晨、张子萱、陈赫等人主演。该影片讲述了阳光少年陈寻、痴心女孩方茴、温情暖男乔燃、纯情备胎赵烨、豪放女神林嘉茉这群死党跨越十五年的青春、记忆与友情的故事。该影片定档为2014年12月5日上映。(3、做成一张表) 早在2011年,张一白便买下了《匆匆那年》的电影版权,一直没有拍摄。直到2013年,张一白被两个85后编剧的新一稿剧本看得热泪盈眶,才下定决心正式启动。 后期特效制作: 《匆匆那年》中这种模拟真实氛围场景的后期处理,与传统意义上的大片特效有着很大区别。对此,聚光绘影公司视效项目总监周艳春谈到,其实在特效制作上,这两种影片的原理上是差不多的,但是表现手法不同。《匆匆那年》主要表现的是高中、大学时代的爱情故事,里面特效对于年代氛围的还原比重很大,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用不着痕迹的特效,达到氛围情绪的表达。谈到类似影片中篮球比赛这种实景合成的画面的制作难度和要点,视效总监金旭表示,这种背景合成的制作难度和完全通过电脑制作的特效难度不同。电脑制作特效时,后期人员会跟导演对接,给出每一步的制作细节要求,根据制作进度把效果做好。而背景合成的特效,往往是导演把想要的视觉感受和效果告诉后期团队,团队会根据电影画面的节奏进行合成,其原则是保证合成的真实感。这些是通过准确理解导演的要求以及制作人的职业素质和经验去实现的。所以为了达到更好的合成效果,在前期拍摄时后期团队也会介入,现场给出灯光和构图建议并进行数据记录,为后期三维模型建立和合成做参考。 每一部电影的特效都是独一无二的,而类似《匆匆那年》这种偏文艺风格的影片,要求不留痕迹的特效,这对于后期人员的制作思路是一种转变,这种特效不那么直观,但是渲染了一种氛围,这可以算是其制作难度了。为了达到效果要求,经历二十多版的修改是很正常的。充满真实感的特技对技术要求很高,要从流程上完善,对接客户、拆分镜头、团队磨合力、导演意图的领会都要做好。同时,让工作不同的十三个部门去完成一个画面,需要很高的信息准确度。 周艳春说,后期团队会进行视觉化动态预演的制作,这种动态预演在国外应用已经很成熟了,聚光绘影现在也在主推这个技术。通过动态预演,可以给导演完整的影片动态呈现。后期人员根据分镜把比较难的场次进行三维摄像机走位模拟,完成场景还原,这让导演很容易进行相机走位判断,这很类似动态的特效故事板。在国外的特效大片中,视觉化动态预演制作流程会在影片创作早期就介入,并会进行详细的设定。针对于不同的项目,这个环节介入的时间和方式会有所不同:如果是特效量很大的影片,后期团队会提前和导演沟通,把现场的环境模拟和拍摄效果预演出来,给导演直观的感受,告知导演CG制作、实拍分别是哪些场景。而文艺类影片,特效团队在中间靠后的时间段给出视觉效果动态呈现。公司会给出制作流程时间,告诉导演什么时间来看效果,如果导演需要看到哪几个比较重要场次的效果时,公司会进行具体时间周期调整。 针对如何核定一部电影中哪里需要特效这个问题,金旭表示拿到剧本时,公司会进行文字拆分及特效影像曲线分析图制作,根据剧本分析出哪里需要特效,把特效高潮进行一个分析。《匆匆那年》有大概200多个特效,特效数量算是正常的水平,现在很多爱情电影的特效数量达到两三百是很正常的。周艳春表示:为了保障特效制作的质量和效率,聚光绘影采用了国际化制作流程,并且结合国内情况,自己投资开发了流程软件,使得信息和完成度得以便捷沟通,同时也让客户及时看到制作信息并进行反馈。后期团队与导演沟通了八次。导演会

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研究分析

【摘要】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至今,它已经逐步成为中国的文化产业龙头。它的快速发展,使之在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对于推广我国文化价值体系及其软实力起到积极作用,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中国电影的进步,不断地刷新票房记录,增长我国经济。本文将通过收集近年来的相关电影产业数据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及分析,得出结论:中国电影产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策扶持,即便自身仍会存在问题,但依旧会高速增长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数据产业收益 绪论 中国电影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迈出了一步又一步的体制改革步伐,度过了无数的改革阶段,在不断地探索和开发过程中,我国的电影制作、发行、推广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和发展,并且展现了独具一格的中国电影产业。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崛起,不仅赢得了多方的高度关注,还大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飞速运转,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觑。然而就在2018年里,中国电影的总票房再次打破了记录,达到了609.76亿,同比增长了9.06%,其中国产电影的总票房占据票房份额的62.15%,到达了378.97亿元,同比增长了25.89%,相比去年提高了8.31个百分点。并且2018年里票房过亿的电影就多达82部,其中国产电影就占据了一半的数量,有44部。一次次的新纪录表明了中国电影产业的经济市场主体地位更加稳固。 第一章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市场规模发展快 我国的电影产业从2003年改革至今,中国电影的市场规模便一直保持着每年30%左右的增长。在2005年,中国电影在度过百年华诞之后,国内的电影产业迎来了发展的“膨胀期”。电影产业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电影产业化改革和市场需求的拉动下,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 一、电影票房持续增长 从21世纪初年起中国的电影产业的发展态势就呈现持续上涨的趋势,我国的电影市场的票房也开始逐年增长,在2010年,中国电影的票房首次突破百亿大关,然而这样的趋势并没有停止,每年的票房都在持续增长,到了2014年开始,中国票房凭借每年百亿的增长速度,在2018年的时候达到了609.8亿的惊人数目,相比于2017年的票房同比增长9.06%(见表1.1)。从一步一步的突破亿,十亿,百亿,达到现在的609.76亿,中国的电影票房不断地在刷新,使之电影产业走上经济市场的主导地位。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 组长:陈保新组员:陈敏毓陈晓青丁翠兰高银利高园郭鑫胡晓琪胡艳胡志伟刘丹阳 内容概要:中国电影市场在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票房收入连年攀升。电影市场发展的形势貌似只一片大好,但是仔细看看去不难发现有太多太多的问题。 关键词:电影市场、票房、发展趋势、特点。。。。 1、中国电影市场的构成 2、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及问题 3、中国电影市场与国外电影市场的对比 4、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趋势 5、如何促进中国电影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借助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中国电影从90年代中期以来生产力有所提高,市场稳步扩展,国产影片的产品竞争力逐渐增强,电影业似乎正面临一个步出困境、再度振兴的契机。同时,国产电影的数量和质量与电影市场要求仍然不相适应,电影市场现状与电影市场潜力之间还存在明显差距,进口影片与国产影片、市场“大片”与普通国产影片的市场份额、票房份额的严重失衡,大城市市场与中小城市和农村电影市场的巨大消费对比,特别是发行业、放映业与制片业利益冲突的激化,则说明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而关键的发展和调整时期,甚至可以说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一、我国电影市场的构成 在国内电影市场发行放映的的影片类型,按来源、制作成本和票房收入基本可分为: A、进口分账大片:每年的进口数量在20部以内,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和华 夏电影发行公司统一在国内发行,中方根据国内的票房按比例分账; B、进口买断影片:每年的进口数量在30部以内,由国内国营或民营发行公 司买断国内发行权; C、国产(含合拍及港片)商业大片:投资金额在一亿元以上; D、国产(含合拍及港片)中高成本电影:投资金额在2000万到一亿之间; E、国产(含合拍及港片)中低成本电影:投资金额在500万到2000万之间; F、国产小成本电影:投资金额在500下的国产影片。

中国电影频道的STP分析

中国电影频道的STP分析 中国记者: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中的STP营销 张芳芳 频道专业化是中国电视传媒产业发展方向,本文从营销等角度审视电视频道运营,用市场细分、评估与定位等手段分析施行频道专业化前必须考虑的问题。 从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条由宽泛向专业化发展的轨迹。中国的电视传媒产业自然也要经历这个环节。 电视频道专业化是指电视媒体经营单位根据市场内在规律和观众特定需求,以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划分,使其节目内容和频道风格集中满足某些特定领域受众的需求。 如果把节目看作商品,那么它的消费者就是观众,从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的角度看,电视频道专业化实质上是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即,,,营销。 目前国内实施的电视频道专业化,虽然将受众进行了分化,却没有准确地选择与定位,或者说是没有运用目标市场的营销策略。 细分市场 细分电视传媒市场不能仅靠一种方式,必须尝试各种不同的变量和变量组合,以便找到分析市场结构的最佳方法。在STP中,以地理、人口、心理和行为作主要变量,这种变量同样可以应用到电视传媒市场。 1.受众的地理细分。 可以分为城市、农村。城市又可以分为发达城市、中等城市、落后城市;农村可以分为发达农村、中等农村、落后农村。城乡的自然条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受众对传媒产品的需求不同。按地理因素细分,利于开拓不同的市场,扩大市场份额。

2.受众的人口细分。 指的是根据各种变量,如年龄、性别、家庭人口、家庭生命周期、收入、职业、教育、宗教、种族、国籍等,把市场分割成群体。人口特征是估计目标市场的规模、有效进入市场的细分依据。原因有二:一是受众的需要、欲望和收视情况常随人口变化而变化;二是人口的标准比较稳定,比绝大多数其它变量的资料容易获得,变量容易衡量。 3.受众的心理细分。 是指按社会阶层、生活方式或个性特征等,把受众分成不同的群体。社会阶层是一个社会的相对稳定和有序的分类,每类成员都有类似的价值观、兴趣及行为。它是根据职业、收入、教育、财富和其他因素综合衡量的,但由于社会阶级的划分不那么固定、严格,而且可 以变化,所以媒体市场单纯就受众心理阶层划分不易实现。生活方式是指通过其活动、兴趣和观念表现出的一个人生活的形式。它比社会阶层或性格更能说明问题。媒体机构可以通过调查受众的生活方式将市场细分,争取最忠实的观众。 4.受众的行为细分。 指的是按照受众对电视产品的了解程度、态度、使用以及反应,细分受众:包括接收(购买)时机(有想法去接收、实行了接收行为、经常性地接收)、寻求利益(受众从中寻求最为主要的利益)、用户状况(非用户、以前用户、潜在用户、初次用户、经常用户)、使用率(偶尔使用、一般使用、经常使用)等。受众行为是一种外在的表现,比人们内在的心理活动更容易判断,因此受众行为因素是更为重要的传媒市场细分标准。 电视频道专业化不是简单的合并同类项,首先必须在受众细分化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市场划分与频道设计。专业频道就是为特定观众服务的,这就要求专业频道划分要细致,满足部分观众对信息的特殊需要。国外的专业频道划分非常细,有儿

2016年版中国网络大电影市场分析研究报告

2016年版中国网络大电影市场分析研究报告 2016年4月

目录 前言 (1) 1.网络大电影现有定义及其产业链 (2) 2.作品例举:《道士出山》与《山炮进城》 (4) 2.1《道士出山》名虽山寨,但自成一派 (4) 2.2《山炮进城》赵家班+华谊兄弟 (5) 3.网络大电影市场诞生逻辑:分众时代 (6) 1)院线排片空间有限,大量未排片电影存在变现诉求 (6) 2)微电影市场的延续,流量变现议价权的升级 (7) 3)中国特色的B级片市场 (8) 4.网络大电影现状起底 (11) 4.1新媒体:爱奇艺强势领跑 (11) 4.1.1新媒体网络大电影布局概览 (11) 4.1.2 爱奇艺分甘同味,助力弱小产业成长 (11) 4.2作品:生根发芽,开花待结果 (15) 4.2.1种子萌芽:中国第一部网络大电影《175度色盲》 (15) 4.2.2开花待结果:小投资,重题材,需求差异化 (15) 4.3CP:小CP逐鹿群雄,大CP跑马圈地 (20) 4.3.1小CP:七娱乐联手华谊兄弟,专注网生内容 (20) 4.3.2 IP破局者:慈文传媒,重点推介! (21) 4.4平台:淘梦发行为介入,出品为发力,新型互联网平台 (22) 5.网络大电影行业发展前瞻:一切才刚刚开始 (24) 5.1趋势一:竞争加剧,28法则更加显著 (24) 5.2趋势二:大CP破局,IP价值显现 (25)

5.3趋势三:付费市场成熟,量级价值实现 (28) 6.网络大电影风险提示 (34) 6.1广电政策存在不确定性 (34) 6.2付费市场发展不及预期 (34)

图表目录 图表1:网络大电影产业链 (2) 图表2:《道士出山3外星古墓(上)》 (4) 图表3:《山炮进城》海报 (5) 图表4:2006~2014国产片总数,上映数,上映比例 (7) 图表5:《环大西洋》与《环太平洋》对比 (8) 图表6:The Asylum制片模式 (9) 图表7:B级片的营销模式 (9) 图表8:各大视频网站网络大电影布局 (11) 图表9:爱奇艺分甘共味计划 (12) 图表10:爱奇艺智能推荐系统 (13) 图表11:网络大电影题材统计 (16) 图表12:爱奇艺网络大电影各项题材占比 (16) 图表13:爱奇艺前50热门电影播放量TOP10 (17) 图表14:爱奇艺热门TOP50网络大电影题材分布 (18) 图表15:2014年国产院线电影TOP36题材分布 (19) 图表16:爱奇艺热门TOP50网络大电影分题材部均点击 (19) 图表17:2014年TOP36国产院线电影分题材部均票房 (20) 图表18:七娱乐代表作 (21) 图表19:淘梦网发展历程 (23) 图表20:网络大电影波特五力分析 (25) 图表21:网络大电影IP价值显现 (27) 图表22:各平台收费政策 (29) 图表23:爱奇艺自制剧 (30) 图表24:2013-2015视频行业用户付费规模 (30) 图表25:中国视频网民付费模式 (31) 图表26:网络大电影票房对单片点击量与付费转换率敏感性分析(万元) (33)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 一、中国电影市场概况: 近几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电影产业有了长足发展。据2010年1月24日《经济日报》报道,2009年,全国城市电影票房收入达到62.06亿元,同比增幅为42.96%。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管理局局长在总结2009年中国电影市场时指出:“2009年中国电影的成绩证明,中国电影产业迎来了…黄金机遇期?,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期。” 根据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基本态势,可以看到,中国电影市场表现出高成长性、低竞争力、小众等特点。电影视频的传播途径也越来多,速度越来越快,衍生的电影网站也发展迅猛,如业内知名的微电影网站_微电影排行榜(https://www.360docs.net/doc/e810365457.html,)微看网。 高成长性 客观地讲,中国电影市场规模仍偏小,2007年30多亿元的总票房收入仅相当于同期一个酒店集团一年的销售收入。不过,动态地看,中国电影市场表现出巨大的成长性。2004~2009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平均增长率为25%,其中增长率最高的年份为2004年(65.26%),最低的年份为2007年(26.98%)。如此迅猛的年度增长率,说明了中国电影市场的高成长性。电影消费支出属于媒介消费支出,根据“相对常数原则”可以判断,中国电影消费支出将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是中国电影市场保持高成长性的基础。

如果2010~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仍继续2003年以来的发展趋势的话,中国电影票房收入最迟将于2011年突破100亿元大关;2013年则有望接近或超过200亿元大关。 小众 2008年,美国人均看电影的时间、金钱及观影次数分别为11.83小时、38.16美元和5.55次,与2007年的情况相差不大。 由于中国目前缺少全国范围内的同类数据,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采用局部数据做对比。2009年7月中国电影博物馆对北京城区(包括郊县的城区,但未包括农村地区)居民的一项研究发现,最近一年北京城区居民的平均观影次数为2.68次,电影的平均票价为51.32元。考虑到中国存在大量农民及北京属于经济最发达的少数城市之一的事实,可以预见,从整体上看,中国人每年平均看电影的时间与次数会更少。可以说,中国电影面对的是“小众”市场——看电影只是少数人能负担得起的一种“奢侈”休闲方式,而美国电影市场则是“大众”市场——看电影是大多数美国人最负担得起和最受欢迎的娱乐方式之一。造成这种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电影院线普遍走票价较高的中高端路线,院线与院线之间、影院与影院之间并未形成错位竞争态势。不过,可以预见,当目前利润较丰富的中高端市场被“摊薄”后,会有部分影院与院线尝试在更大众化的中、低端市场寻求生存空间。 低竞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