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富罗非鱼高效养殖试验

吉富罗非鱼高效养殖试验
吉富罗非鱼高效养殖试验

罗非鱼池塘养殖技术

罗非鱼池塘养殖技术 池塘养殖罗非鱼,成本低,花劳力少,饲养管理简便。在长江流域,南方一般有5~6个月的生长期。只要充分利用生长期,合理放养,加强施肥、投饲,当年鱼种完全可以养成商品鱼,而且可以获得高产。 罗非鱼种苗投放篇 一、池塘条件:罗非鱼的池塘养殖,对池塘条件没有特殊要求,一般养殖家鱼的池塘或农村中的小水塘、沟渠都可以。池塘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的地方。面积不要超过10亩。因为池塘过大,水质不易肥沃,而且不易捕捞。水深一般1.5~2米。放养鱼种前,池塘要进行清整、消毒和肥水。 二、鱼种放养:鱼种规格要尽量整齐,体长要在3厘米以上的吉富快大罗非苗,体质健壮,无伤无病。鱼种放养时间,要根据当地的气温和水温而定,只要水温稳定在18℃以上,就可以放养。在季节上以提早放养为好,这样可以延长罗非鱼的生长期,提高商品鱼规格和产量。 三、养殖方式:池塘养殖罗非鱼,可以单养,也可以混养,都能获得高产和效益,但以混养效果更好。 1、单养:池塘单养罗非鱼,方法比较简便。养殖措施,可采取一次放养,分次捕捞,捕大留小的方法。放养密度,一般水深1~1.5米深的池塘,每亩放养早繁鱼种3000~4000尾或越冬鱼种2500尾左右,饲养5个多月,每尾可达250克,一般亩产400~500公斤,高的可达700公斤以上。 2、混养:罗非鱼和“四大家鱼”及鲤鱼等品种进行同池混养,可以提高饲料、肥料的利用率,改善水质,并能发挥与其它鱼类的互利作用,而达到促进生长,提高效益。混养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以罗非鱼为主,混养其它鱼类。放养密度,一般每亩放养罗非鱼早繁鱼种2000~2500尾,或越冬鱼种1500~2000尾。其他鱼:鲢(规格250克/尾)250尾,鳙(仙格250克/尾)30-40尾,草鱼(规各500克/尾)50尾,鲤鱼(规格13厘米/尾)10尾。亩产塘鱼可达到600~800公斤,其中罗非鱼占70%~80%。 另一种以家鱼为主,混养罗非鱼。利用水质较肥的池塘,在不降低主养鱼放养密度情况下,放养一定数量的罗非鱼。放养数量随各地养殖方法不一样而不同。一般在亩产750公斤的高产鱼池中,每亩可混养罗非鱼越冬鱼种400~600尾,或混养早繁鱼种800~1200尾,一般可亩产罗非鱼150公斤以上。 罗非鱼饲养管理篇 1、施肥:饲养罗非鱼不论是单养还是混养,都要求水质肥沃。施肥主要是培养水中的浮游生物供罗非鱼摄食,同时肥料的沉底残渣也可以直接作为罗非鱼的饵料。一般施肥量为每周每亩施粪肥200~300公斤或绿肥300公斤左右。施肥要掌握少而勤的原则。施肥的次数和多少,要根据水温、天气、水色来确定。水温较低,施肥量可多些,次数少些;水温较高,施肥量要少,次数多些。阴雨、闷热天气,少施或不施,天睛适当多施。水色为油绿色或茶褐色,可以少施或不施肥;水色清淡的要多施。 2、投饲:池塘施肥培育天然饵料还不能满足罗非鱼的生长需要,必须投喂足够的人工饲料才能获得高产。一般每天上午9时,下午2时各投喂喂料1次,饲料要新鲜,霉烂变质的不能喂。豆饼、米糠等要浸泡后再喂。饲料要投放在固定的食场内。每天投 喂量要根据池塘水温、天气和水质及鱼吃食情况而掌握。一般每次投饲后在1~2小时内吃完为宜。晴天,水温高可适当多投喂;阴雨天或水温低,少喂;天气闷热或雷阵雨前后应停止投喂。一般肥水可正常投喂,水质淡要多喂,水肥色浓要少喂。 3、日常管理:每天早、晚要巡塘,观察鱼的吃食情况和水质变化,以便决定投饲和施肥的数量。发现池鱼浮头严重,要及时加注新水或增氧改善水质。 罗非鱼病害防治

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

目前,传统生产和消费活动中残余物几乎全部进入公共领域,重新返回大气圈和生物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农业生产的增长也是以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为代价的。 为了解决传统生产方式带来的诸多弊端,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循环农业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循环农业模式形成生产因素互为条件、互为利用和循环永续的机制和封闭或半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整个生产过程做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和资源再利用,大幅降低农药、兽药、化肥及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形成清洁生产、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生产格局。为此,下面推荐12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第一种:猪-沼-菜模式 户建一口6-8立方米沼气池,养2头以上的猪,配套1亩左右的露地菜,猪粪入池,沼肥种菜,以沼渣作底肥,沼液作追肥,通过沼液叶面喷施来抑虫防病。也可采用“猪-沼-大棚蔬菜”模式:在0.8亩塑料大棚内建8立方米沼气池,饲养3-5头猪。人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内,沼气烧饭或为棚内生产照明、升温,为蔬菜生产提供肥源;沼渣、液过管网做肥料改良土壤;棚内生产基本不施化肥,农药量也大大减少,增产幅度20%-30%,且品质大大提高。由于猪舍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猪生长快且节省饲料,增加了养猪的经济效益。 第二种:猪-沼-果(鱼)模式 户建一口沼气池,年出栏3-5头猪,种1-2亩果树,用沼渣、液作为速效有机肥用于果树追肥,能使果品品质提高1-2个等级,增产幅度可达15%以上,生产成本下降40%。也可采用“猪-沼-鱼”模式:该模式主要在养鱼户中发展,人畜粪便入池发酵后喂鱼,沼渣作为池塘基肥,沼液作追肥,从而降低饵料成本,减少鱼塘化肥施用量,控制鱼类疾病。 第三种:“生物链”模式 建一口5-10立方米沼气池,饲养100只鸡、3-5头猪,养3亩水面的鱼,种5亩农田。以沼气为中间环节,连接鸡、猪、鱼和农作物,使之形成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具体内容:饲料→养鸡(喂猪)→鸡粪(猪粪尿)进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用能,沼液、沼渣喂鱼→鱼塘泥和部分沼渣肥田。这种模式具有多业并举和互补的特点。

养殖罗非鱼的条件

养殖罗非鱼的条件 一、池塘养殖池塘条件 1.养殖场所宜选在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安静且交通便利的 厘米。厘米~地方,池塘面积303亩~5亩,水深为米~2米,池塘底泥厚度为20 台千瓦的。1每口池塘配备清塘施肥 2.100月上中旬,每亩用生石灰75 在鱼种放养前,要清塘消毒。一般在公斤~4公斤,可放公斤~400公斤清塘,7天后加水至1米深,然后每亩施腐熟的粪肥300 入少量的绿萍或红萍。 3.鱼种放养 15℃以上时,开始放养冬苗。池塘主养一般每亩每年春季当水温回升,稳定在尾,以控制水质;与7040尾~放养鱼种1500尾~3000尾,同时混养鲢、鳙鱼种各 500尾。其他鱼混养时每亩可放养200尾~ 4.饵料投喂 天便可开始投喂。罗非鱼的食性很广,在人工饲天~32 罗非鱼进入养殖水面后养的条件下,可以投喂各种饲料,如小麦、玉米、饼粕等均是它的优质饲料。饲料%。当个体3%~中蛋白质含量开始应为532%~35%,每天投饲量为鱼体总重量的%,并保证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克左右,投饲量可调至鱼体总重的2200规格长至克左右时,罗非鱼进入生长最快的时期,日投饲量%。当其个体达到30027%~29次,时间分%以上。每天投喂235保持在鱼体重的1%~2%,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 4时。时~9时和下午3时~别在上午8 要注意日夜巡塘。 5.日常管理次透明度。清晨、值,测21次pH(1) 每天早、中、晚测量水温、气温,每周测夜晚各巡塘1次。 (2)鱼种下塘后,要保持池水呈茶褐色,透明度为25厘米~30厘米。一般每周施肥1次,每次每亩施畜粪肥150公斤~200公斤。在天气晴朗、水体透明度大于30厘米时可适当增加施肥量;水质过肥时,应减少或停止施肥,并注入新水。在高温季节,一般每周换水1次~2次,每次换去池水的20%~30%。 (3)坚持健康养殖,按规程操作,预防鱼病。苗种下池前用5%的食盐水或每升公15天,每亩用15天~10分钟。每隔15分钟~10毫克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 值呈微碱性,用生物制剂改善池塘20公斤的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调节池水pH 斤~微生物结构,改良水质。当溶氧低、鱼有轻度浮头时开增氧机。二、鱼、稻共生,能获得双丰收。稻田套养罗非鱼时,应注意科学饲养。 放养准备 1.公斤生石灰化水泼洒周,每亩用75公斤~100 稻田田间工程结束后,放养前21在鱼沟及田块中消毒,次日将沟及田底耙1遍,使石灰浆与淤泥充分混合。放苗前公斤,以培育水中天然饵料。周施入发酵过的畜粪肥进行肥水,每亩用量200 2.放养时间 天左右,待秧苗返青时放养。有的地方为了增加鱼类生长一般在水稻插秧后5月中旬便将鱼种放入鱼沟中饲养,待秧苗返青后再打通鱼沟放鱼入田,也期,在5 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3.放养方法 鱼种宜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力强、无伤病、规格整齐的鱼种。放养密度要合尾,搭配草鱼、200尾~3005理,一般每亩可放规格为厘米~6厘米的罗非鱼鱼种尾。具体的放养量可根据、水质环境、排灌条件及管理水平灵活尾~200鲤鱼等150 掌握。放养操作 4.分钟。分钟~10鱼种入池前要进行消毒,一般用

罗非鱼的特点

罗非鱼的特点 罗非鱼具有食性杂、耐低氧、不耐低高温,繁殖强等特点: 1、食性杂:罗非鱼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池塘中的罗非鱼,消化道内含物大部分是有机碎屑及其他植物性饲料(如水草类、商品饲料等等),其次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少量底栖动物。 2、耐低氧:罗非鱼耐低氧能力很强,窒息点为0.07-0.23毫克/升,水中溶氧1.6毫克/升时,罗非鱼仍能生活和繁殖。水中溶氧3毫克/升以上时,生长不受影响。 罗非鱼图片合集(14张) 3、不耐低高温:罗非鱼的生存温度范围为15-35℃。当水温低于15℃时,罗非鱼处于休眠状态。罗非鱼最高临界温度约40℃-41℃,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8℃-32℃,罗非鱼繁殖温度在20℃以上。 4、繁殖强:罗非鱼性成熟早,产卵周期短,口腔孵育幼鱼,繁殖条件要求不高,大水面积静止水体内自然繁殖。罗非鱼6个月即达性成熟,重200克左右的雌鱼,怀卵量多在1000-1500粒左右,繁殖期间,雄鱼有美丽的婚烟色彩,腹部有肛门和泌尿生殖孔两个口,挤压腹部有白色精液流出,雌鱼腹部有3个孔,即肛门、生殖孔和泌尿孔。水温18℃-32℃,成熟雄鱼具有“挖窝”能力,成熟雌鱼进窝配对,产出成熟卵子并立刻将其含于口腔,使卵子受精,受精卵在雌鱼口腔内发育,水温25℃-30时4~5天即可孵出幼鱼。幼鱼至卵黄囊消失并具有一定能力时离开母体。 编辑本段罗非鱼的营养价值 罗非鱼的肉味鲜美,肉质细嫩,无论是红烧还是清烹,味道俱佳。尼罗罗非鱼经测定,每100克肉中含蛋白质20.5克,脂肪 6.93克,热量148千卡,钙70毫克,钠50毫克,磷37毫克,铁1毫克,维生素B1 0.1毫克,维生素B2 0.12毫克。罗非鱼已成为世界性的主要养殖鱼类。 编辑本段罗非鱼成鱼的淡水养殖 一、池塘养殖 1.池塘条件

奥尼罗非鱼养殖技术规范

ICS.65.150 B 52 备案号:XXXX-2004 DNB440 广东省农业地方标准 DNB440900/T7—2004 优质奥尼罗非鱼养殖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2004-XX-XX发布2004-XX-XX实施广东省茂名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奥尼罗非鱼是茂名市淡水养殖中的主导品种,产品具有个体大,肉厚刺少,肉质白色细嫩的特点,很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年来奥尼罗非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为了规范管理,提高奥尼罗非鱼的产量和质量,特制定DNB440900/T7-2004《优质奥尼罗非鱼养殖技术规范》农业地方标准。 本标准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进行编写。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广东省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站化州分站、广东省化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旺子、许中大、何世龙、李阿迓。

优质奥尼罗非鱼养殖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奥尼罗非鱼鱼苗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越冬、运输和鱼病防治等养殖技术规范。本标准适用于茂名市境内的无公害奥尼罗非鱼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SC/T1008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 SC/T1025 尼罗罗非鱼配合饲料营养标准 SC/T1015 奥尼亚罗非鱼亲鱼 SC1027 尼罗罗非鱼 NY/T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505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0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鱼药残留限量 NY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5073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 3、环境条件 3.1 场地的选择 3.1.1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源没有对渔业水质构成威胁的污染源。 3.1.2 交通便利,电力充足;池塘通风向阳,四周无高大树木或楼房遮挡。 3.2 水质 3.2.1 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 3.2.2 养殖池塘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 3.2.3 池水透明度25cm~30cm左右。 3.3 鱼池要求 鱼池要求见表1。

中国罗非鱼加工现状分析12

中国罗非鱼加工现状分析 中国罗非鱼加工现状分析中国罗非鱼加工现状分析 我国罗非鱼养殖最近十年来发展迅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罗非鱼养殖生产国家,产量占世界的55%,绝大部分都通过鲜鱼形式销售。目前主要罗非鱼加工产品有三类:其一,罗非鱼冰冻全鱼(去鳞、去内脏、去鳃),此类产品技术要求低,价格也较低,而且罗非鱼加工后下脚料多,需进一步加工利用;其二,冷冻罗非鱼鱼片,此类产品加工技术要求较高,鱼片价值也高;其三,冰冻鲜鱼片,此类产品技术含量高,价值也最高,受欧美消费者青 睐。 我国目前加工罗非鱼的企业有120家左右,专业加工罗非鱼的企业有30家左右。主要产品有3大类,其一,浅去皮罗非鱼片,其规格为2/3、3/5、5/7、7/9、9/11(盎司);其二,深去皮罗非鱼片,主要规格为3/5、5/7(盎司)两种;其三,条冻罗非鱼,主要为原条、两去及部分三去,出口市场为美国、欧盟、非洲、中东、日本等。其中条冻罗非鱼生产量占42%-46%,但条冻罗非鱼加工技术含量低,市场价位也低,利润不大。同时,由于季节、纬度、养殖技术、罗非鱼品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加工的罗非鱼鱼片以3/5规格最多,很难达到国际市场以5/7鱼片销售为主的需求量。所以,加工罗非鱼的企业基本上处于半停产状态,而且发展速度和规模扩大的速度也不乐观。在设备的使用上,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有半自动罗非鱼开片、修整线、半自动鱼片去皮机、鱼片及活鱼、手动发色柜、自动真空封口机、自动螺旋式和钢带输送式速冻隧道、自动金属探测仪,采用的技术有木烟发色、Co发色、臭氧消毒、低温速冻、超低温速冻、检测高科技仪器有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度计,质普仪,所采用的标准为《HACCP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罗非鱼加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不少问题,因而在争取出口市场、收购原料鱼时,往往出现“内讧式“恶性竞争。这种松散型的产业结构,严重阻碍了我国罗非鱼产 业化的发展和深化。 1、企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我国加入WTO后,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我国罗非鱼科研、加工、销售基本上还处于各自独立的状态,产业链尚未有机地组装起来,企业实力不强,难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也难以形成具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罗非鱼加工出口进入快速发展期,但由于企业自身实力不强,罗非鱼出口形式部分是承担外商代理加工出口,许多是接台湾的第二手定单,缺乏自主出口渠道,这种代加工出口方式,不利于扩大出口,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也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 2、罗非鱼条冻加工科技含量及附加值低,难于适应市场竞争。 我国目前罗非鱼产品出口主要以冷冻罗非鱼全鱼为主,也就是去鳞、去内脏的条冻罗非鱼。从出口统计量看,条冻目前占整个罗非鱼产品出口量的70%,但这种产品要示技术含量低,市场的价格也较低,在西方国家中市场销售的定位主要是低收入阶层,此类产品主要市场是在非洲、中东、墨西哥等地区。我国目前很多罗非鱼加工企业就是以此类产品为

立体养殖模式

1、立体养殖模式 立体养殖能够促进农业的生态化发展,实现挖潜降耗、降低污染的目的,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如:“鸡———猪———蝇蛆———鸡、猪”模式,即是以鸡粪喂猪,猪粪养蝇蛆后肥田,蝇蛆制粉,含蛋白质高达63%,用来喂鸡或猪,饲养效果与豆饼相同,更重要的是,蝇蛆含有甲壳素和抗菌肽,可以大幅度提高猪、鸡的抗病力。这种模式,既节省了饲料粮和日常药物投入,又使鸡粪作了无害化处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均十分明显。与此相似的还有“鸡——— 鱼、藕”模式:架上养鸡,架下鱼池,池中养鱼、植藕;“水禽———水产———水生饲料”模式:坝内水上养鹅鸭,水下养鱼虾,水中养浮萍,同时,坝上还可养猪鸡;还有“猪———沼———果(林、草、菜、渔)等模式,都是非常好的立体养殖模式。 1立体养殖的模式大多是以养猪为中心,养鸡、养鱼、沼气利用等相结合的循环利用模式。1.1"鸡-猪-蛆-鸡"模式,即以鸡粪喂猪,猪粪育蛆,再用蛆喂鸡。1.2"鸡-猪-沼气-蚯蚓-鸡"模式。即以鸡粪喂猪,猪粪生产沼气,沼气渣育蚯蚓,再用蚯蚓喂鸡。1.3"鸡-猪-鱼"模式,即以鸡粪喂猪,猪粪养鱼。 1.4"鸡-猪"或"猪-鱼"模式,即用鸡粪喂猪或用猪粪养鱼的二段式结合模式。 生态养殖是近年来在我国农村大力提倡的一种生产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人为地将不同种的动物群体以饲料为纽带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循环链,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库、江河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也不施肥、洒药,目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我国罗非鱼养殖概况及其市场分析

Open Journal of Fisheries Research 水产研究, 2014, 1, 22-28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4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e813053783.html,/journal/ojfr https://www.360docs.net/doc/e813053783.html,/10.12677/ojfr.2014.11003 Present Status of Tilapias Culture in China Mainland Haiying Wang, Guangjun Wang*, Jun Xie, Deguang Yu, Wangbao Gong Pearl Riv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Guangzhou Email: *gjwang@https://www.360docs.net/doc/e813053783.html, Received: Feb. 13th, 2014; revised: Feb. 21st, 2014; accepted: Mar. 2nd,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e813053783.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In China, the cultivation of tilapias began in the 1950 s. Since 1990 s, the output of tilapias has de-veloped very quickly. In 2010, the total output of the tilapias in China mainland was about 1,331,900 tons, and 1,442,000 tons in 2011, 1,450,000 tons in 2012. The tilapias have been the major species for freshwater cultivation in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tatus of cultivation of tilapias was outlined, and the market at home and abroad was analyzed.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lapias culture industry. Keywords Tilapias; Present Status; Aquaculture Model 我国罗非鱼养殖概况及其市场分析 王海英,王广军*,谢骏,余德光,龚望宝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州 Email: *gjwang@https://www.360docs.net/doc/e813053783.html, 收稿日期:2014年2月13日;修回日期:2014年2月21日;录用日期:2014年3月2日 摘要 我国罗非鱼养殖始于上世纪50年代,90年代以后其产量飞跃发展,2010年达到133.19万吨,2011年产*通讯作者。

80后农民创造立体循环养殖新模式:水里养鱼 水面种菜

80后农民创造立体循环养殖新模式:水里养鱼水面种菜 广东省开平市月山镇,水源充足,田野间到处都是水塘,很多老百姓都利用这丰富的资源养鱼致富。月山水井有一对“80后”的小夫妻,他们承包了一方水面,不仅用来养鱼养虾,还在水面上种起了蔬菜。水上种菜?这个听起来好像是无稽之谈。近日,记者来到这个生态农场,当看到鱼儿在水里悠游,蔬菜在水面茂盛生长的和谐画面,不禁为之赞叹。 水里养鱼,水面种菜,这样的一个立体循环养殖新模式,不仅可以收获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绿色、安全水产品,而且还可以获得鲜嫩可口的蔬菜。这一举多得的种植方式,这对夫妻当初是如何想到的?背后有什么故事?一起来看看。 现场 蔬菜种在水面鱼儿水里畅游 “蔬菜种在水面上?这还是第一次听说过,那是不是不需要泥土的?”“这种蔬菜靠吸收水中的营养长大,不需要喷洒农药,也不需要施肥,是一种没有公害的绿色蔬菜。”看到记者在好奇地拍照,一位长相清秀、皮肤有点黝黑的女子走过来笑着跟记者说:“水里种出的蔬菜水分足,吃起来更香脆爽口,更有营养。” 这位女子,叫谢长虹,今年28岁,是月山镇的一名普

通村民,也是这个生态农场的场长。去年3月份,她承包了这个鱼塘用来种植蔬菜。由于管理得当,气候适宜,蔬菜长势很好,近段时间获得了丰收。 田里挖一个坑,然后把种子放进去,再培土,这样就完成了陆地种菜的过程。相比田地里种菜,水上种菜复杂不少。蔬菜之所以能一列列地“漂”在水面上,原因是有一个竹网浮床在支撑。 “那一块块长方形的竹网浮床,是我们移栽菜苗的‘场地'。”谢长虹告诉记者,这竹网浮床是量身定做的,先用毛竹固定四周,再用绳网双面包裹,形成一个网格空间。然后将20厘米长的竹叶菜苗,一棵棵整齐地插入网格内。移栽后,又将浮床送至水面,有序排开,扎绳固定在鱼塘的两边。 通过网格固定,一方面可以防止竹叶菜被水流冲走,另一方面又能让其充分吸收水中的氮、磷、钾及有机物等富营养化物质,使水产养殖多余的有害物、废物,转化成植物生长的养料,同时还抑制了有害藻类的过度繁殖,解决了常见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此外,水上竹叶菜生长过程中无须再施肥,最大特点是不用除草、浇水,管理方便,同时还能起到改善水质、绿化水源的作用。 “蔬菜的根长在水里,那么鱼儿不会把根吃掉吗?”“我们养的鱼品种很多,他们除了吃水里面的一些物质,我们还会给它们喂食的。”谢长虹向记者解释说,鱼塘里面本身富含大

海南罗非鱼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海南罗非鱼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海南罗非鱼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Status of Tilapia Industry and Development Trends in Hainan 潘骏博士 Pan Jun, Ph.D.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 Department of Fishery & Ocean of Hainan Province 一、海南罗非鱼养殖历史沿革 海南罗非鱼养殖历史与我国罗非鱼养殖的发展基本同步,1956年从越南引进莫桑比克罗非鱼 Oreochromis mossambicus,开始了罗非鱼在中国的养殖历史。上世纪七十年代引进了福寿鱼(O.mossambicus?×O.niloticus?);八十年代引进了生长性状优于莫桑比克罗非鱼的尼罗罗非鱼 O.niloticus和奥利亚罗非鱼 O.aureus。九十年代后期开始,罗非鱼养殖主要品种是奥尼罗非鱼(O.niloticus?×O.aureus?)和吉富(GIFT)品系罗非鱼,其适应性强、生长快、个体大,出肉率高,从此海南的罗非鱼养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形成了产业规模。2003年开始海南罗非鱼产业以 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为龙头,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罗非鱼产业链,海南罗非鱼产业步入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海南罗非鱼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海南发展罗非鱼产业具有无可比拟的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 (一)自然与资源优势。 气候适宜。海南地处热带-亚热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海南省年平均气温 为22,25.5?,最热月平均气温29?,最冷月平均气温15?,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罗非鱼养殖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罗非鱼几乎全年都可以生长,可自然越冬。海南是全国罗非鱼养殖和苗种生产自然条件最佳的地区。

罗非鱼养殖实用技术

罗非鱼养殖实用技术 罗非鱼(Tilapia)原产于非洲,是热水性鱼类,共有一百多种。我国先后从国外引进并已大量推广养殖的种类有:莫桑比克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尼罗罗非鱼以及奥利亚罗非鱼等。 第一部分罗非鱼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属鲈形目,丽鱼科,罗非鱼体型侧扁,体披圆鳞,侧面线分上下两段,鳍较大,背鳍有15条以上的硬棘,软条8—12条,腹鳍硬棘1条,软条5条、臀鳍硬棘3条,软条9—11条,尾鳍后缘平截式略呈弧形,不分叉,体色因种类、环境及其生殖腺发育状况而有不同,有的体表和鳍上呈现黑色斑点或条纹,在繁殖期间体色变化较大。 尼罗罗非鱼的体型较大,背较厚、口较小。体长为头长的2.9—3.1倍,为体高的2.4—2.6倍。体色呈暗棕色,背部较深,自鳃盖后方至尾柄有时有8—9条黑色条纹。背鳍和臀鳍的软条膜有许多褐色斑点,尾鳍8—10条整齐的条纹,在生殖期间,雄鱼的胸鳍基部和尾端鳞片呈微红色,背鳍上缘红边不明显。 奥利亚罗非鱼体型基本与尼罗罗非鱼相似,但两者明显的区别是尾鳍的条纹状上,尼罗罗非鱼为黑色垂直条纹,奥利亚罗非鱼为紫色不垂直而为点状的条纹。 由于莫桑比克罗非鱼个体较小,已很少养殖,奥利亚罗非鱼较多的是作杂亲本使用,目前主要养殖品种是尼罗罗非鱼及通过杂交产生雄性化罗非鱼。 二、生活习性 罗非鱼要求较高的水温,适温范围是18—38℃,在26—30℃生长最快,低于15℃时行动呆滞,不摄食少动,据测定,尼罗罗非鱼的临界温度为8.61±0.15℃,而奥利亚罗非鱼为7.13±0.07℃。致死温度,尼罗罗非鱼为6.14±0.11℃,而奥利亚罗非鱼3.95±0.24℃。所以,在北方地区自然条件下饲养罗非鱼,应注意适时捕捞,对它的保种越冬工作不可忽视。罗非鱼能耐低氧,溶解氧降到1.5毫克/升时仍能正常生活,1.0—1.2毫克/升时出现浮头,0.3—0.4毫克/升时窒息死亡。 三、食性 罗非鱼是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幼鱼阶段主要摄食游生物;成鱼的食物种类很多,各种藻类、嫩草、有机碎屑、底栖动物和水生昆虫等都是摄食对象,并能消化其它鱼类不能消化的蓝藻和绿藻,还能直接吞食各种人工饲料和部分有机肥料。

稻田立体种养的五种模式

稻田立体种养的五种模式 稻鱼共生。水稻选择两优慈4、两优培9、威优111、冈优22、冈优725等生育期较长、产量高、抗性较好的品种。选择水源方便的稻田,在靠水源的一角或一端,挖一鱼池(占稻田面积5%至10%),池深1.5米,田埂加高到50厘米、加宽到40厘米。根据稻田大小、形状,开挖成“十”字、“日”字、“田”字、“井”字等形状的鱼沟,沟宽60厘米,沟深50厘米,并使鱼池与进出水口相连。以养殖鲤鱼、鲫鱼为主,2月~3月每亩投放鱼苗300尾至400尾,配20%的草鱼、鳙鱼苗。饲料可选择菜籽饼、发酵稻壳、青草等。夏季在鱼池上搭凉棚遮阳,晒田时要慢慢排水,待鱼集中到鱼池后再晒田。 稻蟹共生。水稻品种选择同上。在稻田四周开350厘米宽、90厘米深的田沟,中间开2条各350厘米宽、60厘米深的沟,再开一条横沟。田中沟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3。在4月中旬,选择晴天的晚上放种,每亩投放大约600只河蟹苗(单只重5克至10克),用猪血、马铃薯、鲜鱼肉、麦子、蚌,肉等饲料饲养。河蟹生长期5个月,10月份即可上市。 稻鳅共生。水稻品种选择同上。在稻田四周开2米宽、0.8米深的围沟,中间视稻田大小,酌情开几条比围沟略窄、略浅的沟。5月中下旬放养泥鳅苗,每亩2万尾,放种前要用生石灰消毒。可用菜籽饼、猪牛粪及糠等做泥鳅的饲料。根据季节和生长阶段的不同,饲料投放量也不同,要小量勤投,均匀投放。 稻蛙共生。水稻品种选择同上。首先加固田埂至1米以上,田埂坚固,迎水面安砌石料护坡,并建好进、排水口,在近田埂处开挖沟作为牛蛙保护沟。沟面宽2米,沟底宽1米,总面积为养蛙田面积的15%左右。在沟溜上搭遮阳棚,或在田埂四周内侧种

养殖罗非鱼100个基础知识问答

养殖罗非鱼100个基础知识问答 一、认识罗非鱼 1.罗非鱼的原产地在哪里? 罗非鱼最初分布于南非,后来逐渐遍及整个非洲大陆的淡水和沿岸的半咸水水域,为非洲湖、河的主要经济鱼类。以色列是拥有罗非鱼自然分布的唯一亚洲国家。 2.人工养殖的罗非鱼主要有哪些种类? 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分类上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鲡鱼科、罗非鱼属,约有100多种。目前,各国已进行养殖的主要种类有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伽利略罗非鱼和齐利罗非鱼等。 3.罗非鱼具有哪些优点? 由于罗非鱼具有繁殖力强、生长快、耐粗食、抗病力强、肉质细腻鲜美等诸多优点,凡处于热带、亚热带、温带的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有罗非鱼养殖,遍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罗非鱼已是国际上养殖最广泛的品种之一,是继三文鱼和对虾之后第三大国际贸易水产品,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世界各国推荐养殖的主要品种。 4.我国引进的罗非鱼主要有哪些品种? 我国自1956年首次从越南引入莫桑比克罗非鱼,因其形状似鲫鱼,故又称非洲鲫鱼,此后先后引入各种罗非鱼。1978年,长江水产研究所引进尼罗罗非鱼,是最早引入我国的尼罗罗非鱼,目前养殖地区也较多。1988年,湖南湘湖渔场从埃及尼罗河阿斯旺坝下游引进尼罗罗非鱼,该鱼在一些地区有养殖。1992年,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从美国奥本大学引进了原产于尼罗河下游的尼罗罗非鱼,也有一些良种场采用该种鱼。1999年,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又从埃及农业和农

垦部水产研究中心实验室引进了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现已推广到许多地区。奥利亚罗非鱼则主要是1983年由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从美国奥本大学引进,该种鱼主要用于与尼罗罗非鱼杂交以生产全雄罗非鱼,也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奥利亚罗非鱼。另外,其他一些单位也多次引进了各种罗非鱼。 5.奥尼鱼是什么品种? 奥尼鱼是指奥利亚罗非鱼(雄)与尼罗罗非鱼(雌)杂交所得的杂交鱼,由于这两种罗非鱼不同的性别决定机制,使杂交后代雄性率极高,如所用亲鱼纯度较高,雄性率可达95%以上,甚至100%。由于罗非鱼雄鱼比雌鱼生长快40%~50%,奥尼杂交鱼又比双亲生长快20%~30%,养殖高雄性率奥尼鱼,可大大提高产量。同时,因罗非鱼繁殖力强,单纯养殖尼罗罗非鱼,池塘中会由于有大量小苗而影响了养殖产量和成鱼规格,最终影响养殖效益;而养殖高雄性率奥尼杂交鱼,则避免了罗非鱼的过度繁殖,保证了产量和规格。另外,奥尼杂交鱼在起捕率、加工出肉率等方面也均优于亲本。因此,奥尼杂交鱼已得到广大养殖户的认可,是目前我国主要的罗非鱼养殖品种。 6.吉富罗非鱼来源于哪里? 吉富罗非鱼是由菲律宾国际水生生物资源管理中心从1988年开始,以四个非洲品系(埃及、加纳、肯尼亚、塞内加尔)和四个亚洲养殖品系(以色列、新加坡、泰国、中国台湾)的尼罗罗非鱼为基础群,采用家系选育方法进行选育,取名为“Gift”。1994年,上海水产大学引进了其F3代,称为吉富鱼。从2002年开始,逐渐在我国罗非鱼主产区海南、广东、广西等地推广养殖,最大特点是生长速度较快。 7.“新吉富”罗非鱼是什么品种?

罗非鱼养殖主要种类(附图)

罗非鱼养殖或制种利用的主要种类 张海明 罗非鱼属鲈形目(Perciformes)丽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鱼类,约有近百种,主要分布于非洲。目前国内外主要养殖或利用的只有10余种,在中国主要有以下几种: 1.莫桑比克罗非鱼(O.mossambicus)(图1):莫桑比克罗非鱼原产于非洲莫桑比克到纳塔尔等地。1956年从越南引进我国,又称越南鱼,为我国最早引进的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虽繁殖力和适应能力强,但其个体小、卖价低及抗寒能力差,已无人养殖,仅用于杂交制种。 2.尼罗罗非鱼(O. niloticus )(图2):上世纪七十年代从苏丹引进。具有生长快、个体大、肉厚、肥满度较高、肉味鲜美、商品卖相好及食性杂、耗饲料低、疾病少等一系列优点,尼罗罗非鱼曾是奥尼罗非鱼推广前的主养品种,在我国南方各省普遍饲养,深受群众喜爱,在生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抗寒能力不强。 1994年,从国际水生生物管理中心(ICLARM)引进的吉富罗非鱼(图3),是由埃及、加纳、肯尼亚、塞内加尔四个非洲尼罗罗非鱼品系和以色列、新加坡、泰国、我国台湾四个亚洲尼罗罗非鱼品系,経综合和逐代选育获得,因此是尼罗罗非鱼品系。现在中国的吉富罗非鱼有“吉富”、“新吉富”、“吉诺玛”等。由于吉富罗非鱼抢食力强,生长快,比尼罗罗非鱼快25-30%,比奥尼鱼快20%以上,当年苗当年可长到800g以上,使它在近10年内成为中国罗非鱼养殖的首选。但吉富鱼的抗病力差(养殖成活奥尼鱼相比率低20%),运输中易受伤,雄性率低(50%),耐低氧力差及抗逆(抗寒、抗病)性不好,将会限制其日后的发展。 罗非鱼养殖或制种利用的主要种类图

罗非鱼养殖技术问答

罗非鱼养殖技术问答 (宝路公司技术顾问:万松良) 一基础篇 1、罗非鱼的分类地位和种类数量? 罗非鱼又称非洲鲫鱼,简称非鲫,属硬骨鱼纲,鲈形目,丽鱼科,分3 个属,即罗非鱼属(Tilapia)、刷齿罗非鱼属(Sarotherodon)和口孵光鳃罗非鱼属(Oreochromis),约700多种。是热带鱼类。 2、罗非鱼的原产地在哪里?,现在分布范围有多广? 罗非鱼的原产地是非洲大陆及中东大西洋沿岸咸淡水水域中,是非洲淡水和咸淡水水域的主要经济鱼类。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各国相继引入罗非鱼,凡处于热带、亚热带、温带的国家和地区都有罗非鱼养殖。现已遍及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国际上养殖最广泛的鱼类之一。 3、罗非鱼的养殖优势是什么? 罗非鱼的养殖优势是繁殖力强,生长快,食性广,饲料要求低,耐低氧,适应性和抗病力强。 4、现在罗非鱼的养殖身价如何? 罗非鱼是继三文鱼和对虾之后拥有国际性市场的养殖水产品,其身价已从1976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为可为贫穷农渔民解决蛋白源和脱贫的“穷人鱼”,变为可替代逐年短缺的鳕鱼等海洋

优质鱼的“白色三文鱼”。近年来,罗非鱼已不再被认为仅适合于穷国和穷人的水产品,也为欧美发达国家中产阶级接受,市场前景广阔。 5、目前我国养殖的罗非鱼有哪几种? 目前我国应用于生产上主要有口孵光鳃罗非鱼属(Oreochromis)的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荷那龙罗非鱼以及它们的杂交种等几个优良品种。 6、红罗非鱼属于哪一种? 红罗非鱼是雄性尼罗罗非鱼和雌性莫桑比克罗非鱼红色突变体杂交再经定向选育而得的杂交种,又称“彩虹鲷”。体型有尼罗罗非鱼型、奥利亚罗非鱼型、莫桑比克罗非鱼型。体色有粉红、红色、橘红、橙红和橘黄等。 7、何谓福寿鱼和奥尼鱼? 福寿鱼是用雄性尼罗罗非鱼和雌性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而得的杂交种,比双亲生长快。奥尼鱼是用雄性奥利亚罗非鱼和雌性尼罗罗非鱼杂交而得的杂交种,雄性率高达95%。 8、何谓吉富鱼?它的来历是什么? 吉富鱼就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它是由英文名称Genetically Improved Farm Tilapia, GIFT(遗传改良养殖罗非鱼)的简称音译而来的。它来源于一项世界银行资助,1988年由国际水生生物资源管理中心(ICLARM)、菲律宾农业部(BFAR)渔业及水生物资源局(BA)菲律宾中吕宋省立大学淡水养殖中心(FAC-CLSU)及挪威水产养殖研究院(NIAR)等四个机构合作,进行的一个以选育尼罗罗非鱼为

中小型水库高产高效养殖罗非鱼

中小型水库高产高效养殖罗非鱼 茂名市茂南区境内山塘水库密布,渔业资源丰富,共山塘水库56宗,总面积8250亩。近年来,茂名市茂南区广大水产养殖户积极实施“一条鱼”工程和建设罗非鱼“金三角”产业基地发展战略,做大做强罗非鱼产业。在国家实施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新形势下,为充分利用水库有效水体,把池塘养殖罗非鱼高产技术向水库等大水面转移,使这些主要肩负灌溉任务的储水水域变为生产罗非鱼的鱼仓。从1995年开始进行高密度池塘化养殖罗非鱼试验,即是按照池塘养鱼的技术模式,在水库中投放经标粗、规格约为50克/尾的罗非鱼种苗,并根据水库水深适当加大投苗量,经过几年的养殖试验,取得了成效。例如金塘镇冯作贵等3人承包的文林水库,面积210亩,产量472.5吨,平均亩产2250公斤,产值330.8万元,纯收入95万元;冯阿全承包的湴陂水库,面积235亩,产量822.5吨,平均亩产3.5吨,产值575.75万元,纯收入150多万元。镇盛镇青年湖水库面积3000亩,每日起产鱼1.5万多斤,年产鱼500万多斤。现就茂名市茂南区水库高产养殖罗非鱼技术概括如下: 一、水库养鱼具备的基本条件 1、水源丰富,水位相对稳定,枯水季节仍能保持一定的养鱼水面。有水源补充的更为理想。 2、水质良好,生物资源丰富,基本符合养鱼水质标准,无污染源。 3、库区内敌害少,水中的凶猛鱼类容易清除。库底平坦,树木、竹林、能清除。 4、进、排水口能安装较好的拦鱼设施。面积在1000亩左右的,能排水捕鱼的水库,养鱼经济效益最好。 5、苗种和饲料能就近解决,交通运输方便。 二、放养前的准备 1、清塘除杂。 一是清除库区凶猛鱼类和与主养鱼类抢食的野杂鱼。这项工作非常重要,但往往容易被养殖户忽视。清除敌害,改善环境,能有效防止大型凶猛鱼类对养殖品种的伤害,减少野杂鱼与放养鱼争夺饲料及水体空间。二是清除库区中的被水体淹没的原建水库前的树木、竹林、房屋、砖墙,但有部分群众考虑到水库区、水深度深水面大,清除杂塘难,投资大,不进行必要的清塘除杂就直接放苗饲养,结果在养成鱼捕捞时间困难太大,使养殖的鱼群起捕率低,影响养殖经济效益。因此清塘除杂的功夫必须做好。 2、设置拦网设施。 (1)拦鱼设施,是水库养鱼的基本条件之一,它对养鱼生产起保障作用。因为水库的集水面积越大,它的入水口就越多,环库的山越高,水的流速、流量也越大。此外,水库还有出水涵洞、引水渠道和溢洪道等排水口。在这些进、排水口处,如不建立牢固的拦鱼设施,养鱼就得不到保障。尤其是洪水季节,溢洪道逃鱼的可能性最大。因此在水库放鱼前,必先考虑建好拦鱼设施,尽量防止和减少鱼类逃逸造成损失。但应注意的是,拦网设施在较大水体的中型水库可分库叉,分区养殖才设拦网设施,并不是所有水库都要分区拦网,以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增加。 (2)拦网材料:聚乙烯网、聚乙烯绳、浮子(筒)、沉子。 (3)拦网的做法:选择在进、排水口的正常流速小于或接近鱼类正常流动速度的浅水处设置拦网。确定拦网网目,拦网网目的大小,应以放养鱼类的身体周长或头宽为依据。如过小会增大流水的压力,影响正常排水;若过大,则起不到拦鱼的作用。 (4)拦网的安装:根据水库地形,在较易作业的库叉用树桩或铁桩固定后,安装拦网网具。拦网主要分为主拦网、防跳网和底卧网三部分。主拦网的网长和网高,要比拦截断面的实际宽度和深度增加10%-15%。防跳网和底卧网的长度与主拦网相同,但防跳网应高出水面0.6-1米,底卧网宽为1-1.5米。网底加装适度重量的沉子,确保拦网拦到底层。

立体养殖模式

1、立体养殖模式 立体养殖能够促进农业的生态化发展,实现挖潜降耗、降低污染的目的,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如:“鸡———猪———蝇蛆———鸡、猪”模式,即是以鸡粪喂猪,猪粪养蝇蛆后肥田,蝇蛆制粉,含蛋白质高达63%,用来喂鸡或猪,饲养效果与豆饼相同,更重要的是,蝇蛆含有甲壳素和抗菌肽,可以大幅度提高猪、鸡的抗病力。这种模式,既节省了饲料粮和日常药物投入,又使鸡粪作了无害化处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均十分明显。与此相似的还有“鸡———鱼、藕”模式:架上养鸡,架下鱼池,池中养鱼、植藕;“水禽———水产———水生饲料”模式:坝内水上养鹅鸭,水下养鱼虾,水中养浮萍,同时,坝上还可养猪鸡;还有“猪———沼———果(林、草、菜、渔)等模式,都是非常好的立体养殖模式。 1立体养殖的模式大多是以养猪为中心,养鸡、养鱼、沼气利用等相结合的循环利用模式。1.1"鸡-猪-蛆-鸡"模式,即以鸡粪喂猪,猪粪育蛆,再用蛆喂鸡。1.2"鸡-猪-沼气-蚯蚓-鸡"模式。即以鸡粪喂猪,猪粪生产沼气,沼气渣育蚯蚓,再用蚯蚓喂鸡。1.3"鸡-猪-鱼"模式,即以鸡粪喂猪,猪粪养鱼。1.4"鸡-猪"或"猪-鱼"模式,即用鸡粪喂猪或用猪粪养鱼的二段式结合模式。 生态养殖是近年来在我国农村大力提倡的一种生产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人为地将不同种的动物群体以饲料为纽带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循环链,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库、江河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也不施肥、洒药,目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2、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家禽过了人工给温期,就可以逐步将仔禽放养到果园、山林、草地或高秆作物地里,让其自由采食野菜、草籽、昆虫。这种放归自然的饲养方式,好处甚多:首先是减少了饲喂量,可以节省大量粮食;其次是能有效清除大田害虫和杂草,达到生物除害的功效,减少人们的劳动强度

中国罗非鱼市场定位和营销战略

中国罗非鱼:21世纪的中国献给世界的鱼 论罗非鱼的全球消费、全球养殖、全球竞争和全球营销 樊旭兵北京海桥市场推广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0年11月8日至9日,笔者应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邀请,出席了在湛江举办的“第七罗非鱼产业发展论坛”,并做了题为《中国罗非鱼市场定位和营销战略》的主题演讲。根据本次演讲稿和笔者在本次论坛了解到的相关信息,结合笔者对罗非鱼产业的思考,特写此稿,与业界和同行提供探讨罗非鱼产业未来的发展。 罗非鱼养殖是人类21世纪的必然选择 罗非鱼被称为“21世纪之鱼”,那么12世纪的水产行业是什么样的呢?罗非鱼为什么在21世纪占有重要地位呢?笔者认为,21世纪人类主要受几个方面的制约: 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已趋饱和。据FAO对世界主要经济鱼类开发现状的评估:全球约四分之一种群处于低度开发或适度开发状态,约一半种群被完全开发,另四分之一已经被过度开发或出于衰退状态。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充分开发,人类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水产养殖来提供水产动物蛋白。 水资源和水产养殖水体资源的日益减少。中国和东南亚等全球主要水产养殖国家,也是近20年来工业化发展最快的国家,都面临着工业化耗费大量水资源和挤占水产养殖水体资源的问题。 鱼粉资源产量有限。受本国资源和捕捞配额限制,全球鱼粉产量在不断下降,从2006年以来鱼粉产量一直停留在500万吨徘徊。主要鱼粉生产国秘鲁、智利、泰国、中国、日本、丹麦、挪威、冰岛、厄瓜多尔等国,纷纷发展本国的水产养殖业,供出口的鱼粉日趋减少。鱼粉价格不断上升,并造成鱼粉使用逐步从畜禽饲料向水产饲料,从普通水产饲料向高档水产饲料转移。60年代猪料和禽料分别占到鱼粉总用量的50%和48%,80年代猪料36%禽料60%水产料10%,2008年猪料31%禽料8%水产料59%。当鱼粉价格高于10000元/吨时,鱼粉适用范围就缩减到特种水产饲料和乳猪饲料。随着三文鱼、金枪鱼、军曹鱼、真鳕鱼、大比目鱼、大菱鲆等高档鱼类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未来高档水产饲料势必占用鱼粉的比例越来越高。在替代鱼粉的动物蛋白问题没有解决之前,普通水产养殖饲料中,添加鱼粉的比例势必越来越少。同样地,水产饲料的其他主要原料豆粕、玉米和小麦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那些不依赖或较少依赖鱼粉等饲料原料的水产养殖品种势必受到全球的青睐,罗非鱼就是其中的一种。中国水产养殖中70%是滤食性鱼类,即不需要投喂饲料就可以养殖出1800万吨的水产品,这是中国对世界的巨大贡献。 有史以来,只有少数鱼类能成为区域性(在多个国家)消费的水产品。比如鳕鱼(以真鳕和狭鳕为代表的各种鳕鱼)就曾经是整个西方世界消费最普遍的当家鱼类,为此英国和挪威之间还爆发过“鳕鱼战争”。比如以“四大家鱼”为代表的鲤科鱼类,就是中国和东亚文化圈消费最普遍的鱼类。但真正能称得上全球消费的水产品,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