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从去年9月份开始,集团公司全面开展了教育实践活动,目前活动已基本结束。可能有少数单位和领导干部,以为活动一结束就可以“鸣金收兵”,可以就“将这一页翻过去了”,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永远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乘胜前进,改变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必须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切实做到思想不能疲、劲头不能松、措施不能软,将群众路线贯彻到底。

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是因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是我们的“传家宝”,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丢。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我们必须认识到,结束只是下一步的开始,只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以新的精神面貌踏上为群众服务之路的新起点,绝不是服务群众工作的终点。贯彻和践行群众路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以更饱满的热情、更负责的态度、更有效的方法,千方百计为群众谋利益谋福祉、办好事办实事,不断书写鱼水情深的新篇章。

转变作风没有完成时。对于“四风”之弊,一些领导干部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和一改到底的决心,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走过场”、“一阵风”之类的应付心理,长期实践告诉我们,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有的还会变本加厉。如果“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种一阵风式的改作风,本身就是坏

作风。今天,面对“四风”问题的一些变异、反弹,必须紧盯不放、锲而不舍;打好改作风的持久战,就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一锤地敲下去,把抓作风建设变成常态。必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把活动中形成的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保持下去,将已经形成的制度有效运转起来,产生密切联系群众、弘扬优良作风的长效驱动力。

为群众服务永无止境。民心难得易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群众服务是每个党员一辈子的事。党员干部只有常怀爱民之心,常思民生之艰,常记为民之责,常修为政之德,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久久为功、常做常新,真正把党的根本宗旨落实到行动上,才会不负民生期待、百姓重托,才能长久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的正能量。

所有的结束,都是又一段征程的开始,贯彻群众路线永远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健全机制,巩固成果,检查好群众路线、持续深入改进作风的任务依然繁重,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尾,必须以契而不舍、弛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是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

如何理解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本结束了,但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历史进程永远不会结束。这意味着,党的作风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呢?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历经一年多时间,硕果累累。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高度,强调了作风建设的重大历史意义,思想深刻,内涵丰富,需要我们认真领悟和践行。我认为,习总书记强调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其内涵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重要内容。作风建设是党的生命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意味着,党的作风建设为新中国的建立,乃至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奠定了思想上、组织上和作风上的准备,意义重大。

事实上,我们党之所以能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始终把党的作风建设视为党的生命。在历史的新时代,我们党肩负着更加神圣的历史使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

就要求我们党必须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始终自我创新,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正因为如此,作风建设是永恒的主题,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第二,作风建设是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创新。众所周知,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把文化称为“软实力”。作风建设在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或者说,作风建设本身就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要言之,不断地根除代表落后、腐朽、狭隘、愚昧的旧文化,建构面向时代、面向未来,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新文化,是作风建设的应有之义。从根本上说,先进文化创新就是传承党的优良传统,不断吸收新鲜健康的血液。第三,作风建设也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党员党性修养建设和制度建设的根本保证。换言之,作风建设使党的思想理论、党性修养和制度内化为习惯、自我意识,形成党员干部自觉信仰和遵守的行为规范。

刘少奇同志曾指出:“慎独就是一个人即使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可能的时候,仍然信守道德信念,自觉地按照道德原则和规范去行动,不做任何坏事。”很显然,习总书记强调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需要我们不断地领悟和践行。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必须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地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

所有的结束,都是新征程的开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

远没有休止符”、“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全党要以此为起点,在从严治党上继续探索、不断前进”。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对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作出了全面部署。

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通过一年多的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精神上补了“钙”,“四风”得到有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症结难点得到突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探索出了有效途径,以转作风改作风为重点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这些实实在在的成绩,使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形成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必须坚持从严治党,才能使党始终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核心。从严治党必须具体而不是抽象、认真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这是这次活动给我们提供的最深刻的启示。这些启示和经验,其重大意义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显现出来。

在充分肯定这次活动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全党改进作风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但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基础还不稳固。作风有所好转,“四风”问题有所收敛,但树倒根存。现在,广大干部群众最担心的是问题反弹、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态化、常抓不懈、保持长效。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