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信息传递方法的变化教案

古往今来信息传递方法的变化教案
古往今来信息传递方法的变化教案

《古往今来信息传递方法的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古代和近代、现代社会有哪些传递方式。

2.比较古代和近代、现代传递信息方式的不同。

3.了解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主要工具,以及能正确利用计算机筛选信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赏视频、图片等媒体来帮助学生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并学会正确使用计算机筛选信息。

三、情感目标:

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古代、近代和现代的传递信息的方式

二、教学难点

难以区分近代和现代的传递信息方式

【教学准备】

1、古代传递信息的方法的视频,和一些相关图片

2、近代传递信息的方法的电报、电话的音频

3、现代传递信息的方法的一些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漂亮的剪贴画;

漂亮的剪贴画; 【教材、学情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对相同的图形进行剪贴、复制的技巧,以 简化画图过程,体现计算机画图与普通画图的不同之处。课本以画一块花布为例,讲解了剪贴、复制的方法。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铅笔、直线、椭圆、矩形、圆角矩形、曲线、颜色填充、橡皮擦等简单的绘画工具操作,并能用这些工具画出神奇的直线、可爱的小鸟、漂亮的大熊猫等作品,对画图软件有很大的兴趣。 这一节课学习利用复制、粘贴工具来优化图画创作过程,并利用“图像”菜单中的“翻转与旋转”命令来对图像进行修改与变化,以及对画图工具的综合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可以把较多的时间放在学生的操作练习上。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掌握图形剪贴、复制的技巧。 2.掌握“编辑”菜单中的“复制(c)”、“粘贴(p)”命令,“图像”菜单中“翻转/旋转”命令的使用方法。 二、技能目标 学会灵活使用剪贴、复制的命令。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相协作、帮助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4.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图形剪贴、复制的方法。 难点:将这些技能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实践操作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几块美丽的花布。看,漂亮吗?(展示几块花布) 生:真漂亮。 师: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材料纸,我们一起动手来拼贴 漂亮的花布。 师:看到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纸,有什么疑问吗? 生1:为什么纸上只有一个熊猫图案啊? 生2:花布上有四个熊猫,只有一个熊猫,怎么拼贴完 整的花布图案呢? 师:相邻的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一下,然后再动手。我们 来比一比,看谁的动手能力最强!(生动手操作,拼贴花布图

小学语文《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综合性学习, 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 2.了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 学习提纲: 1 、材对我们的总的要求是什么? 2、是综合性学习? 3、建议中提出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4、活动时,我们可以参考哪些资料?怎样去获取这些资料? 三、制定活动计划,根据活动建议及本班实际情况,确定开展哪些活动。 1.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 2.让学生回顾并讨论活动计划的写法。 3.班上交流活动计划的写法,师引导并明确其写法。(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展示活动成果的方法等)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一、目标:1.流利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2.了解古代和现代社会有哪些传递方式 3.比较古代和现代传递信息方式的不同 二、提纲: 1自由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说说古人是靠哪些方式传递信息的呢?(古代采用烽火、人报信、漂流瓶的形式传递信息) 2.你还知道哪些从前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呢? 3.读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并结合上一个故事,看看人类历史上从远古到当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远古:口耳相传或借助器物。古代:靠驿差长途跋涉。 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现代:电报、电话。 当代:计算机网络 再将两篇故事连在一起读一读,并思考:比较古代和现当代的不同传递方式,古人的方式有什么缺点? 4从古至今传递信息的方式的发展变化,你有什么感受?(人类在追求高效率信息传递方式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5再读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的第二段,比较一下,因特网和所有的传递方式比,其优越性在哪里? 四、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用过哪些信息传递方式,你比较喜欢用哪一种呢?为什么? 《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 目标 1.能通顺流利阅读材料,知道主要内容。2体会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 3.体会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亲身体验多媒体的神奇。 一、《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读一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说说你了解到多媒体电脑有哪些功能呢? (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集成编辑,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量,传输的信息也更加丰富) 1.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二、《网上呼救》 1你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 2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越来越广泛了,和你的小伙伴讨论讨论你所知道的网络应用吧。 (比如,银行用网络实现在ATM机上存取款,邮局用网络快速汇款,医生利用网络给在家中的病人看病,观众在家中通过网络观看演出……) 网络是多么神奇呀,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我们好好利用强大的网络,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吧! 《把握自己》 目标 1.学习短文《把握自己》,进一步学习讨论新《守则》、新《规范》。 2.通过对网吧危害的讨论和认识,让孩子们从思想上和行为上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传播。 3.呼吁社会、学校、家庭整合教育力量,为未成年人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信息空间。 一、学习提纲: 1、读准字音,读通短文。 2.边读边思考,这篇演讲稿给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把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勾出来多读读,体会体会,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二、展示网络预习成果 1.小组交流并整理收集的资料情况。 同学们,网吧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地方,我们青少年自身的控制能力弱,好奇心强,难以自我抵制网络游戏以及有害信息的诱惑。特别是当前不少“网吧”的恶性竞争,一些经营者违规经营,不遵守未成年人不能进入等规定,造成一部份青少年沉迷于“网吧”,而这,对于我们的身心,甚至是生命都造成了危害!通过网络,你们都收集到哪些不良网吧对我们的危害?大家可以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然后展示。 三、对照自己的生活,想想办法,对症下药 1.如今,未成年人进网吧的现象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不少青少年由于长时间泡吧而导致身体虚弱,造成营养不良,甚至威胁到了我们幼小的生命;不少曾经成绩优秀的好学生也毁在网吧游戏里;还有的为筹钱上网不惜偷窃家中财物……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媒体频频曝光,实在令人痛心疾首。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事例,你们发现了吗? 3.人们常说,“网络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是啊!没有正确的引导,我们难免会受到错误信息的引诱。对于这种痴迷于网络的人,大家分小组讨论讨论,看看有没有好的办法来帮助他?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第6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第11课时商的变化规律(1) 【教学内容】:教材第87页例8。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并会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难点: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口答。 (1)50本练习本,分给10位同学,平均每人几本? (2)200本练习本,分给40位同学,平均每人几本? (3)500本练习本,分给100位同学,平均每人几本? 从上面三道应用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从算式看,被除数、除数虽然改变了,商却没有变,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商的变化规律”。 (板书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8第(1)、(2)两题。

(1)计算出来,并仔细观察它们的变化情况。 16 2 2 100 160 ÷ 8 = 20 200 ÷ 20 = 10 320 40 40 5 (2)提问:左边一组题中,从上往下观察,被除数变没变?除数呢?商有什么变化?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你的发现吗? (3)你能用上面的方法发现右边一组题中算式的规律吗? 指名说一说。教师归纳: 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商反而除以几。 (4)从下往上观察这两组算式,你又能发现什么? 小组内议一议,互相说一说,学生汇报,教师归纳。 2.出示例8第(3)题。 计算并观察下面的题。 6÷3=2 60÷30=2 600÷300=2 6000÷3000=2 (1)从上往下观察,被除数有什么变化?除数有什么变化?商呢? (2)从下往上观察,被除数有什么变化?除数有什么变化?商呢? (3)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4)学生汇报小组发现的规律,教师板书: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

信息传递的方式

现代社会信息传递有哪些方式 和以前信息传递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一、古代 1.用候鸟,特别是鸽,雁等作传输工具 2.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等 3.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 4.以灯光,火光,如孔明灯.烽火台等 5.还有其他记号,摆设等,如诱敌的记号 二、现代 1.有线通讯传输,如电话,传真,电报,电视等 2.无线通讯传输,如对讲机,移动电话,收音机 3.数字通讯传输,如连网的电脑,数字电视 4.纸张通讯传输,如书信,报纸等 三、预测 从人类的传播历史来说,人类传播信息方式的演变呈现这样一个脉络:视觉文化、听觉文化(直观的感受、“看的精神”)——概念性文化(“读的精神”)——新的视与听的文化(“新的看的精神”)。 因此,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在将来的某一天,图像信息会占据主流,文学也会退到一种极其边缘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能听能看甚至能触能闻的多媒体艺术。但是,文字是不会像有些人预测的那样,被图像完全取代的,因

为文字是积累知识的主要手段,是人类获得抽象思维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人类传播不能缺少的传播媒介。 四、方式 现代社会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传递的方式多种多样,如电话、电报传真、手机短信、电视、网络等等。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很少且慢,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如烽火、书信(一般是找人捎带)、也有信鸽传书,只有官府的文书有专人快马传递。 古人传递信息主要用以下方法:飞鸽,烽火,快马,暗号,手语,书信,旗帜等。 在远古时候,我国使用击鼓传递信息,最早当在原始社会末期。 到西周时候,我国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邮驿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步,邮驿通信逐渐完备起来。 三国时期,曹魏在邮驿史上最大的建树是制定《邮驿令》。 隋唐邮传事业发达的标志之一是驿的数量的增多。 我国元朝时期,邮驿又有了很大发展。 清代邮驿制度改革的最大特点是“邮”和“驿”的合并。 清朝中叶以后,随着近代邮政的建立,古老的邮驿制度就逐渐被淘汰了。 五、状况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武汉版信息技术教案三年级下册

第1课信息传播知多少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从古到今信息技术的传递、传播方式及其发展变化。 2、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从古到今信息技术的传递、传播方式及其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了解人类从古到今信息技术的传递、传播方式及其发展变化。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都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里,那么这些信息是如何传递、传播的呢?今天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人类从古到今信息技术的传递、传播方式及其发展变化。 二、探究新知 1、信息的传播。 (1)质疑: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信息,每时每刻都有无数的信息在传递、传播。你们通常是怎样了解到信息的呢? (2)学生讨论。交流信息。 (3)见书第1的插图(电视、收音机、信件、广告、电话、交谈等传递信息),学生进行补充完善。 2、信息的传递、传播方式。 古代没有这些先进的方式,难道就不进行信息传递了吗? (1)质疑: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有哪些,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2)学生讨论,收集资料。 (3)全班交流,见书第2页到第3页,进行小结和补充。 (4)教师综述: 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1.用候鸟,特别是鸽,雁等作传输工具 2.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等 3.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 4.以灯光,火光,如孔明灯.烽火台等 5.还有其他记号,摆设等,如诱敌的记号现代的信息的传递、传播方式还有哪些呢?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1)学生讨论,收集资料。 (2)交流成果,教师综述: 现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1.有线通讯传输,如电话,传真,电报,电视等 2.无线通讯传输,如对讲机,BP机(以淘汰),移动电话,收音机 3.数字通讯传输,最熟悉的,连网的电脑,数字电视 4.纸张通讯传输,如书信,报纸等 3 、信息的传递、传播方式的发展 (1)质疑:古代与现代的信息传播方式有哪些区别? (提示大家从速度、保密性、准确度、与距离的关系、与天气的关系方面来讲) (2)学生交流,填p5表格,教师总结。 (3)师生小结信息的传递、传播方式的发展过程: 形体→实物→文字→印刷→通讯传输(有线、无线、数字等) 三、谈收获 本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知道了:从古到今信息的传递、传播方式的区别及其发展。 板书:第1课信息传播知多少 古代 信息的传递、传播方式 现代 发展过程形体→实物→文字→印刷→通讯传输(有线、无线、数字等)

我国古代信息的传递方式演变 - 信息技术

我国古代信息的传递方式演变 - 信息技术我国古代信息的传递方式演变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古代信息传递的出现离不开“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的长城。“长城”一词始见于战国时代的文献记载。在古代不通朝代有着不同的修筑形式,所以对这种防御工程的称谓也有所不同,如:列城、方城、塞、暂洛、界壕、边墙等,实际上均指“长城”,其实广义的长城是对中国古代所有的巨型军事工程体系而言。 烽火通信 远在周代我国就有了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烽火作为一种原始的声光通信手段,服务于古代军事战争。从边境到国都以及边防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就筑起一座烽火台。内储柴草,当敌人入侵时,便一个接一个地点燃起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烽火,马上派兵相助,抵抗敌人。 西周时期,为了防备敌人入侵,采用“烽隧”作为边防告急的联络信号。在古史书《周礼》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各国从边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离,筑起一座烽火台,接连不断,台上有桔槔,桔槔头上有装着柴草的笼子,敌人入侵时,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燃放烟火传递警报。每逢夜间预警,守台人点燃笼中柴草并把它举高,靠火光给领台传递信息,称为“烽”,白天预警则点燃台上积存的薪草,以烟示急,称为“燧”。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商的变化规律精品优秀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第9课时:商的变化规律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2、会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一、故事导入 安排老猴子分桃子的故事

1、8个桃子分2天吃完,16个桃子分4天吃完,32个桃子分8天吃完,64个桃子分16天吃完。(将数字板书在黑板上) 2、提问:老猴子运用了什么知识教育了小猴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探究新知 1、提问:观察数字,你发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说方法,教师板书。 8÷2=4 16÷4=4 32÷8=4 64÷16=4 2、我们分别用第2、 3、4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扩大) 3、教师带领学生分别比较。 4、提问:谁能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讨论,并发现: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教师板书) 6、提问:为什么说是“同时”,“相同”?可以举例子来证明 7、我们分别用第1、2、3式与第4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缩小) 8、通过观察,谁能再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板书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三、总结: 提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除法里有商的变化规律,那么谁能说说你觉得这个规律需要我们注意的有哪些? 你们看我这样写对吗?为什么? 48÷12=(48×0)÷(12×0) 让学生判断。 四、巩固练习:书P87“做一做” 五、总结 在运用商的变化规律时,一定要注意什么?(“同时”,

二年级美术上册《电脑美术——复制粘贴真神奇》教案 人教版

《电脑美术——复制粘贴真奇特》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让学生初步了解复制、粘贴的概念。 二、技能目标 1、学会对选中图形进行复制、粘贴操作。 2、学会对选中进行拉大、缩小操作。 3、加强学生对画图程序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多幅图片练习,渐进式地反复使用“复制”、“粘贴”这样奇特的“分身术”,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选定工具的使用。 2、复制、粘贴的操作步骤。 3、对图形的拉小及缩小操作。 4、图形透明区域的设置。 5、巩固学生对“撤销”操作的使用。 授课内容: 二年级画图程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展示准备好的画图《小鸡》,让学生观察。 1、看图中的几只小鸡,对比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小鸡都是一样的。) 2、我们以前也学过了画小鸡,你能画出这样几只一模一样的小鸡来吗?(不能。)所以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种新方法,把一只小鸡变成许多只,是什么方法呢?请看黑板。 (板书:复制和粘贴) 二、教学演示 1、打开“画图”程序。 2、在“画图”中打开图片。 老师已经给同学准备好了一幅小鸡的图画,就保存是D盘里,同学们还记得怎么打开图画吗?同学们说,老师来操作。 单击“文件”菜单→单击“打开”→单击下拉菜单,找到(D:)→单击文件“小鸡”→打开 3、“复制”和“粘贴”的位置。 好,小鸡这幅图我们已经打开了,现在我们先来看一下“复制”和“粘贴”在哪里呢?单击“编辑”菜单让学生看找一找“复制”和“粘贴”。 大家都看到“复制”和“粘贴”了吗?(看到了) 为什么它们会是灰色的,而且用鼠标单击它也没有反应呢?这是因为电脑还不知道我们要让它复制什么东西啊,所以它就不让我们单击。 那要怎么才能让电脑知道我们要让它复制“小鸡”呢?想一想,我们以前是怎么做的?(用“选定”工具。) 4、“选定”要复制的图形。

优质课《四年级上册商的变化规律》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商的变化规律》教案 永乐小学张奎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商的变化规律,教材87页。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发现,进一步总结出商的变化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难点:理解并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算”→“找”→“说”→“用”四个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动手、动眼、动嘴、动脑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最终以实际运用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你们知道孙悟空有一项特别厉害的本领是什么呢?(生:七十二变)不管孙悟空怎么变,它还谁?(生:孙悟空)

2、师揭示新课: 在我们的数学当中,也有这些变与不变的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商的变化规律》。(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 3、孙悟空他们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而我们想到要知道《商的变化规律》需要闯过三关,你们有信心闯过吗? 二、新课教学(游戏闯关) (一)第一关:探究商随被除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通过刚才的预习,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了一些想法,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理清思路,我给予同学们一些提示:算出得数——观察谁变了谁没变——从上往下看有什么发现——从下往上看有什么发现——合二为一得出规律)(同桌讨论,教师提问,点名回答)板书:得数——谁变谁没变——从上往下——从下往上——规律。 1、幻灯片出示题目,学生动手计算 同学们都应该填好了答案,哪位同学来告 诉老师,你计算的结果。(商分别是100、10、 5) 2、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这道题,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提示:(1)在这一组题中,什么数没有发生变化?什么数发生了变化?(除数没有发生变化,被除数和商发生了变化。)(2)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商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被除数是逐渐增大的,商是逐渐增大的。)

信息传递方式比较

信息传递方式比较 体为传播媒介或载体的广告传播形态来达到目的。身体或肢体是为最原始的广告媒介,其媒介功能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岁月里被不问断地保留并延续下来。古代社会常用的肢体语言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拟态与手势语。在语言使用之前,拟态与手势语是把特定信息传递给受众的最实用、最有效的方式。如原始人在狩猎过程中,当一个人遇到野牛群时,就立即跑到同部落的人都能望见他的高地上,两手举起身上遮体的东西,伸到头顶,然后再慢慢放下,反复不已。这是动员全部落成员围猎的信号。原始人狩猎喜欢结伴合作,当猎手们发现兽迹时,需要隐蔽行进,就相互用手势语交换情况。那些手势往往都能表现动物最显著的特征。高举双手,食指伸直,表示所见野兽是有一对大角的大捻角羚;中指弯曲,其余四指伸展,大家明白这是发现了长颈鹿;发现鸵鸟则斜举手臂,象征其长颈。民族学研究证明,这种拟态与手势语在古代社会里是到处存在的,是原始人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 2.身体彩绘和纹身。在身体上涂色彩或画图形的装饰叫做绘身,这种装饰起源极早。在数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后期遗址中,经常发现有可以作为颜料的赫石。直到近代,许多保持着古老习俗的民族仍喜欢在自己身上绘彩。我国旧俗端午节,不少地区的少数民族都习惯在头面、手腕等处涂雄黄或画符,将牙齿染黑色可以说是一种绘身装饰。古籍中记载我国东南方有一个“黑齿国”:“倭国东四千有裸国。裸国东南有黑齿国,船行一年可到。”我国云南的傣、基诺、布朗等族,平时喜欢咀嚼槟榔和石灰,久之也能使牙齿变黑。 在人体表面皮肤上刺花的装饰叫做纹身,这种习俗起源也很早。据古书记载,我国古代江南地方的吴人、越人、楚人崇拜龙图腾:“文身刻画其体,内墨其中,为蛟龙之状,以入水,蛟龙不能害也。”我国包括汉族在内的大多数民族在古代或近代都有纹身的习俗。黎族女子开始纹身的年龄是十二三岁至十六七岁。有了情人就要在手上刺特别的标记,这种标记往往是情人亲手给予黥刺的。我国云南基诺、布朗、独龙等族,台湾高山族同胞也有纹身的习俗。……(删节)由于纹身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之间的交往及原始人的群体活动中具有较强的识别作用,在不同的群体交流、争斗及通婚过程中又传递着特定的信息,随着原始群体的迁徙与活动,又在更宽泛的据土范围内发挥作用,因而也可以视为一种能够传达生活及社会信息的原始广告媒介。 3.人体饰物。在人体上加装饰品,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后期。在我国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里,就发现了丰富的装饰品。其中有空孔的兽牙、空孔的海蚶子壳、钻孔石珠、钻孔小砾石、钻孔的鱼骨和刻沟的骨管等。它们是用带子串起来套在身上的。人体饰物形形色色,名目繁多,大体上可以分为发饰、头饰、耳饰、鼻饰、唇饰、颈饰、脚饰等等。人体

神奇的莫比乌斯圈教学设计

神奇的莫比乌斯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认识莫比乌斯圈,并且会制作莫比乌斯圈,了解莫比乌斯圈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莫比乌斯圈的二分之一剪,三分之一剪,引导学生学会“猜想,验证,探究”的数学方法,逐步在思想认识上建立数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并且从中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猜想与现实差距中,培养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神奇魅力。并且通过莫比乌斯圈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有,建立“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莫比乌斯圈的制作 教学难点:理解莫比乌斯圈的特征 教法选择:教师示范与学生实验操作相结合 学法指导: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想法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条,剪刀,胶水,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观看魔术吗?那么今天老师在这里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同学们可要睁大眼睛,仔细观察,不要错过每一个细节。 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圈,沿着三分之一线剪一圈,一个完整的

纸圈变成了两个纸圈相套的形式。(学生很惊讶,都在小声的议论) 师:同学们,想学习这个魔术吗?那么我们从最简单的形式开始。二、探究新知: 教学一:认识“莫比乌斯圈” (一)循序渐进,引出问题 1、观察: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条,摸一摸,看一看,它有几条边?几个面? (四条边,两个面) 2、思考:你能把它变成两条边,两个面吗?(问题难不倒学生,脸上得意洋洋的表情,学生很快就得到了答案) 3、操作:学生动手操作,将长方形纸条,首尾相接,做成了圆形纸圈 4、验证: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两条边和两个面 5、再思考:你能把它的边和面变得更少一些吗?把它变成一条边和一个面吗? (大部分学生开始困惑,觉得难以完成,教师在这里让学生先自行思考,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想法) (二)制作莫比乌斯圈 1、介绍做法:将纸条,一端不变,另一端拧180°,然后将两端粘贴。 2、操作:思考,讨论结束,同学们开始动手尝试制作“一条边,一个面”的纸圈吧。

信息传递方式比较

信息传递方式比较

信息传递方式比较 古代社会的人们传递信息,往往借助特定的肢体动作、有声语言及纹身、饰物、舞蹈等以身体为传播媒介或载体的广告传播形态来达到目的。身体或肢体是为最原始的广告媒介,其媒介功能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岁月里被不问断地保留并延续下来。古代社会常用的肢体语言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 ?拟态与手势语。在语言使用之前,拟态与手势语

是把特定信息传递给受众的最实用、最有效的方式。如原始人在狩猎过程中,当一个人遇到野牛群时,就立即跑到同部落的人都能望见他的高地上,两手举起身上遮体的东西,伸到头顶,然后再慢慢放下,反复不已。这是动员全部落成员围猎的信号。原始人狩猎喜欢结伴合作,当猎手们发现兽迹时,需要隐蔽行进,就相互用手势语交换情况。那些手势往往都能表现动物最显著的特征。高举双手,食指伸直,表示所见野兽是有一对大角的大捻角羚;中指弯曲,其余四指伸展,大家明白这是发现了长颈鹿;发现鸵鸟则斜举手臂,象征其长颈。民族学研究证明,这种拟态与手势语在古代社会里是到处存在的,是原始人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 2.身体彩绘和纹身。在身体上涂色彩或画图形的装饰叫做绘身,这种装饰起源极早。在数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后期遗址中,经常发现有可以作为颜料的赫石。直到近代,许多保持着古老习俗的民族仍喜欢在自己身上绘彩。我国旧俗端午节,不少地区的少数民族都习惯在头面、手腕等处涂雄黄或画符,将牙齿染黑色可以说是一种绘身装饰。古籍中记载我国东南方有一个“黑齿国”:“倭国东四千有裸国。裸国东南

有黑齿国,船行一年可到。"我国云南的傣、基诺、布朗等族,平时喜欢咀嚼槟榔和石灰,久之也能使牙齿变黑。 在人体表面皮肤上刺花的装饰叫做纹身,这种习俗起源也很早。据古书记载,我国古代江南地方的吴人、越人、楚人崇拜龙图腾:“文身刻画其体,内墨其中,为蛟龙之状,以入水,蛟龙不能害也。"我国包括汉族在内的大多数民族在古代或近代都有纹身的习俗。黎族女子开始纹身的年龄是十二三岁至十六七岁。有了情人就要在手上刺特别的标记,这种标记往往是情人亲手给予黥刺的。我国云南基诺、布朗、独龙等族,台湾高山族同胞也有纹身的习俗。……(删节)由于纹身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之间的交往及原始人的群体活动中具有较强的识别作用,在不同的群体交流、争斗及通婚过程中又传递着特定的信息,随着原始群体的迁徙与活动,又在更宽泛的据土范围内发挥作用,因而也可以视为一种能够传达生活及社会信息的原始广告媒介。 3.人体饰物。在人体上加装饰品,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后期。在我国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

四年级上册商的变化规律教案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东莞市长安镇厦岗小学曾汝妹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2、巩固除法计算的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3、在教学过程渗透函数的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计算引导学生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全面理解和掌握商的变化规律以及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课件、投影仪、每组一份自学提纲; 教学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在教学“商的变化规律”时,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创设了“通过闯关进入除法王国的城堡”童话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力求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等活动发现商的变化规律,并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学习笔算的简便法。在教学设计本节课时大胆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给学生提供研究成果的机会,体验成功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以境激趣,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想介绍三位朋友给大家认识?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你看—(播放课件:第一幅,动画出现三只小动物并分别自我介绍(被除数、除数、商);

第二幅,出示除法王国的城堡,商说:“这就是我们的城堡,你们想进去吗?” (想)接着说:但必须要过三关才能进入我们的城堡,你们有信心通过吗?)(二)合作交流,探究规律。 1、课件出示进入第一关的情境;(出示题目) 2 () 200 ÷ 20 = () 40 () (1)师:你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说出答案吗? 学生说出答案后,师适时板书; 2 (100) 200 ÷ 20 = (10 ) 40 ( 5 ) (2)这一组题中,什么数发生了变化,什么数没有发生变化?从上往下看,除数和商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 (3)小结并板书。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几倍,商反而缩小几倍; (4)如果从下往上看,这组题目又有什么特点? 生回答后师适时板书: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了几倍,商反而扩大了几倍。(5)全班同学齐读规律: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了几倍,商反而缩小(或扩大)了几倍。 2、刚才大家所读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商的变化规律的内容。(板书:商的变 化规律) 3、练习:(课件出示) (1)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2倍,商有什么变化? (2)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4倍,商起了什么变化? (3)你能举出一些相类似的例子吗? 4、进入第二关: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闯过第一关,有勇气进入第二关吗?(有) (1)同位互相学习(出示题目): 16 () 160÷ 8 =() 320 () A:算一算:让学生口算上面各题;师适时板书。 16 (2 ) 160÷ 8 =( 20 ) 320 (40 ) B:说一说:这题中,什么数发生变化,什么数没有变化?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同位交流) C、学生汇报及小结: 这题中,除数不变,商随着被除数的扩大而扩大,缩小而缩小。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板书) D:读一读:全班齐读这条规律; 5、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人教小学美术二上《电脑美术 复制黏贴真神奇》教案

课题 第十八课:电脑美术— 复制粘贴真神奇教学 内容 第十八课:电脑美术—复 制粘贴真神奇 课时安排 1 课堂 类型 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1.通过帮助小动物回家的过程探究出移动、缩放、复制、粘贴的操作方法。归纳移动、缩放、复制、粘贴的操作步骤。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2.学生通过对比、总结出复制、粘贴的特点:只能复制出同样的图形。 3.学生在帮助小动物回家的过程中体会到帮助小动物是件非常快乐的事。 教学重、 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在帮助小动物回家的过程中体会:移动、缩放、复制、粘贴的操作方法。 总结移动、缩放、复制、粘贴的操作步骤。 三.教学难点:1. 通过帮助小动物回家的过程探究出移动、缩放、复制、粘贴的操作方法。归纳移动、缩放、复制、粘贴的操作步骤。 2. 学生通过对比、总结出复制、粘贴的特点:只能复制出同样的图形。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些利用复制粘贴方法制作的电脑范画。 教学过程整合点分析

(一)导入 1.放课件 2.师:这节课我们“帮助小动物回家”吧。(板书帮助小动物回家) (二)共同探究 第一环节教学目地:移动、缩放选定图形 1.师:请观察小鸟的家在什么哪里,你想怎么操作?学生回答:小鸟太大需要把小鸟缩小然后移动,或者把鸟窝放大,然后把鸟移动回鸟窝。板书:移动、缩放 2.师说: 重点提示:对图形进行操作,第一步要用选定工具选定要操作的图形。然后再做其它操作。并板书选定 请你在操作时注意鼠标指针的变化。 学生操作->一生汇报操作并小结板书 第二环节教学目地:复制、粘贴选定图形 3.师:请观察小狗的家在什么哪里,你想怎么操作?可能1学生回答:小狗和狗窝大小合适,直接移动放回。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我们和狗窝之间有一条很宽的河,把小狗直接送回家,符合现实生活吗?

通讯方式的变迁

通讯方式的变迁(研究性学习案例) 课例类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 学习目的:科技/生活/研究 年级:六年级 学习时间:三周 一、主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中,我们越来越多的和别人交换信息。特别是我们学校实验班的同学,在忘记带学习生活用品的情况下,都要打电话向父母求援,有一次有位学生忘记了带书,打电话请家长送来,我开玩笑说:“要是没有电话,那怎么办呢?”同学们七嘴八舌,一口气说了好几种通讯方式,看来学生对现在生活中的各种通讯方式和工具比较熟悉。但是几年前,十几年前,几十年前,更遥远的古代的通讯方式对学生来说,却十分陌生,让学生对此进行调查研究,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进程,还可以感受日新月异的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二、活动的具体的目标 1、基础性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各种通讯方式(工具)的特点 (2)通过调查研究,使学生认识现代通讯工具对社会和人们生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3)通过对比感受科技的进步,感受人们的聪明才智

2、发展性目标 (1)培养学生对通讯方式研究的兴趣和小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欣赏、评价、通讯工具的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与方式 (一)活动准备阶段 1、自选研究主题 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请市移动通讯公司的专家给学生举办了一系列讲座,使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对此类活动非常感兴趣,他们也兴致勃勃地想研究一些问题。于是他们自觉地去发现问题。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想研究的问题都一一记在纸上,学生的问题很多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泛。最后通过师生对问题的归纳整理,经过同学们积极认真地商讨,定下了大致的活动主题,即围绕通讯方式(工具)的变迁进行研究。 2、自愿组成小组 在自愿组成小组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有的的同学成了“抢手货”,聪明能干、会说会讲的几个班干部各小组都抢着要,做事有责任心的几个同学也是大家抢夺的对象,但是那些平时寡言少语的同学却一直没有主动地加入哪个组,还有许多同学取舍不定,既想研究这个问题,又割舍不下那几个小组的好伙伴,变来变去半天犹豫不定,我们抓住机会对其进行教育:为什么有的同学受欢迎,为什么有的同学别人不愿意与他合作,让学生找问题,找差距,促进今后的发

商的变化规律教案

第9课时:商的变化规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2、会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老猴子分桃子的故事 1、8个桃子分2天吃完,16个桃子分4天吃完,32个桃子分8天吃完,64个桃子分16天吃完。(将数字板书在黑板上) 2、提问:老猴子运用了什么知识教育了小猴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师生共研 1、提问:观察数字,你发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说方法,教师板书。 8 ÷ 2 = 4 16 ÷ 4 = 4 32 ÷ 8 = 4 64 ÷ 16= 4 2、我们分别用第2、 3、4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结论:被除数、除数分别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扩大) 3、教师带领学生分别比较。 4、提问:谁能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讨论,并发现: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教师板书) 6、提问:为什么说是“同时”,“相同”?可以举例子来证明 7、我们分别用第1、2、3式与第4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 结论:被除数、除数分别都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缩小) 8、通过观察,谁能再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板书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商的变化规律》教案(2)

《商的变化规律》名师教案 课题商的变化规律单元第六单元学科数学年级四 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会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经历观察、对比、发现,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重点灵活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 一个关于猪八戒和孙悟空的故事,想不想听? 孙悟空:我给你8块饼,平均分2天吃完,怎么样? 猪八戒:不行,太少了! 孙悟空:那我就给你80块饼,平均分20天吃完。猪八戒:太好了!太好了!这回每天我可以多吃些了! 提问:你认为小猪说的有道理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听故事激发学生 的兴趣 讲授新课一、学习例8,探究商的变化规律。 1、探究一:除数不变时,除数和商的关系。 出示例8(1) (1)小组合作探索: a.从上往下观察,被除数和商有什么变化?小组合作 探索 通过探索 找出规律

b.从下往上观察,被除数和商有什么变化? c.通过观察,你发现变化有什么规律? (2)汇报交流: 生:从上往下观察,被除数扩大,除数不变,商也 扩大。 师: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 生:从下往上观察被除数缩小,除数不变,商也缩 小。 师: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除数不变,被除数除以几,商也除以几。 (3)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规律吗? 师生小结:在除法算式中,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 除以)一个非0的数,商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被除数不变时,商和除数的变化方向是相同的。 2、探究二:被除数不变时,除数和商的关系。 出示例8(2) 观察思考 归纳概括 找出除数 和商的变 化 总结规律

商的变化规律教案

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个知识点,它是在学习了笔算乘法和笔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与旧教材相比,本知识点作了适当调整:旧教材中只研究了商不变的规律,而新教材中却改为了商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探讨被除数不变,商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和除数不变,商随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然后再在两者的基础上探计商不变的规律,这就使是这一部分知识更加系统、更加全面。 教学设计理念: 在教学“商的变化规律”时,力求通过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等活动发现商的变化规律,并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学习更简便的笔算方法。在教学设计本节课时,先由老师引导学生探索当被除数不变时,除数的变化带来商的变化规律,然后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给学生提供研究成果的机会,体验成功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同时也想让学生明白:我们所学习的商的变化规律,完全可以让我们的口算除法以及笔算除法变得更加简便,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运算速度。通过本课的学习,也想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数学知识能让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妙处。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93——P95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商的变化规律。 2、会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解题。 使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发现商随除数(或被除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放手探讨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进行除法的简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零)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2、培养学生有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探讨,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计算,明晰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播放《北京欢迎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好!你知道刚才老师播放的这首歌曲的名字吗?你还知道中国的奥运健儿在北京奥运会获得了几枚金牌吗?他们正是靠着自己的顽强拼搏取得了辉煌成绩,老师也希望你们能努力学习争取获得更优异的成绩。 那么,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吧,好吗? 2、练习引入新课。 首先,老师想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 (1)在除法算式200 ÷2=100中,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 (2)将2扩大20倍是()。将100缩小10倍是()。 (3)把16变成160,就是把16扩大了()倍。 把14变成140,就是把14()。

初中物理《信息的传递》

《信息的传递》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信息传递的过程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二、教学准备 1.蜂鸣器和简易电镀。 2.莫尔斯电码表。 3.反映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挂图或投影片,反映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挂图或投影片。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讲述:信息是同学们经常听到的科学术语,你知道信息都包括什么?信息是怎样传递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信息的科学知识。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信息,以及信息的作用。 提问:哪位同学能够说一说,什么是信息? 学生思考、回答。 讲解:信息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消息,天气预报是关于天气变化的信息,商业广告是关于商品销售的信息。你们还知道哪些信息? 学生讨论、回答。 讲解:信息很多,它存在于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经济信息、文化信息、军事信息、体育信息、科技信息等。 2.指导学生认识信息的重要作用。 提问:现在同学们知道了不少信息种类,哪位同学能够说一说信息在人类活动中都具有什么重要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 讲解:信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科学研究,既要及时获得别人研究的成果,还要及时把自己研究的成果发表、告诉别人,只有通过这样相互交流信息,才能不断发展;打仗,必须及时获得有关敌人兵力布置的信息,还必须把各种作战命令及进传达给官兵;经商,必须及时了解各地市场的信息,才能确定进什么货,从哪里进货,到哪里去卖,卖什么;日常生活,必须及时获得有关天气、商品、文体活动、亲朋好友工作生活情况的信息,并经常把自己的工作、生活情况告诉亲朋好友。总之,人们之间只有不断交流信息,才能使生产、生活等活动正常进行,人们一时一刻也离不开信息。 3.指导学生认识古今信息传递的方法。 提问:同学们都知道哪些信息传递的方法?谁来说一说?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讲解:传递信息的方法很多。(出示古代传递信息方法的挂图或投影片)古时候。人们修筑高高的烽火台。当发现敌人入侵时,便立即点燃烽火台上的柴草,利用冒火的烽烟,来传递敌情信息,召集军队前来援助。后来,人们又发现了骑马传送信息的方法,在全国各地设置很多驿站,有专门的人接力传递信件,这样,可以骑着马把信息传送到很远的地方。再以后,人们又发明了用旗语、灯光传递信息的方法。(出示现代传递信息方法的挂图或投影片)现代人充分利用电话、电报、广播、电视、传真、通信卫星、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传递信息。无论在地球的哪个角落。都可以很快知道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事情,并把本地的情况及时传送到世界的各个地方。传递的信息又多、又快、又准。 4.指导学生做电码通信游戏 谈话:现在我们已经对信息知识有所了解。为了更好地体会信息是怎样传递的,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传递信息的游戏。 讲解:要想传递信息,必须要利用一种信号,目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是莫尔斯电码(出示莫尔斯电码表)。 莫尔斯电码是发电报时常用的数码,用点和划组成不同的数字:例如一点一划代表1,二点一划代表2……点读“嘀”,划读“哒”。发电报时,用按电键的方法发送,点、划占用的时间不同。划占的时间大约是点的3倍(用电键和蜂鸣器演示) 现在请你们认真默记这张摩尔斯电码表。 学生默记。 练习:教师用电键和蜂鸣器发几个莫尔斯电码数字,让学生在纸上用点、划记录下来,然后进行汇报,说出它们是什么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