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词语的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词语的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词语的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词语的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记录新事物,新概念,新认识的新词语的数量正与日俱增.

在对新词语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描述新词语在产生途径,应用领域,构成方式,词性,音节等各方面的分布情况,对新词语进行横向的研究.同时,探讨这一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新词语;分布特点;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词汇则是语言三要素中变化最快的部分,也是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和新事物的不断涌现反映最敏感的部分.新词语作为词汇中的"新鲜血液",它是随时代变化而不断补充词汇的,可以说社会变化越快新词语的量就越大.例如:"MP3,音乐肥料,头脑产业,健美浴,乞丐包,电话律师,海绵田,随身看,电报拜年,无职失业"等,都是社会的变化的直接产物.为了更好地了解新词语的特点,我们对一定时期内产生的新词语,运用封闭域定量分析法,从横向的角度对其进行观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词语教学提出自己的一点拙见.

一,新词语的应用领域

新词语的应用领域很广泛,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体育,商业,农业,工业,卫生,法律,生活,通用,社会等多个方面.其中,尤以生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的新词语数量居多.

在诸多应用领域中,新词语使用最广泛的应属生活领域.在所统计的38298个新词语中,应用于生活领域的有13238个,占总数的34.6%.现代生活的丰富多彩,新事物,新产品的频繁涌现,在新词语的应用上自然可以得到明显的体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天天可以接触到一串串的新词语"[1]p(31).例如:吃的有"保健菜,比萨饼,叉烧,茶叶棒冰,碘蛋,方便菜,放心肉,空气食品"等;喝的有"冰啤,奶咖,干啤酒,百事可乐,功能饮料"等;穿的有"比基尼,灯笼裙,吊带衫,港衫,欧版鞋"等;用的有"巴士,保鲜机,壁挂电视,传呼电话,聪明卡,催眠枕,电光玻璃,感应门铃"等;洗的是"超声浴,芬兰浴,空气浴,土耳其浴"等.另外,还有"空中交警,冷光灯,流动票箱,牛奶首饰,全地形自行车,佐餐音乐,色彩音乐,物理肥料"等等,也都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此外,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新词语所占比重也比较大.三个领域共有新词语7942个,占总数的20.7%;例如:经济领域的"霸王合同,白鹅经济,帮忙公司,背包银行,道琼斯指数,黑色经济,抢注公司"等;政治领域的"巴解组织,反贿,公开墙,基点县,恐怖组织,两史一情,亚洲第一主义"等;文化领域的"爆炸文学,奥斯卡奖,电视小说,电子书,负文化,贺岁片,泡沫新闻"等.这些新词语的产生,与经济的迅速发展,政治的民主公开,文化的自由繁荣是分不开的.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领域新词语的数量在与日俱增,占新词语总数的11.2%."当代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变革时期,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发现层出不穷"[2]p(36),反映在语言上,便出现了大量的科技新词语."笔记本电脑,超声雾化,彩屏手机,电视眼,广域网,海洋能,激光锁,数控,太空鼠,无轨铁路,异性技术"等科技新词语通过各种传播媒介,正逐渐为广大群众所熟悉和使用.

二,新词语的产生途径

新词语的产生途径主要有:新造词语,旧词新用,简称,外来词语,修辞用法,方言进入普通话等情况.其具体分布情况见下表:

新造词语

简称

旧词新用

修辞用法

外来词语

方言进入普通话

个数

32814

2335

1301

976

475

378

百分比

85.7%

6.1%

3.4%

2.5%

1.2%

1%

新造词语是新词语的一个主要产生途径.新造词语,顾名思义也就是指为满足记录新出现的新事物,新概念,新认识的需要而新创造的词语,例如:"待岗,弹性市场,蛋白肉,道德银行,多维油,考勤机,留守儿童"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日新月异,新事物,新概念,新认识层出不穷,为了满足交际的需要必然要新造大量的词语来记录这些新事物,新概念,新认识.例如,我们周围出现了坐落于繁华的路边,设有桌椅等,可供购物或游玩的人歇脚,喝茶,赏景等的地方,于是新词"街吧"也就产生了;人们由于食用冰箱冷藏食品不当而引起的呕吐,腹泻等消化紊乱症,因此产生新词"冰箱综合症";失去工作,在资本主义国家叫"失业",在我国我们把它叫做"下岗",下岗只是暂时失去工作所以可以再上岗,正是这种新认识产生了"下岗"这一新词.

简称的大量使用,主要是为了表达的经济.生活在快节奏的信息社会中的人们,在语言上也必然会要求语言信息传递的迅速,快捷,有效,即用最简单的语言符号形式表达最丰富的意义信息,于是各种类型的简称也就应运而生了.例如"杯赛,冰协,待青,高工,工运,两会,普高,三材,世乒赛,四病,野考"等.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汉语词的双音节特性对简称的音节数量也有影响.简称中的双音节词有1143个,占49%,这与词汇的双音节化趋势是一致的.

在此,我们想再谈一下外来词语.随着中国由近代史上的被迫开放转变为现代的主动,自觉的开放,外来词语大量涌入汉语.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1)纯音译外来词,指照着外语词的声音对译过来的外来词.例如"猫,托福,奥斯卡,的士,百事可乐,伊妹儿,拜拜,比基尼,布拉吉,迪斯科,康拜因,吐司"等.(2)音意兼译外来词,指把一个外来词分成两半,一半音译,一半意译的外来词.例如"艾森豪威尔主义,迷你裙(miniskirt),呼拉圈(hula-hoop),因特网(internet)"等.(3)音译加意译外来词,指整个词音译之后,外加一个表示义类的汉语语素.例如"阿罗哈衫,艾滋病,巴士车,贝雷帽,比萨饼,卡介苗,桑拿浴"等.(4)字母外来词.包括三类:一类是直接用外文字母构成的外来词.例如"DVD,GDP,NBA,WTO,DNA,DIY,EQ"等.一类是外文字母与汉字组合而成的外来词.这其中又可分为两个小类,①"字母+汉字"类.例如"IC卡,SOS儿童村,T恤,BP 机,B超,IT业,AA制"等. ②"汉字+字母"类.例如"卡拉OK,新JT,音乐TV,甲A"等.一类是外文字母与数字构成的外来词.例如"MP3,Windows2000,3G,2D,3S"等.如此众多的新词语一方面反映了在中西交流中西方物质文明对中国的极大影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们在词语使用上的求新,求异的普遍心态,不再满足既有的模式而是崇尚标新立异.

三,新词语的构成方式

在被统计的38298个新词语中,新词的数量是25616个,占66.9%;新语的数量是12682个,占33.1%.其具体分布情况见下表:

新语

单纯词

合成词

个数

299

25317

12682

百分比

0.8%

66.1%

33.1%

可见,在新词语中新词的比重要大于新语,而新词中又以合成词居多,占新词总量的98%,所以下面我们就重点看一下合成词的构成情况.

合成词中仍以复合式构词方式为主,例如:"挨宰,岸钓,芭嫂,博彩,导领,呼请,卡友,来菜,名嘴,脑饿,碰熟"等.这是符合汉语构词特点的,正如戚雨村所说"利用本民族的构词材料和构词模式来创造新词是词汇发展的主要途径."此外,还有一些附加式合成词,例如:"矮化,群众化"等.在这里,我们应该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应该正确区分词缀,类词缀和某些位置极像词缀的词根.例如上面提到的"矮化,群众化"其中的"化"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缀,以这一词缀可以构成一系列的附加式合成词如"磁化,脆化,白领化,白热化,边缘化,差异化"等.而有一些词缀实际上其意义并未完全虚化,我们称之为类词缀.例如:词缀"热,族,度,型"等就应算作类词缀.还有一些语素极像词缀,例如"轿的,面的,货的,马的,摩的"都是以一相同语素构成的一组合成词,但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的"是有实在意义的,"的"承载着这组词的共同的基本的意义而"轿""面""货""马""摩"则承载着各个词所特有的区别意义.这种"假词缀"虽不排除其以后有虚化为词缀的可能但至少就目前而言他们仍应看作是词根.但同时我们也应清楚以同一词缀,类词缀或位置极像词缀的词根构成的一组合成词却都可以称为一个词群.

四,新词语的词性

新词语词性最常见的是名词,动词,形容词.通过对38298个新词语进行定量统计,我们发现名词有24608个,占64.3%;动词有11354个,占29.6%;形容词有999个,占2.6%.仅此三项就占总数的96.5%,可见在新词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处于强势地位,而其它词性的新词语如:副词,区别词,叹词等所占比例较小.其具体分布情况见下表: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其它

个数

24608

11354

999

1337

百分比

29.6%

2.6%

3.4%

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新词语中词性为名词的所占比例最大,占了64.3%.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其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新物品,新概念大量涌现,所以记录这些新物品,新概念的具有名词词性的新词语自然会占据较大比例.例如:"白亮污染,背包银行,丁克家庭,车模,抽筋舞,磁浮列车,广域网"等.

其二,不仅是对新物品,新概念,即使是对一些原本存在的事物和概念,在人们求新求异心里的影响下,也会被赋予新的名称.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名词性新词语也不少,例如:"搭档,的士,典当商行,点滴,爹地"等.

五,新词语的音节

新词语的音节仍以双音节为主,三四音节次之,四音节以上的所占比重较小.其具体分布情况见下表:

双音节

三音节

四音节

四音节以上

个数

17245

7454

8868

4731

百分比

45%

19.5%

23.2%

12.4%

受汉民族心理状态和语言习惯的影响,双音节词占优势成为现代汉语的特点之一,在新词语中双音节词占了近半数,例如:"吧娘,白机,读秒,捐智,力邀,冒富,奶咖,脑民,票爷,软景,危改,资信"等.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三音节和四音节的新词语有日益增多的趋势,例如:"AA制,板凳狗,憋镜头,含知量,环境债,触觉地图,芳香电影,空中耕地,亮化工程"等.这主要是由于新生事物的复杂性使词语负载的信息量增加所致."三音节四音节的新词语的表意较双音节更精密化,多样化"[3]p(76),他们的大量出现正适应了新生事物复杂性的要求.

六,新词语的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词语的分布研究的价值是体现在多个方面的,单就对外汉语教学而言,这种研究对猜测,理解,运用新词语的作用就是不容忽视的. 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新词语的大量涌现已使其在汉语词汇中占据了相当的分量.尤其是在新闻,报刊等注重时效性的文体中,新词语的出现更是频繁.据我们了解,现在很多学校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已经开设了新闻,报刊阅读课程,这无疑会将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类课程中除了要教给学生新闻,报刊的文体特点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新词语的教学.

新词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外国留学生具备一定的猜测,理解和运用新词语的能力,从而跨过新词语的理解障碍,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

新词语教学的教学手段主要是使用实用科学的多媒体新词语教学软件,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真正的"自助餐"式的教学模式.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新词语教学的优势

1. 能够充分合理的利用教师资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我国学习汉语,而我国对外汉语方面的师资力量却相对薄弱.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壮大教师队伍以外,合理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以充分有效的利用教师资源自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运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新词语教学适应我国对外汉语生多师少的现状的.

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学习进度,选择学习内容,能够充分调动他们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新词语的教学软件将采用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丰富的表现形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能够节省教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

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新词语教学,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为成千上万的外国留学生同时提供轻松,高质量的新词语学习环境,这无疑会大大地节省教学成本.同时,该软件的科学,合理,不断更新的内容设置也确保了新词语教学的教学质量.

(二)新词语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设想

1. 新词语多媒体教学软件语料库的建库原则

(1)语料来源主要为流通度高的新闻报刊材料.

新词语的教学是为配合给留学生开设的新闻报刊类课程而进行的,加之新词语出现最频繁的地方就是新闻报刊,所以该软件的语料库主要是来自《人民日报》等报刊中的语料.

(2)语料按照年代编排,分别建立各年的子语料库.

新词语的"新"字是有时间限制的,也就是说只有在它产生并逐渐被广泛使用的一段时间内它才是名副其实的新词语.所以我们的语料库中所选语料的时间主要是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2004年(以后逐年补充).然后按照年代建立若干个子语料库,方便新词语的查询和学习.

(3)子语料库中的语料按类型编排,再分别建立语料库.

子语料库中语料的类型是不同的,如政治类,军事类,文化类,社会类,经济类等.在各年子语料库中再按类型建立各类的语料库,这样的编排原则,不但有利于留学生了解各领域不同语料的特点,而且有利于有针对地为不同领域的语料配备相应的新词语词典.

(4)选择所需语料库的方法.

如果学习者要选择2000年经济类的新闻报刊材料进行阅读,那么需要进入一个语料库选择界面.

2.新词语多媒体教学软件中新词语查询系统的设计

新词语查询系统是整个新词语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核心部分,这一部分的设计关系到整个新词语教学的质量.其设计主要是利用上面提到过的新词语分布情况研究的成果.

(1)将新词语总库分为若干子库并与语料总库的各子库建立链接.

前面我们讲语料库的建库原则时提到,要将新闻报刊的语料按年代,领域建立子语料库.在这部分查询系统的设计中,我们同样也应该把新词语电子词典中的词条按照出现年代,应用领域分别建立子库.然后将新词语的各个语料库与语料的各个子库之间建立链接.

(2)学习界面的设计构想.

当学习者在语料的阅读过程中遇到难以理解的新词语时,可以点击该词,这时便会出现一个学习界面.学习界面将会提供所点新词语的相关信息,包括:读音,词义,例句,相关背景知识,有关图片,运用练习题等.

学习界面示意图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漫谈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漫谈 程棠 汉语进修学院举办这个讲座,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问题,邀请我参加,我很高兴。那我就先说,跟大家聊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问题,从宏观的角度谈点看法,不一定有什么系统性。 一、学科和专业的正名及定位问题 关于我们这个学科的名字,目前意见不一。为了说起来方便,我还是用“对外汉语教学”这个名字。 上世纪80年代,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发生了几件大事。大事之一,是对外汉语教学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大事之二,是在高等学校设立了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专门培养对外汉语教师。这两件事,对以后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学科建立之后,“增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意识,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就成了我们的口号,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在近30年的时间里,学科建设应该说是很有成效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汉语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些成绩,不用我多说,在座的老师都能看得到。我也曾应邀写过一篇文章,专门介绍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不过,今天咱们主要不谈成绩,而想说说还存在什么问题。年轻的老师对过去的事,没有我知道的多。我就讲讲老故事,可能对大家有点参考价值。 一个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就是学科和专业的名称问题。给学科起个名字,本来是很简单的事,但在我们这个学科里,却搞得非常复杂。这是开始没有意料的。 在1983 年以前,也就是“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成立之前,没有“对外汉语教学”这个术语。一般是说“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或简单地说“汉语教学”。上世纪50年代,有过“外国留学生语文专修班”;周祖谟先生写文章,用过“非汉族学生汉语教学”这个名称。80年代初,开始酝酿成立学会。1982年4月在北京召开学会筹备会;会上讨论起名问题。有人提议把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叫做“把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这是一个解释性的陈述,虽然能表明我们这个学科的外语教学性质,但用来作为学科的名字,觉得不怎么妥当,说起来也有点儿拗口。最后,大家决定采用“对外汉语教学”这个名称。1983年,“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正式成立,学会的名称也就这样定了。学会叫“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学科自然也就叫“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了。后来又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还有一个“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就是“国家汉办”。于是,“对外汉语教学”这个术语,就被普遍使用,并深入了人心。 但是,在这个术语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发现问题,有人觉得不妥。一是这个名字学科性质不明确,因为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不见得都是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二是在国外的汉语教学就不能叫“对外汉语教学”,只能说“汉语教学”,如后来成立的世界性的学会就叫“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曾有学者建议用“华语教学”代替“对外汉语教学”。可是,“华语教学”是指海外华人和华侨的汉语教学,用来代替“对外汉语教学”也不妥。大家一时想不出一个更好的名字,也就只好这么用着。反正大家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再说,“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的名字也不能随便改。 学科的名称,大家有不同看法,跟着专业的名称也很费思量。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北京语言学院、北京外语学院、上海外语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正式设立了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培养对外汉语教师。 本科专业的名称跟学科的名称一致,起初大家没有发现有什么问题。后来遇到学科定位

(完整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案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案 一、基本教学情况 课程名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教学对象:中低级水平留学生 学生人数:3名 授课学时:45分钟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引导、图示使学生学习第三课关于“在饭馆儿”的个生词,并学会其读音、写法; 2、通过讲解新词语的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并能在交际中使用; 3、适当对这些关于“在饭馆儿”的词语作出解释,从而扩大词汇量。 三、教学要求 1、要求能正确的掌握每个生词的读音; 2、要求能够正确书写每个生词 3、要求能运用本课生词造日常用的句子,并知道其运用的场合。 四、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将教学内容制作成Powerpoint或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语境具体,有助于理解。教师可采用动作表演、自由对话、分组对话等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更好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常出去外边的饭馆吃饭?” “有。” “那你们都是怎么点菜的呢?”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 “好吧,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关于“在饭馆儿”的的词汇,认识一下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二)生词导读: 给学生发印有18的生词一张纸,生词上方标注有拼音,给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熟悉。接下来用ppt展示生词,分成三组,分别让每个学生读6个,如果学生发音错误,教师进行纠正。 (三)讲解生词: 1、“正好”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上展示一张同学们坐在一起吃饭的图片,教师给出一个情景,“大家正在吃

饭,Adam正好来了” (3)让学生们自主思考“正好”的意思,引导后讲解时“这时候,刚刚好”的意思 (4)练习:模仿上面的情景,让学生分别造一个有“正好”的句子。 2、“门口”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教师走到教室门口,向学生提问:“老师站在哪里?” (3)向学生讲解“门口”的意思是站在门外面的意思。 3、“清蒸”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中插入一个关于“清蒸”的短视频,向学生讲解清蒸是做菜的一种方法(3)向学生拓展其它的做菜方法,如炒,煮等。 4“味道”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 上展示四张关于“酸甜苦辣”的图片 (3)提问学生图片中的四种事物尝(吃)起来怎么样? (4)向学生讲解味道是舌头对于食物的感知,只有吃东西的时候才有感觉。 (5)练习:让学生就生活中常见的食物造一个关于“味道”的句子。 5、“嫩”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中展示两组图片,分别是“婴儿和老人”“嫩芽和大树”,采用对比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嫩字的理解。 (3)讲解嫩的意思是“初生而柔弱”或者“幼稚” (4)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嫩的东西,教师加以引导和纠正。 6、“香”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教师准备两个东西:香水和樟脑丸 (3)教师将香水拿到鼻子前面做深呼吸的动作,表示很香水;当把樟脑丸拿到鼻子前,捂住鼻子,表示难闻。用动作演绎加深学生对“香”的理解,并告诉学生香的反义词是“丑”。 7、“菜单”“叫菜”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首先先展示菜单的图片,让学生清楚什么是菜单 (3)教师准备好一份菜单,请两名学生上台,一个当服务员,一个当手里拿着菜单的客人。让学生演绎一个情景:你在餐馆拿着菜单该怎么做 (4)当客人将菜单上想吃的菜告诉服务员时,跟学生说这就叫做“叫菜”。 8、“新鲜”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展示一组图片进行对比:一个鲜红的苹果和一个放久了的苹果 (3)向学生讲解新鲜的意思是:新鲜形容物品生产日期很近,没有遭受过多的污染。 (4)练习: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的新鲜的东西,举出几个。 9、“清淡”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展示两组关于食物的图片:大鱼大肉和蔬菜水果,很浓的汤和很清的汤。 (3)向学生讲解清淡的两张意思:颜色、气味等不浓;食物含油脂少的

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综述

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综述 本文对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有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内容涉及有关对外汉语词汇具体教学方法的研究、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具体方法以外的有关研究和有关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总结性研究,目的是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标签: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综述 外国留学生在习得汉语的过程中,要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三大语言要素。其中,词汇习得是对外汉语习得的核心,贯穿于汉语习得的全过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语言要素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和开端,而且还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处于对外汉语语言要素教学的中心位置。近五年来学者们越来越重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研究,据统计,从2004年1月到2009年6月仅发表在四种核心期刊上的有关研究文章就有36篇。即《世界汉语教学》8篇,《语言教学与研究》13篇,《汉语学习》4篇,《语言文字应用》11篇。本文主要基于以上四种核心期刊的36篇相关文章对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作一个综述。 一、有关对外汉语词汇具体教学方法的研究 近五年来有关对外汉语词汇具体教学方法的研究文章有很多,涉及的内容也很广泛。 在近义词、同义词等词汇方面:敖桂华(2008)阐述了近义词辨析的教学对策,揭示了近义词辨析的途径和方法,即辨析近义词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辨析语义,探究语义上的细微差别;深入语境,捕捉用法的差异;区别词性,认知词性的语法功能。对教师教学和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近义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吴琳(2008)针对同义词教学的复杂性提出了运用系统化程序化的方法建立分层有序的同义词异同对比项目系统,这样同义词就有了一个具体的操作流程,教起来更加方便。系统化程序化的方法还可以用来解决其他易混词语的教学,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材编写以及辞典编纂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刘春梅(2007)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单双音同义名词的应用实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70.59%的单音词和30.23%的双音词在使用中有偏误,并且这些偏误分布是不均衡的;单双音同义名词偏误的主要类型有语义差异引起的偏误、色彩的偏误、音节限制引起的偏误、受量词修饰引起的偏误等。产生这些偏误的原因有教材、教师和工具书等。 孟凯(2009)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反义属性词教学及相关的词汇教学提出了以下四点建议:重视反义属性词语义与构词以及义项上的显著对应性;反义属性词中容易引起过度类推的语义与构词或义项上的不对应要着重强调;教师应帮助留

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词语教学-2019年教育文档

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词语教学 新词语的产生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对外开放的必然结果,这些新词语被广泛应用于电视、报纸和日常谈话中,成为我们常用词汇的一部分。然而,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在面对这些课本中没有出现过地新词语时,难免有些手足无措。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关于新词语的研究刚刚起步,诚如汤志祥所说的那样,“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当今的对外汉语教学,在讲授和学习汉语新词语方面基本还是空白,不论是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科书的编写,还是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上,都找不到应有的定量说明”。为此,我们认为,对外汉语新词语的教学问题是当前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应当也必须予以关注并设法给出相应的教学安排。 、新词语的定义及分类 对于新词语的定义,各位学者有自己不同的看法。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概括出新词语的定义,新词语实际上就是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使用的,能够反映社会发展面貌的词语。它具有全民常用性的特点,符合社会规约和语言习惯,同时也涵盖了新造词语、旧词新义、外来词、方言词、混合词的特点。根据新词语的产生途径,我们把其分为以下五类: 1.新造词语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的对外交流日益频繁,产生了许多反映社会生活的新词语。从不同领域的新词语的产生,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教育领域的变化,如彩民、银行卡、便利店、传销、断码、量贩店等。 2.旧词新义 词义的引申、比喻和语义色彩的变化是新词语产生的途径之 。旧词新义主要包括旧词新用以及专业术语的泛化两个方面,这涉及到通过一些修辞法对原有词语进行加工。如“朝阳”原义为“早晨的太阳”,引申出的新义是“新生的、具有竞争力的、充满前途的”(例:朝阳产业)。这类词不是新造的,但是它的意义和用法是新产生的。 3.外来词

浅析现代汉语新生词语的特点

高师函授毕业论文题目浅析现代汉语新生词语的特点 作者肖娟娟 20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选题专业方向汉语言文学 指导老师职称 完成时间 2011年8月3日 太原师范学院成教处

浅析现代汉语新生词语的特点 论文关键词: 现代汉语新词语构词词义社会文化信息 论文摘要: 词汇作为语言的最活跃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变化最为突出,其中新词语的产生、运用及变化便是词汇变化的一大表现。现代汉语新生词语主要来源于新造词语、外来词语、方言词语、专门术语、旧词语、数字符号语和缩略语,我们要针对其来源的不同,积极发挥其不同的交际功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现代汉语词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出现了大量的新生词语。从构词方式、词义及承载的社会文化信息角度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可更清晰地一窥现代汉语新词的特点。 语言作为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其中,词汇是语言最为活跃的因素,与社会的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社会的发展在语言中最先反映在词汇中,引起词汇的不断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新词语的大量涌现。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以及人们

的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急剧、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下语言的应用呈现出丰富、活跃、复杂的状态,其中引人注意的一个现象就是新生词语的大量涌现。如2003年出版的《新华新词语词典》,收人最近12年的新词语200条,连同相关词语约4000条。什么是新词语?回答似乎可以很简单:新词语就是新出现的词语。然而,简单的回答并不能解决新词语认定上实际存在的问题。早在1984年,吕叔湘先生就发表了《大家来关心新词新义》一文探讨这一语言现象,从而渐渐引起了人们对新词语研究的重视。自1987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汉语新词词典》以来,新词词典的编纂出版便一发不可收拾,至今已出版20余部,但关于“新词语”的界定却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论: (1)认为新词语一般指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的变革和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利用已有的构词材料,按照汉语的构成规律新创造出来的词和语。如周永惠的《新时期汉语语汇的变化》认为,新词是新创造的词,它从意义到形式都应该是新的。这是传统词汇学的观点。 (2)认为新词语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往汉语中没有的,新时期里随着新生事物、新观念、新制度的产生而产生的词语;一种是以往汉语中有的,但是在新时期的语言交际中增加了新的义项,并且该义项以较高的频率被使用的词语。如王铁昆所说,新词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

对外汉语教学法完整版

对外汉语教学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一、填空·1、教学法的理论支柱主要有三个,分别是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2、国外外语教学法按照语言教学特征可分为四大流派,他们分别是认知派、经验派、人本派、功能派(或交际派) 3、听力课的课堂教学一般有三个阶段,就是_听觉加工、译码加工、思维加工。 4、认知风格有三对,即场独立性场依存性、沉思型冲动型、容忍倾向和排他倾向。 ·5、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评卷的客观化程度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6、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7、国外外语教学法流派按照教学目标来分,可以分成两大系统,分别是听说实践和分析理解。 ·8、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9、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要做到课堂与课外、知识与应用结合 ·10、话语产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计划、构建、执行。 ·11、影响听力理解的客观因素有听力材料、声音条件、人物特征。 ·12、语言教学法的三大理论基础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1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14、我们常用的替换练习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 ·15、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有贝力子等。 ·16、成绩测试主要用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学习成绩。 ·17、课堂教学可分成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是分析、实施、反馈。 ·18、教师提问的方法主要有:提示问、关联问、连环问、随机问(四个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等。 ·19、教学导入有很多方法,从导入方法上,有:提问、回忆、复述、讲述、对比、游戏、练习(七个中选择三个即正确)等。 ·20、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21、水平测试和成绩测试是外语测试的两种最主要的最常见的测试 ·22、教学导入有很多方法,从导入内容上分,有:文化导入、旧知导入、情境导入、图片导入、教具导入、随机导入(选择三个填写即正确)。 ·23、会话训练的一般方法有:对话、语言实践、游戏、问答、表演、讨论(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 ·24、教学内容结束的主要形式有:小结、思考、归纳、复述、朗读、讨论(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 ·25、听力课的课堂教学有听前预示、听时练习、听后检查几个阶段 ·26、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主观化试题。 二、选择 ·1、属于以分析理解为主的教学法流派是(B)。 A直接法 B听说法 C翻译法 D全身反应法

论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新词语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策略

论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新词语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策略 讨论了当前汉语新词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掌握新词语的基本要素目标和新词语的言语技能目标。结合新词语的特点和教学实际,从引导学生掌握词族序列、谐音序列、简缩序列、类推序列、隐喻序列、转喻序列、语义序列、情境序列等八个方面提出了“词语境”的汉语新词语教学策略。 标签:新词语教学目标教学策略 本文讨论的“新词语”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指称新事物、新现象、新概念的词语或产生新义的原有词语。这些词语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人们认识社会的途径以及人们的交际生活。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如何在语言快速发展的今天,在全球推广汉语的大背景下“与时俱进”地教授母语非汉语的学生新词语,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不仅要确定好汉语新词语的教学目标,还应不断探索汉语新词语的教学策略。 一、汉语新词语的教学目标 汉语新词语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留学生学习、掌握新词语的基本要素;一类是新词语的言语技能教学。 (一)新词语的基本要素教学 从新词语的基本要素的角度,可以把新词语教学分为“语音、语形、语用”三个方面。 1.语音 把每个新词语读准确,是一个基本的前提。由于初级阶段的留学生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词语,对他们来说还没有特别要求学习新词语。对中高级阶段的留学生来说,准确朗读新词语的难度并不大。但需要注意的是排除谐音词语的干扰,以免发错词语的声调。如“旅游”的“旅”的声调和“绿游”的“绿”的声调不同,前者是上声,后者是去声。谐音词语只是两个词语的语音上接近,但声韵调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2.语形 掌握基本构词规则:包括音节语素化的表现形式、词民族效应形成的基本结构形式、谐音词语的表现形式、主要的简缩形式、主要的类推结构等。前文已有详细论述,在此不再赘述。帮助留学生了解以上构词规则,有利于他们加深对构词理据的认识,便于记忆和理解新词语,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汉语语感。 3.语义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现状和前瞻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现状和前瞻 1987年8月14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正式成立。学会的成立促进了汉语作为外 语教学和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世界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本文以第一届 至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所收论文为依托,从重大的进展、明显的不足、 乐观的前景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重大的进展 1.理论建树初具规模。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因为 它建立在朴素的客观规律之上。对外汉语教学尽管头绪纷繁,却是有规律可循,从理 论上探索这些规律,把几十年来国内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加以总结,从中归纳出若干规律,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成熟的标志。已故的朱德熙先生说:“现在世界上有各种理论,汉语有其特殊性,我们应该提出自己的一种理论来,我认 为是完全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朱德熙,1989)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初步 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由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组成;基础理论 包括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应用理论是指教 学理论和教学法(教学法的部分内容具有理论性质,因此不妨把它也归入理论范畴)。”(《纪要》,1995)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则是一种综合的、跨学 科的理论,它是建立在综合应用语言研究、语言学习研究,语言教学研究和跨文化交 际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围绕着理论的思考,有一批出色的论文,其中吕必松、 胡明扬是其代表。然而,框架虽然搭起,研究却还不能说十分深入。真正称得上对外 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文章,为数并不多。当然,我们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从事理论研究,但我们必须有我们自己的理论研究者。如果说,一个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的学科, 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决不为过。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文章 面世。 2.研究对象更加明确。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赖以建立的前提。对特 殊对象的深入研究,是一门学科朝着精密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 研究对象,朱德熙在1989年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汉语研究,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后备力量,离开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就没法前进;另一方面是对外汉 语教学本身的研究,而这决不仅是教学经验的问题。四年之后,盛炎、沙砾认为,对 外汉语教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盛炎、沙砾,1993)到了1995年,我们对特殊的研究对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就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的学习和教学,即研究外国人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规律和相

对外汉语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法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学位专业课。本课程重点介绍和评析对外汉语 教学法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并力图结合教学实践中的课堂教学技巧,使学生能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教学,并创造出适合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流派与理论 第二章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 第三章当今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成果 第四章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方法 (三)主要参考资料 1.齐沪扬、陈昌来《应用语言学纲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2.周小兵、李海鸥《对外汉语教学入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 3.刘珣《对外汉语教学简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 4.蒋可心《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5.刘珣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 6.崔永华、杨寄洲《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 7.陈阿宝《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 8.徐子亮《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认知理论研究》,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年。 9.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年。 10.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 11.章兼中《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 12.吕必松《吕必松自选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 13.程棠《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年。 14.张亚军《对外汉语教法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年。 15.国家汉办教学业务处《对外汉语教学与教材研究论文集》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年。 (四)任课教师:张新明 (五)时数:54学时 (六)考核方式:自选与对外汉语教学法有关的论题,写一篇课程论文。 例如: 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可以从各种教学法中借鉴什么? 2.怎样运用有关教学法分析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偏误? 3.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运用汉语的创造性? 4.如何解决“结构”和“功能”的矛盾? 5.适用于不同学习阶段,或某种课型的教学方法。 6.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方法。 第二语言教学法与对外汉语教学 一.导言 1.学习目的: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实践 重点介绍和评析第二语言教学法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的课堂教学方法、技巧,使学生能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并创造出适合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2.教学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受到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的直接影响。因此,需要先介绍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主要流派,然后再介绍各种课型的教学方法、技巧及其他方面的内容。 基本教学内容:

对外汉语中高级词汇教学方法汇总

对外汉语中高级词汇教学方法汇总 相比于初级词汇,中高级词汇的讲解和练习难点要更多,对老师教学技巧的要求也相对要高。所以,希望下面的这些经验之谈能给大家一些思路,帮助大家上好中高级的课程。(一)中高级词汇总体特点: 1. 生词量加大。其中,具体名词和简单动词的数量大幅度下降,而抽象名词和副词、连词的数量逐渐增多。 2. 生词难度加大。出现越来越多的近义词,造成学生对于词汇含义及用法搭配的混淆。 3. 对丙级词汇的记忆增强生词逐渐脱离日常生活最基础的频繁词汇范围,此类词汇一般在特定场合使用,这样就加强了记忆难度。(备注:中文词汇难度分为甲、乙、丙三级。) 4.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词汇积累,学习更有主动性。从最初对汉语的不认识不了解,经过一段系统的学习后,逐渐到认识、掌握及了解。学员对于汉语词汇的掌握及运用越来越得心应手,这样就激发了学员们的学习热情及主动学习能力。给更高级别的汉语学习奠定了基础。总体而言,讲解词汇的方法基本不变;但是根据以上特点,教学方法还是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比如:图示法的使用将会逐渐减少,而拆字、释意和举例等教学方法的使用将会逐渐增多。由于这个阶段的课程难度和长度都有所增加,很难用单一的方法讲解课程,所以各种方法在使用频率上会相较之前有所不同。 (二)比较法: 一般多用于近义词比较。 近义词区分较难,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容易混淆。如:“凭”和“靠”,“一切”和“所有”,“暂时”和“临时”,“突然”和“忽然”等等近义词的区分。又如:“后来”和“以

后”的区分,“以后”能说过去的事情也能说将来的事情,但是“后来”只能指过去的事情。先让学生掌握词汇的基本含义,再加强课后练习,加强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及运用。(三)话题引入法。 在教学中引入“找对象”话题,以话题“找对象”为主题,展开内容并向学生提出若干个问题,就可以引出部分生词,如:对象,结婚,条件,个子等等词汇。 话题:找对象 甲:我希望我的对象个子高高的。 乙:我的结婚对象是中国人。 丙:我还没有对象。 丁:你结婚了没有? ······ (四)中心语联想法。 就是抓住关键词,发散思维,进行联想记忆。在“我的爱好”此句中,“爱好“就是中心语。让学生们根据身边具体情况用“爱好”造句。又如:“我的爱好是写毛笔字”、“我喜欢写楷书”等等。 (五)上下文法。 若是课文中生词不多,那就直接读文章。根据上下文猜生词的意思,在文章当中进行理解和学习。文章读完后,再领导学生去学习生词。 (六)拆词法。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综述 本文对近二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研究进行综述。文章首先简要回顾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确立,然后系统地总结各家之说,附以笔者个人的观点和总结。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 引言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问题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且存在着是否需要体系、有无体系和是否形成了体系之争。争论也促进了研究的深入。本文主要对近20年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研究进行综述,首先对这一体系的建立进行回顾。 一、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产生和特点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是存在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它不仅是学科发展成熟的标志,也是编写教材、进行汉语水平考试标准和等级大纲的重要依据。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随着1958年《汉语教科书》的出版而定型,它奠定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基本模式,被称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奠基之作。 此书完成于结构主义语法风靡中国之时,它吸收了结构主义语法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语言研究同步进行,创造了“理论——实践”双向研究的成功范例,所确立的语法系统和对语法项目的选择、切分、解释、编排等注意到了外国人学习语言的特点和学习汉语的难点。基本上体现了合理性和实用性,然而这一新的体系也必然存在弊端。 随着新的语言理论和新的教学观念不断提出,特别是汉语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这套语法体系的局限性也不断暴露出来。20世纪80年代后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研究者开始对这一语法体系提出质疑,并提出要研究和修改现有的语法体系。 二、主要研究概况 对外汉语语法体系需要修改,相关学者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如何修改,是修改还是重建,各家的看法并不一致,以下是近20年来不同学者对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修改意见。 (一)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完善 崔永华(1990)认为,《汉语教科书》中的语法体系理论基础太陈旧,体系

如何对待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词语

如何对待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词语 一、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是时代的需要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000年10月国家正式公布了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方案》的法律地位和使用范围。这标志着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开始走上法制轨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在国内语言政策正确执行的大好形势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每年都有大批留学生涌入中国,因而对外汉语教学也提到了空前重要的地位。推广、普及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而这也正是实现中国语文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之一。可以说国家的语言政策给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和保障。 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大发展的时代,规范的语言也不例外,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新词语的大量涌现使传统的词语规范观面临严峻的挑战,但仍有不少人固守教条,认为只要学好基本词汇就足够了,没必要学习新词,甚至认为新词语教学是不合规范的教学。他们不能认识到,得到大众认可的新词语能使语言发挥更广泛的交际作用,是对现有语言在交际上的补充。我们只有对语言观规范观不时更新才能使自己的思想适应语言的变化,任何阻挠新词语应用的行为都是徒劳无益的。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具有中高级水平的留学生来说,他们的拼音和学习基本词汇的能力已很高,而掌握那些反映中国社会翻天覆地变化的新词语才是他们的急需。生活需要的,就要学,就要练,就要教,我们怎可能无视新的语言现象的存在,无视留学生的需要呢?语言最本质的属性是应用,一旦没有了应用的价值,这个语言的生命也就完结了。目前对外汉语教学基本上是一种成人教育,外国留学生已经是能够辨别是非的成人了,他们缺乏的是汉语能力和中国文化的熏染,教授规范的普通话不等于把一个完整的静止的规范语言印到他们的脑子里,而是应该让他们融入到汉语社会中来,把他们看作汉语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与这个社会毫不相干的“外人”。总之,规范的普通话教学与新词语教学应该是一种辨证发展关系,应该正视这种关系,过分强调哪一方面都不利于对外汉语教学。 二、新词语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组成部分 所谓“新词语”,指的是一定时间内在新闻媒体上以及在社会群体中频繁出现的流行词语,它被社会的全体成员有所选择地接受承认和使用,并最终成为新的规范形式。它反映了当代社会时局和民族文化的变化,敏锐的人们从中可以预测未来的生活态势。《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的基本词汇固然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但最能敏锐反映时代特征和社会心理变迁的是这些新词语。伴随着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1987年8月14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正式成立。学会的成立促进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和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世界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本文以第一届至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所收论文为依托,从重大的进展、明显的不足、乐观的前景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重大的进展 1.理论建树初具规模。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因为它建立在朴素的客观规律之上。对外汉语教学尽管头绪纷繁,却是有规律可循,从理论上探索这些规律,把几十年来国内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加以总结,从中归纳出若干规律,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成熟的标志。已故的朱德熙先生说:“现在世界上有各种理论,汉语有其特殊性,我们应该提出自己的一种理论来,我认为是完全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朱德熙,1989)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由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组成;基础理论包括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应用理论是指教学理论和教学法(教学法的部分内容具有理论性质,因此不妨把它也归入理论范畴)。”(《纪要》,1995)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则是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理论,它是建立在综合应用语言研究、语言学习研究,语言教学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围绕着理论的思考,有一批出色的论文,其中吕必松、胡明扬是其代表。然而,框架虽然搭起,研究却还不能说十分深入。真正称得上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文章,为数并不多。当然,我们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从事理论研究,但我们必须有我们自己的理论研究者。如果说,一个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的学科,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决不为过。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文章面世。 2.研究对象更加明确。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赖以建立的前提。对特殊对象的深入研究,是一门学科朝着精密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研究对象,朱德熙在1989年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汉语研究,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后备力量,离开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就没法前进;另一方面是对外汉语教学本身的研究,而这决不仅是教学经验的问题。四年之后,盛炎、沙砾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盛炎、沙砾,1993)到了1995年,我们对特殊的研究对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就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的学习和教学,即研究外国人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规律和相应的教学规律。研究的内容则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全过程。从“学”的角度,要研究学习者是如何学会并掌握汉语的;从“教”的角度要研究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等全部教学活动,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内在规律,以便指导教学实践。(《纪要》,1995)只有研究对象明确,才能产生具有指导意义的具体的研究成果。我们根据研究对象,可以分别开展学科理论研究、汉语本体研究和方法论研究。 3.研究方法已具有自身的特点。既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对象是汉语的学习和教学问题,那首先要把“学什么”和“教什么”研究清楚。所以,第一位是汉语本体研究,但在研究方法上、侧重点上不同于一般的汉语研究。 在汉语本体研究方法上突出的特点是运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进行汉外语的比较,从而找出学习的难点,“所谓难点,就是中国人看来容易,外国人学起来困难的地方。在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汉语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这些特点往往就是难点。”(王力,1985)研究语法结构,研究语音规律,对本国人来说,一般规律也就够了,但对于外国人来说,只掌握一般规律是学不会汉语的,常常一用就错,这种错误往往启发研究者去注意中国人自己不容易想到的问题,于是促使我们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习惯用法”和“例外现象”的研究。这种从教学中发掘的研究课题,具有对外汉语教学本体研究的独特视角。其研究,不仅推动了对外汉语教学本身,也对现代汉语研究起了促进作用。在汉语研究方面的代表人物有:李英哲、柯

对外汉语文献综述

对外汉语专业发展概况文献综述 0709600103 李鑫洁 一、引言 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友好往来的历史有多久,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就有多久。中国同世界各国交往的密切程度,以及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兴衰。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外汉语教学逐渐成为一门学科和一项语言教育事业。目前这项事业正以崭新的姿态、面向世界、迎接未来。 以此为背景,我们尝试对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创至今的50多年历史中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并梳理其时间逻辑发展的顺序,力求更直观、更系统、更有层次性地理解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概况。 本文对文献的综述基本上按照对外汉语事业的实际发展进程展开。第二部分介绍对外汉语专业出现的历史渊源和初创阶段。第三部分介绍巩固和发展阶段中、围绕对外汉语事业提出的各种理论与见解。第四部分细致分析对外汉语专业的现状和趋势、展望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前景。 二、历史渊源与初创阶段 (一)历史渊源 西汉时,我国周边的少数民族就有人来当时的长安学习汉语。而中国真正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至唐代,由于国力强盛,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派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如日本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每批几百人;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也派遣留学生到长安,每批有百余人。以后的各个朝代也都有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元代实行霸权,留学生数量锐减),其中《老乞大》、《朴事通》等就是明初教朝鲜人学习汉语口语(北京口语)的教材。而明末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和清末威妥玛的《语言自迩集》可算当时影响较广的汉语教材。民国期间,中国政府也同外国政府交换了少数留学生,当时也有许多知名学者先后从事过对外汉语教学或相关工作。如老舍先生在1924~1929年间,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担任汉语讲师,他当年讲课的录音,至今还保存在伦敦。 (二)初创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20世纪60年代初期) 尽管中国角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历史悠久,然而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的“对外汉语”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由于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因此在其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上、学术界乃至本学科内部对本学科的名称、性质、任务等基本问题尚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存在一些争议。一个学科的名称是该学科的内容和学科的本质特点的反映。在对外汉语专业的起步阶段,学术界对这个学科的名称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这些不同看法也反映了人们对这个学科的认识: 1.“对外汉语”:目前除了本科有对外汉语专业或对外汉语系外,少数学校已经有“对外汉语”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如北京语言大学把国内唯一一个国家研究基地叫做“对外汉语研究中心”,该中心主任赵金铭教授的专论《对外汉语研究的基本框架》都使用“对外汉语”作为学科名。 2.“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名称基本上能体现教授外国人学习汉语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内涵,但客观上说,由于有“教学”两字,很容易让人把它归入教育学或学科教学论等学科中去。

简析汉语新词与对外汉语教学

简析汉语新词与对外汉语教学 发表时间:2011-10-25T16:47:56.783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7月下供稿作者:于双双[导读] 没有语法,人们还能进行一些言语交流,但是没有词汇,人们就根本无法说话了。 于双双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2008级对外汉语专业,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7-297-01 摘要:在语言系统的各个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中,词汇系统是最为活跃的,社会生活的变化总能在语言深处引起不小的涟漪。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说过:“没有语法,人们还能进行一些言语交流,但是没有词汇,人们就根本无法说话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新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词语;对外汉语;教学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新词新语教学的背景和问题 (一)汉语新词新语的涌现及世界汉语教学的新特点。 词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新词语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有一定流动性的。新词语作为词汇中的“新鲜血液”,是随时代变化而变化不断涌现出新的词汇。例如:“MP3,音乐肥料,IT产业,健美浴,嘉年华,亚健康等,此类新词语都是社会的变化最直接的产物。对新词语的理解和掌握,成为人们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对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更是顺利进行信息传递和信息交换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与此同时对外汉语教学也随之出现了新的特点:当前,人们学习汉语时更加注重其实用性,多数汉语学习者秉着在学习中“学以致用”的强烈愿望和要求。任继愈先生曾经这样说过:“50年前,外国人学习汉语,研究中国文化,多从考古、社会学、民族学着眼。但今天世界各国学者学习汉语,研究中国文化,是企图认识、了解这个活生生的国家,要和它打交道,建立长期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二语言学习者除了在传统方式下学习汉语外,他们更注重增加汉语学习中“习得”的比重。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新词的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如果大家对语料中大量使用的新词新语不熟悉、不离解,就会造成严重的障碍。 (二)新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新词语作为现代汉语词汇中的“先锋”却由于其不稳定性和多变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备受冷落。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1992年出版的《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中根据汤志祥的统计,这本书中新词仅占总数的0。125%,如此微小的新词语比例,完全可以忽略不计。80年后大约10年间产生了上万的新词语,这些后产生的新的词汇却一直没有在大纲中出现。新词语的教学问题尚未得到系统的论证,相关的教学实践就更为少见。这就使得对外汉语教学中缺乏新词语的教学内容。 2.关于新词语的教材常见的主要有两本《报刊阅读基础》、《当代中国话题》。有人专门对这两本教材的新词语进行过分析和整理,其中新词语113条,经济类的新词语有27条,政治法律类的新词语 21条,科教文卫类的新词语41条,社会生活类的新词语19条,国家统一、社会安全类5条。这些为数不多的新词语中大多数还是八、九十年代出现的,这反映了我们教材编写的滞后性以及对于新词语的吸收落的后状况。 3.受现有教学大纲、课程规范、教材制定等条件的限制,汉语新词语教学还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哪一门课程是专门介绍汉语新词语的。这样使得汉语教学和汉语应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脱节。没有计划性和针对性的讲解,所以这并不利于新词语教学的开展。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注意新词新语的必要性及作用 新词新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体现在两方面:首先,从教学效果和目的及汉语的自身状况上讲,和语音、语法相比,语言要素中变化最快的就是词汇要素。当前,新词语已成为社会和语言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当今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更有效地使汉语学习者接触和掌握新词语。如果我们不认真的对待此事,汉语教学就会变的没有生机与活力,就会脱离活生生的社会现实。词汇教学一直是以某种大纲或词表为范围,注重系统而静态的分析与考察词汇,却很少去进行动态的追踪和关注,这使得汉语词汇的新成分不能及时引入教学中,导致新词语教学成为汉语词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新词语教学的开展,不但可以使词汇教学的内容得以完善,使词汇教学工作与时俱进,更可以丰富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材料库。同时,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汉语媒体不但对汉语学习者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也为其接触和学习汉语提供了重要的语料来源,是汉语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方面。新词语活跃在各类媒体中。国家语委近年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表明,每年媒体都有大量的新词语使用,成为当下中国语言生活的一个特色。由此可见新词语与媒体的重要关系。在与媒体的接触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更为主动地学习从而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汉语材料,获得更为实用的汉语能力用于日常生活的真实情景中。因此,新词语的教学可以使汉语学习者更好地在媒体上获取、传递和交换信息。还有,新词语和汉文化关系密切。中国的文化是不断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的,是向外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是前后相承的,而不是割裂的。从文化的角度讲,新词语在出现和流行的同时,内涵着诸多文化性的因素。新词语在蕴涵着传统文化的因子的同时,也更多地折射着当代社会文化的影子。新词语一般都是在特定的背景和原因下出现的,通常是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变迁相伴随着,是当代中国社会各个领域新的动态和信息的反应。通过新词语教学,既可以使汉语学习者知道并掌握新词语的特点和内部规律,了解新词语的类型和语义特征,又可以启发学生学习汉语中将来出现的新词语。 其次,从学习者的实际应用效果上、对猜测,理解,运用新词语的能力上,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当今社会,新词语的大量涌现已使其在汉语词汇中占据了相当的分量。尤其是在新闻,报刊等注重时效性的文体中出现的更是频繁。据我们了解,现在很多学校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已经开设了新闻,报刊阅读课程,这无疑会将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类课程中除了要教给学生新闻,报刊的文体特点之外,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新词语的教学。新词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外国留学生具备一定的猜测,理解和运用新词语的能力,从而跨过新词语的理解障碍,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 新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利于学习者接触中国的新文化,提高他们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尤其是近年来网络语言的发展和更新更加速了新词语的流行程度。如果学习者可以了解一些网络流行词语,有利于加深他们对于汉文化的了解和提高学习汉语的兴趣有非常大的帮助。例如网络词汇里的:CU、OIC、1314、3X、818、斑竹、倒、雷、闪、板凳、板斧、给力、童鞋、东东、路过等,这些网路新词学习起来都很有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