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风险探测器-空间分析

地理风险探测器-空间分析
地理风险探测器-空间分析

地理风险探测器

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 )及其软件是基于空间方差分析来探测健康风险的环境因子的新工具。包括四个方面功能:因子探测器定量评价不同环境因子的解释力;交互探测器判断环境因子交互强度;风险探测器指示风险区域;生态探测器比较不同环境因子的影响差异显著性。地理探测器的理论前提为:如果环境因子对某疾病有决定作用,那么这两种变量的空间分布应该具有相似性。

地理探测器原理:

因子探测。探测某种环境因子是否是某疾病的空间分布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用q 值度量:

2

1

2

1L

h h h

N q N σσ==-

其中h = 1, …, L 记某种因子的空间分布的子区,N h , N 分别是子区h 和全区

的样本单元数;

, 分别是子区h 和全区的疾病发病率或流行率的离散方差。

q 取值范围为 [0, 1],值越大说明这种因子对发病率或流行率的解释力越强,反之则越弱。极端情况下,q 值为1说明这种因子完全控制了疾病的空间分布,q 值为0则说明这种因子与疾病没有任何关系。

交互探测。识别不同的风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因子x 和y 共同作用时是否会增加或减弱某种健康风险,或是这些因子对健康影响是独立作用的。首先分别计算两种因子以及它们交互的q 值,它们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以下几类(图1):

表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1 交互探测器

图示 判据 相互作用关系

q (x ?y ) < Min(q (x ), q (y )) 非线性减弱

Min(q (x ),q (y ))< q (x ?y ) <

Max(q (x )), q (y )) 单因子非线性

减弱

q (x ?y ) > Max(q (x ), q (y )) 双因子增强

q (x ?y ) = q (x )+ q (y )

独立

q (x ?y ) > q (x )+ q (y ) 非线性增强

注:

Min(q (x ), q (y )) q (x )+ q (y ) Max(q (x ), q (y ))

q (x ?y )

风险探测。判断一个区域的健康风险与其它区域是否有显著的差别。用t 统计量来检验:

121/2

12121,2,11()/[

()()]z z z z z z H H z p

z p

t H H Var H Var H n n ======-===-+

其中,H 表示健康风险,nzp 子区域z 内样本p 的数目, Var 表示样本方差。统计量t 近似地服从Student’s t 分布,其中自由度的计算方法为:

121,2,22

121,1,2,2,1

1

()()

1111

[()][()]11z z z p z p

z z z p z p z p z p

Var H Var H n n df Var H Var H n n n n ==========+

=

+--

零假设 H 0 :1z H ==2z H =, 如果在置信水平α下拒绝 H 0, 则认为两个地理区域间的健康风险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生态探测。比较不同的因子在影响疾病的空间分布方面是否有显著的差异。以F 统计量来衡量,表达式如下:

2

,,,2,,,(1)(1)L1p L1p L1z L2p L2p L2z

N N F N N σσ-=

-

其中N L1,p 及N L2,p 表示两个环境因子分区中的样本量。其中零假设 H 0:

2,L1z σ=2

,L2z σ. 如果 在 α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H 0, 这表明两因子在影响疾病的空

间分布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地理探测器软件的使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数据的准备。数据包括健康数据以及环境数据。数据中需要包括属性信息,以及空间位置信息。

(2)数据离散化。环境风险数据一般情况下是空间分区数据。如果所收集数据有连续型变量,则需要进行对数据离散化分类。分类的方法可以通过专家知

识,也可以通过数据探索分析。

(3)软件运行。地理探测器运行的结果可以揭示健康变量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这些知识包括:健康风险主要存在于哪些地区?影响健康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影响程度如何?不同的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是否有显著的差异?

【案例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1】

使用地理探测器模型,研究城市化水平、人均GDP、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这五种因素对细菌性痢疾的影响程度,并分析影响因素两两之间对细菌性痢疾的交互作用。

案例分析导图

(1)了解数据

地理探测器中的因变量可为连续型变量或是二值变量,自变量必须为分类变量,若自变量为连续型变量,需要对此变量进行适当的离散化处理。一般上将连续性变量转换成分类变量有两种方式(即形成空间分区或分层):一是根据专业知识或经验进行分类,比如年平均气温可以通过气候带的定义来确定空间上的分区;二是通过数据的分类算法(包括基于专业领域知识的分类算法)来形成空间分区,如等间距法、分位数法、K-means等,分类的效果可通过地理探测器的q 值来评价,q值越大分区效果越好。

数据格式如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2所示(C:\Example\Data\8.1Geodetector\geodetector_data.csv),离散化后的数据如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3所示

(C:\Example\Data\8.1Geodetector\simulation.csv)。

(2)运行地理探测器

步骤1:下载地理探测器

在上文提供的链接中下载地理探测器1(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1),并解压。

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1 地理探测器下载

步骤2:数据导入(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2)

打开地理探测器(名为GeoDetector_2015_Example(Disease Dataset).xlsm),界面为一个启用宏的Excel表(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2a),点击【启用内容】,

a

弹出地理探测器对话框(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2b),

b

将准备好的数据替换掉原来表中的数据(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2c),数据导入完成。

c

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2 地理探测器界面及数据导入

步骤3:运行地理探测器

点击【Read Data】,按照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3所示分别选取因变量Y和自变量X,随后点击【Run】,开始运行地理探测器。

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3 地理探测器运行界面

(3)结果解读

运行结果保存在4个表单中(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4),本例结果中的所有数值均已保留两位小数。

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4 运行结果中的四个表单

【Risk_detector】(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5a)每个风险因子的运行结果在两个表中体现。以“城市化水平”为例,结果表明,第一个表给出各个城市化水平层(或等级)的平均发病率,城市化水平等级为0的平均发病率约为1.16/10万,从第0层到第4层的平均发病率逐渐降低;第二个表给出同一因子的两个层的平均发病率之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若差异显著,对应

的值是“Y”,反之为“N”,0和1的发病率之间的统计学差异不显著,4和1的发病率之间的统计学差异显著。

a

【Factor_detector】(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5b)结果给出每个影响因素的q统计量以及统计学检验p值,q值越大说明这种因子对发病率的解释力越强。结果表明,“人均GDP”和“年日照时数”的p<0.05,说明这两个因子的q统计量不为零有统计学意义。

b

【Ecological_detector】(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5c)体现两个因子对于疾病影响的差异的显著性水平,“Y”表示在95%的概率下两者之间的差异显著,“N”表示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对细菌性痢疾的空间分布的影响与年降水量对细菌性痢疾的影响有显著性的差异。

c

【Interaction_detector】(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5d)表达了两个风险因子之间的交互后对于疾病的影响与每种风险因子对疾病单独的影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任意两个风险因子的交互后对细菌性痢疾的影响,都大于任何一个单独变量对于疾病的空间分布的影响。“城市化水平∩人均GDP”交互结果为双因子增强,q(x∩y) > Max(q(x),q(y)),即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 的交互作用对细菌性痢疾的影响比人均GDP单独单独的影响大;“城市化水平∩年平均气温”交互结果为非线性增强,q(x∩y)> q(x)+q(y),即城市化水平和年平均气温的交互作用对细菌性痢疾的影响比两者单独的影响相加还大(结果解释参考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1)。

d

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5 地理探测器结果解释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及其若干应用 吴静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及其若干应用吴静 发表时间:2018-01-16T10:06:49.0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作者:吴静 [导读]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特定性的空间信息系统,它能够提供地理空间共享以及地图服务,地理信息系统是6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近年来获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由于其种类、数量非常多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测绘工程大队四川成都 610212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特定性的空间信息系统,它能够提供地理空间共享以及地图服务,地理信息系统是6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近年来获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由于其种类、数量非常多,加上发展变化非常快,因此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也非常多,简单来说,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进行输入、输出及分析的系统,当前它已经在现代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得到了应用,人们对地理信息系统的了解也逐渐深入.基于此,本文着重针对有关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应用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虽然地理信息系统的输入、存储和输出功能进展较快,但是空间分析功能的发展就显得比较落后。而空间分析是建立在空间目标位置和属性表达以及目标间复杂空间关系表达的基础上,若要提高空间分析能力,必须解决空间关系描述与表达,而空间关系的建立也是提高GIS效率的一个关键。 1 空间拓扑关系描述 空间拓扑关系描述的是基本的空间目标点、线、面之间的邻接、关联和包含关系。GIS传统的基于矢量数据结构的结点-段-边形,用于描述地理实体之间的连通性、邻接性和区域性。这种拓扑关系难以直接描述空间上虽相邻但并不相连的离散地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目前,对于空间实体之间的拓扑关系的描述,主要有基于网络的拓扑模型和基于点集拓扑理论的拓扑模型,前者比后者具有直观、结构清晰、互导性强、便于组织存储等优点。基于点集拓扑的空间拓扑关系描述有三种方法:四元组、九元组和维642008扩展法。基于点集拓扑的空间关系描述框架能够十分有效地描述有公共元素的空间目标间的拓扑关系,甚至能够根据交集的维数更进一步区分成为各种不同的形式,但是基于点集拓扑的空间关系描述框架无法描述分离开的、没有公共元素的目标间的拓扑空间关系,这正是其缺点所在。 2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空间位置 2.1叠置分析 叠置分析是通过叠加至少两层地图要素而得到一个新的要素层,其结果是分割原要素并生成新要素,且新要素中包含原要素的全部属性。据此,叠置分析既可生成新的空间关系,还可联系输入数据层的属性并生成新的属性关系。总体而言,叠置分析是按数学模型计算分析新要素的属性,从而解决用户面临的问题。 在城市规划中,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一种典型的格栅叠置,其通过对用地评定因子图层进行标准化处理、重新分类及加权叠加,从而形成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对于灾害风险综合评估、城镇发展条件综合评价及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等规划,都可采用多因子叠加分析法来实现叠置分析。在规划中,两期用地的演变亦可进行叠置分析,即:根据土地利用数据,叠置获得两期土地利用的变化图层,用以分析土地利用的变化;根据城市建设用地数据,叠置获得两期建设用地转化的图层,用以辅助规划评估或比选规划方案。此外,还应深入挖掘矢量数据中的叠置分析功能,其中矢量叠置蕴含一种拓扑关系及其包含至少两个矢量图层的并集、交集、属性的空间赋值与关联等功能,如建设量的分区统计便是矢量叠置的具体应用。 2.2相关分析 在同一空间范围内,任一小的空间单元都包含多项属性信息,而相关分析的研究内容是对应位置上的属性信息是否具有相关关系及这一相关关系的表现。在相关分析中,通常包括时间域、空间域,两者关注的焦点分别是不同时期同一属性的观测值、同一时期不同属性的观测值。在规划中,相关分析涉及较多的社会领域、自然领域。例如,犯罪高发地的成因分析研究的是在同一地區,犯罪率与家庭收入、教育水平、失业率、租住比例、新迁入居民比例及单亲家庭比例等属性的相关性。在规划中,还可运用相关分析来分析土地利用演变的驱动力。例如,在某一省域的区县范围内,先空间化处理社会经济统计指标,再从土地利用转化的角度开展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因子分析,从而探明引起这一区域土地利用演变的驱动力。 3 空间拓扑关系的应用 3.1软件平台中的空间拓扑关系建立 软件平台中的空间拓扑关系的建立常为了拓扑检错和拓扑应用。拓扑检错是在建立好拓扑规则后,再打开些拓扑规则,根据错误提示进行修改。拓扑应用主要指的是为了提供空间分析的功能,比如线拓扑生成面、网络分析功能等。在软件平台中,拓扑关系的建立和使用的过程如下:获取图形文件,新建或打开。 对图形文件进行拓扑关系的建立,即根据需求调用特定的模块对其进行处理。 3.2根据所得的拓扑关系进行拓扑检错或拓扑应用 当然,拓扑关系的建立是可以在进行图形绘制的时候进行的,但是由于所需要的拓扑关系待定,就需要考虑所有的拓扑关系,而此时图形还在动态变化当中,因此在每次图形更新的时候都需要对其进行拓扑关系的建立,如此将严重影响图形绘制及拓扑关系的建立的效率。 以使用ArcGIS进行最短路径分析为例,其使用的拓扑关系是线文件的网络拓扑关系,这种关系在其它拓扑处理时使用很少,因此如果是在图形绘制时就建立网络拓扑关系,就会造成的时间上的浪费。而ArcGIS实行的机制就是首先在ArcMap中进行图形的矢量化,而后在ArcCatalog中建立其网络拓扑关系,最后再在ArcMap中进行最短路径分析。这种性质的,值得在软件平台设计时借鉴。 3.3二次开发中的空间拓扑关系建立 空间拓扑关系是GIS中空间分析的基础,限制着其在空间分析方面的应用。目前大多数的应用软件都是通过二次开发实现的,这种软件开发的空间分析功能就不仅是建立在其使用平台的基础上,而且还要看其平台所提供的二次开发组件。例如ESRI公司所提供的M

例谈高考地理试题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例谈高考地理试题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地理数据是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位置、属性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等的数量化表示。通过地理数据的分析,可以解析其所表达的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及其运动变化的地理过程,进而了解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 境之间的关系。全国各地高考试题近年来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地理数据分析类试题,其解析方法和技巧各不相同。 一、比较法 比较法是高考试题中地理数据分析的常用方法,包括纵比法、横比法和联系比较法等。纵比法是将不同历史阶段的地理数据加以比较,借以揭示地理现象在历史发展过程各阶段的共性与个性。横比法是将同一属性的不同地理事物加以比较,找出其在同一发展阶段在地理特征、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差异。联系比较法是联系相关地理事物进行比较,以利于探求地理规律,解决地理问题。 例题1:图1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 解析:该题涉及了人口地理学的相关地理数据,主要有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迁移率、总人口增长率。第(1)题的解题方法是典型的纵比法,可以将“1981~1990”和“1991~2000”两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同类地理数据进行比较,排除A、C,由于总人口增长率一直为正值,所以B选项“总人口减少”是错误的,所以选D。 技巧:纵比法主要用于同一地理实体不同历史阶段气候资料、水文信息、自然资源、人口数量、农业分布、工业产值等的比较,可以揭示同一地理事物属性特征的时间变化过程,利用纵比法进行比较时,一是要注意比较实体和属性数据的同一性,必须是同一地理实体不同时期的同类属性数据的比较。二是要注意将属性数据变化值与时间尺度联系起来分析地理实体的变化特征,不能夸大或缩小地理实体特征的变化幅度。横比法主要用于不同地理实体间同一历史阶段属性数据的比较,可以是国家间的作物面积的比较,可以是河流间水文特征的比较,也可以是功能区间属性的比较等等。利用横比法进行比较时,一是要注意所比较的地理实体间的同质性和层次性,例如,不能将城市功能区与农业规划区进行比较,也不能将国家的工业产值与城市的工业产值进行比

大数据与中国商业地理分析

大数据与中国商业地理分析 作者:McKinsey China|九月10, 2013| 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 技术,媒体与通信, 麦肯锡季刊| 从全球范围来看,采用商业地理数据进行商业选址及消费者地理细分在发达经济体已经非常普及。为更精准地服务不断升级的中国消费者,宜家家居、麦当劳、星巴克等专门成立了商业地理分析团队,来指导其在中国的店铺选址。麦肯锡的“解读中国”商业地理分析团队亦感受到来自客户方越来越强烈的需求。我们以下图来说明架构在大数据之上的商业地理分析。 ——“80%的商业数据都是带有地理信息的” ——“商业地理分析的目的就是把对的产品放在对的位置上” ——“选址分析专家就是帮助客户找到最有利位置的…风水?先生” 科学选出最优位置 我们服务过一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该银行希望规划未来在中国某一线城市的网点开设计划。这些网点须开设在(潜在)顾客集中的区域,方便个人及企

业客户的业务办理,同时要避免选择过度竞争的区域,确保业务的健康增长。该如何科学地选出最优位置? 而这正是商业地理分析最擅长的领域。评估某一个特定地点是否具有商业价值,深入该地进行调查是传统的“笨”办法。若想从一百多个城市中选出每个城市的重点商圈,仅凭个人或者小团队的有限知识和商业直觉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认为,一个可行的方案是,利用这些城市的矢量地图并加载更细层面的经济、人口和地理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来实现批量处理和定量分析。打个比方,风水先生一旦配备了现代化装备,就升级成为商业地理分析专家,他们凭借商业地理数据帮助客户寻找并确定城市中的最优位置。 为了帮助这家股份制银行挑选最有利位置,我们采取了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的方法,从街道到商业楼宇,对可能的位置进行深入分析。综合该城市超过200 个街道的人口统计信息、分区富裕程度、分区内各银行网点的分布及开业年限、各类商业信息点的分布等信息,将这些街道分区归纳为核心分区、次核心分区和避免分区三个大类。新设网点时优先考虑核心分区。接下来,深入到每一个街道分区内部,根据分区特征、商业信息点的分布与区域聚集度进行打分,结合该城市各分区内已建/在建/筹建楼宇列表选出网点的最优位置(见图1)。

空间分析基本操作

实验空间分析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基于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基本空间分析的原理和操作。 2. 掌握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间的相互转换、栅格重分类(Raster Reclassify)、栅格计算-查询符合条件的栅格(Raster Calculator)、面积制表(Tabulate Area)、分区统计(Zonal Statistic)、缓冲区分析(Buffer) 、采样数据的空间内插(Interpolate)、栅格单元统计(Cell Statistic)、邻域统计(Neighborhood)等空间分析基本操作和用途。 3. 为选择合适的空间分析工具求解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实验准备 预备知识: 空间数据及其表达 空间数据(也称地理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空间数据是指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经济景观数据,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表格和数字等。它是GIS所表达的现实世界经过模型抽象后的内容,一般通过扫描仪、键盘、光盘或其它通讯系统输入GIS。 在某一尺度下,可以用点、线、面、体来表示各类地理空间要素。 有两种基本方法来表示空间数据:一是栅格表达; 一是矢量表达。两种数据格式间可以进行转换。 空间分析 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的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空间信息或者从现有的数据派生出新的数据,是将空间数据转变为信息的过程。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空间分析能力(特别是对空间隐含信息的提取和传输能力)是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方面,也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指标。 空间分析赖以进行的基础是地理空间数据库。 空间分析运用的手段包括各种几何的逻辑运算、数理统计分析,代数运算等数学手段。 空间分析可以基于矢量数据或栅格数据进行,具体是情况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空间分析步骤 根据要进行的空间分析类型的不同,空间分析的步骤会有所不同。通常,所有的空间分析都涉及以下的基本步骤,具体在某个分析中,可以作相应的变化。 空间分析的基本步骤: a)确定问题并建立分析的目标和要满足的条件 b)针对空间问题选择合适的分析工具 c)准备空间操作中要用到的数据。 d)定制一个分析计划然后执行分析操作。 e)显示并评价分析结果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重点(自制)

第一章 1.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对整个或者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2.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 3.GIS功能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①数据采集与输入;②数据编辑与更新; ③数据存储与管理;④空间数据分析与处理; ⑤数据与图形的交互显示。 4.21世纪GIS应用新的发展趋势:网络GIS、组件式GIS、虚拟现实GIS、时态GIS、互操作GIS、3S集成。 5.对基于GIS的空间分析的理解不同的角度和层次: ①按空间数据结构类型;②按分析对象的维数; ③按分析的复杂性程度。 第二章 1.ArcGIS的基础模块:ArcMap、ArcCatalog、Geoprocessing。 2.Geoprocessing地理处理框架: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包括地理处理工具的集合和模型构建器。 第三章 1.空间数据采集:是指将现有的地图、外业观测成果、航空相片、遥感图像、文本资料等转成计算机可以识别处理的数字形式。 2.数据组织:就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和规则对数据进行归并、存储、处理的过程, 3.ArcGIS中主要有Shapefile、Coverage和Geodatabase三种数据组织方式。 4.地理数据库:是按照层次型的数据对象来组织地理数据。 5.要素类:是具有相同几何类型和属性的要素的集合,即同类空间要素的集合。 6.地理数据库建立的一般过程: ①地理数据库设计;②地理数据库建立; ③建立地理数据库的基本组成项;④向地理数据库各项加载数据; ⑤进一步定义地理数据库。 7.地理数据库的基本组成项:对象类、要素类和要素数据集 8.要素类的分类:简单要素类和独立要素类。 9.创建拓扑的优势:

GIS空间分析复习提纲及答案

空间分析复习提纲 一、基本概念(要求:基本掌握其原理及含义,能做名词解释) 1、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的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 2、空间数据模型:以计算机能够接受和处理的数据形式,为了反映空间实体的某些结构特性和行为功能,按一定的方案建立起来的数据逻辑组织方式,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表达。分为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 3、叠置分析:是指在同一地区、同一比例尺、同一数学基础、不同信息表达的两组或多组专题要素的图形或数据文件进行叠加,根据各类要素与多边形边界的交点或多边形属性建立多重属性组合的新图层,并对那些结构和属性上既互相重叠,又互相联系的多种现象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或者对反映不同时期同一地理现象的多边形图形进行多时相系列分析,从而深入揭示各种现象要素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空间分析方法。 4、网络分析:网络分析是通过研究网络的状态以及模拟和分析资源在网络上的流动和分配情况,对网络结构及其资源等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空间分析方法。 5、缓冲区分析:即根据分析对象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它们周围一定距离的带状区,用以识别这些实体或主体对邻近对象的辐射范围或影响度,以便为某项分析或决策提供依据。其中包括点缓冲区、线缓冲区、面缓冲区等。 6、最佳路径分析:也称最优路径分析,以最短路径分析为主,一直是计算机科学、运筹学、交通工程学、地理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这里“最佳”包含很多含义,不仅指一般地理意义上的距离最短,还可以是成本最少、耗费时间最短、资源流量(容量)最大、线路利用率最高等标准。 7、空间插值:空间插值是指在为采样点估计一个变量值的过程,常用于将离散点的测量数据转换为连续的数据曲面,它包括内插和外推两种算法。,前者是通过已知点的数据计算同一区域内其他未知点的数据,后者则是通过已知区域的数据,求未知区域的数据。 8、空间量算:即空间量测与计算,是指对GIS数据库中各种空间目标的基本参数进行量算与分析,如空间目标的位置、距离、周长、面积、体积、曲率、空间形态以及空间分布等,空间量算是GIS获取地理空间信息的基本手段,所获得的基本空间参数是进行复杂空间分析、模拟与决策制定的基础。 9、克里金插值法:克里金插值法是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建立在半变异函数理论分析基础上,对有限区域内的区域变化量取值进行无偏最优估计的一种方法,不仅考虑了待估点与参估点之间的空间相关性,还考虑了各参估点间的空间相关性,根据样本空间位置不同、样本间相关程度的不同,对每个参估点赋予不同的权,进行滑动加权平均,以估计待估点的属性值。 二、分析类(要求:重点掌握其原理及含义,能结合本专业研究方向做比较详细的阐述) 1、空间数据模型的分类? 答:分为三类: ①场模型:用于表述二维或三维空间中被看作是连续变化的现象; ②要素模型:有时也称对象模型,用于描述各种空间地物; ③网络模型:一种某一数据记录可与任意其他多个数据记录建立联系的有向图结构的数据模型,可 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网络。

大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方法步骤

大数据处理数据时代理念的三大转变:要全体不要抽样,要效率不要绝对精确,要相关不要因果。具体的大数据处理方法其实有很多,但是根据长时间的实践,天互数据总结了一个基本的大数据处理流程,并且这个流程应该能够对大家理顺大数据的处理有所帮助。整个处理流程可以概括为四步,分别是采集、导入和预处理、统计和分析,以及挖掘。 采集 大数据的采集是指利用多个数据库来接收发自客户端的数据,并且用户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库来进行简单的查询和处理工作。比如,电商会使用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MySQL和Oracle等来存储每一笔事务数据,除此之外,Redis和MongoDB 这样的NoSQL数据库也常用于数据的采集。 在大数据的采集过程中,其主要特点和挑战是并发数高,因为同时有可能会有成千上万的用户来进行访问和操作,比如火车票售票网站和淘宝,它们并发的访问量在峰值时达到上百万,所以需要在采集端部署大量数据库才能支撑。并且如何在这些数据库之间进行负载均衡和分片的确是需要深入的思考和设计。 统计/分析 统计与分析主要利用分布式数据库,或者分布式计算集群来对存储于其内的海量数据进行普通的分析和分类汇总等,以满足大多数常见的分析需求,在这方面,一些实时性需求会用到EMC的GreenPlum、Oracle的Exadata,以及基于MySQL 的列式存储Infobright等,而一些批处理,或者基于半结构化数据的需求可以使用Hadoop。统计与分析这部分的主要特点和挑战是分析涉及的数据量大,其对系统资源,特别是I/O会有极大的占用。 导入/预处理 虽然采集端本身会有很多数据库,但是如果要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还是应该将这些来自前端的数据导入到一个集中的大型分布式数据库,或者分布式存储集群,并且可以在导入基础上做一些简单的清洗和预处理工作。也有一些用户会在导入时使用来自Twitter的Storm来对数据进行流式计算,来满足

地理空间大大数据库原理期末考试地题目总卷

《地理空间数据库原理》课程期末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 1、下列不适合直接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说法错误的是(A) A. 传统数据库管理的是连续的相关性较小的数字或字符,而空间数据是连续的,并且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 B. 传统数据库管理的实体类型较少,并且实体类型间关系简单固定,而GIS数据库的实体类型繁多,实体间存在着复杂的空间关系; C. 传统数据库存储的数据通常为等长记录的数据,而空间数据的目标坐标长度不定,具有变长记录,并且数据项可能很多,很复杂; D.传统数据库只查询和操作数字和文字信息,而空间数据库需要大量的空间数据操作和查询。 2. 下列关于的空间数据库管理方式经历的阶段及其各自特点说法错误的是(C) A. 文件关系数据库混合管理阶段,用一组文件形式来存储地理空间数据及其拓扑关系,利用通用关系数据库存储属性数据,通过唯一的标识符来建立它们之间的连接。 B. 全关系式数据库管理阶段,基于关系模型方式,将图形数据按关系模型组织。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统一存储在通用关系数据库中,即将图形文件转成关系存放在目前大部分关系型数据库提供的二进制块中。 C.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阶段,面向对象型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最适合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持变长记录,还支持对象的嵌套,信息的继承和聚集。支持SQL 语言,有一定的通用性。允许定义合适的数据结构和数据操作。 D.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阶段,解决了空间数据的变长记录管理,使数据管理效率大大提高;空间和属性之间联结有空间数据管理模块解决,不仅具有操作关系数据的函数,还具有操作图形的API函数; 3. 对下述图形进行链式编码,编码结果为(D)

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介绍

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 一、背景与目标 基于邳州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支撑环境,以基础信息资源库(人口库、法人库、宏观经济、地理库)为基础,建设融合业务展示系统,提供综合信息查询展示、信息简报呈现、数据分析、数据开放等资源服务应用。实现市府领导及相关委办的融合数据资源视角,实现数据信息资源融合服务与创新服务,通过系统达到及时了解本市发展的综合情况,及时掌握发展动态,为政策拟定提供依据。 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设融合分析平台、展示平台,整合现有数据资源,结合政务大数据的分析能力与业务编排展示能力,以人口、法人、地理,人口与地理,法人与地理,实现基础展示与分析,融合公安、交通、工业、教育、旅游等重点行业的数据综合分析,为城市管理、产业升级、民生保障提供有效支撑。 二、政务大数据平台 1、数据采集和交换需求:通过对各个委办局的指定业务数据进行汇聚,将分散的数据进行物理集中和整合管理,为实现对数据的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将为跨机构的各类业务系统之间的业务协同,提供统一和集中的数据交互共享服务。包括数据交换、共享和ETL 等功能。 2、海量数据存储管理需求:大数据平台从各个委办局的业务系统里抽取的数据量巨大,数据类型繁杂,数据需要持久化的存储和访问。不论是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还是非结构化数据,经过数据存储引擎进行建模后,持久化保存在存储系统上。存储系统要具备高可靠性、快速查询能力。 3、数据计算分析需求:包括海量数据的离线计算能力、高效即

席数据查询需求和低时延的实时计算能力。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需要数据平台具备线性扩展能力和强大的分析能力,支撑不断增长的数据量,满足未来政务各类业务工作的发展需要,确保业务系统的不间断且有效地工作。 4、数据关联集中需求:对集中存储在数据管理平台的数据,通过正确的技术手段将这些离散的数据进行数据关联,即:通过分析数据间的业务关系,建立关键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将离散的数据串联起来形成能表达更多含义信息集合,以形成基础库、业务库、知识库等数据集。 5、应用开发需求:依靠集中数据集,快速开发创新应用,支撑实际分析业务需要。 6、大数据分析挖掘需求:通过对海量的政务业务大数据进行分析与挖掘,辅助政务决策,提供资源配置分析优化等辅助决策功能,促进民生的发展。

地理数据的步整理

第一章 地理数据的初步整理 第一节 地理数据的类型、特征及其采集 一、地理数据的类型 根据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可将地理数据分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一)空间数据 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及空间联系。空间数据的表达,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以及描述它们之间联系的拓扑关系。 点:由一个独立的坐标点),(y x 定位,可以表示精确的地理坐标点,也可以是一些地理实体的抽象,如道路交叉点、河流汇聚点以及小比例尺地图上的城镇、村庄等。 线:由两个以上坐标点i i y x i i ,2,1),,( 定义,有一定的长度和走向,表示线状地物或点实体之间的联系。如交通线、河流及各种地理区域的界线等,都是线实体。 面:表示在空间上连续分布的地理景观或区域。如居民区、工业区、行政区等都是面实体。 点、线、面三种地理几何实体,按照一定的拓扑关系组合、排列,就可以形成更为复杂的地理几何实体。如点、线组合形成网络;线、面组合形成地带;点、面组合形成地域类型;点、线、面组合形成地理区。 (二)属性数据 属性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的有关属性特征,如海拔高度、气温、植被覆盖率、人口数量等。属性数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数量标志数据和品质标志数据。 1.数量标志数据 根据测度标准,可以将数量标志数据分为以下两类: ⑴ 间隔尺度数据。是以有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在某种量纲下的绝对量。如摄氏温标表示气温,以面积量纲表示土地面积,以时间量纲表示地理事件、地理现象发生的时间等,如表1.1。 表1.1 间隔尺度数据 区域 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mm ) 土地面积(hm 2) 人口(人) 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1 8.0 500.2 1245.6 1210 2678.28 2 7.6 498.6 1064 1023 2015.47 3 6.5 550.9 894.3 848 1754.56 4 8.5 586.4 668.7 654 1365.46 ⑵ 比例尺度数据。是以无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的相对量。这种数据要求事先规定一个基点,然后将其它同类数据与基点数据相比较,换算为基点数据的比例。因此这类数据常常又称为指数或比例数。如耕地指数、工业发展指数、舒适度指数等,如表1.2。 表1.2 比例尺度数据(某地区耕地复种指数及农业发展指数)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耕地复种指数① 120.40 113.56 126.54 132.76 121.43 农业发展指数 ② 100 115.68 124.50 135.69 129.56

大数据时代的空间数据挖掘综述

第37卷第7期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GEOMATICS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ol.37,No.7收稿日期:2014-01-22 作者简介:马宏斌(1982-),男,甘肃天水人,作战环境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地理空间信息服务。 大数据时代的空间数据挖掘综述 马宏斌1 ,王 柯1,马团学 2(1.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河南郑州450000;2.空降兵研究所,湖北孝感432000) 摘 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挖掘技术再度受到人们关注。本文回顾了传统空间数据挖掘面临的问题, 介绍了国内外研究中利用大数据处理工具和云计算技术,在空间数据的存储、管理和挖掘算法等方面的做法,并指出了该类研究存在的不足。最后,探讨了空间数据挖掘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大数据;空间数据挖掘;云计算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867(2014)07-0019-04 Spatial Data Mining Big Data Era Review MA Hong -bin 1,WANG Ke 1,MA Tuan -xue 2 (1.Geospati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0,China ; 2.Airborne Institute ,Xiaogan 432000,China ) Abstract :In the era of Big Data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begin to show interest in data mining techniques again.The paper review most unresolved problems left by traditional spatial data mining at first.And ,some progress made by researches using Big Data and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Also ,their drawbacks are mentioned.Finally ,future trend of spatial data mining is dis-cussed. Key words :big data ;spatial data mining ;cloud computing 0引言 随着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获取数据的手 段和途径都得到极大丰富,传感器的精度得到提高和时空覆盖范围得以扩大,数据量也随之激增。用于采集空间数据的可能是雷达、红外、光电、卫星、多光谱仪、数码相机、成像光谱仪、全站仪、天文望远镜、电视摄像、电子 显微镜、CT 成像等各种宏观与微观传感器或设备,也可能是常规的野外测量、人口普查、土地资源调查、地图扫描、 地图数字化、统计图表等空间数据获取手段,还可能是来自计算机、 网络、GPS ,RS 和GIS 等技术应用和分析空间数据。特别是近些年来,个人使用的、携带的各种传感器(重力感应器、电子罗盘、三轴陀螺仪、光线距离感应器、温度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等),具备定位功能电子设备的普及,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GOOGLE GLASS 和智能手表等),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了大量具有位置信息的数据。随着志愿者地理信息(Voluntee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的出现,使这些普通民众也加入到了提供数据者的行列。 以上各种获取手段和途径的汇集,就使每天获取的 数据增长量达到GB 级、 TB 级乃至PB 级。如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现在保存的对地观测卫星数据资料达260TB ,并以每年15TB 的数据量增长。比如2011年退役的Landsat5卫星在其29年的在轨工作期间,平均每年获取8.6万景影像,每天获取67GB 的观测数据。而2012年发射的资源三号(ZY3)卫星,每天的观测数据获取量可以达到10TB 以上。类似的传感器现在已经大量部署在卫 星、 飞机等飞行平台上,未来10年,全球天空、地空间部署的百万计传感器每天获取的观测数据将超过10PB 。这预示着一个时代的到来,那就是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具有 “4V ”特性,即数据体量大(Volume )、数据来源和类型繁多(Variety )、数据的真实性难以保证(Veracity )、数据增加和变化的速度快(Velocity )。对地观测的系统如图1所示。 在这些数据中,与空间位置相关的数据占了绝大多数。传统的空间知识发现的科研模式在大数据情境下已经不再适用,原因是传统的科研模型不具有普适性且支持的数据量受限, 受到数据传输、存储及时效性需求的制约等。为了从存储在分布方式、虚拟化的数据中心获取信息或知识,这就需要利用强有力的数据分析工具来将

地理空间大数据服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方向分析

地理空间大数据服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方向分析 在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发生变革、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技术大融合、业务大整合的背景下,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与地理空间大数据紧密的结合起来,从战略和全局高度研究和谋划创新发展,对自然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将主要对地理空间大数据服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进行分析,并展望其发展方向。 标签:地理空间大数据;自然资源;调查监测 前言 为履行中央关于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和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简称“两统一”职责),2018年10月,自然资源部研究印发了《自然資源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以“一核两深三系”为主体的自然资源重大科技创新战略,将构建地球系统科学核心理论支撑(“一核”),引领深地探测、深海探测国际科学前沿(“两深”),建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优化管控、生态保护修复技术体系(“三系”)。在地理空间大数据架构下,按照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工作要求,能够建立全流程地理空间大数据技术体系。 1自然资源管理与调查监测 根据自然资源部的管理职责,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主要包含以下4个方面:①开展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②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③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④自然资源保护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其中,开展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任务包括制定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制度、指标体系和统计标准;组织实施自然资源调查和监测;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进行汇交、管理、使用和发布等。 2地理空间大数据服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 2.1全天候立体化监测网 一方面建立基于传感器的“天基—空基—地基”地球观测数据一体化获取网络,另一方面,利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常态化数据交换获得各类专题统计分析与调查数据和互联网上的众源地理空间数据,形成满足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全天候立体化监测网,提升对监测区域的全天候和众源数据获取能力。 2.2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大数据仓库 面向众源、异构、动态性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源的共建共享与集成应用,

地理数据库设计报告

分区耕地坡度结构图的制作 姓名: 学号: 年级: 专业: 学院: 指导老师: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年月日

1 目的意义 对耕地坡度进行分级是对耕地管理的重要前提。耕地坡地分级赋值是一个繁杂的人机交互过程,人为地判断分割面积可能造成多次反复,还极可能产生误差,特别是矢量化和分割图斑会带来拓扑错误及属性丢失的现象。通过运用ArcGIS 的可进行耕地坡度分级赋值,该方法在使用时需提供经过拓扑错误检查后带属性数据的土地利用图斑数据和坡度分级图。 2材料方法 2.1数据 耕地坡度结构图制作需要用到的数据有:地类图斑.shp、线状地物.shp、注记点.shp、整饰线.shp、等高线.shp、村界.shp、遥感影像H50G044024DOM.tif,每个数据包含的内容见表1。 表1 耕地坡度结构图制作需要用到的数据 2.2数据分析方法(把数据来源、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说清楚) 2.2.1数据裁切方法(研究区域边界的确定) (1)矢量数据的裁切(clip) 矢量数据的剪切用clip,该工具在 (2)栅格数据的裁切(extract by mask) 栅格数据的剪切用extraction,该工具在 2.2.2影像的地理配准方法(定义数据的坐标系) 影像的地理配准用georeferencing,该工具在 2.2.3图形的矢量化方法(把多用到的矢量化方法尽量全部列出) 图形的矢量化运用Editor工具,该工具在点击Editor——Start Editing,在

Target中选择图层,进行图形矢量化。 为了方便绘制,可以打开效果Effect工具条,将绘制层设置为透明(也可将地类图斑层设置为无填充) ①一般面状轮廓的画法使用Sketch Tool,沿面状地物的边界进行描绘,双击完成。 ②面状边界的跟踪矢量画法 ③岛的画法 ④面要素边界转换为线要素 利用已经录入完毕的面状要素,使用面转线工具直接将所绘所有面要素边界转换为线要素。具体方法为:打开ArcToolbox,选择Data Management Tools菜单下的Features,双击Polygon To Line,即打开Polygon To Line对话框。在Input Feature中输入已画好的待转换的面层,在Output Feature Class中输入转换后的线层确定后即完成面转线。 ⑤线要素转换为面要素 利用已有的线要素生成面要素 2.2.4 拓扑分析方法 拓扑分析所要用到的工具topology 2.2.5矢量数据属性值的录入方法 2.2.6符号库的建立方法 (1)面状符号的制作方法 (2)线状符号的制作方法

面向空间大数据的GIS

面向空间大数据的GIS 摘要:大数据因具有巨大的研究发展潜力,已经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持续关注和利用。本文总结了目 前的大数据利用现状,以及大数据引发的科学研究新思维和新观念。空间数据作为大数据的主体数据集, 在泛在测绘、多源异构时空数据等方面给传统GIS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挑战,文章总结了大数 据环境下GIS应该具备的基础特征,以及在空间数据挖掘和空间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文章从商业 模式、智慧城市、云计算、城市计算和大数据驱动的人类移动规律等方面展望了大数据背景下GIS的研究 热点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空间大数据, GIS,空间数据挖掘,空间分析, 云计算 1空间大数据 1.1 大数据倍受关注和利用 在学术界, 0’Reilly Media于2008年出版了《数据之美》,随后Nature、Science 等陆续刊登了大数据专辑,麦肯锡从经济和商业维度分析了大数据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潜力。2012年,我国科技部发布的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信息技术领域2013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 南中把大数据研究列在了首位。在产业界,IBM、亚马逊、Google、甲骨文等信息技术巨头都纷纷推出了大数据解决方案和应用。在中国,百度、腾讯、淘宝、阿里巴巴等也采用了Hadoop处理大规模数据。大数据的研究与发展涉及国防安全、生活健康、气候变化、地质 调查、减灾防灾、智慧地球等众多领域。以美国为例,2012年3月,奥巴马政府率先在全 球宣布推出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计划,将大数据研发上升为国家意志,并投资2亿多美元 资助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等6个联邦政府部门的大数据项目,以提高从大 量的、复杂的数据集合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1.2 空间数据是大数据的基础 大数据具有体量巨大、多种多样、高速变化、真实质差等特点。在这些数据中,大约80%的数据与空间位置有关。空间数据描述了对象的具体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包括空间 实体的位置及其空间关系等,涵盖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整个层次,可以是点的高程、道 路的长度、多边形的面积、建筑物的体积、像元的灰度等数值,也可以是空间关系等拓扑 结构。空间数据具有空间性、时间性、多维性、空间关系复杂等特性。用于采集空间数据 的设备包括红外、卫星、多光谱扫描仪、全站仪等各种宏观与微观传感器或设备,也包括 野外测量、人口普查、土地资源调查、地图扫描、地图数字化等空间数据获取手段,还可 能是计算机、GPS、RS和GIS等技术应用和分析空间数据的过程。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形成 了一个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和全天候的全球立体对地观测网,传感器的地面分辨率数 量级从千米到厘米,波段范围从紫外到超长波,探测深度从几米到万米,新型的高分辨率 卫星遥感数据如Quick Bird等已提供使用。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积累了大量的城市电子地图数据库、工程地质信息数据库、用地现状信息数据库、市政红线数据库、建筑红线与用地 红线数据库、地籍数据库,以及土地利用及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数据库等空间基础数据。此外,人类活动每时每刻还在采集和产生新的空间数据集[1,2]。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以及应用探讨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以及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18-06-04T17:23:48.0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作者:钟石兰 [导读]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是60 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近年来获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由于其种类、数量非常多,加上发展变化非常快,因此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也非常多,简单来说,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进行输入、输出及分析的系统,当前它已经在现代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得到了应用,人们对地理信息系统的了解也逐渐深入。 南宁市国土测绘地理信息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 530002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是60 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近年来获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由于其种类、数量非常多,加上发展变化非常快,因此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也非常多,简单来说,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进行输入、输出及分析的系统,当前它已经在现代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得到了应用,人们对地理信息系统的了解也逐渐深入。本文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及其若干应用。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应用; 空间属性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要想发挥数据库的作用,就必须展开空间分析、构建应用模型。衡量地理信息系统好坏,不仅要看数据库的数据质量及数据量,同时还要看空间分析功能是否实用、强大,灵活性是不是很高。通常情况下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的专业性和综合性都非常强,其灵活性也很强,对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进行正确理解及运用,可以将其真正的效能发挥出来,从最大程度对空间分析应用潜力进行挖掘。 一、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 最初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发,主要是为了加强我国自然土地资源的管理,为土地规划工作开展提供更多的便利。地理信息系统属于一种新兴的技术门类,经过长时间众多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就,涉及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展。人们对于地理信息系统也越来越为重视,该系统的应用性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现阶段,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土地学领域中,但是该系统仍然是人们开展地学研究最有利的工具。对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认知,也不在仅仅是将其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和手段,而是上升到系统理论概念,以及人们对于世界认知思维模式的转变。地理信息系统对于促进地学研究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想要将地理信息系统具有的重要作用充分显现出来,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进行大型综合数据库的创建,并且添加相应的专家系统和多元化的应用模型,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3s 一体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也会朝着更高的层次进军。地理信息系统种类非常多,尤其是空间分析功能上差异很大,通常情况下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的功能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体现:①基于空间特征的几何分析功能,以空间要素定位数据为主要基础,利用数据集合几何分析手段,对空间要素多重属性的特征进行确定;②基于数字图像的分析功能,可以将其看成是图像处理的子系统,其中包括图像增强、恢复及信息提取等功能;③网络分析功能,包括路径选择分析的优化、计算时间与距离、分析多边形叠置等;④地形分析功能,该功能是地学研究中极为常见的一种分析方法,利用该功能可以自动提取地形因子,绘制和分析地表形态自动分类等。 二、若干应用 1.空间位置 (1)叠置分析。叠置分析是通过叠加至少两层地图要素而得到一个新的要素层,其结果是分割原要素并生成新要素,且新要素中包含原要素的全部属性。据此,叠置分析既可生成新的空间关系,还可联系输入数据层的属性并生成新的属性关系。总体而言,叠置分析是按数学模型计算分析新要素的属性,从而解决用户面临的问题。在城市规划中,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一种典型的格栅叠置,其通过对用地评定因子图层进行标准化处理、重新分类及加权叠加,从而形成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对于灾害风险综合评估、城镇发展条件综合评价及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等规划,都可采用多因子叠加分析法来实现叠置分析。在规划中,两期用地的演变亦可进行叠置分析,即:根据土地利用数据,叠置获得两期土地利用的变化图层,用以分析土地利用的变化;根据城市建设用地数据,叠置获得两期建设用地转化的图层,用以辅助规划评估或比选规划方案。此外,还应深入挖掘矢量数据中的叠置分析功能,其中矢量叠置蕴含一种拓扑关系及其包含至少两个矢量图层的并集、交集、属性的空间赋值与关联等功能,如建设量的分区统计便是矢量叠置的具体应用。 (2)相关分析。在同一空间范围内,任一小的空间单元都包含多项属性信息,而相关分析的研究内容是对应位置上的属性信息是否具有相关关系及这一相关关系的表现。在相关分析中,通常包括时间域、空间域,两者关注的焦点分别是不同时期同一属性的观测值、同一时期不同属性的观测值。在规划中,相关分析涉及较多的社会领域、自然领域。例如,犯罪高发地的成因分析研究的是在同一地区,犯罪率与家庭收入、教育水平、失业率、租住比例、新迁入居民比例及单亲家庭比例等属性的相关性。在规划中,还可运用相关分析来分析土地利用演变的驱动力。例如,在某一省域的区县范围内,先空间化处理社会经济统计指标,再从土地利用转化的角度开展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因子分析,从而探明引起这一区域土地利用演变的驱动力。 2.空间分布 (1)度量地理分布。所谓度量地理分布,其是针对空间数据地理分布特性开展的测度分析,其研究的重点是紧凑度、重心及主流方向。在规划编制中,度量地理分布的典型应用是重心分析,即:在同一范围内,不同时期(不同)建设用地重心的变化;在不同范围内,建设用地重心分布的对比。倘若数据条件允许,可将设施规模、人口密度、开发强度等权重信息加入其中。 (2)密度分析。密度分析是先计算空间线、点数据在搜索半径范围内的集聚情况,再对线、点形式的空间数据进行定量化处理,从而得到连续的密度表面。通常而言,密度分析分为点、线及核密度,其中点、线密度是简单密度。在规划编制中,密度分析的应用较为普遍,其中密度指标包括交通设施、河网水系、经济、社会及人口等方面。在统计数据的条件下,密度分析的侧重点是提供空间插值,以细化数据及使无值区域获得模拟数值;在大数据条件下,密度分析可将数据的整体空间结构抽象出来。在密度分析的应用中,实际应用效果随数据精度、分析目标的改变而不同,同时在设置搜索半径时,应进行反复调整、比较和分析,以获得更为稳定的密度分布。密度分析的对象是点、线数据,则对于面状矢量数据或格栅数据,应先通过抽样将其变为点、线数据。例如,对于面状用地图层,应先抽样变为点图层,再从开发强度着手开展密度分析,用以体现不同功能用地具体的空间集聚核心。 (3)空间格局分析。对于空间格局分析,其关注的焦点是在点、线、面数据分布中,特定属性值是否具有空间集聚特性,且若具有这一特性,则需明确空间集聚的具体类型。在规划中,空间格局分析的具体应用形式包括:一是平均最近邻分析,其常用来判定开放空间内点事件存在的空间集聚情况,其中点事件包括灾害发生点、每一类营业网点等;二是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其常用来分析点事件在多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