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音律知识

古诗音律知识
古诗音律知识

古诗音律

小学语文课本选有数十首古诗,这些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意境深远,音韵优美,对于增进儿童知识、发展儿童语言、陶冶儿童情操,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教好古诗,首先须了解古诗,把握古诗的基本特点,否则就无法组织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现不出古诗教学的特色。

小学语文课本所说的“古诗”一般来说是泛指清代以前的诗,它主要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近体诗即是格律诗,它兴盛于唐代,唐人把这种新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体按称为近体诗(又称今体诗),而把唐以前的不拘格律的诗体称为古体诗。我们今天仍沿用旧说,把讲究格律的诗叫近体诗(而非当今的新体诗),把不讲究格律的诗叫古体诗(而非以时代划分的古诗)。为了和现代自由体新诗相区分,我们习惯上又把古体诗和近体诗统称为古诗。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古诗,除《咏鹅》、《锄禾》等几首是古体诗外,其余的都是近体诗。近体诗的格律要求主要表现在句数、字数、用韵、平仄和对仗等几个方面。

在句数字数方面,两联四句的为绝句,四联八句的为律诗,绝句和律诗每句字数都是七个字的叫七绝和七律,每句字数都是五个字的叫五绝和五律。

对仗主要是针对律诗而言。律诗八句四联,其每联名称分别叫做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和颈联(第二、第三联)必须对仗,无对仗不能成为律诗。所谓对仗,就是使每联内的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一致,词性相同,平仄相对,同时用字也不能重复。例如五律《春望》中的颔联和颈联分别就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和“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在诸多的格律要求中,平仄的规则是非常重要的。王力先生在其《诗词格律概要》一书中说:“没有平仄就没有诗词格律。”毛泽东在给陈毅关于诗的一封信中也曾说过:“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何谓平仄?古代汉语分“平、上(shǎng)去、入”四声,传统的音韵学把它分为平仄两类,“平”为平声,声调平直,是长音;“仄”即侧,是不平的意思,包括上、去、入三种。比照现代汉语,古代的“平声”就是汉语拼音的第一声和第二声,“上声”就是汉语拼音的第三声(有一小部分变为去声),“去声”就是汉语拼音的第四声(少数变为上声),古入声字在中古时已逐渐“入派三声”,即分别归入到平、上、去三声中,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无入声字,但在方言中仍然存留着。如在两广的粤语和客家话中,发音急促,收音短快,且往往以—b、—d、—g为韵尾的字就是古人声字,如“八、合、国”等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虽然“八”属于阴平,“合、国”属于阳平,但在古汉语中它们是入声字,归属于仄声。近体诗的平仄规则,一是要求全诗押平声韵,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绝句中的“流”、“楼”二字均属平声;二是要讲究平仄的对粘。对,就是对句(每联中的第二句)与出句(每联中的第一句)的平仄相反,即相对立;粘,就是下联出句与上联对句的平仄相同,即粘合。平仄的对粘主要是针对每句中的偶数字位而言的,故有一种通俗但不很全面的说法,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此说针对七言句而言,若是五言句则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近体诗的平仄类型主要依据其首句的平仄结构来划分,由于首句第一个字一般不论平

仄,所以第二个字是平就叫“平起”,是仄就叫“仄起”。

绝句当先于律诗,律诗是绝句的丰富和发展,所以,我们要识记近体诗的各类平仄谱,还是要从绝句开始。如:

五绝仄起式王之涣《登鹳雀楼》

仄仄平平仄白日依山尽,

平平仄仄平黄河入海流。

平平平仄仄欲穷千里目,

仄仄仄平平更上一层楼。

诗句中下加“·”的为古入声字,不管现代汉语中该字是第几声,在古诗中均应视为仄声。平仄谱中奇数位置的字一般是可平可仄的,但以“仄平”收尾的五言句“一”(含七言句中的“三”)必须论,若不论,那么就会出现全句除句末字是平声韵外句中仅有一个平声,这叫“犯孤平”。“平平”收尾的五言句“三”(含七言句“五”)必须论,若不论,就会出现三个平声并列收尾的情况,这叫“三平调”。“犯孤平”和“三平调”都是诗律中不允许出现的,是近体诗的大忌,故说“一三五不论”,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近体诗中,五绝仄起式为最多,故五绝仄起式平仄谱是最主要的,熟记这一平仄谱式,其余的平仄谱式均可顺推出来。如:

五绝平起式李白《夜宿山寺》

平平平仄仄危楼高百尺

仄仄仄平平手可摘星辰。

仄仄平平仄不敢高声语,

平平仄仄平恐惊天上人。

从上可知,五绝平起式平仄谱其实就是五绝仄起式平仄谱上下联的倒置,它由“一二三四”的序列排成了“三四一二”。

七言绝句的平仄谱就是五言绝句平仄谱的扩展。如:

七绝平起式白居易《忆江柳》

平平∣仄仄平平仄曾栽杨柳江南岸,

仄仄∣平平仄仄平一别江南两度春。

仄仄∣平平平仄仄遥忆青青江岸上,

平平∣仄仄仄平平不知攀折是何人。

七绝仄起式杜甫(绝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两个黄鹂呜翠柳,

平平∣仄仄仄平平一行白鹭上青天。

平平∣仄仄平平仄窗含西岭千秋雪,

仄仄∣平平仄仄平门泊东吴万里船。

从上两例可看出,七绝的平仄谱就是在五绝平仄谱的基础上,前面分别以“平平”和“仄仄”相对相粘而成的。

律诗的平仄谱就是绝句平仄谱的重复。如:

五律仄起式杜甫(春望)

仄仄平平仄国破山河在,

平平仄仄平城春草木深。

平平平仄仄感时花溅泪,

仄仄仄平平恨别鸟惊心。

……………

仄仄平平仄烽火连三月,

平平仄仄平家书抵万金。

平平平仄仄白头搔更短,

仄仄仄平平浑欲不胜簪。

七律平起式杜甫《客至》

平平︱仄仄平平仄舍南舍北皆春水,

仄仄︱平平仄仄平但见群鸥日日来。

仄仄︱平平平仄仄花径不曾缘客扫,

平平︱仄仄仄平平莲门今始为君开。

…………………

平平︱仄仄平平仄盘飧市远无兼味,

仄仄︱平平仄仄平樽酒家贫只旧醅。

仄仄︱平平平仄仄肯与邻翁相对饮,

平平︱仄仄仄平平隔篱呼取尽馀杯。

律诗除以上两种平仄格式外,其余的如五律平起式及七律仄起式均可由相应的绝句平仄谱重复一次顺推出来。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除少量的律诗外其余多为绝句,所以,我们主要能掌握绝句的平仄谱式即可。

近体诗凡偶句末用韵,首句也可用韵,而用韵则须用平声韵,故首句末的字就由仄变平,为协调平仄,该句倒数第三字也要随之相应地由平变仄。这一变化可识记为:近体诗首句入韵,五言体三五平仄对调,七言体五七平仄对调,如:

卢纶的五绝《塞下工》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首句“林暗草惊风”按五绝仄起式的平仄要求应是“仄仄平平仄”,由于首句入韵(风fēng),故三五平仄对调换,变为“仄仄仄平平”再如毛泽东的《七律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首句“钟山风雨起苍黄”,按七律平起式的平仄要求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由于首句入韵(黄hung),故五七平仄对调换,变为“平平仄仄仄平平”。首句入韵的近体诗仅首句平仄调整变化,其余各句平仄不变。

至此,我们便可归纳出近体诗的平仄谱式的类型: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均有仄起式和平起式两种,如果再按首句入韵或不入韵划分的话,每类又各有两种。近体诗的各类平仄谱式表面看似繁杂,但只要识记了五绝仄起式首句不入韵的平仄谱,其余的皆能顺推

出来。

“调平仄”是近体诗的重要格律之一,一些古诗为了适应声律上的要求,往往把语序作适当的调整,这就形成了句法和词序上的倒装。这种因声律要求而形成的倒装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为了协调平仄。近体诗的主要格律是要讲究平仄的对粘,诗人有时为了协调平仄,只好调换平仄就之。如王之涣的五绝《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句,按正常的句法应为“欲目穷千里”或“目欲穷千里”,然而这样形成的“仄仄平平仄”句式则与五绝仄起式平仄谱第三句“平平平仄仄”的谱式相拗。平仄对粘不当为近体诗所大忌,故诗人为协调平仄而将这句倒装为“欲穷千里目”。再如李白诗《军行》首句“骝马新跨白玉鞍”中的“骝马新跨”,杜牧诗《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枫林晚”,皆因平仄不协而倒装,按现代汉语语法可梳理为“新跨骝马”和“晚枫林”。

2.为了合辙押韵。古诗中为了合辙押韵而倒装词序的现象是较普遍的。如卢纶诗《塞下曲》首句“林暗草惊风”,“草惊风”实为“风惊草”,否则于情理不通,但诗人为押平声韵而倒装了。翻译时,我们应先将该句梳理为“林暗风惊草”,然后引导学生翻译则顺当多了。再如王之涣《登鹳雀楼》“黄河入海流”中的“入海流”,孟浩然《春晓》“处处闻啼鸟”中的“闻啼鸟”,都是诗人为了押韵,同时也是为了协平仄而倒装的.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事理及文意将它们梳理为“流入海”和“闻鸟啼”。

3.为了构成“三字脚”。不管是五言体还是七言体古诗,就其句子节奏之间的疏密关系看,后面三个字与前面的几个字关系疏一些,它往往自行组成一个音步,与前面的字词形成一个较大的停顿,这就是所谓的“三字脚”,这是古人在吟哦诗句时出于运气及行腔处理上自然形成的一种间歇。至今我们朗读古诗时,“三字脚”仍是一个大的停顿,五言句往往读成“ooooo”或“ooooo”,七言句读成“ooooooo”或“ooooooo”。“三字脚”一般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意群单位。如李白七绝《早发白帝城》首句“朝辞白帝彩云间”,按汉语语法当为“朝辞彩云间白帝”,但“间白帝”则不构成一个意群单位,故要把“彩云间”后置,倒装成“三字脚”。翻译时如果先梳理为“朝辞彩云间白帝”,然后再翻译为“早晨辞别了彩云缭绕之中的白帝城”,这样学生就极易理解了。一般来说,是为了“构成“三字脚”而调换词序的,梳理时要把“三字脚”这个整体一并移位,如上例。

古诗句式的倒装,有时既是为了协调平仄,也是为了构成“三字脚”,或者同时又是为了合辙押韵。如贺知章的《咏柳》诗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诗人把“一高树”倒装成“一树高”.既是为了协调平仄,也是为了合辙押韵。此外还有一些诗句是为了造成某种特有的意境而有意倒装的,如柳宗元古绝《江雪》“独钓寒江雪”句,一般可把该句梳理为“独寒江雪钓”或“寒江雪独钓”,然而诗人这样倒装后,便可使读者产生这样一种联想:“钓鱼乎?钓雪乎?”别有一番令人遐思的诗趣。

掌握古诗的基本声律知识,了解古诗中因声律而异变的词法句式,在教学中善于用现代汉语语法去梳理倒装的古诗句式,这样就可以缩短古诗句式和现代汉语句式的距离,便于学生对古诗的确切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下熟读背诵,避免死背译义的情况。

2020年中国古诗词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46题)

2020年中国古诗词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 146题) 1、“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这副对联指的是(A)。 A. 长沙麓山寺 B.长沙开福寺 C.南岳福严寺 2、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不断,周王室衰微无力制止,象征周天子权力的九鼎也成为列国觊觎的对象。公元前年,楚庄王北伐陈兵于洛阳南郊,派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周王的使者王孙满以天命未改责备楚庄王的无礼,楚庄王最后只能悻悻而归。请问这个故事讲述的是那个成语?(问鼎中原) 3、用一句成语描述下列图片。(亡羊补牢) 4、成语“不蔓不枝”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请问这个成语出自湖湘名人周敦颐的哪篇文章?(《爱莲说》) 【出处】: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情节。请问

“三英”指的是?(刘备、关羽、张飞) 6、《三国演义》中的人物都有名和字,如张飞字翼德,刘备字玄德,那么曹操的字是什么呢?(B) A.尝德 B.孟德 C.仲德 7、“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描写的是谁?(B) A.伍子胥 B.勾践 C. 夫差 8、成语“周公吐哺”,是说周公辅佐成王治理天下,常中断洗澡,多次吐出饭菜,迎接来访的贤士,唯恐冷落贤才。三国时期的政治家曹操在一首诗中颂扬了周公礼贤下士的品德。请问这首诗是?(A) A.《短歌行》 B.《观沧海》 C.《龟虽寿》 注明:《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9、“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说的是宋朝哪位宰相?(A) A.赵普 B. 薛居正 C. 范质 注明: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10、成语“董狐直笔”中“董狐”的职业是什么?(史官) 注明: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11、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

语文中古诗词知识归纳

语文中古诗词知识归纳 赤壁 1、此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写出与这次战役相关的任意两个历史人物。此诗主要使用什么艺术手法?赤壁之战;周瑜、曹操;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2、赏析最后两句。 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暗示赤壁之战如果不刮东风,周瑜就不能纵火,就有可能战败。曲折的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暗含着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3、最后两句议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见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者不以成败论英雄)。曲折的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情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暗含着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5、你认为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借一件古物,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6、你认为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曲折的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诗人认为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能施展,暗含着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7、本诗用“折戟”“二乔”这样的“小物”“小事”,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请赏析。 本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赤壁之战,联想到赤壁 之战中的英雄人物。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 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对国家兴 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 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具体可感,富于形象性、艺术性。 8、最后两句议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见解?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感情? 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者不以成败论英雄)。曲折的表达 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情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暗含着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9、你认为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借一件古物,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10、你认为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曲折的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诗人认为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能施展,暗含着只要有 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11、本诗用“折戟”“二乔”这样的“小物”“小事”,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请赏析。 本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赤壁之战,联想到赤壁 之战中的英雄人物。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 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对国家兴 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 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具体可感,富于形象性、艺术性。

2020年全国中国古诗词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共146题)

2020年中国古诗词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共146题) 1、“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这副对联指的是(A)。 A. 长沙麓山寺 B.长沙开福寺 C.南岳福严寺 2、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不断,周王室衰微无力制止,象征周天子权力的九鼎也成为列国觊觎的对象。公元前年,楚庄王北伐陈兵于洛阳南郊,派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周王的使者王孙满以天命未改责备楚庄王的无礼,楚庄王最后只能悻悻而归。请问这个故事讲述的是那个成语?(问鼎中原) 3、用一句成语描述下列图片。(亡羊补牢) 4、成语“不蔓不枝”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请问这个成语出自湖湘名人周敦颐的哪篇文章?(《爱莲说》) 【出处】: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情节。请问

“三英”指的是?(刘备、关羽、张飞) 6、《三国演义》中的人物都有名和字,如张飞字翼德,刘备字玄德,那么曹操的字是什么呢?(B) A.尝德 B.孟德 C.仲德 7、“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描写的是谁?(B) A.伍子胥 B.勾践 C. 夫差 8、成语“周公吐哺”,是说周公辅佐成王治理天下,常中断洗澡,多次吐出饭菜,迎接来访的贤士,唯恐冷落贤才。三国时期的政治家曹操在一首诗中颂扬了周公礼贤下士的品德。请问这首诗是?(A) A.《短歌行》 B.《观沧海》 C.《龟虽寿》 注明:《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9、“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说的是宋朝哪位宰相?(A) A.赵普 B. 薛居正 C. 范质 注明: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10、成语“董狐直笔”中“董狐”的职业是什么?(史官) 注明: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11、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

趣味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精选

趣味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精选 一、我会用:诗句语境填空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11老师的话语像春雨一样滋润了我的心田,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甫的两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刚刚开始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而盛开的荷花却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到“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时候,预示着夏天已进入尾声了。

(完整版)古诗词基础知识及高考模拟训练

(一)诗歌基础知识篇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曲的基本知识及其区别。 2、了解高中古诗词的题型特点与过往题目,掌握相关的答题方法。 【学习重难点】 古诗词在高中文言文阅读中的表现特征及其解题方略。 【高考考点示例】 【例1】(2014年上海秋季卷)(诗)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8分) 镜湖女(南宋)陆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A )(1分) A、古体诗 B、近体诗 C、歌行 D、诗余 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 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 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 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 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16、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4分) 按如下三个方面评分。一、镜湖女的身份和形象特点如年轻美丽(外貌)、活泼可爱(性格)、热爱生活(态度)等;二、作品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如用描写和叙述的手法塑造形象、浅显直白的语言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生活气息、以清新的景色烘托镜湖女的清丽等;三、结合例子作具体分析。 【例2】(2015年上海秋季卷)(词)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题。(8分) 隐净山中大雨(南宋)张孝祥 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①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②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③,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注]①碧霄:隐净山有碧霄泉。②鼍:鼍龙,扬子鳄。③匕箸:羹匙筷子。13.这首词的词牌应是( B )。(1分) A.沁园春 B.水调歌头 C.雨霖铃 D.八声甘州

初中教材古诗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初中教材古诗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陈太丘与友期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论语》十二章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泛指多次。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水: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指热水。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星汉:银河。 虽有嘉肴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著作,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 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的民族的称呼。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过故人庄(孟浩然)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可汗: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朔:北方。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火伴:同伍的士兵。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

中国古诗词文学常识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二十四史】《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裴注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沈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四大名着】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汉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 【诗词名句】 〖《节妇吟》唐·张籍〗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戢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赠婢》唐·崔郊〗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离思》唐·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遣悲怀三首之二》唐·元稹〗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无题》唐·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锦瑟》唐·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无题二首之二》唐·李商隐〗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为有》唐·李商隐〗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衿事早朝 〖《金铜仙人辞汉歌》唐·李贺〗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走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 已远声波小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清平调》唐·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秋风词(三五七言诗)》唐·李白〗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小学古诗教学的趣味性.doc

小学古诗教学的趣味性- 一、课始“引趣” 古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 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这个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又如教学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就可采用设悬念的方法―――古代有位大文豪写了一首七绝,在诗中直接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这位大文豪是谁呢?这首诗叫什么呢?是怎么写的呢?再如教学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可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句千古佳唱着手,激疑设趣,从而引导学生欣然诵诗。 采取“引趣”之法,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二、课中“持趣” 古诗距离现在毕竟时代久远,兼以“文约而意丰”,课堂教学时间一长,多数初中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不由得会淡化,他们的大脑皮层会进入暂时抑制状态。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

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此时,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采取放录像、赏图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维持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如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当学生了解全诗大意后,笔者设计道: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师,根据《钱塘湖春行》的内容拍摄西湖风景你决定选择哪些镜头?(如果指导细一点,可以再加一句:“比如哪些水,哪些景,什么样的人,等等。”)待学生各抒己见后,可播放一段配有音乐的西湖风景录像供学生借鉴。再如教学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当学生弄清颔联和颈联的禅意后,他们学诗热情有所回落,这时可设置配音乐这一环节,以延续学生的兴趣。

古诗词常识题目

文学常识题 问:中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它收录的诗作共有多少首?答案:《诗经》;(305首) 问:《诗经》产生的时代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战国中叶,对吗? 答案:不对,应为“下至春秋中叶” 问:《诗经》原名叫什么? 答案:《诗》或“《诗三百》” 问:《诗经》是按什么分类编排的? 答案:《风》、《雅》、《颂》 问:《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音乐的性质来划分的吗? 答案:是 问:《诗经》的“六义”也叫“六诗”,指的是什么? 答案:“风、雅、颂、赋、比、兴” 问: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是谁? 答案:屈原 问:《诗》到了哪个朝代被统治者奉为经典,称作《诗经》? 答案:汉 问:楚辞是产生于南方楚地的诗体吗? 答案:是 问:《楚辞》这部诗歌总集的创作者除了屈原还有别人吗? 答案:有,如宋玉 问:《离骚》是屈原写的自叙性抒情诗吗? 答案:是 问:《九歌》《九章》是屈原创作的吗? 答案:是 问:《涉江》选自《九歌》还是《九章》? 答案:《九章》 问:《春秋》是现存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吗? 答案:是 问:中国儒家所谓“六经”是指什么? 答案:《诗》《书》《礼》《乐》《易》《春秋》 问;《春秋》是孔子修订的吗? 案:是 问:《左传》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吗? 答案:是 问:《左传》也叫《左氏春秋》,相传是孔子所著,对吗? 答案:不对,是左丘明 问:《春秋三传》是指《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吗? 答案:是 问:《左传》主要是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吗? 答案:不对,不含“战国” 问:《论语》是一部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典籍吗? 答案:是

问:《论语》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是孔子编篡的吗? 答案:不是,《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的。 问: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是谁? 答案:孔子 问: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这“一言”是指什么? 答案:“思无邪” 问:先诸子之中,儒家的开门祖师是谁? 答案:孔子 问:先诸子之中,墨家的开门祖师是谁? 答案:墨子 问:“兼爱”是墨子的中心思想主吗? 答案:是 问:先诸子之中,被称为“显学”的是哪两家? 答案:儒家和墨家 问: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后来把三十岁称为“而立”之年,把四十岁叫“不惑之年”,那么五十岁叫什么? 答案:知命,因为孔子还说“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问:《老子》一书又称什么? 答案:《道德经》 问:《老子》一书文约而意丰,请问大约有多少字? 答案:五千字 问:先时期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是谁? 答案:孟子和荀子 问:非、斯是谁的学生? 答案:荀子 问:《吕氏春秋》还有一个名称是什么? 答案:《吕览》 问: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与宋玉的并称是什么? 答案:屈宋,语出勰《文心雕龙·辨骚》:“屈宋逸步,莫之能追”。 孔子叫什么?(孔丘) 老子叫什么?(耳) 庄子叫什么?(庄周) 孟子叫什么?(孟轲) 墨子叫什么?(墨翟) 荀子叫什么?(荀况) 子叫什么?(武) 非子叫什么?(非) 问:《尚书》容所属的类别是历史散文集吗? 答案:是 问:勰《文心雕龙·明诗》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是 A 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B 发于天赖,本乎人情 C 婉转附物,怊怅切情 D 凭空模拟,文法极奇 答案:C 婉转附物,怊怅切情 问:“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谁的诗句?

2019年中国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2019年中国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出自《汉乐府·长歌行》。(2) (1)悲伤(2)伤悲(3)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3) (1)似曾相识鸟归来(2)似曾相识雁归来 (3)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1)。 (1)曹植(2)曹丕(3)曹操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1)”。 (1)阴山(2)边关(3)燕山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3)。 (1)花重绵阳城(2)花重锦州城 (3)花重锦官城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1)。 (1)《游园不值》(2)《春望》 (3)《春夜喜雨》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1)的诗句。 (1)王勃(2)李白(3)白居易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是文天祥的诗句。(1) (1)汉青(2)汗青(3)汗清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1)。 (1)因为(2)坐下(3)座位 10 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3)。(1)多少楼台烟波中(2)多少楼台风雨中 (3)多少楼台烟雨中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1)的诗句。 (1)王维(2)王之涣(3)王勃 1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2)。 (1)张养浩(2)马致远(3)元好问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1)。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王昌龄《出塞》(3)杜牧《江南春》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3)。 (1)春色(2)梨花(3)雪景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的《无题》。(3) (1)李贺(2)李清照(3)李商隐 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2)。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登高》 (3)《蜀相》 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的词句。(1) (1)岳飞(2)辛弃疾(3)陆游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4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部分 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通假字 1.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 2.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3.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二、古今异义 1.相如奉璧奏.秦王 古义:呈献,进献。 今义:演奏或取得功效。 2.传以示美人 ..及左右 古义:指妃嫔。 今义:美貌的女子。 3.请指示 ..王 古义:指给……看。 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4.指从此以往 ..十五都予赵 古义:到那里。 今义:以前。 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 ..者也 古义:遵守约定。 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6.左右 ..或欲引相如去 古义:指侍从。 今义:①方位词,指左和右两方面;②表示概数。 7.明年 ..复攻赵 古义:指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8.不如因而 ..厚遇之 古义:介词,趁此来……。 今义:连词,表结果。

9.于是相如前进..缶 古义:指上前进献。 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 10.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扬言。 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11.臣所以去亲戚.. 而事君者 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1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古义:见识短浅而又地位低微。 今义:鄙视、轻视。 三、一词多义 1.负???? ? ①秦贪,负. 其强 ?凭借,倚仗?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 赵 ?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 约不偿城 ?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使……承担?⑤廉颇闻之,肉袒负. 荆 ?背着? 2.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派?②有智谋,宜可使. ?出使?③乃使. 其从者衣褐 ?让?④大王遣一介之使. 至赵 ?使臣? 3.引????? ①引. 赵使者蔺相如 ?延请?②左右或欲引. 相如去 ?牵、拉?③相如引 . 车避匿 ?掉转?④君子引. 而不发,跃如也 ?拉弓?⑤引. 佩刀自刺 ?拔出?⑥虞常果引. 张胜 ?招供? 4.因???? ?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 ?于是?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经由,通过?③不如因. 而厚遇之 ?趁机?

中国古诗词知识答题含答案资料全

确定作者 1、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A.李白 B.孟浩然 C.王维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A.王昌龄 B.贺知章 C.王之涣 3、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A.盖嘉运 B.孟浩然 C.高适 4、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A.杜甫 B.刘克庄 C.李白 5、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A.韦应物 B.孟郊 C.贾岛 6、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A.孟浩然 B.杜甫 C.苏东坡 7、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A.贺知章 B.王维 C.高适 8、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A.王维 B.孟浩然 C.崔颢 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A.杜甫 B.李白 C.王维

10、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A.苏东坡 B.孟郊 C.李白 11、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阳。 A.范成大 B.苏东坡 C.陆游 1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A.李白 C.王安石 C.苏东坡 13、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苏东坡 B.王安石 C.辛弃疾 14、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A.韩愈 B.王安石 C.苏东坡 15、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A.秦观 B.辛弃疾 C.苏东坡 16、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A.贺知章 B.李白 C.王勃 17、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A.杜甫 B.李白 C.王维 18、俗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A.苏东坡 B.白居易 C.王维 19、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A.李清照 B.朱淑贞 C.苏东坡 20、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A.孟浩然 B.杜甫 C.贺知章

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古诗词鉴赏在语文科目占有很大的分量,因此在语文竞赛中古诗词也是重头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篇1 一、判断下列诗句的书写和原文是否一致。(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0分,每小题2分) 1、总角之晏,言笑宴宴。 ( * ) 2、君当作磬石,妾当作蒲苇。 ( * ) 3、纤纤捉素手,扎扎弄机抒。 ( * ) 4、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比如朝露,去日苦多。 ( * ) 5、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还。 ( * ) 6、淮水西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 * ) 7、苍海月明珠有泪,篮田日暖玉生烟。 ( * ) 8、楼船夜雨瓜州度,铁马春风大散关。 ( * ) 9、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 ) 10、乱石穿空,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 ( * ) 二、单选题。(150分,每小题3分) 1、《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有( B ) A、304篇 B、305篇 C、306篇 D、307篇

2、成语”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它是用来形容( B ) A、炎炎夏日 B、夏去秋来 C、春去夏来 D、秋去冬来 3、名句”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灯火阑珊”是指( B ) A、灯火辉煌 B、灯火即将熄灭 C、灯火忽明忽暗 D、灯火次第闪烁 4、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 A ) A、晚春 B、盛夏 C、初秋 D、寒冬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被现代人所向往。请问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 B ) A、八月 B、九月 C、十月 D十一月 6、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D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请问,我国对清明节有多种的称呼,下列哪一种不是?( D ) A、鬼节 B、死节 C、冥节 D、寒食节 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编插茱萸少一人。”首古诗描写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令的情景。个传统节令是( D )

趣味古诗

填地名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3、(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填动物或植物名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6、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7、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9、(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0、童孙未解工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1、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2、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读诗句,识季节 1.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夏,芙蓉就是荷花)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秋,出自《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正是重阳)3.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春,秋天的大雁向南飞;且此诗写于广德二年(764)春暮,在成都草堂)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夏,蛙只在夏天叫) 5.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春,柳絮纷飞)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写的是雪景) 7.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冬天的的最后一天,写在除夕) 8.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秋,写的是七夕) 季节的诗词 春 春

春雨晴来访友家,雨晴来访友家花。晴来访友家花径,来访友家花径斜。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绝句)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日(绝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晓(绝句)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咏柳贺知章(描写春天)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游园不值叶绍翁-南宋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泊船瓜洲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部分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句末语气词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 “说”通“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一词多义 1.说????? ①秦伯说.,与郑人盟 通“悦”,高兴②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陈述③故为之说.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一种文体④鲰生说. 我曰 游说,劝说 2.辞???? ? ①辞. 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辞 ②停数日,辞. 去 告别③不辞. 劳苦 推托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借口,托词 ⑤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审讯

3.鄙???? ? ①越国以鄙.远 边邑,把……当作 边邑 ②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边境④孔子鄙其小器 轻视 4. 错误! 5.若?????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连词,如果②山有小口,仿佛若. 有光 好像③余悲之,且曰:“若. 毒之乎” 代词,你④曾不若. 孀妻弱子 及,赶得上 6.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连词,因为 ②敢以. 烦执事 介词,拿,用③越国以. 鄙远 连词,表顺承④焉用亡郑以. 陪邻 连词,表目的,来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介词,把⑥阙秦以.利晋 连词,表目的⑦以. 乱易整,不武 介词,用 7.之????? ①臣之. 壮也,犹不如人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②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 结构助词,的③夫晋,何厌之. 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 志 ④子犯请击之. 代词,指秦军⑤辍耕之. 垄上 动词,到,往

我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一)古典诗词概述 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其内容博大精深,相关书卷浩如烟海;我才疏学浅,术业不精,斗胆发表拙作,权为引玉之砖;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文友雅正。 1.什么叫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就是旧体诗词(相对新诗而言)。诗词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两种体裁,也就是两种分类。由于词是从诗中派生出来的文学体裁,也有将诗词归为一类的。 2.古典诗词的发展简况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极其体裁的分类,首先介绍一下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近体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高一语文古诗词知识点整理

高一语文古诗词知识点整理 【《诗经》两首】 《诗经》,又称《诗三百》,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首。内容上可分为风、雅、颂;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 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可分为大雅和小雅; 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大乐歌。 《诗经》中的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及赋(铺陈)、比(比喻)、兴(先言他物)三种表现手法。 字音字节 氓(méng)之蚩蚩(chī)——匪我愆(qiān)期 将(qiāng)子无怒——乘彼垝(guǐ)垣(yuán) 尔卜尔筮(shì)——以我贿(huì)迁 言笑晏晏(yàn)——不可说(tuō)也 自我徂(cú)尔——淇水汤汤(shāng) 渐(jiān)车为裳(cháng)——其黄而陨(yǔn) 士贰(èr)其行——咥(xì)其笑矣 淇则有岸(qí)——隰(xí)则有泮(pàn) 于(xū)嗟(jiē)鸠(jiū)兮——反是不思 实词 解释下列加线实词

1.氓之蚩蚩(蚩蚩:忠厚的样子) 2.匪我愆期(愆:拖延) 3.将子无怒(将:愿,请) 4.乘彼垝垣(垝:毁坏,倒塌;垣:矮墙) 5.体无咎言(咎:灾祸) 6.无与士耽(耽:沉溺) 7.女也不爽(爽:过错) 8.靡室劳矣(靡:无,没有) 词类活用 雨雪霏霏(雨,名作动,下) 通假字 1.匪来贸丝(匪,通“非”) 2.犹可说也(说,通“脱”) 3.于嗟鸠兮(于,通“吁”) 4.岁亦莫止(莫,通“暮”) 【《离*》】 文学常识 《离*》作者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 《楚辞》使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体”。 《离*》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趣味古诗

一、古诗趣味园 1、七彩园——填颜色 乌云翻()未遮山,()雨跳珠乱入船。山外()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千()总是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丝绦。 ()毛浮()水,()掌拨清波。()日依山尽,()河入海流。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橘()时。千里()云()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2、百花园——填花名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 人闲()落,夜静春山空。 借问()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相映红。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村。 3、动物园——填动物 春()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洲。 泥融飞(),沙暖睡()。 西塞山前()飞,桃花流水()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欲上时。

4、数字园——填数字 人间()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月下扬州。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月花。 ()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白发()千丈,缘愁似个长。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人。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古来稀。 南朝()百()()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故国()千里,深宫()()年。 5、地名园——填地名 ()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山外青山楼外楼,()歌舞几时休?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无故人。 6、乐器园——填乐器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马上催。 ()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独坐幽篁里,弹()复长啸。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 7、人物园——填人名 ()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送我情。 ()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东风不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8、四季园——填季节 银烛()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 绿树阴浓()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古人己用三()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古诗词常识

古诗词常识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多用“赋”“比”“兴”的手法。 《关雎》(关关雎鸠)是《诗经》首篇,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优美动人、影响深远情歌,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选自《诗经·周南》。 《君子于役》选自《诗经·王风》,睹物怀人、情景交融,妻子思念丈夫的深情。 《蒹葭》(蒹葭苍苍)爱情诗,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恋,欲见而不得的惆怅,选自《诗经·秦风》。 《陌上桑》(日出东南隅)选自《乐府诗集》,此诗为汉乐府中的民歌。 《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字孟德,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大海宏伟壮丽的景象、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概、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龟虽寿》(神龟虽寿)曹操,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东晋诗人,此诗是田园诗的上品,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选自《陶渊明集》。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陶渊明,写作者隐居归田后的劳动生活。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南北朝时北方民歌,木兰纯朴、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精神。 《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王勃,字子安,唐朝初年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旷达爽朗、共勉互励的惜别情怀,积极乐观的态度、宽阔的襟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选自《王子安集》。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颈联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与王维并称王、孟,选自《孟襄阳集》。山村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情趣,老友间朴素深厚的情谊。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孟浩然,前四句描绘洞庭景色,气势磅礴;后四句表明心迹,含蓄得体,第二联可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相媲美。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唐代边塞派代表诗人,奇异的塞外雪景,诗人将送别与咏雪巧妙结合,通过特殊环境的描写,衬托依依惜别之情。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崔颢,唐代诗人,从神话传说写到现实感受,语言流丽自然。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忠而获罪的愤慨,颈联既念家人,又伤怀国事,联想到前路艰危,因而徘徊不前表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唐代诗人,以乐府旧题写当代战事。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李白,描绘荆门山外的壮丽景象,抒发对故乡的依恋、惜别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诗人将月亮拟人化,以寄托自己的感情,想象奇特,令人回味无穷。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李白,诗人复杂的内心活动,选自《李太白全集》。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诗的最后两句充满对未来的憧憬,是鼓舞人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