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摘要]本文重点研究农业机械化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得出农业机械化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技术手段的结论。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s2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0-247-01

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21 世纪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由路。要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重视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

一、当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我国农业资源丰富,但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率很低,粮食产量的提高没有消除我国的粮食危机,粮食安全问题仍然存在。

2、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带来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等诸多农业环境问题。

3、淡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紧缺,加上农业淡水利用率低,就更加影响了我国的农业发展。

4、农产品生产加工与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我国农产品加工利用率不及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农产品的安全也存在着较大漏洞,尤其在我国的广大农村。解决这诸多问题靠得是多管齐下,综合治理,而农业机械化就是其中的重要法宝之一。

二、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1、农业机械化是合理、充分利用农业淡水资源的重要手段。我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南通富来威农业装备认识实习报告 建筑电气091 0912062010 钱进 一.公司简介 南通富来威农业装备有限公司位于素有“江海明珠、风水宝地”美誉的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由南京高精传动设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控股。 公司以壮大民族农业装备实力、加快中国农机化事业发展为目标,以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设备供应商、区域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旱地栽植机械制造商为己任,历经多年磨砺与发展,已拥有水稻种植机械、稻麦收获机械、旱地栽植机械三大系列十余种现代高效农机产品,拥有“富来威”、“浦田”两个迅速成长的民族农机品牌。 “富来威”2Z-455型手扶式机动插秧机是国内最早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插秧机,被誉为“国产第一机”,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拥有多项国家专利和部、省级"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荣获南通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产品自2005年起入选《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目录》,已在江苏、湖北、湖南、广西、江西等18个水稻产区推广使用,并出口海外,成为插秧机行业的知名国产品牌。

二.实习目的:

生产实习是工科院校学生完成基础课学习后,在专业课学习前进行的一项教学过程,它是本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实践性环节,也是学生接触生产实际,加深对专业认识的一个良好机会。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实际生产知识,了解大型现代农业机械的工作原理、性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在生产实际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为后继专业课的学习和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学习工人的艰苦耐劳的优良品质,热爱祖国,培养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三.实习前准备工作: 为保证在农业生产参观实习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进行农业生产参观实习前我们先进行了相关农机具的工作原理与工作方式的理论学习。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收割机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插秧机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移栽机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玉米生产机械包括玉米播种机、玉米联合收割机等,收获机械包括玉米、小麦、水稻大中型联合收割机、大中型割晒机等,插秧机械则主要介绍了水稻插秧机的相关结构及其插秧工作原理,粮食机械主要的介绍的是粮食干燥设备及技术、介绍了顺流干燥、逆流干燥、横流干燥、混流干燥循环干燥、连续干燥等主流干燥工艺,耕种机构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各类犁具、播种机械的工作原理及其相关结构。 四.实习过程: 本次实习为期一周,首先在进行农业生产参观实习中我们参观了浦田

农业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11-7-15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农大博士摘要:农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作为人类生存和农业发展基础的农业资源应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本文从农业资源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征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农业资源问题,提出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资源;农业可持续发展;内涵和特征;对策 《中国21世纪议程》中指出,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领先领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使农业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而农业资源如土地、水资源、劳动力和资金等做为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直接影响着农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应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本文从农业资源角度来探讨中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1 农业资源 农业资源是指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中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资源。农业自然资源主要指自然界存在的,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物质、能量和环境条件的总称。它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物种资源等等。农业社会资源指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因素中可以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主要有人口、劳动力、科学技术和技术装备、资金、经济体制和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资源已成为评价和衡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节约和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解决农业资源日益尖锐的供需矛盾,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特征 1991年在荷兰召开的国际农业与环境会议上,国际粮农组织(FAO)把农业可持续发展确定为“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得到满足,这种可持续的农业能永续利用土地、水和动植物的遗传资源,是一种环境永不退化、技术上应用恰当、经济上能维持下去、社会能够接受的农业。”《中国21世纪议程》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明确为: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况,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以满足逐年增长的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从农业资源角度来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充分开发、合理利用一切农业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资源),合理地协调农业资源承载力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提高资源转化率,使农业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优化配置达到农业资源永续利用,使农产品能够不断满足当代

试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意义

试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意义 【摘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我国农业发展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构建适合农业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的社会机制,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方式与措施 我国现行的农业是典型的高投入、高消耗和低效益的粗放型农业,在这种模式下的农业,环境被农业生产者当作资源自由获取和废弃物自由排放的载体,其结果导致生态恶化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我们加快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是为了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洁净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改变农业生产者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缓解和消除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从而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1 现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1.1各级政府有关规划不明确。各级政府在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政策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并且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不够,缺乏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政府各部门协调合作也不不顺利。 1.2农业生产者自身问题。这主要表现为:第一,农业生产者内在动力不足,对循环经济的责任感和认同感不强,在生产过程中废弃物未经处理随意排放,浪费了可利用的资源,污染了环境。第二,农业生产者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力量不足。第三,农业生产者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缺乏,融资渠道不畅。 1.3没有公众参与基础。这主要表现为:第一,我国相关法律对公民参与的权利、责任以及具体程序的规定不明确。第二,由于信息闭塞,公众的知情权没有得到充分尊重,造成他们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社会参与意识淡薄。第三,中国缺乏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的非官方的绿色环保组织,使得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少了一些必需的中间环节,极大地影响了公众的参与热情。 2 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措施 2.1政府主导调控机制 2.1.1合理规划,整体协调。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差异较大,为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可“一刀切”,应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既要考虑整体布局,也要考虑本地特点,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2.1.2提高技术水平。政府应重点组织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技术、替代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支持建设农业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技术、管理和政策等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 2.1.3实现资源和农业废物的综合利用。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使农业系统内部的能量、物质合理流动与转化,通过生态系统内部食物链、生态网络和农业废弃物的再生、综合利用,以弥补资源的不足,既节约能源、变废为宝,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引言:环境问题目前是全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科技不断创新.人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着新的价值.改变着生活.当我们陶醉于用聪明才智从大自然那里获取的各种利益时.大自然也慢慢地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人们这样做的代价。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等等。这一件件令人毛骨悚然的环境问题不得不让我们开始思考应该如何避免这些事情的发生。我们要生存、要发展.就要不停的对大自然索取资源.而自然资源在一定时期内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适度、科学地利用自然资源.使这一过程维持在可持续的轨道之上. 1 我国资源现状 1.1我国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最关键资源,可是如今,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体受到严重的污染。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水价严重偏低、水资源浪费严重。而且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西部水少,沿海水多。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

地理--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复习资料

第四单元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东北地区为例 【考纲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根据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资源优势,分析其农业生产结构及农业生产布局特点。 2.认识黑土、林区、湿地开发利用中产生的问题以及保护措施。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2.初步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从而树立人地和谐的发展观点。 【重点难点】 1.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和资源优势。 2.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特点。 3.黑土、湿地、林地在开发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整治。 第 1 课时

【基础梳理】 一、自然环境 1、东北地区范围包括、、三省及自治区东部。、是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地貌格局呈状,外侧是 ,中间是高低起伏的山脉和山地丘陵,内侧则是广阔的。 2、东北地区大部分位于温带气候区,自南向北跨、 、,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降水自向递减。 3、辽宁南部、、暖温带水果可正常生长;中部可以生长、 、、高粱、水稻、、亚麻等春播作物;大兴安岭北部的山地属于寒温带气候,以、马铃薯、大豆为主。 4、东北地区植被以和为主,并分布有 和。 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 1、土壤肥沃 东北地区分布着和等土壤类型。其中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 平原的东部和北部、平原西部是黑土的主要分布区。平原的中西部是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 2、土地资源丰富 东北平原是我国的平原,是全国人均耕地量的地区,非常适合机械化作业。东北还是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之一,这些荒地主要分布在、自治区,吉林省、辽宁省也有少量分布。 3、土地开发 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建立了一批国营农场,荒地的大量开垦增加了耕地面积,昔日的“”变成了“”。 4、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区,既是水源地、蓄水池,又是我国特有珍禽、 的栖息地,对、保护和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保护

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 对于在中国发展了千年的农业而言,精耕细作一直是中国很多年保持的特色。就个人而言,我认为中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就是最早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地雏形,比如秸秆还田,保持地利,引渠灌田等等。当然,中国面朝黄土的农民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保持着对环境的友好对以后的人们会有如此大的启发,说到底他们就是依时而作,依地而作,能够让地利有最大的发挥。话说,其实华北大面积的盐碱地就是过度耕种导致的地力摊薄,水土流失,从而土地再无法保持水份,之后就是大量盐碱从土地中的析出,。当然,像这样的反面例子确实有很多,这都是在不断敦促我们认识到环境友好型生产的重要性。在我看来,所谓的可持续发展,不管是生产也好,资源也好,说到底就是尊重自然,在保护自然的最大限度内开发自然资源进行生产,即所谓的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当然,那是大家的共识,其实我个人更大方面对可持续发展的认同,不仅仅局限于其环境友好的基本层次,那是人们被动的改变自然,是受自然的局限;在此基础上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深究化,便是所谓的循环经济,这是我对于人们能动的可持续开发自然资源的认同,我们在尊重自然的同时,去建造一个可以往复循环的经济体系,提高所谓的资源利用率以及重复使用率,或者延长所谓的产出链,将所有的环节联系起来,将所谓的废物转化成可以使用的新资源,从而创造出一个合理 的不断发展的体系。 当然,举个实例,来证明这种不断循环的真正好处,这可以间接

反映出可持续发展的实质作用。日本作为一个地少人多的国家,资源极其匮乏,因此他们对于自身的资源近乎苛求般的使用。在家庭式农业生产过程中,每当人和牲畜排出废物,便用沼气池收集起来,然后将产生的沼气进行发电以及生火,之后将发酵过后的沼料灌入田中,用这些自然肥料来肥田,大大减少对于化学肥料的依赖,同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之后在销售完所生产的农业产品之后,再将一些农产品的残品次品喂食给牲畜,这样又可以大大减少养殖的饲料问题。可以说整个过程都是一个闭环的经济结构,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产生很大量的环境污染物,上一环节的废物成为下一环节的供料,这是实现整个循环过程所必需的条件,在农业经济学上,这也是实现农业生产成本的最优化组合。可想而知,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它所能带来的不仅仅是社会效益,更多的是经济效益。在中国珠三角地带也实现了渔业的可持续化发展,我认为这是对于日本模式的一种发展,因为它将牧副鱼紧密的结合起来了,首先在珠三角地区大规模进行养蚕,大力发展蚕丝业,然后将蚕的废物掺入鸡饲料,作为鸡的主要饲料,之后将鸡排泄的废物倒入鱼塘,将富含蛋白质的废渣喂食给鱼类,最后在鱼售空后,进行清塘,将塘里的淤泥清理出来,然后用来培育桑树,整个经济系统就循环起来了,这种生产方式作为珠三角常见的生产方式,已经给这个产业链上的各大结构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实现实质上的双赢,同时这个过程中没有对环境带来巨大的负担,是新经济发展的巨大出口,也是未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巨大目标。应该来说,我们要实现所谓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还得从老祖宗所谓的“地

高中地理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一、命题趋向 1.理解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了解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的特征,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2.以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为例,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后果。 3.理解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发展问题的相互关系。 4.举例说明应如何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知识梳理 1.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 的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 础。 (2)据图说明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和自然资源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所起的作 用有何变化 资源问题表现产生的原因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非可再生能源主要表现为: 集中在资源 总量小,人均 拥有量少 总储量不 足,利用效 率低,人口 数量大 积极开发新能源;采用新技术,提高利 用效率;实行保护性开发,尽可能延长 其利用期限;控制人口数量 可再生资源 (以水资源为例)水资源不足; 浪费现象严 重;污染严重 自然原因: 时空分布不 均;人为原 因:过度开 采地下水、 浪费、水质 性污染等 开源: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 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 淡化、人工降雨等措施; 节流:农业生产中,调整种植业结构,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工业生产中,提高 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加强 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水资源忧患意识, 倡导公民遵守《水法》,在社区、学校、 家庭中倡导节约生活用水 主要 表现 具体内容原因典型事例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 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 泰晤士河上的悲剧 环境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大量垃圾堆 放 污染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学科导论结课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2013.11.11

怀着新奇走进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感到一切都很新鲜。由于我知识的欠缺,我单纯的认为我的专业就是开发拖拉机,设计拖拉机和制造拖拉机。我仅仅把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与拖拉机挂钩,使我对其失去了兴趣,在上了学科导论之后,我才正确的认识了它。 课程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郭康权老师和朱瑞祥老师讲解。一.课堂回顾 学科导论的第一节课是郭老师讲得,郭老师主要讲了学科和专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内容: (1)什么是学科?学科有两个含义: 学科的第一种含义:学科就是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的第二种含义:指高校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位,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我们所知道的学科就是属于这一种。 (2)学科的分类:高校本科教育学科专业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12大学科门类,72个一级学科,249个专业。我们的专业便是属于二级学科农业工程。 (3)专业:专业,一般指高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我们所学便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 (4)后面过老师介绍了有关大学生科创的有关内容,并在课堂上让同学发表自己的想法,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趣的想法,并为我们展示了许多

大学生科创的成果。大学生的科创活动推动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后来几节课郭老师介绍了科创的几种方法,并鼓励我们进行积极的科技创新。 另一部分课程是朱老师讲的,他为我们讲了好多东西,他在上课时讲了课堂要求,可以看出他应该是一个比较严谨的人。他说: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是我们学校就业最好专业之一,我们对此感到很惊讶。朱老师讲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具体介绍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和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机械。首先“学什么”主要讲了学科导论是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些的专业学“学什么、怎么学”,引领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主要有:培养目标,基本要求,主干学科等 培养目标:技术及经营管理等相关方面的基本理论,具有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备的构造原理、经营决策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农业机械装备设计制造、自动控制、农业工程相关科学研究及本专业采取分型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掌握农业机械、自动控制农业生产过程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从事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备的设计、推广和农业机械化系统规划设计、企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或现代装备开发的研究型人才。 基本要求:我们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机械学、自动控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 2.掌握机械设计制造、试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3.掌握机械装备自动化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

中国农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056 专题研究 中国农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农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Study on Strategi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李文华1,成升魁1,梅旭荣2,刘某承1,洪传春3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2.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 100081; 3.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沈阳110004) Li Wenhua 1, Cheng Shengkui 1, Mei Xurong 2, Liu Moucheng 1, Hong Chuanchun 3 (1.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2.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3.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4, China) 摘要: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当前,中国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主要面临三方面的问题:第一,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耕地质量下降和空间格局变化造成我国耕地资源对粮食生产的后续支撑能力不足;第二,“水减粮增”矛盾突出和“北粮南运”难以为继;第三,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难以充分发挥。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实施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战略、粮食生产区再平衡战略和贸易替代战略。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关键词:耕地资源;水资源;农业生态环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补偿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Food security is 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t present, China’s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ave been faced with three problems. First, due to the shrinking of sown areas and the quality reduction and spatial pattern changes of cultivated land, China’s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 cannot provide sustainable support for its food production. Seco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increasing grain demand and the decreasing water resource” has become obvious and the “north-to-south grain transfer” has been increasingly difficult. Third, the agricultural eco-environment has deteriorated and the service func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ecosystem cannot be brought into full play.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should implement the efficient moder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strategy, rebalancing strategy in the grain production area and the trade substitution strategy. Based on these strategies,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are also put forward. Key words: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 water resource; agricultural resource and eco-environment; ecosystem services; eco-compensation 一、前言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自然条件和水土资源差 异很大。南方水多地少,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北方水少地多,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东部人多地少,自然条件优越;西部人少地多,生态环境脆弱。目前 收稿日期:2016-01-04;修回日期:2016-01-08 作者简介:李文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学;E-mail: liwh@https://www.360docs.net/doc/e910737974.html, 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国家食物安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2013-ZD-7)DOI 10.15302/J-CESS-2016008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_》说课稿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说课 万宁中学地理组蔡林丽 一、教学背景说明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相关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环境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依据课标要求,我认为本节教学内容从知识层面上看:包括区域农业条件分析、区域农业布局特征,区域农业发展问题分析及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四部分,而且这四部分内容之间有着明显的逻辑关系。从能力培养上看:既有资料图表分析能力,又有综合归纳的能力。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看:学生在案例比较分析、探究体验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本节课着重设计第二课时的内容,即在第一课时学生分析农业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分析农业发展问题及解决途径,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开放性。 本节教材在高中地理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必修三是在必修一、二基础上,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让学生把所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运用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从空间差异和时间变化两个维度,分析农业发展、工业城市发展与环境发展和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 本节教材运用必修二有关农业区位理论分析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及存在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从一个侧面来探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影响 教材的设计思想: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区域农业发展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源于区域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两者的和谐发展是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这也是本节课教学的主线。 本节课内容包含:一是区域农业发展问题分析;二是区域发展方向与策略分析。 我在教学设计中着力体现地理学空间观念、综合联系的观念、因地制宜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等地理学的核心价值观。 (二)学生情况分析 已有知识与能力:通过初中地理的学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具备初步的东北区域地理背景知识;在必修一中已经学习了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必修二学习了农业区位的基本理论;必修三第一节了解了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高二学生具备较强的运用资料的分析能力、图表分析的能力。 存在困难及问题:缺乏详细的区域的自然环境背景知识,缺乏有关农业生产的基本生活体验;尤其是如何针对具体的农业问题找到解决方法对学生而言比较困难。 何解决问题的设想:依托三江平原的案例进行分析,补充具体区域的背景信息,通过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易错题专题训练: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高考一轮复习易错题专题训练:区域农业可 持续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图中水稻种植区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劳动力 B.市场 C.技术 D.政策 2.甲、乙两地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主要问题分别是 A.土地石漠化、低温冻害 B.土地盐碱化、旱涝频发 C.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D.土地沼泽化、土壤污染 1. B【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东北稻米质量好,市场上很受欢迎。由图可知,从1980年至2019年,水稻种植北界向北移动,种植范围扩大,种植面积增加,这主要是受市场因素的影响。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C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水稻种植技术提高,使得种植北界向北移动。 2.C【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问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内蒙古东部,农业生产主要以畜牧业为主,过度放牧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乙地位于东北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不合理的耕作容易出现黑土遭受侵蚀导致水土流失。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A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乙地位于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农业生产易受低温冻害影响,并且混淆土地石漠化和土地荒漠化的概念,将土地石漠化等同于土地荒漠化。 下面两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山区立体农业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A. 山上河谷养种鱼,便于捕捞 B. 村寨秧田育鱼苗,不利于鱼苗成活 C. 山腰梯田种水稻,适宜机械化耕种 D. 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获得更多饵料 4.该农业生产系统的特点是() A. 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显著 B. 专业化程度高,利于安排农事活动 C. 对市场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D. 减少农药使用,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现状与展望

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现状与展望 农村的社会和谐对于我国社会的和谐研究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现状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机械制造和自动化在农业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量的农业生产机械的出现使得粮食不足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还有效的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这样就使农业生产可以实现快速、稳定和持续的发展。然而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开始对农业机械的工作效率以及产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农业机械自动化必须要不断地提升劳动的舒适性以及生产效率,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推动我国的农业生产朝着高效率以及高精度的方向不断的发展。 1农业机械概述以及农业机械自动化的优势 1.1农业机械概述 动力机以及与之配合使用的各种农机具就是所谓的农业机械,动力机以及与之配合使用的各种农机具主要是通过半悬挂、悬挂或者牵引的方式进行连接,也可以将其制作成为一个整体,如玉米联合收割机以及谷物联合收割机等。如果离开了农机具,拖拉机无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同样,离开拖拉机等动力机,农具也不能够将自己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所以必须要严格的按照农业的具体生产要求为根据设计和制作农业机具。农机具和备用动力机具有十分繁多的种类,通常都会将其称作农业机械,其主要包括加工及冷藏运输机械、装卸运输机械、畜牧和饲养机械、农产品精加工机械、收获、脱粒、精选机械,播种施肥机械以及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等[1]. 1.2农业机械自动化的优势 1.2.1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农业机械化自动产品通常都具备自动保护、自动诊断、自动报警及自动监视的功能,因此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如果出现短路、过压或者过载的情况能够迅速的进入到自我保护的模式,这样就可以使操作者以及设备自身的安全得到有效的保护[1]. 1.2.2使劳动强度得以降低 机械和自动化产品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因此其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和知识密集型产品。机械和自动化产品能够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将农民解放出来,并且可以确保农业自动化实现。除此之外,农业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还能够使劳动强度得以降低,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极大提升。

资源短缺与可持续发展

能源短缺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和不合理利用,能源短缺所引发的各种问题越来越突出,人类也不得不面对能源“枯竭”和“耗尽”的危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能源短缺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 1.引言 大自然是人类最重要的东西,如果没有大自然,人类就呼吸不到空气,如果没有大自然,人类就饮不到水,那么,人类就即将灭绝。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辩证互动的, 一方面人对于自然具有主体性、能动性, 自然则是被动的、消极的; 但另一方面自然界对于人类又具有根源性、制约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改造自然、影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把自然界逐步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肆无忌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同时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无底的垃圾箱,毫无顾忌地向其中排放废水、废渣、废气。近几十年来,我国“改天换地”行动空前,为了负载过多的人口,争取更多的空间,生产足够的粮食,人们侵占河滩,围湖造田,毁林(草)开荒;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用水需求,人们建起一个又—个蓄引提工程,可以让黄河断流,让海河干涸,把地下含水层疏干,利用每一滴水;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污水、废水不经处理,随意排人江河湖泊。 2.我国能源的基本情况 中国幅员辽阔,各种能源丰富。但是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就少之又少了,在世界范围内的资源排名很靠后了。下面就介绍中国的几种能源的基本情况。 2.1石油 我国石油资源最终可采储量约为130亿―150亿吨,仅占世界总量的3%左右。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的丰度值(单位国土面积资源量)约为世界平均值的57%,剩余可采储量丰度值仅为世界平均值的37%。可见,我国可采石油资源量相对不足。 我国石油资源赋存条件差。陆上有35.8%的资源分布在较恶劣的环境中,56%埋深在2000―3500米之间,西部石油资源埋深多大于3500米。资源量中非常规石油所占比例较大,占陆上资源量的16.4%,占海上的33.3%。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中,低渗或特低渗油、重油、稠油和埋深大于3500米的占50%以上。而待探明的可采资源量中大都是难动用的资源。资源赋存特点决定了我国石油资源增储难度大,勘探成本会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陆上大多数主力油田已经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东部产量逐年递减,近10年

大学专业介绍之农业工程类(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交通建设与装备、农业水利工程)

大学专业介绍之农业工程类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交通建设 与装备、农业水利工程) 1.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掌握农业生产管理过程中作业工艺设计、机械装备设计、使用、维修及生产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学、机械学、自动化技术及经营管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生产过程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工艺及相关装备性能设计制造、试验鉴定、选型配套、使用维修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农业生产机械化系统的规划设计、企业经营管理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装备的研究开发、推广运用等基本能力。 主干课程: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制造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拖拉机学、农业机械学、农业机械

化管理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后能从事机械设计、企业经营管理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装备的设计制造、试验、维修、鉴定和推广工作。 2.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适应地方电力系统需要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力、电子与控制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电子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电力与自动化工程规划设计、科研开发及实验调试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农村(地方)电力系统及农用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有关的工程设计、科研开发及实验 主要课程:电路学、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电力工程、供电技术、用电技术、电网规划、配电网自动化、高电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与控制技术、地方电力经营管理等,学生在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以及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和开发能力。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地方电力系统和大型企业供电系统从事有关的科研、设计、建设、运行、供电及用电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同时,针对我国地方电力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而设置的专门综合培养方案,将使本专业毕业生具备成为我国地方电力系统的当代高级经营管理者的较全面的知识和良好的素质。

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精)

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李剑 根据武冈市农业局党委的安排,武冈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管理站组织了全体站员参加的“加快邵阳发展大家谈,推动武冈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大和谐”活动,站员们踊跃发言,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武冈市农业资源和环境的现状,以及全国和国际的大环境谈了自己的看法,现将一些心得和建议总结如下:农业资源与环境是自然界中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各种要素的总称,是农业生产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要保证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农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只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保持生态平衡,才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由于武冈市人口多、人均资源贫乏,尤其是近年来农业资源问题日益尖锐化,武冈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全市农业的未来任重道远。 一、农业资源与环境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战略目标。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不仅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和努力方向。纵观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历程,都出现过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而农业资源如土地、水资源、劳动力和资金等做为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直接影响着农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应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 二、农业资源的概念和可持续发展。 物种资源等等。农业社会资源指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因素中可以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主要有人口、劳动力、科学技术和技术装备、资金、经济体制和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资源已成为评价和衡量农业可 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节约和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解决农业资源日益尖锐的供需矛盾,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食物安全,发展

我国资源短缺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能源短缺与可持续发展 班级学号:0902601—21 姓名:倪明雅 摘要: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和不合理利用,能源短缺所引发的各种问题越来越突出,人类不得不面对能源“枯竭”和“耗尽”的危机。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能源短缺、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 前言:大自然是人类最重要的东西,如果没有大自然,人类就无法生存。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辩证互动的, 一方面人对于自然具有主体性、能动性, 自然则是被动的、消极的; 另一方面自然界对于人类又具有根源性、制约性。随着时间推移,人口急剧增加,人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改造自然、影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把自然界逐步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肆无忌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同时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无底的垃圾箱,毫无顾忌地向其中排放废水、废渣、废气。近几十年来,我国“改天换地”行动空前,为了负载过多的人口,争取更多的空间,生产足够的粮食,人们侵占河滩,围湖造田,毁林开荒;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用水需求,人们建起一个又—个蓄引提工程,可以让黄河断流,让海河干涸,把地下含水层疏干,利用每一滴水;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污水、废水不经处理,随意排人江河湖泊。 我国能源的基本情况 中国幅员辽阔,各种能源丰富。但是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就少之又少了,在世界范围内的资源排名很靠后了。下面就介绍中国的几种能源的基本情况。 1.石油 我国石油资源最终可采储量约为130亿―150亿吨,仅占世界总量的3%左右。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的丰度值(单位国土面积资源量)约为世界平均值的57%,剩余可采储量丰度值仅为世界平均值的37%。可见,我国可采石油资源量相对不足。 我国石油资源赋存条件差。陆上有35.8%的资源分布在较恶劣的环境中,56%埋深在2000―3500米之间,西部石油资源埋深多大于3500米。资源量中非常规石油所占比例较大,占陆上资源量的16.4%,占海上的33.3%。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中,低渗或特低渗油、重油、稠油和埋深大于3500米的占50%以上。而待探明的可采资源量中大都是难动用的资源。资源赋存特点决定了我国石油资源增储难度大,勘探成本会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陆上大多数主力油田已经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东部产量逐年递减,近10年来已累积减产1000万吨以上,今后减产幅度将会更大,“稳定东部”变得越来越困难。“发展西部”已10年有余,但西部后备资源明显不足,未能形成产区的战略接替。虽然海上原油产量及所占比重逐渐加大,但份额仍较低。近年来,我国新建的原油生产能力难以弥补老油田的产量递减,老油田挖潜成为原油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油稳产难度加大。 2.煤炭 煤现在是、将来(直到2050年或更晚)仍是我国能源的主力,虽然煤在总能源中所占的比例会逐渐下降(从75%下降到60%),但总量仍会不断增加。煤的开采和直接燃烧已引起严重的生态和环境污染问题,70%—80%以上的SO2、汞、颗粒物、CO2等都是由于煤炭直接燃烧所引起的。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四个维度分析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四个维度分析 可持续发展是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以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为前瞻的发展模式。它要求随着时间的变化人类及代际的福利不会减少,包含三个要素——环境要素、社会要素、经济要素,既减少环境损害,又能持续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此外保证经济的发展有利可图。立足于中国实际,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讨论了农业环境、社会经济体系、投入、耕种系统四个维度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标签:可持续发展;农业环境;投入;社会经济体系;耕种系统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立足于经济发展,重视代际之间需求的持续满足,让环境、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中国农业问题的根本路径,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和粮食安全的隐性危机,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在要求。通过本文我们讨论农业可持续发展四个维度:农业环境资源、社会经济系统、投入系统和各种耕种制度。以高效农业为目标,围绕它们建立了农业可持续的方式。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维度 农业可持续发展要以生态和道德责任的方式种植农作物,以不损害环境的方式发展农业。农业可持续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指土地和土壤这种自然生产因素,随着环境问题的重视,农业废物管理也成为农业可持续的重要环境因素。 (一)土地利用和土壤保护 一方面,农业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土地利用。我国土地绝对数量大,但人均土地拥有量少,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城镇人口压力的增加,城镇建设用地侵占农业用地尤其是耕地现象日益凸出,这是相对于高数量人口我国土地稀缺的必然结果。农业内部土地利用也存在不合理现象,随着经济作物效益的增加,更多农业生产者选择种植经济作物,放弃传统的粮食作物。除此之外,农村违法占用耕地乱建住房的现象比较多,这都影响土地合理利用。另一方面,土地作为农业生产重要的资源,维护其一定结构和保持土壤质量至关重要。要根据不同的气候、地形模式和区域分类,建立农业生态区,把农业生态区作为土地资源群,对土地使用进行规划和限制,为土地的持续利用设置一定的计划,发挥土地潜力,限制进一步退化。 (二)农业废物管理 农业废物是农业生产残留的有机类物质,会通过多样化农业活动生成。农业废弃物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农田上的废弃物和加工后的废弃物。随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在作物生产成倍增加的同时,联同的废物和作物残留物相应增加。我国农业在生产加工方面的废弃物较少,更多的是农田上的废弃物,如农作物秸秆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