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变革的阻力

企业变革的阻力
企业变革的阻力

化阻力为动力:企业变革的艺术

热度 9已有547 次阅读2015-7-27 14:03 |变革, 阻力, 动力

为了适应市场和环境发展的需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通过自己组织或借助于专业咨询机构的力量,对自身实施局部或全部的变革是一种常用的方式。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有超过半数的企业变革以失败告终。什么原因呢?

一般来讲,企业变革存在一个“262定律”,即对改革的态度是20%的人支持,60%的人观望,20%的人反对。经分析,造成变革失败的主要原因往往不是因为员工能力不够或企业资源不足,而是因为组织变革活动在实施过程中遭到抵制(或抗拒),是因为内部反对造成的阻力导致变革无法推行。所以在企业变革过程中如何认识、控制、管理这20%的阻力,是事关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之一。并且,如果能对变革中的阻力进行良好的管控和化解,变革的阻力完全可以转化成动力,反而推动改革的进行。

一、首先要正确看待变革阻力

在变革过程中管理者往往只能看到抵制变革的负面影响,例如减缓变革的进度、员工的报怨影响决策者的决心等。但事实上变革中遇到的阻力也并非一无是处。

1、变革阻力有助于平衡变革和稳定之间的关系。

既然企业启动了变革,则其对企业发展影响的重大程度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保证变革范围的适度至关重要,既不能停滞不前,也要避免过头,应保持好变革和稳定的关系。从这个角度上讲变革的阻力是一种有效的平衡力量。微软windows 8系统变革超前了,客户不买账,产品卖不动,所以windows 10的部分设计又回归了;诺基亚却因为固步自封被市场淘汰,这都是教训。

2、变革的反对意见有可能弥补变革中的不足和风险。

变革本身从某种角度可以理解为一种创新,这就意味着变革的角度、内容、措施有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果对这种不足没有足够的认识和监督,这种变革就可能转变成变革后的风险。变革的反对声能让变革者执行者更加全面地认识变革的风险,并努力去找到解决这种风险的更好的解决方法。

二、化变革的阻力为动力

变革的阻力中除了从理解的角度能够获得上述的积极因素外,实际上更多体现的是对变革的消极因素。有变革阻力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对这些阻力如何管控,并要积极地争取把阻力转化成为推动变革的动力。企业变革过程中的阻力一般体现在组织和个人两个方面。

1、组织的原因

(1)变革的目的和意义宣导不足

部分企业管理层认为,变革是管理者的事,只要管理层(主要是高层管理者)清楚变革的目的、意义,将任务分配给下属去完成就可以了。其实员工才是企业变革参与和受影响的主体,如果他们不清楚变革的目的与意义,他们的疑惑很容易就会转变成变革中的质疑、恐惧、排斥或抗拒,没有人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自己周围的环境变化无动于衷,更不要提让他们拥有参与变革的热情了。

一家公司的老总面对公司运营管理的日益混乱的情况,终于下定决心要进行变革。前期企业组织的几次局部的管理变革阻力很大,基本上都没成功,大家要么都觉着没必要,要么怕影响到自己的利益。随着业务发展生产、运营、销售矛盾越来越突出,每次的周中层例会几乎都成了争吵会,销售怪生产质量和工期,生产怪采购延误,采购怪财务付款不及时,财务又怪销售回款不足。一圈下来谁都有责任,谁又都没责任。于是这次开会前老总做了精心的准备,让秘书把2年前的会议纪要都找了出来,而且会议进行了扩大,让班组长及管理人

员也参加列席。同以往一样,一圈讨论争吵后,脸红脖子粗,问题也没从根本解决。老总对秘书说,念以前的会议纪要。连续念了5份,会议纪要的内容基本上与本次会议的大同小异,秘书还要念,一位经理受不了了,说,别念了。老总说怎么办?大家不说话,老总当着一屋子的人,一锤定音:今天的会议纪要只写两条:1、从下周一公司实行运营改革,咨询公司已经聘好;2、谁再不配合改革谁就念以前的会议纪要。

(2)最高层领导支持不够

部分企业的高层领导对改革的难度理解不到位,认为只要成立改革小组,给予授权就够了。但实际上大部分的改革阻力并不是靠授权就能解决的。特别是在企业自我组织的变革中,改革小组的人员往往与变革部门的负责人是同级的,甚至是被改革部门领导的下级,变革小组的活动组织、方案制定、推行过程很容易就收到影响和干扰,对授权的使用往往就打了折扣。变革实施检查中小组人员督导半天没效果,大领导一句话就解决了。特别是在机制不成熟的企业,高层领导亲自督导变革进程至关重要。

(3)变革组织问题

企业的变革首先要保证能动起来,不能因为追求方案的完美或效果的明显而忽视可执行性。笔者曾参加过一次企业内部薪酬变革。因为企业以前基本上没调整过薪资,所以薪资方案出台后,为了追求效果,决定从最难的销售部门开始,但是销售团队的个性都是比较突出的,再加上前期沟通不够,结果刚一实行就因销售人员的异议而卡壳了,相当长的时间无法推行,结果直接影响了薪资变革活动的权威,其他业务系列的方案也难以推行。如果当初先从容易的业务系列入手,让方案的运行先动起来,就会是另一个结果。所以在变革的方案制定、实施过程中,做好变革活动的组织安排很重要。

(4)变革未考虑到企业文化因素

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企业的价值观,而企业的各种制度、员工行为规范的制定都是建立在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基础上的,所以企业变革不能忽视企业文化的因素。有一家企业文化很人性化的公司,在进行经营成本管理变革过程中,提出为了控制成本,一律不允许用办公电话打私人电话。规定一出,立即引出一大批人出来反对。因为公司原来的规定是特殊情况下允许用办公电话接、打私人电话,但必须在2分钟之内讲完,不能影响办公。这也体现了公司管理的人性化,谁都可能有急事,比如手机没电什么的。但改成一律不允许用办公电话打私人电话,就直接把公司文化中的这种人性化取消了,为了降低一点经营成本与而改变公司根本文化,无异于是丢西瓜捡芝麻。

2、员工个人的原因。

与解决组织阻力问题相比,对待个人原因产生的变革阻力,则应该更多地重视变革的技巧性和灵活性,重要的是,要帮助每一种阻力找到解决问题的通道。个人原因形成的变革阻力一般体现在以下方面。

(1)害怕威胁到个人的发展机会

在一次公司变革咨询案例中,一个生产车间的主任职位出现了空缺,原来的车间副主任非常希望能够晋升一级,负责整个车间的工作,但实际上其技术能力足够,但管理能力达不到。但如果不任命他为车间主任又担心其会有很大的情绪,毕竟其负责车间的主要技术管理,在私下场合其个人也表达了这种意思。于是负责生产的副总去找他谈,和他倾心地分析了他的优势和不足,告诉他,公司返聘了一位刚退休的老师傅来负责管理整个车间管理,主要目的一是管理车间,二是为了培养他,因为他是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但他现在的能力还有欠缺,特别是管理方面,所以要求他跟新车间主任好的学习。另外副总还告诉他,公司的其他分公司也有管理岗位空缺,公司很缺人,要求他务必好好学习,争取早日胜任更大的责任。于是这名车间副主任就高高兴兴地干活去了。

(2)害怕影响到个人的经济利益

笔者在一家年轻的销售公司工作期间,针对管理人员缺乏的问题,着手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储备管理团队。但原来公司中存在一种习惯,就是老员工不愿带新员工,怕教会了徒弟会抢了师傅的饭碗。于是在制定公司储备管理制度时增加了如下规定:1、每名团队经理必须培养出两名储备经理方可晋升区域经理,否则业绩达到了也不予晋升。2、在储备经理独立带新团队期间,3个月内其新团队业务提成的20%归其原团队经理所有。这样既能保证老员工培养新员工的积极性,又能保证老员工的利益。公司的储备管理制度自然就会进行得顺畅多了。

(3)不愿意受变革后新制度的制约

变革往往意味着对管理规定的细化,对以往习惯的改变,而这种改变会让相关部门和员工感到很不适应,往往就会带来对变革的反对。

在我们咨询案例中,稽核管理就是比较明显的例子。以往企业管理中没有对重点工作的稽核,工作配合全凭大家的自觉性,即使一个环节的工作没完成,影响了下个工序的工作,大家也至多是在周会上提提意见,因为都很熟,心里着急有意见也不好意思太激烈。有了稽核机制后,每件重点的工作都有专门的稽核人员盯着,定期检查,未达成就通报处罚。处罚到谁谁就难受,以前没人管的,现在有人管了,还是个小职员,作为部门经理心里过不去啊。但当你给他出示给他的上游岗位的处罚单时,看到他的上游岗位因为影响他的工作而被通报从处罚时,他就知道稽核是在帮助他的工作。毕竟处罚的是个别,工作理顺了受益的是大家。于是就会由反对转而支持我们的管理变革。

(4)对变革的效果不明晰或没有把握

很多人之所以对企业的组织变革持反对或拒绝的态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变革的效果没把握,不清楚变革后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影响。

笔者曾将组织过一次薪酬方案调整,涉及到生产、销售等业务系列。问题还是出现在销售系列。遇到阻力的原因是,为了改变销售团队新业务开拓积极性不足和流动性较大的问题,新方案调低了基本工资占比,调高了新业务销售提成占比;续期业务在降低提成比例的基础上,延长了业务人员收益期。从表面上看,上述调整对销售人员来讲都不是利好消息,所以几乎遭到所有人的反对,但实际上经过测算,在业务不变的情况下,员工收入基本上可以保持与原来持平,在新业务增加的情况下,收入就会有明显提高。但大家反对没法执行,为了保证销售团队的稳定又不能强推。最后经过与公司高层沟通,决定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3个月内、新老方案并行,3个月内每个月底财务部门根据销售情况核算出两套销售人员薪资结果,但大家只能选择其中一套领取;3个月后两个方案必须确定一套。3个月后大家看到了多开发新业务的甜头,新的薪资方案自然也就得到了执行。

(5)对变革理解不到位或误读造成阻力

好材料不一定能做出好味道。企业的变革方案在措施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公司人员的接受、理解和操作能力。特别是在落地过程中,方案的落地操作不好就容易变形,变形就达不到效果或适得其反,很容易引起基层的阻力。

一家全国性的公司为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决定停用原来的E-HR系统,聘请一家著名的软件开发公司负责开发一套新的E-HR管理系统。从人力资源工作来讲这影响到几十家分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所以是一项重大的技术方面的管理变革。首期2个模块开发完成后,向各分公司配置账号,要求上线试用,并配发了试用操作说明。自然,试用期间系统存在很多问题,结果HR们的沟通群里就沸反盈天了,速度慢啦,跳转错误啦,输入量大啦,全国分公司的HR都在发牢骚或调侃。信息反馈到项目组后,项目组立即对反映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反映的问题确实有技术方面的问题,但大部分还是对系统不清楚、操作不熟练的问题。于是总公司下发通知,分批组织了全国HR的新系统现场集中培训。培训过程中由项目组为大家配发了使用教材,并由开发人员对系统使用进行详细操作、讲解,几天培训后组

织统一考试,考试通过后统一发放系统操作员证书。为了让大家充分沟通,提出技术改进意见,项目组还安排不同的分公司人员混合住宿,相互交流。经过培训、改进后,HR们的系统操作能力和系统的运行效率都大大提升,抱怨也就没有了。

所以,要保证公司组织变革的成功,正确处理变革的阻力至关重要。在处理组织阻力方面要有计划,做到未雨绸缪,重视变革的宣传、动员、组织和协调工作,在制定具体变革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到公司的文化、团队层次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在对待个人阻力方面,则要重视处理技巧,首先应考虑好受变革影响的主要人群是谁,会影响到他们的什么利益,如何去协调这种利益,如何给这些阻力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通道,这样才能消除其疑惑或顾虑。解决好影响变革的阻力,变革也就成功一大半了。

山东求是达明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是山东省唯一一家聚焦制造业效能提升的专业管理咨询机构,同时也是唯一一家省字号的山东管理咨询公司,核心业务包括考核激励机制构建、生产运营模式构建、企业文化体系构建、集团管控模式构建等领域。

如何应对企业变革中的员工个体阻力 文/李斌周亚波 摘要(引言):当企业变革遇到阻力步履维艰时,我们是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还是望而却步、知难而退? 关键词:企业变革阻力对策 作者单位:陕西汇思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当企业变革遇到阻力步履维艰时,我们是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还是望而却步、知难而退?作为一名管理咨询师,笔者近年来参与了多家企业的管理变革项目,包括组织变革、文化变革、薪酬改革、绩效改革、流程再造等,这些项目在推进过程中无一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阻力,如组织系统阻力、资源阻力、环境阻力和员工个体阻力等。在这些阻力中,组织系统阻力、资源阻力和环境阻力是客观的、外在的,当企业决定要变革时,这些阻力往往容易解决,而员工个体阻力却是主观的、内在的,一旦解决不好,就会引发负面的连锁反应,甚至导致变革夭折。因此,来自员工的内在阻力,就成为企业变革中必须认真对待和真正消除的阻力。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变革中的员工个体阻力呢? A公司是一家国有中型生产制造企业,成立于1990年,刚刚进行完组织变革、薪酬改革和绩效改革项目。项目开始时,只有董事长一人支持,上到总经理,下到基层员工,几乎全部反对或者不支持。项目推进过程中,需要和各部门经理进行大量沟通,但是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虚与委蛇,项目一度中止,企业变革步履维艰。鉴于这样的情况,项目组人员暂时中止了项目本身,转而研究该企业变革中的员工个体阻力,建立了应对机制,并将其与企业变革项目本身同步实施。该应对机制实施后,各级员工从阻碍变革逐渐转变为支持变革,这也为项目成果的落地奠定了基础。

图1,企业变革中的员工个体阻力分析与应对机制 一、员工抵制企业变革的原因 A公司的变革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公司的组织和薪酬体系是12年前制定的,虽然中间有调整,但是总体结构无变化;公司基本上没有绩效管理的理念;公司从2002年至2009年连续亏损,2010年开始扭亏为盈,但是业绩增长乏力;董事长是2013年入主该公司的,力求进行改革,力挽狂澜;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全是技术出身,在企业已经工作15年以上,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也不主张改变现状;公司90%以上的员工有5年以上工龄,对公司文化、工作方式已经有了惯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变革几乎是在董事长的行政命令下推动的,高层管理者之间并没有形成思想统一的变革领导力,公司也缺乏变革文化。 通过对A公司的调研分析,我们发现,在企业变革过程中,员工个体阻力主要来源于人的基本特性,如知觉、个性和需要。从员工阻力的来源看,个体抵制变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习惯:人是有习惯的动物,每个人都有好的习惯或坏的习惯。在工作中,当我们频繁使用某种思考和行动的方式而使它差不多变成一种自动行为时,习惯就产生了。而当一个人面对变革时,以惯常的方式作出反应的趋向就会成为变革的阻力源。在A 公司,很多员工习惯了现有的工作方式,对变革的紧迫性认识不足,认为变革没有必

组织变革过程中的阻力及对策 126010041 谢君 摘要为什么有的企业欣欣向荣,而有的企业却萎靡不振?为什么有的企业持续发展,而有的企业却是昙花一现?21世纪是变革的世纪,组织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必须进行变革。变革,虽然会有失落、有痛苦,但它更将创造机会、创造新的价值。两点之间最短的路径不是直线,而是阻力最小的路径。因此,面对变革过程中的阻力,高效合理的对策将成为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变革阻力对策 组织是人们在一定社会环境下,为实现特定目标而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群体。然而,由于受外部环境因素(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科技进步的影响、环境资源的影响、竞争观念的改变)及内部环境因素(组织机构适时调整的要求、保障信息畅通的要求、克服组织低效率的要求、快速决策的要求、提高组织整体管理水平的要求)的影响,组织为了提高其自身的适应能力,必须进行人员、结构以及技术与任务的变革。 就总体而言,变革将使组织获得新的活力,也将使组织的管理与分配机制更趋合理与公平,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营管理水平、组织精神与文化的凝聚力、产品开发及市场拓展与获利能力。就员工个体而言,管理变革过程中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绩效考核及分配体系的公平趋向与关联性等等,将使员工获得发挥自身特长与能力的最佳环境,激发员工个人的积极性与创新精神。 一.组织变革过程中的阻力 目前,“拥抱变革”已成为管理学中的陈词滥调,那什么是组织变革呢?组织变革就是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明确组织活动的内容或重点,并据此对组织中的岗位,机构以及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组织发展的要求。组织变革不仅是对组织中岗位、机构以及结构设计进行调整,而且是以组织中活动的内容甚至方向变动为基础进行的上述调查。这种调查必然会导致不同活动在组织中的相对重要性发生变化,从而不同组织部门及其成员在组织中的相对权力和利益地位也发生变化。因此,任何组织变革都可能会遇到来自组织成员个人或群体因对变革不确定后果的担忧而引发的阻力。 1.显性阻力 (1)过去熟悉的职业环境已经形成,而改革要求人们调整不合理或落后的知识结构,更新过去的管理观念,工作方式。 (2)在对新环境的适应尤其是员工间的磨合期中,极易发生利益冲突。 2. 隐性阻力 (1)厌恶风险的保守心理,因循守旧的习惯。 (2)变革意味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对失败风险的惧怕。 (3)随着利益差距的拉大,一些能力有限的员工必然会对改革产生抵触情绪。二.组织变革过程中的对策 变革不是一个单独行动的过程,只是针对组织结构的改革或改革人力资源的利用状况,这种某一个单独行动的过程的变革不能称为变革。实质上,变革是对

企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纯靠制度来约束、规范是远远不够的,这时思想政治工作就凸显了它强大的功效,而企业政工人员对于引导企业正确的文化导向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工工作做好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效地活跃起来,但由于工作不到位,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以下几类问题:一是企业中仍有很多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独立于企业管理之外的,不会对企业的经营、绩效有什么促进作用,所谓思想政治工作无非是费时费力可有可无的辅助工作;二是上级领导与下级员工的沟通少,上级习惯下达任务发号施令,下级员工则更加漠视思想政治工作;三是企业政工人员的工作方式单一没有吸引力,还是沿用开会、学习、教育、批评等老一套的工作方法,“以人为本”无从谈起;四是企业政工人员在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时,不区分员工素质、层次等个体差异,一味灌输,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以上提到的这些问题是由于企业政工人员没有让员工甚至领导领会到思想政治工作关乎企业发展大局的重要性,没有新颖的方式方法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没有充分研读员工的心理和企业的情况,没有协调好整体和局部利益并使二者很好的统一所造成的。 因此,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重视程度,对自身的高标准严要求,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深度,对员工的了解程度,对思想教育工作方法的灵活运用,对规章制度的人性化执行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将这些方面综合执行,才更有助于培育出强有力的生产劳动者队伍,从而全面提升政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这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企业政工人员必须具备组织指导能力。不少政工人员普遍遇到的问题是学习材料好找,组织学习的人却很难找。政工人员不单是自身意识到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自己研读就可以了,而要将自己研究的内容推广出去,并被广大员工所接受,化为生产工作中的动力才算是起到了作用。这就要求政工人员具备组织指导能力,以大家关注的问题为切人点,探寻普遍接受的方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政工人员必须具备开拓创新的能力。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政工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拓宽视野,顺应外界变化,努力创新自己的工作方法,在处理具体问题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把事物具体到实际的工作中。政工人员要及时发现身边的新线索,借鉴各种传媒的灵活形式,紧密结合岗位工作,制定一系列的思想政治宣传、企业动态宣传及员工关注事宜的报道等。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才会让员工为形式所触动,继而被内容所打动。

消除组织变革阻力的措施研究在当前快速变化、竞争激烈的经营环境里,企业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关键就是需要不断地变革。然而组织变革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阻力因素,为了克服这些阻力,我们必须从企业文化、变革方向、变革的参与度等方向入手来推动组织变革的顺利开展,从而不断的推动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组织变革变革阻力措施 在当前快速变化、竞争激烈的经营环境里,企业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关键就是需要不断地变革。企业通过组织变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然而变革的破旧立新特性,使得企业内部面临着种种阻力,这些阻力因素都有可能透发风险,因此,能否有效地排除阻力将直接影响着企业变革的成败。 1.组织变革阻力的分析 1.1 个体的阻力 组织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有思想的个体所组成,组织存在、发展乃至变革与这些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在组织变革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首先是来自于个体成员对变革的抵制。1.1.1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造成的阻力力。 绝大多数的人不喜欢整天生活在不确定性之中,但组织变革的结果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这些变革的不确定性往往会引起人们对于企业发展方向,个人能力以及个人利益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使得人们会对未来发展产生不确定性的焦虑,进而对组织变革采取消极甚至是敌对的态度。 1.1.2员工能力方面的障碍。 企业的变革常常伴随着技术变革,从而对企业内的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进生产线的引进,办公自动化的建立等新技术的应用都要求员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以适应企业变革的需要。而一些缺乏进取心的员工或是企业中的高龄员工担心自己的技术已经过时,一旦企业发生变革,自己就会被淘汰或是地位遭到挑战,因此,他们面对变革时,习惯对自己说,我做不到,。 1.1.3.经济利益因素造成的阻力。 组织变革带来的是资源的重新分配、利益的重新调整、权力的重新安排,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底层员工是变革谈判主体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担心失业、失去经济来源而害怕变革,拒绝并阻碍变革;中层干部是,中层干部革命,的对象,他们担心层级减少,组织机构精简,会使自己的地位、职权被,剥夺,,因而抵制变革;高层领导也会因组织变革的前途未卜、变革的复杂性可能带来的混乱,以及变革可能导致员工矛盾的激化等顾虑而犹豫不决,或者表面上赞成而心底上反对变革。 1.1.4.心理因素造成的阻力。 组织的变革首先会打破原有的稳定格局,使现存已知的东西变得模糊不清和不确定,这

企业变革困惑与阻力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企业变革困惑与阻力 2005年度“中国式咨询”管理论坛。2005年11月8日第一场论坛:企业管理变革——咨询公司与企业的博弈与合作。以下为第一场企业变革困惑与阻力实录: 主持人(理实佳讯管理顾问公司副总裁陈清文): 今天是我们“中国式咨询”管理论坛的第一期,本期主题是“企业管理变革之战”,主要探讨咨询公司和企业之间博弈和合作的关系。当今企业面临这样一个管理变革的事实是无庸置疑的,但是每一个企业面临变革的困惑和阻力是不一样的,对于企业来讲如何能够把握住变革的规律,实现变革的目标,并且在变革过程当中,如何跟第三方即咨询公司一起合作共同推动企业的变革咨询公司在这过程中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会起什么作用这是我们今天会探讨的话题。 前几天一个企业界的朋友谈到了自己的一个苦恼:这个朋友正经营一个有5年发展历程的企业,发展非常迅速,企业由五六百人到了几千人,企业规模从几千万发展到了几十个亿,但是这个朋友现在感觉他的这个企业越来越不能控制了,因此他希望企业能够有一个整体的管理提升,包括企业架构,包括企业有一个系统的改善。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批和他一起创业的老员工,他们觉得企业这么多年都经历过来了,我们的企业应该是很好了,因此我们不用去变。 其实,在我们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肯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在管理变革中的存在困惑,首先想听听我们的嘉宾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在管理变革的过程当中,我们遇

到了哪些困惑,比如说这些困惑和阻力都来至于什么方面我们请在座的嘉宾谈谈你们的想法和看法。 卢俊卿(天九伟业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 我们的企业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拥有20多亿的集团公司。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我们发现,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我们面临的最大困惑同时也是这个时代多数企业同样面临的困惑,就是我们企业的管理层大都是业余运动员,员工也是业余运动员!对企业的发展来说他的效益是来至于组织,来至于管理,可以说一切利润都来至于管理,我认为这样企业才能长久的做大。这是我们管理的困惑,也正是希望咨询公司来帮我们解决的问题。 对这个困惑,我们也过自己的思考。怎么解决我认为企业的管理需要标准化。但是标准化谁来做这又是一个问题。前面我提到,我们从老板到下面的管理层再到员工都是业余运动员,这都是社会历史造成的,因为目前在中国还没有形成一个专业系统的企业人才职业化训练体系,企业很难拿到钱雇到自己最需要的人才,这是我们最头疼的事情。因此我们要标准化管理,只能我们自己建立标准化体系,这显然是很累的事情,因此我们希望有专业的咨询机构来帮我们实现。 但是我们又确实感到很难有一家咨询公司能把我们企业的问题彻底解决,这是我们的最大的烦恼。一方面我们非常需要咨询公司的帮助,我们愿意付钱;但是真正能找到可以解决我们实际问题,并能配合得很好的咨询公司不多。这是我感到的一个现实问题,很多咨询公司在宏观层面上都讲得不错,都是一些科学的理论,都很好,但是却很难适合

精品文档,安心下载,放心使用 阻力 (一)政府内部阻力 地方政府在行政体制改革中具有双重角色——既是改革的主体和推动者,又是改革的客体和接受者。角色的双重性使得地方政府自身存在支持改革与反对改革的矛盾。加之我国地方行政改革一直是中央政府直接推动的结果,对地方政府而言,行政改革是一种外源式的自我手术,是在外部压力下实施的自我革命,意味着对自身结构、功能和权力进行限定,对自身行为方式进行约束,对固有观念进行摈弃,①这难免在一定程度上触及地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既有权力和利益格局,甚至会伤及其利益,因此政府内部阻力在所难免。 1.地方政府行政人员的阻碍 地方政府行政人员作为社会人,是与社会经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具有自身的利益取向,如个人价值的实现,职位的升迁,个人经济利益的提高等方面。在我国现行的政治制度框架下,有一种明显的倾向,就是地方政府官员的提升与当地经济发展成正比。而经济的发展有赖于行政改革的实施效果。地方政府对自身改革越明显,创新的举措越多,对企业和其他经济主体的经济刺激就越大,市场经济的发展就越好。正因为如此,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改革和创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是所有的行政人员都不是行政规范和行政道德的完美化身,而是处于角色的冲突之中,一些既得利益受损者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去阻碍改革。从公共性的角度看,他们是人民利益、公共利益的代表,而从私人性的角度看,他们都有特殊利益,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心理的需求。改革意味着政府内部权力和利益的再调整和再分配,既得利益者总是希望他们的利益不受损害,因此总是想方设法阻挠改革以保护自己的利益。深化地方行政改革,意味着抛弃全能型政府、管制型政府等概念,摈弃“官本位”思想。在这一过程中,观念冲击常带来一些阻力。地方行政人员对改革的观念性阻碍构成了行政改革的强大阻力。由于观念还未转变,行政改革的既定目标往往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被地方政府行政人员大幅度的扭曲或置换。而且,行政改革存在成本问题,对地方政府行政人员而言,改革的成本是限制其特权及寻租行为,必然破坏现有的利益格局,甚至造成既得利益的丧失,而改革带来的收益有两种:一种是改革有功者获得奖励(晋升或奖赏),这只涉及少部分地方政府官员;另一种是从社会发展的总体收益中获得作为社会成员相应的一部分。成本和收益相比较明显得不偿失,所以一部分地方政府行政人员 会给行政改革带来相当大的阻力。此外还有一些暂时的利益受损者也会阻碍改革。在一些涉及各方面体制变化和多方面利益调整的改革中,有些人可能在某一方面受益,但在另一方面受损,或者在某一阶段受益但在另一阶段受损,因而就可能支持某一项改革而抵制另一项改革,或者在某一时期支持改革而在另一时期反对改革。虽然从范围上看,上述阻力来源面积不大,但这并不意味着阻力的力度不大。因为这些利益受损群体或个人大多掌握重权,发言权大,阻碍改革进程的“舱量’’就因此不可轻视。①他们抵制改革的手段主要有:消极拖延,反其道而行之;变相通融,走中间道路;临时应付、事后复辟等等。 2.地方政府组织的阻碍 韦伯认为,虽然在理论上科层组织只是非人格的部门,但实际上它却形成了政府中的独立群体,拥有本身的利益、价值和权力基础。②我国很多学者也认可政府是市场经济中的利益主体的观点。地方政府组织自身利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的自我膨胀倾向。如果不存在有效的制约机制或者约束机制软化,政府自身具有一种不断扩张和膨胀的本性,即追求政府预算的最大 化。二是地方政府机构存在体制惰性,这使政府在制度创新方面受到自身力量的掣肘,从而行动迟缓,使政府制度的供给总是赶不上社会对制度的需求。@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共服务需求的增加导致地方政府预算增加: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社会保障开支,

IBM企业变革管理案例分析【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

IBM变革管理案例:在过去一个世纪当中,IBM基业长青,因此被公认为是“反思和变革”实践最成功的企业。IBM在为客户提供什么产品、服务和整体战略方面经历了很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大变革,其中最重要的变革就是IBM在1990年从一个以产品为导向的企业转型为一个以服务为导向的企业,使得这头“大象”能够继续跳舞并在舞台上取得辉煌成绩。 很显然,具有快速成功地实现变革的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未来的企业”将组织内部的变革视为一种常态。经过企业文化的熏陶,员工都能适应不可预测性。在产品、市场、运营和业务模式始终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一切以价值为导向,与目标挂钩。 聘用、委任和嘉奖创新者和变革领导者。“未来的企业”是逐梦人的天堂———他们质疑臆测,提出的方案往往非常激进并且最初可能被一些人认为不切实际。关注业绩实现。“未来的企业”还是那些能力非常的领导者的乐土,由他们设定目标、推动和引领企业前进。业绩优秀的人将获得特殊奖励,比如获得为之奋斗的企业的股份。“未来的企业”通过健全的计划来定于和掌控变革,计划围绕预期的业务目标构建,并推动业务成果的实现。 像风险投资家那样经营。“未来的企业”跟踪变革的业务效益以及变革管理的有效性。强大的变革管理能力是各种规模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需要作为一种专业素养进行培养,而不是作为一种管理的“艺术”。“未来的企业”建立流程和构架以鼓励创新和改革。它积极地管理投资组合,保护并支持不成熟但有潜力的创意,同时系统地清除对企业没有帮助的想法。 企业变革是指企业管理者主动对企业原有的状态进行改变,以适应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以某一目标或某一愿景为取向的一系列活动。成功企业变革使小企业逐渐变成大企业,使弱企业逐渐变成强企业,使普通企业变成品牌企业。变革管理成为围绕企业发展目标所必需进行

从创建到变革:企业文 化全过程实操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从创建到变革:企业文化全过程实操(一) ? ? 坦率而言,企业文化是当今企业管理体系中最不可捉摸而又经常发出不和谐之声的“幽灵”。一方面我们震慑和憧憬于葛鲁夫大喊“企业文化是INTEL的核心竞争力”和西南航空高唱“对手唯一不能模仿的就是我们的文化”,另一方面我们又迟疑和迷惘于企业文化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以及如何让它起到作用,总之企业文化似乎是一个只能看到结果却不知道过程、只可以意会不可以实实在在把握的“模糊”管理工具。 ? 然而我们的研究表明创建或者说企业文化的行动有两大普遍遭受忽视的关键:第一,企业文化是战略而不是战术,它是基于组织和人力资源的战略运营基础上的,企业文化能够产生可度量的竞争优势(这一点可以匹敌其它任何一种战略),尽管这种优势常常难以在短期完整地发挥出来,但企业文化缺乏战略性安排不能对企业重大问题进行表决却是当今的“文化疲软”通病;第二,企业文化必须有感知性的安排(必须强调执行),以前企业文化运作的误区在于执迷不悟于神秘的“价值观”(这是“口号派”的真谛)、津津乐道于无所不包的“文化手册”(这是“红宝书派”的资本),都是典型的“飞天式”,不重实施的结果必然是不能实施,企业文化也在惊天动地之后变得虚无缥缈最终归于沉寂。? 一、为什么需要企业文化? ?

尽管企业文化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有形资源,却会对有形资源的利用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施加强有力的导向和支配作用而产生的。 ? 1、企业文化的6种功能 ? 企业文化能在组织中产生6种力量: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互动力、辐射力。 ? 2、企业文化的3种价值创造 ? 上述功能是通过以下价值创造机理而来: ? ? 3、企业文化障碍的20种症状

组织变革的阻力与消除 现代市场经济中越来越多的诸如持续改进、企业再造、战略联盟,一直到虚拟制造、外包策略、缩小规模,甚至于裁员并购、兼并重组等无不牵涉到各种各样程度不一的组织变革。组织变革的复杂程度、覆盖范围及变革力度愈来愈大,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也愈加强烈。但是,不幸的是绝大部分组织变革均以失败而告终。Acher(1998)调查发现,高达80%的组织变革最终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而Anonymous(2000)也通过调研发现,只有1/5的组织变革项目是成功的。在影响组织变革的诸因素中,组织变革遭到抵制是其失败的首要原因。因此,系统分析组织变革所面临的各种阻力,有针对性地采取消除措施,已成为企业能否演绎好变革之舞的关键。 一、组织的惯性与变革阻力 有变革就会有阻力。事实上,对组织变革力量的抵制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变革会使人们产生忧虑,因为人们害怕与之相联系的经济利益的损失、不方便性、不确定性和对通常社会模式的破除。总结组织变革失败的原因,常见的组织变革阻力主要有如下三种。 1.个体因素 任何一场变革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人。由于不同个体对组织变革的结果接纳性及风险意识不同,因而对变革的态度就会不同,所以人的因素是组织变革的核心问题,甚至直接关系到企业变革的成败。变革中个体的阻力源主要来自于基本的人类特征如知觉、个性和需要,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变革导致个人对未来产生不安全感和恐惧感。组织变革是改变企业现状,以达到预期未来状态的过程,这就意味着组织变革本身充满不确定性。人们一旦从熟悉、稳定和具有安全感的工作状态,进入不确定性较高的变革之中,而处在不确定的环境之中,其“职业认同”感将受到影响,就会对未来产生不安全感和恐惧感,自然产生抵制变革的情绪与行为。 (2)变革与个人以往的习惯、价值观发生冲突时,也会引起员工对组织变革的抵制。个人的习惯、价值观是长期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改变起来相对困难。一旦组织变革冲击到个人以往的习惯和价值观,抵制变革的阻力便会随之产生。 (3)能力或资源不足产生的阻力。变革往往伴随着新的业务流程、新工作方法的导入,当员工能力不足以完成工作任务时,阻力便随之产生。另外,在变革过程中,企业如果忽略给员工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其后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4)对变革倡导者的不满或变革倡导者个人能力不足。企业推行的变革是否令人心悦诚服?如果不是,企业的变革将招致其他管理者和员工的反对。如果企业强制推行变革,更加容易引发人们的逆反心理,人们产生的抵抗行为也就更大、更明显。企业推行的变革是否消除了人们的恐惧心理?如果没有,企业的变革将停滞不前从而影响变革的进程。 (5)性格因素。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在外界现实的作用下,通过个人的认知和实践活动,对现实产生了各种态度,构成态度系统,并决定着个体的行为表现,逐渐形成个体所特有的行为方式。在组织变革中那些倾向于安稳、不愿意冒险的员工更容易抱怨组织变革进而产生一定阻力。 2.群体因素 组织变革的阻力还会来自群体方面,对组织变革形成阻力的群体因素主要有群体规范和群体内聚力等。 (1)群体惯性。群体往往有自己的行为规范,即使个体想改变他们的行为,群体规范也会成为约束力。例如单个的工会成员可能乐于接受资方提出的对其工作的变革,但如果工会条例要求抵制资方作出的任何单方面变革,他就可能会抵制。 (2)对专业知识的威胁。组织中的变革可能会威胁到专业群体的专业技术知识。80年代初分散化

约翰科特:有效变革的8个步骤约翰·科特( JohlP.Korter,1947~) 约翰·科特在变革与企业经营的关系方面有大量著述。在《领导变革》一书中,科特总结出了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的组织变革的8个步骤。 步骤一:制造强烈的紧迫感。让组织中有足够的人在工作中保持一定的紧迫感,是组织开始变革的基础。紧迫感会使人们意识到进行变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开始为变革采取行动;可以消除组织中存在的不良情绪,减少不良情绪对变革活动的破坏。 步骤二: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指导团队。这个团队需要由一些有责任感的、权威的、可信任的人员组成,负责变革过程中的领导工作,这样更有利于变革的进行。否则,如果由某一个人单枪匹马领导变革,当这个人在工作中缺乏必要的能力和权威的时候,变革就会受到阻碍。 步骤三:确立正确而鼓舞人心的变革愿景。变革愿景常与战略、规划和预算相联系,却不能与它们等同。详细的计划和预算仅仅是变革的必要条件,组织更需要符合实际情况的、能够得到组织认同的、清晰的变革愿景,它可以激发组织成员的干劲,让组织成员明确努力的方向。 步骤四:进行更大规模的沟通,以使人们认同变革。将确立的变革愿景有效地传递到组织中的相关人员那里,使得所有的相关人员都能对此达成共识。这个阶段中,实际的行动比言语更为有效,表率比指令更起作用,领导者需要有实际的行动来影响其他相关人员。 步骤五:更多的授权,以使更多成员能够采取行动。充分的授权,是在组织中进行成功变革的必要环节。具体执行变革措施的组织成员,如果缺乏必要的权力,

就会在工作中难以施展能力,并且不得不为自己进行必要的辩护。这样很容易造成挫折情绪的蔓延,从而阻碍变革。 步骤六:取得短期成效,以稳固变革的信心。变革通常是一个缓慢且逐步实现的过程,在具体某一阶段,其成效并不明显。这种情况持续太久,会给组织成员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怀疑变革的结果。因此,变革领导者需要适时地创造短期成效,帮助肯定变革成果,以鼓舞人心。 步骤七:拒绝松懈,推动变革进一步向前。在取得短期成果之后,组织成员的信心被调动起来,变革行动获得支持,这个时候需要注意保持组织成员的情绪,并且继续推进组织的变革,否则一旦放松之后,变革士气就很难再次回升。 步骤八:将变革作为一种新的行为规范与企业文化固定下来。变革取得成功后,组织需要通过建立一定的企业文化来巩固变革成果,以企业文化来培养组织成员共同的价值观,推进变革活动的深入。

企业变革困惑与阻力讲解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企业变革困惑与阻力 2005年度“中国式咨询”管理论坛。2005年11月8日第一场论坛:企业管理变革——咨询公司与企业的博弈与合作。以下为第一场企业变革困惑与阻力实录: 主持人(理实佳讯管理顾问公司副总裁陈清文): 今天是我们“中国式咨询”管理论坛的第一期,本期主题是“企业管理变革之战”,主要探讨咨询公司和企业之间博弈和合作的关系。当今企业面临这样一个管理变革的事实是无庸置疑的,但是每一个企业面临变革的困惑和阻力是不一样的,对于企业来讲如何能够把握住变革的规律,实现变革的目标,并且在变革过程当中,如何跟第三方即咨询公司一起合作共同推动企业的变革咨询公司在这过程中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会起什么作用这是我们今天会探讨的话题。 前几天一个企业界的朋友谈到了自己的一个苦恼:这个朋友正经营一个有5年发展历程的企业,发展非常迅速,企业由五六百人到了几千人,企业规模从几千万发展到了几十个亿,但是这个朋友现在感觉他的这个企业越来越不能控制了,因此他希望企业能够有一个整体的管理提升,包括企业架构,包括企业有一个系统的改善。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批和他一起创业的老员工,他们觉得企业这么多年都经历过来了,我们的企业应该是很好了,因此我们不用去变。

其实,在我们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肯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在管理变革中的存在困惑,首先想听听我们的嘉宾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在管理变革的过程当中,我们遇到了哪些困惑,比如说这些困惑和阻力都来至于什么方面我们请在座的嘉宾谈谈你们的想法和看法。 卢俊卿(天九伟业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 我们的企业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拥有20多亿的集团公司。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我们发现,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我们面临的最大困惑同时也是这个时代多数企业同样面临的困惑,就是我们企业的管理层大都是业余运动员,员工也是业余运动员!对企业的发展来说他的效益是来至于组织,来至于管理,可以说一切利润都来至于管理,我认为这样企业才能长久的做大。这是我们管理的困惑,也正是希望咨询公司来帮我们解决的问题。 对这个困惑,我们也过自己的思考。怎么解决我认为企业的管理需要标准化。但是标准化谁来做这又是一个问题。前面我提到,我们从老板到下面的管理层再到员工都是业余运动员,这都是社会历史造成的,因为目前在中国还没有形成一个专业系统的企业人才职业化训练体系,企业很难拿到钱雇到自己最需要的人才,这是我们最头

论文关键词企业文化变革原因策略论文摘要企业文化的内涵体现了企业的行为方式和经营风格,是企业共同决策的价值前提。但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制定企业文化,以及变革,重组企业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为从企业文化变革的原因出发,分析了变革的原因及策略。西蒙曾经提出过一个概念,他指出“如何确立和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我们无法基于‘事实’,只能基于‘价值’,离开了共同的‘价值前提’,组织成员就无法达成共识,无法真心实意做出承诺为共同目标做出贡献,组织随之失去力量,只有经过管理阶层的持续努力,才能逐渐培育出共同决策的‘价值前提’,才能使一个组织形成真正的内在力量。西蒙提到的”价值“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内涵体现了企业的行为方式和经营风格,是企业共同决策的价值前提,沙因的描述非常精到,他把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假设,主要是包含价值和人性的内容;第二层次是表达,主要内容包括了目标、战略、口号等;第三层次是表象,是指看得见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工作氛围等等。一、企业文化变革的定义及变革的原因结合前面对于企业文化的论述,我们认为文化变革就是企业“价值前提”再造的过程。“价值前提”再造它是一个由内向外、由浅入深、由上至下、知行合一的发展过程。它是从管理者开始,到全体员工的观念、思维、意识的更新与转变,是企业的员工(主要是管理者)在新的环境中挑战自我,自发进行自我超越的一个过程。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清晰的文化氛围,即企业文化鼓励什么,厌恶什么,这些东西能够直接帮助企业取得成功。但是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由于种种原因,文化氛围将很难发生变化。实际上,这个时候原有的文化就会成为企业转型和改变自己适应能力的巨大障碍,当组织原有文化体系难以适应组织经营发展的需要而陷入困境时,就必然通过文化变革创建新的企业文化。二、企业文化变革的阻力企业文化变革是客观的,但是企业文化变革的过程却相当复杂,并且十分困难。因为一方面为克服反弹,需要极大的权力支撑,而这种权力通常只能属于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另一方面组织内部各级机构存在着相互依赖性,要改革就需进行全局性改革。由于这些原因,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文化的变革不仅涉及表层文化的变革,而且涉及深层文化的变革。这种改变涉及组织成员的基本价值观念、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心理的转变,也会使组织内部各种物质利益关系受到冲击;同时,企业文化具有坚固性和无形性,一种文化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形成,而一旦形成它又是牢固不易更改的,这就是我们常忽略的企业文化的惯性。那么基于上面的分析,我们得出企业文化变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方面: 1.个体的阻力,来源于人的某些特性,如个人习惯、对变化缺乏适应能力、对风险的疑虑等。 2.组织的阻力组织是一种有机体,因此当文化变革发生时,面临的阻力更多的以一种整体性、系统性的方式表现出来,如组织结构惯性、对已有权力关系的威胁等。[!--empirenews.page--] 3.文化理念的阻力文化的惰性、陈旧的价值观念等文化理念的阻碍,因此企业文化的变革尤其是其中的突发性变革,会遭遇到普遍的阻挠。[1][2]下一页三、企业文化变革的策略企业文化深嵌于组织成员的思想意识之中,不可能被领导者所轻易操纵与改变。因此,在企业文化变革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采用恰当的领导策略与方法。 1.为组织成员塑造共享的变革愿景。“变革的愿景能否为组织成员所共享,是影响变革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如果有任何一项领导的理念,几千年来一直能在组织中鼓舞人心,那就是拥有一种能够凝聚并坚持实现共同愿景的能力”,“当我们将‘愿景’与一个清楚的‘现况景象’同时在脑海中并列时,心中便产生一种‘创造性张力’,一种想要把二者合而为一的力量。这种由二者的差距所形成的张力,会让人自然产生舒解的倾向,以消除差距”。正是这种创造性的张力引导着人们不断地去追求超越,,向着理想的目标不断前进。因此,在组织既有价值观的基础上,能够为组织塑造一个超越组织既有框架的崇高愿景,将是新型领导所应具有的一项关键特征。 2.提倡变革型的领导行为,塑造变革型的领导文化。为什么要提倡变革型的领导行为,塑造变革型的领导文化?在变革型的企业文化中,组织框架的流动性更强,对于企业文化的变革

企业变革会遇到哪些阻力 经营环境在变,竞争环境在变,任何企业都避免不了通过变革来寻求生存和发展道路。但是,变革是有阻力的,尤其是深层变革,阻力更大,而这些阻力大多来自企业内部。因此,企业必须要清楚地知道哪些是变革的阻力,并找出解决这些阻力的办法。 1.来袭习惯上的阻力 人们的行为基本上都是习惯造成的,它长年累月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而企业变革就是要改变不良习惯,但是我们都知道,改变习惯是需要时间和方法的。改变企业的习惯首先是要改变老板的态度,改变老板对待员工的态度,因为习惯是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形成的。因此,泽亚企业管理咨询认为企业要改变不良习惯,就要在企业价值观的领导下,在各方面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要让任何理由破坏良好习惯。其实树立良好习惯不难,难的是坚持;一个人养成好习惯要大概要一个月,而一群人养成好习惯则要多一倍的时间。 2.来自观念上的阻力 企业里的观念往往是经过长期的经历形成的,它不是行为,它是意识,这种意识的存在与企业文化和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关系。不少人这企业工作久了,就会形成某种特殊的企业观念,而这些观念的产生是因为企业里每天都在灌输这样的思想。有些看似切中要害的企业管理手段,其实是不切实际的。如果你要植入新观念,那就必须先清除那些不切实际的旧观念,这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找出在企业里起抑制作用的观念,并让员工知道这些观念会带来哪些危害;然后,把这些观念扫除,给员工树立新的观念,并明确指出这些观念对企业的促进作用,让员工真正理解这些观念,从而发自内心地接受该新观念。 3.来自企业利益的阻力 企业利益是一环扣一环的,要破解这种利益,老板首先要有变革的决心,英文决心往往能威慑反抗的阻力;其次,老板要清楚地知道企业变革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性,不要让员工们为了私利而阻碍变革;最后,要依靠新生力量,团结变革力量,让员工成为企业变革的中坚力量,排除困难的排头兵。企业变革在所难免,但是不管怎样,企业变革的关键是落实人的变革,特别是人的观念和习

IBM企业变革管理案例分析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

IBM变革管理案例:在过去一个世纪当中,IBM基业长青,因此被公认为是“反思和变革”实践最成功的企业。IBM在为客户提供什么产品、服务和整体战略方面经历了很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大变革,其中最重要的变革就是IBM在1990年从一个以产品为导向的企业转型为一个以服务为导向的企业,使得这头“大象”能够继续跳舞并在舞台上取得辉煌成绩。 很显然,具有快速成功地实现变革的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未来的企业”将组织内部的变革视为一种常态。经过企业文化的熏陶,员工都能适应不可预测性。在产品、市场、运营和业务模式始终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一切以价值为导向,与目标挂钩。 聘用、委任和嘉奖创新者和变革领导者。“未来的企业”是逐梦人的天堂———他们质疑臆测,提出的方案往往非常激进并且最初可能被一些人认为不切实际。关注业绩实现。“未来的企业”还是那些能力非常的领导者的乐土,由他们设定目标、推动和引领企业前进。业绩优秀的人将获得特殊奖励,比如获得为之奋斗的企业的股份。“未来的企业”通过健全的计划来定于和掌控变革,计划围绕预期的业务目标构建,并推动业务成果的实现。 像风险投资家那样经营。“未来的企业”跟踪变革的业务效益以及变革管理的有效性。强大的变革管理能力是各种规模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需要作为一种专业素养进行培养,而不是作为一种管理的“艺术”。“未来的企业”建立流程和构架以鼓励创新和改革。它积极地管理投资组合,保护并支持不成熟但有潜力的创意,同时系统地清除对企业没有帮助的想法。 企业变革是指企业管理者主动对企业原有的状态进行改变,以适应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以某一目标或某一愿景为取向的一系列活动。成功企业变革使小企业逐渐变成大企业,使弱企业逐渐变成强企业,使普通企业变成品牌企业。变革管理成为围绕企业发展目标所必需进行的重要举措,快速而成功地变革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法宝,变则通,通则久,不变则必然会被淘汰出市场。 国内权威的变革管理研究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定型不易,变革更难,它们都是和人固有的惯性作斗争。着名领导学家、哈佛商学院教授约翰·科特成名作的题目是“AForceforChange”(变革的力量),他认为,“领导行为引起变革,此乃其首要职能。”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几年前赢得竞选的关键词就是“Change”。变革的难,有这样几种:找不到方向,是为迷茫;难以说服人改变,是为无助;无法快速行动,是为无力。 对于未来只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即未来是不同的。对于组织发展来讲也只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即不断变革。几乎所有的管理者都将面对这样一种严酷的事实——无论组织设计得如何完美,在运行了

创建到变革:企业文化全过程实操(一) 坦率而言,企业文化是当今企业管理体系中最不可捉摸而又经常发出不和谐之声的“幽灵”。一方面我们震慑和憧憬于葛鲁夫大喊“企业文化是INTEL 的核心竞争力”和西南航空高唱“对手唯一不能模仿的就是我们的文化”,另一方面我们又迟疑和迷惘于企业文化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以及如何让它起到作用,总之企业文化似乎是一个只能看到结果却不知道过程、只可以意会不可以实实在在把握的“模糊”管理工具。 然而我们的研究表明创建或者说企业文化的行动有两大普遍遭受忽视的关键:第一,企业文化是战略而不是战术,它是基于组织和人力资源的战略运营基础上的,企业文化能够产生可度量的竞争优势(这一点可以匹敌其它任何一种战略),尽管这种优势常常难以在短期完整地发挥出来,但企

业文化缺乏战略性安排不能对企业重大问题进行表决却是当今的“文化疲软”通病;第二,企业文化必须有感知性的安排(必须强调执行),以前企业文化运作的误区在于执迷不悟于神秘的“价值观”(这是“口号派”的真谛)、津津乐道于无所不包的“文化手册”(这是“红宝书派”的资本),都是典型的“飞天式”,不重实施的结果必然是不能实施,企业文化也在惊天动地之后变得虚无缥缈最终归于沉寂。 一、为什么需要企业文化? 尽管企业文化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有形资源,却会对有形资源的利用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施加强有力的导向和支配作用而产生的。 1、企业文化的6种功能

企业文化能在组织中产生6种力量: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互动力、辐射力。 2、企业文化的3种价值创造 上述功能是通过以下价值创造机理而来: 3、企业文化障碍的20种症状 缺少企业文化犹如“缺钙”,企业很难挺起自己的腰杆。

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来源 [摘要]:各式组织是当今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系统,置身社会之中并深受其广泛的影响。当今社会正处于急剧变化之中,组织变革的内涵也不断的丰富和拓展,变革成为每个管理工作者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驾驭组织与市场变化相匹配的变革,才能在变革中生存与发展。 [关键字]:组织变革变革动力变革阻力 1.组织变革的概述 组织变革就其本质含义来说,就是组织为了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对其组成的各个要素进行调整、改变和创新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组织变革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企业能否取得持续的发展。变革的动力或阻力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变革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及其方向相反的作用力量。这不仅与变革目标和内容有关,而且还取决于变革所涉及的广度和深度。动力和阻力两者之间的牵制与斗争决定了变革的发展过程、变革成本和最终的结果。 2.组织变革的动力 综合已有理论概述和相关研究,把组织变革的动力加以划分进行分析。 2.1根据存在空间,划分为外部和内部动力。 外部动力,也称宏观动力。组织变革常由其外部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变化引起。主要有:(1)政治动力,任何企业内部的变革都会受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2)经济动力,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推动各级企业的改革和调整。(3)科技动力。(4)市场动力。(5)自然环境动力。 内部动力是在组织内部起作用,是在管理部门控制之内的要求改革的力量。主要有:(1)组织结构动力。(2)技术动力,某种新技术的采用会导致生产企业的深刻变化、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并影响到企业结构和员工的心理状态。(3)个体动力,企业变革及其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因素。(4)领导动力,领导者是企业变革的中心人物和最终决定变革的人员。(5)文化动力,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影响着企业员工的行为。 2.2根据动态环境,划分为经济全球化动力、客户的新需求和知识经济的压力。 经济全球化动力:适应经济全球化并拟定全球战略远景、调整组织及竞争优

理论前沿Theory Frontier NT R RIS M N G M NT ,对于企业变革中存在阻力的问题,在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等领域已有很多学者做了深入研究,并且成果颇丰,但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分析还较为鲜见。经济学是当今社会的一门贴近现实生活的显学,笔者欲借助这一强有力的社会科学分析工具,对组织变革中存在的阻力问题进行分析,试图解释企业变革中阻力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从“路径依赖”看企业变革中存在的阻力问题 大卫保罗在1975年出版的《技术选择、创新和经济增长》一书中首次对路径依赖的经济学进行讨论,但在当时并未引起重视。直到道格拉 斯 C 诺思从技术变迁领域引入路 径依赖方法进行制度研究之后,对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研究才开始变得异常活跃。由于用“路径依赖”理论成功地阐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道格拉斯 C 诺思也因此获得1993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诺思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事物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这是因为,经济生活与物理世界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 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人们一旦选择了某一路径,就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不断的自我强化。”这里的路径依赖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是状态依存型,即一项制度或一项技术安排一旦出现,就会出现一种自我强化的现象,使环境成为适合自身生存而不 利于其他制度或技术生存的生态场,实现自我增强的良性循环。即使是出现比其先进的技术,由于晚进入也会被锁定,进入无效状态;二是行为依存型。指在相同的初始条件、机会和刺激的条件下,市场会根据不同行为主体的实绩进行奖惩。受到奖励的人会更加努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增长与存活能力,形成自我强化、报酬递增的机制;受罚的人会陷入无效机制的恶性循环中。 为了更好地理解制度变迁,青木昌彦提出了一个主观博弈模型。他认为,一旦特定的选择系统置于进化的压力之下,最适合制度最终就会被选择。系统内的变迁更可能由激发内部变迁的外部大冲击引起,而不是连续的、逐渐的。在制度的关键转折时期和随后,主观博弈模型的重建会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施加一定的约束,这就是路径依赖。 企业变革的目标是为了获得更多 的利润,这取决于变革成本,变革成本越高,员工越倾向于维持现状,因此需要采取减低变革成本,从而降低员工阻碍变革的概率;企业实施变革的概率与员工阻碍变革维持现状获得的收益成正相关,即员工维持现状所 ■文/张瑞德蔡承智 企业变革阻力的经济学解释 内容摘要 从经济学视角出发,发现企业变革中存在阻力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路径依赖使企业变革受到惯性阻力;二是信息不对称使得员工恐惧产生变革阻力;三是变革的风险成本大于收益,困扰企业变革前进的脚步。关键词 变革阻力 路径依赖 信息不对称成本与 收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