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高考试题

免疫高考试题
免疫高考试题

免疫调节和神经调节

一、选择题

1.(2008年高考广东卷)以下免疫过程包含非特异性的是()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

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D.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

解析:选A。B、C、D选项皆与抗体有关,为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为防止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

A.侵染部位B.致病机理

C.抗原决定簇D.传播途径

解析:选C。接种疫苗预防疾病的原理是接种的抗原可刺激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不同的抗原具有不同的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是不同的,要接种人流感疫苗来预防甲型H1N1流感必须是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才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同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3.(2009年高考浙江卷)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B.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C.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D.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解析:选B。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是细胞内寄生菌,营厌氧呼吸的代谢类型;当菌体侵入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时,说明体液免疫失败,要想消灭细胞内的菌体,必须首先借助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病原体失去寄生场所,暴露在体液中,才能与抗体结合而被消灭。

4.(2009年高考上海卷)人体内往往存在着针对一种病毒的不同抗体,合理的解释是() A.病毒表面往往存在多种蛋白质分子

B.病毒基因在细胞内能高效复制

C.病毒表面往往存在多个同种蛋白质分子

D.病毒基因在细胞内能高效表达

解析:选A。抗体是由特定抗原刺激产生的专一与该抗原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即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特定的抗原结合。由题意知,针对一种病毒有不同的抗体,因此该病毒表面存在多种蛋白质分子(抗原)。

5.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 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解析:选A。二次免疫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转化为效应细胞,细胞周期变短,产生大量的抗体。

6.(2008年高考天津卷)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

B.效应B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

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效应B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效应B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解析:选C。体液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感染免疫中与细胞免疫相辅相成,共同发挥免疫作用。一般病原体是含有多种抗原决定簇的复合体,不同的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不同的免疫活性细胞,因而常能同时形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但不同的病原体所产生的免疫反应,常以一种方式为主。例如,细菌外毒素需有特异的抗毒素与之中和,故以体液免疫为主;结核杆菌是胞内寄生菌,抗体不能进入与之作用,需依赖细胞免疫将其杀灭;而在病毒感染中,体液免疫可阻止病毒的血液播散,要彻底消灭病毒却需依赖细胞免疫。7.(2010年济南模拟)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春夏季。该病毒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A.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B.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消灭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干扰素消灭

解析:选C。由题干“机体可以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知,肠道病毒引起的免疫为细胞免疫,与靶细胞接触的是效应T细胞,不是浆细胞和抗体。最终消灭肠道病毒的是抗体,不是干

扰素,干扰素属于淋巴因子,仅起增强其他免疫细胞杀伤力的作用。

8.(2010年南通调研)肠道病毒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喉炎。下列关于人体

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EV71侵入机体后经T 细胞摄取处理,暴露出EV71所特有的抗原

B .T 细胞能通过释放淋巴因子攻击被EV71入侵的细胞

C .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D .患儿感染EV71后,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

解析:选D 。抗原进入机体后,处理并暴露抗原的是吞噬细胞。

T 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只能

增强其他免疫细胞的杀伤力。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

化形成浆细胞,迅速产生大量抗体,记忆细胞不可以产生抗体。

9.(原创题)据2009年《健康报》报到,近年来由于病毒性疾病肆虐人间,从艾滋病到SARS ,

再到禽流感和甲流感,因此科学家们将开发出一种新的细胞疗法,是指传输具有生物活性的

效应细胞,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从而用于治疗病毒相关性疾病和肿

瘤的免疫学治疗方法。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病毒进入机体后首先采用体液免疫阻止病毒的蔓延

B .病毒进入细胞后,机体将采用细胞免疫将病毒释放出来为体液免疫创造条件

C .细胞免疫是体液免疫的基础,两者相互配合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D .在治疗肿瘤研究方面可定向诱导效应T 细胞裂解靶细胞

解析:选C 。当病毒进入机体后,机体首先采用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固定外来抗原,对于进

入机体的抗原首先采用细胞免疫将病毒释放出来,然后采用体液免疫将抗原固定,避免再次

侵染正常细胞,所以说两种免疫相辅相成,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10.下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请据图回答:

(1)反射弧是由[ ] 、[ ] 、神经中枢、[ ] 和[ ]

五部分组成的。

(2)图中显示的神经元的细胞体共有个,其中有个在神经中枢中。

(3)图中箭头表示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错误的是处(填箭头旁字母)。(4)图中共有突触个。

(5)在人体内的神经—体液调节中,图中①一般是由组成的。(6)如果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图中ABCD处首先测到局部电流的是处。11.某同学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神经细胞的神经突触结构,如图

是某同学按电子显微镜扫描图像绘制的简图。下列关于图像的叙述

中正确的是()

A.神经兴奋从A细胞向B细胞传递

B.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A细胞传递

C.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C细胞传递

D.神经兴奋从C细胞向B细胞传递

12. 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13. 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刺激③处,该处细胞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B.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④,E 不

能产生反应

C.兴奋在①处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较在②处

D.若在④处施加一较强电刺激,图中①一⑤处能测到兴奋的只有⑤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