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矩阵相关问题求解方法小结(1)

伴随矩阵相关问题求解方法小结(1)
伴随矩阵相关问题求解方法小结(1)

伴随矩阵相关问题求解方法小结(1)

来源:文都教育

考研数学试题中有不少与伴随矩阵相结合进行考查的题目,这类题目有的与行列式相结合,有的与矩阵的运算相结合,还有的与线性方程组相结合,更有甚者将多种因素综合起来进行考查. 本文通过总结历年考研题型,对与伴随矩阵有关这类试题进行总结,帮助考生进行系统复习.

首先,伴随矩阵的概念是在求矩阵的逆矩阵的概念中引入的. 几乎所有与伴随矩阵相关的试题都可通过下述公式推导出来,因而求解或证明伴随矩阵的有关问题常通过下述基本公式:**

AA A A A E ==,其中A 为n 阶矩阵,这个公式是讨论与伴随矩阵有关的各种问题的基础.

当然,伴随矩阵的定义同样非常重要,它也是很多题目的考点之一. 它的定义如下: 设A 为n 阶矩阵,ij A 为矩阵A 中元素ij a (i , j =1, 2, …, n )的代数余子式,称矩阵 1121112222*12n n ji n n n n nn A A A A A A A A A A A ?????????==????????L L M M M L

为矩阵A 的伴随矩阵.

此外,与伴随矩阵相关的一些性质如下:

设A 为n 阶矩阵,则 (1) *1*()n kA k

A -=(k 为常数); (2) 2**()n A A A -=; (3) **()()T T A A =; (4) ***()A

B A B =;

(5) 若A 可逆,则*1A A A -=, *11*()()A A A A

--==. 例 设A 为n 阶可逆矩阵,且2A A E =,则伴随矩阵*A = .

解 因为*A A A E =,所以*2

A A A =,又因为A 为n 阶可逆矩阵,故

*11A AA A A A --=??,从而得*A A =.

上例应用了伴随矩阵的性质*A A A E =,掌握此性质本题便可迎刃而解. 此外,考查伴随矩阵的其他性质的相关题型也有很多,类似题目几乎在历年考研数学试题中都有所涉及,后续文章将加以阐述,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相信会为考生的解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结求矩阵的逆矩阵的方法

总结求矩阵的逆矩阵的方法 课程名称: 专业班级: 成员组成: 联系方式:

摘要:矩阵是线性代数的主要内容,很多实际问题用矩阵的思想去解既简单又快 捷.逆矩阵又是矩阵理论的很重要的内容, 逆矩阵的求法自然也就成为线性代数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将给出几种求逆矩阵的方法. 关键词:矩阵逆矩阵方法 Method of finding inverse matrix Abstract: Matrix in linear algebra is the main content,many prictical problems with the matrix theory is simple and fast. The inverse matrix andmatrix theory the important content, the solution of inverse matrix nature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of linear algebra. The paper will give some method of finding inverse matrix. Key words: Matrix inversematrix method

正文: 1.引言:矩阵是线性代数的主要内容,很多实际问题用矩阵的思想去解既简单又快捷.逆矩阵又是矩阵理论的很重要的内容, 逆矩阵的求法自然也就成为线性代数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将给出几种求逆矩阵的方法. 2.求矩阵的逆矩阵的方法总结: 2.1 矩阵的基本概念 矩阵,是由个数组成的一个行列的矩形表格,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组成矩阵的每一个数,均称为矩阵的元素,通常用小写字母其元素表示,其中下标都是正整数,他们表示该元素在矩 阵中的位置。比如,或表示一个矩阵,下标表示元素位于该矩阵的第行、第列。元素全为零的矩阵称为零矩阵。 特别地,一个矩阵,也称为一个维列向量;而一个矩阵,也称为一个维行向量。 当一个矩阵的行数与烈数相等时,该矩阵称为一个阶方阵。对于方阵,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连线,称为主对角线;而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连线称为付对 角线。若一个阶方阵的主对角线上的元素都是,而其余元素都是零,则称 为单位矩阵,记为,即:。如一个阶方阵的主对角线上(下)方的元素都是零,则称为下(上)三角矩阵,例如, 是一个阶下三角矩阵,而则是一个阶上三角矩阵。今后我们用表示数域上的矩阵构成

矩阵行列式的概念与运算

知识点总结: 一、矩阵的概念与运算 1、 矩阵1112 132122 23a a a a a a ?? ??? 中的行向量是()111213a a a a =r ,()2122 23b a a a =r ; 2、 如:1112131112111221222321222122,,c c c a a b b A B C c c c a a b b ?? ???? === ? ? ??????? ,那么 11111212111221212222212233,333a b a b a a A B A a b a b a a ++???? +== ? ? ++????, 1111122111121222 111312232111222121122222 21132223a c a c a c a c a c a c AC a c a c a c a c a c a c +++?? = ?+++?? 矩阵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即如果,,A B C 是同阶的矩阵,那么有: ,()()A B B A A B C A B C +=+++=++。 同理如果矩阵,A B 是两个同阶矩阵,那么将它们对应位置上的元素相减所得到的矩阵C 叫做矩阵A 与B 的差,记作C A B =-。 实数与矩阵的乘法满足分配律:即()a A B aA aB +=+。 矩阵对乘法满足:()A B C AB AC +=+,()B C A BA CA +=+,()()()a AB aA B A aB == ()()AB C A BC = 3、 矩阵乘法不满足交换率,如111 11 11 122222222.a b c d c d a b a b c d c d a b ????????≠ ??? ??????????? 矩阵乘法能进行的条件是左边的矩阵A 的列数与右边矩阵B 的行数相等,而且矩阵的乘法不满足交换率,不满足消去律。 二、行列式概念及运算 1.用记号 2 2 11b a b a 表示算式1221b a b a -,即 2 2 11b a b a =1221b a b a -,其中 2 2 11b a b a 叫做二阶行列 式;算式1221b a b a -叫做二阶行列式的展开式;其计算结果叫做行列式的值;2121,,,b b a a 都叫做行列式的元素.利用对角线 2 2 11b a b a 可把二阶行式写成它的展开式,这种方法叫做二阶行列式 展开的对角线法则;即在展开时用主对角线元素的乘积减去副对角线元素的乘积.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222 1 11c y b x a c y b x a (其中2121,,,b b a a 不全为零);记 2 211b a b a 叫做方程组的系数

逆矩阵的几种常见求法

逆矩阵的几种常见求法 潘风岭 摘 要 本文给出了在矩阵可逆的条件下求逆矩阵的几种常见方法,并对每种方法做了具体的分析和评价,最后对几种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 初等矩阵; 可逆矩阵 ; 矩阵的秩; 伴随矩阵; 初等变换. 1. 相关知识 1.1 定义1 设A 是数域P 上的一个n 级方阵,如果存在P 上的一个n 级方阵B ,使得AB=BA=E,则称A 是可逆的,又称A 是B 的逆矩阵.当矩阵A 可逆时,逆矩阵由A 唯一确定,记为1-A . 定义2 设()ij n n A a ?=,由元素ij a 的代数余子式ij A 构成的矩阵 11 2111222212n n n n nn A A A A A A A A A ?? ? ? ? ??? 称为A 的伴随矩阵,记为A *. 伴随矩阵有以下重要性质 AA *= A *A=A E. 注:注意伴随矩阵中的元素ij A 的排列顺序. 1.2 哈密尔顿-凯莱定理

设A 是数域P 上的一个n n ?矩阵,f A λλ=E-()是A 的特征多项式, 则 11122()10n n n nn f A A a a a A A E -=-++ ++ +-=()() (证明参见[1]) . 1.3 矩阵A 可逆的充要条件 1.3.1 n 级矩阵A 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 0≠(也即()rank A n =); 1.3.2 n 级矩阵A 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 可写成一些初等矩阵的乘积(证明参见[1]); 1.3.3 n 级矩阵A 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 可以通过初等变换(特别只通过初等行或列变换)化为n 级单位阵(证明参见[1]); 1.3.4 n 级矩阵A 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一个n 级方阵B ,使得AB=E (或BA=E ); 1.3.5 n 级矩阵A 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 的n 个特征值全不为0;(证明参见[2]); 1.3.6 定理 对一个s n ?矩阵A 作一初等行变换就相当于在A 的左边乘上相应的s s ?初等矩阵;对A 作一初等列变换就相当于在A 的右边乘上相应的n n ?初等矩阵.(证明参见[1]) 2.矩阵的求逆 2.1 利用定义求逆矩阵 对于n 级方阵A ,若存在n 级方阵B ,使AB=BA=E ,则1B A -=.

分块矩阵的应用论文

分块矩阵的应用 引言 矩阵作为数学工具之一有其重要的实用价值,它常见于很多学科中,如:线性代数、线性规划、统计分析,以及组合数学等,在实际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借用矩阵抽象出来进行表述并进行运算,如在各循环赛中常用的赛格表格等,矩阵的概念和性质相对矩阵的运算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对于矩阵的运算和应用,则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其中当矩阵的行数和列数都相当大时,矩阵的计算和证明中会是很烦琐的过程,因此这时我们得有一个新的矩阵处理工具,来使这些问题得到更好的解释,矩阵分块的思想由此产生矩阵分块,就是把一个大矩阵看成是由一些小矩阵组成的?就如矩阵的元素(数)一样,特别是在运算中,把这些小矩阵当作数一样来处理.把矩阵分块运算有许多方便之处因为在分块之后,矩阵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看得更清楚,在实际操作中与其他方法相比,- 般来说,不仅非常简洁,而且方法也很统一,具有较大的优越性,是在处理级数较高的矩阵时常用的方法?比如,从行列式的性质出发,可以推导出分块矩阵的若干性质,并可以利用这些性质在行列式计算和证明中的应用分块矩阵;也可以借助分块矩阵的初等变换求逆矩阵及矩阵的秩等;再如利用分块矩阵求高阶行列式,如设A、C都是n阶矩阵, A B 其中A 0,并且AC CA,则可求得AD BC ;分块矩阵也可以在求解线性 C D 方程组应用? 本文将通过对分块矩阵性质的研究,比较系统的总结讨论分块矩阵在计算和证明方面的应用,从而确认分块矩阵为处理很多代数问题带来很大的便利

1 分块矩阵的定义及相关运算性质 1.1 分块矩阵的定义 矩阵分块 , 就是把一个大矩阵看成是由一些小矩阵组成的 . 就如矩阵的元素 ( 数) 一 样,特别是在运算中 , 把这些小矩阵当作数一样来处理 . 定义1设A 是一个m n 矩阵,若用若干横线条将它分成r 块,再用若干纵线条将它 A 11 ... 分成s 块,于是有rs 块的分块矩阵,即A .... A r1 . 1.2 分块矩阵的相关运算性质 1. 2.1 加法 A A ij r s , B B ij r s , 其中 A ij , B ij 的级数相同, A B A ij B ij r s 1.2.2 数乘 kA 1.2.3 乘法 1.2.4 转置 A A ji s r 1.2.5 分块矩阵的初等变换 分块矩阵A 的下列三种变换称为初等行变换: A 1s ... ,其中 A ij 表示的是一个矩阵 . A rs 设 A a ij B mn b ij m n ,用同样的方法对 A,B 进行分块 设是任 A a ij mn A ij r s ,k 为任意数, 定义分块矩阵 A A ij r s 与 k 的数乘为 设 A a ij ,B sn n m 分块为 A A ij nm r l ,B B ij l r ,其中 A ij 是 s i n j 矩阵, B ij 是 n i m j 矩阵, 定义分块矩阵A A j rl 和B B ij l r 的乘积为 r C ij A i1 B 1j A i2 B 2j ... A il B lj , i 1,2,...t; j 1,2,3,..., l a ij s n 分块为 A sn A ij r s ,定义分块矩阵 A A ij r s 的转置为 rs

总结求矩阵的逆矩阵的方法

总结求矩阵的逆矩阵的方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总结求矩阵的逆矩阵的方法 课程名称: 专业班级: 成员组成: 联系方式:

摘要:矩阵是线性代数的主要内容,很多实际问题用矩阵的思想去解既简单又快捷.逆矩阵又是矩阵理论的很重要的内容, 逆矩阵的求法自然也就成为线性代数 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将给出几种求逆矩阵的方法. 关键词:矩阵逆矩阵方法 Method of finding inverse matrix Abstract: Matrix in linear algebra is the main content,many prictical problems with the matrix theory is simple and fast. The inverse matrix andmatrix theory the important content, the solution of inverse matrix nature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of linear algebra. The paper will give some method of finding inverse matrix. Key words: Matrix inversematrix method

正文: 1.引言:矩阵是线性代数的主要内容,很多实际问题用矩阵的思想去解既简单又快捷.逆矩阵又是矩阵理论的很重要的内容, 逆矩阵的求法自然也就成为线性代数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将给出几种求逆矩阵的方法. 2.求矩阵的逆矩阵的方法总结: 2.1 矩阵的基本概念 矩阵,是由个数组成的一个行列的矩形表格,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组成矩阵的每一个数,均称为矩阵的元素,通常用小写字母其元素表示,其中下标都是正整数,他们表示该元素 在矩阵中的位置。比如,或表示一个 矩阵,下标表示元素位于该矩阵的第行、第列。元素全为零的矩阵称为零矩阵。 特别地,一个矩阵,也称为一个维列向量;而一个矩阵,也称为一个维行向量。 当一个矩阵的行数与烈数相等时,该矩阵称为一个阶方阵。对于方阵,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连线,称为主对角线;而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连线称 为付对角线。若一个阶方阵的主对角线上的元素都是,而其余元素都是零,则称为单位矩阵,记为,即:。如一个阶

矩阵的分块及应用

矩阵的分块及应用 武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矩阵的分块及应用院系:专业: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数学与计算机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陈航20073011014 魏耀华教授年月日武夷学院教务处制摘要矩阵分块,就是把一个大矩阵按照一定规则分成小矩阵,它是矩阵运算的一种常用技巧与方法。分块矩阵的理论不但在工程技术和实际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线性代数中求矩阵乘积、行列式的值、逆矩阵、矩阵的秩和矩阵的特征根的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分块矩阵的初等变换则是处理分块矩阵有关问题的重要工具,它在线性代数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讨论了分块矩阵的概念、分块矩阵的运算、分块矩阵的性质以及分块矩阵的广义初等矩

阵,归纳并提出了分块矩阵的一些应用,这些应用主要涉及到矩阵的秩,逆矩阵,行列式以及矩阵正定和半正定等方面。通过引用了大量的实例说明了对矩阵进行适当分块可以使高等代数中的许多计算与证明问题迎刃而解。关键词: 分块矩阵;初等变换;计算;逆矩阵;证明。I Abstract Partitioned matrices mean dividing a big matrix into the small matrices according to the certain rule. It is a common technique and method in matrix operation. The theories of partitioned matrices have not only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engineering and production, but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o the process for seeking matrix product and the value of determinant and inverse matrix and rank of matrix and the characteristic in linear algebra. Elementary transformation of partitioned matrices is an important tool to deal with the partition matrix. Also, it is

“权力”矩阵论

“权力”矩阵论 后现代所推崇的物理化的场域概念为我们带来了对权力的吸噬性和复杂性的认识。然而场域的混沌性使我们无法明晰权力运作的真正机制,也难以找到遏制权力的有效途径。权力的矩阵原理开启了权力布控研究的新视角,矩阵的行列图式、运算和秩、逆性质解密了权力的布控、集发、繁殖和归位等多种形态与演变机要。各种力量在简约的纵横对峙中演绎了本性的多维关联,并展现了现代性病灶的多种症候。 标签:现代性;权力;矩阵;消解 何谓权力?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说:“‘权力’这个词包含两重意义:其一是指拥有统治他人的力量,即具有统治他人的权势;其二是具有干事情的力量,即干事情的能力。后者不含统治的意义。如果一定要说后者也含统治的意义那只是指能力意义而已。”正因为统治与潜力的双重意义,带来了权力运作图式的诡异。 一、矩阵的行与列:权力的类型与脉系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权力作为一种统治,具有三种类型。一种是主人对奴仆的统治,主人总是尽量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即使考虑奴隶的利益,也是怕奴隶的死去带来自我利益的丧失;第二种是家长对于妻子和子女的统治,主要是考虑被统治者的利益,兼顾自己的利益;第三种是城邦宪政统治,这种统治是依据平等原则,轮流担任公共管理的职司。后者应该是一种合乎自然的制度,人们设想在自己担任这种义务的时候,既然同等地照顾他人利益,那么他人执政也一定会照顾我的利益。但是,亚里士多德已发现,实际情况不是这样,这些公职人员已被病魔所缠,“看到这些人对权力的狂热,不能不想起这些情况实际是病态”。 现代性使权力成为商品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它不仅可以充当一般等价物,而且它的功能已经超出货币的范围。权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的资本具有多种形式,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资本和政治资本,更广泛地具有话语资本、社会资本、身体资本、荣誉资本和象征资本等,可以说一切社会资源化为一种权力资本在社会链中运行和发挥作用,其中最基本的运作形式就是进行交换和增值。 知识成为一种权力,在福柯看来是现代性引起的制度化的结果。“科学之被制度化为权力,是通过大学制度,通过实验室、科学试验这类抑制性的设施”。反过来,权力化为知识,在现代性社会里更是触目即是。福柯指出了现代性把权力和真理等同起来,权力赋予知识的合法性。事实上,马克思早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就说道:“考试——‘官职’和‘个人’之间的联系,市民社会的知识和国家的知识之间的客观联系,——无非是官僚政治对知识的洗礼,是官方对世俗知识变体为神圣知识的确认。”

第一讲 矩阵的概念、运算

第一讲 Ⅰ 授课题目(章节): §2.1 矩阵的概念; §2.2 矩阵的计算 Ⅱ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矩阵概念; 掌握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转置及其运算规律。 Ⅲ 教学重点与难点: 矩阵的乘法 Ⅳ 讲授内容: §2.1 矩阵 定义2.1 由n m ?个数),,2,,1;,,2,1(n j m a ij =排成的m 行n 列的数表 mn m m n n a a a a a a a a a 21222 21112 11 称为m 行n 列矩阵,简称n m ?矩阵.为表示它是一个整体,总是加一个括弧,并用大写黑体字母表示它,记作 ??????? ??=?mn m m n n n m a a a a a a a a a A 212222111211 两个矩阵B A ,,如果都是m 行n 列的,称它们是同型矩阵。否则,称它们是不同型的。 n 行n 列的矩阵n n A ?称为n 阶矩阵(或n 阶方阵) ,简记为n A 。 只有一行的矩阵)(21n a a a A =称为行矩阵,又称行向量.只有一列的矩阵 ?????? ? ??=n b b b B 21 称为列矩阵,又称列向量. 定义2.2 如果)()(ij ij b B a A ==与是同型矩阵,并且它的对应元素相等 ,即

),,2,1;,,2,1(,n j m i b a ij ij === 那么就称矩阵A 与B 相等,记作B A =. 元素都是零的m 行n 列矩阵称为零矩阵,记作n m O ?,简记为O .不同型的零矩阵是 不同的. ??????? ??=100010001 n I 称为n 阶单位矩阵,简记作I .这个矩阵的特点是: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直线(叫做主对角线)上的元素都是1,其它元素都是0. §2.2 矩阵的运算 1. 矩阵的加法 定义2.3 设有两个n m ?矩阵)(),(ij ij b B a A ==,那么矩阵A 与B 的和记作A +B , 规定为 n m ij ij b a B A ?+=+)( 设矩阵)(),(ij ij a A a A -=-=记,A -称为矩阵A 的负矩阵.显然有 0)(=-+A A . 规定矩阵的减法为)(B A B A -+=-. 2. 数与矩阵相乘: 定义2.4 数λ与矩阵)(ij a A =的乘积记作A λ,规定为n m ij a A ?=)(λλ 数乘矩阵满足下列运算规律(设B A ,为同型矩阵,μλ,为数): )(i )()(A A μλλμ= )(ii A A A μλμλ+=+)( )(iii B A B A λλλ+=+)( 3. 矩阵与矩阵相乘: 定义 2.5 设)(ij a A =是一个s m ?矩阵,)(ij b B =是一个n s ?矩阵,那么规定矩阵

求逆矩阵的方法

求逆矩阵的方法与矩阵的秩 一、矩阵的初等行变换 (由定理2.4给出的求逆矩阵的伴随矩阵法,要求计算矩阵A 的行列式A 值和它的伴随矩阵*A .当A 的阶数较高时,它的计算量是很大的,因此用伴随矩阵法求逆矩阵是不方便的.下面介绍利用矩阵初等行变换求逆矩阵的方法.在介绍这种方法之前,先给出矩阵初等行变换的定义.) 定义2.13 矩阵的初等行变换是指对矩阵进行下列三种变换: (1) 将矩阵中某两行对换位置; (2) 将某一行遍乘一个非零常数k ; (3) 将矩阵的某一行遍乘一个常数k 加至另一行. 并称(1)为对换变换,称(2)为倍乘变换,称(3)为倍加变换. 矩阵A 经过初等行变换后变为B ,用 A →B 表示,并称矩阵B 与A 是等价的. (下面我们把)第i 行和第j , ”;把第i 行遍乘k k ”;第j 行的k 倍加至第i 为“ + k ”. 例如,矩阵 A = ????? ?????321321321c c c b b b a a a ???? ? ?????321 3 21321 c c c a a a b b b ???? ??????32 1 321321c c c b b b a a a ???? ? ?????32 1321321 kc kc kc b b b a a a ???? ? ?????32 1 321321 c c c b b b a a a ??? ? ? ??? ??+++32 1 332 2113 21 c c c ka b ka b ka b a a a (关于初等矩阵内容请大家自己阅读教材) 二、运用初等行变换求逆矩阵 由定理2.7的推论“任何非奇异矩阵均能经过初等行变换化为单位阵”可知,对于任意一个n 阶可逆矩阵A ,经过一系列的初等行变换可以化为单位阵I ,那么用一系列同样的初等行变换作用到单位阵I 上,就可以把I 化成A -1.因此,我们得到用初等行变换求逆矩阵的方法:在矩阵A 的右边写上一个同阶的单位矩阵I ,构成一个n ?2n 矩阵 ( A , I ),用初等行变换将左半部分的A 化成单位矩阵I ,与此同时,右半部分的I 就被化成了1-A .即 ( A , I )初等行变换 ?→???( I , A -1 ) 例1 设矩阵 A = ???? ? ?????--23 2 311111 ③k ①,② ②+①k

矩阵求逆方法大全-1

求逆矩阵的若干方法和举例 苏红杏 广西民院计信学院00数本(二)班 [摘 要] 本文详细给出了求逆矩阵的若干方法并给出相应的例子,以供学习有关矩阵方面 的读者参考。 [关键词] 逆矩阵 初等矩阵 伴随矩阵 对角矩阵 矩阵分块 多项式等 引 言 在我们学习《高等代数》时,求一个矩阵的逆矩阵是一个令人十分头痛的问题。但是,在研究矩阵及在以后学习有关数学知识时,求逆矩阵又是一个必不可缺少的知识点。为此,我介绍下面几种求逆矩阵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定义: n 阶矩阵A 为可逆,如果存在n 阶矩阵B ,使得E BA AB ==,这里E 是n 阶单位矩阵,此时,B 就称为A 的逆矩阵,记为1-A ,即:1-=A B 方法 一. 初等变换法(加边法) 我们知道,n 阶矩阵A 为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能表示成一系列初等矩阵的乘积A=m Q Q Q 21, 从而推出可逆矩阵可以经过一系列初等行变换化成单位矩阵。即,必有一系列初等矩阵 m Q Q Q 21使 E A Q Q Q m m =-11 (1) 则1-A =E A Q Q Q m m =-11 (2) 把A ,E 这两个n 阶矩阵凑在一起,做成一个n*2n 阶矩阵(A ,E ),按矩阵的分块乘法,(1)(2)可以合并写成 11Q Q Q m m -(A ,E )=(11Q Q Q m m -,A ,E Q Q Q m m 11 -)=(E ,1-A ) (3) 这样就可以求出矩阵A 的逆矩阵1-A 。 例 1 . 设A= ???? ? ??-012411210 求1-A 。 解:由(3)式初等行变换逐步得到: ????? ??-100012010411001210→ ????? ??-100012001210010411 →???? ? ??----123200124010112001→

(完整版)逆矩阵的几种求法与解析(很全很经典)

逆矩阵的几种求法与解析 矩阵是线性代数的主要内容,很多实际问题用矩阵的思想去解既简单又快捷.逆矩阵又是矩阵理论的很重要的内容, 逆矩阵的求法自然也就成为线性代数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将给出几种求逆矩阵的方法. 1.利用定义求逆矩阵 定义: 设A 、B 都是n 阶方阵, 如果存在n 阶方阵B 使得AB= BA = E, 则称A 为可逆矩阵, 而称B 为A 的逆矩阵.下面举例说明这种方法的应用. 例1 求证: 如果方阵A 满足A k= 0, 那么EA 是可逆矩阵, 且 (E-A )1-= E + A + A 2+…+A 1-K 证明 因为E 与A 可以交换, 所以 (E- A )(E+A + A 2+…+ A 1-K )= E-A K , 因A K = 0 ,于是得 (E-A)(E+A+A 2+…+A 1-K )=E , 同理可得(E + A + A 2+…+A 1-K )(E-A)=E , 因此E-A 是可逆矩阵,且 (E-A)1-= E + A + A 2+…+A 1-K . 同理可以证明(E+ A)也可逆,且 (E+ A)1-= E -A + A 2+…+(-1)1-K A 1-K . 由此可知, 只要满足A K =0,就可以利用此题求出一类矩阵E ±A 的逆矩阵. 例2 设 A =? ? ?? ? ???? ???0000 30000020 0010,求 E-A 的逆矩阵. 分析 由于A 中有许多元素为零, 考虑A K 是否为零矩阵, 若为零矩阵, 则可以采用例2 的方法求E-A 的逆矩阵. 解 容易验证

A 2 =????????? ???0000000060000200, A 3=? ? ?? ? ? ? ?? ???00000000 00006000 , A 4=0 而 (E-A)(E+A+ A 2+ A 3)=E,所以 (E-A)1-= E+A+ A 2+ A 3= ? ? ?? ? ???????1000 31006210 6211. 2.初等变换法 求元素为具体数字的矩阵的逆矩阵,常用初等变换法.如果A 可逆,则A 可通过初等变换,化为单位矩阵I ,即存在初等矩阵S P P P ,,21Λ使 (1)s p p p Λ21A=I ,用A 1-右乘上式两端,得: (2) s p p p Λ21I= A 1- 比较(1)(2)两式,可以看到当A 通过初等变换化为单位矩阵的同时,对单位矩阵I 作同样的初等变换,就化为A 的逆矩阵A 1-. 用矩阵表示(A I )??? →?初等行变换 为(I A 1-),就是求逆矩阵的初等行变换法,它是实际应用中比较简单的一种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作初等变换时只允许作行初等变换.同样,只用列初等变换也可以求逆矩阵. 例1 求矩阵A 的逆矩阵.已知A=???? ? ?????521310132. 解 [A I]→??????????100521010310001132→???? ? ?????001132010310100521 → ??????????--3/16/16/1100010310100521→???? ??????-----3/16/16/110012/32/10103/46/136/1001

矩阵及逆矩阵的求法

矩阵的可逆性与逆矩阵的求法 目录 摘要 (1) 第1章.矩阵 (2) 1.1矩阵的定义 (2) 1.2矩阵的运算 (2) 第2章.矩阵的可逆性及逆矩阵 (5) 2.1矩阵的基本概念 (5) 2.2矩阵可逆的判断方法 (6) 2.3矩阵可逆性的求法 (10) 第3章.逆矩阵的拓展 (17) 3.1广义逆矩阵的引入 (17) 3.2广义逆矩阵的定义及存在 (17) 第4章.总结 (21) 参考文献 (22) 致谢 (23) 附件:论文英文简介

矩阵的可逆性与逆矩阵的求法 [摘要]:矩阵理论是现代代数学的重要分支理论之一,它也为现代科技及现代经济理论研究提供不可或缺的数学支持。在线性代数研究中引入矩阵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研究线性方程组B AX 求解及更一般的矩阵方程求解提供数学工具,其中矩阵的可逆性及逆矩阵的求法是最主要的内容。本文从矩阵的基本概念及运算入手,主要探讨和归纳矩阵可逆性的四种判定方法和求逆矩阵的五种方法,并引进Matlab这一数学软件求逆矩阵的程序,同时关注广义逆矩阵意义及求法。 [关键词]:矩阵可逆性逆矩阵广义逆求法

矩阵可逆性的判断和可逆矩阵的求法是矩阵理论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也是研究矩阵性质及运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在分析和归纳判断矩阵的可逆性和逆矩阵的求法,给出了四种判断矩阵可逆的方法,其中有初等矩阵的应用,有行列式的应用,还有向量的线性无关和线性方程组的应用。逆矩阵的求法给出了五种方法:分别是行变换、列变换、伴随矩阵、分块矩阵法以及Matlab 软件的解法,同时也讨论了广义逆矩阵的求法。对矩阵可逆性的判断与逆矩阵的求法将会给矩阵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 第1章 矩 阵 1.1矩阵的定义 定义1 由st 个数ij c 排成一个s 行t 列的表 ???? ?? ? ??st s s t t c c c c c c c c c 2 1 2222111211 叫作一个s 行t 列(或t s ?)矩阵,ij c 叫作这个矩阵的元素。 定义2 矩阵的行(列)初等变换指的是对一个矩阵施行的下列变换: )(i 交换矩阵的两行(列); )(ii 用一个不等于零的数乘矩阵的某一行(列),即用一个不等于零的数乘矩阵的某一行(列)的元素; )(iii 用某一数乘矩阵的某一行(列)后加到另一行(列),即用某一数乘矩阵的某一行(列)的每一元素后加到另一行(列)的对应元素上。 矩阵的初等变换在线性方程组求解,求矩阵的秩及求矩阵的逆矩阵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1.2矩阵运算 定义1 数域F 的数a 与F 上一个n m ?矩阵)(ij a A =的乘积aA 指的是n m ?矩阵 )(ij aa ,求数与矩阵的乘积的运算叫作数与矩阵的乘法。 定义2 两个n m ?矩阵)(),(ij ij b B a A ==的和B A +指的是n m ?矩阵)(ij ij b a +,求两

矩阵的概念和运算

1。4 矩阵的概念和运算 教学要求 : (1) 掌握矩阵的加减、数与矩阵相乘的运算。 (2) 会矩阵相乘运算掌握其算法规则 ( 以便演示算法规则及行列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内容: 前面介绍了利用行列式求解线性方程组,即Cramer 法则。但是Cramer 法则有它的局限性: 1.0 2. D ≠?? ?所解的线性方程组存在系数行列式(行数=列数) 同学们接下来要学习的还是关于解线性方程组,即Cramer 法则无法用上的-――用“矩阵”的方法解线性方程组。本节课主要学习矩阵的概念。 一.矩阵的概念 123123123 23124621x x x x x x x x x -+=?? -+-=-??+-=? 它的系数行列式 1 232 4601 1 1 D -=--=- 此时Cramer 法则失效,我们可换一种形式来表示: 123124621111A ?-? ?=--- ? ?-?? 这正是“换汤不换药”, 以上线性方程组可用这张“数表”来表示,二者之间互相翻译。 这种数表一般用圆括号或中括号括起来,排成一个长方形阵式,《孙子兵法》中说道:长方形阵为矩阵。 123246111A -?? ?=-- ? ?-?? 这也是矩阵,是由以上线性方程组的系数按照原来顺序排列而成,称为“系数矩阵” 而“A ”多了一列常数列,称为以上方程组的“增广矩阵”。 注意:虽然D 和A 很相像,但是区别很大。D 是行列式,实质上是一个数,而A 是一张表格,“数是数,表是表,数不是表,表也不是数”,这是本质意义上不同。况且,行列式行数必须与列数相同,矩阵则未必。 关于以上线性方程组我们后面将介绍。 更一般地,对于线性方程组:

分块矩阵的应用论文

分块矩阵的应用 引言 矩阵作为数学工具之一有其重要的实用价值,它常见于很多学科中,如:线性代数、线性规划、统计分析,以及组合数学等,在实际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借用矩阵抽象出来进行表述并进行运算,如在各循环赛中常用的赛格表格等,矩阵的概念和性质相对矩阵的运算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对于矩阵的运算和应用,则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其中当矩阵的行数和列数都相当大时,矩阵的计算和证明中会是很烦琐的过程,因此这时我们得有一个新的矩阵处理工具,来使这些问题得到更好的解释,矩阵分块的思想由此产生. 矩阵分块,就是把一个大矩阵看成是由一些小矩阵组成的.就如矩阵的元素(数) 一样,特别是在运算中,把这些小矩阵当作数一样来处理.把矩阵分块运算有许多方便之处.因为在分块之后,矩阵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看得更清楚,在实际操作中与其他方法相比,一般来说,不仅非常简洁,而且方法也很统一,具有较大的优越性,是在处理级数较高的矩阵时常用的方法.比如,从行列式的性质出发,可以推导出分块矩阵的若干性质,并可以利用这些性质在行列式计算和证明中的应用分块矩阵;也可以借助分块矩阵的初等变换求逆矩阵及矩阵的秩等;再如利用分块矩阵求高阶行列式,如设A 、C 都是n 阶矩阵,其中0A ≠,并且AC CA =,则可求得A B AD BC C D =-;分块矩阵也可以在求解线性 方程组应用. 本文将通过对分块矩阵性质的研究,比较系统的总结讨论分块矩阵在计算和证明方面的应用,从而确认分块矩阵为处理很多代数问题带来很大的便利.

1 分块矩阵的定义及相关运算性质 1.1分块矩阵的定义 矩阵分块,就是把一个大矩阵看成是由一些小矩阵组成的.就如矩阵的元素(数) 一样,特别是在运算中,把这些小矩阵当作数一样来处理. 定义1设A 是一个m n ?矩阵,若用若干横线条将它分成r 块,再用若干纵线条将它 分成s 块,于是有rs 块的分块矩阵,即1111...............s r rs A A A A A ???? =?????? ,其中ij A 表示的是一个矩阵. 1.2分块矩阵的相关运算性质 1. 2.1加法 设() ij m n A a ?=() ij m n B b ?=,用同样的方法对,A B 进行分块 () ij r s A A ?=,() ij r s B B ?=, 其中ij A ,ij B 的级数相同, 则 ()ij ij r s A B A B ?+=+. 1.2.2数乘 设是任() () ,ij ij m n r s A a A k ??==为任意数,定义分块矩阵() ij r s A A ?=与k 的数乘为 () ij r s kA kA ?= 1.2.3乘法 设() () ,ij ij s n n m A a B b ??==分块为()(),ij ij r l l r A A B B ??==,其中ij A 是i j s n ?矩阵,ij B 是 i j n m ?矩阵,定义分块矩阵() ij r l A A ?=和()ij l r B B ?=的乘积为 () 1122...,1,2,...;1,2,3,...,ij i j i j il lj C A B A B A B i t j l =+++==.、 1.2.4转置 设() ij s n A a ?=分块为() ij r s A A ?=,定义分块矩阵() ij r s A A ?=的转置为 () ji s r A A ?''= 1.2.5分块矩阵的初等变换 分块矩阵A 的下列三种变换称为初等行变换:

矩阵论知识点

矩阵论知识点 第一章:矩阵的相似变换 1. 特征值,特征向量 特殊的:Hermite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 2. 相似对角化 充要条件:(1)(2)(3)(4) 3. Jordan标准形 计算:求相似矩阵P及Jordan标准形 求Jordan标准形的方法: 特征向量法,初等变换法,初等因子法 4. Hamilton-Cayley定理 应用:待定系数法求解矩阵函数值 计算:最小多项式 5. 向量的内积 6. 酉相似下的标准形 特殊的:A酉相似于对角阵当且仅当A为正规阵。

第二章:范数理论 1. 向量的范数 计算:1,2,∞范数 2. 矩阵的范数 计算:1,2,∞,∞m , F 范数,谱半径 3. 谱半径、条件数 第三章:矩阵分析 1. 矩阵序列 2. 矩阵级数 特别的:矩阵幂级数 计算:判别矩阵幂级数敛散性,计算收敛的幂级数的和 3. 矩阵函数 计算:矩阵函数值,At e ,Jordan 矩阵的函数值 4. 矩阵的微分和积分 计算:函数矩阵,数量函数对向量的导数 如,dt dA(t),dt dA(t),?? ???==)()(X R AX X X X X f T T T αα等 5. 应用 计算:求解一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

1. 矩阵的三角分解 计算:Crout 分解,Doolittle 分解,Choleskey 分解 2. 矩阵的QR 分解 计算:Householder 矩阵,Givens 矩阵, 矩阵的QR 分解或者把向量化为与1e 同方向 3. 矩阵的满秩分解 计算:满秩分解,奇异值分解 4. 矩阵的奇异值分解 第五章:特征值的估计与表示 1. 特征值界的估计 计算:模的上界,实部、虚部的上界 2. 特征值的包含区域 计算:Gerschgorin 定理隔离矩阵的特征值 3. Hermite 矩阵特征值的表示 计算:矩阵的Rayleigh 商的极值 4. 广义特征值问题 计算:BX AX λ=转化为一般特征值问题

分块矩阵及其应用

分块矩阵及其应用 【摘要】矩阵论是代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主要的研究对象。而分块矩阵可以降低较高级数的矩阵级数,使矩阵的结构更加清晰,从而使矩阵的相关计算简化,并且可以证明一些与矩阵有关的问题。本文详细且全面论述了分块矩阵阵的概念、分块矩阵的运算和其初等变换,而且证明了矩阵的分块在高等代数中的应用,包括用分块矩阵证明矩阵秩的问题,用分块矩阵求行列式问题,用分块矩阵求逆矩阵的问题,分块矩阵相似的问题。 【关键词】:分块矩阵;矩阵的秩;逆矩阵;行列式 目录 1引言 (2) 2矩阵分块的定义和性质 (2) 2.1 矩阵分块的定义 (2) 2.2 分块矩阵的运算 (2) 2.3 分块矩阵的初等变换 (3) 2.4 n阶准对角矩阵的性质 (3) 3分块矩阵在高等代数中的应用 (4) 3.1 分块矩阵在矩阵的秩的相关证明中的应用 (4) 3.2 利用分块矩阵计算行列式 (7) 3.3 分块矩阵在求逆矩阵方面的应用 (11) 3.4 分块矩阵在解线性方程组方面的应用 (16) 4总结 (19) 参考文献 (20)

1 引言 矩阵是高等代数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高等数学的很多分支研究问题的工具。在学习高等代数的时候常常碰到一些很难的问题,我们要经常用到矩阵的分块去解决,它可以使矩阵的结构更简单,从而使问题的解决更简明。比如当我们处理阶数较高或具有特殊结构的矩阵时,用处理一般低阶矩阵的方法,往往比较困难,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也为了显示出矩阵中某些部分的特性,我们常把一个大型矩阵分成若干子块,把每个子块看作一个元素,从而构成一个分块矩阵,这是处理矩阵问题的重要技巧。利用矩阵的分块,可以把高阶矩阵划分成阶数较低的“块”,然后对这些以“块”为元素的矩阵施行矩阵的运算。本文就分块矩阵的加法、乘法、转置、初等变换等运算性质,及分块矩阵在证明矩阵相关秩的问题、矩阵求逆、行列式展开计算等方面的应用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矩阵的分块能使矩阵的一些证明和计算变的非常简洁和快速,易于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开拓思维,提高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矩阵论

这个帖子对于矩阵论学的不够好的同学很有帮助,对学的好的人也有益处。具体我就不说了,看完自有体会。如果觉得好,就赞一个吧!学习过线性代数的朋友也可以看看,也能从中受益的。 帖子的内容是对矩阵论的一个串讲,个人觉得还不错,能够帮助梳理知识点。加深理解。 矩阵论主要研究的是线性空间以及在线性空间中的一些操作,主要是线性变换。当然书中主要是针对有限维的情况来讨论的,这样的话就可以用向量和矩阵来表示线性空间和线性变换,同其他的数学形式一样,矩阵是一种表达形式(notation),而这一方面可以简洁地表达出我们平时遇到的如线性方程和协方差关系的协方差矩阵等,另一方面又给进一步的研究或者问题的简化提供了一个平台。如特征值分析、稳定性分析就对应着诸如统计分布和系统稳定性等实际问题。而一系列的分解则可以方便方程的数值计算。作为矩阵论的学习,我们需要了解具体的一些计算究竟是怎么算的,但更关键的是要知道各个概念和方法的实际意义,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首先介绍的是线性空间,对于线性空间中的任意一个向量的表示由基(相当于度量单位)和坐标(相当于具体的尺度),基既然作为度量标准了,当然要求对每一个向量都适用,同时这个标准本身也应该尽可能的简洁,那么就得到了基定义的两点约束1、基的组成向量线性无关;2、线性空间中的任一个向量都可以由基的线性表示。 基作为一种“计量标准”,当然可能会存在多种形式,只要满足上面的两点条件,因而就有必要解决不同的度量标准之间的转换关系,从而得到过渡矩阵的概念,同时可以使用这种转换关系(过渡矩阵)去完成度量量(坐标)之间的转换。 在完成了线性空间这一对象的认识和表达之后,下面需要研究对象和对象之间的关系。这里主要是线性变换,线性变换针对于实际对象主要完成类似于旋转和尺度变换方面的操作,而这种操作也牵涉到表达的问题。为了保持与空间的一致性,我们也同样是在在特定的基下来表示,从而线性变换就具体化为一个变换矩阵,并且,在不同的基下对应的变换矩阵当然也不相同,这里的不同的变换矩阵的关系就是相似的概念。 到此,我们完成了空间中向量的表示和线性变换的矩阵表达。这里涉及了基、坐标、过渡矩阵、变换矩阵、相似矩阵这几个重要的概念。上面算是内涵上的认识,下面我们需要知道线性空间里究竟有些什么东西,它是如何组成的,各个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空间的结构性方面的东西。 首先认识子空间(空间的组成部分),当然既然也是空间,也就要满足空间的加法和数乘的封闭性,要满足那八条定律。后者可以由父空间保证,前面的就要子空间自身素质了。同时要看子空间之间的并、交、直和运算和相应的秩的关系。这里提到了维数,就要多说几句了,空间中的元素往往是连续过渡的,但是对于有限空间而言还有离散的性质,那就是维数,我称其为“不伸则已,一伸则增一”,从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可以用若干个子空间的直和可以等价于原线性空间。 子空间的形式很多,有生成子空间、值域空间、零空间和特征子空间等等,我们重点看看特征子空间。一个空间可以划分为若干个特征子空间的直和形式,而每个特征子空间的共同特征就是具有相同的特征值,范围就是对应着这个特征值的若干特征向量的生成子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