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个案 (1)

骨质疏松的个案 (1)
骨质疏松的个案 (1)

赵芳

一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一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经验,加强对病人的整体护理,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的病情观察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早期采用合理的治疗措施,合理有效的观察护理及健康教育,有助于稳定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病情,降低病死率。预防各并发症的发生,精心护理,促使患者尽早恢复,早日出院。

【关键词】骨质疏松;护理

前言

骨质疏松是多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发病多缓慢个别较快,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生化检查基本正常。病理解剖可见骨皮质菲薄,骨小梁稀疏萎缩类骨质层不厚。

病例介绍

1.基本资料

姓名:代海燕性别:女床号:8 年龄:30

婚姻状况:已婚入院时间:2015-07-03

2.病史

主诉:左胁肋部、腰背部疼痛8月余。

3.现病史:8月前生产后发现左胁肋部、腰背部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好转,伴乏力、烦躁,身高减低(5厘米),无心慌、出汗,间断服用“碳酸钙(1片/次2次/天)、”“钙尔奇(1片/次2次/天)”“阿法骨化醇软胶囊(0.25ug/次2次/天),效果欠佳,一月前就诊于郑州中医骨伤医院就诊为“骨质疏松症”,给予“补骨丸”(6g/次2次/天)及其他中药(具体不详)治疗后好转,今为进一步治疗前来我院,门诊以“骨质疏松症”收住我科。自发病以来,患者神志清,精神稍差,睡眠可,进食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变化。

既往史:8月前因生产行“剖腹产”术,无"高血压"“心脏病”病史,无"肝炎、结核、疟疾"等传染病病史,无外伤、输血、献血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体格检查:T:36.5 P:80次R:2o次/分BP:123/90身高160cm,体重60kg,神志清楚,营养良好,四肢活动自如,无浮肿,皮肤黏膜淋巴结头颈部等未见异常,心肺等脏器检查亦未见异常。各神经系统各反射均正常,甲状腺正常,无压痛,无震颤、血管杂音;双足背动脉搏动可,双足皮温可。

4.辅助检查:

生化检查值如下:

项目结果参考值

骨钙素22.3 11-43ng/ml

甲状旁腺素25.3 12-88pg/ml

钙 2.40 2.1-2.54mmol/l

生长激素空腹0.24 1-10ng/ml

1)甲状旁腺显像:甲状旁腺腺瘤显像阴性

2)骨密度仪检查:1 1-4腰椎部位:骨质疏松

2 左侧股骨部位:低骨量

4)胸部正位片结果:双侧肋膈角变钝。

5)全身骨显像检查:提示代谢性骨病

6)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 左侧甲状腺下级下方高回声(考虑甲状旁腺)

2 双侧颈部淋巴结可见

3 肝内略强回声(考虑血管瘤)

初步诊断:骨质疏松症、陈旧性骨折

入院处理:二级护理、普食

主要治疗:钙尔奇D片/0.6g/口服/bid

骨化三醇胶囊(罗盖全)/2.25ug/口服/bid

治疗方案:

1. 运动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如果有规则的运动,其较之不进行规则运动者要高,各种运动中以负重运动为佳。在成年,多种类型的运动有助于骨量的维持。为绝经期妇女每周坚持3h的运动总量钙增加,运动宜适量,运动还能提高灵敏度以及平衡能力,减少老年人摔倒几率。鼓励骨质疏松症患者尽可能的多运动。

2. 营养良好的营养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包括足量的钙、维生素D、维生素C以及蛋白质。从儿童时期起,日常饮食应有足够的钙摄入,钙影响骨峰值的获得。饮食疗法补:钙是根据生理发育不同阶段钙的需求,通过食物(如牛奶、奶制品等)补充钙和维生素D。饮食补钙的方法较多,排骨汤、牛奶等是较好的补钙食物,虾皮、扇贝、豆腐、青菜等也是含钙较高的食物,老年人可根据需要调节饮食予以补充。

3. 预防摔跤应尽量减少骨质疏松症患者摔倒几率,以减少髋骨骨折以及科勒斯骨折。老年人摔跤的发生几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指数增加。适量运动能提高灵敏度以及平衡能力,对于预防老年人摔倒有一定帮助。对于容易引起摔跤的疾病及损伤应及时加以有效地治疗。避免使用影响身体平衡的药物。

4. 药物治疗有效的药物治疗能阻止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药物疗法:降钙素,降钙素为一种肽类激素,可以快速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缓慢作用可以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具有止痛、增加活动功能和改善钙平衡的功能。维生素D和钙: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可以促进小肠钙的吸收和骨的矿化,活性维生素D可以促进骨形成,增加骨钙素的生成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注意事项

1.饮食方面不宜吃过多甜或咸的食物,不宜摄入蛋白质过多,会造成钙的流失,忌饮咖啡,烟酒。

2.适当的运动,如跑步。

3.多进行日光浴。

4.定期检查骨骼密度。

护理诊断及目标:

1.疼痛:与骨质疏松有关

预期目标:对疼痛应评估疼痛的性质及各种影响因素,采取放松训练、按摩等措施。

2.知识缺乏:与缺乏骨质疏松知识有关

预期目标:除进行疾病知识方面的宣教外 ,还要加强有关饮食、运动、心理方面的宣教。

3.有受伤的危险:与骨质疏松导致骨骼脆性有关

预期目标: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最严重的并发症。有效减少骨折风险。

护理措施:

1 心理护理老年人多与子女分居,生活圈子狭窄,大多患有程度不同的老年病症,如果发生骨折,活动受到限制,身心都极为痛苦,同时增加了家庭负担,所以患者常有孤独、悲观厌世心理,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非常不利。因此,医护人员和家属都应以满腔热情的态度,体贴关心病人,耐心细心地作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使病人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消除因疾病引起的忧虑和不安,保持精神愉快,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饮食护理这是骨质疏松护理措施有哪些中很重要的一点,患者必须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多食用含钙丰富的食物,主要有牛奶、奶制品、大豆、豆制品、虾皮,每日饮牛奶二杯。多食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蘑菇、鱼。多食用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以及黑木耳、松仁、板栗、香菇等。荤素结合,减少糖、盐摄入。荤素搭配,可保证营养成分的均衡。饮食护理是否恰当,对患者的康复影响重大。

3.功能锻炼平时应该进行有效的锻炼,太极拳、散步等都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最佳运动锻炼方式。帮助患者增加户外活动,接受紫外线照射,有利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质在骨骼中沉积。平时可藉一些简单自我训练,加强肌肉功能。对骨质疏松患者的骨折更应注意早期功能锻炼。

4.药物止痛平时的生活中,患者应该在硬板床休息,给予消炎止痛药并对症处理结合中药热敷、理疗。平时增加钙片、维生素D、雌激素的补充。

总结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当老年人出现腰背疼痛、身材缩短、驼背等临床症状时,应提高警惕,这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本病发生率:

(1)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饮浓茶、咖啡等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危险因素。

(2)加强体育锻炼:运动时肌肉收缩是增加骨质的重要因素,负重运动对发展和维持骨质量和骨密度很重要。

(3)多晒太阳可促进肠钙吸收及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因此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可生成更多可利用的维生素D,有利防止骨质疏松症。

参考文献

[1] 杜春萍,骨质疏松的康复护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

[2] 骨质疏松的基因机理[J],刊名,生命世界2009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常规

骨质疏松症护理常规 [定义]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胳疾病。[护理问题] 1、躯体活动障碍:与骨骼变化引起活动范围受限有关。 2、保持健康无效:与日常体力活动不足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饮食中钙、蛋白质、维生素D的摄入不足有关。 4、潜在并发症:骨折。 5、疼痛:与骨质疏松有关。 6、有受伤的危险:与骨质疏松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有关。 [观察要点]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间隔时间等等。 2、观察有无身长缩短、驼背。 3、了解患者有无呼吸功能下降。老年人多数有没程度肺气肿,肺功能随着增龄而下降,若再加骨质疏松症所致胸廓畸形,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护士应与患者交朋友,应理解尊重他们,做到关心、耐心、细心,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认真倾听患者的感受,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和生活情况,对有心理问题的患者给以开导,帮助他们纠正心理失衡状态,鼓励他们参加社交活动,适当娱乐、听音乐、冥想,使情绪放松以减轻疼痛。这样不仅有利于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症状,提高疗效,促进康复,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2、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不同年龄、爱好、生活习惯等人群,做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3、饮食护理:钙有广泛的食物来源,通过膳食来源达到最佳钙摄入是最优先的方法。在饮食上要注意合理配餐,烹调时间不宜过长。 4、运动指导:运动项目的选择应依个体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体能等特点及运动史选择适当的方式、时间、强度等。 5、用药护理:指导患者根据不同的疏松程度,按医嘱及时、正规用药,严密注意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掌握合理的用药途径,每种药的用法、注意事项必须详细告诉患者,如使用激素时要注意乳腺癌、中风和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预防。 6、改变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做到营养搭配合理;避免酗酒、嗜烟、饮过量的浓茶、浓咖啡及碳酸饮料;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加户外活动,适当日晒。 [健康教育] 1、注意营养:注意增加营养,重视蛋白质、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D)和钙、磷的补充,改善膳食结构,多摄入富含钙质的食物,如可多食牛乳、骨头汤、豆制品、水果及新鲜蔬菜等。 2、戒烟戒酒:酒精中毒可致骨质疏松,吸烟过多能增加血液酸度,使骨质溶解。 3、重视运动:经常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如散步、走路、太极拳、健身操、小跑步、轻跳步或原地轻跳以及游泳等,但不宜剧烈运动。应自幼养成每日适度运动的良好习惯,并长期坚持。 4、多接受日光浴:多到户外活动,进行适量日光浴,以增加维生素D的生成。并注意防寒保暖。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护理

老年病人骨质疏松症的护理 [一].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知识 一.定义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 骨折的代谢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现状 1.我国骨质疏松流行病学现状目前我国60岁 以上老龄人口估计有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绝对 数量最多的国家。近年来,多个地区进行了关于 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研究。2003—2006年一次 全国性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 以椎体和股骨颈骨密度值为基础的骨质疏松症总 患病率女性为%,男性为%,60岁以上人群中骨 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 2.国外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现状最近报告的美 国2005—2006年数据显示,检测股骨颈部位骨 密度值,50岁或以上人群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 病率女性分别为49%和10%,而男性分别为30%

和2%。来自日本的数据则显示目前日本骨质疏 松症患者达1300万。加拿大的随机调查显示:女 性腰椎和股骨颈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分别为% 和%,总患病率为%。来自欧洲27个国家统计结 果显示:2200万女性患有骨质疏松症。 三.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为原发性Ⅱ型OP,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阐明。骨重建功能衰退 可能是老年性OP的重要发病原因。 四.临床表现 1.骨痛和肌无力 2.椎体压缩 3.骨折 [二].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护理 护理评估 (一)老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内分泌激素:性激素水平低下,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降低,生长激素减少。 ?营养因素:缺乏VitD、钙,高蛋白饮食。 ?生活因素:活动量减少、过量饮酒、吸烟。 ?药物因素:糖皮质醇、巴比妥等。 ?家族、种族因素:基因有关。 ·慢性疾患:DM、肾功能不全等。 (二)健康史 ?询问老年人日常饮食结构 ?运动及体力活动 ?有无腰痛及疼痛的性质 ?有无骨折,既往有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情况 (三)身体状况 1.骨痛和肌无力早期无症状,被称为“寂静之病”,尤其是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多数病人在严重的骨痛或骨折后才知道自己患了骨质疏松症。骨痛通常为弥漫性,无固定部位,检查不能发现压痛区(点)。 2.椎体压缩椎体骨折多见于绝经后骨质疏松,可引起驼背和身高变矮,多在突发性腰背疼痛后出现。老年人椎体每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同时,腰椎压缩性骨折常导致胸廓畸形,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严重畸形还可引起心排出量的下降,心血管功能障碍、肺活量下降等,极易并发上呼吸道和肺部感染。 3.骨折当骨量丢失超过20%以上时即可出现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骨折部位多见于脊柱、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常规

骨质疏松症护理常规 一.概述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胳疾病。二.分类 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该型又分2型,Ι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见于绝经不久的妇女。Π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多在65岁后发生。第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由其他疾病(如肾衰竭,过量甲状腺荷尔蒙或白血病),或药物(如类固醇)等一些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第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多半有遗传家庭史,女性多于男性。妇女妊娠及哺乳期所发生的骨质疏松也可列入特发性骨质疏松。 三.发病原因 骨质疏松症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内分泌因素 女性病人由于雌激素缺乏造成骨质疏松,男性则为性功能减退所致睾酮水平下降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在绝经后妇女特别多见,卵巢早衰则使骨质疏松提前出现,提示雌激素减少是发生骨质疏松重要因素。一般认为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关。血降钙素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女性易患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其他内分泌失调性疾病,例如库欣综合征(Cushing综合征)产生过多的内源性皮质激素或慢性甲状腺毒症,导致骨的吸收或排泄增加,这些都与骨质疏松症形成有关。 2.营养因素 已经发现青少年时钙的摄入与成年时的骨量峰直接相关。钙的缺乏导致PTH分泌和骨吸收增加,低钙饮食者易发生骨质疏松。维生素D的缺乏导致骨基质的矿化受损,可出现骨质软化症。长期蛋白质缺乏造成骨机制蛋白合成不足,导致新骨生成落后,如同时有钙缺乏,骨质疏松则加快出现。维生素C是骨基质羟脯氨酸合成中不可缺少的,能保持骨基质的正常生长和维持骨细胞产生足量的碱性磷酸酶,如缺乏维生素C则可使骨基质合成减少。 3.废用因素 肌肉对骨组织产生机械力的影响,肌肉发达骨骼强壮,则骨密度值高。由于老年人活动减少,使肌肉强度减弱、机械刺激少、骨量减少,同时肌肉强度的减弱和协调障碍使老年人较易摔跤,伴有骨量减少时则易发生骨折。老年人患有脑卒中等疾病后长期卧床不活动,因废用因素导致骨量丢失,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4.药物及疾病 抗惊厥药,引起治疗相关的维生素D缺乏,以及肠道钙的吸收障碍,并且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过度使用包括铝制剂在内的制酸剂,能抑制磷酸盐的吸收以及导致骨矿物质的分解。糖皮质激素能直接抑制骨形成,降低肠道对钙的吸收,增加肾脏对钙的排泄,继发甲状旁腺功能障碍,以及性激素的产生。长期使用肝素会出现骨质疏松,具体机制未明。化疗药,如环孢素A,已证明能增加啮齿类动物的骨更新。肿瘤,尤其是多发性骨髓瘤的肿瘤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能激活破骨细胞,以及儿童或青少年的白血病和淋巴瘤,后者的骨质疏松常是局限性的。胃肠道疾病,例如炎性肠病导致吸收不良和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导致快速的体

探讨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疼痛的改善效果 王燕英

探讨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疼痛的改善效果王燕英 发表时间:2019-06-04T11:07:52.07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2月下第4期作者:王燕英车彦扬张佳佳张亚军 [导读] 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可以显著缓解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疼痛症状。 大庆人民医院 163316 【摘要】目的:研究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对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疼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相关科室接受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為观察组和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对两组患者腰背疼痛改善情况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疼痛护理后V 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与护理前相比疼痛缓解程度大与对照组。结论: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可以显著缓解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疼痛症状。 【关键词】疼痛护理;老年骨质疏松;腰背疼痛;临床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pain nursing program for osteoporosis on improving lumbar and back pai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Methods:80 elderly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5 to Nov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On the basis of drug treatment,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whil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ain nursing.To compare and evaluate the improvement of lumbar and back pa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V AS scor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pain nursing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egree of pain relief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nursing.Conclusion:Osteoporosis pain nursing program can significantly alleviate the symptoms of low back pai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Key words] Pain nursing;Senile osteoporosis;Back pain;Clinical effect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由于骨密度降低,骨微结构遭到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从而造成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其中老年性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一般发病年龄在70岁以后。腰背疼痛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疼痛的缓解程度是评价治疗方案有效性的重要指标[1]。本研究采用疼痛护理方案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护理,评价该方案对患者疼痛的治疗效果,以期为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护理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相关科室接受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例,女62例,年龄70~86岁,平均年龄平均(78.09± 2.36)岁,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其中观察组患者男8例,女32例,年龄70~85岁,平均年龄平均(78.07±2.15)岁;其中观察组患者男10例,女30例,年龄71~86岁,平均年龄平均(78.11±2.19)岁。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老年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临床上均表现处腰背疼痛的症状;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患有精神疾病不便于沟通治疗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药物常规治疗治疗,通过鼻腔给药进行鲑鱼降钙素喷鼻剂治疗(生产厂家:深圳大佛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2507,生产批号:20151023),每日一次,每次给药量100-200IU;口服钙尔奇D片(生产厂家:惠氏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50030,生产批号:20150916),每日一次,每次两片。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疼痛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干预,包括:(1)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解释引起疼痛的机制,引导患者树立乐观态度,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2)对患者腰背部穴位进行按摩护理,促进血液流通;(3)定期对患者进行疼痛相关知识宣传讲解,指导患者学习应用疼痛曲线知识,使患者对自身疼痛位置及程度进行准确地认知,以便于配合护理治疗。两组患者进行连续三个月的护理干预后,对患者腰背疼痛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评价。 1.3 观察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 AS)对两组患者腰背疼痛情况进行评估[2]。0分表示无疼痛感,10分表示疼痛难以忍受。其中0-1分表示疼痛感为优,3-5分为良,6-8分为疼痛可以忍受,评分大于8分为差,表示疼痛感难以忍受。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相关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V AS平均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V AS平均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骨病,由于骨强度降低,骨基质减少以及体内单位体积骨组织的含量较低,导致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大大增高[3]。持续性腰背部疼痛使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身体机能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目前临床上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疼痛症状的治疗主要以药物缓解疼痛为主。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的特殊性,常规药物在体内吸收利用效果较差,导致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进行合理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疼症状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经过疼痛护理后V AS评分远低于对照组,与接受护理前相比V AS评分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表明骨质疏松疼痛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疼痛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疼痛护理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治疗,对改善患者的腰背疼痛症状具有显著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丁超,孙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相关问题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22(3):372-375. [2]严广斌.视觉模拟评分法[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8(2):34-34. [3]洪磊,樊华俊,李文锋等.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3):197-198.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疾病。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既往史及家族遗传史。 2.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跌倒(坠床)危险,有无畸形。 3.评估生活方式体力活动,饮食习惯,是否吸烟、酗酒。 (二)身体状况 1.骨痛和肌无力是较早出现的症状,表现为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疼痛为弥漫性,无固定部位,于劳累或活动后加重,负重能力下降或不能负重。 2.身长缩短骨质疏松非常严重时,可因椎体骨密度减少导致脊椎椎体压缩变形,身长平均缩短3-6cm ,严重者伴驼背。 3.骨折骨折为导致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活动受限、寿命缩短的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常因轻微活动或创伤诱发,如打喷嚏、弯腰、负重、挤压或摔倒等。 (三)护理措施 1.生活环境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预防跌倒坠床等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

2.休息与活动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制订不同的活动计划。对能运动的老人,每天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以增加和保持骨量;对因为疼痛活动受限的老人,指导老人维持关节的功能位,每天进行关节的活动训练,同时进行肌肉的等长等张收缩训练,以保持肌肉的张力。 3.营养与饮食给予富含钙和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含钙高的食品有牛奶、乳制品、大豆、豆制品、芝麻酱、海带、虾米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有禽、蛋、肝、鱼肝油等。 4.日常照护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协助完成基础护理和日常生活照顾。 5.疼痛护理骨质疏松引起疼痛通过卧床休息可显著减轻疼痛。休息时宜卧宜卧硬板床,枕头不可过高,在腰下垫一薄枕。也可通过洗热水浴、按摩、擦背以促进肌肉放松减轻疼痛。对疼痛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 6.预防并发症为老人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或装束,防止跌倒和损伤,预防因骨质疏松继发的病理性骨折。 7.用药护理根据不同病因,遵医嘱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8.健康指导(1)健康教育 1)运动指导指导老人每日适当运动和进行户外日光照晒。在活动中防止跌倒,避免过度用力,也可通过辅助工具协助完成各种活动。2)饮食指导各种营养素合理搭配,尤其要指导老人多摄入含钙及

骨质疏松症护理常规

骨萎(骨质疏松症)护理常规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 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代谢性骨病。 一、临床表现及中医辨证分型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肾虚证、气滞血瘀证、风寒湿痹症三型。其临床表现为: (一)肾虚证 腰酸腿软、足膝无力,劳累加重。肾阳虚者面洸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舌质淡脉沉细;肾阴虚者心烦失眠、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舌红少苔,脉玄细数。 (二)气滞血瘀证 偶有腰部扭闪疼痛如刺,俯仰屈伸转侧困难,舌质紫暗,脉玄。 (三)风寒湿痹证 腰背板滞,伴恶寒怕冷。转侧不利,受风寒及阴雨天加重,肢体发谅,舌淡苔白,脉玄紧。 二、临证(症)施护 (一)肾虚证 1、滋补肝肾,强筋壮骨,多晒太阳。 2、卧床休息为主,病情允许适当下床活动,避免劳累,注意腰背部保暖。 (二)气滞血瘀证 1、病室环境宜舒适、整齐、安静、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阳光充足,禁止吸烟,每 天定时开窗通气。 2、观察疼痛的部位、时间、性质和程度。 (三)风寒湿痹证 1、注意保暖,避免感受风寒湿邪,忌卧水泥地、湿地,夏季避免受凉。 2、陈伤且有寒湿者,可局部或循取穴行针灸(常用的穴位如肾俞、环跳、委中、阿是穴 等)或局部运用散寒除湿,舒筋止痛之中药热敷,熏洗或行药浴。 三、饮食护理 辩证施食,做到因证施食、因时施食、因地施食和因人施食。 (一)肾虚证:饮食宜补肝肾为原则,可逐步增加血肉有情之品及滋补肝肾之食物,如 动物肝、肾及核桃、枸杞等,如枸杞子羊肾粥、杜仲核桃猪腰汤等。 (二)气滞血瘀证: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粗纤维蔬菜及水果,忌辛辣、刺激性食

骨质疏松的护理常规

骨质疏松的护理常规 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 1.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及程度。 2.定期进行骨质密度、血清钙、性激素及尿钙检测。 【对症护理】 1.使用骨科辅助器具,如背架、紧身衣等,可限制脊柱的活动度和给予脊柱支持,从而减轻疼痛。 2.对疼痛部位给予湿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缓解疼痛。 3.给局部肌肉按摩,以减少因肌肉僵直所引发的疼痛。 【一般护理】 1.保证环境安全,预防跌倒。 2.对行动不便者,将日常所需物如水杯、呼叫器等放置床边,以利病人取用,指导病人维持良好姿势,且在改变姿势时动作缓慢。 3.衣服和鞋穿着要合适,大小适中,以利于活动。 4.预防意外加强巡视,尤其在病人洗漱及用餐时间,加强意外的预防,病人使用利尿剂或镇静剂后,要严密注意因频繁如厕或精神恍惚而发生意外。 5.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多食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戒烟酒。 6.心理护理安慰患者,鼓励适当运动。

7.用药护理 (1)钙制剂治疗者,服用时增加饮水量,可同时服用维生素D,以利钙的吸收,不可和绿叶蔬菜一起服用。因为会形成钙螯合物而减少钙的吸收。 (2)使用二膦酸盐制剂时应空腹服用,服药期间不加钙剂,应晨起空腹服用,同时饮清水200-300ml,至少在半小时内不能进食或喝饮料,也不能平卧,应采取立位或坐位,以减少对食管的刺激。当出现咽下困难、吞咽痛或胸骨后疼痛,应立即停药。【健康指导】 1.向病人讲解均衡饮食的重要性,合理膳食,每天坚持户外活 动、晒太阳。 2.指导病人了解运动的重要性,可进行步行、游泳、慢跑、骑 自行车等。 3.按时服药,学会自我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4.指导病人及家属尽量保持居家环境的简单、安全,避免碰撞 和跌倒。 5.定期复查。 2012.01

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

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0-08-11T17:06:41.3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10年第21期供稿作者:吴文艳(黑龙江省嘉荫县医院 153200)[导读]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单位体积骨质总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改变和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病变, 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 吴文艳(黑龙江省嘉荫县医院 153200)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21-0246-02【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总结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情况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护理。结论护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是改善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及临床症状的有效手段。【关键词】骨质疏松患者护理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单位体积骨质总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改变和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病变,它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常见于绝经后的妇女和老年人,继发性见于内分泌疾病、血液病、妊娠哺乳期妇女、长期卧床者等,各年龄时期均有。临床常见的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一、临床特点 (一)临床表现 1.疼痛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渐进性会出现全身弥漫性疼痛或腰背疼痛。腰痛最常见,常在劳累后或久坐后出现,还可出现夜间自发痛、关节疼痛麻木、肌肉痉挛等。 2.骨折常因轻微活动诱发骨折,如弯硬、负重、摔倒,以椎体压缩性骨折、股骨颈骨折较常见,前者有明显腰痛,后者局部疼痛明显,活动受限。 3.身高缩短或驼背常因椎体压缩性骨折或椎体楔形压缩性骨折造成,可单发或多发,有时无明显诱因。4.早期伴有乏力、四肢麻木、腰背酸痛和(或)不适。 (二)辅助检查 1.血清钙、磷及碱性磷酸酶多正常。尿钙、磷多正常或偏高。2.放射学检查常用X线检查部位包括脊柱、骨盆、股骨颈及腕部等,最初表现为骨小梁减少、变细及骨皮质变薄,因而骨密度减低。单纯X线检查对诊断早期骨质疏松意义不大,因X线片看出疏松时,骨量丢失至少达30%~50%。但骨质疏松发展到一定程度,根据骨质密度,骨皮质厚薄,骨小梁粗细,椎体变形情况对诊断仍有一定参考价值。当发展到老年人有两处以上椎体压缩骨折或多次发生骨折,都可以诊断为骨质疏松。脊柱X线观察项目有:①脊椎射线透明度;②纵向小梁排列面,横向小梁先消失;③看到双凹鱼尾状、楔形椎、椎体压缩。 3.标准X线照片及测量测量右手第二掌骨中点髓腔与全横径,测算皮质面积/总面积,正常青年人为0.72%~0.92%。 4.骨密度测量骨量和密度是影响骨强度的重要因素。因此,骨量和密度的测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常用的几种测定骨密度的方法的原理基本一致。通过一束已知的放射性线光束穿过被测定区域,在射线发射源对侧放置闪烁计数探测仪,根据探测仪所接受的射线量与测定区域所吸收的射线量呈反比的原理就不难确定该区域的骨矿含量。二、护理措施 (一)疼痛护理 1.腰酸背痛或全身骨痛严重者可遵医嘱给予镇痛剂,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或采用按摩、理疗、推拿等方法减轻疼痛。2.教会患者学会缓解疼痛的放松技术,如缓慢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转移注意力等方法。3症状缓解时须保持适量、适度的运动,以防骨量进一步丢失,加重骨质疏松,从而疼痛症状加重。4.遵医嘱给予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降钙素应用,或采用激素替代疗法。 (二)生活护理 1.对椎体骨折者,须绝对卧床休息,睡硬板床,协助患者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将常用物品放在患者易于取放的地方,协助患者翻身,翻身时注意脊柱轴线一致。 2.对肢体骨折者,除骨折处的上下关节不能活动外,身体其他部位均应进行正常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利于骨折恢复。协助满足患者部分的生活需要。 (三)牵引或石膏固定的护理 1.石膏固定者,保持石膏清洁、干燥,避免扭曲、变形。经常观察肢端血液循环,如有剧烈疼痛、发绀、肢端冰冷或麻木,应立即告知医生处理。 2.牵引的患者应每日评估患肢血液循环及感觉,各种牵引应保持一定的位置和重量,指导患者家属不可私自增减牵引砣重量,勿将被子等物的重量压在牵引绳上,牵引绳与肢体要在一条轴线上,搬动患者时应有一人拉住牵引绳。 (四)健康教育 1.指导患者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如坚持适当的运动,多从事户外活动,适量的日光照射,获取足量的维生素D,同时对骨骼肌保持足够的机械性刺激。戒除烟酒、少饮咖啡,避免过食较咸的食物,饮食中应多补充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鱼类、肉类、豆制品、骨头汤等,均可防止骨质疏松加重。避免菠菜与豆腐、牛奶同食,以免影响钙的吸收。2.指导患者早期预防骨质疏松。让其了解正常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到40岁以后都有不同程度的骨量丢失,绝经后的妇女更是明显,可预先采取预防性措施,如保证充足的钙剂摄入,及早补充雌激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