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省市高中教材版本详表

全国各省市高中教材版本详表
全国各省市高中教材版本详表

全国各省市高中教材版本详表1、海南高中课标教材本(04秋高一起用):

2、广东高中课标教材本(04秋高一起用):

3、山东高中课标教材本(04秋高一起用):

4、宁夏高中课标教材本(04秋高一起用):

5、江苏高中课标教材本(05秋高一起用):

6、福建高中课标教材本(06秋高一起用):

7、辽宁高中课标教材本(06秋高一起用):

8、安徽高中课标教材本(06秋高一起用):

9、浙江高中课标教材本(06秋高一起用):

10、天津高中课标教材本(06秋高一起用):

11、湖南高中课标教材本(07秋高一起用):

12、陕西高中课标教材本(07秋高一起用):

13、吉林高中课标教材本(07秋高一起用):

14、黑龙江高中课标教材本(07秋高一起):

15、山西省高中课标教材本(08秋高一起):

16、江西省高中课标教材本(08秋高一起):

17、河南省高中课标教材本(08秋高一起):

1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中课标教材本(08秋高一起):

19、河北省高中课标教材本(09秋高一起):

20、云南省高中课标教材本(09秋高一起):

21、内蒙古省高中课标教材本(09秋高一起):

22、湖北省高中课标教材本(09秋高一起):

23、贵州省高中课标教材本(10秋高一起):

24、四川省高中课标教材本(10秋高一起):

25、甘肃省高中课标教材本(10秋高一起):

26、青海省高中课标教材本(10秋高一起):

27、重庆市高中课标教材本(10秋高一起):

28、西藏省高中课标教材本(10秋高一起):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最新目录 (1)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必修一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2函数及其表示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指数函数 2.2对数函数 2.3幂函数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1函数与方程 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必修二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2直线的方程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必修三: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1.2基本算法语句 1.3算法案例 第二章统计 2.1随机抽样 阅读与思考一个著名的案例 阅读与思考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 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 2.2用样本估计总体 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 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 第三章概率 3.1随机事件的概率 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3.2古典概型 3.3几何概型 阅读与思考概率与密码 必修四: 第一章三角函数 1.1任意角和弧度制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4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5函数y=Asin(ωx+ψ) 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第二章平面向量 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完整版)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全)

必修1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2 函数及其表示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 指数函数 2.2 对数函数 2.3 幂函数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1 函数与方程 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必修2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2 直线的方程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必修3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1.2 基本算法语句 1.3 算法案例 阅读与思考割圆术 第二章统计 2.1 随机抽样 阅读与思考一个著名的案 例 阅读与思考广告中数据的 可靠性 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 性问题的诚实反应 2.2 用样本估计总体 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 质量控制图 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 与弱 第三章概率 3.1 随机事件的概率 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 识过程 3.2 古典概型 3.3 几何概型 必修4 第一章三角函数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5 函数y=Asin(ωx+ψ) 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 用 第二章平面向量 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 基本概念 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 坐标表示 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 弦和正切公式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 第一章解三角形 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2应用举例 1.3实习作业 第二章数列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2.2等差数列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4等比数列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第三章不等式 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 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 面区域 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3.4基本不等式 选修1-1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 语 1.1命题及其关系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 方程 2.1椭圆 2.2双曲线 2.3抛物线 第三章导数及其应 用 3.1变化率与导数 3.2导数的计算

2019高中历史必修一的时间轴

高中历史必修一的时间轴 1.公元前1046-771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分封制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公元前221-206:秦 秦确立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公元前208-公元8年:汉 内朝制度,削弱相权 方法:频繁更换丞相 4.618年到907年唐 设立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 特点及影响:1、相权一分为三2、各部门分工和作,监督牵制提高行政效率3、保证君权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的重大创造 5.960年到1172年宋 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设枢密使管军事设三司使管财政 6.元 元朝的十个行中书省行省和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中书省直辖“腹里”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省官互迁 7.明1368年到1644年 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 君主专制达到新高度。

清朝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后改名军机处。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军机处作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9.1840-1842(鸦片战争时期) 鸦片战争(英国发动)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东南沿海门户洞开协定关税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中国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10.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法国发动)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 11.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1894年9月黄海海战邓世昌、林永升北洋大臣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从而失去制海权全军覆没。 12.1900-1901 八国联军清华战争 签订《辛丑条约》划定“使馆界”拆除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3.1905-1912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领导人孙中山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1912年民国元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国旗为五色旗。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高中历史必修一重要事件时间表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一重要事件时间表整理 1841年三元里抗英鸦片战争 1894年黄海海战中日甲午战争 1895年-1945年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略中国东北 1932年一·二八事 变 蔡廷锴、蒋光鼐KMT爱国官兵的顽强抵抗 1933年沿长城进犯冯玉祥、吉鸿昌收复多伦1935八一宣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12月陕北瓦窑堡 会议 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抗日联军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事变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 序幕 1937.7.7七七事变- 卢沟桥事变 开始全面侵华 1937.8.13八一三事变(迫使国民政府投降1937.8.14《自卫抗战声明书》 1937.9国共合作宣 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 1937.11上海失守,威胁南京!

1937.12南京大屠杀 1938.5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失守 (1937八一三事变爆发后正面战场: ①淞沪会战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期间:太原会战, 平型关大捷 抗日以来的首次大捷 ②1938年春徐州会战- 台儿庄战役 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敌后战场: 1937年8月陕北洛川会 议 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 线 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 1940年彭德怀百团 大战 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正营正式形成1944年春敌后抗日军民局部反攻1945年春延安召开中 国共产党第 七次全国代 表大会 新民主主义国家,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抗日战 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和思想基础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10月25台湾光复

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大全

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大全 新课标人教A版 必修一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1.1 集合 1.2 函数及其表示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本章小结与复习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 2.1 指数函数 2.2 对数函数 2.3 幂函数 本章小结与复习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1 函数与方程 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本章小结与复习 必修二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本章小结与复习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 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 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 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 本章小结与复习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2 直线的方程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本章小结与复习 第四章圆与方程 4.1 圆的方程 4.2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4.3 空间直角坐标系 本章小结与复习 必修三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1.2 基本算法语句 1.3 算法案例 本章小结与复习 第二章统计 2.1 随机抽样 2.2 用样本估计总体 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本章小结与复习 第三章概率 3.1 随机事件的概率 3.2 古典概型 3.3 几何概型 本章小结与复习 必修四 第一章三角函数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5 函数y=Asin(ωx+?)的图象 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本章小结与复习 第二章平面向量 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 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 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本章小结与复习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本章小结与复习 必修五 第一章解三角形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2 应用举例 1.3 实习作业 本章小结与复习 第二章数列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2.2 等差数列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4 等比数列 2.5 等比数列前n项和 本章小结与复习 第三章不等式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 3.4 基本不等式ab≤ 2 b a+ (a≥0,b≥0)

高二数学课本电子版

高二数学课本电子版 一、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1.常见的两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两类:一类是函数关系,另一类是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不同,相关关系 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 2.从散点图上看,点分布在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区域内,两个变量的这种相关关系称为正相关,点分 布在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区域内,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为负相关. 二、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 1.从散点图上看,如果这些点从整体上看大致分布在通过散点图中心的一条直线附近,称两个变量之 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这条直线叫回归直线. 当r>0时,表明两个变量正相关; 当r<0时,表明两个变量负相关. r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表明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r的绝对值越接近于0时,表明两个变量之间几 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通常|r|大于0.75时,认为两个变量有很强的线性相关性. 三、解题方法 1.相关关系的判断方法一是利用散点图直观判断,二是利用相关系数作出判断. 2.对于由散点图作出相关性判断时,若散点图呈带状且区域较窄,说

明两个变量有一定的线性相关 性,若呈曲线型也是有相关性. 3.由相关系数r判断时|r|越趋近于1相关性越强. 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圆心,半径为r; (2)一般方程 当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半径为 当时,表示一个点;当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 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3、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 (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 (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 得到方程【一定两解】

高中历史必修册时间表

2011年暑假历史作业 (一)选择任一本中国通史阅读并熟记中国历史年代发展顺序: 1.夏朝:前2070 - 前1600年(禹--桀) 2. 商朝:前1600 - 前1046年(汤) 3. 周朝:前1046 - 前221年(1)西周前1046 - 前771年(周武王) (2)东周前770 - 前256年(周平王) 春秋前770 - 前476年战国前475 - 前221年 4. 秦朝:前221 - 前207年(嬴政) 5. 汉朝:前202 - 220年 (1)西汉前202 - 9年(刘邦)(2)新朝 9 - 23年(王莽) (3)东汉 25 - 220年(刘秀) 6. 三国、两晋、南北朝: 220 - 581 三国:220-280 (1)曹魏 220 - 265 (2)西蜀 221 - 263 (3)孙吴 222 - 280 两晋: 266 - 420 (1)西晋 266 - 316 (2)东晋 317 - 420 南北朝:420 - 581 (1)南朝(宋、齐、梁、陈) (2)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7. 隋朝(): 581 - 618 8. 唐朝(): 618 - 907 9. 五代十国:907 - 979 (1)五代:后梁、唐、晋、汉、周(907-960) (2)十国 (902-979) 10. 宋朝: (1)北宋(): 960 - 1127 (2)南宋(): 1127 - 1279 辽: 916 - 1125 西夏: 1038 - 1227 金: 1115 - 1234 11. 元朝(): 1271 - 1368 12. 明朝(): 1368 - 1644 13. 清朝(): 1644 - 1912 (二)认真阅读高一历史必修一、二、三教材,完成《暑假作业》。 (三)按时间顺序整理高一必修三本书。线索要详细、清晰,体现自己的综合概括整理能力样例见后。(手写稿,必须的)。(不许抄网上的资料) (以上为8月底回校考试内容) (四)培养兴趣: 看书(自选):《中国通史》、《全球通史》、《二战史》、《甘地》《华盛顿》等人物专记、《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 看电视纪录片《档案》《美国历史》…; 看报纸和《世界知识》等杂志。 高二历史备课组 2011.7

北师大版(新课标)高中数学课本目录大全(必修)

北师大版(新课标)高中数学课本目录大全(含必修和选修) 北师大必修 《数学1(必修)》 全书目录: 第一章集合 §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2 集合的基本关系 §3 集合的基本运算 阅读材料康托与集合论 第二章函数 §1 生活中的变量关系 §2 对函数的进一步认识 §3 函数的单调性 §4 二次函数性质的再研究 §5 简单的幂函数 阅读材料函数概念的发展 课题学习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第三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1 正整数指数函数 §2 指数概念的扩充 §3 指数函数 §4 对数 §5 对数函数 §6 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增长的比较 阅读材料历史上数学计算方面的三大发明 第四章函数应用 §1 函数与方程 §2 实际问题的函数建模 阅读材料函数与中学数学 探究活动同种商品不同型号的价格问题

必修2 全书目录: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 §1 简单几何体 §2 三视图 §3 直观图 §4 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 §5 平行关系 §6 垂直关系 §7 简单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 §8 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的简单应用阅读材料蜜蜂是对的 课题学习正方体截面的形状 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 §1 直线与直线的方程 §2 圆与圆的方程 §3 空间直角坐标系 阅读材料笛卡儿与解析几何 探究活动1 打包问题 探究活动2 追及问题 必修3 全书目录 第一章统计 §1 统计活动:随机选取数字 §2 从普查到抽样 §3 抽样方法 §4 统计图表 §5 数据的数字特征 §6 用样本估计总体 §7 统计活动:结婚年龄的变化 §8 相关性 §9 最小二乘法 阅读材料统计小史 课题学习调查通俗歌曲的流行趋势 第二章算法初步 §1 算法的基本思想 §2 算法的基本结构及设计

高中历史必修二时间表总结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短暂春天:1912-1919年民国时期 较快发展:1927-1936年 沉重打击:1937-1945年国民党 陷入绝境:1945-1949年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洋务派创办工业: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发昌机器厂:1866年 继昌隆缫丝厂:1872年 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甲午战争以后 大生纱厂:1899年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现代史分期 巩固政权,恢复经济:1949-1952年 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 1949-1956年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53-1956年 探索十年(社会主义曲折发展十年):1956-1966 文革十年:1966-1976年 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今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 一五计划:1953-1957年 三大改造:1953-1956年 中共八大:1956年 “大跃进”:1958年 八字方针:1960年 三年灾害:1959-1961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实行包产到户:1978年 推广“包产到户”、“包干到户”:1980年 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 对广东、福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1979年 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开辟经济开放区:1985年 开放上海浦东:1990年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20世纪90年代初 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使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具体化,国有企业试点1993年中共十五大: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作出指导1997年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山装、苏式服装: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60年代中期 军装、“干部服”: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以后 西餐传入,中西餐并行: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 西式住房大量出现:鸦片战争后

(完整)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doc

人教版高一数学(上册 )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 ( Ⅰ)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1.1 集合 2.1 指数函数 3.1 函数与方程 1.2 函数及其表示 2.2 对数函数 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2.3 幂函数实习作业 实习作业小结 小结复习参考题 复习参考题 人教版高一数学(下册)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复习参考题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第四章圆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4.1 圆的方程 3.2 直线的方程 4.2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4.3 空间直角坐标系 小结 复习参考题 人教版高二数学(上册) 第一章算法初 第二章统计第三章概率 步 算法与程序框图 2.1 随机抽样 3.1 随机事件的概率 1.2 基本算法语句 2.2 用样本估计总体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1.3 算法案例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 3.2 古典概型 阅读与思考割圆 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3.3 几何概型 术 小结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阅读与思考概率与密码 复习参考题实习作业小结 小结 复习参考题 人教版高二数学(下册) 第一章三角函数 第一章三角函数第二章平面向量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 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 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念式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 小结示 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复习参考题1.5 函数 y=Asin(ω x+ψ ) 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小结

(完整word版)福建省厦门市高中数学教材人教A版目录(详细版)

考试范围: 文科: 必考内容:必修①②③④⑤+选修1-1,1-2 选考内容:无选考内容 理科: 必考内容:必修①②③④⑤+选修2-1,2-2,2-3 选考内容(三选二):选修4-2,4-4,4-5 文、理科必考内容: 数学①必修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1.2 函数及其表示 1.2.1 函数的概念 1.2.2 函数的表示法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1.3.1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3.2 奇偶性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 2.1 指数函数 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2.2 对数函数 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2.3 幂函数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1 函数与方程 3.1.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3.1.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3.2.1 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3.2.2 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 数学②必修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1.1 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1.2 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2.1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1.2.2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1.2.3 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3.1 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3.2 球的体积和表面积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 平面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2.1.3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4 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2.2.2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2.2.3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2.2.4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2.3.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2.3.3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1.1 倾斜角与斜率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3.2 直线的方程 3.2.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3.2.2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3.3.1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3.3.2 两点间的距离 3.3.3 点到直线的距离 3.3.4 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第四章圆与方程 4.1 圆的方程 4.1.1 圆的标准方程 4.1.2 圆的一般方程 4.2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4.2.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4.2.2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4.2.3 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4.3 空间直角坐标系

人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详细目录 (1)

2019 年最新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第一册)(共计72 课时)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0 课时) 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8 课时) 第三章函数概念与性质(12 课时) 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6 课时) 第五章三角函数(23 课时) 必修(第二册)(共计69 课时) 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18 课时) 第七章复数(8 课时) 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19 课时) 第九章统计(13 课时) 第十章概率(9 课时)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共计43 课时) 第一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15 课时) 第二章直线和圆的方程(16 课时) 第三章圆锥曲线的方程(12 课时)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共计30 课时) 第四章数列(14 课时) 第五章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16 课时)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共计35 课时) 第六章计数原理(11 课时) 第七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0 课时) 第八章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9 课时) 详细章节内容 高中数学新教材目录 高中第一册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4) 1.1 集合的概念 (5) 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0) 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13) 阅读与思考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18) 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0) 1.5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27) 阅读与思考几何命题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34) 第二章一员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39) 2.1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40) 2.2 基本不等式 (47) 2.3 二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 (53) 第三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62) 3.1 函数的概及其表示 (63) 阅读与思考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 (78)

上海高中数学教材目录表(2017.08.12)(最新整理)

上海市高中数学二期课改新教材目录表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 第一章集合和命题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下) 一、集合三、对数 1.1集合及其表示法 1.2集合之间的关系 4.4 对数概念及其运算 1.3集合的运算四、反函数 二、四种命题的形式 4.5 反函数的概念 1.4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五、对数函数 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4.6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5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六、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 1.6子集与推出关系 4.7 简单的指数方程 第二章不等式 4.8 简单的对数方程 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第五章三角比 2.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任意角的三角比 2.3其他不等式的解法 5.1 任意角及其度量 2.4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 5.2 任意角的三角比 第三章函数的基本性质二、三角恒等式 3.1函数的概念 5.3 同角三角比的关系 3.2函数关系的建立和诱导关系 3.3函数的运算 5.4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 3.4函数的基本性质正弦和正切 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上) 5.5 二倍角与半角的正弦 一、幂函数余弦和正切 4.1幂函数的性质与图像三、解斜三角形 二、指数函数 4.2指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5.6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4.3借助计算器观察函数递增的快慢和解斜三角形 第六章三角函数 一、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1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 图像和性质 6.2 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6.3 函数y=Asin(?x+Φ)的 图像和性 质 二、反三角函数与最简三角方程 6.4 反三角函数 6.5 最简三角方程

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 第七章数列和数学归纳法第十一章坐标平面上的直线 一、数列11.1 直线的方程 7.1 数列11.2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7.2 等差数列11.3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7.3 等比数列11.4 点到直线的距离 二、数学归纳法第十二章圆锥曲线 7.4 数学归纳法12.1 曲线和方程 7.5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12.2 圆的方程 7.6 归纳---猜想---论证12.3 椭圆的标准方程 三、数列的极限12.4 椭圆的性质 7.7 数列的极限12.5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7.8 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12.6 双曲线的性质 第八章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12.7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8.1 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运算12.8 抛物线的性质 8.2 向量的数量积第十三章复数 8.3 平面向量的分解定理13.1 复数的概念 8.4 向量的应用13.2 复数的坐标表示 第九章矩阵和行列式初步13.3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 一、矩阵13.4 复数的乘法与除法 9.1 矩阵的概念13.5 复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 9.2 矩阵的运算13.6 实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二、行列式 9.3 二阶行列式 9.4 三阶行列式 第十章算法初步 10.1 算法的概念 10.2 程序框图 10.3 计算机语句和算法程序

2020-2021年高中数学教材人教版小学、初中、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全)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录 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数一数 第二单元比一比: 1、比多少 2、比长短 3、比高矮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1-5的认识 2、比大小 3、几和第几 4、2-5的分与合 5、加法 6、减法 7、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圆 第五单元分类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6和7的认识 2、6、7的分与合 3、和是6、7的加法与6、7减几 4、解决问题 5、8、9的知识 6、8、9的分与合 7、和是8、9的加法和8、9减几 8、解决问题9、10的认识 10、和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 11、填() 12、连加连减13、加减混合 14、整理和复习(一) 15、整理和复习(二)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1、数数、读数 2、写数 3、10或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9加几 2、解决问题 3、8、7、6加几 4、解决问题 5、5、4、3、2加几 6、整理和复习 第十单元总复习: 1、20以内的数 2、20以内的加法、10以内的加减法 3、认识图形 4、认识钟表第一单元位置: 1、位置(1) 2、位置(2)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 、十几减9 2、十几减8 3、十几减7 4、十几减6、 5、4、3、2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1 、图形的拼组(1) 2 、图形的拼组(2)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1、数数、数的组成 2、读数、写数 3、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4、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1、认识人民币 2、简单的计算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整十数加和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1、认识时间(1) 2、认识时间(2) 3、单元测试题 第八单元找规律: 1、找规律(1) 2、找规律(2) 第九单元统计: 1、统计 2、单元测试题 第十单元总复习: 1、总复习(1) 2、总复习(2)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全册)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全) 第一册上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集合 1.1集合 1.2 子集、全集、补集 1.3交集、并集 1.4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解法 1.5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 阅读材料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二简易逻辑 1.6逻辑联结词 1.7四种命题 1.8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小结与复习 复习参考题一 第二章函数 一函数 2.1函数 2.2函数的表示法 2.3函数的单调性 2.4反函数 二指数与指数函数 2.5指数 2.6指数函数 三对数与对数函数 2.7对数 阅读材料对数的发明 2.8对数函数 2.9函数的应用举例 阅读材料自由落体运动的数学模型 实习作业建立实际问题的函数模型 小结与复习 复习参考题二 第三章数列 3.1数列 3.2等差数列 3.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阅读材料有关储蓄的计算

3.4等比数列 3.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研究性学习课题: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 小结与复习 复习参考题三 第一册下 第四章三角函数 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4.1角的概念的推广 4.2弧度制 4.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阅读材料三角函数与欧拉 4.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4.5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二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4.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4.7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三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4.8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4.9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 4.10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4.11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阅读材料潮汐与港口水深 小结与复习 复习参考题四 第五章平面向量 一向量及其运算 5.1向量 5.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5.3实数与向量的积 5.4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5线段的定比分点 5.6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 5.7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5.8平移 阅读材料向量的三种类型 二解斜三角形 5.9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5.10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 实习作业解三角形在测量中的应用 阅读材料人们早期怎样测量地球的半径? 研究性学习课题: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小结与复习 复习参考题五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部分:世界历史各时期知识点总结总汇

世界历史各时期知识点总汇 雅典民主政治:梭伦、克利斯提尼、伯里克利;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少数民主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泰勒斯,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柏拉图,亚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薄伽丘、莎士比亚;思想解放 西方人文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因信称义;打击天主教会势力 精神发展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开辟新航路:迪亚士→好望角;哥伦布→美洲 世界市场荷兰、英国殖民扩张:建立海外商品市场;世界市场形成主要途径;日不落帝国 逐步形成工业革命:增强欧美国家的力量,列强瓜分世界,促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完善 欧美代议制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联邦、共和、总统制;第一部成文宪法 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总统制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专制、军国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理论和实践1871年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经典力学体系:牛顿的机械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近代自然科学形成 进化论:达尔文《物种起源》;冲击“神创说”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工业全部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 新经济政策:固定的粮食税;允许中小企业私营、外资经营;自由贸易 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后期弊端严重,导致苏联解体 赫鲁晓夫、勃涅日列夫、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摸式弊端→苏联解体 背景: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金融、工业、农业、以工代赈、社会保障;特点:国家干预经济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北约、华约组织的成立为标志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发展:欧共体形成;日本高速发展;中国振兴;不结盟运动 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1991年苏联解体为标志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美元为中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当今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中国于2001年底加入 经济全球化: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的新一轮资本扩张;机遇和挑战并存 现代科技爱因斯坦相对论和普朗克量子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成果;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人教版小学到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大全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选修) (1) 必修1 (1) 必修2 (2) 必修3 (3) 必修4 (4) 必修5 (6) 选修1-1 (7) 选修1-2 (8) 选修2-1 (10) 选修2-2 (11) 选修2-3 (12) 选修3-1 (13) 选修3-3 (15) 选修3-4 (17) 选修4-1 (19) 选修4-2 (20) 选修4-5 (21) 选修4-6 (22) 选修4-7 (24) 选修4-9 (25)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 (27) 七年级上册 (27) 七年级下册 (29) 八年级上册 (30) 八年级下册 (32) 九年级上册 (33) 九年级下册 (34)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总目录 (37) 一年级上册 (37) 一年级下册 (37) 二年级上册 (37) 二年级下册 (37) 三年级上册 (37) 三年级下册 (38) 四年级上册 (38) 四年级下册 (38) 五年级上册 (38) 五年级下册 (38) 六年级上册 (39) 六年级下册 (39) 中小学人教版数学教材及教师用书下载地址【高中A\B版|初中|小学】 (40) 1、高中数学教材(人教大纲版)(旧人教版) (40) 2、高中数学电子课本(新课标人教A版) (40) 3、高中数学电子课本(新课标人教B版) (40)

4、高中数学教师用书(新课标人教A版) (41) 5、初中数学课本 (41) 6、小数学数学课本 (42) 7、初中数学教师用书(人教A版/PDF版/免费/共6册) (42) 8、人教B版数学教材及教师用书(人教B版/EXE版/PDF版/免费/共4册) (42)

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全)

人教A版高中数学目录 必修1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2 函数及其表示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 指数函数 2.2 对数函数 2.3 幂函数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1 函数与方程 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必修2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2 直线的方程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必修3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1.2 基本算法语句 1.3 算法案例 阅读与思考割圆术 第二章统计 2.1 随机抽样 阅读与思考一个著名的案例 阅读与思考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 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 2.2 用样本估计总体 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 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 第三章概率 3.1 随机事件的概率 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 3.2 古典概型 3.3 几何概型 必修4 第一章三角函数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5 函数y=Asin(ωx+ψ) 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第二章平面向量 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 念 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 示 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 切公式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 第一章解三角形 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2应用举例 1.3实习作业 第二章数列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2.2等差数列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4等比数列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第三章不等式 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 性规划问题 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 域 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3.4基本不等式 选修1-1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1.1命题及其关系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2.1椭圆 2.2双曲线 2.3抛物线 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 3.1变化率与导数 3.2导数的计算 3.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 用 3.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选修1-2 第一章统计案例 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

高中数学必修5教材电子课本(人教版)

高中数学必修5_教材电子课本(人教 版).pdf 篇一: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电子课本1 第一章集合和函数概念 1.1 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和表示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1.2 函数及其表示 1.2.1 函数的概念 1.2.2 函数的表示法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1.3.1 单调性和最大(小)值 1.3.2 奇偶性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 2.1 指数函数 2.1.1 指数和指数幂的运算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2.2 对数函数

2.2.1 对数和对数运算(一) 2.2.1 对数和对数运算(二)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2.3 幂函数 第三章函数的使用 3.1 函数和方程 3.1.1 方程的根和函数的零点 3.1.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3.2 函数模型及其使用1 2 3 4 5 篇二: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教材目录 必修一、二、四、五章节内容 必修一必修四 第一章集合和函数的概念第一章三角函数1.1 集合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1.2 函数及其表示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 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 2.1 指数函数2.2 对数函数2.3 幂函数第三章函数的使用 3.1 函数和方程3.2 函数模型及其使用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2 使用举例第二章数列

2.1 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方法2.2 等差数列2.3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2.4 等比数列2.5 等比数列前n 项和第三章不等式 3.1 不等关系和不等式3.2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及其解法3.4 基本不等式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4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5 函数y=Asin(?x+?) 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使用第二章平面向量 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 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5 平面向量使用举例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3.1 两角和和差的正弦、余弦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必修二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3 空间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间的关系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和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3.2 直线的方程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和距离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