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建筑给排水优秀毕业设计--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

同济大学建筑给排水优秀毕业设计--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
同济大学建筑给排水优秀毕业设计--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

摘要

本次设计为某高层建筑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2#住宅楼及地下室(平时)进行给水排水设计。设计的主要内容:建筑给水工程设计、建筑排水工程设计、建筑消防工程设计、室外化粪池设计和地下室加压泵房设计。

本工程建筑高度为54m,共18层。给水系统采取分区给水方式,1~4层市政管网供水,5~18层变频加压泵供水,均采用下行上给方式。消防系统包括建筑室内的消火栓系统布置、地下室的自动喷淋系统布置、发电机房及储油间的自动水喷雾系统布置。在2#屋顶设置20m2消防水箱,地下室设360㎡消防水池。排水系统包括生活污、废水排放,雨水排放和空调冷凝水排放。室内污水与废水单独排放,室外合流至化粪池。

关键词:分区给水;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淋系统;自动水喷雾系统;排水系统

ABSTRACT

The design of affordable housing uni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design, the main task is to design 2 # residential floor and basement (usually) for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The main design elements: building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drainage engineering design, building fire protection engineering design, outdoor and underground septic tank design pressure pump design.

The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height of 54m, a total of 18 layers. Approach to regional water supply system, from 1 to 4 layers of municipal water supply pipe network, from 5 to 18 layers frequency pressure pump water, are used to the way down on. Fire hydrant system, including system architecture layout of the room, the basement sprinkler system layout, generator room and storage rooms of the automatic water spray system arrangement. 2 # 20 square meters roof set fire water tank, located 360 m underground fire pool. Sewage drainage system, including life, wastewater discharge, stormwater drainage and air conditioning condensate discharge. Discharge of sewage and wastewater separate indoor and outdoor convergence to the septic tank.

Key words: district water supply; fire hydrant system; automatic sprinkler system; automatic water spray system; drainage system

目录

1. 绪论 (1)

1.1工程概况及设计资料 (1)

1.1.1 建筑设计资料 (1)

1.1.2 给水排水设计资料 (1)

1.2设计任务及内容 (1)

1.3设计要求 (1)

1.4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的编写 (2)

1.5毕业设计成果提交 (2)

1.6设计依据 (2)

2. 设计方案说明 (3)

2.1建筑内给水系统 (3)

2.1.1 系统的选择 (3)

2.1.2 分区给水的划分 (3)

2.1.3 给水方式的选择 (3)

2.1.4 系统组成 (4)

2.1.5 给水管道及设备安装 (4)

2.2建筑内消防系统 (4)

2.2.1 系统的选择 (4)

2.2.2 消防管道及设备安装要求 (6)

2.3建筑内排水工程 (7)

2.3.1 系统的选择 (7)

2.3.2 系统的组成 (8)

2.3.3 排水管道安装要求 (8)

3. 设计计算书 (11)

3.1建筑给水系统的设计计算 (11)

3.1.1 设计方案 (11)

3.1.2 给水管网水力计算 (11)

3.2消火栓系统的设计计算 (19)

3.2.1 消火栓管网水力计算的基本数据 (19)

3.2.2 消火栓管网水力计算 (19)

3.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计算 (24)

3.3.1 自动喷水灭火水力计算的基本数据 (24)

3.3.2 管网水力计算 (24)

3.3.3 水泵的选择 (26)

3.3.4 水泵结合器的选择 (27)

3.4水喷雾系统的设计计算 (27)

3.5建筑排水系统的设计计算 (28)

3.5.1 排水方式的选择 (28)

3.5.2 排水系统组成 (28)

3.5.3 排水系统的管道计算 (28)

3.5.4 化粪池型号的确定 (30)

3.5.5 集水井及排水泵计算 (32)

3.6雨水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32)

3.6.1 设计方案 (32)

3.6.2 设计计算 (33)

4 泵房设计 (35)

4.1泵房平面布置 (35)

4.2水泵型号 (35)

5 结论 (36)

致谢 (37)

参考文献 (37)

1. 绪论

1.1 工程概况及设计资料

1.1.1 建筑设计资料

某高层建筑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建筑高度54.00米,为高层普通住宅楼。分1#、2#、3#三栋,每栋均为十八层,每层设2户共计36户,每户1厨2卫(卫生间布置详见平面图),南面阳台设家用洗衣机和盥洗槽,层高3.0米。地下一层(1#、2#、3#楼连通共用)为停车场及相关设备用房(其功能分配以及建筑室内外高差详见地下室平面图)。

1.1.2给水排水设计资料

(1)给水水源

该建筑以城市给水管网为水源,城市给水网允许从建筑北面接出一条不大于DN150的管道。常年最低水压为0.24MPa。

(2)排水条件

室内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后方可排入城市下水道,城市排水网允许从建筑西北面接入一条不大于DN300的管道,接口检查井管底相对标高-1.80米。

(3)室外消防

本设计不涉及室外消火栓的设置。

(4)卫生设施

住宅部分每户卫生间,内设淋浴器或淋浴房,洗脸盆及坐式大便器等。

(5)其它

未预见水量:按日用水量的10%计算。

1.2 设计任务及内容

根据建筑的性质、用途和建设单位的要求,对该住宅楼进行给水排水设计。根据现在的防火消防的实际情况,再基于高层建筑消防应立足于自救的规范要求,该楼的消防要求较高,地下室设置有独立的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淋系统;而每个消火栓均设有消防按钮,消防时可直接启动消防泵。生活给水泵要求自动启动。此外,从美观方面考虑,管道均尽量暗敷设。本设计说明仅限于屋顶设有高位水箱的2#楼及平时地下室(1#、3#楼及战时地下室的人防设计略)。

1.3 设计要求

(1)根据建筑资料判定建筑的性质、用途,确定所需的系统;

(2)拟定生活给水设计、消防给水设计、排水设计等方案;

(3)确定管道走向及敷设方式,绘制管道平面图和系统图;

(4)对各系统进行设计计算,确定管径、需增设的设备及构筑物;

(5)编制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

1.4 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的编写

(1)设计说明书要求内容充实,依据充分,设计正确,并富有实用和创新性;(2)计算书要求设计参数选择合理,公式选用正确,计算步骤完整清晰,结果准确符合实际生活、生产情况。

1.5 毕业设计成果提交

(1)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2)设计成果图一套,要求8张以上设计图纸,即包括首层给排水平面图、标准层给排水平面图、屋顶层给排水平面图、地下室(平时)给排水平面图、地下室自动喷淋平面图、地下室泵房大样、给排水系统展开图、消防系统展开图、喷淋系统展开图等

1.6 设计依据

(1)提供的有关市政给水、污水、雨水管网资料;

(2)《给水排水制图标准》 GB/T 501006-2001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2005版)

(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01

(6)《自动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219-95

(7)《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版)

(8)《建筑给排水设计手册》

(9)《山东双轮集团—生活、消防产品总汇》

(10)《钢筋混泥土化粪池》图集03S702

2. 设计方案说明

2.1 建筑内给水系统

2.1.1 系统的选择

根据室外市政管网所提供的水压和工作状况,建筑性质,建筑高度,室内各用水点的分布情况及卫生器具所需的压力等综合考虑加以选择。

本建筑为高层普通住宅楼,根据市政管网常年可资用水头为0.24MPa能满足四层及以下的水压要求。故决定采用分区给水方式。

2.1.2 分区给水的划分

本建筑建筑高度为54.00m,采用竖向分区给水。如果分区过小将增加给水设备、管道及相应的土建投资和维修管理费用,造成经济浪费;如果分区过大将带来以下不良影响:

(1)当配水龙头开启时,水压过大,下部用水点造成喷溅。

(2)当配水龙头及阀门关闭时容易产生水锤,不但会引起噪音还会损坏管道及附件,造成漏水。

(3)由于压力过大,龙头、阀门等给水配件容易损坏,缩短使用年限,同时增加维修费用及工作量。

(4)流速过大,会产生噪音,影响室内安静。

为了防止和避免上述情况,使其运行正常和稳定,进行合理的竖向分区给水是完全必要的。在外部管网不能满足整个建筑用水需求时,建筑下部应尽量利用外部管网水压直接供水,上部通过设增压和流量调节装置供水。

结合我国目前水暖产品的具体使用情况,给水配件的静水压力值应控制在以下范围内:住宅、宾馆、医院等居住性建筑一般为0.30~0.35Mpa;其他建筑一般为0.35~0.40Mpa。

2.1.3 给水方式的选择

根据设计资料及建筑特性可供选择的供水方式如下:

(1)方案一:建筑给水系统竖向分两个区,高区为5~18层,其中9~18由高位生活水箱直接供水,5~8由高位生活水箱结合减压阀供水。

优点:供水可靠,设备布置集中,便于维护管理,不占用建筑上层使用面积。水池、水箱储备一定的水量,停水停电时上层可延时供水。

缺点:运行费用高,安装维护麻烦,增加建筑荷载,减压阀有能量损耗,只能用于允许设置高位水箱的建筑,且高位生活需定期清洗,水质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2)方案二:分区无水箱供水方式,低区为1~4层,采用外网直接供水;高区为5~18层,采用变频加压水泵供水。

优点:供水可靠,设备布置集中,便于维护管理,不占用建筑上层使用面积,能耗少。屋顶不设生活水箱,可减少建筑荷载。

缺点:水泵频繁启闭,对水泵的质量及调节控制要求高,维护费用较高。

综上所述,结合本建筑特性,选用方案二供水方式。即1~4层为低区,外网直接供水,采用下行上给式;5~18层为高区,由地下室水泵房变频加压供水,给水立管接至水泵房,采用下行上给式。

2.1.4 系统组成

整个系统包括引入管、水表节点、给水管网和附件,此外尚包括地下室下生活水箱、加压水泵等。

2.1.5 给水管道及设备安装

(1)管道布置和敷设的一般原则

①给水管道的布置应保证建筑物的使用要求,方便和安全。不得妨碍交通和操作,不得构成对建筑物和设备可能造成损坏的危险。

②满足系统的最佳水力条件,保证给水质量。减少阻力损失,节省能源。缩短管道长度,节省材料。

③保证管道安全不受损坏。

④避免管道受到腐蚀和污染。

⑤管道敷设应力求美观和维护检修的方便。充分利用地下室的空间,吊顶空间,管道竖井等位置。

(2)管道敷设

①本建筑采用水表分户供水,给水管道均采用钢塑复合管,压力等级为1.0MPa。

②管道外壁距墙面(或沟壁)的最小净距,应不小于0.1m,距柱、梁可减少至

0.05m。

③给水横管宜有0.002~0.005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

④给水管穿过建筑物的墙或楼板时,应采取防护措施,穿过地下室外墙或地下构筑物的外壁时,应加设防水套管,在给水管穿过承重墙或基础处,应预留洞口,管顶上部净空不得小于建筑物的沉降量且不小于0.1m。

⑤给水管与排水管平行,交叉时,其距离分别大于0.5m和0.15m,交叉处给水管在上。

⑥管道穿越墙壁时,需预留孔洞,孔洞尺寸采用d+50mm~d+100mm,管道穿过楼板时应预埋金属套管。

⑦在立管和横管上应设闸阀,当直径小于等于50mm时,采用截止阀工作压力

1.0MPa;当直径大于50mm时,采用优质闸阀,工作压力1.0MPa。

2.2 建筑内消防系统

2.2.1 系统的选择

(1)消火栓系统

该建筑为高层普通住宅楼,按照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室内消火栓系统的流量

为20L/s,室外消火栓系统的流量为15L/s,每根竖管最小流量10L/s,消火栓每支水枪最小流量为5L/s。根据规范消火栓系统的最低点的静水压力不宜超过1.00MPa,当超过1.00MPa应采用分区给水系统,消火栓栓口的出水压力大于0.50MPa时,应采用减压措施。所以由于该建筑的高度为54.00m,可不分区。

按照规范消火栓宜布置在明显、经常有人出入且使用方便的地方,其间距不大于30m,因而在该建筑的电梯的前室以及地下室中均布有消火栓;整个建筑均同时有2股水柱到达任一点。本建筑的消火栓系统布置方案如下:系统采用DN65×16的水枪,25m长DN65的衬胶水带,水枪充实水柱为13m,单个水枪的流量为5L/s;在建筑的顶层设有试验消火栓;室内消火栓均设有远距离启动消防泵的按钮,以便在使用消火栓的同时启动消防泵。在顶层的水箱中均贮存有10min的消火栓用水量。

(2)自动喷淋系统

本建筑地下室属于中危险Ⅱ级建筑,三个基本数据为:设计喷水强度为8L/mi n·m2、作用面积为160m2、喷头工作压力0.10MPa、本系统采用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根据本建筑的情况,地下室除配电间、消防水池、生活水泵房、人防滤毒室、扩散室、集气室、排风口部等外布置自动喷淋系统,另外,柴油发电机房及储油间布置水喷雾系统。其他地区无需布置自动喷淋系统。

由湿式报警装置,水力警铃,水流指示器,闭式喷头和管道等组成。其基本工作原理如下:火灾发生时,火灾处周围温度升高致使喷头玻璃珠破裂,喷头喷水灭火,管道中水流动,水流指示器将信号传至消防值班室,同时报警阀组发出水力警铃报警。值班室值班人员通过监控室的监控录像判断是哪个区发生火灾,并向当地消防控制中心报警(若并未发生火灾,只是喷头损坏等其他因素导致发出报警信号,值班人员关闭水力警铃,停止报警)。

中危险Ⅱ级建筑物, 配水管每侧的支管上设置的喷头数不多于8个。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头的工作压力不小于0.10MPa, 最不利点处喷头的工作压力不小于0.10MPa。管道内的流速不超过5m/s, 配水管流速在个别情况下不大于10m/s。当管内流速超过规定值时应进行调整。适用温度范围:室温不大于70度。地下室喷头向上安装。根据建筑防火分区划分,系统分为三区,该系统设一个湿式报警装置和水力警铃,设三个水流指示器分别反馈各防火分区火灾情况。

本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设消防水池,立式泵,高位水箱,报警阀,水流指示器.出户管在出户附近设置水泵接合器。

系统管道的管材在报警阀后应采用无缝镀锌钢管。报警阀安装在明显而易操作的地点,水力警铃宜安装在报警阀附近,该地面有排水措施。管道变径连接时,在直管段上和弯头处采用异径管件连接。系统末端设置检验装置。末端检验装置包括截止阀、压力表、放水阀、放水管等。

(3)水喷雾灭火系统

本建筑地下室设有柴油发电机房及储油间,需设自动水喷雾系统。由水源、供水设备、管道、雨淋阀组、过滤器和水喷雾等组成,向保护对象喷射水雾灭火或防护冷却的灭火系统。设计喷雾强度20L/min﹒m2,持续喷雾时间0.5h。水雾喷头的工作压力,当用于灭火时不应小于0.35MPa;用于防护冷却时不应小于0.2MPa。根据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219-95 (3.1.6 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罐装间、装卸台、泵房、压缩机房等的保护面积应按使用面积确定。)可知,本建筑水喷雾灭火系统的保护面积为发电机房和储油间的平面面积之和。

2.2.2 消防管道及设备安装要求

(1)消火栓的安装

①本工程消火栓给水管接自消防加压泵房的消火栓加压泵,管道的安装与生活给水管基本相同。

②采用内外热浸镀锌钢管,管径小于DN100采用丝扣连接,管径大于DN100采用沟槽<卡箍>管接头及配件连接。

③消火栓立管采用DN100mm,单栓消火栓栓前消防支管管径为65mm,栓口距地面为1.1m。水枪喷嘴口径为19mm,水龙带为麻质衬胶水带长度25m。

④地下室消火栓均为减压稳压消火栓。

⑤所有消火栓系统安装完毕后,均应做管道试压试验,室内消火栓系统试压水压值不低于0.90MPa。

⑥管道安装完毕后,均应做好防腐处理。即刷红丹漆两遍,埋地镀锌钢管刷沥清两遍防腐。

⑦消火栓系统管均应刷成红色,系统阀门均为常开阀门,且有明显的启闭标志。(2)自动喷淋系统布置

①喷头的布置喷头的平面布置形式采用正方形、矩形和菱形,喷头之间的水平距离是根据每个标准喷头的保护面积和平均喷水强度确定的。按火灾危险等级的喷头布置,按照规范选定,闭式喷头在吊顶下布置时,喷头向上。喷头溅水盘与吊顶、椽板、屋面板的距离, 不应小于75mm,也不应大于150mm。喷头布置在梁侧附近时喷头与梁边的距离应按不影响喷洒面积要求确定。当在梁或其他障碍物底面下方的平面上布置喷头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小于25mm,不应大于100mm。在门窗洞口设置喷头时, 喷头距洞口上缘不应大于150mm,距墙面不宜小于75mm并不大于160mm。在仓库中设置的喷头与其下方被保护物的垂直距离, 应符合距难燃物品的堆垛,不应小于450mm;距可燃物品的堆垛,不应小于900mm;在难燃物品和可燃物品的堆垛之间应设一排喷头,且堆垛边与喷头垂直线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00mm。

②供水干管宜构成环状,系统的进水管不宜少于两条,每条进水管的管径应系统按设计负荷计算。当一条进水管发生故障时,另一条进水管仍能保证全部用水量和水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新办公楼资料整理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0号 200092 Address: No. 1230 Siping Rd. , Shanghai Web: https://www.360docs.net/doc/e97484743.html,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新办公楼导览 中山北二路 N o r t h Z h o n g s h a n N o .2 R o a d 同济大学T o n g j i U n i v e r s i t y 赤峰路 C h i f e n g R o a d 彰武路 Z h a n g w u R o a d 铁岭路 T e n g R o a d 鞍山路 A n s h a n R o a d 同济联合广场 T o n g j i U n i t e d P l a z a 同济大学南校区 S o u t h C a m p u s o f T o n g j i U n i v e r s i t y 四平 路 S i p i n g R o a d 阜新路 F u x n R o a d L n e 10

地点 / Location::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0号 / No.1230 Siping Road, Shanghai 200092, China 设计时间 / Term of Planning :2009-2010 建造时间 / Term of Construction :2011 基地面积 / Site Area :69 700 m 2 建筑面积 / Total Building Area :64 522 m 2 主要结构 / Structure :混凝土框架、钢框架结构 / :C oncrete + Steel Frame 主要用途 / Main Use :办公 / Office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新办公楼——巴士一汽停车库改造 TJAD New Office Building —— Renovation of the Parking Garage of Bus No.1

建筑给排水毕业设计任务书(DOC)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2011届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专业 毕业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 课题名称:广州某小学教学楼 给排水工程设计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孙超 二O一三年十二月

第一部分 毕业设计任务书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与要求 1、毕业设计的内容 受广州某学校的委托,设计其教学楼,要求设计完善的建筑给水、排水和消防给水系统。并满足下列要求: 1)给水系统供水安全可靠,保证水质、水压、水量、水温; 2)排水畅通、气压稳定、室内环境卫生条件好; 3)技术先进、运行管理方便、投资少。 2、毕业设计的要求与数据 (1)工程概况 某小学教学楼建筑总面积为3010.8m2, 地上5层,各层高详见建筑图。各层功能详见平面所示,首层为架空层和水泵设备房、电房,2~5层为教室,每层设用男女卫生间,内设台式洗脸盆、大便器,小便槽等。教职工人数按学生人数的10%计。每层走廊预留恒温饮水机进水管(DN20,设置倒流防止器)。 (2)原始资料 A、建筑设计资料 1)各层建筑平面图 2)屋面、楼梯顶建筑平面图 B、给排水设计资料 3)据市政建设和环保部门批准文件决定,给水进水管从建筑北面的规划路给 水管DN150引入,市政给水管网常年提供可靠水压为0.25MPa,水质符合 饮用水标准。城市管网不允许直接抽水。 4)污水、雨水排出管可从建筑西南面的规划路排出,与城市排水管网相连。 该市设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室内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 管道。接入市政雨污水管前必须设置水质检测井。

(3)工程地质和地震资料 不考虑地震影响。 二、毕业设计(论文)应完成的工作 1、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约为2万字),装订成册。包括6部分: 1)设计总说明; 2)目录 3)前言:设计资料、工程性质、设计任务和设计范围、设计内容等; 正文: 1、分析设计资料,确定建筑内部的给排水、消防系统方式。 2、用水房间卫生器具及管道的布置及敷设。 3、室内外管道材料、设备的选用及敷设安装方法的确定。 4、建筑内部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的计算。 5、水泵房布置及计算。 4)结论 5)参考文献 6)致谢 2、设计图纸包括: 1)图纸目录; 2)总说明、图例、设备统计表; 3)各层给排水平面图(首层给、排水平面图分开) 4)各层水消防平面图 5)消防水箱大样图; 6)泵房平面布置图; 7)泵房剖面及管道轴测图; 8)给水管道系统图;

给排水毕业设计建筑给排水开题报告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综合楼给水排水设计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系土木工程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填表日期: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本设计选题依据:学校对给排水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而定,作为即将毕业的我们,应该对自己的专业有更深刻的了解,也应该更多的去学习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因此,本设计选择课题为高层综合楼给排水设计。 一般来讲,任何建筑都必须进行给排水设计,这与建筑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密切相关。随着土地资源的紧张,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成为设计师的必备技能。 该设计建筑共有18层,是以公共餐厅、办公及高档旅馆为主题的综合楼,几乎涉及了建筑给排水设计的所有内容。我希望此次设计达到以下几点目标: (1)通过毕业设计,巩固自己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加强自己的基本技能,使自己的知识体系综合起来,以达到学以致用,独立完成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目的。 (2)通过毕业设计,掌握资料获取、处理数据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 (3)通过毕业设计,了解社会生产实际中的问题,及时发现自己知识的缺陷和漏洞,补充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给水排水专业迅速发展,已成为给水排水中不可缺少而又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我国建筑给排水积累了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的新技术,专业技术有了明显的突破和发展, 其中消防给水系统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发展尤为突出。此外,我国建筑给排水产品设备的发展也促进了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发展。建筑给水排水技术的发展是与科研工作、工程实践(设计、安装)、产品开发等多方面有关。近年来, 高层建筑给排水日趋增加, 例如上海在浦东建成的金茂大厦和上海国际环球金融中心。在产品开发上, 也不断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为了使传统的给排水工程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的经济条件下有机结合, 我国正积极发展水工业,作为给水排水工程在21世纪的新发展。 国内外对建筑给排水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分别是节水新技术和节能新技术。 1、节水新技术 (1)推广使用优质管材、阀门 由于传统镀锌钢管容易生锈,会造成水质污染,且长时间闲置后再使用时会有锈水放出导致浪费,同时接头处如果锈蚀也会漏水渗水。采用新型管材如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不锈钢管、铜管、PP—R管、PE管、PVC—U管等能很好的解决此类问题。 阀门是建筑给排水中最常用的配件之一,其类型和质量的好坏也能影响用水的质量。一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中震设计概念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中震设计概念 发表时间:2016-06-27T14:51:54.5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5期作者:隆凡梅 [导读] 本文主要阐述了中中震设计的原理、设计方法及软件操作,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供参考。 摘要:对于普通建筑物的结构抗震设计,目前我国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地震力的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是对于较重要的、超高的、超限的建筑物则需要进行中震和大震的抗震计算。本文主要阐述了中中震设计的原理、设计方法及软件操作,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震设计概念;地震影响系数;荷载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008年版)(下简称《抗规》)中对中震设计仅在总则中提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没有给出中震设计的设计要求和判断标准。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现行《抗规》存在几个问题: 1规范未对结构存在的薄弱构件进行分析并作出专门的设计规定,仅对框架类剪切型结构适用的薄弱层作了一些规定; 2在中震作用下,规范仅提出“中震可修”的概念设计要求,没有具体的抗震设计方法; 3“中震可修”的技术经济问题:可修的标准决定工程????造价、破坏损失、震后修复费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建筑物体型复杂,结构新颖,超高超限越来越多,因此要求对结构进行中震的设计也越来越多。 2 中震设计 2.1 为何要进行中震设计呢? 《抗规》条文说明1.0.1条指出,对大多数结构,可只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即小震下的弹性计算),而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实现“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设计要求,但前提是建筑物的体型常规、合理,经验上一般能满足大中震的抗震要求。反之对于一些体型很不好的甚至超限的建筑物,在大震下的结构反应和小震完全不同,不进行相应的中震和大震计算是没法保证结构安全的。 为达到各阶段抗震要求,须对于上述体型异常、刚度变化大、超高超限等类型建筑物进行中震抗震设计,其余类型建筑物建议可按中震抗震进行验算。 2.2 中震设计的基本概念 抗震设计要达到的目标是在不同频数和强度的地震时,要求建筑物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中震设计就是为了使建筑物满足该地区的基本设防烈度,即能够抵抗50年限期内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 中震设计和大震设计都可称为性能设计。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个新的重要发展,它的特点是使抗震设计从宏观性、规范指定的目标向具体量化的多重目标过渡,业主(设计者)可选择所需的性能目标,而不仅仅是按现行规范通过分项系数、内力调整系数、抗震构造措施等粗略、定性的手段来满足中震和大震的设防要求。针对本工程的结构特点,设定本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对超限结构而言,利用这些指标能更合理地判断整体结构在中震、大震作用下的性能表现,给超限设计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 2.3 中震设计的分类 中震设计就是结构在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75倍(αmax=0.23)取值下进行验算。目前工程界对于结构的中震设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第二种是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 首先明确一点,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所采用的设计方法与设防目的均不相同。中震弹性设计,设计中取消《抗规》要求的各项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保留材料、荷载等分项系数,对应地保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结构仍属于弹性阶段,属正常设计。中震不屈服设计,设计中除了地震内力不作调整,同时也取消了材料、荷载等分项系数,对应地不考虑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结构已经处于弹塑性阶段,属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是一种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由此可见,中震弹性设计接近于平常的小震弹性设计,而中震不屈服设计则与大震设计同属于基于性能的设计。 3 基本方法及应用 根据中震设计的分类,以下分别阐述中震弹性及中震不屈服的具体设计方法,介绍如何在satwe、etabs、midas等软件中实现中震设计。 3.1 中震不屈服设计 3.3.1 不同抗震烈度下的各级屈服控制 若场地安评报告提供实际的地震影响系数,则应取用所提供的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下相应的地震影响系数,屈服判别地震作用1、2 的地震影响系数可相应插值求得。 3.3.2 SAWTE计算:地震信息中抗震等级均为四级;αmax按表3取值;总信息中风荷载不参加计算;勾选地震信息中的按中震(或大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选项;其它设计参数的定义均同小震设计。 3.3.3 MIDAS/Gen计算:主菜单→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参数→定义抗震等级:四级;主菜单→荷载→反应谱分析数据→反应谱函数:定义中震反应谱,在相应的小震反应谱基础上输入放大系数β即可,β值按表3计算所得;总信息中风荷载不参加计算;主菜单→结果→荷载组合:将各项荷载组合中的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为1.0;主菜单→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参数→材料分项系数:将材料分项系数取为1.0;其它同小震。 3.3.4 ETABS计算:选项→首选项→混凝土框架设计→定义抗震设计等级:四级;定义→反应谱函数→Add Chinese 2002 Spectrum→定义中震反应谱,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取值,其余参数按《抗规》;静荷载工况中不定义风荷载作用;定义→荷载组合→各项荷载比例系数均取为荷载分项系数1.0x荷载组合系数φ;定义→材料属性→填写各材料的强度标准值其它同小震。 4 工程算例 4.1 示范算例 4.1.1 基本参数:二十二层框支剪力墙结构,三层楼面转换,无地下室,首、二层4.5米,标准层3.5米,总高79m。结构平面布置如图一所示。结构高宽比3.76,长宽比1.22;抗震参数,7 度,第一组,0.10g;场地II类;风荷载100年一遇为0.9kN/㎡。

同济大学2017年硕士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招生介绍

同济大学2017年硕士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招生介绍学科专业简介 本专业于1981年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第一批博士学位授权点,是我校建筑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国家“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之一,是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学科点的创始人是著名建筑学家冯纪忠教授,以及吴景祥、戴复东等著名教授。目前学科带头人为戴复东院士、郑时龄院士、莫天伟教授、项秉仁教授以及王伯伟教授、钱锋教授和吴长福教授。本学科在众多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中获多项部级优秀工程设计奖,出版专著、译著数十种,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刊物上发表论文上百篇,获国家和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及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学科思想活跃,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专科学校和香港大学等多所高校长期合作,联合进行研究生设计教学。合作研究与交流遍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等地。学科点现有在职教授15名,在职副教授24名,其中硕士生导师共46(含6名兼职硕导)。目前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科研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与本学科点相关的实验与实践机构有: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等,另外还有造型艺术实验室、建筑技术实验室、以及现代技术国家实验室。 学科点于1956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78年恢复招生以来,已培养大量的硕士生和博士研究生,其中也包括来自香港、台湾地区以及其它国家的学生。本学科可授予建筑学硕士和工学硕士学位,以及工学博士学位;可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一、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本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熟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实际工作的能力,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 3.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建筑创作与设计理论 2.环境行为与设计方法 3.居住建筑与社区发展 4.城市设计与旧城更新

建筑给排水毕业实习设计报告工地实习日记(超多篇看下载慢慢看)

6月19日星期三天气晴 昨晚回宿舍后学习图纸,一直看到11点多钟,上床后满脑子尽是图纸在打架。这是一个技改扩建项目,主要内容为建设一个工厂自备热电站和碱回收工程,大小单位工程36个,主厂房将锅炉房、常用配电室、汽轮机房合为一体,并与煤廊、烟囱连接,结构复杂,难度高,是整个工程项目的核心部分。建设项目中,也有结构极为简单的平房,如砖砌体结构的仪器维修车间和钢结构的干煤棚。还有多个地下钢筋混凝土水池和两个45m ( 高的烟囱)一个是钢筋混凝土的,另一个是砖烟囱*。赵工程师说,这个工程要力争中标。我想中标后参加该工程施工,对我是一个极好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想着想着,我成了一个头戴安全帽、身穿工作服、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进行质量检查的实习施工员,我心旷神怡地向着远方眺望,突然吹来一阵大风,脚手架摇晃了几下后把我抛到了空中,我大叫了一声醒了,原来是一个梦,只觉得背上全是冷汗。 6 月21 日星期五天气阴 上午和赵工程师去造纸厂工地进行实地考察。赵工程师说,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前,一定要到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千万不能想当然地闭门造车。只有详细了解了现场的具体情况后,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才有针对性,也才有较好的实用价值。临行前,赵工程师要我了解以下一些主要内容: 1.现场供电情况(线路、容量等);

2. 现场供水、排水情况(线路、容量等); 3. 现场道路畅通情况; 4.现场可供利用的建筑物情况; 5. 现场已有地下管线情况; 6.现场周围城市测量控制点情况等。 赵工程师说,如果是外地工地,还应了解当地施工期间的气温、降雨量、风力、风向以及地震烈度、地方资源、地方交通运输、地方施工协作单位以及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建筑市场的管理文件等。 下午,赵工程师主持召开技术工作会议,讨论造纸厂投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要点,要求项目部有关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大家从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等多方面提出了各自的意见,我听了很受启发。我最后一个发言,根据设计图纸和上午了解的现场情况,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建议本工程以主厂房为主线编制施工进度网络图。为便于锅炉房和汽轮机房的屋架制作和屋面吊装工作,建议两车间中的楼层部分在屋面吊装结束后再施工,这样可大大加快主厂房的施工进度。第二,现场可供利用的原有建筑物不多,如果全部搭建临时用房,成本较高。建议将两栋结构简单的平房———砖混结构的仪器维修车间和钢结构的干煤棚开工时抢建后(干煤棚的钢柱、钢屋架提前在综合厂预制好),作为工地办公用房、工具用房和工地搅拌站用房,以节约搭设临时设施的费用。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论文 1结构分析及设计分析 1.1分析三种重要的体系 1.1.1剪力墙体系 剪力墙结构是利用建筑的内、外墙做成剪力墙以承受垂直和水平荷载的结构体系。剪力墙的变形状态和受力特性同剪力墙的开洞情况联系密切,其中依据轧受力特性的不同,单片剪力墙可以分为特殊开洞墙和单肢墙。类型不同的剪力墙,对应的也会有不同的截面应力分布,所以,在对位移和内力进行计算时,也应该对不同的计算和设计方法进行使用,将平面有限元法应用到剪力墙的结构计算中。此种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完成计算,能够应用到各类剪力墙之间,然而,也有一定的弊端存在于这种方法中,其有着较多的自由度。所以,在具体的应用时,较为普遍地应用了开洞墙这一类型。 1.1.2筒体结构 筒体结构分为框架—核心筒、筒中筒等结构体系,其中框架—核心筒受力特点为框架主要承受竖向荷载,筒体主要承受水平荷载,变性特点类似于框架剪力墙,但抗侧刚度较大。依据不同的计算机模型处理手段,有三种类型的分析方法:主要为离散化方法、三维空间分析和连续化方法,其中三维空间方法的精确性会更高。 1.1.3框架—剪力墙体系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由若干个框架和剪力墙共同作为竖向承重结构的建筑结构体系。此种结构位移和内力等计算方法尽管种类较

多,然而,连梁连续化假定方法会经常被使用,在对位移协调条件进行计算时,应该按照框架水平位移和剪力墙转角进行设计,将外荷载和位移的关系用微分方程建立起来。然而,应该考虑需求和因素量会存在的差异,所以,也会有着不同形式的解答方式。 1.2具体的设计与分析 1.2.1合理地确定水平荷载 每一个建筑结构都应该一同承受风产生的水平荷载和垂直荷载,对于抵抗地震的能力也应该具备。高层建筑中,尽管结构设计会较大程度上受到竖向荷载的影响,然而,水平荷载却占据着重大的比重。随着不断增多的高层建筑层数,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水平荷载成为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首先,由于楼面使用荷载和楼房自重在竖构件中发挥的功能,对应水平荷载会将一定的倾覆作用施加到结构中,并且竖构件中就会出现高层建筑结构的作用力;其次,就高层建筑结构而言,地震作用和竖向荷载,也会跟着建筑结构的动力情况而出现较大的改变。 1.2.2合理地确定侧控 同低层建筑不同,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侧移已经成为 了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不断增加的楼层数量,结构侧移在水平荷载侧向变形下会逐渐增大。在高层建筑结构进行设计中,不但规定结构要有一定的强度,对于荷载作用带来的内力能够有效的予以承受,同时,还应该确保具备一定的抗侧刚度,确保在某一限度内控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出现的侧移情况。

2014届给排水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全)

摘要 本设计是关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给水排水工程的管网设计,它包括给水排水系统、污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深度应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及有关的设计规定、规程确定。通常,给水管道系统的主要设计内容包括:设计基础数据(包括设计地区的面积、设计人口数、用水定额)的确定;给水管道系统的平面布置;给水管道系统设计流量计算和水力计算。污水系统采用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污水排水系统的管网设计内容包括划分排水面积,布置管道系统;根据设计人口数和污水定额,计算污水设计流量;根据污水水力计算表进行污水管道的水力计算,确定管径、坡度、流速及埋设深度等设计参数;绘制污水管道平面图和纵剖面图。雨水排水系统的管网设计内容包括划分排水面积,进行雨水管渠定线,确定出水口的位置;划分设计管段,计算各管段设计流量;根据雨水水力计算表进行雨水管渠水力计算,确定管径、坡度、流速及埋设深度等设计参数;绘制雨水管道平面图和纵剖面图。 关键词:排水系统,管道布置,设计参数,水力计算

ABSTRACT The design is on the LiuPanShui in Guizhou Province, drainage pipe network engineering design includes a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 a sewage drainage system and a stormwater drainage system.Design of the main contents and depth should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basic constructive procedures and relevant designed rules and procedures. Usually, the main designed content of water supply pipeline system includes: basic designed data (including the area of the design area, designed population and water quota) determination; The layout of Water supply pipeline system; Design flow calculation and hydraulic calculation of Water supply piping system. Sewage system is completely separate and drainage system. The pipe network design content of the sewage drainage system includs the division of the drainage area, layout of piping systems; population and sewage fixed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calculation of sewage design flow; hydraulic calculation of the sewers, the sewage hydraulic computation to determine the diameter, slope, flow rate and buried depth of the design parameters; draw the sewage pipeline plan and profile maps. Stormwater drainage system pipe network designing content includs division of the drainage area for rainwater sewers, fixing line, determing the outlet location; dividing designed tube segment, calculating each pipe segment design discharge; rain hydraulic Computation conduct rainwater pipe channels cut to divert force calculation, and determine the diameter, slope, and flow rate and burial depth design parameters; draw rainwater pipeline plan and longitudinal section diagram. KEY WORDS:Drainage system, Piping layout, Design parameters, hydraulic calculation

2013-建筑给排水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重庆市快捷大酒店 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 姓名:宋严 学号:024409135 指导老师:朱伟萍 完成时间:2013年6月

摘要 本设计为重庆市快捷大酒店,是一幢16层的大酒店的设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给水冷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热水系统这四大块的设计。 室内冷水系统分为低区与高区两个区供水,低区为地下室至四层,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高区为五层至十六层,根据要求,在地下室设生活水池,然后由变频泵抽水为高区供水。室内排水系统采用合流制,每个卫生间设置独立的排水立管,地下室至四层共有9根立管,五层至十六层为标准套房,卫生间布局一样,每层有34个房间,故共需34根立管,并且由于到四层时,这些立管位于办公室、商场等的房间中部,所以需另设立管,总计59根。消火栓系统不分区,在地下室设置消防水池,楼顶设置高位水箱。按照相关规定每层都需设置闭式自动喷淋系统,共分为五个区,水源来自于地下室的消防水池。另外,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量之后,本酒店五层到十六层还需设置热水系统,热水供应方式采用集中供热,热媒采用蒸汽,采用半循环里面的干管循环系统。 关键词:大酒店,高层,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消火栓系统,闭式自动喷淋系统,热水系统

Abstract The design for the Chongqing express Le Grand Large Hotel, is to design a 16 - storey Le Grand Large Hotel, design content mainly includes these four large water supply water system, drainage system, fire control system, hot water system. Indoor water supply system is divided into low and high two district water supply, low area as the basement to the four layer, by the municipal water supply pipe network directly; the area of five to sixteen layer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life, a pool in the basement, and then pumped by frequency conversion pump for high water. Indoor drainage system adopt confluence, each toilet set independently of the drainage tube, the basement to the four layer consists of 9 vertical pipes, five layer to the sixteen layer as a standard suite, room layout, each floor has 34 rooms, so a total of 34 riser, and because of the four layer, the middle the room is located in the vertical pipe office, shopping malls, so need to set up a total of 56 root canal. Fire hydrant system does not partition, setting fire pool in the basement, roof water tank.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each layer shall be installed closed automatic sprinkler system, is divided into five zones, water from the basement of pool fire. In addition,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this hotel five layer to the sixteen layer also need to set the hot water system, water supply mode with centralized heating, heat medium with steam, with half cycle inside the stem vascular system. Keywords: Le Grand Large Hotel, top, water supply system, drainage system, fire hydrant system, closed automatic sprinkler system, hot water system

同济大学建筑学系导师信息(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方向)

戴复东 学历:本科 最后毕 业学校:南京大学建筑系 职称:教授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 职务:同济大学高新建筑技术设计研究所所长 学科分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 团队:AD-建筑与高新技术 简介:建筑学与建筑设计专家。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安徽省无为县人)。1952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建筑系。 现任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上海建筑学会名誉理事,曾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参加大型规划二项,均获一等奖;参加国内外设计竞赛,获一等奖4项;设计工程70余项获省部级奖2 项。 撰写专著7部,论文107篇,译书1部,并取得国家二项专利。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研究生课程 房屋产业化 构配件产业化 建筑体系 主要成果 [出版著作]追求.探索--戴复东的建筑创作印迹 [发表论文]武钢技术中心系统工程(建筑学报2007-8) [发表论文]中国残疾人体育艺术培训基地(诺宝中心)(时代建筑2007-2) [发表论文]钢结构建筑语言解读(建筑学报2006-10) [发表论文]我国北方远古时代城市形成的足迹——《诗经》的记述和启示(建筑学报2006-7) [发表论文]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中心岛组团建筑与环境创作(建筑学报2005-1)

郑时龄 学历:博士 最后毕 业学校:同济大学 职称:教授博导中国科学院院士 职务: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 学科分类: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团队:AZ-建筑与城市空间 简介:郑时龄,同济大学工学博士,意大利罗马大学名誉博士,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资深 会员。现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曾任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同济大学副校长等职。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建筑学会名誉理 事长、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主题演绎顾问等。 E - mail:zhengshilinghotmail. 本科生课程 建筑评论 研究生课程 建筑评论 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文献 主要成果 [出版著作]上海近代建筑风格 [出版著作]建筑批评学 [出版著作]桑丘-玛德丽德霍斯事务所设计作品:1991-2004 [出版著作]建筑学的理论和历史 [出版著作]世博与建筑 [出版著作]世博园及世博场馆建筑与规划设计研究

给水排水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给水排水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商务、度假、旅游等活动使我国城市酒店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代星级酒店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和对外窗口,其酒店形象和服务水平都从侧面反映出这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文化特质。因此,现代星级酒店建筑设计不仅要注重建筑外形的气质塑造,还应致力于其良好的内在功能品质及酒店文化性与异质性的挖掘。作为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除了按国家有关规范进行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外,还要强调供水安全可靠性的同时,尽可能地采取节能意义的措施和设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水电浪费。结合当前水资源缺乏的严峻形势,立足建筑给排水,提出一些建议,以减少水资源的隐形浪费,实现节约用水。还必须考虑到给排水系统的噪声控制,结合新工艺和自身的工作经验在舒适性和经济性间寻求平衡点将室内给排水噪声减到最低,树立整体环境意识,努力为人们营造一个安静和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酒店的功能复杂,失火可能性大,失火后蔓延迅速,人员疏散及扑救困难。为此,必须设置安全可靠的室内消防给水系统,满足各类消防的要求,而且也是酒店质量审核中的重中之重。因此,酒店室内给排水、消防给水工程在设计方面,都比一般室内给排水工程、消防给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该毕业设计,提高资料检索、文献阅读、设计计算、绘制图纸、编写设计说明的能力;培养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同时达到对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也是以后从事相关工作的最初尝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人们对室内噪声越来越重视。据调查,在发达国家,人们在室内滞留的时间已占全天的90%,因此对室内噪声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由于建筑施工、安装和给排水管道的安装及卫生设备的选型不当,加上水泵自身的机械振动等诸多因素,室内的噪声环境愈加严重。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噪声过大而干扰人们的 正常生活,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的事件屡见不鲜。很多住宅室内的实际噪声都超过40dBA,在这样的噪声环境中生活不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休息质量,干扰脑力劳动者的工作,使人们产生失眠、疲劳、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长此下去还会导致人们产生神经衰弱症。不仅如此,因噪声扰民而使业主与开发商对簿公堂的民事诉讼案也不在少数。据报道,北京市某小区业主李某因楼下的生活给水泵房噪声过大而严重扰乱其作息秩序,起诉开发商,法院一审判令开发商采取控制噪声的措施,并赔偿李某精神损失费十万元,创下全国噪声扰民赔偿记录。

建筑给排水毕业设计计算书

目录 第一章室内冷水系统 (3) 一竖向分区 (3) 二用水量标准及计算 (3) 三冷水管网计算 (4) 四引入管及水表选择 (9) 五屋顶水箱容积计算 (10) 六地下贮水池容积计算 (11) 七生活水泵的选择 (11) 第二章室内热水系统 (12) 一热水量及耗热量计算 (12) 二热水配水管网计算 (12) 三热水循环管网计算 (15) 四循环水泵的选择 (16) 五加热设备选型及热水箱计算 (17) 第三章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设计 (18) 一消火栓系统的设计计算 (18) 二消防水泵的选择 (20) 三消防水箱设置高度确定及校核 (20) 四消火栓减压 (20) 五消防立管与环管计算 (21) 六室外消火栓与水泵接合器的选定 (21)

第四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 (22) 一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基本设计数据 (22) 二喷头的布置与选用 (22) 三水力计算 (22) 四水力计算 (23) 五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泵的选择 (26) 第五章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 (28) 第六章建筑排水系统设计 (29) 一排水管道设计秒流量 (29) 二排水管网水力计算 (29) 三化粪池设计计算 (33) 四户外排水管设计计算 (34) 第七章建筑雨水系统设计 (35) 一雨水量计算 (35) 二水力计算 (36)

第一章室内冷水系统 一.竖向分区 本工程是一栋十二层高的综合建筑,给水分两个区供给。一、二、三层商场和办公室作为低区,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三至十二层客房作为高区,由屋顶水箱供水。 二.用水量标准及用水量计算 1.确定生活用水定额q d 及小时变化系数k h。 根据原始资料中建筑物性质及卫生设备完善程度,按《建筑给水排水规范》确定用水定额和小时变化系数见下,未预见用水量高区按以上各项之和的15%计,低区按10%计。列于用水量表中。 2.用水量公式: ①最高日用水量 Q d =Σmq d /1000 式中 Qd:最高日用水量,L/d; m:用水单位数,人或床位数; q d :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L/人.d,L/床.d,或L/人.班。 ②最大小时生活用水量 Q h =Q d K h /T 式中 Q h :最大小时用水量,L/h; Q d :最高日用水量,L/d; T: 24h; K h :小时变化系数,按《规范》确定。⑴.高区用水量计算 客房:用水单位数:324床; 用水定额:400L/(床/d); 时变化系数Kh=2; 供水时间为24h 最高日用水量Qd=324×400=129600L/d 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Qh=Kh×Qd/24=10.8 m3/h 未预见水量:按15%计,时变化系数Kh=1. 最高日用水量Qd=129600×15%=19400L/d 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Qh=19400/24=0.81 m3/h ⑵.低区用水量计算 办公:用水单位数:442×2×60%/7=76人 用水定额50L/(人*班) 时变化系数Kh=1.5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历年考研真题(中外建筑史)

********************************************************************** 同济大学1999年硕士入学中外建筑史试题 中国建筑史部分(共50分) 一、填空题(每题30分,每空格1分) 1、中国古代都城的居住区划分单位在汉朝称(),在唐朝称()。 2、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门(),属于()门形制。 3、秦始皇的陵台底边长达()米,这种陵台在汉代称() 4、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从()朝起开始建造佛塔,属于()式。 5、苏州传统住宅侧路上的主要建筑是(),为住宅中最精彩的部分。厅堂内 的轩,以()椽构成。 6、“阿以旺”是()族的一种典型住宅形式,特指住宅的()。 7、中国现存最大的两座古代木构殿堂是()和()。 8、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厅堂是(),现存最早的砖建筑是()。 9、宋代木构建筑最小的模数化单位是(),清代的斗口分为()个等 级。 10、宋代名匠喻浩写过一部(),还设计了著名的开封()塔。 11、宋辽金时期的木楼阁上下层结构连接方式多用()造,结构抗震的关键 部位是()。 12、上海沙逊大厦()是由()设计的,属于()风格。

13、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者是(),属于()风格。 14、中国近代首批建筑师多毕业于美国的()大学,那里曾是()派 的大本营。 15、《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的作者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主编是()。 二、绘图题(20分) 1、明清北京故宫太和殿正立面(4分)

2、北京四合院平面(4分)

3、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平、立、剖面(12分)

外国建筑史部分(50分) 一、填空题(每格0.5分,共20分) 1、古典柱式由()、()、()、()等四部分组成。 2、古埃及的“玛斯塔巴”(Mastaba)用于()用途。 3、古埃及的方尖碑建在()位置,其一般细长比为()。 4、古波斯的波斯里斯宫建筑群的主要建筑有()等。 5、券形门洞上逐层向内凹入的带装饰起于()时期。 6、古希腊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物有帕提农神庙、()、()、和()。 其中帕提农神庙的正立面共有()根()式柱子,其内部后室有4 根()式柱子。 7、古希腊列雪格拉德音乐纪念亭是早其()柱式的代表。 8、古罗马万神庙的大穹顶采用()材料建造。 9、古罗马大斗兽场的看台采用()结构方式建成。 10、拜占庭时期的圣索菲亚大教学建在当时的()(地名),即今天的()。 11、举出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的哥特教堂各一例()、()、()、()。 12、早其基督教教堂的平面形式主要有()、()、()等。 20、“花园城市”是由十九世纪英国的()提出的。 二、图释(每题3分,共15分)

高层建筑给水排水管道布置规范标准(毕设).docx

-*给水排水管道敷设规范及要求(整理的很全面) 1给水管道的敷设及管材 室内给水管道的敷设、布置应严格按照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G B-50015-2003 )的要求进行,建筑室内管道布置和敷设原则 如下: (1)室内生活给水管道宜布置成枝状管网,单向供水。 (2)室内给水管道不应穿越变配电房、电梯机房、通信机房、 大中型计算机房、计算机网络中心、音像库房等遇水会损坏设备和 引发事故的房间,并应避免在生产设备上方通过。室内给水管道的 布置,不得妨碍生产操作、交通运输和建筑物的使用。 (3)室内给水管道不得布置在遇水会引起燃烧、爆炸的原料、 产品和设备的上面。 (4)埋地敷设的给水管应避免布置在可能受重物压坏处。管道 不得穿越生产设备基础,在特殊情况下必须穿越时,应采取有效的 保护措施。 (5)给水管道不得敷设在烟道、风道、电梯井内、排水沟内。 给水管道不宜穿越橱窗、壁柜、给水管道不得穿过大便槽和小便槽, 且立管离大、小便槽端部不得小于 0.5m 。 (6)给水管道不宜穿越伸缩缝、沉降缝、变形缝。如必须穿越 时,应设置补偿管道伸缩和剪切变形的装置。 (7)塑料给水管道在室内宜暗设。明设时立管应布置在不易受 撞击处,如不能避免时,应在管外加保护措施。塑料给水管道不得 与水加热器或热水炉直接连接,应有不小于0.4m 的金属管段过渡。

(8)室内给水管道上的各种阀门,宜装设在便于检修和便于操 作的位置。 (9)建筑物内埋地敷设的生活给水管与排水管之间的最小净距,平行埋设时不应小于 0.5m ;交叉埋设时不应小于 0.15m ,且给水管道应在排水管的上面。 (10)给水管的伸缩补偿装置,应按直线长度、管材的线膨胀 系数、环境温度和管内水温的变化、管道节点的允许位移量等因素 经计算确定。应尽量利用管道自身的折角补偿温度变形。 (11)当给水管道结露会影响环境,引起装饰、物品等受损害时,给水管道应作防结露保冷层,防结露保冷层的计算和构造,按 现行的《设备及管道保冷技术通则》执行。 (12)给水管道暗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不得直接敷设在建筑物结构层内; ○2干管和立管应敷设在吊顶、管井、管窿内,支管宜敷设在楼(地)面的找平层内或沿墙敷设在管槽内; ○3敷设在找平层或管槽内的给水支管的外径不宜大于25mm ; ○4敷设在找平层或管槽内的给水管管材宜采用塑料、金属与塑 料复合管材或耐腐蚀的金属管材; ○5敷设在找平层或管槽内的管材,如采用卡套式或卡环式接口 连接的管材,宜采用分水器向各卫生器具配水,中途不得有连接配件,两端接口应明露。地面宜有管道位置的临时标识。 (13)给水管道应避免穿越人防地下室,必须穿越时应按人防 工程要求设置防暴阀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