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知识资料

禁毒知识资料
禁毒知识资料

and

in study personal use only For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禁毒知识资料1、每年的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

2、毒品是指能使人形成瘾癖、受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具有依赖性、耐受性、非法性和危害性。有传统毒品和合成毒品之分。传统毒品包括鸦片、海洛因(白粉)、吗啡等,合成毒品又称新型毒品,包括冰毒、摇头丸、杜冷丁、K粉、麻古等。

3、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2年,依法最长可延长至3年。

4、为减少毒品对社会的危害性,国家开展美沙酮药物维持替代治疗,娄底所辖五个县市区都建立了治疗点,吸毒成瘾者经申请批准后,每人每天只需10元就能参加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

5、《刑法》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追究刑事责任。

6、非法种植罂粟等毒品原植物500株以上即要追究刑事责任。村、居民委员会发现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7、吸毒的危害:(1)给吸毒者的身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一旦毒瘾发作得不到满足,就像有万蚁啃肉、万箭穿心,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神志失常,毁物伤人,甚至自残、自杀。(2)吸毒开支巨大,耗尽家产;感情淡薄,家庭不和;影响胎儿,殃及后代。(3)诱发违法犯罪,对社会稳定形成严重危害,造成国家财产流失和经济衰退。

8、终生远离毒品的诀窍:一是牢记什么是毒品,牢记吸毒极易成瘾却极难戒断,牢记毒品害己、害人、害家、害国,牢记吸毒违法,贩毒犯罪;二是永不尝试第一口;三是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千万不能借毒消愁;四是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五是慎重交友;六是远离不健康的娱乐场所。

9、国家鼓励公民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对举报有功人员以及在禁毒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举报电话请拨打110。

禁毒知识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2.每年的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

3.禁毒是全社会的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应当依照《禁毒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履行禁毒职责和义务。

4.禁毒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禁毒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禁毒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禁毒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6.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应当结合各自工作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禁毒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新闻、出版、文化、广播、电影、电视等有关单位,应当有针对性地面向社会进行禁毒宣传教育;飞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以及旅店、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负责本场所的禁毒宣传教育;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的禁毒宣传教育;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人民政府加强禁毒宣传教育。

7、毒品是指能使人成瘾癖、受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具有依赖性、耐受性、非法性和危害性。有传统毒品和合成毒品之分。传统毒品包括鸦片、海洛因(白粉)、吗啡、大麻、可卡因等,合成毒品又称新型毒品,包括冰毒、摇头丸、杜冷丁、K粉、麻古等。

8、毒品具有依赖性、耐受性、非法性、危害性的特征。

9、《刑法》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追究刑事责任。

10、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发现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铲除,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11、国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行管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实验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实行许可和查验制度。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实行许可制度。禁止非法生产、买卖、运输、储存、提供、持有、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

12、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或者介绍买卖毒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3000元以下罚款。

13、我国《刑法》第353条规定,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应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4、公安机关可以对涉嫌吸毒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检测,被检测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对拒绝接受检测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其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强制检测。

15、对吸毒成瘾人员,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期限为三年,戒毒人员应当在户籍所在地接受社区戒毒,在户籍所在地以外的现居住地有固定住所的,可以在现居住地接受社区戒毒。

16、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社区戒毒工作。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可以指定有关基层组织,根据戒毒人员本人和家庭情况,与戒毒人员签订社区戒毒协议,落实有针对性的社区戒毒措施。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卫生行政、民政等部门应当对社区戒毒工作提供指导和协助。

17、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吸毒成瘾的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依《禁毒法》规定进入社区戒毒。

18、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县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对无职业且缺乏就业能力的戒毒人员,应当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就业援助。

19、对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或者在社区戒毒期间又吸食、注射毒品的戒毒人员,参与社区戒毒的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20、吸毒成瘾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1)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2)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3)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4)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21、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人民政府以及公安机关等部门,加强禁毒宣传教育,落实

禁毒防范措施。

22、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公安机关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巩固戒毒成果的需要和本行政区域艾滋病流行情况,可以组织开展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

23、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歧视戒毒人员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和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24、查禁毒品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公安机关。

25、染上毒瘾的人一般有哪些迹象?

(1)无故旷工、旷课,学业成绩、纪律或工作表现突然变坏;

(2)在家中或单位偷窃钱财、物品,或突然频频地向父母或朋友索要或借钱;

(3)长时间躲在自己房间内,或远离家人、他人,不愿见人;

)外出行动表现神秘鬼祟;4(.

(5)藏有毒品及吸毒工具(如注射器、锡纸、切断的吸管、匙羹、烟斗等)

(6)遮掩收缩的瞳孔,在不适当的场合佩戴太阳镜;

(7)为掩盖手臂上的注射针孔,长期穿着长袖衬衣;

(8)面色灰暗,眼睛无神,食欲不振,身体消瘦;

(9)情绪不稳定,异常的发怒、发脾气,坐立不安,睡眠差;

(10)经常无故出入偏僻的地方,与吸毒者交往。

26、公民积极参加禁毒斗争,应做到哪几点?

(1)争当禁毒志愿者;

(2)积极参加禁毒宣传活动;

(3)真诚帮助身边吸毒人员;

(4)勇于同毒品犯罪作斗争。

27、导致吸毒的个人原因主要有哪些?

(1)对新型毒品的无知;

(2)好奇心与冒险心;

(3)对毒品的依赖性估计不足,对自己过分自信;

(4)贪图享受,以吸毒为时髦;

(5)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挫折用吸毒寻求解脱。

28、怎样才能做到远离毒品?

(1)学习禁毒知识;永远不尝第一口;

(3)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千万不能借毒消愁;

(4)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5)慎重交友;远离不健康的娱乐场所。

29、从个人、家庭、社会的角度来看,毒品的危害有哪些?

(1)对个人的危害:毒品对人的身心危害严重。吸毒会导致精神分裂、血管硬化,严重影响生殖和免疫能力。吸毒易感染艾滋病;吸毒上瘾,心瘾难除,一生受折磨。.

(2)对家庭的危害:吸毒耗费巨大,十有八九倾家荡产。吸毒者往往道德泯灭,不顾念亲情,抛妻别子,忤逆不孝;后代往往先天有毒瘾、痴呆畸型。

(3)对社会的危害:吸毒者为获取毒资,大多数男盗女娼,或以贩养吸,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

30、无毒家庭是指:无吸毒、无贩毒、无种毒、无制毒的四无家庭。

禁毒知识资料

1、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禁毒英雄是林则徐,林则徐主持广东虎门销烟发生在1839年。

2、1987年6月12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了有138个国家参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会上确定每年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正式施行的日期是2008年6月1日。

4、1912年1月,由中国、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在海牙召开禁毒国际会议,签订了第一个国际禁毒公约《海牙禁止鸦片公约》。

5、“金三角”地区的毒品主要产于缅甸。位于老挝、泰国、缅甸三个国家的接壤地区。“金新月”地区是世界鸦片生产的另一大产地。位于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三国交界地区。

6、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学校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毒品危害的教育,防止其吸食、注射毒品或者进行其他毒品违法犯罪活动。

7、毒品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8、毒品具有依赖性、耐受性、非法性、危害性的特征。

9、吸毒也称“药物滥用”,就是出于非医疗目的,通过注射、口服、鼻吸或其它方式将毒品摄入人体的行为。

10、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吸毒成瘾的,可以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

1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母婴、性接触。

12、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九个一”工程是指:上一堂禁毒知识法制课,召开一次禁毒主题班会,写一篇禁毒心德体会,制作一份禁毒手抄报,举行一次队旗下宣誓,看一场禁毒影视片,给父母写一封禁毒告诫信,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生分别举行一次禁毒宣誓,组织学生参观一次禁毒教育基地和公安强制戒毒所。.

13、染上毒瘾一般有以下迹象:(1)无故旷工、旷课,学业成绩、纪律或工作表现突然变坏;(2)在家中或单位偷窃钱财、物品,或突然频频地向父母或朋友索要或借钱;(3)长时间躲在自己房间内,或远离家人、他人,不愿见人;(4)外出行动表现神秘鬼祟;(5)藏有毒品及吸毒工具(如注射器、锡纸、切断的吸管、匙羹、烟斗等);(6)遮掩收缩的瞳孔,在不适当的场合佩戴太阳镜;(7)为掩盖手臂上的注射针孔,长期穿着长袖衬衣;(8)面色灰暗,眼睛无神,食欲不振,身体消瘦;(9)情绪不稳定,异常的发怒、发脾气,坐立不安,睡眠差;(10)经常无故出入偏僻的地方,与吸毒者交往。

14、毒品心理依赖性:心理依赖性亦称精神依赖性,是指多次反复使用毒品后,使人产生的愉快满足的欣快感觉, 这种心理上的欣快感觉,导致吸毒者在心理上形成对所吸食毒品的强烈渴求和连续不断吸食毒品的强烈欲望,继而引发强迫用药行为,以获得不断满足的心理活动。

15、海洛因:俗称白粉,为颗粒或粉末状,高纯度海洛因因为白色、无味、透明粉末。是吸毒者吸食最多的一种毒品。吸食海洛因过量会引起昏迷、呼吸减弱、体温降低、心跳缓慢、并伴随肺水肿,导致呼吸困难而死亡。

16、鸦片:又称阿片,俗称大烟,为棕黑色的硬块,形状不一,常以球状、饼状出售,精致鸦片呈棕色或金黄色。鸦片所含主要生物碱是吗啡。长期吸食鸦片使人先天性免疫力丧失、体质严重衰弱、缩短寿命,吸食过量引起急性中毒,可因呼吸抑制而死亡。

17、杜冷丁:化学名称哌替啶,是人工合成的吗啡替代用品。杜冷丁连续使用可成瘾,停药时会出现萎靡不振、全身不适、流泪流涕、呕吐、腹泻、失眠甚至虚脱等症状。

18、冰毒:即甲基苯丙胺,因外观为无色透明结晶体像冰而得名,比海洛因更易成瘾。长期食用会导致神经末梢永久性损伤,致命性心、肾、肺功能紊乱,出现精神分裂症,而且容易中风死亡。

19、摇头丸:苯丙胺类兴奋剂的衍生物,是近年来流行的人工合成的新型毒品,因吸食后不断摇

头3—5小时而得名,常见的有各种颜色和形状的偏激或胶囊,多在歌舞、酒吧等娱乐场所贩吸。服用后血压增高、自我约束力下降、嗜睡、偏执、妄想、易产生幻觉和导致暴力。

20、K粉:学名氯胺酮,是将氯胺酮加入其它辅料制成的片剂或粉剂。吸食K粉过量或长期吸食,对人的心、肺、神经都可以造成致命损伤,甚至导致服用者死亡。

21、麻古:系泰语的音译,其主要成分是“冰毒”,是一种加工后冰毒片剂,外观与摇头丸相似,属苯丙胺类兴奋剂,具有很强的成瘾性,长期服用会导致情绪低落及疲倦、精神失常、损害心脏、肾和肝,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22、开心水:亦称HAPPY水,呈无味、透明、液态状,是由冰毒、摇头丸、氯胺酮等新型毒品混合而成。它是一种新的毒品吸食形态。从外观上看与普通饮料无异,隐蔽性高,能使中枢神经兴奋,具有欣快、警觉及抑制食欲之作用,重复使用会成瘾。中毒症状包括多话、头痛、错乱、高烧、血压上升、盗汗、瞳孔放大、食欲丧失。大剂量使用引起精神错乱,思想障碍,类似妄想性精神分裂症,多疑、幻听、被害妄想等。长期

使用导致器官性脑症候群,有高血压及脑中风之危险。停用后会精神呆滞、昏睡、易怒、烦躁不安、忧虑,有自杀的倾向。

23、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4、《刑法》规定: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25、《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教唆、引诱、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26、《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非法持有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二)向他人提供毒品的;

(三)吸食、注射毒品的;

(四)胁迫、欺骗医务人员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2021年全国禁毒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精选50题)

2021年全国禁毒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精 选50题) 第1题:()吸毒成瘾的,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 A、怀孕妇女 B、未成年人 C、残疾人 【正确答案】:A 第2 题: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吸毒成瘾的,可以不适用( )。 A、强制隔离戒毒 B、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 C、责令其接受社区康复 【正确答案】:A 第3题:对依照规定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的吸毒成瘾人员,依照《禁毒法》规定进行( )。 A、自愿戒毒 B、社区戒毒 C、社区康复 【正确答案】:C 第4题:社区戒毒的期限,自( )之日起计算。

A、到社区戒毒执行地报到 B、查获 C、责令社区戒毒 【正确答案】:A 第5题:对吸毒成瘾人员,公安机关可以( ),同时通知吸毒人员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的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A、责令其接受社区康复 B、强制隔离戒毒 C、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 【正确答案】:C 第6题:接受社区戒毒的戒毒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自觉履行( ),并根据公安机关的要求,定期接受检测。 A、社区戒毒保证 B、社区戒毒合同 C、社区戒毒协议 【正确答案】:C 第7题:

对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戒毒人员,应当( )。 A、给予罚款 B、给予行政拘留 C、进行批评、教育 【正确答案】:C 第8题: 社区戒毒人员离开其社区戒毒执行地所在县(市、区)( )日以上的,须书面报告。 A、1 B、2 C、3 【正确答案】:C 第9题:社区戒毒人员在社区戒毒期间,逃避或者拒绝接受检测3次以上,擅自离开社区戒毒执行地所在县(市、区)3次以上或者累计超过日的,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规定的“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 ) A、7 B、15 C、30 【正确答案】:C

禁毒宣传教育资料

禁毒教育宣传资料 毒品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吞噬人们的肉体和灵魂,直接毁灭我们的美好生活。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极其深重的灾难,时至今日,毒品这场来势凶猛的世纪之患正无情地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接下来,我们将从几个方面对此做些介绍: 一、毒品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毒品的危害 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12个字。 (1)毒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2)毒品问题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 (3)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剧腐败现象; (4)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毒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具有依赖性;(2)具有非法性;(3)具有危害性。 三、什么是吸毒?吸毒的方式有哪些? 吸毒,就是非法吸收、注射毒品的违法行为。 吸毒的方式主要有:烟吸、烫吸、鼻嗅、口服、注射五种常见方式。 (1)烟吸。将毒品掺入烟丝,通过吸烟将毒品吸入体内。 (2)烫吸。将白粉放在铝箔纸上或金属匙上,下面用火加热,毒品升华为烟雾,吸毒者用力吸吮缕缕青烟,又称为吸烫烟。 (3)鼻嗅。又称鼻吸。用管对准鼻孔,通过鼻粘膜将毒品吸入。 (4)口服。口服多为毒品的片剂。

(5)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 四、导致青少年吸毒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根据调查,导致吸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好奇心驱使在调查中占第一位的原因就是“体会感觉”、“抽着玩玩”、“试一试”、“尝新鲜”。这种“试一试”的念头往往就是走吸毒不归路的开端。 (2)寻找刺激吸毒时髦、气派、富有,特别是一些先富起来的个体老板,认为该享受的全体验过了,抽一口,不枉来一世。可这一抽上,富有很快变成贫穷,百万富翁沦为乞丐多不胜数。 (3)逆反心理有人为吸毒者作戒毒榜样,导致吸毒后戒不了;有的被激将而吸毒,特别是个性极强的人往往被自信心所蒙蔽。 (4)被欺骗、引诱不少吸毒者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欺骗吸毒,几次后找到了欣快感而无法自拔。不少毒贩为扩大毒网,经常利用青年学生的无知多方引诱。 (5)环境影响多见于家庭亲友,所谓近墨者黑。 (6)负面生活事件影响对于感情脆弱、意志薄弱的人更容易发生。 五、染上毒瘾的人一般有哪些迹象? 染上毒瘾一般有以下迹象: (1)无故旷工、旷课,学业成绩、纪律或工作表现突然变坏; (2)在家中或单位偷窃钱财、物品,或突然频频地向父母或朋友索要或借钱; (3)长时间躲在自己房间内,或远离家人、他人,不愿见人; (4)外出行动表现神秘鬼祟;

禁毒防艾知识宣传资料

禁毒防艾宣传材料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英文AIDS的音译,它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中文根据英文全称(Acquired l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字头缩写“AIDS”,音译为“艾滋病”。 这个命名表达了艾滋病的完整概念,从中可以了解艾滋病三个明确定义:第一,获得性:表示在病因方面是后天获得而不是先天具有的,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第二,免疫缺陷:表示在发病机理方面,主要是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导致免疫系统的防护功能减低、丧失。第三,综合征:表示在临床症状方面,由于免疫缺陷导致的各种系统的机会性感染、肿瘤而出现的复杂症状群。 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有何不同? 从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内起,人体就开始了同它的斗争。病毒在人体内的 繁殖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开始阶段,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还没有受到严重破坏,因而没有明显的症状,我们把这样的人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当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被破坏到一定程度后,其他病菌就会乘虚而入,使人发生多种疾病,一般被称为机会性感染,如严重的腹泻、肺炎或某些癌症等,这时感染者就成为艾滋病患者了。 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患者可由数月至数年,一般为8~10年,最长可达19年以上。 3、健康人是怎样感染艾滋病病毒的?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当健康人的皮肤和黏膜出现了伤口,而这些伤口又恰好接触到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和伤口渗出液等,就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 4、艾滋病可以治疗吗? 自1981年在美国首先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已在全世界蔓延。虽然人类同艾滋病的斗争已有20多年,但到目前为止,仍未发明有效的疫苗和治愈该疾病的方法。 5、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会有哪些表现? 艾滋病的潜伏期(指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出现艾滋病症状和体征的时间)一般为6个月~5年,亦有长达10余年者;艾滋病的窗口期(指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形成抗体所需时间)一般为5周左右。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出现症状,可分为四个时期: (1)急性感染期。有发热、乏力、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个别有头痛、皮疹、脑膜炎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 (2)无症状感染期。常无任何症状及体征。但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几乎达100%。 (3)全身性持续性淋巴结肿大期。持续原因不明的全身淋巴结肿大,全身有两处以上部位淋巴结肿大,一般1厘米大小,不疼痛。 (4)艾滋病期。原因不明的免疫功能低下。持续不规则低热超过一个月。慢性腹泻超过4~5次/日,3个月内体重下降>10%。患者有突发的咳嗽、气短、血氧分压下降等肺功能衰竭症状,常合并有口腔念珠菌感染,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弓体虫病,隐球菌脑膜炎,以及进展迅速的活动性肺结核,皮肤粘膜的Kaposi肉瘤,淋巴瘤等。

禁毒宣传知识

禁毒宣传知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禁毒知识宣传 1、何谓“国际禁毒日” 1987年6月,联合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了“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国际会议”。会议专门讨论了毒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通过了禁毒的《综合性多学科纲要》,向各国政府和组织提出了禁毒要综合治理的建议。会议提出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口号。6月26日大会结束,与会代表一致通过决议,确定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 2、什么是毒品 根据我国《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摇头丸、K粉) 3、吸毒为什么会成瘾 总的来说,吸毒会成瘾是毒品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毒品有个共同的特性,就是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人的脑内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系统,逐渐产生精神依赖(心瘾),进而形成追求使用该药物的行为;另一方面,毒品进入人体后,破坏人体正常的平衡,产生在毒品作用下新的平衡状态(身体依赖)。一旦停止吸毒,就会感到不适。只有连续不断地吸入更大剂量的毒品,才能保持人体新的平衡。 4、吸毒有哪些危害

(1)吸毒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12个字。 (2)吸毒对个人的危害:吸毒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加速死亡。吸毒扭曲人格,自毁前程。吸毒引发自残、自杀等行为。吸毒容易感染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吸毒对家庭的危害:吸毒给家庭成造成巨大的精神摧残。吸毒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吸毒贻害后代。(3)吸毒对社会的危害:吸毒诱发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吸毒者在耗尽个人和家庭钱财后就会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进行以贩养吸、贪污、诈骗、盗窃、抢劫、凶杀等犯罪活动。吸毒吞噬社会巨额财富。吸毒败坏社会风气,腐蚀人的灵魂,摧毁民族精神,这已成为全世界普遍的问题。吸毒影响国民素质。吸毒者都丧失正常的劳动能力。 5、导致吸毒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1)好奇心。因为新鲜好奇,想试一试而沾上了吸毒行为。调查资料告诉我们,初中生开始吸毒,多数是由好奇心引起的。(2)寻找刺激。把吸食毒品当作吸烟、喝酒一样,满足消遣和享乐的需要。这种动机,青少年多数和在社交场合或者是单独休闲环境下容易产生,把吸毒当作一种精神上的所谓享受。(3)自我显示。把吸毒看作是一种“高贵的”气派。在青少年吸毒者中流传着这样的荒唐说法:“吸海洛因是现代社会后种时髦,不吸就是落伍,吸了神气、够气派!”不少青少年花了一大笔钱来吸海洛因,就是为了炫耀自己,显示自己的大气派。(4) 从众。所谓从众,就是人家怎么干,自己就跟着人家怎么干。青少年喜欢从众,以为朋友在吸毒,自己

禁毒教育前10必答题和50题

扎佐镇中心小学禁毒知识必答10题 姓名:日期: 学校:班级: 基本情况 你的性别 ①男②女 你的受教育情况: ①小学②初中③高中④中职 第一部分:毒品预防教育现状调查 1、你是否知道贵阳市正在开展的“向毒品说‘不’打一场禁毒人民战争”的专项行动? ①知道②不知道 2、你获取毒品预防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最多可选择三项) ①学校教育②家庭教育③网络④电视⑤书报⑥同学、朋友 3、你所在学校有没有给个人或班级配发禁毒教材? ①有②没有 4、你所在学校有没有上过禁毒知识课? ①有②没有 5、你有没有参加过学校或班级组织的禁毒活动? ①有②没有③学校没有开展过此类活动 6、你有没有听到或者看到过学校的禁毒宣传活动? ①有②没有 7、你对目前修文县中小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实施情况是否满意? ①很满意②比较满意③不满意④很不满意⑤不清楚 8、通过学校的毒品预防教育和宣传活动,你对禁毒、防毒以入毒品危害方面知识了解如何? ①非常了解②比较了解③不太了解④完全不了解 9、你认为哪些宣传教育活动对提高学生识毒、防毒、拒毒能力的效果最好?(最多可选择三项) ①上禁毒知识法制课②召开禁毒主题班会③写禁毒心得体会④制作禁毒手抄报⑤举行队旗下宣誓⑥观看禁毒影视片⑦给父母写禁毒告诫信⑧毕业生举行禁毒宣誓⑨组织参观禁毒教育基地或公安强制戒毒所⑩其他 10、你认为目前增加学校毒品预防教育成效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最多可选三项) ①在学校开展广泛、深入的禁毒教育 ②将禁毒教育纳入日常课程和教材,保证学生都能接受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的禁毒教育 ③多开展知识讲座、参观活动、民警说法等内容丰富的禁毒教育活动 ④将学校禁毒教育与家庭、社区禁毒教育相结合 ⑤加强对“新型毒品”和禁毒形势的宣传教育 ⑥创新禁毒教育宣传形式,有效利用网络等新型媒体 ⑦亲自参与禁毒志愿者活动 11、你对当前学校有何意见和建议:

禁毒知识讲座稿资料

禁毒知识讲座稿

禁毒知识讲座稿 辖区派出所:翟群杰1、何谓“国际禁毒日”? 1987年6月,联合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了“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国际会议”。会议专门讨论了毒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通过了禁毒的《综合性多学科纲要》,向各国政府和组织提出了禁毒要综合治理的建议。会议提出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口号。6月26日大会结束,与会代表一致通过决议,确定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 2、什么是毒品? 根据我国《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摇头丸、K粉) 3、吸毒为什么会成瘾? 总的来说,吸毒会成瘾是毒品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毒品有个共同的特性,就是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人的脑内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系统,逐渐产生精神依赖(心瘾),进而形成追求使用该药物的行为;另一方面,毒品进入人体后,破坏人体正常的平衡,产生在毒品作用下新的平衡状态(身体依赖)。一旦停止吸毒,就会感到不适。只有连续不断地吸入更大剂量的毒品,才能保持人体新的平衡。 4、吸毒有哪些危害? 吸毒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

会”12个字。 (1)吸毒对个人的危害:吸毒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加速死亡。吸毒扭曲人格,自毁前程。吸毒引发自残、自杀等行为。吸毒容易感染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 (2)吸毒对家庭的危害:吸毒给家庭成造成巨大的精神摧残。吸毒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吸毒贻害后代。 (3)吸毒对社会的危害:吸毒诱发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吸毒者在耗尽个人和家庭钱财后就会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进行以贩养吸、贪污、诈骗、盗窃、抢劫、凶杀等犯罪活动。吸毒吞噬社会巨额财富。吸毒败坏社会风气,腐蚀人的灵魂,摧毁民族精神,这已成为全世界普遍的问题。据调查,我国的80%的女吸毒人员靠卖淫维持吸毒消费。吸毒影响国民素质。吸毒者都丧失正常的劳动能力。 5、导致吸毒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1)好奇心。因为新鲜好奇,想试一试而沾上了吸毒行为。调查资料告诉我们,初中生开始吸毒,多数是由好奇心引起的。 (2)寻找刺激。把吸食毒品当作吸烟、喝酒一样,满足消遣和享乐的需要。这种动机,青少年多数和在社交场合或者是单独休闲环境下容易产生,把吸毒当作一种精神上的所谓享受。 (3)自我显示。把吸毒看作是一种“高贵的”气派。在青少年吸毒者中流传着这样的荒唐说法:“吸海洛因是现代社会后种时髦,不吸就是落伍,吸了神气、够气派!”不少青少年花了一大笔钱来吸海洛因,就是为了炫耀自己,显示自己的大气派。 (4)从众。所谓从众,就是人家怎么干,自己就跟着人家怎么干。青少年喜欢从众,以为朋友在吸毒,自己也就一起跟着

社区禁毒知识宣传资料

社区禁毒知识宣传资料 社区禁毒知识宣传资料提要:毒品是如何分类的?毒品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1)根据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可将毒品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更多 社区禁毒知识宣传资料 1、什么是毒品? 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毒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具有依赖性;(2)具有非法性;(3)具有危害性。 3、毒品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十二个字。(1)毒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2)毒品问题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3)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剧腐败现象;(4)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4、毒品是如何分类的? 毒品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1)根据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可将毒品分为麻醉药品

和精神药品。(2)根据毒品和生产方法不同,可分为天然毒品和合成毒品。(3)根据毒品对人体的作用,可分为麻醉剂、抑制剂、兴奋剂、镇静剂和致幻剂。(4)根据毒品对人的危害程度,分为软性毒品和硬性毒品。 5、什么是麻醉药品? 麻醉药品是指由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连续使用易产生身体和精神依赖性,能形成瘾癖的药品。 6、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有哪些?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麻醉药品管理办法》和卫生部公布的《麻醉药品品种目录》,属于我国麻醉药品管制范围的包括:阿片类、可卡因类、可待因类、大麻类和合成麻醉药类及卫生部指定的其他易成瘾癖的药品、药用原植物及其制剂等,共7类118种。根据我国《药品管理法》第39条的规定,国家对麻醉药品实行特殊管理办法,进行管制。 7、什么是罂粟? 罂粟是罂粟科两年生草本植物。罂粟花期过后,结出椭圆形的蒴果,在成熟蒴果上切割,可渗出白色浆汁,把浆汁凉干,就成为棕黑色的胶状物—鸦片。鸦片是制造吗啡和海洛因的原料。 8、什么是罂粟壳? 罂粟壳又称米壳、御米壳、粟壳、鸦片烟果果、大烟葫

2014年禁毒知识练习题附答案要点

禁毒知识练习题附答案 第1题:根据《禁毒法》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A、能够使人产生依赖性 B、能够使人产生兴奋作用 C、能够使人形成瘾癖 【正确答案】:C 第2题:(),又叫阿片,俗称大烟,源于罂粟植物蒴果,其所含主要生物碱是吗啡。呈黑色或褐色;有氨味或陈旧尿味,味苦,气味强烈。 A、海洛因 B、鸦片 C、可卡因 【正确答案】:B 第3题:()是吗啡的半合成品,化学名称叫二乙酰吗啡,呈灰白色粉末状,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白粉”、“白面”。 A、冰毒 B、可卡因 C、海洛因 【正确答案】:C 第4题:(),即甲基苯丙胺,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晶莹剔透,故被吸毒、贩毒者称为“冰”(Ice)。 A、可卡因 B、冰毒 C、海洛因 【正确答案】:B 第5题:()俗名“可可精”,是从古柯叶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最主要的生物碱,属中枢神经兴奋剂,呈白色晶体状,无气味,味略苦而麻,兴奋作用强。 A、海洛因 B、可卡因 C、大麻 【正确答案】:B 第6题:麻古呈片剂状,其主要颜色不包括()。 A、红色 B、绿色 C、蓝色 【正确答案】:C 第7题:毒品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 、依赖性 B 、耐药性 C 、危害性 【正确答案】:B 第8题:冰毒的主要吸食方式是()。 A、烫吸 B、鼻吸 C、注射 【正确答案】:A 第9题:国际禁毒日是()。 A、5月20日 B、5月26日 C、6月26日 【正确答案】:C 第10题:下列不属于世界“三大毒源”的是()。 A、“金三角” B、“银三角” C、“黑三角” 【正确答案】:C 第11题:金新月”地区,位于西南亚的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地区 A、以色列 B、伊朗 C、塔吉克斯坦 【正确答案】:B 第12题:“金三角”是指泰国、缅甸、()。 A、老挝 B、越南 C、柬埔寨 【正确答案】:A 第13题:国务院设立(),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国的禁毒工作。 A、禁毒部 B、公安部 C、国家禁毒委员会 【正确答案】:C 第14题:禁毒是()的共同责任。

国际禁毒日禁毒知识宣传资料

国际禁毒日禁毒知识宣传资料 国际禁毒日禁毒知识宣传资料 1、什么是毒品?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毒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具有依赖性; (2)具有非法性;(3)具有危害性。 3、毒品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十二个字。(1)毒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2)毒品问题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3)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剧腐败现象;(4)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4、毒品是如何分类的? 毒品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 (1)根据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可将毒品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2)根据毒品来源和生产方法不同,可分为天然毒品和合成毒品。(3)根据毒品对人体的作用,可分为麻醉剂、抑制剂、兴奋剂、镇静剂和致幻剂。(4)根据毒品对人的危害程度,分为软性毒品和硬性毒品。 5、什么是麻醉药品?麻醉药品是指由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

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连续使用易产生身体和精神依赖性,能形成瘾癖的药品。 6、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有哪些?根据国务院颁布的《麻醉药品管理办法》和卫生部公布的《麻醉药品品种目录》,属于我国麻醉药品管制范围的包括:阿片类、可卡因类、可待因类、大麻类和合成麻醉药类及卫生部指定的其他易成瘾癖的药品、药用原植物及其制剂等,共7类118种。根据我国《药品管理法》第39条的规定,国家对麻醉药品实行特殊管理办法,进行管制。 7、什么是罂粟?罂粟是罂粟科两年生草本植物。罂粟花期过后,结出椭圆形的蒴果,在成熟蒴果上切割,可渗出白色浆汁,把浆汁凉干,就成为棕黑色的胶状物鸦片。鸦片是制造吗啡和海洛因的原料。 8、什么是罂粟壳?罂粟壳又称米壳、御米壳、粟壳、鸦片烟果果、大烟葫芦、烟斗斗等。罂粟壳是罂粟的成熟干燥果壳,呈椭圆形或瓶状卵形,直径~5厘米左右,长3~7厘米左右。外表面黄白色、浅棕色至淡紫色,平滑,略有光泽,表面常见纵向或横向割痕。气味清香,略苦,可入药。罂粟壳中含有吗啡、可待因、蒂巴因、那可汀等鸦片中所含有的成分,虽含量较鸦片小,但久服亦有成瘾性。因此,罂粟壳被列入麻醉药品管理的范围予以管制。 9、什么是鸦片?鸦片,又叫阿片,俗称大烟,源于罂粟植

禁毒知识介绍

禁毒知识介绍 1.什么是合成毒品 所谓“合成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这一类传统麻醉毒品而言的。鸦片、海洛因主要取材于天然植物,合成毒品是以化学合成为主的一类精神药品,它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的有兴奋作用、有的有致幻作用,也有的有中枢抑制作用。又因为是近二十年才在我国出现滥用,并且多发生在娱乐场所,所以又被称为“新型毒品”和“俱乐部毒品”。 2.几种常见的合成毒品 冰毒(甲基苯丙胺)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故被称为“冰”(Ice)。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极强的刺激作用,且毒性强烈。 麻古一种冰毒片剂,外观与摇头丸相似,主要成份是“甲基苯丙胺”和“咖啡因”。 摇头丸(MDMA)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具有兴奋和致幻双重作用。 K粉(氯胺酮)分离性麻醉剂。服用后遇快节奏音乐便会条件反射般强烈扭动,产生意识和感觉的分离状态,导致神经中毒反应和精神分裂症状。 三唑仑又名海乐神、酣乐欣,淡蓝色片。一种镇静、催眠药物,长期服用极易导致药物依赖。 3.认识合成毒品的严重危害 毒品的成瘾性主要取决于毒品的“精神依赖性”(即对毒品产生强烈的心理渴求,又称“心瘾”)。由于合成毒品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一次足量尝试就可产生欣快感,并表现出比海洛因更强烈的精神依赖,因此合成毒品更易成瘾。 4.合成毒品的成瘾机制 从毒品的成瘾机理看,人体细胞的兴奋活动是通过一种特殊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的释放来实现的。苯丙胺类兴奋剂等合成毒品会促进神经递质耗竭性的释放,由此产生持续的、病理性的兴奋状态,导致神经细胞大量被破坏,引起神经功能系统的紊乱。经过数次毒品作用后,神经细胞释放的快乐型神经递质不断减少,吸食者虽然理智上知道不该吸食毒品,但需要毒品的刺激来维持正常或异常的欣快感。由于毒品的成瘾性主要取决于其“精神依赖性”,合成毒品又是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会表现出比海洛因更强烈的精神依赖,因此合成毒品更易成瘾。 5.我国合成毒品滥用现状 目前,我国冰毒、氯胺酮等合成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呈现高发态势,全国16个省(区、市)破获合成毒品案件总数上升超过20%,27个省(区、市)缴获合成毒品总量超过传统毒品。吸食合成毒品人群进一步扩大。据近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物滥用监测报告》显示,自2005年以来,全国海洛因滥用比例持续下降,冰毒滥用比例持续增长,表明我国传统毒品滥用得到有效遏制,但合成毒品滥用情况突出。 6.帮助年轻人预防合成毒品滥用 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时期,好奇心重、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弱、社会经验少、易受到同辈群体的影响,这些特点如果加上家庭不和睦、学习成绩差、自视孤独、不良交往和对毒品的错误认知,将是毒品滥用的高危因素。 7.禁毒,父母能做什么 青少年是预防吸毒的重点人群,防范工作要从父母做起: ——给予孩子尊重和关爱。经常沟通,讨论孩子的行为和未来的发展目标,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忙于学校活动、体育运动、业余爱好和社区活动的青少年滥用药物的可能性较小。 ——以身作则,父母首先不能沾染毒品,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从自己身上学习有效的

小学生禁毒宣传资料大全

小学生禁毒宣传资料大全 (大约20多年前,全世界吸毒和毒品走私日益严重。面对这一严峻形势,联合国在1987年6月12日至26日在维也纳召开了有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的麻醉品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将每年6月26日即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一、什么叫毒品全国人大常委会1990年12月28日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中给毒品下了这样的定义,即“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毒品的种类 国际上对毒品的排列分十个号,主要是鸦片、海洛因、大麻、可卡因、安非他明、致幻剂等十类,其中海洛因占据第三、四号,即三号毒品和四号毒品,即通常在世界上被人们普遍习惯称的“三号海洛因”、“四号海洛因”。由于这样的习惯叫法使人们误以为还有一号、二号海洛因,而一号、二号海洛因实际是吗啡(盐基物)或吗啡类。 三、毒品的特征 一般说来,毒品具有以下的共同特征: (1)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强制性地使吸食者连续使用该药,并且不择手段地去获得它;

(2)连续使用有加大剂量的趋势; (3)对该药产生精神依赖性及躯体依赖性,断药后产生戒断症状(即断药后会出现“脱瘾”症状); (4)对个人、家庭、社会都会产生危害性结果。 四、什么是毒品犯罪 毒品犯罪是指违反国家和国际有关禁毒法律、法规,破坏毒品管制活动,应该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公约》规定:毒品犯罪是指非法生产、制造、提炼、配售、兜售、分销、出售、交售、经纪、发送、过境发送、运输、进口或出口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种植毒品原植物以及进行上述活动的预备行为和与之相关的危害行为。 毒品犯罪有哪些特征? 毒品犯罪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毒品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社会危害性; (2)毒品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3)毒品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处罚性。 五、我国《刑法》规定的毒品犯罪的罪名有哪些? (1)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第347条); (2) 非法持有毒品罪(第348条); (3)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第349条); (4) 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第349条); (5) 走私制毒物品罪(第350条);

禁 毒 基 本 知 识

禁毒基本知识宣传资料 大庄小学侯正清 1、什么是毒品? 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毒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具有依赖性;(2)具有非法性;(3)具有危害性。 3、毒品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十二个字。 (1)毒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2)毒品问题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 (3)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剧腐败现象; (4)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4、毒品是如何分类的? 毒品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 (1)根据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可将毒品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根据毒品来源和生产方法不同,可分为天然毒品和合成毒品。 (3)根据毒品对人体的作用,可分为麻醉剂、抑制剂、兴奋剂、镇静剂和致幻剂。 (4)根据毒品对人的危害程度,分为软性毒品和硬性毒品。 5、什么是麻醉药品? 麻醉药品是指由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连续使用易

产生身体和精神依赖性,能形成瘾癖的药品。 6、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有哪些?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麻醉药品管理办法》和卫生部公布的《麻醉药品品种目录》,属于我国麻醉药品管制范围的包括:阿片类、可卡因类、可待因类、大麻类和合成麻醉药类及卫生部指定的其他易成瘾癖的药品、药用原植物及其制剂等,共7类118种。根据我国《药品管理法》第39条的规定,国家对麻醉药品实行特殊管理办法,进行管制。 7、什么是罂粟? 罂粟是罂粟科两年生草本植物。罂粟花期过后,结出椭圆形的蒴果,在成熟蒴果上切割,可渗出白色浆汁,把浆汁凉干,就成为棕黑色的胶状物—鸦片。鸦片是制造吗啡和海洛因的原料。 8、什么是罂粟壳? 罂粟壳又称米壳、御米壳、粟壳、鸦片烟果果、大烟葫芦、烟斗斗等。罂粟壳是罂粟的成熟干燥果壳,呈椭圆形或瓶状卵形,直径1.5~5厘米左右,长3~7厘米左右。外表面黄白色、浅棕色至淡紫色,平滑,略有光泽,表面常见纵向或横向割痕。气味清香,略苦,可入药。罂粟壳中含有吗啡、可待因、蒂巴因、那可汀等鸦片中所含有的成分,虽含量较鸦片小,但久服亦有成瘾性。因此,罂粟壳被列入麻醉药品管理的范围予以管制。 9、什么是鸦片? 鸦片,又叫阿片,俗称大烟,源于罂粟植物蒴果,其所含主要生物碱是吗啡。鸦片因产地不同,呈黑色或褐色;有氨味或陈旧尿味,味苦,气味强烈。生鸦片经烧煮和发酵,可制成精制鸦片,呈棕色或金黄色。吸食时散发香甜气味。鸦片最初是作为药用,目前在药物中仍有应用,如阿片粉、阿片片、复方

禁毒知识50道题

贵州省禁毒工作满意度专项测评APP调查问卷 1.听人说吸毒能治病,为了治病可以吸毒。这一说法(B)。 A.正确 B.错误 2.作为人工合成的麻醉药物,杜冷丁普遍地使用于临床,因此不是毒品。这一说法(B)。 A.正确 B.错误 3.出于好奇心和冒险心,明知是毒品,可以尝一口体验一下吸毒的感觉。这一说法(B). A.正确 B.错误 4.吸毒成瘾人员自愿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经公安机关同意,可以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5.青少年是我国目前禁毒预防教育的重点(A)。 A.正确 B.错误 6.《禁毒法》颁布施行的时间是2008年6月1日(A)。 A.正确 B.错误 7.吸毒人员主动到公安机关登记或者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的,可以不予处罚。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8.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除,该行为可以不予处罚。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9.《贵州省禁毒条例》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A)。 A.正确 B.错误 10.吸食毒品等于自我毁灭。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11.吸食冰毒以后马上驾驶车辆,容易造成情绪冲动及过度兴奋,从而极易引发超速而造成的严重交通事故。这一说法

(A)。 A.正确 B.错误 12.吸食毒品,既害国家,又害家庭,更害自己。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13. 《国务院戒毒条例》自2011年6月26日起施行(A)。 A.正确 B.错误 14. 罂粟壳可以当火锅调料,这句话是(B)。 A.正确 B.错误 15. 《禁毒法》规定的禁毒工作机制是: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A)。 A.正确 B.错误 16.当有人威胁我们吸毒时,要将情况主动告知家长和学校,或者打110报警,寻求帮助。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17.对毒品犯罪的处罚包括生命刑,即死刑。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18.国家鼓励公民、组织开展公益性的禁毒宣传活动。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19.国家鼓励公民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对举报人予以保护,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20.摇头丸主要出现在慢摇吧、迪厅等娱乐场所,青少年应尽量远离这些场所。这一说法(A)。 A.正确 B.错误 21.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毒品危害的教育,防止其吸食、注射毒品或者进行其他毒品违法犯罪活动。这一说法(A)。 - 1 -

禁毒教育知识资料

小学生禁毒知识资料 1、什么是毒品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毒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⑴具有依赖性。⑵具有危害性。⑶具有非法性。⑷具有耐受性 3、什么是毒品犯罪? 毒品犯罪是指违反国家和国际有关禁毒法律、法规,破坏毒品管制活动,应该受到刑事罚处罚的犯罪行为。 4、我国《刑法》对毒品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是如何规定的? ⑴已满16岁的人实施毒品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⑵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贩卖毒品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⑶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毒品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5、什么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是指明知是毒品而故意违反禁毒管制法规,进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的行为。

1、什么是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 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未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私自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数量较大的行为。 2、毒品违法行为主要包括哪些? ⑴非法持有毒品的违法行为;⑵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 违法行为;⑶吸食、注射毒品的违法行为;⑷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的违法行为; 3、什么是吸毒? 吸毒,就是非法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 4、吸毒的方式有哪些? 吸食毒品的方式主要有:烟吸、烫吸、鼻嗅、口服、注射五种常见方式。 5、吸毒会对身体造成哪些损害? 吸毒严重损害人的身体健康,造成: ⑴营养不良。⑵损害呼吸道。⑶损害免疫系统,引起许多疾病的传播和感染。⑷损伤血管。⑸损害神经系统。⑹造成性功能障碍,男性多表现为阳萎、早泄、射精困难;女性多表现为闭经、痛经、性欲缺乏和不孕。吸毒孕妇分娩婴儿死亡率高。⑺引发多种精神病症状。⑻肾脏疾患。

禁毒基本知识宣传资料

禁毒基本知识宣传资料 1、什么是毒品?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毒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具有依赖性;(2)具有非法性;(3)具有危害性。 3、毒品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十二个字。(1)毒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2)毒品问题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3)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剧腐败现象;(4)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4、毒品是如何分类的?毒品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1)根据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可将毒品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2)根据毒品来源和生产方法不同,可分为天然毒品和合成毒品。(3)根据毒品对人体的作用,可分为麻醉剂、抑制剂、兴奋剂、镇静剂和致幻剂。(4)根据毒品对人的危害程度,分为软性毒品和硬性毒品。 5、什么是麻醉药品?麻醉药品是指由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连续使用易产生身体和精神依赖性,能形成瘾癖的药品。 6、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有哪些?根据国务院颁布的《麻醉药品管理办法》和卫生部公布的《麻醉药品品种目录》,属于我国麻醉药品管制范围的包括:阿片类、可卡因类、可待因类、大麻类和合成麻醉药类及卫生部指定的其他易成瘾癖的药品、药用原植物及其制剂等,共7类118种。根据我国《药品管理法》第39条的规定,国家对麻醉药品实行特殊管理办法,进行管制。 7、什么是罂粟?罂粟是罂粟科两年生草本植物。罂粟花期过后,结出椭圆形的蒴果,在成熟蒴果上切割,可渗出白色浆汁,把浆汁凉干,就成为棕黑色的胶状物—鸦片。鸦片是制造吗啡和海洛因的原料。 8、什么是罂粟壳?罂粟壳又称米壳、御米壳、粟壳、鸦片烟果果、大烟葫芦、烟斗斗等。罂粟壳是罂粟的成熟干燥果壳,呈椭圆形或瓶状卵形,直径1.5~5厘米左右,长3~7厘米左右。外表面黄白色、浅棕色至淡紫色,平滑,略有光泽,表面常见纵向或横向割痕。气味清香,略苦,可入药。罂粟壳中含有吗啡、可待因、蒂巴因、那可汀等鸦片中所含有的成分,虽含量较鸦片小,但久服亦有成瘾性。因此,罂粟壳被列入麻醉药品管理的范围予以管制。 9、什么是鸦片?鸦片,又叫阿片,俗称大烟,源于罂粟植物蒴果,其所含主要生物碱是吗啡。鸦片因产地不同,呈黑色或褐色;有氨味或陈旧尿味,味苦,气味强烈。生鸦片经烧煮和发酵,可制成精制鸦片,呈棕色或金黄色。吸食时散发香甜气味。鸦片最初是作为药用,目前在药物中仍有应用,如阿片粉、阿片片、复方桔梗散、托氏散、阿桔片等,主要用于镇咳、止泻等。 10、什么是吗啡?吗啡是鸦片(阿片)中最主要的生物碱,从鸦片提取而成。纯净的吗啡为无色或白色的粉末或结晶。粗制吗啡称为“黄皮”。吗啡制剂多以盐酸盐的形式存在,医学上叫盐酸吗啡。吗啡的成瘾性很强,海洛因、杜冷丁、美沙酮等都是吗啡的衍生物 11、吗啡的药理作用有哪些?吗啡的药理作用主要是:?? (1)镇痛。吗啡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并且持续时间长。?? (2)镇静。吗啡可有效改善因疼痛引起的焦虑、恐惧等不愉

国际禁毒日戒毒知识竞赛试题[试题库]

1.下列那种毒品最大的特点是第一次使用便会上瘾,毫无办法解脱,因此,它被称为"毒品 之王".它能大量耗尽人的体力和免疫功能,长期服用会导致情绪低落及疲倦,精神失常,损害心脏,肾和肝,严重者甚至死亡.( C ) A、氯胺酮(K粉) B、海洛因 C、冰毒 D、咖啡因 2.目前,我国对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分为三类( E )种进行管理。 A、10 B、12 C、18 D、21 E、23 3.凡富有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热心禁毒工作、具备从事禁毒志愿服务工作的能力,每 年自愿参加( B )小时以上禁毒志愿服务的18岁以上公民,均可以申请成为禁毒志愿者。 A、24 B、48 C、96 D、100 E、120 4.根据《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规定的分类和品种目录,易制毒化学品共分为( C ) 类23种进行管理。 A、一 B、二 C、三 D、四 E、五 5.服用下列那种毒品后表现为:活动过度,情感冲动,性欲亢进,嗜舞,偏执,妄想,自我约束 力下降以及出现幻觉和暴力倾向等.( C ) A、氯胺酮(K粉) B、海洛因 C、摇头丸 D、大麻 6.根据《刑法》第349条规定,犯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处( A)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者管制 A、3 B、5 C、7 D、10 7.娱乐、餐饮、旅馆、房屋等服务业的经营者对发生在其场所内的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放任 不管的,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最高可以作出什么处罚?( A ) A、5000—5万元的罚款 B、责令限期停业整顿 C、吊销许可证 8.“冰毒”最先是由哪个国家研制的?(B) A、美国 B、日本 C、德国 D、中国 9.世界上哪个国家生产的鸦片类毒品最多?( B ) A、缅甸 B、阿富汗 C、哥伦比亚 10.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禁毒公约是( B ) A、《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 B、《海牙禁止鸦片公约》 C、《61公约》 1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仅仅( B )时间,中国共产党就一举扫除了贻 害中国200年的烟毒。

青少年禁毒知识宣传资料

青少年禁毒知识宣传资料 毒品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吞噬人们的肉体和灵魂,直接毁灭我们的美好生活。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极其深重的灾难,时至今日,毒品这场来势凶猛的世纪之患正无情地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下面是由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青少年禁毒知识宣传资料,希望能够帮到您! 一、什么是毒品?毒品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12个字。 (1)毒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2)毒品问题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 (3)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剧腐败现象; (4)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毒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具有依赖性;(2)具有非法性;(3)具有危害性。 三、什么是吸毒? 吸毒的方式有哪些? 吸毒,就是非法吸食、注射毒品的违法行为。 吸毒的方式主要有:烟吸、烫吸、鼻嗅、口服、注射五种常见方式。 (1)烟吸。将毒品掺入烟丝,通过吸烟将毒品吸入体内。 (2)烫吸。将海洛因放在铝箔纸上或金属匙上,下面用火加热,毒品升华为烟雾,吸 毒者用力吸吮缕缕青烟,又称为吸烫烟。 (3)鼻嗅。又称鼻吸。用管对准鼻孔,通过鼻粘膜将毒品吸入。 (4)口服。口服多为毒品的片剂,如口服冰毒片、摇头丸等。 (5)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 四、导致青少年吸毒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根据调查,导致吸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好奇心驱使在调查中占第一位的原因就是“体会感觉”、“抽着玩玩”、“试一试”、“尝新鲜”。这种“试一试”的念头往往就是走吸毒不归路的开端。 (2)寻找刺激吸毒时髦、气派、富有,特别是一些先富起来的个体老板,认为该享受的全体验过了,抽一口,不枉来一世。可这一抽上,富有很快变成贫穷,百万富翁沦为乞丐多不胜数。 (3)逆反心理有人为吸毒者作戒毒榜样,导致吸毒后戒不了;有的被激将而吸毒,特别是个性极强的人往往被自信心所蒙蔽。 (4)被欺骗、引诱不少吸毒者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欺骗吸毒,几次后找到了欣快感而无法自拔。不少毒贩为扩大毒网,经常利用青年学生的无知多方引诱。 (5)环境影响多见于家庭亲友,所谓近墨者黑。 (6)负面生活事件影响对于感情脆弱、意志薄弱的人更容易发生。 五、染上毒瘾的人一般有哪些迹象? 染上毒瘾一般有以下迹象: (1)无故旷工、旷课,学业成绩、纪律或工作表现突然变坏; (2)在家中或单位偷窃钱财、物品,或突然频频地向父母或朋友索要或借钱; (3)长时间躲在自己房间内,或远离家人、他人,不愿见人; (4)外出行动表现神秘鬼祟; (5)藏有毒品及吸毒工具(如注射器、锡纸、切断的吸管、匙羹、烟斗等); (6)遮掩收缩的瞳孔,在不适当的场所佩戴太阳镜; (7)为掩盖手臂上的注射针孔,长期穿着长袖衬衣; (8)面色灰暗,眼睛无神,食欲不振,身体消瘦; (9)情绪不稳定,异常的发怒、发脾气,坐立不安,睡眠差; (10)经常无故出入偏僻的地方,与吸毒 六、毒瘾为何难戒

禁毒宣传知识

禁毒知识宣传 1、何谓“国际禁毒日”? 1987年6月,联合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了“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国际会议”。会议专门讨论了毒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通过了禁毒的《综合性多学科纲要》,向各国政府和组织提出了禁毒要综合治理的建议。会议提出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口号。6月26日大会结束,与会代表一致通过决议,确定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 2、什么是毒品? 根据我国《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摇头丸、K粉) 3、吸毒为什么会成瘾? 总的来说,吸毒会成瘾是毒品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毒品有个共同的特性,就是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人的脑内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系统,逐渐产生精神依赖(心瘾),进而形成追求使用该药物的行为;另一方面,毒品进入人体后,破坏人体正常的平衡,产生在毒品作用下新的平衡状态(身体依赖)。一旦停止吸毒,就会感到不适。只有连续不断地吸入更大剂量的毒品,才能保持人体新的平衡。 4、吸毒有哪些危害? (1)吸毒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12个字。 (2)吸毒对个人的危害:吸毒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加速

死亡。吸毒扭曲人格,自毁前程。吸毒引发自残、自杀等行为。吸毒容易感染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吸毒对家庭的危害:吸毒给家庭成造成巨大的精神摧残。吸毒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吸毒贻害后代。 (3)吸毒对社会的危害:吸毒诱发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吸毒者在耗尽个人和家庭钱财后就会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进行以贩养吸、贪污、诈骗、盗窃、抢劫、凶杀等犯罪活动。吸毒吞噬社会巨额财富。吸毒败坏社会风气,腐蚀人的灵魂,摧毁民族精神,这已成为全世界普遍的问题。吸毒影响国民素质。吸毒者都丧失正常的劳动能力。 5、导致吸毒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1)好奇心。因为新鲜好奇,想试一试而沾上了吸毒行为。调查资料告诉我们,初中生开始吸毒,多数是由好奇心引起的。(2)寻找刺激。把吸食毒品当作吸烟、喝酒一样,满足消遣和享乐的需要。这种动机,青少年多数和在社交场合或者是单独休闲环境下容易产生,把吸毒当作一种精神上的所谓享受。(3)自我显示。把吸毒看作是一种“高贵的”气派。在青少年吸毒者中流传着这样的荒唐说法:“吸海洛因是现代社会后种时髦,不吸就是落伍,吸了神气、够气派!”不少青少年花了一大笔钱来吸海洛因,就是为了炫耀自己,显示自己的大气派。(4) 从众。所谓从众,就是人家怎么干,自己就跟着人家怎么干。青少年喜欢从众,以为朋友在吸毒,自己也就一起跟着吸了。有一位中学生谈到他开始吸毒的行为时说:“我原来就吸香烟。有一天,一个朋友给我一支烟,我看它不像香烟,就问朋友是什么。他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