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解析

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解析
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解析

编号:

南阳师范学院2014届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分析

完成人:

学制: 4 年

班级:2010–03

专业:物流管理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4–04–04

目录

摘要 (1)

引言 (1)

一、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概述 (2)

(一)供应链管理概念 (2)

(二)传统农产品供应链与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特征对比2

1.传统农产品供应链具有如下特征 (2)

2.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具有如下特征 (3)

二、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3)

(一)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观念落后 (4)

(二)生鲜供应链的中间环节较多且供应链上各环节的衔接不连贯 (4)

(三)生鲜物流配送体系落后 (4)

(四)生鲜农产品物流设施与技术比较落后 (5)

(五)缺乏与供应链上各利益主体的战略合作 (5)

三、改进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机制的措施 (6)

(一)引入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思想, 优化农产品物流 (6)

(二)减少生鲜供应链的中间环节并完善供应链各环节的衔接连贯性 (6)

(三)加强物流配送中心建设 (7)

(四)改进生鲜农产品物流设施与技术 (7)

(五)建立与供应链上各利益主体的战略合作机制 (7)

四、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8)

Abstract: (9)

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分析

作者:雷东旭

指导老师:慈教进

摘要:生鲜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国外,生鲜农产品主要通过超市进行销售,而在我国,农贸市场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超市购买,超市也日益关注生鲜农产品在其经营中的重要地位。本文是针对我国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以改变传统观念,衔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降低供应链的运转成本,对优化和改进连锁生鲜超市供应链管理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

引言

生鲜农产品同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人们购买频率最高的商品之一。在我国,农贸市场是生鲜农产品流通的传统渠道,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超市因其优雅的购物环境,优质的商品与服务,逐渐成为人们购买生鲜农产品的首选之地。

近几年,超市生鲜农产品的经营比重、经营品种以及管理水平都有进步。全国各地的连锁超市纷纷增加生鲜食品的经营,并以此为卖点,突出超市的特色化经营,生鲜区越来越成为超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然而对于生鲜农产品的经营,我国超市仍存在很大问题。在国外,大多超市生鲜农产品经营的毛利在20%左右,而在我国仅为0%--10%[1]p10。其主要的原因在于超市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管理中存在严重的不足。随着农产品的流通体系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传统的生鲜流通体系也逐渐开始向现代生鲜流通体系转变,生鲜商品开始进入了大型超市的生鲜区,对农贸市场的生鲜经营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而如何加强连锁超市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中的浪费是企业为降低成本正在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概述

(一)供应链管理概念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2]p3。

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是指以农贸市场为终端农产品从产地经由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到达消费者的供应链。这种供应链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农户产品缺乏可追溯性,流通时间长、损耗大。生产经营没有达到规模化,因为生鲜农产品具有周期性、地区性、易腐性、不耐贮存等特点。在现阶段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于生鲜农产品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的情况下这种传统的供应链已无法满足消费者安全及时健康等要求,以超市为中心的现代化农产品供应链应运而生。

连锁超市为主导的生鲜供应链是指围绕连锁超市这个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生鲜农产品的生产、采购、加工、存储,最后由超市将生鲜商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加工企业、分销商、超市、直到最终消费者联成一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二)传统农产品供应链与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特征对比

1. 传统农产品供应链具有如下特征:

(1)存在着大量的买者和卖者,经营者经营分散、规模小,每一个经营户只占极其微小的市场份额,市场影响力有限。市场上同时存在众多竞争者。由于城市农贸市场以零售为主, 经营者面对的众多分散的消费者,服务对象是周边的小区居民以及小饭店, 消费者规模小但数量众多。

(2)经营大致相同的产品,在同一地区范围,市场上的商品基本是同质的。农贸市场同类产品经营者所售农产品,来源渠道相同, 购进价格、产品质量、新鲜度几乎没有差别。而且每个商贩所出售的农产品品种有限,很多摊位经营着雷同的蔬菜和水果,大多是常规的时

令蔬菜水果居,每家所出售的品种一般在 3 至 10 几种不等。

(3)由于不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较大的投资,经营成本很低,经营风险不大, 几乎不存在进入壁垒,每个商贩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选择进入或退出该行业。现在工商管理费也取消了,经营门槛低,城市下岗工人、待业青年,甚至外来务工人员均可相对容易的参与或退出其经营。

2.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具有如下特征:

(1)超市具有强大的购买信息收集分析系统(基于 POS 系统),通过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科学把握,建立强大的物流中心,或者与供应商合作优化配送系统,超市比农贸市场更有能力改善生鲜农产品供应的水平—供应及时以保证新鲜程度,供应全面以品种的齐全。超市的这一能力与超市自身组织特点有关,由于超市采取顾客自主选择、统一收款的模式,因此对顾客信息的采集系统尤其发达。

(2)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运营成本高。居民对生鲜超市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农贸市场,但农贸市场的销售绩效要高于生鲜超市,农贸市场的个体商贩虽然进价高、售价低、利润空间相对较小,但同时其市场运营成本也比较低;与此相对应的是,超市则是一台“昂贵的营销机器”,经营收益高,同时运营成本也高,存在很高的损耗。

(3)超市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利益均衡度要高于农贸市场。在促进农产品销售和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方面,二者的贡献相当。

目前,我国的生鲜超市由于多为单店经营或连锁店的数目较少,成本较高,形不成大进大出的规模经营,进货时不可能得到大供货商的特殊优惠和关照,品种、品质、价格都受制于人。因此,首批生鲜超市的商品无论在丰富程度、新鲜度还是价格上,与周边的农贸市场和其它超市连锁店比,都不具备竞争优势。尽管这些生鲜超市刚开业时吸引了部分赶新鲜的消费者,可时间一长他们自然就到更实惠的购物场所去了。

二、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采购人员为降低成本保证效率付出了巨大努力,但真正把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开发与实施的超市并不多。那是因为实践中有不少力量在阻碍供应链管理。这些障碍因素主要体现在一下这几个方面。

(一)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观念落后

在我国目前的农产品流通领域存在着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3]p17。小生产是指我国农产品存在着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的方式,不能直接进入市场,难以有效完成流通任务。大市场是指农产品消费面临的是地理位置跨越较大的城市甚至国外的开放性市场。在这样的矛盾制约下,形成了我国目前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主要流通模式。农产品供应链以批发市场为界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生产——流通环节,即从生产者到批发市场;二是流通——消费环节,即从批发市场到消费者,两个短链的结合处是批发市场。因此,在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体制下,农产品供应链是一条断裂的链,是局部的短链,所以无法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就企业而言,他们所理解的供应链管理部门即物流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产品的采购,仓储和运输等,而不具有统一协调整个企业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能力。

(二)生鲜供应链的中间环节较多且供应链上各环节的衔接不连贯

许多连锁超市一直以来没有下决心建立以自己为主体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而是大多将业务包给供应商经营。由于有了这道中间环节,超市内生鲜商品的价格就比不过农贸市场,在新鲜度、品种、数量上也不如农贸市场。而且,连锁超市选择的供货商往往是一天只配送一次,而非多次配送,因此造成了生鲜农产品较大的损耗,抬高了经营的成本。同时连锁超市往往没有需求预测管理、需求计划管理,致使采购计划是比较粗糙的和随意的,主要靠采购人员个人根据经验决策,决定采购商品种类和数量。因此通常有比较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能很快卖出而变质和腐坏。

(三)生鲜物流配送体系落后

目前我国市场上还缺乏专业化水准较高的生鲜农产品物流服务

商,现代化的配送中心发展也不快。有调查显示:我国连锁零售业平均每个配送中心担任20个店铺的配送,每辆车承担两三个店铺的配送。而日本的连锁配送中心负责70个分店,只需四、五辆。我国没有一个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对各店经营的商品实行100%的统一配送率,最多只有60%一70%,有的甚至在50%左右。可见我国连锁组织的规模与配送中心的规模都太小,且相互之间没有实施协同配送,不利于取得规模效益,降低了效率。

(四)生鲜农产品物流设施与技术比较落后

生鲜农产品物流成本高,虽然国内目前制造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但是农产品物流设施和技术还比较落后,一是生鲜农产品流通以常温和自然物流形态为主,缺乏冷链物流设施和装备。目前,我国汽车运输 70%为敞蓬卡车,只有 30%是密封式厢式汽车,而备有制冷机械、保温箱式冷藏车辆还不到汽车总数的 10%,果蔬等生鲜农产品的冷藏运输率仅为 15%~20%。在生鲜农产品的加工、储存等环节,冷藏、保温设施严重不足,且未形成链环系统。二是适应现代物流运作要求的农产品仓储设施严重不足。仓储保管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发达国家的食品物流成本己普遍降至 20%以下,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成本在整个成本构成中占 60%左右,甚至更多,而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 10%左右。据统计,我国的一般工业品从出厂经装卸、储存、运输等各个物流环节,最终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的 50%,而水果、蔬菜的流通费用所占商品价格比例有时高达70%。

(五)缺乏与供应链上各利益主体的战略合作

我国大部分农产品企业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尚未建立合作的战略伙伴管理,甚至双方处于利益对立状况。双方在价格上进行博弈,把渠道伙伴作为产生利润的来源,导致双方无法建立互相信赖的协作关系。由于供应链的各参与成员是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实体,相互间存在着利益上的冲突,这种利益冲突常常会导致各成员间对抗行为的产生,一些超市在刚开张需要货品的时候争夺供应商, 后来再压榨供应商, 随意扣押、挪用、拖欠供应商货款等等问题频发, 造成不良影

响。

三、改进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机制的措施

生鲜农产品零售业是一个利润微小的行业,必须有效的管理连锁超市,才能把需求更好的利用起来,有效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并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统一派送,降低运输成本。具体措施为:(一)引入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思想, 优化农产品物流

传统农业是以生产为导向, 现代农产品物流要求超市生鲜经营的实践出发点向生鲜供应链的上游或下游展开, 运用现代化管理分析手段不断关注、分析供应链上其他贸易伙伴的需求和利益。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是围绕连锁超市为核心企业进行的系统化、全局化经营的管理模式,随着连锁超市的不断壮大, 超市主导的核心能力逐渐从开始的内部生产和设计能力转到对整个供应链上游、组织内部和供应链下游各参与主体之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调和管理能力上来。供应链管理强调各个环节的战略伙伴关系, 目的是使供应链的总体效益最大化, 并通过一定的分配机制使供应链上所有贸易伙伴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生鲜供应链各环节参与者的组织机制、协调性和对市场的响应速度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二)减少生鲜供应链的中间环节并完善供应链各环节的衔接连贯性

在传统的供应链条件下,造成超市农产品价格巨高的主要原因是流通环节多,农产品从地头到超市中间要经过代理、批发、贩商、零售等四个流通环节,即使每个环节点获取很少利润的话,四个环节加起来到了零售终端——超市,就会使价格巨高。所以,应尽快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创新机制,完善和优化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建立与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点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完善优化现有供应链的同时,超市应积极创新交易连接模式,建立高效畅通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减少中间环节,从而降低中间流通环节费用,来降低成本和价格。因此,

超市同供应链各节点组织的长期稳定关系将会增加供应链各方面的利益,以协调一致的供应链关系为基础进行交易,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应,降低流通成本。

(三)加强物流配送中心建设

随着超市的规模扩大, 生鲜农产品经营面临着从单店经营模式向连锁模式转变, 规范连锁超市的生鲜配送体系, 比较现实的解决方案就是建立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可以通过提高配送水平来降低整个系统的物流成本, 实现规模化配送和销售利润的最大化。生鲜农产品为达到保鲜的目的, 要求快速进入消费环节, 流通中的环节越少越好, 但农产品生产和消费上的分散性又使生鲜农产品在流通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一次或多次集散。承载这些集散功能的生鲜供应链管理所追求的经营目标并不是流通链条的增多和拉长, 而是追求生鲜农产品的品种、质量、数量与价格最大限度地适应于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基于这样的考虑, 连锁超市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向生产基地或产地批发市场集中采购生鲜农产品, 减少中间环节, 建立直接、有效的流通渠道, 是一种符合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的流通方式。

(四)改进生鲜农产品物流设施与技术

生鲜农产品经营具有较强的技术性。生鲜农产品鲜活性的特性决定了经营生鲜农产品需要较强的物流设施与技术。为提高其保鲜的效果,就需要对各类生鲜农产品在采购、储藏、加工处理、运输、销售等环节采取技术性较高的保鲜手段。而现代农产品流通渠道中冷链物流仍然很不完善冷库冷藏箱等保鲜设施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加强设施自动化技术,如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设施,可以实现货物的自动识别、自动分拣、自动装卸、自动存取,从而大大提高物流作业效率。提升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效率,从而降低流通成本。

(五)建立与供应链上各利益主体的战略合作机制

实施供应链管理时,企业要改变传统的买卖观念和思维方式,要与合作企业共担责任、风险和成本,同时共享成果与收益。为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超市在设计合同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身与生鲜

农产品生产者在该交易中的合作关系,如适当地对合作伙伴提供管理及技术上的支持,而不应仅是一个旁观者。连锁超市也可邀请专家到生产者的田间对农民进行专业指导,使农民因地制宜种植有特色的产品,并且要积极推行对所有的农副产品实行身份证的管理。通过这些方式来稳固合作伙伴的关系。

博弈论认为,市场上所有的参与者都是理性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要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供应链中的参与者也不例外,因此超市在设计对生鲜农产品生产者的激励机制时,一定要注意满足这一点。作为掌握着销售渠道稀缺资源的超市要在供应链上对生产者进行合理的利益分配,在赢得利润的同时给予生产者相应的价格,保护生产者的利益。只有在企业间建立了这种合作与信赖关系,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才能得到保证和提高,企业才能赢得长久的竞争优势。

四、结束语

生鲜农产品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超市逐步成为居民购买生鲜农产品的主要场所。随着连锁超市供应链的完善,连锁超市将会在整条生鲜供应链上发挥主导作用。这样, 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适应人们快节奏生活; 而且可以促使全体成员关注供应链, 提高生鲜农产品质量水平和附加值, 规模化经营, 提高连锁超市企业的经营利润, 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 彭东华,张春霞.促进超市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J].2007(8):10

[2]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3

[3]李季芳.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思考[J].现代物流,2007(l):17

[4] 李晓晟,杨黎民,白良义.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J].兰州学刊,2009,(9):76-78

[5] 胡定寰,俞海峰.中国消费者超市购买生鲜农副产品行为研究[J]. 中国农村经济,2003,(8):13-18

[6] 周树华,张正洋,张艺华.构建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管理体系探讨[J].管理世界,2011,(3):1-6

[7] 宾幕容, 周发明.农产品超市连锁经营的问题及对策[J].CROPRE SEARCH ,2006(2):174-177

[8] 凌宁波,朱凤荣:构建由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J]. 农村经济,2006,(7):116-118

[9] 方昕.生鲜供应链现状与发展方向分析[J].商业经理人,2010,36-40

[10] 黄祖辉,鲁柏祥,刘东英,吕佳.中国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和供应链管理的思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159):9-13

[11] 黄祖辉,鲁柏祥.中国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和供应链管理的思考[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5(1): 9- 13.

[12] 刘召云,孙世民,王继勇.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及趋势[J].商业研究,2009,(383):161-165

[13] 杨为民.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模式初探[J].农村经济,2007,(7): 33-35.

The analysis to the management of live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in chain supermarkets

Lei Dongxu

Abstract: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ions are necessary in people's every day lives. In foreign countries,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 mainly sold through supermarkets, while in China; farmers market has occupied a dominant position.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economy, more and more people choose to go to the supermarket to buy; the supermarket is also increasingly concerned about the important status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its management. This paper is aiming at the fresh produce chain supermarket in China, the problem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ideas, all the links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reduce the operation of supply chain cost, to optimize and put forward some opinions for improvement of chain fresh food supermarke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Key word: Chain supermarket;live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ion;supply chain management

2020-2021年中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报告

中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报告 2020-2021年

概念与定义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范围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以蔬菜、水果、肉禽、水产蛋奶等生鲜食品为研究主体,针对市场渠道、物流(流通)、零售等供应链环节的特征和现状进行研究分析。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范围 农产品(初级农产品)生鲜农产品半加工 初级农产品是指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 物及其产品,不包括经过加工的各类产品 粮食油料类 小麦、稻谷、杂粮、菜籽、 花生果、芝麻等 生鲜食品类 瓜、果、蔬菜、肉禽、蛋 奶、水产等 轻工原料类 原木、原竹、生漆、树脂、 棉麻等 蔬菜水果 肉禽其他 (水产蛋奶等) 生鲜品 包括农业生产者捕捞收获后连续进行 简单冷冻、腌制和自然干制品等,主 要为肉禽、水产的半加工品 轻加工 现场加工 生鲜品 水果切、蛋糕、干货等现场加工或 轻调包装的生鲜食品 农业生产生鲜农产品市场生鲜农产品物流生鲜农产品渠道 消费需求 市场供给 仓储、运输、配送、 加工、包装等 生鲜电商 生鲜超市 农贸市场等 注释:蓝色背景部分为本次报告核心研究内容。

核心观点 结构性供给过剩将生鲜农产品推向买方市场,市场需求在呼唤更优质的供应链运作体系。根据国务院2020年食物消费标准,生鲜总需求量将达到4.2亿吨,而2018年我国生鲜农产品年产量超过11.1亿吨,这意味着市场进入到结构化的供给过剩时期,开始转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买方市场,一切供应链环节需要围绕最终消费者来重新定标,供应链质量的价值进一步放大。 生鲜农产品目前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产业链结构,生鲜电商的爆发或引领农超对接模式提速渗透,加快流通体系优化进程。大型超市、生鲜电商、生鲜超市、便利店等多种零售业态将给供应链整合带来更大的空间,物流管理和冷链布局将成为产品成本优化、产品质量控制、产品品牌建设等环节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迅速但仍处于供给不足的阶段,冷链物流体系化成为未来3-5年生鲜供应链的核心驱动力。商务部15年统计表明,中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的比重分别为22%、34%、41%,远不及发达国家95%以上的流通率。2019年,我国冷链物流规模将达到3391亿,并保持15%以上的年增速,未来冷链物流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物流企业将在生鲜供应链中发挥更大的市场职能,在渠道优化、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多个非传统物流环节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零售端控制产品标准,物流端掌握交付体验,利用触达客户的优势来建立非生产端的品牌形象或将成为未来生鲜品牌的一个可行路径。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文献综述知识分享

广西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研究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广西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述 (一)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综合国外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文献来看,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文献主要有: 1.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现状 美国学者 J.F.Growell 是最早对农产品物流研究的学者,他在 1901 年的有关《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的美国政府报告中首次论述了影响农产品配

送成本的各种因素。J.F.Growell 的研究开辟了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揭开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序幕。 克拉克·韦尔德其后在 1932 年所著的《农产品营销》才引起国外学者对农产品物流研究的重视,文中对农产品营销的集中、运输、储存、融资、风险、标准化等职能作了研究。 目前国外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包括透明化和可追溯性等技术和理论)、冷链物流、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等领域,并日益扩展和深化。 2.国外关于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研究文献 最早提出了农业“纵向协调”的是Mighell和Jones(1963),认为它是一个组织的创新,纵向协调包括从原材料采购、产品加工、保管储存、中间运输、终端销售等这些活动在内的一系列过程。在此研究基础上,Barkema(1993)又从“消费者需求变化”这个角度强调,他认为食品行业需要通过纵向合作快速了解消费者需求变化,他还认为契约与整合的出现造就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这种交流方式使消费者的需求延着供应链上溯到食物生产者传递的能力得到大大增强。 Boehlje 与 Schrader(1988)两位学者主张将食品供应链的研究重点从市场转移到链条的纵向协调上来,譬如研究链条中纵向整合的一些限制因素,以及实施纵向整合的主体等等。他们主要强调在供应链中要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流通程序与经营成本,并对链条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内部整合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链条内部各成员之间运用合同、合资或联合来取代传统的市场方式。他们认为与单纯地进行市场开发相比较,将食品链的管理重点放在供应商、生产商及加工商三者之间的关系协调方面更能够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M.F.Stringer 和M.N.hall(2006)结合英国食品标准机构资助项目,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集成食品供应链模型,通过层级分解分析了食品供应链中各个阶段可能发生的故障。 A.J.M.Beulens 等人(2005)提出了提高食品供应链透明度的许多举措,给出了通过供应链网络合作来实现食品安全和透明性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 (二)国内研究动态 关于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我国才刚刚起步,从文献内容看主要集中在对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关于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和政策建议,物流模式的类型及其形成机理,还有物流体系建设及优化、物流安全研究等方面。相关研究如下:

超市生鲜食品经营与供应链管理

超市生鲜食品经营与供应链管理 摘要:生鲜食品是现代超市中一个很重要的商品部类,与其它商品相比,它的经营方法比较独特,这主要源自产品的易腐易烂性。本文围绕着生鲜食品的产品特性,阐明了生鲜食品开展供应链管理的意义,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推进生鲜食品供应链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超市;生鲜食品;供应链;供应链管理 生鲜食品是超市中最重要同时也是经营难度最大的一类商品,它主要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消费的农副产品,主要包括蔬菜、水果、水产、肉类等。我国超市生鲜食品经营中存在三个主要问题:损耗多、保鲜难、成本高。新鲜度下降,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无形的损耗,因为同样商品其销售价格要下降。现在超市已进入了微利时代,许多超市纯利润率不到1%,而多数超市生鲜食品损耗占销售额的比重达10-15%,有的甚至更高,超市经营得不好,有可能仅生鲜食品损耗这一项就有可能把所有的利润陪进去。我们知道商品损耗与库存量成正比,与配送时间成反比。要减少损耗,就必须减少降低库存量,缩短配送时间。因此,由于生鲜食品易腐易烂性,与工业品相比,生鲜食品对供应链的即时和高效性要求更高。如何通过供应链管理,整合外部资源,降低经营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新鲜的商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超市生鲜食品开展供应链管理面临的困难和障碍

当前我国超市开展供应链管理还处于导入阶段,仅有很少的企业进行了探索,它们组建的供应链也不够稳定和规范,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超市和供货商之间没有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协作关系,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上水平不高,大多局限于总部与门店以及配送中心的沟通和交流,对供应商开放性不够,在物流和信息资源上缺乏共享,对配送中心的投资和建设滞后,超市对供应商的控制力不够,供应链不够稳定。 我国超市在生鲜食品开展供应链管理上,不仅与其他工业品一样面临以上问题,而且由于其产品的特性还面临着以下几个特殊问题,这使得当前超市开展生鲜食品供应链管理更加艰巨和困难。 1、产品特性问题。目前超市经营的生鲜食品主要的特性有:一是易腐性,这一特性导致了对采购与配送的周期要求比工业品更短,这样就限制了采购半径。二是季节性,这一特性源于水产蔬菜水果水产等产品的生物生产周期,一旦到了成熟季节,就会形成大批量的供应,无法控制上市的节奏,因此很难配合超市的均衡经营采购计划。三是地域性,农产品的地域特性使得某些产品只有在特定产地才有供货。这三方面的产品特性,使得超市在产品开发,供应商优选上受到很大限制。四是价格的波动性,价格的频繁波动使得供应链管理的利益分配经常面临着不确定性,各个环节之间就价格和利益的谈判而导致的高昂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了供应链管理的效率,由此也使得供应链的合作伙伴更加不稳定。 2、技术支持问题。生鲜食品进超市的物流过程包括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储存和加工配送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面临着技术保证及管理优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外文翻译

外文翻译 原文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Resource: MBA (IT), IIIT Allahabad Pulastya Roy Agriculture is a significant sector of most of the economy of world. Agriculture derives its importance from the fact that it provides any a country self reliance in terms of food for their people, providing huge direct and indirect employment and more over huge revenue by export of surplus food grain. Agriculture is backbone of the economy and infrastructure for many countries like India, Brazil and others. Due to technical advancement, improved irrigation system and several other reasons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has increased several folds. To meet this increased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in agriculture sector an equally reliable supply chain support is imperative. Supply chain is basically-“a set of processes functioning synergistically to satisfy a customer’s demand”. Any supply chain trades off between two main attributes of supply chain, “Efficiency and Responsiveness”. Any supply chain is adopted or designed keeping only this two attributes in mind because it defines about which kind of customer the supply chain wants to cater and what is the scale of “return on investment” is being planned for. Agricultural industry uses bo th kind of supply chain as per the need. Designing supply chain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Most of the produce in agriculture can not be sold directly; as per their mode of consumption they can be categorized as follows.There are some products which are not highly perishable like cereals but needed to be processed like- rice is polished, and wheat has to be husked.Some products are highly perishable so they must be sent to market very fast or otherwise needed to be processed and packaged well. For designing a supply chain for any Agriculture product, it’s important to know which kind of agriculture products is that, and accordingly a responsive or efficient supply chain is designed. Supply chain for non perishable items: Most all the cereals like Wheat, Rice, Maize etc. and some vegetables like

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文献综述

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文献综述 内容提要:最近几年来,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研究的文献层出不穷,从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模式研究到物联网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的研究。本文是将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初步的综述性分析,并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状况作一个基本的概括。 关键词:农产品、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 一、引言 近年来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这个课题引起了理论界和企业界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特别是现在我国关于“三农”的问题仍然在温热期,有关供应链管理处置农产品的课题研究显得尤为迫切、重要。虽然,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农业却是相对落后的,为了把生产优势转化为农民增收优势,进一步推动农产品安全和绿色发展,发展地方特色农业、做强优势农产品品牌为推手,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促民增收。最近几年国家对农业的大力支持使得许多学者对农产品供应链起了研究兴趣,尤其是农产品成本问题。众多学者更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根据我国的社会背景对供应链管理在农产品研究。 二、我国近几年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1、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现状研究 在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的经营中导入供应链管理逐渐成为具有意义而又热门的课题研究。在对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初步探索中,李岩、傅泽田和刘雪(2008)阐述了农产品供应链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指出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面临的主要障碍有:农产品的生产到消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跨越了一、二、三产业;产地分散,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流通环节薄弱;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严重存在信息不畅和时效性差的情况并提出了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发展多元化协调主体;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实现供应链上信息有效传递,做好农产品物流管理的政策建议。王金河(2008)评述我国农产品流通式现状指出了农产品流通环节较多,流通效率低、农产品流通的信息渠道不畅通、产品的附加值低等问题。提出了农产品流通的新模式过程为:生产者——产地市场一一运销批发商一一销地市场一一零售商——消费者,并提出,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应由批发市场来担任。王初建(2010)分析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呈现出的现状交易成本高、流通过程总损失巨大、批发市场发育不完全、农贸市场无法保证农产品安全、物流处于无序状态、供应链的各结点之间信息流通不畅。贾瑞峰和商丽景(2013)我国农产品物流组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物流组织分散、物流组织普遍规模小、层次低和物流组织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并且数量大。 由上可知,我国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得相对落。因此,许多学者也针对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现今所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应的研究和提出了各自的观点。侯舒明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与探索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与探索 物流12303 赵海钰摘要: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被引入农业领域后,逐渐形成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是指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参与者关系的管理,以更高的效率向终端提供农产品,并在数量、质量和价格方面满足终端消费者的需要。当前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链模式与管理等方面。 农产品供应链是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农资采购开始、农产品的生产及加工成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并将农资供应商、农户、加工企业、批发商、零售商、直到最终消费者连成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下面对这一主题进行阐述。 一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 由于农业所具有的特殊的自然属性,导致了农产品供应链存在资产专用性高、物流要求高以及市场不确定性较大等几个特点。因此,针对中国的现实状况提出如下主要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 1.以龙头加工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在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系统中。农民生产者是最薄弱一环。由于广大的农户是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化程度低,在供应链中处于不对称的弱势地位。因而可以通过以加工企业为核心,通过龙头企业的规划、指导、协调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保证生产活动的稳定性。在资金技术和生产资料等方面由公司为农户提供支持,减少农户的市场风险。这样同时还能使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原料的供应上得到保证,形成规模经营。获得规模报酬。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能够降低供应链的内部交易成本。这种模式具体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加工企业与农户一般可以通过契约来规定双方权利和义务。这样加工企业成为了供应链上核心节点的位置.供应链管理的主要任务就由农产品加工企业来承担.供应链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加工企业的素质。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要从事种子开发等技术研究和推广.以及农产品收购和仓储等复杂问题,这种物流职能的内部化,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科学管理。很容易造成规模不经济。 2.以物流中心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由于农产品种类的不同和以往农产品流通的惯性。中国农产品又是分散的农户经营,使得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材料供应时间、质量、品种的得不到保证。我们可以通过在供应链上的"零散的代收点" 和"加工企业" 两个节点之间加上一个物流中心,通过建立农产品物流中心完成供应链系统整合,把农民生产的分散的农产品集中到物流中心。然后由物流中心再统一配送到各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配送中心还可以对农产品的数量、质量、品种进行管理。此外,有一些生鲜农产品可以通过构建加工物流一体化的物流中心,实现农产品的快速高效配送,减少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的新鲜度与质量。由于物流中心一般具有较大的规模与物流能力.一般可以同时为多个上游环节及下游环节提供物流服务。物流中心可通过对批发市场的改造发展而来,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辅助农产品交易,配备完善的物流体系和信息平台,使得物流中心成为连接生产、加工、零售的核心环节。 没有一种模式可以适应任何地方.因地制宜是需要坚持的主要观点。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引导农民进入产业化。以各类大大小小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会构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分析及其优化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分析及其优化 发布用户:111.161.17.81 操作系统:Windows XP 浏览器类型:Chrome 25. 发布时间:2013-04-26 00:39:55 发布类型:保险|金融|银行新闻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农产品生产、购销模式正面临两方面的转变:一方面,随着现代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消费者对农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不断上升,生鲜农产品消费正在形成一种全新的消费观念,消费者不但关注基本效用,如口味、成分配方、制作加工方法等。而且更加关注食品安全,食品的消费结构向健康环保安全、绿色有机天然、功能性和方便化发展。另一方面,超市正在取代传统的农贸市场,成为农产品销售终端的主流模式。在欧美发达国家,60%~80%的农产品进入超市销售;在南美洲,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超市食品零售额占食品销售总额的比例上升到50%~60%;在我国沿海地区,农贸市场正在逐步退出农产品零售环节,如广东省深圳市计划在3到5年内,分步对全市289个农贸市场改造成超市或超市+街市模式,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方式已经出现明显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对农产品供应链进行研究,有助于农产品经营企业和农户适应消费差异化的变化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取得长期竞争优势。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最终消费者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1],农产品供应链是以农产品为对象,围绕农产品经

营核心,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协调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农户、农产品经营者、消费者之间利益需求,从农用产品采购开始,完成农产品生产作业、收购运输、分销的一系列过程。对于生鲜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禽、蛋、水产品、肉、奶制品等)而言,供应链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生产者到顾客的产品物料链,而且还是一条生鲜农产品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的增值链。 二、相关研究成果 对于农产品供应链及相关问题的研究,Gerrit、Trienekens、Jacques等指出,农产品(食品)供应链的优势取决于构建良好伙伴关系、资产专用性和较高的进入退出障碍等;方志权提出利用供应链管理,通过信息规范化、建立市场快速反应机制,开拓果蔬市场;张晟义提出涉农供应链概念,将其定义为“以农业原材料作为后续各阶段生产加工和运销主要对象的供应链的总称”,并分析了涉农供应链的特点;杜小芳、张金隆等利用作业成本法对农产品物流JIT配送效益进行评价;陈超、罗英姿等提出构建基于信息代理和信息平台的肉类加工食品供应链,本文以生鲜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农产品供应链结构特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产品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优化的初步设想。 三、农产品供应链的结构特点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

目录 1、引言 (2) 2、猪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环节 (2) 2.1、生猪饲养环节 (2) 2.2屠宰阶段 (6) 2.3加工阶段 (6) 2.4猪肉的贮存流通 (7) 2.5猪肉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管理 (8) 3、我国目前猪肉供应链管理的模式 (9) 3.1传统供应链 (9) 3.2新型供应链运作模式 (11) 3.3混合型供应链 (13) 4、猪肉供应链的成本、经营、预算 (15) 5、我国猪肉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6) 6、结语 (19)

浅谈猪肉供应链管理 【摘要】:本文通过简析目前猪肉供应链的模式、运作、协调与优化,详细分析猪肉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猪的饲养屠宰、储藏、运输、销售各个环节,将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从采购、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流、库存到风险管理各个环节阐述详细。 1、引言 猪肉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理论在猪肉农产品这一特殊商品方面的具体应用,由仔猪、饲料、兽药等生产资料供应,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猪肉流通、配送和销售等组成的网链。 2、猪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环节 2.1、生猪饲养环节 生猪生产环节的功能主要是不断使仔猪长大、增重,达

到适宜屠宰的过程。我国主要是采用三种方式饲养生猪,一是农户散养,二是专业户养猪,三是基地化养猪。 (1)农户散养。我国的生猪生产主要还是由小规模分散的农户来养殖. 这种现状是我国猪肉产业的一大特点,同时也会对猪肉产 业的发展带来一些列问题:①容易造成市场波动。一方面,分 散饲养的小规模农户,由于缺乏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具有很 强的从众效应。价格上涨时一哄而上,扩大养殖规模,猪养多 了,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这时又一哄而下,大量减少养猪的头 数,或者干脆宰杀母猪,甚至清仓转业,导致生猪存栏量减少,出栏量大幅下降,价格一旦反弹,生猪存栏不足,没有猪卖, 使得农民不能从猪肉价格上涨中真正得到实惠,农民养猪积极 性时高时低,形成矛盾心理。另一方面,由于组织化程度低和 养殖技术水平不高,其承受和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极易 在市场波动中蒙受损失,严重阻碍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养猪业的 健康稳定发展。2007 年猪肉价格持续上涨也反映了这个问题。 ②食品安全问题。由于分散养殖,对养猪个体的行为无法控制, 容易导致一系列影响猪肉安全的问题、例如,很多农户舍不得 毁掉病死的猪,或者受到利益驱使在猪饲料中添加瘦肉精等. ③不利于疫病的防制。近几年来,尽管我国不断加大对动物疫 病的防治力度,制定了动物疫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完善了动物 疫病的防疫监督体系,增加了动物疫病防治的资金投入,提高 了动物疫病防治的科技水平,使得动物疫病危害的程度有所减

基于供应链的生鲜农产品产销模式探析

1 《商场现代化》2008年9月(下旬刊)总第552期 2008年3月国家商务部《关于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商改发[2008] 53号)提出:加强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保障生鲜食品消费安全。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技术的进步,我国生鲜农产品供给量稳步增长,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基本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但是由于流通过程的落后,我国每年有30%的果品和40%~50%的蔬菜在到达消费者之前白白损耗,果蔬损耗量达上亿吨。这种低效率的生鲜物流已成为我国生鲜产品产业化、规模化的瓶颈。因此,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和技术,构建反应灵敏、反馈及时、符合市场需求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已经成为必然。目前,国内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已有一些探索性的成果,但这些研究成果大多限于生鲜农产品的单一供应模式,并加以绝对化。我们国家是农业大国,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等差异很大,不可能整齐划一地采用统一模式。为此,本文基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视角,结合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探索不同核心组织主导下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运作模式。 一、超市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超市是20世纪30年代从美国发展起来的新兴零售业态,20世纪90年代初期引入中国。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生鲜已成为超市经营的命脉,是“集客力”的重要来源。根据笔者对信阳市百佳、和美等超市的实地访谈了解到,生鲜经营区往往是超市销售最为火爆和最具人气的区域,其收入一般能够占到营业额的10%~30%。由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不仅对改善购物环境,而且在提高食品安全性、保证商品质量和进行深加工,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等方面有着重大作用。 目前,以超市为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有以下四种模式:1.农户—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超市—消费者。2.农户—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配送公司—超市—消费者。3.经营基地专业公司—超市—消费者。4.农户—农民协会成立的公司—超市—消费者。 前两种供应链中间环节过多且与农贸市场作为零售终端没有实质的差别。第三种供应链反映的是经营基地的专业公司向超市供应生鲜农产品的情况,但这种方式所供应的农产品占生鲜农产品总量的比例很低。第四种方式,即由农民协会向超市供应的生鲜农产品量更少。第三种和第四种模式与超市的经营业态非常匹配,但现实中运用较少。经过繁多的中转环节后,不仅抬高了生鲜农产品价格,也使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大打折扣,不能满足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品质的要求。而且每经过一个环节都会增加相 应的成本。一般说来,物流环节越多,损耗就越高,浪费也越大,物流成本越高。由于生鲜产品具有时间性强、保鲜保质困难等特点,物流成本比一般农产品更高。2003年国家商务部正式将“农改超”列入“食品放心工程”,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尽管超市对生鲜农产品经营非常重视,却大多无利可图。国外好的超市生鲜农产品经营的毛利在20%左右,而国内仅为0%~10%。究其原因主要是物流成本太高所致。因此,经营生鲜农产品的超市要突破这样的局限,应该采用第三种和第四种与超市经营业态相匹配的供应链模式,以产销直通的方式减少物流环节,再通过加强管理降低成本,以提高超市生鲜的销售额及利润。就目前我国生鲜产品销售现实来看,应该以“农户—农民协会成立的公司—超市—消费者”模式为主。因为第三种供应链模式必须在超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才能完成,如果只有一两家店,是不可能形成大规模采购模式的。 二、龙头企业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龙头企业内联千家万户,外接国内外市场,在经营中发挥着连接市场与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它既是加工销售中心,又是市场信息捕捉筛选中心,还是科技推广服务中心。近年来,随着农业企业的蓬勃发展,龙头企业纷纷转型,开始注重营销理念的吸收并积极实践,已逐步形成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型理念。龙头企业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是以市场需求为驱动,以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能够将市场信息迅速地从市场传到农户以让农户的生产找到市场的方向,将农产品及时地从农户送到市场以满足顾客的需求。龙头企业主导型供应链的核心环节是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流通企业)。在该模式下,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力量,以企业为中心能够保证生产活动的稳定性,在资金、技术和生产资料等方面由公司为农户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企业在加工原料的供应上获得了保证。 目前,我国一些大型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体系。比如:肉类产品有漯河双汇集团、信阳华英集团等企业, 果蔬类产品有上海农工商超市连锁集团,奶类产品有伊利集团、蒙牛集团等等,它们均是集农产品生产、商贸、科技、加工、流通于一体的多角化企业集团,是典型的龙头企业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实践证明,龙头企业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具有开拓国际与国内市场的能力和优势,是推行生鲜农产品包装标准化、流通加工精益化、保鲜保管科学化、分拣配货自动化、配送快捷化的主要载体。 在供应链中,龙头企业与批发商或零售行业可以在战略上通 基于供应链的生鲜农产品产销模式探析 周 波 中共信阳市委党校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技术的进步,我国生鲜农产品供给量稳步增长,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基本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但是由于流通过程的落后,我国每年有30%的果品和40%~50%的蔬菜在到达消费者之前白白损耗,果蔬损耗量达上亿吨。这种低效率的生鲜物流已成为我国生鲜产品产业化、规模化的瓶颈。因此,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和技术,构建反应灵敏、反馈及时、符合市场需求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已经成为必然。本文基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视角,结合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探索不同核心组织主导下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运作模式。 [关键词] 供应链 生鲜农产品 产销模式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概述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概述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概述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周洁红博士,副教授 E-Mail:runzhou@https://www.360docs.net/doc/ea155518.html, 引言 目前,"现代物流"一词已在我国流行起来, 成为人们追逐的热点.在运输与仓储行业内,冠 之以"物流公司"或"物流中心"等企业组织不断涌 现;在制造与零售行业内,越来越多的公司设立 了物流部门;而政府和学术界也愈来愈认识到现 代物流对社会,经济的重要性.可以想象,随着 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对生产,流通 和消费的影响将日益显现,它对促进经济增长, 提高资源效率必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引言 研究发现生产过程中80%—90%的时间是在物流中,所以必须要对供应链物流进行重组. 早在几十年以前,管理大师彼得·格鲁克就提出了"物流是企业成本最后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是管理的黑暗大陆".提醒大家注意,这里将有很多成本可挖. 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矛盾与供应链管理 从宏观上来讲,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农产品物流涉及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与运行质量,涉及到农业的现代化,涉及到农民的根本利益.在中国,离开了农产品物流,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物流业(王新利,张襄英,2002). 从消费的角度,提出人们的农产品消费观念已经从传统的单一性,繁琐性转向现代的多样性和快捷性,对农产品物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必须给顾客提供更好的质量,更大的柔性,更多的选择,更高的价值和更低的服务价格,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是农产品物流企业面临的主要课题.(丁华,2004). 从农产品流通特性角度, 农产品流通存在六大矛盾,这些矛盾的解决必须以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和完善为前提. 六大矛盾 农产品生产地域性与消费的普遍性矛盾 因农产品质量不稳定而导致的供需矛盾 农产品季节性生产与全年性消费的矛盾 农产品生物特性与其消费及时性的矛盾 农产品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矛盾 一国农产品生产的局限性与消费的全球性矛盾 农产品物流与部分相关概念的比较 _ (农产品)物流 物流是物质资料的实体性流转.换言之,他们把物流看成是"物"和"流"的有机结合. 从狭义上讲,所谓物流是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标,把产品的加工,包装,储藏,配送,装卸,

生鲜供应链现状与发展方向分析

生鲜供应链现状与发展方向分析 中国超市经营生鲜商品已经有五年时间了,超市经营生鲜区已经普及,经营的现状喜忧参半,忧的是基本管理问题较多,一些企业不得要领,总感觉做不起来;喜的是超市经营生鲜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已不可逆转。在发达国家(美、德、日等)相当部分农产品是通过连锁超市和食品商店销售的,中国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超市生鲜经营成为农产品销售的主渠道也是必然趋势。 一、农产品流通现状分析 1、生鲜供应链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入世之后的国际市场上,我国农产品中的粮、油、棉、糖等大宗品种处于比较劣势,生产成本明显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而劳动密集型的农副产品则有相当大的数量和价格比较优势,这些品种恰恰是超市生鲜经营的几个主要品类,如果蔬、肉类、禽蛋和水产品等,这也是生鲜供应链的主要物流和研究对象。 农业产前环节——产中环节——产后加工环节——流通环节——消费环节 农业产前环节:种苗业、饲料业、信息指导、产品规划 农业产中环节: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农用物资、肥料业 农业产后加工环节:品级分类、商品化加工、包装加工、保鲜加工、储存加工、食品加工 农产品流通环节:渠道规划、网点布局、冷链流通技术、产销地市场建设 农产品消费环节:品种品质提供、消费引导 农产品产业链包括农产品从种苗培育到大田管理、农畜产品加工、保鲜直至流通、市场销售等所有环节和整个流程,在农业产业链主线上的各个环节都与其他许多产业相关联,而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和标准化等基本要素又影响着农业产业链的始终,最终形成了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线的网状分布。它所追求的是多种形式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利益互补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生鲜供应链与农产品产业链所涉及领域基本相同,但生鲜供应链是以农产品产后加工、流通和消费为主要研究对象,是农业产业链的下游或末端。 2、农产品流通环节现状 ① 农产品流通三级市场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农产品流通三级市场建设,即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和零售农贸市场。在国家鼓励和市场调节之下,大规模的农产品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正在逐步形成,但区域内农产品综合物流配送体系尚未成型,网络分布不够均衡,农产品大宗物流与连锁超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薛丽柯姚雨辰姜方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4-04-23 【摘要】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市场建设还十分落后,主要存在信息系统不健全、中间流通环节成本高等问题。如何优化农产品供应链,保证市场上农产品质量和数量的正常供应,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且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是当今社会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现今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农产品供应链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农产品物流农产品信息网络. 一、农产品供应链概述. 1、农产品供应链含义. 我国学者曹艳媚(2009)将农产品供应链定义为:围绕核心企业,以信息流通网络为依托,应用系统的方法来管理从农产品的生产一直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使得从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运输者、销售者直到消费者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在整个供应链上畅通无阻,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消费的需求。本文认为,农产品供应链是指以农产品为对象,围绕农产品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执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从而将农户和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收购商、加工商、零售商、消费者连成一体的功能网链。 2、农产品物流层次. 农产品物流的最低层次是农户生产出的农产品供自己消费,以满

足农户自身需求。第二层是在满足了自身需求后,农户将剩余的农产品运送到集贸市场去买卖,获得收益。第三层是当一个地区农产品供大于求时,农产品卖不出去或卖出去的价格过低弥补不了成本损失或收益过低,就会出现一批人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农产品并运送到更远的城市地区销售给最终消费者或卖给更高一级的批发商。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农产品的集中。第四层是大批发市场,大型的批发商负责集中运送个体农户的农产品,向全国各地调运。这一层便实现农产品的大批量、远距离流通。第五层属于国际农产品市场,由于我国供应链的发展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因此,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也相对落后,受到许多因素制约,例如新型技术开发使用的制约。 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1、传统农产品流通链.

生鲜供应链资源整合的关键环节

生鲜供应链资源整合的关键环节 △谁来衔接农产品的生鲜配送? 连锁超市:由于生鲜加工配送不同于常温干货配送,要求有相应保鲜条件并有不菲的投入,配送半径有限,相对经营风险较大,加之制成品加工管理复杂,使得多数连锁超市一时没有贸然介入。 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中心):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向两头延伸,一是农产品生产领域;二是向下游流通领域延伸。但是物流集散属于大宗转运,要让它来承担面对各连锁企业的各个连锁分店的各类生鲜品集散和配送,又感觉未能形成足够的单店配送规模,即便是大型综合超市的单店生鲜经营规模也不足够大。 中间商或供应商:目前承担这一任务的相当部分个体中间商和供应商,无论是配送能力、配送服务质量、品控标准等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对大型连锁超市体系,非正规的配送产生了不合理的配送成本,表面上配送成本推向了供应商,实质上高出的配送成本部分还会被计入商品价格,又在结算时返回到连锁超市,最终摆在消费者面前的是居高不下的售价,这确实是个挥之不去的难点问题。 目前的生鲜产品供应商的经营规模小、基础实力较弱,品种后续开发能力不足,影响到连锁超市的长期经营;加之经营和配送的地域限制,不易形成标准化的、稳定的供需关系;由于供应商中大企业和大投资者比较少,市场上缺少中坚力量。 由于未能形成技术含量较高的“一条龙”的产业经营链条,对处于下游的连锁超市生鲜经营来说,其上游始终是处于运作不顺畅、不稳定的状态甚至成为断档,这是继我国农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产销衔接出现“盲区”之后,生鲜供应链上出现的第二个盲区———规范的生鲜配送体系,目前比较现实的解决方案之一就是连锁企业向上游延伸和发展,那就是生鲜加工配送中心。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连锁超市集团的生鲜配送中心是一个连接上、下游的重要环节,有一部分连锁企业已经开始组建自己的生鲜配送中心,虽然功能和定位各不相同,但已经开始认识并起步了。 △投资建设依据 生鲜商品的采购渠道分布状况 现在超市生鲜商品的采购来源主要分为两类,本地采购和产地采购。本地采购的产品包括叶菜类(蔬菜基地)、鲜肉类(肉联厂)、鲜活水产(淡水养殖基地)、部分副食品(豆腐、豆浆、豆制品)、半成品凉菜、切配菜等;产地采购的产品包括大宗干菜、部分水果、冰冻水产、干鲜制品、加工制品。 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作用 ———整合本地连锁店的销售能力,从基地直接进货,减少中间环节; ———部分农副产品直接从产地采购,或面向全国招标采购; ———部分高毛利,低技术含量的加工产品自己加工生产,解决消费者对产品来源不清的疑虑。 由此通过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建设和运作,对连锁企业内部的销售能力和库存进行重组,可以提高门店的生鲜产品质量控制水平,加强采购谈判能力;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多向产地市场采购,同时淘汰一些实力弱、运作不规范的中、小中介商和供应商,重建有效的生鲜

浅析农产品供应链管理

浅析农产品供应链管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浅析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摘要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面临着严峻的冲击和挑战。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农业面临着竞争程度更为激烈、经营风险更大的外部环境,国外优质低价的农产品依托规模庞大、拥有先进管理模式的跨国企业大举进入国内市场,这对我国现有的农产品流通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增强农业的竞争力,就必须培育核心企业,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整合,降低风险,将供应链管理思想运用到农产品的企业运作和管理中去,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的总体效益最大化。 农产品供应链是供应链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我国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末端的超市,可追溯体系及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息化方面,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展望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道德风险、利益分配、信息流通和物流配送体系等方面的发展前景,应建立新型产销一体化供应链和流通体系,实现农产品流通的网络和信息化管理,使我国农产品进一步融入全球供应链。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电子信息化 目录

1 引言 在20世纪50年代物流研究的基础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90年代以来成为研究实践的热点。 国内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马士华、林勇(2003)给出的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售、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从研究危急中的美国杂货店开始的。目前关于农产品供应链源物质的定义和分类尚存在混乱,相互之间存在着包容关系而没有澄清和理顺,以至我们无法用适当的标准对其进行命名并定义。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是指对农产品生产的原料供应、生产加工、产品物流和销售等环节参与者的关系的管理,具体的组织形式表现为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的战略联盟。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理论在农业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它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个有机整体,并对其中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要素流动进行组织、协调与控制,以期获得农产品价值增值的活动过程。

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薛丽柯姚雨辰姜方桃 出处: 时间:2014-04-23 【摘要】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市场建设还十分落后,主要存在信息系统不健全、中间流通环节成本高等问题。如何优化农产品供应链,保证市场上农产品质量和数量的正常供应,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且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是当今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现今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农产品供应链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农产品物流农产品信息. 一、农产品供应链概述. 1、农产品供应链含义. 我者曹艳媚(2009)将农产品供应链定义为:围绕核心,以信息流通为依托,系统的方法来从农产品的生产一直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使得从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者、销售者直到消费者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在整个供应链上畅通无阻,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消费的需求。本文认为,农产品供应链是指以农产品为对象,围绕农产品核心,通过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执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从而将农户和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收购商、加工商、零售商、消费者连成一体的功能网链。 2、农产品物流层次. 农产品物流的最低层次是农户生产出的农产品供自己消费,以满足农户自身需求。第二层是在满足了自身需求后,农户将剩余的农产品运送到集贸市场去买卖,

获得收益。第三层是当一个地区农产品供大于求时,农产品卖不出去或卖出去的价格过低弥补不了成本损失或收益过低,就会出现一批人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农产品并运送到更远的城市地区销售给最终消费者或卖给更高一级的批发商。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农产品的集中。第四层是大批发市场,大型的批发商负责集中运送个体农户的农产品,向全国各地调运。这一层便实现农产品的大批量、远距离流通。第五层属于国际农产品市场,由于我国供应链的发展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因此,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也相对落后,受到许多因素制约,例如新型技术开发使用的制约。 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1、传统农产品流通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