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货币量的计算

关于货币量的计算
关于货币量的计算

关于货币量的计算

1:实际需要货币量=价格总额/流通速度=单价×数量/流通速度(注意公式的变式)2:购买力=实际需要货币量/发行量

3:货币贬值率=1-购买力

4:通胀率(物价涨幅)=多发纸币量/实际需要货币量=(发行量-实际需要货币量)/实际需要货币量

5:货币币值变化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原价/(1±﹪)注:升值“+”贬值“-”例1.(2007四川)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

A.1.8万亿元B.2万亿元C.2.2万亿元D.2.4万亿元

答案:C “其它条件不变”即流通速度不变,16÷2=16×(1+10%)÷X则X=2.2,比较简单的推理是既然流通速度不变,那么价格总额增10%,所需货币量自然增10%,就是2×(1+10%)

例2.(2008全国)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

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

答案:B 本题把社会率提高和货币贬值结合起来考,直接套公式就行:15÷(1+50%)÷(1-20%)

货币量计算关键是记好公式,懂得把公式变式,找出不变的要素作为等量建立方程。

一货币时间价值计算公式

货币时间价值计算公式 一复利的终值和现值 I:利息,F:终值,P:现值,A:年金,i:利率,折现率,n:计算利息的期数。 F:终值,现在一定量的货币折算到未来某一时点所对应的金额。 P:现值,未来某一时点上一定量的货币折算到现在所对应的金额。 现值(本金)和终值(本利和),是一定量货币在前后不同时点上对应的价值,其差额为货币的时间价值。 本金为现值,本利和为终值,利率i为货币货币时间价值具体体现。 1复利终值 F=P(1+i)n (1+i)n为复利终值系数,记作(F/P,i,n)。 2复利现值 P=F/(1+i)n 1/(1+i)n为复利现值系数,记作(P/F,i,n)。 结论: 1复利终值和复利现值互为逆运算; 2复利终值系数(1+i)n和和复利现值系数1/(1+i)n互为倒数1。 复利的现值和现值有四个要素,现值P、终值F,利率i、期数n,已知其中3个,求其中1个。 二年金终值和年金现值 年金(annuity):间隔期数相等的系列等额收付款。 系列、定期、等额款项的复利终值和现值的合计数。 分普通年金(后付年金)、预付年金(先付年金)、递延年金、永续年金等。 A:年金。年金终值和现值计算中四个要素:A、F A、i、n。 <一>年金终值 1普通年金终值:普通年金最后一次收付时的年金本利和。实际是已知年金A、i、n,求终值F A。 计算公式:F A=Ax[(1+i)n-1/i]=Ax(F/A,i,n) 年金终值系数:[(1+i)n-1]/i,记作(F/A,i,n)。 含义:在年收益率为i的条件下,n年内每年年末的1元钱,和第n年末的[(1+i)n-1]/i元,在经济上是等效的,或者说,在n年内每年年末投入1元钱,第n年末收回[(1+i)n-1]/i元钱,将获得每年为i的投资收益率。 如:(F/A,5%,10)=12.578含义:年收益率5%条件下,10年内每年年末的1元钱,与第10年末的12.578元在经济上是等效;或,10年内,每年年末投入1元钱,第10年末收回12.578元,将获得每年5%的投资收益率。 年偿债基金:为使年金终值达到既定额的年金数额,为了在约定某一时点清偿某笔债务或集聚一定数额的资金而必须分次、等额形成的存款准备金。 已知终值F A、利率i、期数n,求年金A。 年偿债基金 A=F A x(i/[(1+i)n-1)]= F A x(A/F,i,n),年偿债基金系数:i/[(1+i)n-1],记作(A/F,i,n)

中国货币供应量数据分析

中国货币供应量数据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住金融统计系统不完善导致的时间序列数据中缺失数据的挖掘、修补办法;掌握数据的收集渠道。 二、实验背景 分析与检验经济货币化程度,需要广义货币M2的时间序列数据。现有的公开统计当中,中国统计年鉴金融业的货币供应量是从1990年开始的,1978—1990年的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可以在中国统计局年鉴数据金融方面找到,其他方面数据需要挖掘修补。 三、实验类型 设计型实验。本实验主要是设计对1978年——2012年中国货币供应量的数据的挖掘、处理与分析的基本路径与程序。 四、实验环境 数据处理软件:微软Excel工作表 Minitab15统计软件 数据比较:利用Minitab15统计软件计算各项统计指标。 五、实验原理 广义货币M2 的统计构成原理。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货币统计标准与我国的货币统计实践,广义货币M2的计算公式为 M2= 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中,狭义货币M1的计算公式为: M1 =流通中的现金(M0)+活期存款 按照 M2的计量原理及相应的基础数据进行测算 平均值=隔年货币供应量之和/年数 标准差=∑(每年货币供应量-平均值)∧2 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六、实验步骤

第一步,从中国统计年鉴中找出数据1990年——2011年的有数据 第二步:上述数据只是1990年以后的,所以,从国家统计局中找出1978年——1990年之间的部分数据 第三步:合并上述数据得到下列数据表: 1978 212 1979 267.7 1980 346.2 1981 396.3 1982 439.1 1983 529.8 1984 792.1 1985 987.8 1986 1,218.40 1987 1,454.50 1988 2,134.00 1989 2,344.00 1990 15293.4 6950.7 2644.4 4306.3 8342.7 1991 19349.9 8633.3 3177.8 5455.5 10716.6

关于中国货币供给与物价关系的分析

摘要】保持物价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是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政策终极目标。2008年11月以来,,中央银行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加。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共同作用下,我国经济企稳回暖的迹象明显,但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未来通胀风险表示了担忧 关键词货币供给货币供应量物价农产品价格 引言 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对许多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其中对物价的影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货币供给与物价不是简单的同向关系,我国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前期,往往会对应于货币供给量急剧增长:而农产品价格明显下跌,往往会对应于货币供给量急剧回落。 1论货币供给(money supply) 货币供给亦称货币供应。即一个国家流通中的货币总额,是该国家一定时点的除中央政府或财政部、中央银行或商业银行以外的非银行大众所持有的货币量。它是一个存量概念,而不是一个流量概念。即它是一个时点的变量,而不是一个一定时期的变量。货币供给有狭义、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说,它由流通中的纸币、铸币和活期存款构成,银行的活期存款是货币供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说,货币供给还包括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和贷款协会及互助储蓄银行的存款,甚至还包括储蓄债券、大额存款单、短期政府债券等现金流动资产。通常情况下,各个国家按货币的流动性程度将货币划分为不同的货币层次,作为其对货币的度量和管理的依据。因为不同层次的货币对各国经济产生影响的程度不同;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总量影响着商品价格、就业和经济活动水平,以及货币本身的价值。货币供给的变化是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行为引起的。一般来说,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中央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它发行的货币具有无限清偿能力,在一切交易中可以无限制地使用。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占货币供给的绝大部分,它包括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原始存款是居民个人和企业在商业银行的现金存款,它只是将现金变为活期存款,不会引起货币供给总量的变化。派生存款是商业银行通过发放贷款、投资等资产业务创造的存款,派生存款增加着货币供给总量。中央银行通过对存款准备率的规定来影响存款货币的创造。货币供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货币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涉及货币控制和管理政策的重大实践问题,世界各国对货币供给都给予高度的重视。货币供给从定义上来说,可以分为狭义及广义两种。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民间所持有的现金加上可以开支票的存款,通常这类定义范围的货币供给称为M1;广义的货币供给是指M1加上定期储蓄存款,即常见的M2。 2币供求状况影响并决定价格水平及其波动 在商品货币经济中,经济正常运行的关键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问题,由图一可见,社会总供求可归结到货币供求之上。显然,当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在动态上保持基本一致时,即所谓货币均衡状态,标志社会总供求基本均衡,此时市场繁荣,物价稳定,社会再生产中的物质替换和价值补偿都能顺利进行。当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时,即促成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会使物价上升,并有可能进入通货膨胀状态;反之,当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求量时,会促成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这会使物价下降并有可能进入通货紧缩状态。可见,货币供求均衡是实现社会总供求均衡的前提条件。并且商品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货币供求状况影响并决定价格水平及其波动。

1997年至2008年中国货币供应量分析

一、中国1997年至2008年货币供应量的总趋势 1.1997年至2008年中国货币供应量的总体趋势 为调查中国1997年到2008年中国货币供应量的总体情况,我们调查了1997年至2008年中国人民币供应量的数据。如图一-1-1: 图一-1-1 首先,我们将从国内对人民币的需求角度分析中国货币供应量的趋势。从图表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从1997年到2008年,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各数据都呈现增长的趋势,究其原因,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高速增长,国内人民生活越来越丰富,市场经济的大量商品使得央行一定要不断增发货币来满足需求,否则将会发生通货紧缩,我们对比美国的货币供应量,不难发现无论是M0,M1或者是M2,都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见下表)。 Years M0 M1 M2 M3(2006取消) 1996-Dec. 394.7 1081.3 3820.5 4985.5 1997-Dec. 425.3 1072.5 4035 5460.9 1998-Dec. 460.5 1095.5 4381.8 6051.9 1999-Dec. 517.8 1122.5 4639.2 6551.5 2000-Dec. 531.2 1087.4 4921.7 7117.6 2001-Dec. 581.2 1181.9 5433.5 8035.4 2002-Dec. 626.3 1219.7 5779.2 8568 2003-Dec. 662.5 1306.1 6071.2 8872.3 2004-Dec. 697.6 1376.3 6421.6 9433 2005-Dec. 723.9 1374.5 6691.7 10154

货币供应量分析

货币供应量分析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我国货币供应量分析 【摘要】货币是一国经济运行中必不可少的流通媒介,而一国的货币供应量也就与经济的健康运行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货币供应量的合理性更加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国家的合理投放控制至关重要。本文针对中国2008-2017年广义货币供应量进行总结分析,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货币供应量被定义为在一定点时间上全社会具有流通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总的存量。当今,我国货币供应量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次是流通中现金M0,也就是在银行系统之外流通的现金;第二层次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即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羊类存款。第三层次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即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M1则能够体现出在经济体系中的实际购买能力;M2则不但能够体现实际的购买力,而且还能够体现可能的支付能力。 这篇文章主要依据2008-2017年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数据变化情况,进行基本总结与分析。近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重要不可忽略的事实即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测度的流动性快速增长。 一、我国货币供应量现状 由图1的M2近十年的总量走势可以看出,广义货币的供给量一直呈较快速度上升,由2008年1月的亿元到2017年9月1655700亿元,可以看出M2总额扩大了近4倍,其上升速度较快。

由M2同比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来看,08年后我国货币供应量不断上涨,同比增长率一度达到30%的高值;而后随着经济的复苏,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稳健,其增长率也就下降到今天9%左右,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速度在减慢。 二、影响货币供应量因素 货币的供给量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相乘所得到的数值,那么它们就成为影响货币供应量总额的关键因素。 (一)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它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即中央银行投放并直接控制的货币,主要为商业性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以及公众所持有的通货。我国的基础货币量总体还是呈稳步上升趋势,由08年初的10万亿元增长到17年第二季度末的30万亿元,扩大了近三倍。从14年开始基础货币余额有所下降,后又小幅上升,至今呈较为平稳的变动状态。 当今的金融体系中,任何经济主体的基础货币都是由货币当局发放的。货币当局通常通过三种途径来投放基础货币:一直接投放通货;二控制改变黄金以及外汇储备;三实施货币政策。 1.大量的外汇储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环境,我国的外汇储备总额一直位于世界的第一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总额起初在1992年的时候只有217亿美元,然而到2014年6月就达到了万亿美元,也是历史上的最高值。而17年9月,我国外汇占款余额提高了亿元,达到了万亿元人民币,此次是近两年以来第一次出现的上升。 2.宽松的货币政策

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

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 (二)单利的终值与现值 在时间价值计算中,经常使用以下符号: P 本金,又称现值; i 利率,通常指每年利息与本金之比; I 利息; F 本金与利息之和,又称本利和或终值; n 期数 1、单利终值 单利终值的计算可依照如下计算公式: F = P + P·i·n = P (1 + i·n) 【例1】某人现在存入银行1000元,利率为5%,3年后取出,问:在单利方式下,3年后取出多少钱 F = 1000 × ( 1 + 3 × 5% ) = 1150 (元) 在计算利息时,除非特别指明,给出的利率是指年利率。对于不足1年的利息,以1年等于360天来折算。 2、单利现值 单利现值的计算同单利终值的计算是互逆的,由终值计算现值称为折现。将单利终值计算公式变形,即得单利现值的计算公式为: P = F / (1 + i·n) 【例2】某人希望在3年后取得本利和1150元,用以支付一笔款项,已知银行

存款利率为5%,则在单利方式下,此人现在需存入银行多少钱 P = 1150 / ( 1 + 3 × 5% ) = 1000 (元) (三)复利的终值与现值 1、复利终值 复利终值是指一定量的本金按复利计算的若干期后的本利和。 若某人将P 元存放于银行,年利率为i ,则: 第一年的本利和为: F = P + P ·i = P · ( 1 + i ) 第二年的本利和为: F = P · ( 1 + i )· ( 1 + i ) = P ·2 )1(i + 第三年的本利和为: F = P ·2)1(i +· (1 + i ) = P · 3)1(i + 第 n 年的本利和为: F = P ·n i )1(+ 式中n i )1(+通常称为复利终值系数,用符号(F/P,i,n )表示。如(F/P,7%,5)表示利率为7%,5期复利终值的系数。复利终值系数可以通过查阅“1元复利终值系数表”直接获得。 【例3】某人现在存入本金2000元,年利率为7%,5年后的复利终值为: F = 2000 × (F/P,7%,5) = 2000 × = 2806 (元) 2、复利现值 复利现值是复利终值的逆运算,它是指今后某一特定时间收到或付出一笔款项,按复利计算的相当于现在的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P = F ·n i -+)1( 式中 n i -+)1( 通常称为复利现值系数,用符号(P/F,i,n )表示。可以直接查阅“1元复利现值系数表” 【例4】某项投资4年后可得收益40000元,按利率6%计算,其复利现值应为:

货币时间价值计算公式表

货币时间价值计算公式汇总表 货币时间价值类别计算公式系数符号表示备注 单利终值:已知P求F F=P(1+ i×t)i为利率 题目给出的一般是年利率求 月利率还要除以12 单利现值: 已知F求P P=F(1-i×t)t为时间 复利终值:已知P求F ()n n i P F+ ? =1F=P×(F/P,i,n) 复利的终值和现值互为逆 运算 复利现值:已知F求P ()n n i F P- + ? =1P=F×(P/F,i,n)复利终值系数和复利现值 系数互为倒数 普通年金的终值:已知A求F = n F i i A n1 ) 1(- + ?F=A×(F/A,i,n) 每期末等额支付一元钱的 复利本利和 偿债基金:已知F求A i A= F × (1+i)n — 1 1 A= F× (F/A,i,n) 偿债基金与普通年金终值 互为逆运算 普通年金的现值:已知A求P P= i i A n - + - ? ) 1( 1 P=A×(P/A,i,n) 每期末等额支付一元钱的 现值总和 资本回收额:已知P求A i A= P× 1 —(1+i)-n 1 A= P× (P/A,i,n) 资本回收额与普通年金现 值互为逆运算 先付年金的终值:已知A求F F=A×(F/A,i,n)×(1+i) F=A×[(F/A,i,n+1)-1] 每期初等额支付一元钱的 复利本利和=普通*(1+i) 先付年金的现值:已知A求P P=A×(P/A,i,n)×(1+i) P =A×[(P/A,i,n-1)+1] 每期初等额支付一元钱的 现值总和=普通*(1+i) 递延年金终值:已知A求F 与普通年金终值的计算方 法相似 F=A(F/A,i,n)(此处n 表示A的个数) 终值大小与递延期限无关 递延年金现值:已知A求P 方法一:①把递延年金看作n期 普通年金,计算出递延期末的现 值;②将已计算出的现值折现到 第一期期初。 P= A×(P/A, i, n)×(P/F, i, m)(n为连续支付期,m 为递延期) 方法二:①计算出(m+n)期的年 金现值;②计算m期年金现值; ③将计算出的(m+n)期扣除递延 期m的年金现值,得出n期年金 现值。 P=A×[(P/A,i,m+n)- (P/A,i,m)] 注意时间轴的表示 永续年金 P=A/i永续增长年金P=A/(i-g)只有现值 名义利率(r)与实际利率(i)的换算用实际利率算 ()1 1- + =m m r i (m为每年复利次数)

过去20年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了46.46倍

过去20年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了46.46倍 作者:刘植荣 中国M2的增幅是美国27倍 对广大普通百姓来说,他们不知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个什么概念,也弄不懂“积极的货币政策”是要干什么,而物价才是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指标。 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了10%,可百姓的日子却越来越紧,过去10年的工资可买一套住房,现在50年的工资也不一定能买到一套住房。说工资跑赢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可百姓过去一个月的工资能买100公斤猪肉,现在连50公斤也未必买得到;感个冒过去也就花几元、十几元的医疗费,现在不掏出几十元、几百元医院不让你走人。中国居民茶余饭后议论最多的就是物价,目前意见最大的也是高企不下的物价。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1年9月份CPI与上年同月相比上涨了6.1%,已经连续4个月破6。 毫无疑问,通胀与货币的超量供给是分不开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1990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15293亿元,国民生产总值(GNP)为17400亿元(该年没有GDP数据,用GNP替代),M2是GNP的88%,也就是说,每生产100元的产品,需要有88元的货币投入。到2010年末,M2猛增到725852亿元,GDP为397983亿元,M2是GDP的182%,即每生产100元的产品,需要182元的货币投入。过去20年间,中国M2增长了46.46倍,M2占GDP的比重约增长了107%,我们的资金使用效率下降了52%。 我们再看看美国的广义货币供应情况。根据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的数据,美国1990年末M2余额为32748亿美元,GDP为58005亿美元,M2是GDP的56%,即每生产100美元的产品需要56美元的货币投入。2010年末,美国M2余额为88122亿美元,GDP为145518亿美元,M2是GDP的61%,即每生产100美元的产品,需要61美元的货币投入。过去20年间,美国M2增长了1.69倍,M2占GDP的比重增长了9%,资金使用效率仅下降了8%。 有人批评美国不负责任,滥印美钞。其实,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已远远超过美国,在过去20年里,中国M2的增幅是美国的27倍。 我们接着分析过去20年间的物价变化情况。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1990年末

数学知识在货币时间价值中的具体运用

数学知识构建货币时间的价值 摘要:本文从认知结构学观点来阐述财务公式的建构问题,运用数学知识,把学生所要习得的财务公式建立起一个完满的结构,使学生便于存贮、记忆和利用。 关键词:结构、公式、构建 问题的提出:比一比 财务管理中有四个公式:公式(1):i i A F n 1)1(-+?= 公式(2):i i A P n -+-?=)1(1 公式(3):?? ????--+?=+11)1(1i i A F n 公式(4):?? ????++-?=--1)1(1)1(i i A P n 针对以上四个公式,比一比,看谁在在短期内记得,并且在记忆中能保持相当长的时间。其实每个人记这东西都是头痛的,做不到长期记忆。 内容呈现分析:我们知道在数学知识中,有一块等比数列知识,纯数学角度的来看待知识。其实,数学应来源于现实,又为现实服务的学科。所以,在现实中不能很好的运用等比数列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利率问题。也就是说,在学习等比数列知识的时候,可以出一类利率问题的题目,在潜移默化中,为财务管理学的年金终值和现值的学习打下基础。再看财务管理学中的利率问题,书本上介绍了年金的概念,然后给出公式,至于公式怎么来的,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如何展开有,是不去考虑的,也就是说公式是如何得来的没有作出说明。综观以上二点,我们可以判断出,学科之间的知识是有关联的,知识的彼此之间是可以构建我们学生的认知结构的。 人类在实践中体会到,认识了的知识需要加以组合整理,存贮在记忆中,才能有效地加以利用.正如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所说:“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促得可怜的寿命。”事实上,认知结构除了有助于信息的存贮、记忆和操作处理外,还有促进理解的功能。所以,认知结构是个人将自己所认识的信息组织起来的心理系统。布鲁纳在他的《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无论教什么学科,教授和学习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最重要,学习应该是发现的,不是习得的。 于是有了一个问题,在财务管理中,有一单元:货币时间的价值的计算方法,在这一节,有许多的公式,这些公式记忆起来是困难的,也是容易忘记的,那是因为学生没有完满的结构,没有记忆的方法,同时看出学生的学习真的是习得,而不是发现。 如果把数学知识结合进来,让学生建立起完满的结构,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又掌握了公式的习得,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本文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对财务管理中货币时间的计算方法中公式加以完满的结构,使学生便于存贮。

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公式汇总

(1)所谓复利也称利上加利,是指一笔存款或者投资获得回报之后,再连本带利进行新一轮投资的方法。 (2)复利终值是指本金在约定的期限内获得利息后,将利息加入本金再计利息,逐期滚算到约定期末的本金之和。 (3)复利现值是指在计算复利的情况下,要达到未来某一特定的资金金额,现在必须投入的本金。 例如:本金为50000元,利率或者投资回报率为3%,投资年限为30年,那么,30年后所获得的利息收入,按复利计算公式来计算就是:50000×(1+3%)30 由于,通胀率和利率密切关联,就像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所以,复利终值的计算公式也可以用以计算某一特定资金在不同年份的实际价值。只需将公式中的利率换成通胀率即可。 这均是时间价值问题,简单来讲,今天的100元不等于5年后的100元,那5年后的100元相当于今天的多少呢?这就需要贴现,即用100乘以期限为5,相应利率的复利现值系数,而如果要知道今天的100元相当于5年后的多少呢?则用100乘以复利终值系数,也就是求本利和。这里的复利终值系数和复利现值系数都是在复利计算下推出的。(一次性收付款) 年金是每隔相同时间就发生相等金额的收付款,比如房租,如果发生时间在每期期末,则称为普通年金,如果以后5年中每年末可以得到100元,相当于今天能得多少(从时间价值考虑,肯定不是500元)就要用100乘以普通年金现值系数 ,反之,比如每年末存银行100元,在复利下5年能得到多少?则用100乘以年金终值系数 复利终值系数、复利现值系数是针对一次性收付款,而年金终值系数和年金现值系数是系列收付款,而且是特殊的系列收付款 不知道明白没有,最好能看看财务管理中时间价值章节 终值的计算 终值是指货币资金未来的价值,即一定量的资金在将来某一时点的价值,表现为本利和。 单利终值的计算公式:f=p(1+r×n) 复利终值的计算公式:f = p(1+r)n 式中f表示终值;p表示本金;r表示年利率;n表示计息年数 其中,(1+r)n称为复利终值系数,记为fvr,n,可通过复利终值系数表查得。 现值的计算 现值是指货币资金的现在价值,即将来某一时点的一定资金折合成现在的价值。 单利现值的计算公式: 复利现值的计算公式: 式中p表示现值;f表示未来某一时点发生金额;r表示年利率;n表示计息年数 其中称为复利现值系数,记为pvr,n,可通过复利现值系数表查得。 注意:在利率(r)和期数(n)一定时,复利现值系数和复利终值系数互为倒数。 年金 年金是在一定时期内每隔相等时间、发生相等数额的收付款项。在经济生活中,年金的现象十分普遍,如等额分期付款、直线法折旧、每月相等的薪金、等额的现金流量等。年金按发生的时间不同分为:普通年金和预付年金。普通年金又称后付年金,是每期期末发生的年金;预付年金是每期期初发生的年金。 (1)普通年金终值 将每一期发生的金额计算出终值并相加称为年金终值。 普通年金终值计算公式为: 其中,称为年金终值系数,记为fvar,n,可通过年金终值系数表查得。 (2)普通年金现值

实验一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

实验一 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 实验目的:运用Excel 软件分析单利终值计算与分析模型,复利终值计算与分析模型,单利与复利现值选择计算与比较分析模型,年金的终值与现值的计算模型和复利终值系数计算模型,股票估价模型。 实验内容:掌握输入公式,显示公式与显示计算结果之间的切换,公式审核,复制公式,绝对引用与相对引用,创建图表,掌握FV 、PV 函数的功能,调用函数的方法,单变量模拟运算表,双变量模拟运算表。 一、终值的计算 (一)单利终值的计算与分析模型 终值是指现在的一笔资金在一定时期之后的本利和或未来值。一笔现金流的单值终值是指现在的一笔资金按单利的方法只对最初的本金计算利息,而不对各期产生的利息计算利息,在一定时期以后所得到的本利和。单利终值的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FS 为单利终值;P 为现在的一笔资金;iS 为单利年利率;n 为计息期限。 【例1-1】:某企业在银行存入30000元,存期10年,银行按6%的年利率单利计息。要求建立一个单利终值计算与分析模型,并使该模型包括以下几个功能:(1)计算这笔存款在10年末的单利终值;(2)分析本金、利息和单利终值对计息期限的敏感性;(3)绘制本金、利息和单利终值与计息期限之间的关系图。 建立单利终值计算与分析模型的具体步骤如下: 1、 计算存款在10年末的单利终值 (1)打开一个新的Excel 工作薄,在Sheet1工作表的单元格区域A1:B4输入已知条件,并在单元格区域D1:E2设计计算结果输出区域的格式。如图1-1所示。 (2)选取单元格E2,输入公式“=B2*(1+B3*B4)”。如图1-2所示。 图1-1 已知条件和计算结果区域 ) 1(n i P n i P P F S S S ?+?=??+=

中国30年货币发行量M2

中国30年货币发行量M2 货币存量又称为货币供应量,是全社会在某一时点承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总额,它主要包括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所拥有的现金和金融机构的存款等各 种金融资产。货币供应的数量、流动性状况是社会总需求变化的货币表现,是各国的主要经济统计指标之一,也是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我国现阶段货币供应量的统计数据主要从银行概览中加工整理后取得。货币供应量一般根据货币流动性的差距分层次统计。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按流动性由强到弱,分为M0、M1、M2三个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即央行历年货币发行总额;M1——M0+活期存款,亦称为“狭义货币供应量”;M2——M1+定期存款+货币市场 共同帐户++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亦称为“广义货币使应量”。 我国有货币存量统计数据的资料始于1952 年,当年的货币存量(M2 )101.3亿元,请大家记住这个数字。从52年到57年,M2基本上是以每年12-15亿元的速度增加,货币增长保持在10%左右,57年达到197.7亿元,这是比较正常的速度;从58年开始就不对了,货币增长也开始大跃进,以每年平均25%的速度猛增,导致建国后的第一次通货膨胀。从61年到64

年,三年自然灾害,第一次出现通货紧缩,M2由1961年的439.8亿元降到1964年的434.7亿元,降幅并不大,但是比较好的度过了自然灾害期,国民经济有所恢复。65年到68年又开始了第二次冒进,每年平均新增货币56亿,每年增长速度为14%,68年达到666.9亿元。69年到70年“调整,巩固,提高”,出现第二次通货紧缩,每年货币减幅只有7亿元。 从70年到79年开始了第三次温和的通货膨胀,每年平均新增货币90多亿元,增长速度是15%左右,增长量保持在百亿元之内,增长速度控制在20%以内。1952年到1979年都可以称为“高增长低通胀”经济发展期。 81年到83年开始进入改革开放,新增货币增长量上了新台阶,每年平均新增货币400多亿元,货币增长速度为22%,也还算正常;从84年到89年突飞猛进,每年平均新增货币1500多亿元,89年货币存量达到12000亿元,第四次通货膨胀可以称为奔驰的通货膨胀。 从90年到93年,货币增长量每年都还控制在数千亿元之内,没有超过万亿元:90年与89年相比,新增5253亿元,91年比90年新增4100亿元,92年比91年新增6100亿元,93年比92年新增9400亿元,环比增长速度39%!93年货币存量达到34879亿元。

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及解题步骤

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及解题步骤 (一)利息 1.单利法 2. 复利法 3.复利率 复利率=(1+i)n-1 4.名称及符号 F=本息和或终值 P=本金或现值 I=利息 i=利率或实际利率 n=实际利率计息期数 r=名义利率 m=名义利率计息期数 (二)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关系,注意适用条件。i计=r/m 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关系,注意适用条件。 (三)复利法资金时间价值计算的基本公式 1.一次支付终值公式 F = P(1+i)n 2.一次支付现值公式

P=F/(1+i)n 3.等额资金终值公式 这种有关F和A的公式中的A-等额资金均表示每年存入 4.等额资金偿债基金公式 5.等额资金回收公式 这种有关P和A的公式中的A-等额资金均表示每年取出 6.等额资金现值公式 注意:若i为名义利率时,i换为r/m,n换为n×m 首先要记住公式,解题时搞清楚是单利还是复利、是实际利率还是名义利率。然后再根据现值P、终值F、等额资金A的已知条件和求知来选择公式。 (三)复利法资金时间价值计算的基本公式

六个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公式中有黄色底纹的三个是基本公式:一次支付终值、等额终值、等额现值。另三个是将F/P、F/A、P/A即已知值和求值互换,系数互为倒数,记为也互为倒数。 复利法资金时间价值计算的六个基本公式 1.一次支付终值公式

F = P(1+i)n (1+i)n ——终值系数,记为(F /P ,i ,n ) 2.一次支付现值公式 P=F/(1+i)n (1+i)-n ——现值系数,记为(P /F ,i ,n) 3.等额资金终值公式 ()i i n 11-+——年金终值系数,记为(F /A ,i ,n) 4.等额资金偿债基金公式 ()1 1-+n i i ——偿债资金系数,记为(A /F ,i ,n) 5.等额资金现值公式 ()() n n i i i +-+111——年金现值系数,记为(P/A ,i ,n ) 6.等额资金回收公式 ()()111-++n n i i i ——资金回收系数,记为(A/P ,i ,n )

美国历年货币供应量 绝对全

Table 1.00 Money Stock Measures Billions of dollars Seasonallyadjusted Not seasonally adjusted ----------------------------------- ------------------ --- ----------- --------- M1: Currency,M1: Currency, traveler's M2: M1 plus traveler's M2: M1 plus checks, demand retail MMMFs,checks, demand retail MMMFs, deposits, and savings, and deposits, and savings, and other checkable small time other checkable small time Date deposits deposits deposits deposits ------------------------------------------ ----------------- --- ----------- ------- Jan1959138.90286.60142.20289.80 Feb1959139.40287.70139.30287.70 Mar1959139.70289.20138.40287.90 Apr1959139.70290.10139.70290.20 May1959140.70292.20138.70290.20 Jun1959141.20294.10139.40292.50 Jul1959141.70295.20140.30294.40 Aug1959141.90296.40140.00294.80 Sep1959141.00296.70140.40296.10 Oct1959140.50296.50140.70296.90 Nov1959140.40297.10141.80297.80 Dec1959140.00297.80143.60300.60

货币时间价值与计算附答案听课)

《国家理财规划师》考试辅导 ——理财计算 第一部分货币的时间价值 第一节货币的时间价值 一、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 1.货币的时间价值:亦称资金的时间价值,指资金在周转过程中由于时间因素形成的差额价值。源于时间偏好和机会成本。资产的必要收益率则取决于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溢酬,后者包括通胀风险补偿和收益不确定风险补偿。 2.现值:资金当前的价值。 3.终值:资金未来的价值,即本利和。 4.贴现:将终值折算为现值,又称折现。 5.贴现率:贴现时采用的利率。 二、货币时间价值的形式 1.货币时间价值额:以绝对数表现的货币时间价值,是货币在生产经营中带来的真实增值额。 2.货币时间价值率:以相对数表现的货币时间价值,是扣除风险报酬和通货膨胀贴水后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 三、货币时间价值的意义 1.促使公司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2.作为评价投资方案是否可行的基本标准; 3.作为评价公司收益的尺度。 第二节货币时间价值的基本原理 一、单利终值与现值 计算利息的方法分单利和复利。 其中,单利:始终按本金计算利息的计息方法。 (一)单利终值 单利终值指按单利计算出来的资金未来的价值。 设P为本金(现值),F为本利和(终值),i为利率,n为时间(期数)。则: (二)单利现值 单利现值指按单利计算出来的资金终值的现在价值。计算公式如下: 单利法用得少,考试中也很少出现。 二、复利终值与现值 复利:逐年加入上期利息作为本金来计算利息的计息方法。俗称“利滚利”。 (一)复利终值 复利终值指一定数量的本金在一定的利率下按照复利的方法计算出的若干时期以后的本金和利息。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上式中(1+i)n称作复利终值系数,并记作(F/P,i,n)。复利终值系数既可直接计算,亦可查表求得。注意:i和n越大,则(F/P,i,n)越大。 (二)复利现值 复利现值是未来一定时间的特定资金按复利计算的现在价值,即为取得未来一定本利和现在所需要的本金。其计算公式如下:

中国1999121至201611货币供应量

中国1999/12/1至2016/1/1货币供应量 单位:亿元人民币 总结:1.流通中货币(m0)增长率最小,货币和准货币(m2)增长率最大, 2.M0,M1,M2三者的走势一样,都是同增加 3.由于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货币供应量都基本都没有增加,M0,M1,M2的增长都突然变的平缓 4.由于后面支付体系的演进,ATM机,支付宝,财付通等网上银行的普及与完善,M0所占的比例明显降低,与此同时,M2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大, 5.从M2可以看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在2004年以来就增长的越来越快 6.M2(包括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政府债券)一直保持快速的增长,所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消费者对金融资产的投资增加,而流通中的货币M0基本没怎么变,即消费者对投资理念增强 7.M2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利率也在不断增加 8.由于货币总量的不断增加,其通货膨胀也在不断增加,人民币也在相应的贬值,相应的消费价格指数也在不断增加

结论:2000年M0.M1.M2都保持较平稳发展,其各占的比例基本不变,国民经济总值基本没怎么增长 单位:亿元人民币 总结:从2001/1/1到12/1 M2缓慢增长,经济增长较慢;M0基本不变,;M1在1/1到2/1期间有点下降,后又基本不变;M0 占的比例相应减少,M2占的比例相应增加

结论:从2002/1/1到12/1 M2缓慢增长,经济增长较慢;M0基本不变,M0与M0基本不变,M2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M0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 单位:亿元人民币 结论:03年m2增长较平缓,m0基本保持平稳,但其之间的比值相应的增加,m2基本保持平稳

解读中国近十年的货币发行量

解读中国货币发行量 (2013-01-29 11:03:10) 分类:宏观闲谈 2009年以来,中国已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印钞机"。2012年,全球新增货币供应量中国占近一半。21世纪网评估发现,均衡人均收入差异后,中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高居全球前列。 5年前的次贷危机之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印钞机一直马达轰鸣。流动性泛滥的洪水,不知何时会淹没世界。 2013年1月22日,日本央行推出超量化宽松政策,包括无限制资产购买及上调通胀目标至2%。而美国马不停蹄连推QE(量化宽松政策),欧洲央行有无限制购债计划,新一轮货币战争又如箭在弦。 中国去年新增货币供应占全球近半 考察一国的印钞额,国际上一般采用M2指标来度量。M2是指“广义货币”,是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国际上M2的计算公式是“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储蓄存款+政府债券”。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现金+支票存款),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储蓄存款+政府债券)。

21世纪网数据部统计来自全球主要央行的2008-2012年M2数据得出,截至2012年末,全球货币供应量余额已超过人民币366万亿元。其中,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即27%左右,是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后5年时间里新增的货币供应量。期间,每年全球新增的货币量逐渐扩大,2012年这一值达到最高峰,合计人民币26.25万亿元,足以抵上5个俄罗斯截止2012年末的货币供应量。 全球货币的泛滥,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而在这股货币超发洪流中,中国也已成长为流动性“巨人”。 从存量上看,中国货币量已领先全球。根据中国央行数据,截至2012年末,中国M2余额达到人民币97.42万亿元,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四分之一,是美国的1.5倍,比整个欧元区的货币供应量(约75.25万亿元人民币)多出不只一个英国全年的供应量(2012年为19.97万亿元人民币)。 回顾2010年,中国的M2余额才刚与欧元区旗鼓相当;2008年,中国的M2余额更是排不上全球前三,落后日本、美国,可见中国货币存量增长之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