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设计课后习题(一至七章)

计算机网络设计课后习题(一至七章)
计算机网络设计课后习题(一至七章)

第一章

1.1.简要说明ITU-T 、IEEE、IETE三大系列国际标准的特点。

网络设计标准主要有:

ITU-T(国际电信联盟)

IEEE(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

IETF(国际因特网工程组)

三大标准的特点:

ITU-T标准接近于城域网物理层的定义;

IEEE标准关注局域网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IETF标准注重数据链路层以上的规范。

1.2.简要说明网络系统的集成的主要任务。

系统集成=网络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系统

技术集成:根据用户需求的特点,结合网络技术发展的变化,合理选择所采用的各项技术,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和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软硬件产品集成:根据用户需求和费用的承受能力,为用户的软硬件产品进行选型和配套,完成工程施工和软硬件产品集成。

应用集成:面向不同行业,为用户的各种应用需求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

1.3.简要说明制定网络标准的目的。

保障硬件设备之间的兼容性,保证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

保障不同产品、服务达到公认的规定品质;

保护标准制定者的利益;

降低系统集成商和用户的成本。

1.4.简要说明物联网的技术特征。

1.5.怎样解决网络系统中的大问题的复杂性。

1.6.讨论网络工程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是广度优先好,还是深度优先好。

1.7.讨论网络标准的制定应当基于现有技术,还是应当超越现有技术。

1.8.网络工程验收时合格,使用一段时间后网络性能下降很快,讨论原因何在。

第二章

2.1.IEEE软件工程标准中定义的用户需求有什么特点。

1)用户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或要求。

2)系统满足合同、标准、规范或其它正式规定文档所需具有的条件或要求。

3)反映上面1)或2)所描述的条件或要求的文档说明。

2.2.应当对用户网络应用环境进行哪些了解。

2.3.网络扩展是应当满足那些要求。

2.4.简要说明用户的特点。

2.5.在那些状态下会导致产生不合格的用户需求说明。

2.6.讨论如果用户不肯履行“用户的义务”,应当如何进行处理。

2.7.讨论如果用户对网络工程师精心设计的需求分析报告不满意怎样处理

2.8.设计一些详细的调查表格,将“用户需求分析”图表化。

第三章

3.1在网络设计中怎样控制冲突域的规模?

3.2 造成交换式网络产生广播风暴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3 说明点对点网络的优点和缺点。

3.4 说明环型网络拓扑结构的缺点。

3.5 VLAN设计中应当遵循那些基本原则?

3.6 讨论网络网络拓扑结构与那些网络技术相关?并举例说明。3.7 讨论TCP/IP四层网络模型与网络分层设计模型有什么区别。

3.8 讨论一个VLAN是否只能对应一个子网,一个子网是否只能对应一个VLAN。

第四章

4.1 目前全球有30亿台计算机,IPv4有40亿个IP地址,为什么还不够用?

4.2 为了解决Ip地址不足,IETF先后提出过那些技术解决方案?

4.3 某网段分配为:222.210.100.01.26,写出他的掩码和最大主机数

量。

4.4 说明路由器配置的基本思路。

4.5 NAT技术有那些主要功能?

4.6 讨论为什么IPv4地址很紧缺,而电话号码没有这个问题。

4.7 讨论OSPF区域号与自治系统AS号有什么不同。

4.8 国际上不同互联网之间采用哪些路由协议?

1,路由协议大概分为2种,IGP 和BGP 2.,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s)内部网关协议内部网关协议(IGP)是一种专用于一个自治网络系统(比如:某个当地社区范围内的一个自治网络系统)中网关间交换数据流转通道信息的协议。网络IP协议或者其他的网络协议常常通过这些通道信息来决断怎样传送数据流。目前最常用的两种内部网关协议分别是:路由信息协议(RIP)和最短路径优先路由协议,目前的IGP有RIP、OSPF、IGRP、EIGRP、IS-IS 等协议。(OSPF)。3,BGP (Border Gateway Protocol,边界网关协议)是用来连接Internet上的独立系统的路由选择协议。它是Internet工程任务组制定的一个加强的、完善的、可伸缩的协议,其中有可以分有IBGP 和EBGP

第五章

5.1简要说明网络带宽与那些因素有关。

5.2 简要说明频带网络的带宽与基带网络的带宽的区别。

5.3 简要说明网络流量与网络带宽的区别。

5.4 网络QoS用那些技术指标来衡量?

5.5 某用户平均每天上网为4小时,如果用户每天花费60%的时间浏览50个网页,40%的时间下载文件,试计算用户占用Web服务器和

FTP服务器的有效工作时间。

5.6为什么说全球网络按非阻塞式设计没有意义?

5.7计算机网络为什么不采用光纤进行并行传输?

光纤特点是速度高,但是另一方面,需要有光收发器匹配,增大设备成本。对于一般计算机的存储、通信,速度的瓶颈来自于设备自身的性能。举个例子,硬盘理想情况下再快也就一百多兆每秒,使用普通的SATA线带宽已经满足,就算使用光纤都是浪费。

5.8 公用电话网络(PSTN)为什么不存在QoS问题?

第六章

6.1 某网络系统年可用性为99.5%,试计算每年允许停机的时间。

6.2 简要说明那些技术可以提高网络可靠性。

6.3 简要说明RAID 0、RAID 1、RAID 5采用的主要技术。

6.4 简要说明网络存储技术有那些类型和应用。

6.5 简要说明什么是计算机集群系统。

6.6 利用软件进行数据自动备份与RAID 1备份有什么不同?

RAID 1通过磁盘数据镜像实现数据冗余,在成对的独立磁盘上产生互为备份的数据。当原始数据繁忙时,可直接从镜像拷贝中读取数据,因此RAID 1可以提高读取性能。RAID 1是磁盘阵列中单位成本最高的,但提供了很高的数据安全性和可用性。当一个磁盘失效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到镜像磁盘上读写,而不需要重组失效的数据。

传统的数据备份主要是采用内置或外置的磁带机进行冷备份。但是这种方式只能防止操作失误等人为故障,而且其恢复时间也很长。

6.7 光纤通道(FC)与以太网网络有什么不同?

6.8 计算机集群系统会取代大型计算机系统吗?

第七章

7.1 简要说明IATF(信息保障技术框架)标准。

7.2 简要说明有那些类型的黑客攻击方法。

7.3 简要说明防火墙技术的不足。

7.4 简要说明DMZ设计基本原则。

7.5 简要说明VPN技术工作原理。

7.6 简要说明物理阻隔技术。

7.7 有人提出“网络安全永远没有止境”,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7.8 安全性与易用性往往是相互矛盾的,你有那些折中的解决方案?

7.9 有人提出“计算机病毒不能破坏计算机硬件设备”,你如何看待

这个问题?

网页设计与制作试题及答案

《网页设计和制作》期末测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目前在Internet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服务是( )。 A、FTP服务 B、WWW服务 C、Telnet服务 D、Gopher服务 2、域名系统DNS的含义是( )。 A、Direct Network System B、Domain Name Service C、Dynamic Network System D、Distributed Network Service 3、主机域名center. nbu. edu. cn由四个子域组成,其中( )子域代表国别代码。 A、center B、nbu C、edu D、cn 4、当阅读来自港澳台地区站点的页面文档时,应使用的正确文本编码格式是( )。 A、GB码 B、Unicode码 C、BIG5码 D、HZ码 5、当标记的TYPE属性值为( )时,代表一个可选多项的复选框。 A、TEXT B、PASSWORD C、RADIO D、CHECKBOX 6、为了标识一个HTML文件开始应该使用的HTML标记是( )。 A、

B、 C、 D、 7、在客户端网页脚本语言中最为通用的是( )。 A、javascript B、VB C、Perl D、ASP 8、在HTML中,标记的Size属性最大取值可以是( )。 A、5 B、6 C、7 D、8 9、在HTML中,单元格的标记是( )。 A、 D、 10、在DHTML中把整个文档的各个元素作为对象处理的技术是( )。 A、HTML B、CSS C、DOM D、Script(脚本语言) 11、下面不属于CSS插入形式的是( )。 A、索引式 B、内联式 C、嵌入式 D、外部式 12、在网页中最为常用的两种图像格式是( )。 A、JPEG和GIF B、JPEG和PSD C、GIF和BMP D、BMP和PSD 13、如果站点服务器支持安全套接层(SSL),那么连接到安全站点上的所有URL开头是( )。 A、HTTP B、HTTPS C、SHTTP D、SSL 14、在HTML中,要定义一个空链接使用的标记是( ). A、 B、 C、 D、 15、对远程服务器上的文件进行维护时,通常采用的手段是( ) A、POP3 B、FTP C、SMTP D、Gopher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WWW的组成主要包括( ) A.URL B.Gopher C.HTML D.HTTP https://www.360docs.net/doc/ea2095925.html,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网络层 1.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是比较其优缺点。 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面向连接”虚电路(Virtual Circuit)服务或“无连接”数据报服务前者预约了双方通信所需的一切网络资源。优点是能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即所传送的分组不出错、丢失、重复和失序(不按序列到达终点),也保证分组传送的时限,缺点是路由器复杂,网络成本高; 后者无网络资源障碍,尽力而为,优缺点与前者互易 2.网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行网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网络互联可扩大用户共享资源范围和更大的通信区域进行网络互连时,需要解决共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寻址方案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不同的网络接入机制不同的超时控制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 3.作为中间设备,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有何区别?(relay)系统。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peater)。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ICMP。RARP试简单说明下列协议的作用:IP、ARP、和4.使参与互连的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协议:实现网络互连。 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IPIP是TCP/IP 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络。网际协议协议。协议: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ARP地址的映射问题。: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和RARPIP:提供差错报告和询问报文,以提高IP数据交付成功的机会ICMP IGMP因特网组管理协议:用于探寻、转发本局域网内的组成员关系。 5.IP地址分为几类?各如何表示?IP地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分为ABCDE 5类; 每一类地址都由两个固定长度的字段组成,其中一个字段是网络号 net-id,它标志主机(或路由器)所连接到的网络,而另一个字段则是主机号 host-id,它标志该主机(或路由器)。 各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net-id分别为1,2,3,0,0字节;主机号字段host-id分别为3字节、2字节、1字节、4字节、4字节。 特点: (1)IP 地址是一种分等级的地址结构。分两个等级的好处是: 第一,IP 地址管理机构在分配 IP 地址时只分配网络号,而剩下的主机号则由得到该网络号的单位自行分配。这样就方便了 IP 地址的管理。 第二,路由器仅根据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号来转发分组(而不考虑目的主机号),这样就可以使路由表中的项目数大幅度减少,从而减小了路由表所占的存储空间。 (2)实际上 IP 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 当一个主机同时连接到两个网络上时,该主机就必须同时具有两个相应的 IP 地址,其网络号net-id 必须是不同的。这种主机称为多归属主机(multihomed host)。

计算机基础课后练习

第一章关于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广义而言,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术都可称为信息技术。 B、现代信息技术是指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技术。 C、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 D、在信息社会,所有的信息处理中都用到了信息技术。 E、在信息处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使用信息技术。 F、信息技术无法对工业社会形成的传统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成为智能设备。 正确答案:AB 2阿兰?麦席森?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灵是着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密码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 B、图灵最早提出关于机器思维的问题,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 C、“图灵奖”是为奖励那些对计算机科学研究与推动计算机技术发展有卓越贡献的杰出科学家而设立的。 D、图灵创立了数理逻辑学。 E、图灵发明了二进制。 F、图灵设计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正确答案:ABCD 3在人体器官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脑的思维是对外部事物的直接反应。 B、大脑是一种直接感觉器官。 C、人体器官可分为直接感觉器官和间接感觉器官。 D、大脑具有记忆和思维功能。 E、大脑是一种间接感觉器官。 F、大脑是人体的思维器官。 正确答案:AB

A、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B、计算思维的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 C、计算思维是一种这种借助于计算能力进行问题求解的思维和意识。 D、计算思维的产生于信息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有关,工具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 E、计算思维是计算机科学家的思维。 F、计算思维是计算机相关从业人员的思维方式。 正确答案:ABCD 5关于思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思维是人类的大脑对外部客观世界概括的和间接的反应。 B、思维是人类凭借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的应。 C、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 D、思维是大脑活动,与工具无关。 E、思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与后天的学习无关。 正确答案:ABC 6关于信息社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的唯一标志。 B、信息社会中所有的工业生产都是自动化的。 C、在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催生大批新兴产业,同时,传统产业也普遍实行技术改造。 D、信息社会中信息产业高度发展,在产业结构优势的地位日益突出。 E、在信息社会,信息、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 F、计算机的发明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标志,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正确答案:AB 7对于计算思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计算思维是计算机科学家独有的思维方式。

计算机网络课后答案

第三章 2. 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有什么好处?答: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具有以下好处: (1)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不需要知道低层是如何实现的,只知道该层通过层间的接口所提供的服务。 (2) 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只要这层提供的接口保持不变,各层实现技术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屋。(3) 整个系统被分解为若干个品于处理的部分,这种结构使得复杂系统的实现和维护容易控制。(4) 每层的功能和提供的服务都有精确的说明,这样做有利于实现标准化。 3. ISO在制定OSI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原则是什么?答:ISO在制定OSI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 原则是:(1) 网中各结点都具有相同的层次。(2)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3)同一结点内相 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4)每一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5)不同结点的同 等层通过协议来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4. 请描述在OSI 参考模型屮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答: OSI 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当源结点的应用进程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应用层为数据加上本层控制报头后,组织成应用的数据服务单元,然后再传输到表示层;表示层接收到这个数据单元后,加上木层的控制报头构成表示层的数据服务单元,再传送到会话层。依此类推,数据传送到传输层;传输层接收到这个数据单元后,加上木层的控制报头后构成传输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报文);报文传送到 网络层时,由于网络层数据单元的长度有限制,传输层长报文将被分成多个较短的数据字段,加上网络层的控制报头后构成网络层的数据服务申i 元(分组);网络层的分组传送到数据链路层时,加上数据链路 层的控制信息后构成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服务单元(顿数据链路层的巾贞传送到物理层后,物理层将以比特 流的方式通过传输介质传输。当比特流到达目的结点时,再从物理层开始逐层上传,每层对各层的控制报头进行处理,将用户数据上交高层,最终将源结点的应用进程的数据发送给目的结点的应用进程。 4. 请描述在OSI 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5. 1.OSI 环境中数据发送过程 1) 应用层 当进程A 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应用层为数据加上应用层报头,组成应用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再传送到表示层。 2) 表示层表示层接收到应用层数据单元后,加上表示层报头组成表示层协议数据单元,再传送到会话层。表示层按照协议要求对数据进行格式变换和加密处理。 3) 会话层会话层接收到表示层数据单元后,加上会话层报头组成会话层协议数据单元,再传送到传输层。会话层报头用来协调通信主机进程之间的通信

计算机网络设计课后答案

第一章 1、网络设计三大系列国际标准及其特点: ITU-T(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关注城域网物理层的定义; IEEE(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标准关注局域网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IETF(国际因特网工程组)标准注重数据链路层以上的规范。 2、简要说明网络系统集成的主要任务 系统集成工作的目的是以先进的技术、适当的产品、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为用户设计并实施满足业务和管理需要的网络系统。 系统集成工作的任务主要有两项,即方案的精心设计和系统的高效实施。(1)方案设计是系统集成项目的首要任务,只有在方案设计中正确选择了技术和相应的性能价格比高的产品,所设计的方案才能在与其他公司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被用户选中。同时,高质量的方案设计也是后续技术性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如果设计方案有较大的漏洞,此方案即使选中的话,项目实施阶段也会因此而受到相当大的影响。精心设计网络系统方案,是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也是对用户项目负责精神的体现。 (2)系统的高效实施是系统集成工作的另一个重要任务。系统实施是把方案上的文字、图表、设备清单等落实到具体的系统中,以实物形式呈现给用户,并进行完善的集成调试和相应的开发工作,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实现系统的设计功能,完成系统的设计目标。设备供货、安装调试、软件开发及售后服务是系统实施的重要环节。系统实施的成功与否和效率高低是衡量集成公司的实力强弱和系统集成工程师的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成功实施后的网络系统是系统

集成工作成果的体现,是前期所做的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 3、制定网络标准的目的 (1)保障硬件设备之间的兼容性; (2)保证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 (3)保障不同产品、服务达到公认的规定品质; (4)保护标准制定者的利益; (5)降低系统集成商和用户的成本。 4、联网的三个基本特征: (1)互联网特征,联网的物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 (2)识别与通信特征,“物体”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功能。 (3)智能化特征,网络系统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怎样解决网络系统中大问题的复杂性…… 解:网络规模越大,涉及的约束条件越多,所耗费的资源也会越多。问题的大小与复杂性直接相关。例如,对以太局域网来说,100个用户的网络设计是一个小问题,而10万个用户的城域以太网设计则是一个大问题。 笛卡尔《方法论》:将大问题分解为多个规模适当的小问题,然后再进行解决。有些问题需要采用“系统论”的方法来解决。 网络工程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是广度优先好还是深度优先好? 解:先开始时进行广度优先,当有一定积累沉淀后在广度的基础上进行深度的挖掘选择一项自己最好的来突破发展,即深度优先。 这里的广度优先应该是指网络工程师对专业知识的广泛了解并掌握,而深度优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版_第1-4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a)四个阶段: 电子管计算机阶段;晶体管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集成电路计算机阶段;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 b)主要特征: 电子管计算机阶段: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数据表示主要是定点数;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 晶体管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 采用晶体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内存大都使用铁金氧磁性材料制成的磁芯存储器。 集成电路计算机阶段:逻辑元件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电路。 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按综合性能指标分类,计算机一般分为哪几类?请列出各计算机的代表机型。 高性能计算机(曙光),微型机(台式机算机),工作站(DN-100),服务器(Web服务器)。 3.信息与数据的区别是什么? 信息:对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又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表征。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4.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般是指一系列与计算机等相关的技术。 5.为什么说微电子技术是整个信息技术的基础? 晶体管是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的基础,而微电子技术就是建立在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各种半导体器件基础上的高新电子技术。 6.信息处理技术具体包括哪些内容?3C含义是什么? a)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识别、转换、加工,使信息安全地存储、传送,并能方便的检索、再生、利用,或便于人们从中提炼知识、发现规律的工作手段。 b)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总称 7.试述当代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电子商务、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多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等。 第二章 1.简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2.计算机硬件包括那几个部分?分别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a)主机和外设 b)主机包括中央处理器和内存作用分别是指挥计算机的各部件按照指令的功能要求协调工作和存放预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外设包括输入输出设备和外存,作用是接受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和程序并将它们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形式存放在内存中,将存放在内存中由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变为人们所能接受的形式。 3.指令和程序有什么区别?试述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过程。 a)指令是能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二进制代码,程序是计算机指令的有序集合。 b)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 4.指令的串行执行和并行执行有什么区别? 串行执行即在任何时刻只能执行一条指令,并行执行可以执行多条指令。 5.什么是流水线技术? 在程序执行时多条指令重叠进行操作的一种准并行处理技术。 6.简述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区别。 系统软件是指控制计算机的运行、管理计算机的各种资源、并为应用软件提供支持和服务。应用软件是利用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为某一专门目的

计算机网络设计课后习题(一至七章)上课讲义

第一章 1.1.简要说明ITU-T 、IEEE、IETE三大系列国际标准的特点。 网络设计标准主要有: ITU-T(国际电信联盟) IEEE(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 IETF(国际因特网工程组) 三大标准的特点: ITU-T标准接近于城域网物理层的定义; IEEE标准关注局域网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IETF标准注重数据链路层以上的规范。 1.2.简要说明网络系统的集成的主要任务。 系统集成=网络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系统 技术集成:根据用户需求的特点,结合网络技术发展的变化,合理选择所采用的各项技术,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和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软硬件产品集成:根据用户需求和费用的承受能力,为用户的软硬件产品进行选型和配套,完成工程施工和软硬件产品集成。 应用集成:面向不同行业,为用户的各种应用需求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 1.3.简要说明制定网络标准的目的。 保障硬件设备之间的兼容性,保证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 保障不同产品、服务达到公认的规定品质; 保护标准制定者的利益; 降低系统集成商和用户的成本。 1.4.简要说明物联网的技术特征。 1.5.怎样解决网络系统中的大问题的复杂性。

1.6.讨论网络工程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是广度优先好,还是深度优先好。 1.7.讨论网络标准的制定应当基于现有技术,还是应当超越现有技术。 1.8.网络工程验收时合格,使用一段时间后网络性能下降很快,讨论原因何在。 第二章 2.1.IEEE软件工程标准中定义的用户需求有什么特点。 1)用户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或要求。 2)系统满足合同、标准、规范或其它正式规定文档所需具有的条件或要求。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概述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 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 络生存性能好。 1-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边缘部分:由各主机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 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连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2)发送时延ts =103/109=1μ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 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1-21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 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 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 协议和服务的概念的区分: 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 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但服 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上层使用所

网页设计与制作各章习题及答案

网页设计与制作各章习题及答案 第1章习题 1. 填空题 (1) WWW服务于_1990_年由设立在欧洲瑞士的粒子物理研究中心开发研制出来。 (2) WWW是_Word Wide Web_的缩写,其含义是_“全球网”_,很多人又形象地称其为_“万维网”_。 (3) 现在网页基本可以分为_静态_和_动态_两大类网页。 (4) 对于网站,我们通常又称作_站点_ (5) HTML是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的缩写,意思为_超文本标记语言_。 (6) marquee代码的作用_实现标记中的内容在页面移动的效果_ (7) HTML源代码包括_头_和_正文__两大部分 (8) CuteFTP是一种基于__Ftp__的数据交换软件。 (9) CuteFTP有很多功能,如_断点续传_、_自动登陆_等,是上传、维护、更新网站必不可少的工具软件。 (10) Flash是网络上最为流行的_矢量__动画制作软件。 (11) 网页的主要组成元素有_文本__、__图片_、_多媒体_、_超链接_和_脚本_五种。 (12) 与网站设计相关的软件主要有_Dreamweaver_、_Photoshop_、_Flash_和_CuteFTP_。 (13) __和__是Web页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标记符,Web页的其他所有内容都位于这两个标记符之间。 2. 选择题 (1) 下面哪些文件属于静态网页( C ) A. abc.asp B. abc.doc C. abc.htm D. abc.jsp (2) 下面哪些不是网页编辑软件( B ) A. Dreamweaver B. CuteFTP C. Word D. Flash (3) 下面哪些文件不是网站的主页( C ) A. index.html B. Default.jsp C. index1.htm D. Default.php (4) DreamweaverMX是哪家公司的产品( D ) A. Adobe B. Corel C. Microsoft D. Macromedia (5) 网页元素不包括:( C) A. 文字 B. 图片 C. 界面 D. 视频 (6) 下列哪种软件是用于网页排版的。( C ) A. Flash MX B. Photoshop7.0 C. Dreamweaver MX D. CuteFTP (7) 文本被做成超链接后,鼠标移到文本,光标会变成什么形状(A) A. 手形 B. 十字形 C. 向右的箭头 D. 没变化 (8) 下面关于超链接说法错误的是(C) A. 超链接包括超文本链接和超媒体链接两大类 B. 超文本链接可以链接所有类型的文件 C. 超媒体链接只能链接各类多媒体文件 D. 超链接不仅可以用于网页,还可以用于其他各类文档 (9) 下面哪些不属于网页的多媒体元素(D) A. 音频 B. 视频 C. 动画 D. 图片 (10) 下面关于HTML语言说法错误的是(C)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

1.计算机网络可以向用户提供哪些功能 答:数据传输:网络间各计算机之间互相进行信息的传递。 资源共享:进入网络的用户可以对网络中的数据、软件和硬件实现共享。 分布处理功能:通过网络可以把一件较大工作分配给网络上多台计算机去完成。 2.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在分组交换网络中,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工作,数据以短的分组形式传送。如果一个源站有一个长的报文要发送,该报文就会被分割成一系列的分组。每个分组包含用户数据的一部分加上一些控制信息。控制信息至少要包括网络为了把分组送到目的地做路由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在路径上的每个结点,分组被接收,短时间存储,然后传递给下一结点。 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①高效。②灵活。③迅速。④可靠。 缺点:分组在节点转发时因排队而造成一定的延时;分组必须携带一些控制信息而产生额外开销; 3.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相比存在哪些优势? 答:(1)电路交换:在通信之前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被双方独占的物理通路。 优点:传输数据的时延非常小。实时性强。不存在失序问题。控制较简单。 (2)分组交换: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传输方式,但将一个长报文先分割为若干个较短的分组,然后把这些分组(携带源、目的地址和编号信息)逐个地发送出去. 缺点:仍存在存储转发时延。增加了处理的时间,使控制复杂,时延增加。 4.计算机网路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试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第一阶段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特点是由单个具有自主处理功能的计算机和多个没有自主处理功能的终端组成网络。 第二阶段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特点是由具有自主处理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组成独立的网络系统。 第三阶段为开放式标准化网络,特点是由多个计算机组成容易实现网络之间互相连接的开放式网络系统。 第四阶段为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与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特点是网络系统具备高度的可靠性与完善的管理机制,网络覆盖范围广泛。 5.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 答:(1)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及执行何种响应。 (3)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6.客户服务器方式与对等通信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答:前者严格区分服务和被服务者,后者无此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7.衡量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指标? 答: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 8.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联系? 答:联系: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

计算机基础课后问答题答案

第一章 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历了四个明显的阶段(也称为四代).正向第五代智能化的计算机发展。 前四代计算机的特点是: 第一代为电子管计算机.使用的软件程序主要为机器语言。 第二代机是以晶体管作为主要逻辑元件的计算机.软件程序使用了汇编语言且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诞生。 第三代机是由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计算机.软件程序使用状况是:操作系统和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诞生使用。 第四代机是由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计算机.软件状况为网络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诞生和使用。 2.计算机内为什么采用二进制数表示信息? 答:电子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数表示信息的主要原因是: (1)二进制数数码少(只有0和1两个).因此易于实现其数码的表示; (2)二进制数的运算法简单; (3)采用二进制数易于实现逻辑运算。 3.计算机硬件系统由哪几部份组成?各部份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电子计算机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它们通过总线连接成有机整体。 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的功能是:协调指挥计算机各部件工作; 存储器的主要作用是:存储程序和数据.实现记忆的功能。 输入设备的功能是:输入数据并转换为机内信息存储; 输出设备的作用是:将机内信息转换为便于识别、处理和使用的字符、图形输出显示。4.什么是硬件?什么是软件?它们有何关系? 答:计算机硬件是构成机器的电子、光电、电磁、机械等物理设备。软件即是计算机中使用的各种各样的程序及其说明文档。 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是:硬件是软件运行的基础.软件扩充了硬件的功能。 5.什么是指令?什么是程序?计算机的指令由哪两部份组成? 答:指令是计算机能实现的基本操作.指令均为二进制数形式。程序是若干指令或命令的集合。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操作数)组成.操作码告诉计算机执行什么操作(指明指令的功能).地址码告诉计算机到哪个存储单元地址中读取参与操作的数据。 6.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如何分类?什么程序语言是计算机能直接识别和执行的? 答: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可分为低级语言和高级语言两大类。低级语言包括: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它们都是面向计算机硬件的程序设计语言。高级语言有:面向过程的结构化的程序设计语言(Basic、Pascal、C……)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Visual Basic、Visual FoxPro、Visual C……)。 7.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两种执行方式是哪两种? 答:解释方式——边解释边执行.速度慢但方便程序调试。 编译方式——程序源代码全部编译后再执行.执行速度快.但不易查错。通常是先源代码程序调试成功后再编译使用。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网络安全 7-01 计算机网络都面临哪几种威胁?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的区别是什么?对于计算机网 络的安全措施都有哪些? 答:计算机网络面临以下的四种威胁:截获(interception),中断(interruption),篡改 (modification),伪造(fabrication)。 网络安全的威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 主动攻击是指攻击者对某个连接中通过的PDU 进行各种处理。如有选择地更改、删除、 延迟这些PDU。甚至还可将合成的或伪造的PDU 送入到一个连接中去。主动攻击又可进一步 划分为三种,即更改报文流;拒绝报文服务;伪造连接初始化。被动攻击是指观察和分析某一个协议数据单元PDU 而不干扰信息流。即使这些数据对 攻击者来说是不易理解的,它也可通过观察PDU 的协议控制信息部分,了解正在通信的协议 实体的地址和身份,研究PDU 的长度和传输的频度,以便了解所交换的数据的性质。这种被 动攻击又称为通信量分析。 还有一种特殊的主动攻击就是恶意程序的攻击。恶意程序种类繁多,对网络安全威胁

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计算机病毒;计算机蠕虫;特洛伊木马;逻辑炸弹。 对付被动攻击可采用各种数据加密动技术,而对付主动攻击,则需加密技术与适当的 鉴别技术结合。 7-02 试解释以下名词:(1)重放攻击;(2)拒绝服务;(3)访问控制;(4)流量分析; (5)恶意程序。 答:(1)重放攻击:所谓重放攻击(replay attack)就是攻击者发送一个目的主机已接收 过的包,来达到欺骗系统的目的,主要用于身份认证过程。(2)拒绝服务:DoS(Denial of Service)指攻击者向因特网上的服务器不停地发送大量 分组,使因特网或服务器无法提供正常服务。 (3)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也叫做存取控制或接入控制。必须对接入网络的权限 加以控制,并规定每个用户的接入权限。 (4)流量分析:通过观察PDU 的协议控制信息部分,了解正在通信的协议实体的地址和 身份,研究PDU 的长度和传输的频度,以便了解所交换的数据的某种性质。这种被动攻击又 称为流量分析(traffic analysis)。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 1.硬件系统、软件系统 2.(11011101)2=(221)10 =(335)8=(DD)16 3.1101.011 4.11110111.00000 .011 .(小数点后第5位到第8位循环) 5.1111 6.221 7.主存、Cache ram,rom 8.RAM 、ROM 9.外存 10.读、写、字节 二、选择题 1-5:CBADC 6-10:AADDD 11-15:ACCAD 三、判断题 1-5:错错对对对 6-10:对错错错错 四、简答题 1.修改题干:简述计算机发展各阶段所采用的逻辑部件及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答案: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 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 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计算机的研制正向智能化、网络化、巨型化、微型化、多媒体化的方向前进。 2.修改题干:简述计算机内部的信息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数编码来表示? 答案:因为采用二进制易于物理实现,机器可靠性高,运算规则简单。 3.位:代表一个二进制数位,是计算机表示数据的最小单位。 字节:计算机内部以字节为单位存储数据。1B=8b 。 字:CPU 通过数据总线一次存取、加工和传送的数据单位称为字。一个字通常由若干个字节组成。字长:一个字对应的位数。 4.1)运算速度 2)主频 3)字长 4)内存容量 5)外设扩展能力 6)软件配置情况 5.原码:数X 补码:X 原码:01010010 反码:01010010 补码:01010010 原码:11111111 反码:10000000 补码:10000001 原码:11010001==表示时不应该有小数点 反码:10101110 补码:10101111 原码:10000001 反码:11111110 补码:11111111 原码:00000000(或10000000) 反码:00000000(或11111111) 补码:00000000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

第三章 1.网卡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它实现了网络的哪几层协议? 网卡工作在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是最基本的网络设备,是单个计算机与网络连接的桥梁。它主要实现如下功能: (1) 数据的封装与解封,信号的发送与接收。 (2) 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的实现。采用不同拓扑结构,对于不同传输介质的网络,介质的 访问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有相应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来规范介质的访问方式,从而使网络用户方便、有效地使用传输介质传递信息。 (3) 串/并行转换。因为网卡通过总线以并行传输方式与计算机联系,而网卡与网络的通 信线路采用串行传输方式联系,所以网卡应具有串/并行转换功能。 (4) 发送时,将计算机产生的数字数据转变为适于通信线路传输的数字信号形式,即编 码;接收时,将到达网络中的数字信号还原为原始形式,即译码。 2.网卡有几种分类方式? 1.按连接的传输介质分类 2.按照总线类型分类 3.使用粗缆、细缆及双绞线的网卡接口名称分别是什么? 粗缆网卡使用AUI连接头,用来连接收发器电缆,现在已经看不到这种网卡的使用了。 细缆网卡使用BNC连接头,用来与BNC T型连接头相连,现在也很少使用,在一些布网较早的单位还可以见到。连接同轴电缆的网卡速率一般为10 Mb/s。双绞线网卡是现在最常用的,使用RJ-45插槽,用来连接网线的RJ-45插头。 4.简述安装网卡的主要步骤。 对于台式计算机,若使用USB网卡,则只要将网卡插入计算机的USB接口中就可以了; 若使用ISA或者PCI网卡,则需以下安装步骤: (1) 断开电源,打开机箱。 (2) 在主板上找到相应的网卡插槽,图3.8所示为ISA插槽和PCI插槽。选择 要插入网卡的插槽,将与该插槽对应的机箱金属挡板取下,留下空缺位置 (3)将网卡的金属挡板朝向机箱背板,网卡下方的插条对准插槽,双手均匀用 力将网卡插入插槽内,这时网卡金属挡板正好填补了上一步操作留下的空缺位置 (4) 根据机箱结构,需要时用螺丝固定金属挡板,合上机箱即可。 对于笔记本电脑,网卡的安装较为简单。首先找到笔记本的PCMCIA 插槽,如图3.10所示,然后将PCMCIA网卡有金属触点的一头插入PCMCIA 插槽,这样网卡就安装好了 5.集线器是哪一层的设备,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集线器属于物理层设备,它的作用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将一些机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局域网。 6.在集线器或交换机的连接中,级联与堆叠连接方式有什么异同? 1.级联是通过集线器的某个端口与其他集线器相连,堆叠是通过集线器背板上的专用堆叠 端口连接起来的,该端口只有堆叠式集线器才具备。 2.距离不同堆叠端口之间的连接线也是专用的。堆叠连接线长度很短,一般不超过1 m, 因此与级联相比,堆叠方式受距离限制很大。 3.但堆叠线缆能够在集线器之间建立一条较宽的宽带链路,再加上堆叠单元具有可管理 性,这使得堆叠方式在性能方面远比级联方式好。 7.交换机是哪一层的设备,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交换机是二层网络设备(即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作业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 第三课 1 在一个信道中,用8种不同电平来传输数据,每秒传输100k个电平,这个信道的波特率是多少?比特率是多少? 答:波特率 100k,比特率 100×log28=300k 2 两段电缆用集线器连接,两端分别是发送和接收装置,用于发送20k字节的数据,发送端的速率是10Mbps,电缆长度分别为300m和500m,电磁波速度为20万km/s,集线器的转发时间为1us,这个数据块的发送时延为多少? 发送时间=20k*8/10M=16ms 传播时延=800/(2*108)=4us 转发时延=1us 发送时延=16005u s=0.016005s 3 有一条电话线用于发送数据,给定其频段为300-3400hz,信噪比为35分贝,则其最大的数据传输率是多少? 答:信噪比=10log(S/N)=35,S/N=3162, c=3100×log2(1+S/N)=36kbps 4 举实例说明单工、半双工、全双工的情况 单工:传呼系统 半双工:集线器连接计算机 全双工:交换机连接计算机。 5 为什么在串行通信中必须考虑数据同步的问题? 答:因为发收双方存在时钟误差,会出现积累误差。 第四课 1 A,B两台设备进行异步传输。设定字符位数是8位,传输速率是9.6kbps。如果双方时钟相差0.1%, (1)每次传输会造成多少微秒的累计错位? (2)如果设计要求最大累计不超过一个位宽度的5%,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3)如果双方的时钟误差为1%,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答:(1)每位的宽度为1/9.6k=0.104ms,每位误差为0.104×0.1%=0.104us,则8位累计误差为0.104×8=0.83us (2)在位宽度中所占比例为0.83us/0.104ms=0.8%<5%,达到设计要求 (3)如果时钟误差为1%,则积累误差占位宽度的8%,不能达到设计要求。 2 什么叫做调制和解调?其目的是什么?有哪几种调制方式? 答:(1)将数字数据模拟化,把数字数据寄生在模拟的正弦载波信号的某个参数上,叫调制。将已调制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叫解调。 (2)其目的,当信道适合于模拟传输的时候,为了将数字数字通过模拟信道发送出去。 (3)常用有:调频、调幅、调相,或者几种的结合。 3 对于数字数据01100101,画出它们的不归零制编码、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4 信道复用的目的是什么?说出几种常用的复用方式。 答:(1)信道复用的目的是为了传输更多的信号,充分利用物理链路的带宽资源。 (2)频分、时分、波分、码分 5 UTP分为哪几类?每一类的特点和带宽如何?目前常用哪一类? 答:可分为三类、四类、五类、超五类、六类。 (1)三类。每一对绞合在一起,一般在塑料外套内有4对线,外套起保护作用,带宽16MHZ; (2)四类。带宽20MHZ (3)五类。双绞线绞合更密,带宽100MHZ (4)超五类。在近端串扰、衰减和信噪比等方面有更好的性能,带宽100MHZ (5)六类。带宽250MHZ,为千兆以太网的布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1及参考答案 1.选择题 (1)计算机中所有信息都采用的存储方式是( A ) A. 二进制 B. 十进制 C. 十六进制 D. ASCII码 (2)根据.诺伊曼的“存储程序”原理,“存储程序”是指(B ) A. 事先编好程序 B. 把程序存储在计算机存中 C. 把程序保存在磁盘中 D. 将程序从磁盘中自动读出并逐条执行 (3)利用计算机进行科技情报检索是计算机的一项应用,按计算机应用的分类它属于( B ) A.科学计算 B.数据处理 C.辅助工程 D.人工智能 (4)在计算机应用中,“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为(A ) A. CAD B. CAM C. CAE D. CAT (5)用MIPS来衡量的计算机性能指标是( D ) A. 传输速率 B. 存储容量 C. 字长 D. 运算速度 2.填空题 (1)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产生于( 1946 )年,名字叫(ENIAC)。(2)电子商务企业与(企业)之间(即B to B)、企业与(消费者)(即B to C)之间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商务活动模式。 (3)计算机网络化的目的主要是实现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共享资源)、(交换信息)和协同工作。 (4)从目前计算机的研究情况可以看到,未来计算机将有可能在(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方面的研究领域上取得重大的突破。(5)以.诺伊曼思想为基础的计算机系统结构都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构成。 3.简答题(略) (1)简述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运算速度快2.计算精度高3.具有强大的记忆功能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5.能实现自动控制 (2)现代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代? 答:第一代电子管第二代晶体管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3)计算机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答:(1)巨型化(2)微型化(3)网络化(4)智能化 未来计算机将有可能在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方面的研究领域上取得重大的突破。 (4)简述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网络工程设计》部分参考答案

《网络工程设计》部分参考答案 一、课后习题部分 习题1 P25 1.网络工程的定义是什么? 答:(1) 将系统化的、规范的、可度量的方法应用于网络系统的设计、建造和维护的过程,即将工程化应用于网络系统中。 (2) 对(1)中所述方法的研究。 2.与网络工程有关的工作可以分为哪些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1、选择系统集成商或设备供货商 网络系统的需求分析 逻辑网络设计 物理网络设计 系统安装与调试 系统测试与验收 用户培训和系统维护 4. 详细描述网络工程的系统集成模型。为何将该模型称为网络设计的系统集成模型?该模 型具有哪些优点?为何要在实际工作中大量使用该模型? 答: 7.给出网络系统的层次模型以及各层次的主要功能。为什么说该层次模型对网络工程的实施 具有指导作用?

系统集成四层模型是总结大量的网络信息系统工程经验后,经过分析提升提出来的,较全面地覆盖了完成设计和管理实施网络信息系统的全过程。该模型与实际工作的主要过程一致,简明、易操作。按照此系统集成四层模型来规划和设计网络信息系统,便于划分子系统和确定接口参数,便于管理和控制网络信息系统的质量,使网络信息系统成为有机的整体,更有效地实现网络信息系统的应用目标 13. Microsoft Project主要功能是什么?它有哪些主要视图?这些视图的主要功能是什么?Project对网络工程项目进行规划和管理 功能:可以迅速而有效地对项目计划进行管理,交流项目状态,以及报告项目信息。与Microsoft Project Server 配合使用时,它还具有企业资源管理功能和公文包管理功能,如实时报告和方案分析工具。这些工具能使项目经理和业务决策人查看他们所在的部门或整个单位的项目和资源信息。 主要视图: 甘特图视图:甘特图视图是以工作表和条形图的形式显示基本的任务信息。 跟踪甘特图:以图形化的方式查看任务的同时也可以访问有关部门任务的详细状 任务分配状况视图:任务分配状况视图显示了资源完成的任务工时,它给每项任务列出了分配给该项任务的资源,以及每项资源在各个时间段内完成的具体工时 日历视图:日历视图是以月为时间单位的日历格式,用天或周来计算任务时间 网络图视图:主要以流程图方式来显示任务及其相关性。在网络视图中可以输入任务信息,但是不能够改变任务的相对位置 资源工作表视图:它主要采用电子表格的形式来显示有关资源的信息 资源使用状况视图:它主要是可以一次性查看所有资源的分配信息 资源图表视图:它主要显示的是单个资源的分配信息。以直方图的形式显示出了某一特定天内的资源总工时 习题2 P64 3.网络中节点与链路有哪些连接方式?这些方式对通信的方式有哪些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