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全章教案(共6份)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全章教案(共6份)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全章教案(共6份)

(总第三七课时)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

教学过程设计

主探究

自主探究

(1)a+b=b+a (2)-3>-5

(3)x≠l (4)x十3>6

(5) 2m< n (6)2x-3

问题3

小组交流:说说生活中的不等关系.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同时体会到

在现实生活中,不等关系要比相等关系多得多.)

探究活动二

(二)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

问题1

要使汽车在12:00以前驶过A地,你认为车速应该

为多少呢?

问题2

车速可以是每小时85千米吗?每小时82千米呢?每

小时75.1千米呢?每小时74千米呢?

问题3

我们曾经学过“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方

程的解”,我们也可以把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

不等式的解.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这些数,哪些是不等式

> 50的解?

问题4

数中哪些是不等式 > 50的解:

76,73,79,80,74. 9,75.1,90,60

你能找出这个不等式其他的解吗?它到底有多少个

解?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探究活动三

(三)不等式的解集的表示方法

例题: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x>-1;(2)x≥-1;(3)x<-1;(4)x≤-1

分析:按画数轴,定界点,走方向的步骤答

解:

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列式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得

出:用“<”或“>”表示大小

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用

“≠”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

不等式。(板书)

(口答)让学生在甄别不等

式的过程中,加深对不等式意义

的理解,教师引导总结一元一次

不等式的概念.

上述不等式中,有些不含未

知数,有些含有未知数.我们把

那些类似于一元一次方程,含有

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

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

式.(板书)

学生分组活动.先独立思

考,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并做记

录,最后各组选派代表发言,在

此基础上引出不等号“≥”和

“≤”.教师补充说明:用

“≥”和“≤”表示不等关系的

式子也是不等式.(板书)

让学生小组内交流充分发表

意见,并通过计算、动手验证、

动脑思考,初步体会不等式解的

意义以及不等式解与方程解的不

同之处.

我们把它叫做不等式 >

50的解的集合,简称解集.这

个解集还可以用数轴来表示(教

师示范表示方法).

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

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

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

叫做解不等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规范操

作,并总结规律:

1.实心点表示包括这个点,空心

点表示不包括这个点

2.大于向右走,小于向左走.

尝试应用1、下列哪些是不等式x+3 > 6的解?哪些不是?

-4,-2. 5,0,1,2.5,3,3.2,4.8,8,12

2、用不等式表示:

(1)a是正数;(2)a是负数

(3)a与5的和小于7;

(4)a与2的差大于-1;

(5)a的4倍大于8;

(6)a的一半小于3。

3、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① x < 2 ② x≥-3

4、不等式x < 5有多少个解?有多少个正整数解?

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指4

生到黑板上板书答案。

完成后师生共同纠错。

补充提高

1、无论x为何值,下列不等式总成立的是( )

A. B. C.

D.

2、已知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求关

于y的方程的解.

3、小刚准备用自己节省的零花钱购买一台MP4来学

习英语,他已存有50元,并计划从本月起每月节省30

元,直到他的钱超过280元才可以买,设个月后小刚的钱

超过280元请你列出不等式,并找出满足此不等式的最小

整数是几?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完成

教师巡视点拔

学生展示

师生总结规律

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感悟?给

同学、老师说一说?

作业:

1、必做题:教科书第128页习题9.1第1、

2、3题。

学生小组内思考交流后,

教师找两三名同学展示交流,

强调总结:

1、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

概念;

2、不等式的解与不等式的解

集;

3、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

示.

达标测评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1是不等式2x<1的解

B.x=3是是不等式-x<1的解集

C.x>-1是不等式-2x<1的解集

D.不等式-x<1的解集是x>-1

2.下列各式中一元一次不等式有( )

(1) (2) (3) (4) (5)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

3.用不等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①a比1大;②x与一3的差是正数;③x的4倍与5的和是负数。

三、解答题

4、直接想出不等式的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x+3 > 6 (2)2x < 8 (3)x-2 ≥ 0

答案:

1、D;

2、B;

3、①a>1; ②x-(-3)>0; ③4x+5<0.

4、(1)x>3;(2)x<4;(3)x≥2;图略。

(总第三八课时)9.1.2 不等式的性质(1)

年级七年级课题9.1.2 不等式的性质(1)课型新授

教学目知识

技能

1、理解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2、会解决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过程

方法

经历通过类比、猜测、验证发现不等式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

的异同,初步掌握类比的思想方法。情感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实验探究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

教学过程设计

自主探究

你能用式子表示不等式的三条性质吗?

【板书如下:

(1)若a >b,则a+c > b+c ,a-c >b-c;

(2)若a >b,且c>0,则ac >bc ,a/c >b/c;

(3)若a >b,且c<0,则ac

问题4

你能说出不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

处吗?

探究活动二

(二)不等式的性质的运用

问题1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填“>”, “<” :

(1)若a>b,则2a2b;

(2)若-2y<10,则y -5;

(3)a0,则ac-1bc-1;

(4)a>b,c<0,则ac+1bc+1。

问题2

利用不等式性质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

集:

(1)x-7>26

(2)3x < 2x+1

(3)x ≤ 50

(4)-4x < 3

分析:解不等式最终要变成什么形式呢?

就是要使不等式逐步化为x>a或

x

解:(1) x-7>26

根据等式的性质1,得x-7+7>26+7

∴x>33

(2)3x < 2x+1

根据等式的性质1,得3x-2x < 2x+1-2x

∴x<1

(3)2/3x ≥ 50

根据等式的性质2,得x ≥ 50×3/2

∴x ≥7 5

(4)-4x≤3

根据等式的性质3,得 x≤-3/4。

号的方向改变.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不等式

性质的表示方法。

教师深入小组,帮助指导学生用

字母表示不等式的性质,并注意

对字母所表示的数的条件的说

明。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

描述不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的异

同。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等式

的两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填

“>”或“<”的依据是什么?学生

口答结果。

学生分组讨论下列不等式的

解法,并注意寻找规律。

教师深入小组,给予适当的

帮助和指导,并引导学生注意观

察不等式的结构特点,总结规

律,并统一规范写法。

此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

注:

(1)学生是否能抓住原不等

式的结构特点,用不等式的性质

解不等式;

(2)对于不等式的解集,学

生是否能准确地在数轴上进行表

示;

(3)学生对不等式性质3是

否能正确应用;

(4)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是

否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并说明

想法的根据。

教师强调:

(1)、运用不等式的性质

1,实际上是解方程中的“移

项”。

(2)、运用不等式的性质

2、3,实际上是解方程中的“系

数化为1”,解不等式时要注意

未知数系数的正负,以决定是否

以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O 75

1

O

33

O

尝试应用1、设a < b,用“< ”或“ >”填空,并说明依据:

(1)3a 3b ;依据。

(2)a-8 b-8;依据。

(3)-2a -2b ;依据。

(4)2a-5 2b-5 ;依据。

(5)-3.5a+1 -3.5b+1。依据。

2、填空

(1)∵ 2a > 3a ∴ a是数

(2)∵∴ a是数

(3)∵ax < a且 x > 1 ∴ a是数

3、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1)x+5>-1(2)4x < 3x-5

(3)(4)-8x < 10

学生先独立完成,1、2题口

答。

教师指定4生到黑板上板书3题

答案。

完成后师生共同纠错。

补充提高1、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说出a与b的不等关系,并说明

是根据不等式哪一条性质。

(1)a-3 > b-3

(2)

(3)-4a > -4b

2、用不等式表示下列语句并写出解集:

(1)x与3和不小于6;

(2)y的4倍小于或等于-2。

(3)x的3倍大于或等于1;

(4)y与1的差不大于0

3、关于x的不等式2x+a0的负整数解是-2,-1,求a的

取值范围.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完成

教师巡视点拔

学生展示

师生总结规律

小结作业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感悟?

给同学、老师说一说?

作业:

1、必做题:教科书第128页习题9.1第4、5、6题。

2、选做题:《全效学习》对应练习。

在学生自己总结的基础

上,教师应强调两点:

1、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的不同之处;

2、在运用“不等式性质3"时

应注意的问题.

O

-3/4

(总第三九课时)9.1.2 不等式的性质(2)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2、用“<”、“ >”或“=”填空:

(1)若a >b,

则a+c b+c ,a-c b-c;

(2)若a >b,且c>0,

则ac bc ,a/cb/c;

(3)若a >b,且c<0,

则acbc ,a/c b/c。

教师将2题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上黑板填空,或指定二生到

黑板默写。

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探究活动一

(一)运用不等式性质解不等式

问题1

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1)x-5>-2 (2)-

(3) 8x-2 < 7x+3

问题2

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1) 7-3x≤10

(2)2x-3 < 3x+1

探究活动二

(二)不等式的简单应用

问题1

某长方体形状的容器长5 cm,宽3 cm,高10 cm.容

器内原有水的高度为 3 cm,现准备继续向它注水.用V

(单位: cm3)表示新注入水的体积,写出V的取值范

围。

解:依题意,得

V+3×5×3≤3×5×10

∴V≤105。

不是,因为新注入水的体积不能是负数,所以V≥

0。

∴ 0≤V≤105

在数轴上表示为:

问题2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着怎样的大小关系?

解:设 a、b、c为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

a+b>c, b+c>a, c+a>b.

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单独运

用不等式的一条基本性质求解的

不等式的解法,并探究问题2作

准备。

教师指定三名同学到黑板上

板演,并巡视学生的解题情况。

完成后师生纠错。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问题2,

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指派二生到

黑板上板书展示成果。

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问

题1与问题2的区别,并总结解

题规律。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

讨论。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新

注入水的体积应满足什么条件?

首先,注入水的体积的非负

的;其次,注入的水(V)加原

来的水不能超过容器的容积。

故知基于这两点,我们有V≥0

和V+5×3×3≤5×3×10.

详细解答可得:0≤V≤105。

学生书写解答过程,师生规

范完善。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教师:我们知道,三角形的

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

学生: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

第三边。

教师:我们如果设三角形三

边长分别为a,b,c,那么如何表

示前面的结果?

学生:a+b>c,b+c>a,c+a>b.

教师:我们现在要求的问题

是三角形两边的差与第三边的关

系,如何由上面的式子变化得到

呢?

学生:利用不等式的性质

1。

在师生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在

黑板上写出解答过程,式子的变

化方式由学生口答。

a

b

c

O 105

移项,得

a>c-b, b>a-c, c>b-a. 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师生总结: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尝试应用

1、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1)3-5x ≥ 4-6x

(2)-300x<1500

(3)2-2x<6

(4)5x+54<x-1

2.当x时,2-3x为非正数.

3、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5,腰长为x,则x的取

值范围是.

学生先独立完成,1、2题口

答。

教师指定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完成后师生共同纠错。

补充提高1.解下列不等式,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1-x)<2(x+9);

(2).

2.已知关于的方程的解是非正数,

求的取值范围。

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60㎝,长不小于宽,那么它的长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4、思考题: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1-a)x>2的两边同时

除以(1-a)得到,试化简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完成

教师巡视点拔

学生展示

师生总结

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

围绕以下几个问题:

1、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通过学习,我取得了哪些收获?

3、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仅做必要的补充和点拨.

作业:

1、必做题:教科书第129页习题9.1第10、11、1

2、13

题。

2、选做题:《全效学习》对应练习。

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仅做必

要的补充和点拨.

板书设计

(总第四十课时)9.2一元一次不等式(1) 年级七年级课题9.2一元一次不等式(1)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知识

技能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3.会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会求不等式的整数解。

过程

方法

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领会化归思想。情感

态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快乐。

教学重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难点领会化归思想,克服解不等式中易犯错误。.

课前指南

教学方法类比、探究、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师生活动

复习引入1.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方程。

2.解方程:(写出详细解题过程)

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

法,为学生类比探究一元一次不

等式的定义、解法奠定基础。

不等式性质是解不等式的依据。

3.回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类比探究1. 归纳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

2.利用不等式性质求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3. 类比解方程的过程求不等式的解

集。

4,例题:解不等式

5.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思想和一般步聚: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要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

不等式逐步化为x>a或x

(2)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

为1.

6.结合例题解题过程思考每一步变形的依据。

7.思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异同。

学生类比归纳一元一次不等式的

定义。

利用不等式性质直接求出解集,

初步感受解不等式的目标是将不

等式化为

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学生独

立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引导学生归纳一元一次不等式的

解法步骤,对比一元一次不等式

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归

纳能力,体会化归思想和类比思

想。

巩固应用1.解下列不等式,并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

(2)

2.不等式的非负整数解是。

3.关于x的方程的解是负数,则m

的取值范围是。

4. 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的解满足

,试求 a的取值范围。

熟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注

意系数化1时,不等式两边同除

以(乘以)负数时,不等号的方

向是否改变了。

会求不等式的整数解

综合运用方程、方程组、不等式

解题,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小结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

2.类比和化归思想。

对比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

方程的定义和解法。

业课本第126页1、2、3。

(总第四一课时)9.2一元一次不等式(2)

教学重点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

教学难点如何从实际问题抽象出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模型进行求解.

课前指南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师生活动

复习引入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审:审题,弄清已知和未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

关系;

(2)找: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

(3)设:设适当的未知数,并表示未知量;

(4)列:根据相等关系列方程;

(5)解:解这个方程;

(6)验: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7)答:写出答案.

2.实际问题数学问题(一元一次方程)

3.如何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呢?

回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回忆数学建模的思想

类比猜想列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合作探究【探究一】:某次知识竞赛共有20道题.每道题答对加

10分,答错或不答均扣5分:小明要想得分超过90分,

他至少要答对多少道题?

1.这道题目中含有一个什么样的不等关系?请把它找出来

2.要想表示小明得分,设哪一个量为未知数比较好?

3.如何用未知数表示出小明的得分?

10x-5(20-x)

4.根据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

5.请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

解:设小明至少要答对X道题.则他答错或不答的题

数为20-X根据小明的得分大于90分得:

10X-5(20-X) >90

去括号,得:10X-100+5X>90

移项,合并,得:15X>190

系数化1,得:X>12

在本题中X应是__整___数而且不能超过20 所以小明至少

答对12道题

【探究二】:去年某市空气质量良好(二级以上)的天数

类比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

题探究解法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运

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应用题

时的一般步骤:

审,找,设,列,解,验,

答,

比较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异

作探究

巩固应用

某单位计划“五一”黄金周期间组织10~25名员工到某

地旅游,甲、乙两家旅行社的服务质量相同,且报价都是

每人50元,经过协商,家旅行社表示可给予每位旅客六

五折优惠;乙旅行社表示可先免去一位游客的旅游费用,

其余旅客按七折优惠,该单位选择那一家旅行社支付的旅

游费用较少/

学生独立思考,类比探究三

完成,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

学问题(一元一次方程或一

元一次不等式)解决。

小结1.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2.数学建模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

从知识、方法和思想上进行

反思

课本第126页5、6、8、9。

(总第四二课时)《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复习》

教学过程设计

知识体系让学生通过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进一步建构数学体系.

典型例题例1如果,那么下列不等式中不成立的是()

(A)

(B)

(C)

(D)

例2解下列不等式(组),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

表示出来。

(1)(2)

(3)

(4)

例3小明上午8时20分出发去郊游.10时20分

时,小亮乘车出发.已知小明每小时走4 km,那么小

亮要在11时前追上小明,速度至少应是多少?

分析:

这是一个追赶问题,从路程下手找不等关系.小明出

发时,小亮行了10:20-8:20=2小时.小明要在11点

前追上小华小亮行了2+小时,而小明行了小时.

解:设小明的速度至少要每小时行x千米.

分析:运用不等式的性质

答案:(B)

独立完成,请四位学生在黑板

上板演

答案:

(1)(2)

(3)无解(4)

答:小亮的速度至少为16千米/时.

综合应用1、已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2,

则a的取值范围是

2、x取哪些整数值时,代数式与的

差大于6且小于8?

3、(1)有3个正整数解,那么m的取值范围

是?

(2)有3个正整数解,那么m的取值范围

是?

(3)有3个正整数解,那么m的取值范围

是?

(4)有3个正整数解,那么m的取值范围

是?

4、某商场为了促销,开展对顾客赠送礼品活动,准备

了若干件礼品送给顾客,?在一次活动中,如果每人送5

件,则还余8件,如果每人送7件,则最后一人还不足3

件.?设该商场准备了m件礼品,有x名顾客获赠,请回

答下列问题:

(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m.

(2)求出该次活动中获赠顾客人数及所准备的礼

品数.

有7人获礼品赠送,共有礼品43

小结

学完本章,你肯定有很多收获,在小组里和你的

同学说说,让大家分享你的成功.

以上题目及知识点你是否顺利完成,本章所涉及

的数学方法你是否掌握,回顾一下,自我进行完善.

教师组织大家在小组进行交

流,找2—3名同学展示回顾反

思.

教师和全体同学完善补充

教科书复习题9 第3、4、8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