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暖人心”失独老人个案案例

“陪伴暖人心”失独老人个案案例
“陪伴暖人心”失独老人个案案例

“陪伴暖人心”失独老人个案案例

原创:张茂霜、段祎阳邂逅社工

案例背景介绍

服务对象李某(化名),女性,65岁,初中文化水平,孩子和老伴去世,家里没有其他人。性格外向,喜欢跳舞,健康状况良好。

社工通过外展发现个案,本着缓解孩子和老伴的离去给案主带来的悲伤情绪和让老人得到陪伴的目的而主动挖掘的服务对象。

由于孩子和老伴的去世,案主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心理上的创伤久久不能愈合。案主独自居住,身边无人陪伴,缺少倾诉对象,缺乏安全感。在人际关系方面,逢年过节案主会和兄弟姐妹一起团聚,平时晚上喜欢出去跳坝坝舞。

案例分析

(一)服务对象需求评估

1、获得陪伴。服务对象由于一个人居住,没有人陪伴,感到孤独,服务对象表示希望能可以获得多一点的陪伴。

2、找到倾诉对象。据了解,服务对象心中的苦和累找不到对象倾诉,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闷闷不乐。长期的累积,使服务对象缺乏安全感,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3、尽量忘掉过去的痛苦。孩子和老伴的去世对服务对象造成了极大地打击,心灵上的伤口久久不能愈合,半夜时分经常想起这些沉重的打击,会不由地流泪失眠、胡思乱想。服务对象表示想让自己的心不那么累,尽量让自己走出这种痛苦,面对新的生活。

(二)社会工作者的分析与诊断

1、服务对象的优势

优势: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能自理。性格外向,喜欢唱歌跳舞,每天晚上会在小区广场和大家一起跳坝坝舞。情绪相对稳定,很少出现情绪波动。有兄弟姐妹,逢年过节有聚会。社区和社工机构会定期看望慰问,政府对失独老人有补助政策。

2、服务对象的劣势

劣势:失独丧偶带来的心理伤害。一个人居住,无人陪伴,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平时和兄弟姐妹联系较少,亲人的支持比较薄弱。社区中失独丧偶老人的支持系统不完善,政府对丧偶的老人没有政策关怀。

3、案主需求:希望可以获得陪伴,能够找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可以让自己的心不那么累,尽量让自己忘掉之前的痛苦。

4、服务建议:运用支持性技巧,倾听案主的心事,鼓励支持案主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想法和感受。

5、介入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跟案主建立专业关系。

2、引导案主大胆表达自己的心事,勇敢面对,帮助案主磨平心灵的创伤。

3、让案主融入活动,感受活动的乐趣,通过活动找到自我放开心和大家一起放松。

4、引导案主拥有一颗良好的心态,积极向上的生活;努力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状态。

服务实施过程

(一)第一阶段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服务对象相关资料了解案主生活状况及其需求,制定服务方案,提升案主对社工的信任感,建立专业关系。

案主是失独家庭一员,原本孩子的离去对案主心灵已经造成了极大的创伤,但是老伴也因病离开这对她来说是雪上加霜,旧伤没有愈合又一个重大的打击,案主表示自己孩子与老伴的离去也没有从新再找;一个人默默的承受孤独与寂寞。

案主表示平时没有人陪她聊天,也找不到人倾诉,社工问案主有心里话可以找社工倾诉,想找人陪伴也找社工,案主表示非常乐意。

介入技巧和方法:初次见面,尊重、真诚接纳服务对象,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获得信任感;倾听、回应案主的表达,了解和掌握服务对象的相关信息,运用同理心感受服务对象的内心情感,为个案的开展提供基础,建立信任的桥梁。

(二)第二阶段,引导案主大胆表达自己的心事,勇敢面对,帮助案主磨平心灵的创伤。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引导案主倾诉心中的苦,引导案主从伤痛中走出来,转移注意力,减少伤痛的感受。

案主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案主常常晚上时分睡不着,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自己的遭遇,导致案主一夜难眠;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绪胡思乱想,眼泪不停往下流,社工一边安慰着案主一边讲述自己的一些痛苦经历最终是如何走出来的;

引导案主走出来。社工询问案主的兴趣爱好,案主回答说自己从小就喜欢跳舞、唱歌,在跳舞的时候案主说自己是快乐和享受的,因为在跳舞的时候忘记了所有的痛苦与烦恼,自己沉浸在跳舞的欢乐中。

案主还有习惯将自己跳的舞蹈用视频的方式保存下来,社工引导案主每当想起那些创伤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看看自己跳舞的视频。案主表示这个是一个好方法愿意主动的尝试。

(三)第三阶段, 让案主融入活动,感受活动的乐趣,通过活动找到自我放开心和大家一起放松。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服务对象放松自己,找到自我,感受他人的关爱。

社工邀请案主参加元宵节活动,并邀请案主为大家表演一段舞蹈,一开始案主有些犹豫,社工表示不能让大家欣赏到好看的舞蹈,真是太可惜了,最终案主答应了舞蹈表演。

案主的舞蹈表演获得大家一致的认可,大家对案主精彩地舞蹈表演予以热烈的掌声。活动结束后社工问案主参加活动的感受,案主回答说:本次活动让她觉得很高兴,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一起包汤圆吃汤圆,自己也为大家献上了一段表演,真的很高兴在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自信。案主表达了自己对社工的感谢。

(四)第四阶段,引导案主拥有一颗良好的心态,积极向上的生活;努力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状态。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引导案主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状态,积极地面对生活。处理离别情绪,做好结案准备及后期跟进工作。

案主学习新舞蹈时,社工主动给案主讲解舞蹈的类别,明显感到案主的状态比之前好很多,案主表示她现在的心态好了很多,状态也好了。

案主对社工说她会在无聊时学习舞蹈,用视频保存下来供自己欣赏,打算组织身边的人或者喜欢跳舞的人在空闲的时间一起跳舞。

案主也感谢社工让她有了一个好的生活状态。社工告知结案。服务对象非常不舍,社会工作者告诉服务对象以后会做跟进服务。服务对象欣然接受,本次个案结案。

个案成效

(一)目标达成分析

目标达成。首先社工陪伴案主,认真倾听案主的内心,做案主的“倾诉箱”,鼓励案主勇敢的面对,其次,通过利用案主的爱好,缓解了伤痛,使案主的心态和状态有了改变,最后,引导案主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状态。

(二)服务对象成长分析

在社工的介入下,服务对象获得陪伴,有了倾诉对象,说出了自己内心的苦与伤痛,并且服务对象勇敢面对,找到了减轻内心伤痛的方法。通过发展爱好,使服务对象的心态和状态发生改变,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状态。

专业反思

在这个案例中,社工与服务对象交往时,充分做到尊重、倾听服务对象,认真研究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感受服务对象目前的情况、感受和情绪,采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及多种个案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尽最大能力帮助服务对象,解决服务对象需要解决的问题,帮助服务对象增强在自身的能力,以实现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目标。

妇女个案工作案例

妇女个案工作案例 一、案主基本资料 宋女士,35岁。 服务对象于2002年新婚,在2003年生育了一个女孩子,无业。08年户口从安徽迁入社区,婆婆和他们住一起。2010年2 月,案主主动向社区求助,呈现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她婆婆要求她再生育一个孩子;二是,婆媳关系不好导致了夫妻关系也不和睦;三是,现在没有工作,请求帮助就业。由于一下子出现了这么多问题,案主表示“适应不了,压力很大,有点焦虑”。由于是新迁入的居民,身边没有亲人朋友,所以向社工主动求助。 二、问题分析 案主是在迁户口的时候,受到了社区工作者的服务,因是外省迁入的,手续较多,在此过程中和工作者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案主是在第一次服务的基础上求助于社工,因有了上一次关系的建立与了解,社工和案主经过面谈建立了良好的服务关系。通过交流面谈及评估问题后,服务双方共同决定,此次的服务着重于帮助案主解决由于自身、客观等原因造成家庭矛盾的目标功能。 (一)情绪困扰问题 由于案主年纪较轻,常年在家,没有固定的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又是新入住的新居了,没有亲人朋友在身边,倍感孤独,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因此常常产生焦虑的情绪。社工需要运用同感、鼓励和支持等专业技巧对其进行情绪疏导。此外,工作人员要与服务对象一起制定解决问题的目标,理清思路,并鼓励服务对象积极主动地和工作人员一起去完成这些目标,以达到问题的解决。 (二)任务中心模式的运用 此次求助时,案主明确提出了希望社工帮助解决的三个问题:生育问题,家庭关系的改善,就业问题。社工应力求提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案主自己所选定的明确目标,制定详细的服务计划。 (三)优先排序理念在问题解决中的运用 案主一个人同时面对多个事件引起的困难而不知道如何解决时会产生焦虑情绪。因此必须按照轻重缓急对这些问题进行先后排序,较为紧急重要的、可行性高的优先解决,而其他相对较为次要的可以排在后面解决。首先要解决婆媳关系,电后再解决就业问题。 (四)支持系统的增强 社会支持能够帮助个人融合进社会的网络之中,因而强化个人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由于案主身边没有亲人,支持系统薄弱,因此社工与服务对象一起探讨可

个案工作老年人访谈

老年人访谈分析 访谈时间:访谈地点:南通市通州区金霞社区 访谈对象:曹老太 访谈方法:非结构性访谈,个人访谈,问题本位访谈 (一)案例描述 1.基本情况 曹某,女,63岁,退休前曾是通州区某服装厂职工,工作主动认真,经常加班,性格开朗,喜欢与人交往。现在丧偶,并且现在由于职业病,右手无法正常行动,做事常常借助左手才能完成,为此,她渐渐觉得自己没有自理能力,常常一个人孤单得听戏曲,也不与儿孙说话。她的儿子和儿媳妇都非常着急,询问过她再找老伴,她拒绝了。也问过她是否愿意去居住养老院,那里环境好,有人专门服务,她也拒绝。她常常一个人回忆往事,觉得自己从前在厂里上班,由于勤奋,被老板赏识,提拔为组长,颇感欣慰;但又由于自己没有文化,没有上升到更高的职位,心中充满遗憾。对于她的老伴,她常常抹眼泪,怪老伴离去太早,现在留下她一个人。 2.访谈对话 (1)我:您好,曹奶奶,我是来自南通大学社会工作系的学生,我叫蒋叶青,我会提问您一些问题,希望您能回答我,好吗 曹老太:恩,好的,小姑娘你问吧,我都尽量回答你。 (2)我:谢谢曹奶奶。请问您现在是居住在儿子和儿媳妇的房子里还是居住在自己以前购买的房子里 曹老太:目前我在和儿子一起居住,我自己的房子现在租出去了。 (3)我:您现在居住的房子多少平方您自己以前的房子是自己购买的吗现在租出去一个月多少钱呢平时可以靠房租生活吗 曹老太:现在住的地方是老家拆迁分的房子,120平方,连孙子四个人住也够了。我以前的房子是厂里分配的,不大,50多平方,现在租出去,一个月租金2000块,对于我这个老太婆来说平时用用也够了,我平时不太出门买东西,会给孙子买点零食和玩具。 (4)我:您退休金大概多少呢平时政府和社区会有补助给你吗 曹老太:我退休金800多块钱,政府也有补贴,一个月60元,太少了。不过社区经常给我们老人来送生活必需品,毛巾,洗衣液,洗发露,香皂都会给的,对生活帮助挺大的。(5)我:社区居委会对老人们还是很好的,那您平时和儿子儿媳妇相处得怎么样 曹老太:我儿子和儿媳妇还都挺孝顺的,会经常给我买养生的东西,但是他们平时工作忙,孙子都是由我的带的,但是我现在身体不太方便,孙子有时候太顽皮了,我管不住他,也挺操心的,但是儿子和儿媳妇又没时间管,为这个事我有点烦。我们还吵过架,我希望他们能腾出时间,不说管管孩子吧,也陪陪我这个老人,我老伴不在我一个人太孤单了。现在我也快去见老伴了,唉,人老得真快啊。 (6)我:奶奶,你不要难过,你可以和你儿子儿媳妇沟通一下找到解决的办法。另外,您也应该更积极得面对生活,发现生活的乐趣,这样才能让自己和让亲戚朋友都开心。 曹老太:谢谢你的提醒,我也会积极主动跟儿子和儿媳妇商量这些事情。 问题分析与评估: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李某,男,60岁,老党员,任行政机关领导多年。今年退休,现与老伴住一起,儿女都在外地工作。退休后他每天就是看看电视,种种花草,时间长了,渐渐感到时间过的很慢。早上起床后感到没什么大事可做,十分无聊。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常坐在那里叹气,闷闷不乐。老伴发现他不像以前那么开朗了,问他有什么烦心事他也不说,劝他去公园走走,他也不感兴趣。他说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觉得自己是一块朽木了,老了,最近饭量也小了,身体也没以前好了。 一、问题分析 1,社会因素 老年期是人生的最后一个重要转折期,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离退休导致了老年人长期以来形成的主导活动和社会角色的转变,由此引发老年人的心理发生波动和变化。 (一)从忙碌职业角色转变为闲暇的家庭角色 老李退休后,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即从职业角色转入闲暇角色,这种角色转换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是一次很大的冲击;其一,工作是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 离退休首先意味着老年人经济收入的减少;其二,职业历程是人们获得满足感、充实感和成就感的重要形式,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而老年人正在丧失这一体验;其三,离退休还打破了老年人在工作时养成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常使老人茫然不知所措。 (二)从主体角色转变为配角 老年人退休前,有自己的工作、人际关系和稳定的经济收入,子女在很多方面特别是经济方面依赖于父母,这使老年人在社会上有被认可、被尊重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在家庭中则有一家之主的权威感。退休后,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消失,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下降,从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转变为社会财富的享受者,同时经济收入的骤减,使老年人从过去被子女依赖转向依赖于子女,在家庭中原有的主体角色和权威感也随之丧失,失落感、自卑感也由此产生。 2家庭因素 离退休之后,老年人的生活范围退居到家庭之中,家庭成为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精神寄托,因此,家庭环境的好坏与否对老年人的心理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许多年轻人成家后自立门户,不再与老人居住在一起。家庭日趋小型化是现代家庭的共同特点。家庭的分化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子女与老人的分居不仅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难以得到子女时时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心,对于老年人传统的家庭观念也有较大的冲击,更重要的是老年人期望的是热闹的家庭氛围,这种分居难免使老年人不时感到寂寞孤独。 二、处理原则 应该遵循:了解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尊重老年人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与老年人建立信任关系、耐心、积极地倾听老年人的谈话等原则。 三、问题解决 1.收集资料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陈某,男,63岁,曾任行政领导多年,工作上勤勤恳恳,具有极好的口碑。三年前退休。现与老伴住一起,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一年难得来几次。退休后他每天就是帮着老伴买菜做家务,时间长了,渐渐感到时间过的很慢。早上起床后感到没什么大事可做,十分无聊。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常坐在那里叹气,闷闷不乐。老伴发现他不像以前那么开朗了,问他有什么烦心事他也不说,劝他去公园走走,他也不感兴趣。他说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觉得自己是一块朽木了,老了,最近饭量也小了,身体也没以前好了。 一、问题分析 1、个人问题 (1)年龄方面:案主63岁,刚进入老年。这一阶段,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往往固步自封,还按照自己以前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别人把自己奉为老人,口口声声“老人家”、“老前辈”,使案主极易产生迟暮之感,从而生活态度越来越消极。 (2)身体方面:案主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近来食量减少,身体素质下降,很少进行身体锻炼。 (3)精神方面:案主退休后生活变得很清闲,无所事事,感觉比较空虚。时间长了便会意志衰退,情绪消沉,从而加速生理上的衰退和心理功能的降低。 2、家庭问题 案主与老伴住一起,儿女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和儿女的情感交流少了,隔阂加深,由于缺少儿女的照顾和关怀,老人感到被儿女冷落,两位老人经常会产生寂寞感。尤其是案主觉得自己退休后,没了权力,在家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孩子还经常打电话回来,遇到什么事情了,还向他征询意见,可是现在不会这么做了。 2、社会问题 (1)社会环境对案主造成一定影响。社会的快速发展让老年人在社会化的过程落后于他人,而且社会没有充分提供老年人社会化的机会和服务,社会政策通常注重于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身体物质保障,并没有满足其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社会更注重青年一代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往往不够。 (2)传统的中国文化重视天伦之乐,儿孙绕膝,含饴弄孙,仍然是许多具有传统思想的老人的追求。可是随着中国的社会变迁,大家庭解体,社会结构变成以核心家庭为基础,人们的家庭观念淡薄,还有工作调动,人口流动,住房紧张,年轻人追求自己的自由与生活方式等问题,都造成年轻人不能或不愿与父母住在一起的原因。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顾影自怜,再加上体弱多病,更加加重了老年人生理、心理上的状况的恶化。 (3)就目前中国社区的情况而言,一般社区没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服务,没有关注到空巢老人,没能很好地为空巢老人提供多彩的老年生活,因而案主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的活动。这在一定程度造成案主心理上的孤单、寂寞。 二、介入和干预 (一)约定阶段 1、案主的基本资料 案主:陈某 年龄:63岁 性别:男 家庭背景:儿女不在身边,与老伴生活在一起。 案主来源:案主求助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 案主赵某,女,年龄68岁,高中文化,年轻时是单位会计,性格内向。有一儿一女,儿子在上海某外资企业工作,女儿在本市从事教育工作。儿子和女儿都很孝敬,时常回家探望父母。赵某退休后与丈夫每天早晨到社区附近的广场打太极拳,晚上老两口到社区散步,老两口还经常到全国各地旅游,邻居和亲戚都十分羡慕张某老两口,赵某也十分满意这种生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天老两口去散步回来,赵某的丈夫突然胸口不舒服,案主扶丈夫上床休息,没有想到过了一会案主的丈夫就快要不行了,案主急忙拨打了急救电话,120救护车将案主丈夫送到医院以后已晚,赵某亲眼目睹了丈夫的猝死,后来得知丈夫死于心肌梗塞,案主后悔不已,极端自责,性格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每天将自己关在家中,以泪洗面,吃的少睡得少,身体日益虚弱。儿子要接赵某去上海居住也被拒绝,案主认为去子女家居住会给子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不愿意去;女儿和外孙女有时来陪伴和劝说母亲也未能让母亲的情况有所好转。赵某每天思念和丈夫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觉得生活没意思,在亲友面前经常流露出随丈夫而去的想法,经常拒绝进食。赵某的儿子和女儿担心母亲的状况,求助社区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在了解赵某的情况后,决定让社工小李负责处理该个案。 问题: 1.案主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以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如何对案主进行危机干预? 3.除了危机介入,社工小李还应从哪些方面介入? 答题要点: 1.案主的主要问题如下: (1)案主的自杀危机:案主目前有自杀倾向,经常拒绝进食。 (2)案主的身体问题:目前案主进食差,加上每天睡眠不足,身体虚弱,对身体已经造成危害。 (3)案主的自我认知:案主认为丈夫的病逝与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自我封闭,极端自责,对未来生活缺少自信,觉得活着没意思。 (4)案主的家庭沟通问题:家人的沟通和交流状况不佳,案主认为去子女家居住会给子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5)案主的人际交往问题:性格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每天将自己关在家中,与平时交往

老年个案工作案例4篇

老年个案工作案例4篇 篇一:老年个案工作心理社会模式案例 一家老年福利院新入住了一位75岁的王大爷,他自入院以后每天只是独自静坐,不思饮食。院方为了王大爷的健康,想尽了一切办法为他做出各种各样的美食,甚至很多服务人员也从家里带来许多小吃,想诱发王大爷吃饭的欲望。但一切的努力都付之东流,眼看着王大爷迅速消瘦,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差,院方请来了王大爷的儿子进行说服。王大爷的儿子在听完院方的说明后情绪非常激动,在训斥了老人后竟然强行给王大爷喂饭,被院方阻止。万般无奈之下,院方请求社会工作者给予帮助。 社会工作者在听取了院方对王大爷的情况介绍后,联系了王大爷的儿子并了解相关的信息。据介绍,王大爷是一位离休干部,原来是以为非常自信的人,而且性格开朗,通情达理。但离休后,性格开始发生变化,特别是在两年前老伴去世后,情绪比较低沉,而且还被医院诊断为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经常发病。由于子女每天忙于工作,特别是白天无人在家照顾王大爷,怕疾病突发时家中无人而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所以在考虑再三后,将王大爷送到了福利院。介绍完后,王大爷的儿子对那一天由于情绪激动而训斥父亲并强行喂饭的行为极为后悔,并表示出要给父亲认错。 工作者在了解王大爷的相关个人信息与家庭信息后,在充分注意社会工作的尊重、接纳等原则的基础上,运用同理心与王大爷进行了第一次面谈,并建立了初步的信任关系。在工作者表示出想听听王大爷对自己问题的看法时,老人表示出了离休后原单位对自己的不关心;老伴也走了;家里的子女不征求意见而送自己到福利院,是把自己当累赘,不要自己了;活在世上已经没有意思,还不如自生自灭一死了之等消极悲观的想法。

根据这些信息,工作者经过分析,认为王大爷问题的核心在于:由于退休使老人的职业角色丧失,造成了人际交往的减少和社会地位的下降;老伴的去世,又进一步造成了王大爷家庭角色的部分丧失,给老人带来很大的冲击。加之由于生理的老化所引发的各种疾病的困扰,家中子女未经商量就将老人送到福利院,而王大爷又对福利院有一些不正确的认知等,这些因素都制约了老人的活动,造成了王大爷巨大的情绪反应,出现了悲观失望等心理和行为问题。工作者根据自己的分析,制定了介入计划: 首先要通过支持性技巧的运用,介绍现在福利院以及入住的其他老人的情况,来改变王大爷对福利院的传统的错误认知。也可以运用间接治疗方式作配合,组织其他老人为王大爷介绍情况,其他老人的情况介绍或许会比工作者或院方的解释更有说服力。 选择适当的时候,让王大爷的儿子来到福利院与父亲进行沟通,使其一方面对上次发生的事情和在没有商议的情况下将父亲送至福利院一事表示歉意,另一方面说明自己的想法,并解释将父亲送到福利院的原因,表示出作为子女对父亲的关心。 工作者运用反映性技巧,与王大爷一起探讨对退休、家庭、福利院,以及自己健康的认识,帮助王大爷表达出他的感受,并提供机会使其宣泄内心的愤懑,以减轻他才心理压力。 运用怀旧的治疗技巧,与王大爷一起探讨过去工作中的快乐及其他成功的事件,协助老人寻找失落的尊严与荣耀,使其重新认识自我。同时,以王大爷的能力评估为基础,与其进一步探讨社会参与的可能性,引导王大爷自我努力,自我实现。 与福利院商议积极创造老年人参与机会的可能性。

个案工作 老年人访谈

老年人访谈分析 访谈时间:2014.4.4 访谈地点:南通市通州区金霞社区 访谈对象:曹老太 访谈方法:非结构性访谈,个人访谈,问题本位访谈 (一)案例描述 1.基本情况 曹某,女,63岁,退休前曾是通州区某服装厂职工,工作主动认真,经常加班,性格开朗,喜欢与人交往。现在丧偶,并且现在由于职业病,右手无法正常行动,做事常常借助左手才能完成,为此,她渐渐觉得自己没有自理能力,常常一个人孤单得听戏曲,也不与儿孙说话。她的儿子和儿媳妇都非常着急,询问过她再找老伴,她拒绝了。也问过她是否愿意去居住养老院,那里环境好,有人专门服务,她也拒绝。她常常一个人回忆往事,觉得自己从前在厂里上班,由于勤奋,被老板赏识,提拔为组长,颇感欣慰;但又由于自己没有文化,没有上升到更高的职位,心中充满遗憾。对于她的老伴,她常常抹眼泪,怪老伴离去太早,现在留下她一个人。 2.访谈对话 (1)我:您好,曹奶奶,我是来自南通大学社会工作系的学生,我叫蒋叶青,我会提问您一些问题,希望您能回答我,好吗? 曹老太:恩,好的,小姑娘你问吧,我都尽量回答你。 (2)我:谢谢曹奶奶。请问您现在是居住在儿子和儿媳妇的房子里还是居住在自己以前购买的房子里? 曹老太:目前我在和儿子一起居住,我自己的房子现在租出去了。 (3)我:您现在居住的房子多少平方?您自己以前的房子是自己购买的吗?现在租出去一个月多少钱呢?平时可以靠房租生活吗? 曹老太:现在住的地方是老家拆迁分的房子,120平方,连孙子四个人住也够了。我以前的房子是厂里分配的,不大,50多平方,现在租出去,一个月租金2000块,对于我这个老太婆来说平时用用也够了,我平时不太出门买东西,会给孙子买点零食和玩具。 (4)我:您退休金大概多少呢?平时政府和社区会有补助给你吗? 曹老太:我退休金800多块钱,政府也有补贴,一个月60元,太少了。不过社区经常给我们老人来送生活必需品,毛巾,洗衣液,洗发露,香皂都会给的,对生活帮助挺大的。(5)我:社区居委会对老人们还是很好的,那您平时和儿子儿媳妇相处得怎么样? 曹老太:我儿子和儿媳妇还都挺孝顺的,会经常给我买养生的东西,但是他们平时工作忙,孙子都是由我的带的,但是我现在身体不太方便,孙子有时候太顽皮了,我管不住他,也挺操心的,但是儿子和儿媳妇又没时间管,为这个事我有点烦。我们还吵过架,我希望他们能腾出时间,不说管管孩子吧,也陪陪我这个老人,我老伴不在我一个人太孤单了。现在我也快去见老伴了,唉,人老得真快啊。 (6)我:奶奶,你不要难过,你可以和你儿子儿媳妇沟通一下找到解决的办法。另外,您也应该更积极得面对生活,发现生活的乐趣,这样才能让自己和让亲戚朋友都开心。 曹老太:谢谢你的提醒,我也会积极主动跟儿子和儿媳妇商量这些事情。 问题分析与评估: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

2010-2011学年秋季学期老年社会工作试卷 一、请编写一个老年人社区照顾或老年个案管理的案例,并设计出 服务方案 要求:1. 其案例内容具有该类型案例的要素和特征 2. 上交一份纸质答卷和电子版答卷 案例 李奶奶今年已经82岁了,老伴去年去世了,她有两个子女,都已经成家立业。儿子在大学毕业之后去美国留学,完成学业后便在美国定居,女儿从师范学校毕业之后,在另外的城市任职,后与当地的人结婚后便在另外的城市定居。两个子女都很少回来看望她,自从李先生去年去世之后,老房子里便只剩下李奶奶一个人生活着,前几年李奶奶还觉得身体很硬朗,可自从老伴去世后,李奶奶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曾经还一个人昏倒在老房子里,邻居发现后将她送往医院治疗。以前在李先生的陪同下李奶奶还经常参加社区里的老年活动,可今年李奶奶除了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外,几乎没有出过门,特别是现在身体不好,更是不出门了,与社区之前要好的老人们都断了联系。李奶奶的情绪也很低落,没了老伴,李奶奶很悲观,认为自己也快要不行了。 李奶奶问题的初期评估 个人层面:李奶奶自从老伴去世后,身体情况日趋下降;两个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没有人照顾;一个人居住在老房子里,情绪低下,很悲观,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家庭层面:子女远在他乡,工作又忙,很少回来看望李奶奶,与子女间缺少亲情的交流,老伴去世后,心里的话没有人倾诉,又因为身体状况不佳,容易产生对死亡的恐惧。 社区网络层面:李奶奶不再参加社区老年人活动,长期一人独处,容易产生孤独、空虚、寂寞的感情。 制定服务计划 (1)人的情绪除了受到事件本身的影响外,更是人们对事件的错误看法的结果。当人们处在不良环境中,就容易产生非理性情绪,当这种非理性情绪与人们的需求相违背时,人们就会产生心理失调。理想情绪行为治疗模式就是帮助人们辨识这种非理性情绪。 在这个案例中,李奶奶因为老伴去世,加上自己身体不佳,所以产生“自己不行了”的想法,产生的非理性情绪就是悲观、消极。针对李奶奶这样的问题,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就是帮助李奶奶对其情绪进行调理,进行心理咨询,开展上门陪聊得活动,转变李奶奶的生活态度。 (2)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人的主要动机有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等,当这些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会产生挫败感等不良情绪。其中安全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心理的需要。

老年个案案例报告

老年个案案例报告 一、服务对象:陈凤丽,性别女,年龄82岁,现住济南市市中区陈庄养老院。今年6月案主在自己家中滑到,导致右腿骨折,虽然曾在医院治疗过一段时间,但是没能治愈3月后案主又一次摔倒,虽然没有很严重的伤,但是案主却因此很消极悲观。案主右手自1990年开始中风,一直没有治愈。案主从2007年开始入住该养老院,老人的子女比较孝顺,常常在周末的时候到福利院看望老人。 二、案主主要面临的问题:案主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右手中风和右腿骨折给老人的行动带来很大的不便,这种行动的不便也导致案主情绪低落,十分悲观,尤其是在2010年8月又一次摔倒后,这种情绪上的悲观就更加严重了。 三、个案服务目标: 重塑案主积极上进的生活观,不要因为身体的病态而丧失了生活的信心。 四、个案服务任务: 1.建立和案主的专业关系并取得案主的信任。 2.排解案主因为身体的病痛而导致的情绪的低落,让案主多回忆一些生活的乐趣。在这个阶段,可以利用的方法有社会工作者与案主的个案访谈,以及通过其家人对案主进行劝导。 3.让案主说出自己对养老院其他老人的看法,然后根据案主自己的描述对其进行劝导。 4.向养老院的工作人员以及养老院的其他老人了解案主的情况,找到导致案主人际关系紧张的原因,然后再对案主进行个案访谈。 五、具体服务步骤: 本次个案过程中一共与案主进行了三次访谈,每次访谈时间大概为一个小时。其中一次有案主家属参加。在这之前,还单独与案主家属进行过一次会面,与养老院工作人员进行过一次会面。 与案主家属单独会面,了解了案主的一些基本情况,如案主的年龄,身体状况,以及案主性格。通过了解,得到了案主的基本情况。同时,还向案主家属表示,希望案主家属能够配合这次个案,而且希望案主家属平时也能多开导一下案主,以帮助案主重新找到生活的信心。

老年人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姓名:孙叔性别:男年龄:74 (二)个案背景资料: 通过社区工作站的转介接触到服务对象,在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后,了解到服务对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长期慢性疾病,服务对象的妻子也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身体比较虚弱,行动不便。服务对象夫妻两人因为房屋漏水问题,导致卧室无法居住,并且 呈现出逐步蔓延扩大的趋势,使得服务对象夫妻非常焦虑,引起了头疼、失眠、食欲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服务对象的妻子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服务对象居住的周围多为租住户,流动性比较大,和服务对象基本不会有交往。另外服务对象是外地人,不会讲粤语,交朋友也比较困难。服务对象退休后,与公司的关系渐 渐疏远,以前的同事也住得远了,平时生活中来往的朋友比较少,能帮服务对象夫妻协助解 决居住问题的朋友更是没有。服务对象曾尝试寻找单位及社区工作站协助解决问题,但是都没有结果。 二、问题分析: (一)居住环境影响:服务对象与妻子一直是两个人一起生活,妻子因为腰椎间盘突 出手术,术后搬回家没有多久,他们居住的房屋就出现漏水的问题,使得服务对象与妻子的居住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生活无法正常维系。 (二)情绪及身体影响:由于服务对象夫妻的正常生活被打乱,给服务对象及妻子 的心理及精神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每天对住房的安全、卫生都非常担忧,为找不到很好的解 决办法也烦恼不已,甚至影响了服务对象的睡眠及身体状况。 (三)支持系统方面: 服务对象自身的支持网络及资源比较匮乏:1、本社区内没有经常联系的朋友或同事;2、子女由于工作等原因也无法时时照顾到服务对象。服务对象通过自身的努力联系资源却 并没有使得居住环境问题得以解决,这也进一步加深了服务对象的无助及焦虑感,使得他将问题更加严重化、扩大化,无法理智的处理问题。 三、服务计划: 通过联系资源,加大服务对象与相关部门及人员的沟通,协助服务对象解决住房问 题; 针对服务对象的情绪困扰,进行心理辅导,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缓解他们的心理和精神压力; 并通过优势视角,挖掘服务对象的潜能,培养服务对象理性分析问题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介入过程: (一)个案开展初期: 首先通过多次探访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并取得服务对象的信任。多次走访后,掌握服务对象居住环境的基本状况,再向上级部门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并传达给服务对象,

社工实务案例:老年人个案工作

一、案例背景介绍 “怡和家园”小区作为“四房合一”的保障性住房小区,残疾、低保、高龄独居等困难弱势群体比例众多,能否在社区中开展好这部分人群的工作,会很大的影响到怡和家园整体社区工作的推进。 我们小区公共租赁房20幢16楼住着一位徐阿姨,平时经常能看到她在小区的各个垃圾桶里收那些有用的垃圾。而且她还把收来的垃圾堆到地下自行车库,这就造成了很多居民出行的不便,夏天的时候经常会发出阵阵臭味,而且这么多易燃物品堆放着,也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20幢的居民多次找物业公司问责,为什么小区的地下自行车库像个垃圾场?为什么多次反应后垃圾还是没有清理干净?!有些居民为此打了“12345”市长热线,还有居民到居委会,抱怨说“交了物业费,物业公司从不作为,还不如不交!” 而物业公司的负责人却多次向居委会诉苦,说他们已经多次劝说徐阿姨尽快将堆放的垃圾卖掉,徐阿姨每次都会表现的很为难,但也从不反映家庭上有什么困难,而是默默将垃圾清理一部分,事后,垃圾又堆了一大堆,问题始终没能得到彻底的解决。 19幢和20幢两幢公共租赁房共有1160户一方面,困难弱势群体高度集中,这部分人群因心理上的不平衡,对小区的一些管理规定和措施或多或少带有一些偏见;

另一方面,其他许多居民都密切关注着居委会和物业将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规范小区环境卫生管理。我们社区工作者认识到,如果此类问题处理不当,将在居民中间造成很不利的影响,那以后居委会和物业开展工作将十分被动。 二、实施过程 第一步,建立信任关系 当我们想要上门直接问徐阿姨随意堆放垃圾原因的时候,我想到了社工最基本的工作伦理应该是:平等、接纳和不批评的态度。所以我们并没有让徐阿姨丝毫的认为居委会专门因为她乱放垃圾的问题“找上门”,而是让她认为我们是在挨家挨户走访居民过程中正巧“敲她门”。 来到她家以后,我们始终带着“微笑”,用“唠家常的口吻”与她聊天,认真倾听她说的每一件事并给予一定回应,在不断交流过程中逐步建立信任关系,将谈话引向深入。 第二步,客观分析原因 如果不是因为家庭生活条件确实困难,不会有人会愿意每天去翻一个差不多有自己一样高的垃圾桶。许多时候,她还要饱受小区内居民一些非议和不友善的眼神。要解决问题,必先弄清原因。根据与徐阿姨不断深入的交流,我们得出了以下原因: 1.母亲年迈多病需要照顾。

老年人个案工作案例doc资料

老年人个案工作案例

老年人个案工作案例 一、案主基本资料 李女士, 81岁。 服务对象于2007年10月因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申请居家养老服务,目前有一位服务员为其提供居家清洁及买菜服务(一个月服务6次)。工作员于2009年7月上门家访时接触到服务对象,她表示自己于2008年申请了临时救助资金3000元做了左眼的白内障手术,右眼看东西模糊,也想做手术,但一方面担心去年申请了临时救济不知道现在还能否申请得到,另一方面怕自己做了手术住院期间没有人照顾,所以有点焦虑情绪;同时服务对象表示由于眼疾和腿疾,很少下楼,在家陪伴她的只有收音机,所以时常会觉得孤单。社工就此问题进行了近4个月的跟进,最后因案主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而于2009年10月结案。2010年1月,案主再次主动向社工求助,呈现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她表示要办理遗嘱公证;二是其住房面临旧城改造的境况,案主担心自己到时候应付不了,希望社工到时候可以协助她适应新的环境;三是异地社保认证政策有些调整,需要去户籍地的社保机构重新办理手续。由于一下子出现了这么多问题,案主表示“适应不了,压力很大,有点焦虑”。同时她行动不便,身边没有亲人可以帮忙,所以向社工主动求助。 二、问题分析 案主是在第一次服务的基础上再次求助于社工,有了上一次专业关系的建立与了解。由于案主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年老体弱, 因此此次的服务着重于帮助案主解决由于自身客观原因所无法达成的目标功能。 (一)情绪困扰问题 由于案主年岁已高,长期行动不便,生活无法自理,常年独自在家,孤独感倍增,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经济状况不稳定的同时

又担心住院期间无人照顾,因此常常产生焦虑的情绪。社工需要运用同感、鼓励和支持等专业技巧对其进行情绪疏导。此外,工作人员要与服务对象一起制定解决问题的目标,并鼓励服务对象积极主动地和工作人员一起去完成这些目标,以达到问题的解决。 (二)任务中心模式的运用 二次求助时,案主明确提出了希望社工帮助解决的三个问题:遗嘱公证,适应新环境,异地社保认证。社工应力求提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案主自己所选定的明确目标,制定详细的服务计划。 (三)优先排序理念在问题解决中的运用 案主一个人同时面对多个事件引起的困难而不知道如何解决时会产生焦虑情绪。因此必须按照轻重缓急对这些问题进行先后排序,较为紧急重要的、可行性高的优先解决,而其他相对较为次要的可以排在后面解决。首先解决手术费用以及住院期间照顾问题,让案主无后顾之忧。其次再增强服务对象的支持系统,减轻其孤独感及焦虑情绪,最后再帮助案主办理遗嘱公证和异地社保认证事宜。 (四)支持系统的增强 社会支持能够帮助个人融合进社会的网络之中,因而强化个人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由于案主身边没有亲人,支持系统薄弱,因此需要社工与服务对象一起探讨可以动用的系统资源。服务对象表示自己在外地的外甥跟自己经常通电话,有时候也来探望她,可以考虑在住院期间由其照顾;而针对服务对象长期一人在家感觉孤独及行动不便,社工可以帮助其向区义工联申请义工进行探访、陪散步、陪诊等。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短期目标

老年人个案工作案例

老年人个案工作案例 一、案主基本资料 李女士, 81岁。 服务对象于2007年10月因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申请居家养老服务,目前有一位服务员为其提供居家清洁及买菜服务(一个月服务6次)。工作员于2009年7月上门家访时接触到服务对象,她表示自己于2008年申请了临时救助资金3000元做了左眼的白内障手术,右眼看东西模糊,也想做手术,但一方面担心去年申请了临时救济不知道现在还能否申请得到,另一方面怕自己做了手术住院期间没有人照顾,所以有点焦虑情绪;同时服务对象表示由于眼疾和腿疾,很少下楼,在家陪伴她的只有收音机,所以时常会觉得孤单。社工就此问题进行了近4个月的跟进,最后因案主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而于2009年10月结案。2010年1月,案主再次主动向社工求助,呈现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她表示要办理遗嘱公证;二是其住房面临旧城改造的境况,案主担心自己到时候应付不了,希望社工到时候可以协助她适应新的环境;三是异地社保认证政策有些调整,需要去户籍地的社保机构重新办理手续。由于一下子出现了这么多问题,案主表示“适应不了,压力很大,有点焦虑”。同时她行动不便,身边没有亲人可以帮忙,所以向社工主动求助。 二、问题分析 案主是在第一次服务的基础上再次求助于社工,有了上一次专业关系的建立与了解。由于案主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年老体弱,因此此次的服务着重于帮助案主解决由于自身客观原因所无法达成的目标功能。 (一)情绪困扰问题 由于案主年岁已高,长期行动不便,生活无法自理,常年独自在家,孤独感倍增,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经济状况不稳定的同时又担心住院期间无人照顾,因此常常产生焦虑的情绪。社工需要运用同感、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老年社会工作的个案分析 一、访谈对象的基本资料: 盛某,女,66岁。近几年一直因类风湿关节炎而卧床不起,手脚等都因病严重变形,生活无法自理,需要靠老伴的帮忙。盛某的儿女也因在外工作,不能常常来看她,老伴也会常常出去散步或是有事出门,她一个人在家时间久了,有些闷闷不乐,无所事事。盛某以前是个很勤劳很懂持家也很好胜的人,而现在因病缠身,心里难免有些不能接受。现在连生活都不能自理,更别说做别的家务了。老伴觉得她没有以前开朗了,身体的疼痛也使她常常说些类似病永远好不了这些消极的话。儿子买了轮椅,老伴劝她说推她下楼散步,她觉得面子上过不去而不肯下楼,而常常一个人闷在家里。 二、问题分析 1、个人问题: 盛某因病卧床,生活无法自理,无法下床行动,因此变得无所事事,很闷很无聊。身体机能也在不断衰退,意志消沉,不愿出门。因而加速生理上的衰退和心理上的问题。 2、家庭问题: 案主和老伴住在一起,儿女在外工作,不能经常回家,和儿女的交流少了,感觉有隔阂。因为缺少儿女的关心,老人感觉备受冷落,觉得十分孤独。 3、社会问题: 社会环境对案主造成一定影响。社会的快速发展让老年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落后于他人,而且社会没有充分提供老年人社会化的机会和服务,社会政策通常注重于未老年人提供身体物质保障,并没有满足其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社会更注重青年一代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往往不够。 传统的中国文化重视天伦之乐,儿孙绕膝仍然是许多具有传统思想的老人的追求。可是随着中国的社会变迁,大家庭解体,社会结构变成以核心家庭为基础,人们的家庭观念薄弱,还有工作调动,人口流动,年轻人追求自己的自由与生活方式等问题,都造成年轻人不能或不愿与父母住一起的原因。老年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感到孤独、空虚。加上体弱多病,更加加重了老年人生理、心理上的状况恶化。 三、介入策略 1、和盛某的儿女取得联系,跟他们说明盛某现在的身体和精神状况。鼓励他们多与自己的母亲交流,多去看望,陪伴自己的父母。从而使盛某心情开朗起来,重新找到自己的情感和寄托。 2、向区义工联申请义工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盛某提供探访、陪聊、陪散步、陪诊等服务。从而增强服务对象的支持系统,从而减轻其孤独感及由于行动不便带来的困难。 3、和盛某以前的朋友们联系,鼓励她们来看望盛某,使得盛某的生活没那么闷,让她们鼓励盛某走出房子,呼吸新鲜空气。 4、根据老年个案工作的基本原则、辅导方法,对盛某进行帮助。 (1)根据老年个案工作的基本原则。第一,根据尊敬与信任原则,我们应该从观念上接纳并尊敬老人,并相信他们有能力改变自己生活而不是冥顽不化,才会有信心通过帮助去改变老年人的生存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第二,根据相互信任的原则,我们应当真心的去关注案主,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并对他们的感受做出积极反应。案主从这种回应中得到安慰,是他们感到自己不再孤单,

个案工作介入老年人实务报告

个案工作介入机构养老实务报告 ——北京市东城区社会福利院为例 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专业:社会工作 学号: 068137046 2010年3月,指导教师和皇姑区福利院院长协商,将我们实践地点选择在北京市东城区社会福利院,每位同学随机选取服务对象,于是和李奶奶夫妇结缘,对他们的访谈由此而起。去的时候李奶奶在养老院住了半年多的时间,已经渐渐适应了养老院的方方面面,但是在与其的交谈中我们发现,由于李奶奶腿部残疾,她的生活过于单调,缺少必要的体育锻炼和休闲娱乐,虽有老伴王爷爷陪伴但内心依旧感到孤独。在与之交谈中,我们尽力了解其日常生活的兴趣,以帮助其充实生活。 二、服务对象资料:

注:服务对象有足够退休金经济能力没问题,及有老伴照顾、子女也常来看望情感方面问题,只需要找人唠唠嗑,所以此服务计划以访谈为主。此计划始于服务对象为经济能力及情感方面没大问题的残疾老人。

三、预估与诊断服务开展前期的评估环节主要是对服务对象资料的收集,对服务开展进行事先预估,能够初步了解服务对象所面临的的问题,便于工作者制定服务目标、服务计划。根据社工服务流程,主要评估以下几个方面: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机能、能力评估、社会环境、社会资源。 本文你李奶奶案列来介绍服务计划:(1)生理健康评估主要方式:交流沟通(和服务对象或周边人)、实地观察。例如:通过和李奶奶多次的接触沟通得知,李奶奶眼睛易干涩(观察:交流时间长不挺的揉眼睛偶尔滴眼药),患有痔疮(交流:奶奶告知),骨质 ,腿 (2 (3 (4) 省,可以时常通话;认识一大批同事;服务对象有退休金,两个女儿们经济状况很好,并给予积极支持。服务对象也能理解体谅女儿们工作的繁忙,子女也经常来看望;和福利院的院长关系要好;有4000多元的退休金;拥有自己的电冰箱;护理人员提供帮助;社交范围较窄,局限于子女,老伴,与院内其他服务对象和护理人员交往少;和老同事,朋友交往基本断绝;和自己兄弟还有往来但不频繁;) (5)环境评估对养老院适应内力强,对目前的居住场所还是相当满意;对各项费用的收取也感觉很合理,在自己的支出范围内;居住房屋向阳,服务对象比较满意;房屋内的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复习课程

一、案例描述 白发苍苍的李奶奶刚刚退休,然而此时与她共同生活了36年的老伴竟因突发心肌梗塞而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李奶奶本就无儿无女,老伴的去世是她的精神几乎崩溃。她和丈夫恩恩爱爱、感情甚笃,如今人去屋空,使她失去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她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以前总害怕治不好,现在却期盼病情急剧恶化,好早日到另一个世界与老伴重新团聚。 二、问题描述 (一)个人问题 1、身体方面:患有多种慢性疾病 2、精神方面:由于老伴的去世,使李奶奶的精神几乎崩溃,没有了继续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老是期盼着自己的病情急剧恶化好与老伴再次团聚。 (二)家庭问题 案主无儿无女,在情绪上很容易产生孤单、无聊的感觉和消极的情绪。并且,老伴的去世给案主带来精神的崩溃,没有了继续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三)社会问题 1、社会政策通常注重于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身体物质保障,并没有满足其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 2、随着中国的社会文化变迁,大家庭解体,社会结构变成以核心家庭为基础。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上述消极原因更加加重。 3、就目前中国社区的情况而言,一般社区没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服务,没能很好地为丧偶空巢老人提供多彩的老年生活,这在一定程度造成案主心理上的孤单、寂寞。 三、方案构建 本案服务对象为李奶奶,以个案工作方法开展服务,采用危机介入的方法。(一)危机介入,服务对象对老伴儿的死过于伤心,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二)服务对象在老伴儿死后,生活琐事在短时间内难以上手,基本生活质量降到了最低值,情绪消极很严重。 (三)服务对象无儿无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使得她孤独感倍增,对生活失去了勇气和信心。 (四)服务计划 1、短期目标

老年社会工作针对案例的服务方案

案例 关某今年60岁,刚刚退休在家,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平时很少回来,就老两口在家。关某擅长写、画,退休前是某乡文化站站长,乡里上上下下文化事宜全由关某来 承担,甚至乡里出一个板报也要找他来匦。每天上班让关某感到很充实,而且文化方 面的工作正是他非常喜欢的,虽然琐事特别多,天天不着家,但是每天都感到特别地 快乐。他妻子是一个热心肠,在家自己干点农活,平时做豆腐卖给村里,规模不大, 但是满村的人都喜欢吃她做的豆腐,她也小有名气。平时她从不埋怨关某不帮她干活,非常支持老伴的工作。关某退休后,就一直在家闲着,一下子没有事情可做了,他感 到非常失落。关某最近都闷在家里,哪也不想去。老伴让他帮她干活,他也不想做, 这使老伴心里特别着急。 一、理论分析: 1.活跃理论 活跃理论认为,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的需求,不会因为生理、心理及身体健 康状况的改变而改变。一个人到年老时仍然期望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保持中年生活型态,维持原有角色功能,以证明自己仍未衰老。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如 果个人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了,那么就会出现尊重、归属的需要,如渴望自 己有所归属,被人认同和承认,成为集体中的一员。老年人最需要的就是人生的满足感、被认同感,感知自己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3.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认为,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对他的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角 色转换过程中,如果转换不当,就会出现角色模糊、角色失调。老年人退休的角色转换,包括由劳动角色转换为供养角色,这容易使老年人产生经济危机感;决策角色转 换为平民角色,容易产生“被抛弃感”和寂寞感。 二、方法:个案工作 三、服务方案设计: 1.问题分析 本案例中,关某当前遇到的困难主要有: (1)关某退休在家,克服不了内心的障碍,一时难以接受退休的生活; (2)关某的儿子常年在外地工作,只有老两口相依为命,退休后没有人可以倾诉,内 心空虚、孤独。 2.方案目标 帮助关某走出心理困境,适应退休后的生活,并能继续发挥余热,实现老有所为,老 有所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