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音视频系统影音信号的短程无线化传输方法及其系统与相关技术

用于音视频系统影音信号的短程无线化传输方法及其系统与相关技术
用于音视频系统影音信号的短程无线化传输方法及其系统与相关技术

用于音视频系统影音信号的短程无线化传输方法及其系统,其特征是将高性能的影音系统和多媒体电脑的音视频信号皆采用短程无线化发射和接收的传输方法,为此,该无线化传输系统增设有与每台音视频信号源对应配设的用于短程无线传输的音视频信号发射源和用于接收这些无线信号的音视频信号接收源,其中信号发射源输入端与音视频信号源输出端连接,信号接收源输出端接入视频终端和低频放大器的输入端,信号接收源接收到信号发射源的无线调制信号,经解调后还原成视频终端和音频放大器能够接受的音视频信号。本技术可实现包括家庭影院在内的各种影音系统设备之间的无线化连接,可满足现代高保真性能的音频和视频的要求,还能满足现代化数字环绕多达3路以上多声道的需求。

技术要求

1、一种用于音视频系统影音信号的短程无线化传输方法,其特征是将

高性能的包括家庭影院等的影音系统和多媒体电脑的音视频信号即影音信

号皆采用短程无线化发射和接收的传输方法,以形成一种无线化传输的发

射接收系统,使得可满足现代高保真性能的音频和视频的需求或要求,还

能满足现代化数字环绕并多达3至100路多声道的需求。

2、一种用于音视频系统影音信号的短程无线化传输系统,该系统包括:

a.可代表一台或多台信号源的音视频信号源(1),其具体设备可包括录像机、VCD或DVD影碟机、多媒体电脑等多组视听信号源设备,

b.视频终端(2),其具体设备可以是电视机、投影机、电脑显示器等将视频信号最终还原的终端设备,

c.低频放大器(3),其具体是指可以将在线路中传输的微弱音

频电信号作功率放大的设备,比如功放设备,d.音频电声转换器(4),其

具体设备可以是音箱等可以将电信号转换为可被人耳接收的音频信号设备,其特征是该无线化传输系统还增设有:与每台音视频信号源(1)对应

配设的用于短程无线传输的音视频信号发射源(5)和用于接收这些无线信

号的音视频信号接收源(6),其中的音视频信号发射源(5)装置可以是无

线电调幅、调频发射器,也可以是激光或红外线发射器,其发射的具体信号可以是音视频模拟信号、调幅调频信号、或还可以是音视频调制的数字信号,其电路连接是:音视频信号源(1)的输出端连接在音视频信号发射

源(5)的输入端,信号发射源(5)再将调制好的信号向空间开路发射出

去,其中的音视频信号接收源(6)装置可以是无线电调幅、调频接收器

也可以是数字接收器,也还可以是激光或红外线接收器,其接收的具体信号可以是音视频模拟信号、调幅调频信号、也还可以是音视频调制的数字信号,其电路连接是:音视频信号接收源(6)装置的输出端分别接入视频

终端(2)和低频放大器(3)的输入端,音视频信号接收源(6)能接收音

视频信号发射源(5)通过空间无线开路发射的音视频无线调制信号,并对

此信号进行相应处理,比如解调处理,最终还原成视频终端(2)和音频放

大器(3)能够接受的音视频信号,视频终端(2)将接收到的视频信号还

原成图像显示在显示屏上,音频放大器(3)将接收到的音频电信号的功率

放大后,送入音频电声转换器(4)中还原成声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程无线化传输系统,其特征是:当作为音

视频信号接收源(6)的装置是无线电调频接收器时,则该信号接收源(6)

的音频部分包括接收天线、高频放大器、音频调频解调器,而信号接收源(6)的视频部分包括:与音频部分共用的天线、高频放大器、视频信号解

调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程无线化传输系统,其特征是:当作为音

视频信号接收源(6)的装置是数字接收器时,该信号接收源(6)则包括

接收天线、无线接收解调器、微处理器及DA转换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程无线化传输系统,其特征是当其发射的

具体信号是音视频调制的数字信号时,这些数字信号可以是未经过压缩的,

也可以是采用压缩设备压缩的,同样,当其接收的具体信号是音视频调制

的数字信号时,这些数字信号也相应的可以是未经过压缩的,也可以是采

用压缩设备压缩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程无线化传输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音视频

信号发射源(5)可以是插接于音视频信号源(1)后面的一个独立结构的

设备,并拥有独立的机壳,也可以是音视频信号源(1)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并与其结合使用同一个机壳,而信号接收源(6)同样也可以是一个独立结

构的设备,并拥有独立的机壳,也可以分别与视频终端(2)或音频放大器

(3)结合并组成同一个部分和使用同一个机壳。

说明书

用于音视频系统影音信号的短程无线化传输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领域: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家庭影音系统的短程无线视听信号传输技术(可将有线信号进行无线传输的技术),特别是一种用于音视频系统影音信号短程无线化传输方法及其(发射及接收)系统。

背景技术:在现代社会,各种家庭音响、多媒体电脑、有线电视机、录像机、激光影碟机等家庭多媒体(电脑)音响视听设备已得到极大普及。这些影音设备都是由多个任务不同的单个设备(单元)经整体组合而成。在视听技术诞生和发展的一百佘年以来,由于早期技术上的限制,致使人们在家用视听设备之间不可避免地设计和安装了各种信号连接线,这种解决不同视听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的传统连接方式一直延用至今。例如VCD 影碟机必须用AV线或射频线连接到电视机和功放音响设备上,DVD影碟机必须用AV线与环绕功放和电视机相连接,而功放则必须用音箱线与音箱进行连接,还要注意将上述设备进行正确的导线连接,否则无法实现影音信号的播放。又例如多媒体电脑有音频输出口,配备上多媒体音箱时,必须将相应的连接线插接上,才能让多媒体音箱发音,如若不设接线和插接接头,则多媒体音箱无法工作。由于现有厂商提供的视听设备都需要使用连接线,这种传统落后技术导致了以下一些使用上的诸多不方便:因一般视听设备的连接线长度有限,致使这些设备不得不挤放在一个狭小固定的位置上,如挤放在电视柜中、音响柜中、电脑桌等地方,对用户造成极大的不便和限制。由于电视音响柜附近需要大量的连接线,影响了房间整齐简洁美观的视觉效果(造成视觉污染),由于电视柜和音响柜紧贴墙缝,若要对视听设备连接或者更改连接线路将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事情,想要添加或删除视听设备也将是一件困难之事,如新买一台DVD影碟机,想要将影碟机的各种连接线插接到位,就要将功放、电视,甚至DVD等设备都搬出来,看清各端口标志后才能正确插接,非常困难。由于环绕音箱需要连接较长的连接线到背后的墙上,将给装修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过多过长的连接线还将导致安全隐患,这种隐患有可能是电器方面安全隐患,也可能是机械方面的安全隐患。此外,还由于多媒体电脑在实际使用中,存在4.1 声道的多媒体音箱中两个环绕音箱无法或难以摆设,多媒体主音箱难以脱离电脑桌的束缚,无法发挥环绕音场的效果。又由于过多繁杂的连接线,要想改变家庭影院或多媒体电脑的位置,将音响系统挪个位,简直是件棘手的问题。

为了改善上述某些方面的不利影响,虽有人设计出适用于有源音箱的使用无线电代替连接线传输信号的“有线信号无线发射器”(专利号 96237263.3)。另有一专利文献记录了一种使用红外线代替连接线的有源音箱(专利号95246215.x)。同样还有一个专利文献提供了一种带有影音信号射频空间发射功能的录放像机(专利号92228287.0)。上述这些技术有的会令音箱没有了连接线,带给使用者一定方便,但其所使用的音响电子线路性能低劣,无法使用于当今高保真环绕时代的高性能音响系统之中,且没有视频技术支持,仅有两个声道,应用范围窄。而有线电视无线发射器和无线录像机纯粹是将有线电视信号或录象机射频信号功率发射到空间,其性能仅满足一般低质量图像和伴音,不适合高保真环绕音响系统使用,不能满足现有高品质高清晰度AV家庭影院的要求。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现有的无线耳机虽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历史,但无线耳机为个人双声道聍听设备,该技术尚不能用于家庭影院等产品,现有无线监控摄像机技术仅提供了单声道低音质的声音传输器和一个图像传输器,也不能用于家庭影院等的高保真家庭影音系统中。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克服上述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用于音视频系统影音信号的短程无线化传输方法及其系统,它能把有线的音视频信号进行短程无线化发射和接收,实现各种影音设备之间的无线化连接的同时,保证音视频信号质量不会被影响,并可满足现代化数字环绕多声道的需求,适合于在包括家庭影院在内的各种影音系统中使用。

本技术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参照图1,该系统仍包括:a、可代表一台或多台信号源的音视频信号源(1),其具体设备可包括录像机、VCD 或DVD影碟机、多媒体电脑等多组视听信号源设备,b、视频终端(2),其具体设备可以是电视机、投影机、电脑显示器等将视频信号最终还原的(终端)设备,c.低频(音频)放大器(3),其具体是指可以将在线路中传输的微弱音频电信号作功率放大的设备,比如功放设备,d.音频电声转换器 (4),其具体设备可以是音箱(扬声器)等可以将电信号转换为可被人耳接收的音频信号设备,其方法特征是:将高性能的包括家庭影院等的影音系统和多媒体电脑的音视频信号(影音信号)皆采用短程无线化发射和接收的传输方法,以形成一种无线化传输的发射接收系统,使得可满足现代高保真性能的音频和视频的需求或要求,还能满足现代化数字环绕并多达3至100路多声道的需求。为此,本技术的短程无线化传输系统的特征在于还增设有:与每台音视频信号源(1)对应配设(配置)的用于短程无线传输的音视频信号(无线)发射源(亦称音视频信号无线发射装置或设备)(5)、和用于接收这些无线信号的音视频信号(无线)接收源(装置或设备)(6),其中的音视频信号发射源(5)装置可以是无线电调幅、调频发射器,也可以是激光或红外线发射器,其发射的具体信号可以是音视频模拟信号、调幅调频信号、或还可以是音视频调制的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可以是未经过压缩的,也可以是经采用压缩设备压缩的),其电路连接是:音视频信号源 (1)的输出端连接在(即插接在)音视频信号发射源(5)的输入端,信号发射源(5)再将调制好的信号向空间开路发射出去,其中的音视频信号接收源(6)装置可以是无线电调幅、调频接收器,也可以是数字接收器,也还可以是激光或红外线接收器,其接收的具体信号可以是音视频模拟信号、调幅调频信号、或还可以是音视频调制的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可以是未经过压缩的,也可以是经采用压缩设备压缩的),其电路连接是:音视频信号接收源(6)装置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入(插接在)视频终端(2)和低频(音频)放大器(3)的输入端,音视频信号接收源(6)能够接收音视频信号发射源(5)通过空间无线开路发射的音视频无线调制信号,并对此信号进行相应处理(比如解调处理),最终还原成作为终端设备的视频终端 (2)和音频放大器(3)能够接受的音视频信号:视频终端(2)将接收到的视频信号还原成图像,显示在显示屏上,音频放大器(3)将接收到的音频电信号的功率放大后,送入音频电声转换器(4)中,再由其最终还原成声音在空间中传播。

与已有技术比较,本技术采用上述家庭影院等的影音系统无线化方案,可满足以下几点要求;声音的无线传输过程中可真正满足高保真的要求,失真度极小,可保证音视频信号质量不会被影响。其次,声音的声道数量可满足各种环绕音响标准的需求。其三,视频的无线传输可保证图像的稳定和高画质,并提供足够的清晰度,非现有技术所能比拟。总之,使用本技术技术可以做到使现代家庭的VCD、DVD可以无线化连接,高保真立体声录像机可以无线化连接,主音箱和环绕音箱可以无线化连接,甚至多媒体电脑与有源音箱也可实现无线化连接。当本技术实现分体式家庭影院功能后,其分体化的好处将使得用户在操作上大为方便,表现在:使用者无需离开自己的座位,即可更换影碟片或录像带;使用者可直接观察到影碟机等视听设备上的显示屏显示的信息状态;如果影碟机等设备自身带有无线收发源,用户除了电源线外无需再插接任何连接线,设备的添加和删除操作仅仅是拔插电源线而已;如果是将现有影碟机等设备升级成分体式家庭影院,将信号连线插接到发射源上即可,让整个设备的组合和拼装不再是音响专家才能干的活;因室内没有任何连接线,无需将墙壁打孔穿线,使室内干净整洁;多媒体电脑音箱将可以悬挂于房间任何角落里,不受电脑桌约束,让现代多声道的多媒体音(响)效(果)可以尽情地发挥出来;因为某些原因而必须挪动视听系统将变得异常方便。

本技术在具体设计时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一、当作为音视频信号接收源(6)的装置是无线电调频接收器时(参照图2、图3),则(6)的音频部分包括:接收天线、高频放大器、音频调频解调器,而(6)的视频部分包括:与音频部分共用的天线、高频放大器、视频信号解调器。

二、当作为音视频信号接收源(6)的装置(设备)是数字接收器时(参照图4),则(6)包括接收天线、无线接收解调器、微处理器(可以是带有解压缩的微处理系统)及DA转换器。

三、当其发射的具体信号是音视频调制的数字信号时,这些数字信号可以是未经过压缩的,也可以是采用压缩设备压缩的,同样,当其接收的具体信号是音视频调制的数字信号时,这些数字信号也相应的可以是未经过压缩的,也可以是采用压缩设备压缩的。

四、所述音视频信号(无线)发射源(5)可以是插接于音视频信号源 (1)后面的一个独立结构的设备,并拥有独立的机壳,也可以是音视频信号源(1)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与其结合使用同一个机壳),而信号接收源(6)同样也可以是一个独立结构的设备,并拥有独立的机壳,也可以分别与视频终端(2)或音频放大器(3)结合并组成同一个部分和使用同一个机壳(附图略)。

上述将音视频信号源(1)和信号发射源(5)结合并使用同一机壳,这样做可以使本技术的VCD、DVD、数字录像机等信号源,本身具有向空间开路发射某个标准的无线发射调制信号的能力,去让信号接收源(6)接收;而将信号发射源(5)独立做成一个设备,并拥有独立的机壳时,将使得原先传统家庭影剧院可以插接上信号发射源(5)和信号接收源(6),从而升级改造成为分体式的家庭影剧院。同理,将信号接收源(6)和视频终端(2)结合并使用同一个机壳,将信号接收源(6)和音频放大器(3)结合并使用同一个机壳,可以使得电视机和功放这样的音视频终端设备本身具备接收信号发射源(5)发来的信号,而不必要另外插接设备;而将信号接收源(6)独立做成一个设备,并拥有独立的机壳时,将使得原先传统家庭影剧院可以插接上信号发射源(5)和信号接收源(6),从而升级改造成为分体式家庭影剧院。

以下是本技术的几种实施例的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图1是本技术影音信号短程无线化传输(的发射接收)系统的一种总电路原理框图(电路总框图)。

图2是本技术的一套家庭影院的多声道音频利用无线电调频的方法实现模拟无线传输的电路框图(第一种实施例)。

在图2中,其中的(A1)、(B1)、(C1)是指音视频信号源设备,比如 VCD、DVD影碟机、录像机等,其中的(11)、(21)、(31)是指作为信号发射源(5)用的音视频无线发射模块(射频调制发射模块),(41)是指作为信号接收源(6)用的接收和解调高频信号的接收器,它包括音频视频共用的高频放大器(41A)、视频信号解调器(41B)和音频信号解调器(41C), (51)是音频放大器(低放),(61)是电视机,(71)是音箱。

参见图2,其工作原理是:在一个音视频信号源设备里,比如(A1) 产生的音视频信号传送给无线发射模块(11),(11)通过天线将调制好的音视频高频载波信号向空间发射出去,位于音频放大器机壳内的无线电信号接收器(41)将解调出来的视频信号,连接到电视机上,使电视机出现 (A1)的图像,(41)还将解调出来的音频信号连接到音频放大器(51)的输入端,(51)将放大后的音频信号送到音箱(71)的输入端,使音箱发出 (A1)的声音。

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多媒体电脑音响系统利用无线载波调频方法实现模拟无线传输的电路框图(第二种实施例)。

在图3中,A2是多媒体电脑,(12)是指作为信号发射源(5)用的音频信号无线调制发射装置(能将音频信号调制成适合向空间发射的无线载波信号),(22)是给(12)供电的稳压电源(12)和(22)可装在同一个机壳里,(32)是指作为信号接收源(6)用的用来接收和解调高频信号的接收器,它包括高频放大器(32A)和音频信号解调器(32B),(42)是供电电源,(52)是多媒体有源音箱,(32)、(42)、(52)可同处于一个机壳里,使得该多媒体有源音箱本身具有接收(12)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的能力。参见图3,其工作原理是:开通电源,多媒体电脑(A1)发出音频信号,该信号被输送到音频信号无线电调制发射装置(12)的输入端,信号经其调制后发送到空间。接收器(32)接收到无线电信号经过选频放大分离进行解调转换成音频信号后,将相应的声道信号(3个声道以上)输送给多媒体有源音箱(52)发出声音。

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多声道(如6声道)音频的无压缩(或有压缩) 数字无线传输的电路框图(为一种单纯音频数字化无线传送方案、第三种实施例)。

在图4中,其中的(A3)、(B3)、(C3)、(D3)、(E3)、(F3)是指音视频信号源设备,(13)是AD 取样量化器,(23)是微处理器(可以是带有数字压缩能力的微处理器系统),(33)是无线调制发射器,(43)是无线接收解调器,(53)是微处理器(可以是带有数字解压缩能力的微处理器系统),(63)是DA转换器,(73)是滤波及缓冲放大系统,(83)是低放,(93) 是音箱(扬声器)。参见图4,其电路工作原理如下:数字无线电发射器(33) 将输入的多路(如6路)模拟音频信号利用AD取样量化器(13)与量化器中的基准电压源相比较,得出二进制数字值,并将这个数字通过数据总线送往微处理器(23),微处理器将这些多路信号经过数据合成处理(或压缩)后,通过串行(也可通过并行)传输送入无线调制发射器(33),无线调制发射器利用一个载波(并行下也可利用多个载波)来进行数字信号发射。数字无线电接收解调器(43)将接收到的串行(或并行)数字信号解调出来,送入微处理器(53),微处理器将这些多路合成信号分离(或解压分离),并分配至各个DA转换器(63),DA转换器将数字量变成模拟量输出,经过多路(如6路)滤波及缓冲放大系统(73)将有害的数字谐波成份滤除,使波形平滑,趋向与接近原信号波形且阻抗变换后,送入多路(6 路)低频放大器(83)进行功率放大,再送入多路(6路)音箱(93)还原成声音信号。

图5是本技术中的一种视频信号的数字无线传输的电路框图(为一种单纯视频数字化无线传送方案、第四种实施例)。

在图5中,其中的发射部分包括一路(或多路)视频信号输入电路(14), AD数字取样量化器(24)、数字处理系统(34)、数字射频调制器(44)、高频发射器(54)及发射天线。其接收部分包括接收天线,可调谐高频头 (64)(在仅有一路发射器情况下,也可使用固定频率的高频头),数字信号解调器(74),数字处理系统(84)、DA数字模拟转换系统(94)(即DA 转换器),高频滤波器及视频放大系统(104),其电路工作原理如下:

发射部分将视频信号输入到视频信号输入电路中进行缓冲放大和滤波,再由数字取样量化器取样,与基准电压源比较后得出数字信号量,送入数字处理系统做压缩处理,经过压缩后的数字信号送入数字射频调制器,调制成高频信号后送入高频发射器进行功率放大,经发射天线送入空间。

接收部分将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送入高频头(发射器是一路的可使用固定频率的高频头,发射器是多路的,和有多个发射器时使用可调谐高频头),高频头将输入的微弱高频信号放大,做相应处理后,送入数字信号解调器,解调出数字信号后送入数字处理系统,经过解压处理,送入数字模拟(DA)转换系统转换成模拟信号,经过高频滤波及视频放大系统滤除有害高频谐波后放大及幅度处理,从而输出电视可接收的视频信号(也可以是色差信号,SVIDEO信号)。

上述的图4和图5的两种方案可互相结合组合成一个设备。

无线视频监控的三种常见传输方式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使用的无线监控系统,主要根据实际的需求和选择何种传输方式。目前主流的无线视频监控有3G/4G移动视频监控、WLAN(无线局域网)无线视频监控、微波(模拟微波)无线视频监控、COFDM无线视频监控、卫星无线监控。 1、3G传输2G的传输方式主要包括CDMA、GSM两种模式。此两种模式成本较低,具备较大的覆盖面,且传输速度较快,其中CDMA理论值传输速率为153.6Kbps,在实际使用中基本可达到60~80Kbps,因此在无线监控使用中,得到不少厂商的青睐。而基于GSM方式的GPRS,虽覆盖率则高于CDMA,但传输速率却略慢,因此在使用上仍处于下风。3G的传输方式主要包括移动(TD-SCDMA)、电信(CDMA2000EVDO)、联通(WCDMA)运营商的3G技术接入方式,自09年起,经各运营商大力推广,已有不少监控厂家针对此方面研发相关的产品。而3G突出的优点即高速的下载能力,理想值可达到3Kbps~1G的传输速率,目前4G设备在市场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3G的基础上更胜一筹。 优点:大范围移动监控缺点:带宽低、月租费适合行业:适用于公交视频监控、长途客车实时监控、押钞车管理和视频监控、船舶视频监控、军事训练移动指挥、记者跟踪采访、越野赛事监控、盛会安全管理、交通抓拍等场景的视频监控系统。 2、COFDM传输COFDM即编码正交频分复用的简称,是目前世界最先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调制技术。它的实用价值就在于支持突破视距限制的应用,是一种在无线电频谱资源方面充分利用的技术,可以对噪声和干扰有着很好的免疫力,绕射和穿透遮挡物是COFDM的技术核心。其基本原理就是将高速数据流通过串并转换,分配到传输速率较低的若干子信道中进行传输。 优点:小范围移动监控、非视距、绕射缺点:频点使用需申请,带宽低,价格高适合行业:移动应急传输应用。应用于公安、消防、交警、人防应急、城管

音视频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说明 8-1、项目需求分析 视频录播室按2讯道演播室摄像机加1讯道游动机位设计,可以满足3-5人电视访谈和剧场大报告厅现场的节目直播,且能够进行电视节目采集、录制、后期编辑。 整个系统全部设备按照符合数字电视标准选择,核心设备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节目在录制与播出的同时可监测图像的信号指标;系统配有同步机满足节目制作中整体同步;独立的监看系统;灵活的快捷的应急措施保证了节目在直播过程中的连续性、可靠性;通话系统可以让导演随时同摄像师与主持人方便地通话,好对节目的整个进程进行从容把握;音频在增加校正处理环节同时配备充足话筒可满足多人的节目制作;实现客户通过电话、网络与主持人进行语音互动,整个系统均可以在播控室内进行节目制作并保留富裕接口可随时将系统扩展升级。 部分设备为箱载式设计,灵活机动,适用于不同现场的布局。 本方案的设计至少做到了5年之内都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8-2、方案设计 8-2-1、系统设计原则 在设备选型时着重选择最新数字化产品,注重产品的品牌和质量,选用广播电视业界公认的名牌。 (1)先进性原则 整个系统在直播和节目制作方面与国际发展潮流同步;在节目拍摄和节目制作的各环节均能达到数字化的技术要求,并加入高清应用机会。 (2)经济性原则 整个系统的设备具有最佳性能价格比和最优化的设计。 (3)可扩展性、灵活性原则 整个系统功能清晰、简洁、扩展灵活。设备机箱规模、设备等根据系统最大容量布置,周边设备按需购置。将来扩展系统所需设备在机架中用盲板代替,保证今后扩展灵活方便且走线不乱。 (4)高可靠性、安全性原则

8-2-2、系统组成: 视频系统系统包括:2+1信道摄像系统、导演切换和通话系统、同步系统、传输系统、字幕系统、录放像系统。 所有信号源设备的SDI输出输入至导演切换台,切换台的SDI输出至录像机,复合输出至监视、技测,SDI和复合输出至传输系统。 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为了便于不同单位,电视台相互交流,我们选用了当今市场占有率超过百分之七十的世界知名品牌索尼.并为此视频系统设计为2+1讯道全数字模式。 通过所配的CA-TX50P三同轴摄像机适配器,使用三同轴电缆和CCU-TX50P连接,CCU-TX50P能够对扩展操作进行精准的远距离遥控,同时采用了宽带传输系统,使得DXC-D55P 摄像机拍摄的信号能够准确发送而不影响分辨率,支持内部通讯系统 系统组成见下图:

400M无线变频数字音视频传输系统

数字化无线高清淅移动视频实时 传输系统应用方案 北京旺达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二零零六年

目录 第一部分.项目背景 (3) 1. 前言 (3) 2. 公司简介 (3) 第二部分.总体设计原理和技术指标 (6) 1. 总体要求 (6) 2. 系统功能 (6) 2.1.无线高清晰度视频实时传输系统前端: (6) 2.2.无线高清晰度视频实时传输系统接收机功能 (6) 2.3.无线高清晰度视频实时传输系统组成 (6) 2.3.1图像传输前端设备; (7) 2.3.2接收设备 (7) 2.4.系统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要求 (7) 2.5.系统接口技术指标: (8) 2.5.1背负型前端发射模块 (8) 2.5.2大功率车载型前端发射模块 (8) 2.5.3图像接收设备 (8) 第三部分.产品介绍 (9) 第四部分.技术方案 (10) 1. 点对点通信方式: (10) 2. 点对多点应用系统: (13) 3. 多点对多点; (14) 第五部分.应用方式 (15)

第一部分. 项目背景 1.前言 公共安全重大突发性事件一般包括:战争、地震、台风、洪涝、特大交通安全事故、飞机失事、火车出轨、客轮遇险、特大建筑质量安全事故、民用爆炸物品和危险化学品特大事故、生物恐怖事件、山体崩塌滑坡、井下透水/瓦斯/坍塌、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特种设备特大事故、特大急性中毒、重大疾病与突发性疫情、重大环境污染、聚众械斗/骚乱/暴乱/叛乱、邪教活动、核泄露事故、网络黑客事件、其他特大安全事故等。 这类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共同特点一是突然性,二是没有预见性或难以预见。因此我们必须在平时制定相应的应对预案,以加强对此类事件的监控;除避免事件发生外,一个重要目的是:对突发事件顺利实施应急救援和监控。 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是应急救援预案设置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证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和处理所必须的硬件。只有在一个有效、高速、安全的现代信息网络上才能实现快速反应,从而达到应急指挥和监控的目的。 将图像监控系统安装在可以高速移动和机动的车辆或飞机上,这就将应急指挥的监控范围和应急程度大大提高,由无线数字图像传输电台组成的车载图像传输系统,主要目的是用于应急指挥中心对移动车辆同应急指挥中心的数据、语音和图像实时传输。使指挥机关和领导能在指挥中心或在办公室中甚至首长车内看到实时传输的现场图像,如亲临现场,及时了解重大突发事件现场实况,作出准确的分析判断,达到实时指挥,提高决策系统的快速准确性,增强快速反应能力、指挥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因此保证信息的可靠、安全和实时快速传输是该系统的核心要求。无线数字图像通信系统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应急指挥快速反应能力,打击恐怖活动,打击各种犯罪,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生活安全,有效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2.公司简介 我是一家是专门从事网络数字音视频与无线通信数字微波移动视频传输产品开发及生产的高科技公司。研发的无线数字扩频产品,科技含量高,属于急救系统前沿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市场前景广阔,是公安、武警、海关缉私和移动通讯放大系统工程安装急需的通信装备。产品在民用方面,如:油田、电力、监控、监测、无线接入网络领域和无线通讯GSM、CDMA等方面也有广泛用途。 针对目前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我公司跟踪国际和国内先

DSP任意波形信号发生器毕业设计

目录 摘 要 (2) Abstract (3) 1 绪论 (4) 1.1概述 (4) 1.2选题的目的、意义 (4) 1.3 选题的背景 (5) 1.4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 (6) 2 波形信号发生器的原理及方案选择 (7) 2.1任意波形信号发生器的原理 (7) 2.1.1 直接模拟法 (7) 2.1.2 直接数字法 (7) 2.2 任意波形发生器的设计方案 (9) 2.2.1 查表法 (9) 2.2.2计算法 (9) 2.2.3传统方法 (10) 3 基于DSP 5416的任意波形信号发生器的软件设计 (12) 3.1 TMS320C5416的开发流程 (12) 3.2软件开发环境 (13) 3.3任意波形信号发生器的软件编程 (14) 3.3.1 计算法实现波形输出 (14) 3.3.2 D/A转换 (15) 3.3.3波形控制及软件设计流程图 (16) 3.4参数的设定 (18) 4 基于DSP 5416的任意波形信号发生器的硬件设计 (20) 4.1 TMS320VC5416开发板 (20) 4.2 TMS320VC5416实验箱的连接 (23) 4.3 波形信号发生器的硬件测试过程 (23) 5 任意波形信号发生器展望 (28) 结束语 (29) 致谢 (30) 参考文献 (31)

摘 要 任意波形发生器是信号源的一种,它是具有信号源所具有的特点,更因它高的性能优势而倍受人们青睐。信号源主要给被测电路提供所需要的已知信号(各种波形),然后用其它仪表测量感兴趣的参数。可见信号源在各种实验应用和试验测试处理中,它不是测量仪器,而是根据使用者的要求,作为激励源,仿真各种测试信号,提供给被测电路,以满足测量或各种实际需要。 随着无线电应用领域的扩展,针对广播、电视、雷达、通信的专用信号发生器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表现在载波调制方式的多样化,从调幅、调频、调相到脉冲调制。如果采用多台信号发生器获得测量信号显然是很不方便的。因此需要任意波形发生器(Arbitrary Waveform Generator,AWG),使其能够产生任意频率的载频信号和多种载波调制信号。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研制任意波形发生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总的来说,我国任意波形发生器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并且我国目前在任意波形发生器的种类和性能都与国外同类产品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加紧对这类产品的研制显得迫在眉睫。 本文主要工作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介绍研制任意波形信号发生器的目的、意义、背景,以及利用CCS仿真工具用软件实现任意波形信号发生器的的过程 ;之后,对硬件的连接及测试结果作介绍;最后,简要的对任意波形信号发生器的未来作一下展望。 关键词:DSP,任意波形信号发生器,DDS

虚拟演播室系统方案

VS-VSCENE 虚拟演播室系统方案建议书北京华视恒通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华视恒通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目栩 公司简介................................................................................................................................................................... 3.. . 惊)前悅........................................................................................................................................................................................ 4.. . . 二)系统方案设计.................................................................................................................................................. 4.. . 1、设计原则........................................................................................................................................... 4.. . 2、设计方案........................................................................................................................................... 5.. . 3、系统结构原枞图............................................................................................................................. 7.. . 4、系统功能特点 ................................................................................................................................ 1..0. 5、TOPACK-C抠K 像卡................................................................................................................ 1..2 6、TOPACK-CG/AUD旓IO幕混愃卡 ................................................................................ 1..3 三)软件系统功能................................................................................................................................................. 1..5. 1、系统参数设敢 ................................................................................................................................ 1..5. 2、抠像参数设敢 ................................................................................................................................ 1..7. 3、场景编排.......................................................................................................................................... 1..8. 4、实时控敥.......................................................................................................................................... 2..0. 5、远程旓幕客户端............................................................................................................................ 2..2. 四)设备悪本及效果图........................................................................................................................................ 2..3. 五)系统配敢........................................................................................................................................................................................ 2..4 . 售后服务措施及承诺 ............................................................................................................................................. 2..6.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大学毕设论文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作者:xxx 摘要:介绍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组成、AT89C51单片机串行口的工作方式及其与无线数字电台接口的软硬件设计与实现方法。 一般的数字采集系统,是通过传感器将捕捉的现场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模/数转换器ADC采样、量化、编码后,为成数字信号,存入数据存储器,或送给微处理器,或通过无线方式将数据发送给接收端进行处理。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就是一套利用无线手段,将采集的数据由测量站发送到主控站的设备。 关键字:无线数据传输,A T89C51单片机,模/数转换器,ADC采样,采集,信号 【Abstract】: Introduction of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components, AT89C51 Serial port works and wireless digital radio interface with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Digital acquisition system in general, is to capture the scene through the sensor signal is converted to electrical signals by analog / digital converter ADC sampling, quantization, encoding, in order to digital signals into data memory, or sent to the microprocessor, or send the data wirelessly to the receiver for processing.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is kind of a use of wireless means, to collect the data sent by the stations to the master control station equipment. 【Key words】: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AT89C51 Microcontroller,A / D converter,ADC sampling,Collection,Signal

无线音视频传输

数字无线音视频通信系统简介 北京菲斯罗克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目次 目次......................................................................I 1概述 (1) 2系统组成 (1) 2.1机载设备 (1) 2.2车载设备 (2) 2.3单兵背负设备 (2) 2.4无线中继设备 (2) 2.5地面中心站设备 (2) 3系统功能 (3) 3.1主要功能 (3) 3.2主要战术技术指标 (3) 3.2.1技术参数 (3) 3.2.2性能指标 (4) 3.2.3环境指标 (4) 3.2.4接口指标 (4) 3.2.5物理指标 (4) 3.3技术特点 (4) 3.4使用特点: (5) 4系统配置 (5) 4.1标准配置 (5) 4.2用户选配 (5) 5无线通信工作原理 (6) 5.1无线局域网介绍 (6) 5.2无线局域网的标准 (6) 5.3无线扩频通信技术 (7) 5.4扩频通信的基本形式 (7)

5.5微波扩频无线网特点及运行环境 (7) 5.6链路计算 (7) 5.6.1由空间传输损耗定义 (7) 5.6.2系统参数 (8) 5.6.3自由空间传输损耗计算 (8) 5.6.4系统增益:Gs (9) 5.6.5衰落储备 (9) 6系统使用方案 (10) 6.1系统应用 (10) 6.1.1应用于政府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通信 (10) 6.1.2应用于侦防、公安、交警人员 (11) 6.1.3应用于军事领域-作战、训练和演习 (11) 6.1.4应用与军事领域-边海防巡逻 (11) 6.1.5应用于消防 (11) 6.1.6应用于深林防火 (11) 6.1.7新闻工作人员 (11) 6.1.8辑毒 (12) 6.1.9油管搜查人员 (12) 6.1.10部队侦察(尤其是单兵侦察) (12) 6.2系统典型布设方案 (12)

任意信号发生器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书

苏州科技学院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设计题目任意信号发生器的硬件设计(基于89C51实现)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电子0911 学生姓名XXXXXXX 学号 设计地点 指导教师 2013 年3月31 日

设计题目:任意信号发生器的硬件设计(基于89C51实现)课题目的、意义及相关研究动态: 一、课题目的: 信号发生器是一种能产生模拟电压波形的设备,这些波形能够校验电子电路的设计。信号发生器广泛用于电子电路、自动控制系统和教学实验等领域,它是一种可以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函数波形的一起,其频率范围约为几毫赫到几十兆赫,在工业生产和科研中利用信号发生器输出的信号,可以对元器件的性能鉴定,在多数电路传递网络中,电容与电感组合电路,电容与电阻组合电路及信号调制器的频率,相位的检测中都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研究信号发生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 常用的信号发生器绝大部分是由模拟电路构成的,但这种模拟信号发生器用于低频信号输出往往需要的RC值很大,这样不但参数准确度难以保证,而且体积和功耗都很大,而本课题设计的函数信号发生器,由单片机构成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便宜等特点将成为数字量信号发生器的发展趋势。 本课题采用的是以89c51为核心,结合 DAC0832实现程控一般波形的低频信号输出,他的一些主要技术特性基本瞒住一般使用的需要,并且它具有功能丰富,性能稳定,价格便宜,操作方便等特点,具有一定的推广作用。 二、课题意义: (1)任意信号发生器主要在实验中用于信号源,是电子电路等各种实验必不可少的实验设备之一,掌握任意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至关重要。 (2)任意信号发生器能产生某些特定的周期性时间任意波形(正波、方波、三角波)信号,频率范围可从几个微赫到几十兆赫任意信号发生器在电路实验和设备检测中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 (3)本课题主要研究开发一个基于51单片机的实验用任意信号发生器,不但成本较低而精度较高,最重要的是开发简单易于调试,具有一定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4)任意信号发生器作为一种常见的电子仪器设备,既能够构成独立的信号源,也可以是高新能的网络分析仪,频谱仪以及自动测试装备的组成部分,任意信号发生器的关键技术是多种高性能仪器的支撑技术,因为它是能够提高质量的精密信号源及扫描源,可使相应系统的检测过程大大简化,降低检测费用并且提高检测精度。

高清三维虚拟演播室建设方案

高清三维虚拟演播室信息化 建 设 方 案 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X月

目录 第1章项目概述 (4) 第2章系统设计原则 (5) 第3章演播室实现功能和目标 (8) 第4章虚拟案例样例 (9) 4.1 新闻节目效果 (9) 4.2 新闻节目(带三维滚动字幕) (9) 4.3 体育节目效果 (10) 4.4 教师讲课效果 (10) 4.5 歌手演唱效果 (11) 第5章系统功能特色 (12) 5.1 多达几十种真三维虚拟场景 (12) 5.2 高精度抠像技术 (12) 5.3 虚拟场景轻松搭建 (13) 5.4 曲线调色 (14) 5.5 三维字幕 (14) 第6章虚拟演播室整体项目设计 (15) 6.1 虚拟演播室结构 (15) 6.2 演播室样例图 (15) 6.3 演播室设备构成 (15) 6.3.1 设备连接图 (15) 6.3.2 核心设备- 我公司真三维无轨虚拟演播系统 (17) 6.3.3 高清摄像机 (32) 6.3.4 提词器 (33) 6.3.5 通话系统 (35) 6.3.6 桌面话筒 (36) 6.3.7 无线话筒 (37) 6.3.8 专业调音台 (39) 6.3.9 非线性编辑系统 (40) 6.3.10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52) 6.4 演播室灯光设计 (60) 6.4.1 灯光系统设计 (60) 6.4.2 灯具 (62) 6.4.3 灯具挂件和滑轨 (64) 6.4.4 数字调光台 (68) 6.5 演播室蓝箱 (69) 6.6 演播室装修 (70) 第7章系统集成 (77) 7.1.1 集成建设总体原则 (77) 7.1.1.1 系统集成原则 (77)

无线视频传输技术的发展

无线视频传输技术的发展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增加,无线通信已获得非常广泛的应用。无线网络除了提供语音服务之外,还提供多媒体、高速数据和视频图像业务。无线通信环境(无线信道、移动终端等)以及移动多媒体应用业务的特点对视频图像的视频图像编码与传输技术已成为当今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前沿课题。 1 无线视频传输技术面临的挑战 数字视频信号具有如下特点: ·数据量大 例如,移动可视电话一般采用QCIF分辨率的图像,它有176X144=25344像开绿灯。如果每个像素由24位来表示,一帧图像的数据量依达 594kbit。考虑到实时视频图像传输要求的帧频(电视信号每秒25帧),数据传输速率将达到14.5Mbps! ·实时性要求高 人眼对视频信号的基本要求是,延迟小,实时性好。而普通的数据通信对实时性的要求依比较低,因此相对普通数据通信而言,视频通信要求更好的实时性。 无线环境则具有如下特点: ·无线信道资源有限 由于无线信道环境恶劣,有效的带宽资源十分有限。实现大数据量的视频信号的传输,尤其在面向大众的无线可视应用中,无线信道的资源尤其紧张。 ·无线网络是一个时变的网络 无线信道的物理特点决定了无线网络是一个时变的网络。 ·无线视频的Qos保障 在移动通信中,用户的移动造成无线视频的Qos保障十分复杂。 由此可以看出,视频信号对传输的需要和无线环境的特点存在尖锐的矛盾,因此无线视频传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般来说,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的研究设计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和设计目标

事实上,表1中许多性能指标是相互制约的。例如,视频图像压缩比的提高会增加编码算法的复杂度,因此会影响算法的实时实现,并且可能降低视频的恢复质量。 2 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视频信息的数据量十分惊人,要在带宽有限的无线网络上传送,必须经过压缩编码。目前国际上存在两大标准化组织——ITU-T和MPEG——专门研究视频编码方法,负责制公平统一的标准,方便各种视频产品间的互通性。这些协议集中了学术界最优秀的成果。 除各种基于国际标准的编码技术外,还有许多新技术的发展十分引人注目。 2.1 基于协议的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国际电信联盟(ITU-T)已经制定的视频编码标准包括H.261(1990年)、H.263(199 5年)、H.263+(1998年),2000年 11月份将通过H.263++的最终文本。H.26X系列标准是专门用于低比特率视频通信的视频编码标准,具有较高的压缩比,因此特别适合于无线视频传输的需要。它们采用的基本技术包括:DCT变换、运动补偿、量化、熵编码等。H.263+和H.263++中更增加考虑了较为恶劣的无线环境,设计了多种增强码流鲁棒性的方法,定义了分线编码的语法规则。 MPEG制定的视频编码标准有MPEG-1(1990年)、MPEG-2(1994年)、MPEG-4(完善中)。其中MPEG-1、MPEG-2基本已经定稿,使用的基本技术和H.26X相同。MPEG-1、MPEG-2的特点在于针对的应用主要是数字存储媒体,码率高,它们并不适于无线视频传输。人们熟知的VCD、DVD是MPEG-1、MPEG-2的典型应用。随后,MPEG组织注意到了低比特率应用潜在的巨大市场,开始和ITU-T进行竞争。在 MPEG-4的制定中,不仅考虑了高比特率应用,还特别包含了适于无线传输的低比特率应用。MPEG-4标准的最大特点是基于视频对象的编码方法。 无线通信终端是多种多样的,其所处的网络结构、规模也是互异的。视频码流的精细可分级性(Fine Granularity Scalability)适应了传输环境的多样性。 编码协议并不提供完全齐备的解决方案。一般来说,协议内容主要包括码流的语法结构、技术路线、解码方法等,而并未严格规定其中一些关键算法,如运动估计算法、码率控制算法等。运动估计算法在第3部分有较为详细的介绍。码率控制方案在第4部分有较为详细的介绍。 2.2 其他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学术报告厅音视频设计方案

XXXX 学术报告厅 设计方案 二〇一八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概论.......................................................................................... - 4 - 1.1.工程概况 (4) 1.2.设计依据 (4) 1.3.设计指标 (6) 1.3.1. 报告厅扩声系统设计指标 ........................................................ - 6 - 1.3.2. 报告厅视频系统设计指标 ........................................................ - 7 -1.4.设计理念 (7) 1.4.1. 先进性原则................................................................................ - 7 - 1.4. 2. 可靠性原则................................................................................ - 9 - 1.4.3. 通用性与适应性原则 ................................................................ - 9 - 1.4.4. 安全性、标准性原则 .............................................................. - 10 -第二章报告厅扩声、视频系统 ........................................................... - 11 -2.1.扩声系统组成 .. (11) 2.1.1. 扩声系统.................................................................................. - 11 - 2.1.1.1. 扬声器系统布置原则........................................................ - 12 - 2.1.1.2. 扬声器布局主要技术特点 ................................................ - 13 - 2.1.2. 功率放大器.............................................................................. - 14 - 2.1. 3. 音频控制、处理与传输系统 .................................................. - 15 - 2.1. 3.1. 调音台控制系统................................................................ - 16 - 2.1.4. 声源拾取及重放系统 .............................................................. - 16 - 2.1.4.1. 话筒设备 ........................................................................... - 17 - 2.1.4.2. 重放系统 ........................................................................... - 17 - 2.1.5. 设备工作原理:...................................................................... - 18 - 2.1.6. 声场模拟图.............................................................................. - 19 -2.2.LED显示系统 . (19) 2.2.1. 显示系统组成.......................................................................... - 19 - 2.2.1.1. 显示屏屏体 ....................................................................... - 19 - 2.2.1.2. 显示屏控制器 ................................................................... - 20 - 2.2.1. 3. 显示屏工作计算机............................................................ - 20 -

无线通信系统物理层的传输方案设计

(无线局域网场景) 一、PBL问题二: 试设计一个完整的无线通信系统物理层的传输方案,要求满足以下指标: 1. Data rate :54Mbps, Pe<=10-5 with Eb/N0 less than 25dB 2. 20 MHz bandwidth at 5 GHz frequency band 3. Channel model :设系统工作在室内环境,有4条径,无多普勒频移,各径的相对时延为:[0 2 4 6],单位为100ns ,多径系数服从瑞利衰落,其功率随时延变化呈指数衰减:[0 -8 -16 -24]。 请给出以下结果: A. 收发机结构框图,主要参数设定 B. 误比特率仿真曲线(可假定理想同步与信道估计) 二、系统选择及设计设计 1、系统要求 20MHz带宽实现5GHz频带上的无线通信系统; 速率要求: R=54Mbps; 误码率要求: Pe <=10^ (-5)。 2、方案选取 根据参数的要求,选择802.11a作为方案的基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改进,使实际的系统达到设计要求。 802.11a中对于数据速率、调制方式、编码码率及OFDM子载波数目的确定如表1 所示。

与时延扩展、保护间隔、循环前缀及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相关的参数如表2 所示。 关的参数 参考标准选择OFDM系统来实现,具体参数的选择如下述。 3、OFDM简介 OFDM的基本原理是将高速信息数据编码后分配到并行的N个相互正交的子载波上,每个载波上的调制速率很低(1/N),调制符号的持续间隔远大于信道的时间扩散,从而能够在具有较大失真和突发性脉冲干扰环境下对传输的数字信号提供有效的保护。OFDM系统对多径时延扩散不敏感,若信号占用带宽大于信道相干带宽,则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OFDM的频域编码和交织在分散并行的数据之间建立了联系,这样,由部分衰落或干扰而遭到破坏的数据,可以通过频率分量增强的部分的接收数据得以恢复,即实现频率分集。 OFDM克服了FDMA和TDMA的大多数问题。OFDM把可用信道分成了许多个窄带信号。

基于某DSP的任意信号发生器设计汇总情况

数字信号处理(DSP) 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通信0708 指导教师:高海林 学生:原凌云07211253 张丽康07211256

北京交通大学电工电子教学基地 2004年12月28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 (3) 二、实验目的 (3) 三、设计内容 (3) 四、实验原理 (4) 五、程序设计 (6) 1、程序源代码 2、实验截图和结果 六、实验总结 (22) 七、参考资料 (23)

一、设计任务书 信号发生器又称信号源或振荡器,在生产实践和科技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各种波形曲线均可以用三角函数方程式来表示。能够产生多种波形,如三角波、锯齿波、矩形波(含方波)、正弦波的电路被称为函数信号发生器。函数信号发生器在电路实验和设备检测中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信号发生器在现代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在实际中常需要产生一些特殊波形,用于仿真实际信号的波形,以检测和调试测量装置。 使用DSP 和D/A 转换器可以产生连续的正弦波信号,同样也能产生方波、锯齿波、三角波等其它各种信号波形。本设计要求采用DSP及其D/A转换器产生上述各种信号波形。 二、实验目的 (1)了解产生信号的两种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 (2)掌握使用DSP产生正弦波的原理和算法,进而掌握一般信号产生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5402DSK CODECC(A/D、D/A)的工作原理和初始化过程。(4)掌握使用指针访问片上ROM中正弦查找表的方法。

三、设计内容 使用DSP 产生300—4000HZ 的正弦信号,要求使用查表法,测量产生的信号波形的频率和幅度,并且频率可变、幅度可变、直流分量可变。用软件CCS5000编程实现,并硬件(DSK 板或示波器)连接进行功能演示。 使用计算法产生余弦波分量。 发挥部分: (1)使用DSP 产生300—4000HZ 的方波、锯齿波和三角波。 (2)使用现有程序,实现不改变源程序,频率和幅度自动可调。 四、实验原理 产生连续信号的方法通常有两种:查表法和计算法,查表法不如计算法使用灵活。计算法可以使用泰勒级数展开法进行计算,也可以使用差分方程进行迭代计算或者直接使用三角函数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可以边计算边输出,也可以先计算后输出。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泰勒级数数学表达式为: =x sin ΛΛ+--+-+-+---)! 12()1(!9!7!5!31 219753n x x x x x x n n ,x ?),(∞-∞∈ =x cos ΛΛ+-+-+-+-)! 2()1(!8!6!4!2128 642n x x x x x n n ,x ?),(∞-∞∈. 如果要计算一个角度ⅹ的正弦和余弦值,可以取其前五项进行近似计算。 或使用下面递归的差分方程进行计算。 y [n ]=A*y [n -1]-y [n -2] 其中:A=2cos(x ),x =2πF/F S 。F —信号频率,

虚拟演播室方案

SUNUR-VS三维虚拟演播室系统集成方案 一、系统综述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不用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就能轻松地搭建出富有创意的演播室,制作出精彩新颖又充满无限魅力的节目?如何在现有的标清环境下选择面向未来的高清系统而不浪费投资?福州索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面向未来创新虚拟演播室系统——SUNUR-VS,一个先进的、实用的、高度集成的、真三维、全场景的虚拟演播室完整解决方案,可以轻而易举地让您的梦想成真。 SUNUR VS三维虚拟场景解决方案使虚拟演播室系统去除了烦琐的硬件配置和大规模的数据运算,凭借简单的设置和直观的用户界面,使之成为一套功能强大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工具。只要利用摄影棚中的一小部分空间搭配绿色或蓝色背景,加上摄影灯光,把人物拍下,通过系统集成的色键器,对摄像机获得的信号与虚拟演播室系统信号进行处理,即可实现演播主体与虚拟场景的合成。从此,不再受狭小空间和景物的限制,使用SUNUR VS三维虚拟演播室系统,充分发挥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便可满足任何电视节目现场直播、后期制作及应用的需要。并且,SUNUR VS 无三维虚拟演播室系统具有颠覆传统的业界最优的性价比。通过极快速的启动时间和极低的成本,SUNUR VS三维虚拟演播室系统能为新闻电视广播、体育、财经、现场访谈、气象、远程教育、娱乐节目、广告、游戏秀以及许多其他应用领域提供理想的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 二、系统方案设计原则 随着电视业和计算机技术的极速发展,高清制作和播出的要求也离我们越来越

近,虚拟演播室的更新步伐不断加快,大家对节目的制作水平和信号质量要求不断提高,SUNUR VS三维虚拟演播室系统本着"简捷至上"的设计宗旨,充分体现系统的技术先进性、功能完整性、经济实用性、运行可靠性、操作灵活性及系统扩展性,不仅能满足现阶段的需要,同时确保系统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具有先进性并留有扩展余地。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首先考虑到系统要满足演播室现行技术要求,及其应用领域,同时又符合当今虚拟化的趋势,我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技术的先进性 SUNUR VS三维虚拟演播室系统是福州索普公司在国外虚拟现实软件的基础上开发而来的真三维虚拟演播室系统,该系统是针对市场反馈,专为广电和电教系统应用量身定做和特别优化设计。 SUNUR VS三维虚拟演播室系统,采用革命性的独特设计,无需传感器,采用独有的虚拟摄像机结构,使得产品的安装、初始调试、使用极其方便,省却了繁琐的安装调试过程,真正作到随架随用,一开就用,迅速快捷。一人即可实现多机位的节目演播操作工作,并且真实人像与实时渲染的三维虚拟背景同步运行。如果用户习惯使用传感器系统时可通过增加传感器实现传统虚拟演播室功能。 SUNUR VS三维虚拟演播室系统一开始设计就采用HDSDI高清输入,并能兼容标清输入。在用户预算可能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使用高清设备,并实现高清、标清、N制、P制混合输入。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基于模拟及HDMI接口输入的配套产品,以满足不同经济条件的用户的不同个性化需求。 2、功能完整性 SUNUR VS三维虚拟演播室系统功能完善。 系统集成了色键器、切换台等多种功能。 您无需使用昂贵的摄像机动作传感器,系统采用独有的虚拟摄像机结构。能够轻松的在3D场景中设置和改变8个不同的虚拟摄像机位置(模拟配置),还可方便地编辑3D场景中摄像机的运动速度和运动轨迹。通过与3D虚拟场景进行实时地无缝结合,可进行多重虚拟摄像机的显示与切换。 在系统配置的动作设计模块中,可以生成实时的镜像反射效果,增强了场景的真实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