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考研魏晋南北朝时期 讲义

历史学考研魏晋南北朝时期 讲义
历史学考研魏晋南北朝时期 讲义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时期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中古历史的转折点

魏晋南朝士族社会

从汉代经学到魏晋玄学

文学艺术“自觉”的时代

政治制度

军事制度

法律制度

社会:士族社会的兴衰

政治:皇权与门阀政治消长

思想:儒、玄、佛、道并行

制度:皇权衰弱而中央集权加强

儒学衰落而影响立法

董卓之乱与军阀混战:

初平元年(190年):曹操起兵

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于许昌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北方

建安13年(208年):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形成

从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的形成。

曹操的统一北方:

挟天子以令诸侯

任天下之智力“人才莫盛于三国,亦唯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而其用人亦各有不同者。大概曹操以权术相驭,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后世尚可推见其心迹也。”赵翼

古来只有禅让、征诛二局,其权臣夺国则名篡弑,常相戒而不敢犯。……至曹魏则既欲移汉之天下,又不肯居篡弑之名,于是假禅让为攘夺。自此例一开,而奉为成式者且十数代,历七八百年,真所谓奸人之雄,能建非常之原者也。

屯田

兴修水利

九品官人法

中正则由政府委任,这样就把私人的月旦评变作官家的品第,强迫清议与政府一致,同时使原来与政府有矛盾的大族名士与政府取得协调。政府控制了舆论,而当中正的既是大族名士,他们的私家操纵也由此取得了合法地位。——唐长孺208年,辟为丞相府文学掾,加入曹氏集团。时年30岁。

220~226年,魏文帝时期,渐受重用。文帝伐吴,以抚军大将军留守许昌。与曹真等受遗诏辅佐明帝。

227~239年,魏明帝时期,长期在外统兵,官至太尉。抵御诸葛亮北伐,平辽东公孙渊。与大将军曹爽(曹真子)同受遗诏辅佐齐王芳,拜太傅。

249年,发动高平陵之变,杀曹爽,独秉大权。

251年,平定淮南王凌反抗。同年卒。

251年,以抚军大将军辅政。次年进大将军。

254年,废黜齐王芳,立高贵乡公髦。

255年,平定扬州毋丘俭、文钦反抗。同年卒。

255年,以大将军辅政。

258年,平定扬州诸葛诞反抗。

260年,杀高贵乡公髦,立元帝奂。

263年,灭蜀。以十郡封晋公,拜相国。

264年,进爵晋王。次年,建天子旌旗,卒,子炎篡魏。

西晋灭吴统一

晋初政治措施:

中央官制:八公、尚书

分封诸王

推行都督制

罢民屯

两汉属和平统一时代,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兼并问题成为社会痼疾。魏晋南北朝人口大量死亡,劳动力成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故国家与士族地主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人口的斗争。政府一面通过实行赐客、复客、荫客等制度,满足世族地主的部分要求;一面又限制对人口的无限制占有,故利用国有荒地,实施屯田、占田、均田制度和与之配套的租调制度,以保证国家对劳动力的控制。因此从制度层面看,国家土地所有制呈现出发展趋势。

随着豪强地主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屯田制终于彻底瓦解,泰始元年(公元265年)“罢农官为郡县”。西晋政权一方面要维护豪强大族的利益,另方面又要保障一批为西晋政权提供赋役的国家编户,于太康元年(公元280年)颁行占田制。

占田制规定:

①普通百姓占课田。男子一人有权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其中男子五十亩、次丁男二十五亩、女子二十亩为课田,亩税八升。不论占田是否足额,课田必须缴足。

②世族官僚占田荫客制。一品占田五十顷,每品递减五顷,至九品十顷。一品至九品荫客十五至一户,衣食客三至一人,荫亲“多者九族,少者三世”。

③“户调之式:丁男之户岁输调绢三匹,绵三斤;女及次丁男为户者半输。(十五下至十三、六十一上至六十五为次丁。)其诸边郡或三分之二、远者三分之一;夷人输賨布户一匹,远者或一丈。”

占田制只是规定了一般农民有权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并未给予保证;官僚贵族实际占有的土地却并未触动。因此占田制的推行并未限制士族地主的发展。但占田制下的农民比屯田客人身相对自由,所受剥削也较轻,因而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

占田制推行的历史意义:首先,调整了世族地主的整体利益,使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世族地主土地所有制得以顺利发展。其次,大批生产者从军事编制的屯田上解脱出来,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第三,允许农民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鼓励了垦荒,扩大了耕地面积。第四,逃亡避役的屯田客和流民有权合法占有土地,得以定居占田,安心生产,促进了生产者与土地的重新结合。据统计,太康元年政府控户近246万,而占田制实施后三年,激增至377万,说明不少流民重

新附籍。《晋书》卷24《食货志》谓“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均平,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干宝《晋纪·总论》也说“太康之中,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牛马被野,余粮栖亩”;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与发展。

八王之乱

重用宗室子弟,特别是以之充当握有重兵的地方军政长官的现象,既不见于秦汉,也不见于唐以后,大致萌芽于曹魏,显著于西晋,下延至南北朝乃至唐初未变。……问题的症结还在贵族政权之下,皇室作为第一家族凌驾于其他家族之上,皇帝作为第一家族的代表君临天下,其家族成员有资格也有必要取得更大权势以保持其优越地位。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世族地主的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必然导致政治上的分裂倾向,世族地主在政治上的代表不断鼓吹促使分裂倾向加剧的分封制及五等爵制,企图从政治制度上肯定世族庄园经济的分裂性与独立性。而限于历史条件的错误认识,也使西晋统治者难以判明态势。早在曹魏时代,司马懿长兄朗就认为“天下土崩之势,由秦灭五等之制”。魏末司马氏篡权,曹魏宗室竟无一人有反抗能力,司马氏也误以为是曹魏对宗室亲王的限制所致。至司马昭执政时,就于魏咸熙元年(公元264年)宣布“复五等爵”,实际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等。入晋后分封之论更为喧嚣,世为名族的刘颂就公然主张“裂土分人,以王同姓”;又如孙吴丞相陆逊之孙、数代显赫的江东大族陆机也作《五等论》,主张分封,“使万国相维,以成磐石之固”。

西晋之所以成为短期不稳定统一,除了世族地主经济发展这一根本原因外,统治集团的一些决策与措置,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措置之一就是分封制。

西晋建国之初,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便大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下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咸宁三年(公元277年)又“更制户邑”,大国增至四万户,小国皆增至万户。特例更多,如成都王颖食邑十万户,汝南王亮、秦王柬八万户。西晋共分封57王,此外还有众多的公侯伯子男。

诸王的政治和军事权力也不断增加,开始是允许自选国中长吏,其后又听其直接掌管封国中的军队。这样,各封国对中央的独立性不断增强,成为导致“八王之乱”的直接契机。

西汉分封的失误,由于社会直接生产者人身依附关系尚未强化,中央集权相对强化,朝廷尚能控制局面;而西晋则因世族地主势力的发展而极大地削弱了中央集权,社会终于失控。

晋武帝司马炎认为曹魏灭亡的原因,是未分封同姓诸侯王,缺乏屏藩。故于泰始元年(265)封宗室二十七人为王,有领地和军队。大国封地不过一郡,军队不超过五千。但诸王是出任军事重镇长官,如武帝未年,用楚王玮都督荆州,汝南王亮出镇许昌。惠帝即位,用梁王彤、赵王伦、河间王颙等先后出镇关中,成都王颖镇邺。出镇的亲王拥兵自重,导致了八王之乱发生。

西晋统一后,“诏天下罢军役”,国家控制的军队数量有所削减;大批军士解甲归田,对社会生产是有益的;但西晋政府却未采取其他有效措施拥有一支足以维护统一的武装力量。同时却使同姓诸王的领兵权不断增强,甚至以“都督某

州诸军事”的名义让他们直接掌管本属国家的军队。更助长了分裂倾向。

与汉唐不同的是,西晋建国伊始,统治集团即开始腐化。晋武帝平吴之后,“怠于政术,耽于游宴”。太傅何曾日食万钱,还说“无下箸处”。大臣傅咸曾指出:“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武帝死,继位的惠帝智力低下,皇后贾氏专权擅杀,引发“八王之乱”。贾后与皇太后(惠帝姨母)父杨骏争权。元康元年(公元291年),贾后与掌握禁军的楚王玮合谋杨骏,囚死太后。但朝廷又推汝南王亮和卫瓘辅政,贾后使惠帝下密诏令玮杀亮、瓘,再以擅杀罪除玮。惠帝元康六年(公元296年)贾后召表面上亲附她的赵王伦入辅,并杀死非亲生的太子遹。永宁元年(公元301年),赵王伦杀贾后并废惠帝自立,诸王纷纷“勤王”,“兵兴六十余日,战及杀害近十万人”。其后赵王伦被杀,惠帝复位,但诸王争战更剧。永兴三年(公元306年)东海王越入朝专权,毒死惠帝,拥立怀帝炽,“八王之乱”才告结束。“八王之乱”历时十六年,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百姓创痍,饥饿冻馁”。但西晋政府及诸王也已元气大伤,而诸王为骨肉相残所招徕的各族势力乘虚而入,引起社会矛盾的空前激化。

八王之乱两个阶段

公元291年,贾后用司马玮政变,杀杨骏废皇太后,又借口楚王玮矫诏擅杀司马亮、卫瓘(guàn),将其处死。(公元291~299年,贾后专权,名士执政,政治腐败而政局相对安定。)

公元300~306,六王厮杀,中原残破,权归东海司马越。

八王之乱后,胡汉移民狂潮和遍布全国的暴动起义,已经无法控制,史称“永嘉之乱”。永嘉五年(公元311年),随着司马越死亡、晋军主力被歼、洛阳陷落,晋怀帝被俘,西晋王朝名存实亡。其名义上的寿终正寝,是流亡西北的晋愍帝被俘后遇害的时间——公元317年。

东晋(317-420)

永嘉元年(307)7月司马睿为安东将军、

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

11月王澄都督荆州。

永嘉三年(309)3月王敦任扬州刺史。

永嘉五年(311)4月晋主力灭亡,洛阳陷落,

怀帝被俘。

建兴四年(316)长安陷落,愍帝被俘。

建武元年(317)司马睿即位。

门阀政治

是指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严格意义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江左的东晋时期。

田余庆教授

东晋门阀政治的代表家族

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东晋基本国策

依靠侨姓士族

团结南方士族

利用流民武装

只要注籍在侨州郡户口簿上,就可以获得优复(免调役)等等的优待。…对于吸引中原地区人民像怒潮似地涌向江南,也起过一定的作用。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王导的历史贡献

王导之笼络江东士族,统一内部,结合南人北人两种实力以抵抗外侮,民族因得以独立,文化因得以续延。不谓民族之功臣,似非平情之论也。

陈寅恪《述东晋王导之功业》

门阀政治是皇权与士族势力的某种平衡,也是适逢其会得以上升的某几家士族权力的某种平衡。

动乱的方式较多地表现为长江上下游之争,因为在士族专兵条件下,彼此制约的士族,其权力的分配正是表现为长江上下游实力的相持。但是,上下游的这种关系又受南北民族矛盾的制约,冲突一般是适可而止,较少达到决裂地步。

——田余庆

荆扬之争

动乱的方式较多地表现为长江上下游之争,因为在士族专兵条件下,彼此制约的士族,其权力的分配正是表现为长江上下游实力的相持。但是,上下游的这种关系又受南北民族矛盾的制约,冲突一般是适可而止,较少达到决裂地步。

——田余庆

王敦之乱(322~324)

王与马、共天下

王敦攻入建康,废帝的失敗

历史的结论是:只有皇权与士族共治天下,平衡和秩序才得以维持。所以,本来只是两晋之际具体条件下形成的“王与马共天下”的暂时局面,就被皇权与士族共同接受,成为东晋一朝门阀政治的模式。——田余庆

桓温专权

谢安与淝水之战

刘裕与晋宋禅代

刘裕的成功终归又是靠京口流民的力量。东晋一朝,皇帝垂拱,士族当权,流民出力,门阀政治才能维持。等到士族不能照旧当权,司马氏也不能照旧垂拱而居帝位的时候,已经走到前台的流民领袖人物既抛弃了司马氏,也改变了门阀政治格局,树立了次等士族的统治秩序。

——田余庆

南朝

宋(420—479)420年,宋武帝刘裕废晋恭帝自立,国号宋,都建康。

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年间北伐失败

479年,齐高帝萧道成代宋自立,国号齐,都建康。

502年,梁武帝萧衍代齐自立,国号梁,都建康。

548~552年侯景之乱

557年,陈武帝陈霸先代梁自立,国号陈,都建康。

南朝走向衰落

晋、宋之间,士庶区别日益严格,宋、齐时已达到僵化的程度。…门阀贵族坚决反对把新兴的或假冒的士人处于自己的同一等级,他们认为必须保持原来独占的统治轨道。士庶区别的严格化发生在此时,正因为士庶有混淆的危险。所以这里并不表示门阀势力的强大,相反的倒是由于他们害怕这种新形势足以削弱甚至消除他们长期以来引以自傲的优越地位。

——唐长孺《南朝寒人的兴起》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屣,坐棊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篇》

流民起义

李特起义和成汉政权

五胡乱华与十六国

十六国历史始于304年,终于439年,主要由“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建立,也有部分汉族政权。

十六国习惯性称呼,指时间较长的十六个割据政权,另有几个政权年代较短未计入。

按名称分按民族

一赵(后赵)匈奴三:汉-前赵、夏、北凉

一夏

鲜卑五:前燕、后燕、南燕、南凉、西秦

二汉(汉–前赵、成汉)羯一:后赵

三秦(前、后、西)氐三(包括賨):前秦、后凉、成汉

四燕(前、后、北、南)羌一:后秦

五凉(前、后、西、北、

南)

汉三:前凉、西凉、北燕

十六国君主中多有精通汉文化者,普遍重视儒学。

(汉刘渊)幼好学,师事上党崔游,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皆略诵之。《史》、《汉》、诸子,无不综览。

拓跋族的兴起

呼伦贝尔草原不仅是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而且是他们的武库、粮仓和练兵场。他们利用这里的优越的自然条件,繁殖自己的民族,武装自己的军队,然后以此为出发点由东而西,征服内蒙中部和西部诸部落或最广大的世界,展开他们历史性的活动。鲜卑人如此,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也是如此。

很多的游牧民族都是在呼伦贝尔草原打扮好了,或者说在这个草原装备好了,然后才走出马门。当他们走出马门的时候,他们已经不仅是一群牧人,而是有组织的全副武装了的骑手、战士。翦伯赞《内蒙访古》

386年淝水之战后拓拔珪复国,称魏王。

395年魏军大败燕军。

397年魏军攻占燕都中山。

398年魏王拓跋珪在平城称帝。

魏太武帝统一北方

431,灭夏国

436,灭北燕

439,灭北凉,统一北方。

450,击败刘宋北伐,兵临瓜步,

建康震动。“咸荷担而立。”

魏孝文帝汉化改制

北魏统一北方之际,尚处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阶段,奴隶制残余还很严重,征服过程中不少汉族和他族被掠为奴,阶级矛盾十分激烈,拓跋鲜卑和汉族及他族也存在着民族矛盾。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的条件下,各族人民屡起反抗,兴光二年(公元455年),卢水胡盖吴起义,聚众十余万,虽遭镇压,但北魏统治亦动摇。统治集团中开始酝酿改革。

公元471年,五岁的孝文帝拓跋宏继位,祖母冯太后主政。

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全面推行改革。

均田制

首先是土地制度,颁行均田令,主要内容:

①十五岁以上男子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露田加倍或三倍授给以备休耕。露田年满七十还官,桑田身终不还。

②地主可按其奴婢、耕牛数量受田,奴婢受田与良人同,耕牛一头受三十亩。

③土广民稀之处,任力耕垦,不受限制。

④官吏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县令、郡丞六顷。公田离职移交,不许买卖。

与均田制颁布同时,北魏还颁布了三长制和租调制。三长制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加强基层统治,征发赋役。租调制规定,一夫一妇出帛一匹、粟二石;十五岁以上未婚男女4人、从事耕织的奴婢8人、耕牛20头,分别与一夫一妇相当。

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承认普通民众也有获得小块土地的权利,并鼓励开荒,增加耕地面积;租调剥削也相对较轻。北魏社会一度呈现繁荣景象

均田制使许多隐匿户口成为国家编户。但因奴婢、耕牛受田之法,并未太多触动大土地所有制;均田可能只行于荒地、无主地和所有权不明确的田地。

用国家力量干预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北朝的均田是古代史上的最后一次。到唐代,均田制不久就瓦解了;但在北朝,均田促成了编户齐民体制的重建,带来了帝国的复兴。

十六国时期的“坞壁”与“宗主督护制”

坞壁的主要特点:

坞壁主身份一般是庄园主或有号召力的官吏;

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宗族为核心;

规模一般大于原来的里、村,内部建有基层行政单位;

内部生产经营多采用庄园式方法;有军事化色彩,但以自保为主。

陈寅恪先生《桃花源记旁证》一文认为:

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并非简单的随想之作,而是对十六国后期北方弘农、上洛一带一处坞壁的真实描写。

以“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

太和十年以李冲议,实行三长制:五家设一邻长,五邻设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负责清查户口、征收赋税等基层行政管理工作。使得编户齐民体制得以重建。

迁都洛阳与改革鲜卑旧俗

制定姓族,门第选官。

迁至洛阳的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

改鲜卑复姓为单音汉姓。

在鲜卑贵族中分定姓族高低,授予不同官职

禁鲜卑服饰、朝廷上禁鲜卑语。

六镇起义与东西魏分裂

边塞六镇之鲜卑及胡化之汉族,则仍保留其本来之胡化,而不为洛都汉化之所浸染。故中央政权所在之洛阳其汉化愈深,则边塞六镇胡化民族对于汉化之反动亦愈甚,卒酿成六镇之叛乱。——陈寅恪

550年,高洋建北齐

557年,宇文觉建北周

577年,宇文邕灭北北齐,统一北方。

北周建立者宇文泰,鲜卑族,“世为大人”。六镇起义时,泰随父参加,葛荣败死,作为降户迁入晋阳。由于其出身及胆识,为尔朱荣赏识,渐获提拔。后随贺拔岳入关镇压起义,岳为侯莫陈悦害死,泰继统岳众,攻杀悦,占据关中。534年(永熙三年),孝武帝元脩不满高欢,潜奔关中,但又与泰发生矛盾,同年十二月,泰毒死元脩,另立孝文帝孙元宝炬为帝,泰为都督中外诸军事、柱国大将军,都长安,史称西魏。556年,泰死,子觉继立,随即篡代,国号周,史称北周。不久,觉被泰侄护所杀,另立泰长子毓。毓死,弟邕继立,是为北周武帝。北周改革,主要在泰及邕时。

宇文泰顺应了世族所有制变革的历史趋势,积极推行均田制。并采纳苏绰建议,立计帐、户籍等制,保证均田制的贯彻实施。在北周统治区内,世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如关东那样强盛,政治上得势的也主要是以“八柱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军事贵族,他们与北周政权尚能同心同德,拥护宇文泰改革,因而国家得以控制大量编户,中央集权有了强化的条件。

宇文泰还十分注意团结各族上层人物。虽如陈寅恪所言,宇文泰亦有对孝文改革的逆反心理,甚至回改复姓,北周虽曾回改汉姓为复姓,只应视为在民族大融合洪流中鲜卑贵族旧有的文化心理的回光返照,或谓顾影自怜;实际上,重分胡汉,既不可能,也不必要。至泰子毓(明帝)时,即曾颁诏:“三十六国,九十九姓,自魏氏南徙,皆称河南之民。今周室既都关中,宜改称京兆人。”

北周制度变化

依据《周礼》建立(天、地、春、夏、秋、冬)六官

府兵制

在均田制顺利推行、国家编户数增的前提下,宇文泰还创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府兵制。陈寅恪与岑仲勉先生均认为此制亦源自鲜卑旧制,但就此制与均田制有机结合而论,似仍可视为创制。八柱国中,泰为军政首脑,元欣仅挂虚名,其余六柱国下各设二大将军,每大将军下设二开府,共二十四府,每府一军,是为府兵的基本系统。北周府兵的建立与发展,有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征兵来源不断扩大。开始是“广募关陇豪右,以增军旅”,实际就是收编原有的世族私人武装为国家军队;其后又征发中小地主与富裕自耕农;到了周武帝时,征兵对象扩展到一般贫民百姓。第二个趋势是由兵、民分治逐渐转变为兵农合一。起初府兵另立兵籍,不隶州县;其后随着征兵范围的扩大,一般民户均可抽调为兵,旧有的兵籍渐趋涣散,出现了兵农合一的趋势。至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正式下诏:“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至此府兵制与均田制完全结合,成为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的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府兵制发展的这两个趋势,与世族所有制变革条件下均田制的推行密切相关,这一兵农合一军事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巩固,极大地提高了国家军队的战斗力,为北周的统一北方乃至其后隋王朝的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泰子宇文邕时,除了继续推行前朝一系列改革措施外,又大规模展开毁佛运动。当时朝野间继魏末崇佛传统,寺院多达万余所,僧众百万,严重影响着政府的兵源及税源,不利于国家权力的强化。建德三年(公元574年)诏禁佛道二教:“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把寺院、道观占有的土地全部收归国有,僧侣、道士和僧祇户、佛图户等“皆复军民,还归编户”,重新转化为均田农民,从而使国有土地国家佃农数量骤增,平均负担随之减轻,兵源也更为充裕,“民役稍稀,租调年增,兵师日盛”。达到了“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的目的。

在国力渐盛的前提下,北周不失时机地开展统一运动,553年攻占益州。554年攻占了梁都江陵(侯景之乱后迁此)。在与北齐的战争中,也由弱转强,节节胜利。575-576年,两次大举攻齐,577年正月,攻下邺都,齐后主纬出逃被俘,北齐亡。

魏晋玄学思潮

通过自由平等的“清谈”论辨,在尊重经验和理性的形名学基础上,运用“得意忘言”的学术方法创造性地地解释经典,最终以“本末体用”关系将儒家名教与道家自然融为一体,并上升到“有无之辨”的高度论证,完成了中国哲学形态从汉代宇宙论向魏晋本体论的转变。按时间先后顺序,玄学流派可划分为正始玄学、竹林玄学、西晋玄学和东晋玄学四个发展阶段。

由于“黄老”道家已经将儒家伦理融入其中,因此从广义上说,魏晋玄学是“黄老”与“老庄”的融合;从狭义上说,则是黄老“因循”“形名”、老庄“自然”“言意”等思想要素与儒家伦理学说的融合。佛教译经则对玄学由生成论向本体论转化,起了某种间接的刺激作用。

中国哲学从宇宙论到本体论,提高了思想界的思维水平,为儒释道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改变了文学艺术的政治附庸地位,开始了“文学的自觉时代”和“为艺术而艺术的时代。”

士族社会生活自由化,为魏晋风度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支持。

考研考古学排名前10院校

考研考古学排名前10院校 复习到今天,很多考生对于院校专业目标都有了基本定位,至少对于专业和方向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接下来就是院校选择的问题了,逐步临近9月考研预报名,大家也要早点准备。凯程考研和大家分享专业排名前10院校,可供考生参考。 凯程教育张老师整理了几个节约时间的准则:一是要早做决定,趁早备考;二是要有计划,按计划前进;三是要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总之,考研是一场“时间战”,谁懂得抓紧时间,利用好时间,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1.制定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 这里所说的计划,不仅仅包括总的复习计划,还应该包括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是日计划。努力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但却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把学习计划精确到每一天,这样才能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当然,总复习计划是从备考的第一天就应该指定的;月计划可以在每一轮复习开始之前,制定未来三个月的学习计划。以此类推,具体到周计划就是要在每个月的月初安排一月四周的学习进程。那么,具体到每一天,可以在每周的星期一安排好周一到周五的学习内容,或者是在每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学习计划。并且,要在每一天睡觉之前检查一下是否完成当日的学习任务,时时刻刻督促自己按时完成计划。 方法一:规划进度。分别制定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学习时间表,并把它们贴在最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按计划进行。 方法二:互相监督。和身边的同学一起安排计划复习,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方法三:定期考核。定期对自己复习情况进行考察,灵活运用笔试、背诵等多种形式。 2.分配好各门课程的复习时间。 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同学们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律安排每天的学习,使时间得到最佳利用。一般来说上午的头脑清醒、状态良好,有利于背诵记忆。除去午休时间,下午的时间相对会少一些,并且下午人的精神状态会相对低落。晚上相对安静的外部环境和较好的大脑记忆状态,将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据科

历史考研自主命题院校一览表

2013年部分历史自主命题院校名单从2013年开始,退出自主命题的院校有36所,考试范围与科目各异: 高校是否985 211 专业 有无考试 大纲 有无 样题 参考书中国史 世界史 中国古 代史 中国近 现代史 1.北京大学是624历史学基础 (中国史) 625历史学基 础(世界史) 无无 北师大 版 2.中国人民大学是 633历史学综合 (中国史) 634世界通史无无 北师大 版 3.首都师范大学非776历史学基础综合无无 有指定 参考书 4.南开大学是749中国历史750世界历史无无北师大版 5.南京大学是620历史学基础[按组命题] 无无北师大版 6.华东师范大学是722历史学基础综合313 无 北师大 版 7.中山大学是678历史学基础(A) 无无北师大版 8.四川大学是650中国通史651世界通史无无北师大版 9.兰州大学是630中国史基础631世界史基 础 无无 有指定 参考书 10.吉林大学是675历史学基础675历史学基 础 313 无 北师大 版 11.云南大学211 702历史学综合无无有指定参考书

12.内蒙古大学211 752历史学基础无无 北师大 版 13.南京师范大学211 638历史学综合无无 北师大 版 14.西北大学211 701中国史702世界史无无有指定参考书 15.东北师范大学211 634历史学综合无无 北师大 版 16、南昌大学211 (645)中国通史及 历史文选 无无 北师大 版 17.陕西师范大学211 714中国史715世界史无无 有指定 参考书 18.河北大学非698历史学基础无无北师大版 19.河北师范大学非732中国史基础 731世界史基 础 313 无 有指定 参考书 20.重庆师范大学非619中外通史无无 北师大 版 21.四川师范大学非650中国通史651世界通史无无 有指定 参考书 22.吉林师范大学非623中国史综合 624世界史综 合 无无 有指定 参考书 23.哈尔滨师范大学非702历史学基础综合无无 有指定 参考书 24.湖南师范大学211 747历史学综合无无 有指定 参考书 25.湘潭大学非717历史学综合无无北师大版 26.黑龙江大学非736历史学基础有无 有指定 参考书 27.福建师范大学非639中国史综合 640世界史综 合 无无 有指定 参考书 28.渤海大学非619历史学基础无无有指定

中国音乐史考研复习资料word资料13页

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 1986-1987年先后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发现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计18支,距今约8000年历史,骨笛比1973年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只有两三个按孔的骨哨先进,距今约7000年,音乐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国外关于音乐起源的学说:a达尔文(英)异性求爱说b克罗威斯特模仿自然说c瓦勒谢克(奥)布赫(西德)劳动起源说d卢梭(法)史宾塞(英)语言抑扬说e修顿普佛(德)信号说f孔百流(法)巫术起源说 我国的记载1.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而产生,2.为表达感情和娱乐3.产生过程曾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鸣声,4.起源于劳动生产。 八阙:《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了葛氏部落的乐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八阙:《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了葛氏部落的乐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至极》 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至极》 第二章周代音乐 1、雅乐:周代恭听音乐的一种,后历代沿袭使用。雅乐分大雅和小雅。大雅是大典的乐歌,主要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军相见礼中。小雅接近民歌,有些是根据民歌加工改编而成。小雅用于诸侯的大射、典礼及士大夫乡饮酒礼等仪式中。 2、颂乐: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也是大典的乐歌,内容接近大雅,用乐场合为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军相见礼中。 3、周代的小舞:小舞为周代规模较小的舞蹈,其中有羽舞(手持野鸡毛而舞);皇舞(持鸟毛而舞);茆(mao)舞(执牦牛尾而舞);干舞(执盾牌而舞);另外还有长袖舞等。 4、四夷之乐:乃是周代宫廷音乐重要类型。周代的统治地区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其四夷则指秦、楚、吴、越、巴、蜀以及北方地区,上述地区的音乐被收集在宫廷进行表演,其多称为四夷之乐,并设鞮(di)鞻(lou)氏掌管。四夷之乐

历史学考研学校排名推荐

历史学考研学校排名推荐 历史学考研学校排名 (一)、历史学一级学科最新排行:重点优势学科单位: 1北京大学2南开大学 (二)、历史学一级学科中的专业排行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研究范围包括历史哲学研究、中国古代史学史、中国近现代史学史、现代史学思潮、现当代史学研究、史学名著研读、学术大师研究、方志学、历史研究法、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西方史学史等。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层次的史学理论和史学史专门人才。最终成为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方法和最新学术动态,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历史学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并能够在本学科做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探索和研究成果的高级人才。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国家机关、新闻出版等文化机构、文物考古研究机构、博物馆等单位任职。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目前国内开设本专业的院校: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天津师范大学等。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研究范围包括考古学和博物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北方民族历史与考古,人类学和环境考古等。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层次的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门人才。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需要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方法和最新学术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田野考古发掘和研究、博物馆陈列设计、保护与管理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中国考古学、博物馆学及文物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并能够在本学科做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吉林大学 目前国内开设本专业的院校: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大学、郑州大学等。 历史地理学

博仁考研2020级313历史学基础(统考)考研真题点评

博仁考研2020级313历史学基础(统考)考研真题点评 2020年的考研已经结束,对于20级的同学现在应该适当放松下之前一直紧绷的神经,准备应对接下来的复试了。对于21级的同学来说,也是开始掌握院校信息,为自己来年的考试收集信息做准备的时候。博仁考研特地在第一时间收集了统考的历史考研真题,历史教研组的老师们结合多年的经验,对2020级统考的历史考研题做了分析,希望能够给立志参加21级考试的同学们提供参考。 近几年来,退出统考实行自主命题的院校越来越多,2020级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西南大学等院校纷纷退出统考实行自主命题,但是2020年的突然有好多院校回归统考,其中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大学、郑州大学世界史等都回归了统考,这需要额外引起重视。统考实行的是综合考试,即世界史、中国史内容同时考察。2020年统考的试卷具体的内容如下: 一、2020年统考“313 历史学基础”试卷结构分析 (1)世界史部分 选择题(2分/题) 名词解释 (10分/题) 史料分析题 (30分/题) 论述题 (40分/题) 题量分值 世界古代史421768 世界近现代史621972 西方史学史 1110题量105217题 分值205080150分 注:今年史料分析题部分没有世界史的题,在名词解释部分由之前的4题变为了5题,包含一道西方史学史的题目。 (2)中国史部分

选择题(2分/题) 名词解释 (10分/题) 史料分析题 (30分/题) 论述题 (40分/题) 题量分值 中国古代史511760 中国近现代史521860中国史学史1130题量1032116题 分值20306040150分 注:今年史料分析题部分两道题都出在了中国史部分,其中有一道是30分的中国史学史的题,在论述题部分仅仅出了一道中国古代史的题,这样的改变是近十年来少有的。 (3)综合 选择题(2分/题) 名词解释 (10分/题) 史料分析题 (30分/题) 论述题 (40分/题) 题量分值 古代史10 3 2 15 130 近现代史10 4 1 1 16 130 史学史 1 1 2 40 题量20 8 2 3 33题 分值40 80 60 120 300分 注意:综合来看,四种题型是基本固定的,但是在具体考察内容上今年发生较大变化。其中40分的史学史内容明确的在试卷中有所体现,这是近几年来首次发生这样的变化。在总的分配上,古代史与近现代史依旧是对半分,中国史与世界史也依旧是对半分。 二、统考历史学考研指定教材 根据分析近十年统考真题我们已经可以明显发现,目前市面上通行的所谓“十一本教材”已经明显不适用了,博仁已经从2019年起便开始更改对学员统考参考书的建议。尤其针对今年史学史内容的突增,很明显即便是统考,对考生综合能力考察的提高也是目前统考的趋势。博仁目前给出的统考参考书为“十本”,外加两本史学史的参考书。在具体复习过程中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更改:(1)中国史

2019西方经济学考研院校排名及26所主流院校推荐

2019西方经济学专业考研院校排名及26所主流院校推荐 2019考研的考生开始备考了,但是对专业院校还不是很清楚,西方经济学专业主要研究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西方主要国家流行的经济理论以及根据这些理论制定的经济政策。在西方国家,该课程是经济类相关专业的必修课,是学习相关课程的基础。该专业属于基础专业,适合为进一步深造细分专业打下良好的经济学基础。在就业方面,名校就业情况较好。 1.2019西方经济学专业考研院校排名 跨考教育老师整理了2019西方经济学考研院校排名。 2.2019西方经济学考研全国26所主流经济学院校推荐 厦门大学:近年来又有一批有海外留学(微博)经历、导师均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年轻名师加入,使得经济类研究生培养形成“传统+现代”相和谐的互补学习平台。 复旦大学:经济类学科在特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1+1”交换交流互补研究班就体现了精髓

所在。 浙江大学:积极汇聚政府、行业、产业等方面的资源,开创了“企业实践+科研”双向互动培养模式的先河。 南开大学:在经济类学科人才的培养中形成了“中国+世界”的独特视角,实行聘用国外著名学者客串带班制度,使得全球化在学科内部得以实现。 西南财经大学:其地处西部经济中心成都的地理优势,使其经济培养又极具西部特色,深入调研农村经济的“基地化”培养模式将这一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武汉大学:在经济类学科研究生培养中推进多元化导师队伍,实行复合导师制,这在众多经济类院校中独树一帜。 中山大学:经济学专业对学生的培养注重国际化,强调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全球观念,大力开拓对外交流的途径。采用双语教学。 吉林大学:教育特色可以概括为“第一线、应用性、高素质、技能型、零距离”。 湖南大学:经济类学科是在坚实的理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培养形式具有严谨的理性化色彩,授课方式具有模型化特色。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是我国经济学学科领域重要的科研创新基地,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原则,顺应专业的发展趋势,大力整合资源,力图培养创新型经济人才。 江西财经大学:结合江西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学习历史结合起来。 深圳大学:养原则为“宽学识基础,与就业零距离,应用学科与理论学科兼容,以应用学科为主”。 山西财经大学:重点学科重点建设,一般学科统筹建设。 浙江财经学院:以系列讲座“学术沙龙”为平台,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在经济类学科的建设中探索建立了“以学院为管理重心,以教师为办学主体,以学生为育人中心”的管理运行新机制。 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文化中兼具浓郁的法治文化气息,用法治机理实行教学的“法式管理”,“厚基础、高素质、宽视野、强能力”。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类学科建设有三大优势:师资、影响力和农业优势,具

2017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真题点评

名校师资优质教学博仁考研助你成功https://www.360docs.net/doc/eb10095732.html, 2017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真题点评—博仁考研 东北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211师范院校之一。2013年退出统考,改为自主命题,专业课考试科目为历史学综合。自实行自主命题以来,东北师大历史学综合整体上难度不大,基础性题目较多,但真题题量也较大,需要考生对知识点比较熟悉,从2017真题总体来看,大部分考题都较为基础,仅有个别名词解释有些陌生,难易程度与去年相比持平。2017年东北师大在题型、题量、分值分布上有一些变化。一、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2017年题型、题量及分值 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题量及分值14X10=140 4X15=60 2X20=75 2X30=60 注意:2017年东北师大在真题题量、分值构成方面有所变化,名词解释由过去的6道增 加到14道;简答题由过去的6道减为4道,分值由每道20分变为每题15分;论述题分值由过去的30分一道变为20分一道。 二、东北师大历史学专业2014-2016年复试线 时间政治英语专业课总分 2016年44 44 132 315 2015年42 42 126 300 2014年42 42 126 310 三、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考查重点及其命题风格 东北师大近年来考题的一个特点就是题量大、命题注重基础、重点考查历史发展重点事件。同时考查范围比较广泛,涉及到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第三,从近几年论述题来看,题目的学术性倾向逐渐加强。如:2015真题谈谈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的“革命范式”、“中国近代化范式”的认识。2016真题问战后历史学的变化。2017真题考查吴于廑的全球史观。 四、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复习建议 建议各位考生注意做题练题,多动笔写写,训练历史学专业术语的表达,掌握答题技巧。重视真题的参考价值,众多题目来源于其它院校真题。复习要全面、准确,特别是中国史中秦汉和唐宋时期的史实以及世界英法美德等大国的历史进程一定要记牢,容易出大题。适当了解学界研究现状和学术动态。 以上就是博仁考研教研室老师对东北师范历史学考研真题的点评,希望对参加2018年东北师范历史学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预祝大家考研成功,金榜题名! 第1 页

考研历史学全年该如何复习

考研历史学全年该如何复习 考研历史学全年该如何复习 第一阶段——6月初~9月底; 第二阶段——10月初~11月中旬; 第三阶段——11月中旬~12月初; 第四阶段——12月初~考前。 第一阶段是全面复习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把基础打牢,要把书从头到尾地看一遍,建议先看中国通史,再看世界史,最好不要打乱记忆顺序。根据大纲将所有的学科形成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按点复习,并注意其中的小知识点,把书读薄,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根据上述复习时段安排,6月是第一阶段的起点,是最重要的打基础时期。实际上这是广大考研人最难最关键的一道坎儿,很多人后来的放弃就是因为基础没有打牢,自己没有信心。因此,第一阶段能否成功将直接影响下一阶段的进程。 复习时最好按照“古代——近代——现代”的顺序来安排。6月份,可以选择中国古代史或者世界古代史,将其总结成一个简单的知识脉络。 以世界上古史为例,我们首先将其划分为原始社会、上古埃及、上古西亚、上古印度、上古希腊、上古罗马六个大部分,然后我们再从各大部分中根据大纲罗列小的知识点,以此构成这一部分的知识体系。记忆小的知识点,可以采取广泛记忆和理解记忆相结合的办法,将其背景、原因、过程、结果、产生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连带记忆,能够说出大概意思即可。

最后,提醒考生关注历史学考研新考纲,根据考纲作出复习的知识点结构网络;同时注意看考纲的参考用书的变化以及知识点的变化。考生应该具备这种对变化敏感的能力,关注比较新旧大纲的差异, 并在差异中发现考题的发展趋势。 把书看透,是答好题目的根基。但本人相信,一定的答题技巧可以为得分添加助力。这尤其有益于考场上易于惊慌的考生。有固定 的技巧模式来答题,可以保证不出太大的差错,使已有的知识点, 在慌张,忙乱的历史统考中,付诸东流。我所写的,只是我自己思 考的方法,是从这次统考中总结出来的。有没有用,博雅诸君,自 识之。我写的很零乱,把考场上的问题依据自己的判断贴上标签(我 考试时也是这样想的),见招拆招,有个时候想到某点就记,水平有限,见谅。 1、非常熟悉的名解 10年考的名解,我有两个不知道,1个有点模糊,其它均非常熟悉。对于非常熟悉名解,我是这样来解答的: 2、非常熟悉的简答题 今年考的简答题,我只有一道算是非常熟。就是西汉诸候王国的问题。我是这样答的:首先,开宗明义的作出解释,什么是西汉诸 候王国问题。记名解可以解决简答题,这一点长孙君文章有讲,我 要强调的是,在问答题里面,经常需要直接进行名词解释,甚至在 很大程度上,简答题就是名解的扩展。这里的的解释,我认为只要 陈述就好了。且应是高度概括性的。因为下面你还要阐释,如果头 铺得过大,下面就不好写了,写来写去,加上一慌张,你就很容易 在答卷上落下很多重复的话语。其次,我纵向阐述了诸候王国问题 的由来,各朝君臣是如何解决诸候王国问题的。最后,我进行了一 定程度的发挥,讲了西汉诸候王国问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不熟悉的名解 今年的考卷上,对于我来说,陌生的东西还是挺多的。名解有两个不知道,这两个我有一个随便写了几句,弗莱明一个字没有写,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考研院校排名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考研院校排名 中国近现代史是区别于世界近现代史,专以中国为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叙述主体的一门学科。不同于世界近现代史的历史分期,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有多种看法,但被普遍接受的是起于1840年鸦片战争,终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的这一观点。 其中1840年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被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也被称为中国近代史。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也称中国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排 名学校名称 等 级 排 名 学校名称 等 级 排 名 学校名称等级 1华中师范大学A +6湖南师范大学 A 1 1华东师范大学 A 2中山大学A +7复旦大学 A 1 2武汉大学 A 3南开大学A +8中国人民大学 A 1 3山西大学 A 4北京大学A 9四川大学 A 1 4河南大学 A 5南京大学A 1 0北京师范大学 A 1 5苏州大学 A

B+等(23个):河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吉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扬州大学、厦门大学、河北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新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延安大学、云南大学、山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辽宁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B等(23个):清华大学、湘潭大学、安徽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齐齐哈尔大学、聊城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 C等(16个):名单略

历史学考研容易考的院校分析

你想知道的历史学考研容易考的院校很多在准备历史学考研初期的考生都问过博仁历史学考研老师同一个问题:“历史学考研哪些学校好考呢?” 博仁历史学考研老师决定来给大家说叨说叨,怎样的学校算得上是一所好考的学校,判断指标有哪些。 一、从考试题目分析 不少同学会比较历史学考研是统考容易还是自主命题容易,拥有12年辅导经验的 博仁历史学考研老师给出的答案是:统考院校。原因有三: 1.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得分更容易些; 2.题目要兼顾到各个院校的情况,重基础,题目的考察有规律可循; 3.统考有历史学考试大纲,复习有重点和目标。想要了解一下统考院校的考生可以到博仁考研官网查看历史学考研统考院校。(具体情况需要结合具体院校)。 二、从院校报考的热度分析 大部分院校可能不会公布学校报考人数,但是考生可以通过招生人数和分数线,来判断院校的报考热度。例如,北京大学2018年中国史招收8人,复试分数线为340分,实际录取人员中最低分数为381分;福建师范大学2018年中国史招收32人,复试分数线为315分,实际录取人员中最低分数为316分。从这些信息可以看出,北京大学的报考热度要高于福建师范大学,所以福建师范大学相对来说好考。、 如果你是不太注重院校的考生,可以考虑报考竞争不激烈的普通院校,如果你有一个名校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院校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中国海洋大学有些同学可能不太了解这个院校,但是学校的历史学也是很不错的,有想考名校的同学可以考虑一下。关于院校的分数线、招生人数等信息可以咨询博仁历史学考研老师。 第三、从自身的实力分析 其实对于院校的选择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考研报名是在每年的

2018历史学考研复习把握史实关系

2018历史学考研复习把握史实关系 一、注意复习顺序 历史学是一门十分重视时间和顺序的学科,历史就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就是各代前 后相承,又不断损益的结果。东汉王充曾说:“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沉。”历史是环环相扣的,要看清楚来龙去脉,必须追本溯源。提醒考生要按照历史的先后顺序复习:古代史-近现代史、中国史-世界史,这样既能把握事件的前因后果,又便于联系记忆。 总结了历届《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的要求,试卷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四大科目,这四大 科目及各自所占的比例分别是:中国古代史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约20%、世界古代中 世纪史约20%、世界近现代史约30%。有些同学在复习世界史的过程中,先挑分值比重较大的世界近现代史来看,然后再看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在基础阶段,这种复习顺序是大忌。 二、参照大纲,把握框架 相对于世界古史而言,世界近代史的脉络并不是十分的明晰,相反会让人感觉有些乱,无法理出一个大概的思路。更夸张的是,几乎每本参考书都是按照各自的线索串联,每本书的内容都不同,这也更增加了理出大概知识框架的难度。因此,建议大家最好根据大纲所列 的框架来记。 在熟悉框架的基础上再往里面套具体的知识点,并结合参考书进行复习。8月份结束世 界通史开始复习中国史的同学,可能会觉得中国古代史的框架要比世界近现代史的框架明了 一些。就中国古代史而言,其顺序无外乎就是“先秦一秦汉一三国两晋南北朝一隋唐一两宋金辽一元一明清”。无论是复习世界史还是中国史,掌握的要领都是不变的。首先要有一个总体的框架,然后再逐步理解,这样有了总体的概念和宏观的把握,回答问题时也不容易被 困于一个有限的范围。 三、从各个角度把握史实关系 首先,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纵向的联系,纵向联系就是从时间推移的角度来考察历史事件 的过程及因果关系,从而探索历史发展趋势。也就是说是相关知识点的发展脉络。比如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皇权与相权之争,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工业革命等。三年以来,考试中加强了对这一方面的考查,2007史料分析考查了自唐代以来科举制度的演变,2009年考查了19世纪以后全球民族国家建立的四次浪潮,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对知识点的发展脉络有比较清晰的思路。 其次,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横向联系就是通过空间拓展的方式将某一历史现象与同一时间其他地区出现的类似或相反的现象进行类比分析;或者是将某一历史现象与同 一时期的其他相关历史现象进行有机的联系和综合。比如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与19世纪 60年代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前都遭受了西方列强的入侵,在60年代都出现了改革运动 等等,通过这种横向的联系比较,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把握了历史的宏观面貌,2007年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做到以上三点,相信你复习时会有一个比较清醒的思路,不会再云里雾里了。但是,巧记并不等于不记,在理解的基础上会记得更快、更牢、更活。最后,祝你早日收到理想院校的通知书! 第1页共1页

2016年历史学313统考真题

2016年历史学313统考真题 2016年研究生考试已经落下帷幕,16年的同学们可以稍作休整,养精蓄锐后备战复试。对于备考2017年历史学考研的同学们来说,真题是最具参考性的指导资料,精确的真题解析能够帮助大家找准复习方向,不走弯路,直击考试重点,轻松考研。博仁考研老师为备考2017年历史学研究生同学们整理出2016年历史学统考真题,更多自主命题院校真题及答案可以咨询博仁教育老师。 二、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21. 弭兵运动 22. 嘉定和议 23. 明代司礼监 24. “十通” 25. 《查士丁尼战争史》 26. “壬申之乱” 27. 美国“文官条例”(1883年) 28. 阿拉曼战役 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29.材料一:“法之轻重,以弊之轻重为衡,故曰刑罚世轻世重,盖因时制宜,非得已也。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夫财者亿兆养命之原,自当为亿兆惜之,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漏向外洋,岂宜藉寇资盗,不亟为计?” --林则徐《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材料二:再,臣等会办夷务以来,窃思鸦片必要清源而边衅亦不容轻启,是以兼筹并顾,随时密察夷情。乃知边衅之有无,惟视宽严之当否。宽固可以弭衅,宽而失之纵弛,则贻患转在养痈;严似易于启衅,严而范我驰驱,则小惩即可大诫。此中操纵,贵审机宜。 --林则徐等《英人非不可制应严谕将英船新到烟土查明全缴片》材料三:溯自查办鸦片以来,幸赖乾断严明,天威震叠。趸船二万余箱之缴,系英夷领事义律自行递票求收,现有汉夷字原禀可查,并有夷纸印封可验。继而在虎门毁化烟土,先期出示,准令夷人观看,维时来观之夷人,有撰为夷文数千言以纪其事者,大意谓天朝法令,足服人心。今夷书中具载其文,谅外域尽能传诵。迨后各国来船,遵具切结,写明"如有夹带鸦片,人即正法,船货没官",亦以汉夷字合为一纸。

历史学考研复习技巧

历史学考研复习技巧 针对于历史学统考专业的过来人表示,无论是跨专业还是本专业考生均表示,历史学的知识点比较繁琐,需要记忆的知识太多,很多知识点相似,在记忆过程中容易混淆,很是不容易记忆。 第一种方法,知识框架记忆法。 知识框架记忆法,就是把所要掌握的知识点按照前因后果的联系记忆。就是说对于一个历史事件要有一个总体的框架结构。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具备前因后果的,通过记忆事件的前因、过程和意义,在记忆事件的过程要力求简洁,但是不可忽略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和结果等因素。这样在类似的知识点面前才不易混淆。 第二种方法,历史规律记忆法。 历史知识都是有其内在的规律的。历史发展的因果性也是历史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就是说历史条件是相互联系的。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不是偶然产生的,一定受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考生只需把握住这些因素,就能掌握好历史事件,并加强记忆。 第三种方法,大声朗诵记忆法。 大声朗诵记忆法,就是需要考生大声朗读知识点,并且要带有感情朗读。这样,当考生再次接触到这一知识点时,就会想起当时朗诵的情景。这样有助于记忆。 第四种方法,互相提问记忆法。 在考研的过程中,考生不要一个人埋头苦干,而是需要结实研友,共同努力共同进步的过程。只有具备团队精神,在考研的路上才能如履平地。找个志同道合的研友,制定计划共同复习,利用空闲时间,互相提问题,这样可以加强知识点的牢固记忆。并且在提问回答的过程中,检查知识掌握的情况,查漏补缺,提高复习效果。 考研经验:晚起鸟也有春天:人大产业 经济学 摘要:本文作者复习的时间比较晚,但她通过摸索,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最终她以414分的成绩考入人大,希望她的经历给大家带来鼓舞。 ?自我简介 我先简要介绍一下基本信息。我本科就读于帝都一所211财经类院校,貌似很好猜,研究生报考人民大学商学院产业经济学。录取结果已出,我的初试总分414,其中数学147,专业课802经济学129,英语73,政治65。这篇帖子主要说说我的考研心得,最后也有一点经验分享。 回首看看过去的一年,时间真的如白驹过隙般一闪而过。如今想要写点什么,我好像突然化身白云大妈,“词”起“笔”伏,但又不知从何说起。既然这样,我就从题目开始,慢

历史学考研院校排名(最新)

历史学考研院校排名(最新) [日期:2011-12-02] 来源:博仁教育作者:lhj [字体:大中小] 博仁历史学考研辅导班,整理历史学考研院校资料。历史学包括考古史、中国史、世界史等3个一级学科。据国务院学位办公室2009年发表的统计数据,我国大学授予的历史学博士占博士总数的1.93%,授予的历史学硕士占硕士总数的1.44%。 另对中国大学公布的2004~2010年招生的博士生导师资料统计,历史学占博导总数的1.95%。 2011年,有权授予历史学博士学位的大学有48所,有权授予历史学硕士学位的大学共131所。 2011中国大学研究生院历史学40强(B级排名不分先后) 排名等级校名 1 A++ 北京大学 2 A++ 复旦大学 3 A++ 北京师范大学 4 A+ 南开大学 5 A+ 南京大学 6 A+ 武汉大学 7 A 华东师范大学 8 A 中国人民大学 9 A 华中师范大学 10 A 四川大学 11 A 山东大学 12 A 厦门大学 13 A 兰州大学

14 A 清华大学 15 B+ 中山大学 16 B+ 吉林大学 17 B+ 郑州大学 18 B+ 西北大学 19 B+ 首都师范大学 20 B+ 浙江大学 21 B+ 陕西师范大学 22 B+ 东北师范大学 23 B+ 中央民族大学 24 B+ 云南大学 25 B+ 西北师范大学 26 B+ 上海师范大学 27 B+ 河北大学 B 山西大学 B 暨南大学 B 河南大学 B 华南师范大学 B 河北师范大学 B 南京师范大学 B 天津师范大学 B 湖南师范大学

B 福建师范大学 B 西南大学 B 上海交通大学 B 上海大学 B 安徽大学 从排名情况来看,北京大学以雄厚的实力排名第一。这个排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学院校的实力。参加历史学研究生考试的同学可以作为参考。

博仁考研点评2017年历史学统考真题

博仁考研点评2017年历史学统考真题自2007年实行历史学统考以来,历史学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今天,博仁考研教研室为大家解析2017年历史学考研统考真题。 从这10年真题分析来看,总体来说,变化不大,稳中求进。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的把握;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以及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基本能力。 2017年真题依旧体现出以上特点: 2017年统考各科目考查比例分布情况 科目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近现代史比例30% 20% 20% 30% 注: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2017年统考题型、题量及分值 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材料分析题论述题 题量及分值20X2=40 8X10=80 2X30=60 3X40=120 一、历史学考研统考命题的重点和侧重点 从2017年真题来看,历史学统考依旧注重对阶段性特征、基本史实的考察,贴近考纲的要求。比如17年真题就考到了4-7世纪的中古印度和抗战期间的中苏关系等。

另外一个命题的侧重点就是注重细节考察,考察相对较细、较偏一点。这是以后历史学考研的趋势。例如17年真题就考到了“卡会议”和“罗莎卢森堡”这另个名词解释,还考到了乾嘉学派出现的背景及其在史学方面的代表性成就,这就比较细致了,考生往往是将其作为一个名词解释进行准备。 二、历史学考研统考命题规律 从近10年真题分析来看,历史学统考已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命题规律,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注重对一个知识点的不同方式的考察。也即是说考查的同一个知识点,但对于问问题的方式稍作改动,如2017年真题:材料题第29题:概括材料所体现的北宋前期有关制度运行的特点,并谈谈你的认识。这道题在2008年真题中就有类似出现,2008年真题:材料题第29题:3)材料所见北宋前期官职制度有哪些主要的特点? (2)论述题的考点的考察逐渐均衡化。比如08年考的是古罗马;10年考的是雅典;14年考的是波斯帝国;15年考的奥斯曼帝国;17年考的是古印度,因此可以看出论述题的考查也是非常具有规律性。 (3)中日、中美、中苏关系考点成为常态化。如,10年考的是中日关系、14年考的是英美与中国、15考的是中日、16考的是也是中日、17考的是中日和苏日,因此国际关系的考查基本上每年都会涉及到,已经成为一个很明显的命题规律。 (4)两次世界大战是永恒的考点。从近10年真题,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年都会对两次世界大战有所考查,考的题型既有名词解释又有选择题,还有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预计2018年考研依旧会涉及到两次世界大战。 三、历史学考研统考复习策略 由于历史学统考已经形成了明显的考查重点和命题规律,所以建义2018年考生一定要针对性复习,做到以下三点:

考研院校航天领域高校排名

考研院校航天领域高校排名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于6月11日17时38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神十升天,燃起了很多考研学子的航天梦,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发布的《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在“航天宇航科学与技术”领域实力排名的高校情况如下:Top.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科整体水平得分 92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成立于1952年,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航空学院前身是清华大学航空系,是1952年北航成立时最早的两个系之一,当时称飞机系(设飞机设计和飞机工艺专业),1958年更名为航空工程力学系,1970年更名为五大队,1972年更名为五系,1989年定名为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2003年成立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早期的航空学院荟萃了一批当时国内著名的航空领域的专家,如屠守锷、王德荣、陆士嘉、沈元、王俊奎、吴礼义、张桂联、徐鑫福、徐华舫、何庆芝、伍荣林、史超礼、叶逢培等教授,屠守锷院士是第一任系主任,他们为本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北航发展史上,航空学院不断输出专业和人才,

先后参与组建七系、三系、十四系、宇航学院、飞行学院、无人机所、土木工程系、交通学院等院系。 Top.2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学科整体水平得分 88分 国防科技大学是国防部和教育部双重领导下的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列入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重点建设。学校的前身是1953年创建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 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 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前身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下设的导弹工程系,创建于1959年。学院以航天和新材料技术为特色,主要从事卫星、导弹等各种飞行器总体设计技术、推进技术、控制和测试发射技术、新材料技术、应用化学技术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 Top.3西北工业大学 学科整体水平得分 87分 西北工业大学坐落于古都西安,是我国唯一一所以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以工理为主,管、文、经、法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多科性和开放式的科学技术大学,隶属工业和信息化部。 航空学院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源于1933年的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历经了从初期的交通大学航空门(1935年)、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航空工程教育(1935年)和浙江大学航空工程教育(1933年),到1952年成立于南京的华东航空学院飞机工程系,再到西迁后的西

2019历史学考研知识点

2016历史学考研知识点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高校招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地方高师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和考研方面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为了帮助大家学习,以下是本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2019历史学考研的知识点,欢迎参考阅读! 2019历史学考研知识点如下: 第一部分列强的对外侵略 (1)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后果要好好把握。有可能在这部分内容出非常细节的选择题和名词解释。 (2)资本主义世界性扩张的必然性。《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特点,以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3)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重要战役要记住。 (4)战争后签订的重要不平等条约,可能会以论述题的形式出题。 (5) 中国边疆危机产生的原因及主要内容。 (6)《中法新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7)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在诸多矛盾中,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情况要熟悉。 第二部分清统治的衰落 (1)太平天国当时具体采取了哪些制度,像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评价要熟记,有可能出现论述题。注意《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影响。

(2)义和团运动要注意和太平天国的农民战争作比较,它的影响要知道并掌握。 (3) “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4)义和团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5)清廷政局的变化。 (6)湘淮军势力的崛起在2009年的简答题已经考过,2012年不排除继续再考大题,要引起注意。 第三部分近代化的启动 (1)关于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代表人物、以及它们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人物都要掌握。 (2)洋务运动的内容,前期求强,后期求富所采取的 措施要知道。建立的一系列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对于建立的时间、地点、代表人物等要熟记。对于内容、影响有可能会出现论述题和史料分析题。 (3)维新变法思潮及戊戌变法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要知道。这都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活动,要从背景、内容、意义方向好好掌握。对于当时的代表人物,像王韬、陈礼垣等人物具体的思想要知道。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要掌握。 (4)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根源,以及商办企业要了解具体有哪些,目的是什么。 第四部分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要作为重点来看,要联系后 面的知识把整个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梳理好,形成一个体系,这种跨度比较大的题最能考查出考试的综合素质,往往容易出论述题。 (2)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清的教育改革,这两点的一 些具体措施可能会作为选择题来出现。

历史学考研复习资料

1 、中国史 ★朱绍候、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新版·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出,2004年版 ★朱绍候、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新版·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出,2004年版 ★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李侃、李时岳著: 《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中华书局出版,1994年版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4年版 ★王桧林、郭大钧主编:《中国现代史(第二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王桧林、郭大钧主编:《中国现代史(第二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2 、世界史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张建华主编:《世界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说明: ★为首推书;出版年份不需要严格要求,一般是越新越好,关键以出版社和作者为主要参照。 相关参考辅导书: ★仝晰纲主编:《200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辅导全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年8 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写:《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备考指南历史学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年 4 月 ★岳庆平、尤国珍、邹绍荣主编:《2009 年考研历史学备考核心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9 月 ★周宗奎主编:《200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要点解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8 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写:《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备考指南历史学基础实战练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年9 月 ★仝晰纲、刘长林主编:《200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解析- 历史学》( “考研直通车”真题解析系列丛书) ,齐鲁书社,2008 年5 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