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能力专题

学情分析能力专题
学情分析能力专题

专题四学情分析能力专题

【专题概要】

教师的学情分析能力,是指教师在调查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水平、生活经验和心理状况等基础上,分析学生学习需求的一种专业能力。本专题立足于提高中小学教师学情分析能力的实际需要,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专题反思、设计操作、拓展阅读等途径,力求使教师认识学情分析的意义、掌握学情分析的内容,学会学情分析的方法,进而养成主动开展学情分析的习惯,逐步提高教师学情分析的能力和水平。

【读一读】

一、教师为什么要进行学情分析?

学情是指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一切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家庭环境、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学情分析,就是教师对影响学生成长的各种主客观情况的了解与分析。

之所以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进行学情分析,是出于以下几点思考:

(一)进行学情分析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必然要求

事实上,注重学情分析的思想由来已久。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善于分析学生的不同性格、爱好、兴趣,根据个体差异,给每个人以不同以至完全相反的教育,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欲罢不能的地步。“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这是说教育要因人而异,具有针对性。“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这是说教师要按照学生的思维和进度施教,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服务,不能拔苗助长。这些思想都说明,学生的群体和个体差异决定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进度的不同。因此,充分了解和分析学情,为学而教,因材施教,是开展任何教育活动的起点,古今中外的教育教学活动,概莫能外。

(二)进行学情分析是落实学生主体性的必由之路

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程强调教师的任务是为学习者服务,以教学活动来引导、促学生主动学习。因此,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切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我们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密切关注和分析学情,是教师落实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

(三)进行学情分析是优化教学设计的必要前提

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即备课)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情况、教学方法、课程资源。其中,学情分析既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又是教学内容解析的依据,还是教学策略选择与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总之,学情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依据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教师要先为学习者设计“学案”,然后才是为教学者设计“教案”,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已有知识、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才能更有效地优化教学过程,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学情分析”应当成为教学设计的必要前提。

(四)进行学情分析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有效保障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师生互动的实质是精神层面的交流、沟通、理解、影响。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交往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得以实现的结合点。然而,师生互动不同于一般性的社会互动交往,这种互动在客观上是不平等的,因为师生双方社会阅历、知识背景、活动目的、社会责任等方面都有巨大差异。作为教师,要在课堂上跨越年龄和文化上的代沟,课前设计好互动的路线,课中扮演“平等中的首席”角色,为学生搭设问题与对话的桥梁。为了达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教师必须在这种“一对多”的互动中,充分理解学生在生活背景、知识基础、能力水平、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多样性,才能在通常“一人对五十人”的课堂交往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关注学情分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

学生是教师劳动的对象,各家学者都认为“关于学生的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构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即教师必须掌握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学习认知方面的知识,以便因材施教。在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中,美国学者富勒按照教师在工作中关注的焦点,将新手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生存关注”、“任务关注” 、“学生关注” 三个阶段,当一位教师开始把学生作为关注的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情感等因素,更多地思考如何通过教学更好地引导学生实现成长时,则标志着他的专业水平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

二、学情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进入课堂的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学生的学习就像“认地图”,必须先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现在的位置,然后标注要去的目的地,再设计行走的线路图。所以,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也要从分析学生的起点入手,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力求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使学生能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

的滋味。在教学设计中,只有从了解学生的现有状况出发,才可能提出切合实际的教学任务与具体目标,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起点能力是学生习得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它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的成效。当学生的学习处于一个连续的过程中时,起点能力实际上就是学生对新知识、能力的学习掌握产生重要影响的先决条件。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应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应尽可能从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么知”五个方面全面分析学生情况。具体到各学科,教师必须掌握学生对各种知识点、能力点的分项掌握情况,如一位语文教师就要了解所教学生在字、词、句、段、篇等方面的知识水平,掌握所教学生在听、说、读、写、书等方面的技能高度。

【想一想】

阅读下面的学科案例,想一想对本学科应该怎样做现有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学情分析?

一位地理教师对学生原有基础知识的分析

例如在七年级第一节地理课上,教师可以在绪论的教学中设计提问学生小学已了解的地理知识,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具体的一节课的备课时,教师首先要了解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已学过的知识的情况。分析出哪些是学生已掌握的,哪些是学生初步掌握了的,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可以掌握的,哪些是教师非讲不可的。这样做有利于教师在授课中做到该讲则讲,不用讲则少讲,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生在小学已经掌握有哪七大洲、哪四大洋的知识,在讲解海陆分布的时候这一部分知识可以让学生抢答,让后在此基础上直接要求他们按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并记忆。其次,教师还要了解学生掌握的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状况。例如学生掌握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的状况对于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如,海陆气温差异的原因、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都与物理知识有关;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与物理知识又必然联系;赤道周长的计算、比例尺的计算与数学知识有关;酸雨的形成与化学知识相关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地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其他各科知识,帮助理解原理。在倡导课程综合的今天,也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本学科知识来帮助他们理解其他学科知识,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使学生体会到各学科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全面发展。

(二)认知方式和学习风格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和存储的过程。认知方式是指学习者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认知倾向

的学习者对于信息的加工、处理方式是有差异的,这些个体差异长期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形成学习风格,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学生的认知风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场独立型孩子倾向靠于独立思考来判断事物;场依存型孩子倾向于以老师或周围同学的影响来判断事物。场独立型孩子对学习更多地依赖于资料本身,不喜欢过多讲解,喜欢独立思考;场依存型孩子遇到问题时喜欢请教别人,并喜欢有人进行系统讲解。场独立型孩子擅长对理工学科的信息材料加工、处理;场依存型孩子擅长对人文社会学科的信息材料加工、处理。

2. 冲动型和慎思型。在课堂上,冲动型孩子想到什么就脱口而出,解题虽快,但错误可能较多;慎思型孩子反应慢,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思考的时间长,但错误较少。

3. 整体型和序列型。整体型孩子习惯于从整体上感知材料,阅读理解的跨度大;序列型孩子习惯于按照材料顺序,直线地阅读理解,步步为营地学完整个材料。

4. 分析型和综合型。分析型孩子长于逻辑思维;综合型孩子长于直观思维。

对不不同认知方式和学习风格的学生,首先,教师应尊重学生特有的认知方式,因材施教,发扬每个学生的优势认知风格;

第二,要注意培养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风格,引导学生弥补其学习风格的不利因素。如如对场依存型的学生,注意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如对冲动型的学生,注意培养其有条理地、细心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做一做】

请您在所任教的班里召开一次学生学习方法交流会,然后对某位学习优秀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学习风格,开展更深入的调查分析,写出分析报告。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是由需要、兴趣、情感、意志、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构成的。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因素;而动机又产生于人的兴趣和需要。它虽然不直接参与对学习的认知过程,但对学习效果具有明显的增强或削弱作用。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形成了内在的需要和动机,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他才能具有学习主动性,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有保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知识内容本身和学习过程本身引起的兴趣。比如,学科自身的魅力,能够打动学生。这种兴趣是强烈的、稳定的,所以说成功的学习就是做游戏。间接兴趣是由学习活

动的结果、它的社会意义和对学习活动目的的追求所引起的兴趣。比如,学习成功的喜悦、期待中鼓励、适度的竞争激起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式的兴趣与态度,将影响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

【议一议】

阅读案例,在学科组内和同组教师讨论一下,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在本学科课堂上学得更好?

学生在何种情况下学生学得最好:

当学生有兴趣时;

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

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

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

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

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

当学生被鼓舞与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

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

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

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

(四)智力水平和智力类型

学生智力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这些差异分为水平和类型两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与先天遗传有关,也与后天的学习和环境有关。

学生智力水平的差异被称为“智商”。传统的智商理论(法国心理学家比奈;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都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一般情况下,智商(IQ )越高,学习的成绩应该越好。但是智商并非影响学习成绩的唯一因素,如前所述,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动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也很大。即我们常说某孩子很聪明,但是就不正干,结果他的成绩反而不如智商平平但主观努力的孩子。

学生智力类型的差异是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加德纳提出了一个新的智力的定义,即“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

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人都具有言语- 语言、逻辑- 数理、视觉- 空间、音乐- 节奏、身体- 运动、人际交往、自我反省、自然观察等多种类型的智力。每一位学生都有相对而言的优势智力领域。面对不同智力倾向的学生,我们教师的责任是促进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多元智力理论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优势智力领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促进学生的智力潜能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发展,而且更在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并帮助他们形成热爱学习、热爱学校的情感。这一点对于那些优势智力领域不在语文和数学方面的学生尤为重要。

【想一想】

阅读材料,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不少在校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社会后职业表现平平、循规蹈矩,而不少在校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甚至是调皮捣蛋的“学困生”,却能于离校进入社会后,在某一领域或行业创出佳绩。

(五)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验

学生都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学生的家庭背景存在差异是导致学生个体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家庭背景差异对学生个性特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 家庭物质环境的差异。主要包括家长的职业、家长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构成、家庭经济条件、家庭居住环境等方面。家庭物质环境是一个学生成长的物质基础,也会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发展。相对而言,生活在富裕家庭中的孩子个性心理成长的应该更为顺利。

2. 家庭心理环境的差异。主要包括家长的教育态度、家庭教养方式和方法、家庭气氛、等因素。如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孩子一般具有活泼、开朗的性格,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溺爱型的家教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孩子,常常会自私、任性、放纵、蛮横,以及较差的挫折耐受能力;专制型的家教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孩子,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和反社会人格;放任型的家庭对孩子养而不教,态度冷漠,其人格成长容易受到社会上的各种影响。

3. 学生的成长经历:指个别学生在成长经历中以上两种环境发生过的重大变化,包括领养、寄养、父母离异、身体伤病、社会侵害等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关键事件。

一般来说,每一个优秀学生的背后,都有一对优秀的父母和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相反,后进生和问题学生,一定与父母或家庭的影响有关。这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背景和前提。

此外,对于异地任教的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学区内的的民族文化、社会环境、城乡差异等方面对学生成长产生的影响,应该充分了解和研究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地区特有文化传统、跨文化理解能力等因素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错误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是一笔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不但要宽容学生的错误,更要利用妙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剖析错误,使“ 错误” 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通过对错误资源的利用来激活课堂,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应把学生试卷中的错误归纳、概括,找到通病和典型错误,找准其思维的薄弱点,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辨析,找准错因、错源,探究正确思路,做到纠正一例,预防一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其思维的严密性、批判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得到最有效的加固。

学生的错误资源可以分为知识性错误、思维方法错误、运用能力薄弱、价值观错误等四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课堂,让他们没有答错而被老师斥责的忧虑,也没有被同学讥笑的苦恼。要引导学生不要因为怕犯错误而不敢创新,让孩子们都能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习就是在不断出现错误、不断纠正错误中前进的。

随着课堂的开放,学生质疑、争论、反驳的机会大大增强,随之出现的信息量大增,其中既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这就需要教师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首先我们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要在倾听中捕捉好学生的错误信息,把学生的错误信息也看作是孩子的思维火化。其次教师在倾听过程中要通过错误资源判断出学生困难的焦点,努力从学生发生错误的角度去解读学生,了解学生错误背后的学习障碍和蕴含的思维方式。

【读一读】

由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

教学案例一:一位教师在讲授《纸币与通货膨胀》相关知识时,教师花了不少时间来解释纸币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提问题。刚开始学生不太积极,当教师点名让学生讲时,一个学生突然大声问道:“老师,市场上卖的冥币是不是纸币?”这时,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学生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学生们将目光转向老师,老师颇为难看,板起脸来呵斥:“谁让你问这个问题……?”

教学反思:这个案例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师在备课中教学的预设之间的矛盾,而这些问题多被视为“不可理喻”的问题,而类似的现象在大多数情况下被教师忽略了,或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置之不理。在教学中如果这位教师能捕捉住这个学生错误的思维和知识结构,通过学生、师生互动等教学方法,形成准确的知识结构,不仅可以解决学生认识的误区,更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开展学情分析的几个维度

(一)性别学情分析

由于受到生理学因素和社会文化、教育因素的相互作用,男女学生的性别心理存在着一定差异,这是客观事实。这种心理差异主要表现为:

1. 课堂行为差异。一般来说,男孩比女孩的独立性更强、思维更活跃、表现更自信;女孩更倾向于寻求教师的认同;男孩的注意力保持时间比较短,情感成熟晚;相对于女孩,男孩的攻击性、破坏性更多,违反纪律的次数较多。

2. 交往行为差异。在社会交往中,男孩倾向于较多的竞争行为;女孩在一起从事合作性游戏多于男孩。上小学以后,女孩主要喜欢与一两个最好的朋友在一起玩;男孩则喜欢在一群朋友中玩,随着年龄增长,这种交往偏好也随之增大。

3. 学习方式差异。女孩更擅长机械记忆、形象思维、语言表达和模仿式学习,男孩擅长理解记忆、空间知觉、抽象逻辑思维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4. 学科兴趣差异。爱好语文、外语的女孩人数超过男孩;爱好数学、物理的男孩人数超过女孩。这种文理科的爱好差异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更明显。显然,学科兴趣对各学科学习成绩有直接影响。

5. 学习成绩差异。小学阶段,女孩比男孩用功,成绩总体上要比男孩好,进入中学后差异逐渐缩小,有更多男孩逐渐赶上并超过女孩。中学阶段,男女生的平均成绩差异不大,但男孩中成绩两极分化比较严重,而女孩成绩分布相对比较均匀。

以上所说的性别优势是指人类普遍性群体而言的,并非指某一具体孩子。实际上,同性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对于这些性别差异,教师一是要承认男女生的性别心理差异,因势利导,使特长方面得到更好发挥;二是采取措施弥补不足的方面,互相学习,优势互补。

【议一议】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想一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男女生实现比较平衡的发展?

材料一:在哈尔滨市某初中,学校开展了评选“十佳少年”活动,结果当选的十名学生中有九名是女生,只有一名是男生。

材料二: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各省的高考文理科状元大体上是男女生平分秋色。但进入新世纪以来,高考状元中的女生比例开始增大,甚至很多省的文、理科状元都被女生摘得了,出现了“阴盛阳衰”现象。(查找网络资料,取得数据对比)

(二)学段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是不断发展中的未成年人,每个学段、甚至每个年级的学生群体都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老师;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征有的随着年龄变化逐渐演化,有的特征则表现为短时间内的突变,如青春期的成长。每一位任教老师都要有能力洞察所教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

各学段学生的基本心理特点如下表所示:

学段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

心理特点1. 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

性比较明显;

2. 注意力不够稳定,不易持

久;

3. 机械记忆占优势,擅长具

体形象的记忆;

4. 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

逻辑思维过渡;

5. 情感易外露,日渐具有社

会性;

6. 意志薄弱,自制力较差;

7. 自我意识发展较明显。

1. 知觉和观察的精确性、

概括性有了明显发展;

2. 意义识记开始占优势,

对词的抽象记忆能力有明

显提高;

3. 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

要地位;

4. 情感日益丰富,社会情

操初步形成;

5. 自我意识增强,“成人

感”突出;

6. 兴趣明显扩大并不断分

化,理想还带有幻想色彩;

1.. 抽象逻辑思维从

“经验型”向“理论型

急剧转化;”

2. 情感日益深厚、稳

定,并具有闭锁性;

3. 自我意识发展接

近成熟,自我评价增

强;

4. 独立性和自制力

增强;

5. 理想和世界观初

步形成。

教师在掌握了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寓教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心理和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读一读】阅读案例:

一位教师在教育随笔中谈到:“当我得知要接手五六年级的课程时,心里着实紧张了一下,因为过去几年我都是教一、二年级的。观察同事给高年级学生上课的情况,感觉自己的问题真的很多。所以就用了开学前一周的时间,翻看了很多篇有关小学高段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的文章,试图了解和这一阶段孩子打交道的规律。开学后,时常翻看一下当时的笔记,尝试着把理论的东西运用于实际操作中,还是很有效果的。的确像大家所说,和孩子打交道,重在用心。”

【议一议】

请根据你所任教的年级,和同事交流一下应如何在本职工作中做好相关学段的衔接(可在“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这三者中任选其一)。

(三)班级学情分析

班主任对本班学情的整体分析,一般在学期初和学期末分别进行。

1. 学期初学情分析

我们在学期初总是要有意无意地对学生进行分析的。尤其是教师在刚接一个新班时,通常会采取了解学生上学期成绩、分析学生作业、阅读学生档案、访谈前任教师、观察课堂表现等途径,宏观分析本班学生的整体概况。

2. 学期末的学情分析

学期末,教师要根据学生一个学期各方面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的分析评价,并在家长会上提出建议。其中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是最重要的一个分析途径,也是老师们常做的工作。试卷分析重在分析学生对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失分较多的题目的失分原因要进行认真分析,明白学生学习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学生在假期应怎样做好补救性学习,师生今后在学习中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来提高学习效果

(四)特殊群体学情分析

这主要是指对一个班级(或年级)中具有特殊家庭背景学生群体的分析,或是对班级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分析,属于“类”的分析。

1. 对特殊家庭背景学生群体的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学校所在学区的城乡人口流动加剧,在一些城市学校出现了较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农村学校则出现了一些缺少家庭关爱的“留守儿童”;由于现代人婚姻状况的不稳定,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单亲孩子”;由于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又造成了一定数量的中小学寄宿生。这些现象都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教师必须要认真分析这些特殊家庭背景学生的共性,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

2 .对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分析

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是指一些学生在彼此有好感,兴趣爱好相似,或社会背景相同的基础上,自由组合、自发形成的群体。仔细观察,每个班总会有几个关系比较密切的非正式群体。教师有必要了解这些群体产生的原因、背景、思想倾向、成员结构、核心人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精神追求,以及与别的群体的关系,然后分析群体的性质是积极型、消极型、破坏型,还是中间型。教师既要把非正式群体当做分析的对象,还要将其视为观察、了解个别学生的重要渠道,进而采

取适当的方法,发挥其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影响,防止其对班级体可能带来的破坏性。

【做一做】

分析一下你所任教的班级,是否存在着一些非正式群体?是否有一定数量的某类特殊家庭背景的学生群体?如果有,请尝试撰写一份《××群体学情分析报告》,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五)个体学情分析

任何群体学情分析,都要建立在个体学情基础上的。开展个体学情分析是最基本、最小单位的学情分析。个体学情分析就是教师运用观察、访谈等方法,针对某一特殊的个体学生,进行精细化的、针对性的、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学情分析。

原则上,每一位学生都可以作为个案来分析。但教师要对所有学生进行精细化的系统分析,在时间和精力上来说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应该按照分类取样的思路,选取学生中的典型人物作为分析对象。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组:我最喜欢的学生;我最不喜欢的学生;在我眼里最默默无闻的学生;与我家庭背景差别最大的学生;等等。然后每组选取1-2 个样例进行分析。

在个体学情分析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进行放大研究,开展系统思考。首先是横向的空间性系统,即分别对学生的家庭结构、经济状况、生活环境、成长经历、性格特点、人际关系、爱好特长、生活习惯、智力类型、学科偏好、学习风格、学习障碍、道德品质等方面进行研究。然后是纵向的时间性系统,即延长学情分析的周期,对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进行跟踪观察,尤其要注意学生心理特点、性格弱点、特殊经历等情况。最后,根据个案分析的结论,给学生的问题行为找出心理原因,对症下药,确定个别辅导方案,达到教育的效果。

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应设计好学生成长记录袋,以记录学生的发展。这种长期的对个人的分析,应该尽量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不得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避免研究本身对学生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做一做】

请为你所教学段的学生设计一份名为《你了解自己吗》的个人家庭和成长经历调查问卷,应包括学生的自然状况、健康状况、家庭成员、家庭经济条件、家庭心理氛围、成长经历、个人爱好、交往伙伴、生活细节等内容。设计时,应关注学生的主观感受,并尊重学生的隐私权。

四、开展学情分析的途径与方法

(一)客观资料分析法

这是了解学情普遍使用的方法。它的特点是通过已有的文字记载材料间接了解、研究学生已发生的事件或固定的基本情况。材料包括档案、笔记本、练习本、作业、试卷、成绩单、成长记录袋等。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可以比较系统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个性等方面的情况,并以此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分析书面材料,必须注意其客观性、可信性。例如看评语,要一看评价是否全面;二看评价是否认真;三看评价用语是否得体。对千篇一律的评价权作参考,对切合实际的评价要加深印象,并与学生的现实表现结合起来,发展性地评价学生。看成绩单,既要看各门学科是全面发展还是有偏科现象,又要看成绩稳步前进还是忽高忽低,以便指导学生时心中有数。

(二)学生自传分析法

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介绍自己的“自传性作文”,也可以填写表格式的个人情况调查。“自传”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学习成绩、兴趣爱好、人际交往、个人理想等情况。由于学生对这样的自我介绍颇感兴趣,能勾勒出一幅较为逼真的“自画像”。也可以通过让学生互写题为《我的朋友×××》、《我的同桌×××》的作文,童言无忌,可以从侧面了解到每个学生的突出特点。

(三)教师自传反思法

同理心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首要条件。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把这种对对方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了解。只有充分认识了自己,才能更好地理解别人。教师可以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内心回忆、教育叙事、撰写自传等反思方法,把自己当作研究对象,对自己学生时代的成长经历、关键事件、深刻感受、生存状态等情况进行反思,从自己的童年经验来分析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再结合自己的教师生涯,进行对比分析和反向思考,培养自己对学生的同理心。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推己及人。

【读一读】阅读案例。

“我个人认为,虽然我们的童年和现在孩子的童年差别很大,但是,既然是孩子就还是有共性的。自从做了老师,我经常回忆自己的童年,试图把那时的记忆梳理出来加以记录,我总能从中发现一些曾经来源于我的学生的一些莫名其妙的想法的影子。看过《窗边的小豆豆》后我发现,只有走进孩子的思维世界,才能做到理解他们,与他们息息相通。”

【做一做】回忆你本人的学生时代,写一篇回忆录,题目可以叫《我的学生时代》。在回忆中,要注意有哪些事情是使你最难忘的?有哪些事情是使你最遗憾的?有哪些事情是使你不堪回首的?尤其注意你所遇到的教师在塑造师生关系上各有什么特点?他们的行为反映了怎样的教育观念?写完后进行修改,并与你最要好的同事进行交流。

(四)谈话法

教师可以访谈学生家长、访谈其他教师、也可以直接和学生交谈。通过这三种访谈,可以对学生的成长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还可以进行不同角度下的对比分析,大大增强了学情分析的可信度。做好访谈,应该事先确定访问对象、制定访谈计划、预设访谈问题;谈话时态度要亲切、诚恳、和蔼,针对不同谈话对象的性格特点,注意说话的方式;在访谈中要注意循序渐进,不时变换交谈角度,初期进行全方位的开放式观察和访谈,然后逐渐聚焦,进行选择性访谈;及时做好书面或录音记录,保存第一手资料。

(五)问卷调查法

问卷是由研究者设计由回答者填写的问题表格,它是直接了解学情的一种方式,比较适合大面积调查。问卷有开放式的主观性题目,其设置问题应尽量简洁明了,如“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什么地方读得懂,什么地方读不懂?”“ 你用什么方法记生字?” 这样比较开放的题目,最大化地保持了学生学习的自然状态及个性化学习特点,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初学的原生状态。更多的是封闭式的选择题、判断题,答案量化,以方便统计。问卷设计必须体现效度原则,即卷中问题应能反映问卷的目的要求,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要突出主题,简明扼要,易于回答。

(六)师生共同备课法

开展师生共同备课,是摸清学生认知水平与经验层次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在某一单元备课中,请来几位不同层次的学生,就即将开展的教学内容进行交流,大致了解学生的需求状态和问题指向。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与学生展开交流:对这一单元中的某些部分,你们能不能独立学习,会有什么困难? 如果你是教师,会怎样来清楚地与同学们交流学习的方法? 可以设计怎样的练习进行巩固?

(七)课堂观察记录法

课堂观察记录法就是在自然的课堂情境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并记录学生个体的言语和行为,进而判断其心理过程的学情研究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日常教学过程,细致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认知倾向等,进而设计符合特定学生的思维路径。在信息技术条件好的学校,最好采用摄像机记录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后进行课堂行为的微格研究。只要我们做有心人,许多珍贵的资料是可以通过观察获得的。

(八)课堂提问分析法

在课堂上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即时状态。但是,由于课堂学生分析有明显的即时性,学生带给我们的信息转瞬即逝,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妨有意设

计几个不同层次的问题来主动对学生进行分析和判断。

从问题本身实现的功能进行划分,布鲁姆是这样分类的。

问题类

提问作用提问举例

知识型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① 现在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吗?

理解型分析学生对某个概念的理解,归纳某段材料的内容① 你能总结出植物的共同特征吗?

应用型要求学生会使用① 你怎样让这杯糖水尽快变凉?分析型要求学生发现教师或教材上没讲过

的关系、意义等

① 溶解的快慢究竟与什么有关?

综合型要求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① 这个故事的结局还可能是怎样

的?

评价型学生判断文件提出自己的观点① 你支持他的观点吗?

我们看到这几个水平的问题是由低到高递进,但并不是层次高的问题一定就比层次低的问题好。只要设计的恰当,每个层次的问题都能帮助我们分析学情,关键是设计问题时你要确定自己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也就是我们一定要做到教学目标和问题的统一。

【读一读】阅读案例

我们来分析一堂课中两个类似的问题:

问题一:你现在能总结出人怎样出生的吗?

这是在学生经过访谈、调查、查阅资料、交流之后,教师提出一个理解型问题,这个问题要求学生对材料和经验进行归纳梳理,是属于较高水平的问题。此时有30% 的学生举手,由此初步判断,前面的教学是有效的,目的基本达到。问题二:请你回答人是怎样出生的?

这是与前一个问题类似的问题,但它的提出是在师生归纳总结出人的出生规律后提出的,它不再是理解型而成为一种知识型,这是较低层次的问题。如果此时有30% 的学生举手,那就需要我们反思前面教学的有效性及在下一个环节中如何着意去弥补了,也即为调节下一环节的教学作准备。

(九)学生试卷(作业)讲评法

学校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一些教师认为作业或试卷讲评就是对对答案,答案对完了,作业也就讲评完了。此外便不知如何下手,不知道该讲什么、评什么、分析什么。因此,这些教师在讲评课上,不能对具体题目讲清楚解题思路、

错误原因及采取的措施,尤其不会结合各类题型中的典型例子,适时讲解答题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思维、如何答题,更不善于通过指导,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甚微:不了解自己错误的根源,更谈不上寻求避免此类错误的措施。

设计学生试卷(或作业)分析对照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为全部或部分学生每人设计一表,将他们的每次测试试题的错误情况详细记录在表中,并进行量化的对比分析。发现倾向性、特征性的问题以及变化动态趋势,区分其中的积极因素和在班级、年级、区(县)内群体中的偏离倾向,确定需要指导的重点问题和可以学生自觉纠正的简单问题。结合对前一段学情分析和因材施教的设计进行反思,形成阶段性的学情分析报告和今后教学设计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及措施。这是学情分析的重要基础部分。

总之,教师要多了解和学习最新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科研究成果,了解和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学习风格、认知规律及学习需要,可通过以上列举的形式进行分析。事实上,学情分析,更多的是通过教师经验来判断学生的情况。其实学情分析的经验积累很简单,多关注学生、多观察、勤调查、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设想、多实践、多记录典型个案,就会沿着“以教论学”的道路走向成功教育的山峰!

二年级学生学情分析及对策

二年级学生学情分析及对策 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虽处在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 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二年级学生都比 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的讲课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 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但有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我行我素.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教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二年级甲班共有学生34人,其中女生12人,男生 22人.二年级乙班共有学生34人,其中女生20人,男生14人.这两个班中学生的学习数学 的兴趣都比较浓,大部分学生都能按预定目标完成学习任务.在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孩 子们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 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 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本学期的各种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 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 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像甲班的张帆、苏佳乐、郑思俭、王飞、刘亚鹏、白轶轩,乙班的王强、石芯楠、李阳、武强、张莎莎等头脑灵活的孩子是班级中学习数学的 领头兵,我应该更多关注的在他们已有的比较扎实的基础上思维再开阔,解决问题的能力再 提高;像甲班的张智峰、刘平、赵珂,乙班的郭伟平、付俊霞、赵语等孩子,头脑反应慢、 学习基础差,计算能力较差,计算速度慢,是学习数学的学困生,本学期我把重点放在对他 们学习方法的引导上,使他们在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上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让他们在思 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数学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的分析: 1、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上课听讲、思考发言、书写、审题、运算习惯 等学习习惯,并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实践活动. 2、大部分家长还是很配合学校的工作,学生也能在家长的配合下完成各项数学活动, 为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打下良好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为什么要进行学情分析

教师为什么要进行学情分析 学情是指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一切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家庭环境、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学情分析,就是教师对影响学生成长的各种主客观情况的了解与分析。之所以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进行学情分析,是出于以下几点思考: (一)进行学情分析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必然要求 事实上,注重学情分析的思想由来已久。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善于分析学生的不同性格、爱好、兴趣,根据个体差异,给每个人以不同以至完全相反的教育,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欲罢不能的地步。“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这是说教育要因人而异,具有针对性。“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这是说教师要按照学生的思维和进度施教,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服务,不能拔苗助长。这些思想都说明,学生的群体和个体差异决定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进度的不同。因此,充分了解和分析学情,为学而教,因材施教,是开展任何教育活动的起点,古今中外的教育教学活动,概莫能外。 (二)进行学情分析是落实学生主体性的必由之路 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程强调教师的任务是为学习者服务,以教学活动来引导、促学生主动学习。因此,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切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我们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密切关注和分析学情,是教师落实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三)进行学情分析是优化教学设计的必要前提 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即备课)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情况、教学方法、课程资源。其中,学情分析既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又是教学内容解析的依据,还是教学策略选择与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总之,学情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依据现代教学设计理论,

一年级学生数学学情分析及对策

一年级学生数学学情分析及对策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但每个班都有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我行我素。 对于他们数学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的分析 1.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知识上还是数学能力上都有所准备。就数的认识来看,新生二十以内的数数非常流利和连贯,可以正数倒数学生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识准备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在幼儿园中大部分学生学习过十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在一些家长在家中也进行过辅导,另一方面,数数和十以内数的分解组合学生在生活中有机会使用,因此这方面的准备比较好。 2.在数的计算中,学生对于十以内数的计算较为熟练,这和学生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有关。

3.新生在数感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数感——学生对数的意义理解有一定困难。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到学生对于蕴涵在实际生活中的数的意义的理解较为准确,例如对于“你的小组中有几个小朋友,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几个,第*个小朋友是谁”这样的问题,学生的解答没有问题,都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回答,但是对于图形,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学生对图形的认识造成了对数的基数序数意义理解的干扰。 4.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普遍学生关注的范围比较小,角度单一。 建议和措施: 1.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 2.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学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应该加强学生的实际感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把握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扩大学生的信息贮备,提供有利于学生

学情分析在备课过程中的运用

学情分析在备课过程中的运用 教学设计时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的设定的基础,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也是教学过程将教学设计用于实践的依据。 1.学情分析的理解。 学情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体现出来的个性的差异。 2 .学情分析的必要性。 学情分析是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打好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可以说就是空中楼阁,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知识经验和学生认知心理特征,才能确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同领域和不同的学习活动中的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 3.教师如何学会做好学情分析。 每个老师在学习新知识前,针对本节知识或者是本单元大的知识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内容、哪些知识,也要分析学生需要具备哪些生活的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已经具备这样的知识和经验。例如:在数学上有一章内容是不等式,在不等式中要讲一个重要不等式,有的老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就以一个顾客到金店买金项链为例引入,这样的例子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一是看到商人都好像是奸商,不能公平对待所有顾客。另一方面高中学生没有几个有到金店买过金项链的经历,学生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说得更加直白一点,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是故弄玄虚,三维目标没有达成。

每一个老师在接手一个陌生的班级的时候,都应该向以前的该班教师请教该班学生的该学科的学习状况,学生在认知方式与认知习惯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新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该学科的教师授课方式的建议,了解学生在该学科的知识储备等情况。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备课本应该做到:备课之前通过学生的座谈或是个别的谈话的形式了解学生详细的情况,包括学生已有知识框架,学生所需学习的东西,换句话说要知道学生在学习上的需求,通过学生的作业留言的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提问、追问、交流、讨论”等方式时刻关注学生带饿学习动态。

小学各年级学生学情分析及应对措施

小学2017年上期小学部 各 年 级 学 情 分 析 及 应 对 措 施

一年级语文学情分析及应对措施 李XX 小学孩子们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即将踏入正式的、正规的教育学习。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充满好奇,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的兴趣较浓。 全班共有20人,其中女生11人,男生9人,平均年龄6岁左右。班上乡内有15人,其中这15人平均成绩都比较好,这些学生大多在幼儿园已接受过拼音的教学,且已认识一些字。如:赵俊伟,李佳怡,刘文斌,苑科学,他们接受能力强,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家长和老师能够及时沟通,尤其是家长能常督促孩子写好作业,并能对孩子进行及时的辅导。其余的15孩子都是来自各个乡村。这些学生大多都是父母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带或寄在亲戚家里,根本就没人辅导,爷爷奶奶岁数大了想辅导也是力不从心,再说都一个孩子宠得不行。这些同学行为习惯较差,不讲卫生,不懂礼貌,我行我素。经常找不到作业,或是不写作业。如杜新宇,她其实特别聪明,但因为父母离异,父亲经常在外做生意,爷爷奶奶溺爱,这个孩子习惯特别差,好动精神不集中,常常是老师在上面讲课她的手在下面不停的玩,思绪更不知飘到哪儿去了。有的学生根本就没读过学期班,如:杨凯迪,刚开学的一个月,对学校、老师、同学都非常的陌生,再加上性格内向,胆小。总是哭哭啼啼要回家,更不知什么是作业,有时甚至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还有一些同学由于年龄小,学习还是比较吃力,而且又寄宿在幼儿园,幼儿园的老师管理的孩子很多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来辅导他们,如:孙美玉,汤鑫宇,刚入学校时,连数1——10都有问题,更不用说书写了。尤其是孙美玉年纪还小,自理能力非常的差,常常头不疏,脸没洗就来上学,记不住老师的作业,而且作业本更是经常失踪。 针对以上情况,我本学期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语文。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教具,运用各种小游戏、儿歌让学生掌握拼音的音、形。区分生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为后面的生字教学大好良好的基础。掌握更多的生字,用更多的方法识字,熟记它们的音、形、义并能有学过的词语说话。为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夯实基础。

学情分析方法与策略

学情分析方法与策略 如何进行学情分析 一、为什么分析?——学情分析的必要性 学情分析是教与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学生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而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与学的目标。 学情分析是教与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内容往往是一盘散沙或无的放矢;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 总之,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二、分析什么——学情分析的内容 学情涉及的内容非常宽广,学生各方面情况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思维情况、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学生生理心理状况、学生个性及其发展状态和发展前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感受、学生成功感等都是进行学情分析的切入点。 1.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分析 学生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通过分析了解他们当时的生理心理与学习该内容是否相匹配及可能产生的知识误区,充分预见可能存在的问题,对课堂上有针对地加以分析,使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功效性。 具体地说,对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看他们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抵触老师;对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 还有不同年龄学生的感兴趣的话题也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2.对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经验分析 即学生学习该内容时所具备的与该内容相联系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确定新课的起点,做好承上启下、新旧知识有机衔接工作。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或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 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3. 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 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分析不同班级和不同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

(完整word版)高三阶段的学情分析及班级管理措施

高三阶段的学情分析及班级管理措施高三学生面临毕业,尤其是面临日益迫近的高考,在心理、思想、行为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而我们认真研究和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班级管理措施,对促进高三的教育教学质量将起着重要促进作用。 学情分析: 做好学生工作首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即需要分析好学生情况。而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可以从共性和个性两个角度来认识,这样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学生情况,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从而提高学生管理的有效性。在此我从高三学生的共性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学生情况。 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信心型(成绩优秀学生):这部分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扎实,学习能力比较强,成绩稳定,对高考充满信心。 2、迷茫型(成绩中游或偏下学生):这部分学生有升上大学的强烈愿望,但由于基础欠扎实,学习方法不当,成绩不稳定,导致思想波动大,当成绩下降时,表现消极,对升学感到迷茫。 3、失志型(成绩较差学生):这部分学生基础太差,偏科现象严重,思想进入升学没有希望的误区,以致于成绩每况愈下,甚至自暴自弃。 二、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主要有五种不良心态: 1、焦虑、浮躁的心态。 随着高考的迫近,高三学生的心理负荷不断加大,突出表现为焦虑、浮躁。主要原因是由于升学愿望强烈,急于提高成绩,结果欲速则不达,屡次出现现实与愿望脱节的矛盾,就产生了焦虑、浮躁心理情绪。这种心理在中等学生当中表现得较为突出,随成绩的波动,静不下心来,学习动力不足,影响了学习效果。如果这种心理成了气候,还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学风、士气。 2、激动、暴躁的心态。 高三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感情受到压抑,情绪容易激动,行为上表现得比较暴躁,有时会因小矛盾出现严重事件,既分散了师生的精力,又影响了班级的凝聚力,给班级管理带来较大的困难。 3、寂寞、枯燥的心态。 由于学生学习、生活单调,缺少交流与沟通,一部分学生心理上呈现出寂寞、枯燥的心态,他们渴望与老师交流,希望从老师或者学生那里获得安慰、鼓励。 4、封闭、保守的心态。 高三学习竞争激烈,导致有些学生恐怕别人超过了自己,学习保守,不仅不回答别人的提问,不向别人交流学习方法,而且有了疑问也不问别人,把“问”看作是在浪费时间,闭门造车,把自己封闭起来。缺少合作的保守心态,也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

如何进行学情分析

如何进行学情分析 一、为什么分析?——学情分析的必要性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编写有效学案的先行条件。 学情分析是教与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没有学情分析的学案,就会无的放矢;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学生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而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与学的目标。 学情分析是教与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内容往往是一盘散沙或无的放矢;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 总之,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二、分析什么——学情分析的内容 学情涉及的内容非常宽广,学生各方面情况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思维情况、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学生生理心理状况、学生个性及其发展状态和发展前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感受、学生成功感等都是进行学情分析的切入点。

1.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分析 学生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通过分析了解他们当时的生理心理与学习该内容是否相匹配及可能产生的知 识误区,充分预见可能存在的问题,对课堂上有针对地加以分析,使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功效性。 具体地说,对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看他们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抵触老师;对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 还有不同年龄学生的感兴趣的话题也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2.对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经验分析 即学生学习该内容时所具备的与该内容相联系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确定新课的起点,做好承上启下、新旧知识有机衔接工作。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或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 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3. 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

(完整版)一年级学生学情分析和应对措施

一年级2016-2017学年度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已经初步适应了教材的特点,并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还有大部分学生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性大,课堂常规还不够好,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班级里一共34名学生,有少数几个学生基础较差,这几个学生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自制力较差。 一年级课堂较活跃,班级的课堂纪律并不好。这学期把组织课堂纪律作为重心。 应对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惯例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 3、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困生,争取让他们能跟上教师的上课思路,对本学科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4、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对违反纪律的学生及时矫正,制定教学规则: 一、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具。 二、上课铃响起学生立即进入教室安静坐好等待老师上课。 三、上课铃响班长喊起立师生问好,下课铃响同样。 四、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五、学会倾听。 六、上课不允许走动,讲话,合作交流时听到教室开始的口令后再动手、动口,学生交流要小声,完成后用坐姿告诉老师。 5、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探求新知 1.师: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我们先到文具柜台看看有哪些物品吧!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1:知道了一些文具的价钱。 生2:文具盒8元,橡皮2元,铅笔3元,日记本4元…… 师:问题是什么呀? 生: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 师:怎样列式计算? 生1:8+8+8=24 3*8=24 同桌互相交流反馈 生1: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生2:1个文具盒8元,3个文具盒就是3个8元。可以用乘法计算。 生3:3个文具盒的总钱数可以用1个文具盒的钱数乘3. 集体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买2个文具盒多少钱。你是怎么想的?(指名说并列式计算)生1:买1个文具盒要用8元,买2个用2个8元,用2乘8等于16. 生2:2个文具盒的总钱数可以用1个文具盒的钱数乘2. 你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每人至少提两个,并解答出来。 汇报交流 一位学生提问题,其他学生解答,然后提问题的学生再判断对错。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教师个人期中教学质量分析

教师个人期中教学质量分析 一、学情分析: 本班有52个人。本次期终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平均分比较低,优秀率比较低,后边的“大尾巴”比较大,造成总成绩不好,出现“尾大不掉”的现象。本班从一年级到现在频换语文教师,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缺乏延续性,学习基础不够扎实牢固。本次考试前段时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牢固,在复习的时候没有强化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比较差。简单的题目学生还出错,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级部平行班也有差距。教师盯班的时间比较少。 二、成绩分析: 1、成绩: 2、分析: (1)优秀的学生很少,74分以下的学生占比重太大。造成的平均成绩和优秀率很低。这也是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如果班级是一条龙,这条龙发育很不完善,头小,身子小,尾巴大。要想提高成绩身子和尾巴的发育很是关键。 (2)语文试卷中前面抄抄写写的基础知识题错的并不多,全班减分的学生不多。但是到了“选词填空”题目就出现了问题,学生不看题目,不动脑筋,直接是胡编乱造,这也是老师很头疼的事情。到了后

面“根据课文填空”,对于学生天天在背的课文,换一种说法提问学生,学生就转不过弯来了,对此老师也很困惑。“课外阅读题”更是体现学生能力的题目,学生做的一塌糊涂。“习作”中主要出现在学生不审题,作文跑题,语句不通顺。 三、问题分析: 主观原因: 1、教师没有多的时间盯班,在班级的时间比较少。课堂的效率有待提高。平时对学生的应试能力训练比较少,对学生转换思维的提问比较少。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加强对试卷的研究。 2、成绩不高的学生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懒惰。学生的懒惰需要教师和家长多协调多合作,研究对策。学生自身的素质有差别,我要承认这种差别,更多的更客观地分析本班学生的特点,加强驾校合作,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客观原因: 1、学生的本身素质班与班之间是有差距的。对于非常简单的题目学生不动脑筋胡编乱造,这就体现学生本身素质的确有差距。 2、一班半年来没有投影,。没有使用过一次课件,在复习的时候学生不能通过屏幕直观地学习,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大大地降低了学习的效率。没有大屏幕影响教师的讲课效率。 四、改进措施: 1、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多听课多学习,积极参与教研,研究命题方向,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

1-6年级学情分析 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及对策

一、二年级唱歌课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及对策 一二年级唱歌课学情分析 该年龄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是他们的特点。他们 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 观教学。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此 外,还要注重良好的歌唱习惯、歌唱方法以及音乐课基本常规的指导。如坐姿、唱姿、合理 呼吸习惯等。 三、四年级唱歌课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及对策 三年级唱歌课《北京四合院》 教学状况:很多学生甚至教师,对已知的戏曲、曲艺等中国传统音乐有很大的矛盾心理,有的很喜欢,却碍于很难掌握的曲调规律而放弃学唱。而这首根据传统音乐创作而成的儿童歌曲《北京四合院》,非常朗朗上口,以往学生对这首歌的学唱就报以很大兴趣,很喜欢演唱,这是让小学生初步接受传统音乐风格歌曲很好的途径。 问题1:以往的教学很少关注到为什么这首歌会具有“北京音乐“的风格,怎样演唱才能更加体现北京风格 对策: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的已知,先令其辨认风格,在进行歌曲学唱。 1.对曲谱的分析。第一,这首歌的乐谱没有调号,这是根据传统音乐演唱者自身定调的特点而设计。第二,乐谱中的倚音是曲艺当中风格的很大体现,要求学生用手势帮助演唱。 2.口传心授。这首歌曲的一些北京风格由于从曲谱当中很难将所有艺术表现体现出来。因此,分析完乐谱之后,教师加以自己对传统音乐的理解,让学生在“一座城“和”老北京“处,加上甩腔,令歌曲尽显北京音乐之风。 三年级唱歌课《法国号》 问题1:学生对华尔兹舞蹈了解甚少,对其基本的xx和特点还不太清楚。 对策:请班里有学过xx的同学给大家讲解和示范。 问题2:第x乐句大跳音程易唱不准,在合唱环节中易出现低声部演唱五度大跳音不准的现象 对策:教师弹奏旋律引导学生跟唱,或请音准好的学生示范演唱,解决音准问题;运用多种方式演唱二声 问题3:合唱部分可能会出现声部间音量不平均。 对策:播放音响,教师现场指挥两部分学生演唱,用手势指挥大家互相聆听,感受声部间的和谐统一。

如何进行有效的学情分析

如何进行有效的学情分析 “教书一年半的时间,每一次在写教案的时候都有“学情分析”的内容,但从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究竟什么是学情分析?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地进行学情分析?我尝试过对任课班级的学生进行分析,可是发现,分析结果有失偏颇,学生的个体差异影响到学情分析的合理性。 将我的疑问帖于此,希望能够得到各位老师的点拨。” 根据大家的回答和自己的认识,我觉得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为什么分析?——学情分析的必要性 “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与教学设计的其他部分存在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 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其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而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的内容分析往往是一盘散沙或无的放矢;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 总之,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我觉得,不关注学生的课堂就是无效的课堂。提升教学效果是我们的目的,通过什么标准来判断我们是否达到目的了呢?落脚点就是学生。备课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备学生,这里脱节了,谈什么都是虚的,这样的教学也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很多课堂看似精彩纷呈,但是静下心来回味,如果主演是教师配角是学生,是不是可以这样讲,这节课精彩得几乎荒凉?” 二、分析啥?——学情分析的内容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老师;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 还有不同年龄学生的感兴趣特的话题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 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3.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 分析不同班级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本班学生中学习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并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 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班级整体学习风格:一个班级的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有些班级思维活

新版六年级下学期学情分析-新版.pdf

六年级下学期学情分析 六年级下学期学情分析 首先,我感谢学校领导能给我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来交流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路、措施和效果。下来我将我班情况向各位领导、同 志们作以简要汇报,恳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以帮助我更好的做好班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 一、班级情况分析 总体上分析,一是学生文明素质较高。班内大部分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打招呼问好,同学之间团结友爱,能够和谐、和睦相处。 二是学生行为习惯表现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遵守学校和班级纪律, 服从管理,极少有打架闹事等不良现象发生,也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对老师的教育批评能虚心接受,知错就改。三是学生学习的整体水平比较均等。班级学习气氛浓厚,大部分学生乐于学习,能按时完成作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学业总体水平中等 偏下。 二、存在问题分析 1、班级缺乏良好的学习风气 我们班共有学生46名,其中男生34名,女生12名,男女比例严重失衡,每组男生11或12名,而女生仅有3名,导致座位无法安排,每次值周打扫卫生工作量无法均衡;最为严重的是男多女少的这种现状导致班级难以管理,班内学生上进心不强,学习劲头不足,学习没有主动性,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负担,有的甚至想要放弃,但

迫于父母和老师的监督而不敢放手的状态,一旦老师与父母有监督措施不到位的时候,他们就乘机钻空子偷懒不学习,因此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堂活动积极参与意识不够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和渠道,只有专心听讲,紧跟老师的讲解才能及时完整的掌握所学知识。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和老师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中少数学生思维敏 捷,能迅速积极踊跃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一部分学生虽然掌握了课堂内容,但懒于参与;还有一部分学生,头脑思维较慢,反映不灵活,基础知识掌握特不好,因而从来没有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参与意识淡薄,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 3、作业质量普遍不高 作业是训练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有力武器,作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习的成绩。由于本班学生家长大多数是个体户,自身文化素质有所欠缺,他们或是不懂教学方法,或是缺乏文化知识,或是对 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造成学生的家庭作业存在着严重的拖欠现象,作业质量也无法保证。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很高,但又缺乏 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措施,从而造成对教师的压力增大。部分学生书写习惯太差,不但潦草,速度还太慢,更有甚者很少写作业。比如徐童、魏玉亮两人经常不写作业,老师时常跟在后头要作业,一旦上交 作业几乎全是错字,非常潦草,因而被同学戏称“金刚”。 4、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

学情分析教师新

学情分析:教师新的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履行岗位职责、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教书育人任务必须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基本功所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操作性的技能,还包括与技能相关的实践知识和实践智慧。当下,课程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学基本功的内涵也随之不断拓展和变化。教师不仅要有“板书”的基本功,还要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功;不仅要有解读教材的基本功,还要有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功;不仅要有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功,还要有对学生学习指导的基本功;等等。这些基本功主要是从教师教的立场出发而提出的,对于每一位教师无疑是重要的。但如果从学生学的立场出发,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进行审视,“学情分析”更是教师需要修炼的新的教学基本功。 一、学情分析的现实意义 学情是指与学生学习相关的因素,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兴趣爱好、认知特点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学情分析是指教师对影响学生学习的相关因素的了解与分析。之所以要进行学情分析,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思考。 1.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情况、教学方法、课程资源等。其中,学情分析既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又是教学内容解析的依据,还是教学策略选择与学习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总之,学情分析是对“以学定教”课改理念的具体落实。依据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已有知识、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才能更有效地优化教学设计,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学情分析”应当成为教学设计的必要前提。 2.学情分析是精准实施课堂教学的关键要素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经指出:“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不仅在课前要深入分析学生知识层面上、解决问题水平上的“最近发展区”,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行为、教学环节和教学进程,针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教,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针对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教。 二、学情分析的主要内容 学情分析一般由两个方面工作内容构成: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需求程度的调查;另一方面是教师针对所搜集的调查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论。学情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已经懂得了什么和能学懂的是什么、学生容易误解和不理解的是什么、学生学习的差异在哪里以及学生学习需要怎样的合理铺垫和有效引导等。 1.学生的认知水平 学生在进入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带入其原有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在进行学

班级情况分析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班级人数49人。男生28人,女生21人。 1、班级学生能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学习风气好,如今,整个班级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良好风貌。具有集体荣誉感的班集体,关心班集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能经常为班级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思想健康。 2、班干部队伍有明显的号召力。对外他们比较团结,有素养,有集体荣誉感,在几次重要活动中都体现了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班级内部管理中,各种规范检查有专人负责,如课堂纪律、作业质量、卫生情况(桌面整理桌内整洁地面干净等)、午餐情况、自习课、两操……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改正错误的能力。 3、大部分学生热爱学习,上课能认真听讲,学习成绩稳定并有所上升,但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接受能力等种种原因而成绩提高不快。作业不能按时完成,造成一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不主动多去帮助他们共同进步,使个别学生孤独,个体的差异越来越大造成两级分化。 4、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他们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好在他们都是比较听话的学生,只要他们的学习习惯得到进一步培养,相信他们的成绩会有所进步。 5、课堂上,具有表现欲望的学生不是很多,好多孩子的性格较为内向。 二、班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习方式、方法上: 1、缺少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改错本,在一些爱错的地方不断的犯错。不能够做到“吃一堑、长一智”。比如王某同学就是属于死学,方法不当。 2、课堂常规不好,表现为一些同学不会听课,不会记笔记,有些忽视听讲,不注意听思路的分析及探索过程。课堂中随便讲闲谈,与课堂无关的事。 3、不注意归纳知识,不注意经常回顾,对学过的知识置之千里,而不去经常巩固、练习。时间长了,又“生锈”了。 思想上: 1、不爱问问题,怕问题,懒得想问题。 2、学习不够主动,缺乏自觉性和理想抱负。放假的时间越长,作业完成的越不好。 3、有的学生在思想、行为上的反复性较强,自我管理较差,总会钻家长和老师的空子,因此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教育起来比较困难,是对我在时间、精力、耐心等方面的严重考验。 三、班级改进措施: 1、提高学习兴奋度,培养竞争意识。 2、通过与科任教师沟通协商,采用异质结合的办法,重新安排学习小组,实行小组捆绑制,纪律方面相互约束,学习方面互相帮助。 3、经过大半年,大多数同学都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但千万不能因此而松懈,对每位同学都要强调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从细节入手,多注意观察,规范学生的言行。加强对本班那些行为习惯较差学生的管理和督促,并用多种方法开展教育。 4、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明确各个班干部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每半个月召开一次班干部会议,让班干部分别针对他所负责的部分和其他值得注意的班级状况作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然后群策群力,想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执行方案,对班级中发生的现象及时进行反馈。 5、在学习上:由副中队长和学习委员牵头,成立学习互助小组,监督作业完成情况,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及时提供帮助,帮助其他同学订正默写。经常与科任教师及课代表联系,主动协调好各学科之间和各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6、随时找学生了解班级的情况和学生的表现情况。同时继续开展写随笔活动,定期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疏导解决学生的问题。做到和学生时刻保持心灵上的沟通。 7、加强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让双方都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身心状况并及时进行调整和引导。

如何进行学情分析(1)

学情分析是教与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学生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而从知识、技能、水平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与学的目标。 学情分析是教与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内容往往是一盘散沙或无的放矢;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 总来说之,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学情涉及的内容非常宽广,学生各方面情况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思维情况、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学生生理心理状况、学生个性及其发展状态和发展前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感受、学生成功感等都是实行学情分析的切入点。 学生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水平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通过度析了解他们当时的生理心理与学习该内容是否相匹配及可能产生的知

识误区,充分预见可能存有的问题,对课堂上有针对地加以分析,使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功效性。 具体地说,对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看他们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抵触老师;对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能够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能够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 还有不同年龄学生的感兴趣的话题也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展开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即学生学习该内容时所具备的与该内容相联系的知识、技能、方法、水平等,以确定新课的起点,做好承上启下、新旧知识有机衔接工作。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或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能够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能够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 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能够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能够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即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风格分析。分析不同班级和不同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水平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水平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 现代学生个体存有着较大的差异,就像我校属于城区学校,处于

班级情况分析和提高教学成绩的具体计划和措施

班级学情分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六(4)班数学教师:李小平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大部分学习基础差,学生空间思维灵活性差。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也较差。部分学生平时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后进生比较多。特殊家庭的影响,我班有十几个学生或是单亲家庭,或是留守儿童,这部分学生不但学习马虎,成绩不理想,而且脾气往往都比较另类。个别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圆柱和圆锥》单元练习题目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突出。对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较差,知识的探究方面多数学生较为主动。虽然有部分学生能够灵活的掌握知识,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以点带面的情况非常困难。有的学生遇到问题不能及时与老师交流,个别学生作业不能独立完成,没有很好的打好基础,虽有进步,但仍要下苦功夫才能真正的把知识学懂学透。 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的内容包括: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各单元教材简析: 第一单元:负数。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在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上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本单元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了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索;加强了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过程中认识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第三单元:比例。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习比例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比例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绘制地图需要应用比例尺的知识。另外通过对正比例与反比例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量之间关系的认识。 第四单元:统计。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了解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会从统计图表中提取有关信息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会根据分析结果做出简单判断或预测的基础上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图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正确分析、判断或预测。这册教材主要是结合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帮助学生体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