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机化学2笔记整理演示教学

大学有机化学2笔记整理演示教学
大学有机化学2笔记整理演示教学

Chap 11 醛、酮、醌

一、命名

● 普通命名法:醛:烷基命名+醛

酮:按羰基所连接 两个羟基命名

Eg :

● 系统命名法:

醛酮:以醛为母体,将酮的羰基氧原子作为取代基,用“氧代”表示。也

可以醛酮为母体,但要注明酮的位次。

二、结构:C :sp 2 三、醛酮制法:

● 伯醇及仲醇氧化脱氢:(P382)

RCH 2OH RCHO

RCOOH

及时蒸出

1 醇

。[O]:KMnO 4K 2Cr 2O 7+H 2SO 4CrO 3+吡啶CrO 3+醋酐 丙酮-异丙醇铝等 、

、、、

。2 醇

R --?OH

R -C -R'?

O

氧化到醛、酮,不破坏双键

氧化到醛、酮

通用,氧化性强,

须将生成的醛及时蒸出

● 羰基合成:合成多一个碳的醛

CH 2=CH 2 + CO

CH 3CH 2CHO

]CH 2-CH 2C O

2

● 同碳二卤化物水解:制备芳香族醛、酮

甲乙酮

CH 3CCH 2CH 3O

CH 3CH 2CH 2CHO

CH 3CHCH 2CHO CH 3

CH 3-C-CH=CH 2O 正丁醛异戊醛甲基乙烯基酮

CHO 苯甲醛C-CH 3

O 苯乙酮C-O 二苯甲酮

CH 3CHCH 2CHO

CH 3

CH 3CH 2-C-CH-CH 3

O CH 34

3-甲基丁醛2-甲基-3-戊酮β-甲基丁醛

1

2

3

4

5

苯基丙烯醛3-CH=CH-CHO

(肉桂醛)3

2

1

32

1

CH 3CH=CHCHO CH-CHO

CH 32-丁烯醛苯基丙醛2-CH 3C-CH 2-CCH 3O O β-戊二酮 戊二酮

2,4-(巴豆醛)

1234苯基丙醛

α-

Br

C-CH 3Cl Cl

Br

CH 2CH 3Br

C-CH 3O OH -H 2O

2间溴乙苯

间溴苯乙酮

间溴二氯乙苯

-α,α-

● 羧酸衍生物还原:(考试不涉及)

R Cl

O + H 2

R H O Pd/BaSO 4

(2) H 2O , H , 88%

(1) Al(n-Bu)H , 己烷,-78 C

。CH 3(CH 2)10OC 2H 5

O

CH 3(CH 2)10CHO

● 芳烃氧化:制备芳醛、芳酮(P382)

● 芳环上F-C 酰基化:(P165、P382) Gattermann-Koch 反应(由苯或烷基苯制芳醛)

CH 3

+ CO + HCl

322

CH 3

CHO

(46-51%)

四、物理性质: ● 沸点:与分子量相近的醇、醚、烃相比,有b.p :醇>醛、酮>醚>烃。

(因为a. 醇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醛、酮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b. 醛、酮的偶极矩大于醚、烃的偶极矩:) ● 溶解度:与醇相似。低级醛、酮可溶于水;高级醛、酮不溶于水。

( 因为醇、醛、酮都可与水形成氢键)

● IR 光谱:νC =O :1680-1850cm -1(很强峰);

νC =O (醛酮): 1680-1750cm -1(丙酮的νC =O 为1715 cm -1,乙醛的νC =O

为1730 cm -1。

νC -H (醛):~2720cm -1(中等强度尖峰)。

注意:-I 效应、环张力等使νC =O 波数升高;共轭效应使νC =O 波数降低

● NMR 谱:

3-C-

-C-

R-C-H O

O

O δ=2.1

δ=2.3

δ=8-10

五、化学性质:

(一)羰基亲核加成:羰基碳连有吸电子基时容易进行亲核加成反应,羰基碳上

连有较大基团,不利于反应进行。进行反应难易顺序:书P388

● 与氢氰酸加成

反应意义:制备α-羟基酸、多一个碳的羧酸。

例1:CH 3-C-H + HCN

O

CH 3OH OH -

H 2O/H +

CH 3-CH-COOH

OH

乳酸

羟基丙酸α-乙醛

例2:-

CH 3-C-CN

OH O

CH 3-C-CH 3 + HCN

CH 3

CH 2=C-COOCH 3

CH

3

α-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

丙酮

丙酮氰醇

反应范围:所有的醛、脂肪族甲基酮、八个碳以下的环酮。

反应式:

OH δ+

δ-

+ H CN

R

H 羟基腈α-氰醇α-或R OH Nu

(CH 3C=O δ+δ-(CH 3)

反应机理:HCN 与醛、酮的加成是分步进行的,首先由CN -(亲核试剂)

首先进攻,也就是说HCN 与醛、酮的加成是亲核加成

2H

-

2

R CN

O -δ+

δ

-

(CH 3)

R

OH

CN

(CH 3)

(CH 3)

实验证明:①OH -加速反应,H +减慢反应

②+ NaCN R

H

-

x

(CH 3)

不能反应

反应活性:①HCHO >CH 3CHO >ArCHO >CH 3COCH 3>CH 3COR >RCOR >

ArCOAr

醛的活性大于酮;脂肪族醛、酮大于芳香族醛、酮 ②p-NO 2-C 6H 4-CHO >ArCHO >p-CH 3-C 6H 4-CHO

③例外C 6H 5COCH 3>(CH 3)3C-CO-C(CH 3)3(后者的空间障碍特别

大。)

与亚硫酸氢钠加成

反应意义:①鉴别醛酮:

C-CH 3

O

CH 2CHO

x

CH 2CHO

Na OH

H +orOH -

CH 2CHO

例1:

C-CH 3

O 3

例2:

CHO

OH

3Na (H +orOH -

CHO

②分离提纯醛酮:在酸或碱的浓度较大时,平衡反应朝着加成

产物分解为原来的醛、酮的方向进行

③制备α-羟基腈

CHO

NaHSO 3

CH

SO 3Na OH

NaCN

CH

CN OH

H 2

O

CH

COOH OH

反应范围:所有的醛、脂肪族甲基酮、八个碳以下的环酮。

反应式:

饱和NaHSO 3易溶于水

不溶于

溶液

C (CH 3SO 3H

ONa R R OH SO 3Na

(CH 3羟基磺酸钠α-饱和NaHSO 3

分子内中和

3

(CH 3)H

δ+

δ

-

反应活性:与HCN 加成类似 与醇加成

反应意义:①保护醛基CH 3CH=CHCHO

22干HCl

CH 3CH=CHCH

O-CH 2O-CH 2

2O-CH 2O-CH 2

CH 3CH 2CH 2CH

H 2O/H +

CH 3CH 2CH 2CHO

②制造“维尼纶”

CH 2CH-CH 2CH OH OH

[]n CH 2CH 2

O O

CH 2-CH

CH []n + nH 2O + nCH 2O

24

60-70 C

聚乙烯醇可溶于水

维尼纶不溶于水

反应范围:醛加醇容易,酮困难

反应式:醛可与一元醇或二元醇生成缩醛或环状缩醛

R-C-H + R'OH

O

干HCl

亲核加成

R-C-OR'OH H

R-C-OR'H

OR'半缩醛(不稳定)

缩醛(稳定)

干HCl

S 1

N

C=O R

H +HO-CH 2HO-CH 2

干HCl

C

R H O-CH 2

O-CH 2

例1:

酮只能与二元醇生成环状缩醛(因为五元、六元环有特殊稳定性)

例2:

+HO-CH 2HO-CH 2

干HCl

O

O O

反应机理:

半缩醛

R δ-

δ+OH

+

H

-H

+

OH

H +R'OH 更有利于Nu进攻

C=O R H

R-CH-O-R'

OH

H R'OH R-CH-OR'OH 2

+

-H 2O 2R-CH-OR'

H +OR'

-H

R-CH-OR'

OR'缩醛

半缩醛

产物缩醛性质:缩醛具有双醚结构,对碱和氧化剂稳定,但遇酸迅速水解为

原来的醛和醇:R-CH-OR'

OR'H 2O/H

+

O

缩醛

对碱和氧化剂稳定

与金属有机试剂加成

(1)加RMgX :

+ R-MgX

δ

+

-

干醚

R-C-OMgX

H 2O/H +

R-C-OH

烷氧基卤化镁

δ

+

δ

-

反应意义:RMgX 与甲醛反应,水解后得到1°醇;

RMgX 与其他醛反应,水解后得到2°醇; RMgX 与酮反应,水解后得到3°醇。

(2)加有机锂:

-60 C

2O

3)3C]3C-OH

三叔丁基甲醇

(CH )CLi + (CH 3)3C-C-C(CH 3)3

有机锂的亲核性和碱性均比格氏试剂强

(3)加炔钠:O

CH C-Na+,液NH3,-33 C

(2) H2O,H+,65%-75%

(1)OH

C CH

炔醇

制备共轭二烯烃(ppt十二章第51页)

(4)Reformasky反应:醛、酮与有机锌试剂进行亲核加成,再水解得到

β-羟基酸酯或β-羟基酸的反应

OH

R-CH-CH2-C-OC2H5

O

H2O/H+

β-羟基酸乙酯

OH

R-CH-CH2-C-OH

O

H2O/H+

β-羟基酸

δ-

δ+

δ+δ-

OZnBr

RCH-CH2-C-OC2H5

O

BrZnCH2-C-OC2H5

O

干醚

R-C-H

O

+

有机锌试剂的生成:

无水乙醚BrZnCH

2

-C-OC2H5

O

BrCH2COOC2H5 Zn

+

溴代乙酸酯

δ-

δ+

α-不须分离,直接使用

活性低于格氏试剂例:

O

OH

CH2COOC2H5

+ BrCH2COOC2H5

(1) Zn,甲苯

(2) H2O,H,70%

羟基酸酯

β-

与氨的衍生物加成缩合

反应意义:提纯醛酮、鉴别醛酮

保护羰基

反应范围:所有醛、酮

反应式(简单记忆):C=N-Y

+ H 2C=O

-OH -NH 2-NH-C-NH 2O

O 2N

NO 2-NH-

-NH--Y

,,,,,

H 2NY 羟氨肼苯肼2,4-二硝基苯肼氨基脲C=N-Y

苯腙

2,4-二硝基苯腙

缩氨脲

反应实例:ppt 第56(重要)、57(重要)、58页

与 R2NH (仲胺) 缩合成烯胺:

HNR''2

H

RH 2C

C

(H)R'

O

H

RH 2C

C

(H)R'

CH 2R

C (H)R'

OH

2

CH 2R C (H)R'

OH

2

H

C

(H)R'

2

烯胺(enamine)

CH (H)R'

OH 2

2

RHC

C

(H)R'NR"2

H 2O

H

H

反应产物烯胺在合成上的应用:

(1)制备叔胺:RHC

C

(H)R'

NR"2

烯胺(enamine)

H RH 2C

CH (H)R'

NR"2

Pd / C

3o 胺

(2)羰基的α位引入烃基

O

N H H+,H 2O

N

BrCH 2COOC 2H 5

N

CH 2COOC 2H 5

H 2 O

O

CH 2COOC 2H 5

其中有中间态为

N

N

+:-

..

● 与Wittig 试剂加成

反应试剂的制备(磷叶立德):

(C 6H 5)3P + RCH 2X

(C 6H 5)3P +-CH 2R X

-C 6H 5Li

三苯基膦

卤烷

季磷盐

磷叶立德

(C 6H 5)3P +-C -HR

(C 6H 5)3P=CHR

反应意义:制备烯烃 反应范围:醛、酮

反应式:

C=O + RHC=P(C 6H 5)3

C=CHR + O=P(C 6H 5)3

(二)α—氢原子反应(易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作用:亲核加成的场所;使α-H 酸性增加卤化反应

卤化反应

反应范围:醛、酮(醛的活性更高)

反应式:

溴苯乙酮

α-

+ Br 2

少量AlCl 3

乙醚,0 C

+ HBr O

C-CH 2Br 受羰基影响,活性增加

(88%-96)

O

+ Cl 2

O

Cl

+ HCl

H 2O 61%-66%

CH 3CHO + Cl 2

H 2O

ClCH 2CHO + Cl 2CHCHO + Cl 3CCHO

一氯乙醛三氯乙醛

二氯乙醛

酸催化下进行的卤代反应可以停留在一元取代阶段 反应机理:酸的催化作用是加速形成烯醇

CH 3

CH

3

O ++CH 3

CH 2

OH CH 3

2OH

CH 3

C

OH CH 3

OH CH 2Br

CH 3

C OH CH 2

Br

+

CH

3CH 2Br

O

碱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卤代反应速度更快,不会停留在一元取代阶段

CH 32

O

CH 3-C-CH 2-

2O CH

-O CH 32-X + X

-

卤仿反应:含有CH3CO -的醛、酮在碱性介质中与卤素作用,最后生成卤仿

的反应

反应机理:

CH 32O

CH 322O CH -活性更高!

O CH 32-X + X -

卤仿

O

CH 3-C-CH 2-X

2-

O

CH 3-C CX -

3-C-O -O

+ CHX 3

CH 3-C-OH O

+ -CX 3

CH 3-C-CX 3

OH

反应实例:

例:CH 3-C-CH 3 + 3NaOX

O

CH 3-C-ONa + CHX 3 + 2NaOH

O

少一个碳的羧酸盐

卤仿

反应范围:α-C 上只有两个H 的醛、酮不起卤仿反应,只有乙醛和甲基酮

才能起卤仿反应;乙醇及可被氧化成甲基酮的醇也能起卤仿反应

反应意义:①鉴别:

CH 2CHO C-CH 3

O 无黄色沉淀3

(黄 )CH 3CH 2OH CH 3CH 2CH 2CH 2

OH

CHI 3

鉴别用NaOI ,生成的CHI3为有特殊气味的亮黄↓,现象明显;

②合成:制备不易到的羧酸类化合物;合成用NaOCl,氧化性强,且价格低廉

C-CH 3

O NaOCl

O C-ONa

H +

O C-OH

缩合反应

反应式:①有α-H 的醛在稀碱中进行:

dil OH

-

+

δ

δ

-

CH 3-C-H O

2

-CHO H CH 3CH-CH 2-CHO

O H

2温热

CH 3CH =CH-C-H

O

高级醛得到β-羟基醛后,更容易失水

CH 3CH 23CH-CHO H dil OH

-

CH 3

CH 3CH 2CH=C-CHO

CH 3CH 2CH -CH-CHO

CH 3

δ

-

+

δ

+δ-

O H

2

②酮的羟醛缩合比醛困难:

CH 3+ CH 2

-C-CH 3NaOH

O

H

δ-

δ

++

δ

-CH 3-C=CH-C-CH 3

O

CH 3CH 3-C-CH 2-C-CH CH 3

O

O H

③分子内羟醛缩合:

O O

OH -O

O -

? ,-H 2

H O

O O H H

④交错羟醛缩合:

若a. 反应物之一为无α-H 的醛(如甲醛、芳甲醛);b. 将无α-H

的醛先与稀碱混合;c. 再将有α-H 的醛滴入。则产物有意义!

例1:

CH O

+ H-CH 2CHO

dil OH -。CH=CHCHO

肉桂醛

● Mannich 反应:含有α-H 的醛、酮,与醛和氨(伯胺、仲胺)之间发生的缩合反应

反应式:

C-CH 2-H O C-CH 2-CH 2-N(CH 3)2 HCl

O CH 2

O + H-N(CH 3)2

+HCl

β-氨基酮

反应意义:β-氨基酮容易分解为氨(或胺)和α,β-不饱和酮,所以Mannich 反应提

供了一个间接合成α,β-不饱和酮的方法

N

O

(C

2H 5)2O

? ,94%

β-氨基酮

α,β-不饱和酮

(三)氧化和还原

● 氧化反应

反应意义:①鉴别醛酮

CH 3CCH 3CH 3CHO C 6H 5CHO

O Ag

Ag x

②合成

R-CH=CH-CHO

R-CH=CH-COOH

323

H +

若用KMnO 4氧化,则

断开!

C=C 巴豆醛

巴豆酸

醛易氧化成酸:RCHO [O]

RCOOH

[O]=KMnO4、K2Cr2O7+H2SO4、……

醛还能被一些弱氧化剂氧化:RCHO [O]

RCOOH [O]’=Tollen ’s 、 Fehling ’s 、……

Tollen ’s :AgNO3的氨溶液;氧化所有醛

Fehling ’s :CuSO4(Fehling I)与NaOH+酒石酸钾钠(Fehling II)的混合液;只氧化脂肪醛

RCHO RCOONH 4

3 + H 2O

Tollen's RCHO

RCOONa + Cu 22O

(砖红色)

Fehling's

还原反应

(A)

C=O

CH-OH

[H]

[H]=H 2/Ni NaBH 4 LiAlH 4 [(CH 3)2CHO]3Al 、、、、

不还原双键!

Zn-Hg/HCl (Clemmensen还原法,酸性介质)

NH 2NH 2,NaOH,三乙二醇醚(黄鸣龙还原法,碱性介质)

(b.p约200 C)

。(B)

C=O

CH 2

[H]

反应实例:

OH

+ CH 3-C-CH 3

O

O

OH + CH 33

异丙醇铝

● Cannizzaro 反应(歧化反应)

①浓碱中,无α-H 的醛发生岐化反应

CHO

COONa

CH 2OH

2

+

苯甲醛苯甲酸钠苯甲醇

2HCHO

HCOONa + CH 3OH

甲酸钠

甲醇

甲醛

②若反应物之一是甲醛,则一定是甲醛被氧化,另一分子无α-H 的醛被还原

HCHO

CH 2OH HCOONa

CHO

++ 六、α,β-不饱和醛、酮的特性 ●

1,4—亲电加成: α,β-不饱和醛、酮中,羰基降低了C=C 的亲电反应活性。

反应机理:

+ H Cl

CH

δ-

δ+

δ+

δCH 2-CH 2-CH

O

Cl-1,4-加成

OH

CH 2-CH=CH Cl

●1,4—亲核加成:通常情况下,碳碳双键是不会与亲核试剂加成的。但由于在α,β-

不饱和醛、酮中,C=C与C=O共轭,亲核试剂不仅能加到羰基上,还能加到碳碳双键上。

反应实例:

CH

3δ-δ+

δ+δ

+ CN-

HCN

CH2 CH-C-CH3

OH

CH2-CH23

O

+

羰基上的亲

核加成产物

1,4-加成的历程,

碳碳双键上的加成产物反应机理:

CH

3

δ-δ+

δ+

δ

CH2-CH2

3

O

OH

CH2-CH C-CH3

烯醇式重排

反应讨论:①亲核试剂主要进攻空间障碍较小的位置(醛基比酮基更易进攻)

②碱性强的试剂(如RMgX、LiAlH4)在羰基上加成(1,2-加成)

碱性弱的试剂(如CN-或RNH2)在碳碳双键上加成(1,4-加成)

七、醌:分子中包含有

O

O

O

O

结构骨架的环状共轭二酮饱和;无芳香性,只具有不饱和酮的性质。

(一)命名:

一般由芳烃衍生而来,命名时在芳烃后加“醌”,并标明羰基位次。

O

O9,10—蒽醌

O O

9,10—菲醌

O

O

2,6—萘醌

(二)制备

●由酚或芳胺氧化制备

OH

OH

O

O

22724

86-92%

NH2O

O

+ MnSO4

224

OH

or

(

)

由芳烃氧化制备

O

O

9,10-蒽醌

+ O 2

25

● 其他方法制备(实验室)

COOH O

O

O

+ H 2O

杂多酸O O +355-60 C

24

130-140 C

邻苯二甲酸酐 邻苯甲酰基苯甲酸

(三)化学性质 ● 还原

2O H O H O

O O

O

OH OH

醌氢醌

暗绿色针状晶体其缓冲溶液可做成电极,测[H +]

黄色无色()

(()

)

[O][H]:SO 2+H 2O, Fe+HCl FeCl 3

:

● 加成

①1,4加成

O

O

+ HCl OH OH Cl

O

O

Cl Cl O O

Cl O

O Cl Cl

Cl Cl

四氯对苯醌

44

4

4

②碳碳双键加成

O

O

+ Br 2O O

H

Br H

Br O

O

Br Br

Br Br

Br 2

的性质()

C=C

③双烯合成

O O

O

O

O

O

+

Chap 12羧酸

一、命名

1、普通命名法:与醛相似,但经常根据来源使用俗名

HCOOH

CH 3COOH

甲酸乙酸(蚁酸)

(醋酸)

CH 3CH=CHCOOH

CH 3CH 2CHCOOH

CH 3

CH 3C=CHCOOH

CH 3

2-丁烯酸3-2-丁烯酸

甲基-2-甲(基)丁酸

(巴豆酸)

OH

COOH

COOH COOH

CH=CHCOOH

CH 2COOH

COOH

苯甲酸对苯二甲酸

苯乙酸

2-苯丙烯酸3-羟基苯甲酸o-(水杨酸)(肉桂酸)

(安息香酸)

HOCHCOOH 2COOH

CH 2COOH 2COOH

COOH COOH

HCCOOH HCCOOH

HCCOOH 乙二酸丁二酸顺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羟基丁二酸2-(草酸)

(琥珀酸)

(苹果酸)

(马来酸)(富马酸)

(失水苹果酸)

2、系统命名: ● 选择含有羧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母体) ● 碳链编号时,从羧基的碳原子开始 ● 碳链编号时,从羧基的碳原子开始(编号最小) ● 其它同烷烃的命名规则 ● 脂肪族二元羧酸的命名:选择分子中含有两个羧基的碳原子在内的最长碳

链作主链,称 为某二酸. ● 芳香族羧酸的命名:①羧基与苯环支链相连——脂肪酸作为母体

②羧基直接与苯环相连——苯甲酸作为母体 ● 多元芳香族羧酸的命名:用“羧酸”或“甲酸”作字尾,其它作为取代基 二、制备

● 烃氧化:

CH 2=CHCH 3

+ O 2

CH 2=CHCOOH

丙烯酸

丙烯RCH 2CH 2R'

RCOOH + R'COOH

[O]

长链烷烃

皂用酸

工业生产

伯醇或醛氧化:同碳羧酸的制备

[O]

[O]

[O]

(Ar)

(Ar)

(Ar)

[O]= KMnO 4 K 2Cr 2O 7/H 2SO 4

R-CH=CH-CHO

R-CH=CH-COOH

AgNO 3,NH 3

(Ar)

(Ar)

● 甲基酮氧化:利用卤仿反应可以得到少一个碳的羧酸

(CH 3)3CCH 2CCH 3

O

(CH 3)3CCH 2COOH + CHBr 3

(1) Br 2,NaOH 2

● 腈水解

RX + NaCN RCN

RCOOH + NH 3

H O/H +orOH -

增长碳链的方法之一,RCOOH 比RX 多一个碳!

● Grignard 试剂与CO2作用

δ

R-C-OMgX

O

R-C-OH

O H 2O/H +

O C δ

多一个碳的羧酸

● 酚酸合成 - Kolbe-Schmitt 反应

OH

COOH ONa

+ CO 2

OH

COONa H 2O/H

+

+ CO 2

H 2O/H +

OK

OH

OH

三、物理性质 ● 水溶解度:大于分子量相近的醇、醛、酮;

随R↑,水溶解度↓,C 10以上羧酸不溶于水

● 沸点:高于分子量相近的醇(分子间通过氢键形成二聚体) ● 熔点: 偶数碳羧酸的m.p 高于相邻两奇数碳羧酸的m.p 。 (考虑对称性)二元酸也是偶数碳羧酸之m.p 高;

不饱和酸:E 式m.p >Z 式m.p ; ● I R 谱:

(胖峰或漫坡)

R-C

O

-

O R-C O -

O

: 1610-1550cm -1

1420-1300cm

-1

和羧酸

羧酸盐R-C-OH

O

νC=O νOH(缔合) 1725-1700cm

-1

3000-2500cm

-1::δOH 约920 cm -1

● NMR 谱:

δ=10-13

ppm R-C-O H

四、化学性质

R-C-C-O-H

H

被取代

α-H

羧酸的酸性

(1)羧酸结构与羧酸酸性:(P432表142-3,一些羧酸的pKa 值) —C=O 和—OH 中的O 形成p-π共轭 p-π共轭的结果:

① 使RCOO-H 健减弱,氢原子酸性增加,羧酸具有酸性;

② RCOO-中负电荷均匀地分布在两个氧原子上,稳定性↑,羧酸酸增强

酸性:RCOOH >H 2CO 3>ArOH ,但与无机酸相比,

RCOOH 仍为弱酸。 (2)成盐

RCOOH + NaHCO

3RCOONa + CO 2 + H 2O

反应意义:分离提纯有机物

H 3C

OH

H +

H 3C

OH

COOH

COOH

(3)影响酸性的因素:羧酸根负离子愈稳定,愈容易生成,酸性就愈强。 ①脂肪酸:

a) α-H 被-R 取代得越多,羧酸的酸性越弱

b)

若α-H 被吸电子基(如-Cl )取代后,羧酸的酸性增强 c) 吸电子基距-COOH 越远,对RCOOH 的酸性影响越小 总结:+I 效应使RCOOH 酸性减弱,-I 效应使RCOOH 酸性增强

-I 效应强弱次序:

NH 3+>NO 2>CN >COOH >F >Cl >Br >COOR >OR >OH >C 6H 5>H

+I 效应强弱次序:

O ->COO ->(CH 3)3C >CH 3CH 2>CH 3>H ②芳香酸

a) 酸性:C 6H 5COOH >CH 3COOH

b) 芳环上有吸电子基时,ArCOOH 酸性增加 c ) 芳环上有斥电子基时,ArCOOH 酸性减弱 ③二元酸

a)

酸性: pKa1<pKa2; pKa1<一元酸的pKa

b)

HOOC-(CH 2) -COOH n

n越小,pKa 1越小,酸性越强

n 1

羧酸衍生物的生成 (1)酰氯生成

R-C-OH O

PCl 3

PCl 5

SOCl

2R-C-Cl O

P(OH)3

POCl 3

SO 2

+

+

(2)酸酐生成

常用脱水剂:P 2O 5、Al 2O 3、浓H 2SO 4

+ H 2O R-C

O R-C

O

O H

OH R-C O

O R-C

O

①某些二元酸只需加热便可生成五元中六元环的酸酐:

COOH COOH

O O 230 C

约100%

②高级酸酐可通过乙酸酐与高级酸的交换反应得到

交换反应

+ (CH 3CO)2O

R-C

O

R-C

O + CH 3COOH OH

O R-C 高级酸

乙酸酐

高级酸酐乙酸

③混合酸酐可利用下列反应得到:

Cl

O

R'-C

+R-C O

O R'-C

O

+ NaCl O Na O R-C

(3)酯的生成和酯化反应机理

R-C-OH + HOR'

H

+

R-C-OR' + H 2O

O

O

可逆反应,K=4

根据平衡移动原理,使朝着生成酯的方向进行。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也可作为催化剂,具有反应温和、操作简便、产率较高的优点

②也可用羧酸盐与卤代烃反应制备酯

CH 3-C-O -O CH 2Cl

+

CH 2OCCH 3O

+ Cl -

③反应机理: a)伯醇、仲醇:

O OH +R-C-OH OH +

OH +

R-C-OH 2OH +

+R-C OH R-C

OH

R'

+

O +

酰氧断裂:

R-C-O-H O

H-O-R'

b)

叔醇:

R'3C-OH

R'3C-OH 2

+

+

+

R'

3C

O

+

3C

R-C-O-H

O

3

+

+

3

O

H-O-CR'3

O

R-C-O-H

(4)酰胺的生成

4

O

R-C-OH + NH 3O

R-C-NH 2 + H 2O

O

羧酸铵盐

酰胺

R-C-NHR' + H 2O

O

R-C-OH + NH 2R'O

3R'

O

N-取代酰胺

羧酸铵盐

2R 2O

R-C-OH + NHR 2'

O

R-C-NR 2' + H 2O

O

N,N-二取代酰胺

羧酸铵盐

羧酸被还原

只有LiAlH 4可将羧酸还原为伯醇:

不还原C=C!

(Ar)(Ar)

R-C-OH + LiAlH 4O

R-CH 2OH

H 2O

无水乙醚

也可先将羧酸转化为酯,再用Na+C 2H 5OH 还原

RCH 2OH

+

R-C-OH

O R-C-OR'

O 25酯

● 脱羧反应

①一元酸脱羧:加热下难以脱羧;但若-COOH 的α-C 上有吸电子基时,

脱羧反应容易发生,有合成意义

Cl

3

C-COO H CHCl 3 + CO

2

O

CH 32-H + CO 2

32-C-O H

O

O

②二元酸脱羧有规律:

二元酸加热时:

乙二酸、丙二酸脱羧丁二酸、戊二酸脱水己二酸、庚二酸脱羧、脱水

原则上形成稳定的五元环、六元环

+ CO 2 + H 2O

CH 2-CH 2-COOH CH 2-CH 2-COOH

C O CH

2-CH 2

CH 2-CH

2

己二酸

(脱羧、脱水)

CH 2-CH 2

-COOH CH 2-CH 2-COOH

H 2C

CH 2-CH 2

CH 2-CH 2

H 2C

C O + CO 2 + H 2O 庚二酸

(脱羧、脱水)

α-氢原子的反应

a.的吸电子性使活泼

α-H -C-O

共轭使羧酸的活性不及醛、酮b.p-p α-H R-CH-C-OH

H

O

δ

+

所以羧酸α-H 的卤代反应需要少量红磷催化

反应机理:2P + 3X 2

2PX 3

3RCH 2COOH + PX 3

3RCH 2COX + H 3PO 3RCH 2COX + X 2

RCHXCOX + HX RCHXCOX + RCH 2COOH

RCHXCOOH + RCH 2COX

红磷的作用是使羧酸与卤素反应→酰卤→α-卤代酰卤→α-卤代酸

反应意义:α-C 上的卤素原子可通过亲核取代反应,被-NH 2、-OH 、-CN 等

取代,生成α-氨基酸、α-羟基酸、α-氰基酸

有机化学 一、烯烃 1、卤化氢加成 (1) CH CH 2 R HX CH CH 3R X 【马氏规则】在不对称烯烃加成中,氢总是加在含碳较多的碳上。 【机理】 CH 2 C H 3+ CH 3 C H 3X + CH 3 C H 3 +H + CH 2 +C 3X + C H 3X 主 次 【本质】不对称烯烃的亲电加成总是生成较稳定的碳正离子中间体。 【注】碳正离子的重排 (2) CH CH 2 R CH 2CH 2 R Br HBr ROOR 【特点】反马氏规则 【机理】 自由基机理(略) 【注】过氧化物效应仅限于HBr 、对HCl 、HI 无效。 【本质】不对称烯烃加成时生成稳定的自由基中间体。 【例】 CH 2 C H 3Br CH CH 2Br C H 3CH + CH 3 C H 3HBr Br CH 3CH 2CH 2Br CH CH 3 C H 3 2、硼氢化—氧化 CH CH 2 R CH 2CH 2R OH 1)B 2H 62)H 2O 2/OH - 【特点】不对称烯烃经硼氢化—氧化得一反马氏加成的醇,加成是顺式的,并且不重排。 【机理】

2 C H3 3 H3 2 3 H3 2 CH CH2 C H3 2 CH CH=CH (CH3CH2CH2)3 - H3CH2CH2C 22 CH3 CH2 B O CH2CH2CH3 3 CH2CH2C 2 CH2CH3 +O H- O H B-OCH2CH2CH3 CH2CH2CH3 H3CH2CH2 B OCH2CH2CH3 CH2CH2CH3 2 CH2CH3 HOO- B(OCH2CH2CH3)3 B(OCH2CH2CH3)3+3NaOH3NaOH3HOCH2CH2CH33+Na3BO3 2 【例】 CH3 1)BH 3 2)H 2 O 2 /OH- CH3 H H OH 3、X2加成 C C Br 2 /CCl 4 C C Br Br 【机理】 C C C C Br Br C Br +C C Br O H2+ -H+ C C Br O H

2019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 课程与教学论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1.简答题 2.案例(材料)分析题 2.论述题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主要考查考生是否具备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两者关系及其发展历史 2.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与相关要求 3.关于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能 4.解读有效教学行为 5.运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解决课程开发、课堂教学与评价以及学生学习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的涵义 第二节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第二章课程与教学的开发和设计 第一节课程开发 第二节课程设计及其取向

第三节教学设计及其模式 第三章课程与教学的组织 第一节课程组织的涵义和准则 第二节课程组织的基本取向 第三节课程的组织结构 第四节教学组织 第四章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的目标 第二节课程与教学的内容 第五章课程与教学的实施 第一节课程实施 第二节改善课程实施的策略 第三节教学过程 第四节教学方法 第五节学习方式 第六章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第一节课程评价及其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课程评价的类型 第三节课程评价的方法和过程 第四节教学评价的涵义、对象和原则 第五节课堂评价的对象与技术 第七章有效的教学行为 第一节教学行为分类框架 第二节主要教学行为 第三节辅助教学行为 第四节课堂管理行为 第八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课程研究与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第一章绪论 1.价键的形成是原子轨道的重叠(从电子云的角度讲也可以说是电子云相互交盖的结果)或电子配对的结果,如果两个原子都有未成键电子,并且自旋方向相反,就能配对形成共价键。 1.1)共价键形成的基本要点1.成键电子自旋方向必需相反; 2.) 共价键的饱和性,形成八隅体稳定结构;3.)共价键的方向性——成键时,两个电子的原子的轨道发生重叠,而P电子的原子轨道具有一定的空间取向,只有当它从某一方向互相接近时才能使原子轨道得到最大的重叠,生成的分子的能量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才能形成稳定的分子。 2.由于电子云不完全对称而呈极性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可 用箭头表示这种极性键,也可以用δ+、δ-标出极性共价键的带电情况。例 3.★诱导效应产生的原因: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 4.★诱导效应的传递:逐渐减弱,传递不超过五个原子。 5.★诱导效应的相对强度:一般以电负性的大小作比较 同族元素来说 F > Cl > Br > I 同周期元素来说 - F > -OR > -NR2 不同杂化状态的碳原子来说 –C≡CR >–CR=CR2 > -CR2-CR3

(CH3) 3C– > (CH3)2CH– > CH3CH2– > CH3– 7.以I表示诱导效应, -I吸电子诱导效应,+I推电子诱导效应(具有+I效应的原子团主要是烷基,其相对强度如下: 第二章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 1.构造异构体(Constitutional isomerism):分子式相同,分子中原子互相连接的方式和次序不同的异构体。这种构造异构体是由于碳架不同引起的,故又称碳架异构。P25表2-1 构象异构体:分子组成相同,构造式相同,因构象不同而产生的异构体。(构象:指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由于围绕s单键的旋转而产生的分子中原子在空间的不同排列. ) 2.普通命名法: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数目表示碳原子数目,正/异/新来区别, 甲烷 衍生命名法: 以甲烷为母体,把其他烷烃都看作甲烷的烷基衍生物,一般选择连接烷基最多的碳原子作为母体甲烷 系统命名法;支链烷烃的命名与普通命名法相同,支链看作是直链烷烃的烷基衍生物 3.★系统命名法:若主链上有几种取代基时,应按“次序规则”,较优基团后列出。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专业简介 学科、专业简介(导师、研究方向及其特色、学术地位、研究成果、在研项目、课程设置、就业去向等方面): 我校“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在全校90多个硕士点专业中,目前是最大的一个硕士专业点,其突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一是专业的培养方向数量最多,到目前为止有文理科等16个培养方向(教学论原理、课程原理、学科课程论、中小学教材比较研究、政治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物理教育、化学教育、历史教育、地理教育、生物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在招生,覆盖了学校各个师范教育专业。 二是专业研究生数量最多,目前本专业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规模基本保持在150—160名左右(不包括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每年专业的招生数量在50—60名左右。 三是专业导师数量在各个专业硕士点中也是最多的,目前16个培养方向的硕士导师有40位左右,其中教授13人。 四是本专业学校明确为“跨学院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采取集中与分学科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现代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等三门专业公共学位课程统一在教育学院学习,其他课程由各个培养方向设计、组织和实施。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本专业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至今已经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时期。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当时独立的“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负责学校这一专业建设与研究生培养工作,并进行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验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工作和研究生培养效果,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验与实践工作经验和研究论文,正式发表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办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核心期刊上。十多年来培养有一大批质量很好的研究生,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高校或中学学科教育和研究领域的骨干,他们当中已有二十多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国内高校以及英国、加拿大等国家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同时,硕士点的建设与发展也为本专业的博士点建设与博士点授予权的获得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近年来,围绕专业建设与发展、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全国和上海市新课程改革等工作,专业导师承担并主持进行了数十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上海市、上海市教委、各级横向研究课题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本专业的研究生导师组织带领研究生积极参与了全国和上海市的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工作,有多位导师承担了中小学新课程与教材建设的主编工作;近五年来本专业教师出版研究专著、高校教材近20部,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80余篇,有多项成果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以及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成果奖,学科教育研究所被评为“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现任学术带头人蔡宝来教授。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全国中小幼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命题专家、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课程与教学论、初等教育、比较教育、优秀教师专业发展-卓越型教师培养。研究方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MOOC、翻转课堂与微课的开发与设计研究;课堂有效教学行为与有效学习指导策略;SDP课程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实验研究;混合学习与深度学习研究。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比较教育研究》等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主编教材1部,参编著作(教材)20余部。获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论文奖,教育部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图书奖第八届全国高校出版社畅销书一等奖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两次“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三次、三等奖

一、什么是教学?什么是课程?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1.相互规约: 教学活动一旦展开便与课程发生了联系。教师必然以各种课程为中介,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往,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的确定源于课程目标;教学方法的设计也必然因教学内容不同而异,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学科的内容不同,方法亦不同;教学评价也必然要参照课程中的教育目的和目标来进行。而课程实践在选择、确定目标、编排内容时也必须考虑教学实践的规律和可操作性,因此课程编制的过程也是对教学的规划过程;课程的评价也必然将重点放在教学实践中实际运行的课程,从而与教学评价密切相关。 2.相互融合 其一,教学作为课程开发过程教学的传统内涵是,教学基于教育心理学原理有效传递内容的过程,是忠实地实施既定课程计划的过程;教学的重心是有效传递内容,而不是变革内容,教学研究也因而成为关于内容传递的工效学。而实际上,由于课程在本质上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普遍性的内容,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解读,都有关于特定内容的自己的一套理论,这样,就使得教学成为教师和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造内容和建构意义的过程,教学成为课程的创生与开发的过程。由此,“学会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学会如何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与学生共同创生课程。 其二,课程作为教学事件,当“体验课程”取代“制度课程”而处于教育的核心时,课程不再仅仅是表态的书面文件(教科书、教学指南等),而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情境中不断生成的活生生的经验。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不

高中化学有机物重要知识笔记 在高中化学课本中,有机化学的特点是知识点较多,有机分子结构复杂,这也是很多学生觉得有机化学难学好的原因。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 乙炔的制取和性质 1. 反应方程式CaC2 + 2H2OCa(OH)2 + C2H2 2. 此实验能否用启普发生器,为何? 不能. 因为1)CaC2吸水性强,与水反应剧烈,若用启普发生器,不易控制它与水的反应. 2)反应放热,而启普发生器是不能承受热量的.3)反应生成的Ca(OH)2 微溶于水,会堵塞球形漏斗的下端口。 3. 能否用长颈漏斗? 不能. 用它不易控制CaC2与水的反应. 4. 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这是为何? 用以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食盐与CaC2不反应) 5. 简易装置中在试管口附近放一团棉花,其作用如何? 防止生成的泡沫从导管中喷出. 6. 点燃纯净的甲烷、乙烯和乙炔,其燃烧现象有何区别? 甲烷淡蓝色火焰; 乙烯: 明亮火焰,有黑烟乙炔: 明亮的火焰,有浓烟. 7. 实验中先将乙炔通入溴水,再通入KMnO4(H+)溶液中,最后点燃,为何?

乙炔与空气(或O2)的混合气点燃会爆炸,这样做可使收集到的乙炔气纯净,防止点爆. 8. 乙炔使溴水或KMnO4(H+)溶液褪色的速度比较乙烯,是快还是慢,为何? 乙炔慢,因为乙炔分子中叁键的键能比乙烯分子中双键键能大,断键难. 高中化学有机物重要知识 一、煤的干馏 1. 为何要隔绝空气?干馏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煤的干馏和木材的干馏各可得哪些物质? 有空气氧存在,煤将燃烧.干馏是化学变化. 煤焦油粗氨水木焦油 煤的干馏可得焦炉气木材的干馏可得木煤气焦碳木炭 2. 点燃收集到的气体,有何现象?取少许直试管中凝结的液体,滴入到紫色的石蕊试液中,有何现象,为什么? 此气体能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能使石蕊试液变蓝,因为此液体是粗氨水,溶有氨,在水中电离呈碱性. 二、乙酸乙酯的制取 1. 反应方程式CH3COOH + CH3CH2OH --浓H2SO4,加热CH3COOCH2CH3 + H2O 2. 盛装反应液的试管为何应向上倾斜45角? 液体受热面积最大.

泸西一中高二年级下学期化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教学简析 1、研究物质层面: 必修2中只学习了几个有限的有机化合物,像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选修课程要丰富代表物的类型,增加新的物质——醛。其次,每一类有机物中,必修仅仅研究简单的代表物的性质,选修课程要丰富学生对一类有机化合物的认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有机物的类别。例如烃的教学,一定要能够举出多种烃的代表物的名称,以及其在自然、生活生产中就是否真实的存在,掌握其应用,再例如酸,必修仅仅学习乙醇性质,还应了解其她常见醇、酚以及其物理性质、用途以及一元醇的简单命名。 从必修到选修,对有机物分类、组成与存在的认识从代表物上升到类别。也就就是,不应该一到有机化学的学习,就奔着化学反应去,然后就拘泥于典型有机化合物身上。 2、从认识水平、能力与深度的层面。 对于同样一个反应,在必修阶段只就是感性的了解这个反应就是什么样的,能不能发生,反应有什么现象;到了选修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描述的阶段,而要达到以下要求: (1)能够进行分析与解释:基于官能团水平,学生需要了解在反应当中官能团发生了什么变化,在什么条件下由什么变成了什么。 (2)能够实现化学性质的预测:不仅能分析给定的事实,还应该对化学性质有预测性。对于给定的反应物能分析出与哪些物质能发生反应,反应产生何种产物。 (3)明确结构信息:在预测反应的产物的基础上,能明确指出反应的部位,以及原子间结合方式,重组形式,应该基于官能团与化学键,要求学生了解官能团的内部结构。例如羟基的氢氧键就是能够断裂的,羟基也不就是孤立存在的,应该就是

连接在碳原子上的,而碳氧键就是可以断裂,进一步,还可能了解这个原子的成键环境。这样就要求建立化学键的认识,极性、饱与性等。 因此,从必修到选修,对有机物化学性质的认识应上升到用官能团的结构及化学键变化来解释、预测反应水平。 3、从合成物质层面: 选修阶段要从碳骨架上官能团的转化来认识化学反应,这也就就是从转化与合成角度认识认识反应。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反应前后化合物之间的关系,能够顺推,逆推。 二、教学目标任务要求 《有机化学基础》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就是高考内容的重点选考部分。它就是为对有机化学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的选修模块,该模块的内容主要涉及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应用,共设置了三个主题: 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烃 2.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 3.有机合成及其应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在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引导下,教学设计就是至关重要的。 高中化学课程目标规定了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通过化学学科的学习应达到的发展目标,整个体系由三个目标纬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层次(面向全体学生的与针对部分学生的)构成。体现了“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综合素养”、“科学教育为大众”等教育理念;完善了课程目标的维度;实现了与课程结构的对应。了解化学课程的总目标体系,对教师合理、全面的设计教学目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并将其体现于教学目标中。《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学习安排于高中二年级,就是在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必修2“有机物”的认识基础上拓展,其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本模块的学习

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经验贴 这是我考研前一晚在酒店复习的时候拍的,那时我依旧在背书背英语模板,还特意订了一个安静的房间,很有纪念意义。 我本科双非,是一所普通师范院校。从小怀有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抱负。大三上学期开始有了考研的想法,本科是英语专业,但是由于自己一直以来都对教育更感兴趣,同时希望英语成为自己的优势,所以选择了课程与教学论这个专业。这个专业很火,不好考,特别对我这样跨考的学生来说,其实难度挺大的。后来偶然的机会吧,我考研的决心就订下来了。华师离家里近,也是211院校,地理位置也比较优越,就这样,我的学校,专业就确定了。 3、报班备考: 有很多人可能都会纠结要不要报班,毕竟在经济上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在各类辅导机构丛生的今天,许多人也害怕被骗。我也有过这样的担忧。我报了高分VIP-A班,费用不小,跟父母说的时候,爸妈也担心这是不是骗人的。但是老师让我感觉很放心,他也主动联系了我爸爸,还给出了一些勤思工作的图片,也就消除了我们一些疑虑。再加上网上也搜集了一些资料,了解到勤思有很多年的教育学辅导经验,最后决定报班。 在这里得说明一下,有些同学会问,报班是不是就是走后门,会有一些内部资料?答案绝对是否定的。报班其实就跟你交学费学习是一样的,只不过他是一种额外的辅导。但是走后门,有内幕这种绝对是无稽之谈。任何事情得得靠自己的努力,辅导班是很好的学习渠道,但是不是保障。如果你能利用好,报班就会让你受益颇多;如果你只想着交钱就能成功,那是不太可能的。 4、考研经历和复习经验: 一.初试 1. 公共课: A. 英语:由于我本科是英语专业,所以我对英语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但是我今年新题型10分全错了,大家这一题还是要多训练,毕竟这种题目错一个就是错一堆啊,下面是我的一些英语复习安排: 早上7点-8点记单词 下午2点-5点做英语真题

Chap 11 醛、酮、醌 一、命名 ● 普通命名法:醛:烷基命名+醛 酮:按羰基所连接两个羟基命名 Eg : ● 系统命名法: 醛酮:以醛为母体,将酮的羰基氧原子作为取代基,用“氧代”表示。也 可以醛酮为母体,但要注明酮的位次。 二、结构:C :sp 2 三、醛酮制法: ● 伯醇及仲醇氧化脱氢:(P382) RCH 2OH RCHO RCOOH 及时蒸出 1 醇 醛 酸 。[O]:KMnO 4K 2Cr 2O 7+H 2SO 4CrO 3+吡啶CrO 3+醋酐 丙酮-异丙醇铝等 、 、、、。2 醇 酮 R --?OH R -C -R'? O 氧化到醛、酮,不破坏双键 氧化到醛、酮 通用,氧化性强, 须将生成的醛及时蒸出 ● 羰基合成:合成多一个碳的醛 CH 2=CH 2 + CO CH 3CH 2CHO ]CH 2-CH 2C O 2 ● 同碳二卤化物水解:制备芳香族醛、酮 甲乙酮 CH 3CCH 2CH 3O CH 3CH 2CH 2CHO CH 3CHCH 2CHO CH 3CH 3-C-CH=CH 2O 正丁醛异戊醛 甲基乙烯基酮 CHO 苯甲醛C-CH 3O 苯乙酮 C-O 二苯甲酮 CH 3CHCH 2CHO 3 CH 3CH 2-C-CH-CH 3 O CH 34 3-甲基丁醛2-甲基-3-戊酮β-甲基丁醛 12 3 4 5 苯基丙烯醛3-CH=CH-CHO (肉桂醛)3 2 1 32 1 CH 3CH=CHCHO CH-CHO CH 32-丁烯醛苯基丙醛2-CH 3C-CH 2-CCH 3O O β-戊二酮 戊二酮 2,4-(巴豆醛) 1234苯基丙醛 α-

8大高考状元化学复习笔记分享 王龙(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学生,江西省高考理科状元): 化学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题目量较多,单题分较少,因此波动性不大,比之数、理较为稳定。它需要识记许多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元素及其单质、化合物性质、基本解题方法等,皆具有某些文科的特点。但它也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如物质推断题中,你好像看到一个摩术师在向你展示其技艺而你不知其所以然。我的化学老师说,学习化学要首先对各物质性质非常熟悉,因为一些题(如物质推断题)并不能用逻辑推理方式,由果推因,只能由一些特征现象“猜”出物质或元素,这就需要对知识很熟悉。在熟悉的基础上要分门别类,列出知识框表,当然这就要求能深刻理解各个概念,否则分类就没有明确标准。就这样一个框套一个框,许多小体系组成若干中体系,再结合,直至整个体系。如我通常用元素周期表来形成最基本框架,下面细分,哪些族氧化能力强,哪些物质可作半导体……同时记住一些特殊现象,如CuSO4 和H2S可生成H2SO4,用弱酸H2S产生强酸。这方面内 容一般老师都会讲,而且比我清楚得多,最好能向老师讲教。胡湛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贵州省高考理科状元):

化学大概是大家感觉比较好的科目,它和数学、物理一样,页 1 第 要把听课、钻研课本、做习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化学中有几个板块: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电化学、有机化学等。我认为学好化学要注意多记、多用、多理解,化学题重复出现的概率比较大,重要题型最好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许多化学反应的特征比较明显,记牢之对于解推断题将会有很大帮助。在平时多做题时要注意总结很多有用的小结论,并经常用一用,这在高考时对提高速度有很大帮助。高考化学试题中选择题占87分之多,因此多解、快解选择题是取得好分数的致胜因素。如何才能做得快呢?这就需要你从大量解题的训练中找出一些小窍门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45克水蒸气和4.4克二氧化碳混合后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多少?①45.1,②17.2,③9,④19。如果拿到题马上开始算,大约要2~3分钟,如果你用上自己的小窍门,注意到该混和气体的平均分子量只能在18~44之间,那你可只用二秒钟时间就选出正确答案。类似这样的小窍门还很多,希望大家多留心,注意寻找用熟,迅速提高模考分数。 另外,学好复习好化学并在考试中取胜的一个经验是学会“猜”。这种“猜”实际上是一种层次较高的推断,要有一定的基础,做的题多了熟能生巧,自然会获得一种“灵感”,自己可以创造“猜”法,因为它是你勤劳学习的结晶,不是

1 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论(p9) 赫尔巴特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和学生的注意力状况,把教学分为明了,联系(联合),系统,方法四个主要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教学的类型和方法。 (1)明了是静止状态的“专心”活动。在这个阶段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师通过应用直观教具和讲解的方法,进行明确的提示,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这时,学生要对学习的内容逐个地进行静态的深入的学习。对初学者来说,以最小的步伐前进才是最稳妥的。因此,他应当对每一点都仔细学习,直到正确地理解每个对象为止。在心理状态上,要求学生把“注意”集中到新观念上。在教学法方面,教师要把所学内容加以分解,逐个地提出,使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各个事物。他说:“对于最初阶段的教学来说,教学艺术首先取决于教师是否知道应把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极小的组成部分,以免不知不觉地跳跃了某些部分。””教师讲述新教材时应简洁易懂。如果学生不懂的话,可以通过“中介物”帮助学生理解。也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2)联合是运动状态的“专心”活动。在这个阶段中,“由于一个专心活动进展到另一种专心活动中去,表象联合起来了。”教学中要建立新旧观念的联系,即新的教材和学生原有的知识发生联系,在新旧观念的联系中继续深入学习新教材。赫尔巴特认为这一阶段学生在心理上表现为“期待”。在教学法方面,赫尔巴特认为,联想最好的方法是自由交谈。“因为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机会去尝试做出偶然的联想,而这种联想对他来说恰恰是最轻而易举的,最不费力气的,同时可以获得机会去改变这种联想,使之多样化,并按他自己的方式掌握已学过的东西。如此,可以防止生搬硬套,这种生搬硬套往牲产生于单纯的系统学习”。(3)系统是静止状态的“审思”。最初形成的新旧观念的联合并不一定是有序的,它需要人们对联合阶段的结果进行审思。经过审思,学生看到许多事物的关系,把每一事物看成是这种关系中的一个成分,并出在恰当的位置上。系统是在“明了”和“联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假如没有清楚的个别事物就不可能有系统、次序、关系,因为关系不会存在于混合体之中,它只存在于既分离而又重新联合的各部分之中。赫尔巴特说:“系统通过突出主要思想使学生感觉到系统知识的优点,并通过较大的完整性增加知识的总量。”*学生在此阶段在老师指导下,在新旧观念结合的基础上,获得结论、规则、定义和规律的知识。在心理方面,表现为“要求”,教学上应采用综合的方法。 (4)方法是运动状态的“审思”活动。教学过程达到系统阶段,并不意味观念体系已经全部形成,它需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在“方法”阶段,要求学生通过实际练习应用已经获得的系统知识,使之变得更为熟练和牢固。要熟练应用知识要求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能“由任何一点转向前后左右的任何一点,或转向两旁”,根据实际需要,重新组合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在心理方面表现为“行动”。在教学法方面,学生通过作业、自己写作与修改等运用所学的知识。 2.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目标(p157)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互动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知识与技能:即每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即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形成的过程、“亲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 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基础有机化学 (邢其毅版) 2011年上海医工院考研笔记整理姓名:庄守群

有机化学理论部分基础知识点 1.保里不相容原理 原子轨道理论 2.能量最低原理 (基态) 3.洪特规则 1.自旋反向平行规则 价键理论 2.共价键的饱和性 3.共价键的方向性 激发态 4.能量相近轨道形成杂化轨道 1.能量相近 分子轨道理论 2.电子云最大重叠 3.对称性相同 规范性示例 化学反应的基本模式:A 试剂 溶剂条件B 补充知识点 Lewis酸的三种类型: Lewis碱的三种类型: 第三章:立体化学 1.无对称面 1.分子手性的普通判据 2.无对称中心 3.无S4 反轴 注:对称轴Cn不能作为判别分子手性的判据 2. 外消旋体(dl体或+/-体)基本概念 1.绝对构型与相对构型 2.种类:外消旋化合物/混合物/固体溶液 基本理论非对映体 差向异构体端基差向异构体内消旋体(meso-)e.g 酒石酸 举例名词解释可能考察的:相对/绝对构型对映体/非对映体外消旋体潜不对称分子/原手性分子差向异构体

3.立体异构部分 ⑴含手性碳的单环化合物: 判别条件:一般判据 无S 1 S 2 S 4 相关:构象异构体ee aa ea ae 构象对映体 主要考查:S 1=对称面的有无 相关实例:1.1,2-二甲基环己烷 1,3二甲基环己烷 1,4二甲基环己烷 ⑵含不对称原子的光活性化合物 N 稳定形式 S P 三个不同的基团 ⑶含手性碳的旋光异构体 丙二烯型旋光异构体 1.狭义c c c 条件:a b 两基团不能相同 2.广义:将双键看成环,可扩展一个或两个c c c 联苯型旋光异构体 (阻转异构现象- 少有的由于单键旋转受阻而产生的异构体) B A a b 构型命名方法:选定一环,大基团为1,小基团为2.另一环,大集团为3,将其小基团转到环后最远处。 ⑷含手性面的旋光异构体 分子内存在扭曲的面而产生的旋光异构体,e.g 六螺苯 4.外消旋化的条件 ⑴若手性碳易成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碳自由基等活性中间体,该化合物极易外消旋化。 ⑵若不对称碳原子的氢是羰基的-H ,则在酸或碱的作用下极易外消旋化。 含多个不对称碳原子时,若只有其中一个碳原子易外消旋化,称差向异构化。 5.外消旋化的拆分 化学法 酶解法 晶种结晶法 柱色谱法 不对称合成法: 1.Prelog 规则—一个分子得构象决定了某一试剂接近分子的方向,这二者的关联成为Prelog 规则. 2.立体专一性:即高度的立体选择性

有机化学复习总结 一、试剂的分类与试剂的酸碱性 1、自由(游离)基引发剂在自由基反应中能够产生自由基的试剂叫自由基引发剂(free radical initiator),产生自由基的过程叫链引发。如: Cl2、Br2是自由基引发剂,此外,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氰、过硫酸铵等也是常用的自由基引发剂。少量的自由基引发剂就可引发反应,使反应进行下去。 2、亲电试剂简单地说,对电子具有亲合力的试剂就叫亲电试剂(electrophilic reagent)。亲电试剂一般都是带正电荷的试剂或具有空的p轨道或d轨道,能够接受电子对的中性分子,如:H+、Cl+、Br+、RCH2+、CH3CO+、NO2+、+SO3H、SO 3、BF3、AlCl3等,都是亲电试剂。 在反应过程中,能够接受电子对试剂,就是路易斯酸(Lewis acid),因此,路易斯酸就是亲电试剂或亲电试剂的催化剂。 3、亲核试剂对电子没有亲合力,但对带正电荷或部分正电荷的碳原子具有亲合力的试剂叫亲核试剂(nucleophilic reagent)。亲核试剂一般是带负电荷的试剂或是带有未共用电子对的中性分子,如:OH-、HS-、CN-、NH2-、RCH2-、RO-、RS-、PhO-、RCOO-、X-、H2O、ROH、ROR、NH3、RNH2等,都是亲核试剂。 在反应过程中,能够给出电子对试剂,就是路易斯碱(Lewis base),因此,路易斯碱也是亲核试剂。 4、试剂的分类标准 在离子型反应中,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是一对对立的矛盾。如:CH3ONa + CH3Br→CH3OCH3 + NaBr的反应中,Na+和+CH3是亲电试剂,而CH3O-和Br-是亲核试剂。这个反应究竟是亲反应还是亲核反应呢?一般规定,是以在反应是最先与碳原子形成共价键的试剂为判断标准。在上述反应中,是CH3O-最先与碳原子形成共价键,CH3O-是亲核试剂,因此该反应属于亲核反应,更具体地说是亲核取代反应。 二、反应类型 三、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 如果一个反应不是一步完成的,而是经过几步完成。则在反应过程中会生成反应活性中间体(active intermediate)。活性中间体能量高、性质活泼,是反应过程中经历的一种“短寿命”(远小于一秒)的中间产物,一般很难分离出来,只有比较稳定的才能在较低温下被分离出来或被仪器检测出来(如三苯甲烷自由基),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是真实存在的物种。 1、碳自由基(carbon free radical) 具有较高能量,带有单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自由基。自由基碳原子是电中性的,通常是SP2杂化,呈平面构型。能使其稳定的因素是P-π共轭和σ-P共轭。 自由基稳定性的次序为: 在自由基取代、自由基加成和加成聚合反应中都经历自由基活性中间体。 2、正碳离子(carbocation) 具有较高能量,碳上带有一个正电荷的基团,叫正碳离子,又称碳正离子。正碳离子通常是SP2杂化,呈平面构型,P轨道是空的。能使其稳定的因素有(1)诱导效应的供电子作用;

福建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试题(A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计20分) 1.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各学科知识综合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综合课程划分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三种形态。 3.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可能分为三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___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__。 5.施瓦布认为课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要素构成的。 6.斯塔弗尔比姆等人提出的CIPP评价模式包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环节。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5题,计10分) 1.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学科结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即() A.进步主义课程 B.学术中心课程

C.永恒主义课程 D.要素主义课程 2.提出目标游离评价的评价专家是() A.斯克瑞文 B.斯太克 C.普罗沃斯 D.莱斯 3.“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这指的是() A.体验性目标 B.行为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4.在课程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问题存在的三种典型观点是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和() A.独立论 B.统一论 C.平行论 D.超越论 5.以“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失控所招致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作为直接社会背景而产生的课程形态是() A.轮形课程 B.环境教育课程 C.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D.STS课程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6题,计30分) 1.泰勒认为,选择学习经验必须遵循五条原则,这五条原则分别是什么? 2.简述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

《有机化学》Ⅳ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Ⅳ,Organic ChemistryⅣ 课程号(代码):20321240-5 课程类别:基础课 学时:64 学分:4 教学目的及要求:有机化学是医学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后期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要求如下:一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法、主要理化性质、了解重要合成法及官能团的鉴别。二、正确理解现代化学键理论(原子轨道杂化、σ键、π键及大π键)、电性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场效应)、立体效应、共振论、典型的反应机理(亲电反应、亲核反应及游离基反应)及立体异体、构象分析等基本概念,并用来理解或解释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本课程适用于临床医学七、八*、五年制学生、卫生五年制、四年制本科学生,讲课64学时。其中划线内容为重点内容或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1学时) 有机化学中的化学键——共价键的形成及参数。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有机化合物 和有机化学的概念。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二章烷烃(4学时) 第一节烷烃的结构和异构现象 3杂化)。σ键的形成及特点。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碳链烷烃的结构——碳原子的SP 异构和构象异构。 第二节烷烃的命名 烷烃的通式和同系列,普通命名法:烷基、饱和碳原子及氢原子的类型。烷烃的系统命 名法、顺序规则。 第三节烷烃的性质 烷烃的化学性质:卤代反应及卤代反应机制;1o、2o、3o氢的活性。自由基的稳定性 顺序。 生物体内的自由基及自由基反应。 第三章烯烃、炔烃、二烯烃(7学时) 第一节烯烃和炔烃 2杂化和SPSP杂化。π键的形成及特点。烯烃和炔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碳原子的 的命名。顺反异构的概念,产生条件,顺反异构的命名法(顺反和Z、E构型标记法)。 烯烃和炔烃的化性:与亲电试剂加成、马氏规则、氧化反应。亲电加成反应机制。诱导 1 效应,碳正离子的种类及稳定性顺序。烯烃、炔烃的催化加氢。烯烃的自由基反应。端基炔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和总结(完整版) 一、同系物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物质物质。 同系物的判断要点: 1、通式相同,但通式相同不一定是同系物。 2、组成元素种类必须相同 3、结构相似指具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相同的官能团类别和数目。结构相似不一定完全相同, 如CH 3CH 2CH 3和(CH 3)4C ,前者无支链,后者有支链仍为同系物。 4、在分子组成上必须相差一个或几个CH 2原子团,但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 2原子 团不一定是同系物,如CH 3CH 2Br 和CH 3CH 2CH 2Cl 都是卤代烃,且组成相差一个CH 2原子团,但不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之间不是同系物。 二、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⑴ 碳链异构:指碳原子之间连接成不同的链状或环状结构而造成的异构。如C 5H 12有三种同分异 构体,即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 ⑵ 位置异构:指官能团或取代基在在碳链上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异构。如1—丁烯与2—丁烯、 1—丙醇与2—丙醇、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及对二甲苯。 ⑶ 异类异构:指官能团不同而造成的异构,也叫官能团异构。如1—丁炔与1,3—丁二烯、丙 烯与环丙烷、乙醇与甲醚、丙醛与丙酮、乙酸与甲酸甲酯、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等。 ⑷ 其他异构方式: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也叫做镜像异构或手性异构)等,在中学阶段的信 息题中屡有涉及。 各类有机物异构体情况: ⑴ C n H 2n +2:只能是烷烃,而且只有碳链异构。如CH 3(CH 2)3CH 3、CH 3CH(CH 3)CH 2CH 3、C(CH 3)4 ⑵ C n H 2n :单烯烃、环烷烃。如CH 2=CHCH 2CH 3、 CH 3CH=CHCH 3、CH 2=C(CH 3)2、 、 ⑶ C n H 2n -2:炔烃、二烯烃。如:CH ≡CCH 2CH 3、CH 3C ≡CCH 3、CH 2=CHCH=CH 2 ⑷ C n H 2n -6:芳香烃(苯及其同系物) 、 ⑸ C n H 2n +2O :饱和脂肪醇、醚。如:CH 3CH 2CH 2OH 、CH 3CH(OH)CH 3、CH 3OCH 2CH 3 CH 2—CH 2 CH 2—CH 2 CH 2 CH 2—CH —CH 3 CH 3 CH 3 CH 3 3 CH 3 CH 3

2016年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信息整理 勤思整理 (一)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著名苔藓专家陈邦杰教授招收了我校历史上第1名研究生。1978年,南京师范大学成为全国首批恢复招收研究生的高校之一。1981年,南京师范大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96年,南京师范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研究生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1997年学校成立研究生处(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要承担和组织全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2003年,改建为研究生部(党委研究生工作委员会);2011年,成立研究生院。截止到2015年1月,共授予博士学位2196名,硕士学位30573名。在校研究生共996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062人,硕士研究生8899人(学术型5091人,专业学位3808人)。 “十五”以来,南京师范大学在努力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同时,狠抓培养质量,取得了较好成效。获得国家级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8项。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7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5篇,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32篇,全国教育硕士优秀学位论文21篇。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14门,江苏省研究生双语教学改革试点课程4门。江苏省研究生教改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34项。研究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研究生数学建模等大赛中共获得全国一等奖11人次、二等奖40人次、三等奖及赛区奖73人次,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获省级以上奖励16项。研究生就业率也一直保持在90%以上,用人单位对我校的毕业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评价。 (二)课程与教学论就业情况: 文章来源勤思教育学刘老师空间:微信positive0302 随着国家对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视就业前景会更加广阔。近年来,同不少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相比,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呈现出供不应求且经年不衰的可喜局面。这是因为我国教育事业相对落后,教育人才本来就比较缺乏。而目前,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更是给师范毕业生带来广阔的就业市场。从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就业去向来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就业前景相对较好。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基础教育教学和研究机构、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教育合作与交流机构从事相关教学、科研与各类课程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

大学有机化学各章重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特性和研究程序,有机化学发展简史,有机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在无机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共价键的键参数和分子间作用力。掌握分子间作用力与有机化合物熔点、沸点、相对密度、溶解度等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反应试剂的种类、有机反应及反应历程的类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共价键理论;共价键断裂方式和有机反应类型。难点是共价键理论。 教学内容: 一、有机化学的发生和发展及研究对象 二、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共价键理论: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杂化轨道理论、σ键和π键的电子结构及其反应性能。 2、共价键的参数:键长、键角、键能、元素的电负性和键的极性。 3、分子间力及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特点 4、共价键断裂方式和有机反应类型 三、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分离提纯、分子式的确定、构造式的确定。 四、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按碳胳分类;按官能团分类。 第二章饱和烃(烷烃) 教学目的:掌握烷烃的命名、结构及其表示方法、构象、化学性质。了解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物理性质等。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烷烃的结构、构象及化学性质。难点是烷烃的构象及构象分析。 教学内容: 一、有机化合物的几种命名方法。 二、烷烃的命名:系统命名法、普通命名法。 三、烷烃的结构和性质:

1、烷烃的结构特点及同分异构:碳原子的正四面体概念、烷烃结构的表示方法。 2、烷烃的构象:乙烷、正丁烷的构象;透视式、楔线式及投影式的变换。 3、物理性质 4、化学性质:氧化、卤代,自由基反应机理(链反应,游离基及其稳定性)。 四、自然界的烷烃 第三章不饱和烃 教学目的:掌握烯烃、炔烃的结构、异构及命名,化学性质,马氏规则,共轭二烯烃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了解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亲电加成反应历程(溴钅翁离子、碳正离子及其稳定性)、异戊二烯和橡胶。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烯烃和炔烃及共轭二烯烃的性质、马氏规则。难点是共轭效应、共轭体系、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教学内容: I、烯烃 一、烯烃的结构:碳SP2杂化,π键、乙烯的分子轨道 二、烯烃的同分异构和命名:碳胳异构、位置异构、顺反异构、系统命名法、顺反异构体的命名 三、烯烃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烯烃的各类亲电加成反应:①催化加氢;②与卤素加成;③与卤化氢加成;④与水加成;⑤与硫酸加成;⑥与次卤酸加成;⑦与烯烃加成;⑧硼氢化反应。马氏(Markovnikov)规则,过氧化物效应;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2)氧化反应:①与高锰酸钾反应;②臭氧化;③环氧化(环氧乙烷的生成)。 (3)聚合反应 (4)α—氢原子的取代反应(自由基取代) II、炔烃和二烯烃 一、炔烃的结构、异构和命名:掌握碳SP杂化、炔烃的异构现象和命名。 二、炔烃的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