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新四军纪念馆有感

观新四军纪念馆有感
观新四军纪念馆有感

新四军纪念馆

在那峥嵘的斗争岁月里,这里卷起过波澜壮阔的历史风暴。我们生于和平年代,但是回想起那个战火四起、硝烟弥漫的年代,我的心被深深触动。

上午我乘坐公交车前往新四军纪念馆。步入林中,微风拂面,让我原本沉重的心,轻松了一些。经过了长长的石路,我来到了新四军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东西两侧有着群雕区。两组高5米,长7米的用红色花岗石雕刻而成的题为《战斗》和《支前》半圆雕、高浮的组合群像,再现了当年华中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抗战的壮阔场景像。

门前挂着李先念题写的“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重建军部纪念馆”金字匾额。大厅左面墙上,江泽民总书记的题词:“江淮英杰,卫国干城”,高度评价了新四军的丰功伟绩;右面墙上,邓小平同志的题词:“中华儿女们记着:你们的幸福生活是用血换来的!”教导后人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在参观纪念馆的一路中,新四军英勇善战、百折不挠、特别能战斗!

馆里还陈列着新四军集体作词,陈毅执笔创作的新四军军歌,歌词让我们感慨颇深。馆里还陈列着刘少奇、陈毅、邓子恢、谭震林、粟裕等新四军高层人物在抗战时期用过的指挥图、军用背包、眼镜、眼镜盒、水壶、散热器等物品,还有当年的一些老照片,也有当时战场实物模拟和新四军将士

抵抗日本侵略军用过的大刀、长枪。其中“满州”自行车颇具传奇色彩。最吸引我们的还有阜宁县第一次反扫荡的战绩表,军民鱼水情体现得淋漓尽致。整个展馆全面系统地展示了新四军与人民群众共同抗日的历史过程。

馆内还陈列着当年新四军作战的路线图、战利品、照片和书信等。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日军侵华,全国抗日怒潮兴起”这部分的展出。抗战年代真实的旧照片深刻再现了日军对中国人民的迫害,引起了我的震惊和愤怒。新四军为保护同胞,保卫祖国,不惜牺牲,让人钦佩。在第二展厅中展示的是“千古奇冤,皖南事变”,项英被害,叶挺被捕,真是让人痛心疾首。第三展厅中“陈毅托子”的雕像栩栩如生,更是体现了战时鱼水般的军民关系。馆中还列有陈毅,粟裕,张云逸,叶飞等新四军将帅的照片和简历等生平资料。

走出新四军纪念馆,新四军和日本鬼子浴血奋战的壮烈场面不时萦绕在我的眼前。新四军与鬼子的死拼,不畏死,畏国亡;如今我不畏身死,畏国衰。

小我是家,大我是国,舍生为国,忧民之忧,方为我们的责任。我们要把这种责任与红色精神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号召和感染更多的年轻人不忘革命精神,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

高淳新四军纪念馆参观记_高二作文

高淳新四军纪念馆参观记 今天是周末,我有幸和外公去了高淳老街,一睹了新四军纪念馆的雄姿。 新四军纪念馆,位于老街中央,从外部看,这座纪念馆和其他房屋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深红色的门,门前挂着几个红灯笼,一派古老的气息。但走进里屋,我却有了意外的惊喜。 由于外公走累了,想休息会儿,所以,我便一人进去参观。走进馆内,只见正中挂着一幅行草匾额,又宽又长,上面金色的字体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分外耀眼。纪念馆的东南面贴着一些烈士的遗像和简介。陈峥:(1915~1941)又名陈保安,淳溪镇人,县立师范学校毕业,,1939年加入共产党,在华北平原反“扫荡”中壮烈牺牲,享年27岁;刑东升(1919~1943),又名刑杰,刑复汉,祖籍薛城二村,后迁居漆桥镇,读书7年,后加入共产党,在一次战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享年24岁......20多岁,正是他们的夏季,是他们风华正茂的时候,可是他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群众,竟付出了最大的代价——英年早逝。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开启了幸福之门,用火热的鲜血为我们染出一条光明大道,可后人,又有几人知道他们,又有多少人了解他们?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吧!面对这些无名英雄的付出,我们是否该说句‘谢谢’?是否该向他们肃然起敬呢? 带着敬佩和好奇,我继续参观,只见展厅中央整齐的列放着几只玻璃柜,里面珍藏着当年给新四军做衣服的剪刀和尺;当年

新四军作战时缴获的敌军机枪,子弹,长剑和一些手榴弹(当然,如今已是空的了!)虽然都已是锈迹斑斑,但当初新四军勇往直前,知难而进的精神却还依然溢满天地之间!玻璃柜两旁的墙壁上贴了不少新四军的事迹和诗篇文章。“波光荡漾水纹平,河汉复钩渠纵横。舟容与人如画,抗战军中未太平。堤柳低垂晚照斜,农家夜饭话桑麻。兵船初过疑群寇,及见亲人笑语哗。江东风物未曾谙,梦寐吴天二载前。此日一帆凭顾盼,重山复水是江南!芦苇丛中任我行,星星渔火水中明。步哨呼觉征人起,欣然夜半到高淳!”这是吴肃的《东征初抵高淳》,“敬庭山下橹声柔,雨满江天似梦游。李谢诗魂今何在?湖光照破万年愁。”这是陈毅写的《由宣城泛湖东下》......一句句肺腑之言一点儿也不比李白,杜牧逊色。看着眼前的一切,我似乎在隐约中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争四起的年代,仿佛听到陈毅元帅在村民前大声演说:“敌军虽有飞机大炮,但绝对不会打倒我们!他们没有什么好怕的!”似乎听到了那嘹亮的号角声,正鼓舞着战士们前进;仿佛真的看到了淳溪镇村民下水摸了10几条鲫鱼,新四军按价给钱,体恤民情的场面......当时,新四军没有先进的武器,齐全的设备,仅用大刀、无尽的信心力量和日军的机枪大炮作战,就能使日方无条件投降,这该是多么艰辛啊!这又该用多少鲜血来筑起这坐胜利成功的堡垒啊!或许,正像《新四军军歌》中唱的那样:“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前进!前进!......”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也必须继承革命先辈的战斗精神,时刻准备着! 所有新四军战士,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我们一定会向你们学习!你们安息吧!此致!敬礼!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有感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有感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有感10月15号的《中学教育概论》这门课,我们参观了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纪念馆。全国有三处陶先生的纪念馆,我们所参观的纪念馆位于南京晓庄劳山脚下。我认真的听取了馆内讲解员对陶先生一生伟大事迹的讲述,对于陶先生的一些事迹,已经耳熟能详。在参观完纪念馆后,我们还去了陶先生的墓前进行拜谒。 陶行知,出生在安徽歙县的黄潭源村,他原名陶文浚,后来由于赞成“行知合一”的学说,改名陶知行;在实践中,他又觉得行应在知之先,又改名陶行知。陶先生早年美国,师从。回国后大力推行,特别是乡村教育,现在南京的晓庄师范就是陶先生创办的。 陶先生对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影响很深,我想这和他早年的经历有关,这不禁让我联想到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教师本身应该具有的知识文化水平应该是有一定深度的。陶先生的涵养足够深厚,所以他会自己编写教材,自己创办学校,提出自己的教学理念,同时,又将自己的理念与当时的国情紧密联系起来,以便教学的实施与推广。那时的旧社会,农民居多,陶先生认识到在农民种普及教育的重要,于是他走进乡村,在农村开展教育。陶先生创办了很多乡村学校,使农村的孩子从小就能得到受教育的机会;他也注重让大人识字,他亲自编写了识字的教材,让自己的母亲使用教材认字,结果一个月后,他的母亲就能读懂他的家书了。在普及基础教育的同时,陶先生也利用自己留学时学到的科学,为农民传授了科学农作的技术,更加突出了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陶先生在推广教育这方面,真的很用心,这也更能体现陶先生的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先生是在用他的真心,致力于推广教育。

参观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心得体会参观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心得体会 xx年6月21日,党支部组织单位全体工作人员赴四渡赤水纪念馆参观,以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从而更加激发了大家的爱国主义热情。 纪念馆突出介绍四渡赤水战役的全过程,系统地展示了“四渡赤水、出奇制胜”的战争史,突出表现了毛泽东等军事事指挥艺术上的“神”,凸凸显了四渡赤水在中国革命命史上的历史地位。四渡赤赤水战役,是中国工农红军军长征中最惊心动魄、最精彩的军精事行动,是我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出军奇奇制胜的经典战例,是中国国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谱谱写而成的。在此次战役中,中国共产党人铸造了中不怕牺牲、不畏艰不 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赢得胜利,英勇众斗斗争、无私奉献的伟大革命精神,强有力地推动了命中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的胜利发展,成为中国业共产党和中华民共族抗战精神的伟大象征,“四渡精赤水”精神将永垂史册~赤 看着纪念馆的陈列,一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物,再从“一渡赤水水”到“泗渡赤水”场景展展示,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革命前辈为民族独立、到人民幸福不怕牺牲、矢志人奋奋斗 的坚定信念。战火硝烟的岁月已经远去,为中烟国国革命伟大事业鞠躬尽瘁、流血牺牲的共产党人瘁我们一个也不会忘记,我 他们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激励我我们在闪闪发光的党徽下勇勇往直前,迈步新征程~

通过参观学习,我们要牢记记今天的胜利来之不易,珍惜珍胜利成果,始终保持敢于胜利敢的精神状态,保保持对工作和事业的激情;牢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党领导人民长期, 奋斗换来的美好生活,发扬斗艰苦奋斗精神;牢记政权艰来之不来易,珍惜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增强政权意识和忧患意识,意 政为民的宗旨,切实为人政民掌好权、用好权,把权民为为践行执 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贯穿于执政全利过过程和各项工作中。

参观林则徐纪念馆有感

参观林则徐纪念馆有感 今天学校领导组织全体教师参观位于开发区的林则徐纪念馆。通过今天的参观,使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这位爱国将领由衷的钦佩! 林则徐(1785—1850)是提倡禁止鸦片的清末政治家。当时的大清帝国鸦片蔓延,由于鸦片大量从外国流入,清国白银的流出数量惊人。这时,林则徐销毁了英国鸦片商人带来的鸦片,成为鸦片战争(1840—1842)的导火线。而后,林则徐却被问罪流放到新疆伊梨,此后他又曾出任云贵(云南和贵州)总督。在退隐回到故乡福建后,他受命镇压“太平天国之乱”,但在赴任途中病死。 一进纪念馆首先就看到林则徐的铜像。林则徐头戴清代的瓜皮帽,仰面朝天,右手抚须坐在椅子上。进入馆内,有关于鸦片战争的说明:“这场战争,对英国来说是非正义的战争。……林则徐勇敢地站出来抵抗强大的英国的侵略,是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国历史上反帝斗争、民族解放斗争的先驱者。”馆内珍藏着许多鸦片战争的文物,十分引人注目。 当时被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和两广总督的林则徐果断 地取缔了鸦片,在虎门海岸边的高台上建造了两个50米见方的人工池,与珠江相连,池底部铺有石块,往里注入水和大量的

盐,然后将从鸦片商人处收缴的鸦片投入池中,用石灰烧毁,最后流入珠江。 当时被销毁的鸦片有21306箱。长1米,宽和高各为50厘米的一个鸦片箱中装有40个球状的鸦片,这样算来总数可谓惊人。听说当时销烟时有很多群众在一旁围观。 在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培养爱国主义的教材《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讲话》一书中,笔者看到“林则徐是近代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先驱者。他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维护祖国的尊严和民族的独立,毅然奋起抵抗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这样的字句。 记得几年前,在中国成为畅销书的《中国可以说不》中也提到了林则徐销烟的举动,书中写道:“中国曾经对鸦片商人说过不,”对林则徐的英雄行为大加称赞。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的消息通过在长崎入港的荷兰船只报告了幕府。两年后,《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战败的清国向英国支付了巨额的赔偿金,并割让了香港。大清帝国大败的消息传到了日本,日本也颇为震惊。 林则徐纪念馆成为了培养人民爱国主义的珍贵教材。

新四军纪念馆参观心得

新四军纪念馆参观心得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行总部组织的喜迎十八大参观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的活动。一路走来,战地黄花飘香,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党的光荣与伟大。 从行总部出发,依次穿过城区、开发区、乡镇,最后到达目的地: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一路走来,城区的熙熙攘攘、开发区的蒸蒸日上、马路的宽阔平坦、乡镇及居民集中区的整洁有序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解说员告诉我们:黄花塘原名叫黄昏塘,又叫黄晖塘,因为周边地区有大片的黄花,根据一名首长的提议,改名黄花塘……听到这里,我仿佛闻到了阵阵的黄花香…… 在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我们观看了军区领导的照片、陈毅的摄影、以及红色婚礼,在当时我方积贫积弱的情况下,面对及其凶残的敌人,军区领导依然能够带领广大的劳苦人民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积极的面对工作和生活。而目前,我们个人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小问题又算什么呢?面对的银行业逐步市场化,我相信:我们**农商行只要保持乐观务实,必定可以做大做强、笑傲江湖。 在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在墙壁上、过道上,你会发现有许多标语、口号,例如:打到日本帝国主义!种族不灭,中华不亡!这些标语、口号,让我感受到了当时的军民目标是多么的明确、多么的坚定!联想到我的工作,就是要紧紧抓住各阶段工作主题,咬定各阶

段工作目标,扎扎实实的完成各项任务。联想到当前的改革开放,正如胡锦涛主席所说:“停顿和后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不容否定。” 在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我看到了在当时的困苦条件下,广大军民万众一心,用镰刀、锄头、大铁刀对付凶恶的敌人,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些事实再次告诉我:战争的伟力存在于广大人民中。联想到我们**农商行,只要我们真心实意得为三农服务,就一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当中,找准位置,发展自己,壮大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黄花飘香,党在心中。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了党的伟大:中国共产党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更善于建立一个新世界。我愿意永远跟党走、为**农商行奉献一切。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感想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感想Company Document number : 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干教万教教人求真,干学万学学做真人 —11月20日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有感□月20日,党支部组织党员同志参观了位于合川市的陶行知纪念馆,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令大家印象深刻,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学相长"、"爱满天下"、〃师生共生活"等都对我们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师要有儿童的思想、情感、爱好,要善于"变个小 孩子"。他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教师应该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需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而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教师的日常工作是平凡的,备课、上课、课题研究,指导学生等。但教育工作的意义却是不平凡的。我觉得,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地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有渊博的学识,成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才能更好地给学生传道授业。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

四渡赤水参观感受

“四渡赤水”纪念馆参观心得 遵义市文化小学李龙平 昨天,我有幸与中心学习组的领导们一起参观了四渡赤水纪念馆、青杠坡红军战斗遗址。通过参加学习,我受益匪浅。 通过参观,我们重温了红军长征那段艰苦而辉煌的历史,特别就是举世闻名的四渡赤水。再一次感受了伟大的“四渡赤水”精神。 四渡赤水战役,就是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5月9日,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敌人,并在运动中歼灭敌军1、8万余人,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四渡赤水战役,就是红军长征途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与红军指战员军事指挥艺术的“得意之笔”、精彩华章。 回想那个点火纷飞的岁月里,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天斗、与地斗、与凶恶敌人斗,更与自身的左倾思想斗,越千山、跨万水,在枪林弹雨里冲锋,在战火与硝烟中拼搏,以最差的装备,战胜了武装到牙齿的敌人。靠的就是什么?就是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就是砸碎旧世界,建立新中国的信念;就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就是不断反思、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的生命力。 四渡赤水,只就是二万五千里征程中的一个小故事,只就是二万五千里红飘带上的一个小小蝴蝶结。但它向世人彰显了伟大的“四渡赤水”精神: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审时度势的神机妙算、运筹决胜的指挥艺术、奇兵神勇的英雄气概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四渡赤水”精神依然就是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与当代革命军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宝贵财富。我想,这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教育工作,仍然有重要的指导与现实意义。

参观鸦片战争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鸦片战争纪念馆观后感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参观鸦片战争纪念馆观后感》的内容,具体内容:远去了,鸦片战争的年代!今天的祖国,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是一日千里。中国人民真正地站起来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希望大家喜欢。1 远去了,鸦片战争的年代!今天的祖国,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是一日千里。中国人民真正地站起来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希望大家喜欢。 1 > 一一参观林则徐纪念馆的感想走进林则徐纪念馆,心里突然想起他的两句诗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我记得这是林则徐从西安 动身充军伊犁时写的诗.他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认清了鸦片的毒害,"长此下去国家将无筹响的白银,民间将无当兵的壮丁"他在这种强列 的爱国精神驱使下,力排众议凑请道光批准在广州上虎门销毁英商的鸦片,组织广州的军队和人民起来抗击船坚炮利的英帝国主义,英军碰不动钉子啃污泥,掉头北上攻浙江清军无备势如破竹,投降派反咬一口,说林则徐惹事生非,道光帝昏庸不明事理,胆小动摇,最终罢免林则徐的钦差大臣两广总督职务. 尽管如此,他还在西安向西的途中写下上面的诗句.他没有因成为罪臣 而秃废,没有因为冤曲而气愤,他仍然以兼济天下的热心,在伊犁勘测地形,

组织各族百姓修水渠发展农业生产,钱不够还把自己仅有的一点银子都拿出来供修渠用.他自己过着清苦的生活.他这银子还是离家时一位姓苏的 大富自愿捐赠一万两白银,林坚决不收,最以奉养父亲的房契相抵才收下.伊宁的潢渠修成,昏庸的道光帝下召表彰伊犁将军阿布泰一字未提林则徐,林又请命去南疆修渠.在南疆一年跑遍了南疆八城.那时的交通工具是槽 子车,坐在车里颠跛不堪.........,他这种气度,正如他写的盈联;"壁立 千细无欲则刚,海汭百川有容仍大." 当林则徐告别家人时口占两首诗;"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收到处开..........,"可见他的胸怀气质是多么的宽广修养是多么的深厚!说到这里,我不免想起范仲淹>中"居庙堂之高则扰其民,处江湖之远则扰其君,是进亦扰,是退亦扰,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扰而扰,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不是林则徐继先贤精神的写照吗?林则徐的富国强兵,振兴中华,160余年来多少仁人志士英勇奋斗,抛头颅撒热血,终于迎来了今天,香港,澳门回归,台湾有望统一,今天我国正迈着现代化的巨大步伐走向21世纪,前有古人,后有来者,让我们中华民族的这种伟大精神永远发扬光大, 让科学,民主,法制的强大中华屹立于世界方! 2 2012年9月14日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排队参观了林则徐纪念馆。在林则徐纪念馆的正门立了两个石碑。一个上面刻着"林则徐纪念馆"、另一个则刻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入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林则徐爷爷的嘉奖碑文上面记载着他生平的丰功伟绩,讲解员阿姨给我们介绍了林则徐爷爷从小刻苦学习立志要学有所成报效国家的事迹。他四岁就入私塾,十

在上海陶行知纪念馆

在上海陶行知纪念馆,我耳边仿佛一直响起诗人臧克家的《有的人》:“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诚然,陶行知是个教育家,他有着那么杰出的教育思想,那么伟大的教育功迹,然而,我在陶行知纪念馆,学习这位伟人的生平和思想,我这样一步步沿着展厅的安排,似乎沿着陶先生光辉一生的历程走着,越是往前走,那种想法就越强烈:陶先生,你不是想做教育家而成为一位教育家的,你是把自己的一生和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维系在一起了而成为以前无一的“大哉陶子”的。 参观纪念馆,我常常会对着黑黑白白的旧照片而陷入沉思,那些黑白无色的语言,朴素地叙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陶先生的诸多照片中,我被他在墨西哥作抗战讲演时的那幅感动了,他双手捧着,象捧着自己的心,镜片后,眼睛充满了激情,好像是在用他的全部生命来说话,来呼吁,来向世界宣告着一个中国人的声音,那神态和动作,使我很自然地想起他的那句他用整个生命写成的名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那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一个书斋式的知识分子,而是如江泽民总书记曾经说过的那样,那是“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典型”。早在少年读书时,他就在自己的床头写上这样的句子:“我是中国人,应为中国作出些贡献来。”我觉得大凡伟人,常常在少年时就有着极为远大且高尚的志向,那陶先生崇一学堂床头的话,与周恩来学生时代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是如出一辙吗? 在那堵半圆形的镌刻着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的手迹的墙上,合影留影的人络绎不绝,我想:只有具备远大的抱负的人,才可以有大的作为;只有心中装着人民的人,才能被人们永远地怀念。毛泽东以一代伟人的眼光称之为“人民教育家”,诚是最简洁最精辟的评价了。

【心得体会】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党员体验式教育心得体会

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党员体验式教育心得体会 本次党员体验式教育,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在习水县土城镇参观了四渡赤水纪念馆和青杠坡战役遗址,这次参观体验,让我受益匪浅。 四渡赤水纪念馆是土城镇最大的特色,纪念馆雄伟气派且资料详实,采用图片、文字、实物相结合的方式,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红军四次渡过赤水河的战斗经历。此次前往瞻仰革命先烈的足迹,全体党员都表情严肃,为当年战士们英勇奋战而敬畏,许多人不时向解说员问问题,都想把当时的情况了解更加深入。我身在纪念馆内,可是随着展品一路走下去,仿佛眼中就有绵延起伏的群山和那条波涛涌动、奔腾不息的赤水河。看到描写红军战斗场景的绘画时,脑中回想起那段催人奋进的历史和红军将士,他们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跨千山、涉万水,在枪林弹雨里冲锋,在饥寒交迫里拼搏,我再一次被伟大的红军精神深深感动。四渡赤水,红军面对着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运用运动战,让敌人疲于奔命,歼灭大量敌军,可以说是长征途中最为险恶,也最精彩的战役,它挫败了国民党蒋介石围歼红军的计划,扭转了红军摇摇欲坠的危局,是战争史上的奇观,是红军从被动转为主动,由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动地的革命篇章。红军将士信念坚定、不畏艰苦,众志成城、视死如归,正是这份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和勇气,解放劳苦大众,建立新中国的信念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不懈追求,引领着中国共产党前行,红军精神永远是我党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的不竭生命力。

5月的青杠坡,青山赤水,景色宜人,如不是那高耸的“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我们很难将其与82年前那段硝烟弥漫、浴血奋战的历史联系起来。这是一场极为惨烈的战斗,红军在此不断向青杠坡冲锋,与敌人进行白刃肉搏战,向死而生、前赴后继,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正是因为这场残酷的战斗,直接导致了红军改变行军路线,决定撤出战斗,渡过赤水河,青杠坡战斗为一渡赤水争取了时间,揭开了四渡赤水出奇制胜的序幕,写下了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的得意之笔。 从老师的讲解中得知,当时,时间紧迫,渡河迫在眉睫,红军战士就是砍些竹子、捡点树枝,跟乡民借家用的水瓢作为桨,拼拼凑凑出一艘艘竹筏渡河。成功渡河后,把伤员藏在山洞里医治。如今,烈士已长眠地下,但红军精神仍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在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前,我重温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烈。这情境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共产党为什么最终能取得革命的胜利,长征历时之长、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红军将士们面对民族危亡、国土沦丧,面对生死之考验,是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是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压倒和征服了一切困难与危险。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共产党人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他们心中坚定且执着的革命信念,激励着红军将士不怕苦、不怕死,引领着红军将士用顽强的意志击退追兵、克服生理极限,为民族大业英勇向前。

2017南通高三语文市一模一模教师版

南通市一模教师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格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宋词是由唐诗发展而来的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和音乐两方面的特点。宋词的流派众多,佳作,其中最具代表的婉约、豪放两大流派将宋词推向文学高峰。直到今日,宋词仍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很高的艺术享受。 A.别树一帜层出不穷熏染 B.别出心裁不绝如缕陶冶 C.别树一帜层出不穷陶冶 D.别出心裁不绝如缕熏染 【参考答案】C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3分) A.长征的胜利,靠的是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来完成的。 B.在去年热带西太平洋综合考察活动中,中国科学家对两套深海潜标成功地进行了改造,破解了深海观测数据实时传输的世界难题。 C.为了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和金融市场环境,应关闭引发恶性案件的“校园贷” 平台,取缔贷款利率高、催收手段极端的小公司。 D.人与人之间最好的默契,并非是有人懂你的“言外之意”,而是有人懂你的“欲言又止”,也就是知道你想说而没有说出的那些话。 【参考答案】B 3.某校举办对联大赛,下面是某学生就“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蓬莱阁”四大名楼拟写的对联。所拟对联与楼名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云鹤俱空横笛在,古今无尽大江流。 ②海市蜃楼仙人境,忠臣孝子紫殿高。 ③眼底乾坤千里月,胸中忧乐万重山。 ④孤鹜落霞生秋水,才人江上送夕阳。 A.①③④② B.③①④② C.③②④① D.④②③① 【参考答案】B 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 ...的一项是(3分) A.您借走《古文观止》已有数月,望能璧还于我。 B.拙作奉上,深感不安,请不吝赐教。 C.获悉贵店开张,家父特备薄礼一份,敬请笑纳。 D.母校将迎来百年庆典,期待您拨冗莅临。 【参考答案】A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假如说话有艺术,听话当然也有艺术。▲ 。说话之用譬如衣服,一方面遮掩身体,一方面衬托显露身上某几个部分。我们绝不谴责衣服掩饰真情,歪曲事实。 ①不过,不求甚解,总该懂得大意。

心得体会参观新四军纪念馆有感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eb18785397.html,)/心得体会范文/心得体会 参观新四军纪念馆有感 参观新四军纪念馆有感(一):铭记历史,珍惜今天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20XX年6月5日,在党支部的组织下,华日公司全体党员来到溧阳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开展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走进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陈毅将军、张茜将军的全身铜像。塑像栩栩如生,生动地再现了一代伟人的勃勃英姿。塑像的后面,是"威震江南,功在民族"八个金字,灼灼闪光。 接着,讲解员带我们参观了各个展厅。看着新四军打仗的路线图及战斗的老照片,听着前辈们从前浴血战斗的故事,它仿佛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那血雨腥风,艰苦卓绝的年代。 我们仿佛看到新四军战士们在敌人的飞机大炮轰炸下毫不 妥协,顽强地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看到战士们穿着破旧的衣服,一个个因饥饿而倒下;看到战士们在恶劣的环境下还对革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我们没有资格对过去悲壮的历史做任何评价。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感受那段激情岁月所带来的鼓舞与振奋。只能从馆内陈设的物品中体验并想象硝烟战火中的新四军是怎样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的,我们以为不会被感动,但内心渐渐涌动的澎湃却告诉我们,不论你是60后还是90后,那段历史不应该被忘记。 我们参观纪念馆,凭吊革命先烈,为的是继承先烈的遗志,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把我们当前的工作做得更好。历史总是一面镜子,留给后人的既有值得学习的文化和精神,又有值得吸龋的经验和教训,这段历史永远值得我们回味。 短短一天的参观活动结束了,华日党支部的每一位党员都感觉受益匪浅。那些无产阶级革命家表现出来的宏才大略、英雄气概,深深震撼了在场每一位党员的心灵! 参观新四军纪念馆有感(二) 搪瓷杯子,杯上的烤漆掉落了。战火纷飞的日子里,很少有能吃饱肚子的时候。今天的我们,不知饥寒为何物,那时的战士们,饥寒交迫中依然挺直腰杆与侵略者战斗。食物匮乏,皮带野草树皮都成为了食品。然而因饥饿而牺牲的战士们依然有那么多。

观陶行知纪念馆有感

观陶行知纪念馆有感 郭沫若在提到陶行知的时候,曾说了这么一句话“两千年前孔夫子,两千年后陶行知”。将陶行知与孔夫子相提并论,对教师有这样的肯定至今还没有第二个。事实上,世界上还没有第二个人像他那样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全身心投入整个民族的普及教育运动且取得辉煌的成就。如何取得像他那样的成就暂且不谈,怎样拥有他那样的师德才是我参观完陶行知纪念馆后真正所想的,因为而作为一个教师专业的学生,陶行知无疑是个典范。 陶行知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将教学论总结为“教学做合一”。“教”“学”“做”,看起来是三件事,但作为教师来讲是一件事,即在做上教,在做上学。虽说中学教师与小学教师不同,不再是一个处于启蒙阶段的引导者,但是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对科学,对社会,对人生真正的理解,却仍然是从中学开始的。为人师表者,不去“做”是不行的。比如教别人种田,必须要会种田,在田里教,在田里学。而在化学上则体现得更为明显——比如在做化学实验时,老师必须先做一遍,然后再辅导学生,即“教”。当然。要教得好,做得好,不“学”是不行的。在科学飞速发展,信息膨胀的今天,仅在大学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中学生的学科需求。古语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在教师身上尤为重要。如何抓住学生的心理,如何让学生学到最权威最正确最有趣的专业知识,考验的不仅仅是一个中学教师的口才或者是人格魅力,还有最关键的专业知识。作为教师,优秀的学科素养能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关于这门学科的知识,而更是一种热情。

教师所传递的,也不应该仅仅只是相关学科的智慧成果,而是对探究这门学科的积极地态度。如果教师本身学而不倦,学生在潜移默化下对学科的关注程度也会提高不少。我想这就是为什么陶行知作为一个世界知名的学者,却仍然在死前的那一刻坚持工作学习的原因。 当然,陶行知的成就远不止其“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他是我国大学开放女禁的最早实行者。他脱下西装革履,换上布衣草鞋,住进牛棚柴房,为的是让乡村的孩子一样能够上学,让学生农民化。他称学校和学生是他的“爱人”。而正是他这种爱,才赢取了世界人民对他的尊重。爱学生,爱学校,爱教育,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人文素养。教育学家认为,教育是一种“使人成为人”的活动,即让学生意识到人性之美。因此,即使是理科师范,也被归类于“人文学科”而不是别的什么。陶行知的“爱”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个教师的最伟大的力量。在我看来,教师不仅要爱别人,也要爱自己。人心之美来自人对自身的深刻把握。所谓“师德”,最简单的理解莫过于此。拥有健康的灵魂,优秀的人格,丰富的心灵世界,才能使教师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使学生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所谓“人性”。这也就是我对“教师”是一种“双专业”的理解。在我看来,教师本身首先必须具备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必须担负起教会学生理解、同情、友爱、合作等的责任。这是所有教师的共同特点,也是我眼中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真正内涵。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教的也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学科知识。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教师所体现的精神世界才是影响学生的真正关键。一个爱别人的中学

党政培训之参观青杠坡战斗遗址有感

6月下旬,我们党支部在成都红色文化教育培训中心国洲文化的带领下前往茅台—遵义—土城—赤水一带,开展重走长征路的成都党性教育活动。在这为时3天的党性教育活动中,我们参观了很多纪念馆,接受了不同形式的红色拓展教育,但最让我有感触的是参观青杠坡战斗遗址的时候。 青杠坡战斗遗址,环境清幽,树木茂盛,充分展示习水红色革命历史文化,体现习水本土元素。目前,该地已成为“国防大学现地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级革命建筑物保护单位,是贵州、重庆、四川甚至全国的长征文化教育的核心阵地、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 青杠坡红軍烈士纪念碑在坡顶的平台上,碑名是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于2002年题写的。纪念碑基座四周各有文字:正面是“青杠坡战斗遗址”,其他三面则为《青杠坡战斗简介》,碑文介绍了青杠坡战斗的情况。爬到纪念碑后面最高处的平台上,环顾四周当年的战场,延绵起伏的山岭、窄长的山谷,当年红军就在此奋勇扑杀。 当我爬到最高处时,我的内心激情翻涌,对革命战士的崇敬之情、对党中央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众所周知青杠坡战斗是红军在遵义会议召开之后,由毛泽东重掌军事指挥权之后的一次大型战争。在成都红色文化教育培训中

心的老师以及展馆的解说的解说下,我才更加接近了当年这场战争的历史回忆。 青杠坡战斗遗址是中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发韧地,青杠坡战斗拉开了红军“四渡赤水”战役的序幕,“四渡赤水”的浓墨重彩,不仅在于它是军事意义上的光辉典范;更在于它是党和红军在逆境中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我曾经看到有文章写道,死扛住红军攻势的郭勋祺受到刘湘、蒋介石的夸赞和奖励,并且获得提升。他后来回忆说:“如果土城一战川军被打垮,中央红军一定从泸州渡江,就不会有后来的渡金沙江、大渡河,走雪山草地了!” 通过这次重走长征路的党性教育活动,让我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党创立的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我们党在近百年的斗争中,能够认识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确保我们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这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现场体验和感受着当年激烈的战斗场面,在这些地方长眠着多少红军烈士已没有准确数字,当年的激烈战斗场面也已不再,但当我站在这些地方总是产生无限感慨。更加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激励我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塑造好“党员”的形象,规范自己的行为,彻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工作中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加倍努力奋斗。

一代名师陶行知

一代名师陶行知(1891—1946) 央视国际2003年09月24日21:18 主持人:一位在美国受过多年教育的学者,回国后却放弃高官厚禄毅然跑到乡下办学,并终身致力于平民教育,这就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界最早认识到农民教育问题重要性的人,是最早广泛提倡妇女也有平等受教育权利的人,也是第一个开办乡村幼儿园的人。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教育思想今天仍在广泛推行。1927年1月,在晓庄的村头,贴出了一张别具一格的招生广告:学校的培养目标是要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考试内容包括:种一天地,智慧测验、常识测验、写一篇作文和5分钟演讲。广告最后还特别申明:少爷、小姐最好不要来。学校招生还贴广告,考试内容又那么新颖,一传十,十传百,晓庄师范就像一块磁铁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陶行知这个名字也迅速流传开来。一个留学生,不在城里教书享福,跑到乡下来办学,这是为什么呢? 陶行知出生在安徽歙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14年,在别人的资助下,他只身赴美国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他师从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并与后来成为文学大师的胡适相伴就读。1917年,陶行知一回国就脱下西装,换上布衣,做了几年大学老师后,他毅然谢绝了金陵大学校长的职务,全心致力于平民教育运动。他说:“我本来是中国的一个农民,无奈十几年的学校生活把我向贵族的方向转移,经过一番觉悟,我就像黄河决了堤一样,向那中国平民的路上奔流回来了。”

陶行知曾这样描绘自己:“个子不小不大,穿的白布长褂。黑框眼镜一付,芭蕉扇儿一把。调子有高有低,满口南京官话。” 陶行知学生高云:办学政府不掏一分钱,全靠陶行知在朋友那儿募捐,经费非常有限。陶行知住在农民家里,晚上和耕牛同睡一屋,可是陶行知在给母亲的信中却这样写到:“知行近 在乡村师范工作,快乐地像活神仙一样。整日打赤脚,穿草鞋,自由得很。大前天我们造了个毛厕。前天自己做了个浴室,昨天又自己做了个厨房。明天晓庄学校行开学礼。” 晓庄开学了,这是一所全新教育理念的学校。学生在一天中要参加学术演讲、专题讨论、下田干活、体育锻炼、去农民家交朋友等各种学用结合的内容,陶行知强调要到生活中、社会中去受教育而不是死啃书本,不仅要向读书人学,更要向农夫学习本领,田间就是教室,民间就是大课堂。这对当时只重视高等教育的中国教育界来说,无疑是一场脱胎换骨的革命。中国陶研会副会长,原江苏教育厅厅长罗明:当时在晓庄附近盗匪猖獗,一次土匪给学校寄来了恐吓信:“陶行知先生,弟兄们要回家,商借大洋三百,请将钱款放在村东的大树旁。”结果,陶行知在大树杆上贴了一封回信:“我为穷人办学,大洋三百没有,请来晓庄读书,读书明理做好人。” 陶行知学生高云:“我们都称他陶老夫子”

参观林则徐纪念馆的感悟

通过这次参观林则徐纪念馆的活动,我们有很多的感悟。 首先,参观纪念馆、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地方是我们学习中国历史最直观最深刻的方式,这次参观林则徐纪念馆,学习到了比课本更详细的中国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历史现状以及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文献和影像资料。看到那一幅幅中国人民被鸦片毒害的照片,上至官吏,下至士兵百姓,无不在吸食鸦片中慢性自杀,感受到了鸦片给社会带来的种种恶性后果,中国大量白银外流,经济发展缓慢,国民消沉堕落,社会腐败,军队战斗力低下等等。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林则徐不怕困难,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上书皇帝,虎门销烟,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也通过陈列在林则徐纪念馆的物品中得到了升华 其次,林则徐的爱国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唤起我们内心的爱国意识,学习历史就是以史为鉴,并从中发现并传承其伟大的精神。参观林则徐纪念馆,从中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同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德。这次活动,也是很成功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我们在参观的时候,对当时的祖国百般无奈、对祖国被列强欺凌而感到愤慨、为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而欢呼,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那是因为我们有颗强烈的赤热的爱国之心。回顾历史,每当民族危机的时刻,爱国主义精神就会召唤人们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救亡图存。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悠久和伟大,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是起了重要作用的,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这种感情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千百年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最终被整个民族的社会心理所认同,升华为爱国意识,因而它又是一种道德力量,它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仅仅爱国还是不够的,还要爱人民。林则徐的确是一位心系苍生安危的好官。不是吗?无论是从他的眼神中,还是眉梢下,都泛着忧民的情思。在他为国为民、奔波劳碌的一生中,他也曾感到艰难,不是体力,而是精神,而是身心。当他被调离到新疆的时候,为解决人们饮水问题,多次奔波劳碌实地考察,最后发明了坎儿井,至今仍在沿用。 最后,参观林则徐纪念馆,感触很深的是禁毒展示厅,那里面展示的是现在社会吸毒者吸食的毒品,这些毒品的危害性远远高于鸦片。禁毒厅里那一幅幅真实的例子,真实的照片,直观的展示了毒品对我们生活的危害,毒品直接导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犯罪,也会毒害自己的身体,据国外有关部门统计,吸毒者多数短命,一般寿命不超过四十岁。吸毒不仅对人体与身心有一定的危害作用,还带给社会与家庭不少的伤痛。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并且对社会生产力有巨大的破坏性,还扰乱社会治安,带给人们巨大的威胁,毒品活动造成环境恶化,并逐年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毒品带给人类的只会是毁灭。旧中国,我们曾受鸦片的泛滥,而被称为“东亚病夫”,使民穷财尽、国势险危。吸毒于国、于民、于己有百害而无一利!毒品摧毁的不但是人的肉体,也是人的意志。“远离毒品,关爱未来”,对每一个人而言,这决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无论是出于主观还是客观,有些路,永远不能走;有的错,永远都不能犯! 我们载着满满的收获离开了林则徐纪念馆,收获的绝对不仅仅是上述的东西,还有团队精神,还有浓厚的友谊!

新四军纪念馆观后感

新四军纪念馆观后感 在建党95周年之际,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纪念馆陈列史料翔实,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和崇高形象,生动再现了当年新四军与苏南人民浴血奋战的悲壮场面。远远地望着新四军纪念馆,即使轮廓模糊,仍然透着它的肃穆庄严。一点点走近,敬畏和钦佩油然而生,我知道,我在靠近一段光荣的历史,走近一段峥嵘的岁月。以新四军抗日为主题的雕塑气势恢宏,彰显着战士们在抗战疆场中冲锋陷阵的无畏、团结一心的风范。情不自禁地,感动氤氲了每个细胞,是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是他们为民族独立浴血奋战,创造了我们的和谐与安定。 新四军的建立和辉煌战绩,为成功开辟华中敌后抗日战场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看着玻璃柜里摆列的各式枪械武器,我仿佛嗅到了战争的味道,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期,中共领导下的新四军在艰难的条件下创建了横跨五省包括八个战略区的抗日民主基据地,形成与华北八路军南北呼应的战略态势。即使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即使没有优越的物质基础,他们凭借睿智与英勇成为战场的主人。解放和独立的念想在他们脑海回荡,无论多么辛酸苦楚,他们都坚定地前进着,无私地为着国家,为着人民。这样的胸襟和情怀,如今的我们都褪去了许多。物质横流的社会,几乎被利益、权利冲昏了头脑,迷失了本心,大步亦趋的朝着金字塔的顶端攀爬。有多少人会停下脚步关注国家时事,有多少肯放下利益为社会文明奋斗,有多少人愿挺出胸

膛为国家之需牺牲……我们不该这样冷漠,铁军浓烈的爱国精神应融入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 一张张黑白照片里有微笑、有泪水、有血腥、有幸福……积淀着历史的年轮,记录着最真实的过往。通过每一个画面,我尝试着揣摩军人们当时的情感和思绪所想。将照片串接起来,我好像也站在了那片土地之上,感受到那份战争的紧张。看着战士们用过的生活用品,心疼的感觉像海浪般起伏着漫上心房。他们用着最简陋的用品,却为我们创造着最安定的祖国。回想到“皖南事变”国民党对新四军战士的肆意杀害,便愤恨他们的冷酷无情、惨无人道。然而,共产党迅速重建了新四军军部,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取消新四军的图谋,拯救中华民族于危亡之中。因为他们,才有今天的我们。 忆苦思甜,我们不能只沉溺于现在的幸福安逸,先人在动乱年代打拼的艰辛我们要时时铭记于心。我们不仅仅要缅怀,还要继承先烈的遗志,将他们的精、气、神在我们身上不断延续。每个人的肩上都应背负起开创新世纪的使命,扬起我们的臂膀,挥洒赤诚的汗水,创建繁荣昌盛的祖国。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福建工程学院赴启能社会实践总结 作者:陈首道前言和熙的春风吹绿了大江两岸,华夏民族迎来了20**年,20**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做好庆祝建党90周年的工作,对讴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历程,颂扬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主旋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养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增强在校大学生及社会特殊人士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建设积极的校园、社会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走在时代的前面,歌颂党,歌颂祖国。为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隆重庆祝建党90周年,唱响红色歌曲,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时代的主旋律,营造健康高雅的社会文化环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响应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对青年学生提出“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号召,用实际行动掀起学习国务院制定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高潮,鼓励广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我系积极投身到福建省启能研究指导中心,开展主题为“大朋友之家”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用行动来体现我们的爱心,让社会各界共同来关爱启能的孩子。用土木人的特色来诠释爱,让党的情怀融入“大朋友之家”。让我们的真情永驻启能。

活动概况为相应党的号召,让志愿者精神推动海西建设。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组织了由6位老师及24名同学组成的团队,于20**年7月11日至16日赴福建省启能研究指导中心开展主题为“大朋友之家”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系领导和启能中心的深入交流,切合启能中心的实际情况。我系赴启能实践团通过观看建党90周年视频;歌曲、手语、武术教学;爱心墙;地震演习;趣味运动会以及带领启能孩子一同参观林则徐纪念馆一系列活动,开展主题为“大朋友之家”的暑期夏令营活动。通过此次活动来展现我们大学生志愿者的爱心,在短短的几天时间,用我们的行动,与智障孩童同在,让温暖走近他们,让我们爱与他们同在。通过活动来使社会各界更多的人士来投身到关爱启能孩子的行动中来。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内容 一、活动过程 (一)前期准备在此次实践活动中,通过系领导的指导,我们对实践队员进行了系统的宣传,让队员们都对启能中心有了系统的了解。并对实践队的成员进行了有关在启能中心应该注意的事项都一一进行说明。通过细致的分工,让同学们明确活动的目的,切实为此次实践活动提供有效的保证。在活动前期,在细致的分工下,活动前及时准备了幕布、横幅、爱心墙、拱门以及其他相关的材料,在规定的时间里对活动的场地进行了布置。在人员安排上,实践队员通过开会的安排,对观看建党90周年视频;歌曲、手语、武术教学;爱心墙;地震演习;趣味运动会以及带领启能孩子一同参观林则徐纪念馆等活动进行了合理的分配。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实践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