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我爱军旗》

第1课时《我爱军旗》
第1课时《我爱军旗》

教学内容:《我爱军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

2.了解军旗、军徽图案的含义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并了解军旗、军徽图案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设计

一、准备

1.出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图案。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看课本第1页“阅读思考”。

二、新课

1.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

量的标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荣誉的象征,它激励

全体指战员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听党指挥,能打

胜仗,作风优良,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捍卫祖国

的神圣领土和尊严。

图案为红底色,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靠

旗杆上方为金黄色五角星及'八一'两字,表示中国共产党打响南昌起义第一枪。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以来,经过长期奋斗,正以其灿烂的星光,普照着全国。

全军指战员自觉尊重和保卫自己的军旗,战时如由于部队怯懦而丢失军旗者,该部指挥员应受到军纪惩处。

2.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为镶有金黄色边的五角红星,

中嵌金黄色"八一"两字,亦称"八一"军徽。红星象征中国

人民获得解放,"八一"表示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人发

动南昌起义,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此诞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徽、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徽

均以"八一"军徽为主体,表示海军、空军是中国人民解放

军的一部分,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海军军徽为藏蓝色底,象征广阔的海洋,衬以银灰色铁锚,代表舰艇;空军军徽为天蓝色底,象征无垠的蓝天,衬以金黄色飞鹰两翼,代表飞机。

三、课堂练习

1.课本第2页“读一读、说一说”

2.课本第2页“想一想,写一写”

3.课本第3页“学方法”

4.课本第3页“我实践”

四、小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课堂内容。

五、作业

阅读课文,把你学到的知识讲给身边的人听一听。

第一章第一节课时(1)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课时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其在人体内的储存方式和氧化分解的生理意义。 3、使学生了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吸收过程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教学重点】葡萄糖、淀粉的性质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葡萄糖的结构。 【实验准备】洁净的试管、烧杯、铁架台、石棉网、AgNO3溶液(2%)、稀氨水(2%)、葡萄糖溶液(10%)、淀粉、碘水、H2SO4溶液(20%)、NaOH溶液(10%)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趣味问答:同学,你今天吃糖了吗? 【常识介绍】含糖食物与含糖量。查看教材P4表1-1 【设问】什么是糖?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4 资料卡片。 1、糖的概念: 糖类又叫,大多数糖符合通式,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类: 分类 单糖:葡萄糖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糖水解生成 二糖:蔗糖、麦芽糖 1 mol 2 mol单糖 糖水解生成许多 多糖:淀粉、纤维素1 mol mol单糖

一、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1、物理性质:晶体,溶于水,有味。 【思考】实验测得: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含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 葡萄糖分子式为: 【设问】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含有氧原子,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团呢? 【演示实验】实验1-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结论】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含 【介绍】葡萄糖除具有醛的性质外,我们还发现它具有下列性质: (1)1mol该未知物与5mol乙酸完全反应生成酯。 (2)1mol该未知物与1molH2加成反应时,被还原成直链己六醇 【讨论】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 2、结构简式: 【设问】由葡萄糖的结构可以预测葡萄糖有哪些化学性质? 3、化学性质: (1)银镜反应: 银氨溶液:在2%AgNO3溶液中边振荡,边加入2%稀氨水,当最初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时的溶液 (2)体内氧化: 【提问】人生病不能正常饮食时,医生一般会注射葡萄糖水溶液这是为什么?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5.回答问题:葡萄糖在人体内如储存和被氧化?

空间与层次(一)透视

课题:空间与层次(一)透视 学科:美术年级:八年级 课型:造型·表现课时安排:总2课时此为第1课时 一、课堂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的内容专业性较强,涉及的美术知识较多,如何让学生掌握和理解,如何突破重点与难点,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一直是我在思考的问题。美术是视觉性的艺术,要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来代替抽象的语言描述,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因此,确立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指导原则,采用直观演示、活动探究、集体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分析归纳,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材、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风景系列课程中的第三部分内容。本课的主题是风景造型表现中的透视和空间法则,即学习和了解如何通过透视、虚实表现风景绘画中的空间关系,体验和领会各类风景绘画中的透视和空间的表现方法,塑造风景绘画中的空间感。 本课分为两课时。本教案是第一课时,探讨和认识透视在绘画中表现体积、空间的作用和意义,了解透视的基本法则规律;第二课时探索艺术作品中透视的运用和作品艺术表

现之间的关系,认识艺术创作中从物象到精神的层次和含义。 学生在学习中,相互交流透视对物体体积塑造和对景物空间塑造的具体作用,尝试寻找如何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视觉的方法,体验和领会绘画中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法则,认识在没有透视线的情况下,二维绘画对三维空间的表现因素。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 2、技能目标:运用透视规律来表现身边的景物。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重点:如何通过透视来表现物体的空间关系。 难点:体会不同透视对画面表达、表现的意义和作用。四、课前准备:教具:课本、课件、课件显示屏 学具:课本、素描纸、铅笔 五、教学过程: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教材分析 教科书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则是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作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作为对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章是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有关实验的要求,不可能在本章一步达到,这些要求将在整个必修化学的教学中逐步完成。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亲自实践让学生体验注意实验安全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提问]我们都知道,化学课上我们经常要做很多实验,那么化学学科与实验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化学与实验的关系:

1长城和运河 第一课时

1 长城和运河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 2、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 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 引出主要内容的. (3) 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4) 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 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 5、自己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 7 、诗篇." "不朽"有哪 8 、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9 、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10 、"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11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2 、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3、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八年级美术教案:第四课空间与层次1

第四课空间与层次 教学时间:第1课时/共2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风景系列课程中的第三课,本课的主题是风景造型表现中的透视好空间法则,即学习和了解如何通过透 视、虚实表现风景绘画中的空间关系,体验和领会各类风景绘画中透视和空 间的表现方法,塑造风景绘画中的空间感。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对风景画的构图能力、对树木、房屋的表现能力都有了一定提高,对风景画中建筑物的虚实,节奏表现有了初步的认识, 大多数学生能运用速写的方法描绘景物。但受学习基础和年龄特征的制约, 大多数学生对透视的抽象理解和空间层次的感知相对薄弱,对透视在艺术作 品中的表现力的理解更加困难。 考点分布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三维的,而绘画却是二维平面的,要将我们所看到的景物画出真实的感觉,就必须清楚三维的两个主要构成要素——形状与空 间。 2.几何透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便于表现景物的体积感、空间感。 3.平行透视有一个消失点,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风景画中体积感、空间感的形成原因,领会风景绘画中,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基本法则。 技能目标:学会用形体透视法则描绘风景画。 情感目标:感悟不同的透视、构图为画面营造的氛围和情绪表达。 教学重点[来源:学科网]理解透视是绘画的一种基本形式语言,掌握焦点透视中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法则。 教学难点体会不同透视对画面的表达、表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教具:不同风格的风景画作品、资料、课件、绘画材料。 学具:建筑风景照片或图片资料、铅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考点落实次修改

一、导入 1、观看两风景摄影作品。 问:说一说里面的景物都有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 会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讨论总结:树木近高远低,房屋小船近大远小, 路面(河面)近宽远窄,最后渐渐消失。 这么美的景色很多画家把它画下来了,如荷兰画家 霍贝玛的《林间小道》和中国画家吴冠中的《江南水乡》。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eb2402034.html,] 师: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三维的,而绘画却是二维平 面的,要将我们所看到的景物画出真实的感觉,画家们 如何在二维平面上画出三维立体的风景呢?今天老师就 和同学们一起学习。 引出课题《空间与层次》 二、新授 1.分析画家的风景作品中的体积感和空间感是怎样 表现的? (1)空间概念:距离产生空间,物体占据空间的大 小主要是受长宽高三个特征显现出来的。因此,长宽高 是物体的空间特征。形状与空间是三维的两个主要构成 要素。 绘画是在长宽二维平面上表现长宽高三维空间的视 觉效果。是透视使二维的画面形成了纵深和体积的视觉 [来源:学.科.网Z.X.X.K] [来源:Z|xx|https://www.360docs.net/doc/eb2402034.html,] 考点: 我们生活 的世界是三维 的,而绘画却是

长城和运河 教学设计

1、长城和运河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 2.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10"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11"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2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13.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4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空间与层次1

空间与层次1 实验中七年级教初设计学 课 题 空 与层次间 课 型 备主人 教 目学 标 1学会、不同角从度观察和去现空表间与层次、尝2同不同试材料的技法表不现同画的面果效。 教 重学 点1 学会不从同角去度察观和表现间空层次 2 尝与同试不的材同料技法现不同的画面效果表 。教学难点集一、 识知回顾体 色 彩透视大,透视气空和间视的透理技处巧。智慧个性计设教反思 形体透视是学据根光和学何学几的原,理平在面用上条线来示物体的表间空置,位消失点的按不同分平行透视为、角透视等。成平透视:有一行面与视平成平线行的正形方或长方形物的体视透。具有整齐称对平展稳定、、重严庄肃、层分明次、景场深、

一远目了然构图的特点。成透视角 :何任面都不与一平线平行视,底线与视平线成角 度的正形方或长成形的方体透视。物有具变多化、样式形活灵、横交错、富有节纵的 构图奏特点。二、新授 1.彩色透视活动:一看一看看观一幅的摄影云作品:问看了见么?云什有么变化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答:形有的状变化色彩的,变化总结。由:于物所体处间空距离的远不同,近景物位部的层次同使不色彩产生冷暖浓,淡鲜明,灰暗与强烈,虚与弱等各差异种怎,样这些空使间离,距层关系,明暗对次比,近远明 分色 的 实验初七中年教级学计 设彩 统一在幅画中一,这技法种,叫色就透彩。视称也气的大透视空气透视和。色彩透 视通以过下况来情表空现形间。体()1影投长的短色彩和的暖冷表现来空形间态: 奈表现莫、早中晚、《的草干》垛;(2 )光的强弱影虚和来表现实空间形态莫:奈的《鲁昂大教堂》;(3 )角的高地视近来远表现间空态形 2.。深与空间层次景景:深 被描的绘景所在的物间的深度空,叫景深就常常用:景近中、、远景景表现来为了。表 画现的面景,深常用常近清远模糊楚,景近对强比远景对比,弱来表现。为加形强的层 体感次最好,的技是空法的间视。使透画面景的颜色深对比和明对度比随物着的向体延 后伸逐渐而减,弱色部分浅越来淡,越深色部分来越浅越直至所,有对的同时的融比入 浅色调。问题:透视规的律近是浓淡,远《都市高楼》这的幅为何画远近浓淡答。:特的殊现表法-技-逆光。学生活二:动欣与赏探。欣究赏杜菲的圣《德鲁安远斯眺和》 克麦迪里的《诺伯兰郡的雨》画家森是样怎现空间表与层次的?距离产美,同生的样象,近观平淡对奇,无远含蓄统观。一试着多从角种感度美受景。欣赏:金陵节拍, 受感熟的金悉陵不熟悉的空,间与层 次。三、间空层与的次美及感表现 1 .明表暗现空间与层:明次对暗比色、变调 化 2.。线条表空现间与次:线的层强弱粗细、、密疏 3.。色彩现空表与层间:次彩 的浓色、淡冷。 暖 实验中初七级年学教计 设 .4 动中漫大角表广现的间空层与次。 . 对5画面分割或的加叠的特殊间与层次空。 格马特利《公平俘虏的》。6. 视频赏欣:康斯坦丁?坦尼斯诺斯维奇水画彩把。形体 视透和色透视彩完的美一起来统画。家把心特灵性化到融形和体色里彩。超了对物越单 纯视象感觉受由视觉,探引索精向神体验的间与层空次。完美演的了绘绎画的意。境小结:间与空层通次形体过视,色彩透视和景透深来表。现四示范、板、粉黑笔在,黑上,

《长城和运河》的课程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的课程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的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时长: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 2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 5自己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 7诗篇。不朽有哪 8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9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10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11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第1课 探索立体空间(第一课时)

第1单元 第1课探索立体空间(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平行透视作图法再现六面体的功能,感受用科学方法艺术的表现空间层次的神奇魅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平行透视的知识,知道视平线、消失点和消失线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平行透视来表现六面体。 过程与方法:观察立体物,归纳立体物的平行透视现象,设置视平线、消失点和消失线,绘制六面体或方形空间。 二、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透视现象,掌握作图方法 三、教学难点: 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艺术作品创作中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和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画一画教师准备的石膏六面体,学生普遍不会画,激起学生想知道怎么画的求知欲。 教师出示的正确画法进行对比,引出课题《探索立体空间(一)》 二、新授 1、掌握基础知识 什么透视现象?(图片欣赏) 站在铁轨中间,向远处望去,你就会发现脚下的枕木越往远处就变得越小。两边的树也是如此。以类近大远小的现象,称为透视现象。有高度、宽度和深度的立体空间,也称为三维空间。产生透视的原因是距离(还有高度和方向),学习透视的意义是创造空间感。 什么是视平线:P5 什么是消失点:P5 实例巩固 2、学习平行透视 学生观察平行透视下的石膏体,引出平行透视相关知识 什么是平行透视? 平行六面体的一个面与画面平行,而另一个面与画面成90度角。 平行透视特点:一个消失点,一个面与画面平行 3、加深印象 实例巩固:《方体建筑的平行透视现象》和《方盒的平行透视》

4、画一画平行透视 教师演示并讲解作画步骤 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绘制平行透视下的六面体 三、作业 《长长的走廊》、《运用平行透视规律绘制的作业》、《方盒的平行透视》任选其一临摹四、小结(略)

第一章第一节课时(1)答案

第一章 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 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课时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其在人体内的储存方式和氧化分解的生理意义。 3、使学生了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吸收过程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教学重点】葡萄糖、淀粉的性质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葡萄糖的结构。 【实验准备】洁净的试管、烧杯、铁架台、石棉网、AgNO 3溶液(2%)、稀氨水(2%)、葡萄糖溶液(10%)、淀粉、碘水、H 2SO 4溶液(20%)、NaOH 溶液(10%)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趣味问答:同学,你今天吃糖了吗? 【答】其实,我们每天都要吃“糖”,只不过可能没有直接吃糖,我们吃的食物很多都是糖类,而且我们的身体机能能将我们吃的食 【常识介绍】含糖食物与含糖量。查看教材P4表1-1 【设问】什么是糖? 1、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2、是最廉价的能量来源 3、人体摄取的热能约有75%来自糖类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4 资料卡片。 1、糖的概念: 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大多数糖符合通式C n (H 2O)m 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类: 一、 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能溶于水,有甜味。 【思考】 实验测得: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含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 葡萄糖分子式为:C 6H 12O 6 【设问】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含有氧原子,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团呢? 分类 单糖:葡萄糖 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糖水解生成 二糖:蔗糖、麦芽糖 1 mol 2 mol 单糖 糖水解生成许多 多糖:淀粉、纤维素 1 mol mol 单糖

1、《长城和运河》优秀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1、长城和运河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3.理解“人间奇迹”,知道在课文中的所指,知道课文外的一些我国奇迹。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等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事物形象。 3.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教学准备: 有关长城和运河的课件,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课件显示诗歌:上下五千年,古迹遍神州。兴起乘银河,俯足游长龙。你们知道“银河、长龙”是指我们祖国的哪两处名胜古迹吗?

2.运用课件,相机出示有关图片,展示长城和运河的挂图,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更详细地了解我们民族的两大奇迹。 揭题:〈〈长城和运河〉〉,生齐读课题。 3.说说你所知道的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4.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笔下的长城和运河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初读指导、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学课文。 (1) 各自轻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不读破词、破句。 (2)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作者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看长城和运河的?为什么要这样看? (3)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4)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曲折蜿蜒”中有两个多音字,一个“曲”字,一个“折”字,特别是“折”还有she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介音母及多音字“曲”“折”“行”。(3)理解有关词语。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6)交流问题:作者驾驶着飞机在蓝天俯瞰长城和运河。因为只有(),才能()。 三、精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部分内容。 2、比较句子:

苏少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空间与层次word教案

空间与层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如何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本课带领我们走进风景画的世界。通过同学们熟悉的南京本土的风景图片和画家多种表现技巧的绘画作品。以“景”为点,以“空间与层次”为线,以“意境”为结,来认识了解绘画的空间与层次,欣赏与表现空间与层次独特的艺术效果。探究风景画的“空间”的表现特点-: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解读“层次”在绘画中的处理:由近景、中景、远景构成的景深关系。通过不同形式的绘画创作,再现风景画的艺术魅力。 一、教学途径 欣赏——面对不同视觉,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风景,画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天气,不同季节表现不同的景致,感受风景画最美的精髓——空间与层次。 发现——不同眼睛看世界会有不同的画面效果:形体空间,色彩空间的表现,让我们领悟到风景画的灵魂——意境 研究——怎样表现空间与层次:不同视点的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通过线的疏密,调子的浓淡,色彩的冷暖,都能很好的表现空间与层次。 实践——根据提供的一些参考图,用不同材料不同工具(素描,线描,水彩和淡彩等)来表现风景画,体会空间与层次的美感。 交流——把作品贴在黑板上,办一个小型的风景画展,欣赏不同的风景画,交流不同的信息。体验创作的乐趣。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了解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欣赏探究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表现展示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 技能目标:通过对景物的观察,用多种方法表现风景的空间与层次。 情感目标:熟悉的金陵风景,不熟悉的空间与层次,让学生感悟生活处处皆美色,画笔寥寥现意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表现空间与层次,体验不同角度带来的视觉美感。 尝试同不同的材料技法表现不同的画面效果。 三、教学准备: 不同风格的作品、资料、课件、绘画材料。 四、教学要点: 透视:形体透视,不同视点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表现方法。色彩透视,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的处理技巧。 景深:近景、中景、远景的合理安排。 这些要点的和谐统一便体现出风景画的“意境”。 教学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熟悉的景物进行观察与欣赏,发现与探索。关注不同透视下空间与层次的表现。在表现手法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小组为单位对不同的空间与层次的表现方法进行自主研究。寻找自己最喜欢的表现方法进行创作。本课是在前两节课延伸

中图版初一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中图版初一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地描述地球的形状。 2。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及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地球的形状的认识历程。 难点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地球是人类之家,学好地理就必须从认识地球开始。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地球的相关知识,为我们学好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大家都是成功者! 〔板书〕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自主学习】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4-P7,完成以下要求。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 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 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3.地轴是代表地球的旋转轴,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 4.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地球模型。 【小组探究】 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请你依次写出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航海时所经过的大洋〔按顺时针方向〕。麦哲伦的航行能证明什么? 1.麦哲伦船队航海时所经过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2.麦哲伦船队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深化探究】 1.列举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的例子。 〔1〕海边看远方行来的航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轮船。 〔2〕月食现象,看到地球的影子是圆的。 〔3〕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2.请在以下图字框中填出表示地球大小的数据,读以下图归纳地球的形状。 〔答案: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分别填:5.1亿平方千米6371千米4万千米地球是一个不规那么的球体〕 3.观察〝地球仪示意图〞解释以下概念。 探究结论: 〔1〕地轴: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代表地轴。 〔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

小学语文:长城和运河

小学语文:长城和运河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或者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观察课文中长城或者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教学重点、难点: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中国的人间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大家知道吗?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 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

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理解词语 (4)齐读出示的词语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读后讨论(名称、特点、抒发情感、点明创造者)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精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背诵课文、了解长城和运河的奇异之处。

教学准备:挂图 一、复习 听写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1、2节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 这应该怎么读呢?

第四课空间与层次

第四课《空间与层次》教学设计

层次感,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则为我们营造景物的气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4)媒体呈现多幅具有各种透视感的绘画作品,学生欣赏,加深理解。 4.作业要求 根据所学透视知识,使用牛皮纸、黑色油性笔、油画棒,运用淡彩的方式表现一幅具有强烈透视感的幽深小巷作品。 5.展示评价 全班同学作品展示,师生共同欣赏评价作品是否具有了小巷景物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作品是否具有了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6.课后拓展 通过今天所学,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这种艺术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身边的各种景观,相信你的视野会有所改变,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感受。 二课时 一、认识空间与层次 活动一:看一看观看一幅云的摄影作品 问:看见了什么?云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答:有形状的变化,色彩的变化。 总结:由云的变化导入距离,有距离导入空间与层次。 1.空间 距离产生空间,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主要是受长宽咼二个特征显现出来的。因此,长宽高是物体的空间特征。 2.层次 物体对空间的分割产生层次。即,物体与物体的叠加,或物体与物体的间隔便是层次。我们通常用远景、中景、近 景来表示。 活动二:说一说。 绘画是在长宽二维平面上表现长宽咼二维空间的视觉效果,即画 面的纵深感。纵深感是一种什么样的视觉效果?欣赏一组摄影作品,说一说这组图片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视觉现象? 答:透视。 路的纵深,树的渐渐矮小,云朵的渐远渐灰,构成了画面的透视关系。 二、了解空间与层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人和物的形象,有远近、高低、大小、长短以及色彩的明暗,浓淡等不同,这是由于距离不同、方位不同在视觉中引起的不同反映。这种现象就是透视。它分为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 1. 形体透视与空间层次(焦点透视) 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按消失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斜透视。便于我们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1)透视的几何图。通过最基础的透视,了解几个重要的名词:

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 腔肠动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第1课时腔肠动物 一、选择题 1.水母、海蜇、珊瑚虫和海葵是常见的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绝大多数生活在() A.草原中B.海洋中 C.森林中D.土壤中 2.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A.身体呈辐射对称B.体表有刺细胞 C.有口无肛门D.以上都正确 3.水螅的生活环境是() A.有丰富绿藻的海水 B.被污染的废水 C.清澈的急流的大河 D.清澈而水草丰富的池塘或小河 4.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的纵轴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成完全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形叫() A.辐射对称B.左右对称 C.上下对称D.两侧对称 5.水螅属于腔肠动物,如图5-1-3为水螅体壁横切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1-3 A.水螅的体壁有3层细胞 B.①是外胚层,②是内胚层 C.水螅身体呈现两侧对称 D.食物残渣通过肛门排出

6.蜇和珊瑚虫排出消化后食物残渣的结构是() A.肛门B.口 C.胞肛D.体壁 7.水螅体内的结构叫作() A.空腔B.消化腔 C.体腔D.内脏 8.在水螅周围放些水蚤,活水蚤进入水螅体内的方式() A.水蚤游到水螅口中 B.水蚤被水螅的触手捕捉,送入口中 C.水蚤被水螅的外胚层吸附,外胚层分泌消化液将其分解 D.水蚤被吞入水螅口中 9.在水温适宜,食物充足时,水螅身体下端三分之一处的体壁会向外突起,渐渐成长为一个小水螅。成长到一定时期后脱离母体,独立生存,这种生殖方式叫() A.有性生殖B.分裂生殖 C.出芽生殖D.孢子生殖 10.2019·重庆关于腔肠动物,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珊瑚虫、海葵、海蜇是腔肠动物 B.身体呈辐射对称 C.腔肠动物有口有肛门 D.都是生活在水中 11.珊瑚礁是如何形成的() A.水螅分泌的石灰质堆积形成的 B.海蜇分泌的液体形成的 C.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 D.海葵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

长城和运河第一课时

长城和运河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这首诗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所看到的景象。诗歌有两节,第一节写的是看到万里长城,像巨龙蜿蜒在群山之中,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开通了运河,方便了水上航运,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是10个生字,积累有关词语,能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银光闪闪”等词语。 2.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诗歌的节奏。 3.能了解万里长城和运河的起点和终点,知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4.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课外更多的中国著名建筑的介绍,进一步树立学 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银光闪闪”等词语。 2.能了解万里长城和运河的起点和终点,知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通过 课外更多的中国著名建筑的介绍,进一步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初步了解,揭示课题 1.认识长城,介绍长城 师:你知道这是哪里吗?(出示图片) 从古到今所有的人类建筑中最著名的应该就中国的万里长城了,长城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出示词卡:山海关;引读)西到甘肃省的嘉峪关(出示词卡:嘉峪关,引读)全长1万3千多公里,所以被称为“万里长城” 随机贴板书: 万里长城 (西)嘉峪关山海关(东)

2.认识运河,介绍运河,随机教学生字“首、京、堂” 师:再来看看这幅图,认识它吗》(出示图片)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它北起首都北京(出示词卡:首都北京;指导读音“京”后鼻音;首:第一:首都:指一个国家最高领导机关所在的地方,我国的首都在——引说;首,还可以做量词,我们可以说一首什么——个别学生交流)它南至天堂杭州(出示词卡:天堂杭州;指导书写“堂”)天堂是指神仙住的地方,可见,杭州是个多么美妙的地方。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随机贴板书:(北)首都北京 京 杭 大 运 河 (南)天堂杭州 听了老师的介绍,看了媒体图片,你能不能说一说,长城和运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随机教学:壮丽)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板:15 长城和运河 二.感知课文,读通课文 过度:课文是如何描绘长城和运河的呢?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读了课文大家一定很想去那里看看吧?好吧,我们的旅行就要开始了,可是谁来驾驶飞机呢?(出示:驾驶;个别读)倘若谁能发现这两个字的共同点,飞机就有谁来驾驶。 2.教学“驾驶”;都有“马”,古代的交通工具多为马力;都是形声字 3.给找到相同点的两个学生带上头饰,分别读课文的两小节,其余同学边听边 找,长城和运河在作者眼里分别像什么。

长城和运河-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长城和运河-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长城和运河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 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 (师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运用课件或插图)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 各自轻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不读破词、破句。 (2) 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民族创造奇迹不朽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蜒族 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一部分各写了什么。 四、理请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五、指导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课文赞颂了我国的哪两大建筑工程?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以什么样的方式看长城的?为什么要这样看长 城?

思维与空间思维方法

思维与空间思维方法 第一部分思维是什么 科学思维方法是进行科学探索、科学实践、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它是对只适用于某一门具体科学的专门方法的概括与总结,是具体科学思维方法和哲学思维方法之间的中介层次的方法。如数学方法、信息方法、控制方法、系统方法、结构功能方法、模型方法等等。一般科学思维方法具有跨学科的特征。尽管一般科学思维方法只是从某一角度或侧面来审视世界,但由于它具有较高的概括力和较大的适用范围,因而能够同时应用于不同的学科。这种方法的客观基础是科学研究对象和科学本身存在着共同的属性与规律,这些共同的属性与规律通过客体向主体、客观向主观的转化,形成了各门科学通用的思维规则和手段,即各门科学共同的方法。 一、思维科学的定义是什么? 思维科学(thought sciences)是研究人的意识与大脑、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综合性科学。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们从某些特定角度对思维及其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已有很久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以后,各学科的多层次和横向渗透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科学的诞生,为全面、系统地研究思维现象开辟了新途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于80年代初提出创建思维科学技术部门,并把思维科学划分为思维科学的基础、思维科学的技术(一)思维科学 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工程技术三个层次。思维科学的相邻科学有人体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等。思维科学是从心理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生理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研究人思维过程的规律。其应用领域涉及科学语言学、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教育学、情报学、管理学、文字学等学科。因此思维科学对新一代智能计算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思维科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指导下,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过程中发挥作用;同时也将为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提供素材,成为启迪新一代科学技术的人类科学思维的基石。 (二)思维科学的构成 思维科学的基础是思维学和社会思维学。思维学有三个组成部分。 ①抽象(逻辑)思维学:抽象思维是可以用计算机来代替人脑工作的那部分思维。 ②形象(直感)思维学:形象思维建立在经验或直感的基础上。形象思维学主要研究人类根据经验或直感产生智能活动的行为,以及如何用计算机实现这一过程并使之上升为理论。 ③灵感(顿悟)思维学:灵感思维是形象思维的扩展,由直感的显意识扩展到灵感的潜意识。 社会思维学则是研究人、集体是怎样思维的。人认识客观世界不但靠直接实践,而且还要利用人类过去积累的知识。因此人的思维活动具有集体性质。 (四)思维与空间思维 1. 思维 从广义上讲,思维是指主体能动地,连续性地获取各种环境信息,由特定的组织或组织体系对获得的环境信息和之前的运算结果信息进行一系列的运算,得出应对环境变化的方案的运动,在这里,运算包括转形、传递、提取、存储、删除、对比、排列、组合等多种最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