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宗教的末日情节

论宗教的世界末日情节

——以犹太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为例

【摘要】2012年被视为末日之年,在有些地区引发了一定程度的骚乱。但是,现存主要宗教大都有末日学说,客观来讲现存宗教的世界末日论,不仅带有浓厚的隐意和寓意的文学色彩,也带有极深的醒世、悟世和警世的作用。但是,其理论易被误解与利用,因此,研究宗教末日论,对于深入理解各主要宗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宗教末日情节末日审判末世

刚刚过去的2012年被视为末日之年,广为流传的世界末日传言在在有些地区甚至引发了一定程度的骚乱,引起巨大的损失。但是令人疑惑的是,世界现存主要宗教大都有末日学说,这些学说不仅带有浓厚的隐意和寓意的文学色彩,也带有极深的醒世、悟世和警世的作用。由于这些理论易被误解与利用,因此,研究宗教末日论,对于深入理解各主要宗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以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中的末日情节为例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其特点进行对比,以概括宗教末日理论的特点及其理论价值。

一、犹太教的末世论

犹太教末世论萌芽于公元前8世纪的先知时期,发展于圣经时期、基督教《圣经》新约和旧约之间时期, 成熟于拉比犹太教时期。希伯来人在《旧约圣经》中对死后生命作了神学上的思考,其末世论思想可能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之囚时期。犹太人在文化程度较高的巴比伦,思想和眼界较先前开阔,他们很快形成了新的宗教观念,表现在不仅把耶和华当作民族神,而且当作宇宙神,同时产生了弥赛亚(救世主)观念。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国灭亡巴比伦,居鲁士大帝释放了5万多名犹太人回到故土,犹太人在琐罗亚斯德教的影响下,吸收了有关“后世”、“天国”等宗教思想,使犹太教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事实上,早期的犹太人并不相信有天堂和地狱。研究古波斯宗教的学者指出:“在巴比伦之囚以前,犹太人并不相信有天堂和地狱……几乎没有提到过天堂和地狱。”历史上最早产生天堂、地狱观念的是古巴比伦人,后为波斯人和犹太人所继承;第二,作为“巴比伦之囚”的犹太人因重返故地而受到激励,他们从一个民族复兴的壮举中推导出了生命也有复活的可能性,致使犹太教传统中增添了期待复活之后的永恒生命的意义。一个民族的劫后复兴和一个生命体的死后复活,在历史和宗教传统中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所以犹太教中“灵魂不灭”的命运观开始受到重视。

这样,犹太教从古巴比伦人、古波斯人那里继承来的“天堂”、“地狱”学说以及因“巴比伦之囚”的经历而产生的“复活”观念,又在一定意义上为此后的

伊斯兰教末世论所传承。

二、基督教中的“末日审判”

基督教末世论是关于上帝之国的降临和世界终结的学说,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经历了从早期《圣经》中的末世论到宗教改革时期的末世论、再到近现代基督教中的末世论的演变过程。基督教末世论集中在救世主基督身上。海涅在谈到基督教兴起时曾说:“唯物主义在罗马帝国发展到惊人可怕的地步,大有摧毁人类精神的一切辉煌成果之势,基督天主教的世界观作为克制这种唯物主义的一剂灵药,是必不可少的……在这罗马人的世界里,肉身已变得如此肆无忌惮,看来需要基督教的纪律,来使它就范。”基督教作为传达救世主基督和呼唤天国的来世主义的宗教,以“末日”和“天国”等唯灵主义的理想对抗罗马帝国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最终形成对神的无限尊崇和对人性的彻底否定。

基督教的末日学说集中体现在末日审判理论之上。末日审判(Doomsday Book)又称为最后审判,基督教谓耶稣于世界末日,审判古今全人类,分别善人恶人,善人升天堂,恶人下地狱。亦泛指在灭亡时受审。基督宗教认为,在世界终结前,上帝和耶稣将要对世人进行审判,这就是末日审判。凡信仰上帝和耶稣基督并行善者可升入天堂,不得救赎者下地狱受刑罚。《圣经·启示录》中对末日审判进行了描述。在基督教的末日审判描述中,世界由上帝开始,也将由上帝而结束。当末日的号角吹响时,世界成为上帝的国而永不存在。这即基督教的终末观念。终末论彰显了神的意志和意义。它意味着上帝的目的的最终实现。因为只有唯一性才能显现出上帝对人类惩罚、救赎与审判的意义。而人生也因此而被赋予价值。

三、伊斯兰教的末世论

伊斯兰教的末世论(Eschatology)亦称终极论,源于希腊语(Eschatos,意为“最终、末后”)。末世信仰不但是伊斯兰教教义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和构建伊斯兰教信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始终是穆斯林的核心信仰内容之一。因此,如果想要了解世界上 13 亿穆斯林的核心宗教期望,那么理解伊斯兰教的末世论,就变得至关重要了。对于信徒来说,末世论具有强大的威慑力,因为末日审判是不可避免、必将到来的。《古兰经》中多次提到末日的来临,如:“在那日,诸天将与白云一道破裂,众天神将奉命庄严地降临。”伊斯兰教的末世论来自对今世有限的领悟,当人的生命临近终结时,便自然会想到末后之事,它包括死亡、复活、审判、乐园和火狱等具体内容。伊斯兰教认为,今世的一切物质在末日终将毁灭,并进入来世的乐园或火狱。届时,真主命令天使伊斯拉非来吹响末日号角。曾在今世生活的人从坟墓中复活,逐一受到审判。真主将根据各人在今世的善恶表现,通过审判决定赏罚,善人进乐园,恶人下火狱。这一思想的主旨是为了劝善戒恶,引导穆斯林将今世难以实现的目标,通过末日的终极时刻,转托给来世得以永恒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伊斯兰教的末世论是一种宗教历史观,它阐明了伊斯兰教对历史发展的基本看法。

伊斯兰教末世论的产生紧密结合了当时社会历史状况的现实。也就是说,伊斯兰教末世论的产生与先知穆罕默德生活的时代有着紧密关联,西方著名闪语学家、伊斯兰文献学家和历史学家卡尔·布罗克尔曼认为,先知穆罕默德在麦加时期进行的宗教改革,都是以末世论为中心的。这一理论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对于从原始社会解体向阶级社会急剧过渡、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社会关系变革以及阿拉伯人意识形态的变化,无疑发挥了一定的影响作用。从宗教改革的立足点来看,穆罕默德不可能逾越当时的社会状况。面对各种不合理的现象,他用末世论

来抨击贵族阶级的恶行,而且这些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通过穆罕默德以天启的《古兰经》经文加以反映,如“至于吝惜钱财,自谓无求,且否认至善者,我将使他易于达到最难的结局,他的财产于他有什么裨益呢?我确有指导的责任,我确有后世和今世的主权”。穆罕默德在谴责富人不仁、贪婪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劝导平民树立忍耐的美德。《古兰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反复描述了“末日审判”的情景,这是宗教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必伊斯兰教认为,灵魂是一种非常稀薄精微的物体,本质并未摆脱物质的特性。著名伊斯兰神学家爱勒吉斯尔在《回教真相》一书中对此问题作了说明:“……因为我们不能感觉灵魂,或许因为灵魂太稀薄,如诸君所承认的以太,也是因为太稀薄而不能感觉的;又或许是因为灵魂太细微,如微生虫一般,不轻易看得见。”卡尔布·罗克尔曼(Carl Brockelmann,1868~1956 年),早年在德国攻读阿拉伯语、土耳其语和伊斯兰史,历任德国柯尼斯堡、哈莱、柏林等大学闪语系教授,一生致力于阿拉伯和伊斯兰教文献学研究。主要著作有《阿拉伯文学史》、《阿拉伯语语法》、《阿拉伯文献研究》、《伊斯兰教各民族与国家史》等。然形成的产物。来世能否进入“乐园”,全靠“今世”是否严守伊斯兰教的信仰而定,即使未能在短暂的今世得到富贵,真主仍使虔诚的信徒在“来世”享有永恒的幸福。因此,伊斯兰教末世论结合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不仅使真主启示的价值准则与之直接联系,变得权威而神圣,也使穆斯林对信仰趋向一种虔诚至上的态度。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发源于现今西亚北非地区,相互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这三大一神教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近似同一主宰的启示,仅仅因为地域环境和承袭的异,才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认识角度和意识形态。因此,这三大宗教的世界末日论,大都是在古代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社会历史状况的现实,融合了其他各种外来宗教文化和哲学思想而产生的一种文化伦理。这些末日学说大都是积极的,不仅带有浓厚的隐意和寓意的文学色彩,也带有极深的醒世、悟世和警世的作用。其还具有重要的伦理道德价值,它既使信徒在主观上因来世的永恒而能恪守教义,也能从客观上收到严格自我约束的良好效果,如加强功修、克制私欲、趋善避恶和助人为乐等等。因此,研究宗教末日论,对于深入理解各主要宗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 饶本忠.论犹太教末世论[J].宗教学研究, 2007(3).

[3] 马通.世界三大一神教的关系[J].回族研究, 2002(1).

[4] 单纯.宗教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5] 亨利希·海涅.论浪漫派[M]. 张玉书,译.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6] 卓新平.宗教理解[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

[7] 托马斯·李普曼.伊斯兰教与穆斯林世界[M]. 陆文, 岳英珊, 译.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85.

[8] 井筒俊彦.伊斯兰思想历程[M]. 秦惠彬, 译. 北京: 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