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复习课学案

欧姆定律复习课学案
欧姆定律复习课学案

《欧姆定律》复习

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并能灵活应用欧姆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复习前面所学的关于电流、电压、电阻的综合知识

【学习重点、难点】能灵活应用欧姆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学习任务:回忆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内容

1、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即:保持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保持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实验电路图(画在框中):

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

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

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内容:

3、数学表达式:

①适用条件:同一性、同时性(即公式中的各个物理量是针对同一段导体、同一时刻而言的。)

②I、U、R要统一为国际单位,即三者单位依次是

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5、自己总结一下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特点及公式描述

二、诊断评价

1、下列关于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大的电路中电流一定大B.电阻大的电路中电流一定小

C.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无关D.导体中的电阻与电流、电压无关

2、有两个电阻分别在各自的电路中,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U1:U2=1:2,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1:I2=1:4,则两个电阻器的电阻之比R1:R2等于

A 、1:2

B 、2:1

C 、1:8 D、8:1

3、如图4所示,开关S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

右滑动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是:( )

V A

S

L

R

A 、V 1、V 2、A 变大

B 、V 1、V 2、A 变小

C 、V 1变小,V 2变大,A 变小

D 、V 1变大,V 2变小,A 变大

4如图8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 后,灯L 1、L 2都发光,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灯突然熄灭,而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灯L 1短路

B .灯L 2短路

C .灯L 1断路

D .灯L 2断路

5.两定值电阻甲、乙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现在将甲和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3V 的电源两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 .甲的电阻是乙的电阻的两倍 B .甲的电压是乙的电压的两倍 C .流过甲的电流是流过乙的两倍 D .流过乙的电流是流过甲的两倍

三、归类解析

⑴故障分析:如右图所示:开关S 闭合后,将电压表并联在ab 处时读数是0V ;并联在bc 处时读数是6V ,整个电路中没有电流,其电路故障是( )

A. L 1灯丝断路

B.L 2灯丝断路

C.电池耗尽无电压

D.L 2灯丝短路

跟踪训练: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电键S ,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灯L 熄灭,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大,另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小.将两用电器位置互换后再次闭合电键S ,两个电表指针均发生明显偏转.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灯L 或电阻R 上,则( ) A .灯L 断路 B .灯L 短路

C .电阻R 断路

D .电阻R 短路 ⑵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如图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 闭合,滑片P 向右移动时,关于两表

示数的变化下述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均变大 B.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均变小 C.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D.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跟踪训练:右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闭

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三个电表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A.A的示数变小,V1的示数变大,V2的示数变小

B.A的示数变大,V1的示数变小,V2的示数变大

C.A的示数变小,V1的示数不变,V2的示数变大

D.A的示数变大,V1的示数不变,V2的示数变小

(3)欧姆定律的应用:两盏小灯泡串联后接在电压是12V的电路中,已知灯L1的电阻是16Ω,灯L2两端的电压是4V,求通过灯L1的电流和灯L2的电阻各是多大?

跟踪训练:1.如图7-13所示,若电源电压为4 V,R l=10Ω,

R2的阻值范围为0~30Ω,闭合开关后,求:当滑动变阻器的

滑片P 从a端移到b端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的变化范围。

2.如图7-14所示,R2=R3=20Ω,当S1和S2都断开时,电流表

的示数为0.4A,电压变的示数为4V,求:

(1)R1的阻值;(2)电源电压;(3)S1和S2都闭合时电压表和

电流表的读数。

四、达标检测(10分)

1. 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将滑片P向右移动时()

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B.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C.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D.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大

2. 一只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8V,正常发光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4A,现将该小灯泡接在12V的电源上,为使其正常发光,应串联一个Ω的电阻

3.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额定且U=12V,R1=12Ω.R2=6Ω,R3=4Ω,闭

合开关S后,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分别为()

A. 3A 1A

B. 3A 3A

C. 5A 1A

D. 5A 3A

4. 某同学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中,所用电源电压恒为4V,小灯泡的螺旋套上标有“2.5V”字样

(1)在检查仪器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如图1所示,则他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2)请你根据图2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3中未完成的电路连接好.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小,导线不能交叉.

(3)检查仪器和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调动变阻器片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4所示,现要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适当地向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同时眼睛应观察电压表的示数,使其示数为_____时,小灯泡正常发光.

4)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多次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和它两端的电压,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了如图5所示的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关系图象.由此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W;小灯泡灯丝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灯丝电阻发生变化的本质是金属导体的电阻随_____而增大.

《欧姆定律》教学案例完美版

《欧姆定律》教学案例 姜雪平 【教学设计】:欧姆定律是在学生前面认识电压、电流、电阻的基础上,来研究这三者关系的课题,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本节内容体现了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注意学科渗透等课程理念,能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为此,在本节课中采用了探究式教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能说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其涉及的单位; (2) 理解欧姆定律,能进行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理解应用公式时要注意“同体性”和“同时性”,会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应用欧姆定律进行解释、推断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研究过程,从而能较熟练地运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了解电流与电压、电阻间的正比、反比关系。 (2)初步学会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交流讨论,互相合作。 (3)学习用数学公式来表达物理规律的方法,体会这样做的优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欧姆当年研究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关系的简史,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同时让学生在自我实现中增强成功体会。 二、教学重点:欧姆定律所揭示的物理意义及其数学表达式; 三、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实验设计及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以及结论的得出。 四、教学器材:调光灯、小灯泡、电池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的电阻各一个、导线数根等。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物理情境进行讨论,提出问题。 如图的电路,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小灯泡的亮度?小组内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学生的方法:①改变电源的电压,②改变定值电阻的阻值③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等。 实验验证,学生观察灯的亮度的变化 师:灯时亮时暗说明什么? 生:电路中的电流有大有小。 师: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 (二)大胆猜想,激活思维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你猜电流的大小究竟由哪些因素决定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当提示。学生联系已学内容以及刚才的实验现象,猜想:电流与电压的大小有关,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关,因为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最后,根据猜想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两者有关: 过渡: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猜想”这两步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急切盼望问题的解决,产生主动探索的动机, (三)设计实验 1、课件出示思考题 (1)根据研究电阻大小影响因素的方法,这个问题应采用什么方法研究?

高中物理 2.3欧姆定律 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1

第三节 欧姆定律 课前篇(学会自主学习——不看不清) 【学习目标】 1.理解电阻的概念,明确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本身的特性所决定 2.要求学生理解欧姆定律,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电路的问题 3.知道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知道什么是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 【自主预习】 1.电阻:表征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符号常用字母 表示,电阻的单位: ,简称 ,符号是 ,常用单位还有 . 2.欧姆定律的内容: _________ ____.公式表示:I=______.欧姆定律的适用范围:金属导电和电解液导电,对气体导电不适用. 3.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导体中的电流I 随导体两端的电压U 变化的图线,叫做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12-3- 1所示.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斜率的倒数表示电阻,即 R U I 1tan ==α 【我的困惑】 课上篇(学会合作交流——不议不明) 【要点突破】 1.电阻 2.欧姆定律 3.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典例剖析】 【例1】电路中有一段导体,给它加上3V 的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为2mA ,可知这段导体的电阻为______Ω;如果给它加上2V 的电压,则通过它的电流为______ mA ;如果在它两端不加电压,它的电阻为______Ω. 【例2】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中的AB 段(曲线)所示, 由图可知,灯丝的电阻因温度的影响改变了________Ω. I O α

课后篇(学会应用与拓展——不练不通) 1.欧姆定律适用于 ( ) A.电动机电路 B.金属导体导电 C.电解液导电 D.所有电器元件 2.如图所示,a、b两直线分别是用电器A和B的伏安特性曲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用电器的电流与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用电器中的电流、两端的电压和用电器的电阻不符合欧姆定律 C.用电器A的电阻值比B大 D.用电器A的电阻值比B小 3.已知用电器A的电阻是用电器B的电阻的2倍,加在A上的电压 是加在B上的电压的一半,那么通过A和B的电流I A和I B的关系是( ) A.I A=2I B B.I A=0.5I B C.I A=I B D.I A=0.25I B 4.某导体中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加5 V电压时,导体的电阻约是5 Ω C.由图可知,随着电压的增大,导体的电阻不断减小 D.由图可知,随着电压的减小,导体的电阻不断减小 教师个人研修总结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 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导学案:14.3 欧姆定律的应用

中学 初 三 级 物理科 上册学案 主备: 上课老师: 学生姓名: 班别: 时间:2019年 月 日 学习内容:14.3 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学设计 三、展示反馈 1、如图甲是电阻R 和灯泡L 的U-I 图像,由图可知电阻R 的阻值是 Ω;若将电阻R 和灯泡串联在电路中,如图乙,电流表的示数是0.4A ,则电源的电压是 V 。 2、小明想测出一个额定电压已知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此实验中,通过 使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若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则可能的故障有 . 四、拓展提升 学习目标: 1、理解欧姆定律,懂得用伏安法测电路的电阻,知道电路短路的危害。 2、熟练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欧姆定律内容和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 学习难点:利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一、自主学习 .1、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是 电压关系是 2、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是 电压关系是 3、欧姆定律的公式是 二、小组学习 1、为完成“测定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阻”的实验,小柯同学选取了相应器材,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 教学反思

(1)如图甲电路无法正常完成实验,有一处导线连接错误,错误导线是 (选 填“①”或“②”)。 (2)改正电路后,小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 欧姆。 2、有两个电阻R1、R2的阻值分别是6Ω和9Ω,串联后接到某电源上,那么电阻R1、R2的电流之比为______,电阻R1、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______,电路的总电阻为_____Ω。如果把这两个电阻改为并联后接到原电路中,那么R1、R2的电流之比为_______,两点组两端的电压之比为_______,电路的总电阻为________Ω。 3、把R1=15Ω,R2=5Ω的两电阻并联接在电源上,通过R1的电流是0.4A ,R2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V ,干路中的总电流为________A 。 4、一段导体两端电压是2V 时,导体中的电流是0.5A ; 如果电压增加到6V ,导体中电流为 A ,导体的电阻为 Ω。 1、 在图14甲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 从2转到1时,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对应的示数,在U-I 坐标中描绘了相对应的坐标点,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是 ,电阻R1的阻值是 ,电阻R2的阻值是 2、 小华做了以下电学实验。用“伏安法”测电阻: ① 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20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② 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滑动变阻器滑片P 应位于____端(选填“A”或“B”)。 ③ 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移动到某一位置,电压表的示数为1.5V ,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1所示,其示数为______A ,则R 的阻值是_______Ω。实验中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二、1、(1)②(2)5 2、v R U I - U IR UR V V - 三、5;3 三、2、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同时观察电压表示数 灯泡短路或电压表短路 四、1、6V 10Ω 20Ω 当S 接1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当S 接2时,U1=2V U2=U-U1 I=0.2A 3、(1)○1略 ○2断开 B ○30.3 5 减小误差 (因无规律可寻)

欧姆定律复习教学设计

欧姆定律复习课 [设计意图] 欧姆定律是研究电路最重要的规律之一,也是是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课标对欧姆定律这部分的要求是:理解欧姆定律,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发现,中考中对学生的两个方面的能力考察明显增加。一个是对电路图的识别,这个也是学生在初三涉及电学知识时候感到最头疼的地方,教师要在平时的电学题目分析过程中慢慢的引导学生去正确的分析电路,所以在复习欧姆定律时候也不要忽视这一点;二是对欧姆定律的计算方面有所加强,并且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题目,针对这一点,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熟悉各种类型的题目,了解各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 [复习目标] 1、电路中的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或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判断当导体两端的电压或通过导体中的电流改变时,导体电阻是否变化。 2、应用欧姆定律,结合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解决一些综合性问题。如: ⑴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大小 ⑵利用欧姆定律推导出的串联分压,并联分流来求电路中的比值大小问题; ⑶分析当电路组成发生变化时,电流表、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或计算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计算在不损坏电表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等。 3、实验能力: ⑴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得出得出结论; ⑵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会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器材等; ⑶分析实验过程中发生电路故障的原因;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1、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利用欧姆定律的简单的计算; 3、欧姆定律的应用,包括伏安法测电阻;串、并联的分压分流问题;动态电路的取值问题;电路故障的原因问题。 难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在复习前对本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在课前务必要将课本精读一遍。并且要完成课前复习提纲。 [活动过程] 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开始复习欧姆定律知识,首先我们从引出欧姆定律的两个实验开始复习。请同学们先自主完成活动一中的两道例题,完成好后组内讨论交流。 活动一: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 例1:某同学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了表1、表2实验数据。

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案(教学设计)

欧姆定律的应用(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电流表、电压表可以理想化的原因; 2、根据欧姆定律,电流表可以改装所需要的各种电表.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伏安法测电阻 2.教学器材:电流表(毫安表)、电压表、电源、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 定值电阻3000Ω(可以用电阻箱代替)、演示用电表、万用表教学设计图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创设情景,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引发学生们的思考

同学们好!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欧姆定律,并练习利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利用欧姆定律测电阻(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好,这位同学请.)我们同学都是利用这个方法测量的,我这里已经连好了一个电路,准备测一个电阻.(实验:用电流表外接法测量5000Ω的电阻.) 请一位同学帮我检查一下,连的对吗?(好,这位同学请.谢谢你) 再请这位同学帮我测量一下.并进行计算. 我刚才看这位同学在调解滑动变阻器时说:“怎么没有反应啊?” 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 我准备测的是电阻箱现在连入电路的电阻,看看他测的和电阻箱显示的一样吗? 揭开“神秘的面纱”进行对比——差别很大! 是刚才读错数了吗?这是怎么回事儿?谁能分析一下. 二、新课教学: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揭示电表的秘密 利用欧姆定律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1、电表都有内阻,它也就是一段导体. 所以,电表连接在电路中也符合欧姆定律.实际上就是通过显示自己的电流或电压来“测量”电流或电压的. 由于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所以,电压表要并联接在被测电路两端, 由于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所以,电流表要串联接在被测电路中. 2、电流表内接法与外接法的区别 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测量时电流表分担的电压、电压表分担的电流. 结合实验数据计算、对比、分析 结论:当被测电阻和电压表内阻相差不多时,用电流表外接法测电阻,电压表分担的电流不能忽略,对电流表的影响较大,因而误差较大. 而此时把电流表内接,电流表所分担的电压很小,对电压表的影响可以忽略,误差较小. 同理:测量的电阻很小(几欧、几十欧)时,可以用电流表内接法,电压表分担的电流很小,可以忽略,误差较小. 测量阻值大小不同的电阻应该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可以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分析是很复杂的,我们只是利用现有的知识简单的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 3、解释现象 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为什么有示数(一般很大),灯泡不亮. 解释电流表并联接在电路中为什么会造成短路、电流过大. 如果我要测量3000Ω的电阻,串联一个50Ω的滑动变阻器会起作用吗? 如果电阻为3000Ω的电压表,与一个阻值约为10Ω的定值电阻串联接在电路中,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换成阻值相同的小灯泡呢?) 如果电阻为3000Ω的电压表,与一个阻值约为1000Ω的定值电阻串联接在电路中,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4、揭示电表的秘密 练习与思考: 一个量程为1mA 的、内阻为100Ω的电流表,把它与4900Ω的电阻串联接入电路中时,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多少?电路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一个量程为1mA 的、内阻为100Ω的电流表,把它与0.1Ω的电阻并联接入电路中时,电路两端允许施加的最大电压是多少?电路中通过的最大电流是多少? 我们可不可以把本来表示的是自己的电流值改成电路中的电流值或电路两端的电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3 【课题】:欧姆定律(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欧姆定律,二是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关于欧姆定律,教科书先用演示实验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通过U-I图像处理的方法得到电流与电压的正比关系,由斜率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然后定义电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因果关系、适用条件的分析等,得到欧姆定律的公式及表述。这样安排,在实验电路、数据处理、研究思路等方面都较初中有很大提高,也更家科学。对导体伏安特性曲线的研究,尤其是测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使学生对欧姆定律的认识更加深化。 【学生分析】: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欧姆定律,对欧姆定律已有一定的认识,本节课要让学生对欧姆定律有一个更多、更深层次的认识。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在演示实验部分和理论讲解部分要加强师生的互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体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知道什么是电阻以及电阻的单位. 2、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电路的问题。 3、通过测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掌握和用分压电路改变电压的基本技能;知道伏安特性曲线,知道线性原件和非线性原件,学会一般原件伏安特性曲线的测绘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知道电流的大小的决定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2、运用数字图像法处理,培养学生用数字进行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介绍欧姆的生平,以及“欧姆定律”的建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在逆境中战胜困难的坚强性格。 2、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勤于动脑以及规范操作的良好实验素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物理: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

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 1.能知道欧姆定律的内容,并会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说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会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3.会应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欧姆定律内容和其表达方式、变换式的意义. 学习难点:利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师生心得知识链接 1.在一段电路中,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______成反比;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________成正比。 2.串联电路中电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电压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并联电路中电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电压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充表格,并说明原因。 电阻的大小/Ω10 电阻两端的电压 / V 1 2 通过电阻的电流 / A 0.1 0.3 理论依据(原因): 电阻两端的电压 / V 电阻的大小/ Ω 通过电阻的电流 / A 理论依据(原因): 自主研习一、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的概念: 2、欧姆定律主要描述了、和之间的关系,这三个物理量用符号分别表达为、和;这三个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分别是、和 . 3、欧姆定律用公式表到为,由公式可知电压的计算公式为,电阻的计算公式为。 4、欧明定律成立的条件是。 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自主研习 1、在图1中,将两个相同的电阻R串联后接入电路中后,发现灯泡的亮度比只有R独立工作时变暗了,说明两个串联两个电阻,总电阻比每一个电阻。

2、在图2中,将两个相同的电阻R 并联后接入电路中后,发现灯泡的亮度比只有R 独立工作时变亮了,说明两个并联两个电阻,总电阻比每一个电阻 。 猜想:1、如果串联三个相同的电阻R ,会发现灯泡的亮度比两个R 串联时还要 ,这说明串联的电阻越多,总电阻越 ;若两个串联电阻21R R 和两端的电压分别为21U U 和,电源电压为U ,请用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以及欧姆定律推导出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与每个电阻之间的关系。 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大于每一个电阻,可以解释为:导体串联后,相当于在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导体的 ,从而增大了电阻。 2、猜想:如果并联三个相同的电阻R ,会发现灯泡的亮度比两个R 并联时还要 ,这说明并联的电阻越多,总电阻越 ;若通过两个并联电阻R1和R2的电流分别为I1和I2,电源电压为U ,请用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以及欧姆定律推导出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与每个电阻之间的关系。 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小于每一个电阻,可以解释为:导体并联后,相当于在导体的材料、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导体的 ,从而减小了电阻。 结论:1、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与每个电阻之间的关系 公式表示 2、联电路中的总电阻与每个电阻之间的关系 公式表示 合作解疑 小组解决:1、导体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 2、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有关吗?为什么? 1、 展 示 交 流 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与每个电阻之间的关系,及公式。 联电路中的总电阻与每个电阻之间的关系,及公式。 引领提升 1、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A 、B 两端的电压是6V ,灯L1的电阻是8Ω,通过的电流是0.2 A ,求: 图1 图2

欧姆定律导学案教案

欧姆定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初步体会欧姆定律的得来; 2、通过思考,理解欧姆定律以及适用条件、对应的单位; 3、通过计算,体会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通过例证,掌握物理应用题解答的基本方法 一、我能思考:(看谁想的快) 1、R=10欧的电阻丝接在电压为U=3V的电源上,电流为I=0.3A,电源电压变为时,电流为o.15 A.换电阻还是有这样的规律。这个规律是:在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 2、在一个稳压电源上接定值电阻R1=10Ω时,通过的电流为0.6A换接R2=20Ω,通过的电流为0.3A 换电阻还是有这样的规律。这个规律是:在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 二、我能自习: 自学P26: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的内容:; 。公式: 2、符号的意义:I表示: U表示: R表示: 3、对应单位:I的单位: U的单位: R的单位 三、点拨: 1、利用电路图说明欧姆定律: 电路图: 得出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是:和。 2、推导公式:U= R= 。已知I U R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3、导体的电阻可由U/I求出,但与电压U和电流I无关,因为导体的电阻的大小是由导体的共同决定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其它外界因素无关。 四、我能应用: 1、自学例题:谈谈你的收获:(总结解题步骤和应注意的问题) 五、自学检测: 教材:P29 :1\2\3 六、课堂小结: 本节你学到了什么:(和同学们交流,把收获写在下面) 1、;

2、; 3、; 七、课堂检测: 1、电阻R=100Ω,接在U=220V的家用电路中,通过它的电流I为多少 2、通过某电器的电流为安,它的电阻为1KΩ,求加在它两端的电压。 3、通过一个白炽灯灯丝的电流为安,此时,它两端的电压为220V,求它的灯丝电阻。 4、R1=10Ω,R2=20Ω,R1与R2串联接入电压为U的电源上,已知通过的电流为I=0.5A,求R1两端的电压U1和R2两端的电压U2以及电源电压U。

八年级物理下册《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学案(2) (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课题: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2) 学习目标: 1、能根据实验探究得到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 2、理解欧姆定律,记住欧姆定律的公式,并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及电流的规律,利用欧姆定律得到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 19世纪的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得出了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 2 伏安法: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定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公式 3 串联电阻: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公式: 4 并联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公式 5 电路中串联的电器越多,电流越小每个电器的电压越小串联分压限流 并联的电器越多,总电流越大,各电器的电压不变。 【巩固练习】 1、.一只阻值为0.1欧的电阻与另一只阻值为10欧的电阻并联,并联后的等效电阻 ( ) A.小于0.1欧 B.等于1欧 C.等于10.1欧 D.小于10欧但大于0.1欧 2、30欧的R 1与R 2 串联后电阻为90欧,则R 2 =______欧,若两个电阻并联,其等效电阻为______ 欧 3、.关于电阻大小下列正确的是 ( ) A.同种材料的导线长度和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大 B.同材料的导线越短、横截面越大电阻越小 C.铜线和铁线,只要横截面积相等电阻就相等 D.铜导线的电阻一定比钨导线的小 4、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一定温度下,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 5.导体的电阻 ( ) A.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与导体中的电流强度成反比 C.决定于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和电压 D.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6.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_______ 和________;影响大小因素还有__________ 7.需要多少个10欧的电阻来组成一个2欧和5欧的电阻 ( ) A.1个 B.3个 C.5个 D.7个 8. 8欧电阻与R串联后的阻值是它们并联后阻值的4倍,R阻值是( ) A. 2欧 B. 4欧 C. 8欧 D. 16欧 9.甲乙两导体并联,通过电流比是2:1,如果它们串联,两端电压比是( ) 用心爱心专心 1

《欧姆定律》学案

第三节、欧姆定律学案导学 【学习目标】 1、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适用范围,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电路的问题。 2、知道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和I—U图像,知道什么是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 3、知道电阻的定义式,理解电阻大小与电压无关。 【教学重点】 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适用范围 【教学难点】 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和I—U图像 【自主学习】 1.电阻是反映导体对电流的的物理量。R=;电阻的单位为,简称,符号是。 2.欧姆定律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的电压U成,跟导体的电阻成;公式I=。 3.纵坐标表示,横坐标表示,这样画出的I-U图象叫做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4.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按下图的电路图甲进行实验,开关闭合前,调节的滑片,使变阻器的有效电阻为,闭合开关,逐步减小滑动变阻器的有效电阻,通过小灯泡的电流随之,分别记录电流表和的多组数据,直到电流达到它的为止,由于变阻器是串联在电路中的,即使R调到最大,电路中还有一定的电流,因此在描出的伏安特性曲线中缺少的数据,要克服这一点,可按照下图乙进行实验。

【同步导学】 1.正确理解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是在金属导体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实验表明,除金属导体外,欧姆定律对电解液也适用,但对气态导体(如日光灯管中的气体)和某些导电器件(如晶体管)并不适用。 “R U I = ”和“t q I =”两者是不同的,t q I =是电流的定义式,只要导体中有电流,不管是什么导体在导电,都适用;而R U I =是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只适用于特定的电阻(线 性电阻),不能将两者混淆。 2.电阻 I U R = 是电阻的定义式,说明了一种量度和测量电阻的方法,并不说明“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I U R =适用于所有导体,无论是“线性电 阻”还是“非线性电阻”。 对同一个线性导体,不管电压和电流的大小怎样变化,比值R 都是恒定的,对于不同的导体,R 的数值一般是不同的,R 是一个与导体本身性质有关的物理量。 3.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是直线的电学元件叫做线性元件,对欧姆定律不适用的元件,电流和电压不成正比,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这种电学元件叫做非线性元件。 对线性元件,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的斜率表示导体电阻的倒数(如图1),斜率大的,电阻小;对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上某一点的纵坐标和横坐标的比值,即曲线的割线斜率表示了导体的电阻的倒数(如图2)。 下图是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加正向电压时,二极管电阻较小,通过二极管的电流较大;加反向电压时,二极管的电阻较大,通过二极管的电流较小。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九年级物理《 欧姆定律的应用》学案

第01讲:欧姆定律的应用辅导科目 物理 年级初三授课教师班型授课时间备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学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2.能正确画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并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3. 学会正确选择电压表量程,并用试触法确定电流表的量程。 重、难 考点 1. 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学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2. 能正确画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并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教学内容 一、伏安法 把欧姆定律的公式________________加以变形,可以得到R=___________。根据这一公式,只要测出导体_________________和通过导体的________,就可以计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_______表测电压,_______表测电流,再计算电阻的方法,称为伏安法。 二、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电路图:(请在下面的虚线框中画出) 4.实验步骤: 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先按照电路图中的元件位置摆放好实验器材,然后再按照顺序连接电路。 注意: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__状态,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调到_______,电表的连接要注意量程和正负接线柱); ②闭合开关,调节__________________,在表格中记录三组电流、电压值; ③根据公式____________分别计算出电阻值,填入表格中,并求出平均值。 5.实验记录表格(请你设计): 三、测量小灯泡的阻值 1.观察小灯泡。上面标的“2.5V 0.3A”的含义是什么?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doc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欧姆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2.能初步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介绍欧姆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品格教育.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定义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应用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找学生回答第一节实验得到的两个结论.在导体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 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 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有一个电阻,在它两端加上4v电压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2a,如果将电压变为10v,通过电阻的电流变为多少?为什么?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电阻的电流为5a,因为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 端的电压成正比.

3.在一个10 的电阻两端加上某一电压u时,通过它的电流为2a,如果把这个电压加在20 的电阻两端,电流应为多大?为什么?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20 电阻的电流为1a,因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 电阻大小成反比,我们已经知道了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电阻的关系,这两个关系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呢? 启发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复述,指出这个结论就叫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此定律正是第一节两个实验结果的综合,电流、电压、电阻的这种关系首先由德国 物理学家欧姆得出,所以叫做欧姆定律,它是电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 2.介绍《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一文. 3.欧姆定律中的电流是通过导体的电流,电压是指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电 阻是指这段导体所具有的电阻值. 如果用字母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用字母r表示导体的电阻,字母i表示导体中的电流,那么欧姆定律能否用一个式子表示呢? (二)欧姆定律公式 教师强调 (l)公式中的i、u、r必须针对同一段电路.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优秀教学设计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分析归纳得到欧姆定律。 2.理解欧姆定律,能运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3.会使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分析归纳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得出欧姆定律。 2.学会解决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实验的基础上,学习归纳总结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利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电学问题,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是教学的内容是建立在上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基础之上的,通过上节课的实验,已经得出了电流与电压的定量关系、电流与电阻的定量关系。总结这两个定量关系,结合数学推理、图象等处理这些实验数据,建立和理解欧姆定律,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要求较高,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之一。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会利用欧姆定律来解决一些简单的电路问题,进行简单计算等是本节另一个教学难点。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欧姆定律的内 容,要知道定律的内容、表达式等,会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知道

的几个变换式,各变换式的物理意义,尤其是对的理解,它只是电阻的一 个计算式,不能说明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在使用进行计算时要注意两个“同一”,即同一电路对象、同一时刻。 重点: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 难点:运用数学推理、图象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建立和理解欧姆定律,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策略 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实验探究数据及结论,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欧姆定律。把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整合到一起就是欧姆定律,可以通过分析数据得出,分析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就等于电阻值的大小;同样在研究导体的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数据中,电流与电阻的乘积大小等于电压。从而得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利用欧姆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开始,通过计算说明电流表在电路中相当于导线,不能直接接在电源两端;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到电源两端。通过计算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巩固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和电压规律,为后面伏安法测电阻及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作铺垫。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整合网络、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

欧姆定律学案

17.2 欧姆定律 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2.养成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自主学习 (一)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78-79页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要求独立完成: 1.通过上节课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 分析实验数据得到以下结论:当 一定时,通过导体的 与导体两端的 成正比; 当 一定时,通过导体的 与导体的 成反比 2.右表是第1节某小组的实验数据,利用上表的 数据计算每组R U 的值,并与相应的电流I 进行比较,我们发现:I R U 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的内容: 2.公式: 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U — — R — — I — —— 说明:(1)欧姆定律中的 I 、U 、R 都是指同一导体、同一时刻性、同一段电路上对应的物理量。 (2)欧姆定律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成国际主单位。 欧姆定律的应用: 1.在课本P78的例题1中,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用哪个公式来求? 2.在课本P79的例题2中,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用哪个公式来求? (二)自学检测:要求:7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1.指出下面这两个同学解题中的错误之处。 2.为了解题方便和避免错误,解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三、合作探究:(15分钟) 次数 I/A U/V R/Ω 1 0.1 1.0 10 2 0.2 2.0 10 3 0. 4 2.0 5 4 0.1 2.0 20 ①求电流用公式: I = ②求电压用公式: U = ③求电阻用公式: R = 同学甲:解:已知U =6V ,I =500mA , 根据欧姆定律得: R =UI =6V ×0.5A=3Ω 同学乙:解:已知U =6V ,I =500mA , 根据欧姆定律,得 R=U/I =6V/500A=0.012Ω 题目:有一电阻两端加上 6 V 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500mA ,求该电阻的阻值。

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八年级物理 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八年级物理 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1、.一只阻值为0.1欧的电阻与另一只阻值为10欧的电阻并联,并联后的等效电阻 ( ) A.小于0.1欧 B.等于1欧 C.等于10.1欧 D.小于10欧但大于0.1欧 2、30欧的R 1与R 2 串联后电阻为90欧,则R 2 =______欧,若两个电阻并联,其等效电阻为______ 欧 3、.关于电阻大小下列正确的是 ( ) A.同种材料的导线长度和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大 B.同材料的导线越短、横截面越大电阻越小 C.铜线和铁线,只要横截面积相等电阻就相等 D.铜导线的电阻一定比钨导线的小 4、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一定温度下,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 5.导体的电阻 ( ) A.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与导体中的电流强度成反比 C.决定于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和电压 D.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6.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_______ 和________;影响大小因素还有__________ 7.需要多少个10欧的电阻来组成一个2欧和5欧的电阻 ( ) A.1个 B.3个 C.5个 D.7个 8. 8欧电阻与R串联后的阻值是它们并联后阻值的4倍,R阻值是( ) A. 2欧 B. 4欧 C. 8欧 D. 16欧 9.甲乙两导体并联,通过电流比是2:1,如果它们串联,两端电压比是( ) 用心爱心专心 1

A.2:1 B.1:1 C.1:2 D.1:3 10.下列四组电阻,分别并联后的等效电阻最小的是 ( ) A.R1=8欧,R2=14欧 B.R1=6欧,R2=16欧 C.R1=4欧,R2=18欧 D.R1=2欧,R2=20欧 11. R 1 R 2 两个电阻并联,已知R 1 :R 2 =2:1,则通过它们的电流强度之比I 1 :I 2 =______, 12某一导体的两端的电压为3伏时 ,通过该导体的电流强度为0.3安, 如使该导体两端电压再增6伏,那么此导体电阻和通过电流分别是( ) A.10欧,0.9安 B.20欧,0.6安 C.10欧,0.6安 D.20欧,0.9安 13.电阻R 1和R 2 串联后接到电压为12伏的电源上,已知R 1 阻值为12欧,R 2 两端的电压为3伏,则R 2 的阻值为 ( ) A.4欧 B.8欧 C.16欧 D.24欧 14.一段铜丝,对折起来后它的电阻变小,这是因为它的_________变小,而____________变大的缘故。 15.一个导体两端的电压由小变大,可以断定导体的电阻值 ( ) A.增大 B.保持不变 C.减小 16.两个导体并联起来,总电阻减少。这是因为相当于导体的( ) A.横截面积增大 B.横截面积减小 C.长度增加 17.电阻R 1和R 2 串联后总电阻为90欧,如果它们两端的总电压为15伏,R 1 两端的电压为6伏,电 阻R 1和R 2 的阻值各是多少? 18. 一盏灯额定电压为6V,电阻为12Ω的电灯接在18V电路上,要让它正常工作,应该怎么做? 19给定干电池一节、开关二个,电压表一只、定值电阻一个(已知其阻值)、导线若干,试设计一个电路图,使其能按一定的步骤测定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只作图) 用心爱心专心 2

14.3欧姆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

14.3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2)、应用欧姆定律分析“短路的危害”等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3)、根据欧姆定律设计实验,测算小灯泡的电阻,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发现灯丝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通过应用所学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感受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伏安法”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教学难点 在活动1中,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并能排除接线过程中出现的故障。 教学准备 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一只,导线若干。 教学方法 讨论、实验探究。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轰炸南联盟,曾用了一种“石墨炸弹”的武器,瘫痪了南联盟的供电系统,这种武器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呢?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重要定律,它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新课教学 1.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1)实验原理 要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应使电流通过灯泡,同时测出电流值和灯泡两端的电压值,应用欧姆定律就能算出灯泡的电阻值了.这种方法叫做伏安法. (2)实验器材 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和导线若干等. (3)实验电路图 请学生设计出电路图。 (4)实验步骤 ①按设计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注意:连接实物时要将开关断开,且在实验前要将滑片P移到连人阻值最大的地方,电流表与被测电阻串联,电压表与被测电阻并联,且应使用试触法选择量程. ②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 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从尽可能小的电流逐步调至正常发光.观察灯泡亮度并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欧姆定律教案学案习题

欧姆定律 教学目标 1.从功能角度理解电源电动势的含义,学会分析电路各部分电势的升降. 2.掌握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全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了解它们的使用条件和范围. 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处理各种电路问题.如:复杂电路的简化、含电容的电路问题、考虑电表内阻时的电路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对非静电力做功和电动势的理解. 2.对各种电路问题的分析、简化、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一、电动势与电势差 这是两个我们学过的物理量.请同学们回忆它们的定义式和单位,比较它们的异同. 学生活动 U=W/q单位:V 发现学生对二者如此相似产生疑惑,教师应进一步引导: 我们知道,在电源外部的电路中,电流由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沿电流方向电势降低;而在电源内部电流由负极流向正极,沿电流电势升高.电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流向呢? 答:电源外部的电路中,是静电力对自由电荷做正功,所以沿电流方向电势降低;而电源内部是电荷受的非静电力克服静电力做功,所以沿电流方向电势升高. U=W/q中的W表示静电力做功W电. 教师总结:电动势与电势差两个概念表面上很相似,但从做功和能量转化的角度讲它们是正好相反,电动势表征电源中非静电力做功的本领,即其它形式的能向电能转化的本领;而电势差是电路中静电力做功的本领的量度,即电能向其它能转化的情况.我们应注意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二、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是解决电路问题的基本依据.它的地位与牛顿定律在力学中的地位相似.针对研究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可以表示为两种形式: 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由学生回答) 注意所谓部分电路指不含电源的电路. 答:通过部分电路的电流跟该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该部分电路电阻成反比.表达式为: I=U/R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源内部时也会消耗一部分电能,使电源内部发热,即电源部分对电流有阻碍作用,所以电源还有另外一个参量内电阻r. 如图3-3-1所示. 电势降落U′间的关系并由此导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因为电源提供的电能由内、外电阻所消耗,所以 又因为U=IR,U′=Ir 及:闭合电路中的电流强度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中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3.欧姆定律适用条件 如图3-3-2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