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上海市闸北八中

一、成功教育新探索中的问题聚焦

我校从1987年起针对困难学生反复失败形成失败者心态的特点,坚持三个相信(即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有成功的潜能,都能取得多方面的成功)教育理念,倡导“成功是成功之母,用成功激励孩子获得更多更大的成功”。在课堂改革中坚持:一、调整教学要求、教学进度;二、实行以“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为特征的“帮助成功”的教学改革模式,有效地转变了大批学习困难学生,取得了大面积提高学生素质的效果。我们把这一改革的主题思想概括为“成功教育”。

柳斌、陈至立、李岚清、黄菊等领导都曾亲临闸北八中视察,认为成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成功模式,并要求在全国推广。成功教育被原国家教委列为向全国基础教育重点推广的三个教育科研成果之一。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成功教育改革尤其是课堂改革的深化面临着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在两方面:

一是学生的成功可能主要还在传统教学的知识目标范畴内,这与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目标体系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二是“帮助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符合学习困难学生起步阶段转变过程的实际,但通过帮助成功难以达到学生自主成功的目标。

从学校操作层面来看,我们理解新课改的主旨即是从单一目标到多元目标(单一的知识目标到三维目标)、单一方式到多元方式的转变(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到多种学习方式的完善)。只有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才能实现,问题全部聚焦于此。

一般认为,学习困难学生是没有学习主动性的。为此我们做了大量的调查,发现在“帮助成功——讲练结合的”的课堂模式下,学生听懂了、会做了、做对了,基础知识巩固,基本成功心理形成,但他们并不满足,说:“我们都像机械操作工,老师告诉我们什么,我们就去做,这样的学习没劲。”这大大出乎老师们的意料。事实告诉我们,普通学生、学习困难学生也是有学习的主体性要求的。

二、探索“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课堂模式

十余年来为了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开展了从“帮助成功”到“尝试成功”再到“自主成功”课堂改革的艰难探索。

(一)帮助成功——“讲练结合”模式

早期成功教育发现“以讲为主”模式对学习困难学生集中的课堂效果

很差,为此,我们进行了“帮助成功——讲练结合”的模式改革。

这一模式压缩了教师的“讲”,及时跟进学生训练,以教师的“讲”引导学生的“练”,使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具有明确的针对性。这种“讲练结合”,是“低、小、多、快”原则指导下的讲练结合,不是为讲而讲,为练而练,而是边讲边练,有序穿插。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成功的比例增加了,基础知识得以巩固,成功心理开始形成。

(二)尝试成功——“试讲练结合”模式

“帮助成功”为学生走向自主成功提供了基础,但研究发现,虽然学生的分数可以提高,但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不很理想,能力、人格难以得到充分发展,同时,学生一般较难从帮助成功直接进入自主成功的境界。在这两者之间,需要找到一个中介性的环节。我们从母亲教孩子学走路,由扶到半扶半放,再到完全放手的过程得到了启发,寻找“帮助成功”到“自主成功”中介环节的课堂模式成为研究的关键。

九十年代中期,我们对全体教师进行课堂实录,对优秀教师长期跟踪实录,并组织专门力量进行比较研究,筛选解决问题的因素,最后发现,优秀教师会有意无意地把那些可以告诉学生的知识不讲给学生听,而设计成问题或问题情境,让学生尝试探索,学生动起来了。事实证明,即使学习困难学生,其主体作用也可以充分发挥。

我们把这些概括为“尝试成功——试讲练结合模式”。

这一模式的关键是让学生尝试。我们通常让学生尝试的是策略性知识,尝试的过程大致为:

1、寻找与新的学习内容有关的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作为尝试的支架。

2、通过教师设计问题和问题情境(收集学生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

3、教师针对学生尝试过程中的思维障碍,点拨引导。不急于把结论告诉学生,通过不断地追问、等待,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思维过程。

4、教师从各种角度发现学生尝试思维的闪光点,激励学生敢于思维,形成思维习惯。只有学生不断思维,他们才能找到正确答案,思维能力就能不断发展。

5、我们不但在新知识形成过程中让学生尝试,还十分注意在运用新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尝试。即使例题、当堂练习和小结等环节教师一般也不讲,也让学生先试。

6、尝试成功课堂也有“讲”和“练”。这时的“讲”是学生尝试基础上的讲,针对学生尝试后未能解决问题的讲,讲的时间大大压缩。这时的“练”是在学生自己经历知识发生应用过程中,理解水平提高前提下的练,效率大大提高。改变了以往什么都讲、什么都练的被动学习局面。

尝试是人的本能,让学生尝试,失败可能增加,但是“尝试成功”过程中的失败,只要做到有助成功、指向成功,成功多于失败。这一过程,对学生高层次的成功能力和成功心理形成是有益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但成功是成功之母,失败也是成功之母。

(三)自主成功————“学试讲练结合”模式

为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我们又及时进行了“自主成

功”“学试讲练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新增加的“学”,要求把学生自己学贯穿模式的始终。不管是“帮助”也好,“尝试”也好,根本上必须学生自己学,只有这样才能养成学习能力,并且渐渐提高。而“自主成功”的关键是加大让学生自己学的力度,使之贯穿于“试、练、讲”的全过程中。

学着试:在尝试成功阶段,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试”的能力,而在自主成功阶段,要求这种“试”更具规律性、科学性,从而提升试的水平。

学着练:以往学生基本上是在教师预设的练习中进行练习,而在自主成功阶段,学生的练是一种选择性的练,拓展性的练,可以让学生练其所练,不需要练的可以“免练”,进一步提高练的效率。

学着讲:以往的“讲”总体上还是教师为主的,而在自主成功阶段,学生自己讲(生生交流),自己归纳总结地讲的时间、机会增多,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样的“学试讲练结合”,从理念与操作上全部着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上。体现在合规律的自主习惯上,以及合目的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思辩,和巩固旧知学习新知上,更体现在拓展动手的真正意义的解决问题上。

不少学生都有一种体验“如果我能看到老师的参考书,我能学习的,我自己也可以学。”所以我们顺应学生的这种需求,设计了自主成功的学习过程。

1、学生先学压缩试讲练的时间,腾出时空让学生先学。由于教材不是学材,我们主要通过编制学习提纲,引导学生先学,目前已完成初中数学、语文4年8个学期每节课每篇课文的预习提纲。我们正在尝试把“教材”改为“学材”,开发了为学生自学所用的学科学习电子平台,这一平台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支架,也为学生学提供了支架,借助这个支架,有许多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学习能力。

2、边学边测首先是强化自学习惯的培养,具体做法是:把准备知识编成练习让学生做;把新知识的定义、法则、原理等用填空题、简答题、选择题等形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分组交流;教师通过检查汇集上述情况,了解教学的起点,收集学生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创意,确定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其次,强化学生与学生的自学体验的交融,对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及其正确的自学行为加以肯定,并作示范交流。

3、教师后教针对学生初步自学的结果,教师进一步设计问题与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理解把握新知识,并以教师的体验与学生的自学体验相碰撞、交流、融合,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得以实现。

4、跟进训练教师精心设计作业,旨在巩固与引导学生拓展自学。

与此同时,在活动课、拓展课以及校本课程训练中,也渗透相应知识与能力训练。上述过程实施的前提是我校的作业量历来不多,通过前期课堂教学改革,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能力也有相应的提高,已经为学生提前预留了相应的自学空间。刚开始自学,耗时较多,随着时间的延长,效率不断提高,目前学生每门学科自学时间一般控制在20分钟之内。

5、关注差异推行自主成功课堂教学模式,一个班级同一学科,学生自学能力总是有差异的,而且不断会出现在自学的过程中,我们已在高年级部分学科试行学科走班制,进行针对性的因材施教。

自主学习重在自学习惯与能力的培养,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长期

探索的过程。一进入这个阶段,我们发现所要研究的问题与难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但是我们有志于作更长期的探索。

三大模式的精髓是“一个减少”、“两个增加”:减少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给学生以更多的主动学习的时空。增加学生的思维和活动,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大模式的价值取向是从研究教师的教转变为研究学生学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逐步扩大学生主体作用、逐步减少教师教的过程。与“尝试成功”包容“帮助成功”一样,“自主成功”也包容着“帮助成功”与“尝试成功”,随着模式的逐层推进,学生学习中的自主性程度逐步提高,三维目标的达成度也就越高。

三、“教师教学能力再造”——在传承中创新提升

近十年来,大批老教师退休,新教师上岗,优秀教师流失已成了十分普遍的问题。更为困难的是,这三种模式开始是在少数教师身上摸索、形成的,涉及到观念方法根本性的改变。如何将这些经验转化为多数教师“家常课”的行为,成为我校课堂改革最大的难题。利用优秀教师的经验提升大批青年教师,缩短他们的成长周期,落实课改要求,成为我们这类学校的必然选择。我们的做法是:

一是从共性的角度去发现概括优秀教师的经验。

二是从课改中一般教师遇到的难题去筛选优秀教师的经验。

三是推动优秀教师将这些经验进一步系统化、自觉化。

四是组织新老优秀教师,大胆探索生成新经验新方法。

经过筛选,优秀教师的经验集中体现在三点:一是对教材和学生状态的把握非常准确,对教学中“讲什么”、“怎么讲”以及“练什么”、“怎么练”胸有成竹;二是善于设计问题与问题情境(收集学生的问题),并启发点拨学生,培养学生思维习惯与能力。三是优秀教师善于推动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与能力。

教育经验具有双重性,既是理念、思想、原则,又是过程、方法、细节。由于后者浩瀚无边,所以人们在介绍经验时往往偏重于前者,作为个体的教师,很难系统地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此,我们运用信息技术开发了“学科教学电子平台”。至今已完成初中语、数、外、理化近千节课的平台制作。

电子平台其实是优秀教师教学的流程,是把经验过程化、细节化、显性化,让大家有一个摸得着、可借鉴的支架。其主要功能是把低层次的个性化教学转变为高层次的规范化教学,为高层次的个性化提供基础,使普通教师不必从零学习教学,不必在黑暗中长期摸索。建立这样的流程,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打破这一流程。

电子平台的应用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做中学”,模仿实施,强调实践;二是“做中思”,理解使用,强调个体实践基础上的悟与群体研讨;三是“做中创”,革新创造,强调本土化、个性化。

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还辅之以教研、备课组活动,师徒结队,听课、

评课、说课,“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使课堂教学中的新问题、新做法、新成果能不断在融合中提升。

四、成功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成效

(一)学校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

我校生源处于全区中下水平,教师平均年龄30岁出头。学校很早就取消了集体补课,每天的作业量只有1—1.5小时,其中数学作业量仅为20—30分钟。教学质量已稳定在全区中上等水平。中考合格率达99—100%。98%的同年级同学科的班级教学质量差异都控制在3分之内,初步实现了高标准的校内均衡化。

由于课堂效率提高,学习负担减轻,95%以上的学生对学校、老师和教学工作感到满意。学校开设了30种选修活动课,学校武术队、乒乓队、击剑队均进入全市前列,许多学生在市、区屡屡获奖,学生的自主发展初步成为现实。

我区教育局通过多种途径对初中教师实施课改的素质进行综合评估,我校师资在38所公民办初中名列前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都是近十年招聘进入学校的,都是市、区重点高中,普高、职高、原重点中学初中部选剩下来的,但经过成功教育和新课改的磨炼,他们获得了快速提升,这也是我校改革最富价值的成果。

(二)教学经验得以推广

我区教育局一贯重视解决薄弱初中问题,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成立了“十二所薄弱初中推广成功教育联合体”,经过多年努力,这些学校逐渐脱去了“薄弱学校”的帽子。闸北区的教育在这些也走出低谷,成功崛起,教育局领导认为,整个闸北区的教育就是一个大的成功教育。

我们依托委托管理农村薄弱学校(已有8所)、名师基地带教、城市农村友好学校结对等形式,在更大范围辐射成功教育经验。如我们托管的农村薄弱学校东沟中学、三灶学校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满意度大幅提升,生源纷纷回流。央视、焦点访谈、新华社都作了报导,上海市领导俞正声、韩正、尹一璀亲临现场视察,肯定这一城市优质资源辐射农村、城乡一体化的教育改革经验。

成功教育,特别是它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在本市许多区、县,得到推广。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北京、浙江、江苏、云南、安徽、宁夏等地近百所学校到我校取经,并积极推广,已经或正在收到较理想的效果。

同时,成功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在东南亚地区也产生了广泛影响。香港、马来西亚等地有好多学校已与我校结为姐妹学校,共享成功教育课堂改革的成果。

二、“成功教育"四重奏

——记上海市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

人物素描

刘京海,特级教师,中学特级校长。1980年到闸北八中担任副校长。1987年,闸北八中在他的带领下启动“成功教育"。成功教育主张“差生不差”,认为成功才是成功之母,把培养学生的内部动力机制作为教育目标,通过反复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学习的潜能。刘京海正确运用成功教育理念.把闸北八中从一所薄弱学校变为明星学校,创造了当代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1996年.凭借“成功教育"的成功推广,刘京海被评为第二届全国“十杰中青年教师”,2003年9月10日被评为“上海市教育功臣”。201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经典语录

★知识爆炸.所以不可能学习所有的知识。知识淘汰速度加快,所以没有必要学习所有的知识。能力、人格的作用上升,知识、能力、人格共同决定人的命运、财富和力量。

★每个学生都是自我塑造的,教师和家长不能塑造学生.但能影响学生,其中最大的、最重要的影响不是知识和能力,而是在教学过程中着力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自我认识和自信心。

★对意志坚强的成人来讲,失败是成功之母,对于大多数人。特别是未成年学生来说,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

★不同的教学过程都有一个共同的作用点,即他们首先都作用于孩子的自我概念、自我认识和自信心。这些是人格的核心。学生是依据自我概念中的我去塑造自己的,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才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健康的人格的核心是自信。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教人做人,而教人做人的前提是教人认识自己是好人、能人,并最终使之逐步成为好人、能人。不可否认现在教学过程一是失败多于成功,二是教师没有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成功教育是一种唤醒的艺术,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自信与自尊。

★孩子的问题不是脑子问题,是动力问题,是习惯问题,不研究孩子就难以教育孩子。

“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俄国著名作家安东?契诃夫的名言在刘京海校长这里变为现实。从教多年来,刘京海以“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才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为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内部动力机制,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不断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成就自己。

“差生观":“差生"是叫出来的

提起“差生”,刘京海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结。1980年,刘京海初到闸北八中做副校长,发现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差生汇聚地。学校周围居住环境差,居民文化层次低,生源状况“惨不忍睹":招收的学生。一大半不愿意读书,1/3以上小学留过级;学生的入学成绩位居全闸北区倒数第三,远远落后于全区的平均成绩……不仅如此,闸北八中派系斗争非常厉害,学生学业不过关,且经常打架①。在这样的情况下,刘京海走马上任了。在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中,他发现这些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们重情义,有时也很懂事。这让刘京海坚信这些孩子是好孩子,之所以表现差,是因为在多数人眼中他们是“差生",长此以往他们便自暴自弃,放弃学业甚至参与打架斗殴。刘京海说,“差生不差,每一个差生背后都有一段被冤屈的历史”。他下定决心要解决差生的问题,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差生观"。

他以自己女儿为例,证明了他的“差生观”。女儿曾在小学三年级考倒数十名,刘京海在反省自身教育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曾无意中打击过女儿的自信心:有一天,女儿在家里边写作业边唱歌,正写论文的刘京海听了心烦,就顺口说了一句:“妹妹,你唱歌可真难听!”之后,女儿再也不唱歌了。这件事让刘京海后悔不已:自己不经意问的一句话.可能扼杀了一个小歌星。在后来的教育中,刘京海十分注重鼓励孩子,他不断发现女儿的优点并予以鼓励,女儿的成绩有了大大的提高,一个多月后,已成为前十名了。刘京海说,“差生”都是叫出来的,“昧着良心’’夸孩子好,夸得他对学习有了兴趣,夸得他有了自信心,他真就学习好了,这叫“弄假成真”。

“成功教育"要求寻找“差”背后的原因.树立正确的“差生观”。刘京海认为,孩子在个性、学习基础、家庭背景和所拥有的教育资源方面都是有差异的,这是学校教育都会遇到的现象。传统意义上的“差生,以学习成绩为主要评判标准,忽视了分数之外的东西。对于学生而言,分数并不能代表他们的能力和未来,但不少教师“以分数论差生",为他们贴上了“差生"的标签,久而久之,弄假成真。他指出,分数不能代表一切.每个教育者必须坚持一个基本的信念,那就是:“差生是叫出来的、差生不差。学生眼前的差并不代表今后的差,这方面差不能代表那方面差,学业的差更不能代表能力士箩差,表现出来的差也不意味着实际水平上的差,每一个所谓的?差生’都有成功的愿望、潜能和可能性。”(2)

在“成功教育"理念的指导下,1987年,闸北八中开始把“成功教育用于实践。刘京海把工作的中心放在扶持“差生’’的自信心上,学校里到处是激励学生树立自信、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名人名言及自编的标语,老师们多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经过三年的初步实践,闸北八中的学生不仅自信心有了大的提高,成绩在全市也达到了中上水平。

成功观:成功是成功之母

刘京海的“成功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与“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理念不同的是,他认为,成功才是成功之母。他强调说,成功教育主要是帮助那些学习成绩差的人树立自信。他认为,差生之所以学习差,是因为他们都经历了一个学习反复失败的过程,反复失败让他们失去了自信心,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要使差生变成优秀生,方法很简单——老师把差生当成天才来教育,不断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成功,在反复成功的体验中,培育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最终使学生自主成功。

在刘京海心中,差生身上也有很多优点,他们在消极的评价中逐渐丧失信心,从而表现不出色。他强调。要帮助那些所谓的“差生"树立自信心.树立积极的自我意识,进而产生积极的行动。在“成功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上海闸北八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首先改革教育教学和评价方法。在改革教育教学过程中,闸北八中努力为学生创造各种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和条件,培养其成功的心理和自我教育能力;同时,改革评价方法,坚信“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人无全才”的思想,从多方面评价学生,帮助学生找优点,并对其优点进行鼓励和表扬,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发展自己。

其次,帮助教师更新观念。“成功教育"要求教师不以成绩论英雄,坚定不移地相信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取得成功。

最后,帮助家长树立成功心理。要求家长树立对孩子的信心,做到“四个一":“一个目标,一盏灯,一张桌子,每天陪一小时’’。①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谈起习惯对于孩子的重要作用,刘京海说,对孩子的教育,除了要维护孩子积极的自我概念外,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习惯决定孩子的一生。要让孩子养成“静下来"和认真完成当天作业的习惯。家长可以通过坚持不懈地鼓励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画画、学琴等,来培养其静下来的习惯,同时,在家长的监督下,让孩子认真完成作业,并逐步向家长不在学生也能自觉完成作业过渡。

而想要让孩子形成习惯和观念,要用符合孩子思维方式的方法来教育。需要不断地重复。刘京海每天早上送女儿到幼儿园.都嘱咐她到幼儿园既要认真听讲,又要积极发言。每天回来的时候就问她,今天听课是不是认真?今天有没有发言?在他的教育下,他女儿进步很快。

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刘京海概括出了成功教育的三个要素:相信孩子;让孩子拥有梦想;为孩子提供反复成功的机会并不断地鼓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

他还把“成功教育"分为三个步骤。第一,经过教师帮助,让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第二,以问题为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获得较高层次的成功体验,使学生争取成功的能力和成功心理得到高层次的发展,逐步产生自我期望、自我激励;第三,最终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己主动去争取成功。

在“成功教育"中,贯穿始终的三个要素是: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相信学生能成功;不断地给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和条件;对学生坚

持实施激励性评价。

不少人对“成功教育’’有误解,认为“成功教育”不会失败。刘京海说,“成功教育”过程中,失败不可避免,同时也很有必要。要重视失败带来的积极意义,防止学生有“成功依赖”。成功教育的基本原则是:“成功总体上大于失败,失败是成功过程中的失败,失败必须是通向成功的。所以说,成功教育是指通向成功的教育,而不是保证成功的教育。"①

在刘京海的眼中,“成功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方法。作为理念,它主张人人可以成功,主张成功是多方面的,主张把培养学生的内部动力机制作为教育目标。作为方法,“成功教育"强调从外压式的强制教育转变为内调式的自我教育,通过反复成功提高自信心.发展积极性.最终使学生形成自己争取成功的内部动力机制。

教育观:教育是圆梦的过程

对于什么是成功的教育,刘京海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其中有一点他曾反复强调,就是一个学生的成功,常常是从“做梦’’开始的。他主张.教育要做到的,就是给孩子留下一点做梦的时间和空间。

上海市闸北八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男孩,一天在厕所里遇到了校长。校长叫出了他的名字,还夸他作文写得不错。男孩大受震动.他想,全校有几千学生,校长怎么会认识我?说明我的作文真有水平.还有点名气呢。从此,这男孩信心大增,他开始做作家的“美梦",对作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后来,他也成了一名中学校长,并真的成为一名作家,写出了《戚继光传》等作品①。

这个故事证明:对一个人的正面评价有助于他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走向成功。即成功往往是从一个个“美梦”开始的。一个孩子如果认定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一个有用于社会的人,那么这个孩子很有可能走上成才之路。反之亦然,如果一个孩子天天被认为是傻瓜,久而久之.他可能会逐渐相信自己真是一个傻瓜,或许会自暴自弃,从此与成功无缘。追逐成功的过程。就是一个有梦——追梦——圆梦的过程。刘京海说:“每一个人都有梦想,一个民族有一个梦想,这个民族才是有希望的。可是,现在人们太功利了.只知道挣钱享受,很多孩子已经没有梦了。⑦"

刘京海提出要给学生梦想的时间和空间,善于找出学生的兴趣点,鼓励学生,让他们有梦。在训练女儿培养集中精力的好习惯的过程中,学钢琴和画画都可以达到目的,刘京海征求女儿意见,问她喜欢画画还是钢琴。小思灏说自己喜欢画画。刘京海颔首赞同说,挑自己喜欢的学,才能学好,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后来女儿读复旦大学世界经济专业,突然有一天,说自己要休学一年,专心研究一个课题,妈妈坚决不同意,女儿却坚持休学是自己的权利,认为自己可以决定在任何时候停下来,去做想做的事情,思考自己需要什么。这在常人看来是无理的要求,刘京海却表示强烈支持,他笑着称赞女儿知道用自己的脑子想问题,没有被磨灭个性。

刘京海说:“很多人可能在人生过程中无奈地失去了梦想。当然,没梦的人是要死的,有梦的人终归也会死,但有梦的人会幸福得多,因为有梦就有追求,就会去干,没梦怎么干呢?所以,我觉得让每个人都有梦。可能是教育最核心的任务!"

在成功教育中,从帮助成功到尝试成功,再从尝试成功到自主成功,闸北八中十分重视“梦想文化’’,鼓励学生有梦想,帮助他们追求梦想,创造一切条件,便于他们实现梦想。“我们的学校文化有三个特点:第一,自信;第二,梦想;第三,大气。这些又可以归结于我们一贯倡导的人格,不仅是学生的人格。而且还有教师的人格。我们鼓励老师有梦想,有梦想才会有希望,才会工作得更精彩,才会鼓励孩子有梦,引导孩子成功,最终才可能圆自己的梦,圆孩子的梦。"①刘京海自豪地说。

人才观:知识、能力、品格并重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作为中学校长和上海市政协委员,刘京海对人才有其独特的看法。他认为,21世纪的人才需要知识、能力和人格并重,需要和谐发展。在被网友问及海归是不是人才时,刘京海说,新时代的人才观要求“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海归是不是人才,要看他的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需要在实践中证明。

针对目前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刘京海认为,知识是力量这句话很有道理,但是对学生来说,有限的时间空间内不断地灌输知识,极有可能产生负面效应,从而成为负担。目前,中国教育界出现了“小学生中学化,中学生大学化”的现象,知识量不断地加大,兴趣班、辅导班蒸蒸日上,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人格和能力培养时间和空间越来越少,知识已经成为一种负担,重重地压在孩子幼小的身上。对学校来说,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不是增多了,而是减少了,有些发达国家的课程比发展中国家要简单得多。如日本初三才上一元一次方程。随着便捷产品的增多,知识的教育功能显得更为重要,我们需要让知识最小化,教育最大化,用尽可能小的知识,达到最大化的教育功能。在教育的过程中,好的教育需要进行课堂解放,让学生有机会去体验,并在体验中获得更深的感悟;优秀的教师善于教会学生举一反三,从“一"份知识中,引导学生得出“三"来,实现教育的最大化。

刘京海反对目前教育界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现状,主张过多的知识教育是一种负担,教育部门要尽快为学生进行“知识减负",降低知识总量和知识难度。从教育的实施者——学校来说,应该减少学生掌握知识的时间,增加学生能力、人格培养的时间和空间,使教学效益最大化。不用太累也可以把书读好,何乐而不为呢?

他主张,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人才,要注重其知识、能力、人格的培养。现在成功的人士,常常具有以下特点:肯吃苦、敢冒险,善于人际沟通。这恰恰是学校教育不重视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教育需要改革。具体说,孩子要成才,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信是人格的核心。一个人认为自己是好人,他才可能成为好人。习惯培养也很重要,人的素质更多表现为习惯,学生想读书,但没有好的习惯,不可能读好书。

作为一个中学的校长,他明确指出:不是知识决定人的命运,而是知识、能力和人格共同决定人的命运。为了培养知识、能力和人格兼具的人才,他从以下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第一,建设好学校的教师队伍,吸纳优秀的人才加入.使学校的优秀教师人才辈出;第二,把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和谐发展作为学校的培养目标。把先进理念与现代技术整合,使掌握知识的时间最小化,腾出更多的时空拓展学生的多方面发展。①

刘京海独特的“差生观”、“成功观”、“教育观”、“人才观”引领上海闸北八中从一个“后进学校"变成了“明星学校”,创造了当代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1996年他凭借“成功教育”的成功推广,被评为第二届全国“十杰中青年教师”,2003年9月10日被评为“上海市教育功臣”。

教育启示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强化学生的成功心理.深入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认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通过老师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成功的教育,这就是成功教育的精髓。要实现成功教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给学生做梦的时间和空间。每一个学生都有梦想,也都渴望梦想能够实现。系统化的知识学习、以分数为主导的应试教育,让不少学生忙于做不完的作业,忙于永无止境的补习班,而最初的梦想在“一切向‘分’看"中逐渐枯萎。有人说,梦是永恒的微笑,能让人的心灵永远充满激情。在刘京海眼中.孩子的梦想弥足珍贵,要给他们做梦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为梦想而奋斗,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光有梦想,不去努力,梦想只能是空中楼阁,遥不可及。要实现梦想,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基础。刘京海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成功非常重要,他认为,习惯决定学生的一生,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善于以学生的兴趣为先导,用符合学生思维方式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通过老师教育逐步转变为学生进行自我成功的教育。

第三,不断强化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哪一个孩子愿意每天被人批评?哪一个孩子不希望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表扬?在刘京海的教育实践中,差生是叫出来的,成功才是成功之母。他主张相信学生能够成功,并不断地鼓励学生,在不断鼓励中强化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从而内化为学生追求成功的动力,进而获取成功。

第四,培养知识、能力、人格并重的人才。在刘京海眼中,知识是力量,也是负担。教育的目的是让知识最小化,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实现教育最大化。他认为,现代社会,知识、能力和人格共同影响着一个人的成功。

哪一个学生不希望快乐地做属于自己的“梦”?哪一个学生不希望获得积极的评价?哪一个学生不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成功教育告诉我们,给学生做梦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强化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注重他们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培养,终有一天,学生的“梦"都会实现。

参考文献

[1]杨一仁.《刘京海先生与成功教育》(上)——我眼中的教育名师.《内蒙古教育》,2008(9):P57—P59.

[2]杨一仁.《刘京海先生与成功教育》(下)——我眼中的教育名师.《内蒙古教育》,2008(11):P52—P54.

[3]孙云晓,洪明.《成功教育语录解析——访刘京海》。《少年儿童研究》,2009f41.P29—P46.

三、跃过成功教育的“三道坎”

◎本刊记者/潘其勇◎《新教育》

在许多人眼里,“闸北八中”是个“谜”,刘京海校长更是个“谜”。

刘京海领导的闸北八中开创性地进行了“成功教育”实验,并成功跃过了“成功教育”的“三道坎”,取得非凡的成效,创造闸北八中的奇迹。

“成功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做到让学生“自主成功”的,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提升师资水准的,又是如何进一步完善扩人受益面的?

没有一项改革和创新是一帆风顺的,越是名满人下,就要越多地承受试验,试验越多,问题越多,但刘京海深知,改革与创新的最大价值和生命力就在于顺利推广和应用。改革和创新停步之时,就是灭亡之时,所以改革和创新必须在不断的试验和指摘中完善、丰富。也正因为此,“成功教育”才为今日中国素质教育开辟出了一片充满生机的广袤土地。

第一道坎——从“帮助成功”到“自主成功”

1987年~1990年,刘京海以闸北区教研室副主任、主任身份承担以改变薄弱初中面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课题研究,他以闸北八中一个年级为试点,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两千多个日日夜夜的扎根实验、几千万字资料的考证和研究,他算是把“差生”“吃了个透”:差生有如集多种疾病于一身的“患者”,既有学业上的困难,又有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上的毛病,还交织着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既然差生是一种“综合病”,那“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必然不管用。刘京海认为,必须从改善差生对自我的认知做起。

刘京海开出的药方是,通过帮助学生成功,使学生获得更多更大的成功,使学生从反复失败的恶性循环演变为反复成功的良性循环。这个原理被他提炼成了一句响亮的口号:“成功是成功之母”。他把这一原理渗透到实验中去,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了“低、小、多、快”四字策略。

“低”是低起点,就是要摸清学生相关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准

备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

“小”即“小步子”,就是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目标,把教学内容按由易至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然后分层渐进,把产生挫折事件的频率减小到最低程度。

“多”即“多活动”,针对学习困难学生注意时间短、记忆容量小、概括能力差的特点,改变教师大段讲解的倾向,师生活动交替进行,这样不仅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大量参与学习活动,自我表现的机会多了,能力的发展也通过逐步积累而得到实现这种良性的循环,又大大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快”即“快反馈”,就是在每一层次的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的“讲”,也有学生的“练”,还有教师的“查”,这种快速的反馈,可以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鼓励,乐于接受下一个任务,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乃至调节教学的进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避免课后大面积补课。

除了独特的教学策略,在改革评价问题上,刘京海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把鼓励性评价作为“成功教育”的重要因素和关键环节。评价的出发点是找学生的优点,评价的主要方式是鼓励和表扬。但刘京海强调,这种鼓励和表扬不是无原则的,除了对结果加以肯定,还要说明原因;表扬和鼓励要与严格要求有机融合;表扬和鼓励应以学生个体的素质水平为基准,要让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对学生的失败要正确评价,找到失败当中的积极因素;同时扩大评价的内容和范围,评价不仅涉及学业水平,还要包含能力、素质、人格。

明确的指导思想,科学的课堂教学指导策略,积极正面的评价,成为撑起“成功教育”的三个支点,使得“成功教育”的成效显著,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1990年开始,刘京海开始扩大研究,以闸北八中的一个年级为圆点,向四周辐射“成功教育”。在横向上,在闸北八中内部和同类初中扩大成功教育;在纵向上,向高中和小学两头发展。经过实践与研究,逐步摸索出了一些规律,当时总结为:高中为发展型成功教育,初中为矫正型成功教育,小学为启蒙型成功教育。

可是研究越扩大,刘京海发现问题越多:虽然学生的学业水平有所上升,但学生“自主成功”的心态不够,对教师的依赖还很强。“从学困生变为一般学生的过程已经容易做到了,但从一般学生上升为优秀学生的动力明显不足。这说明学生高层次的成功心理还没有塑造成功。”

刘京海遇上了“成功教育”的第一道坎。

改革必然是利弊同在,因此上一轮改革经验往往是新一轮改革对象,这就意味着改革必须连续进行。于是,刘京海对过往的全部科研成果进行了反思。他不仅带领课题组的同志大量地听课,还大量地录制了教师的家常课,进行反复的比较和研究。对于优秀的教师,有的时候他会连录一周,甚至是一个月的课。大量的“原生态”课堂成了他宝贵的素材。据此,他观察、概括、提炼,发现了优秀教师的课,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课堂气氛活跃。这种活跃

是怎么产生的呢?刘京海继续观察。原来教师会在讲授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提”学生一下,比如有些知识该讲的时候故意不讲,让学生自己去动脑筋。每当教师抛出问题的时候,也就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引人注意的是一些平时学习成绩并不好的学生,在这种时候往往比平时活跃得多。刘京海反复琢磨这种现象,发现这里面大有学问。究其本质,其实是让学生自己经历知识发生的全过程,而这种过程对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宝贵的。

以此为切入口,他对过去“成功教育”课堂改革的利弊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四字策略”为代表的教学策略,其优点是有利于基础知识、基本成功心理的恢复;缺点是学生会对教师的细致讲授产生依赖,变得帮一帮,动一动,不帮不动。按照“成功教育”现有的理论框架和实施策略去操作,确实会使学困生恢复到“一般学生”状态,但“一般学生”会沿着什么方向发展?如何进一步发展?还需要思考,而这就是“成功教育”需要扩大研究的问题。

长期的科研经历,给了刘京海一套朴素的处事哲学:校长不是想出一套方法要求教师做,而是到教师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先进因素,使之系统化、自觉化。于足,他继续对优秀教师和优秀课堂进行观察。跟踪摄像、全面研究、定格分析、概括提炼,并与一般教师进行比较研究。

经过对课堂的研究和对东西方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比较研究和合理借鉴,刘京海意识到,“成功”是要分三个阶段的:“帮助成功”——“尝试成功”——“自主成功”。如果说,从前以“四字策略”为代表的“成功教育”第一阶段,重点是“帮助成功”的话,那么,现在要做的就是,在“帮助成功”之后架设一把“尝试成功”的梯子,让学生爬上梯子,垫起脚,最终达到“自主成功”。

刘京海认为,学生能力、人格的发展有三个最基本的条件——一定的知识基础,主体自主发展的时空,教师的积极影响。但是——

“每个学生都是自我塑造的,教师和家长不能塑造学生,教师和家长只能够影响学生,其中最大的、最重要的影响恰恰不是知识、能力,而是在教学过程中着力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自我认识、自信心。”

按照这个思维逻辑,他鼓励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做到:有意识地增加教学过程中成功的概率,使成功大于失败;有意识地强化正面激励,使学生体验成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失败,教学过程中失败不可能等于零,失败也应是教育的资源。

“孩子就是一场梦,因此教师和家长常常说孩子整天在做梦,而且常常是自日做梦。有梦的孩子才是有希望的孩子,有梦才会追求,自信才会有梦。孩提时的梦其实大多不能实现,但是有梦,去追求,不能实现,继续有梦、继续追求的循环往复,正是孩子成长的过程。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成功的潜能,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

于是,他喊出了一句口号——“成功教育就是要让孩子梦想成

真!”他号召老师们,不仅要激发学生的梦想、保护学生的梦想,更要为学生实现梦想的努力呐喊和鼓掌。

“只有每一个学生能从‘帮助成功’起步,‘尝试成功’,进而‘自主成功’,‘成功教育’才算成功;‘成功教育’成功了,我的梦想才算成真。”

第二道坎——教师成功经验的推广

刘京海在优秀教师的发现、招揽、培养上是不遗余力的,学校里很多优秀的教师是他三顾茅庐“挖”来的。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外地教师引进热潮中,他为了成功引进“相中”的优秀外地教师,跑编制、跑户口,忙得不亦乐乎。

但优秀教师缺乏的瓶颈还是始终困扰着刘京海。一方面,闸北八中优秀教师本就不多,高中和外区初中、民办初中优厚的待遇,又让优秀教师流失了不少;另一方面,由于文革等历史原因造成的教师年龄断层问题,困扰了整个上海教育界,也同样对闸北八中产生了负面影响。闸北八中数学教师的平均年龄只有30岁,新教师都不缺乏理论知识,他们缺的是教学技能,也就是如何在二期课改的理念下实施每一堂课。

教师培养有六种传统方法:师傅带徒弟,教研备课活动,优秀教案的收集,优秀课堂的实录,评优课观摩讨论,优秀论文、著作收集。但在刘京海看来,这些都不是最有效的方法:青年教师成长周期漫长,大量宝贵的经验随教师退休而流失。八中的现状,决定了工作重点应当是积淀、传播优秀教师的教育经验。

但教育经验的复杂性决定了经验全部显形是不可能的,但提高教育经验的显形程度是可能的。经验显形的关键是使其细节化。此时,上海开始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刘京海敏锐地察觉到,信息技术的诞生为经验的显性化、细节化提供了新的可能。

“能不能搭建一个信息技术基础平台,新教师可以借助这个平台上出一堂合格的课,这节课要能呈现优秀教师共有的一般经验呢?”

从2001年9月开始,刘京海带领闸北八中的教师们开始了“教与学电子平台”的设计和研发工作。初中数学“教与学电子平台”的基本框架是:每一节课由8个板块组成,可随机进入任一板块,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选用。

这八个板块是:1.课题选择。指一册教材中的章、节课题目录。2.教学导航。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用户意见和建议、设计说明、电子教案。3.课前练习。选择与本节新课相关的准备知识,以此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准备,也可以此作为探索新知识的工具。4.新课探索。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时空,让学生自行尝试探索,体验、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归纳总结获取知识;例题呈现时,由易到难分层递进,有利于同学理解、掌握。5.课内练习。围绕新课教学目标设计分层跟进训练,及时巩固新知。6.本课小结。每一课时一个小结,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呈现小结内容。7.布置作业。精选阶梯式的课后作业,供学生选用。8.拓展学习。提供一些带有研究性的问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用。

考虑到一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电子平台中提供了优秀教师撰写的参考教案(来全员参与剧本编写,优秀教师审稿修改),并附设计说明,令使用者更容易理解实施。同一个内容的教学,可从中选择多种组合方式编排流程,按需要直接点击进入;另外,同一个教学内容,还可有多种版本的设计方案,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和不同风格的教师。

“平台”的开发过程培训了教师,使青年教师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现专业发展。参与平台研制的教师在“做”中学习,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一起学习课程标准,研究课改精神;一起研究“好课”的环节,研究如何制订与落实三维目标;一起研读新教材,确定教学重点难点;一起研究教学教法,设计教学过程;也在做中研究,针对平台开发的基本流程,从解读教材、设计教案、撰写电子脚本到最后制作电子平台,每一个环节都通过充分的讨论,如内容、方法的前后联系,例题、习题的精选,知识障碍的扫除等,让参与研制的教师经历了教学经验分享与教学思想碰撞的过程。

“平台”的使用过程发展了教师,使青年教师在规范化教学方面迅速成长。对青年教师来说,最缺的是经验,最怕的是不知如何处理教材,把握好目标,最难的是创设问题情景和点拨等。“平台”的突出优点,就是集中体现优秀教师的经验,并能根据课改的要求,处理教材、把握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简化环节、创设情景、组织语言。由于信息技术的加入,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直观、节奏加快、容量提高,这些都为青年教师学习、借鉴、模仿、修炼提供了条件,缩短了他们成长的周期。教师在使用“平台”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体会理解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思想意图,理解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研究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平台”的搭建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示范,提供了资源,提供了支持,也提高了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的起点和效果。“平台”使用PPT软件,在享用优秀教师教学资源的同时,也提供了教师个性化创造的舞台。在理解使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思考、结合学生的实际,对“平台”资源进行调整,进行再创造,促进了教学反思与相互研讨。特别是在“平台”的使用过程中,教师课堂语言的精炼程度大为提高,学生主体活动的时空凸显。

刘京海满意地说:“创建和使用电子平台,意味着青年教师得以站在巨人的肩上发展”。

但这个时候,“电子平台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性!”“教师上课不用动脑筋!”等声音越来越大,对此,刘京海认为:“初中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行为最缺的是规范,基本达标以后再谈创新。电子平台提供了优秀教师上课的基本框架,使原先低层次的个性化教学进入了高层次的相对标准化的教学,也为下一步高层次的个性化教学发展提供了可能。”

“这个平台的实质是筑高了新教师成长的基点,大大缩短了他们的成长周期。教学的高效成为了可能,腾出更多的时间用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人格也成为了可能。”

第三道坎——“成功教育”的校际推广

1990年到1994年间,“成功教育”得到了方方面面的肯定,各大主流媒体竞相报道,各方取经者络绎不绝,然而,刘京海国内讲完国外讲,讲了一年又一年,却看不到“成功教育”在各地实实在在的推广。

“是别人的问题?还是我刘京海的问题?反正,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刘京海经过研究发现:全世界的教育成果和经验都很少能被真

正推广,原因就在于教育的两个“本质属性”。

第一属性,教育成果和经验,能被记录和传播的,永远是教育的理念、思想、原则,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需要的不仅是理念、思想和原则,还需要大量的过程、方法和细节,而这些,偏偏又是很难被记录和传播的。第二属性,经验的校际推广,还面临着校情的差异,学生不同,教师不同,学校的文化氛围不同,生搬硬套,只能是“死路一条”。

真的没有路了吗?刘京海陷入了思索。

他始终肯定的是,“成功教育”非常适用于今口中国的大部分学校和大部分学生,如果这些学校和学生能走出失败的阴影,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那不仅是学生个体和所在家庭的福音,对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中国,将意味着怎样的动力!

可是,怎样才能突破教育的两个“本质属性”呢?

在电子平台的创建过程中,刘京海已经尝到了“甜头”,应用信息技术的方法,使优秀教师的经验花更大程度上显形、积淀、传播,甚至可以使师生互动的过程更具有操作性。那么,是不是可以借鉴建设电子平台的思路,促进“成功教育”的校际推广呢?

于是,他开始系统地将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学科建设思路等等,都进行了整理、细化、成文,变成了不仅可供操作,而且可以移植的一整套显性的“成功教育经验”。但是,这个显性的经验真的能够摊广开,在八中之外获得成功吗?要是有块“实验田”就好了。

正在刘京海反复琢磨这个事情的时候,“天上掉下来”一个机会。

2003年,浦东新区被列为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进行了城乡一体化改革,改农村学校的区镇两级管理为一级管理,同时建立了四个教育署,教育署的管辖范围是从浦东较为先进的地区向远郊辐射的条状区域,希望以此带动郊区学校的大发展。作为系列改革的一个项目,时任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局长的尹后庆,酝酿借鉴国外的“托管”模式,引入区外优质教育资源,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让郊区学校改变面貌。

刘京海抓住了这个机会。2005年6月底,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与上海市成功教育管理咨询中心就东沟中学委托办学正式签约,随即,闸北八中派出陆玲娣老师担任东沟实验学校校长。和陆校长一起来到东沟实验学校的,还有闸北八中的6位骨干教师和那一套被刘京海寄予厚望的“成功教育经验”。

很快,东沟实验学校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6届毕业生的学业水平从浦东新区86校之中的第69位提升到了第42位。2007届中考合格率达到了99%。有4名学生保送至市重点高中,1名学生被评为市三好学生,这是学校近30年内从未有过的事。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成绩取得了扎扎实实进步的同时,多元素质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全国、市、区、署各级各类活动、竞赛中获奖近百项。

“成功教育”在东沟实验学校的成功推广,对于刘京海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一、“成功教育”的校际推广是可能的,也是有效的;二、“托管”是推广“成功教育”的一个好办法。

东沟实验学校“托管”的成功,既为“托管”这一模式树立了一个成功的案例,也为刘京海与“成功教育”赢得了口碑。很快,就有第二家、第三家找上门来。

随着“托管”成功的经验越来越丰富,要求“托管”的学校越来越多,刘京海开始思考“托管”模式的转换:如果每所要“托管”的学校都要派出干部和骨干教师,那闸北八中很快就将“无将可派”;从被“托管”的学校角度来看,新的干部和教师的到来,总会引发种种的不适应,派出的人越多,这种不适应也会越大。两方面衡量下来,刘京海找到了症结,需要向被“托管”学校输出的是“成功教育”的理念和相适应的管理方式,而不是仅仅输出人员。

在2008年“托管”金山区新农学校时,刘京海进行了尝试。

刘京海任新农学校名誉校长,金山区教育局局长徐虹被聘为“托管”特别顾问,由上海市成功教育管理咨询中心委派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原院长侯锁生为新农学校顾问,并在新农学校成立“委托管理工作室”,校长由上海市成功教育管理咨询中心推荐,并经过教育局任命。不更换校长而是改变责权关系,校长向上海市成功教育管理咨询中心负责,教育局向成功教育管理咨询中心问责的新型“托管”方式由此诞生。

事实再一次证明了刘京海的成功,新农学校的学风、教风、校风很快好转,教育教学工作也都井然有序,目前,该校“合格加特长”的办学特色,已初步显现。

至今,闸北八中已经成功托管了9所学校。2010年7月7日,国务院参事室郭瑞参事一行

来到闸北八中调研,在听取刘京海关于“成功教育”和“托管”模式所取得的成果时,表示——‘闸北八中通过创新资源配置机制,为缩小城乡基础教育软件建设上的差距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是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的有益探索。”

刘京海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高明的教育就是化平庸为神

奇的教育”。有人说“刘京海这一辈子就搞了一个成功教育”,但能够把一项研究坚持一辈子的人,难道还不值得我们敬重吗?况且,刘京海用20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证明了“中国的教育问题要用中国的理论来解决”的科学性,这不得不让那些言必谈欧美的“专家学者”反思。

“成功教育”作为本土化的教育经验,在20余年间,不断自我完善丰富,不断帮助一个又一个孩子找回自尊与自信,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同时,取得了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同步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成功教育”己不单单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更是教育者的教育情结和教育理想的高度彰显,这无论在什么时期、什么年代,于国、于民、于未来,都是弥足珍贵的。

四、“成功教育”——来自闸北八中的调查报告

2008年11月来源:解放日报

20年前,在上海棚户区最为集中的大洋桥,刘京海校长和闸北八中,成为不少家庭的“救星”:一群十几岁就打架斗殴的“野孩子”,在闸北八中经受“成功教育”而脱胎换骨,最终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20年来,“成功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点燃了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希望,从而引起全国乃至国际教育界的关注,美国马里兰大学一名博士生还以成功教育为研究对象撰写博士论文。

20年后的今天,闸北八中周边的大片棚户开始拆除,学校生源发生了变化,家长对孩子的成功期望更加炽热,成功教育如何回应社会及家长的期盼?又有哪些新的探索?

近日,记者重回闸北八中,进行新的调查。

一个转校生的故事

成功教育起步时,主要针对缺乏家教、行为失范的“野孩子”,通过行为规范、道德教化、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培养,引领他们走入正途。20年前的父母心态也相对平和,孩子能进大学最好,进中职校,有个工作也不错。

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如今的家长对孩子成功的期望“水涨船高”。由于每家一个独生子女,进名牌中学、名牌大学、大公司,成为共同的成功路线。在单一成才观左右下,竞争关口一再前移。如今,在家长心目中“学习不好,就是失败”;相当一部分学校也把学生学习成绩作为办学成功的第一甚至唯一标尺。在这样的背景下,刘京海将成功教育的内涵进一步拓展:今天成功教育的核心,就是给孩子一个成功的“支点”,使其学习成绩、人格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步发展,而不是让他们变成考试机器。

在闸北八中,我们听到了一个转校生的故事。15岁的阳光男孩小李,用“郁闷”来描述转学到闸北八中前的状态。因为成绩平平,在班级没有地位,不仅得不到老师表扬,还常挨批评,喜欢运动的天性被严厉打压,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双重压力,让他感到“日子很难过”。

如果不是一声吼,恐怕小李的异常,仍然无法引起他母亲的重视。一次期末考试后,再次被英语老师批评的他,长期积压的郁闷突然破闸而出,歇斯底里地大叫发泄。

母亲这才意识到,儿子已被长期的失败感压抑到崩溃的边缘。环顾周围,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失去了学习兴趣,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升学重压下心浮气躁,甚至“破罐破摔”,跟家长和学校对着干。她心慌了:“这样

下去别说考重点高中,孩子的心理健康都要毁了。”听说闸北八中有个成功教育,母亲慕名将儿子转进这所学校。

与其他学校的老师特别注重学生的分数不同,闸北八中的老师相信,学生的成绩要进步,最重要的是培养成功者心态:自信。因为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成功的潜力,一旦拥有了成功者心态,可以产生极大的获得自主成功的动力。因此,老师们花了很大的精力“拿着放大镜找孩子优点”。

小李一进校就在校运动会上获得短跑冠军,成为班级的“英雄”,班主任和各学科老师也刮目相看。“这种被关注、被肯定的感觉,让我信心大增。”闸北八中的学生每人有一本《成功档案》,那里记录着每天的点滴进步,每月的进步曲线。重拾自信的小李,成绩平稳上升,目前在班级已排到十名左右。

小李的故事在闸北八中不断地重演。一些成绩平平甚至落后的学生,在运动场上、美术课上、音乐演出会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成功舞台。他们个个自信满满,充满阳光。

一堂课老师只讲10分钟

在闸北八中采访,看不到大家习以为常的老师“满堂灌”现象,却撞到了一堂课老师只讲10分钟的一幕。

这天,初一(6)班的数学课搬到了电脑室。30多位学生人手一台电脑,跟着“学与教电子平台”学习“分式”。使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什么?如何进行分式运算?学生轻点鼠标,老师精心设计的知识点教学层层展开。记者边上的卢小娣,左手翻课本、右手点鼠标,不时地打几个字把空格填上,然后再点击鼠标,核对答案。有疑问,一举手,老师就过来解答。最后10分钟,严琦老师才走上讲台,为学生提纲挈领地梳理当天知识要点。

严老师告诉记者,以前“成功教育”强调的是“手把手帮助成功”,后来发现帮助过多,学生会产生依赖感。完全放手,学生又会没有方向。从搀扶到放手该如何过渡?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获得成功?成功教育的方法必须刷新。

母亲教幼儿走路从扶着走、半扶半放手、完全放手的过程给了他们启迪,成功教育由此展开新的探索。成功教育的过程被分解成“帮助成功—尝试成功—自主成功”3个阶段,与之配套,教学方式也从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讲—学—练”模式,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自学寻找疑难—老师讲解回答—学生思考反刍—课后练习巩固”模式,课堂内外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时间,让其尝试自主成功。

电路分析课程改革研究

《电路分析》课程改革研究 杜普选高岩北方交通大学 电路课程体系就其理论而言应分为二大部分,最基本的是电路分析,再者就是电路综合。电路综合包含了相当丰富的内容,也是发展十分迅速的领域。关于此方面的构想将另择文论述。本文主要是谈一谈对电路分析课程改革的探讨和研究。 电路分析课是电子类专业基础课,它是由物理学电工学延伸而来,近百年来经过许多著名学者的开拓发展成为了一门稳定而又成熟的课程,在国内,尤其是经过邱关源,李翰荪导师的潜心研究充实完善,该课已成为电类课程中最系统最完善的经典之作。但是,随着电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改革电路分析课程重又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1、由于电路分析相对而言较为成熟和完善。所以,教学的重点往往偏重于知识的讲授,尤其是在公式的推导,计算能力等方面费时较多。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素质的提高较为欠缺,许多在课堂上既费时又费力的计算分析方法,在实际中又很少用到,或不适用。而在实际中用的方法,在课堂上又很少讲授。比如节点法,网孔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就有很多缺陷,而不适用。修正的节点法较为适用而又不讲授。以往基于简单二端元件构成的电路模型,已不能适应端口十分复杂的集成电路和千变万化的声光电模块。因此有必要对教学内容及份量进行调整。 2、随着计算机教学手段的飞速发展,过去在黑板上很难讲清楚的问题和那些书写量很大的问题,可以用计算机的方法来解决。这样就可以大大扩展讲课视野,从而使学生共能够所闻有所见,所见有所得。因此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 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存在着教师效率低,授课过细,计算量大,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应的课程内容及体系也应进行改革。 二、新的课程内容框架 1、现状 目前,我校电路分析可有两种结构,一种是针对信息通信与控制类专业,学时为六十四(不含实验)、一种是针对计算机类专业的,学时为四十八(不含实验)。前者分为四部分内容:直流电路分析及重要定理、正弦稳态分析、动态分析、非线性分析。后者分为三

【精选】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成果报告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 成果报告 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唤醒,在于激励,从而让每一个生命都闪现希望的曙光。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学生,现实中的学生因为教育环境、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差异而呈现不同的学习结果。在亚迪校园大部分学生是比亚迪公司子弟,随父母进入公司而从内地插班到亚迪,学习基础良莠不齐的现象尤为突出。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怎么办?答案:不能放弃;面对学生发展不均衡的整个班级怎么办?答案:实施分层教学。在分层教学中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差异,在个性化的教学过程中满足全体同学的求知需求与心理需求,使得每一个学生能全面和谐、生动活泼地发展。近年适逢比亚迪公司提出创办优质化精品化学校,借创精品提质量契机,小学数学组在四、五、六年级开展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两年来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家长的认可、学校的激励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赞誉。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分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的主题是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根本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实施素质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途径,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采用“一刀切”或“齐步走”的教学方式只会涣散学生的意志,泯灭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是无法实现学生全面和谐,生动活泼发展的。分层教学正是从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等方面出发,解决素质教育面临的根本问题的。 2、分层教学是全面推进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课标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句话落实了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反映了教学中要面向全体,体现了基础性、广泛性和发展性合一的总体目标。新的数学课程应该是顺应“每一个孩子健康发展”的课程,而不是凸显优秀学生的筛子,更不应该成为淘汰沙粒的大浪。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只有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才能唤醒学

课程改革成果

寨子小学课程改革成果汇总 寨子小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学校在籍学生62人,教学班级6个,教职工11人。在深化素质教育,推进新课改的进程中,学校一步一个脚印,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先后获得射洪县“素质教育先进集体”,“射洪县文明单位”。2002年,射洪县掀起了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浪潮,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了寨子小学,吹暖了全校师生的心扉,吹紧了教育发展的时代步伐,面对新课程改革,学校迅速转变观念,改善条件,完善管理,锤炼师资,落实目标,轰轰烈烈的开展新课改工作,十年来,回顾探究发展之足迹,汇报如下: 一、课改管理机制的完善。 ㈠、机制有保障。 成立“寨子小学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文春同志任组长,教导处、年级组、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等相关同志任组员,加强对课改实验工作的领导、组织、管理,协调全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深入实验工作的第一线,集中解决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不断深化。 1、组织有保障: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课程改革工作的统一部署和协调,工作指导组下拟设几个指导小组:①课堂教学改革指导小组;(教研组)②评价考试制度改革指导小组;④信息技术运用指导小组。来保证课程改革各项工作真正落实。 2、师资有保障: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容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容和教师测试容。教师的培训容包括通识培训和学科业务培训,培训工作要提倡讨论式和参与式,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实验领导小组还经常深入学校进行调研,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 3、制度有保障:以课题研究促实验,用专题研究的方法来研究课改中的重大问题,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定期组织专题性教

2015年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汇报(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2014年下学期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2014年下学期,靖边五中在教育局的领导下,沿着学期初制订的目标,全体教师团结奋进,务实进取。继续遵循“以学生为根本,以质量为中心”的原则,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加强教师培训,深入开展教科研活动,全面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工作,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稳步的提高。。一学期来,我们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天班,勤勤恳恳做好每一件事,各项工作扎扎实实、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现在就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汇报。 一、教育教学管理 (一)教学工作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工作的重点,认真贯彻执行靖边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局下达的目标和任务来制定学校中心工作计划。学校各部门能够结合实际详细制定年度计划。做到按计划,抓过程,抓落实。 1、加大了对教学工作的检查督促力度,做好教学的日常管理工作。我们重新修订教学相关制度,对教师钻研教材、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等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切实加强了教学全过程的严格检查与监控,强化平日管理,重点放在备课上课和辅导方面。同时,学校一学期安排四次业务检查,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记入教师个人考核成绩。 2、切实开展教研组活动,教务处成员充分发挥职责,深入各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定期开展集体备课、研讨课、示范课、观摩课活动,按时组织了青年教师赛教,要求参赛教师课前说课,课后评议,王陆军、王志兵,段茹等教师在赛教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教务处详细积累议课、说课、课堂实录评课等过程材料。定期组织了各年级各学科研讨课,研讨课中教师有计划、有主题、有评议、有落实,收到了良好的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调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民办院校“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过程设计分析

民办院校“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过程设计分析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GH-190)、黄河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M2012007的研究成果。 课程改革是教学工作的落脚点,是大学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实现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知识框架体系。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模式最终需要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来实现。任何一所名牌高校的课程设置,往往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民办三本院校要想保有自己的特色,就必须从课程改革做起。“电路分析”课程是黄河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电类各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电类各专业后续课程的进行,进而影响着人才培养目标落实的程度。 “电路分析”是研究电路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电类各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1] 在我校面向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和光电信息工程等专业开设,计划学时为84,理论讲授学时为64,实验学时为20。“电路分析”课程不仅是电类各专业学习后继课程的基础,也直接为解决电工电子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服务,具有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的二重性,这种二重性决定了“电路分析”在电类各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

一、现行“电路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行的“电路分析”课程体系是学科性体系,注重科学化、理论化,分立元件电路系统,在这个体系下实施的课程教学往往只能讲到器件、电路,对电路系统的应用基本不涉及。目前,该课程教学基本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但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方面尚显不足,[3] 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1.培养实践能力的目标不明确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等工程教育也正在以注重专业教学和技能培养转向普遍的工程基础教育和智力开发。显然,过去那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是适应不了这种新形势的。一个最现实的现象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例如,虽然相关的理论知识是学过了,很多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电路问题仍然是无从下手,只能急于问老师。另外,现有的学时分配是理论64 学时,实验20 学时,共84 学时。教材内容多,总体学时少,与实验教学内容联系又不够紧凑,使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及指导实践过程的难度加大。这些充分说明应该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方面做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出相应的对策以改变现状。 2.课程内容体系重全面但细节不够突出现行的“电路分析”课程采用的教材是邱关源主编,罗先觉修订的《电路(第五版)》,该教材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好,系统性强,力求概括现代电路理论的方方面面。但正是这种完整性凸显了该教材在知识点细节的处理上无法很深入,对于我校三本类的学生,使用该教材学习“电路分析”稍显吃

学与教的新方式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学与教的新方式及其整合研究 课题成果公报 盛 群 力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28) 课题名称:学与教的新方式及其整合研究 批准号:DHA010267 课题类别:教育部重点课题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负责人:盛群力,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qlsheng57@https://www.360docs.net/doc/eb7110405.html,) 主要成员:马兰、褚献华、肖龙海、郑淑贞、陈玉海、孙文波、项海刚、徐新德、刘金虎等;其他成员还有方红峰、茅育青、薛晓嫘、吴文胜、车燕虹、周宗钞、王云英、孙伟良、何永刚、方凌雁、沈 琰、张 慧、孙爱萍、吴海军、薛二勇和李娥兰等。 浙江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和教育技术学的部分硕士研究生参加了课题研究;杭州市富阳富春第三小学、杭州市时代小学、杭州市临安城南小学、浙江省舟山市沈家门第一小学和杭州富阳城厢职业高级中学等参加了课题实践/试验工作。在总结有关合作学习的成果时,吸收了我们于“八五”和“九五”期间在杭州市第十一中学和杭州市胜利小学开展的相关实验研究成果。另外,杭州市饮马井巷小学参加了本课题后期的拓展研究,宁波市江东区的相关小学也参加了与本课题相关的“五星教学”拓展研究。还有浙江省衢州第二高级中学,浙江省沈家门第一初级中学,杭州市临安天目高级中学对本课题也有帮助。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学与教的新方式是指在学习或教学活动中学习者或者教师所采用的达成教学(学习)任务的总体特征/风格。本课题研究主题是“学与教的新方式及其整合研究”。所谓的“方式”,恐怕不是原来教学论意义上理解的“方式”。原来我们说方式,更多是指“教学方法”下的具体做法。例如,“讲授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其所属的各种具体方式由“讲读”、“讲解”、“讲演”等等。本课题研究的学与教的方式,更多的是指“approaches”,即为达成教学目标而做出的各种努力之总和。按我们看来,要说出教学方法(instructional methods,instructional ways)、教学方式(instructional approaches,instructional modes)、教学模式(instructional models)、教学策略(instructional strategies)和教学架构(instructional architectures)等之间到底有多少区别,这实在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视角和层次上来说这件事情,不可能强求一律。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探讨“如何教”。如果说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有什么分工的话,那么课程理

教学成果报告

教学成果报告 成果名称:“多角度、分层次”民 办高校经管类学生创新 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成果完成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成果负责人:刘威娜 成果完成人:刘威娜冯研谭芳郑彩飞 任洪云 起止时间:2012年6月-2017年6月

一、问题的提出 继2010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国如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出了要求之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学生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全面开展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使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新创业中去,以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积极应对未来社会的调整,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前的严峻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迫切需要越来越多的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更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对于民办型高校来说,更应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经管类专业人才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应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自己培养为集应用型和创新型为一体的人才。 近年来,学者们更是从各种角度对于创新能力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各种教育机构和学者对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提上了日程。国内学者的研究中有的从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观点,有的从构建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提出观点,有的从教育理念提出观点,有的从专业和大学生的综合角度提出观点,这些对于我们

学校教学工作情况汇报

学校教学工作情况汇报 20**-20**第二学期期中教学检查于第九周至第十周进行。本次检查要求各单位以自查为主,详细了解开学以来教与学以及教学管理方面的情况,总结推广教学改革经验,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和加强教学工作的建议,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4月28日至4月30日,院期中教学检查评估组由刘全顺副院长带队,深入各教学单位,了解情况,审阅资料,听取汇报,并对我院上半学期教学情况进行了评议。现将本次检查的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课堂教学与教学改革 本学期全院开课教师人数271人,其中:教授23人,占8.5%;副教授93人,占34.3%;讲师78人,占28.8%;助教69人,占25.5%。计划总学时33500学时,人均124学时。开课总门数322门,人均1.2门。 1、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为提高授课质量,各教学单位均采取了有力措施。尽管上半学期经历了管理体制改革、申报硕士点等工作,但各院(系、部)领导仍坚持听课,至第十周,院(系、部)领导共听课74次,人均2.4次。检查结果表明,任课教师基本能按授课计划授课,从总体上看,课堂教学质量较好。 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等分别成立了教学督导组,与院教学督导组紧密配合,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社会学系针对个别青年教师授课经验不足,

授课效果较差的问题,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对其课程结构、教学目的、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等进行分析,帮助其改进教学,把工作做到了实处。 从听课和讲稿抽查情况看,任课教师普遍备课认真,讲稿完整,授课质量明显提高,涌现了一批优秀课程和优秀教师。本学期,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比例进一步上升,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2、追求创新,初具特色 课程教学改革进展正常,一些有特色的教改方案正在形成。 工商管理学院积极探索,逐步形成理论结合实际、案例、模拟现场、开放式等具有鲜明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如人力资源教研室采用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工商管理教研室采用的“案例分析”、模拟企业老总、团对对抗、临时创意评判等教学方法,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经济学院为探索将来使用英语原版教材进行教学,有关教研室已经开始选择课程进行双语教学试点,积累经验,由学校专家牵头、经济学院青年骨干教师合作编写的一部适合该院需要的专业英语教材已经完成了第一稿的撰写工作;法学院积极开展模拟法庭实践性教学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在积极准备实施双语教学和开设与入世接轨的应用性课程;会计学院按照课程的实验需要设置了会计基础技能及小型企业会计综合实验,本学期进行了5周毕业班综合岗位模拟实验和上机操作实验,受到毕业班同学的好评,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外国语言文学系广泛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为学生第二

学校教科研成果推广情况汇报

---------------------------------------------------------------范文最新推荐------------------------------------------------------ 学校教科研成果推广情况汇报 学校教科研成果推广情况汇报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科研成果也不断涌现。学校在加强教科研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需要引进外面的一些适合于本校实际的教科研成果,也需要将本校教师的教科研成果予以推广应用,来营造学校教科研氛围,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提升学校“科研兴校”的品位。现将我校教科研成果推广情况介绍如下:一.从本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做好教科研成果推广工作。 1.召开教师课题或论文成果学习研讨会。 教师课题或论文成果学习研讨会,每学期开一次。研讨会的举行,采取分组学习方式(如分文理科组),在研讨会上,先让获得课题或论文成果奖的教师介绍自己的教科研成果,要求着重介绍自己的有效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果,介绍时不照论文原稿读,而辅之以讲解,并有时间限制,然后围绕着学校教师的教科研成果交流学习的体会,分组展开研讨,着重谈自己对教科研成果的体会,说说哪些做法值得自己借鉴,哪些做法值得商榷,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做法、建议。研讨时有记录人做好研讨情况汇总,并由代表在全体教师大会上作汇报。这种做法能提高教师的参与程度,使教科研成果深入人心,使教科研成果在学校得以有效推广应用。 1 / 15

2.借助校本培训的有效方式推广成果。 (1)校级教研制度化,校际教研经常化。学校专门制订了校本教研的制度和计划,提倡教师相互听课,共同探讨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继续实行备课组每周一次、教研组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制度。要求:每个组根据组内教师的空课时间合理安排,可以分时段;每次活动要有专题、有记录、有实效。方法:推行教法研究、问题会诊、案例分析、实践反思、观摩讨论等,并积极倡导即时交流、即时研讨和即时反思。(3)实施“蓝青工程”,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师资培训为突破口,对青年教师提出了“三年成型,六年成才,九年成名”的奋斗目标,每个学年都为教龄未满三年的新教师举行隆重的新老教师结对仪式。平时通过听课、学习、交流、指导,促进新老教师共同提高。期末,学校组织首席教师从课堂教学、听课、汇报课、教学成绩、获奖及特色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考核。3.每年召开一次教科研成果推广现场会。 我校把召开教科研成果推广现场会作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学年召开一次,由教科室直接负责。对于在推广会上交流、推广的课题成果和获奖发表的论文,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认真筛选。做到先布置,认真准备,印好交流材料,人手一册。同时,学校还举行课题成果汇报课。就是让取得教科研成果的教师上成果实践课(指与课堂教学联系密切的成果),一般把上课放在开会之前进行,那些能充分体现教师教科研成效,又能结合课堂教学得以展示的课题实践

学校教学常规工作情况汇报材料(精)

学校教学常规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下面把我校在教育教学各方面的工作向各位领导作简要的汇报。我校现有教学班10个,学生470人,35名教职工,专任教师32人。我校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扎实抓好教学常规为基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建章立制,强化过程,夯实基础。 我校始终把教学常规作为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树立“抓质量必须抓常规,抓常规就是抓质量”的观念。 大家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我们从备课、上课、辅导、考试等各个常规环节,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检查。学校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定,如《姜各庄初中教学工作常规》、《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姜各庄初中教学质量分析制度》、《教师备课制度》、《校本教研检查制度》、《教科研管理制度》、《家访制度》等。在教学工作的计划、实施、检查等方面做到了有章可循,使教学管理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 为使常规管理真正能够常规化,我们设立了年级组,实行纵横条块管理。由政教、教导、总务三块各抽一名领导组成年级

组,负责年级组管理。各年级组重点落实对本年级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教学。通过这一做法强化了年级管理,降低了管理重心,提高了执行能力,年级管理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性作业层。 在教师备课的质量上,我们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按学校统一印制的教案格式,备详细教案。各年级组必须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资料、每月一试和教学目标。 我们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是:⑴、随堂听课,不打招呼,听后个别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⑵、每周安排公开课,全校教师都可以听,然后利用校本教研活动日进行评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 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我们还要求教师做到“四精四必”,即精讲、精练、精批、精评,作业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 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除了平时的检查,随堂听课外,我们还注重了过程管理。每学期对各年级组及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认真评估,包括:一听(听课堂教学);二看(看备课笔记、作业批改);三总结(总结教师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并提出改进措施)。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及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教育的倡导,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课程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迅速,课程理论研究正面临极大的挑战和极好的机遇,课程改革实践呼唤科学的课程理论给以指导,而科学的课程理论不能脱离课程改革实践的源泉,也不能没有课程改革实践的检验。 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 从根本上说,课程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

此外,这次新课改借鉴了先进国家的课改经验,是对世界课程改革潮流的自觉顺应,这一点在高中课改中尤为明显。 新课改要改什么 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学化学,过去只是明确地告诉你什么加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现在我们经常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基于ONET模型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湖北工业大学 成果科类:其他(素质教育) 申报等次:一等奖 成果名称:基于O*NET模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完成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成果主要完成人: 姓名 专业技 术职称 所在单位 近三年年均 教学工作量 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 夏星副教授招生与就业指导处56 系统规划、整体推进 舒蕾讲师招生与就业指导处95 平台建设、教育与服务 于姗姗讲师计算机学院102 论文撰写、教育与服务 游怡副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360 论文撰写、教育与咨询 李璟璐讲师计算机学院96 模型构建、论文撰写 鲁一荻讲师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96 材料汇编与整理、教育与服务谭蔚讲师艺术设计学院96 论文撰写、教育与咨询 吴婷婷讲师经济与管理学院102 论文撰写、教育与咨询 涂军副教授计算机学院320 创业平台的设计与编程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 2006年学校着手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尝试工作,十年积淀,相关研究和实践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 1、提出了具有地方工科院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的“12345”工作思路和“11111”发展目标。 2、引入并优化O*NET职业信息网络模型,针对不同学科专业优势和不同性格特征,按四种创业教育模式需要进行分层分类,提高了分层分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开创了“众创式”创业教育模式。面向行业需求,多方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开创了“鹰才式”创业教育模式。形成了完备的创业理论、创业实务、创业实践的全链条模式。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 为探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规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取样湖北工业大学,建立基于O*NET模型的创新创业人才信息网络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紧紧围绕“创业可不可以教”、“如何合理分流”、“教什么、怎么教”等三类问题展开研究,最终形成了一系列成果,包括相关学术论文15篇,学术会议6篇,编辑出版教材1部,获奖8项。并基于以上研究工作开展,形成了具有地方工科院校特色教育教学体系,并进行相关实践。 基于O*NET模型的创新创业人才信息网络体系,紧紧围绕“创业可不可以教”、“如何合理分流”、“教什么、怎么教”等三类问题展开研究,最终形成了一系列成果,包括相关学术论文15篇,学术会议6篇,编辑出版教材1部,获奖8项。基于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科学总结 成果名称研究型大学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的探索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李元元、王迎军、邱学青、李正、徐向民成果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八日 1(前言 本世纪头20年尤其是“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历史时期。推进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科技创新的根本在人才,工程人才培养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前提。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程人才培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面对新世纪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求,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培养手段和培养方法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和不适应的地方。因此,开展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提出相应的行动纲领和改革举措,是当前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需求。 本项目组基于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立项课题“面向创新型国家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广东省教育厅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理工类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等7个教学改革和研究项目,自2004年开始,在华南理工大学工程类专业进行了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2(理论创新

2.1 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需求,在全国率先提出现代“研究型工程师”和“科技型企业家”的工程人才培养目标 项目组在全国较早地从认识上解决了研究型大学要不要培养工程师和培养怎样的工程师的问题。2004年,学校明确提出把培养敢创新、能创业、会创造的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根本使命。根据以工为主的学科特点和办学基础,学校把培养现代高素质工程师作为自身的重要培养目标,明确提出以培养研究型工程师和科技型企业家作为主要培养方向:一方面致力于培养能站在国际技术发展前沿、了解我国国情,掌握关键技术,并能结合企业实际提出和解决问题的研究型工程师;另一方面,着力培养具有学科领域专业技术知识,受过严格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训练,能领导和驾驭科技型企业成长,具有强烈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意识,集专业技术、市场经验和管理才能于一身的科技型企业家。“研 1 究型工程师”和“科技型企业家”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见图1)。 “大工程”研究型大学需求与挑战背景(华南理工大学)创新型国家战略人才定位人才需求综合性学科结构创新型 经济转型科学实力工程师产业升级师资队伍 办学基础全球一体化挑战理工科工程训练条件优势 研究型科技型 工程师企业家 共性能力 工程实市场管 专业技技术创践能力理能力 术能力新能力

2019学校教学工作汇报

2018学校教学工作总结

半年来,在上级教育行政与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校的教学教研工作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和美教育”探索为切入点,本着把课题研究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的原则,以创新促发展,用特色铸辉煌,实现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新的提高,现将半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竞赛异彩纷呈 为更好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学校和美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打造优质高效的和美课堂。20xx年12月我校组织开展了历时两周的第二届“和美杯”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竞赛在语文、数学两门学科中进行,全校语、数学科教师分成两个团队,全员参与整个赛课过程。竞赛课题分别是:三年级语文《元日》和三年级数学《一天的时间》。竞赛采用先备课、研课再说课、上课最后进行辩课的方式进行,最后根据各环节得分的总和评出优胜团队,同时根据各单项比赛得分评出上课、说课、辩课个人奖。本次竞赛各团队集思广益通过对同一课题的不同解读、研究、设计,架构起不同特色、不同风格的和美课堂,获得专家评委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与首届“和美杯”课堂教学竞赛不同的是,本届竞赛增设了辩课环节,各团队围绕自己团队课堂中呈现的优点和对方团队课堂中存在的不足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辩论,在唇枪舌剑的激辩中,老师们的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得到加强,和美课堂教学理念更加明晰。本次活动还特邀了市教研室教研员潘博老师、汪丽萍老师以及省学科带头人邓俐华、毛咏梅、蔡蕾、章敏等名师担任评委并作现场指导。他们对课堂教学深刻独到的见解,精彩到位的点评,把这次活动推向高潮。 二、研讨交流百花齐放 教学交流是校本教研有效形式之一,它能让老师们在活动中实现思维碰撞,分享课改前沿信息,启迪课堂教学智慧,提升教学教研水平。本学期我们开展的交流活动有: 1.与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开展“手拉手”教学观摩活动。20xx年11月15日上午,与我校新结缔的友好学校——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的校长与老师来到南城同我校教师进行首次教学交流活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的袁海莉老师和陈华老师分别为我们送来两堂别具特色的语文和数学观摩课。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技艺、扎实的训练手段使听课学生如沐春风,更使我校及各乡镇前来听课的教师耳目一新、受益匪浅。课后,听课教师与上海卢湾实验小学的老师一起就观摩课及语数学科的教学进行了交流和研讨。此次教学交流活动,让我校及前来观摩的各乡镇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一次洗礼,推动了我校和美课堂教学研究的进程。 2.应邀参加第二届全国和美教育论坛。20xx年11月20日至22日,受《人民教育》编辑部和全国和美教育研究所的邀请,我校余戈、包义平老师代表学校赴山城重庆参加“第二届全国和美教育论坛”活动。来自全国15个省市96所“和美” 办学理念学校的校长、教师参加了这一盛会。会上,田慧生、郭元祥、窦桂梅等专家教授对课程改革与和美课程的实施提出了引领性的见解,各“和美”学校在此次论坛上提交了27篇论文进行交流,我校黄建平副校长撰写的《以和美课程育和谐发展之人》和余戈老师撰写的《和中求美乐中探美打造唯美谐趣的和美课堂》双双获得优秀论文奖。参加此次论坛对我校进一步完善与深化“和美教育”理念,改革与发展和美教育方法,不断提升学校和美教育品质等意义重大。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l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b7110405.html,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徐斌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05期 摘要:在湖北工业大学合格加特长的办学理念和721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结合笔者多年从事《电路分析》课程教学的切身体会出发,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论述了《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关键词:电路分析;教学改革;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032-02 一、引言 《电路分析》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大学课程体系学习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它是电子科学类专业学生最先接触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对培养学生本专业学习兴趣和打下牢固的专业基础以及培养专业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该课程以经典电路理论和基本概念等内容为基础,它是电子技术基础的先修课程,以提高学生电路分析理论、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为目的。通过《电路分析》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电路概念、定理和定律。如对偶定理、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南等效定理、诺顿等效定理、最大功率传输等定理和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定律;掌握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如回路分析法、支路电流和电压法、割集分析法、网孔分析法、节点分析法,以及动态电路分析中的三要素法和正弦稳态电路分析中的相量分析法等;掌握和具备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如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信号与系统等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下面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对《电路分析》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二、教学内容改革 在教育主管部门关于素质教育改革的指挥棒的指导下,专业课程的学时不断被压缩,特别是《电路分析》课程从最初的两学期缩短到现在的一学期。在授课内容并不能减少,而教学学时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对教师而言,有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味道。 本专业《电路分析》课程选用教材为“十一五”规划教材,全书共十四章,其内容包含全部的电路分析基础理论。结合计划教学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书中删除后不影响整体知识结构的(如非线性电阻电路)、对后续课程学习影响较小(如回路分析法)和后续课程中会重点讲到的内容(如单位阶跃响应和单位冲激响应)省略不讲,只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该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强调相关课程知识与本课程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以开阔学生视野。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将后续课程不难理解的知识和基本概念在本课程教学中提前讲解,以达到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热情,及前后知识结构的整

教学成果申报材料3篇

教学成果申报材料3篇 XX年终评估教学成果申报 新程小学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学校秉承着: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全面提高教学水平的主导思想。自从科研课题开展以来,我们以科研课题的研究促进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以常态课质量的提高,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以课题研究为依托,树立校本教研意识 学校本着“立足现实,注重实际,以生为本,自主创新”的原则,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学校带领教师,根据教学上出现的问题、矛盾、困惑确立研究项目,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十二五”期间,学校承担市级课题1项,区级课题2项,学校成为教科院张武升院长课题研究的子课题校,承担了“课堂教学文化创新策略的研究”的子课题研究。通过采用课题培训、学习研讨、交流,以及课题研究课等形式,丰富校本教研活动,使教师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效促进了课堂的教学改革。 二、积极探索“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聚焦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打造“自主创新”课堂,各学科围绕这一特色,完成学科建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大胆实践,结合学科特点,初步形成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学科:激起兴趣——创设情境——双向互动——求异创新——评价激励 数学学科:创设情境——质疑问难——合作研学——归纳小结——巩固拓展 英语学科:听说导入——情境呈现——玩唱学知——交流运用 科学学科:激趣导入——质疑引思——实验探究——结论分析 以上的教学模式共同的特点是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重点强调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历练、自主探究。对教师来说是对课堂教学文化的创新,对学生来说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学会学习,全面发展。 三、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工作 1、加强教研组建设 教研活动是教研组存在的表现形式,也是教研组活力的源泉,只有科学设置教研活动内容和形式,才能有效吸引教师积极参与,乐于参与,从中体验研究的乐趣。发挥教研组的群体作用,集思广益,做到优势互补,以学科为单位,教研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定发言,依托课题研究、教材解读、各类研讨课、作业研究等教学活动而进行,在个人发表见解、集体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 2、夯实教研内容 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在“实”上下功夫。我校成立了以校长、教学副校长为主管领导,学科主任具体指导,教研组长组织实施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全面落实校本教研工作。 第一,通过开展自主学习、教学反思、课题研究、常态课展示、

中学学校教学工作汇报文档2篇

中学学校教学工作汇报文档2篇Report document of teaching work in middle school 编订:JinTai College

中学学校教学工作汇报文档2篇 小泰温馨提示:工作汇报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 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看看取 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本文档根 据工作汇报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 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中学学校教学工作汇报文档 2、篇章2:初级中学教学管理工作汇报文档 篇章1:中学学校教学工作汇报文档 我校创建于1995年,是一所滨州市教学示范学校,现有 6个教学班,在籍学生数242人,在职教职工19人,40岁以 下教师18人,占总数的94.73%,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17人,占专任教师数的89.47%,执教县及以上优质课(公开课、观 摩课)并获奖的教师11人,占专任教师数的57.89%。学校着 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长人才”为

办学目标,以“让社会满意,叫家长放心,使学生成才”为办学宗旨,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教学工作始终以课程 改革为重点,围绕教学要为促进学生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学生的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打基础这一核心问题,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着力推动教学创新,转化教育价值观、质量观、教学观,强化教学管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育效率,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大力推进教学科研工作,扎实组织落实学生学习活动规范化,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的基础建设,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积极创造条件落实课程计划,建立切实可行的教育 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把教育教学作为中心工作来抓,严格执行国家课程 计划,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并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创造性地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学校制订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奖惩制度、教研制度等一系列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以之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制定了教学工作计划、教研工作计划、学科计划、教研组计划等较全面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展教学工作。我校积极推进目标化管理,对教职工的工作任务、工作常规和工作效果逐一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