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核泄漏事件中的危机管理分析

福岛核泄漏事件中的危机管理分析
福岛核泄漏事件中的危机管理分析

福岛核泄漏事件中的危机管理分析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O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在地震和海啸双重灾难的作用下,位于福岛的核电站多个机组厂房严重受损。由于该核电站超期服役、抗震不力、设备老化等巨大安全隐患的存在,不足以抵抗大地震和海啸的破坏,多个机组厂房相继停电、常规供应断开,冷却系统失灵,反应堆温度过高,释放出大量氢气和热量,导致多个机组厂房发生爆炸,造成严重核泄漏事故,事故等级在短时间内就上升到7级事故。大量核燃料、辐射物质进入大气层、地面和海水中,并随着大气、海水的流动,造成大范围的环境污染。日本数个地区都观测到超过正常水平的核辐射量,水质及食品都遭到辐射污染。以核电站为圆心、半径20公里范围内近20万居民收到“避难指示’’。大洋彼岸的一只蝴蝶煽动翅膀,可能将会造成大洋这边的一场风暴。而3月

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的9级强震,并引发海啸,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性

物质外泄,事故像蝴蝶效应一样,快速影响开来,虽然对日本造成的伤害程度和对世界环境的影响,至今尚无定论,但它形成的冲击波已让整个世界绷紧了神经,陷入核辐射的恐慌。

总体影响

自福岛核泄漏以来,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事故等级从4级上升到五级,再提高到最高级7级,不断升级的核泄漏危机使得人们的核恐慌以福岛为中心向世界各地蔓延开来。各地媒体快速跟进,对事态的发展进行详细的报道,其中不乏极尽渲染的恐惧,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惨痛回忆。对于“核能是否安全’’、“要不要继续发展核电"、“关闭核电站’’等问题接踵而来,有些国家甚至爆发大型示威游行,要求政府关闭核电站。奥巴马政府推行建造核电厂的计划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安全问题成为外界讨论的重点。德国停止延长核电站使用期限政策,并暂停或关闭其三分之一的核电站。俄罗斯总理普京要求对俄核工业进行检查。意大利通过全民公决放弃了核能,英、美重启和新建核电站计划受阻,印度和澳大利亚宣布要进一步讨论核电站的安全性。

我国政府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核设施所在单位进行全面检查、细致的安全评估,排查安全隐患、采取相关措施,健全管理制度、加强运行管理,严格操作规程确保核设施绝对安全。要求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指导企业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对所有在建核电站进行全面审查。对存在隐患的要求坚决整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将立即停止建设。并要求有关部门尽快编制核安全规划,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在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

案例过程

公共危机事件通常都遵循一个特定的周期,都有其发生、发展和减缓的过程,需要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因此,公共危机的分期是政府采取应急措施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据福岛核危机可能造成的威胁、实际危害的发生、危害的逐步减弱和恢复三个阶段,可将此次危机事件的过程从爆发阶段、相持阶段和恢

1.事故处理的第一阶段一爆发阶段

爆发阶段是危机的诱因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导致危机的爆发,对社会的冲击

和危害也最大,如果不及时加以应对和控制,危机将进一步升级和扩大。在福

岛核事故爆发的初始阶段,日本政府在不到24小时内,就历经大地震、强海啸、以及核电站爆炸带来的核物质泄漏的多重打击,而灾难的蝴蝶效应随着大气环流和海洋的洋流在人们还没来得及反应的时候,就已向全球扩散开来。

15、16、17日,由于冷却功能丧失、堆芯熔化,福岛核电站机组相继发生

起火、爆炸,事态呈现逐步升级的趋势。然而,在地震发生后,对于是否用海水灌溉降温这一方式,东京电力一直犹豫不决,海水灌溉必将对设备造成破坏,直到12日晚上l号机组发生氢气爆炸才开始仅对1号机组进行灌溉海水的操作。在核电站形势急剧恶化,机组相继爆炸,核泄漏,厂区内辐射浓度迅速升高的同时,东电公司将大部分员工紧急撤离,只留下50人坚守岗位。在如此巨大

的核灾难面前,50个个体生命负担起这一历史使命。

在事故最初发生的几天里,一直是东京电力公司在进行处置,而东京电力

公司对事态的估计严重不足,运到核电站进行冷却系统恢复的辅助电力居然是根本无法带动大型泵所需电力的电瓶。同时,东京电力公司报给政府的信息极其保守,以至于在事故发生的前四天,几乎没有动员国家力量,地方政府也没有动员力量救灾,消防队、自卫队都没有进行救灾。直到17日,自卫队直升机和消防队才相继加入作业,分别从空中和地面向反应堆厂房注水。在连续发生爆炸之后,日本政府在14日,才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救助申请,但日本政府提供的不准确信息,致使原子能机构无法及时提供有效帮助。大量放射性物质被释放到环境中,导致反应堆建筑物内积水中放射性物质浓度是通常的约1万倍,核电站附近海域的放射性碘含量已经超标12508倍。甚至在日本的蔬菜和水中均检测到微量的放射性物质,美国、中国、新加坡等25个国家和地区宣布限制进口日本农产品和加工食品。虽然专家指出这些微量的放射性物质不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影响,但是老百姓的心里

完全不被科学家的数据所信服。关于福岛核泄漏的恐慌情绪在全球蔓延开来,地震第二天美国发生抢购含碘食品的风潮;日本在福岛第一核电站,东北部沿海的邻近地区物资被抢购一空;德国辐射测量仪、碘片、口罩一度短缺;韩国超市海带抢购一空;中国多地市场发生民众疯狂抢购食盐来防辐射。

虽然在福岛核电站内有上百位勇士为阻断核泄漏以命相搏,但依然未能改

变灾难的整体走势。4月4日,日本在未向国际社会通报的情况下,向太平洋海域排入约1.15万吨低浓度放射物,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日本政府于5日发表道歉声明,声称“这是实在没办法的事"。4月12日,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最终被确定为七级事故。

2.事故处理的第二阶段一相持阶段

相持阶段也称持续期,在这一时期,危机进入相持阶段,政府和组织着手

对危机进行处理,包括开展危机调查、进行危机决策、控制危机危害范围与程度、实施危机沟通、开展各种恢复性工作等。

3事故处理的第三阶段一恢复阶段

危机事故在恢复阶段已经基本得到控制,各种显性化的问题基本得到应有

的解决与处理,在对整个事件处理过程进行调查、评估并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开展有效的恢复工作。放射性环境下作业的机器人来推进工程进度。

尽管核电站已实现冷停堆,核事故后的恢复仍将面临一系列考验,包括清

理、净化大片遭核辐射污染的土地,如何安置大批受灾民众。现任日本首相野田佳彦承诺,日本政府将马上推进从事和污染清除工作人员的相关培训工作,以确保在2012年4月能有至少三万人推进清除核污染的影响。辐射泄漏迫使核

电站方圆20公里内大约lO多万居民离开家园,进入避难所。在完成核事故处理的第二阶段的目标后,如何解除核电站周围的警戒区和疏散区,安置灾民回家等都是日本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

日本福岛核电站在地震、海啸过后的救灾以及核泄漏事故的处理不力,反映了政府应对危机的经验不足,也体现了全球性的核危机管理应对机制的缺失。危机预防中存在的问题

1.从核电站的特殊性来说,可利用性极高的同时风险性也与之存在。控制核

危机,要从根本上进行,对其建造的选址、标准、设备、技术等建设之初的工作要进行严格的审批与实施。

2.核电站设计不合理,抗震标准滞后

核电站超期服役,设备老化

3管理不善,安全意识淡薄

在此次核危机事件当中,日本政府面对核泄漏做出的反应,值得我们

进行分析和探讨,为更安全地进行核安全管理敲响警钟,对如何更好地应

对核泄露事件等突发性安全事故,进行正确的核安全管理提供更为直观的

帮助。构建核能安全格局,要在技术、认识、监管体制、完善危机管理机

制等方面汲取福岛核泄漏事件的经验教训,强化我国危机管理,达到核能

安全利用的最终目的。

日本核电事故分析报告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事故分析报告近几天因日本福岛核电站多个反应堆因地震而出现运转故障,导致部分放射性物质泄漏蔓延,对日本本土和周边国家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就此从时间历程和技术分析2个方面对上述事件进行分析。 一事件回顾 1.1 地震事件 日本最新发生的地震简要信息如下: ·时间:北京时间3月11日13时46分 ·地点: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 ·震级:里氏9.0级震源深度:10公里 ·余震:11-13日共发生168次5级以上余震 ·伤亡:截至3月17日,已造成5429人遇难9594人失踪 ·核电站事故: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6个机组当中,1号至4号均发生氢气爆炸。5、 6 号机组正在进行定期维修。 ·火山喷发:新燃岳火山13日下午喷发。 因日本的抗震技术非常发达,日本人民的抗震经验丰富,因此单就地震而言,对日本的损伤是有限的,最不济危害也局限在日本一国,对周边国家和地区没有太大的影响。目前主要的问题纠结在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问题上面。 1.2 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 1.2.1 电站简介[1] 福岛核电站(Fukushinia Nuclear Power Plant)位于北纬37度25分14秒,东经141度2分,地处日本福岛工业区。福岛核电站是目前世界世界最大的核电站,由福岛一站(daiichi)、福岛二站(daini)组成,共10台机组(一站6台,二站4台),均为沸水堆。 福岛一站1号机组于1967年9月动工,1970年11月并网,1971年3月投入商业运行,输出电功率净/毛值为439/460兆瓦,负荷因子为49.9%。2号~6号机组分别于1974年7月、1976年3月、1978年10月、1978年4月、1979年10月投入商业运行,输出总功率分别为784、784、784、784、1100兆瓦,负荷因子分别为52.8%、61.2%、72.1%、68.5%和69.7%。福岛二站4台机组的输出电功率净/毛值均为1067/1100兆瓦。二站1号机组于1975年11

日本福岛核泄漏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日本福岛核泄漏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摘要::2011 年3 月12 日日本仙台以东120 公里发生里氏9.0 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核泄漏使周围区域遭受辐射影响。日本方面将核污染废水排放入大海中。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使周围邻国也遭受了巨大的影响,其影响己经超出了日本国界, 造成全球性核污染事故。 关键词:核污染,海洋环境,影响 1.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的原因 根据报道, 2011 年在3月11 日下午地震发生之后, 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2 号、3 号机组在第一时间自动停堆, 这说明核电站设计的停堆能力经受地震扔发挥了作用。地震后电厂发电的设备都停下来了, 外电网也没有了, 机组应急柴油发电机启动运行后又遭遇海啸袭击, 应急电源遭到损坏, 交流电源全部丧失, 堆芯失去冷却, 余热无法导出, 反应堆内部温度和压力急剧上升, 不得不通过打开阀门泄压, 大量放射性物质排放到了外界[1]。另外, 乏燃料水池在冷却系统停止运行后水温上升, 大量产生蒸汽。由于反应堆燃料的包壳材料是锆合金, 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氢气, 氢气进入反应堆厂房因集聚而发生爆炸, 加剧了污染物的泄漏。3 月12 日机组注入海水冷却, 但是还没有完全度过危机。应当说这次事故中堆芯燃料失去冷却及氢气爆炸是致命的[2]。目前的压水堆核电站设置有氢气消除系统, 或者采用氢气复合器, 或者采用点火器, 防止浓度增加发生燃烧或爆炸。福岛第一核电站安全壳内没有消氢系统, 核电站内没有很好的可燃气体的控制系统, 氢气产生后没有有效的控制措施, 结果引起氢气爆炸。福岛第一核电站有6 个机组, 1 号、2 号和3 号机组相继发生氢气炸, 破坏是比较大一点, 4 号乏燃料池也遭到破坏, 不过4 号、5 号和6 号正好在停堆检修, 因为停运, 剩余热量比较少, 情况稍好些。 2.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当时的基本情况 2011年3月13日,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按照“国际核能事件分类表”把核电站爆炸事故定为4 级。“国际核能事件分类表”把核事件按严重程度分为0-7级。4 级意味着核事件可定性为“事故”。然而,由于福岛核电站的多个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福岛核电站周围核辐射严重超标,3月18日,日本原子能安全保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因及影响

摘要 由于燃料多卜勒效应和控制棒的插入暂时补偿了汽泡正反应性效应,堆功率略降,出现了第一个峰值。之后,燃料碎化引起汽泡骤然增加,汽泡正反应性效应造成功率急剧上升;堆内压力管内压力上升,使得逆止阀关闭,主回路流量剧减,这进一步恶化了堆内状况.事后通过模拟计算得到的功率峰值在4秒钟内达到满功率的100倍。据四号机组外工作人员说,大约在1点24分左右,相继听到两声爆炸声,接着熊熊大火在破坏了的四号机组反应堆厂房燃起。 关键字: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原因影响 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概况 1.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所在地概况 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位于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镇附近,该镇是电厂人员的生活区;西北距切尔诺贝利市18km,距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边境16km。核电厂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以北,相距110km。 核电厂周围地势平坦、是一望无垠的平原,核电厂的东面是乌克兰最大的河流第聂伯河,核电厂的主厂房离第聂伯河大约100m,核电厂的冷却水取自该河。 第聂伯河一般分为3部分:基辅以上为上游,基辅至扎波罗热为中游,扎波罗热至河口为下游。上游盆地主要位于森林地区,这里大多是

泥煤一灰壤土壤。上游的特点是空气湿润、湿地多。此地区支流密布,流量大(占区域流量的4/5 )。中游是黑土森林大草原地区,分水岭和河谷满布森林。下游盆地位于黑壤大草原地区。上第聂伯河流域的年降水量为560一610mm。第聂伯河流入黑海。 第聂伯河上建有8级水利枢纽工程,实行航运、发电、灌溉、供水、防洪等综合利用,在库区内有水产养殖,第聂伯河承担着对沿岸城市供水的任务。 1.2反应堆概况 该电站共有4套机组。第1,2号机组于1977年投产,第3,4号机组于1983年11月投产。4套机组均为1000MWe(3200MWt)的石墨慢化压力管式沸水堆(РБМК-1000)。这种堆用1700t石墨砌块作为慢化体,有 1 661根平行的压力管垂直穿过石墨慢化体,燃料组件即插在这些垂直压力管内。还有211根控制保护系统管道分布在石墨砌体中。堆芯等效直径为11. 8 m,高7m,总计装有约190t含2%铀235的低加浓二氧化铀燃料。反应堆备有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应急供电系统和一系列安全连锁装置。 从安全角度看,РБМК型反应堆最大的问题在于其空泡正反应性系数。此外,堆的反应性余量不足,控制棒从最高位置开始下落时有一个反应性增长区,以及反应堆没有有效的围封(安全壳)等,都是在设计上直接与此次事故有关的缺陷。 РБМК反应堆是石墨慢化压力管沸水型反应堆.它由轻水冷却,并

从福岛核电站事故分析看安全文化(最新版)

从福岛核电站事故分析看安全 文化(最新版) The core of safety culture is people-oriented, which requir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afety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specific work of all employees. ( 安全文化)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从福岛核电站事故分析看安全文化(最新 版) 日本正遭遇二战以来最大的灾难,这次地震由于其史无前例的强烈震级和同时伴随的强次生灾害揪住了全球民众的心。这其中,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1、2、3、4号机组所发生的事故,由于其可能对周边产生的恶劣影响和对人心理产生的恐慌,引起了越来越强烈的关注。根据诸多业内人士对核电站事故以及事故应急处理的分析,我们看到: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看起来是天灾(地震引发海啸造成装置失效),但其实也有许多人为因素,也就是说,还是有人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有人没做应该做的事情。 下面我结合专业人士eagle506的技术分析谈一谈这其中的

文化因素。 1、关于应急处置 2011年3月11日下午,地震发生,反应堆安全停堆,按理应该马上向堆芯补水,保证堆芯冷却防止超压,但地震摧毁了电网,厂外电源不可用,这时应该发动应急柴油机,但海啸来了,柴油机房被淹,不过核电厂还备有蓄电池,虽然容量较小,但是在事故后8小时内还是为压力容器的冷却做了一些贡献的。电池眼看就要耗尽,为了保住压力容器,必须要卸压,防止压力容器超压爆炸。而且操作员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但是,12日早,日本首相菅直人要来视察。 如果卸压,环境中的放射性会升高,虽然菅直人是空中视察,但这对没有穿防护服的日本首相来说仍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根据日本某些论坛的说法(没有得到官方证实),卸压的事由于此次视察暂时中断。但余热不等人,安全壳内温度压力仍在上升。 菅直人走后,操作员开始继续释放压力容器内部的压力。此时压力容器内的温度约为550摄氏度,堆芯已经裸露并产生大

危机管理案例分析-危机处理程序案例分析

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肯德基冰块事件的危机管理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度发展以及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所面临的情况也越来越复杂,大到国际国内背景、行业状况、技术升级等,小到一篇负面报道、一纸诉状都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发展,严重者足以导致其破产。这就使得企业的领导集团要时刻把握自身发展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好可能面对的危机问题,培养企业面对突发状况的应急能力,从而真正提高自身的危机管理水平. 不得不说,在危机管理方面,中国的企业乃至学术界虽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研究,但相对于世界上尤其是西方的大型跨国企业而言,国内企业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本案例将会就今年肯德基冰块菌落总数超标事件展开,运用危机管理相关理论,分析肯德基在面对危机时采取的种种措施的利弊,从而启发我们加深对于危机管理的理解。 企业简介及其危机管理能力分析 肯德基隶属于世界上最大的餐饮集团百胜餐饮集团,作为世界第二大速食及最大炸鸡连锁企业,肯德基凭借其独特的神秘配方和经营理念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消费者,尤其在中国市场,更是领先于其国际市场上的宿敌麦当劳,成为中国快餐连锁业最成功的模范。 肯德基(中国)公司危机管理的SWOT分析: 优势(Strength): 1、机制优势。一方面,肯德基作为连锁餐饮业的经营者, 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具有很大的弹性和适应性,各个门店独立经营, 较小型的危机事件可迅速自行解决;遇到较大型的危机事件,才由公司总部出面处理. 另一方面,肯德基有专门的危机管理制度程序, 有利于高效率的应对危机事件; 2、公信优势.肯德基是著名的跨国企业,数十年来的成功为企业积攒了良好的口碑和公信力,当企业面对危机时,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谅解和信任; 3、观念优势.肯德基在中国市场上经历了多次风波洗礼,危机管理意识深入人心,甚至为员工准备有专门的危机管理手册,力求把每一次危机都转化成为KFC的良机。 劣势(Weakness): 1、小型危机事件对基层管理者要求高.基层管理者直接面对消费者,一些较小型危机的走向往往取决于基层管理者的处理,这不但需要相关培训到位,更需要灵活的授权; 2、企业门店众多,而且作为对食品安全问题较为敏感的餐饮业,肯德基会经常面对大大小小的各种危机。无论是基层员工操作失误等小问题,或是食品安全等

福岛核泄漏事故

福岛核泄漏事故、全球干旱全球能源危机正在加剧 阿拉伯国家政治动荡、福岛核泄漏事故、全球干旱,这三件事加起来对能源界意味着什么?我想,任何曾预言未来几年能源供应将不会出现问题的人都将大失所望,因为能源供应正面临着一个严酷的未来。 能源供应面临危机 由于油价再次高升以及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石油需求的脚步得以放缓。在5月石油市场报告中,国际能源署下调了今年全球石油消耗总量的预期,削减了每日19万桶,为每日8920万桶。得益于这次的下调,全球油价也许不会继续攀升至之前所预测的高度。但是,油价在今年保持高位仍是毋庸置疑的。人们正承受着自2008年油价暴增后的又一次高油价压力。 坏消息是,全球正面对着一个又一个的能源问题,而且这些问题还在不断加剧。易于开采的石油、天然气及煤炭已经越来越少,地缘政治对能源供应的影响再次显现。这些问题现在一股脑的摆在了人们面前,更是为全球能源供应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实在太过惊人。要满足这样的能源需求已经是十分艰巨的任务,自然没有多少余地去挑选能源。不论是高度工业化的发达国家还是处在经济快速增长期的发展中国家,能源需求量都在与日俱增。另外,我们还得面对能源安全挑战以及燃料价格继续增长等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更是增加了能源供应的压力。 2011年的上半年对于能源界来说是一个“多事之秋”,三件重大事件已经改变了目前的能源供应格局,同时也将影响到我们的能源未来。 政治动荡影响能源供应 第一个,也是目前最让人头疼的问题就是部分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动荡。目前这种动荡正在持续,并有在阿拉伯国家中蔓延之势。能源和政治历来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在拥有丰富能源储备的国家。由于不是主要石油生产国,突尼斯和埃及的政变没有给能源领域带来太多影响,但这股政治上的冲击波却波及了其他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包括利比亚、也门以及沙特。虽然也门以及沙特政府仍在努力维持国内的政局稳定,但饱受战火洗礼的利比亚石油产量已从过去的每日170万桶降至几乎为零。 尽管所有人都知道,石油不可能一直占领能源市场,未来必将会被其他能源取代。但就目前来说,石油仍是世界经济的命脉,石油供应不稳定带来的后果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承受的。阿拉伯国家动荡带来的石油产量下降必须得到弥补,但是用什么来弥补呢?即便对像沙特这样的石油生产大国来说,增产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要增产,政府就得投入大量资金,用以开发更多石油资源。而在易于开采的石油资源已经越来越少的今天,增产只能通过开发那些难以开发的石油资源来实现。但是,这就意味着更高的成本以及更多的基础设施需求。 《华尔街日报》不久就指出,想要满足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必须有赖于沙特等主要石油生产国开发更多过去较少开发的石油资源,如重油等。当然就像我前面提到的,这需要投入大量资

日本福岛核泄漏是怎样造成的

日本福岛核泄漏是怎样造成的? 2011年3月11日,9级地震造成了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形成了一场“核危机”。这场危机对今后的地球造成多大的危害,还在评估中。福岛核泄漏是怎样造成的呢? 地震带上的核电站 核电作为目前世界“最安全的能源之一”,其发展一直备受争议。日本资源相对匮乏,尤其1973年石油危机后,日本政府确定了优先发展核能的路线,并一直未动摇。 因此,日本在7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核电,并一举成为了世界第三大核电大国。55座核反应堆,从北海道到本岛,再到九州,遍布在全国的海岸线上。其中,以福岛核电站周边区域最为集中。 然而,摊开地图,将日本的经济分布图与地震带对比,不难发现,处在三大板块交界处的日本,留给核电站的安全之地不多。2007年7月,日本中部地区新潟县遭遇里氏6.8级地震。地震过后,位于新潟县的柏崎刈羽核电厂发生火灾,该核电站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水发生了泄漏。该核电站距离地震震中仅9公里。也就是说,核电站处在地震高危地带。 日本本来就是地震发生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而上述所说的55座核电站,有70%以上位于地震高危区域。而且2007年的核泄漏,不是日本第一次由地震引发的核电安全事件。2004年、2005年、2009年,日本都曾有反应堆因地面加速度超出运行设置而自动关闭。只是因为,没有遭到破坏,应急冷却系统安全启动,避免了核泄漏的发生。但是,核电站选址过程中,对地质地震的研究考虑确实不够周全。为此,日本政府也承认,为了发展核电,部分核电站建立的选址,不太科学。 客观的地理环境,需要客观的应对措施。日本政府也认识到核电站发展与地震带分布的制约性。2007年,修订地震标准,将核电站设计基础标准提高了约1.5个点。因此,相对

福岛事故的全过程

为什么福岛核电站未能逃脱核泄漏厄运 2012年03月10日07:35新华网 字号:T|T 为什么福岛核电站未能逃脱核泄漏厄运 日本NHK电视台“复原”事故全过程 2011年12月16日,日本政府发布了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的平息报告。关于这个事故的核心部分还有许多谜团。为接近或解开这些谜团,日本NHK电视台独家采访了100多名现场工作人员和指挥人员等,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图片和录像录音,听取了许多专家的意见,努力再现当时的情景,尽可能还原事故的真相…… 事件回放 2011年3月11日下午14时45分,日本福岛核电站中央控制室,一切工作正常运行,值班人员11人,都在岗位上。14时46分,发生了日本历史上最大的9级地震。核电站自动感应系统立即停止了原子炉的运行,燃料棒自动上升,反应堆停止工作。这一过程,仅仅用了两秒钟。 此次地震,首先造成福岛核电站周围高压输电线塔的大量震塌,从而使得福岛核电站中央控制室外部供电全部中断。核电站马上启动应急电源柴油发电机,很快恢复了中央控制室的供电。此时,现场技术人员根据日本原子能发电站操作规程,立即启动原子炉冷却系统。冷却系统正一步一步顺利进入正常运行状态。 地震发生51分钟后,突然,中央控制室一片漆黑。现场指挥者和所有人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原来,强震引发的高达10米以上的海啸巨浪,袭击了设计能力只能抵御3米海啸大浪的福岛核电站。首先被淹的是南部建筑物,接着一号机组遭到侵袭,压力超过50吨的海水冲毁了第一道防护门,海水马上进入室内,应急电源柴油发电机完全进水,停止工作;海水进一步侵入位于地下室的蓄电池房。 蓄电池是使原子炉处于被冷却状态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遗憾的是,当时所有蓄电池彻底被淹,核电站立刻陷入丧失所有电源的最险恶的境地。 2011年12月11日,当时的现场最高负责人、福岛第一原子能发电站站长福良昌敏第一次公开接受NHK独家采访时说,当时的情况真的是无能为力,不能做任何事情…… 那么,核泄漏真的无法避免吗? 第一次机会出现

最新十大经典危机公关案例分析整理

十大经典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更新时间:2012-7-19 1、UT斯达康行贿事件 2、乳业三聚氰胺“死灰复燃” 3、恒源祥商标侵权风波 4、蒋海松“吻别门”事件 5、百度被黑事件 6、谷歌“关闭门” 7、茅台乔洪受贿事件: 8、雪碧“汞毒门” 9、强生召回与商业贿赂案 10、丰田汽车召回案 1、UT斯达康行贿事件: 2009年12月31日,美国司法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电信设备制造商UT斯达康公司将支付300万美元罚金来和解其贿赂中国国有电信公司官员一案。据称,UT斯达康为了商业利益,花重金邀请中国电信有关公司官员出国旅游,所到之地包括纽约、拉斯韦加斯和夏威夷,UT斯达康将官员在这些城市的旅游花销作为培训费用入账。 至今,UT斯达康方面尚没有就“行贿事件”做出正面回应。 事件点评: 借助行贿的非正常手段来开展商业活动,UT斯达康的作法既违反了有关法律,也触犯了有关商业道德的底限,受到有关方面的惩罚是很自然的。从危机公关应对的角度来看,作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T斯达康方面至少有正视问题、做出正面事件回应的勇气,以此来承担事件责任,争取获得广大公众的谅解,度过行贿事件给企业带来的难关。 2、乳业三聚氰胺“死灰复燃”: 2008年“三鹿事件”的罪魁祸首——三聚氰胺引发了国内乳业大地震,直接重创了国内乳制品产业的健康发展。2010年初,消失一年多的“三聚氰胺”阴影再次笼罩国内乳品市场。近日,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曝光上海熊猫乳业有限公司、陕西金桥乳业有限公司等5家乳制品企业相关产品三聚氰胺超标。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对于问题产品发出紧急“通缉令”,并在第一时间内收回并销毁了问题奶粉,但却让消费者敏感的神经再度绷紧。 事件点评:

公关危机处理案例分析

今年的3?15晚会又再次曝光了一些企业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其中一部分像麦当劳、家乐福以及中国电信等知名企业也不免涉及其中,再次使得人们的目光聚焦到企业的诚信问题,引起了消费者们一片的质疑声和问责声。当这些企业面临信任危机时,他们都采取了什么样的手段来化解危机呢?本文从危机公关处理理论来探讨这三家企业是如何进行信任危机处理的。 首先来了解这三家企业的违信行为: 麦当劳——据报道,北京麦当劳三里屯餐厅不遵循麦当劳运营标准,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如牛肉饼掉在地上不经任何处理接着二次销售、过期的甜品更改包装接着卖、保存期只有30分钟的吉士片在4个小时之后依然可以用。 家乐福——据调查家乐福超市郑州花园店用三黄鸡冒充柴鸡以次充好以及销售过期食品,欺骗消费者。 中国电信——央视315曝光东莞电信、广州电信、上海电信、随州电信等中国电信省公司为了增加收入,都在为垃圾短信的发送提供各种便利。 再来看看这三家企业为处理危机所采取的种种措施: 麦当劳——(1)公开声明道歉:在3月15日当天晚上9点50分的官方微博上,麦当劳(中国)发表声明称:我们将就这一个别事件立即进行调查,坚决严肃处理,以实际行动向消费者表示歉意。 (2)相关调查处理:第二天的上午,麦当劳中国公关部经理告诉媒体记者:麦当劳已在昨天第一时间对三里屯门店进行了停业整顿

和全面整改,并对涉及整个事件的员工做了详细调查。 (3)信用保证:麦当劳(中国)将以此为戒,深化管理,切实保证运营标准在各个餐厅的严格执行,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以实际行为维护消费者利益。 (4)接受监督:欢迎政府相关部门、媒体以及消费者对麦当劳的监督。 家乐福——(1)公开声明道歉:在曝光后第一时间回应,称对央视315晚会所报道的河南花园店严重违规操作生鲜类产品问题高度重视,在此向消费者表示最诚挚的歉意。 (2)相关调查处理:家乐福公司对外通报称,公司将立即展开调查,并将严肃处理,家乐福郑州花园路店店长已被留职查看,相关责任人也已被停职处理;家乐福(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17日下午,郑州家乐福花园路店接到了当地工商部门的停业整顿通知,家乐福方面将积极配合工商局的行动,另外凡是购买到“问题产品”的顾客,均可凭购物凭证退货,家乐福将依据国家法律规定予以赔偿。” (3)信用保证:家乐福中西区副总经理张震表示家乐福也会以此为戒,在工商部门的要求之下进行认真地整改,欢迎广大消费者进行监督。我们会加强内部的管理,加强对员工的培训,通过内外监督机制,保证我们所有规章制度能合理实施,我们希望用实际行动赢得广大消费者对家乐福的信任。 (4)接受监督:家乐福(中国)中西区副总经理张震表示,今后将成立专门团队,每日五次对门店内所售所有食品尤其是生鲜类食

从福岛核电站事故分析看安全文化

从福岛核电站事故分析看安全文化 日本正遭遇二战以来最大的灾难,这次地震由于其史无前例的强烈震级和同时伴随的强次生灾害揪住了全球民众的心。这其中,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1、2、3、4号机组所发生的事故,由于其可能对周边产生的恶劣影响和对人心理产生的恐慌,引起了越来越强烈的关注。根据诸多业内人士对核电站事故以及事故应急处理的分析,我们看到: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看起来是天灾(地震引发海啸造成装置失效),但其实也有许多人为因素,也就是说,还是有人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有人没做应该做的事情。 下面我结合专业人士eagle506的技术分析谈一谈这其中的文化因素。 1、关于应急处置 2011年3月11日下午,地震发生,反应堆安全停堆,按理应该马上向堆芯补水,保证堆芯冷却防止超压,但地震摧毁了电网,厂外电源不可用,这时应该发动应急柴油机,但海啸来了,柴油机房被淹,不过核电厂还备有蓄电池,虽然容量较小,但是在事故后8小时内还是为压力容器的冷却做了一些贡献的。电池眼看就要耗尽,为了保住压力容器,必须要卸压,防止压力容器超压爆炸。而且操作员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但是,12日早,日本首相菅直人要来视察。 如果卸压,环境中的放射性会升高,虽然菅直人是空中视察,但这对没有穿防护服的日本首相来说仍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根据日本某

些论坛的说法(没有得到官方证实),卸压的事由于此次视察暂时中断。但余热不等人,安全壳内温度压力仍在上升。 菅直人走后,操作员开始继续释放压力容器内部的压力。此时压力容器内的温度约为550 摄氏度,堆芯已经裸露并产生大量氢气。所以,含有氢气的蒸汽,通过卸压水箱简单的降温和过滤就被排放到厂房大气中。 下午三点左右,随着一声巨响,反应堆厂房顶盖被爆炸完全摧毁,只剩下钢结构。。。 这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起初是低估了事故的后果,后来关键时刻,没有恪守安全第一的原则,由于首相的视察中断了正在进行的卸压操作,最终导致了反应堆厂房爆炸。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们知道,应该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作最坏的打算,做最周全的准备,而在应急处置的关键时刻,应该拒绝首相的视察,全力以赴投入到抢险工作中。但是很遗憾,时光不能重来。 2、关于采取何种措施的问题 在整个过程中,操作员一直在采取比较保守的冷却方式。虽然有机会,但是直到爆炸发生也没有向堆芯内注入硼水,而是用清水代替。一方面是不希望反应堆就此报废,一方面是对反应堆的承受能力抱有侥幸心理。客观的说,操作人员在最大限度的保护反应堆,但是没有在最大限度上保护公众的安全。 我们知道:安全文化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

旅游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旅游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篇一: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以三鹿为例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情况越来越复杂,外部宏观环境如国际背景,国家 政策,行业状况,社会条件,技术升级等会影响到企业的总体走势,而企业自身条件也是复杂多样的,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集团要时刻把握宏观走势并根据 自 我状况为企业的发展制定合适的战略以赢得竞争。但是人毕竟是有限理性的, 在 企业面临危机时,企业的领导层应该如何果断而有针对性的做出正确的决策呢, 应该采取何种方法转危为机呢,这就要求有一套完善的危机应对机制。但是普 观 中国的企业及社会大众,我们发现至今危机管理的意识在中国人的头脑中还是 很淡薄,尽管自非典以来,中国的学术界和企业对危机管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相对而言,企业的认识明显不够。本案例将会以三鹿 1 集团为蓝本,运用目前 的危机管理的相关理论,通过剖析其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措施, 指 出其弊病,并适当给予自己的见解。本案例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三 鹿

集团,第二部分是本案例的中心部分,即对三鹿集团危机应对过程进行分析,第 三部分是对本文的总结,并用一点笔墨对当前的危机管理理论提出一点自己的看 法。 第一部分三鹿简介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鹿集团)是一家位于中国河北石家庄的中外合资企业,主要业务为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生产,主要经营产品为奶粉,其控股方是是持股56%的石家庄三鹿有限公司,合资方为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持 股43%。三鹿集团的前身是1956年2月16日成立的“幸福乳业生产合作社”,一 度成为中国最大奶粉制造商之一,其奶粉产销量连续15年全中国第一。2008年 8月其产品爆发三聚氰胺污染事件,企业声誉急剧下降。2008年12月24日,三 2 鹿集团被法庭颁令破产。2009年02月12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宣布三鹿集团破产。 第二部分三鹿集团危机处理过程分析 三鹿应对危机的过程回顾 三鹿领导集团总经理:田文华副总经理:王良玉杭志奇 1、2007年12月以来,三鹿集团陆续接到消费者投诉。 2、2008年5月17日,客服部书面向领导集团报告情况。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经过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经过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近海发生9.0级地震,随之导致的海啸和核泄漏危机使这个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之中。地震海啸纯属天灾无法避免,然而核泄漏危机却可以说是真正的人祸。 福岛第一核电站位于福岛工业区,同在该工业区内的有福岛第二核电站。两个核电站统称为福岛核电站。第一核电站共有6个反应堆,第二核电站拥有4个反应堆。经受地震及海啸袭击后,第一核电站6个反应堆均出现程度不等的异常情况。 核泄漏原因之一:技术缺陷、设备老化、选址不科学等因素是此次日本核泄漏事故不断发酵的原因。 福岛第一核电厂1号反应炉1971年开始运转,运行时间将近40年,严重老化。据悉,日本很多核电设备不少已是“超期服役”,使用寿命接近或超过25至30年的最长年限。据日本媒体报道,今年2月7日,东京电力公司完成了对于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的分析报告,报告称机组已经服役40年,出现了一系列老化迹象,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的中性子脆化、热交换区气体废弃物处理系统出现腐蚀等。抗震标准老化也为事故埋下了隐患。日本早期核电站设计抗震标准为里氏6.5级。2006年日本修改了核电站抗震标准,将这一标准提高到抗震能力最大为里氏7.0级。但目前日本国内55座核电站中,只有静冈县的滨冈核电站达到了最新抗震标准。据东京电力公司文件显示,对第一和第二核电站的地震测试假设,最高只有7.9级,换言之,该核电站的安全设计水平,远未达到抵御9级地震的标准。 11日下午,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级强震,并引发强烈海啸,当天日本电力公司宣布,其在日本北部女川町工厂的三座核反应堆自动关闭。然而,几天后相继传来核电站爆炸和反应堆受损的消息。部分专家通过媒体上描绘的各个节点的场景为记者勾勒出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的大致过程: 由于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在地震之初就已自动停止,所以在核反应堆内的燃料棒不会发生像原子弹那样的核爆炸。所谓堆芯熔化,是指核反应堆温度上升过高,造成燃料棒熔化并发生破损事故。失去冷却水后,堆芯水位下降,燃料棒露出水面,燃料中的放射性物质产生的热量无法去除,随后温度持续上升会导致这种情况。 据日本媒体报道,操作人员尝试打开阀门,释放反应堆容器内的蒸气以让反应堆内的压力下降,爆炸声响起,厂房轰然倒塌。有专家分析,反应堆堆芯附近蒸汽外泄后产生的氢气和周围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引发爆炸,这场爆炸有可能导致护罩安全壳局部受损,从而导致铀燃料能够对外放射。无法有效对堆芯降温正是这次事故的关键所在。由于发电机在地震中遭到损毁,冷却水循

危机管理案例及分析

危机管理案例及讨论阐述 案例: 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当天,万科曾宣布捐款220万元。但在全国人民爱心涌动,全国企业界动辄千万、上亿元的捐款面前,这笔捐款数额以及之后万科董事长王石的表态迅速给万科带来了近年来最大的一次公共信任危机。去年,万科销售额排名内地房地产企业第一,超过523亿元,净利超过48亿元,此次捐赠的善款不足其净利润的万分之四。在捐出款项的同时,万科就引发了网友对于捐款数额过低的质疑。 与此同时,万科董事长王石,这位在中国知名度极高的企业家却对捐款作出了一番“惊人”的解释。地震三天后的5月15日,王石写下一篇名为《毕竟,生命是第一位的(答网友56)》的博客文章,王石在文章中称,“200万是个适当的数额。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应成为负担。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一石激起千层浪。王石表态很快为公司以及他本人带来更多铺天盖地的指责甚至漫骂。很多人表示,“万科在我们心中一落千丈。”更有网友指出,万科8.2级的”地震”从此开始。 分析: 一、万科公关危机的原因 1、不合时宜的言论触犯了社会公众的道德 国难在前,公众的民族意识空前强烈,道德的标尺被放在衡量一个企业优不优秀的首要地位。万科稳坐国内地产业首席的地位,区区200万元的捐款在此时便显得极其吝啬。 2、企业领导人的道德缺失 我们不便评价王石作为一个商人的道德水平,但一个企业却会因一个领导者的形象受人唾弃。王石是万科集团的董事长,身上的责任与负担便与他的名利成正比了。 3、遭受网民的舆论炮火

王石在博客中与网友发生争执而触犯众怒。王石的个人言论迅速传播放大,扩大成了一个巨大群体的不满,谴责和抵制对万科的企业形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由网民所创造的舆论压力更是可以左右一个企业的生命。 4、与新闻媒介的沟通断裂 新闻媒介的舆论报道对企业形象的渲染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开始万科就没有关注到整个社会的舆论导向并和新闻媒介保持紧密的联系。在灾难面前,需要的是每个人良知的觉醒与深厚的社会责任感。万科危机的产生,与媒体沟通断裂是紧密相关的。 5、企业公关理念淡薄,没有危机管理和防范意识 万科在国难面前毫无社会责任感,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置天下之大事而不顾。万科不仅缺乏新闻发言人制度,而且也没有建立高管人员对外言论的管理机制,企业缺乏危机传播管理的意识、管理者没有正确的公关理念。同时,万科还没有建立危机防范机制,这样就不能有效监控并在危机到来之前成功避免危机的发生,结果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万科的危机公关策略 1、统一信息发布渠道 2、诚挚的道歉以求原谅 3、与公众媒体重新建立沟通 4、将设新闻发言人制度 5、保持媒介沟通利用传媒引导公众 6、坦然面对危机重塑品牌形象

福岛核电站泄露原因和影响

专家独家解读福岛核电站泄漏原因和影响 3月15日16点45分,新浪网、中国网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军控与防扩散中心秘书长洪源、日本企业研究院院长陈言做客,谈日本核辐射所产生的影响。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9.0级强震,随后,福岛核电站反应堆因爆炸起火泄漏放射性物质。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首相菅直人当地时间15日上午11时在首相官邸发表告国民书,指出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问题趋向严重,要求在核电站20公里至3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也要做好防止核辐射的准备。面对核辐射,民众需要采取哪些防护措施?此次地震会给日本的核能源政策和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核问题专家洪源和日本经济问题专家陈言在访谈中一一进行了解答。 主持人尹俊:各位网友大家好。最近日本的大地震引发了核泄漏,今天演播室请到两位专家和大家聊聊相关话题,今天聊的是日本的核辐射所带来的影响与警示,给大家介绍一下两位嘉宾,第一位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同时也是军控与防扩散中心秘书长洪源,洪老师欢迎您。 主持人尹俊:一位对核技术有所了解,另外一位对日本有所了解,今天请到两位谈一下日本最新事态的发展。核泄漏的危险是大家目前比较关心的话题。现在确认的情况是风向为西风,其扩散范围已经扩大到太平洋。这次核泄漏影响有多大,请洪先生分析一下。 洪源:首先从污染源上看待这个事情,过去的几天,国际原子能组织把它定义为四级核事故,把1986年前苏联切诺贝利核事故定为7级,最高一级,现在1、2、3、4号四个反应堆出现问题,尤其是以2号反应堆出现问题最为严重,从这个情况来看,现在已经远远超出了4级,已经是5级的事故,原来1979年美国的三里岛核电站的事件,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已经越过三里岛核电站,到今天为止的情况应该是超过了三里岛核电站,但是不及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我个人意见可能是6级是比较合适,也可能是5级,但是4级肯定是已经过去的情况了。 扩散源从过去的情况来看,把一些蒸汽放到大气中,蒸汽中含有一些日本政府说是微量的放射性元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测出了铯137和碘131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存在于核燃料棒反应内部,从这个情况来看,已经出现了事实上的泄漏。 另外,海水对反应炉的内壁进行减热和冷却的作用,由于不可能保证完全没有泄漏,可能有少部分泄漏到了海水中。迄今为止,2号反应堆又发生了爆炸,日本政府承认有熔融现象,熔融之后,如果整个容器底部被烧穿的话,事故的严重性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只差一个等级了。这是从污染源情况来看。 福岛大概是北纬38度,这个地区上空的七千到一万五千米的高空,是属于地球的西风带,风从西向东刮,环绕整个地球。如果熔融的部位暴露在空气中,包括三百多度以上的蒸汽和挥发物,有的是熔融以后超过了2100度、2300度、2700度,这些温度散见于日本的报道中。这种温度很可能把核物质和沾染的物质带向高空,就进入了西风带大气环流。从北纬35度到北纬60度,都属于西风带,这个范围很广,核物质和沾染的物质同时也被整个西风带的广袤地带稀释了。同时有沾染,同时也稀释了,这是一个矛盾体的两个方面。 另外七千米以下是对流层,在对流层的中下部是气流,它随着地形开始不断地进行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迄今为止,都是从西北向东南刮着西北风,在西北风控制下,福岛的风主要是刮向太平洋,甚至是刮向了东京。像今天下午,福岛刮的是北风,在东京已经是辐射超标了大概20倍。 主持人尹俊:距离20公里—30公里的人呆在家里别出来。 洪源:东京是230公里已经超标了20倍,而且美国的华盛顿号航空母舰在下风口160公里。 主持人尹俊:日本核电发展几十年了,为什么在这次地震和海啸发生后,接二连三地发生问题。这是不是意味着日本核电事业存在一定的问题?日本是否有能力把这几个核电站问题给解决了? 陈言:日本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立法发展核电站,到60年代包括这次出事的福岛核电站,就开始一一建设起来了。这些技术相对于现在的日本核电技术属于略微老一些的,和最新的日本更安全的技术比起来,具有一定的技术上的缺陷,这一点可以从这次核电站事件中清楚地看出来。 还有一点,这次核电站出问题,和很多自然因素非常巧合地赶在了在一起。 主持人尹俊:设计的时候没有发生8.8级以上的考虑吗? 陈言: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发生9级的地震,在日本一千年历史中,7级地震是比较容易考虑到的,

福岛核事故原因分析

福岛核事故原因分析 作者:苏秀彬 日本是一个资源极度贫乏的国家,据统计,日本全国有18座核电站,总共60座核反应堆,大都是属于沸水反应堆。由于沸水反应堆发电量高,没有二回路循环系统,相比压水反应堆,输出功率大,造价性对低廉,一直受到日本核电工业的青睐,日本新设计的第四代反应堆也是采用沸水反应堆。 福岛核电站位于北纬37度25分14秒,东经141度2分,地处日本福岛工业区。它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核电站,由福岛一站、福岛二站组成,共10台机组(一站6台,二站4台),均为沸水堆,受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受损极为严重,其中1号-4号机组损毁最为严重。目前,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等级为最高级7级。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 沸水堆又叫轻水堆,由压力容器及其中间的燃料元件、十字形控制棒和汽水分离器等组成。沸水堆核电站工作流程是:冷却剂(水)从堆芯下部流进,在沿堆芯上升的过程中,从燃料棒那里得到了热量,使冷却剂变成了蒸汽和水的混合物,经过汽水分离器和蒸汽干燥器,将分离出的蒸汽来推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

福岛第一核电站结构设计图 通常,为了安全起见,反应堆冷却系统有三种供电方式。分别为电网供电,柴油机供电和汽轮机发电供给。大地震摧毁了核电站的外部电力供应,循环冷却系统在没有电力供应的情况下停止运转,此时核电站紧急启动了柴油发电机组,来维持循环冷却系统的运行,但不幸的是海啸来了,海水灌入摧毁了发电机组。发电机组损坏之后,核电站启动了备用电池,这种备用电池大概能维持循环冷却系统8小时运行所需要的电力。在这8个小时内,需要找到另外一种供电措施。通过卡车运来了移动式柴油发电机,更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运过来的柴油发电机竟然因为接口不兼容无法连接,8小时过后循环冷却系统停止运转。 我们知道:福岛第一核电站一号 但是停堆之后,反应堆中的放射性物 质仍然有少量在继续衰变,放出衰变 能。这个能量大约占反应堆总输出功 率的1%左右。那么这样计算来看, 停堆之后反应堆仍然有4.6万千瓦的 输出,但是输出功率只占反应堆总功 率的33%左右,也就是说实质上,停 堆之后的福岛一号反应堆中总放射 性衰变能在13.8.万千瓦左右。 由于没有了冷却循环,反应堆压 力容器中的冷却水在不断地吸收这 些衰变能,变成蒸汽,液面下降,同

危机公关处理案例分析

危机公关处理案例分析—— 麦当劳、家乐福和中国电信之信任危机处理 今年的3?15晚会又再次曝光了一些企业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其中一部分像麦当劳、家乐福以及中国电信等知名企业也不免涉及其中,再次使得人们的目光聚焦到企业的诚信问题,引起了消费者们一片的质疑声和问责声。当这些企业面临信任危机时,他们都采取了什么样的手段来化解危机呢?本文从危机公关处理理论来探讨这三家企业是如何进行信任危机处理的。 首先来了解这三家企业的违信行为: 麦当劳——据报道,北京麦当劳三里屯餐厅不遵循麦当劳运营标准,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如牛肉饼掉在地上不经任何处理接着二次销售、过期的甜品更改包装接着卖、保存期只有30分钟的吉士片在4个小时之后依然可以用。 家乐福——据调查家乐福超市郑州花园店用三黄鸡冒充柴鸡以次充好以及销售过期食品,欺骗消费者。 中国电信——央视315曝光东莞电信、广州电信、上海电信、随州电信等中国电信省公司为了增加收入,都在为垃圾短信的发送提供各种便利。 再来看看这三家企业为处理危机所采取的种种措施: 麦当劳——(1)公开声明道歉:在3月15日当天晚上9点50分的官方微博上,麦当劳(中国)发表声明称:我们将就这一个别事件立即进行调查,坚决严肃处理,以实际行动向消费者表示歉意。 (2)相关调查处理:第二天的上午,麦当劳中国公关部经理告诉媒体记者:麦当劳已在昨天第一时间对三里屯门店进行了停业整顿和全面整改,并对涉及整个事件的员工做了详细调查。 (3)信用保证:麦当劳(中国)将以此为戒,深化管理,切实保证运营标准在各个餐厅的严格执行,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以实际行为维护消费者利益。 (4)接受监督:欢迎政府相关部门、媒体以及消费者对麦当劳的监督。 家乐福——(1)公开声明道歉:在曝光后第一时间回应,称对央视315晚会所报道的河南花园店严重违规操作生鲜类产品问题高度重视,在此向消费者表示最诚挚的歉意。 (2)相关调查处理:家乐福公司对外通报称,公司将立即展开调查,并将严肃处理,家乐福郑州花园路店店长已被留职查看,相关责任人也已被停职处理;家乐福(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17日下午,郑州家乐福花园路店接到了当地工商部门的停业整顿通知,家乐福方面将积极配合工商局的行动,另外凡是购买到“问题产品”的顾客,均可凭购物凭证退货,家乐福将依据国家法律规定予以赔偿。” (3)信用保证:家乐福中西区副总经理张震表示家乐福也会以此为戒,在工商部门的要求之下进行认真地整改,欢迎广大消费者进行监督。我们会加强内部的管理,加强对员工的培训,通过内外监督机制,保证我们所有规章制度能合理实施,我们希望用实际行动赢得广大消费者对家乐福的信任。 (4)接受监督:家乐福(中国)中西区副总经理张震表示,今后将成立专门团队,每日五次对门店内所售所有食品尤其是生鲜类食品的质量进行巡查,并面向广大消费者聘请社会监督员等具体举措来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中国电信——中国电信集团公司3月15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声明称,对央视315晚会曝光的垃圾短信问题高度重视,已成立专门小组对曝光涉及的违反集团公司相关规定的基层企业进行认真调查处理。

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以三鹿为例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情况越来越复杂,外部宏观环境如国际背景,国家政策,行业状况,社会条件,技术升级等会影响到企业的总体走势,而企业自身条件也是复杂多样的,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集团要时刻把握宏观走势并根据自我状况为企业的发展制定合适的战略以赢得竞争。但是人毕竟是有限理性的,在企业面临危机时,企业的领导层应该如何果断而有针对性的做出正确的决策呢?应该采取何种方法转危为机呢?这就要求有一套完善的危机应对机制。但是普观中国的企业及社会大众,我们发现至今危机管理的意识在中国人的头脑中还是很淡薄,尽管自非典以来,中国的学术界和企业对危机管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相对而言,企业的认识明显不够。本案例将会以三鹿集团为蓝本,运用目前的危机管理的相关理论,通过剖析其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措施,指出其弊病,并适当给予自己的见解。本案例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三鹿集团,第二部分是本案例的中心部分,即对三鹿集团危机应对过程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对本文的总结,并用一点笔墨对当前的危机管理理论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部分三鹿简介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鹿集团)是一家位于中国河北石家庄的中外合资企业,主要业务为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生产,主要经营产品为奶粉,其控股方是是持股56%的石家庄三鹿有限公司,合资方为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持股43%。三鹿集团的前身是1956年2月16日成立的“幸福乳业生产合作社”,一度成为中国最大奶粉制造商之一,其奶粉产销量连续15年全中国第一。2008年8月其产品爆发三聚氰胺污染事件,企业声誉急剧下降。2008年12月24日,三鹿集团被法庭颁令破产。2009年02月12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宣布三鹿集团破产。 第二部分三鹿集团危机处理过程分析 三鹿应对危机的过程回顾 三鹿领导集团总经理:田文华副总经理:王良玉杭志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