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近20年来华人国际移民活动的几点思考_庄国土

对近20年来华人国际移民活动的几点思考_庄国土
对近20年来华人国际移民活动的几点思考_庄国土

 对近20年来 华人国际移民活动的几点思考⒇

庄国土

二战以后,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移民活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进行。其主流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发展中国家人口大量移居发达国家。华人移民活动是这个主流的组成部分。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大陆移民在华人国际移民潮中的比例越来越大。新时期以来,海外华人与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关系越来越密切,移民活动与海外华族的存在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正确认识华人国际移民现象,正确对待国内居民向国外移居,是我国政府制定稳定、有效对海外华人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新移民的数量、分布与移民方式

据美国移民部门估计,战后世界移民数量至少在3500万以上,而战后迄今的华人移民不会超过400万,仅占12%。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0%以上,从大陆出国者则不超过100万,可见中国并非典型的向外移民的国家。然而,海外华人在新时期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却具有重大的意义。仅从经济角度来看,华人与港澳同胞的投资占流入大陆外资的70%以上。到1993年底,外商直接投资占大陆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3%,“三资企业”出口值占全大陆出口值的34%。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成为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动力,是中国与世界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的主要桥梁之一。随着移民活动的发展,海外各国华族将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与中国的关系将进一步加强,在今后30—50年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一)华人移民目的地

战后的华人移民趋向与世界移民趋势一致,即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移民。各国移民的政策与法律相差甚多,接受华人移民的数量也大不相同。大体上北美是华人移民的最佳去处,其次为澳大利亚与西欧,再次为东南亚国家。南美、南太平洋国家也成为部分华人移民的去处,但这些地方多作为向发达国家再移民的中转站。

美国、加拿大与澳大利亚是华人新移民的首选地区,也是容纳华人新移民最多的国家。其华人总数在近10来年期间增长 1.5倍。70年代以后,大多数华人新移民都是前往这三个国家。欧洲所接受的华人绝对数不大,约在50万左右,但按比率则是华人数量增长率最快的地区。

⒇* 本文的华人,是指种族、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Eth nic Chinese),包括华侨、华人与华裔;华人国际移民(International M ig ration)指华人以经济目的为主的跨国流动。

2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1997年 第2期

1981—1993年主要移民去向国家的华人人口变动 单位(万人)被移民国家1981年1993年民间估计

美国80.6180250

加拿大29.27580

澳大利亚12.340

英国9.12527

法国1521

荷兰4610

德国279

意大利0.355

日本61820

通过对以上华人新移民的主要接受国华人人口变动的统计,1981—1993年,华人人口增长近200万。扣除人口自然增长(以2‰增长率计),则1981—1993年间,移居发达国家的华人可能在160万以上。近两年华人的移民规模至少与前十年相当。由此可以大概估算,70年代中期至今,移居发达国家的华人移民可能在200万以上。如根据民间估计,可能达到250万人。

东南亚国家独立以后,均采取禁止华人移入的政策(近年来允许少数的技术和投资移民)。但近十年来移居东南亚华人亦有一定规模,其主要移居地为泰国、菲律宾。近三年亦有一定数量的移民进入越南与柬埔寨。除少数技术和投资移民外,近年进入这些国家的华人绝大多数是通过非正式途径。据称,1980年以后移民泰国曼谷地区的潮汕人可能在10万以上。以各种途径进入菲律宾的华人亦数以万计。近年进入越南的华人至少亦在数千以上。大陆人非法移居东南亚的目的在于依托当地华人社区寻求较好的发展机会,或伺机向发达国家再移民。

据以上估算,70年代中期至今,华人移民规模至少在240万人以上。

(二)华人移民源地

近20年华人移民的主要源地为大陆、香港和台湾。香港与台湾移民方式、移居地与价值取向比较稳定。大陆人的移民动机更强烈,更多注重移民行为能否成功,移民方式、目标与价值选择的考虑则在其次。

1.香港移民

数量:1980—1995年,移民的总数约62.5万人,加上先留学后定居的人数,则总数可能达75万人。

去向:加拿大,26万;澳大利亚,16万;美国,15万;英国,2万;其它, 4.5万。

原因:(1)加、美、澳均为地广人稀、乐于接受移民的发达国家,适合香港专业、实业人才工作;

(2)对1997年以后的考虑;

(3)移居地原有的港人社区条件;

(4)以上三国移民法对香港的优待,如美国每年的移民配额中给香港一万名。

方式:以专业移民为主,其次是投资移民,这两类移民行为完成后,又可以亲属团

聚方式进行移民活动。

2.台湾移民 数量:1950—1993年,从台湾移居国外者70.8万人,同期赴美留学者12万人,返

回台湾者2.7万人。在1980—1993年间移居国外者可能有20万人。1993年

台籍在日留学生6000人。

去向:以美国、加拿大为主,约占移民总数的70%。

原因:(1)留学后留居当地,寻求较舒适工作的机会;

(2)配合台湾的对外投资。

方式:(1)留学后以专业人才留居当地;

(2)投资移民,发展在国外的营销网络。

3.大陆移民

数量:1980—1995年,从大陆由正常途径移居发达国家者约60万人。其中在美国者

约35万人(1990年约25万人,加上每年2万移民额),西欧8万人,澳大利

亚7万人,日本10万人,正式移民其它国家者6万人,总数接近70万。

原因:(1)寻求较好的生活与工作条件;

(2)求学。

方式:(1)以专业人才身份申请移民;

(2)家庭团聚理由;

(3)投资移民(数量较少);

(4)非法途径移民。

70年代末至1995年,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三地通过正常途径移民发达国家的人数估计为142.5万。而同期进入发达国家的华人移民人数可能在200万以上。其中来自东南亚国家的华人应有相当数量,但估计不会超过20—30万(包括印支难民),再加上数万人的澳门移出的华人,至少还有10—20万为非法移民,相信绝大部分来自大陆。如果加上非法移居泰国、菲律宾、越南等地的华人,则通过非正式途径移出的大陆人数量至少20—40万人,可能相当于合法移民的30—50%。加强对其追踪与关注,对了解新移民及海外华族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应注意到,近两年香港局势平稳,从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回流香港者也越来越多。对这种把事业放在中国、把国藉放在外面的“飞人”的发展趋势,应进一步追踪了解,才能全面了解香港移民的状况。

二 新移民的特点、处境与前景

(一)特点

1.较高层次的知识结构

来自大陆的近70万新移民中,约60万人移居发达国家。以留学方式出国连同其亲属(约有大多数亦是受过高等教育者)约40万人,占总移民数近60%。非法移民(暂估计为20万人)的知识层次较低。台湾海外移民亦以留学人员及其亲属为主,人数至少占其总移民数60%以上。香港移民中专业人士及其家属约占一半。香港与台湾的投资移民教育程度亦较高。港、台移民均可以说是两地优秀人才,其知识结构远优于港、台两地平均水平。即使把大陆低层次非法移民计入,70年代末以来的新移民大多数是中华民族的精英,其适应及其开拓能3

对近20年来华人国际移民活动的几点思考

4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1997年 第2期

力远胜于老华侨华人。

2.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新移民中有相当部分人属经济移民,主要来自香港的事业有成者。在62万香港移民中,至少有30%属于经济移民,占全球华人新移民总数的10%。经济移民扩大了华族的经济基础,亦为其它新移民提供工作机会,并刺激新一轮的移民活动。

3.较低的年龄结构与深厚的中华文化熏陶

据估计,新移民出国的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年轻与知识使新移民在异域能迅速提高适应能力和工作技能。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几年内就能进入当地主流社会,其它大部分人亦能打下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由于新移民大部分在中国完成高中或大学教育,其中国式思维、行业方式和价值观念很难改变,对故乡、文化、民族有根深蒂固的亲和力。教育水准较低的新移民(包括绝大部分非法移民)的文化与故土情结更难以改变,随其年龄的增长而更强烈。

(二)处境与前景

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新移民经数年努力,大多数人的生活已达到当地国平均生活水平。由于移居时间较短,海外新移民的最重要成就在于科技领域,尤其是美国的华人。80年代以后,较有成就的美国华裔科技人才中大多是台湾留学生。当前美国华人从事研究及专业工作者,不但在美国有重要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台湾、香港及东南亚华商产业升级。在可以预见的将来10年内,大陆籍学者(总数已相当于来自台湾的学者)将在各个科学领域崭露头角,与台湾来的学者一起,加倍扩大华人在美国科技人才中的比例。

有意思的是华裔学生的杰出表现。1983—1991年入围美国“西屋科学奖”(每年全美最杰出的40名高中生入围)360名学生中,有华裔70名,获奖的90名学生中,有华裔17名。这些华裔学生大多是50—60年代的华人移民子女,属第二代华人。80年代以后新移民的后代在美国的成就将不会亚于50—60年代出生的第二代华人。

大部分新移民,尤其是大陆新移民,在发达国家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或在餐馆或技术含量低的工厂打工。少数人经营实业,以餐馆业为主,在欧洲和日本,华人餐馆业占华人经济事业的90%以上份额。在美国,华人经营的实业已向制造业、资讯、电脑业发展,取得一定成就,但与目前在科技领域中的成就相比,新移民在经济事业方面的成就仍太小。1989年全美华人家庭平均收入 3.76万美元,超过白人家庭的平均收入(3.11万美元);比西语裔和黑人的平均家庭收入(分别为 2.4万和 1.9万美元)多得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包括华人多聚居在生活费用高的大城市,以及华人家庭大多是双职工,乃至更多人参加工作养家,等等。华人的两级化相当严重。除8.6万户收入5万到7万美元之外,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有 3.8万户,收入不到5000美元的有3.6万户。总户数当中,有14%收入在贫困线(1989年4口之家年收入12,674美元)以下,其中绝大多数是从中国大陆来的新移民。他们找不到高报酬职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语言障碍。其实这是符合第一代移民艰苦创业、第二三代进入主流社会的规律的。但是下面将提到的一些情况值得注意。

华人家庭平均收入超过白人并不奇怪。美国对华人实行“有选择移民”,吸收了许多教育水平较高,或者带来资金较多的人。美国之兴旺发达跟它吸收精英,重用“客人”,有很大的关系。近来有两个因素将推动将来新移民的经济事业。一是投资新移民的资金。据估计,香港投资移民每年带出的资金在200亿美元以上。第二是台湾对外投资的增长。台湾的世界第二、三位的外汇存底与每年近百亿美元外汇顺差使对外投资规模越来越大。香港和台湾资金

将在今后几年继续外流,这些外流资金会在相当程度上与新移民结合,而这一结合将很大程度改变发达国家华人的经济事业。

新移民将极大地改变海外华人社会的发展趋势。70年代以前,海外中国人的变化趋势大体上为华侨——华人——融入当地社会。由于新移民使海外华人,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华人数量剧增,随之而来的是整体华人意识(Chineseness )的重新加强。新移民中相当部分的家庭成员仍留在中国,与中国的关系也将更为密切,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也会更多,反过来又加固其华人意识。发达国家大多接受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观念,因此,只要移民活动继续以目前规模进行,海外华人的发展趋势有可能成为:华人——华族。华族在新移民所在国的形成将改变现有的中国与海外华人的关系。

新移民的民族意识强,绝大多数希望祖国统一,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不愿看到有损祖国主权、民族尊严的情况。美国政府把中国的知识产权、人权等问题与给中国的最惠国待遇相联系,普遍遭到海外中国学人的反对。

三 对新移民的几点思考

(一)对新移民的基本看法

1.新移民(包括来自港澳台者)是中华民族的精英,其素质远高于40年代以前的老移民。相比当前世界其它主要移民群体(如印度、菲律宾、中东、北非的阿拉伯国家、土耳其、墨西哥、南斯拉夫等),华人新移民的教育层次,创业精神亦是最高的,即使知识分子比重较大的印度籍移民,其知识分子的比重也不如华人。

2.大规模移民行为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不可避免的现象。在全世界的移民潮中,中国人按其人口比例仍是平均移民水平较低的群体。巴基斯坦自1971年以来,劳工输出迅速增加。1981年劳工输出达到高峰,为16.84万人,1986年跌至6.75万人,以后又逐年回升,1990年和1991年输出的劳工分别为11.55万人和1

3.50万人。1994年有11.40万人向政府登记出国外护照到期而非法居留者。据保守估计,现有约350—400万巴基斯坦劳工在国外工作,1994年回国定居的劳工约为7.5万人。每3名出国劳工中,有2名回国定居。当代交通资讯条件使移民过程日益简单,中国政府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断然取消或以较激烈的手段限制移民行为。

3.非法移民历来是国际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存在移民动机,非法移民行为就不可避免。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常以大赦或允许入籍等非法移民合法化方式正视非法移民的存在。有些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移民法就带有对包括中国人在内的有色人种的歧视。同时,因非法移民导致外交关系紧张的局面在本世纪从未发生,不应认为非法移民严重影响国家声誉。如巴基斯坦,据报刊透露,每年仅有27%的劳工办理正式手续,其它属非法出境,但并未闻发生大的外交纠纷。但对移民活动中的欺诈与暴力行为要坚决打击。

4.由于新移民素质较好,在其移居国将很快进入主流社会。在10—20年以后,他们将成为海外华族的中坚和异域中华文化的载体。由于其民族意识强,希望祖国强大,将成为国际社会中支持中国的重要力量。(相似的现象为:世界犹太人组织与伊斯兰不同教派的跨国影响力)

5.新移民素质与规模直接影响海外华族的存在和发展。由于东南亚国家严厉的排斥华人政策,多数东南亚国家华人的华族意识将随着老一辈移民的去世而削弱乃至消失,新移民加5

对近20年来华人国际移民活动的几点思考

6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1997年 第2期

入华族将延续这一过程。发达国家的华人将因新移民规模的扩大而形成华族,作为当地多元民族的组成部分。

6.从种族、文化意义上将新移民视为同类群体。新移民中尽管有部分人已入籍,但国籍常被华人作为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而种族与文化的认同感更为持久、强烈,是他们某种感情程度认同于中国的主要基础。

(二)如何对待新移民

1.支持合法移民。在出境手续、审批等方面尽量给予便利。按国际通行惯例,公民出国是其权利之一,原本无需等到特别许可。政府有关部门有责任协助出国旅行者取得相应信息和联系渠道。并应公开出国程序,手续齐备后马上审批,不得以再研究而拖延。

2.不支持和鼓励非法移民,但无需将非法移民问题看得过重而严厉打击。出国旅行是公民权利之一。而非法移民的主要违法行为是非法入境,在国外的违法行为应由国外司法机关予以惩处,我方只应在对方要求协助时予以配合,但要打击在国内以欺诈手段组织移民的行为。

3.关注和协助改善新移民的处境。旧式华人社会有血缘、地缘、业缘、语缘组织,这些社团组织当时在帮助新移民生存方面起了极大的作用。应鼓励原有的华人社团接纳新移民,协助新移民加入或成立相应的社团组织。鼓励新移民在共同的血缘、文化基础上加强相互联系。促进新移民和以族缘、地缘为基础的传统华人社会之间的联系和组合,形成华族群体力量。

4.政府应加大对包括新移民在内的华侨华人工作的力度。1993年台湾“侨委会”预算经费为6600万美元,其中用于文教经费占45%。而1984年的预算仅为1720万美元。以文化、语言教育为主要工作手段,培养与巩固新移民与第二代华人的民族、文化意识,应作为侨务工作的长期和最重要的政策。

5.在关注较有成就的新移民的同时,亦应关心层次较低、包括以非法途径出国的新移民。他们虽多是地位较低的非熟练劳工,但也常成为其亲戚朋友移民的媒介,亦是华族存在的基础之一。而他们的第二代将与精英阶层的第二代华人无甚区别。

6.促进新移民与原有华人社会、新移民之间、新移民与家乡的联系。有关部门应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工作程序,如定期的联谊会、协助组织各种社团、举办职业、文化培训班、观光活动等,使每一个新移民都成为某一华族社团的成员之一。关心新移民,包括非法出境者在国内的亲属和原有利益,不得歧视。

(作者系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教授;责任编辑黄静)

(上接第15页)

40Joe R.Feagin,Ibid,p.125.

41Samuel Lubell,The Future of Am erican Politics,2ded.N.Y.:Doubleo lay,Ancho r Books,1955,p.70.

42Rrickus,Pursuing the American Dream,p.92;Sy lv ia Pellini Macphee,Changing Per-spectiv es of Italia n America ns,Cam bridge,Ma ss:Center for Comm unity Eco nomic Dev elop-m ent,1974,pp.10-15,in Jo e R.Feag in,Ibid,p.127.

43John D.Buenker and Lo rman A.Ratner,M ulticulturalism in the United Sta tes, Greenw ood Press,1992,p.205.

华人谈移民美国生活

华人谈移民美国生活:一针见血 2013-03-16 17:01 凤凰网 【导读】你在过去十几年不曾买过300块钱以上的衣服或鞋子吗?面对国内高物价,高房价,富者不仁,工薪阶层痛苦生活,请看一名华侨的自白,揭示真实的美国工薪生活。 首先美国家庭极少有什么灰色收入(不靠工资收入的是那些百分之一,在华尔街工作的人和大公司最顶层的头头),工资是绝大多数人的唯一收入,并且所有收入都要交税。95%的人没有退休金(那5%是政府部门和极少数的公司,而且干个30年,能拿到50%的退休金不错了)。十年后正式养老金要到67岁才能拿,公共医疗保险到65岁才有(如果之前还有工作的话,不然就先加入五千万无任何医疗保险的大军熬到65岁)。没有什么公积金,付房贷要从自己税后的收入中出。汽车在美国是必需的交通工具,不是什么奢侈品。最后一点在美国谈论收入都是指税前收入。如果你认为我说我的笔记本电脑用了八年很矫情,以下事实请不要惊讶。到美国十五年,我给自己买过或穿过的衣服或鞋子,只有一件/双超过50美元,那是2006年买的一件皮衣。唯一的西服是出国前买的,一年四季是衬衣或带领的薄毛衣,冬天冷时那件皮衣作外套(之前是从国内带来的羽绒服)。一年四季穿的是从国内带来的布鞋,每年穿坏三四双。有两双皮鞋和一个靴子,其他场合穿。不要以为我是个受虐狂或铁公鸡。偶尔买件几百美元的衣服还是可以承受,一是觉得没有必要,现有的够用。二是我老婆肯定会唠叨大半年,那我还不得发疯?我这辈子买过最贵的一件衣服是出国前给老婆买的一件皮衣,如果现在我要给我老婆买件200美元以上的衣服,她肯定会跟我急。 收入篇($165,000) 从最近几年平均看,我和我老婆(一个非营利机构的职员),总收入16万5,根据最近的统计在美国的家庭收入中排在最高的6.5%(在2006年是前5%,最近几年富人越富了),即每15个家庭只有一个,收入看起来不少了。2010年美国家庭税前的中位数收入为4万9445美元(即一半的家庭在49445以下,另一半在之上),剔除通胀因素后比2000年的数据相比减少了7%。这十年是美国失去的十年,穷人越穷,富人越富了。从单个人收入来看,美国全国25岁以上有全职工作的人中位数是3万9336。收入10万以上的人只占6%。从美国全国来看收入消费比可能不合适,因为大华盛顿都市圈虽比不上纽约,波士顿和洛杉矶,但消费比全国水平要高得多。大华盛顿都市圈有人口558万,就业人口230万,中位数收入是4万6960。各种管理人员17万2070,中位数收入是11万6440。IT行业人口17万2700(不包括管理人员),中位数收入9万0090。IT管理层共有1万3410人,中位数收入13万2920。总的来说我们相对市场工资水平严重偏低,主要是处在传统媒体和非营利机构(一个全国性质的医疗协会)。 大华盛顿都市圈一直是美国中上产的天堂,在美国前二十富裕的市县(按中位数家庭收入算)中占据半壁江山,美国第一的公立高中就在此,我所在的郡县大多数高中都在美国前二百名。 其他收入可以忽略不计,我没有有些人的魄力,所以有的人可以成为亿万富翁,而我只是个打工仔。我想炒点股,没有本钱,想开个网店,没有精力和商业眼光,也想周末摆个地摊,没有执照。 纳税篇($40,673,占24%) 纳税主要是三部分:联邦收入税,州收入税和社会保险/医疗税,有的地方象纽约市还有纽约市税。象房产税和汽车持有税也是大头,但这里没有算在其中(房产税算在住房开销,汽车持有税算在出行/交通里)。总共纳税4万0673,占总收入的24%,最大的一部分。 联邦收入税很复杂,就不一一介绍。2011年的税率是(以夫妻家庭报税为例):1万6700以下是10%,1万6700到6万7900是15%,6万7900到13万7050是25%,13万7050到20万8850是28%,最高的是35%。 征收联邦收入税用的收入不是所有收入,而是所谓的应征收入。第一步减去现在不付,将来再付联邦税的,主要是401K计划(补充养老金)。第二步减去人头,每个家庭成员3700,象我三口之家去掉一万。 第三步是减免,有两种可选,一是标准减免(三分之二的人选择此项),夫妻家庭是1万1600,第二种选择是多项减免,贷款利息,捐献,州税和地方税(象房产税等)等都可以加起来。两者只能选一。 由于现在贷款利率极低加上短期贷款,贷款利息不多,选第二项不到2万,但还是可以多省点。对于中低收入的人还有一些退税,象大学学费,小孩人头退税等,因为我们的收入超出此范围,退税为零。最后我们的联邦收入税大约相当于总收入的12%(总共1万9800)。 州收入税基本与联邦税类似,就不再重复,我们的州收入税大约5%(共8千250)社会保险/医疗税,这跟国内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是一码事(说起来国内完全向美国学的,不过公司交的是和个人一样多的,而国内公司缴纳的部分有点高得离谱,养老保险是20%,医疗保险是10%,企业负担太重)。 所有工资收入都得扣税(社会保险有个上限但95%的人达不到),税率是7.65%,共计1万2623。个人不需要缴纳失业保险,没有住房公积金。 总的来说,尽管还存在很多漏洞,很多超高收入者通过各种手段避税,但是美国的个人收入税收制度比中国先

读《汉族移民与近代内蒙古社会变迁研究》

读《汉族移民与近代内蒙古社会变迁研究》 【摘要】闫天灵的《汉族移民与近代内蒙古社会变迁研究》一书,详细介绍了近代内蒙古地区的汉族移民,读过本书,本人对该书的资料来源,作者对“移民”所做的详尽说明,以及对“雁行者”的解读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影响深刻,所以在本文中对这三个内容作简单的介绍。【关键词】资料来源“移民”“雁行者” 闫天灵的《汉族移民与近代内蒙古社会变迁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汉族移民与近代内蒙古社会变迁研究》是中南民族大学出版的民族研究文库中的一部著作。本书共分六章加附录,详细介绍了汉族移民的历程、蒙汉耦合机制、汉族移民社会的成长、蒙地与旗地、民族——经济——文化区的重构、移民开垦与塞外生态环境的变迁。行文表述严谨,内容丰富,资料充足。 在清代以降的内蒙古地区社会变迁史上,汉族移民是一大关键环节。本书以汉族移民及汉族移民社会的成长为中心,对详细地对内蒙古地区汉族移民的原因、方式、类型、过程、数量、分布、祖籍地、迁移路线、移民的定居化与本土化,移民过程中的蒙汉关系,移民社会的生产方式、土地制度、租佃习惯、社会分层与社会控制、生活状况与风俗习惯,移民社会的社会问题进行全面考察。汉族移民运动与蒙古游牧社会变迁是连为一体的。汉族移民的大量迁入和汉族移居区的大片形成,必然会对蒙古游牧社会制度及整个内蒙古地区的民族、经济、文化格局及生态面貌产生极其深刻的引致效应。本书对这些密切相关领域一并展开讨论,将汉族移民研究引向纵深,以求得找出汉族移民与近代内蒙古社会变迁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本书的根本目的 本书知识性强,内容充实,读过本书,三个方面给我留下深刻的影响。一是本书丰富翔实的资料。本书资料第一大来源就是档案,主要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

华人移民海外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全球家园 华人移民海外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近年来,很多人都在抱怨,中国越来越多的富人、精英卷款移民他国,对经济造成极大损失。到底为什么这些富豪在功成名就之时选择去移民海外,背井离乡;源源不断地向外移民到底会对中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财富的不安全感和子女教育成主因 海外投资,有房产投资、金融产品投资等,举例海外房产投资,许多国家将房产投资结合国家移民,解决投资与移民的需求,韩国投资移民,采用的方式是投资房产获得移民身份,即投资50万美金购买政府指定房产即可获得移民身份。 而韩国政府指定的房产,主要是在中国近距离1小时的东方夏威夷且拥有世界顶级国际教育的优美岛,永久产权且具有高回报率房产。 此外,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为45%,是国际上最高的个税率之一,不仅高于中国香港、新加坡,也高于美国、加拿大等最受中国富人青睐的移民国。 此外,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重视子女教育,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现有的教育体系过于死板僵化,重考试唯分数,忽视了学生创造能力与全面素质的培养。 美英等国一流私立寄宿学校与高等学府的教育模式,对中国的富人阶层具有强大吸引力。 让子女享有真正一流的教育,是中国有钱父母移民的一个重要动机。 高精尖人才并未流失 观察者网作者认为,中国真正尖端的人才很少会选择移民。 作为稀缺人才,他们在国内的待遇也会相当不错;相反,若移民他国,由于语言文化不通很难融入西方主流社会,不一定能获得像国内一样理想的职位。 在大部分西方国家内,无论是军、政、科哪一领域,涉及国家机密的核心职位不会开放给出身中国的移民。 换言之,尖端人才移民国外也只能做到本行业的中低层,无法走上巅峰。 缺少了经济、事业成就的吸引力,高端人才不太可能愿意移民西方世界,为西方国家奉献自己的学识。 要强调的是,尖端人才并不等于高学历的人,而是在国内高精尖产业领域内能够找得到理想职位的人。 就算有博士文凭,却因种种原因找不到理想工作,因此移民他国求发展,实质上是被中国人才市场挑剩下的人,能不能算“高端人才流失”有待商榷。

中国工程机械学术界的泰斗-石来德

中国工程机械学术界的泰斗——石来德 核心提示: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提起石来德的名字,涉水稍深的人,几乎对这位工程机械学术界的泰斗级人物都有所耳闻。他的人生经历虽没

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提起石来德的名字,涉水稍深的人,几乎对这位工程机械学术界的泰斗级人物都有所耳闻。他的人生经历虽没有传奇色彩,但他的埋头钻研,扎实奉献的精神却赢得了赞誉,在学术和科研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广为业内人士所瞩目。 1955年,17岁的石来德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同济大学。一开始他学的是土木系结构工程专业,后来转学建筑及制品专业。1959年,他被调到同济大学机电系新成立的建筑与筑路机械专业任教。在教研室的安排下,他开始学习被当时视为“高技术”的非电量电测技术。为了结合生产实践,他深入车间岗位,与工人师傅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曾到华东电子仪器厂当“学徒”,学习基本电路和焊接电路知识,也曾到上海电表厂,学习磁带记录仪等仪器的工作原理和相关知识。返校后,他结合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主编出版了教材《应力应变测量技术》一书。随后,他相继完成了对柳州工程机械厂和厦门工程机械厂生产的装载机所进行的结构应力应变测量试验,以及对浦沅工程机械厂生产的汽车式起重机进行的应力应变测量及性能试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石来德的不懈努力下,他学术研究水平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在长沙成立的国家建筑城建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聘请他为评审委员会专家。 八十年代中后期,为了壮大教学和科研力量,石来德积极参与并争取成立了建设部同济大学环卫机械所、华东及上海地区建筑和筑路机械质量检测中心,形成了一个以上海同济为中心的工程机械研究平台。他们组织科研成果的鉴定,发动青年科技工作者撰写论文,同时激发在校学生对专业的关注与热情,为同济大学工程机械专业日后申请博士点打下了基础。在石来德主持同济大学设备处工作期间,他锐意改革,在校领导及相关学科负责人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把同济大学的实验室办得有声有色,为同济大学在日后争取到四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三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打下了基础。他在科研处的工作同样取得了巨大成绩,根据他的设想,要把科研抓上去,首先要有项目。于是他着力在三个方面采用措施:一是抓信息;二是抓政策;三是抓组织。抓信息就是去了解国家的科研发展规划和立项信息,掌握各地方经济建设的动向。抓政策是制定科研奖励政策,鼓励教师从事科研,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抓组织就是组织力量去争取课题,攻下课题,获得成果。采取这一系列的变革措施后,同济大学的科研能力迅速提高、科研经费大幅增长。据教育部1993年统计,三年间,同济大学的科研经费已经进入全国高校自然科学类科研经费最高额的前十位,增长速度之快,可见一斑。 由于石来德在科研和学校管理上取得的非凡成绩,他被任命为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并光荣入党。为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学校还派他到美国进修。在谈及访美感想时,他说:“我在美国时访问过很多的知名院校,了解到这些院校都非常重视研究生教育,并且一流的院校,其研究生的数量均超过了本科生。”因此,回国后他提出研究生教育是强校之路的口号,并积极行动起来,加强学科建设,扩大招生名额,还募集资金建起了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大楼,也这是全国高校的首幢研究生院大楼。作为获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高校研究生院,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在石来德主持下,学术氛围浓厚,在全国研究生院评估中取得了好成绩,并获得了研究生院先进集体单位的荣誉称号。

如何获得美国国籍(绿卡)

如何获得美国国籍(绿卡) 出国多久才算定居?我国才承认华侨身份? 定居是指中国公民已经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并已在住在国连续居住2年,2年内累计时间不少于18个月。其中包括未取得住在国长期或永久居留的,但已取得住在国连续5年以上合法居留资格的,而且这5年累计居住不少于30月,我国都视为华侨。 首先申请绿卡 美国的绿卡正式称谓是“Permanent Resident Card(永久居留卡)”,也叫I-551,上面记录了持卡人的照片、指纹、姓名等资料,可以通过申请获得,申请人通常需要在美国有固定工作或配偶子女在美国定居。申请成功将给申请人发放绿卡,持卡人需要按期更新卡片。 不同身份的人申请美国绿卡方式是不同的。 1、从学生身份到获得绿卡 对于大多数赴美留学的人员,为了获得绿卡,一般的做法是在美求学结束后,先寻求一份工作,以雇主出面将F-1学生身份转为H-1B受雇身份,再经过雇主向劳工部申请劳工证。待劳工证批准后,再以第二类职业优先移民向移民局提出移民申请。移民申请批准后,再申请绿卡。 以其某一专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表明,他申请移民美国符合美国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卫生保健方面的利益。个别具有特殊能力的人士可以通过"国家利益豁免"的方式,不必向劳工部申请劳工证。 部分持F-1学生签证的人士,无论他现在是在作助教工作或是作博士后研究,可以以此方式申请移 民。 2、J 类签证的申请绿卡 凡持J-1签证的赴美访问学者,在美国完成了预定的学习研究计划后,必须回到自己的国家居住及工作两年后,才可以在美国申请永久居留身份,这在一定程序上限制了该类人士取得永久居留权的途径。 但该类人士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申请移民: (1)"特别杰出的人士"可以通过第一优先类人士,向移民局提出移民申请; (2)具有特殊才能或高学历的人士,可以通过"国家利益豁免"的途径,向移民局提出移民申请; (3)向移民局申请免除返国居住两年的限制。 当然,也可以回国住满两年以后,再以移民身份进入美国。 3、L 类签证申请绿卡 在美持有L-1签证人士,可按职业移民中的第一优先类,向移民局提出移民申请,不需要向劳工部申请劳工卡,移民手续和程序简单,所需时间也要快得多。 L-1签证是属于外国公司在美国所设分公司或其他类型公司的经理人员或行政主管,一般只要这家美国分公司连续经营一年以上就可为公司里的L-1签证人员,包括为外国母公司的经理人员申请绿卡。母子公司的关系不需要预先存在一段时间,如一家美国公司已营业了一年,现在被一家中国公司全部收购或部分

东北地区汉族移民文化变迁刍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c10638837.html, 东北地区汉族移民文化变迁刍议 作者:杜有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02期 摘要东北文化的独特性与移民文化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东北居民除了少数原始土著居民,大部分都是由关内移民而来的。所以,要想了解东北文化,就要对东北的移民文化进行了解。鉴于此,文章主要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方面,探讨了汉族移民对东北地区文化的影响,希望对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东北地区汉族移民文化变迁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东北移民是指发生于清朝初年并延续到民国末年的由内地向东北的自发性移民潮,即俗称的“闯关东”。这场大移民既是对原来的东北社会形态的改造,也是为其后的东北社会独特性的奠基。在这场大移民社会运动中,东北地区的文化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这次文化变迁中,外来的汉民族文化与东北原土著民的满文化为主的地方文化发生了接触、碰撞和整合,最终以汉文化全面取代满文化而告终。 1汉族移民对东北地区物质文化的影响 1.1物质生产文化的变革 随着大量汉族移民迁入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的物质生产文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大量移民的迁入不但给东北地区带来了诸多的劳动力,同时还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经验。其中,关内移民带来了先进的旱田种植技术,如山东人“一年种荞,一年种麦,三年种粟。且知审定地味之干湿,区别农作物之种子,使地力不虚耗,秋获时无不收美满之结果。”20世纪初,达斡尔族的农业经济得到了极快的发展,不但耕作方式得到了改进,农作物的品种也有所增加,东北地区开始种植谷子、玉米、小麦、大豆等作物。鄂温克族的农业在周边民族尤其是汉族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种植燕麦、荞麦、糜子、玉米、谷子等。满族还学习汉人选择良种,施肥等农业技术,种植粘玉米、粘高粱等,到20世纪30年代农业发展已经接近汉族人水平。 1.2物质生活文化的变迁 1.2.1饮食文化 在清代之前,东北地区原生民族的饮食文化较为落后。随着关内人民与朝鲜人民的迁入,其饮食文化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于关内移民与朝鲜移民来说,其大都为农耕民族,饮食结

中国式沟通的方式

中国式沟通的方式 来源:日期: 2009-8-26 9:53:24 访问: 16 沟通简单来讲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群中的传递与交换的过程,目的是激励或影响人的行为。沟通在结果上存在有效沟通与无效沟通两种。我们有很多企业天天讲沟通,管理上要沟通,但据调查有80%的沟通是无效的。在此,本人认为有相当部分是因中国人的特性及其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影响造成,其造成无效的弊端大都存在以下四种:主题意思表达不明确1、客套话及铺垫话语较多,中国人注重谦虚,主张以“和”,避免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当然,一种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对企业发展是必须的、有利的。但是,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在工作沟通中选择的行为方式和策略是带有消极因素的。因此,在企业中我们会常常遇到上司与下属及平级同事中沟通,往往是互相恭维,即使工作出现差错也不忍心直接指出来。 总是在前讲一大堆客套话或为批评所铺垫的一系列话语,然后再慢慢引申到沟通者所要表达的主题上。这时已浪费大量时间,被沟通者才明白沟通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意思,且有时这些所谓的废话甚至会扰乱我们对主题意思的理解与甄别,最终导致沟通无效。 2、怕事、不敢承担责任,以致自己的主题不被上司或其他沟通者所知。它包括忍让、妥协、 逃避,孔子说:“君子无所争”,“君子矜而不争”。这样明哲保身的哲学在中国是非常有名的,影响着中国人在企业中的作为,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无为,退而独善其身”等逃避策略影响。 使得中国企业的多数管理者一旦与上司有分歧就采取退让,或怕事逃避责任追究,以致跟随上司的错误思路走而不敢有异议,致使沟通无效。 沟通所处高度远远不够,而只停留在低层面上1、中国文化自我观的主要特点是以亲近为尺度,在沟通中遵循亲近准则。注重亲缘关系的中国人社交圈的广度相对有限,深层次沟通大多只是停留在亲缘关系上。中国人的人际交往往往表现出明显的“熟人社交”的特点,即在自己熟悉的人际网络中交流和沟通相对频繁。这就为什么我们在企业中出现小团体,或只与几个要好的人进行深层次沟通,私底下滔滔不绝不断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但进入不熟悉的群体或在正式场合上就支支吾吾讲话不出,或不愿意发表自己看法,致使整个沟通高度无法达到理想的状态,而造成无效。 2、中国人目前“沟通基础”表现欠佳、沟通不够另一原因,是由于反馈能力、语言表达能 力、分析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人的眼光意识较弱。看问题通常只注重眼前,而不会考虑更高更深层次的事件原因与发展结果。目前教育存在的弊端造成中国学生疲于应付各类考试,而忽视了对事物看法的独到见解与深层分析。这样下来,使得在沟通中展现参差不齐,看问题分析问题而只停留在低层面上,造成在沟通中缺乏有益性与效率性。 沟通技巧生硬,不知灵活应变。 主要表现在沟通过程中不够自信,话语、行为僵硬,使对方感觉到不可接近,或认为其知识能力欠缺。在此,本人简单分以下两种情形进行分析,并顺带将其解决技巧说明一下。 首先,在你真正揣摩出对方与你沟通目的和意图时。个人认为沟通的最高技巧表现在你如何去说服人家,去改变其思维与想法。一般中国人的沟通方式上过于直面回答问题,在此过程中,被沟通者往往只注意该问题的答案,而解决问题的方法、意义往往被忽视。这样的方式作用不大,印象肤浅,甚至错误仍然会重犯。如果沟通者以迂回方式或以事例引诱,使被沟通者作出深层次的思考,进而领悟出其事件的真谛所在。这样的沟通,人们不但记忆深刻,而且在语言效果上彰显灵活并富有内涵。 其次,在不完全了解对方与你沟通的意图和目的所在时,先不必直接回答问题。而是采取倾

美国华人移民的异文化压力与心理健康

美国华人移民的异文化压力与心理健康 【摘要】:本研究是国家培养高层次学术人才“985公派研究生项目”的课题成果之一。在文化适应所导致的诸多后果中,异文化压力已经被证明是影响文化适应中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而美国华人移民的异文化压力与心理健康问题一直较少受到学术关注。本研究关注个体水平上,异文化压力与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影响变量的关系模式。根据跨文化心理学家J.Berry的文化融入与心理适应理论,以及与心身、行为变化程度相关联的文化适应模式,结合个体差异研究的最新进展,对美国华人移民的异文化压力与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建构了中美文化情境下、文化适应过程中个体异文化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检验模型各个部分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一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从目前最新的、首个全美范围内对亚裔美国人家庭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拉美裔和亚裔美国人研究(NLAAS,theNationalLatinoandAsianAmericanStudy)中抽取出部分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中介效应和结构方程模型,并从种族差异、性别差异以及各影响因素间相互作用的角度,探讨了美国华人移民的异文化压力与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二通过质的研究方法深入细致地考察了13名美国华人移民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异文化压力体验,以及异文化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式在美国华人移民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并从理论上探讨了美国华人移民的的异文化压力源

及应对策略。研究三基于前两个研究的结果进行心理咨询实践,探讨了异文化压力症候群的心理干预技术及预防对策,并检验了异文化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华人移民的异文化压力水平在美国亚裔种族移民中最高,心理健康水平在亚裔种族移民中最低;异文化压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它能有效地预测华人移民的心理健康,且与移民的健康和危险状况有着很大的联系;异文化压力是影响其它相关因素与心理健康关系的中介变量;英语熟练度、婚姻状况和社会地位等因素在异文化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预测异文化压力的风险因素男女各异,人际应对变量社会地位作为中介变量可以有效缓冲异文化压力;在心理健康的诸多预测变量中,移民时的年龄在预测美国华人移民的心理健康时体现出了复杂性和特殊性;研究还得出了美国华人移民六种决定性的异文化压力源,常采取问题集中的应对方式可以有效地应对或缓解异文化压力,维护心理健康;此外,异文化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理论模型对跨文化心理咨询实践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本研究反映出了中美文化情境下美国华人移民的异文化压力与心理健康相互作用的内在特点和规律,填补了国内在文化适应领域华人移民心理健康研究方面的空白,为后续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本研究结果可能对中国和美国政府部门中与移民相关的研究或政策的制定、维护华人移民和即将赴美国学习/工作/生活的华人的心理健康、促进我国多民族社会的文化适应等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意义。【关键词】:美国华人移民异文化压力心理健康异文化压力源应对策略亚裔美国人跨文化心理学

最适合中国人买房移民国家 看这个排名表就明白了

论坛导航 -> 财经社区-> 狐说经济 -> 财经大杂烩 阅读:4310 回复: 1最适合中国人买房移民国家看这个排名表就明白了 我要得瑟 等级:狐侠客送礼物发消息 楼主华人最适合国家排名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使得国民个人财富获得极大的增长,同时催生了第三次移民潮,而这次的主体则是新兴的中产阶级。根据2013年《福布斯》中文版联合宜信财富发布的《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个人可投资资产在10万美元至100万美元之间的中产阶级群体中,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人考虑或已经移民,同时四分之三的人表示希望自己的子女出国留学。 第一名:瑞典 了使自身财产得到更好的保障和经营环境,投资移民已成为现在的主要移民方式。考虑到移民主体多为70后的现实,国外的医疗、社会保障水平已成为目的地考虑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为了使子女能获得高质量的受教育机会以及更健康的生活环境,是另一个推动目前移民潮的原因。 第二名:澳大利亚 同时国外护照的高免签率,无论对商务出行、居家旅游还是出国探亲来说都有着不小的诱惑力。正是因为存在着以上一系列强烈的需求,所以虽然近年来许多国家提高了移民的门槛,但各国接收的来自中国的移民数量并没有出现持续巨幅波动的趋势。 第三名:德国 东南亚的华人华侨曾经占到全球华人华侨总数的85% -90%,但因为包括投资移民在内的新移民大量前往发达国家,截止到2008年为止,这一比率已降低到73%。即使是在发达国家中,分布也发生着变化。不再单单只局限于美加澳,一些中欧、北欧的非传统移民国家也开始成为人们的目的地。 第四名:新西兰 源于如此巨大的移民需求,现在国内拥有出入境资质的移民中介机构已经千余家。可以想象,随着改革的深化和个人财富的积累,移民潮还会继续,同时会有越来越多的地区,比如物产丰富的南美和非洲,成为大量华人移民的目的地。 第五名:加拿大 顺应这一社会趋势,继2011年之后,《福布斯》中文版再次推出“全球十

2021年听曾仕强教授讲沟通的艺术心得体会

中国式思维与“不言明”的沟 通艺术 欧阳光明(2021.03.07) ——听曾仕强教授讲座的体会 能够参加由天津市南开区政府、天津市卫生局团委、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吴咸中大讲堂”讲座,我感到非常荣幸。“吴咸中大讲堂”系列讲座首场邀请的是有着“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中国式管理之父”美誉的曾仕强教授为大家讲述中华文化,传授沟通的技巧。长达两个小时的讲座,曾老字字珠玑,令我受益匪浅。 一、正确理解中华文化——“易经是思路而非知识”。 曾老指出,目前中国学习模式过于西化,存在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甚至误解、曲解传统文化的现象。我们应当认识到,中华民族具有独特的处世哲学,人文习俗与西方有很大差异,不能一味模仿和追随西方的管理模式和思想,而应该用中国人的方法来解决中国人的问题。不少人研究易经、研究传统文化而不得其道,不是因为文化存在问题,而是研究的方法不对。“易经是思路而非知识”。知识的更替速度是很快的,但只要思路是正确的,我们就不会偏离方向。我认为,不止易经是思路,大部分中国文化都在阐述一种思路而不是具体的方法,中国有句俗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文化偏向于世界观,而西方文化则倾向于方法论,这也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点。因此,对西方文化采取扬弃的态度,重新学习领悟传统文化更能适应中国国情,对于指导我们的工作生活也非常必要。 二、中国式沟通方式——“中国人绝对不欺骗,欺骗没有良心,但一定不讲实在话,一定要讲妥当话”。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善于沟通就要学会照顾别人的感受。沟通是一门艺术,尤其是中国式沟通。与西方人开门见山的沟通方式不同,中国人说话习惯先寒暄一番,看看对方的反应,了解对方的情绪。如果对方心情不错,才可以进一步沟通。如果没说两句话,对方就很不耐烦,那么此时多说无益,“话不投机半句多”。这种中国式的寒暄并非浪费时间,而是找准沟通的时机。时机对了,自然水到渠成。 此外,中国人的沟通以不言明为基础。就像鲁迅先生在《立论》中写到的,夸奖一个满月的孩子,如果既不愿说谎话骗人,也不愿说实话挨打,那么最好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啊唷!哈哈!”,这便是中国式沟通的典型,“中国人绝对不欺骗,欺骗没有良心,但一定不讲实在话,一定要讲妥当话”。 说话是承载沟通的一种方式,但沟通是一种把话说好的艺术,说妥当话就是要把实话讲的得体,讲的恰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现在贩售的药片尚且裹上糖衣,我们在与人沟通时为什么不追求一种让大家都觉得舒服的形式呢。 据此,曾老又谈到医患之间的沟通问题。他说,我在给医生、

汉族移民与云南统一

汉族移民与云南统一 云南成为祖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地一部分,与历代王朝向云南移民有重大关系.汉族移民是开发云南地生力军,是云南统一于祖国大家庭地社会基础.正是汉族移民与汉文化在云南地广泛传播使云南成为祖国不可分割地西南边疆.本文拟从汉族移民在统一云南历史进程中地作用,就汉族移民与民族国家地认同问题做一粗浅地探讨.期望得到大家地批评教正. 开拓:汉族移民与云南边疆地统一 云南在汉武帝以前是“西南夷”聚居地“化外之地”.秦王朝试图经营西南夷,派遣官吏,开通道路,设置郡县.可是,这些举措还未来得及实施,秦王朝就被农民大起义推翻.b5E2R。 汉武帝时期,以蜀为基地,经略西南夷地区(今四川西南部、贵州西部和云南).约在元光三年(公元前年)从僰道(今宜宾)修筑一条通往云南地道路,在今昭通地区“凿石开阁”,翻山越岭,直达建宁(今云南曲靖),约二千余里.这就是所谓“南夷道”.为修筑这条道路,调动了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悉巴蜀租赋不足以更之,乃募豪民田南夷,入粟县官,而内受钱于都内”.为解决筑路民夫地粮食供应,招募内地商人出钱雇用农民到西南边区屯垦.为修筑“南夷道”,招募多少农民来西南屯垦,有多少人户定居下来,未见史书记录.但可以推定,有一定数量地内地汉族农民在“南夷道”沿线定居下来.p1Ean。 在开“南夷道”后三年,汉王朝又命司马相如修筑“西夷道”,即由今天从成都到西昌地道路.为修筑这条道路,同样招募内地汉族农民前来修路、屯垦.也有一部分汉族人户在“西夷道”沿线定居.DXDiT。 汉王朝开始经营“西南夷”地区时,就有许多汉族移民迁移到云南来,只是不详于录. 自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年)在今云南设置益州郡以后,云南就成为大一统地中华帝国地一部分.汉王朝在云南建立郡县地同时,不断向云南移民.移民地目地是保卫郡县,即“屯田守之”.为了管理屯田事务,汉王朝在云南设置专门地机构,如“屯兵参军”之类.这一职官,虽见诸于南朝纪录,却应当是自西汉以来历代相沿袭地郡县职官.RTCrp。 在王莽时期,南中地区发生动乱,王莽派大军十万,经过十多年地征讨,平定动乱.王莽任命文齐为益州太守.太守文齐地率领民众,“造起陂池,开通灌溉,垦田二千余倾,率厉兵马,修障塞,降集群夷,甚得其和”.文齐在滇池地区把流散地汉人组织起来,开垦农田多至二千余倾.可见汉族移民地数量不少.当公孙述占据蜀地,企图兼并南中时,文齐“固守拒险,述拘其妻子,许以封侯,齐遂不降.闻光武即位,乃间道遣使自闻”.文齐之所以能在益州坚持抗击公孙述,主要原因就是得到当地汉族移民地支持,可见当时云南地汉族移民地数量已相当大,是维护汉王朝在南中地区统治地有生力量.5PCzV。 东汉时期,中央王朝继续向云南移民.到东汉末年,汉族移民已在云南形成巨大势力.当时南中地区为保卫郡县,有所谓“郡兵”.郡兵长期在边地戍守,屯田自给,安家置业,大多数人“乐其处而有长居之心”,“安乐而不思故乡”,他们不再返回遥远地故土,而落籍云南.jLBHr。 两汉时期,云南地区地夷人不堪忍受剥削与压迫不断掀起反抗斗争.仅只靠屯垦戍守地“郡兵”不可能镇压夷人反抗.只有征调内地地农民、招募士卒、或释放囚徒充当士兵到云南协助郡兵征讨.两汉王朝二百多年中,多次从内地调兵遣将到云南征讨反抗地夷人.每次作战都有不少汉族兵士流落在云南.王莽时期,有数万人散落在云南.xHAQX。

中国人移居东南亚的原因及四次浪潮

中国人移居东南亚的原因及四次浪潮 08级世界历史学号:080210257丁万晓 摘要:中国人移居东南亚的历史,根据其历史和规模,可分为四次大潮。东南亚地区是中国海外移民的最主要目的地。中国大规模移民东南亚始于17世纪,盛于20世纪上半叶历三波移民高潮。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改革开放前,移民不断。随着大陆改革开放及中国与东南亚经济合作的飞速发展,中国人重启移民东南亚热潮。虽然推动不同时期的移民潮各有其不同的国内外因素,但就四次大规模移民潮而言,中国与东南亚的经贸发展和合作都是主要动力之一。随着中国与东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中国与东南亚的政治关系保持良好,前往东南亚的移民仍将继续。 关键词:中国东南亚移民经济原因 一:中国移民东南亚的原因 生存与发展,一直都是整个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问题。对生存环境改善的强烈渴望,就几乎成为世界上所有民族的本能。为了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出现了大批迁移到外地或外国定居的人,叫做移民。大凡较大规模移民现象的发生,需具备三项基本条件:第一,产生移民的地区是生活资料匮乏、谋生条件窘迫,或因政治变动造成寻求新的生存空间的压力与意愿,如土地的超负荷人口载量、战乱造成的经济残破、政治迫害等。第二,必须存在得以移居的新的生存空间,即有能力吸收移民的地区,如东南亚。第三,尚需使人民迁徙得以实现的条件,如海外移民所需要的运输手段,对新的生存空间的认识等。 1.经济原因 一般百姓移居海外,大都是迫于生活无着,处于饥寒交迫之下,不得已而被当做“苦力”、“猪仔”之类卖到异国他乡。 我国古代人口的急剧膨胀,使土地超负荷人口载量,古代的政府,横征暴敛,造成

了农村生产日益凋敝。特别是清朝后期,白银的大量外流,加上鸦片战争,给了古老的中国以致命的打击。铁路的修建,蒸汽机和电气设备的使用和工业的创办,中国古代旧有的小农经济制度也随着瓦解,同时可以安插比较稠密人口的那一切陈旧的社会制度,也开始崩溃。处在我国这种形式下的我国农村,破产加速,地权日益集中,各种繁重的地税和敲诈勒索,使广大农民一无所有。同时,生产落后,工业未兴,国内也无法容纳浩大的农业劳动力,因此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得不飘扬过海,出国谋生。 此外,旧中国经常发生灾荒和战乱,同时,旧制度也不能解决农民的生机问题。 2.政治原因 这里的政治原因不是指华人的侨居国,而是指中国方面,我们可以从由于中国历史上的动乱所造成的海外移民来进行论述。例,明清两朝交替之际,有许多明代遗民不服清政府的统治,纷纷逃往海外;或者在台湾举兵相抗,失败后逃往南洋各国。温雄飞《南洋华侨通史》:“时清廷海通之禁,沿海居民迁徙者万家,皆陆续赴台湾受一为氓,或由台湾乘海外贸易之船,转赴南洋各岛。”①此外,宋末元初和近代几次革命低潮时期,也都有逃避政治迫害的华人移居东南亚。 19世纪70 年代以后,日、俄、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海疆和边疆,加深了我国的半殖民地化,民族遭受了空前未有的灾难,人民的生存环境经一部恶化,贫苦人民被迫离乡出海。 3.侨居国经济上的需要 侨居国为了发展经济的需要,而本国的劳动力不足或劳动技能不够,需要大量的华工。例如,拉者二世执政沙捞越时期,允许华工入境,并制定优惠政策来吸引华人入境,例如,颁布《土地法令》和《鼓励种植条例》 二:华人移居东南亚的四次高潮 1.第一次移民高潮(17世纪初—19世纪中叶)

美国移民创建华人移民历史

美国移民创建华人移民历史 这篇关于美国移民创建华人移民历史,是笔者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国移民创建企业美国华人移民历史。到中国旅游,本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尤其带着儿子,让他们从小能够切身体会一下中国的风土人情,到各个历史景点感受一下中国的文化传承,真是胜过书本上一万个对长城,故宫,兵马佣介绍的文字与图片。 只是,有所得也必有所失。在让儿子去感受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熏陶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会让他们目睹着当今中国社会各式各样的丑行,弄得儿子常常向我提一些令我尴尬不知如何回答的问题。譬如,为什么街上的气车从来不让行人?为什么到处都那么脏,大家随便往地上扔东西?为什么人们那么粗鲁没有礼貌?为什么又脏又臭的厕所门口总会有人收钱?为什么人们讲话那么大声好象在吵架?为什么那么多的人不分场合在哪里都抽烟?为什么每到一个地方总有那么多的人扑过来非要卖东西给你而且缠着不走?其实答案不是没有,只是我不想说,因为我不愿意让他们在心中种下太多对中国负面的印象,尽管我知道我的努力

最终可能仍会是徒劳 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带他们往中国跑了,目的是趁他们年纪还小,还能够对我们的安排没有提出异议时,让他们尽早地习惯中国的状况。因为我们看到周围很多的朋友,等到孩子十几岁了,认为懂事了,有理解能力,能够吸收一路的所见所闻了,于是带着去中国,满怀期望地想让孩子去感受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去了解自己作为中国人的根,而结果却往往是趁兴而去,扫兴而归。最典型的效果就是,回来后孩子们做总结一般地对父母说:那就是你们出生长大的地方啊!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失望与不屑,并拒绝以后再去。这个时候,弄得做父母的一只手伸了起来,不知道是应该抽孩子的嘴巴,还是往自己脸上煽。美国移民美国移民费用美国移民条件 中国这几十年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全世界都有目共睹。譬如说上海,几个月不去,就会展现出一片崭新的市容。记得95年去上海,当空中小姐宣布我们已经飞临上海的天空时,我从飞机上向下望去,看到的只是一片漆黑。当我的兄弟接上我,穿过无灯的黑暗,驱车行驶在上海市区那坑坑凹凹高低不平,恨不得能把肠子都颠腾出来的的街道上时,夜色之中,我看到的上海完全是一个庞大无比的建筑工地,道路两旁以至绵延到天边的全是高耸入云的脚手架印在空中的影子;几年后再去上海,夜幕之下,我发现它已经

汉族是日本人的祖先:有移民记录可以证明

汉族是日本人的祖先:有移民记录可以证明汉族是日本人的祖先:有移民记录可以证明 日本一位史学家说,“只要统计一下我们祖先的数字就明白了。可以说我们现代的每一个日本人,都继承着一千数百年前生活着的全部日本人的血液,所以,必须承认,我们不论谁的血液中,都含有百分之十或二十古代归化人的血液。虽然流行着我们的祖先同化了归化人的说法,但并非如此,归化人(汉族移民)就是我们的祖先。” 很显然,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跟中国有很多联系,这当然包括外交、战争、艺术、科技等,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移民,有很多中国人通过朝鲜、山东等地渡海到了日本,成为很多日本人的祖先。 从先秦时代开始,就不断有大陆移民进入日本列岛。日本史籍《古事记》、《日本书纪》中,把外来移民称之为“汉人”、“新汉人”、“吴人”、“唐人”、“归化人”等。大陆移民移居日本列岛的主要可分为四个时期,即秦汉时代;魏晋南北朝时代;隋唐时代;宋元明时代。其中也不乏日本朝廷为吸收先进文化,引进技术人才,多次遣使至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寻觅、劝诱汉人来日等,种种因素推动了大陆移民的赴日高潮。 发源期:秦汉时期

其间流传最广的就是发生在秦始皇时期的徐福东渡日本的传说。在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始皇二十八年:“齐人徐(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那么,徐福求药寻仙最后去了哪儿呢?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记载徐福最后到达“平原广泽”之地,竟“止王不来。”据说,这“平原广泽”是今天日本的九州。在日本学术界,研究徐福事迹的学术团体、学者和专家有很多,也有很多研究徐福事迹的文章、著作和专著,都确认了徐福到达并开发日本事实,徐福至今也仍受到日本民众的尊崇与爱戴。 不管徐福的传说到底怎样,这个传说至少反应了但是汉人的一个去处,就是东渡到日本,在秦汉年间,就开始有中国人大量移居日本。首先在秦始皇的铁骑横扫六国时。旧燕国和齐国民众为逃避战乱,分两路逃亡日本:北路是燕国人由东北到朝鲜半岛再渡海到日本,南路是山东半岛的齐国人直接渡海赴日本。其次在在西汉武帝时期。元封三年(前108),汉武帝灭卫氏朝鲜政权,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置乐浪等四郡。大量汉族人民随之移居四郡,其中有一部分不断往半岛南部迁移,直至跨海到达日本。再次是东汉时期。此时中日之间终于建立了正式的官方联系。据《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公

墨尔本有30万华人移民 多数住在这5个华人区

墨尔本有30万华人移民多数住在这5个华人区 墨尔本是华人最喜欢居住的澳大利亚城市,据统计,全澳一共有42.76万名新移民出生于中国,其中,大约有11.28万人住在墨尔本华人区,占比高达26.37%。 住在这里的理由很简单,几位在墨尔本生活多年的华人说:“墨尔本比较安静,没有悉尼那么喧嚣,华人区的生活非常方便,国内有的商品,这里都有,新移民住在这里一点都不会觉得陌生,很快就可以适应。” 现在,墨尔本400多万人口中,华人华侨的总人数在30万人以上,走在墨尔本的街头,到处都能看到熟悉的面孔,特别是在这5个华人区。 Boxhill:墨尔本历史最悠久的华人区

Boxhill是老牌华人区,华人开的餐馆和小商铺鳞次栉比,吃饭、买东西太方便,不仅华人喜欢来,不少老外平时也喜欢来这里逛街。 这里的商机比较多,除了中餐馆和超市外,还有不少华人开设的移民中介、留学中介、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新移民初来乍到,外语零基础也没有问题,买房置业、租房、求职、读书、订票、报税、出去旅游都能找到专业的华人中介。 缺点是离墨尔本市中心确实有点远,坐公交,倒地铁去市区,在车上睡一觉都可以。 Glen Waverley:墨尔本的“小上海”

Glen Waverley(格兰威夫利),是墨尔本第二大华人区,在墨尔本东南区,面积不大,17平方公里左右。 人口超过5万人,本土出生的澳洲人占大多数,也同时有不少海外的移民,其中以亚洲人居多。Glen Waverley的华人也有很多,占总人口的4%,此外,不少从斯里兰卡、英国和马来西亚来澳洲的移民也在这里定居。 住在这里的华人大多数都比较富裕,特别是这几年从国内来的新移民喜欢在这里生活,当地13%的居民在家中使用普通话。 Clayton:学术氛围浓厚 Clayton是莫纳什大学的主校区,位于墨尔本东南区,许多学生和研究人员喜欢扎堆在这里,年轻人比较多,文化气息和学术氛围比其他华人区要浓厚一些,也有很多已经成家立业的夫妻以及家庭也喜欢住在这里。 Clayton Evelyn一条街都是华人,由于这里的越南华侨比较多,这里也被不少墨尔本当地人认为是越南区。 Caufeild:传统高端富人区

观看石真语老师的-中国式销售沟通培训课程有感

观看石真语老师的 “中国式销售沟通培训课程”有感 ---审计部高海峰自从2月27日参加了集团统一组织的石真语老师智慧中国系列(中国式销售沟通培训课程)培训视频以后,使我深受启发,这几天我又利用业余时间观看了两遍这个课程。下面我把我个人的观看体会向大家介绍一下: 首先,石真语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中国当代企业之间的销售竞争力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总裁赢销力、团队赢销力、个人赢销力。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个人赢销力提升途径和方法。 然后,他从几个方面说明了中国自从入世以后销售市场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一企业竞争形式的变化、二企业产品销售方式的变化、三企业的营销战略的转变。 一个企业有没有未来,尤其是企业销售市场的未来关键取决于企业的渠道创新能力和终端沟通技术。目前只有通过充分发挥中国的地网优势(团队营销能力)才能在当今世界强手如林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团队营销能力是由企业销售部门的各个销售人员能力的集合,所以提高每个销售人员的销售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 2006年以前一个销售人员想要提高个人业绩主要靠激励,现在转变为主要靠销售人员本身的沟通技术。在中国做销售必须了解中国式沟通的特点:要弄清楚客户讲话中的潜

台词,即充分理解其言外之意才能做好销售工作,才能实现良好的销售业绩。 最后,石真语老师直接指出了从事销售行业的九字直言:销自己、售观念、卖感觉。现在的客户突出地体现出了新的特点,这就对现在从事一线销售工作的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必须具备相应的销售能力才能在整个销售过程中树立起一个很专业的形象,才能顺利达到自己销售目的。而销售能力可心通过一些销售心理训练与销售专业技术训练就可以形成。 石老师告诉销售人员的具体销售方法是:与众不同、无中生有。具体方法是销售人员在与客户沟通初期要想办法把自己的销售目的模糊化并把客户的想法清晰化,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客户争取共赢,并不断总结提高,就可以在销售过程中顺利达成销售目标。因为客户永远可以拒绝一个卖给他商品的的人,客户永远拒绝不掉一个真心为他好的人。并现场演示了各种实用有效的销售技术。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式沟通方式。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外国人是不一样的,是三点思维。不要老盯着规则做事;销售要先有行动再有思考。企业的销售竞争力是企业的第一竞争力。 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以销售心态做好本职工作,并与其他同事与部门默契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她的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