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启动优化

android启动优化
android启动优化

Android启动过程优化

一、Android启动过程

首先,android的启动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1 android的启动过程

1. Init进程的启动

init进程,它是一个由内核启动的用户级进程。内核自行启动(已经被载入内存,开始运行,并已初始化所有的设备驱动程序和数据结构等)之后,就通过启动一个用户级程序init的方式,完成引导进程。init始终是第一个进程。

启动过程就是代码init.c中main函数执行过程:system\core\init\init.c,在函数中执行了:文件夹建立,挂载,rc文件解析,属性设置,启动服务,执行动作,socket监听……

2. ServiceManager启动

ServiceManager用来管理系统中所有的binder service,不管是本地的c++实现的还是java语言实现的都需要这个进程来统一管理,最主要的管理就是,注册添加服务,获取服务。所有的Service使用前都必须先在servicemanager中进行注册。

3. Zygote进程的启动

Zygote这个进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进程,Zygote进程的建立是真正的Android运行空间,初始化建立的Service都是Navtive service。

4. SystemServer启动

SystemServer进程是zygote孵化出的第一个进程,该进程是从ZygoteInit.java的main()函数中调用 startSystemServer()开始的。与启动普通进程的差别在于,zygote类为启动SystemServer提供了专门的函数 startSystemServer(),而不是使用标准的forAndSpecilize()函数,同时,SystemServer进程启动后首先要做的事情和普通进程也有所差别。

5. Home界面启动

二、android启动过程可优化部分

1 定制本地服务

2 定制Android系统服务

3 优化ZygoteInit的类预加载preloadClasses和资源预加载preloadResources机制

4 PackageManagerService扫描、检查APK安装包信息

三、启动优化的实现

1 定制本地服务

本地服务都是由C或C++编写,它们都执行在Linux空间,在init进程的启动过程中启动了很多本地服务,如果我们的设备中没有电话模块、蓝牙模块,我们可以将这些没用的本地服务在init.rc里注释掉。

重新编译system.img然后启动模拟器即可。

去掉上述几个本地服务与没有去掉本地服务,二者在开机时间上几乎没有减少多少,开机时间只是稍微减少了一点。

如果去掉开机动画服务可以大大的提高系统的启动速度。

2 定制Android系统服务

2.1 Android底层服务裁剪优化方案及实现

首先要分析哪些部分是必不可少的服务:

(1)底层第一个不能删除的就是 Zygote 服务,原因很简单,Zygote 是启动流程中的关键服务,没有 Zygote 就没有 Dalvik 虚拟机,也不能通过 Zygote 启动服务 systemserver,这样将永远无法进入系统待机画面。

(2)既然系统中总要有服务,无论多少,就不能缺少管理服务的程序,所以servicemanager 这个服务是必须被保留下来的,它的作用是负责是将服务的名字与句柄(handle)添加到它的维护列表中,便于其它服务通过 servicemanager 找寻需要的服务。

(3)还有必须留下的就是服务就是 media,原因有两处,第一个是在 Zygote 出现重启的情况下,它默认将重启 media 服务,说明对 Zygote 而言,要保证服务的稳定运行,服务 media 是必不可少的;第二点就是在服务 systemserver 的函数 init1中要启动AudioFlinger、MediaPlayerService、CameraService、AudioPolicyService这些服务,而这些服务都必须 media 做继承支持,所以删减 media 必将导致系统紊乱。

(4)保证系统能挂载外设服务 vold,作为保障扩展存储的挂载任务自动完成的守护进程的稳定性,它的重要性至关重要。

(5)还有就是服务 netd,作为网络服务的最底层服务,估计上层中需要的地方非常多,失去这个服务,Android 系统在启动到 Zygote 之后就会陷入重复死循环的状态,不断试图启动这个服务。

有了上述五个服务,Android 操作系统在底层的启动就顺利无误了。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说的裁剪不是将上述服务的可执行文件从系统镜像中删除,而仅仅是删除了调用这些服务的命令。具体的方式是删除 init.rc 中相关服务的调用命令,然后删除命令后的 init.rc 文件重新打包到 Android 镜像中。

2.2上层服务裁剪优化方案及实现

首先还是寻找关键服务:

1.第一个不能删除的服务就是 Activity Manager,这个服务是负责管理应用程序启动和运行,是应用程序整个生命周期的保姆;也是系统启动流程的最后一个关键点,当所有的上层服务程序初始化完成,将由这个服务启动第一个应用程序。

2.第二个不能删除的服务也和应用程序有关,那就是服务 Package Manager,这个服务上一章用了一节来说明它的作用,它解析 apk 包内容,将关键内容保存在内存区域中,提供 Activity Manager 调用这些程序,服务 Package Manager 可谓是应用程序的预处理程序,自然也不能删除。

3.ConnectivityService 是第三个不能删除的服务,原因这个服务是作为服务于服务间

的提供重要信息的服务,提供服务间内容联系的功能。由于上层服务对系统的应用性比较强,需要保留的服务很多,就不一一说明它们保留的意义,除了上面要保留的服务以外,还需要保留的服务有:

4.LightsService(灯光服务);

5. Power Manager(电源服务);

6. Account Manager(账号服务);

7. Battery Service(电池服务);

8.Vibrator Service(震动服务)

9.AlarmManager(闹钟服务);

10.Watchdog(看门狗服务);

11. Sensor Service(传感器服务)

12. Window Manager(窗口管理服务);

13. Status Bar(状态栏服务);

14. InputMethod Service(输入法服务);

15. NetworkManagement Service(网络管理服务);

16. Connectivity Service(联接服务);

17. Accessibility Manager(焦点服务);

18.Notification Manager(消息通知服务)

19. Wallpaper Service(墙纸服务);

20. AudioService(音效服务);

21. AppWidget Service(应用程序部件管理服务)。

完成上层服务的裁剪,下面是应用程序裁剪优化方案及实现:

由于缺少了匹配的服务,Android 的应用程序很多都无法使用,这些应用程序

即占用系统空间,服务 Package Manager 还要试图解析它,占用系统启动时间,删除无用的应用程序还是十分必要的。

此处的裁剪不同于以往的服务裁剪,仅删除调用命令,由于应用程序都是以包的形式独立分部在四个文件夹中(/system/framework,/system/app,/data/app,/data/app-private),服务 Package Manager 也是从上述文件夹中解析应用程序,然后服务 Activity Manager 才获得需要启动的应用程序列表,由此可见,裁剪应用程序的方法是删除镜像中应用程序的apk 包。应用程序功能非常明确,关联也相对比较少,裁剪工作也相对简单,仅留用了两个

应用服务:Launcher2.apk 和 SettingsProvider.apk。Launcher2.apk 是提供用户界面的应用程序,是开机启动由 ActivityManager启动的第一个应用程序。它的存在才保证系统能竟然用户待机状态。使用者或开发人员,可以通过定制自己的 Launcher2 应用程序来 DIY 自己的用户界面。SettingsProvider.apk 是对 Android 系统进行设定的应用程序,它通过调用系统服务来完成 Android 各种状态的设置。没有这个应用程序,将会缺少用户对系统的控制。

3PackageManagerService

PackageManagerService是Android的包管理器,主要用来管理Android系统中的APK 文件,在SystemServer里,通过ServerThread调用PackageManagerService.main()启动了包管理服务。

PackageManagerService的主要作用有:

3.1 @PackageManagerService.main()

生成一个IPackageManager接口,也就是PackageManagerService。

public static final IPackageManager main(Context context, boolean factoryTest) {

PackageManagerService m = new PackageManagerService(context, factoryTest);

ServiceManager.addService("package", m);

return m;

}

3.2 PackageManagerService构造方法中,首先会进行一些成员变量的初始化,比如mContext, mFactoryTest, mMetrics, mSettings等。

最重要的是初始化mInstaller这个变量。Installer是一个很重要的类,所有对apk 的install, uninstall,move等操作,都是通过它进行的。

Installer installer = new Installer();

if (installer.ping() && Process.supportsProcesses()) {

mInstaller = installer;

} else {

mInstaller = null;

}

3.3 建立PackageHandler消息循环,用于处理外部的apk安装请求消息,如adb

install,packageinstaller安装apk时会发送消息

mHandlerThread.start();

mHandler = new PackageHandler(mHandlerThread.getLooper());

3.4 解析/system/etc/permission下xml文件(framework/base/data/etc/),包括platform.xml和系统支持的各种硬件模块的feature。

主要工作:

(1)建立底层user ids和group ids 同上层permissions之间的映射;可以指定一个权限与几个组ID对应。当一个APK被授予这个权限时,它也同时属于这几个组。

(2)给一些底层用户分配权限,如给shell授予各种permission权限;把一个权限赋予一个UID,当进程使用这个UID运行时,就具备了这个权限。

(3) library,系统增加的一些应用需要link的扩展jar库;

(4) feature,系统每增加一个硬件,都要添加相应的feature.将解析结果放入mSystemPermissions,mSharedLibraries,mSettings.mPermissions,mAvailableFeatures 等几个集合中供系统查询和权限配置使用。

3.5 检查/data/system/packages.xml是否存在,这个文件是在解析apk时由writeLP()创建的,里面记录了系统的permissions,以及每个apk的name,codePath,flags,ts,version,uesrid等信息,这些信息主要通过apk的AndroidManifest.xml解析获取,解析完apk后将更新信息写入这个文件并保存到flash,下次开机直接从里面读取相关信息添加到内存相关列表中。当有apk升级,安装或删除时会更新这个文件。

3.6 检查BootClassPath,mSharedLibraries及/system/framework下的jar是否需要dexopt,需要的则通过dexopt进行优化。

3.7 启动AppDirObserver线程监测/system/framework,/system/app,/data/app,/data/app-private目录的事件,主要监听add和remove事件。对于目录监听底层通过inotify机制实现,inotify 是一种文件系统的变化通知机制,如文件增加、删除等事件可以立刻让用户态得知,它为用户态监视文件系统的变化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当有add event时调用scanPackageLI(File , int , int)处理;

当有remove event时调用removePackageLI()处理;

3.8 对于以上几个目录下的apk逐个解析,主要是解析每个apk的AndroidManifest.xml文件,处理asset/res等资源文件,建立起每个apk的配置结构信息,

并将每个apk的配置信息添加到全局列表进行管理。调用installer.install()进行安装工作,检查apk里的dex文件是否需要再优化,如果需要优化则通过辅助工具dexopt进行优化处理;将解析出的componet添加到pkg的对应列表里;对apk进行签名和证书校验,进行完整性验证。

3.9 将解析的每个apk的信息保存到packages.xml和packages.list文件里,packages.list记录了如下数据:pkgName,userId,debugFlag,dataPath(包的数据路径)其中对/system/framework,/system/app,/data/app,/data/app-private目录中的APK扫描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4利用BLCR加快android的启动过程

4.1背景知识

Zygote是android中的核心进程,其负责android其他应用和服务的孵化,zygote启动过程慢的一个原因在于启动过程中需要提前加载公用类(由文件preloaded-classes定义),这种加载是android设计人员特意根据linux和嵌入式系统特性设计的,网络上有人尝试将这些类的加载去除以加快开机速度,这种违背设计者初衷的方法被否决(参考1)。对于单个进程而言,如果使用到这些公共类,都必须完成对应类的载入并初始化,由于zygote是后续所有android的父进程,采用Class.forName处理的公共类会被载入到内存并完成静态初始化,提前加载可以避免每个子进程调用时候需要生成公用类的副本(linux Copy-on-write特点),进而减少内存占用量以及后续启动其他程序的花销。这个加载过程关系到后续的性能,所以不能简单的跳过。载入的过程主要是对内存的操作过程,其中包括了大量的内存分配释放过程,该过程由于有上千个类需要操作而变得耗时较长。在实际应用中,由于framework部分较少升级,故这些公共类是不会被动态删减,考虑到这些特点,采用check point方式每次直接将zygote还原到完成类加载的阶段避开频繁的类操作显然可以提高速度。

BLCR (BerkeleyLab Checkpoint/Restart)是应用于linux下的check point/restore 软件,它可以将正在运行于linux上的应用当前的运行点保存成为一个文件并且在以后的时间可以按照需要将该程序直接恢复到保存时候的状态。该软件官方网站在:https://www.360docs.net/doc/ec12863509.html,/checkpoint。根据其FAQ介绍BLCR对保存和恢复的程序有部分限制:

1 无法保存和恢复打开的sockets(TCP/IP,Unix domain等)。

2 无法保存和恢复SysVIPC对象。

3 在处理还没有回收僵尸子进程的父进程是需要注意。

尽管有部分限制,只要在使用时候注意这些限制,利用其保存和恢复程序运行点和内存的能力完全可以避免程序每次不必要的初始化动作。Zygote在加载公共类前时候除了堆外其他资源使用很少,通过仔细的调整/恢复BLCR无法恢复的一些状态,是可以用check point 形式来跳过类加载以缩短启动时间。 BLCR 包括内核驱动和应用库两部分,外部应用通过链接应用库和内核驱动进行交换实现应用的保存和恢复。

4.2针对emulator下的android2.2实现blcr

实施过程

一软件准备:

blcr-0.8.2

android2.2froyo

android-goldfish-2.6.29

https://www.360docs.net/doc/ec12863509.html,/projects/android-dfb/pthread的补丁

编译android和内核在这里不详述,需要指出的有两点。

1 编译内核时候注意加入可加载模块支持(Enable loadablemodule support),缺省的goldfish内核配置是不支持的。

2 需要对android的bionic的线程库进行扩展,扩展方法是采用上述软件的pthread 文件替换相应线程库文件。

二编译blcr的内核驱动模块和应用直接使用android内建的编译器即可对内核驱动进行编译。编译过程只要指定正确的编译器路径和内核路径即可顺利编译。生成的内核可加载模块分别是:

cr_module/kbuild/blcr.ko

blcr_imports/kbuild/blcr_imports.ko

顺利编译blcr应用部分需要使用打过扩展补丁的pthread。补丁方法为直接取代bionic 目录下对应文件,并且修改bionic/libc/Android.mk,开启对应的编译开关,在libc_common_cflags加入-DUCLIBC_LINUXTHREAD_OLD_EXTENSTION宏。

Blcr文件也需要如下修改才能正常编译和运行。

其中文件libcr/cr_libinit.c:

rc = __cri_ksigaction(signum, (act ?&ksa : NULL), (oact ? &oksa : NULL), (_NSIG/8), &errno);改动为:

rc = __cri_ksigaction(signum, (act ?&ksa : NULL), (oact ? &oksa : NULL),

(_NSIG/4), &errno);

将_NSIG/8改动为_NSIG/4修改的原因为在bionic中定义NSIG=32,而内核为64,造成kernel/signal.c中rt_sigaction调用认为参数错误而返回错误。在android系统中对应非prelink的动态库调用dlopen(NULL, RTLD_LAZY);(即查找自己)会异常,需要屏蔽cr_libinit.c函数cri_init对dlopen的调用。

在blcr工程中加入Android.mk,需要注意的是下面几个文件需要编译为arm而非缺省的thumb指令:cr_async.c. cr_core.c cr_sig_sync.c cr_cs.c cr_syscall.c,否则编译无法通过。

三 zygote加入checkpoint 支持当系统启动zygote服务时候先判断是否存在checkpoint文件,如果有则调用cr_restart载入保存的checkpoint文件,否则按照正常的zygote流程进行。由于zygote是其他android的父进程,其生成的许多进程/线程都有socket等checkpoint无法恢复的限制因素,故不适合将checkpoint放到zygote启动过后点,本文选择在ZygoteInit.java的main后面的preloadResources()完成后进行。这个过程刚好加载完毕耗时长的公用类而且基本没有使用很多限制资源。原生的android在preload前有创建socket动作,可以调整到preloadResources后面,调整后的样子如下(斜体代码为调整顺序部分):

CheckPoint cp=newCheckPoint();

try {

//Start profiling the zygote initialization.

SamplingProfilerIntegration.start();

preloadClasses();

preloadResources();

cp.checkPoint("/data/zygote.blcr");

registerZygoteSocket();

其中CheckPoint 类是c扩展的java调用接口,通过jni调用checkpoint库函数实现checkpoint动作。

需要指出的是运行上面几个不带参数的cr_checkpoint目的为将后面的zygote的pid 退后一些,以防下次checkpoint时候遇到pid冲突而导致checkpoint失败。加入该功能后当系统首次启动会创建/data/zygote.blcr文件,由于需要checkpoint,导致比正常启动时间慢较多。后续只要该文件存在,系统就会跨过类加载过程,进而加快启动速度。

附:

1 参考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ec12863509.html,/jackyu613/article/details/6044297

https://www.360docs.net/doc/ec12863509.html,/shuaiff/article/details/5894646

https://www.360docs.net/doc/ec12863509.html,/bastard/archive/2012/08/28/2660389.html ---android 启动过程

https://www.360docs.net/doc/ec12863509.html,/bastard/archive/2012/09/03/2668579.html ---Zygote 工作流程分析

https://www.360docs.net/doc/ec12863509.html,/toddmi/article/details/7713740 ---android开机优化思路

https://www.360docs.net/doc/ec12863509.html,/nieweilin/article/details/6114016 ---android代码优化https://www.360docs.net/doc/ec12863509.html,/shuaiff/article/details/5894646 ---利用BLCR加快android的启动过程

https://www.360docs.net/doc/ec12863509.html,/zzx1045917067/archive/2012/10/24/2737272.html ---为android启动加速

2 参考文档

1)Android关键服务分析与启动过程优化.caj

下载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ec12863509.html,/Article/CDMD-10730-1012374232.htm 2)Android启动过程优化研究.caj

下载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ec12863509.html,/Article/CDMD-10614-1012472340.htm

android系统开机启动流程分析

一,系统引导bootloader 加电,cpu执行bootloader程序,正常启动系统,加载boot.img【其中包含内核。还有ramdisk】 二,内核kernel bootloader加载kernel,kernel自解压,初始化,载入built-in驱动程序,完成启动。 内核启动后会创建若干内核线程,在后装入并执行程序/sbin/init/,载入init process,切换至用户空间(user-space) 内核zImage解压缩 head.S【这是ARM-Linux运行的第一个文件,这些代码是一个比较独立的代码包裹器。其作用就是解压Linux内核,并将PC指针跳到内核(vmlinux)的第一条指令】首先初始化自解压相关环境(内存等),调用decompress_kernel进行解压,解压后调用start_kernel启动内核【start_kernel是任何版本linux内核的通用初始化函数,它会初始化很多东西,输出linux版本信息,设置体系结构相关的环境,页表结构初始化,设置系 统自陷入口,初始化系统IRQ,初始化核心调度器等等】,最后调用rest_init【rest_init 会调用kernel_init启动init进程(缺省是/init)。然后执行schedule开始任务调度。这个init是由android的./system/core/init下的代码编译出来的,由此进入了android的代码】。 三,Init进程启动 【init是kernel启动的第一个进程,init启动以后,整个android系统就起来了】 init进程启动后,根据init.rc 和init. .rc脚本文件建立几个基本 服务(servicemanager zygote),然后担当property service 的功能 打开.rc文件,解析文件内容。【system/core/init/init.c】将service信息放置到service.list中【system/core/init/init_parser.c】。 建立service进程。【service_start(…) execve(…)】 在init.c中,完成以下工作 1、初始化log系统【解析/init.rc和init.%hardware%.rc文件,在两个 文件解析步骤2时执行“early-init”行动】 2、初始化设备【在/dev下创建所有设备节点,下载firmwares】 3、初始化属性服务器【在两个文件解析步骤2时执行“init”行动】

Android 应用程序内存泄漏的分析

Android 应用程序内存泄漏的分析以前在学校里学习Java的时候,总是看到说,java是由垃圾收集器(GC)来管理内存回收的,所以当时形成的观念是Java不会产生内存泄漏,我们可以只管去申请内存,不需要关注内存回收,GC会帮我们完成。呵呵,很幼稚的想法,GC没那么聪明啊,理论及事实证明,我们的Java程序也是会有内存泄漏的。 (一)Java内存泄漏从何而来 一般来说内存泄漏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如在C/C++语言中的,在堆中的分配的内存,没有将其释放,或者是在没有将其释放掉的时候,就将所有能访问这块内存的方式都删掉(如指针重新赋值);另一种情况则是在内存对象明明已经不需要的时候,还仍然保留着这块内存和它的访问方式(引用)。第一种情况,在Java中已经由于垃圾回收机制的引入,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所以,Java中的内存泄漏,主要指的是第二种情况。 (二)需要的工具 1.DDMS—Update heap Gause GC Heap 是DDMS自带的一个很不错的内存监控工具,下图红色框中最左边的图标就是该 工具的启动按钮,它能在Heap视图中显示选中进程的当前内存使用的详细情况。下图 框中最右边的是GC工具,很多时候我们使用Heap监控内存的时候要借助GC工具,点 击一次GC按钮就相当于向VM请求了一次GC操作。中间的按钮是Dump HPROF file,它 的功能相当于给内存拍一张照,然后将这些内存信息保存到hprof文件里面,在使用我 们的第二个工具MAT的时候会使用到这个功能。 2.MAT(Memory Analyzer Tool) Heap工具能给我们一个感性的认识,告诉我们程序当前的内存使用情况和是否存在内存 泄漏的肯能性。但是,如果我们想更详细,更深入的了解内存消耗的情况,找到问题所 在,那么我们还需要一个工具,就是MAT。这个工具是需要我们自己去下载的,可以下 载独立的MAT RCP 客户端,也可以以插件的形式安装到Eclipse里面,方便起见,推荐 后者。 安装方法: A.登录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c12863509.html,/mat/downloads.php B.下载MAT Eclipse插件安装包(红框所示,当然你也可是选择Update Site在线安装,个人觉得比较慢)

Android 开机启动流程

Android的开机流程 1. 系统引导bootloader 1) 源码:bootable/bootloader/* 2) 说明:加电后,CPU将先执行bootloader程序,此处有三种选择 a) 开机按Camera+Power启动到fastboot,即命令或SD卡烧写模式,不加载内核及文件系统,此处可以进行工厂模式的烧写 b) 开机按Home+Power启动到recovery模式,加载recovery.img,recovery.i mg包含内核,基本的文件系统,用于工程模式的烧写 c) 开机按Power,正常启动系统,加载boot.img,boot.img包含内核,基本文件系统,用于正常启动手机(以下只分析正常启动的情况) 2. 内核kernel 1) 源码:kernel/* 2) 说明:kernel由bootloader加载 3. 文件系统及应用init 1) 源码:system/core/init/* 2) 配置文件:system/rootdir/init.rc, 3) 说明:init是一个由内核启动的用户级进程,它按照init.rc中的设置执行:启动服务(这里的服务指linux底层服务,如adbd提供adb支持,vold提供SD卡挂载等),执行命令和按其中的配置语句执行相应功能 4. 重要的后台程序zygote 1)源码:frameworks/base/cmds/app_main.cpp等 2) 说明:zygote是一个在init.rc中被指定启动的服务,该服务对应的命令是/system/bin/app_process a)建立Java Runtime,建立虚拟机 b) 建立Socket接收ActivityManangerService的请求,用于Fork应用程序 c) 启动System Server 5. 系统服务system server 1)源码:frameworks/base/services/java/com/android/server/SystemServer.jav a 2) 说明:被zygote启动,通过SystemManager管理android的服务(这里的服务指frameworks/base/services下的服务,如卫星定位服务,剪切板服务等) 6. 桌面launcher 1)源码:ActivityManagerService.java为入口,packages/apps/launcher*实现 2) 说明:系统启动成功后SystemServer使用xxx.systemReady()通知各个服务,系统已经就绪,桌面程序Home就是在ActivityManagerService.systemReady()通知的过程中建立的,最终调用()启launcher 7. 解锁 1) 源码: frameworks/policies/base/phone/com/android/internal/policy/impl/*lock* 2) 说明:系统启动成功后SystemServer调用wm.systemReady()通知WindowManagerService,进而调用PhoneWindowManager,最终通过LockPatternKeyguardView显示解锁界面,跟踪代码可以看到解锁界面并不是一个Activity,这是只是向特定层上绘图,其代码了存放在特殊的位置

分析Android 开机启动慢的原因

开机启动花了40多秒,正常开机只需要28秒就能开机起来。 内核的启动我没有去分析,另一个同事分析的。我主要是分析从SystemServer启来到开机动画结束显示解锁界面的这段时间,也就是开机动画的第三个动画开始到结束这段时间,这是个比较耗时阶段,一般都在17秒左右(见过牛B的手机,只需5秒)。 SystemServer分两步执行:init1和init2。init1主要是初始化native的服务,代码在sy stem_init.cpp的system_init,初始化了SurfaceFlinger和SensorService这两个native的服务。init2启动的是java的服务,比如ActivityManagerService、WindowManagerService、PackageManagerService等,在这个过程中PackageManagerService用的时间最长,因为PackageManagerService会去扫描特定目录下的jar包和apk文件。 在开机时间需要40多秒的时,从Log上可以看到,从SurfaceFlinger初始化到动画结束,要27秒左右的时间,即从SurfaceFlinger::init的LOGI("SurfaceFlinger is starting")这句Log到void SurfaceFlinger::bootFinished()的LOGI("Boot is finished (%ld ms)", long(ns 2ms(duration)) ),需要27秒左右的时间,这显然是太长了,但到底是慢在哪了呢?应该在个中间的点,二分一下,于是想到了以启动服务前后作为分隔:是服务启动慢了,还是在服务启动后的这段时间慢?以ActivityManagerService的Slog.i(TAG, "System now ready")的这句Log为分割点,对比了一下,在从SurfaceFlinger is starting到System now read y多了7秒左右的时间,这说明SystemServer在init1和init2过程中启动慢了,通过排查,发现在init1启动的时候,花了7秒多的时间,也就是system_init的LOGI("Entered system _init()")到LOGI("System server: starting Android runtime.\n")这段时间用了7秒多,而正常情况是400毫秒便可以初始化完,通过添加Log看到,在SensorService启动时,用了比较长的时间。 不断的添加Log发现,在启动SensorService时候,关闭设备文件变慢了,每次关闭一个/dev/input/下的设备文件需要100ms左右,而SensorService有60~70次的关闭文件,大概有7s左右的时间。 调用流程是: frameworks/base/cmds/system_server/library/system_init.cpp: system_init->SensorServi ce::instantiate frameworks/native/services/sensorservice/SensorService.cpp: void SensorService::onFi rstRef()->SensorDevice& dev(SensorDevice::getInstance()) hardware/libsensors/SensorDevice.cpp: SensorDevice::SensorDevice()->sensors_open hardware/libsensors/sensors.cpp: open_sensors->sensors_poll_context_t sensors_poll_context_t执行打开每个传感器设备时,遍历/dev/input/目录下的设备文件,以匹配当前需要打开的设备,遍历文件是在 hardware/libsensors/SensorBase.cpp的openInput下实现,如果打开的设备文件不是正在打开的设备文件,会执行下面语句的else部分: if (!strcmp(name, inputName)) { strcpy(input_name, filename); break;

基于MT6752的 android 系统启动流程分析报告

基于MT6752的Android系统启动流程分析报告 1、Bootloader引导 (2) 2、Linux内核启动 (23) 3、Android系统启动 (23) 报告人: 日期:2016.09.03

对于Android整个启动过程来说,基本可以划分成三个阶段:Bootloader引导、Linux kernel启动、Android启动。但根据芯片架构和平台的不同,在启动的Bootloader阶段会有所差异。 本文以MTK的MT6752平台为例,分析一下基于该平台的Android系统启动流程。 1、Bootloader引导 1.1、Bootloader基本介绍 BootLoader是在操作系统运行之前运行的一段程序,它可以将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带到一个合适状态,为运行操作系统做好准备,目的就是引导linux操作系统及Android框架(framework)。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设置处理器和内存的频率、调试信息端口、可引导的存储设备等等。在可执行环境创建好之后,接下来把software装载到内存并执行。除了装载software,一个外部工具也能和bootloader握手(handshake),可指示设备进入不同的操作模式,比如USB下载模式和META模式。就算没有外部工具的握手,通过外部任何组合或是客户自定义按键,bootloader也能够进入这些模式。 由于不同处理器芯片厂商对arm core的封装差异比较大,所以不同的arm处理器,对于上电引导都是由特定处理器芯片厂商自己开发的程序,这个上电引导程序通常比较简单,会初始化硬件,提供下载模式等,然后才会加载通常的bootloader。 下面是几个arm平台的bootloader方案: marvell(pxa935) : bootROM + OBM + BLOB informax(im9815) : bootROM + barbox + U-boot mediatek(mt6517) : bootROM + pre-loader + U-boot broadcom(bcm2157) : bootROM + boot1/boot2 + U-boot 而对MT6752平台,MTK对bootloader引导方案又进行了调整,它将bootloader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1) 第1部分bootloader,是MTK内部(in-house)的pre-loader,这部分依赖平台。 (2) 第2部分bootloader,是LK(little kernel的缩写,作用同常见的u-boot差不多),这部分依赖操作系统,负责引导linux操作系统和Android框架。 1.2、bootloader的工作流程 1.2.1 bootloader正常的启动流程 先来看启动流程图:

linux内核启动 Android系统启动过程详解

linux内核启动+Android系统启动过程详解 第一部分:汇编部分 Linux启动之 linux-rk3288-tchip/kernel/arch/arm/boot/compressed/ head.S分析这段代码是linux boot后执行的第一个程序,完成的主要工作是解压内核,然后跳转到相关执行地址。这部分代码在做驱动开发时不需要改动,但分析其执行流程对是理解android的第一步 开头有一段宏定义这是gnu arm汇编的宏定义。关于GUN 的汇编和其他编译器,在指令语法上有很大差别,具体可查询相关GUN汇编语法了解 另外此段代码必须不能包括重定位部分。因为这时一开始必须要立即运行的。所谓重定位,比如当编译时某个文件用到外部符号是用动态链接库的方式,那么该文件生成的目标文件将包含重定位信息,在加载时需要重定位该符号,否则执行时将因找不到地址而出错 #ifdef DEBUG//开始是调试用,主要是一些打印输出函数,不用关心 #if defined(CONFIG_DEBUG_ICEDCC)

……具体代码略 #endif 宏定义结束之后定义了一个段, .section ".start", #alloc, #execinstr 这个段的段名是 .start,#alloc表示Section contains allocated data, #execinstr表示Section contains executable instructions. 生成最终映像时,这段代码会放在最开头 .align start: .type start,#function /*.type指定start这个符号是函数类型*/ .rept 8 mov r0, r0 //将此命令重复8次,相当于nop,这里是为中断向量保存空间 .endr b 1f .word 0x016f2818 @ Magic numbers to help the loader

android如何查看cpu的占用率和内存泄漏

android如何查看cpu的占用率和内存泄漏 在分析内存优化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查看cpu的占用率和内存的占用率呢,这在一定程度上很重要,经过查询资料,研究了一下,暂时了解到大概有以下几种方式,如果哪位高手有更好的办法,或者文中描述有错误,还望高手在下面留言,非常感谢! 一、通过eclipse,ADT开发工具的DDMS来查看(Heap) 在“Devices”窗口中选择模拟器中的一个需要查看的程序,从工具条中选“Update heap”按钮,给这个程序设置上“heap Updates”,然后在Heap视图中点击Cause GC就可以实时显示这个程序的一些内存和cpu的使用情况了。

然后就会出现如下界面: 说明: a) 点击“Cause GC”按钮相当于向虚拟机请求了一次gc操作; b) 当内存使用信息第一次显示以后,无须再不断的点击“Cause GC”,Heap视图界面会定

时刷新,在对应用的不断的操作过程中就可以看到内存使用的变化; c) 内存使用信息的各项参数根据名称即可知道其意思,在此不再赘述。 大致解析如下: 这个就是当前应用的内存占用,allocated 是已经分配的内存free是空闲内存, heap size 是虚拟机分配的不是固定值 heap size 的最大值跟手机相关的 有网友说, 一般看1byte的大部分就是图片占用的 如何判断应用是否有内存泄漏的可能性呢? 如何才能知道我们的程序是否有内存泄漏的可能性呢。这里需要注意一个值:Heap视图中部有一个Type叫做data object,即数据对象,也就是我们的程序中大量存在的类类型的对象。在data object一行中有一列是“Total Size”,其值就是当前进程中所有Java数据对象的内存总量,一般情况下,这个值的大小决定了是否会有内存泄漏。可以这样判断: a) 不断的操作当前应用,同时注意观察data object的Total Size值; b) 正常情况下Total Size值都会稳定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也就是说由于程序中的的代码良好,没有造成对象不被垃圾回收的情况,所以说虽然我们不断的操作会不断的生成很多对象,而在虚拟机不断的进行GC的过程中,这些对象都被回收了,内存占用量会会落到一个稳定的水平; c) 反之如果代码中存在没有释放对象引用的情况,则data object的Total Size值在每次GC 后不会有明显的回落,随着操作次数的增多Total Size的值会越来越大, 直到到达一个上限后导致进程被kill掉。

Android开机启动流程样本

Android的开机流程 1. 系统引导bootloader 1) 源码: bootable/bootloader/* 2) 说明: 加电后, CPU将先执行bootloader程序, 此处有三种选择 a) 开机按Camera+Power启动到fastboot, 即命令或SD卡烧写模式, 不加载内核及文件系统, 此处能够进行工厂模式的烧写 b) 开机按Home+Power启动到recovery模式, 加载recovery.img, recovery.img包含内核, 基本的文件系统, 用于工程模式的烧写 c) 开机按Power, 正常启动系统, 加载boot.img, boot.img包含内核, 基本文件系统, 用于正常启动手机( 以下只分析正常启动的情况) 2. 内核kernel 1) 源码: kernel/* 2) 说明: kernel由bootloader加载 3. 文件系统及应用init 1) 源码: system/core/init/* 2) 配置文件: system/rootdir/init.rc, 3) 说明: init是一个由内核启动的用户级进程, 它按照init.rc中的设置执行: 启动服务( 这里的服务指linux底层服务, 如adbd提供adb支持, vold提供SD卡挂载等) , 执行命令和按其中的配置语句执行相应功能 4. 重要的后台程序zygote 1) 源码: frameworks/base/cmds/app_main.cpp等 2) 说明: zygote是一个在init.rc中被指定启动的服务, 该服务对应的命令是/system/bin/app_process

Android系统启动过程详解

Android系统启动过程详解 Android系统启动过程 首先Android框架架构图:(来自网上,我觉得这张图看起来很清晰) Linux内核启动之后就到Android Init进程,进而启动Android相关的服务和应用。 启动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图片来自网上,后面有地址)

下面将从Android4.0源码中,和网络达人对此的总结中,对此过程加以学习了解和总结, 以下学习过程中代码片段中均有省略不完整,请参照源码。

一Init进程的启动 init进程,它是一个由内核启动的用户级进程。内核自行启动(已经被载入内存,开始运行, 并已初始化所有的设备驱动程序和数据结构等)之后,就通过启动一个用户级程序init的方式,完成引导进程。init始终是第一个进程。 启动过程就是代码init.c中main函数执行过程:system\core\init\init. c 在函数中执行了:文件夹建立,挂载,rc文件解析,属性设置,启动服务,执行动作,socket监听…… 下面看两个重要的过程:rc文件解析和服务启动。 1 rc文件解析 .rc文件是Android使用的初始化脚本文件(System/Core/Init/readm e.txt中有描述: four broad classes of statements which are Actions, Commands, Services, and Options.) 其中Command 就是系统支持的一系列命令,如:export,hostname,mkdir,mount,等等,其中一部分是linux 命令, 还有一些是android 添加的,如:class_start :启动服务,class_stop :关闭服务,等等。 其中Options是针对Service 的选项的。 系统初始化要触发的动作和要启动的服务及其各自属性都在rc脚本文件中定义。具体看一下启动脚本:\system\core\rootdir\init.rc 在解析rc脚本文件时,将相应的类型放入各自的List中: \system\core\init\Init_parser.c :init_parse_config_file( )存入到 action_queue、action_list、service_list中,解析过程可以看一下parse_config函数,类似状态机形式挺有意思。 这其中包含了服务:adbd、servicemanager、vold、ril-daemon、deb uggerd、surfaceflinger、zygote、media…… 2 服务启动 文件解析完成之后将service放入到service_list中。 文件解析完成之后将service放入到service_list中。 \system\core\init\builtins.c

Android SystemBar启动流程分析

Android SystemBar启动流程分析 SystemBars的服务被start时,最终会调用该类的onNoService()方法。 @Override public void start() { if (DEBUG) Log.d(TAG, "start"); ServiceMonitor mServiceMonitor = new ServiceMonitor(TAG, DEBUG, mContext, Settings.Secure.BAR_SERVICE_COMPONENT, this); mServiceMonitor.start(); // will call onNoService if no remote service is found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NoService() { if (DEBUG) Log.d(TAG, "onNoService"); createStatusBarFromConfig(); // fallback to using an in-process implementation } private void createStatusBarFromConfig() { … mStatusBar = (BaseStatusBar) cls.newInstance(); … mStatusBar.start(); } BaseStatusBar是一个抽象类,故调用其子类的PhoneStatusBar的start 函数。 @Override public void start() { … super.start(); … } 子类的start又调用了父类的start public void start() { … createAndAddWindows(); … }

安卓性能优化方案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硬件配置越来越高,可是它和现在的PC相比,其运算能力,续航能力,存储空间等都还是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用户对手机的体验要求远远高于PC的桌面应用程序。以上理由,足以需要开发人员更加专心去实现和优化你的代码了。选择合适的算法和数据结构永远是开发人员最先应该考虑的事情。同时,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写出高效代码的两条基本的原则:(1)不要做不必要的事;(2)不要分配不必要的内存。 我从去年开始接触Android开发,以下结合自己的一点项目经验,同时参考了Google的优化文档和网上的诸多技术大牛给出的意见,整理出这份文档。 1. 内存优化 Android系统对每个软件所能使用的RAM空间进行了限制(如:Nexus o ne 对每个软件的内存限制是24M),同时Java语言本身比较消耗内存,d alvik虚拟机也要占用一定的内存空间,所以合理使用内存,彰显出一个程序员的素质和技能。 1) 了解JIT 即时编译(Just-in-time Compilation,JIT),又称动态转译(Dynamic Translation),是一种通过在运行时将字节码翻译为机器码,从而改善字节码编译语言性能的技术。即时编译前期的两个运行时理论是字节码编译和动态编译。Android原来Dalvik虚拟机是作为一种解释器实现,新版

(Android2.2+)将换成JIT编译器实现。性能测试显示,在多项测试中新版本比旧版本提升了大约6倍。 详细请参考https://www.360docs.net/doc/ec12863509.html,/cool_parkour/blog/item/2802b01586e22cd8a6ef3f6b. html 2) 避免创建不必要的对象 就像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世界上也没有免费的对象。虽然gc为每个线程都建立了临时对象池,可以使创建对象的代价变得小一些,但是分配内存永远都比不分配内存的代价大。如果你在用户界面循环中分配对象内存,就会引发周期性的垃圾回收,用户就会觉得界面像打嗝一样一顿一顿的。所以,除非必要,应尽量避免尽力对象的实例。下面的例子将帮助你理解这条原则: 当你从用户输入的数据中截取一段字符串时,尽量使用substring函数取得原始数据的一个子串,而不是为子串另外建立一份拷贝。这样你就有一个新的String对象,它与原始数据共享一个char数组。如果你有一个函数返回一个String对象,而你确切的知道这个字符串会被附加到一个Stri ngBuffer,那么,请改变这个函数的参数和实现方式,直接把结果附加到StringBuffer中,而不要再建立一个短命的临时对象。 一个更极端的例子是,把多维数组分成多个一维数组: int数组比Integer数组好,这也概括了一个基本事实,两个平行的int数组比(int,int)对象数组性能要好很多。同理,这试用于所有基本类型的组合。如果你想用一种容器存储(Foo,Bar)元组,尝试使用两个单独的Foo[]

AndroidL系统启动及加载流程分析

Android L系统启动及加载流程分析 1、概述 Android L的启动可以分为几个步骤:Linux内核启动、init进程启动、native系统服务及java系统服务启动、Home启动,主要过程如下图: 图1 整个启动流程跟4.4及之前的版本相差不多,只是有个别不同之处,本文我们主要分析Linux内核启动之后的过程。

2、启动过程分析 2.1 init进程启动 当系统内核加载完成之后,会启动init守护进程,它是内核启动的第一个用户级进程,是Android的一个进程,进程号为1,init进程启动后执行入口函数main(),主要操作为: 图2 AndroidL上将selinux的安全等级提高了,设为了enforcing模式,4.4上是permissive模式。 解析rc脚本文件,即init.rc脚本,该文件是Android初始化脚本,定义了一系列的动作和执行这些动作的时间阶段e aryl-init、init、early-boot、boot、post-fs等阶段。init进程main 函数中会根据这些阶段进行解析执行。AndroidL上为了流程更清晰,增加了charger(充电开机)、ffbm(工厂模式)、以及late-init阶段,实际上这些阶段是对其他阶段的组合执行,比如late-init:

2.2 ServiceManager的启动 servicemanager的启动就是init进程通过init.rc脚本启动的: 源码在frameworks/native/cmds/servicemanager/service_manager.c中,servicemanager是服务管理器,它本身也是一个服务(handle=0),通过binder调用,为native和Java系统服务提供注册和查询服务的,即某个服务启动后,需要将自己注册到servicemanager中,供其他服务或者应用查询使用。AndroidL上servicemanger中在处理注册和查询动作之前添加了selinux安全检测相关的处理。 2.3 SurfaceFinger、MediaServer进程启动 Android4.4以前,surfacefinger的启动根据属性system_init.startsurfaceflinger,决定是通过init.rc启动还是systemserver进程启动,之后的版本包括AndoridL都是通过init.rc启动的: 启动后会向servicemanager进程注册服务中,该服务启动时主要功能是初始化整个显

android开机启动流程简单分析

android开机启动流程简单分析 android启动 当引导程序启动Linux内核后,会加载各种驱动和数据结构,当有了驱动以后,开始启动Android系统同时会加载用户级别的第一个进程init(system\core\init\init.cpp)代码如下: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创建文件夹,挂载 // Get the basic filesystem setup we need put together in the initramdisk // on / and then we'll let the rc file figure out the rest. if (is_first_stage) { mount("tmpfs", "/dev", "tmpfs", MS_NOSUID, "mode=0755"); mkdir("/dev/pts", 0755); mkdir("/dev/socket", 0755); mount("devpts", "/dev/pts", "devpts", 0, NULL); #define MAKE_STR(x) __STRING(x) mount("proc", "/proc", "proc", 0, "hidepid=2,gid=" MAKE_STR(AID_READPROC)); mount("sysfs", "/sys", "sysfs", 0, NULL); } ..... //打印日志,设置log的级别 klog_init(); klog_set_level(KLOG_NOTICE_LEVEL); ..... Parser& parser = Parser::GetInstance(); parser.AddSectionParser("service",std::make_unique()); parser.AddSectionParser("on", std::make_unique()); parser.AddSectionParser("import", std::make_unique()); // 加载init.rc配置文件 parser.ParseConfig("/init.rc"); } 加载init.rc文件,会启动一个Zygote进程,此进程是Android系统的一个母进程,用来启动Android的其他服务进程,代码: 从Android L开始,在/system/core/rootdir 目录中有4 个zygote 相关的启动脚本如下图:

Android ninja 编译启动过程分析

Android ninja编译启动过程分析 ---make是如何转换到到ninja编译的 1.首先你的得对make的工作机制有个大概的了解: 运行的命令在要编译的目录下运行make,或者make target_name a.分析处理保存阶段(没有实际编译动作):它首先对当前目录下的Makefile文件的做一次扫描,语法分析,还有处理,主要是变量的保存,目标依赖列表生成,目标下的action列表的生成,然后记住 b.然后按记住的目标执行action列表动作(有实际编译动作). 编译启动的入口方式还是运行make: 2开始make-jxxx方式进入.....(xxx是本机cpu的数量) make开始做进行第一次扫描.... 目前USE_NINJA还是没有定义,估计以后很久很久才能启用的了! BUILDING_WITH_NINJA开始也是没定义的 看make扫描入口文件: Makefile: include build/core/main.mk 在build/core/main.mk: 在ninia之前都有include help.mk和config.mk 97include$(BUILD_SYSTEM)/help.mk 98 99#Set up various standard variables based on configuration 100#and host information. 101include$(BUILD_SYSTEM)/config.mk 说明make help//显示make帮助make config//当前显示配置 103relaunch_with_ninja:= 104ifneq($(USE_NINJA),false) 105ifndef BUILDING_WITH_NINJA<==第二次扫描不会到这里了 106relaunch_with_ninja:=true 107endif 108endif 116ifeq($(relaunch_with_ninja),true)<===第一次扫描入这里了 117#Mark this is a ninja build. 118$(shell mkdir-p$(OUT_DIR)&&touch$(OUT_DIR)/ninja_build) 119include build/core/ninja.mk//---进入ninja.mk 第一次扫描到此为止就结束掉了,因为在当前ifeq else endif后面没有代码了 120else#///!relaunch_with_ninja<===第二次扫描入这里了

Android内存优化小建议 以及活用(SoftReference 和 WeakReference )

android因其系统的特殊性,安装的软件默认都安装到内存中,所以随着 用户安装的软件越来越多,可供运行的程序使用的内存越来越小,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发android程序时,尽可能的少占用内存。根据我个人的开发经验总结了如下几点优化内存的方法: 1创建或其他方式获得的对象如不再使用,则主动将其置为null。 2尽量在程序中少使用对图片的放大或缩小或翻转.在对图片进行操作时占用的内存可能比图片本身要大一些。 3调用图片操作的后,及时的清空,调用recycle()提醒经行垃圾回收。 4尽可能的将一些静态的对象(尤其是集合对象),放于SQLite数据库中。并且对这些数据的搜索匹配尽可能使用sql语句进行。 5一些连接资源在不使用使应该释放,如数据库连接文件输入输出流等。应该避免在特殊的情况下不释放(如异常或其他情况) 6一些长周期的对像引用了短周期的对象,但是这些短周期的对象可能只在很小的范围内使用。所以在查内存中也应该清除这一隐患。如果你想写一个Java程序,观察某对象什么时候会被垃圾收集的执行绪清除,你必须要用一个reference记住此对象,以便随时观察,但是却因此造成此对象的reference数目一直无法为零,使得对象无法被清除。 https://www.360docs.net/doc/ec12863509.html,ng.ref.WeakReference 不过,现在有了Weak Reference之后,这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如果你希望能随时取得某对象的信息,但又不想影响此对象的垃圾收集,那

么你应该用Weak Reference来记住此对象,而不是用一般的reference。 A obj=new A(); WeakReference wr=new WeakReference(obj); obj=null; //等待一段时间,obj对象就会被垃圾回收 … if(wr.get()==null){ System.out.println(“obj已经被清除了“); }else{ System.out.println(“obj尚未被清除,其信息是 “+obj.toString()); } … 在此例中,透过get()可以取得此Reference的所指到的对象,如果传出值为null的话,代表此对象已经被清除。 这类的技巧,在设计Optimizer或Debugger这类的程序时常会用到,因为这类程序需要取得某对象的信息,但是不可以影响此对象的垃圾收集。 https://www.360docs.net/doc/ec12863509.html,ng.ref.SoftReference Soft Reference虽然和Weak Reference很类似,但是用途却不同。被Soft Reference指到的对象,即使没有任何Direct Reference,也不会被清除。一直要到JVM内存不足时且没有Direct Reference

android开机过程

一、Android开机启动流程简介 1、OS-level: 由bootloader载入linux kernel后kernel开始初始化, 并载入built-in 的驱动程序。Kernel完成开机后,载入init process,切换至user-space。 Init进程是第一个在user-space启动的进程。 2、Android-level: 由init process读取init.rc,Native 服务启动,并启动重要的外部程序,例如:servicemanager、Zygote以及System Server等。 由 init process 根据硬件类型读取init.xxx.rc。由init.xxx.rc加载init.xxx.sh。 由 init.xxx.sh 加载特定的硬件驱动。如hi_tuner.ko、hi_demux.ko等。 3、Zygote-Mode: Zygote 启动完SystemServer 后,进入Zygote Mode,在Socket 等候命令。 随后,使用者将看到一个桌面环境(Home Screen)。桌面环境由一个名为[Launcher]的应用程序负责提供。 本文档重点研究Android-level中的启动流程。 启动流程如下图所示:

二、init process流程分析 init进程简介 init进程是第一个在user-space启动的进程。由内核启动参数[init]传递给内核,如果该项没有设置,内核会按 /etc/init,/bin/init,/sbin/init,/bin/sh的顺序进行尝试,如果都有的都没找到,内核会抛出 kernel panic:的错误。

低端android机内存管理优化

大家好,今天我主要来和大家交流下低端android手机内存优化的问题。 一、问题的引出 前天,我在论坛发了一个帖子,想请教大家关于联想A68e内存优化的问题,但是回复者寥寥无几,课件也很少有机油对这方面有较深入的 学习了解。我今天中午,查了有关资料,也用了自己的手机进行了测试,觉得可能对A68e(其实是广大低端Android手机)用户有点帮助,所以特地来分享以下。(说明:本人用的是Sumsumg I9103,我媳妇用的是电信套餐的联想A68e,这几天我没拿到她的手机来测试,所以只能自己的手机进行测试,但是我觉得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二、ROM和RAM 首先,我先解释一下ROM和RAM的区别。 ROM是Read Only Memory,即只读存储器;RAM是Access Random Memory,即随即读写存储器。 ROM是存储程序和数据的,类别电脑的硬盘,可以存放安装的程序、文件、数据等。而论坛中有开AppEXT2的方法(我没试过),那个只是节省出更多的ROM空间,这样可以使程序运行得更为流畅,但是不能解决“同时运行程序的数量最大值太小”的问题。以A68e为例,如果开一个QQ、音乐播放器,再开个UC浏览器估计机子就崩溃而导致程序退出。 RAM才是程序运行时所占用的物理空间。RAM的价格比ROM贵很多,所以RAM的大小一半程度上决定了机子的价位(另一半就是CPU)。

我的Sumsung是1G RAM,同时开QQ、QQ游戏、QQ音乐、浏览器、微信等七、八个程序也毫无压力。所以RAM太小是影响A68e(包括很多Android手机)用户体验的原因。如果你是个游戏玩家、手机达人,那么这类机子一定不适合你。如果你希望能像有高端机那样的用户体验,我建议你还是多话点银子购买配置高的Android手机。 关于官方宣传256的RAM实际上只有170,那是有一部分被Android系统占用。我的手机1GRAM,实际上也只有724M。 三、Android系统内存管理机制及进程调度机制 下面开始具体的分析了。 首先Android系统是基于Linux 内核开发的开源操作系统,li nux系统的内存管理有其独特的动态存储管理机制。Android采取了一种有别于Linux的进程管理策略,Linux系统在进程活动停止后就结束该进程,而Android把这些进程都保留在内存中,直到系统需要更多内存为止。这些保留在内存中的进程通常情况下不会影响整体系统的运行速度,并且当用户再次激活这些进程时,提升了进程的启动速度。 Android系统这样的设计不仅非常适合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的需要,而且减少了系统崩溃的可能,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老想着清理内存的同学完全是因为被塞班或者Windows毒害太深,事实上,经常用Taskiller之类的软件关闭后台所有进程,很容易造成系统的不稳定。很多时候出现问题了,只要重启就能解决的原因也在于此。 广大机油一定会发现,关闭了QQ、微信等程序后,其实并没有完全关闭这些程序。这些程序在后台占用了一定的内存,但是并没有运行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