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光动力治疗

眼光动力治疗
眼光动力治疗

眼光动力治疗(PDT)患者知情同意书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评述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评述 摘要:萨提亚家庭治疗是由国际着名心理治疗大师维吉尼亚·萨提亚创立的一套以整个家庭系统为治疗对象,由内而外帮助治疗主体提高自我价值感、改善沟通方式的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模式。通过介绍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理论来源、基本理念以及治疗方法与技术,并对此种治疗模式进行简单的评述,可以对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有一个更深的认识,以求此模式能够更好地运用在家庭社会工作中。 关键词:家庭社会工作萨提亚家庭治疗 维吉尼亚·萨提亚是家庭治疗流派的创始人之一,国际着名心理治疗大师,被誉为“家庭治疗法的哥伦布”、“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则是由她所创立的一套心理治疗模式。这是一种注重家庭系统的体验式/人本主义治疗模式,不仅关注每一个单独的家庭成员(治疗对象/治疗主体/来访者),也注重整个家庭系统,通过一些独特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使两者从一种功能不良和紊乱的状态蜕变为一种功能健全、良性运转、令人满意的内部关系的状态。萨提亚相信每个人都具有内部资源和选择,并拥有改变的可能——不论他(她)拥有怎样的外部条件和环境,都可以在内部加以改变。所以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又被称为“联合家庭治疗”或“人本学派治疗”,它在家庭治疗领域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1.理论来源 系统论和家庭治疗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萨提亚在大量的个案治疗实践中渐渐认识到家庭系统对个人有巨大的的影响。于是她开始研究以整个家庭作为治疗对象

的治疗方法,由此创立了萨提亚治疗模式。萨提亚治疗模式是建立在家庭治疗的基础之上的,它注重对整个家庭系统的治疗而非单独个人的治疗。同时,受系统论影响,萨提亚抛弃亚里士多德的线性、单一因果论的看法,主张全面、系统地看待问题。 人本主义与积极存在主义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也深受人本主义和积极存在主义的影响,认为人性本善,相信人类能够展示出积极的生命力量并具有潜能能够改变自己和让自己生活得更好,注重人的价值和人格的发展,强调人的成长。这也是萨提亚家庭治疗的基本信念支撑。 2.基本理念 世界观、人性观——等级模式和成长模式 等级模式和成长模式是萨提亚提出的两个对立的世界观和人性观,又叫“威胁—奖赏”模型和“种子”模型。它们的区别在于对关系的定义、对个体的定义、对事件的解释、对改变的态度这四个方面。 在“威胁—奖赏”模型中,关系被假定为以支配—服从式为基础的等级关系,例如父亲—孩子、老师—学生、老板—工人等等。个体在一生中扮演一些社会角色,但却没有与对他(她)本人的定义加以区分,反而严格要求自己去符合这些角色的期望,用各种标签来代表自己,否认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用他人和社会的准则来定义自己。“威胁—奖赏”模型用线性、简单化的方式解释事件,不考虑解释实际情况的变量具有多样性。那些以“威胁—奖赏“模型为基础的人对改变的恐惧使他们致力于保持现状,熟悉感比舒适感更具有价值。[1]

家庭治疗实操技术连续培训

家庭治疗实操技术系列培训 授课老师:王琳丽 简介 ◆个人是片面的,家庭却相互联系,没有绝对主角,也没有绝对配角,只有千丝万缕,像一个无形的网,把系统内每个人紧紧地系住。 ◆家庭治疗的最基本原理是:把人的心理放到家庭系统中去观察和分析。“系统中任何两个成员之间的互动都会影响到第三个成员,同时也受到第三个成员的影响。” 作为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专业人士、教育系统的心理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师、医疗系统的心理专业工作人员,您在工作中是否发现,来访者个人心理问题,总是与自己的家庭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必须从家庭系统的角度去认识。 家庭治疗和精神分析治疗、行为-认知治疗一起,被称为21世纪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的三大既独立又互补的方法流派。家庭治疗所以能成为现代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三大主要流派之一,并非因为它专门针对家庭和婚姻方面的心理问题,而是它能够让从事实用心理操作的人员用系统的观念和眼光去看待所有的心理问题和个案,同时对儿童和青少年咨询和教育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家庭系统治疗在国际心理学界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同并已有相当成功的实践者,但系统理论传入我国内地仅是10多年前的事。 目前,内地能够从事家庭系统治疗培训的教师屈指可数,中德心理医院的王琳丽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对家庭系统理论和操作的精彩传授,体验式教学、风趣诙谐的话语、思维敏锐一直深受学员喜欢。 课程特色 1. 家庭治疗初级班、进阶班合并进行,理论技能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2. 理论基础-→实操训练-→案例督导小组(根据学员的需要进行安排)。平时工作有问题可以得到督导反馈,持续性学习,团队共同进步! 1、培训师介绍:王琳丽 (女) 学历与专业资格: ●心理学学士、国家注册心理师;2002年起从事临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2004 年起从事家庭咨询与治疗工作。 ●2000年起接受系统的动力学取向心理治疗实操训练及个案督导; ●04年-07年接受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精神分析治疗师连续三年培训项目; ●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和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系统式家庭 治疗高级心理师连续两年培训项目;

结构式家庭治疗 理论与方法

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 一、领军人物简介 Minuchin生长于阿根廷。他曾在以色列的军队里做过医生,1954年来到美国,在纽约开始精神分析训练。他于1965年成为了费城儿童指导诊所的主任,那时侯这个诊所只有近10个职员。Minuchin将这个规模不大的诊所,变成了 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且最具有声望的儿童指导诊所之一。在费城,Minuchin和他 的同事们创立了结构式家庭治疗。1981年,Minuchin退休,他在纽约建立了他自己的中心,继续家庭治疗的临床治疗和教学,为了表达对他的尊重,位于纽 约的中心被更名为Minuchin家庭中心。李维榕是Minuchin家庭中心的唯一华 裔治疗师。 二、理论建构 初学者因为没有理论基础帮助他们看到家庭动力的模式,很容易深陷入家 庭问题的内容之中。结构式家庭治疗为分析家庭互动过程提供了一个蓝图。结 构式家庭治疗有三个重要的构造:结构、子系统和界限。家庭结构,家庭成员 互动的组织模式,是一个决定论的概念;(厌食症孩子和父亲的争吵,不去关注到底吐了几次,而是关注每当父亲一说话,女儿就会训斥父亲这种的互动模式)缠结的子系统虽然能给予很大程度的相互支持,但却以牺牲独立和自主为代价;人际界限程度从僵化到弥散有所不同。僵化的界限具有明显的约束力、限制与 外部子系统的接触,这样就导致了疏离。疏离的个体和子系统虽然独立,但却 被孤立。从积极的角度来来讲,这样促进了自立。而从另外的角度上来讲,疏 离限制了情感和互动。疏离的家庭如果不能相互支持,必定面临严重的应激。 僵化的界限清晰的界限弥散的界限 疏离正常范围缠结 三、家庭治疗的工作概念 ㈠、互补性

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理论与技术

第十三章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理论与技术 一.家庭治疗的历史及在中国的发展 系统式家庭治疗( systemic family therapy)是集体治疗的一种特殊形式。现代心理治疗最初是以个别会谈的方式进行的,心理治疗者通过与来访者的个别接触来实施治疗,如精神分析疗法等。大约从本世纪三分之一阶段开始逐渐出现了集体心理治疗的方式,每次接受治疗的不再是单个个人,而是一群就诊者,这就是小组治疗。这样一来,发挥治疗效应的除了治疗人员的热心和技巧以外,还加上了治疗小组这个集体的作用。家庭治疗就是集体治疗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这里,治疗对象不是临时组织的接诊者集体,而是一个家庭。目前家庭治疗已经成为继精神分析、行为治疗、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之后极有影响力的四大治疗流派之一。 家庭治疗产生于本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当时曾有几个有关家庭环境对精神分裂症之影响的大型研究。研究者为 Murray Bowen ,Gregory Batson等,他们发现了不良家庭关系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这些研究对一些原本从事精神分析治疗的医生产生了影响,他们开始试行以病人的整个家庭作为心理干预的对象,并试图通过调整家庭关系来解决个人心理问题。 在 50 年代,家庭研究和家庭治疗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向前发展。一般人们将 50 年代确定为家庭治疗的奠基年代。根据高登拜克的意见有五种相互独立的学科及临床发展为家庭治疗的出现提供了舞台:(1)精神分析理论和疗法被用于更广泛的情绪问题,如触及家庭的治疗取向;(2)系统论致力于研究构成整体的、相互关联的各部分的关系并将其知识应用在对家庭系统的观察方面;(3)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家庭研究,如家庭成员(如母亲)在疾病形成中的作用;(4)儿童教育及婚姻咨询两个领域的发展;(5)对新技术如集体治疗的兴趣日益增长。 1962年是家庭治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一年。这一年“家庭治疗”(Family therapy) 这一名称得到学术界正式确认,本专业的第一份学术刊物《家庭作用》(Family Process) 也在这一年里创刊。尔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事实证明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疾病、心身疾病、儿童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障碍以及婚姻问题都有相当疗效。

光动力疗法有哪些优势

光动力疗法的优点不同于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三大治疗肿瘤手段,它对靶组织及损伤程度都具有可选择性,可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与手术、化疗、放疗等常规治疗手段相比,光动力疗法有如下重要优点: (1)创伤很小:借助光纤、内窥镜和其他介入技术,可将激光引导到体内深部进行治疗,避免了开胸、开腹等手术造成的创伤和痛苦。 (2)毒性低微:进入组织的光敏药物,只有达到一定浓度并受到足量光照射,才会引发光动力学反应而杀伤靶向细胞,是一种局部治疗的方法。人体未受到光照射的部分,并不产生这种反应,人体其他部位的器官和组织都不受损伤,也不影响造血功能,因此光动力疗法的毒副作用是很低微的。 (3)选择性好:光动力疗法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光照区的病变组织,对病灶周边的正常组织损伤轻微,这种选择性的杀伤作用是许多其他治疗手段难以实现的。 (4)适用性好:光动力疗法对不同细胞类型的病灶组织都有效,适用范围广;而不同细胞类型的病灶组织对放疗、化疗的敏感性可有较大的差异,应用受到限制。 (5)可重复治疗:靶向细胞对光敏药物无耐药性,病人也不会因多次光动力治疗而增加毒性反应,所以可以重复治疗。 (7)可协同手术提高疗效:对于尖锐湿疣患者,疣体过大时,需要使用激光、冷冻等方法去除大疣体之后,在进行光动力治疗。由此临床医生总结出三阶段疗法。 (8)可消灭隐性病灶:临床上有些疾病如尖锐湿疣,在主病灶外可能有散在的肉眼看不见的微小亚临床和潜伏感染,常规治疗手段只能去除显性病灶,对隐性病灶无能为力,但用光动力疗法后表面照射的方法,消灭可能存在的所有微小病变,从而大大减少复发的机会。(9)可保护容貌及重要器官功能:对于颜面部的皮肤癌、口腔癌、阴茎癌、宫颈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应用光动力疗法有可能在有效杀伤癌组织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对发病器官

结构家庭治疗案例

Lala,希望你健康快乐地成长 ——运用“结构家庭治疗法”做儿童个案社会工作(说明:本案为真实案例,为对案主负责,案主姓名采用其英文名字)一、接触案主 有个朋友在艺术设计学院读书,课余在外边做家教,教小孩子画画。一天她问我对教一个六岁孩子学外语有无兴趣。起初我说没有时间。但是听完她对那个孩子以及他的家庭状况的介绍后,我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可能是专业使然,推测出那个孩子受家庭的影响多少有些问题,最后同意了。于是开始接触到了一个叫lala的六岁的男孩。二、案主资料收集与问题诊断 Lala是他的英文名字,这个名字是他小姨kitty给他起的。后来我了解到在这个家庭里边,lala最爱的就是他的小姨。Kitty以前在经三路ef做外语培训工作,现在在北京新东方教口语,lala的外语一直都是跟她学的。 Lala的家在富田丽景花园(东风路与南阳路交叉口附近),** 市最具典型的富人社区,当然lala的家境相当好。Lala的爸爸有一家公司,Lala的妈妈也有一家公司,而且生意都很好,因此两人也都很忙。虽然两人已经离婚了,并且又有了各自的家庭,但他们依然爱着lala。

这个家庭平时就住着Lala和他的姥姥。Lala的姥姥很有修养,是个老年知识分子。她能够理解而且可以接受Lala父母的选择,直到现在他对Lala的爸爸依旧很好。只是后来我发现她不愿意让Lala 去他奶奶家,这是Lala不喜欢她的最大的原因。 我一直以为结构不全的家庭中的孩子精神上会受到影响而留有阴影,其必然在个人行为上有所古怪与异常。Lala表现的并不明显,但他并不是完全的健康正常,最突出的问题一个是他的想法,语言与年龄不符,可以说是提前畸形社会化了;一个是他不爱他的爸爸妈妈以及姥姥。下面举几个例子具体描述一下Lala所存在的问题:例一:一天谈到最喜欢的汽车,我问Lala是喜欢爸爸的现代还是妈妈的别克。他说都不喜欢,只喜欢楼下的法拉利跑车(后来听他的姥姥说每次Lala的爸爸来看他或带他出去玩,Lala总是嫌他爸爸的车破)。然后他又说了很多让我吃惊的话,比如他说,我最喜欢抽大中华烟,最喜欢喝茅台酒,我抽着烟,喝着酒,身边再有个美女。Oh-oh,我厉害吧。 例二:一次我问Lala最爱家里哪个人。他说最爱小姨kitty,因为kitty经常和我玩。不喜欢爸爸妈妈和姥姥吗?我问。不喜欢,他说。为什么?我问。就是不喜欢。然后他不说话了。

光动力学疗法的现状与未来

光动力学疗法的现状与未来 2012/3/14 14:02:00 标签:光动力学 李步洪 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 医学光电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联合利用光敏剂、光和氧分子,通过光动力学反应选择性地治疗恶性病变(如实体肿瘤和癌前病变)和良性病变(如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鲜红斑痣(Port-wine stain,PWS))和感染等疾病的新型疗法。PDT作为国际前沿交叉学科“生物医学光子学”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无论是PDT的基础研究,还是临床应用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它已逐渐成为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外治疗肿瘤的第四种微创疗法,并成为了治疗一些特殊病种的首选疗法。本文简要介绍了PDT的基本原理和生物作用机制,重点讨论了PDT技术与临床应用新进展,最后展望了PDT未来的研究与发展前景。 1 PDT 的基本原理 如图1a所示,PDT治疗前预先给患者注射或局部涂抹光敏剂,经过一定时间代谢之后,光敏剂被选择性地潴留在肿瘤或病变组织中。这时,用特定波长的光源直接辐照病灶进行治疗。光敏剂、光和氧分子是PDT 的三个基本要素。如图1b所示,在特定波长光源的辐照下,潴留在靶组织中的基态光敏剂(S0)吸收光子的能量,激发跃迁到第一激发态(S1),这些激发态光敏剂分子通过体系间窜越(Intersystem crossing,ISC)跃迁到激发三重态(T1),处在激发三重态的光敏剂分子可以和基态氧分子(3O2)发生能量交换产生具有生物毒性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或自由基等活性物质,其中单态氧(1O2)已被广泛认为是II型光动力学反应的主要毒性物质。1O2可以氧化其周围的生物分子,使之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PDT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具有双重选择性,首先是光敏剂可以选择性地潴留在病灶组织上;接着,根据病灶的位置实施光源的选择性照射。因此,PDT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毒副不良反应小,同时还可以重复治疗。

第三讲 结构派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

第三讲结构派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 1. 代表人物 萨尔瓦多·米纽秦(Salvadar Minuchin ) 1974出版《家庭与家庭治疗》《Families and family therapy》 出生在以色列 受训于美国 发展于二战 服务于儿童 李维榕 《家庭故事—心理随笔》(上、中、下),199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婚姻:多人之舞》,2004,李维榕,北京出版社 《婚姻:无形之塔》,2004,李维榕,北京出版社 2. 主要观点 (1)关注家庭的结构,包括家庭规则、权力分配、界线; (2)家庭功能模式的灵活性与改变的可能性; (3)家庭的生活环境,包括扩展家庭、邻居、单位和学校等 (4)家庭所处的发展阶段; (5)家庭成员围绕症状的交往模式; (6)家庭功能的三个特征: A家庭功能的丰富或者缺乏程度; B家庭功能的灵活性或僵硬程度; C家庭功能发挥的连贯性。 3. Minuchin的比喻 结构派治疗师像一位使用可调焦镜头的技术师一样,可以使用较远的焦距来观察,在他想要分析内在精神层面时,可以调整焦距,来一个特写镜头。 案例一:洗手的康康 十六岁,男,每天洗手三四十次,双手发白,皮肤浮肿。被诊断为强迫症。 急坏了父母。尤其是母亲,整个心都在儿子身上。 每次洗手必向母亲报告。母子之间的对话全围绕洗手或不洗手的话题。 太空人家庭 一家三口来到咨询室 4.主要内容 核心概念 结构 亚系统 界限 行为障碍的发展

僵硬界限-脱离 模糊界限-缠结 5.核心概念-结构 结构(structure):人际交往的循环模式,用来界定和稳定人际关系的形态。 家庭结构(family structure) 家庭的功能组织,它决定家庭成员怎样进行交互作用 等级结构(hierarchical structure) 家庭的功能组织,建立在清晰的代际界线基础之上,父母保持控制和权威的地位 家庭成员互动的组织模式 在家庭成员之间反复互动的过程中形成 常见的家庭互动方式 妻子罗嗦→丈夫逃避→妻子更罗嗦→丈夫更逃避…… 母亲严格,子女松散;母亲干净,子女邋遢;母亲紧张,孩子放松 一旦形成,反过来影响互动 互动模式→规则→强化结构 如何发现家庭的结构? 通过观察家庭成员的互动,结构才会凸现出来 不断变化:随家庭的发展,也需要形成新的结构 如,第一个孩子出生后 6.核心概念-亚系统 亚系统(subsystem) 靠辈分、性别或功能等划分而成的家庭中的一些小单元 由辈分、性别、兴趣或功能组成 夫妻亚系统: 亲子亚系统:父子亚系统、母子亚系统 兄弟姐妹亚系统 个体本身也是一个亚系统 家庭系统借由亚系统来分化与执行功能 保证亚系统的相对独立性 孩子的需求常常让父母忘记了夫妻亚系统 亚系统的功能 保证个体自我分化,练习不同层次的人际技巧 每一个人隶属于不同的亚系统 有不同的角色 学习不同的技能 拥有不同的权力 7.核心概念-界线 界线(boundary) 结构家庭治疗中用于描述情感屏障的概念,情感屏障保护和加强个体、亚系统和家庭的完整性

激光光动力学治疗癌症的新进展

第38卷第3期2006年3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JOURNALOFHARBININSrnTUTEOFTECHNOLOGY V01.38Nn3 MⅡ.2006激光光动力学治疗癌症的新进展 刘佳雯,杨玉强,张治国 (哈尔滨工业大学凝聚态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激光医疗技术在某些医疗领域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其中使用激光光动力学治疗肿瘤是现代 肿瘤微创或无创领域的最新进展.介绍了光动力学疗法(PDT)的历史,定义、机理、光敏剂、光源和光动力学 疗法用于癌症治疗的必要性及其意义.在皮肤癌治疗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关键词:光动力学疗法(PDT);癌症;光敏剂 中图分类号:R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367—6234(2006)03—0362—05 Latestprogressoflaserphotodynamictherapyoncancer LIUJia—wen,YANGYu—qiang,ZHANGZhi—guo (CenterfortheCondensedMatterScienceandTechnology,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Harbin150001,China) Abstract:ThetechniqueofLasermedicaltreatmentoncancerexertsunexampledpowerinthefieldofcancertreatments.Usingphotodynamictherapytotreatsomemalignancytumoristhelatestprogressinthemoderntumormedicalfieldoftinyhurtornohurt.Thehistory,definition,mechanism,photosensitisersandlightsourcesareintroduced,andthenecessityandsignificanceofapplyingphotodynamictherarytocancertreat—ment.Maindevelopmentsofthemethodappliedinskincancerarereviewed,andtheresearchtrendsarepre?dicted. Keywords:photodynamictherapy(PDT);cancer;photosensitisers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各个国家人口中的前三位死因之一,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极大的特殊疾病.我国每年患癌症而死亡者达80多万人以上,全世界每年死于癌症的有近1千万人.目前,对恶性肿瘤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放疗”,“化疗”,以及手术切除等方法,其副作用大,疗效差。因此,发展诊断治疗癌症的方法和技术成了世界所关心的课题.在众多的诊断治疗手段中,激光技术为诊断治疗肿瘤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临床表明,利用激光技术治疗癌症的治愈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这些激光技术中,激光光动力学疗法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治疗肿瘤的方法.关于激光光动力学治疗癌症的大量的研究文章、国际会议和临床治疗的报道,都标志着癌症治疗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收稿日期:2004—03—23. 作者简介:刘佳雯(1974一),女,博士研究生;1光动力学疗法 光动力学疗法(PDT)是激光技术、光导技术、光信息处理技术、生物光化学技术和现代医学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是肿瘤治疗的新技术.它与传统疗法相比,有以下优点: 1)有效性:治疗比较彻底、复发率低,对多数较早期的癌症可达到根治目的; 2)广谱性:不受肿瘤细胞种类和来源的影响,对任何实体肿瘤都适用; 3)可重复性:由于光敏剂本身无毒,并且其细胞毒性产生具有暂时性和局部性,机体不会对光敏剂产生抗药性,PDT可以反复使用; 4)灵活性:它可以完全独立使用也可以配合其他疗法作为辅助手段使用心1; 5)微创性:治疗无需手术,治疗耗时短、相对创伤小,对病人而言痛苦也少;

系统式家庭治疗

系统式家庭治疗 添加时间:2009-6-1 15:40:48 浏览量:269 编辑:admin barefoot running shoes five fingers vibram vibram five fingers Five Finger Shoes vibram fivefingers FiveFingers KSO GHD Styler GHD IV Styler MTB shoes anti shoes一、家庭治疗的历史及在中国的发 展 现代心理治疗最初是以个别会谈的方式进行的,心理治疗者通过与来访者的个别接触来实施治疗,如精神分析疗法等。大约从本世纪三分之一阶段开始逐渐出现了集体心理治疗的方式,每次接受治疗的不再是单个个人,而是一群就诊者,这就是小组治疗。这样一来,发挥治疗效应的除了治疗人员的热心和技巧以外,还加上了治疗小组这个集体的作用。家庭治疗就是集体治疗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这里,治疗对象不是临时组织的接诊者集体,而是一个家庭。家庭治疗产生于本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当时曾有几个有关家庭环境对精神分裂症之影响的大型研究。研究者为 Murray Bowen , Lyman Wynne , Gregory Batson 等,他们发现了不良家庭关系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这些研究对一些原本从事精神分析治疗的医生产生了影响,他们开始试行以病人的整个家庭作为心理干预的对象,并试图通过调整家庭关系来解决个人心理问题。如美国的 Nathan Ackerman, Carl Witaker, Murray Bowen, Don Jackson, Virginia Satir, 原西德才的 Helm Stierlin, 意大利的 Mara Selvini-Parazzoli 等。在 50 年代,家庭研究和家庭治疗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向前发展。一般人们将 50 年代确定为家庭治疗的奠基年代。根据高登拜克的意见有五种相互独立的学科及临床发展为家庭治疗的出现提供了舞台: 1 、精神分析理论和疗法被用于更广泛的情绪问题,如触及家庭的治疗取向; 2 、系统论致力于研究构成整体的、相互关联的各部分的关系并将其知识应用在对家庭系统的观察方面; 3 、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家庭研究,如家庭成员(如母亲)在疾病形成中的作用; 4 、儿童教育及婚姻咨询两个领域的发展; 5 、对新技术如集体治疗的兴趣日益增长。在这些异源性的发展中,所谓的“第二代精神分析家”在这个阶段扮演着主要角色。由于这种治疗确能解决问题,所以很快引起注意,经过一番试验和发展,家庭治疗终于在理论构想和治疗技术上成熟。1962年是家庭治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一年。这一年“家庭治疗” (Family therapy) 这一名称得到学术界正式确认,本专业的第一份学术刊物《家庭作用》 (Family Process) 也在这一年里创刊。尔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事实证明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疾病、心身疾病、儿童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障碍以及婚姻问题都有相当疗效。目前家庭治疗在北美、欧洲及拉丁美洲各国都颇具规模,从业人员众多,医疗业务兴旺,理论及临床研究都很活跃,围绕这一领域的专业杂志已达8 0多种。 中国专业人员与家庭治疗的接触始于八十年代。1987年,有四名来自中国昆明和北京的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受德国邀请前去考察德国的心理学状况。在短暂的访问接触后,家庭治疗这样一种当时对他们来说很陌生的治疗方法,留给了他们深刻的印象。1988年德国著名精神病学家和心理治疗家Helm Stierlin 和 Fritz B. Simon 博士,在昆明通过“中德心理治疗讲习班”第一次将家庭治疗传入

欧洲皮肤病学论坛-局部光动力疗法指南

doi:10.1684/ejd.2015.2570 Therapy Eur J Dermatol 2015;25(4):296-311 Colin MORTON 1 Rolf-Markus SZEIMIES 2Alexis SIDOROFF 3 Ann-Marie WENNBERG 4Nicole BASSET-SEGUIN 5Piergiacomo CALZA V ARA-PINTON 6Yolanda GILABERTE 7Günther HOFBAUER 8Robert HUNGER 9Sigrid KARRER 10Percy LEHMANN 11Stefano PIASERICO 12Claas ULRICH 13 Lasse BRAATHEN 9, on behalf of the European Dermatology Forum 1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Stirling Community Hospital,Stirling,FK82AU,UK 2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Allergology, Knappschaftskrankenhaus Recklinghausen,Recklinghausen,Germany 3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Medical University Innsbruck,Austria 4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Sahlgrenska University Hospital,Gothenburg,Sweden 5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H?pital Saint Louis,Paris,France 6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Spedali Civili,Brescia,Italy 7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Hospital San Jorge,Huesca,Spain 8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Zurich University Hospital,Zürich,Switzerland 9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Bern,Bern,Switzerland 10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University Hospital Regensburg,Regensburg,Germany 11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HELIOS Klinikum Wuppertal,Germany 12Unit of Dermatology,Department of Medicine,University of Padova,Italy 13Skin Cancer Centre,Hautklinik der Charitie,Berlin,Germany Reprints:C.Morton Article accepted on 15/3/2015 European Dermatology Forum Guidelines on topical photodynamic therapy Topical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is a widely approved therapy for actinic keratoses,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situ ,super?cial and cer-tain thin basal cell carcinomas.Recurrence rates are typically equivalent to existing therapies,although inferior to surgery for nodular basal cell carcinoma.PDT can be used both as a lesional or as a ?eld therapy and has the potential to delay/reduc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lesions.PDT has also been studied for its place in the treatment of,as well as its poten-tial to prevent,super?cial skin cancers in immune-suppressed patients,although sustained clearance rates are lower than for immunocompetent individuals.Many additional indications have been evaluated,including photo-rejuvenation and in?ammatory and infective dermatoses.This S2guideline considers all current and emerging indications for the use of topical photodynamic therapy in Dermatology,prepared by the PDT subgroup of the European Dermatology Forum guidelines committee.It presents consensual expert recommendations re?ecting current pub-lished evidence.An unabridged version of this guideline is available online at:https://www.360docs.net/doc/ec15841202.html,/edf/index.php/edf-guidelines.Key words:5-aminolaevulinic acid,dermatology,guidelines,methyl aminolaevulinate,non-melanoma skin cancer,photodynamic therapy

结构式家庭疗法

治疗技术 (1)治疗目标 结构式家庭疗法认为正常的家庭并非没有问题,而是拥有处理问题的功能结构。家庭功能不良是应激以及未能重新组合结构以应对应激两者结合的结果。结构式家庭治疗师相信,家庭结构的功能失调是产生和维持问题的主要因素,所以治疗的目标在于改变家庭结构,促进整个家庭成长,问题的解决只是整体目标的副产品。治疗注重此时此地的现实情况,而不注重对家庭历史的回顾与家庭成因的追溯。 (2)治疗步骤和策略 结构式家庭疗法的具体策略有以下7个步骤: ①加入与顺应(joining and accommodating)。加入是治疗师直接和家庭成员或家庭系统建立关系。治疗师与家庭成员打招呼,了解每个人的名字,询问澄清问题,给予赞许的意见,或扩大某一要点。顺应则指治疗师为了达到加入的目标所做的自我调适工作,目的是使家庭解除防御,接纳治疗师,为增强治疗师的引导作用打基础。包括接纳和尊重他们的做事方式、尊重个体,也尊重家庭等级结构和组织,消除防御,缓解焦虑,和每个成员建立理解的联盟以及仔细倾听家庭成员对问题的看法,回应认可每个人的观点。 ②引起并处理互动(working with interaction)。引起家庭成员内部的沟通和互动,家庭结构会在家庭成员互动的过程中显现出来,可以采用表演技术。治疗师激发一个交互作用,如让一对夫妻就某件事情展开讨论或让父母把自己吵闹的孩子控制下来,来观察和发现家庭结构是怎样的,互动中需要适当的干预。 ③勾画结构(structural mapping)。勾画家庭结构图,描述所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将症状视为整个家庭不良模式的一种表达,并且渐渐开始重构他们的家庭结构。 ④强调和修饰互动(highlighting and modifying interactions)。治疗师指导家庭调整活现,即在现场情境中观察和调整家庭结构。治疗师可以让家庭成员变换位置,给他们指定作业,来拆开原本过于缠结的关系,强化原本已经弱化的亚系统,使家庭对问题有新的认识。 ⑤明晰界限(boundary making)。设定个人界线的性质和亚系统的界线。目的:保证家庭功能良好,即维护整个系统的完整性(相互依赖)以及系统内部各部分的良好自主能力。对于僵化的家庭——弱化界线,对于缠结的家庭——强调界线。 ⑥去平衡(unbalancing)。改变亚系统内部成员的关系。可以采用的方式有阻断互动模式、凸现隐藏的冲突、加入某个家庭成员或者联盟:形成偏袒假相。 ⑦挑战无效的假设(challenging unproductive assumptions)。结构式家庭治疗从本质上并非采用认知模式,但偶尔也会挑战家庭成员看待事物的方法,像一个教师一样,讲解家庭治疗方面的知识并且给与忠告。 简单来说,整个过程就是顺应和重构,重构是为了迫使家庭产生治疗性的改变,治疗师向家庭挑战及面质的干预方法,目的是改变导致家庭功能失调的互动模式。在治疗过程中主要有三种方法: ①模仿技术:指治疗师模仿家人的态度、风格、情绪表达的广度或者沟通的内容来加入和顺

家庭治疗历史与流派

第一部分家庭治疗的理论及历史发展 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精神分析师兼儿童精神科医师的纳森阿克曼(Nathan Ackerman)首次正式提出“家庭治疗”这个概念。之后的几十年中,各种家庭治疗的流派纷纷崛起,发展势头方兴未艾。 家庭治疗,不能顾名思义地把它看作是对家庭矛盾和问题进行咨询与治疗。家庭治疗依然关注当事人(client)个人问题和病症的减除,但它同个人取向的咨询和治疗方法有着显著的差异。它超越了过去只关注个人内在的心理冲突、人格特征、行为模式的局限,把人及其症状放在整个家庭背景中去了解并治疗。因而,把家庭治疗法称作“系统疗法”或“关系疗法”似乎更为恰当。 家庭治疗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治疗技术,而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它的诞生是心理学界的一次革命,意味着一次范式(Paradigm)的转移。它代表了“一个理解人类问题,了解行为、症状的发展以及解决之道的全新方法”,被称为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崛起的“第四势力”(第一势力的咨询理念——精神动力学派,第二势力——行为主义学派,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学派)。九十年代初,对美国的从业人员理论取向的调查中,家庭治疗占10%,仅次于整合主义取向(30%)。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家庭治疗进入中国,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 1.1家庭治疗的理论基础——系统观 家庭治疗之核心在于系统观。它不把焦点放在个人的病理心理,也就是所谓的“神秘的黑匣子”上,它所关注并试图介入、改变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整个家庭的互动模式上。没有一个人或一件事是独立存在的,他们同周围的人或事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和事件存在于相互影响和彼此互动的脉络中,也就是说,家庭成员彼此分担其他每个人的命运。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同一只猴子,它在三个猴群中的地位分别居于第四位,第三位和第二位,当这只猴子在不同的群体时,分别给予相同的能引发攻击行为的电刺激。结果,在位处第四的猴群中,它只攻击其它猴子一次:在位处第三的猴群中,它攻击了二十四次;在位处第二的猴群中,它攻击了七十九次。可见,整个系统的互动历程比个人的心理本质更为重要。 因而,家庭治疗师认为,把某个人的病症看作他个人的问题是不恰当的,其症状意味着他同周围的大系统(家庭,社区,社会)的互动出现了障碍。在个别心理咨询和治疗中所谓的当事人,是整个家庭功能失调的表征者,家庭治疗师们称其为“被指认病患”(identified

结构家庭治疗技术

结构家庭治疗技术 ——跟随 一、理念 “跟随”这技术是指治疗者采用中距的位置来积极倾听家庭所述说的事件,去发现家庭知道事件,去发现家庭知道事件从头到尾的互动行为顺序、家庭的结构的资料、思想或在系统情境中的感受。但“跟随”绝非是中立及客观的,治疗者在这过程中是带着系统及结构的观念进入的。“跟随”可是家庭报告出原先所忽略的,例如,在对吵架事件的“跟随”中,治疗者可能会去问,“当时小孩在哪?”或是“先生是按了哪个神奇的按钮,使你变得不可自制地暴怒?”如此治疗者顺着他们所报告的事件却带入一些新的资讯。 治疗者要注意的常是过程,而非内容。治疗者所跟随的对象可为症状、行动、沟通、兴趣、家庭主题或非语言的隐喻及家人沟通中所用的象征(如,生命的主题、价值、特殊的家庭事件),并将之刻意地用在与家人的对话上。当跟随象征时,治疗者要要求个案运用他们自己的象征或隐喻来详尽地描述或展开他们经验的顺序,这可传递出治疗者珍视家庭成员所说的话,也是可影响他们交流模式的一种方式。米纽钦把这技术叫做“以跟从来领导(leading by following)”。 其实,大多数的治疗学派都运用此技术。例如,心理分析家会跟随阻抗,阿德勒派则跟随内在的逻辑,而认知取向治疗则跟随非理性的相信体系。策略取向治疗者试图寻找并及激起被“卡”住家庭的正向回响环。结构取向治疗者则用此方式来“加入”家庭系统的文化及语言,之后再藉此来改变旧系统。结构取向或许是用系统的观点对此技术着墨最多的吧! Aponte和Van Deusen指出“语言、生命主题、历史、家庭的价值观等等都是组成家庭认同的要素”,而这些象征则存在于沟通的内容中。治疗者用他们自己的象征与家庭沟通,进而建立与家庭成员的关系。 米纽钦和费许曼描述跟随是在加入家庭时,轻柔地引导他们形成新行为过程中的基本要素。这是结构取向治疗中非常重要的策略。经由建立结构、引起互动和交待作业,个案和治疗者建立交流,在这种交流中治疗者加入个案,帮助他们叙说自己的故事并整合入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起初要听家庭的故事,然后将交流由内容层面转入人际关系互动过程的层面,专注于同一件事,领导个案探索并试验新的行为。

不寻常的治疗-家庭系统生命周期

家庭系统生命周期 尽管人类激情的舞台实际上就是日常家庭生活,但直到最近才被实际观察及认真对待。人们越来越明显地发现,随着岁月流逝,家庭也在经历发展的过程。当这一过程受阻时,人类的痛苦及精神病性的症状就会出现。然而对于临床医学或社会科学的专家而言,认真严肃地对待这些日常生活琐事是很困难的。在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界,似乎关注身份、妄想的形成、潜意识的精神动力、概念的定律,要比处男女结合、生儿育女过程中出现的困境要显得更为深奥。现在,我们开始理解亲密社会关系对人类自然本性的巨大影响,我们发现自己面临这样的事实,那就是随着时间的消逝,我们的社会关系也在发生变化,并且对这个过程我们所了解的信息非常有限。 如果运用策略疗法,就意味必须搞清楚治疗中由谁来制定策略。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我们已经取得了进步,对于症状的功能和其他人类问题有了更加广泛的了就,症状曾经被认为是个体独立于其社会处境的表达;焦虑发作或抑郁症是一个人状态的表达;后来又有观点认为症状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表达,在亲密关系中也具有战术性的作用。焦虑发作对婚姻或家庭、对其工作及在和治疗师的关系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功能,然而现在有了一个更加开放的观点,它就蕴含在艾瑞克森的治疗当中:当家庭或其他自然群组的生命周期扩展受阻或错位时,症状便出现了。症状是渡过生命周期某一阶段时出现困难的信号。例如,母亲生了孩子后出现焦虑,这是家庭在完成孩子喂养阶段出现了困难的表达。在直接针对症状的同时,艾瑞克森的治疗策略还有更大的目标,即解决家庭的问题并使生命周期重新运转。对艾瑞克森精湛技艺的仰慕,可能会使人们忽视了指导他策略疗法的关于家庭生命周期的假设。 久而久之,如果一个人接受家庭发展过程的重要性,他会立即发现关于家庭生命周期的信息是多么的少。目前还未进行过以观察家庭为基础的纵向研究,只有一个评式的调查研究。在这项调查里往往会询问家庭成员一些关于生活的事情,不过这些已经被证实是高度不可信的。我们拥有的其他信息是以家庭遇到困难进行治疗时为基础的,所以我们虽然观察了家庭周期的不同阶段,却并不知道这之前的情况或自然状态下是怎样的。为了指导治疗策略而希望了就家庭自然发展情况的临床医生会发现,自己在关于家庭“应该怎样”而不是“究竟怎样”的巨大负担下,大大地忽视了这个家庭自然发展的过程和艰辛。 另一个问题是,由于文化变迁和新家庭生活形式的出现,我们对家庭发展的理解会很快过时。核心家庭的父母和孩子住在同一个屋檐下而且与大家庭分离,这样的生活形式也是近期出现的。当我们了就核心家庭时,会发现公共家庭的新形式正在出现。而当治疗师面对年轻人的时候,也会发现自己根据已有概念化模式的思考已经过时了。临床医生必须容忍已经存在的不同方式,同时掌握家庭发展的过程。作为认识危机阶段的指南。 对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危机阶段的简要概括,对于理解艾瑞克森的策略方法提供了一种背景,尽管这样还不够全面,也忽视了阶级和文化差异。在任何特定时期,家庭都是格外复杂的,更不用说整个一生了。因此我们不可能在本书里对此尝试更多的讨论。本章是对后面章节的基本框架概括,呈现了艾瑞克森在家庭生命不同阶段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过,在对家庭生命周期进行描述之前,我想先讨论一下这种治疗观点可能存在的异议。比如说,治疗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渡过危机以进入家庭生命的另一个阶段,这会使一些临床医生认为这种方法就是调节人们去适应他们的家庭、或适应塑造了家庭的社会。这样的观点很天真,因为他忽视了这样的事实:个人的自由和成长是有他如何成功参与自己的自然群组及其发展所决定的。人们可能认为社会隔绝所导致的限制就不会再这么想了。 这里有两种情况会“调节”一个人去适应他的环境,但不会导致成长性的改变。一种是使用药物使其稳定。如果年轻人已经到了一定年龄,家庭却无法渡过放手让其离开的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