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茶经五之煮语音文字及翻译大全

陆羽茶经五之煮语音文字及翻译大全
陆羽茶经五之煮语音文字及翻译大全

陆羽茶经五之煮语音文字及翻译大全

陆羽茶经五之煮原文:

凡炙茶,慎勿于风烬间炙,熛焰如钻,使凉炎不均。特以逼火,屡其翻正,候炮出培塿状,虾蟆背(1),然后去火五寸。卷而舒,则本其始,又炙之。若火干者,以气熟止;日干者,以柔止。

其始,若茶之至嫩者,蒸罢热捣,叶烂而芽笋存焉。假以力者,持千钧杵亦不之烂,如漆科珠(2),壮士接之,不能驻其指。及就,则似无穰骨也。炙之,则其节若倪倪如婴儿之臂耳。既而,承热用纸囊贮之,精华之气无所散越,候寒,末之。(原注:末之上者,其屑如细米;末之下者,其屑如菱角。)

其火,用炭,次用劲薪(原注:谓桑、槐、桐、枥之类也)其炭曾经燔炙为膻腻所及,及膏木、败器,不用之。(原注:膏木,谓柏、松、桧也。败器,谓朽废器也。)古人有劳薪之味(3),信哉!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原注:《荈赋》所谓“水则岷方之注,挹(4)彼清流。”)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又多别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5),或潜龙蓄毒于其间,饮者可决之,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

其沸,如鱼目(6),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初沸,则水合量,调之以盐味,谓弃其啜余,(原注:啜,尝也,市税反,又市悦反。)无乃[卤舀][卤监]而钟其一味乎,(原注:[卤舀],古暂反。

[卤监],吐滥反。无味也。)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环激汤心,则量末当中心而下。有顷,势若奔涛溅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华也。

凡酌至诸碗,令沫饽均。(原注:字书并《本草》:“沫、饽,均茗沫也。”饽,蒲笏反。)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轻细者曰花,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其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渭(7);又如菊英堕于樽俎之中(8)。饽者,以滓煮之,及沸,则重华累沫,皤皤然若积雪耳(9)。《荈赋》所谓“焕如积雪,烨若春敷(10)”有之。

第一煮水沸,而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饮之则其味不正。其第一者为隽永【juàn yǒng】,(原注:徐县、全县二反。至美者曰隽永。隽,味也。永,长也。史长曰隽永,《汉书》蒯通著《隽永》二十篇也。)或留熟盂以贮之,以备育华救沸之用,诸第一与第二、第三碗次之,第四、第五碗外,非渴甚莫之饮。凡煮水一升,酌分五碗,(原注:碗数少至三,多至五;若人多至十,加两炉。)乘热连饮之。以重浊凝其下,精英浮其上。如冷,则精英随气而竭,饮啜不消亦然矣。

茶性俭,不宜广,广则其味黯澹。且如一满碗,啜半而味寡,况其广乎!

其色缃也,其馨[上必下土右欠][sǐ]也,(原注:香至美曰[上必下土右欠]。[上必下土右欠]音使。)其味甘,槚也;不甘而苦,荈也;啜苦咽甘,茶也。

注释

(1)炮出培塿状虾蟆背:炮,烘烤。培塿,小土堆。塿读lou。虾蟆背,有很多丘泡,不平滑,形容茶饼表面起泡如虾蟆背。

(2)如漆科珠:科,用斗称量。《说文》:“从禾,从斗。斗者,量也”。这句意为用漆斗量珍珠,滑溜难量。

(3)劳薪之味:劳薪,即膏木、败器。用膏木、败器之类烧烤,食物会有异味。典出《晋书荀勖传》。

(4)挹:挹,读yi,舀取。

(5)自火天至霜郊:火天,七月酷暑时节。《诗经七月》:“七月流火”。霜郊,霜初降大地。“霜降”在农历九月下旬,霜郊则指秋末冬初。

(6)如鱼目:水初沸时冒出的小气泡,像鱼眼睛,故称鱼目。

(7)水湄:有水草的河边。《说文》:“湄,水草交为湄”。

(8)樽俎:樽是酒器,俎是砧板,这里指各种餐具。

(9)皤皤然:皤,读音po。皤皤,满头白发的样子。这里形容白色水沫。

(10)烨若春敷:烨,读ye,光辉明亮。敷,读fu,花。《集韵》:“敷,花之通名。

陆羽茶经五之煮翻译:

烤饼茶,注意不要在通风的馀火上烤,因为飘忽不定的火苗像钻子,使茶受热不均匀。烤饼茶时要靠近火,不停地翻动,等到烤出突起的像虾蟆背上的小疙瘩,然后离火

五寸。当卷曲的茶饼又伸展开,再按先前的办法又烤。如果制茶时是用火烘干的,以烤到冒热气为度;如果是用太阳晒干的,以烤到柔软为好。

开始,对于很柔嫩的茶叶,蒸后乘热捣杵,叶捣烂了,而茶梗还是完整的。如果只用蛮力,拿很重的杵杆也捣不烂它。这就如同圆滑的漆树子粒,虽然轻而小,但壮士反而捍不住它是一个道理。捣好后,好像一条梗子也没有了。这时来烤,柔软得像婴儿的手臂。烤好了,趁热用纸袋装起来,使它的香气不致散发,等冷了再碾成末。

烤饼茶的火,最好用木炭,其次用火力强的柴(如桑、槐之类)。曾经烤过肉,染上了腥膻油腻气味的炭,或是有油烟的柴以及朽坏的木器,都不能用。古人说:”用朽坏的木制器具烧煮食物,会有怪味”,确实如此。

煮茶的水,用山水最好,其次是江河的水,井水最差。山水,最好选取乳泉、石池漫流的水(这种水流动不急),奔涌湍急的水不要饮用,长喝这种水会使人颈部生病。几处溪流汇合,停蓄于山谷的水,水虽澄清,但不流动。从热天到霜降前,也许有龙潜伏其中,水质污染有毒,要喝时应先挖开缺口,把污秽有毒的水放走,使新的泉水涓涓流来,然后饮用。江河的水,到离人远的地方去取,井水要从有很多人汲水的井中汲取。

水煮沸了,有像鱼目的小泡,有轻微的响声,称作”一沸”。锅的边缘有泡连珠般的往上冒,称作”二沸”。水波翻腾,称作”三沸”。再继续煮,水老了,味不好,就不宜饮用了。

开始佛腾时,按照水量放适当的盐调味,把尝剩下的那点水泼掉。切莫因无味而过分加盐,否则,不就成了特别喜欢这种盐味了吗!第二沸时,舀出一瓢水,再用竹夹在

沸水中转圈搅动,用”则”量茶末沿旋涡中心倒下。过一会,水大开,波涛翻滚,水沫飞溅,就把刚才舀出的水掺入,使水不再沸腾,以保养水面生成的”华”。

喝时,舀到碗里,让”沫饽”均匀。”沫饽”就是茶汤的”华”。薄的叫”沫”,厚的叫”饽”,细轻叫”花”。”花”的外貌,很像枣花在圆形的池塘上浮动,又像回环曲折的潭水、绿洲间新生的浮萍,又像晴朗天空中的鳞状浮云。那”沫”,好似青苔浮在水边,又如菊花落入杯中。那”饽”,煮茶的渣滓时,水一沸腾,面上便堆起很厚一层白色沫子,白白的像积雪一般。《荈赋》中讲的”明亮像积雪,光彩如春花”,真是这样。

第一次煮开的水,把沫上一层像黑云母样的膜状物去掉,它的味道不好。此后,从锅里舀出的第一道水,味美味长,谓之”隽永”,通常贮放在”熟盂”里,以作育华止沸之用。以下第一、第二、第三碗,味道略差些。第四、第五碗之外,要不是渴得太厉害,就值不得喝了。一般烧水一升,分作五碗,趁热接着喝完。因为重浊不清的物质凝聚在下面,精华浮在上面,如果茶一冷,精华就随热气跑光了。要是喝得太多,也同样不好。

茶的性质”俭”,水不宜多放,多了,它的味道就淡薄。就像一满碗茶,喝了一半,味道就觉得差些了,何况水加多了呢!茶汤的颜色浅黄,香气四溢。

味道甜的是”荈”,不甜的而苦的是”槚”;入口时有苦味,咽下去又有馀甘的是”茶”。

2020年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 一、留,就是保留不译。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可不翻译,直接保留。例如“楚人有涉江者。”这里的“楚”是国名保留不译。再如“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是官名也保留不译。 二、补,增补,补充原文中被省略的成分以及量词。如“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句“从其所……”前省略了主语“他”。翻译时就应补充出来,译为: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三、调,即调整词序。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这些特殊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词序。如《童趣》中“徐喷以烟”一句,就应该调整语序理解为“以烟徐喷”,译为:用烟慢慢地喷它。四、删,即删除的意思。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去。如“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这里的“也”表示肯定语气,没有实在意义。再如“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中的“而”连接两个动词,没有实在意义。 五、换,即替换之意。不少的文言词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翻译时应换用现代汉语的某个词语。如“环堵萧然,不避风日”中的“堵”在古文中是墙壁的意思,而不是“堵塞”。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注意特殊句式和特殊词语,努力提高自己的古文涵养。到那时,我们就一定会得心应手。 二、高中文言文阅读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词 李清照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李八郎也。” 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糜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例如: 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 译句: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2.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例如: 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3.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例如: 原句: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译句:打仗,是靠勇气的。“夫”为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删去。 原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译句: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好拿来夸耀自己的功劳?选 以上两例加点的“之”与“而”,只起语助和连接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应不译。 4.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例如: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翻译时应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即“你太不聪明了。” 又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何陋之有”翻译时应调整为“有何陋”,即“有什么简陋呢?”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例如: 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全句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又如: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 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三、考试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文字翻译

文字翻译 对于翻译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的学科,一般称为翻译研究。 在欧洲,翻译实践有长远的历史。有人甚至认为,欧洲文明源于翻译,上至罗马帝国,下至今天的欧洲共同市场,都要靠翻译来进行国际贸易。有人说,用古希伯来语写的《圣经》和用阿拉伯写的《福音》,如果没有先译为希腊文和拉丁文,后来又译为中世纪和近代诸语言的话,2000年来的犹太基督教文化就不会产生,因而欧洲文化也不会出现。自翻译《圣经》起,将近2000年来,欧洲的翻译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圣经》的翻译是一件大事,它帮助许多国家的语言奠定了基础。在古代希腊、拉丁文学方面,荷马的史诗、希腊悲剧、喜剧和抒情诗,忒奥克里托斯(约公元前310~前250)、卡图卢斯(约公元前87~前54)、普卢塔克(约公元46~120或127)的作品等等也多次被译成欧洲许多国家的语言。 1中国的翻译 中国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在世界上有显著的地位。《礼记》已有关于翻译的记载。《周礼》中的“象胥”,就是四方译官之总称。《礼记·王制》提到“五方之民, 言语不通”,为了"达其志,通其欲",各方都有专人,而"北方曰译"。后来,佛经译者 在“译”字前加“翻”,成为“翻译”一词,一直流传到今天。 在中国,佛经的翻译自后汉至宋代,历一千二三百年,这样历久不衰的翻译工作,在世界上是空前的。从实践中产生的理论,也以佛家为最有系统,最 深刻。晋代道安(314~385)主张质,即直译。他提出了"五失本",意思是,在用 汉文翻译佛经时,有五种情况允许译文与原文不一致。他又提出了“三不易”,意 思是,三种不容易做到的情况。苻秦的鸠摩罗什(344~413)则主张除“得大意”外, 还须考虑到“文体”。他说:“天竺国俗,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为善。凡觐 国王,必有赞德;见佛之仪,以歌叹为贵,经中偈颂,皆其式也。但改梵为秦, 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哕也。”(《高 僧传》卷二《鸠摩罗什传》)隋代彦琮(557~610)最推崇道安的理论,他主张直 译,提出“八备”和“十条”。“八备”指翻译者必须具备的八项条件;“十条”指他对译文 体例、格式的十种规定。到了唐代,玄奘(602~664)是中国翻译史上集大成的人, 文质并重,但似以质为主。他没有留下专门阐述翻译理论的文章。《翻译名义集》 中记载了他的“五种不翻”的学说,指出有五种词语只能译音。北宋赞宁总结了前 人的经验,提出翻译佛经的"六例",详细探讨了翻译中六个方面的问题。他给翻译 下的定义是:"翻也者,如翻锦绮,背面俱花,但其花有左右不同耳。"这个生动的比 喻,说明翻译是一种艺术(如翻锦绮),它将(语言的)形式加以改变(左右不同), 而内容不变(背面俱花)。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五种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五种方法 学习文言文,就要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对于高考,文言文的翻译既是重要的语言综合训练,又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文言文知识的重要标志。文言文的翻译虽说较难,但仍然有章可循,在复习中,我把文言文的翻译整理为“增补、调换、留借、删减、互联”五种方法。 【增补法】文言文言简意赅,故省略成分现象较突出。文言文翻译的增补法,就是要把语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补全,使句子意思完整。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中心词等,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中就省略了主语“异蛇”,翻译时如果不增补齐全,意义就不太明确。特别是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较多的文言文句子,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和兼语,不增补全句子成分就译成“叫进来,让拜见夫人”,直接译出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可是增补后的句子应该是(“左光斗)召(史可法)入(家),使(史可法)拜夫人”,翻译成“左光斗叫史可法来自己家里,让他拜见自己的夫人”,大家一看就明白。 【调换法】文言文中许多句子结构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经常出现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句式(在文言文中统称倒装句),如果原封不动地按照原句顺序翻译出来,意思就含糊不清。如“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行并序》)译成了“曾经学习弹琵琶向穆、曹两位乐师”,让人不知所云,调换成正确的语序“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后就译为“曾经向穆、曹两位乐师学习弹琵琶”。 【留借法】“留”即保留原文不用翻译。翻译文言文时,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朝代国号、帝号年号、典章制度和度、量、衡等专有名称直接留用,不用翻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一句中,“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毋须翻译照用即可。“借”即借用相关的词语代替现有的词语,这主要是针对文言文中的“通假”而言。文言文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新的物象,而没有现成的字词,只得借用相关的字词来寄托所要表达的意义(即许慎在《说文》中称之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在文言文翻译中,如果不懂通假借用,有的句子是无法翻译的。如“操吴戈兮被犀甲”(《国殇》)和“颜渊蚤死”(《论衡》)两句,“被”通“披”,“蚤”同“早”,如果不会“借”,你将无法翻译通这些句子,不信试试? 【删减法】文言文虽以言简意赅见长,但有时为了表情达意,会增加一些字词,删减法就是把多余的文言词语删除。有两种情况较常见:一是偏义复词或同义连用中,要删除这些词中陪衬的词素。像“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中的“异同”就是偏义复词,意义偏重在“异”字上,翻译时要把“同”字删去,译为“不应当有所不同”。类似的有“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序》)、“我有亲父兄”(《孔雀东南飞》)等,都偏重在加点的词上。二是有些文言文中有无实义的句首发语词或句中助词,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可删去不译。如“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中加点的“盖”字就不用翻译。

文 言 文 翻 译 五 步 法

文言文翻译五步法 江西省于都县实验中学谢观长 纵观这几年的高考,文言文翻译是必考题型,一般是10分。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对这一考点普遍感到头痛。学生要么不会解答,要么胡乱解答。得分都较低。的确,文言文翻译是个难点。针对考纲对这一考点的“字字落实”的要求和翻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我总结出文言文翻译的“五步法”。 第一步:会意。 首先通读全句,理解全句的大意。应当回归原文,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而不能据句“会意”。我们要初步了解句子的内容、情感倾向、语气等信息,以期获得对句子的整体把握。如: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2008 江西卷) 这句话在原文第一段,是子产阐述为政观点时所说。根据语境,我们可以知道整句话说的是子产听到过的对待怨恨应当和不应当采取的方法。能这样理解,也就大致把握了全句的大意。 第二步:找点。 高考对这一考点的评分是根据评分细则中规定的赋分点来据点给分的。明了大意之后,接着要仔细琢磨、分析这个句子,寻找“得分点”、“赋分点”。为了准确找到“得分点”,提高得分率,我们有必要弄清高考文言文翻译通常的“赋分点”有哪些。根据这几年的高考题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理解句子的关键点或难点的若干常用实词。以一词多义词为主,而这个词义又不是特别常见的。如: (1)、夫子若有不豫色然。(“豫”:快乐,愉快。07福建) (2)、奇之,立许字以女。(“许字”:婚事。05山东) (3)、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比”:近来。“敕”:告诫。08江苏) 2、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如: (1)、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可也。(“君”“兄”: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08全国1)(2)、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名词活用为动词,“嫁”,08广东) 3、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判断句、被动句等特殊句式。如: (1)、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于江南”是状语后置,08江苏) (2)、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罪人斯戮”,宾语前置,应是“斯戮罪人”。08全国2) (3)、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故为兵者”为“农”的后置定语,译为“原先当过兵的农民”) (4)、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者……也”判断句,05天津) (5)、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于为吏”状语后置,“见……于……”“被”是被动句,05广东) 4、固定句式。如: (1)、其李将军之谓也!(“……之谓也”是固定句式,译为“说的是……”) (2)、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礼,细行受细名。(“所以”是固定句式,译为“用来……的”,08宁夏、海南卷)

文字翻译

文字翻译 《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以及西方《希伯来圣经》的通用希腊语译本《七十士译本》,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的罗塞塔石碑,都能说明文字翻译活动历史悠久。 口译的历史必定更为久远。 英国巨石阵附近一个约有四千年历史的墓葬,墓主被称为“巨石阵之王”(King of Stonehenge),有些随葬品很可能来源于欧洲大陆。而根据巨石阵之王的牙釉质分析,他的童年是在中欧度过的——一个距离巨石阵一千公里以上的地方,可能是瑞士、德国或者奥地利。 乌鲁布伦沉船上的锡矿向我们揭示了一条上古时期持续了数千年的锡矿贸易路线:阿富汗的巴达赫尚在古代就是产锡和各种矿物宝石的地方,早在公元前3200年,埃及的人们就已经在使用来自巴达赫尚的青金石。 某文章这样写道:南海贝壳,六千年就出现在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这个时间大概是不准确的。不过中国也的确很早就有长距离的贸易活动。 在那个久远的年代,不同地方的语言已经不一样了,要进行这些贸易活动,应该存在简单的口译。 最早的口译者是如何出现的呢?具体情况早已消散在古老的迷雾之中。我们只能大概想象,那时候有些人从小就生活在两种语言母语者混居的环境中,耳濡目染

之下习得两种语言;或者有些人在语言学习能力还没有完全退化的情况下,迁移到一个陌生的语言环境中生活;或者有些人在和异族的战争中落败受俘,变成异族人的奴隶;或者有极少数的天才,在成年之后仍然可以在陌生环境下迅速学会一门陌生语言…… 等到文字出现,简单的两门语言对译字典大概也就呼之欲出了。只要资料保存得当,这种积累便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来越丰富,直到遭遇兵燹。 翻译通常归为三类:音译、意译、音意兼译。音译显然会遇到类似于循环定义的理解困难:音译词发音和源语言中的原词类似,我本来正是因为不懂才来寻求翻译的帮助,结果你把原词用汉语发音念一遍就完事啦?那对于一个属复读机的人来说,编一部双语词典是不是太简单了点…… 对于中文而言,音译词倒是勉强有一条出路,就是通过偏旁推测含义的大致范围。比如,葡萄,至少大概是某种植物。不过一开始《史记》中的记载并没有草字头,这个方法一开始大概没有被有意识地运用。 从近现代语言实践来看,随着媒体的迅速发展,文字和音频资料迅速丰富,音译词又的确很快就能进入一部分人的词汇库中,其中有一些很快就能获得非常广泛的认同。麦克风、萨克斯风现在已经人尽皆知,粤语母语者吃士多啤梨时也知道就是草莓,日语的片假名英语更是蔚然成风…… 规则就是规则!露露挖露露哒!

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小材料 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具体方法:留、增、换、调、删。 “留”:就是保留。(1)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翻译的时候可以保留。如:“每至晴初霜旦”中的“每”可以保留(2)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自三峡七百里中”这个句子中的“三峡”“里”的意思保留不变。 “增”,就是增补把省略的内容添上例:“淸荣峻茂”可以翻译成(水)清(树)荣(山)峻(草)茂。(2)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如:两岸连山可以翻译成两岸(相)连(的)(高)山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虽乘奔御风”中的“虽”可以用“即使”替换,“不见曦月”中的“曦”可以用“太阳”来替换 “调”就是调换位置、调换语序。如“绝巘多生怪柏”中的“生”要提到“多” 的前面可以翻译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不以疾也”中的“也”文言虚词不用翻译。 小材料 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具体方法:留、增、换、调、删。 “留”:就是保留。(1)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翻译的时候可以保留。如:“每至晴初霜旦”中的“每”可以保留(2)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自三峡七百里中”这个句子中的“三峡”“里”的意思保留不变。 “增”,就是增补把省略的内容添上例:“淸荣峻茂”可以翻译成(水)清(树)荣(山)峻(草)茂。(2)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如:两岸连山可以翻译成两岸(相)连(的)(高)山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虽乘奔御风”中的“虽”可以用“即使”替换,“不见曦月”中的“曦”可以用“太阳”来替换 “调”就是调换位置、调换语序。如“绝巘多生怪柏”中的“生”要提到“多” 的前面可以翻译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不以疾也”中的“也”文言虚词不用翻译。

文言文翻译的小妙招

文言文翻译的小妙招 一、文言文翻译例文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 华捉而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服冕过门 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华决裂? 管、华决裂? 正确翻译三原则 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信”“达”“雅”。 “信”,就是忠于原文的内容; “达”,就是行文要通畅; “雅”,就是语言要规范,翻译的文字语句要生动、优美, 并力求保持原文的风格。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菜,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不停,把它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而后看到了管宁的神色又扔了它。他们又曾经同坐在同一张座位上读书,有个坐着华贵车辆戴着官帽的人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快乐侠战场 ★1.解释下列句中加蓝的字。 A.又尝同席: B.宁读如故: ★2.翻译句子。 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3.本文写了哪两件事? 4.从文中可以看出管宁是一个怎样的人? 看动画背诵文言文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服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流畅翻译五字诀 一、留。就是保留。 1.保留国号、帝号、年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等专有名词。 2.保留文言文中一部分沿用至今的实词。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精卫填海》 二、删。文言文有些词,删去后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可以删略。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三、换。就是替换。 1.把文言文的某些词,换成与它相当的现代汉语的某些词。 吾闻而愈悲。 吾我闻听到愈更加悲悲痛 2.用本字换通假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悦说:“说”通(同)“悦”,愉悦。 3.用适当词语换古文中的虚数。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十二很多卷 四、补。就是增补。 1.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变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必细察其纹理” 细:细心。 察:观察。 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问曰:“谁?”鬼曰:“鬼也。” 3.补出量词。 五、调。指调整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序,使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1.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女娃游于东海。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2.调整互文见义的语序。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 译作: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韵文讲究精练,这是互文修辞的特点。流畅翻译五字诀

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三、考试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

文言文翻译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 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 不顾(《世说新语·方正第五》) 断句参考: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 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 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友人惭/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参考:陈太丘跟朋友相约同行,约定在正午碰面。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只有七岁,正在门外嬉戏。朋友就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答道:“我父亲等您很久而您没到,他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简直不是人做的事啊!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开了。”元方答道:“您跟父亲约好正午见,正午时您还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的手。陈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大门。 2.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 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世说新语·品藻第九》) 断句参考: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 子猷子重多说俗事/ 子敬寒温/ 既出/ 坐客问谢公/ 向三贤孰愈/ 谢公曰/ 小者最胜/ 客曰/ 何以知之/ 谢公曰/ 吉人之辞寡/ 躁人之辞多/ 推此知之 翻译参考:黄门侍郎王子猷兄弟三人一同去拜访谢安,子猷和子重大多说些日常琐事,子敬不过寒暄几句罢了。三人走了以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安:“刚才那三位贤士谁较好?”谢安说:“小的最好。”客人问道:“怎么知道呢?”谢安说:“善良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是从这两句话推断出来的。” 3.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刘向新序·节士第七》) 断句参考:宋人有得玉者/ 献诸司城子罕/ 子罕不受/ 献玉者曰/ 以示玉人/ 玉人以为宝/ 故敢献之/ 子罕曰/ 我以不贪为宝/ 尔以玉为宝/ 若与我者/ 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故宋国之长者曰/ 子罕非无宝也/ 所宝者异也 翻译参考:有个得了一块玉石的宋国人,把玉石献给齐国大夫子罕,子罕不肯收。献玉石的人说:“我给玉匠看了,玉匠说这是块宝石,所以我才敢把它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石当作宝。如果你把玉石给了我,我们都失掉了自己的宝。还不每人保留自己的宝。”所以宋国的长者说:“子罕不是没有宝贝,而是他的宝贝与众不同啊。”

文言文翻译五步法

文言文翻译五步法 文言文翻译题,赋分值高而得分率低。考生翻译存在随意性、盲目性等错误倾向,其实,翻译当中有一条主线,即什么词需要翻译以及如何翻译。如果沿着这条主线思考,分“五步”进行精细到位的翻译,就能突破文言文翻译这个难关。 第一步:左顾右盼,通句意 准确翻译句中重要词语的前提是“通句意”。“通句意”,即大体通晓要求翻译语句的意义;“左顾右盼”是“通句意”的具体方法,即根据“句不离段”的原则,将句子置于段中,根据语境把握句意,包括人物、事件,句内、句外的各种关系等。 例: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12 高考新课标卷)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错误译文:萧燧说:“东西在不同的地区,不应该给(东西),但是(你们)怎么可以坐视不问,还用过去的治理方法呢?” 正确译文: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第二步:查找标志,识句式 “识句式”,即认识古今不同的句式,并在翻译时进行恰当的转换。“识句式的重要方面是查找标志。一是固定句式的标志词,如奈?…何”表示疑问,“?…孰与... 表示比较,何…?为”表示反问等;二是特殊句式的标志词,如“... 者,… …也”表示判断,“ …为… ……所”表示被动,“ …见………” “唯…… …是”表宾语前置等。 例: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12 高考广东卷)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 错误译文:(陶澍)晚年的时候打算推动淮北的政策到淮南去,后来生病且中风麻

2018高考全国卷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 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 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 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 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 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 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 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 “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 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 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 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 位让芝,曰: “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 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亩。(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王涣字稚子,广汉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 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 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 “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xx: “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滑,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 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

图片文字翻译

照片里文字翻译: 1.中文-----英文: A simple but elaborately designed lunch helps to soothe and lighten the tightness and tension from work. Properly slecting the calorie rich but low sugar ingredients , we aim to help people to keep a Healthy and balanced diet rather than to persuit low calorie food Blindly. And that is best way the private kitchen"JinChao Yipin" show its concern to all the golden-collar diners. 2.中文----法文 Un simple repas être préparé minutieusement peut décrisper la nerveuse émotion de travail. On choissit les ingrédients qui contiennent plus de calories mais moins de sucre proprement. On voudrait guider les gens recherchent l'alimentation qui contiennent moins de calorie aveuglement. Puis ils peuvent avoir une bonne et équilibre santé. C’est le meilleur chose la cuisine privé < JinChao Yipin> voudrait faire pour les clients. 简单而又精心设计的午餐,能舒缓工作带来的紧张心情,适当选用高卡路里而又低升糖指数值的食材,引导不盲目追求低卡路里的食物,吃出真正的健康均衡,这是金潮逸品私家厨房对金领食客,表达关怀的最佳举动。

文言文翻译五字诀

文言文翻译五字诀 一、换(替换) 用现代汉语的意义替换文言文。例如: 1. 又安(哪里、怎么)敢毒(怨恨)耶?(《捕蛇者说》) 2. 小惠未偏(同“遍”,遍及),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二、留(保留不译) 文言文中的地名、人名、官名、书名、年号、朝代、器物名、度量衡单位以及文言文中现在仍然常 用的词语,均照原文保留。例如(保留词语下加“·”): 1.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2.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马说》) 三、补(增补) 补的情况较复杂,主要有以下五种情况: 1. 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翻译时补充为相应的现代汉语双音节词。例: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认识)书(书写)具(工具)。(《伤仲永》) 2. 补充被省略的介词。例: 急湍甚(于)箭,猛浪若奔。(《与宋元思书》) 3. 补充省略的量词。例: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张)桌、一(把)椅、一(面)扇、一(块)抚尺而已。(《口技》) 4. 补充某些必要的词语。例: 何以战?(《曹刿论战》) 译文:凭什么(条件)作战? 5. 补充省略的成分。例: (愚公)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补充省略的主语)成,将以(之)攻京。(省略“以”字后省略的宾语)(《公输》) 四、删(删除) 删去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保持译文的简洁、流畅。(删去的虚词 下加“·”)例: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五、调(调整词序) 由于汉语语法的古今演变,有些句型古今表达方式稍有不同,应按现代汉语语法调整词序。如: 1. 子何恃而往?(《为学》) 调整为:子恃何而往? 2. 莫我他顾。(《诗经·硕鼠》) 调整为:莫他顾我。 3.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调整为:千里马,一食或尽粟一石。 4.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文言文翻译5字法及技巧

文言文翻译5字法及技巧 近年来,文言语句翻译由客观性试题改为主观性试题,分值为5分。文言文翻译是对考生文言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由于这类试题有沟通古今的作用,考生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既要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因此,它又是检查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好方式。 名师小灶 对文言语句翻译的要求是“直译”,所谓直译,就是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同原文保持一致。如去年全国试卷要求翻译的句子中有一句为:“其李将军之谓也。”很多考生没有译出表示推测、估计语气的“其”字,句式与原文不符。 关于翻译文言文的方法,为便于同学们记忆,我编了一段顺口溜: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如果再简洁一些,还可以用这样几个字概括: 留:年号、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 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 移: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 补:省略句中省略的主语或谓语; 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等。 对很多考生来说,译句之难,主要在于对文言词义和句式的理解。其中理解文言词语是文言语句翻译的关键。 如去年北京试卷的译句是:“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这句话的难点是这样几个词:“说”,应译为“话”或“教诲”;“达”在句中是“切中”、“切合”或“理解明白”的意思;“微”在句中是谦词,指“微小的”、“卑微的”。“趣”在句中应解为“志趣”、“情趣”、“志向”等;“规”,在句中的意思是“规划”、“考虑”、“打算”等。这句话应译为: “先生的话,真可以说是苦口良药,但还是没有完全了解我内心的志向。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各人打算不同。”所以考生掌握了翻译的基本方法后,更重要的是理解并积累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词类活用词、了解文言特殊句式等。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

翻译文字

1、免费听鼎湖山景点讲解 Free audio guide for Dinghu mountain scenic spot 微信扫一扫听语音讲解 Scan Wechat for Audio guide 更多旅游资信,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星湖美美】 More travel information,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Wechat: xinghumeimei 2、免费听七星岩景点讲解 Free audio guide for The Seven-Star Crag scenic spot 微信扫一扫听语音讲解 Scan Wechat for Audio guide 更多旅游资信,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星湖美美】 More travel information,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Wechat: xinghumeimei 3、免费听星湖国家湿地公园景点讲解 Free audio guide for The Star Lake National Wetland Park scenic spot 微信扫一扫听语音讲解 Scan Wechat for Audio guide 更多旅游资信,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星湖美美】 More travel information,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Wechat: xinghumeimei 4、免费听牌坊广场景点讲解 Free audio guide for memory gateway square scenic spot 微信扫一扫听语音讲解 Scan Wechat for Audio guide 更多旅游资信,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星湖美美】 More travel information,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Wechat: xinghumeimei 鼎湖山翻译景点:端溪龙皇砚Dragon King Inkstone of Duanxi、九龙宝鼎Kowloon Tripod、镈钟亭Bozhong Pavilion、鼎湖山概况The brief of Dinghu mountain、观砚亭Guanyan Pavilion、宝鼎园简介The brief of Baoding Garden、鼎湖Dinghu、蝴蝶谷Butterfly Valley、蝴蝶园Butterfly Park、中国蝶翅第一画、庆云寺概况The brief of Qingyun Temple、白茶花White camellia、观音殿Guanyin temple、睡佛楼Buddha building、千人锅The thousand-people pot、

翻译文字新

评估煤矿井下安全风险的一种方法 克尼拉克迪R拉力格雷森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州立学院能源和矿业工程 摘要:2008年作者开发了一种评估地下煤矿重大风险灾害事件的方法。它主要侧重于高危险条件下违反安全标准的重大危险源。对31个煤矿使用相同的分层实验方法,损伤的措施和矿山安全健康管理局(MSHA)的引文数据共同组成一个安全性能指数(SPI)。实验采用了2009年的数据,该数据库扩大到107个矿山,这是所有地下煤矿30%的抽样。安全性能指数用来评估包括矿井大小在内的与安全相关的风险关系。这种方法可用来协助公司,煤矿安全与健康管理局,或国家机构针对造成严重事故事件的矿山进行整治。 关键词:矿井安全性能指数安全违规安全风险 1.引言 继美国2006年煤矿井下灾害后,美国国会通过了煤矿改善与新应急响应法(矿业法,P.L.109-236)。这种方法的制定主要是为了解决在应急准备和响应上的几个缺点:帮助幸存的矿工在紧急的情况下逃生,并且增加了矿井的安全执法强度。2006年国家矿井协会创立了一个独立的三方委员会(矿井安全技术培训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旨在防止未来煤矿井下灾害和实现零伤亡、零损失工时这一目标。报告共包含75项建议,如果这些建议得到实施,矿山预防文化将设置安全性能标准,包括风险评估,并指出不能满足报告中规定的安全要求水平的煤矿不应该允许开采煤炭。 《矿业法》,矿山安全健康管理局(MSHA)加大了有关部门的执法强度,罚款大约比2006年高出3.5倍。直到2009年《矿井法》的基本规定才得到实施,矿井中的紧急突发事件除极少数外基本得到了有效的响应,从而提高了对矿工的保护。煤矿安全专业人士希望:将在今后避免相关重大灾害。然而,尽管联邦政府和一些国家政府已经做出了许多努力,2010年4月5日40年来最严重的矿难还是发生在了Upper Big Branch-South。 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委员会(MSTTC)报告公布之后,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研究所(NIOSH)紧随其建议“用一系列的案例来研究--矿井可以作为风险评估的模板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