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床单位管理

文档
(一)床单位管理
一、技术规范
目的
规范要点
标准
1. 根 据 治 疗 要 求 为 患者准备各种床 单位。
2.保持床单位清洁, 增进患者舒适。
1.遵循标准预防、节力、安全的原则。
2.按需要准备用物和环境。
3.按操作规程准备各种床单位。 4.为卧床患者整理床单位前,评估患者的病情、年
龄、体重、意识、活动和合作能力,有无引流管、 伤口,有无大小便失禁等。操作过程中,注意避 免引流管或导管牵拉,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现 异常及时处理。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感受与需求, 保证患者安全。操作后对躁动、易发生坠床的患 者拉好床档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帮助患者采取 舒适卧位。 5.环境:确定病室内无患者进行治疗或进餐;酌情 关闭门窗,按季节调节室内温度,必要时屏风遮 挡患者。 6.操作过程中严格爱伤观念,使用尊称。
1.患者(或家属)知 晓护士告知的事 项,对服务满意。
2.床单位整洁,符合 规范要求。
3.操作过程规范、准 确,患者安全。

文档
二、操作流程
操作准备
准备备用床 和暂空床
准备麻醉床
卧床患者更换 床单
床单位管理护理操作流程
1.按规定着装,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齐全,放置合理有序。 3.环境:清洁、舒适、注意保暖。
1.移开床旁桌离床约 20cm,移床旁椅至床尾离床约 15cm。将铺床用物放于床旁椅上。
2.从床头至床尾铺平床垫、床褥后,铺上床单。 3.将棉胎套入被套内,开口处系带。 4.将盖被两侧内折与床缘平齐,尾端内折后与床垫
尾端平齐。 5.暂空床的盖被上端内折 1/4,再扇形三折于床尾
并使之平齐。 6.套枕套,将枕头平放于床头正中,开口背门。 7.移回床旁桌、椅。
1.移开床旁桌离床约 20cm,移床旁椅至床尾离床约 15cm。将铺床用物放于床旁椅上。
2.从床头至床尾铺平床垫、床褥后,铺上床单。 3.根据患者手术麻醉情况和手术部位铺好中单。 4.套好被套,将背门一侧盖被内折与床缘平齐,近
门一侧盖被边缘向上反折,对齐床缘。 5.将盖被三折叠于背门一侧。 6.套好枕套,将枕头横立于床头正中,开口背门。 7.移回床旁桌、椅。
1.核对患者,与患者沟通,取得配合。 2.评估患者。评估环境符合要求。妥善固定各管道。 3.移开床旁桌、椅。放平床头和膝下支架。 4.松开床尾盖被,拉起对侧床档,一手托起患者头
部,一手将患者枕头移向对侧,并协助患者翻身 侧卧,背向护士,嘱患者用手抓紧床档。 5.松近侧床单,使其上卷于中线处塞于患者身下, 清扫整理近侧床褥;依次铺近侧各层床单。 6.协助患者平卧,将患者枕头移向近侧,并协助患 者翻身侧卧,面向护士,躺卧于已铺好床单的一 侧,拉起近侧床档,嘱患者用手抓紧床档。 7.护士转至床对侧,放下床档,松开对侧各层床单, 将其内卷后取出,同法清扫和铺单。
您好!您的床单 位需要整理更 换了,请您配 合好吗?更换 过程中如果有 不舒服请及时 告诉我!

整理床单位 整理
文档
8.协助患者平卧,更换清洁被套与枕套。 9.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妥善固定各管道,观察伤
口及引流情况,根据病情,摇起床头和膝下支架。 酌情拉起或放下床档。询问患者需求。 10.移回床旁桌、椅。根据天气情况开窗通风。
1.核对患者,与患者沟通,取得配合。 2.评估患者。评估环境符合要求。妥善固定各管道。 3.移开床旁桌、椅。放平床头和膝下支架。 4.松开床尾盖被,拉起对侧床档,一手托起患者头
部,一手将患者枕头移向对侧,并协助患者翻身 侧卧,背向护士,嘱患者用手抓紧床档。 5.松近侧床单 从床头至床尾将各层床单从床垫下 拉出。 6.湿式清扫近侧床单位:取床刷及套,按由床头至 床尾、由床中线至床外侧的原则逐层清扫。 7.拉紧床褥,逐层整理铺平近侧各层床单 8.协助患者平卧,将患者枕头移向近侧,并协助患 者翻身侧卧,面向护士,躺卧于已铺好床单的一 侧,拉起近侧床档,嘱患者用手抓紧床档。 9.护士转至床对侧,放下床档,从床头至床尾将各 层床单从床垫下依次拉出。 10.同法清扫、整理对侧床单位。 11.整理枕头使之平整,各角充实。 12.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妥善固定各管道,观察 伤口及引流情况,根据病情,摇起床头和膝下 支架。酌情拉起或放下床档。 13.整理盖被,询问患者需求。 14.移回床旁桌、床旁椅。根据天气情况开窗通风。
x 床 xx(使用尊 称),您现在 感觉怎么样? 请您好好休 息,如果有什 么不适请及时 告诉我,呼叫 器放在枕边, 有事请按铃, 我也会经常过 来看您的,谢 谢您的配合!
正确处理用物,洗手。

文档
三、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准备备用床和暂空床
项目
标准 分值
质量标准
评分等级 ABCD
准备
3 1.按规定着装,洗手、戴口罩。
3210
10 分
4 2.用物准备齐全,放置合理有序。用物:护理车,备用床 4 3 2 0
单、被罩、枕套、床垫、床褥、棉胎或毛毯、枕芯、快
速手消毒剂、医疗垃圾桶等。
3 3.环境:清洁、舒适、注意保暖。
3 2 10
准 备 备 用 8 1.移开床旁桌离床约 20cm,移床旁椅至床尾离床约 15cm。 8 6 4 0
床和暂空
将铺床用物放于床旁椅上。

20 2.从床头至床尾铺平床垫、床褥后,铺上床单。
20 15 10 0
77 分
20 3.将棉胎套入被套内,开口处系带。
20 15 10 0
10 4.将盖被两侧内折与床缘平齐,尾端内折后与床垫尾端平 10 8 6 0
齐。
10 5.暂空床的盖被上端内折 1/4,再扇形三折于床尾并使之 10 8 6 0
平齐。
5 6.套枕套,将枕头平放于床头正中,开口背门。
5300
4 7.移回床旁桌、椅。
4200
整理 5分
5 正确处理用物,洗手。
5 43 0
整体印象 3
3210
3分
提问
5
5430
5分
总 分 100
准备麻醉床
项目
标准 分值
质量标准
评分等级 ABCD
准备
3 1.按规定着装,洗手、戴口罩。
3210
10 分
4 2.用物准备齐全,放置合理有序。用物:护理车,备用床 4 3 2 0 单、被罩、枕套、中单、床垫、床褥、棉胎或毛毯、枕
芯、快速手消毒剂、医疗垃圾桶等。 3 3.环境:清洁、舒适、注意保暖。
3 2 10
准 备 麻 醉 8 1.移开床旁桌离床约 20cm,移床旁椅至床尾离床约 15cm。 8 6 4 0

将铺床用物放于床旁椅上。
77 分
20 2.从床头至床尾铺平床垫、床褥后,铺上床单。 10 3.根据患者手术麻醉情况和手术部位铺好中单。
20 15 10 0 10 5 0 0
20 4.套好被套,将背门一侧盖被内折与床缘平齐,近门一侧 20 15 10 0 盖被边缘向上反折,对齐床缘。

文档
整理 5分
整体印象 3分
提问 5分
总分
10 5.将盖被三折叠于背门一侧。 5 6.套好枕套,将枕头横立于床头正中,开口背门。 4 7.移回床旁桌、椅。 5 正确处理用物,洗手。 3
5
100
卧床患者更换床单
10 5 0 0 5300 4200 5 43 0 3210
5430
项目
标准 分值
质量标准
评分等级 ABCD
准备
3 1.按规定着装,洗手、戴口罩。
3210
10 分
4 2.用物准备齐全,放置合理有序。用物:护理车,备用床 4 3 2 0
单、被罩、枕套、中单、必要时备清洁衣裤若干,扫床
刷,浸湿床刷套若干,快速手消毒剂、医疗垃圾桶等。
3 3.环境:清洁、舒适、注意保暖。
3 2 10
卧 床 患 者 4 1.核对患者,与患者沟通,取得配合。
4 2 00
更换床单
5 2.评估患者。评估环境符合要求。妥善固定各管道。
5 3 20
77 分
4 3.移开床旁桌、椅。放平床头和膝下支架。
4 2 00
6 4.松开床尾盖被,拉起对侧床档,一手托起患者头部,一 6 4 2 0
手将患者枕头移向对侧,并协助患者翻身侧卧,背向护
士,嘱患者用手抓紧床档。
14 5.松近侧床单,使其上卷于中线处塞于患者身下,清扫整 14 12 10 0
理近侧床褥;依次铺近侧各层床单。
6 6.协助患者平卧,将患者枕头移向近侧,并协助患者翻身 6 4 2 0
侧卧,面向护士,躺卧于已铺好床单的一侧,拉起近侧
床档,嘱患者用手抓紧床档。
14 7.护士转至床对侧,放下床档,松开对侧各层床单,将其 14 12 10 0
内卷后取出,同法清扫和铺单。
10 8.协助患者平卧,更换清洁被套与枕套。
10 8 6 0
10 9.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妥善固定各管道,观察伤口及引 10 8 6 0
流情况,根据病情,摇起床头和膝下支架。酌情拉起或
放下床档。询问患者需求。
4 10.移回床旁桌、椅。根据天气情况开窗通风。
4 2 00
整理 5分
5 正确处理用物,洗手。
5 30 0
整体印象 3
3210
3分
提问
5
5430
5分

文档
总 分 100
整理床单位
项目
标准 分值
质量标准
评分等级 ABCD
准备
3 1.按规定着装,洗手、戴口罩。
3210
10 分
4 2.用物准备齐全,放置合理有序。用物:护理车,备用床 4 3 2 0
单、被罩、枕套、中单、清洁衣裤若干,扫床刷,浸湿
床刷套若干,快速手消毒剂、医疗垃圾桶等。
3 3.环境:清洁、舒适、注意保暖。
3 2 10
整 理 床 单 4 1.核对患者,与患者沟通,取得配合。
4 20 0

5 2.评估患者。评估环境符合要求。妥善固定各管道。
5 32 0
77 分
6 3.移开床旁桌离床约 20cm,移床旁椅至床尾离床约 15cm。 6 4 2 0
放平床头和膝下支架。
6 4.松开床尾盖被,拉起对侧床档,一手托起患者头部,一 6 4 2 0
手将患者枕头移向对侧,并协助患者翻身侧卧,背向护
士,嘱患者用手抓紧床档。
4 5.松近侧床单 从床头至床尾将各层床单从床垫下拉出。 4 2 0 0
6 6.湿式清扫近侧床单位:取床刷及套,按由床头至床尾、 6 4 2 0
由床中线至床外侧的原则逐层清扫。
6 7.拉紧床褥,逐层整理铺平近侧各层床单
6 42 0
6 8.协助患者平卧,将患者枕头移向近侧,并协助患者翻身 6 4 2 0
侧卧,面向护士,躺卧于已铺好床单的一侧,拉起近侧
床档,嘱患者用手抓紧床档。
4 9.护士转至床对侧,放下床档,从床头至床尾将各层床单 4 2 0 0
从床垫下依次拉出。
12 10.同法清扫、整理对侧床单位。
12 10 8 0
4 11.整理枕头使之平整,各角充实。
4 20 0
6 12.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妥善固定各管道,观察伤口及 6 4 2 0
引流情况,根据病情,摇起床头和膝下支架。酌情拉
起或放下床档。
4 12.整理盖被,询问患者需求。
4 20 0
4 13.移回床旁桌、床旁椅。根据天气情况开窗通风。
4 20 0
整理 5分
5 正确处理用物,洗手。
5 30 0
整体印象 3
3210
3分
提问
5
5430
5分
总 分 100
四、相关知识
1.告知患者在整理床单位过程中,如感觉不适应立即向护理人员说明,防止意外发生。 2.告知患者被服一旦被伤口渗出液、尿液、粪便等污染,应及时通知护理人员,请求更换。

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1、加强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存在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其中包括: (1)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 (2)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人看护患者;年老和婴幼儿无约束或无效约束患者; (3)服用特殊药物,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已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 (4)病室地面潮湿或有积水未设防滑标志等; (5)患者穿的鞋底易滑跌等; 2、对具有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3、对有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的患者,需实施逐级上报和监控。 4、加强病情观察及预防跌倒、坠床措施的落实,并加以记录。 5、各护理单元对已发生“患者坠床、跌倒”事件的,立即通知值班医生、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并向护理部汇报备案。

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1.根据《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住院患者是否存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如存在危险因素,要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床头挂“防坠床”标识牌,并做好交接班,评估总分值≥5分者确定为重点监控对象报告护士长。 2.提供安全就医环境,易跌倒处放置醒目防跌倒的警示牌等。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对新入院患者进行安全教育,易跌倒患者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3.对跌倒、坠床中、高危患者重点巡视并做好床旁交接班,做到班班重视。 4.对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使用床栏并有家属陪伴。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5.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有需要让护士帮助。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呼叫系统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6.一旦患者不慎跌倒或坠床时,即按应急预案处理并及时通知医师,配合医师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上报护士长。填写《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登记表》,逐级上报,一般24小时内上报,严重者应立即报告。 7.护士长要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分析发生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和

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IPSG.6)

1. 目的:落实预防措施减少跌倒/ 坠床发生率,提醒医院员工识别跌倒高风险患者,对工作中不安全因素 采取预防措施,保证患者安全,防止跌倒/ 坠床事件的发生。 2. 适用范围:针对所有院内的住院和门、急诊患者。 3. 定义:跌倒是指非预期情况下,患者身体的某部分接触到地面或其他低处。 4. 权利与责任:4.1全体员工:协助保持医院环境安全,防止跌倒的发生;对跌倒患者进行正确处置和汇 报。 4.2 护士:准确及时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并落实预防措施。4.3保洁员工:保持地面干燥,拖地或地面 潮湿时及时放置警示标识并及时处理解决。4.4护理部、医务科:对患者跌倒事件进行监控、分析并反馈,制定相关统一护理措施。 5. 标准:5.1门、急诊成人患者跌倒风险评估5.1.1各首诊护士、医生负责门诊患者跌倒风险的评估,根据《门、急诊成人跌倒评估表》对每一位就诊患者进行评估,勾选一项或一项以上因素为高危跌倒患者。 5.1.2如评估为高风险跌倒患者,在门诊病历中记录,并在患者左胸口处贴“防跌倒”标识,采取跌倒 / 坠床预防措施。 5.2门、急诊儿童跌倒风险评估5.2.1根据《门、急诊儿童防跌倒评估表》对每一位患儿进行评估,勾选 一项或一项以上因素为高危跌倒患者。 5.2.2如评估为高风险跌倒患者,在门诊病历中记录,在患者左胸口处贴“防跌倒”标识,并采取跌倒 / 坠床预防措施。 5.3住院病人跌倒风险评估 5.3.1所有住院患者入院,成人(>14岁)使用Morse 跌倒危险因素评分表进行评估,儿童(≤14 岁)使用HDFS 儿童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新生儿(28 天以内)均为高风险患 者,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3.2Morse评分≥45分或HDFS 评分≥12分为高危跌倒患者,应在其床头悬挂“防跌倒、防坠 床”标识,在腕带上粘贴警示标识,并采取跌倒/ 坠床预防措施。5.3.3所有高危患者需签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高危知情及预防告知书》。 5.4 评估的时机 5.4.1门诊患者评估时机:门诊首诊护士、医生在患者就诊前进行评估。 5.4.2住院患者评估时机 5.4.2.1首次评估:患者入科后接诊护士立即评估,并在入院8 小时内完成记录。 5.4.2.2再次评估:高危跌倒患者,需每日进行再评估;非高危患者每周进行一次再评估。 当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需再次评估:病情变化(如手术后,意识、活动、自我照护 能力等改变)、使用镇静、止痛、安眠、利尿、降压、降糖等药物时、跌倒后跌倒 风险因子发生改变时每天评估一次。每次评估后要在评估栏内记录评估分数,填写 日期、时间并签名。 5.5跌倒的预防 5.5.1门诊患者预防措施

患者入院服务流程47176

患者入院服务流程 1、医师病房床位及患者病情,安排并告知患者住院。 2、患者接到入院通知单后,携带医师开具的住院接诊单,持有效 证件、住院押金及生活必需品到住院处办理入院手续。 3、病区护士接到住院登记处的通知后,做好接待入院患者的准备。 4、患者持有住院接诊单到护士站时,主管班护士起立,主动热情 迎接患者,根据病情及时安排床位并办理相应手续。 5、主管班护士通知责任护士将患者送至指定床位,核对患者姓名, 妥善安置患者,完成患者清洁护理,协助患者更换病号服。6、责任护士完成患者入院评估,测量体重、生命体征并记录,了 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等。 7、责任护士为患者做入院教育,向患者或家属介绍自己、主管医 师、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呼叫器的使用、作息 时间、探视制度、物品保管及有关管理规定等。责任护士应耐 心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 8、责任护士协助家属或患者整理物品(脸盆、毛巾、漱口杯、牙 膏、牙刷、水杯、饭盒、饭勺、少量水果等),请家属协助将患 者暂时不用或多余的物品带回家,以保证病室内整齐、清洁。 9、主管班护士通知医师接受患者,及时处理医师开出的医嘱并准 确执行。 10、新患者如暂时不能安排床位时,主管班护士应耐心向患者讲明

原因并给予妥善安置。 11、由急诊科入院的患者,原则上与门诊入院程序相同,凡是医师 指定直接送入病区或手术室抢救的患者,应由急诊科医、护人 员携带病历资料直接护送至病区或手术室,其住院手续由家属 到住院登记处办理。 12、接到急诊患者入院通知后,主管班护士要告诉责任护士做好相 应的准备,包括所需的仪器、设备、药品等。急诊患者入科后,责任护士要立即测量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病情、检查患者一般 情况并向值班医师报告,及时处理。 13、加强新入院患者巡视、重点交接班。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 第一节总则 一、制度 1.加强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存在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其中包括:(1)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2)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专人看护患者;年老和婴幼儿无约束或无效约束患者; (3)服用特殊药物、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 (4)病室地面潮湿或有积水未设防滑标志等; (5)患者穿的鞋底易滑跌等; 2.对具有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3.对有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的患者,需实施逐级上报和监控。 4.加强病情观察,及预防跌倒、坠床措施的落实,并加以记录。 5.各护理单元对已发生“患者坠床、跌倒”事件的,立即通知值班医生、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并向护理部汇报备案。 二、处理流程 1 2 3.做好安全宣教工作,对长期卧床的体质虚弱者、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 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肢体活动受限、视

觉障碍及年老体弱等患者,护士应告知其起床或行走时应由家属或护士(按铃呼叫护士)陪伴,如需沐浴必须在家属陪伴下进行。 4.给婴儿测体重和沐浴时,护士必须守护在旁,不得擅自离开。 5.必要时开启陪护证,先告知家属留院陪护。 6.做好入院宣教,告知病人住院期间、起床活动时穿防滑鞋。外出检查有专人陪同,检查前更换外出鞋,行动不便者准备轮椅。 7.夜间应开启地灯,保持病室、走廊和地面清洁、干燥、平整、完好、通道内不随便堆放物品,以免影响人、车通行。工勤人员拖地或打蜡后应放置“小心地滑”的警示牌。 8.中夜班加强巡视,必要时为病人准备床栏并拉起。 9.对服用特殊药物者(如安眠药、降糖药、降压药等),加强观察。 10.一旦患者出现跌倒、坠床等事件,应及时通知医师,并遵医嘱落实各项治疗和护理。 二、处理流程(图1) 第三节患者坠床或跌倒的伤情认定制度和处理流程 一、制度 1.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事件后,护士应立即赴现场及时了解发生跌倒或坠床的 经过,并在第一时间通知医生。 2.医生赶到现场后,护士应向医生详细描述事件的经过,并协助医生对患者进 行救治及伤情的判断。 3.医生到场后应立即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神志、意识等生命体征, 并根据患者的伤情实施必要的体格检查,以便对其伤情做出初步的判断。4.如病情许可,护士和医师可将病人移至病床/推车,并进行后续治疗及必要的 辅助检查和检验。 5.执业医师应当依据患者的情况,结合检验、检查结果,依据《医疗事故处理 条例》、《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患者的伤情如实、科学、合理地作出轻、中、重程度的判定;必要时请相关的科室医生会诊,共同判断患者的伤情。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34876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 1.加强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存在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其中包括: (1)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 (2)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专人看护患者;年老和婴幼儿无约束或无效约束患者; (3)服用特殊药物、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 (4)病室地面潮湿或有积水未设防滑标志等; (5)患者穿的鞋底易滑跌等; 2.对具有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3.对有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的患者,需实施逐级上报和监控。 4.加强病情观察及预防跌倒、坠床措施的落实,并加以记录。 5.各护理单元对已发生“患者坠床、跌倒”事件的,立即通知值班医生、科护士长,并向业务部、护理部汇报备案。 防范患者坠床、跌倒的报告及处理预案 1.按业务部、护理部标准,新病人入院时,对存在发生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根据《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2.护士在护理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老年痴呆、精神异常的患者,及无陪伴的3岁以下婴幼儿时必须用床栏或约束带保护,床尾挂标识,并做好交班。 3.做好安全宣教工作,对长期卧床的体质虚弱者、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及年老体弱等患者,护士应告知其起床或行走时应由家属或护士(按铃呼叫护士)陪伴,如需沐浴必须在家属陪伴下进行。

4.给幼儿测体重和沐浴时,护士必须守护在旁,不得擅自离开。 5.必要时开启陪护证,先告知家属留院陪护。 6.做好入院宣教,告知病人住院期间、起床活动时穿防滑鞋。外出检查有专人陪同,检查前更换外出鞋,行动不便者准备轮椅。 7.夜间应开启床头灯,保持病室、走廊和地面清洁、干燥、平整、完好、通道内不随便堆放物品,以免影响人、车通行。工勤人员拖地或打蜡后应放置“小心地滑”的警示牌。8.中夜班加强巡视,必要时为病人准备床栏并拉起。 9.对服用特殊药物者(如安眠药、降糖药、降压药等),加强观察。 10.一旦患者出现跌倒、坠床等事件,应及时通知医师,并遵医嘱落实各项治疗和护理。 患者坠床或跌倒的伤情认定制度和处理流程 一、制度 1.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事件后,护士应立即赴现场及时了解发生跌倒或坠床的经过,并在 第一时间通知医生。 2.医生赶到现场后,护士应向医生详细描述事件的经过,并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救治及伤 情的判断。 3.医生到场后应立即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神志、意识等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 的伤情实施必要的体格检查,以便对其伤情做出初步的判断。 4.如病情许可,护士和医师可将病人移至病床/推车,并进行后续治疗及必要的辅助检查 和检验。 5.执业医师应当依据患者的情况,结合检验、检查结果,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人 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患者的伤情如实、科学、合理地作出轻、中、重程度的判定;必要时请相关的科室医生会诊,共同判断患者的伤情。 6.当班护士立即通知患者家属,告知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的经过、目前的伤情、治疗措施、 预后等,并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7.立即报告:

医院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80836

医院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 1.加强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存在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其中包括: (1)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 (2)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专人看护患者;年老和婴幼儿无约束或无效约束患者; (3)服用特殊药物、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 (4)病室地面潮湿或有积水未设防滑标志等; (5)患者穿的鞋底易滑跌等; 2.对具有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3.对有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的患者,需实施逐级上报和监控。 4.加强病情观察及预防跌倒、坠床措施的落实,并加以记录。 5.各护理单元对已发生“患者坠床、跌倒”事件的,立即通知值班医生、科护士长,并向业务部、护理部汇报备案。 防范患者坠床、跌倒的报告及处理预案 1.按业务部、护理部标准,新病人入院时,对存在发生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根据《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2.护士在护理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老年痴呆、精神异常的患者,及无陪伴的3岁以下婴幼儿时必须用床栏或约束带保护,床尾挂标识,并做好交班。 3.做好安全宣教工作,对长期卧床的体质虚弱者、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及年老体弱等患者,护士应告知其起床或行走时应由家属或护士(按铃呼叫护士)陪伴,如需沐浴必须在家属陪伴下进行。 4.给幼儿测体重和沐浴时,护士必须守护在旁,不得擅自离开。 5.必要时开启陪护证,先告知家属留院陪护。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1.医院后勤管理人员,科室护士长、值班护士每天认真检查病区公共设施及护理单元,发现潜在的危险障碍物应及时清除或设立警示牌,杜绝一切不安全因素及隐患。 2.临床护士须对每位新入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筛选出高危人群,认真填写住院病人危险因素评估表和告知书,并挂相应的警示牌,提醒全科医护理人员加强对易坠床、易跌倒高危人群的安全管理。 3.护理人员加强巡视,把防坠床、防跌倒,纳入护理观察巡视重点范畴,必要时协助患者上下床、上卫生间等。 4.护士长及高年资护士,应指导护士做好高危人群的防范措施,如正确使用防护床栏、留陪护人员陪伴、使用约束带等。 5.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防坠床、防跌倒知识的宣教,医患共同重视与防范。 6.减少跌倒的环境因素:门诊、病房地面的清洁应在上班前与下班后完成,以保证病人高峰时期地面干燥。如果工作期间拖地,拖布应相对干燥,并须同步放置醒目警示牌。 7.病人发生跌倒坠床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做出相应处理,初步观察,并立即报告医生,涉及生命安全的应立即就地抢救。 8.医生根据病人跌倒或坠床受伤的部位进行初步伤情判定,按照影响生命安全的顺序处理救治病人,做好相关辅助检查及治疗。 9.病区护士长应及时查找引起病人跌倒或坠床的原因,并进行分析评价、控制危险因素,并如实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护理部。

10.科室针对跌倒或坠床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整改,护理部定期对跌倒/坠床事件,及系统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完善防范措施。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儿科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儿科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1. 入院时护士告知患儿家属看管好自己的宝宝,注意不要在病房及走廊倒水,防止患儿不慎跌倒。责任护士对新入院病人做好入院风险评估,做好家长的安全教育。 2. 加强健康宣教:注意不得让患儿单独留在病床,以免发生坠床的危险。告知家长患儿有跌倒坠床的危险,需要24小时陪伴。 3. 教会家长床栏的正确使用方法,经常检查并保持床栏功能的完整 性,时刻保持一侧(无家长侧)床栏拉起。对于意识不清的患儿使用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对于意识不清的患儿使用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4. 病房悬挂【防坠床、放跌倒】醒目标示; 5. 嘱咐家长为患儿穿合脚的防滑鞋,切勿打赤脚,着硬底鞋、慎穿拖鞋。 6. 严禁奔跑、嬉闹。 7. 需服用镇静剂的患儿应告知家长其注意事项,加强看护。 8. 保证良好的环境病房内光线充足,照明良好,夜间保持地灯开启状态,床头挂防跌倒坠床警示牌; 9. 保持地面清洁干燥,人行通道通畅;拖地应尽量避开患儿活动的高峰期,并用干拖把及时拖干积水和油质、湿滑处放置醒目的防滑告示牌、卫生间配置防滑地垫,安装扶手.

10. 告知家长使用床头呼叫器,并将呼叫器至于随手可及的位置。对于达到一定年龄的患儿需要任何协助而家属又不在身旁时,请按呼叫铃通知护士。 11. 物品应尽量收入柜内,保持走道通畅。将生活用品放在患儿容易取到的地方. 12?入厕时请缓慢蹲下,缓慢站起,专人陪同,有紧急情况,及时通知护理人员。 13. 患儿外出检查使用轮椅、平车时系好安全带,并全程护送。 14. 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增强责任心尤其针对低年资护士,强化临床理论知识,进行防跌倒坠床知识培训,定期考核;护理部及科室组织跌倒坠床专题研讨,通过案例学习与讨论分享,让护士充分了解跌倒坠床发生的危险因素。加强责任心观念的培养,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具体到每一个细节,加强病房巡视,发现有潜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应及时制止。

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制度 1.加强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存在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其中包括: (1)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 (2)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专人看护患者;年老和婴幼儿无约束或无效约束患者; (3)服用特殊药物、近期有跌倒史( 1 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 (4)病室地面潮湿或有积水未设防滑标志等; (5)患者穿的鞋底易滑跌等; 2.对具有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3.对有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的患者,需实施逐级上报和监控。 4.加强病情观察,及预防跌倒、坠床措施的落实,并加以记录。 5.各护理单元对已发生“患者坠床、跌倒”事件的,立即通知值班医生、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并向护理部汇报备案。 、处理流程 防范患者坠床、跌倒的措施及处理流程 一、措施 1.按护理部标准,新病人入院时,对存在发生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根据《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2.护士在护理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老年痴呆、精神异常的患者,及无陪伴的 3 岁以下婴幼儿时必须用床栏或约束带保护,床尾挂标识,并做好交班。 3.做好安全宣教工作,对长期卧床的体质虚弱者、近期有跌倒史( 1 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及年老体弱等患者,护士应告知其起床或行走时应由家属或护士(按铃呼叫护士)陪伴,如需沐浴必须在家属陪伴下进行。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流程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一、制度 1.加强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存在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其中包括: (1)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 (2)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专人看护患者; 年老和婴幼儿无约束或无效约束患者; (3)服用特殊药物、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 (4)病室地面潮湿或有积水未设防滑标志等; (5)患者穿的鞋底易滑跌等; 2.对具有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3.对有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的患者,需实施逐级上报和监控。 4.加强病情观察,及预防跌倒、坠床措施的落实,并加以记录。 各护理单元对已发生“患者坠床、跌倒”事件的,立即通知值班医生、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并向护理部汇报备案。 二、处理流程

一、预案 1.按护理部标准,新病人入院时,对存在发生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根据《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2.护士在护理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老年痴呆、精神异常的患者,及无陪伴的3岁以下婴幼儿时必须用床栏或约束带保护,床尾挂标识,并做好交班。 3.做好安全宣教工作,对长期卧床的体质虚弱者、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及年老体弱等患者,护士应告知其起床或行走时应由家属或护士(按铃呼叫护士)陪伴,如需沐浴必须在家属陪伴下进行。 4.给婴儿测体重和沐浴时,护士必须守护在旁,不得擅自离开。 5.必要时开启陪护证,先告知家属留院陪护。 6.做好入院宣教,告知病人住院期间、起床活动时穿防滑鞋。外出检查有专人陪同,检查前更换外出鞋,行动不便者准备轮椅。 7.夜间应开启地灯,保持病室、走廊和地面清洁、干燥、平整、完好、通道内不随便堆放物品,以免影响人、车通行。工勤人员拖地或打蜡后应放置“小心地滑”的警示牌。8.中夜班加强巡视,必要时为病人准备床栏并拉起。 9.对服用特殊药物者(如安眠药、降糖药、降压药等),加强观察。 10.一旦患者出现跌倒、坠床等事件,应及时通知医师,并遵医嘱落实各项治疗和护理。 二、处理流程(图1)

防止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防止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1.医务人员应有高度责任心和安全防范意识,主动发现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 2.医院环境应有防止跌倒、坠床的安全措施,如地面使用防滑地板,走廊及厕所安装扶手,在厕所、浴室设置把手。为患者提供高度合适、具有适用于成人和儿童床栏的病床设施。使用安全运送患者的工具,如平车应有护栏、脚刹,轮椅提供安全系带。走廊、病房张贴防跌倒、坠床的语言警示标语或图示。 3.加强门诊就医及住院特殊患者如儿童、老年人、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等患者的安全管理,主动告知跌倒、坠床的危险和预防方法,及时提供帮助,如语言提醒、主动搀扶或请人帮助、悬挂警示标识、使用床挡等,病人常用物品放于随手可得的地方。 4.建立医院《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对新入、转入等住院患者要及时进行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特别是年龄>60或<10岁、意识不清、视觉异常,使用利尿剂、镇痛、降压、降糖药物,行动不便、残疾、身体虚弱或有跌倒、坠床史等跌倒、坠床高危患者,强调家属守护,并根据病情、用药变化等情况再评估,病历中有记录。 5.对住院病人发生跌倒、坠床的高危人群,必须主动告知患者及家属跌倒、坠床危险及安全注意事项并签字确认,床旁悬挂警示标识。跌倒高危患者要强调卧床休息,确需下床者陪伴必须寸步不离搀扶。对坠床高危患者要随时使用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并告知家属或陪伴不可离开病房,如需短暂离开必须事前告知医护人员,同意后方可离开。 6.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加强病房巡视,随时发现并及时处理危险因素。

7.病房、走廊、卫生间光线充足,地面平整、清洁干燥,果皮、垃圾及其他障碍物应及时清除,危险环境要有警告标识牌。 8.加强与设备、后勤部门工作协调,基础设施设备、环境安全出现问题及时报告、维修,必要时更新设施设备。 9.一旦患者不慎发生跌倒或坠床时,立即启动不良事件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10.科室针对跌倒或坠床意外事件进行分析整改,护理部定期对跌倒、坠床事件,及系统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完善防范措施,保障患者安全。

床单位整理扫床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

床单位整理(扫床)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 1、床单位整理(扫床)操作流程 操作者个人素质准备 ↓ 洗手、戴口罩、帽子 ↓ 评估患者及床单位,备齐用物至病房,核对病人姓名、床号 ↓ 向病人解释扫床目的,取得合作 ↓ 移开床旁桌,座椅至床尾 ↓ 戴PE手套,扫床巾套于床刷上 ↓ 放下一侧护栏,托起病人头部,取出枕头,放至床尾,将病人转至里侧背对床,用扫床刷扫净枕 上的毛发,拍松枕芯后置于病人头下 ↓ 拉起一侧护栏,协助病人向对侧翻身,检查皮肤颜色及完整性,按摩 骶尾部皮肤,注意保暖 ↓ 从床头至床尾用扫床刷扫净床单上的皮屑、毛发,拉平床单,拉起 护栏转至对侧,同法扫床 ↓ 协助病人穿上衣、裤子,整理被子将被子两侧内折平床沿,四折于床尾 ↓ 还原床旁桌、座椅 ↓ 指导患者:交代注意事项 ↓ 取下扫床巾放于扫床车下层盆内 ↓ 终末处置:将污染的扫床巾放于黄色医疗垃圾袋内 目的:保持床铺整洁,让病人感觉舒适。 注意事项: 1、扫床避开病人用餐、治疗、处置时(若出现前诉情况要暂停扫床)。 2、扫床全过程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面色,注意询问病人主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免引流管或导管牵拉 4、棉胎与被套吻合好,被头充实,盖被平整、 5、按操作规程及时更换有污渍、血迹的床单、被套、枕套、病人衣裤。 6、操作后对躁动、易发生坠床的患者拉好床栏或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1、床单位整理(扫床)操作评价标准

项目 总分 评分细则分值 操作准备(6分)1、洗手、戴口罩、帽子(不符合要求扣1分) 3 2、用物准备(少一样扣1分) 3 扫床车:上层:盆1个(内放一次性扫床巾)、扫床刷2个、PE手套;中层: 清洁床单、被套、枕套、病号服;下层:盆1个收集污染扫床巾 评估要点(4分)1、评估操作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自理程度、皮肤及管路情况 (少一项扣1分) 2 2、评估床单位安全、方便、整洁程度(未评估不得分) 2 操 作 要 点(60分)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病人姓名、床号(未核对扣2分) 3 2、向病人说明操作目的,取得合作(未说明不得分) 2 3、移开床旁桌,座椅至床尾(不符合要求扣1分) 5 4、戴PE手套,扫床刷装上扫床巾(不符合要求扣1分) 5 5、放下近侧护栏,托起病人头部,取下枕头,放至床尾。病人转至里侧背 对床,用扫床刷扫净枕上毛发,拍松枕芯后置于病人头下(不符合要求扣1 分) 5 6、拉起对侧护栏,协助病人向对侧翻身,检查病人皮肤颜色及完整性,按 摩骶尾部,注意保暖(不符合要求扣3分) 10 7、从床头至床尾用扫床刷扫净床单上的皮屑、毛发,拉平床单,拉起护栏 转至对侧用同法扫床,床单污染,需更换(不符合要求扣3分) 10 8、协助病人穿衣服、裤子,整理被子,将被子两侧内折于床沿,四折于床 尾。被套污染,需更换(不符合要求扣3分) 10 9、还原床旁桌,座椅(不符合要求扣1分)7 10、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不符合要求扣1分) 3 指导要点(5分)1、告知患者床单位管理的目的及配合方法(不符合要求扣1分) 2 2、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床单位辅助设施(未指导不得分) 3 终末 质量(25分)1、取下扫床巾放于扫床车下层盆内(不符合要求扣1分) 5 2、终末处置:将污染的扫床巾放于黄色医疗垃圾袋内(不符合要求扣1分)10 3、操作遵循标准预防、节力、安全的原则(不符合要求扣1分) 3 4、动作轻柔(不符合要求扣2分) 3 5、扫床全过程保护病人隐私和保暖(未做扣2分) 4

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患者跌倒/ 坠床管理制度 1、加强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存在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其中包括: (1)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 (2)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人看护患者;年老和婴幼儿无约束或无效约束患者; (3)服用特殊药物,近期有跌倒史( 1 周内)、已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 (4)病室地面潮湿或有积水未设防滑标志等;(5)患者穿的鞋底易滑跌等; 2、对具有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3、对有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的患者,需实施逐级上报和监控。 4、加强病情观察及预防跌倒、坠床措施的落实,并加以记录。 5、各护理单元对已发生“患者坠床、跌倒”事件的,立即通知值班医生、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并向护理部汇报备案。

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1. 根据《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 住院患者是否存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 如存在危险因素, 要及时制定防范措施, 床头挂“防坠床”标识牌,并做好交接班,评估总分值》5分者确定为重点监控对象报告护士长。 2. 提供安全就医环境, 易跌倒处放置醒目防跌倒的警示牌等。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 对新入院患者进行安全教育, 易跌倒患者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3. 对跌倒、坠床中、高危患者重点巡视并做好床旁交接班, 做到班班重视。 4. 对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 应使用床栏并有家属陪伴。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 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 但要注意动作轻柔, 经常检查局部皮肤, 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5. 在床上活动的患者, 嘱其做力所能及的事, 如有需要让护士帮助。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 最好先不要活动, 应用呼叫系统告诉医护人员, 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6. 一旦患者不慎跌倒或坠床时, 即按应急预案处理并及时通知医师, 配合医师对患者进行检查, 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并及时上报护士长。填写《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登记表》, 逐级上报, 一般24 小时内上报, 严重者应立即报告。 7. 护士长要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 分析发生原因, 提出处理意见

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说课讲解

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一、建立可靠和有效的评估工具,全面评估患者跌倒坠床风险: (一)门、急诊患者:门诊所有工作人员从患者进入医院起,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 跌倒的风险,尤其对高龄、步态不稳、有头晕/眩晕、孕妇等应视为跌倒坠床的高危患 者。 (二)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初始评估:凡新入院患者的初次护理评估中必须包括对 患者进行Morse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跌倒坠床风险的宣教,与患 者或家属签署《防跌倒坠床安全告知协议书》,并做好记录,需在患者入院2小时内完成 评估。 (三)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再次评估: 1、高风险患者(≥45分)需每日白班进行再评估; 2、无风险及低风险患者(<45分)每周进行一次再评估。 (四)有以下情况需再次评估: 1、病情变化,如手术前后、疼痛、意识、活动、自我照护能力等改变时; 2、使用影响意识、活动、易导致跌倒的药物; 3、转病区后; 4、发生跌倒事件后; 5、特殊检查治疗后; 6、自动列为高风险患者/患儿解除后。 (五)自动列为高风险患者包括:中深度镇静及手术后(局麻除外)的麻醉过程及复 苏后6小时、产妇产后24小时内、步态不稳、肢体无力、晚期妊娠、重度贫血、视物不 清、意识障碍、头晕、眩晕、精神状态差。

二、制定并落实预防患者跌倒坠床的防范措施: (一)在门诊洗手间、楼梯及扶梯旁等易致跌倒的位置安放公示宣传牌,内容包括有 跌倒风险的高危人群,以及采取哪些措施可以预防跌倒的发生等,以警示全体工作人员、 患者及家属,防止跌倒事件发生。 (二)医院所有工作人员发现有跌倒风险的高危患者,都有责任给予告知与帮助,根 据需要联系病员服务中心,协助准备轮椅等相关预防跌倒的措施,预防跌倒的发生,保障 患者的安全。 (三)对评估有跌倒坠床高风险的住院患者,责任护士负责通知主管医生,并严格交 接班(包括晨间医护交班及护士各班次之间的交接班)。 (四)有跌倒坠床风险的住院患者应尽量安排在靠近护士站的床位,呼叫器等物品放 在患者易取位置,卧床时加用护栏,避免用力倚靠床挡,离床活动时应有人陪护。126 (五)有跌倒坠床风险的患者予以佩戴相应标识,住院患者床头放置跌倒坠床高危标 识牌,并告知患者和家属。 (六)躁动严重的患者应留陪人,并对陪人进行预防跌倒坠床的培训与教育,教会患 者及家属床档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加强巡视。 (七)对因用药或病情导致头晕目眩的患者、夜间如厕次数多的患者或身体虚弱无家 属陪伴的患者应增加巡视次数。 (八)医院所有带轮子的床、椅、桌、车等都要有锁定装置,使用前应检查锁定装置

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IPSG.6)

1.目的:落实预防措施减少跌倒/坠床发生率,提醒医院员工识别跌倒高风险患者,对工作中不安全因素 采取预防措施,保证患者安全,防止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 2.适用范围:针对所有院内的住院和门、急诊患者。 3.定义:跌倒是指非预期情况下,患者身体的某部分接触到地面或其他低处。 4.权利与责任: 4.1全体员工:协助保持医院环境安全,防止跌倒的发生;对跌倒患者进行正确处置和汇报。 4.2护士:准确及时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并落实预防措施。 4.3保洁员工:保持地面干燥,拖地或地面潮湿时及时放置警示标识并及时处理解决。 4.4护理部、医务科:对患者跌倒事件进行监控、分析并反馈,制定相关统一护理措施。 5.标准: 5.1门、急诊成人患者跌倒风险评估 5.1.1各首诊护士、医生负责门诊患者跌倒风险的评估,根据《门、急诊成人跌倒评估表》对每 一位就诊患者进行评估,勾选一项或一项以上因素为高危跌倒患者。 5.1.2如评估为高风险跌倒患者,在门诊病历中记录,并在患者左胸口处贴“防跌倒”标识,采 取跌倒/坠床预防措施。 5.2门、急诊儿童跌倒风险评估 5.2.1根据《门、急诊儿童防跌倒评估表》对每一位患儿进行评估,勾选一项或一项以上因素为 高危跌倒患者。 5.2.2如评估为高风险跌倒患者,在门诊病历中记录,在患者左胸口处贴“防跌倒”标识,并采 取跌倒/坠床预防措施。 5.3住院病人跌倒风险评估 5.3.1所有住院患者入院,成人(>14岁)使用Morse跌倒危险因素评分表进行评估,儿童(≤ 14岁)使用HDFS儿童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新生儿(28天以内)均为高风险患者,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3.2Morse评分≥45分或HDFS评分≥12分为高危跌倒患者,应在其床头悬挂“防跌倒、防坠 床”标识,在腕带上粘贴警示标识,并采取跌倒/坠床预防措施。 5.3.3所有高危患者需签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高危知情及预防告知书》。 5.4 评估的时机 5.4.1门诊患者评估时机:门诊首诊护士、医生在患者就诊前进行评估。 5.4.2住院患者评估时机 5.4.2.1首次评估:患者入科后接诊护士立即评估,并在入院8小时内完成记录。 5.4.2.2再次评估:高危跌倒患者,需每日进行再评估;非高危患者每周进行一次再评估。 当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需再次评估:病情变化(如手术后,意识、活动、自我照护 能力等改变)、使用镇静、止痛、安眠、利尿、降压、降糖等药物时、跌倒后跌倒 风险因子发生改变时每天评估一次。每次评估后要在评估栏内记录评估分数,填写 日期、时间并签名。 5.5跌倒的预防 5.5.1门诊患者预防措施 5.5.1.1家属全程陪同(必要时在外等候) 5.5.1.2意识障碍者,必要时给予保护。

一、床单位管理

文档
(一)床单位管理
一、技术规范
目的
规范要点
标准
1. 根 据 治 疗 要 求 为 患者准备各种床 单位。
2.保持床单位清洁, 增进患者舒适。
1.遵循标准预防、节力、安全的原则。
2.按需要准备用物和环境。
3.按操作规程准备各种床单位。 4.为卧床患者整理床单位前,评估患者的病情、年
龄、体重、意识、活动和合作能力,有无引流管、 伤口,有无大小便失禁等。操作过程中,注意避 免引流管或导管牵拉,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现 异常及时处理。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感受与需求, 保证患者安全。操作后对躁动、易发生坠床的患 者拉好床档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帮助患者采取 舒适卧位。 5.环境:确定病室内无患者进行治疗或进餐;酌情 关闭门窗,按季节调节室内温度,必要时屏风遮 挡患者。 6.操作过程中严格爱伤观念,使用尊称。
1.患者(或家属)知 晓护士告知的事 项,对服务满意。
2.床单位整洁,符合 规范要求。
3.操作过程规范、准 确,患者安全。

文档
二、操作流程
操作准备
准备备用床 和暂空床
准备麻醉床
卧床患者更换 床单
床单位管理护理操作流程
1.按规定着装,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齐全,放置合理有序。 3.环境:清洁、舒适、注意保暖。
1.移开床旁桌离床约 20cm,移床旁椅至床尾离床约 15cm。将铺床用物放于床旁椅上。
2.从床头至床尾铺平床垫、床褥后,铺上床单。 3.将棉胎套入被套内,开口处系带。 4.将盖被两侧内折与床缘平齐,尾端内折后与床垫
尾端平齐。 5.暂空床的盖被上端内折 1/4,再扇形三折于床尾
并使之平齐。 6.套枕套,将枕头平放于床头正中,开口背门。 7.移回床旁桌、椅。
1.移开床旁桌离床约 20cm,移床旁椅至床尾离床约 15cm。将铺床用物放于床旁椅上。
2.从床头至床尾铺平床垫、床褥后,铺上床单。 3.根据患者手术麻醉情况和手术部位铺好中单。 4.套好被套,将背门一侧盖被内折与床缘平齐,近
门一侧盖被边缘向上反折,对齐床缘。 5.将盖被三折叠于背门一侧。 6.套好枕套,将枕头横立于床头正中,开口背门。 7.移回床旁桌、椅。
1.核对患者,与患者沟通,取得配合。 2.评估患者。评估环境符合要求。妥善固定各管道。 3.移开床旁桌、椅。放平床头和膝下支架。 4.松开床尾盖被,拉起对侧床档,一手托起患者头
部,一手将患者枕头移向对侧,并协助患者翻身 侧卧,背向护士,嘱患者用手抓紧床档。 5.松近侧床单,使其上卷于中线处塞于患者身下, 清扫整理近侧床褥;依次铺近侧各层床单。 6.协助患者平卧,将患者枕头移向近侧,并协助患 者翻身侧卧,面向护士,躺卧于已铺好床单的一 侧,拉起近侧床档,嘱患者用手抓紧床档。 7.护士转至床对侧,放下床档,松开对侧各层床单, 将其内卷后取出,同法清扫和铺单。
您好!您的床单 位需要整理更 换了,请您配 合好吗?更换 过程中如果有 不舒服请及时 告诉我!

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

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

————————————————————————————————作者:————————————————————————————————日期: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制度 1.加强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存在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其中包括: (1)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 (2)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专人看护患者;年老和婴幼儿无约束或无效约束患者; (3)服用特殊药物、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 (4)病室地面潮湿或有积水未设防滑标志等; (5)患者穿的鞋底易滑跌等; 2.对具有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3.对有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的患者,需实施逐级上报和监控。 4.加强病情观察,及预防跌倒、坠床措施的落实,并加以记录。 5.各护理单元对已发生“患者坠床、跌倒”事件的,立即通知值班医生、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并向护理部汇报备案。 二、处理流程 防范患者坠床、跌倒的措施及处理流程 一、措施 1.按护理部标准,新病人入院时,对存在发生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根据《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2.护士在护理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老年痴呆、精神异常的患者,及无陪伴的3岁以下婴幼儿时必须用床栏或约束带保护,床尾挂标识,并做好交班。 3.做好安全宣教工作,对长期卧床的体质虚弱者、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及年老体弱等患者,护士应告知其起床或行走时应由家属或护士(按铃呼叫护士)陪伴,如需沐浴必须在家属陪伴下进行。 评估 住院患者 存在危险因 素 不存在危险因素 加强观察 落实 逐级

患者坠床与跌倒管理制度

患者坠床与跌倒管理制度 一、坠床与跌倒报告、伤情认定制度和程序 1.患者跌倒或坠床,护士应立即奔赴现场,同时马上通知医生。2.对患者的情况做初步的判断,如测血压、心率、呼吸判断患者意识等。 3.医生到现场后,协助医生进行检查,为医生提供信息,遵医嘱进行正确的处理。 4.如病情许可,将病人移至抢救室或病床上。 5.根据患者情况与检查的记录,必要时请相关的科室医生会诊,判断患者伤情。 6.协助医生通知患者家属。 7.立即报告科室护士长,24小时内向护理部及有关领导汇报。8.认真记录患者坠床或跌倒的经过,伤情与抢救记录。 二、患者坠床与跌倒的防范制度与措施 患者坠床与跌倒的防范制度 1) 评估患者跌倒的医学上相关危险因素 A、视力减退或受损:如白内障、青光眼。 B、心血管系统:如体位性低血压、晕厥。 C、下肢功能不良:如中风、小儿脑变。

D、步行及平行不良。 E、排尿系统不良:如夜尿病。 F、认知不良:如老年性痴呆、 G、使用药物:如利尿药、降压药、镇静药、精神药。 H、以前有跌倒记录。 2) 评估环境危险因素 A、光线:距离电灯开关远、照明灯光线不足、光线太强。 B、地面及走廊:杂物凌乱导致走路的地方受限制。 C、厕所、浴室:厕所、浴室缺少扶手、地砖湿滑。 D、家具:座椅缺少椅柄或不牢固。 三、患者坠床与跌倒的防范措施 1、床头挂“预防坠床”的警示标识。 2、病历上有记录,提示患者有跌倒的危险性。 3、每班评估患者的认知、感觉及活动能力。 4、向患者交代如需要协助,可使用呼叫仪求助,确保患者可 以随手接触到呼叫仪。 5、病床高度适中,床两边加护栏。 6、增添必要的设备,在楼梯、浴室等处装扶手。并将扶手调 整到适合的高度。 7、将环境的中的危险因素移除,室内家具的摆放定位放置, 需要用的物品尽量放在手能拿到的位置。 8、指导患者选择适当的鞋子。

防范患者坠床与跌倒管理制度

防范患者坠床与跌倒管理制度 1.每位高危患者在入院由注册护士完成坠床.跌倒的危险因素评估,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2.凡发生病人坠床与跌倒事件,无论有无后果均应填写“患者跌倒报告表”上报护理部。 3 .坠床与跌倒评估要求:首次评估患者跌倒风险总分》 4 分评估1次/周,待病情稳定,总分V 4分,不在评估;病情变化随时评估.接受特殊治疗或特殊用药评估 2 次/周;病情稳定或转出时评估1 次。 4.防范坠床与跌倒的安全措施 ⑴做好护理体检,对新病人或转科病人进行病情评估,对病人有一项或多项障碍及年龄大于65岁或V 10岁,有头昏史,服用特殊药物(降压药.利尿剂等)的病人应列入交班,重点巡视,预防跌倒。 ⑵对病人和家属进行防坠床、跌倒安全教育,病人和家属在入院须知上签名。 ⑶定期检查护理用具,确保功能完好。 ⑷病人视觉障碍、意识改变、术后麻醉未醒,小儿和活动不方便的老年人以及危重病人常规使用床栏,酌情请家属陪护。 ⑸凡系跌倒高危患者床边挂防跌倒标识;设床栏,病人床 边设可及呼叫铃及必需物品

⑹提供安全就医环境,保持病房通道和病房走廊无障碍物有充足的光线,清扫地面时在旁设醒目的防滑标志;有台阶地面用醒目颜色标志。 防坠床与跌倒的监控要求 1.凡评估分值为高危险者由科室护士长监控,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并在评估表单上确认签字。 2.若已发生跌倒事件,科室认真分析、整改,科内质控员对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并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3.护理部不定期对全院防坠床与跌倒安全措施进行抽查,定期与不定期对发生跌倒的案例进行分析及预警,制定防范措施,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患者跌伤与伤情认定报告制度 1.值班护士一旦发现患者跌伤,应及时启动跌伤护理应急 预案,处置好患者,降低负面影响。 2.通知值班医师,并协助进行伤情评估认定,完善相关检查及记录。 3.根据伤情及时采取治疗护理措施,并安抚患者及家属。 4.科室按规定填写患者跌伤报告表应在24 小时内上报护 理部,上报程序如下: 值班人员T科室护士长T护理部T主管副院长或院 长 5.护理部视情况组织专家进行评估,指导制定护理措施。 6.发生患者跌伤科室有意隐瞒不报,事后发现将按情节轻 重给予严肃处置,并纳入科室绩效考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