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比热容知识点梳理

第3节  比热容知识点梳理
第3节  比热容知识点梳理

第 5 页 共 13 页

第3节 比热容知识点与考点解析

★考点概览一、知识点与考点

二、考点解析

1.比热容是描述物体吸热能力的物理量,比热容在本章属于重要知识点,也是常考知识点,所以应该引起师生的重视。本节知识点有:比热容的概念和有关计算。利用比热容概念分析判断现象和进行简单计算是本节主要考点和考试方式。

2.纵观各地中考考纲和近三年考卷来看,对本节知识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应用方面。此问题一般与热现象的其他知识点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考题,单独作为一个考题的情况不多。考试题型以选择题为主(考查比热容的概念及应用),填空题为辅(利用比热容进行简单计算),对物质吸热能力实验也应加以重视。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

比热容

比热容概念

1.比热容

(1)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相互接触,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大;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会增大,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内能会减少。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和吸热、放热的多少无关。

(3)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J。

2.热量的简单计算

热量的计算:(1)吸热:Q吸=cm△t=cm(t-t0);(2)放热:Q放=cm△t= cm(t0-t)。

其中:Q吸—吸收的热量,单位:焦(J),Q放—放出的热量。

c—比热容,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J/(kg·℃))

m—质量,单位:千克(kg)

△t—变化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单位:摄氏度(℃);t0—初始温度、t—末温。

★考点一:比热容概念

◆典例一:(2020·北京)依据表格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 5 页共13 页

A. 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变小;

B. 水和砂石放出相等热量,水的温度降低得较多;

C. 水的比热容表示水的温度升高1°C吸收的热量是4.2×103J;

D.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煤油温度升高得较多

【答案】D。

【解析】A.比热容是物质特有的一种物理属性,只跟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所以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不变,故A错误;

=可知,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放出相等热量,由于沙石的比热容比水小,则沙石的温B.根据Q cmΔt

度降低得较多,故B错误;

C.水的比热容表示的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故C错误;

=可知,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由于煤油的比热容比水小,则沙石的温D.根据Q cmΔt

度升高得较多,故D正确。故选D。

◆典例二:(2019·福建)下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止确的是()。

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

C.质屋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

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

第 5 页共13 页

第 5 页 共 13 页

【答案】C 。

【解析】考查比热容的特点,属于中等题。

根据公式t cm Q ?=可知,当m 和△t 一定时,铝的比热容比铜大,所以铝吸收的热量更多,所以选C 。 ★考点二:比热容相关计算

◆典例一:(2020·新疆)己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 ·℃),用如图所示的家用电热水壶烧开一壶自来水,水吸收的热量约为( )。

A. 6×104J

B. 6×105J

C. 6×106J

D. 6×107J

【答案】B 。

【解析】这样的壶,装满水,水的质量约为2kg 。室温温度约为20℃,将水加热至沸腾,水的温度升高了80℃,根据公式0()Q cm t t =-可以计算出水吸收的热量为6.72?105

J 。

选项A 、C 、D 数值差距较大,不符合题意;选项B 数值接近,符合题意。故选B 。

◆典例二:(2020·江苏连云港)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______。质量为10kg 的水温度升高20℃所吸收热量为______J (c 水=4.2×103J/(kg ·℃))。

【答案】(1)比热容大;(2)8.4×105J 。

【解析】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泥土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沿海地区昼夜的温差小。

水吸收热量:Q 吸=cm Δt =4.2×103

J/(kg ·℃)×10kg ×20℃=8.4×105

J 。 ★考点三:物质吸热能力实验

◆典例一:(2020·黑龙江绥化)

利用图中的装置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情况。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分别

接入电阻丝,装入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插入温度计。

(1)装置中电阻丝的阻值应(填“相等”或“不相等”),实验中用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按照如表中的数据,请计算出煤油的比热容是J/(kg?℃)。

液体质量/g 初温/℃加热时间/min 末温/℃

煤油150 20 10 50

水150 20 10 35 (2)夏天,海边昼夜温差变化小,这是因为水的大。

(3)在烧瓶中重新填装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接入阻值不同的电阻丝,此装置就可以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的关系。

【答案】(1)相等;加热时间;2.1×103;(2)比热容;(3)电阻。

【解析】(1)图中两电阻丝串联,通过的电流相同和通电时间相同,根据Q=I2Rt可知,要产生的热量相同,则实验中选用的两根电阻丝的阻值应相等;

探究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时,需要控制热源相同,即相同时间内热源产生的热量相同,根据转换法,实验中是用加热时间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是35℃﹣20℃=15℃,煤油升高的温度是50℃﹣20℃=30℃;根据c=可知,水和煤油的比热容之比等于升高温度之比的倒数,即c煤油=×4.2×103J/(kg?℃)=2.1×103J/(kg?℃);

(2)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在相同的吸热条件下,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所以海边昼夜温差较小;

第 5 页共13 页

第 5 页 共 13 页

(3)两电阻串联,则两电阻中的电流相等,则可知热量应与电阻有关,根据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则可知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故答案为:(1)相等;加热时间;2.1×103

;(2)比热容;(3)电阻。

◆典例二:(2019·贵港)为了探究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否相同,某实验小组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放入两个相同的容器中,用同样的热源分别对它们加热,比较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实验装置如图11所示。

(1)加热时,某一时刻在水中的温度计示数如图12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__℃。 (2)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得: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________的吸热本领更强(选填“水”或“煤油”)。

(3)根据以上表格的数据计算,当加热时间为12min 时,这些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J 。[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

【答案】(1)23;(2)不同;水;(3)8.4×103

【解析】(1)由图12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中的液面刚好对齐第23条刻度线,则对应的温度为23℃。

(2)由表中数据分析知,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所用的加热时间不同,因为是同样的热源,所

第 5 页 共 13 页

以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不同;又因为水的加热时间较长,所以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较多,说明水的吸热本领更强。

(3)当加热时间为12min 时,这些水吸收的热量为:

J 104.8℃)20℃30(0.2kg )℃J/(kg 104.2t m c Q 33?=-????=?=水。

答案为:(1)23;(2)不同;水;(3)8.4×103

1.(2019·达州)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B .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C .打扫卫生时灰尘飞扬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 .物质的比热容越大反映了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能力越强 【答案】D 。

【解析】A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故A 错误; B 、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故B 错误;

C 、灰尘是可以看得见的物体,因此灰尘的飞扬不是分子的运动,而是物体的机械运动,故C 错误;

D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反映了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能力,比热容越大反映了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能力越强,故D 正确。故选D 。

2.(2019·深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燃料燃烧越充分,它的热值就越大;

B. 内燃机用水做冷却液,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C. 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D. 在闹市区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可以减弱噪声

【答案】B。

【解析】A.燃料的热值是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与实际燃烧情况无关,故A 错误;

B.水的比热容比较大,与质量相等其它物质相比,在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多,适合作为内燃机的冷却液,故B正确;

C.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是音调不同,相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相同,故C错误;

D.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噪声等级,不能减弱,故D错误。

3.(2018·桂林)经常下厨的小关发现,同时用相同的锅和燃气灶加热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油的温度总是升高得快些。这是因为()。

A.水的比热容小,吸热后温度升高得快;

B.油的比热容小,吸热后温度升高得快;

C.在相同的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较多;

D.在相同的时间内,油吸收的热量较多

【答案】B。

【解析】同时用相同的锅和燃气灶加热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因为油的比热容小,故加热后温度升高的快;故A错误,B正确。

因为灶具相同,在相同时间内和热转换效率相同时,水和油吸收的热量应相同;故CD错误。正确答案是B。

4.(2020·襄阳)汉江流经的地域广,且水量较大。大量的水蒸发时需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且水的______大,从而可以很好地调节两岸的湿度和气温。

【答案】(1)吸热;(2)比热容。

【解析】水蒸发时,需要吸热,水从液态变为气态,大大地增加了两岸空气中的湿度。

第 5 页共13 页

第 5 页 共 13 页

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可以吸热更多的热量,在降低相同的温度时,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故可以很好地调节两岸的气温。

5.(2020·自贡)用煤气灶把2kg 、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70℃,消耗了20g 煤气。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煤气的热值为4.0×107J/kg ,则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J ,煤气灶烧水的效率为______。

【答案】(1)4.2×105

;(2)52.5%。

【解析】水吸收的热量:Q 吸=cm Δt =4.2×103J/(kg ·℃)×2kg ×(70℃-20℃)=4.2×105J 20g 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 放=mq =20×10-3

kg ×4.0×107

J/kg=8×105

J

燃气灶烧水的效率:η=554.210J

=810J

Q Q ??吸放=52.5%。 6.(2020·黑龙江龙东)小明在燃气灶上煲汤,将质最为2kg 初始温度为20℃的汤,升高了80℃,汤吸收了 J 的热量。这是通过 方式来改变汤的内能。[C 汤=4×103

J/(kg ·℃)]

【答案】6.4×105

J ;热传递。

【解析】Q 吸=cm △t =4×103

J/(kg ?℃)×2kg ×80℃=6.4×105

J ;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汤的内能。

7.(2020·四川甘孜州)如图所示的一种学生饮用奶,在饮用前加热的过程中,温度升高,内能_________ (选填“增大”或“减小”);若其中奶的质量为0.25kg ,奶的比热容是()3

4.010J kg ??℃,

当把它从10°C 加热到40°C 需要吸收__________J 的热量。

【答案】(1)增大;(2)4310?

第 5 页 共 13 页

【解析】一种学生饮用奶,在饮用前加热的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需要吸收的热量为:()()3

4

4.010J kg 0.25kg 4010310J Q c m t ????=?=?=吸奶奶℃℃-℃。

8.(2020·宁夏)宁夏中卫地区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很大,当地特产压砂瓜,被称为“石头缝里长出的西瓜”,如图所示?每到种植季节,瓜农们把发了芽的西瓜种子种到覆盖了砂石的土壤中,这样可以利用砂石有效蓄水和保温,保证芽苗在深夜不会被冻伤?请你根据以上材料所给信息,利用比热容知识分析:为什么瓜农在土壤上覆盖砂石后,能起到保温作用?

【答案】见解析。

【解析】砂石覆盖后,白天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晚上可以凝聚水汽渗入土壤,保证土壤的含水量。因水的比热容较大,吸放热能力强,白天土壤中的水分吸收热量,晚上放出热量,控制土壤温度,能防止芽苗在深夜不被冻伤。

9.(2020·天津)小华在天津的家中用电热水壸烧水,将质量为2kg 的水从20℃加热到70℃?已知水的比热容)3

4.210J kg c =??水℃,求水吸收的热量?

【答案】54.210J ?。

【解析】由Q cm t =?吸可得水吸收的热量:

()()350 4.210J kg 2kg (7020) 4.210J Q c m t t =-=????-=?吸水水℃℃℃

答:水吸收的热量54.210J ?。

10.(

2020·天水)在研究”不同物质的温度变化与吸热关系”实验中,取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

种液体,分别装入相同烧杯中,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如图A所示。

(1)图B为某时刻的温度,其示数为℃。

(2)分析图C可知,吸收相同热量,液体升温更高;液体更适合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3)若甲、乙液体从图C所示的初温分别升高到40℃和35℃,吸收热量之比为2:1,则甲、乙液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答案】(1)39;(2)乙;甲;(3)3:2。

【解析】(1)图B中,温度计分度值为1℃,示数为39℃;

(2)分析图C可知,吸收相同热量,即加热相同时间,如下所示,乙液体升温更高;

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第2种方法,甲的吸热能力强,比热容大,根据Q=cm△t,相同的质量甲乙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热多,冷却效果好,甲液体更适合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第 5 页共13 页

(3)若甲、乙液体从图C所示的初温分别升高到40℃和35℃,升高的温度分别为:20℃和15℃,吸收热量之比为2:1,根据c=,

则甲、乙液体的比热容之比为:=×=×=3:2。

故答案为:(1)39;(2)乙;甲;(3)3:2。

第 5 页共13 页

(完整版)初三物理比热容知识点及相应练习

第二讲比热容 【益思互动】 一、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3、单位:J/(kg·℃) 4、说明: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2)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3)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二、热量的计算 1、计算公式: Q吸=Cm(t-t0), Q放=Cm(t0-t) 2、热平衡方程: 不计热损失Q吸=Q放 【益思精析】 例题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B.物质放热越多,比热容越大 C.物质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D.物质的比热容与质量和温度无关 变式1、质量为5 kg的汽油,用去一半后,剩下的汽油( ) A.密度、比热容、热值都变为原来的一半 B.密度不变,比热容、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C.密度、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热值不变 D.密度、比热容、热值都不变 例题2、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热器同时给水和煤油分别加热,在此过程中,水和煤油的温度升高一样快,由此可以判定( ) A.水的体积小于煤油的体积B.水的体积大于煤油的体积 C.水的质量大于煤油的质量D.水的质量等于煤油的质量 变式2、冬季供暖的暖气是用水作工作物质将热量传递到千家万户,这是利用了水的

( ) A.密度大B.比热容大C.质量大D.蒸发吸热

例题3、一个质量为250g的钢刀,加热到560℃,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室温为20℃,这把钢刀在冷却过程中放出多少热量?若把这些热量给30℃0.5 kg的水加热,水温可以上升多少摄氏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 c钢=0.46×103J/(kg·℃) 变式3、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为3:1,吸收相同的热量之后,升高的温度之比为2:3,求 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 例题4、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两倍,若水和煤油的质量之比为1:2,吸收的热量之比为2:3,则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A.3:2 B.2:3 C.4:3 D.3:4 变式4、水温从20℃升高到30℃吸取的热量为4.2×104J,水的质量是( ) A.1 kg B.10 kg C.0.1 kg D.100 kg 【益思拓展】 A.夯实基础 1、质量相等的水和干沙子吸收相等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_______,若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_______.说明了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_______的.为了描述物质的这种性质,物理学中引入了_______这个物理量. 2、_______________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_______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单位是_______,符号是_______.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一桶水倒掉一半剩下的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一大桶酒精和一滴水相比较,它们的比热容_______大. 4、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是Q吸=cm(t-t0),其中,c表示_______,单位是_______,m表示____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t表示_______________,t0表示____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 5、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当冰融化成水后,比热容是_________,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时,比热容是_________的. 6、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盛在两个相同杯子里的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加热,问:(1)在相同的时间内,哪个温度升高的快些_______________;(2)升高相同的温度,哪个需要的时间长些_______;(3)从这个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上物理比热容

三、物质的比热容 【知识点1】探究不向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 1.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水和沙子,用两个 相同酒精灯对其加热. (1)实验前要控制水和沙子的和相同. (2)比较水和沙子吸热升温快慢的方法有两种: 方法一: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它们各自升高的温度. 方法二:. (3)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的目的是. (4)该实验中,小明测了如下表所示的三组数据,目的是. 物质质量m/g 温度升高10℃需 要的时间t/s 温度升高20℃ 需要的时间t/s 温度升高30℃需要 的时间t/s 沙子3064128192 水3096192288 (5)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填“沙子”或“水”)升高 的温度更多. (6)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5)中的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是. 【知识点2】比热容 2.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所吸收(或放出)的热 量.比热容用符号表示,单位为,符号为,读作.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 3.物理学中引入比热容的概念,是为了比较() A.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B.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不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 C.不同质量的相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D.不同质量的相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 4.一桶水用掉一半后,余下部分的水() A.质量减小一半,比热容不变 B.密度减小一半,比热容减小一半 C.质量、比热容都减小一半 D.密度不变,比热容减小一半 5.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水 4.2×103铝0.88×103 煤油 2.1×103干泥士0.84×103 沙石0.92×103铜0.39×103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填“有关”或“无关”);一桶水的比热容(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杯水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等的热量,铜块温度的变化(填“大于”“小于”或“相等”)铝块温度的变化;在受太阳光照射的条件相同时,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填“慢”或“快”). 【知识点3】比热容的应用 6.下图列出的是2016年4月22日,A、B两个城市的气温情况,其中一个是沿海城市,另

上海初三物理比热容精讲

上海初三物理比热容精讲 (一)热量 1. 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做热量。 (1)热传递现象:热传递是指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是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度部分的现象。 (2)发生的条件和规律:只要物体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就会发生热传递现象,并且将一直持续到它们的温度相同为止。 (3)热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热传递方式相同点不同点 热沿着物体传递,但物质本身不流动都属于热传递现象传导 1. 2. 发生条件都是存在温度差热随着液体或气体的流动而传递对流热从高温部分传给低温部分 3. 热不依靠物质沿直线向外射出辐射 不能说物体具有多是一个过程量,注意: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少热量。热”的含义:☆下列各物理名词中““热传递中的“热”是指:热量热现象中的热”是指:温度热膨胀中的“热”是指:内能(热能)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温度 例题解析)【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热量从热量多的物体传向热B. A. 温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量少的物体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一定 D. C. 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降低】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做了如下2【例实验:在四个相同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时间(分质量(克末温(℃初温(℃液烧杯 620200050131000502203202000503煤1.5 50 4 20 1000 煤油 (填烧杯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初步结论:在质量______________)分析比较1(和温度变化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初步结论:同种物质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2(2、1)分析比较有关。______的热量多少与 (二)比热容 1.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该物质的比热容。 Q?c 2. 公式:m?t3. 单位:焦/(千克·℃)[J/kg·℃] 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3焦/(千克·℃)--------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4. 意义(例)c=4.2×101℃时,吸收或水3焦的热量。10 放出4.2×注意事项: ①比热容是用热量、温度、质量三个物理量来定义的,但是它跟物体质量,温度差以及吸收或

初中物理比热容实验例题及知识点总结

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实验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酒精灯)、玻璃杯、温度计;铁架台、天平、停表。 天平:称量等质量的液体 停表:记录加热时间 实验方法: 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探究物质的吸热与哪些因素有关: 1.(控制变量法) 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升高的温度和物质种类都有关系,因此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而其他量保持不变,这样可使被研究的问题简单化。 1)相同质量的水和油,相同初温,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升高温度的多少。 2)相同质量的水和油,相同初温,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2.(转换法) 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不容易直接测量,由于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所以可以转换为测加热时间的长短.通过测量加热时问的长短来求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实验中,用相同加热器加热的时间来间接反映吸收的热量。 实验现象:油的温度升得快; 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吸收相等的热量,油的温度升高得快。 若要使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即给________加热的时间要长些。(答案,水)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 归纳总结: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不相等。实验反映了不同物质的吸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1、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通过比较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2)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从开始加热到42℃,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Q甲Q乙。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初三物理学案 比热容

§12.3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 主备:课型:新授审核:九年级备课组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重、难点】理解比热的物理意义;加热条件与吸热的关系;热量公式Q=cmΔt的计算与应用。 【预习检测】 1.我们把物体内部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叫热运动.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组成物质的分子的___________就越大,这个物体的内能就越_______. 2.一个物体由于吸收了热量而使它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便________,这种改变内能的方式叫___________.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学习】 一、观察图片、讨论: 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呢? 猜想与假设:可能与有关. 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信息快递”:如果加热方法完全相同,就可以认为内物质吸收的相同. 1.实验思考题: (1)小明的实验方法是在相同的情况下,我们观察的是; (2)小华的实验方法是在相同的情况下,我们观察的是 . 而课本中的实验是采取(小明/小华)的实验方法. (3)实验中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所采取的研究方法是. (4)在实验中用搅拌器给沙子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5)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观察. 2.分析与结论:见课本42页图12—19完成表格及填空. 怎样才能比较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差异?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它们吸收的热量是(相同/不同)的,物理学中用来比较各种物质的这种性质. 如果质量都取单位质量(1 kg),温度都取 1 ℃,比较起来容易,进一步引出比热容的定义:.的某种物质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叫做这种物质的. 3.比热容: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填空: (1)符号:(2)单位:,读作. (3)查表可知:水的比热容:,物理意义: ①一滴水和一盆水的比热容谁大?. ②把一根铁丝截为长短不同的两段,哪段铁丝的比热容大?. 三、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1.从比热容表中可以看出:同种物质的比热容(相同/不同),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相同/不同). 2.讨论: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 白天在阳光照射下,相同质量的砂石和水,如果吸收相同的热量,的温度升高的快,晚上如果放出相同的热量,则的温度下降得快.

初中物理提高与自招比热容与热平衡方程

初中物理自招与提高-------比热容与热平衡方程 一.基本概念 1、热传递 (1)热传递是能量从 的物体传到 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 部分传到 部分的一种现象。 (2)热传递的条件: 。(3)热传递的实质: 。 (4)热传递的三种方式:①热传导②热对流 ③热辐射 2、热量 (1)热量是为了衡量在热传递过程中 的多少而引入的。通常用Q 来表示,它的国际单位是 。一根火柴棒完全燃烧大约可以放出 的热量。 注意:热量对应于热传递过程,我们只能说物体吸收或者放出多少热量,不能说“物体具有多少热量”! (2)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 热量,温度 ,低温物体 热量,温度 。 3. 比热容 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阅读下列内容,请回答问题。 (1)1Kg 的水,温度升高1C ?,要吸收 的热量,温度升高2C ?,要吸收 的热量。 1Kg 的酒精,温度升高1C ?,要吸收 的热量,温度升高2C ?,要吸收 的热量。 结论1::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吸收热量与升高温度成 比。 (2)1Kg 的水,温度升高2C ?,吸收的热量是 ; 2Kg 的水,温度升高2C ?,吸收的热量是 1Kg 的酒精,温度升高2C ?,吸收的热量是 ; 2Kg 的酒精,温度升高2C ?,吸收的热量是 结论2:质量不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与 成正比。 (3)1Kg 的水,温度升高1C ?,要吸收 的热量,1Kg 的酒精,温度升高1C ?,要吸收 的热量,可见,它们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但由于 不同,吸收热量也不同 结论3:不同种物质,即使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吸收热量也往往不同。

2019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之比热容

2019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之比热容 比热容 比热容: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Q,温度升高或降低⊿t,则Q:m⊿t就是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只与物质种类、状态即物态有关,与物质质量、升高或降低温度的多少、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均无关。 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冰和煤油除外),相同状态的同种物质比热容相同,即Q:m⊿t的值是恒定不变的,因此,比热容和密度一样,都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液体的比热容一般比固体大,固体非金属的比热容一般比金属大。 比热容的大小:一是反映了物质的吸热或放热能力,即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比热容大的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故比热容大的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强;二是反映了物质吸热或放热后温度改变的难易程度,比热容大的

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温度改变较小,故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改变较难。 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的应用: 1.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用水取暖或作冷却剂、散热剂。 2.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一定热量,升高或降低的温度较小调节气候。 沿海地区:白天,海陆风;夜晚,陆海风。 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 初春秧田:早晨多排水,夜晚多灌水。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或者说吸热或放热能力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即比热容c)、质量m、温度的变化量⊿t有关。

不计热量损失,存在热平衡方程:Q吸=Q放。公式适用于在同种状态下吸热或放热的计算。如果物质状态发生了改变,比热容就会发生变化,此时用上述公式就不能计算整个过程吸热或放热的多少。如0。C的水变成0。C的冰,这是凝固放热过程,温度不变,其放热不能用Q=cm⊿t计算,而另有专门的凝固放热计算方法,即一放多吸公式:Q放=Q吸1+Q吸2+Q吸3++Q吸n。如把烧红的铁放入容器里的水中,则有:Q铁放=Q水吸+Q容吸。 比热容典型题型解题方法:图像法;控制变量法;比例法。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比热容

初中物理总复习:比热容 1、比热容: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2、热量的计算公式: ①温度升高时用:Q吸=cm(t-t0) c= Q吸 m(t-t0)m= Q吸 c(t-t0) t=Q吸 c m + t0 t0=t- Q吸 c m ②温度降低时用:Q放=cm(t0-t) c= Q放 m(t0-t)m= Q放 c(t0-t) t0=Q放 c m +t t=t0- Q放 c m 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cm△t c= Q m△t m= Q c△t △t= Q c m Q——热量——焦耳(J);c——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m——质量——千克(kg);t——末温——摄氏度(℃);t0——初温——摄氏度(℃)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温(t),后面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 由公式Q=cm△t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初中物理第 1 页共1 页

初中物理内能热量与热值相关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内能热量与热值相关知识点总结 1、内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J)。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之一是:温度,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物体的内能也越多。这说明,同一物体的内能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①做功;②热传递这两种方式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5、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有温度差;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发生热传递时,热量(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直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才停止。 6、热量:在物理学中,把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7、热量用字母Q表示,单位是焦(J)。一根火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1000J。 8、实验表明: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的变化多少成正比。

9、热值:把1kg某种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10、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与质量、是否完全燃烧等没有关系,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不同。 11、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qm或Q=qV 12、Q表示热量,单位是焦(J),q表示热值,单位是焦/千克(J/kg)或焦/米3(J/m3);m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kg);V表示体积,单位是米3(m3) 13、氢气的热值很大,为q氢= 1、4108J/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的氢气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为 1、4108J。 14、提高炉子效率的方法:①改善燃烧条件,使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②尽可能减少各种热量损失 15、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16、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等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17、比热容用字母c表示,单位是:焦/(千克?℃),符号是:J/(kg?℃) 18、水的比热容很大,为c水=

人教版初三物理上册《比热容》教案

第3节比热容 第1课时比热容知识目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分析。 这两位同学的对话说的是否正确?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 提出问题:大家都做过饭,考虑一下,给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时,哪个温度上升的快?如何进一步的探究验证?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需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升高相等的温度,比较各自吸收热量的多少。或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各自升高的温度。 进行实验:学生根据所涉及的实验,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同时记录数据。

归纳总结:(1)装水和砂子的烧杯规格要相同,要保证除了水和砂子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水和砂子升高同样温度吸收热量是否相等来验证其吸热性能是否相同。) (2)实验中砂子需要不停搅拌,这样才会受热均匀。 实验结论: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相等。 探究点二比热容 活动1:根据学生自己探究的实验得出比热容的定义。 活动2:让学生自学课本的11页内容,得出比热容的单位、符号和几种常见的比热容值。归纳总结: (1)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2)(2)单位:J/(kg·℃) (3)水比热容是4.2×103 J/(kg·℃),表示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热量是4.2×103 J。 知识拓宽:出示课件,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来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是由物质本身决定的,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高低、升高或降低温度的多少、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等因素无关,可用来鉴别物质。 (2)当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比热容改变。 (3)比较两种物质吸收热多少时考虑物质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升高的度数这三个因素,吸收多少与物体的温度无关,与物体升高的度数有关。 (4)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物体的温度不同,比热容小的温度变化大;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比热容大的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正是由于这一特性,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都是由比热容的大小引起的。 典例剖析(南京中考)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初三物理内能和比热容练习题

内能和比热容练习题 1.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当温度降低,内能随着.冰冷的冰块具有内能,当温度升高,内能随着.将该冰块从一楼移动到四楼,它的内能将. 2.生活中的“热”含义非常丰富,物理学中,“天气很热”中的“热”是指高;“两手相互摩擦手会发热”的“热”是指增加.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E、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F、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G、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H、0℃的冰溶化成的0℃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4.夏季,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一些重型汽车停在有水的坑里,这是因为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通过方式增加轮胎的内能,使轮胎的温度;轮胎停在水中,通过方式减少内能,降低温度,以保行车安全. 5.人们常用水给汽车发动机降温,这是因为水的较大,在相同条件下水能带走较多的热量,这个过程是通过的方式使水的温度升高. 6.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 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比热容c的大小关系是c A c B.(填“<”、“>”或“=”).如果要你从甲、乙两液体中选择汽车的冷却液, 应选择液体. 7.用图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烧杯内物质 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根据实验数据描出加热过程中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 间变化图象如图,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内能.已知0~t1 与t5~t6的时间相等,由此可以做出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液态时的比热容。 8.如图是某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一定是晶体 B.T2一定是物质的沸点 C.0~t1时间内物质的分子热运动加剧 D.t1~t2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9.如图所示,在大口厚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并滴入几滴酒精.塞进塞子后,用气筒往瓶 内打气,当塞子跳出时,看到瓶口有白雾出现,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 B.往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变小 C.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 D.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 10.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一定越多 B.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C.0℃的冰变成0℃的水,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D.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通过摩擦可增大冰块的内能

初中物理比热容四种典型计算题

初中物理比热容四种典型计算题 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t 0);物体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放=cm(t o-t) 公式中,t为末温,to为初温,上式中的质量m的单位必须是kg 注意:(1)末温与温度变化的区别 举例:给20 O C的水加热使其温度升高到50 O C,式中水的初温为to=20 O C,末温为t=50 O C,升高的温度为t-to=50 °C—20 °C=30 O C ;若给20 °C的水加热使其温度升高50 °C,式中水的初温to=20 °C,温度变化为t-to =50 °C,则末温t=to+50 °C=70 °C,所以在解题时,一定要弄清已知的温度是末温,还是温度的变化。对升高了,升高到,降低了,降低到等关键字眼一定要严格加以区分,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1、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 X103J/ (kg °C),质量为5kg的水温度升高20 °C,吸收的热量是多少J?若这些热量被5kg的铜块吸收,则铜块升高的温度是多少°C?( c铜=0.39 X103J/ (kg °C) 2、一堆烧红的铁钉,温度为800 °C,质量为1kg ; 一壶开水,温度为100 °C,质量是1kg, 当它们的温度降到室温20 °C 时,请通过计算说明放出热量较多的是什么物质呢?(已知c 水=4.2 X103J/ (kg °C),c 铁=0.46 X103J/ (kg °C). 3、质量为2kg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吸收了9.66 X103J的热量,则水的温度升高多少°C?

如果质量也为2kg的沙石在太阳的照射下,也吸收9.66 X1O3J的热量,则沙石的温度会升高 多少°C呢?已知c石=0.92 X1O3J/ (kg °C)(通过这样的计算,同学们应该明白为什么,在 相同的太阳照射下,沙滩上沙子的温度高,而水的温度低的缘故了吧?) 4、质量为500g的铝锅中装有2kg的水,把他们从15 °C加热到95 °C,一共需要吸收多少 热量?(已知 c 水=4.2 X1O3J/ (kg °C),c 铝=0.88 X1O3J/ (kg °C). 5、质量为5kg的铁球,初温为10°C,用加热的方法使其温度升高到20°C,贝尼需要吸收 多少热量?如果是通过做功的方法使其温度升高,条件同上,那么至少外界要对该球做多少 焦耳的的功(c 铁=0.46 X103J/ (kg °C) 二、有关比热容及燃烧放出热量的综合计算题 1、现在火锅通常用一种被称为“固体酒精”的物质作为燃料,已知这种燃料的热值是1X 107J/kg ,完全燃烧0.21kg “固体酒精”能放出多少热量?若放出的热量都被火锅中的水吸收,求能使多少kg 的水温度升高50 °C?. 2、(07南京)我国的地热资源相当丰富,已经发现的天然温泉就有2000处以上,温泉水的温度

九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或写成F1//F2=L2/L1。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耳)J;F:N;s:m。(1J=1N·m).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η=W有/W总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P=W/t。单位:P:瓦(特)W;W→J;t→s。(1W=1J/s。1kW=1000W) 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 10.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三节比热容知识点汇总新人教版

教育资料 . 第三节 比热容 1、比热容: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c 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 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 水=4.2×103J/(kg ·℃),物理意义为:1kg 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2、热量的计算公式: ①温度升高时用:Q 吸=cm (t -t 0) c =Q 吸 m (t -t 0) m =Q 吸 c (t -t 0) t =Q 吸 c m + t 0 t 0=t- Q 吸 c m ②温度降低时用:Q 放=cm (t 0-t ) c =Q 放 m (t 0-t ) m =Q 放 c (t 0-t ) t 0=Q 放 c m + t t =t 0- Q 放 c m 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 =cm △t c =Q m △t m =Q c △t △t =Q c m Q ——热量——焦耳(J );c ——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m ——质量——千克(kg );t ——末温——摄氏度(℃);t 0——初温——摄氏度(℃) 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温(t ),后面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 )。 由公式Q =cm △t 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物理初三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物理初三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篇一】 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 过的距离。若同时具备,则力做了功。 2、功的定义: 在物理学中,把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 距离的乘积. 3、功的公式: W=FsW表示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 J);F表示力,对应的单位是 牛( N);s表示距离,对应的单位是米( m) 4、功的单位: 主单位: 焦耳( J),1J=1N?1m常用单位: 千瓦时( kwh)1kwh=3. 6x10J 5、功的原理: 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理想情况下: W机械=W人即: Fs=Gh 二、功率 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 力)做功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 物体( 力)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 3、功率的公式: P=W/tP表示功率,对应的单位是瓦( w);W表示功,对应的单 位是焦耳( J);t表示时间,对应的单位是秒( S); 4、功率的单位: 主单位: 瓦( w)常用单位: 千瓦( kw)换算: 1kw=1000w某 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 小轿车1s内做功66000J。 5、测量功率方法: ( 器材、步骤、表达式) 三、机械效率 1.额外功定义: 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2.总功定义: 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3、机械效率公式: η表示机械效率,用;W有用表示有用功,对应的单位是焦 耳( J);W总表示总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 J); 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初中物理比热容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比热容知识点总结: 1、定义:比热容简称比热,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 的热量(或降低1℃释放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单位:比热的单位是复合单位,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水的比热容为c水=4、2×10 J/(kg·℃);3、计算公式:Q=cmΔt,Q吸=cmΔt=cm(t末- t初),Q放=cm(t初-t末);4、比热容的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一般不随质量、形状的变化而变化,对同一物质,比热容与物态有关(例如水的比热与冰的比热不同);5、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性质的应用:(1)对气温的影响--一天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温度变化大;(2)热岛效应的缓解--城市中建水库或建绿地;(3)水冷系统的应用--热机(例如汽车的发动机,发电厂的发电机等)的冷却系统也用水做为冷却液;(4)热水取暖--冬季供热用的散热器、暖水袋。 一、填空题 1.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温度升高越多,吸收的热量_________;同 一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_________越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升高相同温度时,_______小 的吸收热量少. 2.沿海地区的昼夜气温变化不大,而内陆沙漠地区的昼夜气温变化 较大,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盛在两个相同杯子里的质量相等 的水和煤油加热,问:(1)在相同的时间内,哪个温度升高的快些 _______________;(2)升高相同的温度,哪个需要的时间长些 _______;(3)从这个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两个金属球甲和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然后分别投入两杯初温相同、质量也相同的水中,最后发现投入乙 球的杯内水温较高,那么可以断定甲、乙两种金属的比热容c甲 _________c乙.(填><或=) 5.一个物体由于温度的变化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决定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已知铝的比热容是0.88×10 J/(kg?℃),质 量是100 g的铝块,升高30 ℃需要吸收_____ J的热量,降低30 ℃放出_______ J的热量. 6.甲、乙两金属球的质量之比是5∶3,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 温度之比为1∶5,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_ 7.水的比热是4.2×10 焦/(千克?℃),它的意思是指质量1千克 的水,温度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是4.2×10焦耳 8.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小,这 是因为水与干沙土相比__________的__________较大。 9.现有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铝块、铁块和铜块,其比热C铝>C铁>C 铜,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末温最高是______块,末温最低的是 ______块 10.甲、乙两块金属质量之比是5:3,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后,升高 温度之比是1:5,则它们的比热之比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7.小明同学学习了比热容知识后,联想到热水袋,设计了一种水暖 背心,冬天将袋内灌满热水,穿在身上可暖胸背,他设计的原理是 A.水的比热容大,吸热本领强 B.水的比热容大,降温时放热多

初中物理复习,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

初中物理复习,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 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模块一分子热运动【一、知识点】 1.物质由分子构成物质分固态、液态和气态,皆由分子构成。固体物质分子排列紧凑,相互作用力较大;液体物质分子之间间隔较大,相互作用力较小;而气体物质分子的间隔很大,相互作用力也很小。 2.分子热运动 (1)现象解释分子在物质中并不是一动不动的,它们时时刻刻在发生着扩散。例如:二氧化氮与空气混合三分钟后,二氧化氮颜色变淡,同时在上边装有空气的瓶中出现淡棕色,说明两种气体发生了混合,即分子在不断运动。 调好的鸡尾酒在放置一段时间后,上下两种不同密度的液体发生混合,即液体分子也在不断运动。 铅块与金块五年后发生混合,说明两种分子在这几年之间相互渗透,在分界处以无明显界限,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效果,说明固体分子也在不停地运动,只是运动的速度很慢很慢。 (2)分子热运动定义以上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即扩散现象。且扩散现象不局限于处在同一状态的不同物质之间,固液、气液、气固之间同样能发生扩散现象。 影响扩散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

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存在引力与斥力由于引力的存在,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使分子不至散开;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间距很小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注:当分子间距过小时,作用力主要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过大时,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引力。 【二、例题精讲】【例1】★★用分子运动论对下列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A.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B.破镜不能重圆﹣﹣分子间存在斥力 C.氧气被压入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隙 D.铁丝很难被拉断﹣﹣分子间存在引力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解析: A、花的芳香类物质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通过扩散充满空间,所以花香四溢,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破镜之所以不能重圆,是因为破碎的镜片间的距离较大,大于分子力的作用距离,并不是由分子间的斥力造成的,B解释正确,符合题意; C、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氧气分子在压力作用下,分子间距变小,被压入钢瓶,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于钢丝分子间存在引力,所以钢丝很难被拉断,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 B 【测试题】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排斥力 C.桂花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

初三下学期物理知识点整理(Word版)

初三下学期物理知识点整理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比热容 1.实验:用两相同的电加热器给M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它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可以看到:1)在通电相同的时间里,煤油的温度升高得高。2)要使水和煤油升高到相同的温度,则应给水的加热的时间要长一些。 2.结论:质量相同(如:1kg,也叫单位质量)的不同的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如:大家都升高1°C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物理上,把物质的这一种特性叫比热容。 3.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一种物质的温度升高(降低)1°C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a.单位:J/(kg°C)读作:L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b.符号:C如:C水=4.2×103J/(kg°C)

c.意义:1kg水在温度升高(降低)1°C时,吸收(放出)的热量为 4.2×103J d.比热表:1)水的比热要记住。水的比热很大。2)水和冰的比热不一样,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的比热一般不同。3)液体的比热比固体的比热大。金属的比热都较小。 e.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受温度、质量和物体的形状的影响,但要受物态的影响。 f.练习:关于比热容,下列廉洁正确的是:() A.比热容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多。 B.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在的吸收的热量多。 C.比热容的单位为J/kg. D.一桶水的比热容大于一杯水的比热容。 4.热量的计算: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其中:c为该物质的比热容单位一定用J/(kg°C)。M为物体的质量,单位一定用kg.△t为物体升高的温度,单位一定用°C.△t=(t高温-t低温)同样,这个公式,可以应用于放出热量时的计算。只是要把“Q吸”改为“Q放”即:Q放=cm△t,其中△t=(t高温-t低温) 5.公式变形:c=Q吸/m△tm=Q吸/c△t△t=Q吸/cm Q放=cm△tQ吸=cm△t这两个公式只适用于物态没有发生变化时。 6.理解公式:c=Q吸/m△t7.这个公式只是利用已知物体的质量、吸收(放出)的热量、变化的温度时计算物体的比热。一定不要认为:C与Q成正比,与m和△t成反比。因为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一个确定的物质而言,它的比热是一定的,它不随物体的温度、形状、体积、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跟物体的质量、温度变化量、和吸收(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7.计算:1)一盆水有25kg,它从25°C升高到了29°C,则这盆水吸收了多少J的热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