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辅导教材精编版

高一数学必修辅导教材精编版
高一数学必修辅导教材精编版

高一数学必修辅导教材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必修

第1章集合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重难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用集合语言表达数学对象或数学内容;区别元素与集合等概念及其符号表示;用集合

语言(描述法)表达数学对象或数学内容;集合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考纲要求:①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②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经典例题:若x ∈R ,则{3,x ,x 2

-2x }中的元素x 应满足什么条件?

当堂练习:

1.下面给出的四类对象中,构成集合的是( )

A .某班个子较高的同学

B .长寿的人

C

D .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

2.下面四个命题正确的是( )

A .10以内的质数集合是{0,3,5,7}

B .由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或{3,2,1}

C .方程2

210x x -+=的解集是{1,1} D .0与{0}表示同一个集合 3.下面四个命题:(1)集合N 中最小的数是1;(2)若-a ?Z ,则a ∈Z ;

(3)所有的正实数组成集合R +

;(4)由很小的数可组成集合A ;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个

A .1

B .2

C .3

D .4

4.下面四个命题:(1)零属于空集;(2)方程x 2

-3x+5=0的解集是空集;

(3)方程x 2

-6x+9=0的解集是单元集;(4)不等式2x-6>0的解集是无限集;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个

A .1

B .2

C .3

D .4 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二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是() A .{x,y 且0,0x y <>} B .{(x,y)0,0x y <>} C.{(x,y)0,0x y <>} D.{x,y 且0,0x y <>} 6.用符号∈或?填空:

0__________{0}, a __________{a }, π

__________Q ,

2

1

__________Z ,-1__________R , 0__________N ,

0Φ.

7.由所有偶数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x x =}.

8.用列举法表示集合D={2

(,)8,,x y y x x N y N =-+∈∈}为. 9.当a 满足时,集合A ={30,x x a x N +-<∈}表示单元集.

10.对于集合A ={2,4,6},若a ∈A ,则6-a ∈A ,那么a 的值是__________. 11.数集{0,1,x 2

-x }中的x 不能取哪些数值? 12.已知集合A ={x ∈N|

126x

-∈N

},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

13.已知集合A={2

210,,x ax x a R x R ++=∈∈}.

(1)若A 中只有一个元素,求a 的值;(2)若A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a 的取值范围. 14.由实数构成的集合A 满足条件:若a ∈A,a ≠1,则

11A a

∈-,证明:

(1)若2∈A ,则集合A 必还有另外两个元素,并求出这两个元素; (2)非空集合A 中至少有三个不同的元素。

§子集、全集、补集

重难点:子集、真子集的概念;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间的区别;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的理解;补集的概念及其有关运算.

考纲要求:①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②在具体情景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③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经典例题:已知A ={x |x =8m +14n ,m 、n ∈Z },B ={x |x =2k ,k ∈Z },问:

(1)数2与集合A 的关系如何? (2)集合A 与集合B 的关系如何?

当堂练习:

1.下列四个命题:①Φ={0};②空集没有子集;③任何一个集合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集;④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子集.其中正确的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2.若M ={x |x >1},N ={x |x ≥a },且N ?M ,则( ) A .a >1 B .a ≥1 C .a <1 D .a ≤1 3.设U 为全集,集合M 、N U ,且M ?N ,则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A .M C U ? N C U B .M C U ?M C .M C U ?N C U D .M C U ?N

4.已知全集U ={x |-2≤x ≤1},A ={x |-2<x <1},B ={x |x 2+x -2=0},

C ={x |-2≤x <1},则( )

A .C ?A

B .

C ?A C U C .B C U =C

D .A C U =B 5.已知全集U ={0,1,2,3}且A C U ={2},则集合A 的真子集共有( ) A .3个 B .5个 C .8个 D .7个

6.若A B ,A C ,B ={0,1,2,3},C ={0,2,4,8},则满足上述条件的集合A 为________.

7.如果M ={x |x =a 2+1,a ∈N*},P ={y |y =b 2-2b +2,b ∈N +},则M 和P 的关系为

M _________P .

8.设集合M ={1,2,3,4,5,6},A ?M ,A 不是空集,且满足:a ∈A ,则6-a ∈A ,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 共有_____________个.

9.已知集合A={13x -≤≤},A C U ={|37x x <≤},B C U ={12x -≤<},则集合B=. 10.集合A ={x |x 2+x -6=0},B ={x |mx +1=0},若B A ,则实数m 的值是 . 11.判断下列集合之间的关系:

(1)A={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 (2)A={2|20x x x --=},B={|12x x -≤≤},C={2|44x x x +=};

(3)A={10|110x x ≤≤},B={2|1,x x t t R =+∈},C={|213x x +≥}; (4)1

1

{|,},{|,}.2

4

4

2

k

k

A x x k Z

B x x k Z ==+∈==+∈

12.已知集合{}2|(2)10A x x p x x R =+++=∈,,且?A {负实数},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 13..已知全集U={1,2,4,6,8,12},集合A={8,x,y,z},集合B={1,xy,yz,2x},其中6,12z ≠,若A=B,求A C U .

14.已知全集U ={1,2,3,4,5},A ={x ∈U |x 2

-5qx +4=0,q ∈R}. (1)若A C U =U ,求q 的取值范围;

(2)若A C U 中有四个元素,求A C U 和q 的值; (3)若A 中仅有两个元素,求A C U 和q 的值.

§交集、并集

重难点:并集、交集的概念及其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考纲要求:①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②能使用韦恩图(Venn )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经典例题:已知集合A={}

2

0,x x x -=B={

}

2

240,x ax x -+=且

A ?B=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当堂练习: 1.已知集合{}{}

{}2

2

20,0,2M x

x px N x x

x q M N =++==

--=?=且,则

q p ,的值为( ).

A .3,2p q =-=-

B .3,2p q =-=

C .3,2p q ==-

D .3,2p q ==

2.设集合A ={(x ,y )|4x +y =6},B ={(x ,y )|3x +2y =7},则满足C ?A ∩B 的集合C 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3.已知集合{}{}|35|141A x x B x a x a =-≤≤=+≤≤+,,A B B ?=且,

B φ≠,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4.设全集U=R ,集合{}{}()()0,()0,0()

f x M x f x N x

g x g x =====则方程

的解集是( ).

A .M

B .M ∩(N

C U ) C .M ∪(N C U )

D .M N ? 5.有关集合的性质:(1)U C (A ?B)=(A C U )∪(B C U );(2)U C (A ?B)=(A C U )?

(B C U (3)A ?(A C U )=U(4)A ?(A C U )=Φ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个. B .2 C .3 D .4

6.已知集合M ={x |-1≤x <2=,N ={x |x —a ≤0},若M ∩N ≠Φ,则a 的取值范围是.

7.已知集合A ={x |y =x 2-2x -2,x ∈R },B ={y |y =x 2-2x +2,x ∈R },则A ∩B = .

8.已知全集{}1,2,3,4,5,U A =?且(B C U )={1,2}(A C U ){}4,5B ?=,,A B φ?≠ 则A=,B=.

9.表示图形中的阴影部分. 10.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集A={

}2(,)

2

1

y x y x -=-,B={

}(,)2x y y x =,则

(A C U )?B=. 11.已知集合M={}{

}

{}2

2

2

2,2,4,3,2,46,2a a N a a a a M N +-=++-+?=且,求实数

a 的的值.

12.已知集合{}{}2

2

0,60,,A x

x bx c B x x

mx A B B A

=++==

++=?=且B ?={}2,求实数

b,c,m 的值.

13.已知A ?B={3},(A C U )∩B={4,6,8},A ∩(B C U )={1,5},(A C U )∪(B C U )={*10,,3x x x N x <∈≠},试求U C (A ∪B),A ,B . 14.已知集合A=}{2

40

x R x x ∈+=,B=}{22

2(1)10

x R

x a x a ∈+++-=,且A ∪B=A ,试求a 的取值范

围.

第1章集合单元测试

1.设A={x|x ≤4}, (A ){a} A (B )a ?A (C ){a}∈A (D )a ?A

A B C

2.若{1,2}A ?{1,2,3,4,5},则集合A 的个数是()

(A )8(B )7(C )4(D )3 3.下面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A )M={(1,2)},N={(2,1)}(B )M={1,2},N={(1,2)} (C )M=Φ,N={Φ}(D )M={x|2210}x x -+=,N={1} 4.若P ?U ,Q ?U ,且x ∈C U (P ∩Q ),则()

(A )x ?P 且x ?Q (B )x ?P 或x ?Q (C )x ∈C U (P ∪Q) (D )x ∈C U P 5.若M ?U ,N ?U ,且M ?N ,则()

(A )M ∩N=N (B )M ∪N=M (C )C U N ?C U M (D )C U M ?C U N

6.已知集合M={y|y=-x 2+1,x ∈R},N={y|y=x 2,x ∈R},全集I=R ,则M ∪N 等于() (A ){(x,y)|x=21,,}22

y x y R ±

=

∈,(B ){(x,y)|x 21,,,}22

y x y R ≠±

(C ){y|y ≤0,或y ≥1}(D ){y|y<0,或y>1}

7.50名学生参加跳远和铅球两项测试,跳远和铅球测试成绩分别及格40人和31人,两项测试均不及格的有4人,则两项测试成绩都及格的人数是()

(A )35 (B )25 (C )28 (D )15 8.设x,y ∈R,A={}(,)x y y x =,B={

}

(,)

1

y x y x

=,则A 、B 间的关系为()

(A )A B (B )B A (C )A=B (D )A ∩B=Φ

9.设全集为R ,若M={}1x x ≥,N={}05x x ≤<,则(C U M )∪(C U N )是() (A ){}0x x ≥(B ){}15x x x <≥或(C ){}15x x x ≤>或(D ){}05x x x <≥或

10.已知集合{|31,},{|32,}M x x m m Z N y y n n Z ==+∈==+∈,若00,,x M y N ∈∈则00y x 与集合,M N 的关系是()

(A )00y x M ∈但N ?(B )00y x N ∈但M ?(C )00y x M ?且N ?(D )00y x M ∈且N ∈ 11.集合U ,M ,N ,P 如图所示,则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A )M ∩(N ∪P ) (B )M ∩C U (N ∪P )

(C )M ∪C U (N ∩P ) (D )M ∪C U (N ∪P ) 12.设I 为全集,A ?I,BA,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C I A

C I B (B )A ∩B=B (C )A ∩C I B=Φ(

D )C I A ∩B=Φ

13.已知x ∈{1,2,x 2},则实数x=__________.

14.已知集合M={a,0},N={1,2},且M ∩N={1},那么M ∪N 的真子集有 个.

15.已知A={-1,2,3,4};B={y|y=x 2-2x+2,x ∈A},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B ,则

B= .

16.设{}1,2,3,4I =,A 与B 是I 的子集,若{}2,3A B =,则称(,)A B 为一个“理 想配集”,那么符合此条件的“理想配集”的个数是 .(规定(,)A B 与(,)B A 是

两个不同的

N U P M

“理想配集”)

17.已知全集U={0,1,2,…,9},若(C U A)∩(C U B)={0,4,5},A ∩(C U B)={1,2,8},A ∩B={9}, 试求A ∪B .

18.设全集U=R,集合A={}14x x -<<,B={}1,y y x x A =+∈,试求C U B,A ∪B,A ∩B,A ∩(C U B),(C U A)∩(C U B).

19.设集合A={x|2x 2+3px+2=0};B={x|2x 2+x+q=0},其中p ,q ,x ∈R ,当A ∩B={}12

时,求

p 的值和A ∪B .

20.设集合A={(x,y)642++=x x y },B={}(,)2x y y x a =+,问: (1)a 为何值时,集合A ∩B 有两个元素; (2)a 为何值时,集合A ∩B 至多有一个元素.

21.已知集合A={}1234,,,a a a a ,B={}22221234,,,a a a a ,其中1234,,,a a a a 均为正整数,且

1234a a a a <<<,A ∩B={a 1,a 4},a 1+a 4=10,A ∪B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124,求集合A 和B .

22.已知集合A={x|x 2-3x+2=0},B={x|x 2-ax+3a -5},若A ∩B=B ,求实数a 的值.

第2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2.1.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

重难点:在对应的基础上理解函数的概念并能理解符号“y =f (x )”的含义,掌握函数定义域与值

域的求法;函数的三种不同表示的相互间转化,函数的解析式的表示,理解和表示分段函数;函数的作图及如何选点作图,映射的概念的理解.

考纲要求:①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②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③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经典例题: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H (x )=f (x 2+1);

(2)G (x )=f (x +m )+f (x -m )(m >0). 当堂练习:

1.下列四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A .(),()f x x g x ==.2(),()f x x g x ==

C .2

1(),()11

x f x g x x x -=

=+-D .()()f x g x =

=

2.函数()y f x =的图象与直线x a =交点的个数为() A .必有一个B .1个或2个C .至多一个D .可能2个以上 3.已知函数1()1

f x x =

+,则函数[()]f f x 的定义域是( )

A .{}1x x ≠

B .{}2x x ≠-

C .{}1,2x x ≠--

D .{}1,2x x ≠-

4.函数1()1(1)

f x x x =

--的值域是()

A .5

[,)4

+∞B .5

(,]4

-∞C .4[,)3

+∞D .4(,]3

-∞

5.对某种产品市场产销量情况如图所示,其中:1l 表示产品各年年产

量的变化规律;2l 表示产品各年的销售情况.下列叙述:

() (1)产品产量、销售量均以直线上升,仍可按原生产计划进行下去; (2)产品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价格将趋跌; (3)产品的库存积压将越来越严重,应压缩产量或扩大销售量; (4)产品的产、销情况均以一定的年增长率递增.你认为较合理的是( )

A .(1),(2),(3)

B .(1),(3),(4)

C .(2),(4)

D .(2),(3)

6.在对应法则,,,x y y x b x R y R →=+∈∈中,若25→,则2-→,→6.

7.函数()f x 对任何x R +∈恒有1212()()f x x f x ?=,已知(8)3f =,则(2)f =.

8.规定记号“?”表示一种运算,即a b ab a b a b R +

?=++∈,、.若13k ?=,则函数()f x k x =?的值域是___________.

9.已知二次函数f(x)同时满足条件:(1)对称轴是x=1;(2)f(x)的最大值为15;(3)f(x)的两根立方和等于17.则f(x)的解析式是. 10.函数2

522

y x x =

-+的值域是 .

1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121

x f x x =-

- (2)0

(1)

()x f x x x

+=

-

12.求函数32y x x =--的值域.

13.已知f(x)=x 2+4x+3,求f(x)在区间[t,t+1]上的最小值g(t)和最大值h(t).

14.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的边上有动点M ,从点B 开始,

沿折线BCDA 向A 点运动,设M 点运动的距离为x ,△ABM 的面积为S .

(1)求函数S=的解析式、定义域和值域; (2)求f[f(3)]的值.

第2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2.1.2函数的简单性质

重难点:领会函数单调性的实质,明确单调性是一个局部概念,并能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证明具体函数的单调性,领会函数最值的实质,明确它是一个整体概念,学会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最值;函数奇偶性概念及函数奇偶性的判定;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的综合应用和抽象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的理解和应用;了解映射概念的理解并能区别函数和映射.

考纲要求:①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

奇偶性的含义;并了解映射的概念; ②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经典例题:定义在区间(-∞,+∞)上的奇函数f (x )为增函数,偶函数g (x )在[0,+∞)上图象与f (x )的图象重合.设a >b >0,给出下列不等式,其中成立的是

B C D

① f (b )-f (-a )>g (a )-g (-b )②f (b )-f (-a )<g (a )-g (-b ) ③f (a )-f (-b )>g (b )-g (-a ) ④f (a )-f (-b )<g (b )-g (-a )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当堂练习:

1.已知函数f (x )=2x 2-mx +3,当()2,x ∈-+∞时是增函数,当(),2x ∈-∞-时是减函数,则f (1)等于()

A .-3

B .13

C .7

D .含有m 的变量 2.函数2

211()11

x x f x x x ++-=

+++是()

A .非奇非偶函数

B .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奇函数

C .偶函数

D .奇函数

3.已知函数(1)()11f x x x =++-,(2)()11f x x x =-+-,(3)2()33f x x x =+

(4)0()

()1()R

x Q f x x C Q ∈=∈???,其中是偶函数的有()个

A .1

B .2

C .3

D .4

4.奇函数y =f (x )(x ≠0),当x ∈(0,+∞)时,f (x )=x -1,则函数f (x -1)的

图象为( ) 5.已知映射f:A →B,其中集合A={-3,-2,-1,1,2,3,4},集合B 中的元素都是A 中元素在映射f 下的象,且对任意的A a ∈,在B 中和它对应的元素是a ,则集合B 中元素的个数是()

A .4

B .5

C .6

D .7

6.函数2()24f x x tx t =-++在区间[0,1]上的最大值g(t)是 . 7.已知函数f(x)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则2(1)f x x ++与(

)34

f 的大小关系是

8.已知f(x)是定义域为R 的偶函数,当x<0时,f(x)是增函数,若x 1<0,x 2>0,且12x x <,则1()f x 和2()f x 的大小关系是.

9.如果函数y =f (x +1)是偶函数,那么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_________对称. 10.点(x,y)在映射f 作用下的对应点是33,

)2

2

x y y x +-,若点A 在f 作用下的对应点是

B(2,0),则点A 坐标是 .

13.已知函数2

1

22()x x f x x

++

=,其中[1,)x ∈+∞,(1)试判断它的单调性;(2)试求它的最小

值.

14.已知函数2

211()a f x a

a x

+=

-

,常数0>a 。

(1)设0m n ?>,证明:函数()f x 在[]m n ,上单调递增; (2)设0m n <<且()f x 的定义域和值域都是[]m n ,,求n m -的最大值. 13.(1)设f(x)的定义域为R 的函数,求证:1

()[()()]2

F x f x f x =+-是偶函数;

1()[()()]2

G x f x f x =

--是奇函数.

(2)利用上述结论,你能把函数32()323f x x x x =+-+表示成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之和的形式.

14.在集合R 上的映射:21:1f x z x →=-,22:4(1)1f z y z →=--. (1)试求映射:f x y →的解析式;

(2)分别求函数f 1(x)和f 2(z)的单调区间; (3)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

第2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2.1.3单元测试

1.设集合P={}04x x ≤≤,Q={}02y y ≤≤,由以下列对应f 中不能..

构成A 到B 的映射的是()A .1

2

y x =B .1

3

y x =C .23

y x =D .18

x y =

2.下列四个函数:(1)y=x+1;(2)y=x+1;(3)y=x 2-1;(4)y=1

x

,其中定义域与值域相同的是()

A .(1)(2)

B .(1)(2)(3)

C .2)(3)

D .(2)(3)(4)

3.已知函数7()2c

f x ax bx x =++-,若(2006)10f =,则(2006)f -的值为()

A .10

B .-10

C .-14

D .无法确定

4.设函数1(0)

()1(0)

x f x x ->=

A .a

B .b

C .a 、b 中较小的数

D .a 、b 中较大的数

5.已知矩形的周长为1,它的面积S 与矩形的长x 之间的函数关系中,定义域为()

A .{

}104

x x <<

B .{

}102

x x <<

C .{

}114

2

x

x <<

D .{

}

11

4

x

x <<

6.已知函数y=x 2-2x+3在[0,a](a>0)上最大值是3,最小值是2,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0

B .0

C .≤a ≤2

D .0≤a ≤2

7.已知函数()y f x =是R 上的偶函数,且在(-∞,0]上是减函数,若()(2)f a f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2

B .a ≤-2或a ≥2

C .a ≥-2

D .-2≤a ≤2 8.已知奇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0,)-∞?+∞,且对任意正实数1212,()x x x x ≠,恒有

1212

()()0f x f x x x ->-,则一定有()

A .(3)(5)f f >-

B .(3)(5)f f -<-

C .(5)(3)f f ->

D .(3)(5)f f ->-

9.已知函数1()1x f x x

+=-的定义域为A,函数y=f(f(x))的定义域为B,则()

A .A

B B ?=B .A B A ?=

C .A B ?=Φ

D .A B A ?=

10.已知函数y=f(x)在R 上为奇函数,且当x ≥0时,f(x)=x 2-2x,则f(x)在0x ≤时的解析式是()

A .f(x)=x 2-2x

B .f(x)=x 2+2x

C .f(x)=-x 2+2x

D .f(x)=-x 2-2x

11.已知二次函数y=f(x)的图象对称轴是0x x =,它在[a,b]上的值域是[f(b),f(a)],则()A .0x b ≥B .0x a ≤C .0[,]x a b ∈D .0[,]x a b ?

12.如果奇函数y=f(x)在区间[3,7]上是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则在区间[-7,-3]上() A .增函数且有最小值-5 B .增函数且有最大值-5 C .减函数且有最小值-5D .减函数且有最大值-5 13.已知函数22

()1x

f x x

=

+,则11

(1)(2)(3)()()2

3

f f f f f ++++= .

14.设f(x)=2x+3,g(x+2)=f(x-1),则g(x)=.

15.定义域为2[32,4]a a --上的函数f(x)是奇函数,则a=. 16.设3

2

()3,()2f x x x g x x =-=-,则(())g f x = .

17.作出函数223y x x =-++的图象,并利用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函数在R 上的单调区间;(2)函数在[0,4]上的值域.

18.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如果对任意x 1,x 2∈R ,都有f (

12

2

x x +)≤

12

[f (x 1)+f (x 2)],则

称函数f (x )是R 上的凹函数.已知函数f (x )=ax 2

+x (a ∈R 且a ≠0),求证:当a >0时,函数f (x )是凹函数;

19.定义在(-1,1)上的函数f (x )满足:对任意x 、y ∈(-1,1)都有f (x )+f (y )=f (

1x y xy

++).

(1)求证:函数f (x )是奇函数;

(2)如果当x ∈(-1,0)时,有f (x )>0,求证:f (x )在(-1,1)上是单调递减函数;

20.记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D ,若存在x 0∈D ,使f (x 0)=x 0成立,则称以(x 0,y 0)为坐标的点是函数f (x )的图象上的“稳定点”. (1)若函数f (x )=

31x x a

-+的图象上有且只有两个相异的“稳定点”,试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已知定义在实数集R 上的奇函数f (x )存在有限个“稳定点”,求证:f (x )必有奇数个“稳定点”.

第2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指数函数

重难点:对分数指数幂的含义的理解,学会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并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的性质的理解与应用,能将讨论复杂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问题转化为讨论比较简单的函数的有关问题.

考纲要求:①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②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③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 ④知道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经典例题:求函数y =3322

++-x x 的单调区间和值域.

当堂练习:1.数1

1

1

6841

1

1

(),(),()2

3

5

a b c -

-

-===的大小关系是()

A .a b c <<

B .b a c <<

C .c a b <<

D .c b a <<

2.要使代数式1

3(1)x -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1x >

B .1x <

C .1x ≠

D .一切实数 3.下列函数中,图象与函数y =4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的是() A .y =-4x B .y =4-x C .y =-4-x D .y =4x +4-x

4.把函数y=f(x)的图象向左、向下分别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2x y =的图象,则() A .2

()2

2x f x -=+ B .2

()2

2x f x -=- C .2

()2

2x f x +=+ D .2

()2

2x f x +=-

5.设函数()(0,1)x f x a a a -=>≠,f(2)=4,则()

A .f(-2)>f(-1)

B .f(-1)>f(-2)

C .f(1)>f(2)

D .f(-2)>f(2) 6.计算.3815211

[()](4)()2

8

----?-?= .

7.设2m n

mn x a -=,求x =

8.已知1()31

x

f x m =

++是奇函数,则(1)f -= .

9.函数1()1(0,1)x f x a a a -=->≠的图象恒过定点.

10.若函数()()0,1x f x a b a a =->≠的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则,a b 满足的条件是 .

11.先化简,再求值其中256,2006a b ==;

(2)1131

2

1

2

2

2

2

[()()]a b a b a ------,其中1

3

2,a b -==.

12.(1)已知x ∈[-3,2],求f(x)=

1114

2

x

x

-

+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2)已知函数2

33()x x f x a -+=在[0,2]上有最大值8,求正数a 的值.

(3)已知函数221(0,1)x x y a a a a =-->≠在区间[-1,1]上的最大值是14,求a 的值. 13.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及值域:

(1)(1)

2

()()

3x x f x +=;(2)124

x

x

y -=

; (3)求函数()2f x =

14.已知2()(1)1

x x f x a a x -=+>+

(1)证明函数f(x)在(1,)-+∞上为增函数;(2)证明方程0)(=x f 没有负数解.

第2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对数函数

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对数的概念以及对数式和指数式的相互转化,能应用对数运算性质及换底公式灵活地求值、化简;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能利用对数函数单调性比较同底对数大小,了解对数函数的特性以及函数的通性在解决有关问题中的灵活应用.

考纲要求:①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

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

②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 ③知道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④了解指数函数x y a =与对数函数log a y x =互为反函数(),1a

o a ≠.

经典例题:已知f (log a x )=

2

2(1)(1)

a x x a --,其中a >0,且a ≠1.

(1)求f (x ); (2)求证:f (x )是奇函数; (3)求证:f (x )在R 上为增函数.

当堂练习:

1.若lg 2,lg 3a b ==,则lg 0.18=()

A .22a b +-

B .22a b +-

C .32a b --

D .31a b +- 2.设a

2log (21)a a +的值是()

A .1-

B .2-

C .0

D .1

2

3.函数y =

A .[1-

B .[0,1]

C .[0,)+∞

D .{0}

4.设函数200,0

(),()1,lg(1),0x x f x f x x x x ≤=>+>???若则的取值范围为()

A .(-1,1)

B .(-1,+∞)

C .(,9)-∞

D .(,1)(9,)-∞-+∞

5.已知函数1

()()2

x f x =,其反函数为()g x ,则2()g x 是()

A .奇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减

B .偶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增

C .奇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减

D .偶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增 6.计算200832log [log (log 8)]=.

7.若=1000,=1000,求1

1x y -

=.

8.函数f(x)的定义域为[0,1],则函数3[log (3)]f x -的定义域为 .

9.已知y =log a (2-ax )在[0,1]上是x 的减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10.函数()()y f x x R =∈图象恒过定点(0,1),若()y f x =存在反函数1()y f x -=,则1()1y f x -=+的图象必过定点 .

11.若集合{x ,xy ,lg xy }={0,|x |,y },则log 8(x

2+y 2)的值为多少. 12.(1)求函数22(log )(log )3

4

x

x

y =在区间8]上的最值.

(2)已知2112

2

2log 5log 30,x x +-<求函数212

4()(log )(log )8

x f x x

=?的值域.

13.已知函数1()log (0,1)1

a

mx f x a a x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1)求m 的值;

(2)判断f(x)在(1,)+∞上的单调性,并根据定义证明.

14.已知函数f (x )=x 2-1(x ≥1)的图象是C 1,函数y =g (x )的图象C 2与C 1关于直线y =x 对称. (1)求函数y =g (x )的解析式及定义域M ;

(2)对于函数y =h (x ),如果存在一个正的常数a ,使得定义域A 内的任意两个不等的值x 1,x 2都有|h (x 1)-h (x 2)|≤a |x 1-x 2|成立,则称函数y =h (x )为A 的利普希茨Ⅰ类函数.试证明:y =g (x )是M 上的利普希茨Ⅰ类函数.

第2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幂函数

重难点:掌握常见幂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能利用幂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幂值的大小.

考纲要求:①了解幂函数的概念;

②结合函数1

2

3

21,,,,y x y x y x y y x x

===

==的图像,了解他们的变化情况.

经典例题: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3

1,3

1,1; (2)(-

2

3

2-

,(-

107

)3

2,

3

4-

(3)3

2-,5

2,(-)5

3; (4),.

当堂练习:

1.函数y =(x 2

-2x )

2

1-

的定义域是( )

A .{x |x ≠0或x ≠2}

B .(-∞,0)(2,+∞)

C .(-∞,0)[2,+∞ )

D .(0,2)

3.函数y =5

2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

A .(-∞,1)

B .(-∞,0)

C .[0

D .(-

∞,+∞)

3.如图,曲线c 1,c 2分别是函数y =x m 和y =x n 那么一定有( )

A .n

B .m

C .m>n>0 4.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1)(2)(3) A .当0α=时,函数y x α=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 .幂函数的图象都经过(0,0),(1,1)两点

C .幂函数的y x α=图象不可能在第四象限内

D .若幂函数y x α=为奇函数,则在定义域内是增函数

5.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幂函数中不存在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的函数

B .图象不经过(—1,1)为点的幂函数一定不是偶函数

C .如果两个幂函数的图象具有三个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幂函数相同

D .如果一个幂函数有反函数,那么一定是奇函数 6.用“<”或”>”连结下列各式:0.60.320.50.320.50.34,0.4

0.8-0.40.6-.

7.函数y =

2

21

m m

x --在第二象限内单调递增,则m 的最大负整数是________.

8.幂函数的图象过点(2,1

4

),则它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9.设x ∈(0,1),幂函数y =a x 的图象在y =x 的上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10.函数y =3

4x -

在区间上是减函数.

11.试比较530.75

3

8

0.16,1.5,6.25的大小.

12.讨论函数y =x 5

4的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

13.一个幂函数y =f (x )的图象过点(3,427),另一个幂函数y =g (x )的图象过点(-8,-2), (1)求这两个幂函数的解析式;(2)判断这两个函数的奇偶性;(3)作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观察得f (x )

(1)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2)判断函数的奇偶性;(3)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第2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基本初等函数Ⅰ单元测试

1.碘—131经常被用于对甲状腺的研究,它的半衰期大约是8天(即经过8天的时间,有一半的碘—131会衰变为其他元素).今年3月1日凌晨,在一容器中放入一定量的碘—131,到3月25日凌晨,测得该容器内还剩有2毫克的碘—131,则3月1日凌晨,放人该容器的碘—131的含量是()

A .8毫克

B .16毫克

C .32毫克

D .642.函数y =、y =x -2、y =的图象形状

如图所示,依次大致是()

A .(1)(2)(3)

B .(2)(1)(3)

C .(3)(1)(2)

D .(3)(2)(1) 3.下列函数中,值域为(-∞,+∞)的是()

A .y =2x

B .y =x 2

C .y =x -2

D .y =log a x (a >0,a ≠1) 4.下列函数中,定义域和值域都不是(-∞,+∞)的是()

A .y =3x

B .y =3x

C .y =x -2

D .y =log 2x

5.若指数函数y =a x 在[-1,1]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1,则底数a 等于

A .

12

B .

12

-+C .

12

± D .

2

1

6.当0

A .(1-a )b

1

>(1-a )b

B .(1+a )a

>(1+b )b

C .(1-a )b

>(1-a )2

b D .(1-a )a >(1-b )b

7.已知函数f (x )=2log (0)3(0)x x x x >≤???,则f [f (1

4)]的值是()

A .9

B .1

9

C .-9

D .-1

9

8.若0<a <1,f (x )=|log a x |,则下列各式中成立的是()

A .f (2)>f (1

3

)>f (1

4

)B .f (1

4

)>f (2)>f (1

3)C .f (1

3)>f (2)>f (1

4)D .f (1

4)>f (1

3

)>f (2)

9.在f 1(x )=1

2x ,f 2(x )=x 2,f 3(x )=2x ,f 4(x )=log 12

x 四个函数中,当x 1>x 2>1时,

使

21

[f (x 1)+f (x 2)]

x x +)成立的函数是() A .f 1(x )=x 2

1

B .f 2(x )=x 2

C .f 3(x )=2x

D .f 4(x )=log 2

1x

10.函数2()lg(1)()f x x ax a a R =+--∈,给出下述命题:①()f x 有最小值;②当)(,0x f a 时=的值域为R ;③当0,()[3)a f x >+∞时在上有反函数.则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A .①②③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 11.不等式0.30.40.20.6x x ?>?的解集是.

12.若函数22x x y a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则a = .

13.已知0≠=满足则的值是. 15.幂函数的图象过点(2,1

4),则它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16.化简与求值:(1)已知4x x +=,求x 的值; (2)

7773log 2log 92log -+.

17.已知f (x )=lg(x 2+1),求满足f (100x -10x +1)-f (24)=0的x 的值 18.已知()lg f x x =,若当0a b c <<<时,()()()f a f b f c >>,试证:01ac << 19.已知f (x )=

2

x

x

e e -+且x ∈[0,+∞ )

(1)判断f (x )的奇偶性;(2)判断f (x )的单调性,并用定义证明;(3)求y =f (x )的反函数的解析式.

20.已知:()lg()x x f x a b =-(a >1>b >0).

(1)求)(x f 的定义域;(2)判断)(x f 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3)若)(x f 在(1,+∞)内恒为正,试比较a -b 与1的大小.

第2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函数与方程

重难点:理解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的个数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及函数零点

的概念,对“在函数的零点两侧函数值乘积小于0”的理解;通过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使学生体会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关系,初步形成用函数观点处理问题的意识.

考纲要求:①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

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

②根据具体函数的图像,能够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

经典例题:研究方程|x 2-2x -3|=a (a ≥0)的不同实根的个数. 当堂练习:

1.如果抛物线f(x)=x 2

+bx+c 的图象与x 轴交于两点(-1,0)和(3,0),则f(x)>0的解集是() A .(-1,3) B .[-1,3] C .(,1)(3,)-∞-?+∞ D .(,1][3,)-∞-?+∞

2.已知f(x)=1-(x-a)(x-b),并且m ,n 是方程f(x)=0的两根,则实数a,b,m,n 的大小关系可能是()

A .m

B .a

C .a

D .m

3.对于任意k ∈[-1,1],函数f (x )=x 2

+(k -4)x -2k +4的值恒大于零,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0 B .x >4 C .x <1或x >3 D .x <1

4.设方程2x+2x

=10的根为β,则β∈()

A .(0,1)

B .(1,2)

C .(2,3)

D .(3,4)

5.如果把函数y =f (x )在x =a 及x =b 之间的一段图象近似的看作直线的一段,设a ≤c ≤b ,那么f (c )的近似值可表示为()

A .1

[()()]2f a f b + B (a )+

[()()]c a f b f a b a

--- (a )-

[()()]c a f b f a b a

---

6.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

+2(m+3)x+2m+14=0有两个不同的实根,且一根大于3,一根小于1,则m 的取值范围是.

7.当a 时,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4x+2a-12=0两个根在区间[-3,0]中.

8.若关于x 的方程4x +a ·2x

+4=0有实数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9.设x 1,x 2分别是log 2x=4-x 和2x +x=4的实根,则x 1+x 2=. 10.已知32()f x x bx cx d =+++,在下列说法中:

(1)若f(m)f(n)<0,且m0,且m

(4)若f(m)f(n)>0,且m

11.关于x 的方程mx 2+2(m+3)x+2m+14=0有两个不同的实根,且一个大于4,另一个小于4,

求m 的取值范围. 12.已知二次函数f(x)=a(a+1)x 2-(2a+1)x+1,*a N ∈.

(1)求函数f(x)的图象与x 轴相交所截得的弦长;

(2) 若a 依次取1,2,3,4,---,n,时,函数f(x)的图象与x 轴相交所截得n 条弦长分别为

123,,,

,n l l l l 求123n l l l l +++

+的值.

13.已知二次函数2()(),,,f x ax bx c g x bx a b c R =++=-∈和一次函数其中且满足,a b c >>

(1)0f =.

(1)证明:函数()()f x g x 与的图象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

(2)若函数()()()[2,3]F x f x g x =-在上的最小值为9,最大值为21,试求b a ,的值; (3)求线段AB 在x 轴上的射影A 1B 1的长的取值范围.

x 的方程lg(x-1)+lg(3-x)=lg(a-x)的实根个数.

第2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重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模型,比较常数函数、一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模型的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类型的函数增长的含义.

考纲要求:①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知道直线上升、指数增

长、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②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经典例题:1995年我国人口总数是12亿.如果人口的自然年增长率控制在%,问哪一年我国人口总数将超过14亿. 当堂练习:

1.某物体一天中的温度T 是时间t 的函数:T(t)=t 3-3t+60,时间单位是小时,温度单位是C ?,当t=0表示中午12:00,其后t 值取为正,则上午8时的温度是()

A .8C ?

B .112

C ? C .58C ?

D .18C ?

2.某商店卖A 、B 两种价格不同的商品,由于商品A 连续两次提价20%,同时商品B 连续两次降价20%,结果都以每件元售出,若商店同时售出这两种商品各一件,则与价格不升、不降的情况相比较,商店盈利的情况是:()

A .多赚元

B .少赚元

C .多赚元

D .盈利相同

3.某厂生产中所需一些配件可以外购,也可以自己生产,如外购,每个价格是元;如果自己生产,则每月的固定成本将增加800元,并且生产每个配件的材料和劳力需元,则决定此配件外购或自产的转折点是()件(即生产多少件以上自产合算) A .1000 B .1200 C .1400 D .1600

4

A .y=a+b X

B .y=a+bx

C .y=a+log b x

D .y=a+b/x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基本初等函数解析

基本初等函数 一.【要点精讲】 1.指数与对数运算 (1)根式的概念: ①定义:若一个数的n 次方等于),1(*∈>N n n a 且,则这个数称a 的n 次方根。即若 a x n =,则x 称a 的n 次方根)1*∈>N n n 且, 1)当n 为奇数时,n a 的次方根记作n a ; 2)当n 为偶数时,负数a 没有n 次方根,而正数a 有两个n 次方根且互为相反数,记作 )0(>±a a n ②性质:1)a a n n =)(;2)当n 为奇数时,a a n n =; 3)当n 为偶数时,???<-≥==) 0() 0(||a a a a a a n 。 (2).幂的有关概念 ①规定:1)∈???=n a a a a n ( N * ;2))0(10≠=a a ; n 个 3)∈=-p a a p p (1 Q ,4)m a a a n m n m ,0(>=、∈n N * 且)1>n ②性质:1)r a a a a s r s r ,0(>=?+、∈s Q ) ; 2)r a a a s r s r ,0()(>=?、∈s Q ); 3)∈>>?=?r b a b a b a r r r ,0,0()( Q )。 (注)上述性质对r 、∈s R 均适用。 (3).对数的概念 ①定义:如果)1,0(≠>a a a 且的b 次幂等于N ,就是N a b =,那么数b 称以a 为底N 的 对数,记作,log b N a =其中a 称对数的底,N 称真数 1)以10为底的对数称常用对数,N 10log 记作N lg ; 2)以无理数)71828.2( =e e 为底的对数称自然对数,N e log ,记作N ln ; ②基本性质: 1)真数N 为正数(负数和零无对数);2)01log =a ;

高中数学 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学案三 新人教B版必修1

1.2.1集合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子集、真子集、空集、两个集合相等等概念,会写出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 2、能过与不等式类比学习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掌握类比思想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掌握集合间的关系,难点是子集与真子集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元素与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a与{a}有什么区别? 2、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二、新课 5<7 例1、A={1,2,3},B={1,2,3,4,5} 或7>5 特点:A有的元素,B都有,即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 称为: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记作:A?B,或B?A。 例2、A为高一(2)班女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B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 特点:A有的元素,B都有,即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 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subset)。 记作:A?B,或B?A。用Venn图表示(右上图)。 5=5 例3、设C={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 a≤b 特点:集合C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D中的元素,集合D中的任何一

且b ≥a 个元素都是集合C 中的元素,即C ?D ,或D ?C 。 则a=b 所以,C=D 。 定义: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A ?B),且集合B 是集合A 的子集(B ?A),此时 集合A 与集合B 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记作:A=B 定义:若集合A ?B ,但在在元素x ∈B ,且x ?A ,我们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 B ,或B A 记作:A 例1中,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例2呢? 方程x 2+1=0没有实数根,所以方程x 2+1=0的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中没有元素。 定义: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 集。 两个结论:(1)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 (2)对于集合A 、B 、C ,如果A ?B ,且B ?C ,那么A ?C 类比:a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最全)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三角函数 1、任意角①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②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③零角: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2、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α为第几象限角. 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 36036090,k k k αα?<,则sin y r α= ,cos x r α=,()tan 0y x x α=≠. 10、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1.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自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3.初步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知识要点] 1. 集合和元素 (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 图. 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 N 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 [预习自测] 例1.下列的研究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采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它. (1)小于5的自然数; (2)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同学; (3)不等式217x +>的整数解; (4)所有大于0的负数; (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三象限的平分线上的所有点. 分析:判断某些对象能否构成集合,主要是根据集合的含义,检查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的确定性. 例2.已知集合{},,M a b c =中的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那么此三角形 一定是 (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例3.设()()() {} 2 2 ,,2,,5,a N b N a b A x y x a y a b ∈∈+== -+-=若()3,2A ∈,求,a b 的值. 分析: 某元素属于集合A,必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反过来,只要元素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就一定属于集合A. 例4.已知{}2,,M a b =,{} 22,2,N a b =,且M N =,求实数,a b 的值. [课内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著名的作家可以形成一个集合 (B )0与 {}0的意义相同 (C )集合? ?????∈= =+N n n x x A ,1 是有限集 (D )方程0122=++x x 的解集只有一个元素 2.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 ) A .}33|{=+x x B },,|),{(2 2R y x x y y x ∈-= C .}0|{2 ≤x x D .}01|{2 =+-x x x 3.方程组2 0{ =+=-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 ) A .)}1,1{( B .}1,1{ C .(1,1) D .}1{. 4.已知}1,0,1,2{--=A ,}|{A x x y y B ∈==,则B = 5.若}4,3,2,2{-=A ,},|{2 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 [归纳反思]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花括号“{ }”内表示集合的方法.当集合中的元素 较少 时,用列举法表示方便. .例:x 2 -3x +2=0的解集可表示为{1,2}. 有些集合元素的个数较多,元素又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在不至于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亦可用列举法表示,如何用列举法表示从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及自然数集N. 答 分别表示为{1,2,3,…,100},{1,2,3,4,…,n ,…}. 小结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应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且写在大括号内,元素和元素之间要用“,”隔开.花括号“{ }”表示“所有”、“整体”的含义,如实数集R 可以写为{实数},但如果写成{实数集}、{全体实数}、{R}都是不确切的. 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必修I 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设集合{}{}{}1,2,3,4,5,1,2,3,2,5U A B ===,则()U A C B =( ) A 、{}2 B 、{}2,3 C 、{}3 D 、{}1,3 2、已知集合{}{}0,1,2,2,M N x x a a M ===∈,则集合 M N ( ) A 、{}0 B 、{}0,1 C 、{}1,2 D 、{}0,2 3、函数()21log ,4y x x =+≥的值域是 ( ) A 、[)2,+∞ B 、()3,+∞ C 、[)3,+∞ D 、(),-∞+∞ 4、关于A 到B 的一一映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 一一映射又叫一一对应 ② A 中不同元素的像不同 ③ B 中每个元素都有原像 ④ 像的集合就是集合B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5、在221 ,2,,y y x y x x y x ===+=,幂函数有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6、已知函数()213f x x x +=-+,那么()1f x -的表达式是 ( ) A 、259x x -+ B 、23x x -- C 、259x x +- D 、21x x -+ 7、若方程0x a x a --=有两个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0,+∞ B 、()1,+∞ C 、()0,1 D 、? 8、若21025x =,则10x -等于 ( ) A 、15- B 、15 C 、150 D 、 1 625 9、若()2log 1log 20a a a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 案(完整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方程2560 -+=的所有实数根; x x (8)不等式30 x->的所有解; (9)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 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 用小写字母,,, a b c d…表示.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 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 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 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一必修1导学案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二)学生版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二) 学习目标 1.掌握对数型复合函数单调区间的求法及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2.掌握对数型复合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 3.会解简单的对数不等式. 4.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它们的图象特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一般地,形如函数f (x )=log a g (x )的单调区间的求法:①先求g (x )>0的解集(也就是函数的定义域);②当底数a 大于1时,g (x )>0限制之下g (x )的单调增区间是f (x )的单调增区间,g (x )>0限制之下g (x )的单调减区间是f (x )的单调减区间;③当底数a 大于0且小于1时,g (x )>0限制之下g (x )的单调区间与f (x )的单调区间正好相反. 2.一般地,对数不等式的常见类型: 当a >1时, log a f (x )>log a g (x )?????? f x >0可省略,g x >0,f x >g x ; 当0<a <1时, log a f (x )>log a g (x )?????? f x >0,g x >0可省略,f x <g x . 3.一般地,对于底数a >1的对数函数,在(1,+∞)区间内,底数越大越靠近x 轴;对于底数0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练习题与答案

集合与函数基础测试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 1.函数y ==x 2-6x +10在区间(2,4)上是( ) A .递减函数 B .递增函数 C .先递减再递增 D .选递增再递减. 2.方程组20{=+=-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 ) A .)}1,1{( B .}1,1{ C .(1,1) D .}1{ 3.已知集合A ={a ,b ,c },下列可以作为集合A 的子集的是 ( ) A. a B. {a ,c } C. {a ,e } D.{a ,b ,c ,d } 4.下列图形中,表示N M ?的是 ( ) 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0{=? B. }0{?? C. }0{?? D. }0{∈? 6、设集合A ={x|x 参加自由泳的运动员},B ={x|x 参加蛙泳的运动员},对于“既参 加自由泳又参加蛙泳的运动员”用集合运算表示为 ( ) A.A∩B B.A ?B C.A ∪B D.A ?B 7.集合A={x Z k k x ∈=,2} ,B={Z k k x x ∈+=,12} ,C={Z k k x x ∈+=,14}又,,B b A a ∈∈则有( ) A.(a+b )∈ A B. (a+b) ∈B C.(a+b) ∈ C D. (a+b) ∈ A 、B 、C 任一个 8.函数f (x )=-x 2+2(a -1)x +2在(-∞,4)上是增函数,则a 的范围是( ) A .a ≥5 B .a ≥3 C .a ≤3 D .a ≤-5 9.满足条件{1,2,3}?≠M ?≠{1,2,3,4,5,6}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 A. 8 B. 7 C. 6 D. 5 10.全集U = {1 ,2 ,3 ,4 ,5 ,6 ,7 ,8 }, A= {3 ,4 ,5 }, B= {1 ,3 ,6 },那么集合 { 2 ,7 ,8}是 ( ) A. A B B. B A C. B C A C U U D. B C A C U U 11.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的是( ) A .x y = B .x y = C .2x y = D .13+=x y 12. 如果集合A={x |ax 2+2x +1=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 的值是 ( ) A .0 B .0 或1 C .1 D .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题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函数f (x )=2×2-3|x |的单调减区间是___________. 14.函数y =1 1+x 的单调区间为___________. 15.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既可表示成}1,,{a b a ,又可表示成}0,,{2b a a +,则=+20042003b a . 16.已知集合}33|{≤≤-=x x U ,}11|{<<-=x x M ,}20|{<<=x x N C U 那么集合 M N A M N B N M C M N D

高中数学必修1导学案

班级: 组别: 组号:___________ 姓名: 2.2.1对数(1) 【学习目标】 1. 理解对数的概念; 2. 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3.会根据对数的概念求一些特殊的对数式的值。 【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62页至63页例2,探究并思考: 1.问题: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人口约13亿. 如果今后能将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控制在1%,那么多少年后人口数可达到18亿,20亿,30亿? 请问:(1)问题具有怎样的共性? (2)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 怎样求呢?例如:由1.01x m =,求x . 2.一般地,如果x a N =(0,1)a a >≠,那么数 x 叫做以a 为底 N 的对数(logarithm ). 记作 log a x N =,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 试试:将问题1中的指数式化为对数式. 3我们通常将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common logarithm ),并把常用对数10log N 简记为lg N 在科学技 术中常使用以无理数e=2.71828……为底的对数,以e 为底的对数叫自然对数,并把自然对数log e N 简记作ln N 试试:分别说说lg5 、lg3.5、ln10、ln3的意义. 4.思考: (1)指数与对数间的关系? 0,1a a >≠时,x a N =? . (2)负数与零是否有对数?为什么? (3)log 1a = , log a a = . (4) log ____;n a a = log _____a N a = 5. 1)将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式: (1)4 216=; (2)3 1 3 27 -= ; (3)520a =; (4)10.452b ??= ??? . 2)将下列对数式写成指数式: (1)5log 1253=; (2) log 32=-; (3)lg 0.012=-; (4) 2.303=. 小结:注意对数符号的书写,与真数才能构成整体. 【合作探究】 1.求下列各式的值: ⑴2log 64; ⑵2 1 log 16 ; (3)lg10000;

高一数学必修1(人教版)基本知识点回顾

高一数学必修1(人教版A)基本知识点回顾 一、集合 1.集合的概念描述:集合的元素具有______性、______性和______性.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________. 2.常用数集的符号:自然数集______;正整数集______;整数集______;有理数集______;实数集______. 3.表示集合有两种方法:______法和______法.______法就是把集合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_____号“_____”起来;______法是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是:在______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______,在此后面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_____性质.4.集合间的关系:A?B?对任意的x∈A有______,此时我们称A是B的______;如果_______,且_______,则称A是B的真子集,记作______;如果______ ,且______,则称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_______;空集是指____________的集合,记作_____.5.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 x | x∈A且x∈B }叫做A与B的______ ,记作_______;集合{ x | x∈A或x∈B }叫做A与B的______,记作_______;集合{ x | x?A且x∈U }叫做A 的_____ ,记作____;其中集合U称为_____.6.性质:①A ?A,??A; ②若A ?B,B ?C,则A ?C; ③A∩A=A∪A=A; ④ A∩B=B∩A,A∪B=B∪A; ⑤A∩?=?;A∪?=A; ⑥A∩B=A?A∪B=B ?A ?B; ⑦A∩C U A=?;A∪C U A=U; ⑧C U (C U A)=A;⑨C U (A∪B)=C U A∩C U B. 7.集合的图示法:用韦恩图分析集合的关系、运算比较直观,对区间的交并、补、可用于画数轴分析的方法. 8.补充常用结论:①若集合A中有n (n∈N)个元素,则集合A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2n(包括A与?);②对于任意两个有限集合,其并集中的元素个数可用“容斥原理”计算: card(A∪B)=card A + card B - card(A∩B) 9.易错点提醒:①注意不要用错符号“∈”与“?”;②当A ?B时,不要忘了A =?的情况讨论; 二、函数及其表示法 1.函数的定义:设A,B是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_________ 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____________的数f ( x ) 和它对应,则称f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记作_________.函数的三要素是指函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函数的表示法:_____________法、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法. 3.解有关函数定义域、值域的问题,关键是把握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函数图象是把握这种对应关系的重要工具.当只给出函数的解析式时,我们约定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函数解析式_____________的全体实数. 4.求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方法:①待定系数法,②换元法,③赋值法(特殊值法),等(试各举一例). 5.函数图象的变换:根据函数图象的变换规律,可以由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为基础画出更多更复杂的函数图象,以便利用函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知识总结 必修一 一、集合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 {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 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 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 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 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B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 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 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二、函数 1、函数定义域、值域求法综合 2.、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问题的解题策略 3、恒成立问题的求解策略 4、反函数的几种题型及方法 5、二次函数根的问题——一题多解 &指数函数y=a^x a^a*a^b=a^a+b(a>0,a、b属于Q) (a^a)^b=a^ab(a>0,a、b属于Q) (ab)^a=a^a*b^a(a>0,a、b属于Q)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全册导学案

§1.1.1 正弦定理 1. 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 2. 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 3. 会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CB 及∠B ,使边AC 绕着 顶点C 转动.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 .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 探究1: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如图,在Rt ?ABC 中,设BC =a ,AC =b ,AB =c ,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 有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 探究2: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 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有CD =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从而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类似可推出,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请你试试导. 新知: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的比相等,即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试试: (1)在ABC ?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 . A .sin sin a A b B = B .cos cos a A b B = C . sin sin a B b A = D .cos cos a B b A = (2)已知△ABC 中,a =4,b =8,∠A =30°,则∠B 等于 . [理解定理] (1)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存在正数k 使sin a k A =, ,sin c k C =; (2)sin sin a b A B =sin c C =等价于 ,sin sin c b C B =,sin a A =sin c C . (3)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sin sin b A a B =; b = . 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 如sin sin a A B b =;sin C = . (4)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它 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 典型例题 例1. 在ABC ?中, 已知45A =,60B =,42a =cm ,解三角形.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

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北师大版) 第一章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学习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能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了解集合元素的性质,掌握常用数集及其专用符号。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请看本节的学习目标:(投影) 二、自学指导: 师:同学们,如何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呢?主要依靠大家的自学,请认真看自学指导。(投影) 自学指导: 请认真看课本P3-P5的内容,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1、集合的概念. 2、集合元素的性质.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4、常用数集的专用符号. 5、集合的表示方法. 6、集合的分类. 8分钟后检测,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三、学生自学 教师督促,使每一位学生紧张自学,注意学生看书速度。 四、检测 1、检测题 ○1请举出两个集合的例子 ○2所有的高个子能否表示为集合? ○3A={2,2,4}表示是否准确? ○4做练习题P5,1、2、3 2、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认真做在练习本上。

五、更正讨论 1、更正 请同学们认真看板演的内容,能够发现问题并能更正的同学请举手。(指名更正) 2、讨论 先看第①题,举的例子正确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总结集合的定义 ②题,回答的正确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归纳集合的特征:确定性 ③题,回答的正确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归纳集合的特征:互异性 【集合的元素的基本性质】 (1)确定性: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构成集合. (2)互异性:集合的元素一定是互异的.相同的几个对象归于同一个集合时只能算作一个元素. (3) 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顺序。 ④题第一题,这道题都是运用了课本中的哪个知识点?引导学生回答:运用的是常用数集的相关知识。 再看第二题,运用的方法恰当、正确吗?为什么?并规范集合的表示。 第三题,结果正确吗?为什么?纠正学生对空集的认识。 3、学生归纳总结,识记概念。 六、当堂训练 师:请同学们运用本节所学内容独立完成作业。 作业:P6 T2、3 §2集合的基本关系 学习目标: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 、掌握并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关系,加强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集合的基本关系。 请看本节的学习目标:(投影)

人教版数学高一-新课标人教A版数学必修2导学案 习题课1

《空间线面、面面关系》习题课1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线线、线面、面面关系的判断和性质; 过程与方法:应用线线、线面、面面关系的判断和性质关系来进行判断、证明和计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线线、线面、面面关系的观察与理解培养空间想象力,提高思维的严密性与完整性。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空间线线、线面、面面关系。 学习难点: 空间线线、线面、面面关系的应用,线面角,二面角的计算平行、垂直的证明。 三、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先认真梳理空间线线、线面、面面关系等知识点,巩固线面角,二面角的计算方法和步骤,熟悉平行、垂直的证明,注意逐字逐句仔细审题,认真思考、独立规范作答,不会的先绕过,做好记号。 2、把学案中自己易忘、易出错的知识点和疑难问题以及解题方法,及时整理在解题本上,多复习强化记忆。 四、知识链接:1.空间线线关系:平行,相交,异面。2.线面关系:线在面内 ,线面相交,线面平行。3.面面关系:平行,相交。2.线面平行的判定、性质;面面平行的判定、性质;线面、面面垂直的判定、性质等定理。3.各种角如何计算。 五、学习过程:自主探究:题型一:有关线线、线面、面面关系的概念问题 例1:A1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如果a ,b 是两条直线,且a ∥b ,那么a 平行于经过b 的任何平面; ②如果直线a 和平面α满足a ∥α,那么a 与平面α内的直线不是平行就是异面, ③如果直线a ∥α,b ∥α,则a ∥b ④如果平面α∩平面β=a ,若b ∥α,b ∥β,则a ∥b 其中为真命题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A2平面α∥平面β,直线a ?α,P ∈β,则过点P 的直线中( ) A .不存在与α平行的直线 B .不一定存在与α平行的直线 C .有且只有—条直线与a 平行 D .有无数条与a 平行的直线 3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B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C .若—个平面内至少有三个不共线的点到另—个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D .若三直线a 、b 、c 两两平行,则在过直线a 的平面中,有且只有—个平面与b ,c 均平行. 题型二:有关线面、面面关系的判定与性质问题 B 例2如图6-79,△AB C 是正三角形,EA 和DC 都垂直于平面ABC ,且EA =AB =2a ,DC=a, F ,G 分别是EB 和AB 的中点。 求证:FG ⊥平面ABC ;FD//平面ABC 。 图6-79 A B D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导学案

§1.2.1 函数的概念(1) 1. 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 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 . 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 一、课前准备 (预习教材P 15~ P 17,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在此实例中存在哪些变量?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复习2:(初中对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此时y 是x 的函数,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 表示方法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 探究任务一:函数模型思想及函数概念 问题:研究下面三个实例: A . 一枚炮弹发射,经26秒后落地击中目标,射高为845米,且炮弹距地面高度h (米)与时间t (秒)的变化规律是21305h t t =-. B . 近几十年,大气层中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臭氧层空洞问题,图中曲线是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的变化情况. C . 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 额)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 “八五”计划以来 我们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如下表 讨论:以上三个实例存在哪些变量?变量的变化范围分 别是什么?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对应关系? 三个实 例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三个实例变量之间的关系都可以描述为,对于数集A 中的每一个x ,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 ,在数集B 中都与唯一确定的y 和它对应,记作::f A B →. 新知:函数定义. 设A 、B 是 ,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 ,使对于集合A 中的 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 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 f x x A =∈. 其中,x 叫 ,x 的取值范围A 叫作 (domain ),与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 ,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 (range ). 试试:如下图可作为函数()y f x =的图象的是( ). A. B. C. D. 小结: 函数的对应关系:每一个x 与y 的对应可以为:一对一,多对一,不可以一对多。 反思: (1)值域与B 的关系是 ;构成函数的三要素是 、 、 . 函数 解析式 定义域 值域 一次函数 (0)y ax b a =+≠ 二次函数 2y ax bx c =++, 其中0a ≠ 反比例函数 (0)k y k x =≠ 探究任务二:区间及写法 新知: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a }= 、 {x |x ≤b }= 、{x |x 或= . (3)函数y =x 的定义域 , 值域是 . (观察法)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4全套导学案

第二章平面向量 2.1 向量的概念及表示 【学习目标】 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几何表示;掌握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概念;并会区分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 2.通过对向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向量和数量的本质区别; 3.通过学生对向量与数量的识别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数学本质的能力。【学习重难点】 重点:平行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几何表示; 难点:区分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 【自主学习】 1.向量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量的表示: (1)图形表示: (2)字母表示: 3.向量的相关概念: (1)向量的长度(向量的模):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作:______________ (2)零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位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平行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共线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相等向量与相反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起点是原点的单位向量,它们的终点的轨迹是什么图形?____ (2)平行向量与共线向量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量“共线”与几何中“共线”有何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 例1.判断下例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改正: (1)零向量是唯一没有方向的向量; (2)平面内的向量单位只有一个; (3)方向相反的向量是共线向量,共线向量不一定是相反向量; b c,则a和c是方向相同的向量; (4)向量a和b是共线向量,//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5篇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5篇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1 指数函数 (1)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所有实数的集合,这里的前提是a大于0,对于a不大于0的情况,则必然使得函数的定义域不存在连续的区间,因此我们不予考虑。 (2)指数函数的值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 (3)函数图形都是下凹的。 (4)a大于1,则指数函数单调递增;a小于1大于0,则为单调递减的。 (5)可以看到一个显然的规律,就是当a从0趋向于无穷大的过程中(当然不能等于0),函数的曲线从分别接近于Y轴与X轴的正半轴的单调递减函数的位置,趋向分别接近于Y轴的正半轴与X轴的负半轴的单调递增函数的位置。其中水平直线y=1是从递减到递增的一个过渡位置。 (6)函数总是在某一个方向上无限趋向于X轴,永不相交。 (7)函数总是通过(0,1)这点。 (8)显然指数函数。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2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在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指出: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可用aα来表示 aαa∩α=Aa∥α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简记为: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符号表示: aα bβ=>a∥α a∥b 2.2.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符号表示: aβ bβ a∩b=Pβ∥α a∥α b∥α 2、判断两平面平行的方法有三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