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百花园四》教案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百花园四》教案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百花园四》教案

瓦金完小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语文百花园四》教案(s版下册百花园课)

备课教师杜文钧

执教教师杜文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分类积累字词;掌握句子的几种基本语病。 运用已有的学习诗词的方法自主学习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含义和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文。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仔细观察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变化,着重围绕家乡的某一方面变化进行描写,写出家乡变化前后的不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分类积累字词;掌握病句的基本类型。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2、教学难点:仔细观察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变化,着重围绕家乡某一方面的变化进行描写,写出家乡前后变化的不同,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主要教法讲练结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执教时间:2016 年月日节

教学要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文。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新知探究一、语海畅游。

1.出示文字幻灯片:板书课本中的形近字。

2.认真读读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内讨论,交流字的注意点。

4.出示词语,学生自由朗读。

5.你发现了这些词语的规律了吗?

6.你还能找出其他类似的词语吗?(学生

自由交流,小组反馈。)

7.出示幻灯片:流离、工整、长短、黑白、

真假、是非

8.出示课本中的病句。

(1)指导学生朗读句子。

(2)学生修改病句,教师巡视,实时反馈:

第一句:把“宽阔”改为“辽阔”。第二句:

在“和”的后面添上“收听”。第三句:把“云

南孔雀“删掉。

9.教师准备一些课外的病句练习,让学生

加深印象。

二、积少成多。

1.出示古诗《凉州词》。

2.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3.各个小组内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4.各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5.展示“我的采集本”。

6.全班互相评价,看谁搜集的资料多,教

师适时进行评价。

三、阅读平台。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我是中国人》,要求

读得流利、连贯。你读懂了什么?

2.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自读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

么?

4.当外国人嘲笑和侮辱中国时,吉鸿昌是

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5.你敬佩吉鸿昌吗?为什么?

二、总结回顾

三、作业布置

四、预习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感悟

瓦金完小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语文百花园四》教案(s版下册百花园课)

备课教师杜文钧

执教教师杜文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分类积累字词;掌握句子的几种基本语病。 运用已有的学习诗词的方法自主学习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含义和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文。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仔细观察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变化,着重围绕家乡的某一方面变化进行描写,写出家乡变化前后的不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分类积累字词;掌握病句的基本类型。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2、教学难点:仔细观察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变化,着重围绕家乡某一方面的变化进行描写,写出家乡前后变化的不同,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主要教法讲练结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执教时间:2016 年月日节

教学要点 1.能观察生活中的变化,感受家乡的变化。

2.能有重点地说说家乡的变化。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新知探究一、交际要求。

1.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然后把家乡的

变化说得清楚生动。

2.交流时要做到态度自然、大方。注意要

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达。

3.表达时要有感情,突出自己对家乡的热

爱之情。

4.听的同学要有耐心,听完后可以互相补

充。

二、交际指导。

1.调查、搜集材料。观察家乡有哪些变化,

如小河、街道、绿地、楼群,人们的吃、穿、

住、行及商店、超市等。观察时既要看现在的

情况,又要了解它们过去是怎样的,通过对比

才能知道家乡发生的变化。

2.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便于课堂交

流。

3.交流。先小组内交流,然后各小组推荐

代表与全班交流。说的同学要求落落大方,口

齿清楚;听的同学要认真仔细,没听明白的地

方可以提问。

4.评一评,看谁说得清楚而又生动。

二、总结回顾

三、作业布置

四、预习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感悟

瓦金完小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语文百花园四》教案(s版下册百花园课)

备课教师杜文钧

执教教师杜文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分类积累字词;掌握句子的几种基本语病。 运用已有的学习诗词的方法自主学习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含义和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文。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仔细观察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变化,着重围绕家乡的某一方面变化进行描写,写出家乡变化前后的不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分类积累字词;掌握病句的基本类型。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2、教学难点:仔细观察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变化,着重围绕家乡某一方面的变化进行描写,写出家乡前后变化的不同,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主要教法讲练结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执教时间:2016 年月日节

教学要点能围绕一方面内容写出家乡的变化,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表达

出真情实感。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新知探究一、习作要求。

这次习作的要求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描绘家

乡的现在或设想家乡的未来,两项内容任选其

一。仔细思考,组织材料,写一篇关于家乡变

化或未来的家乡面貌的习作。

1.观察家乡的变化,抓住某一方面,写一

篇赞美家乡的文章。

2.如果你认为家乡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可以设想一下未来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写一

篇想象作文。

3.写的时候要注意观察身边的变化,如小

河、街道、绿地、楼群,人们的吃、穿、住、

行及商店、超市等,还要了解一下它们的过去。

二、动笔写作。

写作时注意把握习作要求,不偏题,语句

通顺,条理清晰,不写错别字。

三、习作讲评。

1.习作完成后,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相

互提出修改建议。

2.学生根据修改建议自己进行修改。

3.修改后进行全班交流,选出优秀的作文,

进行展示。

二、总结回顾

三、作业布置做一做《同步导学》

四、预习布置预习《莲叶青青》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感悟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汇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第1课:种子 一、生字 侵略羞涩裤子惭愧掠过唯恐扫视虔诚凝望槐树 掺杂裤兜撩起俊秀脸颊落落大方小心翼翼抿嘴一笑 二、词语解释 素雅:指颜色虽不鲜艳,但很协调、好看。羞涩:不自然,难为情。 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凝望:目不转睛地望着。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唯恐:只担心。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辨字 略(省略)(侵略)涩(羞涩)(苦涩)裤(裤子)(棉裤)惭(惭愧)(羞惭) 格(格式)(规格)梁(桥梁)(鼻梁)库(仓库)(库房)渐(渐渐)(逐渐) (愧疚)掠(掠夺)(掠过)唯(唯恐)(唯一)恐(恐慌)(恐惧) 惊(惊慌)(惊讶)推(推开)(推动)怨(怨恨)(抱怨) 挑 tiāo(挑选)倒 dǎo (倒下) tiǎo (挑战) dào (倒退) 五、近、反义词 近义词:惭愧——羞愧注视——凝视扫视——环视温暖——暖和 辽阔——广阔成果——成绩 反义词:素雅——华丽羞涩——大方温暖——寒冷 六、词语搭配 饱满的黑豆虔诚的童心专注的神情素雅的秋装 乌亮的光泽俊秀的脸庞辽阔的大地乌黑的短发 七、词语积累 AABC式亭亭玉立格格不入津津有味恋恋不舍念念有词 第2课:只拣儿童多处行 一、生字 大概匆匆树梢释放额头纽扣兴旺感召蕴藏赞叹荡漾忸怩挑拣坐无隙地颐和园闹嚷嚷海棠树浑身解数聚精会神 二、词语解释 拣:挑选。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释放:把所含的物质或能量放出来。感召:感化和召唤。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旺盛:生命力强。 座无隙地:没有空闲的地方坐了。 浑身解数:全部的手段或全身的本事。解数,原指武术的架势。 成百盈千:盈,满。形容人很多。也作“成百上千” 三、辨字 概(大概)聚(聚会)匆(匆忙)梢(树梢)释(解释) 溉(灌溉)娶(嫁娶)勿(勿念)稍(稍等)译(翻译) 额(额头)纽(纽带)旺(旺季)召(召唤)(召见) 颂(歌颂)扭(扭动)注(注意)台(电台)(台风) 四、多音字 嚷 rāng(闹嚷嚷) 解 jiě(解决) rǎng(吵馕) xiè(解数) 五、近、反义词 近义词:蕴藏——储藏欢畅——欢愉舒展——伸展 反义词:舒展——收缩活泼——严肃快乐——忧伤

2017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成语解释(语文S版)

2017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成语解释(语文S版)2017四年级语下册成语解释(语S版) 四年级内成语积累 落落大方——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不拘谨。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闪闪发光——形容一些东西很闪亮,光彩耀眼。 座无隙地——坐得很满,没有一点儿空地可以坐下,形容人很多。浑身解数——指所有的本领,全部的技术手段。 成百盈千——成千上万,形容非常多。 聚精会神——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样子。 筋疲力尽——精神疲惫,力气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十分劳累。

依依不舍——形容很留恋、十分舍不得。 月光如水——月光皎洁柔和,如同闪光而缓缓流动的清水。形容月色美好的夜晚。银光闪闪——形容闪烁着银色光芒的美丽样子。 婉转悠扬——指声音悠扬动听。 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 波澜壮阔: 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峰峦雄伟:指峰或峦雄壮而宏伟。 奇峰罗列:指各种各样的奇特峰散开地排列着。 形态万千:形状多种多样。 怪石嶙峋:形容奇形怪状的石头突兀、重叠的样子。 危峰兀立:峰笔直地挺立,感觉很危险的样子,形容势险峻。 拔地而起:形容峰、建筑物等陡然矗立在地面上。

各不相连:某物或某人与某物或某人之间无关。 色彩斑斓:形容色彩灿烂的样子或形容生活或学作品等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白雪皑皑:白雪洁白的样子。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腾云驾雾:神话描写神仙、妖魔或得道的人可以乘着云雾在空中飞行。也形容人在身体、精神处于不正常状态的举止。 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 闪闪烁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隐隐约约:指看起或听起模糊,很不清楚,感觉很不明显。 世外桃: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漫遍野:到处都是。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种子 教材分析: 本文讲的是在采集的树种中,有个小女孩较大树种虽然不多,但粒粒饱满,显然是精心挑选的,表现了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特点和纯朴、诚实的个性,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小女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一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羞涩惭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每个同学交来的树种都挺多,我想说点什么。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写班上一个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写“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 五、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六、布置作业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 第三单元单元说明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本单元选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中外现代诗歌作品,有冰心的三首短诗、艾青的《绿》、苏联诗人叶赛宁的《白桦》和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虽然现代诗在教材中并非第一次出现,但以往都是以单篇课文的形式,此次以单元整组编排的形式呈现,旨在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本单元教材从整体上进行了设计:四篇课文以学生熟悉的“母亲”和“自然”为中心意象,展现了现代诗饱含情感、想象丰富、语言表达独特等特点;“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对现代诗的这些基本特点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帮助学生将零散模糊的认知清晰化,使其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朗读是感受诗歌特点、体会诗歌情感的主要方式,本单元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和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均设置了朗读诗歌的要求,“综合性学习”中还以小贴士的方式提示了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以帮助学生通过朗读更好地体会诗歌情感。 本单元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是“轻叩诗歌大门”,要求“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这是对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单元语文要素“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的巩固和提升。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依托课文学习展开,与阅读教学相辅相成,分步推进:《短诗三首》课后的“活动提示”是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启动阶段,要求学生从多种途径收集喜欢的诗歌,做一个摘抄本;《白桦》课后的“活动提示”是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推进阶段,要求学生试着写诗,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综合性学习”是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展示阶段,要求学生进一步根据需要整理资料,并通过合作编诗集、办诗歌朗诵会等方式展示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成果。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一是要把握现代诗歌教学的度。教材的要求仅仅是“初步了解”,所以不要对诗歌中的意象过度解读,不要过多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关于诗歌的知识不要过度拓展,独特的语言表达不要过多分析理解,不应出现过于学术化、成人化的讲解评析,教学要贴近儿童的鉴赏水平。 二是要把握现代诗歌教学的特点。现代诗不同于散文,其语言及语言形式没有严密的逻辑性,所以现代诗歌教学要区别于散文教学,一定不要逐句讲解和分析。教学时,教师一方而要重视朗读,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味和语言表达的独特,体会诗展现了现代诗包含情感、想象丰富、语言表达独特等特点。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短诗三首》《绿》《白桦》和《在天晴了的时候》4首诗歌组成。本单元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不同的意境,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了解诗歌的特点,学会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这样一些问题。 一是要把握现代诗歌教学的度。教材的要求仅仅是“初步了解”,所以不要对诗歌中的意象

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1、指导思想:本册教材是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终生发展与和谐发展奠定基础。教学内容的编排注意简化头绪,突出重点,结构清晰,分段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并加强过程与方法、只是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2、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本册教科书编排了8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面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还有课后思考练习题和词语花篮:略读课文后面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及思考练习题和词语花篮。在本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学习链接”。编排了一些名人介绍。 3、教材特点: (1)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注重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 (3)重视文化的熏陶,注意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统一。 (4)加强语文实践活动。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名学生,其中语文能力强的只占%,大多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较差,通过几学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所好转,但还不够自觉,还有几人的语文基础更差,连最简单的汉语拼音也不会拼读。平时应加强训练。

三、学期教学目标: 1、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从生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识190个字,会写2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此举的意思:能使用硬笔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睁开字帖。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能读懂程度适宜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儿童科普文章,了解主要内容。 8、学习课文中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一些方法,能按要求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养成预习习惯。 9、能阅读少年儿童读物,理解主要内容,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课内外阅读量达到14万字。 四、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熟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还要掌握单元和每篇课文及听说训练、习作训练的教学目标,并且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课时教学目标,可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做到明确、适当、集中、有层次、可操作。 2、加强阅读训练。认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以段的训练为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日积月累详细版

语文四年级下册日积月累 第一单元: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出自《使至塞上》一诗。开元二十五年春,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前往边地,并任职节度判官。本篇即作于出塞途中。诗句的意思是:一片大漠上的一条直上的孤烟,辽远的河滩尽头一轮滚圆的落日。可以说把广袤的塞上风光写绝了。)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禛) (这是大诗人王士禛的《将至桐城》中描写夕阳晚霞的名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斜阳西下,几行红叶树后是连绵起伏的龙眠山。龙眠如画里,夕阳山外山。)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出自《登快阁》一诗。诗句写出了季节和周围的环境:群山上树叶飘落,天空则因秋高而显得远大。江水也更显清澈,在傍晚月光的辉映之下,江水犹如一道白练。这是一幅高远明净的秋江暮景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这句出自《鹧鸪天》一词,词的这两句大概描写的是人在船上看到的情景:水流阔远,和天都连在一块儿了,坐在船上,但见岸边无穷的树木随水流而去,好像是被水流送走了一样,远处的山上,云雾弥漫,整个山都被遮住了一半。)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出自《春江花月夜》。这两句的意思是:江上涨起了春潮,水面与大海齐平,海面上,明月随着潮水的上涨,也同时升起。)

第二单元:关诚于信的名言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意思是: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敢。)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意思是:既然答应人家,就应该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做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意思是: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意思是: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比喻以至诚之心做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意思是:爱别人的人,别人总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总会尊敬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意思是:尊敬自己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趣味语文说“信” 确实地相信叫确信。非常地相信叫深信。 坚决地相信叫坚信。忠实地信仰叫笃信。 对自己怀有信心叫自信。履行自己的诺言叫守信。 取得别人的信任叫取信。讲究诚实和信用叫诚信。

语文S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册)教案全集 目录 第一单元 1绿叶的梦 2 芦叶 3 一只贝 4 * 快乐的暑假 第二单元 5古诗三首《望洞庭》、《菊花》、《枫桥夜泊》 6 观潮 7 火烧云 8 * 四季童话 第三单元 9满山的灯笼火把 10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11 成长 12 * 球王贝利 第四单元 13麻雀

14 让它们自由生息 15 蒲公英的梦 16 * 台湾蝴蝶甲天下 第五单元 17小草之歌 18 争吵 19 小泽征尔的判断 20 * 皮巧根桥 第六单元 21一块特别的石头 22 地图上的发现 23 新型玻璃 24 * 人类的“老师” 第七单元 25倔强的小红军 26 小兵张嘎夺枪记 27 虎门销烟 28 * “0”的突破

第八单元 29重阳节的传说 30 寓言两则《掩耳盗铃》、《守株待兔》 31* 快乐王子(剧本) 32 * 牛郎织女 本册教材版本:语文出版社标*的是略读课文 1、《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 4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教学准备: 1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树叶贴画(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 2课前学生进行调查:现在的学生都玩些什么。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年段、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 2浏览“单元导读”: 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注意提高什么能力? 浏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3交流体会: ①汇报“读懂了什么”。

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单元分析

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助图片、音像资料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学习本课9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教学难点: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能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小黑板,地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地图) 师:看这是什么? 生:中国地图 师:出示课题,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检查朗读。 3、检查朗读。沙漠深褐沼泽湖泊平原 三、深入学习,品词品句 1、再读课文,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一小节 (1)轻声读第一节,说说第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五颜六色都是形象的语言)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五颜六色”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师生对读(教师读色彩,学生读沙漠、高山……) (4)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形如此复杂多样,看到这些,你心中会感到—— (生:骄傲、自豪) (5)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 3、学习第二小节 (1)轻声读,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划下来,想象着读一读。 (2)自主读书,边读边画 (3)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屋脊,海拔8848米,相当于我们442个教学楼那么高,为什么有的同学发出如此的惊叹声?你为什么惊叹? (生:高不可攀)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教材分析: 本文讲的是在采集的树种中,有个小女孩较大树种虽然不多,但粒粒饱满,显然是精心挑选的,表现了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特点和纯朴、诚实的个性,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小女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一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羞涩惭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 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这就对教材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教科书内容要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要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学会认识并建构自己的认识;教科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当引发学生产生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对教科书的学习形成真正意义的自学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引导学生学习方面,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一、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选入了大量的新课文,可谓有血有肉,比成人化、教条式的文章有更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1.题材的多样性 从四年级下册教科书选文的范围来看,可以说涵盖了古、今、中、外的内容;就文章的题材来看,包括了自然、社会、人生的内容。选文的内容体现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有反映呼吁世界和平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等;有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等;有反映人性本身的《中彩那

天》《渔夫的故事》等;有描写自然风光的《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等。32篇课文,围绕不同的主题组元,教材内容多角度辐射。另外选入8篇自读课文,作为阅读材料的有益补充。 文科教学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滋养人的心灵。心灵是伴随一个人成长发展进步的,心灵的丰富与完善决定了人生的精彩与幸福。阅读材料的多样性与广泛性,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内容的阅读,给学生提供了可供吸收的多方面的营养。学生通过阅读,通过自己生活经验的介入,可以获得精神的力量。 2.体裁的多样性 从本册的选文来看,共选入了6首古诗词,2篇中国古代寓言,1首现代诗……包括了古诗词、现代诗、说明文、记叙文等多种体裁。语文学习的任务不只是理解和感悟,还需要通过阅读、习作等学习方式最终实现学生自身的语言建构,也就是通过不断的理解、感悟、积累,慢慢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只有阅读大量的丰富的语言材料,从多种多样的语言形式中感受语言,才有可能建构自己的语言,才有可能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本册的选文从无论从题材还是体裁,都为学生提供实现个性

最新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品)

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说说读了课文后你读懂了什么?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机动)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最新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9 满山的灯笼火把 一、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独立自主地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会多音字“卡”,完成课后练习.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乡村人们勤劳善良的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抓住文中的事例,通过作者的心理、情感表现,明白遇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勇敢、坚强。 重难点:目标中第2、第3 本课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读导语,了解大意 (叶老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编者有意设计导语,是给予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师应引学生找出方法,为学文设置铺垫) 二、谈话导入,质疑课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好。从课题处入手,大胆质疑,能激发学生的好 奇心和求知欲) 三、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轻声读文,画生字词 2、同桌合作,互读互纠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教师检测自学情况 (课堂上,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交流识字 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上作记号。 2、大堂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质疑问难:让学生说出不懂的地方,注意课堂中的生成。 4、梳理问题,提出学习目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更有的放矢,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 第二课时 一、图文结合,直奔重点。(学习2—5自然段) 1、观察课文插图1,说出所见所思。 2、带着问题,再次读文。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A、为什么乱挣的结果只会更坏?(想象乱挣的结果,理解“坚持”的意义。) B、从作者的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 (首先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法,学生与图亲密接触,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体会作者的勇敢坚强、善于动脑思考的良好品质,突出重点。其次,利用文本空白处,激发学生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读中感悟,读中体验。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 2、指名读被感动的句子,说说理由。 3、图文结合,理解词语意思,能够迁移运用。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乡下人家课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乡下人家课文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yán)。当花儿落 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 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 道别有风趣的装饰(shì),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 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儿株花,芍(sháo)药,风仙,鸡 冠(guān)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 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鸣,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 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 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 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一读课题,眼前就会不自主地呈现出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本文正如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那房前顺着棚架 爬上屋檐的碧绿的藤蔓,门前空地上依着时令开放的美丽的鲜花和 屋后伴着春雨从土里探出头来的嫩笋,那觅食鸡群,那嬉水的小鸭,那乡下人家在门前的树阴下边吃晚饭,边闲话家常,其乐融融,夜 里伴着纺织娘美妙的歌声甜蜜进入梦乡……这一个个自然、和谐的 场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嗅到了浓郁的泥土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分数 一、读拼音写词语。(12分) huì huī y?u hu? kuànɡ cánɡ bì zhǒu wū yán kāi pì ()()()()()() zh? xu? jiū zhanɡɡu? lǜ yánɡ yì shū yuǎn shēnɡ yá ()()()()()() 二、辨字组词。(5分) 滥()彻()衷()墟()籍() 监()切()哀()虚()藉() 三、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6分) 逞.(chěng chěn)强燕.(yān yàn)国戛.(gá jiá)然 造诣.(zhǐ yì)琳.(lín líng)琅蜷.(quán juǎn)缩 四、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窍门爆炸沧桑箫条 B.热枕纯扑厌倦嫌钱 C.耗废模仿字贴琢磨 D.既使渡假巫陷憔虑

五、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6分) 应()不()()声()迹()()流离 ()火()青斑()()离()兔三() 六、按要求答题。(10分) 1.妈妈的呼唤声感动了我。(改为“把”字句) 2.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孩子在门口探头探脑地张望。(缩句) 3.金老师掏出五角钱,对袁鹰说:“你到外面买些杨梅。”(改为转述句) 4.气象小组的同学每天早上都记录并收听当天的天气预报。(修改病句) 5.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真叫人陶醉。(改为反问句) 七、按课文内容或读读背背知识填空。(4分) 1.……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有的,有的在扑翅膀。 2.智慧不凭凭,友谊不在在。 3.孤帆远影碧空尽,。 4.鹬蚌相争,。 八、阅读。(24分) (一)盲人心中的明灯 大学实习时,我带过一堂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那天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挑着一盏灯笼,这是为什么?”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 目录 1.种子 (1) 2.只拣儿童多处行 (3) 3、钓鱼的启示 (6) 4爷爷的芦笛 (8) 5、古诗三首 (11) 6、桂林山水 (13) 7、走进丽江 (15) 8、五彩池 (16) 语文百花园二 (18) 9、卫星比武 (20) 10、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22) 11、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25) 12绿色的记事本 (27) 语文百花园三 (28) 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30) 14、陈嘉庚办学 (32) 15、舞动的北京 (34) 16、大使馆妈妈 (36) 语文百花园四 (37) 17、莲叶青青 (39) 18、萧山杨梅 (40) 19、地震中的父与子 (43) 20母亲的呼唤 (45) 语文百花园五 (47) 21、爬山 (49) 22语言的魅力 (52) 23 寓言两则 (55) 24 米芾学书 (58) 语文百花园六 (60) 25 鸟的天堂 (63) 26 鲸 (68) 27 麋鹿 (72) 28小狮子爱尔莎 (75) 语文百花园七 (78) 29 孔子学琴 (82)

30 端午节的由来 (85) 31 西门豹 (88) 32汤姆?索亚历险记 (91) 语文百花园八 (94)

1.种子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一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羞涩惭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本内生字词汇总

一、识字表(250字) 第一单元 1.古诗三首 徐篱疏杂锄剥 2.乡下人家 构冠朴素率倘附捣绘谐 3.天窗 慰藉卜 4.三月桃花水 绮和谈 第二单元 5.琥珀 琥珀翁脂拭渗府扎番埋澎湃 6.飞向蓝天的恐龙 钝仅描隧衍吨斤颅膨捷栖辟崭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乒乓拥菌臭蔬碳癌症率疾灶 8.千年圆梦在今朝 揽焰驱践党施懈宛碑 语文园地二 滨吉咸兆廷予肿阶趾巩政浏

9.短诗三首 漫涛 10.绿 挤叉 11.白桦 绣潇绽朦胧晖徜徉 12.在天晴了的时候 炫怯曝赤涉晕 语文园地三 屈渊孟甫韩愈禹锡仲龚 第四单元 13.猫 虑职屏蹭稿腔殃折 14.母鸡 疙瘩侮恶聋啄伏哼啼凄 15.白鹅 看嚣吭吠促颇奢侈苟侍窥伺供语文园地四 肝秆俏峭哺浦沦抡涣焕俊峻

16.海上日出 扩荷刹镶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浙簇臀漆蜿蜒 第六单元 18.小英雄雨来 晋絮扭囊姥吧塞呜哇糠栓捆绑劫毙扒尸 19.我们家的男子汉 徽谜唇尚荤倔强嘱咐沮绪吭嘹妨廓20.芦花鞋 搓葵祈遗憾污屑 第七单元 21.古诗三首 芙蓉洛单砚乾坤 22.文言文二则 恭勤焉卒 23.“诺曼底号”遇难记 弥脉剖裸泣汹维酣械卑岗宰遣 24.黄继光 役屡摧雹晕膛

语文园地七 蔼慷慨贤戚惧彬躁焚 第八单元 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妖矩乖撵丫拽冲瘦 26.巨人的花园 硕允砌覆啸缕搂颊 27.海的女儿 港宴睫婚讯挽圣仪帜陈垫恒抚 二、写字表(250字) 1.古诗三首 宿徐篱疏蝶杂稀蜻蜓茅檐翁赖剥 2.乡下人家 构饰蹲凤序例率觅耸踏倘绘谐寄眠3.天窗 慰藉卜锐滩帐烁蝙蝠霸鹰 第二单元 5.琥珀 怒吼脂拭餐划晌辣渗挣番埋刷测详6.飞向蓝天的恐龙 笨钝谈鸽毫末描隧态吨斤膨肢翼辟

2019-2020年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19-2020年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 4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教学准备: 1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树叶贴画(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 2课前学生进行调查:现在的学生都玩些什么。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年段、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 2浏览“单元导读”: 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注意提高什么能力? 浏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3交流体会: ①汇报“读懂了什么”。 ②说说自己想怎样学习这个单元;或说说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难题。 二、进入第一课《绿叶的梦》的学习: 1导入: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绿叶的梦》这一课。 2释题激趣: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思考?(从“绿叶”、“梦”、“绿叶的梦”三个角度谈均可) [教师提示]①绿叶:哪里见过?象征什么?可以做什么用?等 ②梦:可以让学生组词,体会“梦”的情感内涵。 ③绿叶的梦:启发质疑。 小结:(整合学生发言,导入课文阅读) 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 ⑴边听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事来反映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⑵听读思考,交流感受: ⑶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年生活,

语文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1

语文出版社S版第八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1 种子 2 只拣儿童多处行 3 钓鱼 4 爷爷的芦笛 语文百花园一 第二单元 5 古诗三首《江畔独步寻花》、《寒食》、《泊船瓜洲》 6 桂林山水 7 走进丽江 8 五彩池 语文百花园二 第三单元 9 卫星比武 10 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11 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12 绿色记事本 语文百花园三 第四单元 13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14 陈嘉庚办学 5 舞动的北京 16 大使馆妈妈 语文百花园四

第五单元 17 莲叶青青 18 萧山杨梅 19 地震中的父与子 20 母亲的呼唤 语文百花园五 第六单元 21 爬山 22 语言的魅力 23 寓言两则《滥竽充数》、《邯郸学步》 24 米芾学书 语文百花园六 第七单元 25 鸟的天堂 26 鲸 27 麋鹿 28 小狮子爱尔莎 语文百花园七 第八单元 29 孔子学琴 30 端午节的由来 31 西门豹 32 汤姆·索亚历险记 语文百花园八 1 种子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

【K12学习】四年级下册语文书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出自《使至塞上》一诗。开元二十五年春,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前往边地,并任职节度判官。本篇即作于出塞途中。诗句的意思是:一片大漠上的一条直上的孤烟,辽远的河滩尽头一轮滚圆的落日。可以说把广袤的塞上风光写绝了。)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禛) (这是大诗人王士禛的《将至桐城》中描写夕阳晚霞的名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斜阳西下,几行红叶树后是连绵起伏的龙眠山。龙眠如画里,夕阳山外山。)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出自《登快阁》一诗。诗句写出了季节和周围的环境:群山上树叶飘落,天空则因秋高而显得远大。江水也更显清澈,在傍晚月光的辉映之下,江水犹如一道白练。这是一幅高远明净的秋江暮景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这句出自《鹧鸪天》一词,词的这两句大概描写的是人在船上看到的情景:水流阔远,和天都连在一块儿了,坐在船上,但见岸边无穷的树木随水流而去,好像是被水流送走了一样,远处的山上,云雾弥漫,整个山都被遮住了一半。)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出自《春江花月夜》。这两句的意思是:江上涨起了春潮,水面与大海齐平,海面上,明月随着潮水的上涨,也同时升起。) 第二单元:关诚于信的名言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意思是: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敢。)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意思是:既然答应人家,就应该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做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意思是: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意思是: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比喻以至诚之心做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意思是:爱别人的人,别人总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总会尊敬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意思是:尊敬自己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