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盒子里的秘密》案例

5《盒子里的秘密》案例
5《盒子里的秘密》案例

认真观察细心体会文章自成

《盒子里的秘密》教学案例

【背景分析】:

一提到作文,不光学生愁,老师也愁,学生愁写作文无话可说,老师愁学生的作文无色无味。实际上,学生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学生没有真正的体验。每天经历的事物虽说很多,但往往是一闪而过,并未去仔细观察和思考,这样,本来有限的人生经历能提供给他们写作的内容就更加贫乏。小学生总认为一定要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去写,才能写出价值和趣味等;又总认为家长和老师要求他们完成的作文肯定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的,隐隐约约好象非常遥远,甚至于难于登月,因此望而生畏。因为无话可写,无“欲”而写,加之写作目标不大明确,因此学生是谈“作”色变,望“文”生畏。

《盒子里的秘密》是我自己设计的以一个盒子为线索,让学生们猜一猜盒子中的东西,让他们在情境中写下文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学生觉得写作一点都不难,只要细心发现、细心感受就能写出文章。

【教学片段】:

师:不管你们看到的是什么,请你一定要微笑。好吗?

(打开盒子,轮流给学生们看)

师: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自己的笑容。

生:一面镜子。……

师:想一想,老师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生:我们

生:我们的微笑。

播放和同学们在一起的图片,音乐起。

师:同学们,老师最珍贵的东西不是钱,不是项链,不是戒指,而是同学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你们的快乐,你们笑让老师觉得很欣慰。不管以后遇到什么困难,也请同学们用微笑面对一切,笑对以后的风雨人生路。老师也感谢大家能给我这么珍贵的礼物。请记住,不管发生什么,请一定要微笑!因为你们的微笑是所有老师们最珍贵的东西。(学生们很感动,眼睛里闪烁着泪花)

师:今天的作文课就结束了,但是你们还没有给作文拟题目。都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快给你的作文拟一个题目吧!

生:难忘的一课

生:盒子里的秘密

生:镜子中的微笑

生:珍贵的礼物

生:镜子中的爱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创造有趣的情景,使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学习,在情景中创造,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的难题,基本上达成了本堂习作课的目标。回顾整节课,我有以下收获:

1、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在导入中就吊足了学生的胃口,让学生乐于参与。上课伊始,我通过让学生猜老师的盒子里会是什么珍贵的东西,让学生大胆的进行想象,然后将自己所观察的进行写作,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进一步写作打好了基础。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习作时学生不是没事可写,没话可说,主要是没有写作的兴趣,尤其是畏惧习作,导致学生一上作文课就头疼,不想写。这节课我尤其注重关注学生的写作兴趣,从导入时的激趣,到指导时让学生争当“幸运儿”,到最后揭示答案时的故弄玄虚,每个环节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整堂课热情高涨,写作兴趣浓厚。

3、细节决定成败。整节课教学中,我都十分关注细节,每个环节要学生认真观察,引导学生体会此时的心情,给学生提供一些好的词语等等,才使学生写出人物的表现心情,使作文生动精彩。

4、观察体会是写好作文的基础。细心观察,认真体会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任何好的文章,都离不开这个基础。所以,这节课我都要随时告诉学生认真观察别人的表现,细心体会自己甚至是别人此时的心情,再让学生把这些写下来,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写。

任何课堂都有需改进的地方,这节课当然也不例外。我觉得本节课以下几方面还应该还存在不足:

1、板书没有完成,不能清楚的告诉学生这堂课的主题。

2、有些地方指导的不够到位,为了节省时间,没有更多的关注那些一般的孩子,没有激励他们。

3、忽视了方法的点拨引导,为什么有的学生能写出好的句段?情景作文应该注意怎样写?这些方法应该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为以后习作打好基础。

4、主题突出不好,没有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最后揭示老师最珍贵的东西是同学们开心的笑脸是本节课的主题,也是本次习作的主题,但是最后一部分没有突出出来,使学生的习作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本节课也失色了很多。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5的认识 第1课时》教案

1 1~5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5的认、读、写及顺序 教材第14页至第16页的内容及练习三的第1、第2、第4、第5题。 教学目标 1.会数数量在5以内物体的个数,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学习习惯。 3.利用“农家小院”图,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难点:1~5的书写。 教具学具 1. “农家小院”的电脑课件或挂图,1~5各数写法的课件,计数器。 2.学生准备15根等长的小棒,1~5的数字卡片各一张,计数器每人一个,点子图及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了解数数情况。 你会数数吗?请你数一数。(同桌互数,从1~10) 2.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 ●●●●●●●●●●●●●●● 二探究新知 1.创设动画情境。 老师将“农家小院”图制成电脑课件、投影或挂图:农家小院里,一位老奶奶站在房门前,旁边一只可爱的小狗跟着老奶奶;房顶上有几只小鸟在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你们数一数有几只小鸟;再数一数老奶奶身旁有几个大南瓜;小院中的向日葵迎着太阳展开笑脸,几只蝴蝶飞来飞去;还有几只鸭子和小鸡。 2.数数。 请你仔细观察这幅画,画中有哪些人和物,分别有多少?

然后把观察到的在小组里交流。 最后集体交流。 老师引导按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量少的,再数数量多的。 3.认、读数字1~5。 在集体交流时,当学生说“1位老奶奶、1只小狗”时,就将1位老奶奶、1只小狗图移到主题图下面(如教材所示)。说明:像这样,1位老奶奶、1只小狗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在小狗图下面贴上数字“1”,同时让学生找出数字“1”的卡片,摆放在桌子上。 提问:这幅图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可能有许多答案,如有一座房子等。 2、3、4、5的教学过程可仿照1的教学。 在学生用1~5各数表示出图中的人和物以后,移动5张数字卡片,学生看着这5个数字认一认,并说说这5个数字各像生活中的什么。先在小组里说说,然后集体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1~5各数的形状特征:1像小棒单个摆,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秤钩挂东西。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对1~5各数的记忆,并通过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学习1~5各数的基数含义。 (1)老师指着“1”问:这个数是几?它表示什么?请你拿出小棒来表示这个数的多少。学生拿出1根小棒,摆放在数字“1”的下面。可让一名学生到前边演示。 请你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别放在数字卡片2、3、4、5的下面,可以摆出你最喜欢的图形,摆摆看。 学生动手摆,老师巡视。 集体交流,展示自己摆的图形,并说说用了几根小棒。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用数表示物体的乐趣。 (2)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5各数表示。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5.学习数序。 (1)逐次感知1~5的数序。 老师在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问:“老师拨了几颗珠子,用几来表示?”学生回答后板书:“1”。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先拨上1颗珠子,然后老师让学生再拨上1颗,看看是几颗。“1添上1是几?”学生拨完后回答,老师动态展示“1颗添上1颗是2颗,即1添上1是2”的过程,并板书“2”。 在2的基础上,依次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1颗、再拨1颗,然后老师利用课件清楚展示2添上1是3、3添上1是4、4添上1是5的过程。 (2)整体感知1~5的数序。 让学生将“点子图”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然后老师提问:“1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几?3在谁的前面又在谁的后面?” 也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然后老师再提问。 6.学习1~5各数的写法。 (1)学习1、2的写法。 先展示1、2的书写笔顺(2遍)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让学生仔细观察。

数字1-5的认识教案

1-5的认识教案 藁城市岗上小学卢晓敏 教案背景:学生在幼儿园已经学过数的认识,只是对数的写法还不太熟练,所以教学过程会很轻松的完成,学生也会有很浓的学习兴趣,有较高的积极性。 教学课题:1-5的认识 教材分析:先通过图片认识1-5的个数,让学生数一数,因为有幼儿园的基础,学起来较为简单,再能过计数器认识1-5,出示数字卡片认1-5的形状,练习写工整,培养学生认真 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利用图片,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方法:利用精美图片和课件激发学生兴趣,利用计数器和小棒直观展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组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利用课件展示精美图片。 2.数画面中的人和物。 让学生观察以上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个(或多少只)。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数画面上人和物的数量时最好按一定的顺序数。 3.用1~5各数表示画面中的人和物。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人和物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按由小到大的顺序 说出图中的人或物。2、3、4、5的教学过程和1的教学过程相同。 4.1~5各数的形状的认识。 在学生用1~5各数表示出图中的人和物以后,课件展示5张数字卡片,学生对着自己摆的1~5这5张数字卡片,念儿歌:“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飘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钩子来卖菜” 5.根据1~5各数的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1)教师:“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放在数字…1?的下面。”学生操作,可让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请你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别放在数字卡片2、3、4、5的下面,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摆看。” (2)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5各数表示。 6.做“做一做”。 课件展示:小花、苹果、圆形纸片,学生数一数 7、逐次感知1~5的数序。 在计数器上拨上一颗珠,问:“教师拨了几颗珠,用数几表示?”学生回答后,在计数器上方标上“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计数器练习 8、教学数的写法 ①课件展示1-5的书写笔顺(2遍)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让学生用眼观察;②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1-5。提醒学生坐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教师巡视时,发现写得好的拿上台在全班展示,写得不正确的要及时纠正,

(完整)小学数学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

1―5的认识及书写 教学目标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 学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2、认识2(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2)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3)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4)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1、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1、2、3、4、5 2、数的顺序 全班齐读:正、反读 教师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德国历史博物馆案例分析

1970年代,美国首府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落成;1980年代,法国首府巴黎卢浮宫完成扩建修缮;本世纪伊始2003年,德国首府柏林国家历史博物馆新馆面向公众开放。这3座居于三国首府且不同年代的重要建筑均出自建筑师贝聿铭之手。自现代建筑产生以来,不同风格流派此消彼长。而此3座建筑尽管位于不同时空,却延续了贝氏的一贯作风,以一种贵族式的优雅始终居于现代建筑的时尚之列。 从罗西到贝聿铭 由于历史原因,柏林在短短几十年内经历合而分之、分而合之的复杂历程。政治因素对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产生莫大影响,例如柏林墙两侧百米范围之内若干年来都是不毛之地。1987年10月东西柏林共同筹建新历史博物馆,选址位于Spree河畔,当时的建设部长奥斯卡·施奈德(Oscar Schneider)指出此项计划是“本世纪内所能举办的最重要、最具吸引力的建设任务之一”。 1988年6月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以其浓缩欧洲古典精髓的建筑空间组合,诸如柱廊、圆厅、钟塔、巴西利卡长厅等,赢得竞赛首奖。然而次年11月柏林墙轰然倒塌,原基地成为新总理府所在。建于18世纪的原军械库改作历史博物馆,与之相邻的仓库和工作室则作为新馆基地。新馆异地而处,罗西的设计被搁置。统一后的柏林当局极为欣赏贝聿铭先前所做的诸多博物馆建筑,但是众所周知贝氏早已不再参与任何竞标,仅接受委托选择设计部分项目。柏林文化局决定突破凡是公共建筑的设计委托必需通过竞标选择建筑师的规定,直接委托贝聿铭设计。1995年9月贝聿铭与当时的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Helmut Kohl)会晤,双方就统一后的柏林作为国家新首都所面临的问题交换了意见,但是贝聿铭并未当即接受委托。按照惯例,贝聿铭在接受每项委托之前必需先对项目本身及所处环境进行多次调查,往往决定之时,德国国家历史博物馆新馆NEW EXHITITION HALL OF THE GERMAN HISTORICAL MUSEUM已经对设计有了一定想法。此次亦不例外,在经过对林的数次明查暗访之后,贝聿铭最终接下委托。19971月他首次将设计介绍给公众,得到了专家、媒体、大的广泛支持。2003年5月,新馆落成,获得Pei Bau(氏建筑)之称。 从军械库到新馆 新址位于柏林市中心Unter den Linden大街,博物馆岛相对。军械库提供7 500m2永久展场,其他厅则安置于4 700m2的新馆内,两馆之间仅有一巷之隔军械库是普鲁士王朝时期的巴洛克式建筑,周围俱是典建筑,如新警士厅、老博物馆等。新馆处于历史建包围之中,缺少造型及立面的表现空间。地段的限制、周边历史建筑的联系,以及文物保护的要求,增加了计的难度。新馆必需将一块小且难用的基地变成一个人入胜的场所,同时需要建立历史与现代的联系。 在占地不足2 000m2的不规则基地上,贝聿铭采三角形作为建筑主体的基本形,利用单纯的色调及材质使造型厚重凝练又富于光影变化,极具雕塑感。三角的北边与基地北部的斜街平行,保持街景的延续性。层切出相似三角形平台。三角形的另一边朝向西南,过等高的弧形石墙弱化几何棱角。东边L形体量的附属房通过廊桥与主体联系。 贝聿铭认为新馆与老馆是共生关系,为其空间及能上的联系创造更多机会。弧形玻璃大厅作为与军械相邻的界面,起到景框作用,同时造成透视上的水平展,与军械库北立面的古典秩序形成对比。末端的玻螺旋楼梯成为附近诸多历史建筑街区中的标志。主入位于螺旋楼梯旁,同时也可通过地下一层从军械库进入参观者通过主入口旋转门进入接待厅。地下一层几乎部用来作为一个开放式展厅,地上3层则提供不同大和层高的展厅,展示面积2 600m2,另外有一个57座的小视听室、图书礼品店、小工作室,地下二层则提机房和临时库房。 建筑造型 三角形是贝聿铭惯用的造型。一个等腰三角形和角三角形构成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标志着贝聿对三角形的运用已臻成熟;卢浮宫前的金字塔更是三形建筑的代表作。三角形构图

《1——5的认识》的教学案例分析

《1—5的认识》的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第1课时:1-5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通过直观观察物体的基础上认识1—5各个数字。 2、培养学生数字的形成概念,理解1—5的实际数量。 3、培养学生初步了解1—5的数序。并能正确读写1—5各数学。 4、利用“野生动物”图,初步培养学生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受到保护自然环境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实际认识每个数的实际数量及正确规范地书写1—5各数。难点:认识数字的实际数量表示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 电脑,各种动物图片、及小棒、计算器、数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教学 教学构思: 通过课前谈话导入新课能够生动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小组合作交 流能够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精神,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进一步开拓学生学习思路。

1.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游动物园?喜不喜欢?(喜欢)(接着电脑出示挂图) 师:同学们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谁能把整幅图意说一说? 生:这幅图画的是老师带学生去游动物园。 师:那么动物园里有些什么动物?除了动物以外还有什么? 请同学们从上到下,从左往右,从近到远逐一观察 2.分小组讨论:每4个人分一小组进行讨论。(5分钟后汇报) 让他们大胆发现、探讨。 3.结束讨论,引导学生作全面回答。 师:图上有些什么动物?各几只? 生:图上有 1头大象,有2头牛,有3只长颈鹿,有3匹马,有4只小鸟。师:图上1头大象,2头牛,3匹马,3只长颈鹿,4只小鸟各用表示?谁能用手指指给老师看? 生: 1头大象指1个手指, 2头牛指2个手指。 3匹马指3个手指, 4只小鸟指4个手指。 师:图上除了动物园里面动物外,还有什么东西?

幼儿园大班数学《1到5的认识》教案模板范文

幼儿园大班数学《1到5的认识》教案模板范文.docx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6页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设计: 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瞧,(课件演示)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课件出示14~15页主题图),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野生动物园"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通过教师参与,渗透分类观察的方法。]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通过小组交流、认读数字卡片以及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等活动,逐步抽象出数。] 反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 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 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一年级1到5的认识教案

一年级1到5的认识教案 【篇一: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1-5的认识】 《1~5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件,展示野生动物园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场景,体会数量的关系。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学生回答,课件展示:1)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课件展示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课件展示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课件展示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课件展示5 板书:1、2、3、4、5(全班齐读:正、反读) 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4.体观察图中的物体数量,再次体会1——5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观察“儿童乐园的场景”让学生说出相应物体的数量。 【篇二:1~5的认识教案】 1~5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章p14~16《1~5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与操作,学生学会用数字1~5来表示数量为1~5的物体,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言,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教学重点:1~5的认识。 四、教学难点:1~5的书写。 五、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我们一起去老奶奶家看看她家后院都有哪些小动物吧。(出示课本主题图) 师:通过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博物馆案例分析

案例1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设计师:弗兰克.盖里 【设计师简介】 弗兰克·盖里(FrankOwenGehry)1929年2月28日生于加拿大多伦多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7岁后移民美国加利福尼亚,成为当代着名的 解构主义建筑 师,以设计具有 奇特不规则曲线 造型雕塑般外观 的建筑而着称。 他现在归化于美 国籍,并且生活 在洛杉矶,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中有名的建筑教授。盖里的设计风格源自于晚期现代主义(latemodernism),其中最着名的建筑,是位于西班牙,毕尔包,有这钛金属屋顶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博物馆介绍】 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展览面积10405平方米) 建筑层数:展厅部分3层,行政部分4层 建成时间:1997年 建造地点:西班牙毕尔巴鄂 设计者:弗兰克·盖里

【设计初衷】 1991年,西班牙北部城市毕尔巴鄂市政府与古根海姆基金会共同做出了一项对城市未来发展影响极为深远的决定:邀请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为该市即将兴建的古根海姆博物馆进行建筑设计。毕尔巴鄂市始建于1300年,因优良的港口而逐渐兴盛,在西班牙称雄海上的年代成为重要的海港城市,17世纪开始日渐衰落。19世纪时,因出产铁矿而重新振兴,但20世纪中叶以后再次式微,1983年的一场洪水更将其旧城区严重摧毁,整个城市雪上加霜,颓势难挽,虽百般努力却苦无良策。九十年代初,毕尔巴鄂已沦为欧洲藉藉无名的蕞尔小城,若非该市球队在西甲联赛中尚占有一席之地,绝大部分人可能终身无缘闻该市之名。为城市复兴大计,毕市政府决议发展旅游业,但该市历史不长、名头不响、风俗不奇、景色不佳,兼乏名人旧迹,各种可能的旅游资源一一欠奉,如何吸引外埠人士前来观光成为头号难题。多方问计之下,终于决定兴建一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寄希望于欧洲众多艺术爱好者的“文化苦旅”。而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向为收藏现代艺术的重镇,其基金会早有向欧洲拓张之意,双方一拍即合,要将新的博物馆营造成当代的艺术奇迹 【博物馆选址】 博物馆选址于城市门户之地――旧城 区边缘、内维隆河南岸的艺术区域, 一条进入毕市的主要高架信道穿越基 地一角,是从北部进入城市的必经之

1-5的认识教案

第1课时1~5各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教科书第14~16页,练习二中的第1~4题。主题图创设的是老师带小朋友们参观野生动物园的情景。通过数图中的人和物,抽象出1~5各数。然后,再将抽象出的各个数物化为相应的小棒根数,并摆成学生经验中的几何图形。通过这种由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认知过程,使学生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并会认、会读这5个数。接着编排1~5的顺序与书写。练习二的第1~4题是对5以内各数基数含义与顺序的练习。教学中要充分信任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1~5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 2.能正确认、读、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3.感受“用数学”的乐趣,逐步养成认真观察、仔细倾听、主动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1~5的基数含义;正确书写1~5各数。 教学难点:正确掌握1~5各数的写法,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小棒、小动物图片、点子图、计数器、日字格、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从情境中抽象出数 1.录音激趣,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儿歌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有趣的儿歌,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放录音)。 一二三四五,上山看老虎。 老虎没看到,看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只,请你数一数。 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儿歌好听吗?你能说说儿歌中说到了哪些数?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5。 2.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小朋友们,你们去过野生动物园吗?野生动物园里有些什么动物? (2)请大家看画面。仔细观察:画面上有些什么?各有多少? 课件显示:天空中红日高高升起,飘来4朵白云,飞来4只小鸟;草地上有1头大象,2棵大树,2头犀牛慢步走来,3只羚羊和3只长颈鹿在草地上散步,5朵小花悄然开放,一位老师带着4位小朋友来到了野生动物园。 (3)让学生试着回答。 (4)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进行有序观察——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5)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抽象出数。 学生交流汇报内容: 1位老师、1头大象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2棵树、2头犀牛都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 3只羚羊、3只长颈鹿都可以用数字3来表示。 4朵白云、 4只小鸟、4个小朋友都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 5朵小花、5个人都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1-5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1-5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1~5基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初步学会写数字和建立数感。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谈话:观察第14、15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有几个? 2.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同时教师到各组共同交流并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反馈实践 1.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3.同桌之间考一考。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 出示点子图,请学生给它们5个排排队。 四、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1)小组交流。 (2)汇报。 2.猜数游戏。 提问: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 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 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只有这一种可能吗? 3.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同伴说说分别用了几个学具。小组活动。 五、学习写数: 1.这些数你会写吗,谁愿意上来写一写? 2.你认为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师示范,生学写。 六、小结: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板书设计: 1 2 3 4 5

《1到5的认识》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学前班数学上册《1到5的认识》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5页,练习二1—4题 教学目标: 1。会用不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建立初步的数感,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野生动物园图”,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渗透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存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1—5的认识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5”的认识(板书) 师:同学们去过动物园吗?今天我们也去看看动物园里都来了谁!(出示情景图)仔细看一看,在心里想一想,不要出声,都有哪些动物?每只动物有几只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 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呢? 生:我发现了。。。。(学生边说,教师边把相应的图挂出来) 如:一头大象(把一头大象的图挂出来) 师:还有什么也是数量为1的呢?(让学生说一说,可以说身边的,也可以说图上的) 用相同方法讲授1—5,请学生读一读。 二,数序(拔计数器及点子图) 1,拔计数器 师:老师手上拿来数学工具是:计数器。我们一起来拔一拔,先拔一颗珠,表示数量为1,再添上一颗珠,那么现在是几?(2)怎么得来的2呢?(由一个添上一个得来的)如果我们再添一个呢?为几?(3)再添一个呢?(直到5为止)哦!每增加一个珠子,那么就会有一个新的数产生! 2,点子图(整体感知1—5的顺序) (1)出示点子图,要求学生给它们排排队 [1]读一读,顺读,逆读,点着读。(因为之前学生有基础,此时应该关注那些学习上会有些困难的学生,可以提高其积极性) [2]游戏:快速抢答,找邻居

德国历史博物馆案例分析

背景 1970年代,美国首府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落成;1980年代,法国首府巴黎卢浮宫完成扩建修缮;本世纪伊始2003年,德国首府柏林国家历史博物馆新馆面向公众开放。这3座居于三国首府且不同年代的重要建筑均出自建筑师贝聿铭之手。自现代建筑产生以来,不同风格流派此消彼长。而此3座建筑尽管位于不同时空,却延续了贝氏的一贯作风,以一种贵族式的优雅始终居于现代建筑的时尚之列。 从罗西到贝聿铭 由于历史原因,柏林在短短几十年经历合而分之、分而合之的复杂历程。政治因素对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产生莫大影响,例如柏林墙两侧百米围之若干年来都是不毛之地。1987年10月东西柏林共同筹建新历史博物馆,选址位于Spree河畔,当时的建设部长奥斯卡· 施奈德(Oscar Schneider)指出此项计划是“本世纪所能举办的最重要、最具吸引力的建设任务之一”。 1988年6月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以其浓缩欧洲古典精髓的建筑空间组合,诸如柱廊、圆厅、钟塔、巴西利卡长厅等,赢得竞赛首奖。然而次年11月柏林墙轰然倒塌,原基地成为新总理府所在。建于18世纪的原军械库改作历史博物馆,与之相邻的仓

库和工作室则作为新馆基地。新馆异地而处,罗西的设计被搁置。统一后的柏林当局极为欣赏贝聿铭先前所做的诸多博物馆建筑,但是众所周知贝氏早已不再参与任何竞标,仅接受委托选择设计部分项目。柏林文化局决定突破凡是公共建筑的设计委托必需通过竞标选择建筑师的规定,直接委托贝聿铭设计。1995年9月贝聿铭与当时的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Helmut Kohl)会晤,双方就统一后的柏林作为国家新首都所面临的问题交换了意见,但是贝聿铭并未当即接受委托。按照惯例,贝聿铭在接受每项委托之前必需先对项目本身及所处环境进行多次调查,往往决定之时,德国国家历史博物馆新馆NEW EXHITITION HALL OF THE GERMAN HISTORICAL MUSEUM已经对设计有了一定想法。此次亦不例外,在经过对林的数次明查暗访之后,贝聿铭最终接下委托。19971月他首次将设计介绍给公众,得到了专家、媒体、大的广泛支持。2003年5月,新馆落成,获得Pei Bau(氏建筑)之称。 从军械库到新馆 新址位于柏林市中心Unter den Linden大街,博物馆岛相对。军械库提供7 500m2永久展场,其他厅则安置于4 700m2的新馆,两馆之间仅有一巷之隔军械库是普鲁士王朝时期的巴洛克式建筑,周围俱是典建筑,如新警士厅、老博物馆等。新馆处于历史建包围之中,缺少造型及立面的表现空间。地段的限制、周边历史建筑的联系,以及文物保护的要求,增加了计的难度。新馆必需将一块小且难用的基地变成一个人入胜的场所,同时需要建立历史与现代的联系。 在占地不足2 000m2的不规则基地上,贝聿铭采三角形作为建筑主体的基本形,利用单纯的色调及材质使造型厚重凝练又富于光影变化,极具雕塑感。三角的北边与基地北部的斜街平行,保持街景的延续性。层切出相似三角形平台。三角形的另一边朝向西南,过等高的弧形石墙弱化几何棱角。东边L形体量的附属房通过廊桥与主体联系。 贝聿铭认为新馆与老馆是共生关系,为其空间及能上的联系创造更多机会。弧形玻璃大厅作为与军械相邻的界面,起到景框作用,同时造成透视上的水平展,与军械库北立面的古典秩序形成对比。末端的玻螺旋楼梯成为附近诸多历史建筑街区中的标志。主入位于螺旋楼梯旁,同时也可通过地下一层从军械库进入参观者通过主入口旋转门进入接待厅。地下一层几乎部用来作为一个开放式展厅,地上3层则提供不同大和层高的展厅,展示面积2 600m2,另外有一个57座的小视听室、图书礼品店、小工作室,地下二层则提机房和临时库房。

人教版 1-5的认识教案

1-5的认识教案 黄姗 一.猜谜引入。 小朋友们,你们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认识了许多数字宝宝,你们能猜猜它是谁吗?谁像小鸭呱呱叫?2.谁像耳朵注意听,3.谁像鱼钩钓大鱼?5.谁像红旗随风飘,4。谁像铅笔细又长,1。 今天我们会更深入的认识这5个数字。板书课题:1-5的认识。二.讲授新知。 (一)生活情境,抽象出1-5各数 出示教材14页主题图,这是王奶奶家的院子,图中有什么?它的数量是几。 预设: 学生回答:小鸡。 师:小鸡的数量是几? 生:4. 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描述你在图中有什么?它的数量是几? 图中有4只小鸡。 师:很棒,你学会了用完整的语言描述你看到的事物。 贴4只小鸡的图片。4只小鸡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学生自由描述在图中看到的事物,教师及时贴好,贴一个板书一个数字。 师:图中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生:一个老奶奶,一所房子,一个天使 师:图中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 生:喂鸭的盆,竹篮子 刚刚我们学会了用1-5表示物体的数量,接下来,考考你会用数字来表示图中物体的数量吗? 练习: 出示教材18页第四题。 提问:图中有几头大象? 图中还有什么?它的数量是几? (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二)拓展认识,体会1-5基数含义。 1.摆一摆 师:我用一根小棒表示数字1.那数字2可以用几根小棒表示? 答案记心里。 等会老师会让你们摆一摆小棒,先听清楚要求,需要几根小棒从书里拿出几根,其他的放到书里不动。听清楚了没有,现在要表示数字,2需要几根小棒就请你拿出几根,你能用它摆出什么图形呢,请你摆一摆,摆完之后请你端正坐好。 数字3可以用几根小棒来表示,你能摆出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请一名学生上台展示 (接下来再分别用小棒表示数字4,5)

博物馆案例分析4个

案例1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设计师:弗兰克.盖里 【设计师简介】 弗兰克·盖里(FrankOwenGehry)1929年2月28日生于加拿大多伦多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7岁后移民美国加利福尼亚,成为当代著名的解构主义建筑师,以设计具有奇特不规则曲线造型雕塑般外观的建筑而著称。他现在归化于美国籍,并且生活在洛杉矶,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中有名的建筑教授。盖里的设计风格源自于晚期现代主义(latemodernism),其中最著名的建筑,是位于西班牙,毕尔包,有这钛金属屋顶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博物馆介绍】 建筑面积:24000平方 米(展览面积10405 平方米) 建筑层数:展厅部分3 层,行政部分4层 建成时间:1997年 建造地点:西班牙毕尔 巴鄂 设计者:弗兰克·盖里 【设计初衷】 1991年,西班牙北部 城市毕尔巴鄂市政府 与古根海姆基金会共同做出了一项对城市未来发展影响极为深远的决定:邀请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为该市即将兴建的古根海姆博物馆进行建筑设计。毕尔巴鄂市始建于1300年,因优良的港口而逐渐兴盛,在西班牙称雄海上的年代成为重要的海港城市,17世纪开始日渐衰落。19世纪时,因出产铁矿而重新振兴,但20世纪中叶以后再次式微,1983年的一场洪水更将其旧城区严重摧毁,整个城市雪上加霜,颓势难挽,虽百般努力却苦无良策。九十年代初,毕尔巴鄂已沦为欧洲藉藉无名的蕞尔小城,若非该市球队在西甲联赛中尚占有一席之地,绝大部分人可能终身无缘闻该市之名。为城市复兴大计,毕市政府决议发展旅游业,但该市历史不长、名头不响、风俗不奇、景色不佳,兼乏名人旧迹,各种可能的旅游资源一一欠奉,如何吸引外埠人士前来观光成为头号难题。多方问计之下,终于决定兴建一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寄希望于欧洲众多艺术爱好者的“文化苦旅”。而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向为收藏现代艺术的重镇,其基金会早有向欧洲拓张之意,双方一拍即合,要将新的博物馆营造成当代的艺术奇迹【博物馆选址】 博物馆选址于城市门户之地――旧城区边缘、内 维隆河南岸的艺术区域,一条进入毕市的主要高 架信道穿越基地一角,是从北部进入城市的必经 之路。从内维隆河北岸眺望城市,该博物馆是最 醒目的第一层滨水景观。 【设计理念】 1.整个建筑由一群外覆钛合金板的不规则双曲面 体量组合而成。 2.在邻水的北侧,盖里以较长的横向波动的三层展 厅来呼应河水的水平流动感及较大的尺度关系。因为北向逆光的原因,建筑的主立面终日将

《1到5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1到5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1到5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1—5的认识”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因此,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环节时,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数感,我积极地进行思考,分析学生的学情和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然后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凸现数学教学生活化,使教学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1~5各数 四、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五、教法 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了: 1、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游戏教学法。即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六、学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2、在游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教学 1、谈话导入新课:

博物馆案例分析

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新馆 简介: 苏州博物馆是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建设历时3年,总建筑面积达2.65万平方米,建筑群设计借鉴了苏州古典园林风格,成为展示传统苏州和现代苏州文化的标志性建筑。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 地理位置: 博物馆北倚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东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南对苏州“文化长廊”起点东北街,西接城市干道齐门路。 设计理念: “中而新,苏而新”是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理念。就苏州博物馆而言,贝聿铭用了现代主义的手法,通过玻璃,木材,混凝土等材料以及贝聿铭常用的设计手段比如几何形体、通透的玻璃幕墙、多边形窗户、玻璃顶配金属遮光条采光、园林式庭院等将中国传统建筑、苏州传统建筑、中国古典园林通过现代主义的手法演绎,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中式风格建筑。 整体布局: 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都恰到好处。 建筑造型: 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诊释,在苏州博物馆的顶端加入尖角,因此又带有了些许欧式风格元素。白色粉墙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建筑结构: 建筑构造采用玻璃、开放式钢结构,特别是屋顶的立体几何形天窗,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新馆屋顶之上,立体几何形框体内的金字塔形玻璃天窗的设计,充满了智慧、情趣与匠心。加之木质边框和白色天花,同时,木贴面的金属遮光条取代了传统建筑的雕花木窗,因此光线柔和,便于调控,以适宜博物馆展陈。 新馆建筑将三角型作为突出的造型元素和结构特征,表现在建筑的各个细节

【教学设计】《1-5的认识》精品教案

《1-5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5根等长的小棒、计数器若干个、点子图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14~15页的“野生动物园”图 1.创设动画情景。 书中图片展示:湛蓝的天空一轮红日,漂来4朵白云;一位教师带4个学生来到野生动物园游玩;一头大象从左边徐徐走来;右边大树旁有2头犀牛在休息,3只羚羊、3只长颈鹿从不同的方向进入视野;4只小鸟自由飞翔;草丛中5朵鲜花开放。 2.数画面中的人和物。 让学生观察以上画面,然后以同桌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个(或多少只)。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数画面上人和物的数量时最好按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 3.用1~5各数表示画面中的人和物。 在学生以同桌为单位说出人和物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说出图中的人或物。当学生说“1个太阳、1头大象”时,

告诉学生,一个太阳、一头大象都用数“1”来表示。贴上“1”。并提问:“这幅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可以用1来表示?”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可能有许多答案,如,“有一位老师;一朵蓝色的花;有一只鸟飞向太阳”等。 2、3、4、5的教学过程和1的教学过程相同。 3、1~5各数的形状的认识。 在学生用1~5各数表示出图中的人和物以后,同桌的或在小组里说一说,1~5这5个数字各像生活中的哪些东西。学生说的也许是我们教师不曾想到的物体,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不能随意扼杀,应积极鼓励。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1~5各数的形状特征:1像小棒,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对1~5这5个数的形状的正确记忆。 4、根据1~5各数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1)教师:“请你拿出1根小棒,”学生操作,可让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请你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别放好,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摆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拿3根小棒摆出的图形除了三角形还有其他形式,只要是用3根小棒就可以;拿4根、5根小棒摆出的图形除了正方形、五边形外,还有许多由孩子的想象力所产生的各种图形,可以让学生上台展示,让他们体验用数表示物体的乐趣。 (2)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5各数表示。

小学一年级数学1到5的认识教案

课题:1~5的认识 一、学习目标设置 (一)设置学习目标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及解读:义务教材中在安排“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是一个数一个数地认识,而且每认识一个数都是从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数的大小的比较,数的组成等各个方面来认识数的概念的,并且在学习了加减法的含义之后,每认识完一个数就练习相应的加减法,很扎实。当时我国的学前教育还不普及,许多学生入学前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数学知识,有的根本没有学习过数学知识,这样安排,小步子地进行教学,可以说是符合实际的,也是必要的。 2.教材分析:教科书第14~15页,这一单元的主题图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野生动物园”,渗透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品德教育。主题图的教学有两部分内容:数数和认数。数数的教学:教材中用集合圈圈出各种数量的事物,让学生数一数,抽象出数,而且这些事物都是从主题图中抽取出来的。认数的教学包括两个方面:一认识数字,会读、知道怎么念。二看数字能知道每一个数字所表达的数量含义是什么。如看着1就知道表示有1个物体,在头脑中再现这个数所表示的数量是多少,并能摆出相应数量的小棒(通过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从3开始釆用几何图形,增加学生的兴趣,并为以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一个基础。如3摆出一个三角形,4摆出一个四边形,5摆出一个五边形。 3.学情分析:学生在准备课上已经学会了认数,会从一数到十,有了基本的数感,在学习本单元就有了一定的铺垫。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思考,本课题学习目标制定如下: (二)学习目标表述: 1、知识目标 认识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会正确读写1~5各数。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三)评价方式设置: 目标1:表现性评价 目标2:交流性评价 目标3:目标性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