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初一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初一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初一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初一阶段,是童年与青少年的一个分水岭,从各方面来看,处在此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心理素养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人处事的方法、人际关系的处理、男女同学的交流等方面,与小学时期相比,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因为你们的心智在逐渐完善,你们的身体在逐渐的成长,你们的思维在逐渐的活跃,你们的认识程度由感性逐渐的趋向于理性,你们会在此阶段逐步的形成具有稚嫩、朦胧但又逐渐清晰起来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你们对于孩提时代,渐行渐远,你们对于成熟阶段越走越近,这期间,会有迷茫、困惑、无助、烦恼,这些也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只有对此时的复杂的心态进行合理的干预和疏导,才会使你们走出迷茫,走向成熟。

这节课,我们主要从初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常见的心理问题等方面进行讲解。

一、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1、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与看问题的片面、主观、偏激的矛盾。

初一新生的思维虽然已经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比较低,还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时期。虽然你们喜欢独立思考,喜欢争论,不墨守成规,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知识储备不足,思考问题往往表现为单纯幼稚,因而导致分析问题,处理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2、好奇、敏感、争强好胜与感情脆弱、缺乏意志力的矛盾。

新初一学生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勇于拼搏,但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缺乏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一旦在学校、社会上挨了批评、遇到挫折,或遭受打击时,由于缺乏思想准备,就很容易产生心灰意冷、悲观失望或厌世情绪。

3、自我意识的觉醒、成人感的确立与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矛盾。

初中生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感。在学习与生活上要求独立自主,不受限制和约束。被人尊重的愿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遭受误解、经历失败时所体验到的挫折感也格外强烈。不喜欢成年人用强制的口吻对他们发号施令,但是,他们在生活处理能力方面又不能脱离成年人的帮助和指导。

4、初中生生理上迅速发展与心理发展滞后的矛盾。

初中生对身体发育上的巨大变化缺乏思想准备和必要的生理卫

生知识,他们想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却又找不到正当的途径,他们也不愿意对家长和老师说出自己的困惑。特别是那些神经类型为弱型的学生,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独自沉思,很容易产生许多无以名状的烦恼、孤独和苦闷。

5、憧憬未来、富于理想与知识贫乏、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矛盾。

初中生追求前途,富于理想,但往往知识贫乏、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对一些不正确的宣传、不健康的思想缺乏分析批判能力,结果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初中生面临着多种矛盾的困扰,感情是比较脆弱的。因此,对初中生进行心理教育特别是心理辅导是十分必要和非

常重要的。

二、初一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表现。

由于心智的发展的不健全,思维还处在相对幼稚的阶段,再加上各种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的影响,不避讳的说,在初一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比较明显的,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就会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加深,最终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总体来看。初一学生存在的比较普遍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自制力差,管不住自己.

集中表现为对学习,对纪律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和有效的自我约束力,教师,家长刚刚说完的各种要求,一会就忘到脑后,需要教师及家长的连贯不断地要求和督促,才会勉强的完成家长及教师的要求。这一方面是由于年龄的限制,处于十三四岁的年纪,本身就有这样的遗忘性,同时,也与平时养成的不良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说道习惯,习惯的养成也是初一学生的另一心理问题。

2、没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问题,好习惯将影响学生的一生,任何取得成功的人,都得益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好习惯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有规律、学习有计划、生活有节奏,人生有目标、前进有动力。缺乏好的习惯,甚至是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就是严重的影响到我们的一生。

3、盲目的模仿学习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处事方式。

受到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尤其是社会中不良青年的影响最为严重,我们的年龄正处在青春期的起始阶段,由于对任何事物的好

奇,导致我们盲目的模仿、效法,做事不计后果,只是一味的追求刺激与快感,由于经常接触社会的不良青年,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上也会沾染不良的习气,并且有意无意的表现在校园中,当与同学产生一点摩擦,就会想到找人帮忙处理,最终导致了比较严重的后果。再有就是对电视、网络中不健康的东西的模仿,也使中学生受害匪浅。

4、叛逆心理导致放纵情绪

小学阶段,教师和家长都保持着相当的权威,而进入中学,由于学生的独立性增强,都会有较多的民主。比如自己支配更多的钱和时间,能部分参与大人的而有些学生有时会错误地理解这种民主,会渐渐滋生叛逆心理。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出勤、清洁、课堂纪律、作业、预习、复习等环节出现漏洞。教师同样的要求,可在不同学生身上的效果往往大相径庭,如同样要求诚信考试,但有人考场作弊、同样布置卫生扫除,有人中途溜掉、同样要求完成作业,有人抄袭、有人拖欠。这就不能不反思我们家庭教育的差异。任何时候,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都是大树的根,而学习成绩只是树叶、花果。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才有果实。考察学习好的学生,几乎无一例外。因此,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的培养,才是育人的根本。我想,孩子在真正成熟之前,家长还是要保持适度的权威,要立规矩、要真督促、要适度的饥和寒。反对棍绊教育、反对贿赂孩子、反对盲目家教辅导。最后,我想说一说掌物教育提前量和保持亲子氛围的问题。

细心的家长从子女言谈举止中也许会发现孩子渐渐跟某个异性同学交往过密,其实这是生理趋于成熟导致的微妙心理变化。家长一定要

以恰当的方式加以正确引导,既不能放任不管,亦不要棍棒相加。应当在时间上科学地提前教育,过早没有意义,太迟了恐怕抵挡不了欲望的冲击。内容上要引导健康爱好,充实子女兴趣。一定要避免子女接触不健康的书籍和音像制品,要防止孩子沉溺于网络游戏或聊天。因为毕竟是孩子,自制力还比较弱。

5处理不好情感问题

青春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感。如,初恋的兴奋,失恋的沮丧,单恋的烦恼等等。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严重的影响学习和生活,我们在这里向同学们提出明确要求,那就是不要过早的涉及爱情的青苹果,要杜绝早恋,远离早恋的危害。

6常有患得患失情绪

初一阶段的学生心理发育还是不健全的,集中表现为对于某件事物的看法缺乏持久的理性的判断,容易产生较为强烈的患得患失的暂时性的心理表象,因为某一件事情,可能会伤感流泪,刚过一会,就可能又受到另一件事情的影响而兴高采烈,这种情绪上的跌荡起伏是初一学生的主要的心理特征,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会慢慢改变。

7厌学心理

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差的同学不愿学习,就连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这种倾向。我们绝大多数学生缺乏对学习的热情,总是被动的机械的学习,很少有人能把学习看成是

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这样一来,我们就都变成了学习的奴隶,根本就谈不上得到什么享受,上网就与之截然相反,所以我们会觉得上网游戏的时间过得很快,而学习的时候时间就好像凝固了一样,究其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兴趣的问题,都说兴趣在于培养,可是到底该怎样培养对于学习的良好的兴趣,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认为,关键的因素是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让理想成为我们学

8缺乏与别人交流的能力,尤其是与家长、老师缺乏沟通和交流

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感和烦恼。2、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有位学生讲到,他的一位好朋友总是对他不信任,怀疑他对朋友的友谊,认为他为朋友的付出不够多,使他十分苦恼,不知怎样做才能消除朋友的怀疑。还有一位女生因两们要好的朋友发生了矛盾,她夹在中间十分为难,与甲交往怕乙不高兴,与乙交往又怕甲不理解,最后干脆两位朋友都不再交往,可内心又十分孤独,寂寞,想恢复与朋友的关系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与父母关系的问题。主要是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例如,有位学生谈到“我经常和妈妈闹矛盾,听到她的骂声就心烦,有时真想一走子之再也不回来了,可看到她瘦倦的面容,花白的头发又觉得于心不忍,每天就生活在这种内心矛盾之中,真不知该怎么办。”还有位学生家庭不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