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陶瓷艺术的特点

宋代陶瓷艺术的特点
宋代陶瓷艺术的特点

陶瓷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也是中国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瓷器鉴定当然也是文物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重要时期,陶瓷工艺在唐、五代“南青北白”的基础,在当时商品流通、城乡庶民生活及官廷御用的合力推动下,其产量与质量都超越前代。

在花色品种和纹饰图案上,宋代陶瓷也有所改进和创新,形成自由奔放、雅俗共赏的时代风格。宋代的陶瓷生产遍及各地,南北皆有名窑,其中的定窑、汝窑、官窑、哥窑、均窑为北宋时“五大官窑”是专供皇家用品的窑场,规模较大,聚集了许多能工巧匠。并与活跃的民窑相辉映,开创了宋代陶瓷“南北各异”、“官民有别”的多元格局。

宋代陶瓷的艺术成就以烧造定窑的白釉印花、耀州窑的青釉刻花盒划花、磁州窑的白釉釉下黑彩盒白釉秞上划花、清泉窑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为标志,而黒釉的兔毫、油滴、剪纸镂花等新兴品种与装饰手法的出现,也代表着此一时期陶瓷工艺的巨大进步。

定窑属宋代民窑,窑址分布于今河北曲阳县一带,唐属定州,故名定窑。创烧于唐代,鼎盛时期在北宋,至元代停止。定窑产品繁多,白瓷为主,兼烧酱釉,黑釉和绿釉。其瓷质精良和纹饰秀美,曾被选入宫廷,定窑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瓷窑体系。北宋早、中期为装匣钵仰烧,器底部可见支钉痕迹或砂粒;北宋以后广泛使用覆烧法,口沿不施釉,俗称“芒口”,往往镶一圈金、银或铜为饰。白瓷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剔花等多种手法,图案常见花果禽鸟。

印花装饰始于北宋中期,纹饰线条清晰明朗,反映了当时比较高超的刻摸与脱模技术。另外,定窑瓷釉层较薄,釉面光润,也使刻花、印花线条极为清爽悦目,形成它独特的美术风格。

钧窑是宋代著名窑址之一,可分为官钧窑和民钧窑。钧窑在今河南禹县一带,宋代称钧州,宋初于此设窑,故名。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瓷烧成工艺不同于其它,为二次烧成,其第一次为素烧,然后施加釉彩,再进行第二次窑烧。钧窑瓷釉利用铁、铜呈色不同的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天青、月白等色,具有乳浊不透明的感觉。

宋钧窑常见的釉色有玫瑰紫、海棠红、梅子青等等。钧瓷的器形主要有花盆、盘、炉尊、洗、碗等等,金、元时期的河北、山西等地方多有仿烧。钧瓷在宋代也被称为“花瓷”,它的釉面特征是常出现不规则流动状的细线,被称为“蚯蚓走泥纹”,加之钧釉在烧制造过程中变化无常,不为人工所控,所以后人难以仿制,有“钧瓷无

双”之说。唐代的花釉突破了一件作品一种釉色的传统规律,但这种花釉仅仅局限于黑釉器物,到了宋代,复色釉的技艺得到了很大发展。钧窑瓷器就其瓷釉的基调来说,仍然属于青瓷系统,它的天青、灰蓝、月白诸色只是浓淡不一、色度差异而已。

钧窑瓷器上所出现的红紫色相是由于在釉中加入了铜,才能出现美丽的效果。

汝窑一向被人们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汝窑原为民窑,产品风格近似陕西铜川耀州窑,北宋晚期开始为宫廷烧造高档瓷器。所以,长期以来,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汝窑泛指古汝州所辖地区所烧造的青瓷系列产品的统称;另一种说汝瓷是指专门御用的那一部分官窑器物。宋徽宗执政时期,汝窑是其烧造史的全盛时期,其产品胎质细腻,灰中泛黄,俗称“香灰黄”,汝瓷釉面有细微的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汝窑青瓷釉色淡青高雅,造型讲究,不以纹饰为重。宋徽宗赵佶信奉道教,道学崇尚自然含蓄,淡泊质朴的审美观。这一时期的汝窑瓷器正是这种审美情趣的反映,反映出道家清逸、无为的思想境界,成为宋时代上流社会的时尚哥窑,这里所说的哥窑是指传世的哥窑瓷。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

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是根据文献记载和传世实物对其进行研究。南宋人叶寘的《坦斋笔衡》明确指出南宋官办瓷窑有两个:

一是郊坛下官窑,其窑址已在杭州乌龟山被发现;另一个是修内司官窑,其窑址至今未发现。有学者根据刊于明洪武二十年的曹昭的《格古要论》中对修内司官窑特征的记载,认为传世哥窑即宋代修内司官窑。

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我们勤劳智慧的先民们,已经开始掌握制作陶器的技术和使用陶器。

继而到商代烧制出真正的瓷器。中国的陶瓷不断发展,从陶到瓷,然后陶和瓷并行发展,在历史上曾经取得辉煌的成就,创造了大量优秀的陶瓷作品。及至宋代,出现了古代陶瓷工艺的高度发展和繁荣,陶瓷生产遍及全国,南北各地均有名窑。宋代的陶瓷以其鲜明的造型特征和工艺特点著称于世界,在世界陶瓷艺术发展的历史上,获得一致的赞誉和高度的评价。

在这一时期,宋代的陶瓷在艺术上、技术上都有了飞跃的进步,以青瓷、白瓷为主,但也发展了釉下彩绘瓷及各色窑变的彩釉陶。其造型简约淡雅、釉色纯净,

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由此可知,要研究我国宋代陶瓷的造型美学,就需要从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方面去做总体分析,这将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宋代陶瓷造型最本质的形式特征,在其基础上,总结规律和方法,把由“造物”而产生的“造型”,提高到文化艺术创造的高度来认识。据笔者研究,宋代陶瓷造型的形式特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平淡清真的造型韵律

宋代向以“郁郁乎文哉”而著称,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发达的时期之一。上自皇帝本人、官僚巨室,下至各级官吏和地主乡绅,构成一个比唐代远为庞大、也更有文化教养的阶层。由于南北两大主流至此而发展到较成熟的阶段,以至相互融合而更为臻进。继唐代制瓷工艺极为长足的发展,工艺技术尤为丰富和精湛;官窑和民窑相互激荡,各地瓷业相互竞争;自大江以北形成定窑、钧窑、磁州窑和南方的龙泉青瓷系、景德镇青白瓷系等六大瓷窑体系。它们在工艺、造型、釉色和装饰上,既各具风格特征,又在地域分布上表现为交错关联,并相互地仿效,使中国瓷业呈现为“百花齐放”的精神面貌和艺术境界。这

种社会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宋代都市经济的活跃而使陶瓷业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是北宋定都卞京后,中原地区成为政治文化中心,为陶瓷工艺的发展奠定了优越的社会条件。在这一时期,官府中所设手工艺管理机构(如宋代的少府监、文思院中所设众多的作坊)更为庞大,并有了细致的分工,所制工艺作品,大多不惜工本,异常精美;由于城市的繁荣,陶瓷工艺开始向商品化平民化方向推广和发展。

同时,宋代的统治阶层崇奉道教,在全国大力扶持和推行道教。道学“静为依归”,崇尚自然、含蓄、平淡、质朴的审美观。青色的幽玄、静寂,正适宜这个时期的审美情趣。一般而言,统治社会的意识往往会影响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识。因此,在理学盛行的宋代,人们追求的是美学上的质朴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而反对矫揉造作的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高到某种透彻的哲学高度。因而,宋瓷讲究的是细洁静润,色调单纯,趣味高雅,表现对神、趣、韵、味的追求和彼此的呼应相协调,并相互补充,成为一代美学风范。

正是在这种审美观念的演进之下,宋代的陶瓷为我国的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如钧窑的海棠红、玫瑰红;灿如晚霞、变化如行云流水的窑变色釉;汝窑“江水莹润如堆脂”的质感;景德镇青白瓷的色质如玉。高温色釉工艺的高度成就,使釉层不再成为单纯的保护层,而且因此也赋予了它独立的美学价值和观赏功能。如宋代盛行的一

种酱釉小口瓶,它光素无纹,没有精美的印花装饰而以素雅的酱釉取代。小口侈沿,细直颈,圆肩,鼓腹,渐收成小瓶底,瓶身垂直,稳重大方,制作规整,无繁杂的附加装饰,仅仅以变化的弧线构成柔和、匀称的瓶体,挺拔秀丽,正是宋人简约平淡、消逸典雅的反映。同时,由于宋代考古风气的盛行,向往古礼仪之器,作复古之幽思,因而在作陈设的美术用瓷中,山现了鬲、鼎、尊、壶及琮等。仿自商周汉代的青铜器和礼仪用玉的作品,成为宋代新的造型艺术;而且用器具的形制,则多采用莲、菱、葵、牡丹等花式,这显然又是唐、五代造型源流的沿袭和进一步的强化,使唐代遗留下来的域外形制中国化,更适合宋代理学的趣味。

可见,宋代陶瓷平淡清真的造型韵律,—方面是都市繁荣,宋代工艺作坊的重大突破和激烈竞争促使其制作不断向完善发展;另一方面是统治社会的意识决定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识,使宋代的陶瓷造型受道家理学的影响,总体上呈现质朴无华、平淡清真的情趣韵味,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和成就。

二、深沉xx的造型意蕴

若与外国的陶瓷作品相比较,冷静地观察和审视宋代的陶瓷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二者有着很微妙的区别:

许多外国古代和近代的陶瓷作品,其造型给人的直观感觉是直接、单纯,富于理性的表现;我国宋代陶瓷造型诉诸于人们的视觉,留下的印象是含蓄、丰富,更富于情感的表现。

宋代陶瓷强调的是表现自然韵味,排斥理性化的特征,追求富于感情的自然美,不习惯于纯理性的几何形式。造型以简约见长,多有朴实无华之感,“天然去雕饰”的道家美学风范,酿造出中国宋代陶瓷造型独有的深沉高雅的意蕴。

这里的造型意蕴,是指艺术形态所表现的深刻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意蕴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它能使创作深化,丰富其表现的内涵,同时也创造了欣赏对象再创造的领域,从而提高了创造的美学价值。

综观我国宋代陶瓷一些比较典型的优秀造型,虽然表现在不同的作品上,但都蕴含着丰富的意蕴。

这里的造型意蕴,是指艺术形态所表现的深刻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意蕴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它能使创作深化,丰富其表现的内涵,同时也创造了欣赏对象再创造的领域,从而提高了创造的美学价值。

综观我国宋代陶瓷一些比较典型的优秀造型,虽然表现在不同的作品上,但都蕴含着丰富的意蕴,如以性质来分,主要可分为两类:

(一)民族的意蕴

陶瓷艺术是工艺美术中的一种。由于工艺美术皆来源于生活,属于生活的美术,因此在我国的宋代陶瓷造型中,也体现了大

量的民俗的意蕴。④民俗,即民间的生活习俗,它具有特定的社会意义。

同时,我国古代是重视现实,热爱生活,而不是用苦行去追求天国、寄予幻想。因为我国的人民祈望有美好的现实生活,并延续这种现实。这就在意识观念中,产生一种祝愿。⑤祝愿是人对于生活寄托美好的观念。我国宋代陶瓷也有这类题材,有表示幸福的,如“纳福迎祥”、“龙凤吉祥”等;有表示情爱的,如“并蒂莲”、“连理枝”、“同心结”等;有表示长寿的,如“松鹤长寿”等;有表示富裕的,如“年年有余”、“金玉满堂”、“五谷丰登”等。总之,这些内容是一种人间的、现实的、生活的祝愿,直接反映我国民族的性格和品德,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价值。

如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凤耳瓶就蕴涵着强烈的民俗性。它附贴了颈部两侧为耳,两凤相背对称,高距于瓶的上端,彼此瞩目远眺,神情端庄,别具一番风韵。直口、细颈、斜肩,棒槌形瓶体颇具稳重感,从造型上看,是一件饱含典雅气质的优秀器物。凤是人们臆造出来的传说中的神鸟。她美丽、吉祥,被誉为“瑞鸟”并尊为“百鸟之长”,象征喜庆、安宁和高贵,也借喻为纯洁、美满的爱情。凤的形象造型从唐代的肥硕壮实、概括洗练的式样,变成纤细苗条的造型,充满迷人的艺术魅力。宋代艺术家们强调生活的真实性,对凤鸟的形象进行细腻的表现,以S运动线和圆弧形组成凤身,两边成立体形,借线条的曲直而变化,极具美感又富于含蓄、淡雅的意蕴。

(二)书画艺术的意蕴

北宋时期,陶瓷艺术的发展盛况空前,而书画艺术如范宽、郭熙、马远、夏圭的绘画;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的书法同样是先后应运而生,垂范千古。有的还曾影响到一些名窑作品上去,如不少磁州窑器物上面也借鉴了当时流行的画法和书法。如“仁和馆”的铭四系瓶,在明人陈继儒的《妮古录》中就曾记载:

“余秀州买得白定(原文作锭其实为磁州窑产品)瓶,口有四纽,斜烧‘仁和馆’三字,字如‘米氏父子所书之’。”

20多年前在福建建阳窑窑址内还曾出过一件“陶牌”,正反两面刻有“黄鲁直书法一本”七字。联想黄庭坚书法豪迈的书风闻名古今,并有《咏建阳窑茶碗》

的名句,如“妍膏溅乳,金路鹧鸪斑”,“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金汤”等脍炙人口,由此可见当时文人书画与名窑陶瓷关系之一斑。就这样,在书画艺术与陶瓷工艺的巧妙结合、相辅相成下,把中国的宋代陶瓷艺术又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宗教理学的意蕴

在宋代,佛教信仰已远不如唐代那样狂热,但仍有相当影响。宋代

皇帝一方面宣扬儒家的纲常名教以维护其政权,另一方面则尊崇道教,制造神仙妄说以美化粉饰其统治,因此陶瓷工艺的造型也不免受之影响。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基本从显示世界的“出世”以企“返璞归真”的道家,力主通过纯精神活动来摆脱“物以奴役”的桎梏,令人之性情彻底得以解脱和净化,达到人与宇宙之精神浑然合一的最佳理想——“道”的境界。

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以清新质朴为本,与“自然英旨”同趣的审美追求,远远超越了一般技巧性的范畴,作为一种美学观念的特殊表现方式,在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中国宋代陶瓷造型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道家理学的影响下,宋代陶瓷的造型意蕴较为自然祥和,动中寓静,深化了“自然天成”和“天人合一”的审美情趣,把那种沉静、淡泊而怡然自得的追求,与“法自然”运行的虽动而静的宇宙精神即“道”的境界相谐相吻,虽景有限而意无穷。在宋代瓷器中我们可常见此类造型。以南宋官窑盘为例,此件官窑盘,口稍稍外撇,端正俊朗的造型,干净利落的线条,具有单纯、轻逸、明朗的艺术效果,平淡中显见典雅。最令人称绝的是瓷器上的纹片(又称为开片),有大有小,有深有浅,似有无数条线条编制而成,深藏在瓷器的釉里,稀疏而淡雅,盘里布满细碎的小开片,层层叠叠,晶莹透亮,犹如冬天江河里的冰块碎裂,变化万千,演化为天人和谐的独特的美学效果,为宋代的单色釉瓷器增添了诱人的魅力。

因此,我国宋代陶瓷的意蕴美是与该时期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相一致的,它与儒家思想、道家精神长期影响有关,都是内在的,而不是外表的。中华民族更重视富于感性的精神世界的创造。

三、不断完善的造型程式

宋代陶瓷造型程式化的特点,是由于宋代经济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我们应该看到,造型样式出现程式化特征,是陶瓷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标志着一种艺术在一定阶段或某个方面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具有一定的规范化特点的优秀作品,都是经过许多陶瓷匠师们的反复修改,不断完善,才获得较为典范的形式,从而成为一直流传,为世人所爱好的造型样式的。诸如汉代的陶壶造型,唐代的三彩陶罐造型,宋代的梅瓶造型,明清两代的瓶、尊和碗类造型等。

这里仅以宋代的梅瓶为例。那原本是盛装酒水的瓶子,由于其造型结构特点是小口、短颈、宽肩、收腹、敛足、小底,整体比例修长,形体气势高峭,轮廓分明,挺拔刚健,视觉效果明确,形

式感强,因而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人们爱好的陈设装饰品。如北宋的耀州窑刻花缠枝牡丹纹瓶,高达

48.4厘米,造型优美、釉色青翠、刻花娟秀、刚劲有力。

瓶身各部分比例匀称,给人一种亭亭玉立、挺拔颀长的感受,是典型的宋代梅瓶造型,也是耀州窑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梅瓶从宋代开始出现比较成熟的样式,至明、清两代,出现变化不同的梅瓶。单就宋代而言,磁州窑、耀州窑、湖田窑、吉州窑的梅瓶造型也各有所异。但是,这些造型样式不同却又相近,其造型形态的变化,可以说是“大体则有,定体则无”。一种造型的形式结构,多种多样形态特点的变化,虽然各有其个性,但又比较接近,正因为如此,才在比较中找到这种造型的几种最佳状态,固定下来,成为那一时期的典型的优秀造型。

由此可见,是程式化和规范化的过程促使了宋代陶瓷造型形态达到了比较完美的境地,使之形体变化适度,比例匀称,细部准确,整体关系和谐,经得起反复推敲,意蕴深厚,视觉效果耐人寻味。

结束语

在宋代的陶瓷作品中,各种不同的造型是由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生活需要而形成的。它包含着生活美学、生活意蕴和生活习俗,渗透着创造者对生活的理解和适应,并物化为具体的陶瓷造型形态。正因为如此,宋代陶瓷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当时生活的本质。在造型形式方面,中国宋代的陶瓷造型“求正不求奇”,各种造型以平实见长,不追求形式的奇特,但绝不是平淡,而是以平易之中的深厚韵味博得人们的欣赏,这是要在创造中下很大工夫的,不然会使造型流于平庸,那也就失去了最主要的精神实质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擅长工艺的国度,历代的工艺美术能工巧匠层出不穷。在陶瓷工艺方面,在不断发展中精益求精,无论是造型制作还是从陶瓷造型的角度看,中国宋代的陶瓷中表现着一种坚忍不拔的创造力,表现着匠师们征服材料的毅力,他们的技能熟练而准确,真可谓巧夺天工,让后世的欣赏者为之敬佩和叹服,也鼓舞着今天的创造者们。

陶瓷造型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几千年来曾经获得辉煌的成就,今天我们研究中国宋代的陶瓷造型,目的是在于研究其造型的本质特征及其深层内涵,提高认识能力,以便于在日后的欣赏中,能更深刻地理解我国宋代陶瓷的优秀作品。

《陶艺创作》教案

《陶艺创作》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掌握基本的陶艺创作方法。 2、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欣赏,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优秀的陶瓷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教学互动,使学生能够创作出一件充满艺术感、有独特设计创意的陶艺作品。 3、方法目标:本课题为综合实践课,旨在通过学生共同探讨、研究,最后以学生个人创作或小组合作完成的方式把“陶艺创作”这一课题通过充满艺术感觉的双手展现出来,把一块普普通通的泥巴塑造成具有艺术生命力的陶艺作品,以此来达到本课的教学意图。 教学重点: 陶艺作品的设计和制作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创新思维在陶艺作品设计中的体现。 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课件、多媒体、制作陶艺的主要工具和材料。 2、学生课前准备:课前预习的相关资料,陶泥或橡皮泥、辅助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陶艺 1、观看动画,了解陶艺 教师播放一个大耳朵图图片段,概括了解陶艺。 二、作品欣赏点燃激情 以大批的精美陶艺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创作激情。以激发同学们对本课的学习热情,以完成本课的情感目标。赏析陶器作品,了解我国古代陶器的主要发展史及它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三、多元互助合作探究 分小组讨论:陶艺作品的制作过程?不同地区的作品的不同点?现代与古代作品的区别?

(小组分工查阅相关资料,组长记录发言。教师总结陶艺步骤,展示课件。) 四、体验练习目标探究 已准备好的材料学生分组制作或个人制作作品完成教学目标。 五、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作业:课后做一件陶器送给你最爱的人,使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灿烂的陶瓷艺术有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和理解。

传统陶瓷对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产生的影响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d13740832.html, 传统陶瓷对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产生的影响研究 作者:于大鹏 来源:《环球市场》2019年第12期 摘要:本文主要以传统陶瓷对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产生的影响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现状为主要依据,从传统陶瓷对现代陶瓷艺术创作风格的影响、在现代陶瓷艺术中传统陶瓷艺术的应用与体现这两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现代陶瓷艺术创作水平,为我国陶瓷文化全面发展做铺垫。 关键词:现代陶瓷艺术;传统;陶瓷文化;陶瓷艺术创作 对于现代陶瓷艺术创作来讲,加强传统陶瓷分析十分重要,其不但同现代陶瓷艺术创作水平有关,还同陶瓷艺术继续传承发展有莫大联系。因此,相关主体需加大传统陶瓷分析力度,促使其内含的作用与价值在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中充分发挥出来,推动我国陶瓷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传统陶瓷对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产生的影响,具体如下。 一、传统陶瓷对现代陶瓷艺术创作风格的影响 陶瓷艺术家若想创作出品质优良的陶瓷艺术品,务必不能忽视传统陶瓷文化对陶瓷艺术创作的影响。 (一)现代陶瓷艺术的演绎并展现了传统陶瓷文化风格。我国传统陶瓷文化不但历史悠久,风格多样,将传统陶瓷的风格同现代设计语言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其独特的符号进行重新展现,进而产生另一种形式,不但能够演绎出我国传统风格,还能带着豪华且新潮的感觉。通俗的讲,利用传统陶瓷文化外加现代方法来进行创作,若是二者合理的应用结合,势必会创作出十分优秀的陶瓷艺术品。我国文化十分独特,其中陶瓷艺术个性化更强,其有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及思想,还有特定的语言,但是可惜现如今此种现代陶瓷艺术品较少。部分人一听到传统就十分抵触,人为传统就是守旧的、过时的,觉得传统就旧思想的。其实此种想法是不对的,传统文化为我国优秀的精神命脉,为涵养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源泉。需同新时代条件结合来弘扬传统文化,及其中的美学精神。若是摒弃传统文化,会让我国陶瓷艺术作品逐渐减少。 (二)在传统工艺上现代陶瓷艺术给予了新思想。庄子曾说过“技、道”关系,其认为艺术包含技这一因素,还能说技为艺术的前提与基础。单有想法是不够的,一定要通过熟练的手段才能展现处理啊,不能只是数量使用材料、制作过程控制等,还需具备较强的造型能力,只有具备上述两种技,才会将材料、烧成以及工艺流程的特殊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展示出自己的想法,现代陶瓷艺术的独特语言才能全面发挥出来。

景德镇陶瓷美术界荣誉称号和高级职称情况

景德镇陶瓷美术界荣誉称号和高级职称情况 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授誉五批共23名) 1.第一批授誉1名(1979年8月) 王锡良; 2.第二批授誉2名(1988年4月) 张松茂、秦锡麟; 3.第三批授誉4名(1993年12月) 王恩怀、李进、王隆夫、唐自强; 4.第四批授誉5名(1997年9月) 刘远长、戴荣华、张育贤、熊钢如、徐庆庚;5.第五批授誉11名(2006年12月)王怀俊、宁勤征、李文跃、李菊生、余仰贤 何叔水、杨苏明、饶晓晴、徐亚凤、黄卖九、赖德全; 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95年授誉一批共9名) 戚培才、熊汉中、汪桂英、陆如、刘平、曾维开、舒惠娟、陆军、涂金水; 三、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授誉五批次共125名) 1.第一批授誉18名(1995年4月) 王恩怀、王隆夫、刘远长、李进、张育贤、徐庆庚、唐自强、熊钢如、戴荣华、王怀俊、田慧棣、李恭坤、杨苏明、戚培才、徐亚凤、章文超、黄卖九、熊汉中; 2.第二批授誉8名(1997年) 候一波、裴足喜、刘平、舒惠娟、何叔水、彭竞强、曾维开、余仰贤; 3.第三批授誉19名(2001年4月) 夏忠勇、王采、胡光震、章亮、沈盛生、徐子印、程曲流、李文跃、宁勤征、 赖德全、曹木林、张正海、涂翼报、吴胜华、刘伟、饶晓晴、袁世文、蓝国华、朱正荣; 4.第四批授誉28名(2006年6月) 王怀治、方文贤、王秋霞、王跃林、王淑凝、冯叔文、孙同鑫、孙燕明、李一新、张吟玲、余效团、赵紫云、邱含、陈敏、戴玉梅、范敏祺、俞军、赵明生、胡景文、俞海青、聂乐春涂序生、徐江云、黄水泉、黄勇、喻冬华、曾亚林、程永安、舒立洪; 5、第五批授益52名(2010年1月) 周鹏、王卫平、、喻木华、钱梅玲、李映华、张中闻、傅长敏、吴能、徐硕女、杨青、熊国辉洪南雨、蔡玲玲、涂志浩、刘清云、曾瑾女、梁小平、高峰、邓幼堂、江建民、杨曙华、涂少波、解强、李少景、武育伦、汪春麟、刘志为、欧阳桑、徐岚、赵美云、邱启先、余磁女、况冬苟、吴兰芳、冯金玲、黄杨、董伟、余宾、张慧、张晓东、姚慧云、於彩云、汪平孙、魏晓阳、龚华、熊军、曹爱勤、胡绍宇、张小红、俞有桂、戚耀辉、洪康民;

中国陶瓷艺术欣赏

第1课 中国陶瓷艺术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习、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陶艺的历史,能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 2、运用所学知识,评述一件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提高欣赏评述能力。 3、引导学生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陶瓷为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中国陶艺的魅力。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评述一件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各朝代陶艺的图片资料制成课件。 学生:了解、收集有关中国陶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1、“中国”的英文怎么说? (China) 2、“china”还有什么意思?(陶瓷) 小结:外国人居然用”陶瓷”来称呼”中国”!看来,在外国人眼中,陶瓷代表了中国。的确,从某种角度讲,中国的文明进程就是一部陶瓷发展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陶瓷的艺术世界! 二、新授 播放课件,引导欣赏:

(一)远古——朴拙实用 1、考古家们发现早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制造出许多精美的陶器。陶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开始。 仰韶文化时期,中国在制陶方面最大的成就是彩陶艺术。彩陶是原始文化的重要标志,是新石器时代彩绘陶器的总称。在烧制前用红黑矿物质做色料,在陶胎上绘制各种装饰纹样,烧后洗刷不脱落。 请看图片: 2、思考 讨论交 流 ⑴纹饰观察 讨论问题::先民们在陶器的表面绘有许多彩色纹样,仔细观察, 这些图案由哪几个形象组成?展开想象力,谈一谈这些形象意味着什么?你能给这些纹样取个名字吗? 为什么图案只集中在器皿的内壁和外壁上半部?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中国彩陶艺术特点——高度概括提炼的标志性图案 看来先民们把这些彩陶的造型、色彩和质地 统一在实用与美观之中,使陶器既实用,又有观赏性。 同时 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 ⑵造型观察 赏析马家窑文化漩涡尖底瓶:看了这瓶子,觉得与其他陶瓶相比有什么 (网纹船型壶) 人面鱼纹彩陶盆 (彩陶舞蹈纹(蛙纹彩陶双耳 (旋纹彩陶尖

陶艺创作教案

课题:陶艺创作 ----玩泥巴 单位:胡状第二初级中学姓名:吕贵青课时:1课时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已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且普遍对动手制作兴趣较浓,而陶艺完全符合他们的需求。 陶艺是一种水、火、土完美结合的艺术。黏土的柔和与人有着天生的亲和力,使得玩泥巴成为孩子的天性。同时,黏土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稳固性,使得陶艺创作在造型上有相当大的自由度。学生在如此自由创造的世界中,能找到自己的乐趣和天地——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实现自我。而集中一天开设劳技课的教学模式,在时间上有了充足的保障。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掌握基本的陶艺创作方法。 2、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欣赏,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优秀的陶瓷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教学互动,使学生能够创作出一件充满艺术感、有独特设计创意的陶艺作品。 3、方法目标:本课题为综合实践课,旨在通过学生共同探讨、研究,最后以学生个人创作或小组合作完成的方式把“陶艺创作”这

一课题通过充满艺术感觉的双手展现出来,把一块普普通通的泥巴塑造成具有艺术生命力的陶艺作品,以此来达到本课的教学意图。 学习重点: 陶艺作品的设计和制作方法的灵活运用。 学习难点: 创新思维在陶艺作品设计中的体现。 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课件、多媒体、制作陶艺的主要工具和材料。 2、学生课前准备:课前预习的相关资料,陶泥或橡皮泥、辅助材料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陶艺 1、观看动画,了解陶艺 教师播放一个大耳朵图图片段,概括了解陶艺。 二、作品欣赏点燃激情 以大批的精美陶艺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创作激情。以激发同学们对本课的学习热情,以完成本课的情感目标。赏析陶器作品,了解我国古代陶器的主要发展史及它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三、多元互助合作探究 分小组讨论:陶艺作品的制作过程?不同地区的作品的不同点?现代与古代作品的区别? (小组分工查阅相关资料,组长记录发言。教师总结陶艺步骤,

景德镇陶瓷美术界获得荣誉称号人员名录

一、景德镇市政府授誉的陶瓷美术界人员 第一批授誉人员(1959年) 陶瓷美术家(33名) 王大凡王步王雪如王锡良毛龙汲叶震嘉刘雨岑毕渊明汪以俊余文襄余翰青吴成仁吴康张志汤张松茂张景寿杨泰川杨海生李盛春周国桢周湘甫段茂发赵惠民徐天梅龚耀庭黄海云章鉴曾龙升程兆鑫蔡寿生蔡金台潘金台潘庸秉魏荣生 陶瓷美术设计师(55名) 万覆中于锦常方庭于晓帆壬冬苟王希怀王云泉王泉水邓肖禹叶冬青石宇初刘仲卿刘祖燃朱明朱祖森朱长茂朱受之任庚元胡泰茂江显亨陈先水邹国均邹镇钦汪小亭汪桂英汪起榜邱光何念琪陆云川张新喜李永光施尔才施鸿光欧阳光赵金水胡诗看聂清泉聂杏生聂物华郭如意倪家训徐成涂菊青章仕保章文超黄晓村黄富荣康家钟崔祥燕程子旭童竹村曾山东熊晓峰熊梦轔谭有根 陶瓷美术设计员(105名): 万仁保万柏斗万凤祥于家爵于通景邓必诏王声怀王鹤亭王一亭王志友方根才方永禄刘乾喜刘子祥帅欢喜吴元清吴贤良吴谱生朱先喜朱发观朱新保孙顺寿伍发元张湖张彬张德生张金祺鄢厚生陈云峰陈振中陈庆长陈跃星陈垂谷李雨苍杨树林时幻影余贵水宋木生陆如汪少平胡茶保金运言周智义周遇员郑管杰郑瘦梅郑均鼎罗来育陶鼎鼎施林鉴施炳莲段庆舜姚德明徐慵纲徐观松徐才喜高学林涂振生袁子余敖茂林梁文庭殷经树钱焕章黄国昌黄凤绥黄金山黄生根曹献庭曹宗培曹正东章达谢集贤曾文卿程金根傅长发傅尧笙彭科长彭兆贤游海滨雷火莲蔡锦标蔡金根熊维祯熊意奇谭云亭戴金生戴仕荣(缺18名) 第二批授誉人员(1961年) 陶瓷美术家(8名) 王云泉王晓帆刘仲卿李永兴张松涛胡献雅章仕保曾山东 陶瓷美术设计师(23名) 王隆夫王筱兰王恩怀王福保尹一鹏邓必浩刘保仁陈会赵陈功金陈茂松陈冀定杨银座何水根卓安之胡明玫胡芦施振英徐焕文程金水程玉筠詹昌彬雷锦顺管定华 陶瓷美术设计员(72名) 王承显王一平王梓梁王宗玉王庆达王光魁孙金旺詹大模刘镇南刘耕詹铁成石

陶瓷艺术鉴赏

学《中国陶瓷艺术鉴赏课》心得 接触这门课之前就对中国的陶瓷文化很是好奇,好奇它们那鬼斧神工的造型和匠心独运的工艺。以前也不明白为什么一个花瓶或一个表面看上去非常一般的陶罐为什么价值那么高。人们把它们收藏起来,最后拿到市场上出售就能售出极高的价钱。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有钱人都喜欢已收藏陶瓷品显示他们的品味,也不明白为什么前几年出土的一个北宋的荷叶罐价值竟然是无价,它的价值无法估算,如此珍贵的瓷器,它就是一个普通的罐子,这是为什么!然而慢慢的,我明白了,那种工艺已经失传了。它出自于久远的北宋,价值连城,这一点无可否认,那是古人智慧的凝聚,是她们汗水的结晶,时候人永远无法仿效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陶瓷史中国最原始的手工加工制作,其中的工序复杂程度可想而知,近几年连续出土的孤岛陶瓷数不甚数,无不百花齐放,她们都有着历史的沉淀和光彩。无论是把一件陶瓷当做艺术品还是日用品,它的内在价值都是无限的。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瓷器闻名世界,瓷器的生产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瓷器生产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地域及技艺的差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瓷器种类。在众多种类中有五类瓷器最为著名,分别是:“钧瓷、汝瓷、官瓷、定瓷、哥瓷,被称为“中国五大名瓷”五大瓷窑:“钓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 钧瓷以色见长,即“钧瓷窑变”。有诗云:“峡谷飞瀑菟丝缕,窑变奇景天外天”。独特的窑变釉色正是钧瓷名贵之所在。其釉色并非手工描绘而成,而是利用铁、铜的不同呈色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所以又有“钧无双钧”的说法,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是独一无二的。 钧瓷色彩艳丽,在造型和施釉方面也独辟蹊径,自成体系。钧瓷色彩之多不胜枚举,最著名的有:玫瑰红、海棠红、胭脂红、鸡血红、朱砂红、茄色紫、葡萄紫、鹦哥绿、葱翠青、梅子青、天青及窑变的各种色彩。相传以胭脂红、葱翠青和墨色为难得之佳品。 关于钧瓷的赞美之词甚多,“钧与玉比,钧比玉美,似玉非玉胜似玉”、“ 黄金有价钧无价”、“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可见人们对钧瓷的高度赞扬。 每一件钓瓷的加工过程都是极其复杂的,从最初的选泥、加工到造型制作,再到成型。素烧、上釉,再到最后的拣选,还要经过多次修正,才能再出上好的瓷器和陶器。 陶瓷的精湛技术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任命的智慧和对艺术的热情,经一部弘扬了我中华民族的多彩文化。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早在欧洲懂得制瓷技术之前一千多年,中国已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瓷器。从我国陶瓷发展史来看,一般是把“陶瓷”这个名词一分为二,为陶和瓷两大类。中国传统陶瓷的发展,经历过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种类繁杂,工艺特殊,所以,对中国传统陶瓷的分类除考虑技术上的硬性指标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历来传统的习惯分类方法,结合古今科技认识上的变化,才能更为有效地得出归类结论。

陶艺课程教案 (2)

第一课走进泥巴的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泥的基本特性、认识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 2、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 3、让学生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 教学重点: 感受玩泥巴的乐趣。 教学难点: 体验陶艺制作的各种技法。 教学准备: 教师:陶泥、教学课件 学生:陶泥、各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泥巴变一变: 1、触摸,感受老师送给大家的特殊“礼物”。 与孩子们交谈,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让他们进行触摸,感受泥土特有的柔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泥巴真听话:一分钟让泥巴变、变、变 聊一聊有没有玩泥巴经验,比如撮一撮、切一切,揉一揉、捏一捏等。并用一分钟小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把泥巴变个样的机会,看谁变的花样多。 3、小结导入: (1)小结玩泥巴的方法,并板书。(如:搓、压、切、印、捏等) (2)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泥巴的世界。 二、认识工具: 1、课件一一出示各种工具,并介绍用途。 2、想一想: 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东西可以替代这些工具。 三、欣赏: 1、简要介绍陶艺的发展。 2、欣赏学生陶艺作品,边欣赏边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制作方法。 四、体验: 用手中的陶泥自由制作,体会玩泥巴的快乐! 五、总结: 说说玩泥巴的感受!!

第二课手捏动物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表现技法、步骤。 技能目标:运用泥塑动物的基本表现技法,塑造动物形象。 情感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步骤,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抓准动物的基本形,对动物的细部特征进行深入刻画。 教学准备: 陶泥及制作工具,课件 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动物的图片,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动物。 实施过程: 导入:欣赏秦俑、汉俑图片(动物),引出制陶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人类制陶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发展:早期的制陶是人类以生活中实用的陶器(饮器、食器、炊器、盛贮器等)为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陶逐步向美化生活环境的观赏性、装饰性泥塑艺术发展。 教师示范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成型方法(鸭子):

浅析综合材料在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论文

浅析综合材料在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论文 综合材料,是用于界定现代绘画中那些非传统材料的绘画作品的。比如画面上粘贴报纸、麻袋、金属,然后再用颜料作画的,还有一些绘画技术和装置技术结合但是偏静态绘画的,不一而足,难以一概而论。以下是 ___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综合材料在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中的应用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21世纪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各个互相渗透从而衍生出新的“学科”与空间,在这个衍生的空间里,我们可以发展新的事物与产品。这些就是时代发展的特征,它们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式。 在这个社会中,所有的事物已经不再单一,它们都是各种各样的东西组合而成。比如说,水果的嫁接,现在很多水果产品都是通过不同的进行嫁接而成;将人们日常生活的产品与电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电器产品,如电被褥、电饭煲。学科的结合也很常见,心理学与消费学结合起来就是消费心理学,心理学与色彩学的结合被称为色彩心理学,最为常见的一种综合产品当属,计算机本身就是由各个学科知识综合出来的产品。 由此可见,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综合性,同样,艺术的发展也需要综合性。常言道:“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造。”而我们的创造,其

实就是材料的综合,它可以判断一个整体构成因素的比例,最大程度发挥有效构成因素的作用。想要产生一个新的事物,一个新的产品,最好的方式就是将构成材料进行很好的综合,这是最有效的,同时也是人类智慧的表现。 (1)陶瓷材料应用各个材料的必然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革命的改革,陶瓷艺术也跟着不断发展,与传统的技术相比,现在的陶瓷技术已经可以很好地突破空间与地域的限制,开始朝向多元化发展。传统的陶瓷艺术使用的材料比较单一,只有泥土一种材料,而现在的陶艺家们选择原材料的种类开始逐渐增多,他们不单单采用泥土这种单一的材料,开始发掘其他材料与陶瓷组合,比如说,金、木、石、铜、钢、铁、银等,这种组合材料制作的陶瓷具备更好的表现力。每一种材料在陶瓷艺术中所起的作用都不相同,陶艺家们能够认识到各个材料的作用并将其添加到陶瓷艺术中,足以说明他们开始认识到各种材料在陶艺中的重要性,了解想要转换陶瓷的形象还可以通过改变材料进行。陶艺家们这种想法的转变大大激发了其审美的心理,同时还体现了工业文明的发展,为综合材料与陶瓷艺术结合起来提供充分的条件。 (2)在创作过程中综合材料的突破。

陶艺创作教案

陶艺创作教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陶艺创作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目标 应知: (1)识陶艺是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的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2)解我国陶瓷艺术的辉煌成就和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应会: (1)初步了解陶艺作品的生产流程,使学生初步了解、掌握泥条成型法等的基本造型方法。 (2)运用陶艺的基本方法,创作一件陶艺作品。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在了解中国陶瓷艺术在人类文化遗产重要位置,使学生了解陶艺创作与其它艺术门类的关系,并认识到陶艺创作要有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讲解、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认识中国的陶瓷艺术,学会基本的泥条盘筑方法,激发学生运用泥土造型,创造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借以表达个性与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最基本的泥条成型方法,根据自己的构思创作自己喜欢的作品。 教具准备: 电子课件、陶泥、辅助材料等 一、教材分析: 本课文字内容,对我国古代陶瓷的地位、成就,陶艺的功能以及制作方法等,作了一个概述。 二、教学过程与环节:(流程图) 一、 教师引入课本内容: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国陶瓷的发明与创造对人类生活方式起着促进作用。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的劳动人民就已经会制造和使用陶器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陶瓷文化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被世界人民赞誉为陶瓷的故乡,这一点也是让我们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地方。让我们共同走进中国陶瓷的艺术殿堂,领略她的艺术风采。 二、欣赏

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名录

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名录 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授誉五批共23名) 1.第一批授誉1名(1979年8月) 王锡良 2.第二批授誉2名(1988年4月) 秦锡麟张松茂 3.第三批授誉4名(1993年12月) 王恩怀李进王隆夫唐自强 4.第四批授誉5名(1997年9月) 戴荣华张育贤熊钢如刘远长徐庆庚 5.第五批授誉11名(2006年12月) 王怀俊杨苏明徐亚凤何叔水余仰贤黄卖九宁勤征赖德全饶晓晴李文跃李菊生吴锦华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3年12月授誉一批共9名) 汪桂英刘平戚培才舒惠娟熊汉中陆军陆如涂金水曾维开 二: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授誉五批次共119名,其中23名已晋升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或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1.第一批授誉18名(1995年4月) 戴荣华王恩怀李进王隆夫刘远长张育贤徐庆庚唐自强熊钢如王怀俊田慧棣李恭坤杨苏明戚培才徐亚凤章文超黄卖九熊汉中 2.第二批授誉8名(1997年) 候一波裴足喜刘平舒惠娟何叔水彭竞强曾维开余仰贤 3.第三批授誉19名(2001年4月) 程曲流李文跃夏忠勇王采胡光震章亮沈盛生宁勤征徐子印赖德全曹木林张正海涂翼报吴胜华刘伟饶晓晴袁世文蓝国华朱正荣 4.第四批授誉28名(2006年6月) 王怀治方文贤王秋霞王跃林王淑凝冯叔文孙同鑫孙燕明李一新张吟玲余效团赵紫云邱含陈敏戴玉梅范敏祺俞军赵明生胡景文俞海青聂乐春涂序生徐江云黄水泉黄勇喻冬华曾亚林程永安舒立洪 5.第五批授誉46名(2010年1月) 周鹏王卫平喻木华钱梅玲李映华张中闻傅长敏吴能徐硕杨青熊国辉洪南雨蔡玲玲涂志浩刘清云曾瑾梁小平高峰邓幼堂江建民杨曙华涂少波解强李少景武育伦汪春麟刘志为欧阳桑徐岚赵美云邱启先余磁

地大春秋学期瓷器艺术赏析在线作业二

地大春秋学期瓷器艺术赏析在线作业二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100 分。) V 1. 孔雀绿釉釉薄而艳丽,出自()。 A. 洪武时期 B. 成化时期 C. 正德时期 D. 永乐时期 2. 釉面气泡在窑中爆炸时所留下的细小痕迹。 A. 磨足 B. 炸底 C. 耍圈 D. 棕眼 3. 瓷器焙少时测验生熟的窑具,在掌握火候,保证烧成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试火具即? A. 日照 B. 火烧 C. 火照 D. 试火 4. 《中国陶瓷史》将我国瓷器产生的时间定于哪一时期? A. 西汉 B. 东汉 C. 明朝 D. 北宋

5. 中国陶瓷的釉上装饰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主要可分为古彩、粉彩和? A. 新彩 B. 五彩 C. 斗彩 D. 填彩 6. 青花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 A. 釉顶彩 B. 釉上彩 C. 釉中彩 D. 釉下彩 7. 器物底部被投放物撞击形成的裂纹。 A. 磨足 B. 炸底 C. 耍圈 D. 棕眼 8.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是用来形容()的。 A. 哥窑 B. 汝窑 C. 钧窑 D. 定窑

9. “中国白”是哪个窑的产品? A. 德化窑 B. 耀州窑 C. 京窑 D. 越窑 10. 清代康熙年间御窑厂仿明代宣德祭红而创烧出来的一种名贵色釉瓷器是? A. 枢府瓷 B. 青花瓷 C. 仿青花 D. 郎窑红 11. 元代的哪一地段成为全国制瓷中心,所烧的青花及釉里红,开创了彩绘瓷器新局面? A. 河北唐山 B. 山东淄博 C. 湖南醴陵 D. 江西景德镇 12. 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是什么时候? A. 隋朝 B. 唐朝 C. 宋代 D. 元朝

陶艺制作教学案例

走进陶艺世界 ——陶艺制作 【项目介绍】 我国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在这伟大的国度里有着无数的传统文化瑰宝,陶艺就是其中之一。陶艺是土、水、火相结合的一种人工形态。瓷器更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在古代,外国人称中国为“瓷器之国”。直到现在,英语中的“china”一词的另一个含义就是“瓷器”。 陶艺是以粘土为原料,以泥条盘筑、泥板成型、徒手捏制等方法成型,然后经过施釉和烧制而成的一种雕塑工艺品。虽然在我们的生活常会见到,但很多人在深深喜爱他们之余却并不知道这些实用与美观为一身的艺术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陶艺制作的过程除了可以锻炼双手各关节和肌肉,同时还可以提高手、脑、眼的协作能力。 开设陶艺课程让学生认识陶艺、感受泥土、掌握制陶基本技法,使我们古老的文化继承、传扬和发展。 【活动目标】 1.了解陶艺辉煌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并认识陶艺制作的工具和材料。 能力目标: 2.掌握泥条盘筑法、徒手捏制法、泥板成型法三种制陶技法和制作步骤,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至少一件陶艺作品外加小组合力完成一件作品组合。 3.通过欣赏优秀名作,感受祖国悠久的陶艺文明,提高审美修养。 4.在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打开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领悟沟通、协商、策划与合理分工的重要性,感受团队合作的强大力量。 【学情分析】初二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熟记制作陶艺的基本技法和制作步骤,并能独立完成课程任务。创作一:运用所学技法结合自身创意制作出一件独一无二的陶艺作品。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后,进一步总结探索制作经验,并完成创作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一件主题明确、内容积极的作品组合。 解决策略:1.教师亲自示范结合细致讲解加强学生对制作方法和步骤的记忆,主要讲解泥条盘筑法、徒手捏制法、泥板成型法。 2.大量创意作品的欣赏,扩宽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分析作品的制作细节,学生在分享的设计与创意的同时老师及时给予评价与提示,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如何将个性化创意落实到实践操作中。 难点:在创作的过程中,每个形象都是由各部分组成的,两部分组合时要注意粘贴要牢固,并且从设计到制作的整个过程都要考虑好承重,防止重心不稳导致作品坍塌或损坏。 解决策略:将两部分连接的地方先刮毛糙,再刷泥浆,然后保证不变形的基础上施力固定。外在接痕,用泥塑工具刮平。 承重问题要从绘制设计图时就要想到,制作过程中要保证做到下重上轻,下大上小,陶泥用量比例平衡。 【活动方法】 1.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师示范并加入有效的讲解和总结,使学生直观地掌握陶艺技法,提高学生对专业术语的记忆和创作过程中的准确性。 2.动手体验探究法: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教师给予一定时间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入探索精神,充分感受和体验陶泥的艺术魅力。 【活动准备】 1.陶艺历史的相关资料 2.印有数字的号码牌(便于抽号分组)

关于陶瓷艺术创作问题的思考

聆听自然的声音 ——关于陶艺创作问题的思考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手中握无限,刹那便永恒。 ——(英)威廉.布莱克 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受着自然的影响。个人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或直接的描摹自然物,或把对自然的某种具体感觉抽象化,我们从中往往可以多多少少的感觉出自然的存在,这里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多少。正如巴尔帝斯所说的:自绝于自然的艺术家是回渴死在泉边的。陶艺创作也和其他艺术创作一样离不开自然。 我对大自然深切的感受是从童年开始的。随着知识的增长,我逐渐摆脱了那种儿童般的观看方式,对自然的认识进一步扩大,对我来说自然是指无限广大的微观和宏观世界,人也包括在自然之中,属于其中的一部分。世界是那么的生机盎然、充满情趣,它们是很吸引我的东西,我迫切的想把这种感觉抓住放在自己的作品里。 我认为自然是陶艺创作中的源泉。离开了自然,不仅是陶艺家,包括人,都将走向枯竭和死亡。而一旦和自然融为一体,不仅开掘了创作的源泉,而且艺术家的生活也将发生质的变化。 一、陶艺作品从形式上来源于自然 任何一种艺术都为人们提供了观看世界的独特角度,陶艺也是这样。单纯从形式上说陶艺与其他艺术样式之间的区别反映在陶瓷的肌理、釉色,以及经过炉火考验依托于两者之上的独特的陶瓷造型等等。陶艺家用脚下最质朴的泥土创造出了陶瓷,无论是陶瓷表面的肌理色彩还是具体的造型都暗含了生活中的某些自

然现象,基本上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对应物。 受釉色造型等方面的影响,陶艺家的眼光是独特的。下面我就一些具体的陶艺作品展开与自然物的比较。让大家通过陶艺家的眼睛来看自然。 1.陶瓷的肌理效果来源于自然 陶土质朴粗犷,瓷土细腻精致,它们有着完全不同的质感,任何陶艺家都不能回避作品表面肌理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它决定着作品的面貌。 土地是最朴素、最粗砺、直率的形式,那单纯的颜色、坚韧的脉络,富于音乐与理性的曲皱转折,无不体现了它特有的禀性,它是真实的、不朽的,同时也是丰富的、智慧的。没有泥土,陶艺便无从谈起。大地的肌理是陶艺家最喜爱模仿的肌理之一。下面的一组图片,能让我们发现陶艺家对泥土质感的关注。人的发源地都集中在大江大河的流域范围,有水才有生命才有一切,水是这样的与人息息相关。微风吹过的水面涟漪仿佛阵阵琴弦扣动人心,波涛汹涌时,它又如醍醐灌顶般涤荡人的心胸,让人们发出的“河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河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吟唱,或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感慨。 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在运动。风蚀过的断垣残壁斑斑驳驳,将时间以空间的形式转化出来,逝去的历史足迹和正在走近的未来在点点洞穴中豁然呈现。让我们感受到“山河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畴平”的沧桑感。 2.色彩来源于自然 如果说肌理是陶艺的“肤质”的话,那么釉色就是陶艺的“衣装”了。除了陶瓷,任何一种其它的艺术都没有使用釉料,因此陶瓷釉色是属于自己的专利。人们将大自然的色彩提取出来,转而运用到陶艺上,陶艺因自然赐予的力量而获得生命,只要你仔细聆听自然,你会发现一切仿佛都笼罩着光环,在那里悄然萌动,令你感受到“环绕我们周围所有意象的高兴与失望,神秘与命运之象的转换。” 长期以来,陶艺家都以造化为师,似乎只有自然的色彩才更日久弥新,更耐看。

第六章 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教案

第六章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教案) 第一节基本工具和设备 1、制陶工具 1.1手感的意义 阐释“手”的人文含义,让学生建立对手的自信。 1.2制坯的工具 工具是手的延伸,陶艺不应当被“工具化”,而是作为手的辅助,最大限度的利用。 1.2.1拉坯车和轮盘 1.2.2拉坯和利坯用具 1.2.3各种雕塑刀(又俗称桠扒) 对于陶艺来说工具的制作是因地制宜、是开放性的。 2、基本设备 2.1燃气窑炉 2.2陶艺操作间 第二节成形技法 1.1怎样认识形 老子说:“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陶容器是以空为用,以形为体的。埏埴又叫抟埴,就是把陶土团成器形,所以圆形是陶器的基本形,认识形从圆开始。一个简洁的没有多余附加形的圆陶的美是必须要领悟的。 在圆形上增加各种附件,形成变化 1.2器形的凸凹产生阴阳和虚实变化,不管是陶塑还是器皿,形的抽象把握是陶艺造型的基础。 1.3对陶瓷作品进行形式美的分析,以把握它的审美特点。

2、陶艺成型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徒手成型方法,启发他们举一反三。 (1)团块成型 (2)泥条盘筑成型 (3)泥片辅以点、线、面的成型方法。 (4)泥板成型(a), 泥板成型(b) 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辅助工具成型方法,启发他们自己发明辅助工具。 (5)内挖外雕成型 (6)支撑物辅助成型 (7)辘轳拉坯成型 辘轳拉坯成型有拉坯和利坯(修坯)两个部分构成。此种方法技术性较强,对泥料干湿、轮盘转速及双手的动式运用要求较高,初学者须经一段时间的练习方能掌握。 a,拉坯b,利坯 第三节陶艺装饰的基本方法 陶艺装饰是陶艺的基本表现语言,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装饰方法,启发他们触类旁通,生发出个性的装饰手法。 1、陶艺材质肌理 肌理效果是陶瓷艺术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创作空间是无限广阔的,对于学生体验式的制作来说,首先了解它的基本方法。 (1)绞胎肌理 (2)印压肌理 (3)贴花 (4)雕刻装饰(使用雕刻刀) (5)镂空雕装饰: (6)青花绘画装饰(使用画笔、陶瓷色料) (7)釉上彩绘装饰

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名录全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授誉五批共23名) 1.第一批授誉1名(1979年8月) 王锡良 2.第二批授誉2名(1988年4月) 秦锡麟张松茂 3.第三批授誉4名(1993年12月) 王恩怀李进王隆夫唐自强 4.第四批授誉5名(1997年9月) 戴荣华张育贤熊钢如刘远长徐庆庚 5.第五批授誉11名(2006年12月) 王怀俊杨苏明徐亚凤何叔水余仰贤黄卖九宁勤征赖德全饶晓晴李文跃 李菊生吴锦华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3年12月授誉一批共9名) 汪桂英刘平戚培才舒惠娟熊汉中陆军陆如涂金水曾维开 (2010年10月授誉一批共18名) 戴玉梅,范敏祺,蓝国华,刘升辉,聂乐春,宁钢,彭竞强,沈盛生,舒立洪,涂序生,涂翼报,徐江云,许爱民,袁世文,曾亚林,张正海,赵紫云,朱正荣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授誉四批次共73名,其中有23名已晋升为中国工艺美术 大师或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1.第一批授誉18名(1995年4月) 戴荣华王恩怀李进王隆夫刘远长张育贤徐庆庚唐自强熊钢如王怀俊田慧棣李恭坤杨苏明戚培才徐亚凤章文超黄卖九熊汉中 2.第二批授誉8名(1997年) 候一波裴足喜刘平舒惠娟何叔水彭竞强曾维开余仰贤 3.第三批授誉19名(2001年4月) 程曲流李文跃夏忠勇王采胡光震章亮沈盛生宁勤征徐子印赖德全曹木林张正海涂翼报吴胜华刘伟饶晓晴袁世文蓝国华朱正荣 4.第四批授誉28名(2006年6月) 王怀治方文贤王秋霞王跃林王淑凝冯叔文孙同鑫孙燕明李一新张吟玲余效团赵紫云邱含陈敏戴玉梅范敏祺俞军赵明生胡景文俞海青聂乐春涂序生徐江云黄水泉黄勇喻冬华曾亚林程永安舒立洪 5.第五批授荣46名(2009年) 周鹏王卫平喻木华钱梅玲李映华张中闻傅长敏吴能徐硕杨青熊国辉洪南雨蔡玲玲涂志浩刘清云曾瑾梁小平高峰邓幼堂江建民杨曙华涂少波解强李少景武育伦汪春麟刘志为欧阳桑徐岚赵美云邱启先余磁况冬

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与鉴赏

论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几年前,周杰伦的一曲《青花瓷》红遍大江南北,让现代的年轻人们对瓷器多了一份关注。押韵雅致的歌词不仅让人们记住了这首歌,更记住了青花瓷的美。 我国的陶瓷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而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之前一千多年,中国已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瓷器。从我国陶瓷发展史来看,一般是把“陶瓷”这个名词一分为二,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国传统陶瓷的发展,经历过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种类繁杂,工艺特殊。 新石器时期彩陶中的陶塑作品,记录着先民生存的愿望。西安半坡史前遗址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的彩陶器,其中一件绘有精美的人面和鱼纹的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彩陶中的精品。陶器上的纹饰体现了先辈们对于自然和人自身观察的结果,陶工们对于

点、线、面的熟练融合,对花纹繁密的组合,以及对于旋纹与弧线的审美感,不但表明他们对于自然和人类自身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还表明自然界已经脱离了它的原貌,增加了人的思想和人的想象力,以及人对自然的美化和崇拜,令人叹为观止。那陶塑的猪、牛、狗,模仿着打猎而来或者豢养而食的动物形象,演示着与大自然搏斗的酷烈,表达着文明的演化与发展。想象着先民的困惑、喜悦和奋争,那在洪荒、野蛮中奔突与呼叫的景象,撼人心魄。 传说中的黄帝尧舜及至夏朝是以彩陶来标志其发展的。其中有较为典型的仰韶文化、以及在甘肃发现的稍晚的马家窑与齐家文化等。 六朝时期,迅速兴起的佛教艺术对陶瓷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在作品造型上留有明显痕迹。 秦汉时期,“秦砖汉瓦”更成为制陶艺术的佳话,陕西省西安市郊的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兵马俑,形体巨大,数量众多,生动地反映出秦兵剽悍雄伟的真实面貌。那刚毅肃然的将军,那牵缰提弓、凝神待命的骑士,那披坚执锐、横眉怒目的步兵,那持弓待发、目光正视前方的射手,以及那风神骁骏、横空出世的战马,共同组成的方阵,张扬着力量,张扬着神勇,令人回想起那硝烟四起的金戈铁马的时代,想象秦国军队那种风卷残云、吞吐日月、横扫大江南北的军威。它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形象地记录着那个时期的历史。

(完整版)陶艺课程教案

陶艺课程第一课 走进泥巴的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泥的基本特性、认识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 2、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 3、让学生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 教学重点: 感受玩泥巴的乐趣。 教学难点: 体验陶艺制作的各种技法。 教学准备: 教师:陶泥、教学课件 学生:陶泥、各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泥巴变一变: 1、触摸,感受老师送给大家的特殊“礼物”。 与孩子们交谈,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让他们进行触摸,感受泥土特有的柔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泥巴真听话:一分钟让泥巴变、变、变 聊一聊有没有玩泥巴经验,比如撮一撮、切一切,揉一揉、捏一捏等。并用一分钟小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把泥巴变个样的机会,看谁变的花样多。 3、小结导入: (1)小结玩泥巴的方法,并板书。(如:搓、压、切、印、捏等) (2)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泥巴的世界。 二、认识工具: 1、课件一一出示各种工具,并介绍用途。 2、想一想: 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东西可以替代这些工具。 三、欣赏: 1、简要介绍陶艺的发展。 2、欣赏学生陶艺作品,边欣赏边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制作方法。 四、体验: 用手中的陶泥自由制作,体会玩泥巴的快乐! 五、总结: 说说玩泥巴的感受!!

陶艺课程第二课 手捏动物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表现技法、步骤。 技能目标:运用泥塑动物的基本表现技法,塑造动物形象。 情感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步骤,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抓准动物的基本形,对动物的细部特征进行深入刻画。 教学准备: 陶泥及制作工具,课件 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动物的图片,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动物。 实施过程: 导入:欣赏秦俑、汉俑图片(动物),引出制陶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人类制陶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发展:早期的制陶是人类以生活中实用的陶器(饮器、食器、炊器、盛贮器等)为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陶逐步向美化生活环境的观赏性、装饰性泥塑艺术发展。 教师示范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成型方法(鸭子):

陶瓷艺术与鉴赏

生命科学学院14园林三班姓名:曾映学号:1409040328 浅谈现代陶艺发展的现状 摘要: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它是生活的艺术,生活文化的“活化石”。所有传统工艺产品的背后,都蕴涵着非物质的技术内容和文化艺术内容;传统工艺美术作为商品,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经济价值,至今仍维持着一个以手工生产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群,作为工业生产的互补。在当代艺术中,现代陶艺被定义为纯艺术行为,并日益受到大众的关注和重视。这门由中国传统陶瓷文化演变而来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和充满想象的创作过程,吸引了众多的艺术家和欣赏者,从而开创了现代艺术的新世界。 关键词:工艺美术;形态;神韵;理解与传承;陶瓷 一、回顾历史 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四大发明,其实大多与中国传统工艺相关,或者说就是传统工艺文明的产物。久远的工艺美术历史留给今人的,既有无数令世人惊羡的产品,还有亟须传承的传统工艺文化及其精神。 首先,陶瓷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类。 当代考古资料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在我国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长江流域的江西、浙江,东南沿海的广东、广西等地都已有烧陶器的活动。元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青花釉里红成为瓷器生产的经典作品。明清时期,各色彩瓷展示着制瓷业的杰出贡献,各种制瓷技艺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斗彩、珐琅彩、粉彩、五彩等,形成一个惊羡天下的彩瓷时代。其次,青铜工艺。从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开始,至殷商、西周达到鼎盛,历经十五个世纪的辉煌。中国青铜工艺其冶铸技术之进步、生产和铸造规模之宏大、生产的品种和造型之多样、设计之匠心、装饰之精美、文化意义之丰富,都可以说举世无双。第三,中国是最早发现漆树、种植漆树、使用天然漆髹涂器物、制造漆器的国家。目前发现最早的漆碗是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漆碗,使用朱红色漆。三代时期,漆器是贵族用品,战国以后漆工艺进入了一个长达五百年的鼎盛时期,楚汉漆器是人类漆器史上难以比肩的经典之作。唐宋时代还创制出了各种雕漆,如剔红、剔彩、剔犀等。漆还作为造像的工艺,成为佛教艺术的重要工艺形式。最后,中国人对玉石充满了敬意,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以玉比德”,对玉质之美的喜好,更是可以溯及新石器时代。有学者曾认为中国文化实可称作玉石文化,我们从新石器时代各种玉琮玉璧的盛行、先秦时代“君子玉不去身”到明清各种玉制品,大到高达两米多的“玉山子”,小到各种玉佩饰,可以说玉见于中国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各个层面。 二、理解与传承 传统工艺美术本质上说是旧时代的产物,也是旧文化的产物。在科技主导的现代社会中,作为传统手工业生产的工艺美术,不仅其生产具有一定的守旧性,而且在文化层面上也如此。有的产品在形式、风格、趣味诸方面已不能适应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和审美需要;传承的目的是文化保持,同时它亦有为当代生活服务的要求,创新因此而具有必然性。但是创新是有限度的创新,是在传承与保持基础上的创新。因为传统工艺美术的产品、样式、质料、风格等等,都已成为一种定势,有的已作为一种传统和规范而呈封闭状态。如传统玉雕、象牙雕刻,已形成那种较为工整、逼真、细致的雕琢样式和风格,如果采用现代抽象雕塑的创作方法,将玉石、象牙之类的材料作抽象造型,这将使人感到不伦不类,不仅因为传统的玉石工艺通过精雕细刻将玉石和象牙的材质之类充分表现出来,即一件作品展示了技艺和材质两方面,如若采用抽象雕塑方法处置玉石、象牙等传统工艺的材料,着力表现其艺术的观念,似乎离传统工艺美术太远;重要的是,在人们的认识和意识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势和固有的认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