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培养基

第四章 培养基
第四章 培养基

第四章培养基

第一节概述

一、培养基的定义

培养基是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生物合成各种代谢产物所需要的、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多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

培养基的优劣影响

?菌体繁殖

?产物的合成

?产品的分离精制

?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分批发酵工艺:

?菌种发芽生长

?扩大菌体繁殖

?发酵罐内的菌体生长

?产物合成

二、培养基条件与微生物生理学和形态学的相关性

培养基条件:是指培养基组成、pH值、二价阳离子、阴离子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和固形物含量。

?碱性培养基中:产黄青霉菌的菌丝体短而粗,易成球状体。

培养基中加海藻酸或甲基纤维素能诱发产黄青霉菌和黑曲霉菌的菌丝体呈丝状体生长。

?二价阳离子促进菌丝体呈球状,用阴离子聚合物可以阻止二价阳离子的影响。

?锰能改变黑曲霉菌细胞壁的成份。

柠檬酸发酵中(黑曲霉菌)和衣康酸发酵中(土曲霉菌),菌丝体为球状体时的产酸最高,而产黄青霉菌发酵青霉素时,丝状体时的产量最高。

?生物素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反馈抑制。(谷氨酸发酵)

?青霉素抑制G+菌细胞壁形成,而改变细胞的通透性。

?表面活性剂改变细胞的通透性。(酶制剂发酵)

三、配制工业发酵培养基的一般要求

1.营养物质组成丰富、浓度适当。

2.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材料间不能产生生化反应,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3.粘度适中,具有适当的渗透压

4. 主产物合成达到最高速率,发酵后所形成的副产物尽可能的少。

5.生产过程中既不影响通气与搅拌的效果,又不影响或少影响产物的分离精制和废物处理。

6.大规模生产时要考虑材料的成本。

第二节培养基的成分

一、碳源

凡是用于构成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中碳素的营养物质均称为碳源。它既是构成菌体细胞和代谢产物的主要元素,又是提供微生物生命活动中所需能源的原料。

工业常用的碳源

糖类

葡萄糖:葡萄糖、淀粉水解液

蔗糖:甜菜糖蜜、甘蔗糖蜜、粗红糖、精白糖、

乳糖:纯乳糖、乳清粉

淀粉:大麦、大米、燕麦粉、黑麦粉、玉米、野生植物、薯类等

还有脂肪、有机酸和醇、烃类化合物、食品工厂的下脚料等。

糖蜜

糖蜜是制糖生产时的结晶母液,它是制糖工业的副产物。

糖蜜主要含有蔗糖,总糖可达50%~75%。一般糖蜜分甘蔗糖蜜和甜菜糖蜜。

除糖份外,含有较多的杂质,其中有些是有用的,但是许多都会对发酵产生不利的影响,需要进行预处理。

例:谷氨酸发酵

有害物质:胶体成分(起泡、结晶)、钙盐(结晶)、生物素(发酵控制)

预处理:澄清→脱钙→脱除生物素

例:柠檬酸发酵

有害物质:铁离子含量高(导致异柠檬酸的生成)

预处理:→黄血盐

淀粉

用于抗生素、氨基酸、核苷酸、有机酸、醇、酶制剂等发酵生产

优点:来源广泛、价格低,可解除葡萄糖效应。

缺点:难利用。微生物必须能分泌水解淀粉的酶类,发酵液比较稠、一般>2.0%时加入一定的α-淀粉酶

脂肪

霉菌和放线菌可以用脂肪作为碳源。

发酵过程中加油脂主要是用于消沫和补充碳源。

利用油脂作碳源需要大量的氧,供氧不充分易产生过量有机酸而降低pH值,且油脂贮藏过程易酸败。

有机酸、醇

?主要在单细胞蛋白、氨基酸、维生素和某些抗生素的发酵生产中作为碳源。

?甘油是最常用的补充碳源,常用于抗生素和甾体转化的发酵中,而山梨醇是生物Vc的重要中间体。

碳氢化合物(各种烃类)

多为各种石油产品,已在单细胞蛋白、氨基酸、核甘酸、有机酸、维生素、酶类、糖类、某些抗生素发酵中应用。最常用效果最好是正十六烷。

裂烃棒状菌RT的抗青霉素突变株用正十六烷生产谷氨酸,可达每升84g/L。

用正十六烷和正十四烷生产α-酮戊二酸、柠檬酸、VB12等。

常用的烃有甲烷、乙烷、丁烷、C12-C20等各种烷烃。

二、氮源

是指构成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中的氮素的营养物质。其主要功能是构成微生物菌体的细胞物质(如氨基酸、蛋白质、核算等)和含氮的代谢产物。主要分为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

1.有机氮源:

蛋白胨:多由动物组织或植物水解制备

黄豆饼粉:全脂、低脂、脱脂三类

棉籽饼粉:低温提取油脂、高温提取油脂,青霉素生产等

玉米浆:玉米淀粉生产的副产物,干玉米浆和液态玉米浆,含可溶性蛋白、生长因子(生物素),硫、磷、微量元素等

酵母粉: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来自啤酒酵母和面包酵母

尿素:相对单一,流加时温度不宜过高,否则游离氨过多,使pH升高,一般在培养基冷却后加入。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肽类、游离的氨基酸

含有少量的糖类、脂肪、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

成分复杂:除提供氮源外,有些有机氮源还提供大量的无机盐及生长因子。

例玉米浆:①可溶性蛋白、生长因子(生物素)、苯乙酸

②较多的乳酸

③硫、磷、微量元素等

有机氮源成分复杂可以从多个方面对发酵过程进行影响,而另一方面有机氮源的来源具有不稳定性。所以在有机氮源选取时和使用过程中,必须考虑原料的波动对发酵的影响,经常需要摇瓶小试。

2.无机氮源

铵盐、硫酸铵、硝酸盐和氨水:成分单一,质量较稳定

铵盐中的氮与细胞中的有机氮化合物中的氮处于相同的氧化水平,可被菌体直接吸收利用。硝酸盐中的氮原子必先还原成氨后,才能被菌体吸收利用。

特点:微生物对它们的吸收快,所以也称之谓迅速利用的氮源。但无机氮源的迅速利用常会引起pH的变化如:(书本P69)

所以选择合适的无机氮源有两层意义:

?满足菌体生长

?稳定和调节发酵过程中的pH

三、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磷、硫、铁、镁、钙、锌、钴、钾、钠、锰、氯等,低浓度时常呈刺激作用,而高浓度时常表现抑制作用。

无机盐类是微生物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物质。主要功用是:

①构成菌体成分;

②作为酶活性基团的组成部分或维持酶的活性;

③调节渗透压、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

磷:是构成菌体核酸、核蛋白等细胞质的组成成分,是许多辅酶和高能磷酸键的成分,又是氧化磷酸化反应的必需元素。

硫:含硫氨基酸(胱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等)的组成部分,辅酶的活性基。

钠、钾、钙:可维持细胞渗透压,可调节细胞透性,一些酶的激活剂。

镁:激活一些酶活性。

铁:是菌体的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组成元素。过量可降低抗生素的产量。(青霉素发酵)

锌:是链霉素发酵的必需元素,微量的锌能促进链霉素、青霉素的发酵。

钴:是VB12组成元素之一,适量可提高产量。

注意事项

A. 对于其它渠道有可能带入的过多的某种无机离子和微量元素在发酵过程中必须加以考虑例:铁离子:青霉素发酵中,铁离子的浓度要小于20μg/ml,发酵罐必须进行表面处理B、使用时注意盐的形式(pH的变化)

例:黑曲酶NRRL-330,生产α-淀粉酶,P对酶活的影响

pH 酶活

不加 4.25 120分钟

加 K2HPO4 5.45 30分钟

加 KH2PO4 4.62 75分钟

四、生长因子

从广义上讲,凡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的有机物质,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维生素等均称生长因子。

如以糖质原料为碳源的谷氨酸生产菌均为生物素缺陷型,以生物素为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对发酵的调控起到重要的作用。

有机氮源是这些生长因子的重要来源,多数有机氮源含有较多的B簇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及一些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生长因子

五、前体

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被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去,其自身结构并无多大变化,但产物产量却因前体的加入有较大提高。

用法:前体使用时普遍采用流加的方法

前体能明显提高产品的产量,在一定条件下还能控制菌体合成代谢产物的流向。但浓度过高,则对菌体的生长有毒副作用。

前体相对价格较高,添加过多,容易引起挥发和氧化。

流加也有利于提高前体的转化率

六、水

水是良好的溶剂,菌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是溶解于水中被吸收的。

渗透、分泌、排泄等作用都是以水为媒介的;

水直接参与代谢作用中的许多反应。所以,水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水的比热高,能有效地吸收代谢过程中所放出的热,使细胞内温度不致骤然上升。

水是热的良导体,有利于放热,可调节细胞的温度。

水源质量的主要考虑参数包括pH值、溶解氧、可溶性固体、污染程度以及矿物质组成和含量。

七、消沫剂

工业发酵中常用一些消沫剂消除发酵中产生的泡沫,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常用的消沫剂有植物油脂、动物油脂和一些化学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八、产物促进剂

所谓产物促进剂是指那些非细胞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又非前体,但加入后却能提高产量的添加剂。

促进剂提高产量的机制:

有些促进剂本身是酶的诱导物;

有些促进剂是表面活性剂,可改善细胞的透性,改善细胞与氧的接触从而促进酶的分泌与生产,

也有人认为表面活性剂对酶的表面失活有保护作用;

有些促进剂的作用是沉淀或螯合有害的重金属离子。

第三节培养基的种类与选择

一、培养基的种类

按组成成分:复合培养基、合成培养基

按状态: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

按用途:选择性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富集培养基、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抗生素生物效价检测用的生物检测培养基等。

按生产目的和过程分为: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

(一)孢子培养基

用途:供制备孢子用。

要求:能使孢子迅速发芽和生长,能形成大量的优质孢子,但不能引起菌种变异。

注意事项:基质浓度(特别是有机氮源)要低些,无机盐浓度要适量。

孢子培养基成分因菌不同而异,常用的有麸皮培养基、大(小)米培养基、琼脂斜面培养基等。

(二)种子培养基

用途:供孢子发芽和菌体生长繁殖用。

要求:营养成分是易被菌体吸收利用的,同时要比较丰富与完整,其中氮源和维生素的含量应略高些,但总浓度以略稀薄为宜,以便菌体的生长繁殖。

常用原料:因菌不同而不同,常用的有葡萄糖、糊精、蛋白胨、玉米浆、酵母粉、硫酸铵、尿素、硫酸镁、磷酸盐等。

种子培养基特点:

1. 必须有较完全和丰富的营养物质,特别需要充足的氮源和生长因子。

2. 种子培养基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不必太高。供孢子发芽生长用的种子培养基,

可添加一些易被吸收利用的碳源和氮源。

3. 种子培养基成分还应考虑与发酵培养基的主要成分相近。

(三)发酵培养基

用途:供菌体生长繁殖和合成大量代谢产物用的

要求:营养成分和粘度适中,同时考虑各种生化代谢过程,产物合成期pH值等条件不易发生大的变动,也不能影响产物的分离提纯。

发酵培养基是发酵生产中最主要的培养基,它不仅耗用大量的原材料,而且也是决定发酵生产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设计时应慎重考虑。

设计发酵培养基时需考虑的问题

(1)根据产物合成的特点来设计培养基:

对菌体生长与产物相偶联的发酵类型,充分满足细胞生长繁殖的培养基就能获得最大的产物。

对于生产氨基酸等含氮的化合物时,它的发酵培养基除供给充足的碳源物质外,还应该添加足够的铵盐或尿素等氮素化合物。

(2)发酵培养基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应尽可能高些,这样在同等或相近的转化率条件下有利于提高单位容积发酵罐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3)发酵培养基需耗用大量原料,因此,原料来源、原材料的质量以及价格等必须予以重视。

二、培养基的设计

(一)原则:

1.提供必要的营养成分:培养基成分必须满足细胞生长,代谢活动和合成产物所需的基本要求。

2.充分考虑细胞的元素组成状况。

3.分析组成代谢产物的元素种类和数量,同时分析各种营养物质与代谢、代谢产物合成的内在关系。

4.生长因子的需求情况。

5.注意两大最主要元素比(C/N),量与浓度情况。

6.进行小规模实验,根据菌的情况,进一步修改。

7.pH值的影响

(二)培养基设计的注意事项

1.pH的控制

?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加入酸或碱或流加某些营养物质调节培养基的pH;

?注意有些营养物质被利用后培养基的pH变化情况.

?控制pH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培养基中添加具有一定缓冲能力的物质作为营养物,如以磷酸盐作为磷的成分;或者避免使用容易产生生理酸性或碱性使培

养基pH波动太大的物质。

2.避免产生微生物不能利用的物质或形成沉淀

葡萄糖与铵盐或氨基酸的氨基在灭菌高温下作用形成深褐色物质。这种物质不被微生物利用。因此这两类营养物不宜直接配在一起进行灭菌,而应采用分开灭菌后再加入发酵罐内。硫酸铵中的SO42-与钙盐易形成难溶的硫酸钙,因此二者也不宜直接配成培养基。

3.注意代谢调节物的影响:

有些物质存在于培养基中往往能明显地促进或抑制发酵产物的形成。例如:前体物质、诱导剂、阻遏物、抑制剂、金属离子

(三)培养基确定方法

1.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了解菌种的来源、生活习惯、生理生化特性和一般的营养要求;

2.根据前人的经验和培养基成分,初步确定可能的培养基成分;

3.通过单因子实验最终确定出最为适宜的培养基成分;

4.确定各成分最适的浓度,为减少实验次数常采用一些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法。

5.再确定各种重要的金属和非金属离子对发酵的影响,即对各种无机元素的营养要求,试验其最高、最低和最适用量。

6.有些发酵产物,如抗生素等,除了配制培养基以外,还要通过中间补料法,一面对碳及氮的代谢予以适当的控制,一面间歇添加各种养料和前体类物质,引导发酵走向合成产物的途径。

7.根据生产和科学研究的需要选择培养基类型

8.根据经济效益选择培养基原料

第四节影响培养基质量的因素

一、原材料质量的影响

有机氮源:加工用的原材料品种、产地、加工方法和储存条件。(黄豆饼粉、玉米浆、蛋白胨等)

质量控制:监测各种有机氮源中的蛋白质、磷、脂肪和水分的含量,注意酸价变化;重视储藏温度和时间

碳源:淀粉、葡萄糖和乳糖-不同的原料、产地、加工方法

油脂:原料(豆油、玉米油、米糠油、杂鱼油)以及储藏条件和时间的影响

无机盐和前体物

二、水质的影响

大生产中使用的水有深井水、自来水、地表水和蒸馏水。含有的无机离子和有机物的含量不同。

措施:定期检测水质,地表水应经过适当的处理

三、灭菌的影响

工业发酵中常采用饱和蒸汽灭菌方法杀灭培养基中的有机体。

糖类(还原糖)与氨基酸(赖氨酸)、肽类或蛋白质等有机氮源一起加热,会产生化学反应,形成5-甲基糠醛和棕色的类黑精;

糖类还能与磷酸盐产生络合反应,形成棕色色素;

措施:将糖与其他物质分别灭菌

四、其他影响因素

pH值:改变营养物质的浓度比例,尤其是生理酸碱性物质的用量来调节培养基pH值为主,用酸碱调节为辅。

培养基粘度:为保证灭菌质量,尽量使培养基液体化

概念

培养基

生理酸性物质

生理碱性物质

生长因子

前体

要点

1.培养基的组成要素

2.配制工业发酵培养基的一般要求

3.培养基的种类

4.培养基设计的原则(了解)

5.培养基设计的具体方法

6.影响培养基质量的因素

补充内容: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在工业生产中,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glucose)的过程称淀粉的糖化,制得的溶液叫淀粉水解糖。

根据原料淀粉的性质和水解使用的催化剂的不同

酸解法(acid hydrolysis process)

水解的方法酶解法( enzymatic hydrolysis process)

酸酶结合法(acid- enzymatic hydrolysis )

一、淀粉水解制糖的意义

1.大多数微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淀粉(所有的氨基酸生产菌不能直接利用)

2.有些微生物能够直接利用淀粉作原料,但必须在微生物产生淀粉酶后才能进行,过程

缓慢,发酵周期延长。

3.若直接利用淀粉作原料,灭菌过程的高温会导致淀粉结块,发酵液粘度剧增。

二、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方法及原理

(一)酸解法(acid hydrolysis method)

以酸为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使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的方法。

1.水解过程:

总反应式:

过程:

淀粉糊精麦芽糖葡萄糖H+对作用点无选择性,A-1,4-糖苷键和A-1,6-糖苷键均被切断。

2.葡萄糖的复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在水解过程中,由于受到酸和热的作用,一部分葡萄糖会发生复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盐酸

葡萄糖

复合反应分解反应

复合二糖 5‘-羟甲基糠醛

复合低聚糖有机酸、有色物质

损失葡萄糖量 7% <1%

不利影响:

(1)降低了葡萄糖的收率。

(2)给产物的提取和糖化液的精制带来困难。

复合反应:生成的多数复合糖不能被微生物利用,使发酵结束时残糖高。

分解反应:生成的5‘-羟甲基糠醛是产生色素的根源,增加了糖化液精制脱色的困难。

如何控制分解反应和复合反应的发生?

(1)淀粉乳浓度

(2)酸浓度不能过高

(3)温度

3.评价

优点:工艺简单,水解时间短,生产效率高,设备周转快。

缺点:

(1)副产物多,影响糖液纯度,一般DE值只有90%左右。

(2)对淀粉原料要求严格,不能用粗淀粉,只能用纯度较高的精制淀粉。

DE值:dextrose equivalent value(葡萄糖当量值),表示淀粉糖的含糖量。

还原糖含量(%)

DE值=? 100%

干物质含量(%)

(二)酶解法(enzyme hydrolysis method)

用专一性很强的淀粉酶及糖化酶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工艺。

分两步:

(1)液化:用A-淀粉酶将淀粉转化为糊精和低聚糖

(2)糖化:用糖化酶(又称葡萄糖淀粉酶)将糊精

和低聚糖转化为葡萄糖。

所以,淀粉的液化和糖化均在酶作用下进行,又称双酶法

1.液化(liquification)

A-淀粉酶水解底物内部的A-1,4糖苷键,不能水解A-1,6糖苷键,一般采用耐高温淀粉酶,使液化速度加快。85-90ε。

液化程度的控制(液化后需糖化的原因)

a.糖液的DE值低(α-淀粉酶不能水解α-1,6糖苷键)

b.液化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液化时间加长,淀粉老化,使糖化酶难以利用。

c.糖化酶水解的底物分子要求有一定的大小范围。

根据生产经验,DE值在20~30之间为好,液化终点可通过碘液判断,此时呈棕色。

2. 糖化(saccharification)

糖化酶从非还原性末端水解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

终点确定:DE值达最高时,停止酶反应。

3.评价

优点:

(1)反应条件温和,不需高温、高压设备。

(2)副反应少,水解糖液纯度高。

(3)对原料要求粗放,可用粗原料并在较高淀粉乳浓度下水解。

(4)糖液颜色浅,质量高。

缺点:

(1)生产周期长,一般需要48小时。

(2)需要更多的设备,且操作严格。

(三)酸酶结合法

集酸解法和酶解法的优点而采取的生产工艺。根据原料淀粉性质分:

1.酸酶法:先将淀粉酸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再用糖化酶将其水解为葡萄糖。

适用:淀粉颗粒坚硬(如玉米、小麦)的原料,若用α-淀粉酶液化,短时间液化,反应往往不彻底。

2.酶酸法:先用α-淀粉酶液化,再用酸水解。

适用:颗粒大小不一(如碎米淀粉)的淀粉原料,若用酸法,则水解不均匀。(四)不同糖化工艺的比较

碳元素总量与氮元素总量之比。

C/N影响菌体的生长和产物的代谢,还能调节pH。所以碳源与氮源的应用应有一个合适的比例。

例如:黄源胶(Xanthan Gum发酵):前期,较低的C/N,目的是强化菌体的生长和增殖:但是,在黄源胶的生物合成期,则需要较高的C/N,假如在这一时期,培养基中氮源仍然很高,其导致的发酵结果是,底物消耗了但产物的产率却很低。

不同菌种,不同时期(生长阶段),甚至不同培养方式,对C/N的要求不同。

最适C/N还与最适pH有关。

培养基手册

培养基手册MEDIA HANDBOOK (2005)

一、培养基的历史 体外培养(in vitro culture)包括: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细胞培养(cell culture)、器官培养(organ culture)。顾名思义,就是将活体结构成分(如活体组织、活体细胞或者活体器官等)从体内或其寄生体内取出,放在类似于体内生存环境的体外环境中,让其生长发育的方法。广义组织培养与体外培养同义。 体外培养已经历了约一百年的发展历史,但发展初期进程比较缓慢,没有引起很多学者的重视。直到上世纪50年代后期,体外培养技术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使这项技术得到飞速发展。现在体外培养已成为细胞工程、基因工程、抗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细胞培养指从生物机体取出部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或直接从机体取出单个细胞,也可把体外培养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培养,细胞能继续存活与增殖。培养过程中细胞不再形成组织。 发展与完善细胞培养技术围绕防止污染、改进培养方法、设计新型培养容器、设计不同的培养液等几个方面进行。 1885年Roux温生理盐水培育鸡胚组织; 1903年Jolly,1906年Beebe等发明了盖片悬滴培养; 1907年Harrison培养蛙胚神经成功,开始创建盖片凹玻璃悬滴培养法; 1910、1912年Carrel采用无菌操作、更新培养基、传代,完善了悬滴培养法; 1924年Maximow采用双盖片悬滴培养法; 1923年Carral设计创立了卡氏瓶培养法,用此法可根据需要随时更换培养液,既有利于组织不断生长,又可以运用不同种类的营养液培养不同的细胞,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组织培养研究。 Earle等加以改进,使大量细胞能直接生长于玻璃瓶壁上,培养了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细胞株。至此大多数研究人员都采用培养瓶培养细胞。 组织培养从二十世纪40年代起迅速发展,在培养容器、培养基和培养技术等方面出现了很多革新。 在培养容器方面, 由简单的用试管、旋转管培养,发展到多种培养瓶培养,近年来,塑料瓶、皿、多孔培养板的使用已日趋普遍。 在培养基方面,从50年代初,Parke、Eagle等设计出合成培养基后,从纯天然培养基到合成培养基、从鸡胚浸出液发展到动物血清(促细胞生长物),直至60年代设计出无血清培养基。 首先反映在设计不同种类的缓冲盐溶液,以用来培养不同的细胞和洗涤细胞。Earle在1948年设计了含有碳酸氢钠等盐类的Earle氏盐溶液,Hank’s在1949年设计了Hank’s氏盐溶液。 在培养技术方法方面,革新进展更为迅猛,Earle、Dulbecco等于1943年创建单层细胞培养法,首建长期传代的L-细胞系。 1948年Sanford创建单细胞分离培养法,获L-细胞纯系。 1951年Gey首建人肿瘤细胞——Hela细胞系。 1961年Hayflick首建人二倍体细胞系25种,开辟了应用新方向。

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条件

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条件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温度、光照、湿度等各种环境条件,培养基组成、PH值、渗透压等各种化学环境条件都会影响组织培养育苗的生长和发育。 一、温度(temperature) 因为温度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的重要因素,所以植物组织培养在最适宜的温度下生长分化才能表现良好,大多数植物组织培养都是在23~27℃之间进行,一般采用 25±2℃。低于15℃时培养,植物组织会表现生长停止,高于35℃时对植物生长不利。但是,不同植物培养的适温不同。白鹤非的最适温度是20℃、月季是25~27℃、番茄是28℃。温度不仅影响植物组织培养育苗的生长速度,也影响其分化增殖以及器官建成等发育进程。如烟草芽的形成以28℃为最好,在12℃以下,33℃以上形成率皆最低。 不同培养目标采用的培养温度也不同,百合鳞片在30℃以下再生的小鳞茎的发叶速度和百分率比在25%以下的高。桃胚在2~5℃条件进行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有利于提高胚培养成活率。用35℃处理草莓的茎尖分生组织3~5d,可得到无病毒苗。 二、光照(light) 组织培养中光照也是重要的条件之一,主要表现在光强、光质、以及光照时间方面: 1、光照强度(light intensity) 光照强度对培养细胞的增殖和器官的分化有重要影响,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光照强度对外植物体、细胞的最初分裂有明显的影响。一般来说,光照强度较强,幼苗生长的粗壮,而光照强度较弱幼苗容易徒长。 2、光质(light wave) 光质对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组织的增殖以及器官的分化都有明显的影响。如百合珠芽在红光下培养,8周后,分化出愈伤组织。但在蓝光下培养,几周后才出现愈伤组织,而唐菖蒲子球块接种15天后,在蓝光下培养首先出现芽,形成的幼苗生长旺盛,而白光下幼苗纤细。 3、光周期(light period) 试管苗培养时要选用一定的光暗周期来进行组织培养,最常用的周期是16h的光照,8h的黑暗。研究表明,对短日照敏感的品种的器官组织,在短日照下易分化,而

lb培养基配方与tb培养基配方

lb培养基配方与tb培养基配方 LB培养基和TB培养基这两种培养基名字有点像,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呢?首先是用途上,LB经常用来预培养菌种,而TB培养基则用于慢病毒载体等多种实验中,另外,两者的配方也是大有不同的。一起了解一下吧。 TB培养基的配方 去离子水加至900 ml 胰蛋白胨12 g 酵母提取物24 g 甘油4 ml 摇动容器使溶质完全溶解,在15 psi (1.05 kg/cm2)高压下蒸汽灭菌20 min 。当溶液冷却至60°C或60°C以下时加入100 ml无菌的0.17 nol/L KH2PO4,0.17 nol/L K2HPO4(该溶液的配置方法是:用90 ml 去离子水溶解2.31 g KH2PO4和12.54 g K 2HPO4,完全溶解后,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0 ml,在15 psi (1.05 kg/cm2)高压下蒸汽灭菌20 min 。) LB培养基的配方 10g NaCl 10g 蛋白胨5g酵母粉加去离子水至1L 调PH 7.0-7.2 分装灭菌即可用之 配方区别: TB培养基,Terrific肉汤(Terrific Broth,TB) 去离子水加至900 ml 胰蛋白胨12 g, 酵母提取物24 g, 甘油4 ml 摇动容器使溶质完全溶解,在15 psi (1.05 kg/cm2)高压下蒸汽灭菌20 min 。当溶液冷却至60°C或60°C以下时加入100 ml无菌的0.17 nol/L KH2PO4,0.17 nol/L K2HPO4(该溶液的配置方法是:用90 ml 去离子水溶解2.31 g KH2PO4和12.54 g K 2HPO4,完全溶解后,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0 ml,在15 psi (1.05 kg/cm2)高压下蒸汽灭菌20 min 。) LB培养基的配方如下: 胰蛋白胨(Tryptone) 10g/L 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 5g/L

实验室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实验室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Ampicillin (100 mg/ml) IPTG (24 mg/ml) X-Gal (20 mg/ml) LB培养基■组份浓度 100 mg/ml Ampicillin ■配制量 50 ml ■配制方法 1. 称量5 g Ampicillin置于50 ml离心管中。 2. 加入40 ml灭菌水,充分混合溶解后,定容至50 ml。 3. 用0.22 μm滤器过滤除菌。 4. 小份分装(1 ml/份)后,-20℃保存。 ■组份浓度 24 mg/ml IPTG ■配制量 50 ml ■配制方法 1. 称量1.2 g IPTG置于50 ml离心管中。 2. 加入40 ml灭菌水,充分混合溶解后,定容至50 ml。 3. 用0.22 μm滤器过滤除菌。 4. 小份分装(1 ml/份)后,-20℃保存。 ■组份浓度 20 mg/ml X-Gal ■配制量 50 ml ■配制方法 1. 称量1 g X-Gal置于50 ml离心管中。 2. 加入40 ml DMF(二甲基甲酰胺),充分混合溶解后, 定容至50 ml。 3. 小份分装(1 ml/份)后,-20℃避光保存。 ■组份浓度 1%(W/V)Tryptone,0.5%(W/V)Yeast Extract, 1%(W/V)NaCl ■配制量 1 L ■配制方法 1. 称量下列试剂,置于1 L烧杯中。 Tryptone 10 g Yeast Extract 5 g NaCl 10 g 2. 加入约800 ml的去离子水,充分搅拌溶解。 3. 滴加5 N NaOH(约0.2 ml),调节pH值至7.0。 4. 加去离子水将培养基定容至1 L。 5. 高温高压灭菌后,4℃保存。

培养基制备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培养基制备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1.培养基配方的选定 同一种培养基的配方在不同着作中常会有某些差别。因此,除所用的是标准方法,应严格按其规定进行配制外.一般均应尽量收集有关资料.加以比较核对.再依据自己的使用目的加以选用,记录其来源。 2 .培养基的制备记录 每次制备培养基均应有记录,包括培养推各称,配方及其来源.和各种成份的牌号。最终pH 值、消毒的温度和时间制各的日期和制备者等,记录应复制一份,原记录保存备查,复制记录随制好的培养基一同存放、以防发生混乱。 3.培养基成分的称取 培养基的各种成分必须精确称取并要注意防止错乱.最好一次完成,不要中断。可将配方置于傍侧,每称完一种成分即在配方上做出记号,并将所需称取的药品一次取齐,置于左侧,每种称取完毕后,即移放于右侧。完全称取完毕后.还应进行一次检查。 4.培养基各成份的混合和溶化 培养基所用化学药品均应是化学纯的。使用的蒸煮锅不得为铜锅或铁锅,以防有微量铜或铁混入培养基中,使细菌不易生长。最好使用不锈钢锅加热溶化.也可放入大烧杯或大烧瓶中置高压蒸汽灭菌器或流动蒸汽消毒器中蒸煮溶化。在锅中溶化时、可先用温水加热并随时扰动,以防焦化、如发现有焦化现象、该培养基即不能使用,应重新制备。 待大部分固体成分溶化后,再用较小火力使所有成分完全溶化.迄至煮沸。如为琼脂培养基,应先用一部分水将琼脂溶化,用另一部分水溶化其它成分,然后将两溶液充分混合。在加热溶化过程中,因蒸发而丢失的水分,最后必须加以补足。 5.培养塞pH 的初步调整 培养基各成分完全溶解后,应进行pH 的初步调正,因培养基在加热消毒过程中、pH 会有所变化,例如,牛肉浸液约可降低.而肠浸液pH 却会有显着的升高。因此,对这个步骤,操作者应随时注意探索经验、以期能掌握培养基的最终pH ,保证培养基的质量。 pH 调正后,还应将培养基煮沸数分钟,以利培养基沉淀物的析出。

常用微生物培养基手册大全

1、营养琼脂(普通琼脂) 成份:牛肉浸液(或其它浸液,消化液或肉膏汤) 100毫升 琼脂(视天气,琼脂质量而定) 制法:将上物加热溶解,补足水,调ph至7.6,过滤分装121℃,高压灭菌15分钟。 用途:作普通琼脂平皿。 2、血琼脂平板(BA) 制法:取营养琼脂(PH7.6),加热使其溶解待冷至45-50℃,以灭菌操作于每100毫升营养琼脂加灭菌脱纤维羊血或兔血5-10毫升,轻轻摇匀,立即倾注于平板或分装试管,制成斜面备用。 用途:1. 一般棉拭子均接种此培养基。 2.尿液,脓液 3.分离细菌标本用。 3、基础培养基 (肉膏汤BB) 成份:蛋白胨 10克 牛肉膏 5克 氯化钠 5克 水 1000毫升 制法:将以上各物称好,加水煮沸溶解,用1NNOH校正PH至7.6,过滤分瓶, 1

121℃高压灭菌,20分钟备用。 用途:1 作耐药试验,增菌用分装小管。 2 作普通琼脂斜面。 4、血液培养基(大管肉汤培养基) 成份:1 新鲜牛肉浸液 1000毫升 2 PABA(对氨基苯甲酸〔相当于10mg/毫升〕) 1g% 1毫升 3 MgSO 4 [相当于0.493/100毫升] 49.3% 1毫升 4 枸椽酸钠 0.3g 制法:1 将1号,4号混合液,2号,3号液分装高压灭菌。 2 取灭菌1,4号混合液用无菌法加入PABA,MgSO4,再分管,行无菌试验三天方可使用。 用途:作血,骨髓培养用。 5、肠道杆菌培养基(伊红美兰琼脂) 成份: 蛋白胨 10克 乳糖 10克 氯化钠 5克 琼脂 25(22)克 水 1000毫升 2%伊红溶液20毫升 0.5%美兰溶液 20毫升 2

细胞培养实验技术手册

实验记录 24/2/2014 一、细胞培养 一、培养基的配制 a. RPMI 1640 1×(with L-glutamine)类培养基组分:RPMI ,10%FBS(胎牛血清),双抗生素(penicillin,盘尼西林(青霉素),streptomycin,链霉素); 配制方法:500 ml RPMI(一瓶) + 50 ml FBS + 5 ml 双抗生素 b. DMEM 1×类培养基组分:DEMI,10% FBS,双抗生素; 配制方法:500 ml DMEM(一瓶) + 50 ml FBS + 5 ml 双抗生素 二、培养细胞RNA的提取 1.从培养箱中拿出6孔板(每孔培养2 ml),吸出培养液; 2.PBS清洗;用大枪管吸取PBS加入每个培养孔中(枪头不要触碰培养板,防止交叉污染),用1 ml枪吹匀清洗(把培养板倾斜,吸溶液指最高处打出)。重复以上操作一次。 3. 每孔中加1 ml Trizol ,吸出放-80℃冰箱冷冻。 三、培养细胞DNA的提取 1.从培养箱中拿出6孔板(每孔培养2 ml),吸出培养液; 2.PBS清洗;用大枪管吸取PBS加入每个培养孔中(枪头不要触碰培养板,防止交叉污染),用1 ml枪吹匀清洗(把培养板倾斜,吸溶液至最高处打出)。重复以上操作一次。 3. 向培养板中加酶消化(时间较长,放进培养箱,看到有白色悬浮后取出),取出加DMEM类培养基; 4. 吸出至1.5 ml 离心管,3600 rpm,4 min离心; 5. 吸出上清(不要触及沉淀),加PBS 1ml清洗,3600 rpm,4 min离心; 四、常用细胞系(人) 名称细胞类型来源核型培养液 A431 上皮型表皮细胞肿瘤非整倍体(76,XX)DMEM+10%FBS HeLa 上皮样宫颈癌非整倍体(81-83,XX)MEM+NEAA 10%FBS Hep G2 上皮样肝细胞癌非整倍体(55,XY)MEM+NEAA 10%FBS MEM:极限必需培养液(Eagle);NEAA:非必需氨基酸;DMEM:Dulbecco’s MEM改良培养液;RPMI:Roswell Park Memorial 研究所;BrdU:5-溴脱氧尿苷;APRI:腺苷磷酸核糖转移酶 实验室除snu系列与国产7721用1640培养基,其它用DMEM培养基。 五、原代培养----肝细胞 1.切除乳鼠肝脏组织放进小烧杯中,用PBS或培养液漂洗2-3次,去除血污; 2.加少量培养液,用剪子把组织剪碎,1 平方mm左右,再用吸管吹打; 3.加含10%小牛血清的1640培养液,制成均匀的细胞悬液,移入培养瓶,将组织块放在培养瓶底部,采用薄层营养液培养法,盖上瓶盖。 4.换液,只将旧的培养液吸弃,换上新的培养基。 六、传代培养 1.显微镜观察是否需要传代 细胞生长良好:上清液清亮,无悬浮物,折光性好,均质而透明,胞膜完整,胞内颗粒少,无空泡和脂滴。细胞生长不良:悬浮物多,发差增大,胞膜不完整,胞质中颗粒多,出现空泡和脂滴。

MS培养基配方及培养基简介

MS培养基成分(1962)(单位:mg/L) 无机盐含量有机物含量 PH值NH4NO4 1650 肌醇 100 5.8 KNO3 1900 烟酸 0.5 CaCl2·2H2O 440 盐酸吡哆醇 0.5 MgSO4·7H2O 370 甘氨酸 2 KH2PO4 170 盐酸硫胺素 0.1 KI 0.83 蔗糖 30g/L H3BO3 6.2 琼脂 4~8g/L MnSO4·4H2O 22.3 ZnSO4·7H2O 8.6 Na2MoO4·2H2O 0.25 CuSO4·5H2O 0.025 CoCl2·6H2O 0.025 FeSO4·7H2O 27.8 Na2·EDTA·2H2O 37.3

一个完善的培养基配方中,应该包括一下几个部分,分别为:无机营养成分、有机营养成分、植物激素,琼脂,其他成分。 大量元素:氮,磷,钾,硫,钙,镁等。(1)无机营养成分: 微量元素:硼,锰,锌,钼,铜,铁,钴等。(国际植物生理学会建议,植物所需要的元素浓度大于0.5mmol/L的为大量元素,而小于0.5mmol/L的则为微量元素) (a)维生素类:如:硫胺素(维生素B1), 吡哆醇(维生素B6),烟酸(维生素B3) 抗坏血酸(维生素C) (b) 氨基酸类:如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等 (2)有机营养成分:(c) 复杂的天然混合物:如:椰乳(CM), 水解络蛋白(CH),麦芽浸出物(ME), 番茄汁等 (d)作为碳源的糖:常用的碳源为蔗糖, 葡萄糖和果糖也是较好的碳源。 (e) 肌醇:肌醇在糖类的相互转化中起作 用,是细胞壁的构建材料。肌醇参与碳水化合物,磷脂代谢及离子平衡等生理活动,具有帮助活性物质发挥作用的效果,能促进愈伤组织生长,对胚状体和芽的形成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肌醇一般用量为:50~100mg/L,在培养基中加入少量肌醇就能促进维生素B1效应的发挥。但肌醇常可由磷酸葡萄糖转变二次,并进 一步转化为果胶物质,因此,在快速繁殖中有时也可省去不用。

培养基母液的配制方法

培养基母液的配制方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无菌操作 2.掌握培养基母液的配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配制培养及时,为了使用方便和用量准确,通常采用母液法进行配制,即将所选培养基配方中各试剂的用量,扩大若干倍后再准确称量,分别先配制成一系列的母液置于冰箱中保存,使用时按比例吸取母液进行稀释配制即可。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 器材:电子天平、烧杯、容量瓶、细口瓶、药勺、玻璃棒、电炉。药品:NH4NO3、KNO3、CaCl2·2H2O、 MgSO4·7H2O、KH2PO4、KI、H3BO3、MnSO4·4H2O、 ZnSO4·7H2O、Na2MoO4·2H2O、 CuSO4·5H2O、CoCl2·6H2O、FeSO4·7H2O、 Na2-EDTA·2H2O、肌醇、烟酸、盐酸吡哆醇(维生素B6)、盐酸硫胺素 (维生素B1)、甘氨酸。 四、实验步骤 1、大量元素母液的配制

各成分按照表1培养基浓度含量扩大10倍用天平称取,用蒸馏水分别溶解,按顺序逐步混合。后用蒸馏水定容到 1000ml的容量瓶中,即为10倍的大量元素母液。到入细口瓶,贴好标签保存于冰箱中。配制培养基时,每配1L培养基取此液100ml。 表1 MS培养基大量元素母液制备 注意: (1) 配制大量元素母液时,某些无机成分如Ca2+、SO42-、Mg 2+和H2PO4一等在一起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物。为避免此现象发生,母液配制时要用纯度高的重蒸馏水溶解,药品采用等级较高的分析纯,各种化学药品必须先以少量重蒸馏水使其充分溶解后才能混合,混合时应注意先后顺序。特别应将Ca2+、SO42一、Mg 2十和H2PO4一等离子错开混合,速度宜慢,边搅拌边混合。

血琼脂培养基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血琼脂培养基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血琼脂培养基配制标准操作规程,保证培养基质量。 2.原理 羊血或兔血等是细菌生长繁殖的良好营养物质。在45~50℃的基础培养基中加入血液可以完好保存血液中某些不耐热的生长因子,同时血细胞不被破坏。若将NaCl浓度提高到0.85%,可使血平皿在35℃培养18~24小时后色泽仍然新鲜。 3.用途 供一般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溶血性鉴别及保存菌种用。 4.配方 特殊蛋白胨23g、淀粉1g,氯化钠5g、琼脂10g、无菌脱纤维羊血(或兔血)5%~10%,pH7.1~7.5。 5.操作步骤

将上述成分混合,溶于1000ml蒸馏水中,加热溶化,校正pH,121℃高压灭菌15分钟。冷却至50℃加入无菌血液,充分摇匀后倾注平板,待凝固后冷藏备用。血琼脂层厚4mm。 6.储存条件 2~8℃冰箱。 7.有效期 实验室自行规定,确保培养基质量。 8. 质量控制 8.1 质控频度每次新配制时做质控 8.2 质控方法及结果见表5-18. 表5-18 配制血琼脂培养基质量控制方法及结果 试验方法结果 无菌试验<100块抽检5%,>100块随机取10 块,35℃培养,观察有无细菌生长 化脓性链球菌ATCC19615,35℃,培 无细菌生长

生长试验 平行试 验 养18~24小时 肺炎链球菌ATCC6305,35℃,培养 18~24小时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35℃,培养18~24小时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35℃,培养 18~24小时 做质控时,取新旧批号的培养基同时 做 生长良好,β溶血 生长良好,a溶血 生长良好,β溶血 生长良好, 9.注意事项 倾注时温度不易过高,否则血细胞易被破坏而溶血;若 温度过低,琼脂易凝固。 参考文献 [1] 周庭银编著.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第二版.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各种培养基的制作方法

配方一萨氏(Sabouraud's)培养基 蛋白胨10克琼脂20克麦芽糖40克水1000毫升 先把蛋白胨、琼脂加水后,加热,不断搅拌,待琼脂溶解后,加入40克麦芽糖(或葡萄糖),搅拌,使它溶解,然后分装,灭菌,备用。 1.营养肉汤培养基 牛肉膏 0.3克 蛋白胨 1.0克 NaCl 0.5克 水 100毫升 pH 7.0~7.2 在烧杯中加水,称取牛肉膏、蛋白胨和NaCl,加热溶化后,调节pH值至7.0~7.2。分装,加棉塞,高压蒸汽灭菌即成。常用于培养细菌。 2.营养琼脂培养基 在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增加20克琼脂即成。常用于培养细菌。 3.肉汁蛋白胨液体培养基 牛肉 500克 蛋白胨 10克 NaCl 5克 pH 7.1~7.2 取新鲜牛肉500克,去净脂肪、筋腱后,绞碎或剁碎,加水1000毫升浸泡,15℃下放置12小时或50℃下放置半小时。用纱布将肉汁过滤,补足失水。向肉汁中加入蛋白胨和食盐。将肉汁加热,放入苏打(碳酸钠)至红色,调整pH值。分装,高压蒸汽灭菌。 将上述已灭菌的培养基用棉花滤去凝集的蛋白质,制成液体培养基,如需制成固体培养基,可在每100毫升液体中加入2克琼脂,加热溶化后,分装,再次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常用于培养细菌。 4.高氏一号培养基(淀粉琼脂培养基) 可溶性淀粉 2克 K2HPO4 0.05克 MgSO4·7H2O 0.05克 KNO3 0.1克 NaCl 0.05克

FeSO4 0.001克 琼脂 2克 水 100毫升 pH 7.2~7.4 在烧杯中加水95毫升,加热至沸腾,取可溶性溶粉2克,用5毫升水调成糊状,倒入沸水中和匀。再称取其它药品,陆续加入烧杯内(待一种药品溶解后,再加入第二种药品)。待全部药品溶解后,停止加热,补足失水,调pH值至7.2~7.4。分装后,高压蒸汽灭菌。本培养基常用于培养放线菌。 5.马铃薯蔗糖培养基 马铃薯 200克 蔗糖 10克 琼脂 20克 水 1000毫升 自然pH 称取200克马铃薯片,加水1000毫升,煮沸半小时,用纱布过滤,补足失水。在上述滤汁中加入10克蔗糖、20克琼脂,加热使琼脂熔化。分装后,高压蒸汽灭菌。常用于培养酵母菌。 6.麦芽汁培养基 将从啤酒厂买来加有啤酒花的麦芽汁,装入锥形瓶中,加塞高压蒸汽灭菌。常用于培养酵母菌。 7.察氏培养基 NaNO3 2克 K2HPO4 1克 KCl 0.5克 MgSO4 0.5克 FeSO4 0.01克 蔗糖 30克 琼脂 15~20克 水 1000毫升 自然pH

PDA培养基

gus基因存在于E.coli等一些细菌基因组内,编码β-葡萄糖苷酸酶。β-葡萄糖苷酸酶是一个水解酶,以β-葡萄糖苷酸酯类物质为底物,其反应产物可用多种方法检测出来。由于绝大多数植物没有检测到葡萄糖苷酸酶的背景活性,因此这个基因被广泛应用于基因调控的研究中。可作为GUS报告基因 检测方法 根据gus基因检测所用的底物不同,可以选择三种检测方法:组织化学法、分光光度法和荧光法(灵感度为分光光度检测法最高),其中最为常用的是组织化学法。 组织化学法检测以5-溴-4-氯-3-吲哚-β-葡萄糖苷酸(X-Gluc)作为反应底物。将被检材料用含有底物的缓冲液浸泡,若组织细胞发生了解gus 基因的转化,并表达出Gus,在适宜的条件下,该酶就可将X-Gluc水解生成蓝色产物,这是由其初始产物经氧化二聚作用于形成的靛蓝染料,它使具Gus活性的部位或位点呈现蓝色,用肉眼或在显微镜下可看到,且在一定程度下根据染色深浅可反映出Gus活性。因此利用该方法可观察到外源基因在特定器官、组织,甚至单个细胞内的表达情况。 CTAB法的全称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Hexadecyltrimethy Ammonium Bromide)。主要用于提取生物DNA 步骤(1)2%CTAB抽提缓冲液在65℃水浴中预热。 (2)取少量实验材料(约300mg)置于研钵中,用液氮磨至粉状; (3)加入700ul的2%CTAB抽提缓冲液,轻轻搅动; (4)将磨碎液分倒入1.5 ml的灭菌离心管中,磨碎液的高度约占管的三分之二; (5)置于65℃的水浴槽或恒温箱中,每隔10 min轻轻摇动,30~60min 后取出; (6)冷却2 min后,加入氯仿-异戊醇(24:1)至满管,剧烈振荡2~3 min(若提取的是总基因组,则不能剧烈震荡。),使两者混合均匀; (7)放入离心机中10 000 rpm离心10 min,与此同时,将600 ul的异丙醇加入另一新的灭菌离心管中; (8) 10 000 rpm离心1 min后,移液器轻轻地吸取上清夜,转入含有异丙醇的离心管内,将离心管慢慢上下摇动30 sec,使异丙醇与水层充分混合至能见到DNA絮状物; (9)10000 rpm离心1 min后,立即倒掉液体,注意勿将白色DNA沉淀倒出,将离心管倒立于铺开的纸巾上;

实验室常用培养基大全

表皮葡萄球菌 产气肠杆菌 鼠伤寒沙门氏菌 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 大肠埃希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表面接触碟/表面接触皿 https://www.360docs.net/doc/ed13816272.html, 金黄色葡萄球菌 酿酒酵母菌 脑心浸出液肉汤(BHI) 品红亚硫酸钠液体培养基 MFC肉汤 CFU培养基基础 4-甲基伞形酮葡糖苷酸(MUG)培养基蛋白胨 胰蛋白胨 胰酪蛋白胨 酵母浸粉 大豆蛋白胨 酸水解酪蛋白 明胶蛋白胨 马铃薯浸粉 琼脂粉 琼脂粉 动物组织胃蛋白酶消化物 肉胃酶消化物 牛肉浸粉 牛肝浸粉 牛肝浸粉 牛心浸粉 多价蛋白胨(多聚蛋白胨) 月示蛋白胨 玉米浸出粉 一次性培养皿 表面接触碟 一次性培养皿(密理博浮游菌采样)表面接触碟/表面接触皿 https://www.360docs.net/doc/ed13816272.html, 金属玻璃培养皿(可重复使用) 金属玻璃表面接触碟

嗜热脂肪肝菌芽孢菌片(ATCC7953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菌片(ATCC9372)121度高压灭菌化学指示卡 132℃压力蒸汽灭菌指示卡 葡萄糖 氯化钠 L-半胱氨酸盐酸盐 氧化酶试剂 三磷酸腺苷二钠盐(ATP) 费尔休林(无吡啶) SDS-PAGE凝胶配制试剂盒 SDS-PAGE电泳液 SDS-PAGE上样缓冲液5倍 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套装 铜绿假单胞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氏菌 大肠埃希氏菌 产气肠杆菌 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枯草芽孢杆菌 白色念珠菌 表面接触碟/表面接触皿 https://www.360docs.net/doc/ed13816272.html, 黑曲霉 生孢梭菌 大豆酪蛋白肉汤培养基(胰酪胨大豆肉汤) 大豆酪蛋白肉汤培养基(胰酪胨大豆肉汤) 无菌大豆酪蛋白肉汤培养基(胰酪胨大豆肉? 大豆酪蛋白肉汤培养基(胰酪胨大豆肉汤) 大豆酪蛋白消化液培养基 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 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 无菌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 卵磷脂-吐温80营养琼脂培养基基础 胰化大豆坚固绿琼脂(TSFA) 营养肉汤(NB) 营养琼脂(NA) 0.5%葡萄糖肉汤培养基 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三糖铁琼脂培养基(TSI) 三糖铁琼脂培养基 R2A琼脂

细胞培养各种培养基简介

DMEM、RIPA1640、F12、L15等细胞培养基的基本知识 培养细胞的完全培养基由基础培养基(如MEM)和添加剂(如血清或无血清培养用的某些确定的激素及生长因子)组成,培养基的配方一直在改进,其中包括抗生素和抗有丝分裂剂等等。 一、基础培养基 绝大多数培养基是建立在平衡盐溶液(BSS)基础上,添加了氨基酸、维生素和其它与血清中浓度相似的营养物质。最广泛应用的培养基是Eearle`s MEM 的混合物,其中含有13种必须氨基酸、8种维生素。而Ham`s F12 也包括非必须氨基酸,维生素的范围亦很广,另外常规含有无机盐和代谢添加剂(例如核苷酸)。MEM/F12 这两种培养基各取1/2,形成神经生物学最通用的培养基。Dulbecco`s改良培养基——DMEM,现应用于快速生长的细胞,同MEM 含有相同的营养成分,但浓度高出2~4倍。选择某种培养基,应仔细了解成分表,应知道大多数情形下培养基都有不足。例如,有些培养基在氨基酸中包括有谷氨酸,而这种培养基虽广泛用于神经生物学领域,但它对某些对谷氨酸敏感的可能有细胞外毒性损伤的神经元而言,则并非最佳选择,特别是如果神经元生长在缺乏胶质的环境中时。F12中含有硫酸亚铁,据报道也有神经毒效应。 在所有这些培养基中,谷氨酸比其他氨基酸有更高的浓度,这是因为它具有不稳定性以及在许多细胞培养中它常用作碳源。对于神经元的培养常常在基础培养基中增加葡萄糖的含量到%或者加入丙酮酸(若培养基中这两种物质缺乏时)。MEM与F12均要用5%的CO2来平衡,DMEM含更高浓度的NaCO3,要用10%的CO2来平衡,当然也可以在较低CO2浓度下使用。这些基础培养基的组成成分是建立在对不同细胞系生长的研究之上的,但通常在原代培养中使用也能有比较令人满意的结果。 原则上,HEPES作为缓冲剂可用来代替碳酸氢盐,以解除需要高浓度CO2培养环境的限制。实际操作中并非如此简单。显然,溶解的CO2与碳酸氢盐对良好的细胞生长是重要的。Leiboviz`s L15培养基可用来在大气环境中令神经细胞生长,该培养基采用了与众不同的BSS作基础,它含有高浓度的氨基酸来提高缓冲能力,培养基中使用半乳糖作碳源,以阻止培养基中乳酸形成,少量溶解的CO2由丙酮酸代谢产生。这一培养基的优点是明显的,特别是在保持较高CO2有困难时,例如在长时间的显微操作及生理学研究中。L15培养基已用来成功的培养了外周神经元,但尚未在CNS神经元的发育研究中全面检测过。 二、血清 细胞在单纯的基础培养基中不能存活,在特殊类型的细胞培养中必须提供某些 痕量营养物质及生长因子才能使细胞得以生长并维持生长状态。基础培养基常常要添加血清,血清终浓度多为5~20%。特殊用途的血清来源须用经验确定,广泛应用的血清种类有马血清与胎牛血清。胎牛血清中富含有丝分裂因子,常选其作增殖细胞用的血清,也用于细胞

细胞培养基及其配制方法

细胞培养基及其配制方 法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D M E M(A)细胞培养基(粉末型)成分

DMEM各种成分都有什么作用 一般的基础培养基包括四大类物质: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碳水化合物。

(1)无机盐:对调节细胞渗透压、某些酶的活性及溶液的酸碱度都是必须的。 (2)氨基酸:缬氨酸、亮、异亮、苏、赖、色、苯丙、蛋、组、酪、精氨酸、胱氨酸(L型)都是细胞用以合成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不能由其他氨基酸或糖类转化合成。除此之外,还需要谷氨酰胺(glutamine)。谷氨酰胺具有特殊的作用,对细胞的培养特别重要,能促进各种氨基酸进入细胞膜;它所含的氮是核酸中嘌呤和嘧啶的来源,还是合成—磷酸腺苷、二磷酸腺甘和三磷酸腺苷的原料。细胞需要谷氨酰胺合成核酸和蛋白质,谷氨酰胺缺乏可导致细胞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在配制各种培养液中都应补加一定量的谷氨酰胺。值得注意的是:谷氨酰胺在溶液中很不稳定,故4℃下放置1周可分解50%,使用中最好单独配制,置-20℃冰箱中保存,用前加入培养液中。 (3)维生素:是维持细胞生长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在细胞中大多形成酶的辅基或辅酶,对细胞代谢有重大影响。 (4)碳水化合物:是细胞生命的能量来源,有的是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成分。体外培养动物细胞时,几乎所有培养基或培养液中都以葡萄糖作为必含的能源物质。 (5)葡萄糖和谷胺酰胺:体外培养条件下,葡萄糖主要经糖酵解降解,产生过量的乳酸。减少乳酸生产最常用的方法是限制培养基中葡萄糖的含量,但葡萄糖含量过低可造成细胞营养供应不足,细胞生长抑制。在目前常用的培养基中,葡萄糖和谷胺酰胺是体外培养动物细胞的主要能源,其能量代谢通路与体内完全不同,表现为葡萄糖主要经糖酵解途径为细胞提供能量,谷胺酰胺大部分通过不完全氧化途径,另一小部分通过完全氧化为细胞供能。 ?

植物组织培养具备的基本培养条件

植物组织培养具备的6大基本培养条件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温度、光照、湿度等各种环境条件,培养基组成、PH值、渗透压等各种化学环境条件都是影响组织培养育苗的生长和发育重要因素。 一、温度(temperature) 因为温度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的重要因素,所以植物组织培养在最适宜的温度下生长分化才能表现良好,大多数植物组织培养都是在23~27℃之间进行,一般采用25±2℃。低于15℃时培养,植物组织会表现生长停止,高于35℃时对植物生长不利。但是,不同植物培养的适温不同。白鹤非的最适温度是20℃、月季是25~27℃、番茄是28℃。温度不仅影响植物组织培养育苗的生长速度,也影响其分化增殖以及器官建成等发育进程。如烟草芽的形成以28℃为最好,在12℃以下,33℃以上形成率皆最低。 不同培养目标采用的培养温度也不同,百合鳞片在30℃以下再生的小鳞茎的发叶速度和百分率比在25%以下的高。桃胚在2~5℃条件进行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有利于提高胚培养成活率。用35℃处理草莓的茎尖分生组织3~5d,可得到无病毒苗。 二、LED光照(light) 组织培养中使用光照也是重要的条件之一,主要表现在光强、光质、以及光照时间方面:

1、LED光照强度(light intensity) 光照强度对培养细胞的增殖和器官的分化有重要影响,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光照强度对外植物体、细胞的最初分裂有明显的影响。一般来说,光照强度较强,幼苗生长的粗壮,而光照强度较弱幼苗容易徒长。 2、LED光质(light wave) 光质对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组织的增殖以及器官的分化都有明显的影响。如百合珠芽在红光下培养,8周后,分化出愈伤组织。但在蓝光下培养,几周后才出现愈伤组织,而唐菖蒲子球块接种15天后,在蓝光下培养首先出现芽,形成的幼苗生长旺盛,而白光下幼苗纤细。 3、LED光周期(light period) 试管苗培养时要选用一定的光暗周期来进行组织培养,最常用的周期是16h的光照,8h的黑暗。研究表明,对短日照敏感的品种的器官组织,在短日照下易分化,而在长日照下产生愈伤组织,有时需要暗培养,尤其是一些植物的愈伤组织在暗培养下比在光下更好。如红花、乌饭树的愈伤组织。 三、湿度(humidity) 湿度的影响包括培养容器保持和环境的湿度条件,容器内主要受培养基水分含量和封口材料的影响。前者又受琼脂含量的影响。在冬季应当适当减少琼脂用量,否则,将使培养基干硬,以致不利于外植体接触或插进培养基,导致生长受阻。封口材料直接影响容器内湿度情况,但封闭性较高的封口材料易引起透气性受阻,也会导致植物生

细胞培养基的基本知识

培养细胞的完全培养基由基础培养基(如MEM)和添加剂(如血清或无血清培养用的某些确定的激素及生长因子)组成,培养基的配方一直在改进,其中包括抗生素和抗有丝分裂剂等等。 一、基础培养基 绝大多数培养基是建立在平衡盐溶液(BSS)基础上,添加了氨基酸、维生素和其它与血清中浓度相似的营养物质。最广泛应用的培养基是Eearle`s MEM 的混合物,其中含有13种必须氨基酸、8种维生素。而Ham`s F12 也包括非必须氨基酸,维生素的范围亦很广,另外常规含有无机盐和代谢添加剂(例如核苷酸)。MEM/F12 这两种培养基各取 1/2,形成神经生物学最通用的培养基。Dulbecco`s改良培养基——DMEM,现应用于快速生长的细胞,同MEM含有相同的营养成分,但浓度高出2~4倍。选择某种培养基,应仔细了解成分表,应知道大多数情形下培养基都有不足。例如,有些培养基在氨基酸中包括有谷氨酸,而这种培养基虽广泛用于神经生物学领域,但它对某些对谷氨酸敏感的可能有细胞外毒性损伤的神经元而言,则并非最佳选择,特别是如果神经元生长在缺乏胶质的环境中时。F12中含有硫酸亚铁,据报道也有神经毒效应。 在所有这些培养基中,谷氨酸比其他氨基酸有更高的浓度,这是因为它具有不稳定性以及在许多细胞培养中它常用作碳源。对于神经元的培养常常在基础培养基中增加葡萄糖的含量到0.6%或者加入丙酮酸(若培养基中这两种物质缺乏时)。MEM与F12均要用5%的CO2来平衡,DMEM 含更高浓度的NaCO3,要用10%的CO2来平衡,当然也可以在较低CO2浓度下使用。这些基础培养基的组成成分是建立在对不同细胞系生长的研究之上的,但通常在原代培养中使用也能有比较令人满意的结果。 原则上,HEPES作为缓冲剂可用来代替碳酸氢盐,以解除需要高浓度CO2培养环境的限制。实际操作中并非如此简单。显然,溶解的CO2与碳酸氢盐对良好的细胞生长是重要的。Leiboviz`s L15培养基可用来在大气环境中令神经细胞生长,该培养基采用了与众不同的BSS作基础,它含有高浓度的氨基酸来提高缓冲能力,培养基中使用半乳糖作碳源,以阻止培养基中乳酸形成,少量溶解的CO2由丙酮酸代谢产生。这一培养基的优点是明显的,特别是在保持较高CO2有困难时,例如在长时间的显微操作及生理学研究中。L15培养基已用来成功的培养了外周神经元,但尚未在CNS神经元的发育研究中全面检测过。

培养基配制中注意事项

https://www.360docs.net/doc/ed13816272.html,/846443755/blog/1310470351 https://www.360docs.net/doc/ed13816272.html,/846443755/blog/1310470322 https://www.360docs.net/doc/ed13816272.html,/578992878/blog/1311176032 B5培养基成分使用浓度(mg/L) 大量元素KNO3 2500 MgSO4·7H2O 250 CaCl2·2H2O 150 (NH4)2SO4 134 微量元素KI 0.75 H3BO4 3.0 MnSO4·4H2O 10 ZnSO4·7H2O 2.0 Na2MoO4·2H2O 0.25 CoCl2·6H2O 0.025 铁盐CuSO4·5H2O 0.025 Na2-EDTA 37.3 FeSO4·7H2O 27.8 有机成分肌醇100 烟酸 1.0 盐酸吡哆醇 1.0 盐酸硫铵10 注意事项 1、现在一般用通用铁盐代替草酸铁。 2、过磷酸钙先用盐酸溶解,再加入培养基中。 3、现在琼脂质量较好,具体用量,自己掌握。 4、用于兰花播种和组织培养,具有较好的缓冲能力 B5培养基的组成和配方 组成成分数量(mg/l) KNO3 2500 大量元素CaCl2·2H2O 150 MgSO4·7H2O 250 (NH4)2SO4 134 KI 0.75 H3BO4 3.0 MnSO4·4H2O 10 微量元素ZnSO4·7H2O 2.0 Na2MoO4·2H2O 0.25 CoCl2·6H2O 0.025 CuSO4·5H2O 0.025 铁盐Na2-EDTA 37.3 FeSO4·7H2O 27.8 肌醇100 烟酸 1.0 有机成分盐酸吡哆醇 1.0 盐酸硫铵10

各种培养基的配方

各种培养基的配方(全) 培养基编号培养基名称培养基组份 SICC0009 醋酸菌培养基(Ⅰ) 豆芽汁20%,葡萄糖1%,碳酸钙2%,乙醇2%,琼脂2%。乙醇:杀菌后加入。 SICC0010 醋酸菌培养基(Ⅱ) 酵母膏0.5%,葡萄糖1%,碳酸钙2%,乙醇2%,琼脂2%。乙醇:杀菌后加入。 SICC0011 乳酸菌培养基(Ⅰ) 蛋白胨1%,牛肉膏1%,酵母膏0.5%,葡萄糖1%,番茄汁20%,土温-80 0.05%,PH 5.4( 0.4M醋酸钠缓冲液或醋酸调节),琼脂 2 %。 SICC0012 乳酸菌培养基(Ⅱ) 牛肉膏0.5%,酵母膏0.5%,蛋白胨1%,葡萄糖1%,乳糖0.5%,氯化钠0.5%,琼脂2%。 SICC0013 乳酸菌培养基(Ⅲ) 100 Bx麦芽汁中加入酵母膏0.5%,无菌碳酸钙 0.6%,琼脂1.5~2.0%。 SICC0014 脱脂牛奶培养基12%脱脂奶粉溶液于0.6㎏/cm2灭菌20分钟后,将灭过菌的脱脂牛奶置于30℃保温箱中培养3天,经检查确实无菌即可使用。 培养基编号培养基名称培养基组份SICC0001 60 Bx麦芽汁琼脂暂时无数据SICC0002 100 Bx麦芽汁琼脂暂时无数据SICC0003 120 Bx麦芽汁琼脂暂时无数据SICC0004 100 Bx米曲汁琼脂暂时无数据SICC0005 120 Bx米曲汁琼脂暂时无数据 SICC0006 丁二醇培养基牛肉膏1%,葡萄糖1%,氯化钠0.5%,蛋白胨1%,PH7,琼脂1.5~2.0%。 SICC0007 异Vc钠培养基 葡萄糖1%,磷酸氢二钾0.6%,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02%,玉米浆0.3%,氯化钠0.05%,蛋白胨0.5%, PH 6.7-7.0, 琼脂2%。 SICC0008 己酸菌培养基 醋酸钠0.5%,磷酸氢二钾0.04%,硫酸镁0.02%,硫酸铵0.05%,酵母膏0.5%,乙醇2%,碳 酸钙1%,琼脂2%。乙醇:杀菌后加入。

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1、营养肉汤培养基 胨10g 肉浸液1000ml 氯化钠5g 取胨与氯化钠,加入肉浸液内,微温溶解后,调节pH为弱碱性,煮沸,滤清,调节pH 值使灭菌后为7.2±0.2,分装,115℃灭菌30分钟。 2、营养琼脂培养基 照上述营养肉汤培养基的处方及制法,加入15~20g琼脂,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 7.2±0.2,分装,115℃灭菌30分钟。 3、虎红琼脂培养基 胨5g 虎红(四氯四碘荧光素)0.0133g 葡萄糖10g (或0.133%虎红溶液10ml) 磷酸二氢钾(KH2PO4) 1g 琼脂15~20g 硫酸镁(MgSO4.7H2O) 0.5g 水1000ml 除葡萄糖、虎红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加热溶化后,滤过,加入葡萄糖、虎红,分装,115℃灭菌30分钟。 4 、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YPD) 胨10g 琼脂15~20g 酵母浸出粉5g 水1000ml 葡萄糖20g 除葡萄糖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加热融化后,滤过,加入葡萄糖,分装,115℃灭菌15分钟。 5 、胆盐乳糖培养基(BL) 胨20g 牛胆盐 1.3g 乳糖5g (或去氧胆酸钠0.25g) 氯化钠5g 水100ml 磷酸氢二钾(K2HPO4) 4.0g 磷酸二氢钾(KH2PO4) 1.3g 除乳糖、牛胆盐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加热使溶解,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7.4±0.2,煮沸,滤清,加入乳糖、牛胆盐,分装,115℃灭菌30分钟。 6 、曙红美亚甲蓝琼脂培养基(EMB) 营养琼脂培养基100ml 2%曙红溶液2ml 20%乳糖溶液5ml 0.5%亚甲蓝溶液 1.3~1.6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